IT采购市场范文
IT采购市场范文(精选5篇)
IT采购市场 第1篇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推进和政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政府IT采购的份额不断提高,其采购规模在货物类采购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IT采购市场的对外开放将对政府采购体制、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民族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开展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模型,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进行评估,为政府采购建立有效的市场开放策略,促进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性研究综述
《政府采购协定》作为WTO法律框架下的一个诸边协议该协定所规范的是政府为自用或为公共目的而选择购买货物或服务的活动,其所购买的货物或服务不用于商业转售,也不用于供商业销售的生产。GPA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正文为协议条款,包括目标、原则、谈判范围、加入谈判的程序、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等,共24条。附录共有4大部分,分别是各缔约方适用于本协议的市场开放清单和各缔约方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的刊物清单。
政府采购开放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利弊分析、政府采购法规完善和开放策略等三个领域。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采购开放有利于规范政府采购市场秩序,有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而同时政府采购市场开放会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操作方式、经济发展和民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框架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地方性政府采购法规共同构成。和GPA框架下成熟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相比,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显现出许多问题与不足。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对政府采购功能的定位单一,政府采购程序、监督制约机制、质疑与救济制度尚待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要求一方面要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适时修改我国《政府采购法》。另外还要建立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政府采购救济制度,以及合理规范政府采购倾斜性政策的落实。
政府采购是贸易领域中的特殊区域,各国对于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都持审慎和保留的态度。我国政府采购开放策略的制定,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实行渐进性策略和倾斜性策略,科学地确定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次序和程度,逐步、适度地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另一方面根据《协议》的例外条款和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及技术援助规定,对国内产品实行优先的政府采购政策,从而有效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在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研究与评价方法方面,国外主要体现在政府采购改革及法律条款的应用,而在国内多进行政府采购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的研究,以及探讨评价思想和方法的最新发展,这些都是旨在引起更多学者对评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努力探寻能够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状况需要的思想和方法。但结果表明,这些方式和方法在对政府采购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还没有被深入揭示,缺乏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性的量化评价。
2 我国政府IT采购市场发展现状及挑战
2.1 政府IT采购市场发展现状
政府采购从试行初期发展至今,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规模方面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IT产品和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不断提高。
2.1.1 政府IT采购份额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的范围虽然涉及到货物、服务和工程三大领域,但基本上是由货物采购占主导地位,占年度采购规模的60%以上。而货物类的采购,尤以电子信息产品居多。据统计,2003年政府采购中电子信息产品的采购规模为345亿;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采购规模超过400亿元,占政府货物类采购规模1048.7亿元的38%以上,比2003年增长15.9%。随着我国继续加大对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投入,特别地方政府加大对信息化建设,IT类政府采购的总额已突破500亿。
2.1.2 国产化程度逐步提高。
优先采购本国产品,以支持本国产业发展,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鼓励本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我国财政部2007年出台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采购自由创新的本土化产品。随着国产IT产品的逐渐成熟,加上政府采购法的支持政府采购中的国产化程度将会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操作系统、安全性软件,以及中间件等领域,而国产操作系统与信息安全产品有望成为最大的亮点。
2.1.3 节能环保成为趋势。
推进政府节能采购,建设节约型社会正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和热点。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于2004年12月发布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2006年10月,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即中国第一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首批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公布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共计8类、84家企业生产的近1500个型号的产品,节能电子信息产品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采购人的青睐。这表明“节能环保”已经成为IT产业的发展的新趋势,IT政府采购也随之从以技术参数为主的“硬”时代向节能环保健康为主题的“软”时代过渡。
2.2 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面临的挑战
政府采购市场是政府借以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实现社会公共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效干预市场和实现其政策取向的重要手段。政府IT采购已经成为引导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民族IT企业发展,激励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但同时,政府IT采购的开放对我国采购体制、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民族企业发展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
2.2.1 政府采购体制的挑战。
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对国内法制的影响,主要在采购实体、采购行为和争议处理等方面。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统一的政府采购法规,但离开放的政府采购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法律基础还不够完善和健全。
2.2.2 经济安全的挑战。
我国20多年来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表明,信息产业尤其是通信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我国政府IT采购的产品大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我国IT企业在这些领域并不占优势。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可能会使我国在核心IT技术方面更加依赖国外。
2.2.3 信息安全的挑战。
我国政府采购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已逐步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其中电信、电子商务、金融业务等许多网络与国际接轨。政府IT采购开放的背景下,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安全屏障,将全方位地危及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高度经济金融风险的威胁之中。
2.2.4 对于民族企业发展的挑战。
政府采购是我国加入WTO后为我国民族IT企业提供合法保护的最重要手段,它能够推动和扶植民族IT企业的发展。在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形势下,我国国内产业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比较低,缺乏国际竞争经验。一旦我国放开了政府IT采购市场,我国政府将面临着如何利用这一巨大市场保护和促进民族企业的发展问题。
3 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估是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重要方面,实施科学的政府采购开放模式评估,建立政府采购评估体系和运作程序,是推动我国政府采购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构建一个符合WTO规则的采购市场体系,客观上要求市场开放体系的评估要从政策、行业、产品、信息安全等多纬度来综合考虑,使国家安全、产业发展等因素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中得以充分体现。
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环境影响度和产业发展影响度指标构成,指标的选取是基于张家谨、杨干生和胡克瑾等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其中产业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和法制化程度两个指标,产业发展影响度包括技术发展影响度、市场发展影响度和安全影响度三个指标组成,从而构成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表1所示。指标评判等级及其相应评判标准的确定,作为系统评估和度量的基础,采用Likert 5进行评判等级的区分。
3.1 产业环境影响度
评价政府IT采购的产业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和法制化程度的影响。市场环境是对政府IT采购市场市场公平、公正和准入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程度、市场环境公平程度、准入限制程度、透明程度和保护程度等指标;而法制化程度是针对政府采购市场法律法规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包括法律法规的发展程度、完善程度和规范化。
3.2 产业发展影响度
评估政府IT采购开放对于信息产业技术、市场和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度,其中技术发展影响包括研发资源投入、知识产权和专利、关键技术水平发展和装备水平发展等四个方面;市场发展影响度针对市场份额、专业化水平、产业外向度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安全影响程度是维护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评估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对产业安全的影响程度。
4 基于因子分析的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研究
本研究选取信息产业领域的科研机构、信息服务专业机构和IT企业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为34%。研究应用SPSSl3.0数据分析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因子分析,通过探测性因子分析明确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结构。
通过对产业环境影响度量表的8个测项进行因子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衡量取样适当性量数的KMO值为0.816,且Bartlett球体检验值为215.201,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就意味着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子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且累计解释变异数达到56.562%,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计算Cronbacha系数,发现产业环境影响度问卷信度较高,两个因子的a系数分别达到0.768和0.801。结合每个因子所对应的项目,产业环境影响度量表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内部结构良好。
通过对产业发展影响度量表的11个测项进行因子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衡量取样适当性量数的KMO值为0.817,且Bartlett球体检验值为437.258,达到显著性水平,适合做因子分析,且累计解释变异数达到66.374%,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计算Cronbacha系数,三个因子的a系数分别达到0.734、0.858和0.779,产业发展影响度量表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内部结构良好。
通用采用因子分析对本研究构建的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指标进行评价可知,对政府IT采购市场的评价既需要掌握产业环境的发展状况,也需要把握政府IT采购对于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影响程度。所以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性的评价需要对产业环境和产业发展两个维度共十九个指标来进行,才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为开放性评价和建立有效的开放策略提供支持。
5 结论
在我国政府IT采购市场,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尚不完善,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全面地对外开放政府IT采购市场,会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因此必须研究和探索政府采购市场对外开放模式和策略,适度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保护和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安全,从产业环境和产业发展影响度两个维度来进行构建,采用因子分析法作为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指标的数值计算方法,因子分析在指标赋权上的数据处理优势,同其他方法相比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价指标计算结果的客观性。同时,对于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的评价不仅应该关注综合性指标,同样也应密切掌握各维度的具体状况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评价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为政府采购市场采取适当的开放策略,积极应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要:构建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明确从产业环境和产业发展影响度两个维度构建政府IT采购市场开放评价模型。
关键词:IT采购市场,开放性,评价体系,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强永昌,洪伟.WTO与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J].探索与争鸣,2002(4):18-21
[2]郑小玲.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6(12):29-31
[3]刘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的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03(1):37-41
[4]丁晓钦.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对外开放与保护[J].财贸研究,2002(6):78-82
[5]杨干生,胡克瑾.IT产品政府采购的价格机制分析与案例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4):74-75
IT采购市场 第2篇
事实上,仅就涉华提案而言,虽然每届国会中都会抛出数百件,但最终成案者少而又少。涉华提案特别是持有消极态度的,从历史演进观察,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过程:最初皆为一般意义上的法案,由于具有法律效力,而比较难以得到两院通过和总统签署;其后采取决议案方式,此案因没有法律效力也无须两院通过而难度较低,但仅能对涉华议题表态,不具备实质性影响。随着美国联邦财政危机频现,某些议员转而借力授权、拨款等财政立法来推动涉华议题。这些本就“必须通过”的法案,在债务上限、财政悬崖的困境下,存在着更多讨价还价、加入“私货”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些财政法案的附加条款一旦得以通过,不但具有宣誓作用,而且将在相关财政年度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实施。
早在2011财年的《国防与全财年延续拨款法案》中就曾出现过两句共110字的追加涉华限制。该条款规定,“在未经专门立法授权的情况下,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科技政策办公室不得将联邦财政拨款用于发展、设计、规划、发布、贯彻或者实施任何与中国或者中资公司参与、合作或配合的任何双边政策、项目、安排或者合同。该条款的限制将同样适用于国家航空航天局所属或使用的机构与设施接待中国官方来访人员所需开支。”这就意味着,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科技政策办公室将无法与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才敲定的高科技合作也化为“无米之炊”,无法在美国落实。如此极端敌视中国的条款,由共和党籍国会众议员弗兰克·沃尔夫提出,并在其担任主席的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其相关机构分委员会中顺利过关、写入拨款法案。沃尔夫可谓一手操办的始作俑者,因而条款也被称为“沃尔夫条款”。
相比之下,2013财年可谓是涉华条款“扎堆”的一年,在限制中国IT产品条款之前,本财年的相关预算授权法案中就已存有两项极为敏感的涉华内容。一是2012年5月18日由得克萨斯州共和党籍国会众议员凯·格兰杰提出的对台军售条款,要求总统“应当执行向台湾出售不少于66架F16C/D战机”。二是2012年11月29日由弗吉尼亚州民主党籍国会参议员吉姆·韦伯提出的钓鱼岛问题条款,声言“美国虽然对主权争议不持立场,但承认日本对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实际管辖”,并重申了《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意指其将完全适用于钓鱼岛问题。如此两个直接干涉中国事务的条款得到授权后,就将在拨款法案中可以获取相应的财力支持或准备。相应拨款法案签署生效之后,在2013年9月30日之前,前者如果各方条件均允许,则应该得到奥巴马的遵循;后者则更像是扳机授权,一旦“有事”奥巴马可以选择“依法”而行。因而,此类条款的贻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华府某些政治人物借助财政立法工具插手对华政策的行为,充分展现出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之间的张力。美国在经济上追求绝对利益的同时,在安全上却倾向于相对利益,即美国开始越发重视两国之间的安全距离而非经济距离,安全壁垒构成了阻碍两国经贸关系深化发展的重要困点。必须指出的是,在如此无端立法与管制的长期拖累下,中美之间的贸易、金融合作、直接投资甚至技术创新合作都将走低,届时两国将付出重大的经济与政治代价,也并不利于全球经济的总体复苏与发展。
IT企业采购成本分析与控制探讨 第3篇
采购已不仅仅是与供应商进行对抗, 以交易为重点的谈判, 现已成为确保公司从供应商处取得足够支持, 从而更好地完成其生产及营销战略的重要行为。
2 IT企业采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对于任何一家IT企业都会面临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的问题, 选择品牌还是非品牌, 大供应商还是小供应商, 以及如何管控所需物料的质量及服务水平达到要求。选择品牌, 或者大供应商, 会增加物料的可靠性以及品质保证, 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信誉水平、质量保障及经营状况。但另一方面, 采购成本可能更高, 交货期以及定制化方面弹性较小。选择非品牌, 或者小供应商, 成本可能会降低, 然而可能会面临技术不稳定, 品牌化效应弱的局面。与此同时, 如何管理现有供应商, 使其价格更优, 质量更好, 交期更具有灵活性, 也是采购环节需要持续改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2 物流与库存成本的管理
随着JIT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追捧, IT企业也在不断追求最低库存与降低生产流程中的成本。戴尔公司的PC业务平均物流库存甚至可以控制在一周。对于一般IT企业而言, 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是保障订单有效执行的基础, 而现实中, 又难免遇到库存积压, 产生呆料和死料的问题, 这不但将产生仓储成本, 同时会占用企业现金流, 降低运营效率。因此如何控制库存成本, 增加库存周转率使得整个供应链更有效率就成为采购环节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
2.3 产品生命周期的预测及技术开发
IT企业采购的商品存在不同的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 这就形成商品价格上的波动, 例如:IT企业采购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导入期必定会有较高的价格, 而在产品的成熟期则会回归市场的正常水平。如何尊重商品生命周期, 制定采购战略, 对产品生命周期及价格波动做出合理预测将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另一方面, 大部分IT企业都会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 以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的NRE (Non Recurring Engineering) 费用及模具费用等是采购日常工作中都会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 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 工程人员很难从采购的角度出发控制成本, 为设计而设计, 甚至过多地采用非标准化的零部件, 这些均会加大采购的难度。
3 控制IT企业采购成本的对策和建议
采购成本的控制是IT企业管控水平、盈利能力、竞争潜力的集中反映, 只有在IT企业全体部门和全员范围内增强成本意识, 建立起适宜的制度体系, 创新采购方法和策略, 才能有效强化采购关键环节, 更为有效地降低IT企业的采购支出, 实现IT企业进一步的规范化、体系化与高效化发展。
3.1 科学地管理供应商
IT企业要从市场化的主体出发, 在市场经济理念和竞争意识的基础上, 建立起正确管控采购过程、科学管理供应商的思想, 将采购成本系统性化解和分部分项解析, 预防盲目采购的现象出现, 使采购的货物能够适应项目和功能的需要, 满足工程和客户的需求, 进一步为IT企业完善服务、科学管理提供组织化和功能化的基础, 全面而重点地提升IT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 采购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物料特征选择供应商, 而不必拘泥规模大还是规模小的。不同的物料种类, 以及关键程度, 将决定对供应商的要求不同。
要善于发掘质量好的小供应商, 以满足IT企业多变的需求及定制化需求。从卖方、传统的供应商、认可的供应商, 到与供应商维持战略伙伴关系, 进而结为战略联盟, 对成本进行分摊。与供应商合作不仅仅是在采购环节参与和互动, 甚至可以在最初的研发设计介入, 以对生产流程和工艺更为熟悉的生产商的角度对待工程设计甚至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及更优成本控制。
3.2 优化物流和库存管理
快速响应、最低库存、集中运输是企业物流作业的主要目标。如何提高物流水平, 取决于采购过程对库存的要求与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MRP、EPR等工具帮助企业实现更为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库存水平。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有利之处是使得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需求分析、需求预测变得更易操作, 从而可以增加对库存水平更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对于库存管理, 常用ABC库存分类法、关键价值分析法等方法对物料进行评估, 针对不同物料, 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将管理重点放在贵重物料及缺货影响较大的物料上, 以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降低缺货的风险。另一方面, 在追求精益生产的过程中, 过多的库存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不但占据一定的仓储成本, 更重要的是会降低现金流动速度。因此, 设立合理的安全库存, 甚至与供应商深度合作, 降低在库物料比例, 转移库存成本。
3.3 尊重采购产品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
IT企业采购中要建立认识产品生命周期的认识, 要看到产品使用寿命的长期性和不同阶段价格的波动性。要尽量在IT企业采购中选择处于市场成熟期的产品, 尊重产品周期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 主动对处于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物料进行价格波动的预测与积极准备, 以应对重要物料的成本变化。在产品研发过程中, 与供应商进行深入合作, 进行OEM/OD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 借助供应商的力量改进工艺, 优化流程, 以节约成本, 都已成为IT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另一方面, 要调整IT企业采购产品的组成结构和数量, 节约IT企业采购的成本, 提高IT企业采购资金的效率和效果, 提升IT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和能力。
4 结语
对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的IT企业而言, 必须面临经济环境严峻、竞争加剧的新状态, 只有有效控制成本、降低不必要支出, 才能控制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 进而为盈利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打造利于竞争、适于新常态的新型成本控制措施体系。采购是IT企业成本构成的关键一环, 做好采购管理决定着IT企业的产品质量与盈利水平。因此要挖掘IT企业自身的管控结构优势, 探索采购成本科学分析的方法, 对采购的重要环节进行管理控制, 科学管理供应商, 结合实际情况追求供应链的效率最优化, 降低物流与库存成本, 提高工艺水平, 改善流程, 最大化地降低IT企业采购成本, 使IT企业的成本和支出处于合理、高效的范围之内, 建立IT企业经济与管理上的核心竞争能力。
摘要:研究分析了IT企业采购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讨了IT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提供了控制IT企业采购成本的对策和建议, 提出了IT企业采购工作中控制成本的要点, 以期最大化地降低IT企业采购成本, 使IT企业的成本和支出处于合理、高效的范围之内, 建立IT企业经济与管理上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IT企业,采购成本,供应商管理,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岳喜平.论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和策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4) :159-160.
[2]张月艳, 谢锟, 傅佳佳.浅析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9) :218-220.
[3]张静, 魏国辰, 刘沈艳.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 2013, (04) :171-173.
IT市场:大鱼吃小鱼? 第4篇
2011年年末的时候, 有一则报道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故事”因为我们不能称之为“事故”, 语言贫乏不足以形容之际, 就暂且称之为“故事”吧。
事情是这样的:2011年12月23日, 出现了这样一个新闻:“雨林木风与微软中国达成重大合作协议:今后中国大陆地区的Windows 7系统将统一由雨林木风负责封装并销售, 雨林木风成为微软中国唯一授权系统封装合作商。”
报道一出, 一片哗然!雨林木风是何方神圣, 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起“微软”, 那可是既不“微”, 也不“软”的响当当的“大牌”啊!这么一个大牌, 不论是把旗下的哪一个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封装权和销售权“唯一”授权给谁, 都是够瞧的啊!何况这是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何况是封装权外加销售权!更何况是“唯一”!要知道, “唯一”这词儿基本就和“战略伙伴”是一个感觉的啊!这实在不是一桩小买卖啊!
于是有人问, 雨林木风是谁啊?他是怎么得到微软青睐的啊?
雨林木风, 在2008年以前, 是和“番茄花园”齐名的、针对微软操作系统“进行未开源操作系统 (Windows XP、Vista即属此类) 技术研究”的团队。后来在微软挥舞大棒赶杀番茄花园, 至番茄花园作者洪磊被拘留之后, 雨林木风在2008年底解散了修改版XP开发团队, 表示以后将以自主研发软件产品为主, 不再进行“未开源操作系统技术研究”。
2008年底解散了修改版XP开发团队, 2011年底获得微软中国授权, 这中间3年的转变有点儿奇峰突起的意思, 也就难怪众人哗然了。
于是有人问, 这是真的么?
然后有人说:“微软中国的官方微博上说了微软中国从未与雨林木风就Windows 7度假封装权问题进行过讨论’。”
虽然现在两种声音不一致, 但基于双方都是“IT精英”、“高科技企业”, 从孔乙己式的读书人思维出发, 我们也不能断定这到底是“合作”还是“炒作”, 咱们就姑且放下来, 留待以后慢慢看吧, 反正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世间众生相
从前啊, 有个大财主, 他家有老大一片山头, 山头上建了老大一片果园, 园子里的有好多果子, 又大又好看, 吃过的人都说很甜。大财主的果子好, 价格当然也贵, 为了防止有人偷果子, 他在园子边上立了一个老大的牌子, 上面写着“我家的, 谁偷剁手!”。
然后有一天, 悄悄出现了一家水果店, 里面卖的果子和财主家的果子味道像极了, 包装有些不一样, 神奇的是财主家有新果子了, 这家店里马上就能买到味道一样的。当然价格比财主家的价格低多了。宾客盈门啊!当然了, 卖的买的都心如明镜似的知道果子是哪个园子来的。
吃惯了这种果子的人, 甭管他是从哪里买的, 花了多少钱, 反正是认准这个味儿了, 不吃不习惯啊。而且逢人就说:“得吃这种果子, 要不然干活不顺手, 没力气!”
小人物听到这话当然就去水果店里买了。大人物听到这话, 就得掂量掂量了, 去水果店买是便宜, 但是在大场合下让人揭出来毕竟不好看, 丢不起脸啊得去大财主家买!
大财主对水果店是又恨又爱, 恨他偷自己的种子, 甚至偷自己的水果, 卖出去闷声发大财, 再看自己, 别说钱了, 连谢字都听不到一个!爱的是, 那么多人就是通过这个水果店记住了自己的水果, 官话那就叫“培育潜在用户”“培育市场”啊!
大财主就愁啊, 我是打他呢?我是不理他呢?我是打他呢?我是不理他呢?
其实, 现实中并不是二选一的。
话说在2008年7月的时候, 美国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起诉德国社交网站StudiVZ, 称后者完全克隆了Facebook的各项功能, 唯一的调整只不过是改变了页面颜色 (即把Facebook的蓝色变为红色) 。Facebook请求法院禁止“Studi VZ的各项非法活动”, 同时要求Studi VZ向Facebook支付相应经济损失。
2008年8月, StudiVZ一位前高管称, StudiVZ在德国市场的流量为Facebook的十倍。正因为如此, Facebook希望把Studi VZ收为己有。在2007年1月的时候, Facebook曾提出收购Studi VZ, 但Studi VZ母公司霍尔兹布林克 (Holtzbrinck) 集团要求Facebook大幅加价。面对对方的“漫天要价”, Facebook打出了“起诉牌”, 即通过起诉来打压霍尔兹布林克集团, 希望迫使该集团同能够同意以较低价格出售Studi VZ。
看, 不管事实如何, 我们总是可以受到启发的你不是克隆我的果子么, 你不是有用户有市场么?我可以把你买过来啊, 法律不但是自卫的武器还可以兼职砍价利器呢!
还有一个例子哦!
话说, 在2009年9月, 德国柏林有兄弟两个, Fabian和Ferry Heileman, 他们建立了一个团购网站DailyDeal。这个DailyDeal也是一个克隆儿, 它克隆的是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
Daily Deal干得很不错, 据说2011年头三个月就卖出了超过252, 000份优惠券, 已经从德国本土扩张到奥地利和瑞士, 其奥地利网站甚至已经超越了正牌的Groupon。
2011年9月, Daily Deal宣布已经被Google收购。
Google不仅在利用Google Offers与Groupon竞争, 还收购Groupon的克隆网站Daily Deal快速取得市场份额, 达到竞争目的。
看, 还可以有这样的结果克隆?不怕!只要你有用户有市场, 一起卖给另外一个大财主吧!
慧眼看世界
这个世界有点儿乱, 看得有点儿晕, 实在很迷茫。
不乱, 不晕, 不迷茫!
只要记住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以Facebook为例, 他在美国做的好, 想要全球化, 这是必然。全球到欧洲的时候, 发现有一个现成的Studi VZ, 已经很成熟了, 拥有见识广泛的用户群, 和自己的业务几乎完全契合, 更妙的是长得和Facebook几乎一模一样!
Facebook如果进军欧洲市场, 尽管美国和欧洲是一个老祖宗, 但是分家那么多年了, 要想顺利站稳脚跟, 本地化还是一个必要且重要的课题。既然是“本地化”, 那么用本地的人力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全盘自己投资建立面向欧洲市场的开发队伍、市场推广队伍的话, 且不说那要花费多少资金, 耗费多少人力, 就说那起效时间吧, 等自己这边做得了, 蛋糕早被瓜分干净了!这个时候看到有一个现成可用的Studi VZ, 想要买过来直接投入使用以便节省开发运作的时间快速占领市场, 这实在是很可以理解的事情。
至于StudiVZ漫天要价, 那就坐地还钱不卖可以, 你克隆我, 给我版权费!我将来本地化开发的成本就落你身上了!总是不亏本的买卖。
中国IT安全市场“逆势增长” 第5篇
在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 IT行业很多领域呈现缓慢增长的情况, 而IT安全市场却能够逆流而上保持快速增长, 这得益于国内用户对信息安全需求不断的增加以及政府政策法规的驱动。从市场热点来看, IT第三平台的新兴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以及社交网络的发展将是引领未来安全领域增长主要的方向。
IDC统计显示, 2013年上半年, 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的规模为3.89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预计2013年全年, 中国IT安全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9.41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7%;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的规模是1.93亿美元, 同比增长5.3%。IDC最新报告预计2013到2017年, 中国整体安全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
安全硬件仍是中国投资重点
我国的信息安全市场格局历来都是以安全硬件产品为主导, 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据了超过一半份额, 安全软件及安全服务市场的占比相对比较弱。
安全硬件依然是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投资的重点, 其领域覆盖了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 产品的更新换代等;而安全软件市场在中国有一定的特殊性, 比如消费类防病毒软件市场以免费模式为主导, 企业级整体安全管理体系不成熟等原因影响了安全软件市场的发展。谈到安全服务, 以往中国用户更能接受“服务就是产品的附属品”这样的定义, 只要产品还存在, 服务就存在, 甚至是免费的, 这也成为“产品+服务”企业面临的压力所在。虽然当前这种理念正在逐步改变, 国内安全服务市场已经风生水起, 但与国外相比, 其成熟度仍然有待提升。
从安全硬件产品分类来看, 由于我国的信息安全建设依然是以基础设施安全为主, 这使得防火墙、UTM、入侵防御、安全内容管理以及VPN的市场得以保持快速发展。具体而言, 防火墙硬件市场依然是最大规模的子市场, 2013年上半年增长稳定;随着国内外众多安全厂商陆续发布了下一代防火墙或新一代的安全网关, 统一威胁管理硬件市场的竞争异常激励, 市场格局也发生变化, 2013年上半年UTM市场增长迅速, 预计在2016年, UTM市场将取代防火墙市场, 成为IT安全硬件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子市场;值得关注的是, 以上网行为管理为主导的安全内容管理市场, 近两年一直保持超过20%的增长, 这得益于此类产品贴切用户的需求, 已得到市场的认可。
政府、电信和金融占市场前三
从行业来看, 政府、电信和金融行业依然是安全产业占比最大的三个市场。2013年上半年, 政府的信息安全投资比例有所降低, 由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单位领导人换届, 导致安全项目投资滞后或推迟, 随着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政府必然会增加对信息安全的投资, 预计2014年和2015年将是信息安全建设的高峰。
2013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深度关注了4G、信息消费、云计算、大数据、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绿色节能、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移动数字生活等行业热点话题, 运营商继续扩大对网络安全设备的集采范围, 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化建设、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治理将是重点。
银行、保险、证券行业都将信息安全建设作为IT信息化重点发展的领域, 随着发改委组织实施的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着重指出专项重点支持金融信息安全领域内的智能入侵检测产品、面向电子银行的Web漏洞扫描产品等, 金融行业信息安全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
新技术引领安全市场增长方向
由于云计算的成熟, 当前数据中心的内部资源正在被不断地虚拟化, 传统的基于物理安全边界的防护机制难以有效保护基于共享虚拟化环境下的用户应用及信息安全, 信息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 信息资产的非授权访问成为云计算系统的重要安全问题。快速、灵活、精炼化将是云安全解决方案追求的关键指标。云计算生态系中的厂商、服务商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以提高云计算平台的可靠性、可用性、数据的保密性, 确保云计算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2012年起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分析将带来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变革, 大数据分析与安全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基于传统安全的防病毒、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的技术将加快向以大数据分析监控为基础的安全技术的改变。这一趋势将对中国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产生影响。
随着在线诈骗方式的日趋多样化, 社交网络的流行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机会, 它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交用户, 而且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冒名方式欺骗用户的好友、同事和家人, 这给安全产品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防护压力。虽然社交网络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营销发展的良机, 但是信息安全管理, 防止机密敏感信息暴露将是关键, 社交网络给企业安全防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让企业安全防护系统面临新的考验。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3黑帽大会上, 移动计算成为了人们展开研究的新沃土。随着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的日益下滑, 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访问存储在云上的数据和应用, 这些系统漏洞的危害性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 企业开始考虑部署BYOD解决方案, 这使得企业级移动安全防护将更加复杂。企业在部署移动应用的时候需制定完善的移动安全保护策略, 利用移动设备管理和移动应用管理解决方案将移动安全融合, 使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10%
IT采购市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