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化脓性扁桃体炎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化脓性扁桃体炎(精选9篇)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12例, 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包括发热、咽痛、全身疼痛、扁桃体红肿以及扁桃体表面脓性分泌物等, 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10109/L, 中性粒细胞比值>60%, 发病时间距离就诊时间<3 d, 并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 (阿奇霉素组) 及对照组 (青霉素钠组) 。观察组56例 (50%) , 男23例, 女33例;年龄20~30岁, 平均 (23.2±2.9) 岁。对照组56例 (50%) , 男25例, 女31例;年龄18~29岁, 平均 (22.8±3.1) 岁。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阿奇霉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161) 0.5 g+250 m L5%葡萄糖溶液, 1次/d静脉滴注, 疗程7 d;对照组:青霉素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721440) 250~300万U+100m L0.9%氯化钠溶液, 2次/d静脉滴注, 疗程7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的体温在2 d内降至正常, 临床症状在5 d内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的体温在3 d内降至正常, 临床症状在5 d内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体温在3 d内降至正常, 临床症状在5 d内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l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经阿奇霉素治疗后, 治愈36例 (64.28%) , 显效13例 (23.21%) , 有效6例 (10.71%) , 无效1例 (1.79%) , 总有效治疗率为98.21%;对照组患者经青霉素钠治疗后, 治愈15例 (26.79%) , 显效17例 (30.36%) , 有效16例 (28.57%) , 无效8例 (14.29%) , 总有效治疗率85.7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 P=0.037)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阿奇霉素治疗后的退热、咽部疼痛缓解、扁桃体红肿消失、脓栓消除时间低于经青霉素钠治疗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288, P=0.000;t=10.179, P=0.000;t=16.034, P=0.000;t=14.595, P=0.000) 。见表2。

3 讨论

化脓性扁桃体炎 (Suppurative Tonsillitis) 是临床上上呼吸道的一种常见的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 多见于6~1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疼痛、扁桃体红肿以及扁桃体表面脓性分泌物等, 潜伏期3~4 d, 起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 可引起扁桃体周围化脓性感染、蜂窝组织炎及相邻器官感染等, 严重时可出现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严重并发症, 后果严重[3]。因此, 及时、正确的控制病情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多使用青霉素钠 (Penicillin Sodium) 对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并不理想[4]。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需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同时, 阿奇霉素具有易吸收、抗菌谱广泛、半衰期长以及不良反应小的特点, 药物动力学特征优异[5]。同时, 阿奇霉素在患者体血液中可以保持很高的药物浓度, 且维持时间较长, 即使停药后血药浓度降低, 患者扁桃体组织内的阿奇霉素仍能在很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6]。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经阿奇霉素治疗后的总有效治疗率为98.21%;对照组患者经青霉素钠治疗后的总有效治疗率85.7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治疗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阿奇霉素能够提高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治愈率, 治疗效果更确切。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咽部疼痛缓解、扁桃体红肿消失、脓栓消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阿奇霉素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比青霉素钠更具有明显优势。何丽华[7]利用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发现, 其治愈率达到了97.76%, 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欧汉涛[8]在相似的研究中发现经过阿奇霉素后, 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96.30%, 两者的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结果相似, 这表明阿奇霉素对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疗效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 与传统治疗药物青霉素钠相比, 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 能够提高疗程结束后的治愈率, 治疗效果更确切,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有效,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12例, 并随机分为两组, 各56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患者阿奇霉素、青霉素钠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阿奇霉素治疗后的总有效治疗率为98.21%, 对照组患者经青霉素钠治疗后的总有效治疗率8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 P=0.037) 。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咽部疼痛缓解、扁桃体红肿消失、脓栓消除时间低于对照组 (t=8.288, P=0.000;t=10.179, P=0.000;t=16.034, P=0.000;t=14.595, P=0.000) 。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 能够提高疗程结束后的治愈率, 治疗效果更确切,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化脓性扁桃体炎,阿奇霉素,青霉素钠,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范国清, 胡敏.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2, 21 (17) :1873-1874.

[2]郭红玲.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片联合地喹氯胺含片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3, 34 (25) :5186-5188.

[3]宋春燕.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西瓜霜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9 (20) :130-132.

[4]石佳.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14) :102.

[5]曲辉.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 2012, 26 (8) :593-595.

[6]武欣, 侯飞燕, 刘汝珍.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11, 9 (3) :1071-1073.

[7]何丽华.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34 (33) :497-499.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2篇

【关键词】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阿奇霉素;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66-01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多是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目前发病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等并发症,严重者会继发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全身性疾病。传统的青霉素治疗本病,效果欠佳且常不能坚持全程治疗而使得应用受限。本文由此出发,考察阿奇霉素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扁桃体上有脓性渗出物等临床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符合《儿科学》中化脓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排除心肺疾病、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肝肾病变以及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3岁,平均(7.8±1.6)岁;病程平均(1.8±0.6)d;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3岁,平均(7.4±1.2)岁;病程平均(1.9±0.6)d。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结合病情,给予物理或药物退热处理,多饮水、加强饮食指导、食用流食等,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020121,生产厂家:新马药业),将阿奇霉素(10mg/kg·次)加入200mL葡萄糖溶液(5%),qd,静滴,联用3d后停药;;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国药准字: H45020511,生产厂家: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20万IU/ kg·d,加生理盐水配置,静滴,bid,两组均治疗5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患儿退热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疗效标准[1]:治疗3d后,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扁桃体表面清洁且充血消退,脓性渗出消退为治愈;治疗3d后,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扁桃体表面充血减轻,脓性渗出减少为显效;治疗3d后,患儿上述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为。统计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临床治疗效果等临床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治愈为18(60.0%)例,有效为10(33.3%)例,无效为2(6.7%)例,对照组痊愈为12(40.0%)例,有效为10(33.3%)例,无效为8(26.7%)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患儿退热(1.89±0.73)d、扁桃体脓点消失(3.93±0.82)d、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3.37±0.63)d,对照组患儿退热(3.14±0.78)d、扁桃体脓点消失(5.21±1.22)d、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4.68±1.23)d,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为小儿常见疾病,可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引发,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蜂窝组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化脓性疾病,继发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2],危害患儿身体健康。由于儿童的机体发育尚不完全,药代动力学指标与成人有所差别,多种用药受到限制。常规应用青霉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差,且临床疗效不甚理想。

阿奇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致病微生物的转肽过程,而起到抗菌、抑菌作用;且具有半衰期长(药效持久)、抗菌谱广、呼吸系统渗透性强(药物呼吸道浓度可为血药浓度的10-100倍)等优点。此外,阿奇霉素还可通过抑制人体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黏液分泌、减低组胺释放,而起到抗炎、减轻起到高反应性等作用[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观察退热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杨克勤[4]基本一致。

综合以上讨论可知,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相比青霉素疗效更好,能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国清, 胡敏.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17):1873-1874.

[2]王淑云, 江继平, 佟康. 阿奇霉素联合碘甘油局部外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5):567-568.

[3]蒋小青, 吴根芳. 阿奇霉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05(4):131-132.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00例,并排除心、肝等重要脏器疾病或有药物过敏史等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2岁,平均6.12±1.21岁,病程1~5天,平均2.54±1.23天;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6.23±1.24岁,病程1~6天,平均2.78±1.31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服用红霉素肠溶片(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32)30~50mg/kg,分3~4次服用;观察组则给予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03263)20~40mg/kg,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3~9天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3]治愈:

患儿症状消退,扁桃体与白细胞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症状有所改善,扁桃体已无脓性物,但白细胞仍偏高;无效:患儿症状无减退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3.2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R)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白细胞减少1例,皮肤过敏反应1例,消化道反应1例,发生率为6.00%;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3例,白细胞减少2例,皮肤过敏反应4例,消化道反应1例,发生率为2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据大量实验研究报道,化脓性扁桃体炎为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4]。临床多使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但由于其使用过多后可使耐药菌株增多而使耐药性增高,因此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阿莫西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物,其具有吸收快、吸收率高等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穿透细胞膜能力,可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起到较强的抗菌作用。有研究表明[5],阿莫西林治疗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可有效杀灭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细菌,起到缓解患儿症状、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恢复的效果,同时具有吸收较好、不损伤胃黏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阿莫西林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红霉素肠溶片(3050mg/kg),观察组则服用阿莫西林囊(2040mg/k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化脓性扁桃体炎,小儿,阿莫西林,红霉素,疗效,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徐州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28-29.

[2]周国珍,寿淑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4):633-634.

[3]曹阳,李筑英,张国,等.413例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学及药敏分析[J].国际儿童学杂志,2013,40(1):107-108.

[4]郑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腺炎[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97.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4篇

[关键词]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支原体;年龄;儿童

化脓性扁桃体炎为儿童最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感染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报道指出,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感染与MP有一定相关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合并MP感染患儿采取常规抗菌治疗效果较差,影响患儿治疗效果。临床中分析化脓性扁桃体炎合并MP感染与年龄相关性,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05例为研究组,根据年龄分为研究A组(6个月~3岁,55例)和研究B组(4~13岁,50例);选取同期我院收治呼吸道感染患儿112例为对照组,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对照A组(6个月~3岁,51例,)和对照B组(4~13岁,61例)。研究组中男57例,女48例;病程1~22d,平均(9.4±2.5)d;对照组中男62例,女50例;病程1~27d,平均(9.6±2.1)d。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分组有比较性。两组患儿家属在医师告知下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了解本次研究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标准

(1)研究组患儿诊断均符合《化脓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患儿不规则发热,并出现鼻塞、咽喉疼痛,并伴有腹痛、干咳、呕吐等症状,体检发现咽喉部充血,双侧扁桃体均有不同程度充血肿胀,早期可见扁桃体上散在分布有白色或微黄色脓苔。(2)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患儿。(3)排除有免疫系统疾病患儿。

1.3方法

检测四组患儿MP-IgE、MP-IgM及IL-13水平。抽取患儿静脉血,离心取血清进行研究,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实验方法检测,试剂盒为日本富士生产SEROD-LA-MYCOH。MP-IgE滴度>1:40为阳性,MP-IgM滴度>1:80为阳性。IL-13检测:将患儿外周血单个细胞充分分离,用洗涤液洗涤细胞2次后,将细胞放入洛斯维-1640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48h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IL-13水平。分别比较四组患儿MP-IgE、MP-IgM及IL-13水平,分析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发生肺炎支原体与年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MP-IgE、MP-IgM阳性率采用x2检验,采用(x±s)表示IL-13水平并用t检验,检验标准a=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四组患儿MP-IgE阳性率比较

研究A组患儿MP-IgE阳性率低于研究B组,研究B组MP-IgE阳性率高于对照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与对照A组,对照A组与对照B组MP-IgE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四组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

研究A组患儿MP-IgM阳性率低于研究B组,研究B组MP-IgM阳性率高于对照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与对照A组,对照A组与对照B组MP-IgM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四组患儿IL-13水平比较

研究A组IL-13水平低于研究B组、对照A组和对照组B组,研究B组IL-13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和对照B组两组患儿IL-1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化脓性扁桃体炎为儿科中常见病、多发病,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最常见为细菌感染,包括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中针对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但部分化脓性扁桃体患儿可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研究指出,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可合并病毒、支原体感染,临床中针对常规抗菌无效患儿应高度重视,应积极明确合并感染致病菌,有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疾病治疗。近年来,有学者针对常规抗菌治疗效果不明显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进行研究,经过培养病原菌后发现此类患者合并MP感染率较高。MP为间于细菌和病毒原核生物,为哮喘、支原体肺炎发病主要致病微生物。

临床中针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生与MP感染相关性报道较少,对是否存在MP感染有较大争议,分析可能与临床检测不同年龄患儿有关。因此本次研究将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和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不同年龄进行分组研究,分为6个月~3岁组和4~13岁组,得出化脓性扁桃体炎6个月~3岁患儿MP-IgE、MP-IgM阳性率低于化脓性扁桃体炎4~13岁组患儿,而化脓性扁桃体炎4~13岁组患儿MP-IgE、MP-IgM阳性率高于呼吸道感染4~13岁组患儿(P<0.05)。4~13岁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易合并支原体感染,可能与患儿不同年龄机体免疫功能,呼吸系统成熟程度均有相关性[101。而化脓性扁桃体炎和呼吸道感染6个月~3岁患儿MP-IgE、MP-IgM阳性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化脓性扁桃体炎6个月~3岁患儿不易感染MP,而4~13岁患儿易感染MP。临床中研究指出,MP常在5~19岁人群中感染,可能与患儿接触、免疫功能有相关性。另有研究指出,支原体感染与机体敏感性,免疫功能均有相关性,在患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发育程度不同,感染支原体程度不尽相同。同时本次研究比较各组IL-13水平得出,化脓性扁桃体6个月~3岁患儿IL-13水平低于化脓性扁桃体炎4~13岁患儿,同时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IL-13水平普遍低于肺部感染患儿(P<0.05)。IL-13为T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多效细胞因子,对IgE和IgM水平均有调节作用,其水平升高可调节IgE和IgM水平升高,可进一步证实4~13岁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合并MP感染可能性大。同时临床研究指出,合并MP感染患儿一般持续发热可达1—3周,同时患儿可出现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症状,经影像学检查可辅助做出诊断。因此,临床中还应根据患儿典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定。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5篇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16岁, 因“发热、咽痛4 d”于2014年3月8日入院, 2013年3月4日受凉后出现发热, 体温高时可达40℃, 无畏寒、寒颤, 为稽留热, 伴咽痛, 吞咽时疼痛加剧, 在院外给予“头孢泊肟酯片”100 mg, 一天2次口服, 同时服用“安乃近”退热, 无效而入院。查体:T 39.1℃, 全身未见皮疹, 扁桃体Ⅰ度肿大, 可见溃疡其上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 口腔未见溃疡, 心肺及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11.2×109, 中性粒细胞0.79, 血红蛋白146 g/L, 血小板173×109。肝肾功能正常, 血沉9 mm/h, C-反应蛋白31.2 mg/L, 降钙素原0.15 ng/m L。抗“O”滴度升高。血培养阴性。X线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含化地喹氯铵, 头孢米诺1.0 g, q8h, 静滴治疗3 d, 咽痛稍有减轻, 但吞咽时仍有疼痛, 体温无改善, 扁桃体仍有溃疡, 覆盖白色分泌物。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8.7×109, 中性粒细胞0.71, 血红蛋白143 g/L, 血小板138×109, C-反应蛋白36.4 mg/L, 降钙素原0.07 ng/m L。调整抗生素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奇霉素继续抗感染治疗3 d, 体温仍无改善, 述发现阴囊处有小溃疡, 伴有疼痛, 考虑有无白塞病可能, 继续抗感染治疗, 同时查抗核抗体、ENA多肽抗体谱显示阴性, 行眼部裂隙灯检查发现有虹膜炎, 3 d后发现输液针刺部位有白色脓点, 双下肢出现多形性红色皮疹, 皮疹中间部位有小白色脓点, 根据临床表现符合白塞病。给予泼尼松、硫唑嘌呤片口服, 3天后体温完全正常, 扁桃体及阴囊溃疡逐渐愈合, 双下肢皮疹好转, 针刺试验 (-) , 泼尼松逐渐减至维持量, 病情平稳后出院。

2讨论

白塞病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师Behçet首先报道,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但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患病率相对较高, 为1∶10000~1∶1000[2], 故又被称为“丝绸之路病”。B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典型临床表现为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眼疾三联征, 青年男性多见, 是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 可以累及全身的大小血管, 包括动脉和静脉, 累积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以复发性、痛性口腔溃疡 (Aphthous ulceration, 阿弗他溃疡) 为首发表现, 几乎100%患者均有口腔溃疡。约75%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眼部表现以虹膜睫状体炎多见。皮损发生率高, 可达80%~98%, 表现多种多样, 有结节性红斑、脓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等。B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而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 针刺反应试验阳性对本病诊断价值较大[3]。

B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免疫紊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而病毒、链球菌及结核感染可能是其诱因。Wagner等[4]报道一例发热、颈部软组织肿胀、扁桃体肿大患者, 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扁桃体切除手术治疗, 2周后确诊为BD, 他认为感染和手术可能引发BD的发生。Oh等[5]研究表明:BD患者持续高滴度的抗链球菌溶血素Õ能提示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 ASO滴度用于BD疾病活性和抗生素治疗的评估可能是有效。Cho等[6]研究发现:链球菌感染和BD患者活动期的血清是炎症刺激, 可以在内皮细胞中诱导膜质α-烯醇化酶的表达, 在BD患者血清中膜质α-烯醇化酶可能与抗α-烯醇化酶的抗体反应, 导致炎症加重。

西班牙的一项回顾性研究[7]发现:12%患者有吞咽疼痛, 首先诊断为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 说明BD首先表现为咽痛、扁桃体肿大、溃疡时极易误诊为咽炎或扁桃体炎。本例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溃疡, 当时无外阴溃疡、皮肤表现及眼部症状, 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 抗“O”滴度升高, 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但给予充分抗感染治疗无效, 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阴囊溃疡、皮疹、针刺反应阳性, 检查眼部裂隙灯发现有虹膜睫状体炎而诊断。给予相应治疗反应良好。因此推测患者可能患扁桃体炎, 因链球菌感染诱发白塞病发生, 也可能扁桃体溃疡、炎症只是BD最初表现的一部分, 但能发现链球菌感染与BD活动有关。

综上所述, 发热、扁桃体溃疡、肿大患者, 经充分抗感染治疗无效时, 应考虑BD的可能, 链球菌感染可能与BD的发生及活动有关。

摘要:目的 提高对白塞病临床特点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科近期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确诊的1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白塞病的首发表现各异, 本例患者以发热、扁桃体化脓为首发症状, 抗生素治疗无效时, 病程中出现外阴溃疡, 行针刺试验阳性, 诊断为白塞病, 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好转。结论 白塞病的首发表现各异, 当出现以发热、扁桃体化脓为首发症状, 抗生素治疗无效时, 应考虑到白塞病的可能。

关键词:白塞病,误诊,化脓性扁桃体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白塞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 15 (5) :345-347.

[2]Kurokawa MS, Yoshikawa H, Suzuki N.Behcet&apos;s disease[J].Crit Care Med, 2004, 25 (5) :557-568.

[3]Hirohata S, Kikuchi H.Behcet&apos;s disease[J].Arthritis Res Ther, 2003, 5 (3) :139-146.

[4]Wagner C, Schär D, Tinguely M, et al.Persistent fever, neck swelling, and small vessel vasculitis following tonsillectomy in a patient with Behçet&apos;s disease:a case report[J].J Med Case Rep, 2012, 6:371.

[5]Oh SH, Lee KY, Lee JH, 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 titer of anti-streptolysin O in Behçet&apos;s disease[J].Clin Rheumatol, 2008, 27 (8) :999-1003.

[6]Cho S, Zheng Z, Cho SB, et al.Bang D.Streptococcus sanguinis and the sera of patients with Behçet&apos;s disease stimulate membrane expression ofα-enolase in 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Arch Dermatol Res, 2013, 305 (3) :223-232.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6篇

关键词:仙人掌,化脓性扁桃体炎

在30年临床工作中多次用仙人掌外用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关节与四肢软组织感染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些病例事先使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后改用仙人掌外用疗法后很快治愈了, 此疗法特别适用于对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抗菌素过敏的患者。

1 临床资料

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50例, 其中男27例, 女27例, 年龄2~46岁.就诊时体温在38.5℃以上, 扁桃体及咽隐窝处可见明显脓点。

2 治疗方法

(1) 先将仙人掌的刺拔去, 洗净后用研钵或绞肉机把仙人掌研磨成湖状, 外敷于鄂下凹陷处与扁桃体对应部位, 并且用绷带或纱布及医用橡皮膏固定。外敷2~3h或5~6h (如睡前) 每日1~2次。临床实践证明, 每日2次疗效优于每日1次治疗。2~3d即可治愈。

(2) 疗效标准:治愈治疗2~3d内热退, 扁桃体化脓性分泌物消失。

3 讨论

《本草纲目》记载, 仙人掌味淡, 性寒, 功能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行气活血。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仙人掌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 疗程短, 疗效快, 治愈率高。并且简单易行, 值得推广。因此, 若将仙人掌研制肌注或静脉滴注型抗生素, 扩大使用范围。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细菌耐药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兆武.仙人掌药用验方[N].中国中医药报, 2007:3~12, 006.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9 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28 例为研究对象, 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4 例。其中男76 例, 女52 例, 年龄16 岁~58 岁, 平均年龄 (32.9±13.8) 岁;病程3 d~7 d, 平均 (2.3±1.8) d;扁桃体Ⅰ度肿大68 例, 扁桃体Ⅱ度肿大39 例, 扁桃体Ⅲ度肿大21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 (1) 患者起病急, 病程短。 (2) 以咽痛、发热、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 (3) 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伴脓点。 (4)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糖尿病, 高血压及心、肝、肾、肺等严重疾病, 患者均知晓本研究目的、过程、意义, 并同意参与。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对照组每日予头孢硫脒2.0 g/ 次静脉滴注, Bid, 如对头孢硫脒过敏者给予阿奇霉替代治疗, 500 mg/ 次, qd。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普济消毒饮加味:黄芩15 g, 黄连15 g, 板蓝根15 g, 玄参15 g, 牛蒡子15 g, 桔梗15 g, 僵蚕15 g, 马勃15 g, 薄荷15 g, 连翘15 g, 陈皮15 g, 薏苡仁30 g, 天花粉30 g。水煎, 每日1 剂, 分4 次服用。2 组患者视具体情况予以液体补充, 余无其他药物。以5 d为1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治愈:全身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 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咽部检查:扁桃体脓苔或脓点消失, 扁桃体肿大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减轻, 扁桃体脓点或脓苔减少, 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 有效) / 总人数×100%。比较2 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充血或肿大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描述,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 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2%, 2 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2 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2 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无寒战、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临床常见疾病, 为扁桃体炎的严重类型, 多在患者抵抗力低下时感染细菌所致, 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临床上以扁桃体肿大、咽痛、吞咽困难、咳嗽、扁桃体一侧或两侧可见脓性分泌物等为主要体征, 同时可以伴有畏寒、头痛、乏力等症状。本病在中医属“乳蛾”范畴, 称为烂喉蛾, 以其形象乳头似蚕蛾而得名。中医辨证认为咽喉为肺胃所属, 肺胃之门户, 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 外邪犯肺, 或素体胃热炽盛, 复感外邪;或肺气不宣, 肺经风热循经上犯, 结聚于咽喉而发病。患者郁热化火脾胃蕴热, 多食厚味, 复感风热, 火热邪毒搏咽喉, 而致热毒壅盛、气血瘀滞, 灼腐肌膜成脓[3,4], 所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属胃火炽盛型或风热型。西医治疗本病, 主要是采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但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抗生素耐药已非常严重, 大部分患者对青霉素类耐药, 并且对一代、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呈升高的趋势[5], 制约了西医对本病的疗效。因此将我国传统医药中医疗法与西医相结合, 可能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在西药抗生素对抗致病细菌的基础上, 辅以中药清热、退火、排脓等功效, 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谢冰昕等[6]对43 例成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采用中药提取注射液痰热清加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恢复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

笔者对我院门诊收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分别采用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探讨二者疗效的差别。结果显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2.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可以明显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与肖玮等[7]研究结果相似。本方中板蓝根、连翘、甘草等可以清热解毒消肿;黄芩、黄连可清肺胃之火, 以祛上焦热毒为主;薄荷、僵蚕可疏散头面风热, 玄参滋阴降火;桔梗载药上行, 以泻上焦郁热, 诸药合用以起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效。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充血或肿大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显示采用本方与抗生素合用可以促进患者症状恢复, 改善临床体征。

综上所述, 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率, 促进患者症状改善, 同时抑制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 对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 (P<0.05)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临床症状, 有较为肯定的疗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DURAKOVI Z, MISIGOJ-DURAKOVI M.Suppurative tonsillitis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due to physical training in a young soccer player[J].Coll Antropol, 2010, 34 (4) :1441-1443.

[2]李娜, 马翠翠, 李楠, 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法联合刺络、中药足浴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14) :1510-1512.

[3]张革萍, 苗迎春, 朱延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0例[J].环球中医药, 2013, 6 (S2) :104.

[4]谭泳梅, 王丽华, 陈升恺.复方蒲公英汤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9 (4) :9-12.

[5]何国琴, 罗征秀, 符州.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物态学杂志, 2009, 21 (1) :80-81.

[6]谢冰昕, 黄秀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急诊科临床应用观察[J].世界中医药, 2013, 8 (10) :1197-1201.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8篇

关键词:消炎含漱剂,扁桃体炎, 急性, 化脓性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疾病, 常规使用抗生素疗效长, 起效慢, 住院时间长, 从而给患儿带来诸多不便[1]。我科于2012年3~6月应用消炎含漱剂辅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0例, 收到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20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咽痒、口干、微痛、干咳、分泌物多等。咽部检查:咽部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 悬雍垂、软腭水肿, 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2例, 女28例;病程1~3d。对照组男31例, 女29例;病程1~3d。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0.5g口服, 每天3次;同时应用消炎含漱剂漱口, 每天6次。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0.5g口服, 每天3次, 同时采用清凉霜润喉片含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咽部疼痛消失, 咽部充血及水肿恢复正常;有效:咽痛症状减轻, 咽部充血及水肿较前好转, 检查咽后壁光滑, 淋巴滤泡消失, 无充血;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引起发热甚至高热的常见疾病之一, 属中医“乳蛾”范畴, 多因外感风热之邪或脾胃积热化火, 上扰咽喉, 蒸灼肌膜, 热毒腐伤化脓所致。故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则。通常使用阿莫西林口服消炎, 再配以清凉润喉片含服治疗。阿莫西林是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为一种白色粉末, 半衰期约为61.3min, 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 穿透细胞膜能力强。消炎含漱剂局部用药, 每天6次咽部含漱, 药液直接作用于病灶, 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消炎含漱剂以呋喃西林、硼砂、薄荷等多种药方组成, 呋喃西林能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中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 其抗菌谱较广, 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 对绿脓杆菌抗菌能力较强, 用药后可使细菌数量大大减少;中药硼砂性味咸凉, 可起到清热、收敛、防腐的功效, 既可收敛止痛, 又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直接有效杀灭口腔内的多种致病菌, 局部作用明显。总之, 消炎含漱剂辅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 与阿莫西林无明显不良反应, 患者无痛苦, 疗程短, 节约费用, 操作方便, 患者易于接受, 是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较实际、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参考文献

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符合发热、扁桃体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及白细胞增高等诊断标准的患儿5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 其中男13例, 女12例, 1~2岁14例, 2~3岁11例;对照组25例, 其中男13例, 女12例, 1~2岁12例, 2~3岁13例。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热毒宁联合青霉素注射液, 每日按体重20万单位/kg。对照组单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 静脉滴注, 100mg/kg, 2次/d, 疗程均为5~7d, 必要时给予退热对症处理 (腋温>38℃) 。每日观察体温、扁桃体、心肺肾情况。

1.3 疗效判定

痊愈:3d内退热,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3d内退热, 临床症状, 体征明显好转;有效:3d内退热, 临床症状, 体征好转者。以痊愈显效病例计算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作χ2检验, 计量资料作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恢复比较

治疗组退热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 , 见表1。

2.2 疗效比较

2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3.95, P<0.05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2。

3 讨论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所以青霉素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头孢呋辛钠为一种半合成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金葡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有高度抗菌作用。本品可对抗β-内酰胺酶, 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有效。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及骨、关节、耳鼻咽喉、软组织等的感染。对革兰阳性菌 (包括耐青霉素金葡萄) 的活性与第一代头孢相仿;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革兰阳性菌要强, 所以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相对青霉素弱一些, 只有青霉素耐药时选用次药。

热毒宁注射液由金银花、青蒿、栀子三味纯植物药组成。金银花性味甘寒, 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适用于风热表证, 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热及免疫增强的作用。青蒿清少阳热, 邪郁少阳, 寒热往来, 热重寒轻, 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栀子有镇静解热、抗炎抗菌、清热解毒的作用[2]。3者合用共同发挥解热、镇痛、抗菌抗炎、抗病毒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综上所述,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青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优于单纯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本文临床统计结果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退热、缓解症状及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来看, 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协同作用, 疗程短,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是佐治儿童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理想药物,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化脓性扁桃体炎

化脓性扁桃体炎(精选9篇)化脓性扁桃体炎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112例, 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