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平台论文
IaaS平台论文(精选6篇)
IaaS平台论文 第1篇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 力图改变传统的计算系统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云计算以网络化的方式组织和聚合计算与通信资源, 以虚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可以缩减或扩展规模的计算资源, 增加了用户对于计算系统的规划、购置、占有和使用的灵活性。在云计算中, 用户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不再是计算资源本身, 而是他所能获得的服务。从这个角度出发, 可以认为服务问题 (服务的提供和使用) 是云计算中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云计算通过管理、调度与整合分布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以统一的界面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例如, 借助云计算, 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处理TB级甚至PB级的信息内容, 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效能。用户则按需计量地使用这些服务, 从而实现将计算、存储、软件等各种资源作为一种公用设施来提供的梦想。云计算涉及两层内容:云计算基础设施 (硬件、平台、软件等) 以及建立在基础设施上的信息服务云应用。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计算模式,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推广, 利用开源项目构建企业级私有云已成为云计算应用的一种重要趋势。但这种变化使得IT基础架构的运营专业化程度不断集中和提高, 所以如何在基础架构、网络和存储方面达到更高的层次, 是现今急待解决的问题。虚拟化技术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 能够实现计算资源划分和聚合, 服务透明封装及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 VM) 动态迁移等, 能够满足云计算按需使用、弹性扩展的需求, 已经成为云计算的关键支撑技术。
1 相关技术介绍
1.1 Iaa 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服务
根据NIST的权威定义, 云计算有SPI, 即Saa S (Software as a service) 、Paa 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和Iaa S三大服务模式。这是目前被业界最广泛认同的划分。Paa S和Iaas源于Saa S理念。Paa S和Iaa S可以直接通过SOA/Web services向平台用户提供服务, 也可以作为Saa S模式的支撑平台间接向最终用户服务。
Iaa S有两种用法:公有的和私有的。本文主要介绍在私有模式下, 使用平台内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提供服务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得到所有设施的利用, 包括处理、存储, 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1.2 VM (Virtual Manufacturing) 虚拟主机
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硬件的使用率, 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 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技术可以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和托管的服务提供商创建一种虚拟的、自动化的、灵活高效的IT基础设施。
VM主机是灵动网络利用技术, 将一台服务器分割成多个虚拟机 (VM主机) 的优质服务。这些VM主机以最大化的效率共享硬件、软件许可证以及管理资源。对其用户和应用程序来讲, 每一个VM主机平台的运行和管理都与一台独立主机完全相同, 因为每一个VM均可独立进行重启并拥有自己的root访问权限、用户、IP地址、内存、过程、文件、应用程序、系统函数库以及配置文件。每个VM主机都可分配独立公网IP地址、独立操作系统、独立超大空间、独立内存、独立CPU资源、独立执行程序和独立系统配置等。
2 平台网络设计
Iaa S平台基础架构主要包括计算 (服务器) 、网络和存储3大部分。如图1所示。整个Iaa S云平台将这3大部分集成整合, 就构成了Iaa S的基础设施服务。整个系统通过与外部云网络的互联以及OSS/BSS支持, 可以根据需求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网络是云计算平台的核心, 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最终都需要网络为用户提供访问。所以网络是平台设计的重点。
2.1 虚拟网络适配器 (NIC)
服务器是Iaa S平台的硬件基础, 根据系统对网络的要求, 服务器需要综合一些弹性的网络适配器, 这些适配器可将数千服务器和存储单元整合为一个虚拟化、高性能、低延迟的网络结构, 同时使其具有高可扩展性, 可整合多种协议规范。实现网络连接和网络容量从最边界到核心的全面虚拟化。
对于每个叶片服务器来说, 可以在不同的NIC端口根据不同的网络要求来分配与其相匹配的速度, 最大程度的利用带宽资源。本系统以10 G带宽的NIC为例, 表1列出了在NIC中对几个主要网络的速度的设定。
2.2 虚拟网络交换
虚拟机网络交互主要是通过虚拟网络交换机来完成的。虚拟交换机在主机内部提供了多个网卡的互联以及为不同的NIC流量设定不同的VLAN标签, 如同主机内部存在一台交换机, 可以方便地将不同的NIC连接到不同的端口。所以当NIC连接到系统的虚拟连接 (Virtual Connect, VC) 模块时, 叶片相互之间也就建立起了连接, 并且连接到了系统的VC交换机, 整个虚拟网络也就形成。每个叶片在虚拟网络内连接上两个VC模块, 叶片之间相互连接并与虚拟交换机相连。这样使得虚拟网络和外部网络能够自动连接, 并且各虚拟设备可以成为系统网络的默认配置。
2.3 外部连接
外部网络采用IEEE 802.1Qbg EVB (Edge Virtual Brrdging) 和802.1Qbh BPE (Bridge Port Extension) 协议标准, 其中802.1Qbg要求所有VM数据的交换都通过外部网络进行, 即外部网络能够支持虚拟交换功能。802.1Qbh可以将远程交换机部署为虚拟环境中的策略控制交换机, 而不是部署成为邻近服务器机架的交换机, 通过多个虚拟通道, 让边缘虚拟桥复制帧到远程端口, 可以利用堆叠的方式来设计网络, 从而更有效地为多播、广播和单播帧分配带宽。
为了更好地保障网络安全, 产品层必须通过级联的VC模块才能访问上层产品的物理交换机, 管理层也必须如此来访问上层管理的物理交换机, 在平台中, 管理网的交换机用图2中对应的速度, 2个交换机之间采用堆叠的方式相互连接, 因为平台对管理层的网络没有太高的要求, 可以采用比较低端的交换机。但是对于产品网来说, 除了必须使用高规格的交换机之外, 还必须使用千兆网卡来将I/O连接到外部的产品网络和存储设备。
图2显示了整个平台的网络部分。
3 结语
Iaa S平台是为客户提供虚拟、可靠、弹性、按需的IT服务, 作为连接用户和承载各种计算存储资源的网络, 除了具备现有网络功能外, 还必须满足云计算特性的更高要求。本文设计了Iaa S平台的网络部分, 提出了一种可行、全面的云平台虚拟网络的设计方案。可以预见, 随着云计算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 网络虚拟化技术必须有更快的发展, 才能带动整个云计算生态环境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Nabil Sultan.Cloud computing for education.A new daw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0, (30) .
[2]陈康, 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 2009, 20 (5) .
[3]吴吉义, 平玲娣, 潘雪增, 等.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电信科学, 2009, (12) .
[4]房秉毅, 张云勇, 等.云计算网络虚拟化技术[J].研究与开发, 2011, (1) .
IaaS平台论文 第2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电视制作领域带来了电视技术的革新, 大量的3D动画、虚拟现实 (VR) 、增强现实 (AR) 技术被应到电视节目制作中来。演播室在不断推进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中, 平台对系统的支持以及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新媒体演播室在突发性强、响应速度快这方面又有着比传统电视演播室制作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演播室信息化架构以及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 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重复无序建设
过去每建设一个演播室就需要单独建设一套系统平台, 各个演播室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这种建设方式不但难于管理, 且也无法保障设备能够高质量的提供服务。
2.系统运算资源浪费
很多时候, 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的设备都是闲置的, 就算工作起来负载一般都低于30%。加上以往的建设方式, 很多演播室都会有闲置的CPU、内存、网络传输等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同时, 单一的演播室又无法做到这些资源足够多, 因此在实际用的时候还会发现资源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有些演播室有大量闲置资源, 而有的演播室的资源却不够用。
3.资源无法共享
现在各个演播室的系统有着自己独立的控制软件系统, 互相之间基本无法实现资源层面的调配与共享, 无法把闲置的资源调配给紧缺的资源。
4.系统基础资源扩展困难
现有演播室系统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无法实现基层基础设施的快速扩展, 底层设备的扩展都会涉及到系统的迁移或移植工作, 而且, 这样做不但成本高, 也会带来很高的实施风险, 很容易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营。
5.系统运行维护风险较高
我们会经常面临系统升级、扩充存储等维护工作, 在升级操作的时候会来带很大的风险, 并且一旦出现问题系统恢复还原的时间将会很长, 这很容易造成业务的中断。
6.系统管理成本较高
现在我们一个省级电视台, 光演播室就会有二十几个, 每个演播室如果配置相应的技术人员, 人员以及管理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而且, 也无法保障每个演播室技术人员的水平。
因此, 我们考虑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一套Iaa S平台来完成演播室在线包装、视频渲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系列功能基础需求。
1建设目标
通过部署云计算Iaa S平台, 将建设成为云计算时代的弹性智能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为生产、运营、管理以及发展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支撑能力, 以更好的服务体验满足新媒体演播室各种业务系统、各级用户对IT基础设施资源的需求, 并极大的降低信息化的总体建设、运维成本。
通过部署多套虚拟化软件、管理平台、安全软件、服务器、存储等相关软硬件设施, 整合旧有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软硬件资源, 将计算、存储、网络等物理设备资源“池化”, 构建一个或多个可靠、安全、高效、灵活、动态的IT基础架构“资源池”, 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业务系统需求, 实现高效、可靠、灵活、弹性、智能、绿色的“IT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Iaa S平台。
通过最新的云计算技术, 整合各演播室的系统, 将所有系统作统一的规划和部署, 统一的数据管理, 从而形成有效IT管理架构, 解决各演播室分散自行采购、实施、管理基础设施导致的难于统一管理, 难于保证设备、实施和所提供服务质量的问题, 实现对各种资源统一的调度和协调, 降低成本。利用高性能服务器、存储设备和虚拟化软件, 搭建虚拟化Iaa S环境, 整合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 创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池, 统一提供给各演播室使用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创建数据中心资源池, 将各所有的演播室运算、网络等资源整合为一个或多个基础设施资源池。实现根据演播室使用用户的实际需求动态分配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实现服务器CPU、内存、存储空间、网络等基础资源的按需动态分配、增加、减少、释放、回收和再利用。通过创建数据中心资源池、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调整和回收利用等功能, 解决IT基础设施无序、迅速扩张的问题, 降低IT硬件采购成本。
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快速分配、部署, 解决传统方式下应用系统基础设施采购、实施、上线周期长的问题。实现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在不同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动态统一调度和共享, 解决现有的一边是资源闲置, 一边是资源紧张, 却无法互相调度、共享基础的硬件资源的问题。
实现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池内基础设施资源以及业务系统占有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横向快速弹性扩展、缩减, 解决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无法实现底层基础设施的扩展问题, 无需复杂的系统迁移或移植工作, 且无需停机、无需停止业务系统。降低业务系统、操作系统升级、打补丁、维护等造成的业务连续性风险, 降低系统升级、维护复杂度和时间窗口, 当由于系统升级、维护导致系统不可用时, 能快速恢复、还原系统。
实现各部门、单位业务系统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的可量化管理、运维, 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系统、众多用户与IT资源和投入成本之间清晰的界定、衡量, 实现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精细化运维。实现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的智能化管理, 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快速智能分配、部署、调度、调整、扩展等的智能管理, 只需管理员轻点几下鼠标或简单的操作步骤, 即可轻松实现。降低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 实现机房占用面积、制冷、除湿等环境投资成本的降低, 电力能耗成本的降低, 维护和管理成本的降低等。
2总体架构
本方案通过对底层服务器硬件及存储资源实现虚拟化聚合部署, 配合以云计算管理平台, 实现云计算中基础架构即服务的Iaa S平台, 同时该Iaa S平台也为以后云计算中心提供更高层次的云计算服务, 为Paa S, Saa S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未来演播室的建设将会以这个Iaa S平台为中心进行建设。
云计算数据中心Iaa S平台建设主要包含云计算资源池 (计算、存储、网络) , 云计算服务管理平台、云计算服务数据安全保护、云计算服务运维管理体系等的建设。
2.1云计算资源池
提供了一个功能完整的、标准开放的弹性的Iaa S服务层。这层提供的动态基础架构是整个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支撑层, 其最核心部分包括采用了小型机、X86服务器计算单元, 结构化、非结构化存储单元, 网络交换单元和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软件构建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平台。该基础平台具备良好的性能、可用性和可靠性。通过部署虚拟化软件、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 内部搭建虚拟化环境, 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新一代的数据中心, 形成统一的云计算信息系统平台。在数据中心, 所有资源整合后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 这些资源根据需要进行动态扩展和配置, 各演播室的业务系统按需使用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 增强数据中心的可管理性, 提高应用的兼容性和可用性, 加速应用的部署, 提升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能源消耗。
2.2云计算服务管理平台
为云计算平台的所有基础架构服务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门户, 用以支撑整个云计算平台的日常运营。根据整个系统的设计, 一般至少包括如下两个最主要的门户:服务请求门户, 主要是提供给所有的云计算服务的用户所必需的自服务门户功能和基本的服务管理能力;运行支持门户, 主要是提供给云计算服务的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所必需的运行和管理功能。
2.3云计算服务数据安全保护
通过部署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建立起一个既能充分利用云计算优势, 同时又不牺牲安全性、控制力和遵从性的环境, 其为虚拟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环境提供了支持虚拟化的保护, 使用户可以加强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 提高可见性和控制力, 以及加快整个云计算中心的遵从性举措。
2.4云计算服务运维管理体系
为整个云计算平台搭建一套长期运维管理的体系, 为云计算平台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云计算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模式、制度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采用云计算技术手段和云计算管理制度结合的方式保障整个演播室云平台的平稳运行。
3总体设计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 结合目前具体发展规划, 我们采用高性能机架服务器构建网络中心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 服务器均安装虚拟化软件实现系统的高可用及负载均衡集群, 将原来的应用均迁移至新的平台上来, 并在中心机房安装管理中心进行整个系统实现集中监管, 实现资源自动调配、虚拟机的自动迁移、核心业务的HA等, 从而组建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及负载均衡的信息化平台, 见图1。
虚拟化技术将高性能物理服务器中的CPU、内存、存储、网络等资源抽象到虚拟层中, 形成虚拟化系统架构。在虚拟化系统架构基础上, 建立虚拟机。将资源从虚拟层中统一分配给每个虚拟机, 每个虚拟机使用的系统资源都是由虚拟架构统一调配, 而每一个虚拟服务器, 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 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 在每个虚拟服务器上, 再安装配置操作系统, 进而再安装应用软件, 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增强了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 完美的实现了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
为了集中管理和监控虚拟服务器、实现系统自动化以及简化资源调配, 配置一套服务器 (可以为虚拟机) , 用于安装虚拟化管理中心软件, 对所有物理服务器及其上的虚拟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
1.存储网络架构
为了保证虚拟化平台的高可用及动态资源平衡等特性, 服务器通过以光纤链路连接到存储阵列, 阵列采用冗余的双控制器, 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依托虚拟化架构的优势, 虚拟架构系统生产出来的虚拟机的封装文件都存放在FC-SAN存储阵列上。通过共享的FC-SAN存储架构, 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 进行在线地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 (VMotion) , 实现双机热备 (HA) 、容错 (FT) 、进行动态的资源管理 (DRS) 和集中的基于虚拟机快照技术的Lan-Free的整合备份 (VCB) 等, 而且为容灾备份提供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根据业务的实际数据存储需求, 配置SAS盘达到大容量数据存储的要求, 实际的磁盘容量配置可以根据整个信息系统的实际需要系统规划进行配置。
2.数据保护
方案中实施了VMware主机集群系统 (Cluster) , 通过HA、FT、DRS等虚拟化高级功能技术, 可以实现集群系统内, 任何一个主机系统出现故障, 可以自动将该主机的负载转移至系统内的其他成员。而且方案配置的磁盘阵列采用双冗余控制器,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点故障, 提高了整个业务系统的可用性。
为了对数据进行快速备份和恢复, 虚拟化平台中采用自带的快照软件对业务数据做快照, 按照时间计划自动将数据进行快照, 实现短时间点数据保护。快照操作的性能和效率有极大地提升, 可以更好的减少备份和恢复的时间窗口, 有效提升RPO和RTO指标, 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3.云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平台
云资源统一管理平台, 它承载了云计算系统的整合和统一管理, 并可以向外部提供自助式的资源供给服务。该系统采用开放架构, 方便于支持各种业务系统的整合, 软件系统逻辑图如图2。
该系统中间逻辑层主要可以分为资源供应与自服务, 业务运营与计费, 资源综合管理, 自动化分析与调优等几个模块。底层可以是开放式的第三方的虚拟化系统或者存储系统, 也可以是国产的虚拟化系统, 通过这些底层系统将物理的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起来, 进行池化和资源管理。
资源供应与自助式服务主要是提供按需获取, 按量计费的可信赖资源服务, 用户可以自助的申请资源, 在配额范围内系统可以自动审批并创建该资源;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对虚拟资源和物理资源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性能查看, 并且记录历史数据;自动化分析与调优则是基于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 通过自学习算法, 自适应算法等综合系统, 去判断系统的性能瓶颈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在提前配置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一些自动的性能调优;业务运营与计费系统则是维护用户的资源使用信息和业务的运营情况, 提供报表等数据给用户参考整个云平台的资源使用情况。
4 Iaa S平台关键技术
为了保证Iaa S平台的高效性、高可用性以及高可靠性, 平台建设的设计过程中涵盖了很多设计的细节和关键技术点,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下面七项核心技术。
1.迁移 (VMotion)
VMotion使运行中的虚拟机从一台物理服务器实时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 同时保持业务的连续运行。实现了零停机时间和连续可用的服务, 并能全面保证事务的完整性。是用于创建动态、自动化、自我优化的数据中心的关键促成技术。
2.高可靠性 (HA)
VMware HA自动监控物理服务器的可用性。VMware HA可检测物理服务器故障, 如果检测到故障, 可重新在资源池中其他物理服务器上启动虚拟机,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该功能组件比传统的双机冷备更具有自动启动的优势。
3.容错 (FT)
FT的功能相当于双机热备, 但是比传统的双机热备更具有优势, 它可以时刻在两个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保持两个相同的镜像, 其中一台出现故障时, 不影响业务的运行, 同时自动在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建立以特相同的镜像, 物理服务器不受硬件型号配置的限制。
4.动态资源分配 (DRS)
跨资源池不间断地监控利用率, 并在多台虚拟机之间智能地分配可用资源, 使资源优先用于最重要的应用程序, 以便让资源与业务目标相协调。
自动、不间断地优化硬件利用率, 以响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为业务部门提供专用的虚拟基础结构, 同时让IT部门能够集中、全面地控制硬件。
执行零停机服务器维护。通过使用分布式电源管理来整合工作负载和关闭集群中的虚拟机暂时不需要的耗电服务器, 从而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
5.存储迁移 (Storage Vmotion)
全面保证事务的完整性, 提供零停机迁移, 并全面保证事务的完整性。不会对虚拟环境中运行的业务造成任何终端影响。
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彻底独立性, 允许Storage VMotion跨VMware ESX所支持的任何类型的硬件和存储设备迁移运行任何操作系统的任何虚拟机。
支持光纤通道SAN, 利用速度最高为4 GB的各种光纤通道SAN存储系统, 实现虚拟机磁盘文件的实时迁移。
6.统一备份 (VCB)
VCB是虚拟化架构面向存储软件设备的驱动, 通过任何一个基于虚拟化架构的节点, 以IP的方式, 利用VCB看到虚拟化架构里面的每一个虚拟机下的每一个卷, 每一个目录结构和文件, 进而支持自由或第三方的备份软件对虚拟化架构进行统一备份, 保证客户既有投资和扩展需要。
7.快照 (Snapshot)
Snapshot将现有的状态标记一个结束, 只对虚拟机进行增量备份, 因此速度快, 并能根据需要快速恢复到每一个备份点, 对业务中断后提供快速恢复功能保证, 进行提高整体系统的连续性。
5结束语
将云计算中心Iaa S平台运用在广电新媒体演播室系统中, 带来了新技术的革命, 将演播室大部分功能通过网络化给予了实现, 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全台网络系统中。通过部署虚拟化云托管服务, 可以建设成为云计算时代的智能弹性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为的生产、运营、管理以及发展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支撑能力, 以更好的服务体验满足各种业务系统、各级用户对IT基础设施资源的需求, 并极大的降低信息化的总体建设、运维成本。
虚拟化云服务可以让用户体验到云计算中心带来的优越, 随需集中统一的弹性资源服务, 提高计算、存储资源利用率, 资源共享、统一动态调度, 资源动态伸缩, 降低系统升级、运维风险, 极大加快应用部署速度, 缩短建设周期, 提高服务水平, 精细化运维各种IT资源, 低成本实现业务系统的可用性、连续性, 减少机房环境投资成本, 降低能耗, 降低运维成本, 智能化、低成本灵活运营管理等等。
根据已经实施云计算项目的成功案例经验, 部署虚拟化云之后, 预计可以实现:
减少28%~53%的硬件成本;
减少40%~79%的运维成本;
减少50%~75%的电力成本;
减少50%~90%的IDC空间;
企业IAAS层私有云规划建设 第3篇
企业的IT基础架构随业务的发展变的越来越复杂。目前, 50%的IT投资主要用于维护, 只用很少的时间去支持战略性业务项目。因业务用户要求的响应时间越来越短和管理成本越来越低, 企业的IT组织需要一种更好的策略。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降低企业IT复杂性的新方法, 它将按需提供的自助管理虚拟基础架构汇集成高效池, 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计算。云计算就是这种最佳策略的核心。
云计算的关键特性包括以下几点:资源池化, 零接触式基础架构, 自助服务, 开放和互操作性, 利用现有投资。
企业的私有云概述: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企业私有云的建设, 创建企业的数据中心资源池, 将池化的资源动态分配, 实现IT业务的自动化和自我服务。
通过将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 和网络资源池化, 自动化, 为业务部门应用提供经济性、弹性、安全性和遵从性。通过将IT硬件抽象为按需分配的资源池和部署私有云, 可以实现极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效率, 以及更好地支持业务增长所需的敏捷性。为用户快速交付已定义服务级别的现有应用程序和服务, 将重点从维护旧式系统转为交付创新。
第1阶段:将企业的IT资源汇集到逻辑单元中
企业私有云计算的第一阶段首先是集中放置IT资源, 即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进行虚拟化。建设成为虚拟数据中心。这一阶段通过服务器整合, 实现了统一管理。提高了整个IT基础架构的资源利用率, 显著降低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第2阶段:创建企业的标准化服务目录 (建立一个统一的Portal界面)
通过第二阶段, 企业的IT部门能够创建用户的可用服务目录。定义策略和权限, 以允许用户访问、创建和修改这些服务。然后, 需要为运行在虚拟化基础架构中的所有应用程序定义服务级别。这要求将应用程序与名为虚拟应用程序堆栈的逻辑单元绑定。IT部门还为基于既定服务级别保持对这些应用程序的控制力制定了更新的过程。
第3阶段:提供用户接入和收费 (实现业务的自我服务)
第三阶段允许用户自助接入私有云。通过计量功能, 用户可了解使用情况, 而收费功能则提供了成本信息并使企业能够了解为IT使用情况进行优先排序所需的信息。为IT部门提供了仅部署所需项的能力, 同时使企业能够仅支付其使用的项。
二、企业私有云建设进度
私有云会将资源管理方法由分散的硬件更改为虚拟化的共享资源池, 共享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过虚拟化所有IT资源,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针对高优先级应用程序进行动态资源分配。
这些共享资源池可以抽象为逻辑构造块, 包含存储、网络和服务器单元等, 从而有效创建虚拟数据中心。根据业务需求, 这些资源容器经过构造可提供特定的服务级别或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 也可以按照逻辑业务单元或功能 (例如, 销售、金融和研发) 细分这些资源容器。通过标准化一组设计合理的产品, 您可以向着策略驱动的计算方法发展。
基础架构服务可全面虚拟化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资源, 聚合这些资源, 并基于业务优先级将资源准确地按需分配给应用程序。
某企业虚拟化实现案例:
在本企业中, 服务器虚拟化是通过业VMware v Sphere虚拟化操作系统来实现, 配置了14个计算节点服务器, 安装配置VMware虚拟架构套件v Sphere4.1软件, 来承担虚拟化宿主服务器的作用, 用于在单个物理服务器实体上, 利用服务器强大的处理能力, 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 而每一个虚拟服务器, 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 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 在每个虚拟服务器上, 再通过迁移或重新安装配置操作系统, 进而迁移或重新安装现有的应用软件, 这样以前的每个物理服务器就变身成为VMware v Sphere4.1服务器上的虚拟机, 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增强了系统和应用的可用性,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 完美的实现了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目前这14个节点服务器运行了120多个虚拟机。仅在用电方面每年节省了818727度电力。
125台虚拟机耗电量-虚拟主机耗电量=1020934200瓦特-202207080瓦特=818727120瓦特=818727度电力
虚拟存储 (存储虚拟化) , 为了实现存储即服务, 需要在虚拟化层中对存储资源也实现虚拟化的管理, 以实现存储的集中分配使用、集中备份以及充分利用VMware虚拟化技术中的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等。目前企业采用两个存储架构, 一个是采用了基于FC-SAN架构的EMC CX 10两台。另一个是采用基于IP架构的集群存储Isilon, 配置了3台Isilon 12000X组成一个集群。
其中Isilon的存储特点更适合用于云计算:1.高扩展性, Isilon的集群存储应该包括存储节点、前端网络、后端网络等三个构成元素, 每个元素都可以非常容易地采用业界最新技术而不用改变集群存储的架构, 而且扩展起来非常方便, 像搭积木的方式进行存储的扩展。尤其对于对增长趋势不好预测的用户, 可以先购买一部分存储, 当有需求的时候, 随时添加, 而不会影响现有存储的使用。2.负载均衡:Isilon集群存储通过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作用, 会在前段和后端都实现负载均衡。前端访问集群存储的操作, 通过几种负载均衡策略, 将访问分散到集群存储的各个存储节点上, 大大减轻了每个节点的负载。后端访问数据, 通过开放式的架构和后端网络, 数据会分布在所有节点上进行存放和读取, 每个读写操作都由更多的磁盘参与, 因此将大大地提高读写操作的性能。3.高性能, Isilon能够提供高带宽、高并发访问, 还有高IOPS、随机访问、小文件访问以及备份归档等其他类的应用都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虚拟网络 (网络虚拟化) , 提供对主流网络设备厂商的设备 (如Cisco、Juniper等) 的v Lan虚拟化支持和集成, 同时服务器虚拟化平台还提供了可选的分布式网络交换功能, 可以从一个集中式界面为整个数据中心设置虚拟机网络连接, 从而简化网络管理, 可在虚拟机跨多个主机移动时使其保持网络运行时状态, 从而实现线内监视和集中式防火墙服务。它为虚拟机在物理服务器之间移动时监视和保持其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框架, 允许使用第三方虚拟交换机 (如Cisco Nexus 1000v) 将常用的物理网络功能和控制扩展到虚拟网络。
三、企业IT基础架构未来的发展状况
建设企业IAAS层的Portal界面, 业务部门通过此Portal界面按需, 自助, 自动的生成所需要的资源。
将所有硬件资源集中到虚拟构造块中和定义了关联应用程序的服务级别后, 就可以根据业务规则和应用程序需求部署自动化计划。自动化可提高IT的最终效率, 从而将计划和策略映射到业务并在私有云的服务交付机制 (根据服务级别交付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中定义映射。
如何在私有云中实现自动化?定义服务, 包括完整的虚拟应用程序堆栈 (v App) 以及单台服务器 (应用程序、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和介质 (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 。设置服务级别:可用性 (正常运行时间) 保证、资源访问、存储速度、网络带宽、计算资源份额、存储IO保证、备份频率和灾难恢复要求。设置自动实现负载平衡和优化资源的规则, 使应用程序从动态资源调度、正常运行时间保证和灾难恢复故障切换规则中受益。根据应用程序和业务优先级对服务级别分层, 并制定用于自助式访问应用程序和资源的策略, 从而允许用户在私有云中进行无缝管理。创建这些服务的类别, 可允许以自助方式访问和概括用于访问、创建和修改这些服务的策略和权限 (用户权限) , 包括预构建、直接部署虚拟机、v App、介质和软件。
确定这些服务的价格和计费方式。通过利用API (如v Sphere Management API (VIM) 和v Cloud Developer API) 进行脚本编写, 可自动执行管理任务。将这些自动化规则应用于云计算基础架构, 可以高效地实现零接触式基础架构, 其中IT可以作为服务提供 (ITAAS) 。IT将能够使用可保持企业所需安全性、控制力和遵从性的云计算方法更好地管理风险。
四、云计算方案优势
云计算的架构即基于横向扩展的架构。云计算中不可或缺的虚机, 即具备了横向扩展的特性, 如此云计算的自动化, 可扩展性以及低成本性才可以得到保证。
IaaS平台论文 第4篇
《通信世界周刊》:思科如何配合四川电信搭建中国西部信息中心的基础设施云?
思科:云计算是为客户提供自助的、按需使用的、高度可靠和安全的、高度弹性和灵活的IT基础设施和各种应用。通过基础设施云服务的运用, 四川电信可为其客户提供网络带宽、计算、存储、安全、容灾备份等为一体的IT基础资源。我们与四川电信也在积极引导和推动面向企业内部IT应用的私有IaaS业务和对外提供公共服务的公有IaaS服务。
四川电信将采用思科Data Center 3.0解决方案建设下一代数据中心, 提供Iaa S服务。Data Center 3.0集成了基于数据中心以太网 (DCE) 的网络基础架构、统一计算系统 (UCS) 、网络安全和管理等思科数据中心技术和产品, 并与世界主流存储和虚拟化厂家联盟, 提供端到端的IaaS解决方案。
《通信世界周刊》:四川电信在提供政府/企业层面的应用服务时, 思科提供了哪些支持?
思科:众所周知, 协同通信业务是现代政府和企业提供工作效率, 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 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电信采用了我们的协同通信解决方案, 结合已有传统通信系统, 提供协同通信业务。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以语音会议为主的统一通信系统 (UC) 、以文件共享为主的网络会议系统 (WebEx) , 以及以高清视频为主的网真系统 (TP) 等解决方案。
《通信世界周刊》:四川电信在构建西部信息中心时进行了哪些技术领域的创新?
IaaS平台论文 第5篇
本文针对面向IaaS云服务的云系统,分析如何实现其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功能。
1 云系统中的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
1.1 面向IaaS云服务的概念
面向IaaS云服务及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最成熟且最广泛使用的服务模型。面向IaaS云服务可以使作为服务提供商的客户能够根据自身的IT基础设施[1],直接使用现成的SCADA软件。IaaS按需提供虚拟服务器、存储器、网络以及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只需为所使用的容量付费,如果必要,可以增补更多在线资源。
1.2 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
在面向IaaS云服务的一些应用中,所有的任务都可以在云系统中完成,包括一些系统发挥的控制功能[2]。在云系统运行中,可以直接与控制网络连接,实现数据采集与监控,将信息发送至云,完成存储和转播。对于云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监控,可以采取面向IaaS云服务,数据采集与监控供应商和用户,可以通过云系统,实现按需而生,使用户在智能电话以及平板电脑之类设备上去浏览数据,共享使用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并可以通过电子文本信息和电子邮件浏览数据,可以快速获取、释放这些资源。
2 应用面向IaaS云服务的优势分析
2.1 安全性高
在云系统中进行虚拟机监控、证据采集,采取面向IaaS云服务,易管理、安全、可靠,具有备份和恢复机制优势,在每个不同站点都有备份,系统可靠性更高[3]。面向IaaS云服务中存储的数据很容易获取、存储更快速、更可靠,无须用户干预就可以快速升级和打补丁。同时,若是一个节点发生了故障,另一个节点会立即顶上,不会带来中断。更好地提升了安全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例如配置控制、漏洞测试、安全评审和平台组件的安全补丁更新。
2.2 提升系统应用效率
面向IaaS云服务,能够轻松地恢复到以前的设置,所以可以轻松地做出更改。一旦需要恢复时无须重头开始,只要在更改之前备份设置即可[4]。面向IaaS云服务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采购、安装、配置和测试工作,面向需求的资源可以适应一边试验一边改进。面向IaaS云服务,企业可以为在线历史数据库预备大量的数据服务器,资源具有更好的弹性;在面对激增的服务请求或者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时,以及在严重事故后要求快速回复时,面向需求的资源具有更好的弹性,有效地满足数据监控需求。
2.3 服务多样性
面向IaaS云服务设计云系统的虚拟监控与数据采集工作,用户并不需要管理或者控制云基础设施,仅需维护管理好操作系统、存储设备、应用并选择网络组件即可,例如主机防火墙。还有就是在基于Web的电子邮件服务中,使客户能够使用多种客户端设备,通过Web浏览器之类的瘦客户界面,将供应商的应用程序运行于云系统的基础设施上[5]。客户并不对云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仅仅为使用应用程序付费。
3 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需求分析
3.1 系统数据方面需求分析
面向IaaS云服务,数据通常都存在于共享环境中,如果使用公有云,就要求将信息和系统组件的控制权交由云服务供应商,而这些以前都是由企业直接控制的[6]。企业如果考虑将敏感数据存储于云中,必须进一步考虑将来如何控制以及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数据和资源的入口有可能通过配置或者软件商的漏洞无意间暴露给其他访问者。攻击者能够在云环境上伪装成访问者挖掘漏洞以实现非授权访问。对于某些应用来说,不得不将基础设施与其他外部未知用户共享,这是一个主要的缺点,就要求具有较高等级的安保机制来进行逻辑划分。
3.2 设计需求分析
在面向IaaS云服务中,将其创建在虚拟机上,优化其系统的基础设施设计工作。针对面向IaaS云服务,由云计算主管为每套虚拟机分配镜像与资源,借助管理程序将一整台服务器划分为若干套虚拟机,每一套都运行着属于自己的底层OS、中间件与应用程序副本,且在云系统中,由于其虚拟机之间彼此独立,可以在主机中隔离客户机OS与应用程序,精心挑选合适的IaaS平台,以确保应用程序之间保持良好的兼容性[7]。用户可以使用IaaS基础IT资源,应用Linux平台上的OpenVZ软件托管平台,创建基于虚拟机的IaaS云,在虚拟机监控及数据采集中,面向IaaS的云服务模式,不仅拥有管理程序,能够将功能与逻辑关系降至最低限度,还可以避免无状态原则数据丢失。
4 面向IaaS云服务中设计实现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
4.1 设计系统虚拟机部分
在面向IaaS云服务设计中,虚拟机部分主要由计算虚拟化资源、共享存储资源、融合网络资源、安全防护资源、应用优化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和使用交付平台组成。监控虚拟机中的物理主机,确保其每一台物理主机上均可以运行一个有用的监控程序,并从云底层按照配置规则动态取证云服务中虚拟机运行情况。在证据采集之中,采集系统工作日志、采集系统进程数据以及关于系统中敏感文件的访问信息等内容。系统环境搭建如图1所示。
4.2 系统面向IaaS云服务设计
在该云系统设计中,对于取证服务是从逻辑上将整个云系统分成若干小型的云服务,对应每个小型云均有一台证据保全的服务器,以此保证云系统虚拟机证据采集数据的安全性。对于证据采集,其取证的主体多数是使用云系统取证和分析电子证据,确保虚拟机监控及数据安全、确保证据采集中得到数据的合法性。
创建云服务项目代码如下:
4.3 系统实现
在IaaS数据中心内部,除了使用虚拟化平台对物理服务器计算资源进行整合以外,还需要对存储资源进行集中处理,以达到数据级别的资源整合。在IaaS云服务基础设施上,可以为虚拟机搭载用于进行实时监控的终端程序,确保云系统的证据采集程序不会对虚拟机产生其他影响。在数据库hflow下建立flow表,属性包括时间、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包的个数、协议等,其中对源IP(src_ip)和目的IP(dst_ip)两个字段加密,规定只有系统管理员和授权的用户可以查看flow表全部明文信息,而对于非授权用户看到的是部分明文,src_ip和dst_ip两个字段是加密形式,确保证据采集安全。其证据采集过程如图2所示。
在IaaS数据中心内,网络系统将其他组件联通在一起,使所有系统密切结合为一个整体。在IaaS云服务中,由于大量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由接入层网络设备在连接服务器的物理接口下建立对应虚拟机的虚拟接口,从而达到精细化流量控制的目的。在云系统虚拟机监控及证据采集方面,提升虚拟机监控能力,较之前提升了21.0%,其证据采集能力也得到提高,且降低系统开发成本,节约成本费用达到38.0%,说明面向IasS云服务设计拟机监控及证据采集云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云系统中虚拟机监控及证据采集中运用面向IasS云服务,有助于提升系统虚拟机监控水平,有效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及时进行证据采集,能够反映取证数据各方面的情况,确保系统各部分功能,发挥了积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羽翔,李宁滨,金鑫,等.面向Iaa S云服务基础设施的电子证据保全与取证分析系统设计[J].信息网络安全,2014(9):184-188.
[2]刘婷婷,赵勇.提供可信Iaa S服务的云计算平台构建[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11):3731-3735.
[3]陈志佳,朱元昌,邸彦强,等.一种Iaa S模式“云训练”系统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5,27(5):1095-1104.
[4]曾文琦,叶家炜,杨阳,等.面向应用服务的虚拟机性能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10):3631-3638.
[5]余凤,徐晓钟,李建军.基于云计算Iaa S产品测试技术的研究[J].电视技术,2014,38(15):272-276.
[6]李芳社.虚拟化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6):43-45.
IaaS平台论文 第6篇
云计算所带来的优势, 早已不仅仅限于降低基础设施部署成本。对于企业而言, 怎样获得更好的收益增长、如何实现企业的转型才是其真正最为关注的问题,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开始注意到云计算与业务能力的结合正是企业发展的一条良好途径。而此次中国电商发展的新节点, 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云计算悄然布局
国内电商、门户网站开始对云计算热情的升温, 其实可以追溯到国外电商巨头、如今的云计算服务先行者亚马逊的成功经验。在美国, 圣诞购物季不仅是消费者在圣诞节前准备礼物、享受促销优惠的购物佳期, 也是商家大批量清货、提升一年盈利的最佳时机。对于亚马逊这样在全球市场 (中国大陆地区除外) 开展广泛服务的电商而言, 其也必须按顶峰交易量来配备服务器。随着节日的过去, 在平常时间人们的消费热情与峰值时期落差较大, 众多的服务器资源闲置。作为一个聪明的企业, 亚马逊显然不愿如此, 其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基础资源出租, 其弹性云计算产品EC2仅服务器数量便高达45.4万台, 同时一些中小型公司也十分乐于租用这些按需索取的计算资源, AWS在全球拥有40多万商业客户。如今亚马逊不仅是云计算的先行者, 也是目前全球最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一。
所以当国内与圣诞购物季相媲美的双11到来时, 国内电商也看到了亚马逊所建立的成功样板, 利用云计算不仅能化解高峰访问、交互难题, 避免沦至当初被普遍诟病的铁道部网上订火车票系统的境地, 同时利用弹性计算资源, 做云服务生意也是不错的增收途径, 所以阿里云等也开始登台亮相。
市场大了, 前景明朗, 看到商机的不仅仅限于这些互联网厂商。一些同样拥有丰富的基础设施资源的企业, 也开始走向云化之路, 提供IaaS服务。
在国内, 提到基础设施资源便绕不开电信运营商,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双重夹击下, 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趋势日益明显, 云计算成为其化解尴尬境地, 实现从电信资源服务向业务服务转型的有力武器。借助已有的丰富基础设施和运维、管理经验, 由IaaS服务切入云计算, 便成为国内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选择的“统一”路径。
当业界焦点都集中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所打造的IaaS服务时, 另一些同样拥有丰富基础设施资源的企业也正在悄然布局云计算, 蓝汛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国内最大的CDN服务提供商, 蓝汛占据着国内CDN网络市场的半壁江山, 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同类竞争对手。在两年前, 这样一家一直专注CDN服务的企业, 也开始布局云战略, 开始提供云存储、云主机等IaaS服务。
62亿美元
据Gartner报告显示, 今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会增长20%, 达到109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IaaS市场上升势头迅猛, 预计今年将会达到62亿美元。
良好的市场环境将有助于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企业用户, 云计算不仅可以使其避免担心基础设施, 可以更专注业务开发, 同时也能提升服务交付速度, 降低创业成本, 而这都将有助于改变中国的产业环境!
蓝汛云产品事业部高级总监于浩
CDN与云计算的紧耦合
“事实上, 云计算的到来受冲击最大的是设备商、服务提供商!”蓝汛云产品事业部高级总监于浩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动态内容、个性化内容日益增多, 在新环境下, 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是蓝汛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提及蓝汛, 业界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其广范围的CDN覆盖及实力。CDN将网站内容推送到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 使互联网用户可以就近获取所需内容, 避免了网络拥塞, 提升了用户体验, 同时还解决了跨运营商的差异化体验难题等。但CDN主要针对的是互联网静态内容的分发, 在动态内容逐渐增多的情况下, 于浩介绍虽然可以通过新的CDN技术实现动态内容的分发, 但在瞬时高流量的访问情况下, 一些交互内容如支付交易等, 仍是在源站开展, 这就需要对源站基础设施能力进行提升, 包括计算能力与存储能力。
就此, 业界或许认为蓝汛云计算服务的发展, 可能是其在CDN主业之上的业务简单扩展, 但显然蓝汛却不仅仅这样想, 其欲通过完整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以及协作, 真正提升互联网用户体验。因为对于互联网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等, CDN网络帮助其实现内容分流、传送;对于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 CDN将内容本身推送到网络边缘减轻了主站压力。与此同时, 动态内容重要性的提升, 促使互联网企业需要提升运算和存储能力, 而这三类资源的协作才是保障最终用户体验的关键。
并且在于浩看来, 互联网资源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带宽资源, 二是计算资源, 三是存储资源。目前蓝汛在CDN领域已取得良好成绩, 为促进在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的发展, 蓝汛也成立了云计算事业部, 加大计算和存储方面的研发。
另外, 在业内资深分析师看来, CDN和云计算也有着很好的契合点。目前中国CDN服务提供商将花费大约50%的成本用于运营商带宽的租用, 而在国外, 租用运营商带宽仅占CDN服务提供商运营成本的15%~20%。对于国内最大的CDN网络服务提供商, 蓝汛随着CDN网络覆盖的增加, 面临着巨大的带宽压力, 虽然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去获取利润, 但在运营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限制。但随着云计算的逐步落地, “服务提供商可以采用IaaS的模式租用运营商资源, 按需使用,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将解决掉目前带宽成本的问题, 并且向云架构迁移, 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该分析师表示。
同时, 分析师还认为, 像蓝汛等服务提供商本身已在CDN市场耕耘多年, 目前传统的基础设施占据了企业的大部分资源, 所以在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前, 为保障固有资源, 将不会花大力气去改造或重复建设;而在新建网络时, 虚拟化、云架构将是良好的方式, 并且它们也正在朝这个方向运作。该观点也得到了于浩的证实, 目前在蓝汛的基础设施架构中, 便同时包含了传统基础设施架构和云架构。据悉, 蓝汛已开始计划在全球33地区分建云计算、存储节点, 包括北美、香港、法兰克福、国内八大区等领域。
专注Iaa S市场
当前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虽然概念一度被炒得纷纷扰扰, 但其热度的背后是其确切的广阔发展前景。同时对于厂商而言, 尽早地投入到市场发展中才能抢占先机, 因为或许未来也会形成云计算产业的马太效应。并且从市场发展周期角度看, 于浩认为目前业界正在加速跨越投入期与成熟期的鸿沟。
云计算的确是个大市场。据Gartner报告显示, 今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会增长20%, 达到1090亿美元的规模。虽然Gartner表示, 现在的BPaaS和SaaS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但IaaS上升势头也非常迅猛, 预计今年将会达到62亿美元, PaaS开支在云计算主要三大类中份额最小, 为12亿美元。
对于当下云计算三大类服务不同的发展进度, 于浩认为互联网企业作为云计算服务的先行者, 其需求的改变, 以及客户做生意模式的转变, 使得SaaS服务快速发展, 而为支撑这些新需求, 基础设施能力的发展也必然要紧跟而上。但在PaaS层, 其作为连接SaaS、IaaS的中间层, 需要更多类似统一度量衡的断层式创新, 而这需要时日。所以对于蓝汛这样一个提供IaaS服务的企业而言, 市场机会不言而喻。据蓝汛最新财报表明, 预计到今年年底, 蓝汛在云计算产品方面收入将达800多万人民币。同时于浩表示, 未来蓝汛云计算事业部仍将实现快速的市场利润增长。
另一方面, 从市场竞争层面看, 面对同样是IaaS服务提供商的电信运营商, 蓝汛与运营商服务内容的交叠将不可避免。这在于浩看来, 蓝汛所提供的服务与运营商有着各自的差异化特征。“对于电信运营商, 其主要资源是网络资源, 并且除了固网, 还提供许多个人服务。而蓝汛云服务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另外在服务特性上, 运营商以标准化服务为主, 定制化服务缺少, 而蓝汛可已针对客户需求开展更个性化的服务。”于浩在采访过程中表示, 业务的重合实际上并不能代表与运营商形成竞争, 而且其也不愿站在有丰富资源的运营商的对立面。
“云计算毕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我们 (蓝汛) 与运营商也有不同层面的合作。”
国内市场环境需进一步培育
作为一家本土企业, 蓝汛搭建了全球范围的CDN网络, 并且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中, 其海外市场也表现强劲, 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1.5%。全球的服务战略让蓝汛可以了解中外客户的实际需求, 以及国内外云计算发展的差别。
“美国是云计算的发源地, 其云计算发展水平领先中国2~3年。”于浩说道。对于这样的差距, 在于浩看来并非技术原因所致, 而是源于市场、文化的差异, 市场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云计算的发展水平。
目前在云计算技术发展方面, 虚拟化、自动化、平台化是必要手段, 特别是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硬件资源与计算资源的解耦, 是云计算技术中十分关键的技术。虽然有VMware等国际巨头掌握着虚拟化技术, 但诸如KVM等开源技术也在云计算领域大放异彩。“开源, 使国内外厂商已不存在实际的技术壁垒, 真正制约国内云计算发展的是市场、用户需求以及服务能力。”
从外部环境看, 在美国等地区, 许多企业客户将自己的系统部署在诸如亚马逊AWS上, 而在国内, 企业更喜欢自建的模式。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 其拥有足够的实力进行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需求方面, 究竟有多少人愿意采用云计算才是市场规模的决定因素。而据Forrester与VMware近日联合发布的云成熟度指数报告中, 今年国内未有采用云计算计划的企业相比去年还有上升, 而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还没有相关规划, 同时在国内公有云市场, 相关的企业应用比较少。虽然市场需求在, 但服务提供商的能力需要提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 目前国内云服务还主要集中在IaaS层, 在Paa S和SaaS层, 国内仍缺少相关案例。
“良好的市场环境将有助于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企业用户, 云计算不仅可以使其避免担心基础设施, 可以更专注业务开发, 同时也能提升服务交付速度, 降低创业成本, 而这都将有助于改变中国的产业环境!”于浩表示。
800万人民币
IaaS平台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