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饲喂范文
混合饲喂范文(精选3篇)
混合饲喂 第1篇
1粗饲料的铡切长度
青贮料应切成1~2cm的长度,还应有适量足够长度的青干草,保证日粮中含有15~20%足够长度的粗纤维,来促进反刍咀嚼,这在全混合日粮(TMR)的推广应用中较容易发生的问题:(1)全混合日粮(TMR)中如果不加入一定量适度长的青干草,由于奶牛突然换上适口性比较好的全混合日粮,采食量就会相对的提高,这表面上看来是件好事,但过不了多久(实践中大约7d)奶牛就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食欲废绝现象,产奶量急剧下降。这时如果给奶牛加长干草,奶牛的食欲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主要是短时期内奶牛采食过量的TMR日粮,瘤胃中酸度过高所至。(2)如果这样给奶牛单加长干草,TMR就会失去意义,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应用TMR日粮的奶牛场都进行了探索,虽然把长的干草或牧草不易混合于TMR中,但做好的办法还是把适量的长约5cm或更长一点的青干草混合进TMR中,建议青干草或优质牧草的加入量为2kg/d·头左右。若TMR过度潮湿,加入青干草可以保证干物质采食量。
2 TMR适宜的水分含量
水分在日粮中的作用无论是传统的饲喂模式还是TMR饲喂模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使泌乳量达到最高,就必须使干物质摄入量达到最理想,Maryland大学研究显示每增加0.45kg干物质采食量,牛奶产量将增加0.91~1.14kg。而TMR饲喂模式对水分含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和精确,这也是在实际应用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密切修正全混合日粮(TMR)的水分含量”是该饲喂模式中关键而需持久的工作。有资料显示全混合日量的水分最佳含量为35~50%,偏湿干物质采食量就会受到限制,偏干其适口性就会受到影响,采食量也要受到限制。经过试验,白城市全混合日量的水分最佳含量为35~40%。
3 TMR的最适投喂量
这里所说的最适投喂量主要是为了确保奶牛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混合饲料以达到最大的干物质采食量而不发生浪费。在散栏式的饲养模式中,奶牛必须有20h可接近混合饲料的时间,这需要确保充足的饲槽空间和数量,在实践中,建议饲喂TMR混合日粮3次/d,以确保饲料的新鲜。为了达到最大的干物质采食量,饲槽中必须有5~8%的饲料过剩,饲槽中在一天结束时不能完全没有饲料,也不能剩余过多的饲料,奶牛必须被喂饲超过5~8%的日粮量来达到最佳的干物质采食量。
4 DM的采食量
干物质的采食量是应用TMR体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高估牛群的DM采食能力,但实际的干物质采食量低于期望或预估量,有许多日粮的成分会影响干物质采食量。若干物质的采食量低于期望值,要从下列因素进行检查:
(1)日粮的原料组分是否被准确而正确的混合。
(2)粗饲料的含水量是否有改变,若有改变,精粗比要随着变化。
(3)奶牛是否有适当的饲槽空间,十分及时定期彻底清除余料。
(4)是否有大的应激,包括热应激和其他应激。
(5)奶牛是否可接近充足的饮水。
(6)日粮中是否加入了适口性差的过量脂肪物质。
(7)饲槽里是否有5~8%的饲料剩余。
计算期望的干物质采食量可参考下面的公式:
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
其中:X—母牛产奶量(乳脂率4%的标准奶)kg/d;W—母牛体重kg;WOL—母牛产奶周数。
式用以校正产奶早期能量负平衡阶段干物质采食量的不足。
干奶牛可按肉牛计算:
混合饲喂 第2篇
关键词:玉米青贮,花生蔓,全价精料,羔羊,育肥效果,混合饲喂
规模化羊场对羔羊育肥的传统饲喂方法是先喂饲草、后喂精料、充分保障饮水供应, 这种饲喂方法不但饲喂麻烦、增加饲喂时间, 而且也影响了育肥羔羊的采食时间和饲喂效果。随着规模化羊场的不断快速发展, 人们对肉羊需求量不断增多, 提高育肥羔羊的育肥效果, 缩短育肥周期就显得极为重要, 探索新的育肥羔羊饲喂技术迫在眉睫, 文章就玉米青贮、花生蔓和全价精料混合饲喂与传统饲喂方法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
1 材料
1.1 饲料组成与配方
以玉米青贮、花生蔓和全价精料为试验原料, 玉米青贮以乳熟期、全株玉米为原料通过青贮发酵制得;花生蔓通过当地农户粉碎后收购所得, 质量较好;全价精料通过饲料厂家购买。试验玉米青贮、花生蔓营养成分见表1, 试验全价精料配方见表2。
%
1.2 动物
选择体重20~25 kg的3~3.5月龄、健康无病湖羊羔羊20只, 将试验羔羊经统一鉴定、驱虫免疫后, 随机分为2组, 每组10只。
2 方法
2.1 分组设计
试验分为2组, 采用传统饲喂方法的试验羊群为对照组, 采用玉米青贮、花生蔓和全价精料混合饲喂方法的试验羊群为试验组。试验组饲料加工方法是将玉米青贮、花生蔓和全价精料加适当比例水分后混拌均匀饲喂,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试验期内每天每只羔羊饲草饲料组成配方是玉米青贮1.5 kg, 花生蔓0.5 kg, 全价精料0.1 kg, 试验期共为40 d, 预试期为10 d, 正试期为30 d。
2.2 指标测定
2.2.1 饲草饲料总采食量和采食率
准确称量并记录羔羊每天的饲草饲料喂量和剩余量, 并计算总饲喂量和总剩余量, 根据计算的总饲喂量和总剩余量计算出羔羊的采食率。
2.2.2 羊只增重测定
正试期开始称育肥羔羊初始体重, 试验期内羔羊每周称1次体重并记录;试验结束时称末重。
2.3 数据统计分析
用SAS (Release6.12) 统计软件ANOVA广义线性模型法 (GLM) 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草饲料总采食量和采食率测定结果
采食量是反映饲草饲料适口性和饲用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混合饲草饲料各组分之间的组合效应。经过30 d的正式饲喂试验, 对不同试验组育肥羔羊的采食量和采食率进行了测定, 结果见表3。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3可以看出, 育肥羔羊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混合饲草饲料的采食量和采食率存在一定差异, 试验组混合饲草的采食量和采食率比对照组育肥羔羊对饲草饲料的采食量和采食率明显提高, 主要原因可能是试验组不同特性的饲草饲料混合搭配后, 通过营养素的互补作用, 提高了混合饲草饲料的整体发酵水平和营养平衡, 从而促进了羔羊对混合饲草的采食。
由表3还可以看出, 试验组的总采食量和采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试验组的各组分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互作效应, 营养水平也相对较高, 羔羊对其较为喜食。
3.2 试验羊增重
试验共计30 d, 增重结果见表4。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试验组整个试验期平均每只羊日增重达199.0 g, 较对照组平均每只羊日增重163.3 g高35.7 g, 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P<0.01) 。由表4可知, 对照组、试验组育肥羔羊的平均始重差异不显著 (P>0.05) , 平均增重差异极显著 (P<0.01) , 说明试验组混合饲草饲料饲喂方法更有利于肥育羔羊生长发育。
4 小结和讨论
1) 由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比对照组在育肥羔羊饲草饲料总采食量和采食率测定以及增重方面优势都较明显, 更有利于育肥羔羊生长。
2) 从营养生理健康角度分析, 试验组比对照组在营养物质平衡上更合理, 更能满足育肥羔羊的科学营养需要, 同时也给羊只创造了更充分的消化和反刍的时间。
混合饲喂 第3篇
关键词:甘蔗秸秆配方,全混合日粮,山羊,增重
广西是全国种植业大省 (区) 之一,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583万hm2, 其中甘蔗种植面积达107万hm2, 占播种面积的18.4%, 年产甘蔗副产品3 044.14万t, 以甘蔗尾梢和甘蔗叶为主, 甘蔗产业所产生的秸秆没有被合理利用, 尤其是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浪费。经测定分析, 甘蔗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其生产过程中不另占耕地, 无需额外投入劳力、肥料、农药等, 和人工种植的牧草相比, 对于牛、羊、鱼、鹅、兔等草食性动物来说是廉价优质的粗饲料。研究甘蔗秸秆经粉碎加工后, 作为山羊全混合日粮中的部分粗饲料利用, 探讨不同配方饲喂山羊对其生长性能及增重效果的影响, 有利于指导养殖户合理开发利用甘蔗秸秆, 为甘蔗秸秆作为山羊饲料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以期为广西非粮饲料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使秸秆变废为宝, 拓宽草食动物的饲草饲料来源。
目前, 农户舍饲山羊仍然沿用精粗分饲的传统饲养方式, 不仅因家畜挑食和争抢造成粗饲料浪费, 而且由于精粗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不同步, 降低了瘤胃微生物同时利用氮和碳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 导致饲料的利用率下降[1,2]。该研究立足于广西丰富的甘蔗秸秆资源, 选择规模种羊场, 通过全混合日粮生产技术试验及示范, 以期为今后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加工利用及养羊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供示范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山羊品种为努隆杂交1代断奶黑山羊, 体重为20~30 kg。种羊场所用的饲料原料主要为玉米、豆粕、麦麸、添加剂、磷酸氢钙、食盐、花生藤干粉、甘蔗秸秆干粉。
1.2 试验设计
试验点安排在广西牧草工作站扶绥渠黎科研示范基地, 选健康与精神状况良好的后备种公羊32只, 随机分成4组进行试验, 每组8只, 各参试山羊组间总体重无显著差异。试验于2014年3月1日开始, 4月25日结束, 预饲期7 d, 正式期50 d。试验Ⅰ组 (CK) 按配方1进行饲养;试验Ⅱ组按配方2进行饲养;试验Ⅲ组按配方3进行饲养;试验Ⅳ组按配方4进行饲养。不同处理全混合日粮配方见表1, 全混合日粮营养水平见表2。
(%)
(%)
注:除添加剂、花生藤干粉和甘蔗秸秆干粉外, 其他饲料营养成分参考《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2009年第20版) 。
1.3 饲养管理
试验山羊于试验前全部进行驱虫。试验以圈养舍饲方法进行, 每组均设有水槽, 自由饮水与采食, 饲养时间为预饲期7 d, 正式饲喂试验为50 d, 试验组在预饲期内逐渐过渡为试验日粮, 预饲期结束后进入正式饲喂试验。每天饲喂2次 (8:30、15:00) , 饲喂之前按照设计的配方, 均匀配好的各组全混合日粮, 每次饲喂前清理饲槽内剩料, 准确称重并记录当天的投喂量与剩余量, 并做好日常疾病防治, 保证饲养环境一致。
1.4 主要测定项目
主要测定试验山羊的采食情况、疾病情况、试验初重、试验末重、试验羊平均日增重、采食量、日平均采食量、料重比和饲料成本等数据[3]。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制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实际消耗量
从表3可知, 由于各组的饲料构成不同, 组间全混合日粮采食量和平均采食量差异显著。
日粮中饲料不同配比对采食量有一定影响, 采食量最高的是试验Ⅱ组 (488 kg) , 最少的是试验Ⅰ组 (460 kg) , 与后者相比高出6.09%;试验Ⅲ组比CK高出1.74%, 差异不显著 (P>0.05) , 比试验Ⅱ组降低4.10%, 差异显著 (P<0.05) , 比试验Ⅳ组降低2.5%, 差异显著 (P<0.05) ;试验Ⅳ组比CK高4.35%, 差异显著 (P<0.05) , 比试验Ⅱ组降低1.64%, 差异不显著 (P>0.05) 。
日均采食量最高的为试验Ⅱ组为1.22 kg/只, 最少的是试验Ⅰ组为1.15 kg/只, 差异显著 (P<0.05) 。
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下表同。
2.2 不同配方增重效果比较
从表4可知, 各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没有显著差异, 平均日增重以试验Ⅰ组 (CK) 最高 (128.20 g/只) , 其后依次是试验Ⅱ组、试验Ⅲ组, 试验Ⅳ组最低 (123.10 g/只) 。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与CK相比降低0.3%, 差异不显著 (P>0.05) ;与试验Ⅲ组相比提高0.4%, 差异不显著 (P>0.05) ;与试验Ⅳ组相比提高3.8%, 差异显著 (P<0.05) 。试验Ⅲ组与CK相比降低0.7%, 差异不显著 (P>0.05) ;与试验Ⅳ组相比提高3.4%, 差异显著 (P<0.05) 。试验Ⅳ组与CK相比降低4.0%, 差异显著 (P<0.05) 。
2.3 料重比
从表5可知, 试验各组的料重比最大的为试验Ⅳ组, 最小的为试验Ⅰ组 (CK) , 前者高过后者8.6%, 差异显著 (P<0.05) ;试验Ⅱ组与CK相比提高6.5%, 差异显著 (P<0.05) , 与试验Ⅲ组相比提高3.9%, 差异显著 (P<0.05) , 与试验Ⅳ组相比降低2.0%, 差异不显著 (P>0.05) ;试验Ⅲ组与CK相比提高2.5%, 差异不显著 (P>0.05) , 与试验Ⅳ组相比降低5.6%, 差异显著 (P<0.05) 。
2.4 效益分析
由表6可知, 饲料成本最高为配方1 (2.368元/kg) , 最低为配方4 (2.238元/kg) 。
由表7可知, 饲喂不同比例的全混合日粮, 利润最高的为试验Ⅲ组, 最低的为试验Ⅳ组, 前者高过后者8.4%, 其后依次是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
(元/kg)
注:全混合日粮各原料按2013年饲料市场价格进行估算, 花生藤干粉1500元/t, 甘蔗秸秆干粉1 000元/t, 玉米2.6元/kg, 豆粕4.6元/kg, 麦麸1.6元/kg, 添加剂10元/kg, 食盐2元/kg, 磷酸氢钙2元kg。
(元)
注:肉羊活重按38元/kg估算, 销售收入=肉羊价格×试验期增重, 饲料成本=全混合日粮价格×采食量, 利润=销售收入-饲料成本。
3 结论与讨论
(1) 不同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配方3 (玉米23%、豆粕19%、麦麸6%、添加剂1%、磷酸氢钙0.5%、食盐0.5%、花生藤干粉20%、苦蔗秸秆干粉30%) 经济效益最佳, 饲料成本较低, 试验羊只增重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平均日增重达127.30 g/只;以此全混合日粮配方为基础, 研制舍饲山羊的全混合日粮, 有望在规模养殖场或秸秆饲料加工厂上推广应用, 提高甘蔗秸秆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 带动秸秆饲料化产业发展, 促进广西蔗区山羊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
(2) 广西山羊养殖业应用推广全混合日粮 (TMR) 技术刚刚起步, 与传统的精粗分饲法相比, TMR将各种精粗饲料及其他添加剂物一定粒度要求均匀混合, 改善了粗饲料的适口性, 提高山羊的采食量;使其在任何时间采食的每一口TMR都是营养均衡的, 瘤胃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分解利用更趋于同步, 从而使瘤胃p H值更加稳定, 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改善瘤胃机能, 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便于养羊业集约化生产[4,5]。
(3) 在蔗区, 探讨甘蔗秸秆不同配方饲喂山羊效果, 解决了甘蔗秸秆作为山羊饲料利用的配方, 有利于指导山羊养殖户利用甘蔗秸秆加工制成山羊TMR, 不仅满足山羊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而且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其养殖效益, 保护人居和生态环境, 起到双赢的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甘蔗秸秆, 发挥广西蔗区资源优势, 为农民和养殖户增收创造一条新的途径[6]。
参考文献
[1]俞联平, 王汝富, 高占琪, 等.种羊生产中全混合日粮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3, 4:31-33.
[2]谢小来, 高会江, 包军.不同全混合日粮糕羊育肥试验[J].饲料博览, 2004 (10) :38-40.
[3]李梦楚, 王定发, 周汉林.热带农业废弃物的饲料化利用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 2013 (10) :62-64.
[4]倪传武, 高巍, 高杨, 等.育肥羊全混合日粮的瘤胃降解率及能氮平衡研究[J].饲料研究, 2014 (9) :1-3.
[5]鲁英, 冉桂霞, 李金霞, 等.育肥羊全混合日粮配方试验[J].中国畜禽种业, 2014 (2) :7574.
混合饲喂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