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形泰勒焦虫病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环形泰勒焦虫病(精选6篇)

环形泰勒焦虫病 第1篇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传播者主要是残缘玻眼蜱。残缘玻眼蜱是一种二宿主蜱, 主要寄生于牛。幼虫和若虫期在带虫牛或痊愈牛体上吸入病原体, 成虫期将病原传给易感牛, 使其发病。病原不能在蜱内经卵传递。残缘玻眼蜱幼虫11月上旬出现于牛体, 饱血后, 在11月下旬至12末全部蜕皮变为若蜱, 在牛体上过冬。次年的3月末至5月上旬若蜱从牛体上陆续饱血后脱落, 落地爬进圈舍的墙缝和墙洞中进行蜕化。5月上旬蜕化为成虫, 开始侵袭牛体, 6月下旬达到侵袭高峰, 7月份逐渐减少, 8月份逐渐平息。成虫的寄生期为5~7个月。

2 主要症状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常见于6~8月份, 潜伏期为14~21d。犊牛发病严重, 耐过本病的牛可保持带虫免疫达2年半甚至6年之久。

病牛体温高达39.5~41.5℃, 为稽留热, 少数呈弛张热或间歇热。体表淋巴结肿胀为本病特征。病牛精神沉郁, 呼吸增数, 食欲、反刍减少, 甚至停止。最急性的于发病后3~6d死亡。

3 病理变化

环形泰勒虫子孢子进入牛体后, 侵入局部淋巴结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反复进行裂殖增殖, 形成大量的裂殖子, 在虫体对细胞的直接破坏和虫体毒素的刺激下, 使局部淋巴结巨噬细胞增生与坏死崩解, 引起充血、渗出等病理过程, 在淋巴结、脾、肝、肾、皱胃等一些器官出现相应的病变, 临诊上呈现体温升高,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等。

病牛由于大量细胞坏死和岀血所产生的组织崩解产物以及虫体代谢产物进入血液, 导致严重的毒血症, 临床上呈现高热稽留、精神高度沉郁、贫血、出血等症状。重症病例通常在这些症状出现5~7h后, 由于重要器官机能进一步紊乱和全身物质代谢严重障碍而死亡。

环形泰勒焦虫病典型病理变化特征是:真伪粘膜肿胀, 充血, 有帽针头至黄豆大的黄白色或暗红色结节, 结节部上皮细胞坏死后形成糜烂或溃疡, 边缘不整, 似锅状, 呈灰褐色或黄色。

4 诊断

(1) 牛耳尖采血、涂片, 应用快速姬姆萨氏液染色。应用100倍油镜检查。

(2) 淋巴穿刺, 抽取淋巴液做涂片检查, 或在尸体剖检时, 取淋巴结、肝、脾、肾、肺和心肌抹片检查, 观察是否有石榴体。

5 治疗措施

(1) 磷酸伯氨喹啉 (焦虫散) , 使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75~1.5mg, 每日口服1次, 连用3d。该药具有良好的杀灭环形泰勒虫配子体的作用, 杀虫作用迅速, 投药后24h配子体即开始死亡;死虫残骸在1~2周内从红细胞内消失。

(2) 贝尼尔, 按5~7mg/kg体重, 用蒸馏水配成7%溶液, 深部肌注, 连注3d, 必要时间隔2d再连注2次;

(3) 黄色素, 按4~6mg/kg体重, 配成0.5%水溶液静注, 间隔24h再注1次。或者将贝尼尔与黄色素交替使用, 第1、3d用贝尼尔, 第2、4d用黄色素, 效果较好。

(4) 应用阿卡普林药物。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6~1.0mg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 一般1次即可, 必要时隔日再注射1次。

(5) 应用磺胺苯甲酸钠药物, 按每千克体重5~10mg剂量, 配成10%的药液, 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4d。

(6) 对症治疗。由于焦虫病对牛损害严重, 必须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如强心、补液、止血、补血、健胃、缓泻、舒肝、利胆等中西药物治疗, 否则即使杀灭了虫体, 治疗效果可能仍不好。必要时可考虑输血:犊牛500~2000ml, 成牛1500~2000ml, 每天1次或隔2d1次, 连输3~5次。但必须与病牛血无交叉凝集反应者方可应用。

6 预防措施

(1) 对于该病的预防首先要做好灭蜱工作, 牛体灭蜱分2次, 第1次在12~1月份, 是蜱的若虫在牛体越冬期;第2次是在5~7月份。可用1:400的螨净水溶液或2%的敌百虫水溶液喷浴牛体。每次在喷后15d, 再进行1次。夏季注意在雨后要补喷, 直至感染季节过去。

(2) 圈舍灭蜱可在4~5月和8~9月份用泥土堵塞墙缝, 以闷死雌蜱幼虫, 同时还可适当结合药物杀灭的办法进行。

牛泰勒焦虫病的诊治 第2篇

1 症状

高热40.7℃, 可视粘膜黄染, 乳房、腹下等短毛部位皮肤发黄;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尤其在排尿时, 腰部弓起, 尾巴上举, 夜间有时发出呻吟;体表淋巴结肿大, 消瘦和贫血。

2 流行病学调查

环形泰勒焦虫的传播主要是璃眼蜱属的各种蜱。本病的发病季节随若蜱的出现和成蜱的消长而呈明显的季节性, 金州区地区在7~8月份有蜱生长和活动, 蜱是焦虫的终身宿主, 牛则是焦虫中间宿主, 牛被蜱叮咬而感染发病。

3 诊断

3.1 流行病学

发病有季节性, 多发于7~8月份。

3.2 临床检查

体温40.7℃, 下颌淋巴结肿大, 触有痛感, 眼结膜, 口腔、鼻腔粘膜和乳房皮肤黄染, 贫血消瘦症状特别明显。

3.3 病原检查

采集病牛耳尖血涂片, 姬姆萨氏染色后, 镜检观察:寄生于红细胞内, 虫体形戒指状多见, 另外还有椭圆形、逗点形、杆形、圆点形、十字架形等。在一个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多数1~3个, 个别有7~8个, 各种形态的虫体也有同时出现在一个红细胞内。

根据以上诊断, 确诊为牛泰勒焦虫病。

4 防治

4.1 药物治疗

用贝尼尔按7~10mg/kgbw配成7%~10%的水溶液肌肉注射, 或按5mg/kgbw配成1%的溶液进行静脉注射, 1次/d, 连续2d。用贝尼尔和黄连素交替使用, 效果更好。用法:第1d、第3d肌肉注射贝尼尔按3~4mg/kgbw, 第2d, 第4d按静脉注射黄连素4~5mg/kgbw。还可以采用牛焦虫散, 口服1次/d, 连服3~4d。

4.2 加强检疫

对引进牛要做血液寄生虫病检查, 疫区应在发病季节定期检疫, 发现病牛立即隔离治疗, 同群牛进行药物预防。

4.2 定期消毒

牦牛的泰勒氏焦虫病诊治 第3篇

1 流行情况

卓尼县卡车乡沙地村牧民牧场位于山大沟深的灌木林山区 (海拔约3500m左右) , 因此牦牛在2003年8月份从卓尼县申藏乡郭大村购入。共购买23头。自2004年6月下旬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4d时间, 共死亡5头, 正在发病治疗的还有8头。未发病的有11头, 卓尼县纳浪乡纳浪村牧民某牧场牦牛5头死亡 (经调查, 病牛及死亡牛是所顾用的牧工家的, 是在2006年3月份从卓尼县尼巴乡赶入杜家牧场) , 共赶牦牛及犏雌牛18头, 其中牦牛12头, 犏雌牛6头, 从5月份开始发病, 死亡牦牛7头。正在发病治疗的有4头。但犏雌牛没有发病, 最多的1d内死亡3头。其它的在2~4d内死亡。可是杜家的所有牦牛及犏雌牛一切正常。未见流行, 外来牛发病是因为改变地方, 气候不适, 对此病敏感, 所以引起流行。

2 诊断结果

我们对已发病尚存的牦牛进行了临床观察, 对临近死亡的牦牛进行了尸体剖检和病原检查。现结果分析如下:

2.1 临床表现

体表、角基增温, 体温41~41.5℃, 呈稽留热型, 体表淋巴结肿大, 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精神萎顿, 结膜潮红, 严重者可见出血斑, 中期体表淋巴结明显增大, 特别肩前淋巴结为正常的2~5倍, 用手挤压疼痛明显。食欲废绝, 反应停止, 低头搭耳, 鼻镜干燥, 浆液性鼻液, 病情越重鼻漏增多。粪便早期干燥, 中、后期干稀不定, 粪中带血丝, 胃肠蠕动停止。可视粘膜有出血斑点, 步态蹒跚, 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 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及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 病牛卧地又起呻吟, 出现心杂音、衰竭死亡。

2.2 尸体剖检

体表现有蜱的侵入, 体表林巴结增大, 切面多汁并见点状出血。皮下呈现广泛性点状或斑状出血, 背、鼠蹊部结蹄组织呈黄色胶水样, 病程长或发病重的病例骨胳肌有点状或小斑块状出血。胸、腹腔积水, 气黄红色。心包积水, 呈红黄色。呈现弥散性出血复状或斑块。心内、外膜及冠状沟周围呈片状出血, 个别为点状出血。肺气肿, 挤压捻发音, 肺门及纵隔林巴结肿大, 切面多汁。肺切面有多量泡沫样液体流出。大、中支气管粘膜下可见炙状出血。脾肿大, 被膜下有绿豆大小点状出血。切面外翻呈粥样, 小梁不明显。肾包膜有点状及块状出血。色泽变淡, 表现可见粟粒样灰黄白色小点, 并有出血点。切面皮质部可见点状出血, 髓质部呈现斑块状出血。肾处呈片状出血。皮、髓界限不甚明显。膀胱积尿, 粘膜弥散性点状出血, 肺肿大, 质地稍硬, 脆弱。呈土黄色。切面外翻, 小叶不明显, 胆囊肿大, 粘膜有点状或块状出血。第三胃秘结。四胃粘膜可见点状或少块状出血及溃疡斑。小肠粘膜出血, 尤以空肠明显, 淋巴滤泡肿大, 脑硬, 较脑膜下均有点状或小块状出血。血液稀薄, 血凝时间延长, 凝固性差。

3 实验室检查

我们对卓尼县卡车乡沙地村病牛所采的血片, 送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进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泰勒焦虫病。

4 临床治疗

对牛泰勒虫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在杀虫的同时配合补液对症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我们通常用的有黄色素注射液按3~4mg/kg.bw计算, 用生理盐水配成0.5%~1%的浓度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纳注射液20m L。隔4~6h静脉补充液体。用上述药物治疗3d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对部分牛用贝尼尔以3.5~3.8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 效果不明显。病牛可能处于发病的中、后期。

5 预防

5.1 灭蜱, 根据蜱的生活习性进行杀灭。常用的药物有1%~2%敌百虫溶液, 磷丹乳油, 除癞灵等进行喷洗。

5.2 药物预防, 在发病季节, 可用贝尼尔, 3mg/kg.

一起牛环状泰勒焦虫病的诊治 第4篇

1 发病情况

我县夹信子镇某牛场有2头牛体温升高, 眼结膜及甲部黄染, 病畜呻吟磨牙并异嗜, 食欲减退, 显著消瘦, 最后卧地不起。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均无效。死亡后, 同群牛中相继又有8头出现类似症状。

2 病史调查

据畜主反映, 该群牛共164头, 发病前一段时间主要在牛场附近山坡放牧, 最近发现有20多头育成牛出现异嗜癖, 补充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也不见减缓, 且个别牛甲部及眼结膜呈黄或淡黄色。后经调查, 该地区3年前曾有奶牛感染焦虫病例发生, 发病时间也在7~8月间。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病例

突然发病2头, 病程2d。病牛有异嗜癖, 体温升高达41.5℃, 呈稽留热, 食欲废绝, 卧地不起, 注射青霉素及链霉素等均无效, 发病后24~27h相继死亡。死前眼结膜及阴唇有粟粒大出血点并高度黄染, 甲部黄染, 尿液呈淡红色, 血液稀薄如水。

3.2 亚急性病例

在2头牛死亡后陆续又有8头牛发病。病畜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 食欲废绝, 有异嗜癖。听诊, 心音加快达80~110次/min, 重症者于腹壁任何地方都可听到心跳音, 呼吸加快达50~100次/min;触诊, 肩前淋巴结和鼠蹊淋巴结肿大并有痛感。

3.3 其他

虽未出现症状, 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嗜癖, 肩前淋巴结和鼠蹊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但症状较轻。

4 剖检变化

对病死牛剖检, 见体表淋巴结肿大, 胸腹两侧皮下有出血斑和黄色胶样浸润;全身性贫血、出血、黄染;剖开胸腔, 胸水呈淡黄红色, 胸壁有出血点, 心包积液, 心内、外膜均有出血点, 心冠脂肪有明显的胶样浸润和出血斑点, 支气管和咽部粘膜均有出血斑点, 肺水肿, 气肿, 被膜有小出血点, 肝脏肿大质脆, 有出血点, 胆汁褐绿色, 混有凝块样粘稠物;剖开腹腔, 腹水黄色, 网膜黄色, 有出血点, 脾脏明显肿大, 被膜有出血点, 脾髓软化, 呈红紫色, 肾外膜有小出血点且易剥离, 肾盂水肿, 皮、髓质界限不清, 食道、瘤胃浆膜有出血点。第三胃内容物干涸, 粘膜脱落, 第四胃粘膜肿胀, 有大小不等出血斑并有黄豆大中间凹陷的溃疡斑,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有出血点及胶样浸润。

5 实验室检查

经实验室血检, 发现血液稀薄, 红细胞下降至200~300万/mm3, 血红蛋白下降至20~30mg, 血沉加快。红细胞大小不均或出现异常。从耳静脉采血作血液涂片, 用姬姆萨氏液染色镜检, 发现有呈环状、椭圆状、逗点状、杆状、十字状等形状的虫体。淋巴结穿刺, 作涂片, 染色镜检, 发现有石榴体。

6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结果, 初步诊断为焦虫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确诊为环状泰勒焦虫病。

7 治疗

7.1 注射贝尼尔 (三氮脒) , 用法用量为2~5mg/kg.bw, 肌肉注射, 连注3次, 每次间隔24h。

7.2 黄色素与阿卡普林合用, 用法用量为头2d用黄色素, 3~4mg/kg.bw, 第3d用阿卡普林, 1mg/kg.bw, 以蒸镏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2%溶液, 皮下注射, 1次/d。

7.3 输血疗法, 即取健康牛血静脉注射, 每次1500~2000mL。

7.4 加强对病牛的护理, 给予强心、补液、利尿、止血、健胃、缓泻等对症疗法, 采取补充50%葡萄糖和电解多维, 注射安钠咖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辅助措施。

7.5 还对全群特别是出现异嗜的牛加强了管理防护。经上述措施, 除最初2头牛死亡外, 其余半月后全部好转。全群其他牛均未发病。

8 预防

环状泰勒焦虫病以1~3岁牛发病居多, 病原体为环状泰勒焦虫, 本地一般多发于6月下旬到8月中旬, 病死率较高。针对其流行特点, 拟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有:

8.1 消灭幼蜱和稚蜱, 在10~11月份用0.2~0.5%敌百虫水溶液在圈舍喷洒, 以消灭越冬的幼蜱, 并在来年2~3月份用敌百虫杀灭寄生于牛体上的幼蜱和稚蜱;

8.2 防止外来牛只将蜱带入本地, 购牛应选在无蜱寄生的季节并进行灭蜱处理;

8.3 用牛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接种;

一例绒山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治 第5篇

1 发病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

该养羊户饲养辽宁绒山羊32只, 均为5~7月龄, 主要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饲养, 5月7日放牧归来后, 发现患羊出现精神沉郁, 不愿走动, 呆立或卧地, 食欲减退, 甚至废绝, 截止5月9日发病13只, 发病率为40.63﹪, 死亡6只, 死亡率为46.15﹪。临床检查发现病羊体表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下颌淋巴结和肩前淋巴结肿大明显, 触诊有疼痛感;体温升高到39.5~42.2℃之间, 呼吸浅快, 92~163次/min, 心跳急速, 心率达107~183次/min;可视粘膜苍白、黄染, 呈极度贫血状;病羊消瘦, 卧地不起, 尿色黄, 腹泻, 粪便中带有粘液, 个别带有血液;体表检查时, 在病羊的腋下、腹下、耳内、颈部发现大量硬蜱。

2 主要病理剖检变化

剖检2只病死羊、1只病重羊, 尸体消瘦, 粘膜苍白。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切面湿润多汁;胸腹两侧皮下有很多出血斑和黄色胶样浸润。真胃粘膜有灰白色结节和大小不等的溃疡灶;肝脏肿大, 呈灰红色, 有淤血和出血斑点, 质地脆弱, 肝门淋巴结肿大, 表面有出血斑, 切面多汁, 有的肝可见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明显, 胆汁浓稠;肺脏水肿或气肿, 表面有多量出血点;肾脏肿大, 质地变软, 呈灰黄色, 表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明显, 被膜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性梗死;心包积液, 心脏变软, 心冠脂肪及心外膜有出血点。

3 实验室检查[2]

肩前淋巴结穿刺, 穿刺液涂片, 干燥后, 用甲醇固定, 姬氏法染色后镜检, 发现有“石榴体”。

选择病初体温升高病羊, 进行耳尖静脉采血, 干燥后, 用甲醇固定, 姬氏法染色后镜检, 在红细胞中发现梨子形或戒指形虫体, 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典型的症状和剖检变化, 结合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泰勒焦虫病。

5 防治

5.1 消灭病原体

用规格为1g/瓶的国产贝尼尔, 每瓶用20ml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 按7~10mg/kg体重使用, 臀部深层肌肉多点注射。轻症者注射1次后隔3d再注射1次即可, 重症者隔2d注射1次, 连用3次。

5.2 对症治疗

对病情较重的羊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 采取强心、补液, 中药健胃、清肝利胆和补血等, 严重贫血的补给维生素B12, 同时注射牲血素, 连续用2次。经上述综合治疗后一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小结与讨论

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这与中间宿主硬蜱的生活规律有关, 硬蜱俗称草爬子, 是本病的传播媒介[3]。实验室镜检时采血应注意采病初体温升高的病羊的耳尖静脉血, 否则不易查到虫体。

对购入或外运的羊只, 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避免将病原带入或传出, 发现病羊应及早采血检查, 及时治疗。治疗中应注意个别体弱羊只注射贝尼尔后会发生不良反应, 应加强看护, 必要时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331-335.

[2]刘孝刚, 于本良.辽宁省畜禽寄生虫病流行区系及流行病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37-38.

一起小尾寒羊泰勒氏焦虫病的诊疗 第6篇

2013年5月凌海市金城街道某养羊户从山东购入小尾寒羊95只, 其中成羊60只 (公羊2只、母羊58只) , 羔羊35只。引进15d后开始发病, 发病42只, 发病率44.2%;死亡8只, 死亡率8.4%。经病史调查、流行病学分析, 临床症状、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羊泰勒氏焦虫病。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羊只来源

95只小尾寒羊购于山东济宁。据畜主介绍该地区羊没有此病发生。

1.2 本地羊发病情况

本街道自1998年开始有此病发生。

1.3 传播蜱的调查

本地区牛羊和引进的小尾寒羊身上有多量蜱寄生虫。

2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 垂头呆立或卧地不起, 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41℃以上, 呈稽留热;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肩前淋巴结肿大, 呼吸急促, 心搏增速。下痢, 排出带有血液的稀粪, 个别羊有血尿或出现磨牙声或出现啃土现象。病羊身上有蜱寄生。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羊3只, 病羊身体消瘦, 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皮下脂肪黄染, 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胀, 肝、胆、脾肿大, 有出血点。肾黄褐色, 表面有出血点, 肺水肿充血或出血, 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出血点;小肠和大肠粘膜有出血点。

4 诊断

采取病羊耳尖血涂片, 用姬姆萨氏染液染色, 在所涂的血片中查出虫体, 虫体具有多形性, 以圆形为主, 次为杆状, 每个红细胞中有1~4个虫体。传播者蜱为长角血蜱。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血片检查、蜱鉴定情况, 确诊此次羊所发疾病为羊泰勒氏焦虫病。

5 治疗及治疗结果

5.1对病羊采取贝尼尔7mg/kg肌肉注射, 40h后重复注射一次。焦虫片30mg/片, 每只成羊3片, 1次/d, 连用3d,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5.2对病羊根据病情轻重,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250~500m L, Vc注射液10m L, 先锋霉素4.5g, 同时根据羊大小不同, 肌肉注射含硒牲血素3~5m L。

5.3对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其他的羊, 采取贝尼尔5mg/kg剂量做预防性注射。

5.4用2%敌百虫溶液喷雾羊体, 1次/周, 同时尽可能到蜱少的牧地放牧。

环形泰勒焦虫病

环形泰勒焦虫病(精选6篇)环形泰勒焦虫病 第1篇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传播者主要是残缘玻眼蜱。残缘玻眼蜱是一种二宿主蜱, 主要寄生于牛。幼...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