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滑膜施工论文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滑膜施工论文范文(精选7篇)

滑膜施工论文 第1篇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煤储运系统/筒仓, 2个筒仓并列, 该筒仓为分内外壁, 本次滑模施工的是筒仓外壁, 外壁内径23m, 筒身高35m, 总高度Δ50m, 有效容积8 500t煤, 为桩承台基础。筒壁厚Δ350mm。施工特点:该仓在标高-1m以上至33m采用滑模施工, 进而进行滑模系统的拆除。

2 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煤筒仓主体施工顺序是:先外筒壁, 后仓底漏斗和仓顶结构;先筒壁滑升施工, 后现浇施工;先主体, 后装修。

为满足施工需要, 在筒仓北侧设立两台附壁自升式塔吊, 解决施工材料的垂直运输;混凝土采用泵送和塔吊配合的方式供应, 混凝土供应至操作平台后, 装入小推车内运送至浇筑地点。在两个筒仓中间靠南的部位搭设回笼梯, 解决滑模施工时人员的上下问题。

为解决仓底异形梁、板、柱的施工, 均采用现支现浇常规法施工工艺。在下部漏斗施工时, 先施工漏斗的中间部分, 包括梁、板、支撑柱等。漏斗中间部分施工完成后再施工漏斗与内筒壁连接的部分。为浇筑砼的需要在环梁上部预留1.5m2m的洞口, 待漏斗施工完毕后将该洞口封闭。

3 滑模施工程序

3.1 滑模系统构成

3.2 滑动模板施工装置设计

滑动模板施工装置是由液压提升系统、模板系统和操作平台系统组成, 这三个系统与提升架连成整体, 布置成适合于本次滑模施工的施工装置。

1) 液压提升系统本工程拟采用GYD-60型液压千斤顶, 其主要技术参数详见下表:

2) 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和提升架。模板系统的设计除满足结构的成型要求外, 还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并能根据滑升各个阶段结构的变化要求便于调整。

本工程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围圈采用Ⅰ级钢的φ48mm*3.5mm钢管预弯内外壁模板半径尺寸进行加固模板, 每侧分上下2层, 每层2圈, 提升架根据国标GBJ50113-2005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设计荷载取值, 并根据工艺条件确定其几何尺寸。

3) 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施工操作平台、内外吊脚手架。其中施工操作平台承载的荷载较大, 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内外脚手架要求其装卸灵活, 安全可靠, 在吊脚手架外侧必须设置防护栏杆, 挂安全网。

4 滑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办法

1) 混凝土出现水平裂缝原因和处理方法

主要原因有:模板倾斜度太小或出现上口大, 下口小的倾斜度时, 进行硬性提升;提升模板速度太慢, 使混凝土与模板相粘结;模板表面不光滑, 摩擦阻力大;纠偏过急, 使混凝土拉裂;商品混凝土粉煤灰掺量过大。

处理方法:

纠正模板的倾斜度, 使其符合要求;加快提升速度, 并在提升模板的同时, 用木锤等工具敲打模板背面, 或在混凝土的上表面垂直向下施加压力, 以消除混凝土与模板的粘结。当被模板带起的混凝土脱模落下后, 应立即将松散部分清除, 需另外支模, 并将模板的一侧做成高于上口的喇叭口, 重新浇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使喇叭口处混凝土向外斜向加高100, 待拆模时, 将多余部分剔除。经常清除粘在模板表面的脏物及混凝土, 保持模板表面光洁。停滑时, 在模板表面涂刷一层隔离剂;纠偏时, 应缓慢进行, 防止混凝土弯折拉裂, 另外在混凝土中尽量少掺粉煤灰, 最理想的是不掺粉煤灰。

2) 滑模施工中出现混凝土局部坍塌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滑模施工中出现混凝土坍塌的原因主要有:在模板初滑阶段提升过早, 最容易产生坍塌现象, 或混凝土没有严格的按分层交圈的方法浇注, 先后浇注时间相差过大。提升时, 最后浇注的混凝土还处于流动或半流动状态。

处理方法:

对坍塌的混凝土应及时清除干净, 然后在坍塌处用高一等级的平硬性碎石混凝土 (同品种水泥) 修补后, 将表面抹平, 做到颜色平整度一致。当坍塌部位过大或形成孔洞时, 应另外支模补浇混凝土, 修补方法同“混凝土水平缝或被模板带起”做法。

5 结论

通过这套筒仓滑模施工技术, 保证了工程质量, 筒仓混凝土里实外光, 质量优良, 并实现了该工程的施工要求, 加快施工进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君清.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J].福建建设科技, 2005 (2) .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膜施工的质量控制 第2篇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需要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精细施工。

l基层准备

1.1对所有挤碎、空鼓的基层进行清除, 清除长度为5m的倍数, 并使用合格的基层料重铺, 重做封油层。

1.2对基层上产生的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和纵向施工缝引起的沥青封层反射裂缝, 先灌沥青密封, 再粘贴油毡, 覆盖宽度不小于1000mm, 距裂缝最窄处应不小于300mm。

1.3对基层钻芯试洞, 用贫混凝土补平后再封油或贴油毡;对局部基层破损, 应先切凿成深度不小于8mm的修补区, 用贫混凝土补平后再封油或油毡;面积较大的基层破损用小碎石沥青表处找平压实。

1.4对基层断续的纵向裂缝, 先灌沥青密封, 再粘贴油毡, 并在纵向裂缝的整个混凝土面板内, 距板底6~8cm处增设补强钢筋网。

1.5对基层连续的纵向裂缝, 在裂缝处钻取芯样进行判断, 若裂缝是因基层强度或密实度不足引起的, 须清除基层, 清除长度为5m的倍数, 并采用贫混凝土补平或重铺基层, 重铺基层长度不小于10m;对怀疑裂缝是由于路基下沉引起的, 进一步调查作出处理。

2 基准线设置

2.1基准线导线桩的间距:直线段不大于10m, 竖、平曲线路段视曲线半径大小加密布置;多风季节施工, 缩小基准线导线桩的间距。

2.2基准线导线桩牢固地固定在基层上, 调整基准线标高时, 在符合设计标高的基础尽量做到误差均匀一致, 防止正负交错出现, 以保证线形平顺。

2.3基准线架设后用吊锤检查支撑杆凹槽是否对准桩位。

3 摊铺准备

3.1对纵向施工缝, 前幅路面的溜肩、胀宽部分切割顺直;侧边拉杆校正板直;缺少的拉杆钻孔锚固植入;纵向施工缝上半部缝壁满涂沥青8~10cm。

3.2摊铺机履带行走部位在中央分隔带路肩、边沟时, 要铺垫、压实、平整;行走部位在基层或混凝土面层时, 准备胶垫防止摊铺机履带破坏基层或混凝土路面。

4 缩缝和胀缝施工

4.1胀缝、缩缝传力杆的设置必须按照规范和图纸要求并结合施工时现场实际情况预先确定布设方案。

4.2传力杆支架采用直径10mm钢筋制作, 并有足够的定位筋保证支架刚度, 传力杆两固定点间距不小于30cm。

4.3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采用JTGF30~2003胀缝构造图。

4.4传力杆滑动端圆滑无切割毛刺;传力杆涂沥青端可交错、也可同侧布置;固定端点焊固定, 滑动端用铁丝绑扎固定。

4.5传力杆支架上的捣实混凝土面不低于传力杆;胀缝板支架采用混凝土全覆盖捣实, 宽度不小于160cm。

4.6经常检查拉杆插入装置的工作状态, 支架刚度、插入时的稳定性和拉杆定位的准确性。

5 横向施工缝施工

5.1滑模摊铺机起步接头。滑模摊铺机后退进入或平移进入上一工作面的混凝土板中, 使人工作业面达到最小范围;注意防止摊铺机在起步时压坏端头混凝土;用人工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在施工缝3~5m范围内人工用3m刮尺做面, 以保证平整度, 刮平收面后用拖布沿纵向软拉毛, 使表面外观同主板一样整体均匀一致。

5.2滑膜摊铺封端接头。铲除富水泥浆部分的混凝土和已干硬砂浆;架立端头模板, 注意模板标高及其纵横向顺直度;端头部分2~4m单侧收缩4~6cm或双侧各收缩2~3cm;用人工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在施工缝3~5m范围内人工用3m刮尺做面, 以保证平整度;刮平收面后采用拖布沿纵向软拉毛;拆端头模板不得破坏端头混凝土。

5.3严禁在接头部位混凝土面上洒水, 人工傲面不得踏上混凝土表面, 做面时间不小于1小时。

6 混凝土表面的修整

滑模摊铺机过后, 用2m直尺检查横坡, 人工处理积浆和溜肩, 拖布恢复微观构造;对少量局部的麻面、突发事件引起的表面缺陷和不平整, 人工在作业桥上修补, 并用3mR检查平整度。

7 特殊气候条件下的路面施工

7.1在下述气候条件之一时, 不得进行路面施工:现场降雨;风速大于10.8m/s;现场气温高于40℃或拌合物温度高于35℃;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

7.2当水的蒸发率值超过0.75km/m2.h时, 采取适当的综合措施 (防雨、防晒棚、及时喷洒较大剂量的养生剂、覆盖薄膜等) 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防止裂缝的产生。

7.3多雨季节施工需采取适当措施 (防雨、防晒棚等) , 防止雨水直接冲刷未硬化的路面。

8 锯缝

8.1锯缝时间控制最长不超过24h, 以不出现啃边为主要控制指标。

8.2整体考虑锯缝位置:传力杆位置和构造物交界位置锯缝准确, 调整混凝土面板长度, 避免出现板的长度小于板的宽度的情况;锯缝位置避开拉杆距离不小于15cm。

8.3在小半径的平曲线段内调整两条缩缝的内线和外线的间距, 避免出现畸形板。

8.4素混凝土面横向缩缝的锯缝深度最浅不小于60mm, 有传力杆横向缩缝锯缝深度最浅不小于70mm;已插入拉杆纵向假缩缝锯缝深度最浅不小于70mm。

8.5锯缝完成后及时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冲洗, 用高压水枪对缝内水泥浆进行冲洗。

8.6对分幅摊铺的路面, 相邻两幅的横向缩缝、胀缝必须对齐;对基层返工的路面, 锯缝位置与基层切割线对齐或错开不大于50cm。

9 养护

9.1混凝土表面无自由水时喷洒养护剂, 喷洒雾化均匀, 不破坏表面。

9.2根据天气情况, 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左右不破坏混凝土表面时, 采取适当的临时覆盖措施。

9.3混凝土面板锯缝后采用保湿膜养护, 保湿膜、薄膜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 并保证混凝土板侧面全部密封保水。

1 0 刻槽

10.1采用不等间距的硬刻槽方式施工时, 每米刻槽根数不少于50根, 刻槽深度3~5mm, 槽宽3mm, 曹间距在12~24mm间随机调整;硬刻槽与路面横向缩缝平行, 槽与缩缝间距为2~3cm。

10.2刻槽施工在路面养生结束后进行, 路面刻槽后, 及时用水冲洗干净。

1 1 灌缝

横向缩缝、横向施工缝扩缝宽度为7~~10mm, 纵向缩缝、纵向施工缝扩缝宽度为4~6mm;扩缝深度为25~30mm, 灌缝深度为15~20mm, 灌缝顶面热天与面板平齐, 冷天为凹液面;清缝使用高压水或压缩空气, 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 以擦不出灰尘为灌缝标准;胀缝的扩缝宽度为25~30mm, 深度为20~25mm, 不加背衬条灌缝, 胀缝板顶面不得留有硬化的混凝土。混凝土面层的保护边板、路肩施工和其他后续工程的施工不得污染已硬化的混凝土路面。路面、桥头和基层的相接处桥面伸缩缝预留处等的起伏突变点用土工布覆盖并用砂土垫平顺, 以保护边角混凝土不受施工车辆的破坏。

1 2 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在我国应用时间不长, 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待总结和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 勤于总结, 施工时应从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人手, 重视过程控制, 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摘要: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滑膜施工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质量控制法, 以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滑膜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TJ/T037.1~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8

滑膜施工论文 第3篇

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应当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四项基本要求。其中, 保证滑模施工的最佳工作性及其稳定性和可滑性是其独特工艺要求。

1.1 弯拉强度

(1) 设计弯拉强度fcm和弹性模量E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012) 的要求, 见表1。

注:在特重交通的特殊路段, 通过论证, 可使用设计弯拉强度5.5MPa, 弯拉弹性模量33103MPa。

(2) 试配弯拉强度fc可按式 (1) 确定

fc= (1.10~1.15) fcm (1)

当系数取值1.13, 相当于保证率85%及优秀的施工管理水平。亦可根据概率统计原理按式 (2) 确定试配弯拉强度fc。

undefined

式中: t保证率系数, 见表2;

Cv混凝土弯拉强度变异系数, 应按施工单位统计强度偏差系数取值, 无统计数据的情况下可从表3中选取。

(3) 路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不应产生蜂窝、麻面、拉裂和倒边现象。可通过限制混凝土拌和物最大振动粘度系数和最小坍落度予以保证。

(4) 滑模摊铺后的混凝土面板边缘不应出现塌边、流角和溜肩现象, 边部横向平整度和侧面垂直度保持良好。可通过限制混凝土拌和物的最大坍落度和最小振动粘度系数予以保证。

1.2 工作性

滑模摊铺机正常摊铺时, 机前混凝土拌和物的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见表4, 混凝土拌和物应稳定在最佳工作性范围内, 不得超出。

注:①该表适用于设置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对于不设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 适宜的振动粘度系数为300N/m2s~500N/m2s, 施工适宜的坍落度为15 mm~40 mm。②新拌混凝土振动粘度系数的试验检测方法见附录A。

1.3 耐久性

(1) 各级公路滑模摊铺路面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 视路面使用的环境要求, 即无抗冻、有抗冻、有抗盐冻要求三种环境, 混凝土含气量应分别达到表5中的推荐值, 并宜控制在其允许偏差范围内。

(2) 路面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应大于0.44;二、三级公路不应大于0.48;有抗冰冻要求时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宜大于0.42;有抗盐冻要求时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宜大于0.40;有抗 (盐) 冻要求的二、三级公路不宜大于0.44。

(3) 使用符合表5.1.1-1要求的水泥, 无抗冻性要求时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 kg/m3, 如掺用粉煤灰, 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50 kg/m3。有抗冰冻性和抗盐冻性要求时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20 kg/m3, 如掺用粉煤灰, 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70 kg/m3。对有抗冰冻和抗盐冻要求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宜进行混凝土抗冻试验, 其冻融循环次数不宜小于200次。

1.4 经济性

在满足上述三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配合比应尽可能经济。以单位质量水泥获得的弯拉强度最大为经济性评价标准。

2 外加剂的应用

(1) 混凝土拌和物热天施工时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 h, 小于3 h时应采取缓凝措施, 使用缓凝 (保塑) 型减水剂或适当加大其剂量;低温和负温施工时的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 h, 可使用促凝剂、早强剂、防冻剂, 大于10 h时, 亦应采取必要的促凝、防冻措施。

(2) 外加剂掺量应通过适应性检验, 并由混凝土试配试验确定。引气剂的适宜掺量应通过测定搅拌机口拌和物的含气量进行控制。外加剂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5%。各种外加剂应以溶液加入, 其稀释用水和原液中的水量, 应从拌和时的加水量中扣除。除特殊情况外, 外加剂带人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宜大于1.0 kg/cm3。

(3) 减水剂与引气剂或其它外加剂复合掺用或复配时, 应注意它们的可共溶性, 防止外加剂溶液发生絮凝、沉淀现象。如产生絮凝现象, 应分别稀释并分别加入搅拌机。有沉淀的液体或粉末外加剂, 应每1 d~3 d清除一次稀释池中的沉淀物。

3 确定配合比计算参数

(1) 水灰比undefined:可依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fc (MPa) 、水泥胶砂抗折强度fc (MPa) 和粗集料类型按下述统计经验公式估算:

碎石混凝土:undefined

砾石混凝土:undefined

按上式估算出的水灰比应计人外加剂的减水作用, 同时, 必须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的规定, 两者当中取小值。

(2) 混凝土拌和物单位体积水泥用量C。:采用525号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宜控制在320 kg/m3~70 kg/m3;采用425号道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宜控制在340 kg/m3~400 kg/m3;加入粉煤灰时, 最大胶材总量 (水泥加粉煤灰) 不宜大于420 kg/m3。

(3) 砂率Sp:应根据砂的细度模数和粗集料的种类, 查表6取值, 在软拉抗滑构造的条件下, 砂率在表6的基础上可增大1%~2%。硬刻槽时, 则不必增大砂率。

注:该表的使用条件:①水灰比在0.35~0.48之间, 使用外加剂;砾石最大粒径20 mm, 碎石最大粒径30 mm, 级配良好。②破碎砾石可在碎石和砾石混凝土之间内插取值。

(4) 混凝土拌和物单位体积用水量Wo: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集料以饱和面干状态计) :

碎石:

Wo=104.97+0.309SL+11.27 (C/W) +0.61Sp

(5.2.3-3) (5)

砾石:

Wo=86.89+0.370SL+11.24 (C/W) +1.00Sp

(5.2.3-4) (6)

式中: SL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mm) ;

Sp砂率 (%) ;

C/W灰水比, 其倒数为水灰比, 计入外加剂的减水作用。

碎石混凝土的单位体积用水量不宜大于160 kg/m3, 砾石混凝土不宜大于155 kg/m3。

4 配合比计算

配合比计算可按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计算, 按绝对体积法计算必须计入含气量。经计算得到的配合比, 宜验算粗集料的体积百分数并不小于70%。重要路面工程应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配合比优选。

混凝土拌和物掺粉煤灰时, 其配合比计算按《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l46) 中的超量取代法进行。粉煤灰超量系数:I级灰应取1.2~1.4, Ⅱ级灰应取1.5~1.7。不取代水泥的超掺部分粉煤灰应代替砂, 并折减用砂量。I、Ⅱ级粉煤灰的掺量应根据水泥中原有的混合材料数量和混凝土弯拉强度、耐磨性等要求由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 水泥中已有的和混凝土中外加的混合材料总量不宜大于30%, I型硅酸盐 (纯熟料) 水泥, 可加入最大掺量为水泥用量30%的粉煤灰;Ⅱ型硅酸盐水泥最大掺量可为25%;道路水泥最大掺量可为20%~30%;普通水泥最大掺量可为15%~25%;矿渣水泥不得掺粉煤灰。

5 配合比调整

5.1 试验室试拌配合比

由上述各经验公式估算得出的配合比, 必须在试验室内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053) 规定的方法进行如下各项试配检验和调整:

(1) 按水泥适应性要求优选外加剂品种和掺量。由拌和物工作性试验得出其饱和减水率时的最佳掺量, 并按最佳掺量使用。当所使用的水泥品种或生产厂改变时, 应重新优选外加剂品种和最佳掺量。

(2) 在有减水剂和引气剂的条件下, 检验拌和物的最佳工作性和含气量, 坍落度或振动粘度系数应满足表5.2.1-4的要求, 含气量及其偏差值应满足表5.2.1-5的规定。优选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3) 采用假定容重法计算的配合比, 应实测拌和物容重, 并应按实测容重调整配合比, 调整时水泥用量不得减小, 调整后的配合比复测拌和物容重偏差不应大于±2.5%。

(4) 制作弯拉强度等试件, 检验试配弯拉强度、耐久性等。

5.2 搅拌楼实拌配合比

滑模混凝土的试拌配合比应通过搅拌楼实际拌和检验, 同时应满足滑模摊铺的工作性、混凝土耐久性和试配弯拉强度等要求。应根据料场砂石料含水量、拌和物实测容重、含气量、坍落度及其损失, 调整单方混凝土粗集料用量、用砂量、加水量和外加剂掺量, 但水泥用量不得减小。

5.3 施工配合比

经搅拌楼实拌调整好的配合比, 在施工中, 应根据天气、季节和运距等的变化, 微调缓凝减水剂、引气剂或保塑剂的掺量, 保证摊铺现场的振动粘度系数、坍落度等工作性适宜于滑模摊铺, 且波动最小。同时, 应根据当天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微调加水量, 维持坍落度不变。其它配合比参数不得随意变更。

摘要:介绍了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膜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 以及配合比设计参数的计算公式。以普通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重点, 介绍了设计过程和关键问题。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滑膜施工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混凝土引气剂在滑膜施工中的应用 第4篇

1 使用的新拌混凝土必须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第一, 供应的混合料应均匀、稳定, 尽可能减少离析和泌水, 同时具有较好的工作性, 其塌落度应保持在4cm左右。

第二, 应保证混合料具有足够的结构性, 避免新路面出现塌边和蜂窝麻面现象, 为获得以上性能, 混凝土必须掺加适量减水剂和引气剂。引气剂是一种能使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 从而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并能够改善硬化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它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引气剂在水中被界面吸附, 降低界面能, 显著改变界面的活性。

2 混凝土引气剂的结构特点及技术性能

2.1 结构特点

就是一种复合型引气剂, 它是由松香酸盐及其衍生物、多元醇、酰胺类化合物等多组复合而成的产物。

2.2 引气剂的技术性能:

外观:棕褐色半透明粘稠液体;

有效物含量:

掺量:水泥用量的0.5/-1/万左右。

溶解性:易溶于水 (冷水、热水均可) 。

由于引气剂由多种表面活性剂组成, 因而其技术性能优于其它单一组份的引气剂。主要表现为:用量小, 溶解性很好, 在冷水中可完全溶解, 不需加热, 它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明显细腻, 均匀、稳定;有较好的减水效果, 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使混合料具有足够的结构粘性, 能完全满足滑模摊铺施工工艺的需要。

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 对混合样工作度的要求较高, 即不能在两边侧模滑过之后出现塌边变形, 干裂、也不能因混合料干硬, 造成振动不密实而出现蜂窝、麻面, 这样不仅要增加人工修整的工作量, 主要是破坏了滑模摊铺的路面平整度, 无法满足高等级公路的要求。

通过铺筑实体工程路面, 对引气剂的应用, 使新拌混凝土粘聚性增加, 机械配套运转正常后路面无塌边、蜂窝、麻面出现, 泌水明显减少, 防止了混合料的离析;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施工性能完全满足滑模摊铺施工的要求使用此配合比修筑的混凝土路面, 平整度明显优于人工摊铺路面, 其动态平整度小于90%以上, 是人工施工很难达到的, 从而保证了滑模摊铺高等级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3 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 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引气剂由于在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微小且独立的气泡, 这些球状气泡如滚珠一样使混凝土和易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由于气泡增加了浆体体积和对拌和料的润滑作用, 以及增加了浆体的粘度和屈服应力, 因此引气混凝土的工作性、塑性和内聚性得到显著提高, 明显比非引气混凝土的好。引气剂所引入的微细泡宛如微细集料, 对级配不良, 尤其是细颗粒缺少的细集料有补偿作用, 可以使混凝土显得砂浆富余;这些微小气泡结和支撑着水泥颗粒, 填塞了水泥颗粒间的空隙, 从而阻或减少了水泥和集料颗粒周围的水流, 减少混凝土的泌水、沉降和离析。同时, 由于这些气泡的“拨开”或“分散”作用, 极大地增加了水泥或细集料的自由 (非凝聚) 表面积, 增强拌和物的粘性和工作性。

在原材料比例不变的条件下, 引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而在相同塌落度下, 掺有引气剂的混凝土, 其浆体和易性、流动性、塑性、浇注性、捣实性等非测量指标是不掺引气剂的混凝土浆体所不能比拟的, 引气可以降低拌和用水量。另外, 引气还可降低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3.2 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2.1 引气剂对强度的影响

引气将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特别是当含量很大时 (>4%) 降低更明显, 这是引气剂的最大缺点, 也是制约引气剂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我国许多混凝土设计规范中都是以强度作为指标。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掺引气剂就一定降低混凝土强度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a.混凝土强度不仅与混凝土中空气引入量有关, 也与引入空气泡的结构和孔径等有关。在某种意义上, 孔的结构和孔径比孔隙率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更重要。不同孔径的气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不是一致的,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 孔径50nm以下的孔属于无害孔。不同品种的引气剂对混凝土孔结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而对混凝土强度、渗透性等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不能一概而论。

b.使用性能优异的引气剂, 一般可减少混凝土用水量的8%~10%, 从而可补偿因气孔率增加而引起的强度下降。

c.引气剂的应用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性、极大地减少了混凝土的泌水、离析, 从而使混凝土的界面特性得以提高。在高水胶比的普通混凝土中, 界面特性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少, 但界面特性对C7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就较大, 所以在低水胶比的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引气剂改善界面特性, 往往使混凝土由于界面缺陷引起的强度, 特别是抗折强度的损失得以补偿。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在对道路混凝土研究时发现, 在一定条件下, 引气反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引气引起的混凝土抗折强度降低率远小于抗压强度的降低率, 即引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比或者说韧性。这一点对道路工程特别重要和有实用意义。

3.2.2 引气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a.抗冻性

众所周知, 掺引气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目前, 引气剂作为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最主要技术措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如水工和港工等混凝土工程) , 其效果也得到认可。

b.抗盐冻性

现在许多混凝土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 在冬季常撒除冰盐 (主要为Na Cl) 以清除路面冰雪。在盐和冻结的共同作用下, 混凝土的破坏特别严重。混凝土盐冻剥蚀破坏是指在除冰盐存在的条件下, 混凝土因受冻产生的一种特殊破坏形式, 主要表现为表面严重剥蚀, 骨料暴露。迄今不止, 已在北京、天津等城市立交桥, 以及黑龙江等东北地区高等级混凝土路面上发现了多起严重的盐冻剥蚀破坏实例。这些破坏实例的最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中没有采取防治盐冻破坏的技术措施, 如掺引气剂。由于盐冻剥蚀破坏本质上也是因水结冰膨胀而破坏, 因此引气剂同样对改善混凝土抗盐冻性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昌凡.滑模变结构的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1.

滑膜施工论文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 其中男58例, 女42例;年龄38~66岁, 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滑膜炎颗粒, 每次1袋, 开水冲服, 每天3次, 10盒为1个疗程。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20mg+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75mg+庆大霉素2万U, 总体积为6~8ml, 每周1次, 3次为1个疗程, 有关节腔内积液患者抽液置换。

1.3 疗效判定

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膝关节浮髌试验、推滑、挤压试验均为阴性, 活动后无积液产生;有效: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膝关节浮髌试验阴性, 推滑、挤压试验有少量积液, 活动后关节腔积液增多;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可见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膝关节腔为人体最大的关节腔, 一般损伤后炎性反应为血浆渗出、白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 而滑膜损伤则表现为滑膜细胞肥大, 并产生大量黏蛋白[1], 滑膜炎是滑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炎性反应, 当关节受外在性和内在性因素影响时, 滑膜发生炎性反应, 出现关节充血肿胀, 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碍、渗出增多、活动受限等症状, 重症者可出现肌肉萎缩。滑膜炎在以往常规治疗中常以抽液、理疗和服用非甾体类药物为主, 病情易反复。对照组以关节腔注射曲安奈德、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 对患者刺激性大, 病情不易控制。滑膜炎颗粒主要由夏枯草、功劳叶、女贞子、丹参、防己、薏苡仁、川牛膝、黄芪、丝瓜络、土茯苓等十三味中药组成, 通过口服给药, 无明显刺激, 有良好的耐受性, 标本兼治, 具有降低滑液内黏蛋白含量及减轻组织炎症的作用, 可减轻滑膜组织中白细胞的浸润, 从而对滑膜细胞有明显的抗炎和修复作用, 而且对关节腔内结缔组织、脂肪垫、关节炎周围组织也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滑膜炎颗粒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功效, 可促进关节积液的吸收, 消除关节肿痛, 修复受损的滑膜, 减轻疼痛, 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能有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对于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滑膜施工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滑膜炎,穿刺术,中药滑膜炎片,治疗结果

膝关节滑膜炎是临床较常见的非感染性炎症骨科疾病,常因患者膝关节滑膜受到刺激而致使关节渗出液进入关节腔引发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功能障碍,临床上膝关节滑膜炎主要分为退行性滑膜炎、慢性滑膜炎、急性创伤性滑膜炎,西医多采用关节腔穿刺疗法进行治疗[1]。中医学认为,膝关节滑膜炎属“鹤膝风”“痹症”等范畴,湿邪、风寒的长期侵袭导致患者膝关节出现肿胀并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2]。有研究指出,采用西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在一定程度上可取得明显疗效,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极易发生反弹[3]。中药有除湿散瘀、止痛消肿、舒筋通络之功效,具有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明显。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腔穿刺联合中药滑膜炎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洛阳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7.2±4.7)岁;病程3~25个月,平均病程(4.5±1.6)个月;单膝32例,双膝15例;膝关节创伤10例,慢性劳损20例,单纯性滑膜炎1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8.2±4.6)岁;病程2~24个月,平均病程(3.0±1.7)个月;单膝30例,双膝17例;膝关节创伤9例,慢性劳损21例,单纯性滑膜炎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急、慢性膝关节滑膜炎诊断标准[4];符合中医湿热阻络证[5];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关节炎、关节结核、肿瘤者;合并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有药物滥用史或精神疾病史者。

1.3 治疗方法

(1)两组患者均行关节腔穿刺手术:患者保持膝关节伸直,医护人员对膝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注射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以髌骨外侧为入路点,对膝关节进行穿刺,穿刺针到达膝关节腔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腔内积液抽净;抽吸无回血现象后,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5ml及宝松2ml;第2周仅注射玻璃酸钠5ml,1次/周,5周/疗程。(2)观察组在关节腔穿刺手术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滑膜炎片(西安大唐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577)治疗,4片/次,3次/d,分早、中、晚温水送服。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膝关节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价,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减轻,膝关节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膝关节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S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膝关节滑膜炎分为急性创伤性滑膜炎与慢性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功能受损[4]。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主要由韧带断裂、骨折、脱位、软骨损伤等创伤造成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屈伸受损。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常由风寒、湿邪侵袭,加之长期慢性劳损而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5,6],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膝关节滑膜血管扩张充血,进而导致患者关节腔产生大量渗出液,积液导致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明显受限,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发生软骨萎缩、滑膜粘连,从而进一步对患者膝关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膝关节滑膜炎属“鹤膝风”“痹症”等范畴,发病机制为湿热风寒侵体、跌扑劳损致经络不通、气血不和而成瘀,水湿停聚,瘀湿凝聚关节而成疾[7,8]。中医学提出消肿利水、活血行气、散寒祛风、舒筋活络为其主要疗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关节腔穿刺联合中药滑膜炎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较单纯西医关节腔穿刺能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中药滑膜炎片中黄芪益气固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地龙有通筋活络之功效;川芎开郁行气、止痛活血;全蝎通络解毒、止痛祛风;当归活络去瘀、活血补血、健脾濡肌,诸药合用具有续伤止痛、强骨补肾、化浊除痹、祛风通经络之功效,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促进软骨膜修复,从而恢复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9,10]。治疗前两组患者HS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关节腔穿刺联合中药滑膜炎片和单纯的西医关节腔穿刺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均能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但关节腔穿刺联合中药滑膜炎片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关节腔穿刺联合中药滑膜炎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膝关节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胜华.关节腔穿刺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制动的护理配合[J].江苏医药,2015,21(6):736-737.

[2]刘金虎.针灸、理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1):1923-1924.

[3]张秀珍.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11):162-163.

[4]赵新杰,孙实,武爱玲.中医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5,28(8):65-66,68.

[5]郭再冉,李阳阳.骨炎膏外敷治疗急性膝关节滑膜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2):46-48.

[6]廖宏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59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2):105-106.

[7]史炎鑫,王爱国,白玉,等.活络骨康丸联合髓芯减压及自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22(11):29-31.

[8]陈水林,高阳侠.关节腔注射臭氧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6):60-61.

[9]朱耀辉.分析活络骨康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184-185.

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例 第7篇

1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25 岁, 农民, 因右肘关节酸痛, 活动受限4年来院就诊。有从事上肢重体力劳动史, 无外伤史。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 右肘部无压痛, 未触及明显包块, 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见图1) , 右侧为伸展25°, 屈曲90°, 左侧为伸展0°, 屈曲150°, 无明显肌萎缩, 肌力正常, 抗“O”及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均阴性。X线片、CT检查示:右肘部软组织肿胀, 关节囊内可见多个大小形状不一的密度增高影 (见图2) , 初步诊断:“右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在臂丛麻醉下行右肘关节滑膜软骨瘤取出滑膜切除术, 患者取仰卧位, 上电动止血带, 取右肘关节Kaplan入路[3], 逐次切开, 于关节囊内取出数十个 (约50~60个) 大小不等 (大至花生米, 小至小米粒) 类圆形的灰白色物体 (见图3) , 质硬, 似软骨组织, 肱骨下端及尺骨上端多处部位有破坏侵蚀, 软骨面有剥脱, 失去原有的光滑和形态, 并见类似软骨组织之赘生物增生明显, 影响关节活动。滑膜表面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色结节, 坚硬略透明。关节腔内可见中等量微黄色积液, 关节囊外生长带蒂骨块手术中未见。术中予以清除灰白色物体及赘生物, 同时切除部分滑膜, 送病检。病理报告:滑膜血管扩张、水肿, 游离体为成熟的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增生活跃, 表面有纤维组织不完全包裹。诊断:滑膜软骨瘤病。术后2、4、8周复查, 右肘部酸痛消失,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治疗效果满意。

2 讨论

滑膜软骨瘤病是关节的骨膜或滑膜囊、腱鞘内所发生的软骨性、纤维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 特征为膝、髋、肩、肘等周身大关节易受累, 受累大关节的滑膜表现增生, 形成多数带蒂的突起, 游离端的细胞化生为软骨小体, 这些小体与滑膜相连, 但以后可随时脱落, 形成关节腔内游离体[4]。亦有报道发生于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等罕见病例[5],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未明, 大多数作者认为是滑膜细胞化生形成软骨体, 不属真正肿瘤, 极少数可恶变为软骨肉瘤[1]。其病因不详, 多数认为与创伤、感染、胚胎性组织和肿瘤有关。多数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应该临床、放射学检查和病理三结合[6]。本病虽属于自限性疾病, 但游离体长期刺激可引起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变、关节肿痛及不同的功能障碍, 故治疗上应早期手术摘除游离体并切除病变滑膜, 恢复关节生理结构, 以防止发生退行性变, 可收到满意的效果。本病例术中发现关节软骨破坏侵蚀, 软骨面有剥脱, 手术摘除游离体的同时切除了病变滑膜, 术后随访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Hallam P, Ashwood N, Cobb J, et al.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synovial chondromatosis of the knee?[J].Knee, 2001, 8 (3) :239-242.

[2]白伦浩, 王海义, 张云岐, 等.滑膜软骨瘤病13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 1999, 37 (6) :364-365.

[3]Wiss DA.Master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 surgery:fractures[M].2n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 2006:121-141.

[4]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473.

[5]吕厚山, 赵忠月, 冯汉, 等.滑膜软骨瘤病12例及其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 1989, 27 (5) :276.

滑膜施工论文范文

滑膜施工论文范文(精选7篇)滑膜施工论文 第1篇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煤储运系统/筒仓, 2个筒仓并列, 该筒仓为分内外壁, 本次滑模施工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