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分配介绍信
毕业分配介绍信(精选7篇)
毕业分配介绍信 第1篇
如题,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是否有分配?如果有,介绍个学校啊。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是否有分配?如果有,介绍个学校]
毕业分配介绍信 第2篇
时光荏苒,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已经接近尾声,就要从校园走向社会这个大环境了。回顾这三年来的学习研究时光,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但更多的是收获。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坚持,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有所进步。读研期间,我不但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我大受裨益。
硕士期间的学习任然是重中之重,文化课的学习使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使我对专业的相关进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实验相关的课程使我对很多实验仪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之下,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在平常的实验中,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相关专业领域有了全面而具体的领悟。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任务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相关书籍。并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在论文撰写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
在生活中,会和同学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为人处事热情亲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平常注意锻炼身体,以便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研究生院所倡导的暑假实践活动。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注意节俭,抵制各种浪费行为。提高自身修养,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以较高的要求来督促自己,虽然自己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处处以身作则,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以一名党员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时事新闻,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能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自身的人生理想和前途目标,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总之,在研究生阶段收获还是颇丰的,不管是从学业、科研工作还是从思想和身心发展上都取得了培养好锻炼。当然,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自己还是暴露了一些缺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平常的待人处事中容易冲动,有时脾气比较急躁,做起事情来有些时候也欠缺考虑。所以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更加努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继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管怎样这三年都是充实的,有意义的,我坚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艰苦风斗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力争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班级鉴定:
郭侃同学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自己,积极努力上进,对自己的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具备了较深的思想觉悟。主动学习党中央的政策决议路线,时刻关注国内及国际要闻,不断鞭策本人不断上进。
在课程学习阶段,此同学积极学习课程要求的所有内容,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会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针对性的研读科课内外相关数据资料,可以熟练查阅广泛的专业文献。同时具备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本领,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在生当中,能够做到与人为伴、与人为善,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乐观向上、乐于助人
希望该同学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继续秉持优良的为人处世作风,从而去得骄人的成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教研室、导师对毕业生业务能力、外语水平介绍及对其工作分配的建议:
该研究生在病原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能够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善于钻研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会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请教与合作,有着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比较独立的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受到了专家的认可。
毕业分配介绍信 第3篇
一、高校异地分配毕业生不适应的表现
1. 自卑。
随着就业工作的开展, 毕业生学业有成和工作保障带来的优越感渐渐退去,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使他们产生不顺心、不合群的失宠心理, 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2. 郁闷。
在校学习期间, 学生们所处环境相对固定, 易产生朋辈心理, 但异地分配后, 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院校环境和生长环境的全新的生活环境、人际范围和语言环境。加之他们缺少工作和人际交往的经验, 常因自己的疏忽, 而成为被排斥和攻击的对象, 造成与上级、同事之间的隔膜, 同时又不善于采取行动去主动和解, 因而陷入无端的苦恼之中, 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
3. 焦虑。
学校的生活使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人相处能力、使命感和责任感都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 当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真正发生时, 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地域、文化、习俗, 与比自己阅历丰富的同事和领导相处, 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难于突破。对于未来缺少规划或已察觉到自己的“堕落”而万分自责, 又苦于没有改进方法而深感苦恼。
4. 恐慌。
在进入工作岗位后, 毕业生发现自身储备的相关知识, 在现实中并不够用, 一切还须从零开始;在与同事游刃有余地应对各项工作的比较中, 产生了知识恐慌。他们深感无依无靠, 前途茫茫, 不知何日才能有他人的成就, 恐慌感与日俱增。
二、高校异地分配毕业生不良适应的原因
1. 认识新环境无法突破思维定势。
很多毕业生缺乏对环境变化的正确认识, 对新旧环境的差异缺乏敏感性, 主观上希望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不能适应现实环境, 对新环境存在抵触情绪。
2. 适应新环境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部分毕业生对于新环境采取了消极顺应, 被动接受的态度, 缺乏主动性, 经历过一两次失败后, 便会认为自己无法适应, 不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转变观念, 改善方式方法。
3. 对自我情绪不能自如控制。
部分毕业生不能意识到情绪的可调适性, 或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 易受同辈群体的不良情绪影响, 因而使自己常被负面情绪所累。
4. 不善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大部分毕业生能够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 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变化, 无法建立和改进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产生人际交往的不良适应和人际困扰。
5. 独立和自理能力较差。
很多毕业生存在较多生活自理问题, 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较差, 并由此引发多方面的不适应。
6. 缺乏适应环境的自信心。
部分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信心不足, 或因个性上存在的某些问题而否定自己, 自我设限, 使自身的适应能力不能得到科学的开发。
三、高校异地分配毕业生不良适应的对策
解决高校异地分配毕业生不良适应的关键是帮助他们尽快建立心理适应机制。
1. 努力提高高校异地分配毕业生的自我意识水平。
异地分配毕业生的心理适应机制建立的关键是要建立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的个体意识发展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加强自我调节, 实现由不适应到重新适应。帮助毕业生对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及其对自身发展所具有的影响作用以及自身内部状态进行全面了解, 做出新的判断。关注毕业生因认知变化引起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 进行合理引导。最后, 帮助毕业生对原有行为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变, 实现行为的积极性转变。
2. 努力增强四种能力, 提高心理调适水平。
建立异地分配毕业生的心理适应机制就是要促使其提高对新情况或复杂情况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强化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能力;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积极的自我体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首先, 要帮助毕业生克服自卑心理。要使学生明确自卑是一种自我怜悯的反应, 关键在于如何面对, 必须正视自己的自卑。要分析产生自卑的内外原因, 奠定克服自卑的心理基础。要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修正理想的自我。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方式中不合理的观念, 降低自我期望值, 避免设定过于理想和美好却不切实际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以对抗自卑感。
其次, 要帮助毕业生消除寂寞、孤独感。要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 肯定自我价值, 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 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通过逐步的练习, 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正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表现自己的才能, 在听取他人意见, 学习他人优点的过程中培养彼此间的感情。
第三, 帮助毕业生勇于面对社会和现实。对毕业生强化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促其认识自我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单位和国家的关系, 做到爱岗敬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促其树立“在其位, 谋其政”的理念, 认识自己的岗位, 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增强其集体归属感, 增强工作信心, 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 建立异地分配毕业生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能够帮助毕业生应对紧张、焦虑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维护个人自尊。尽管心理防卫机制是在生物遗传基础上保存下来的, 但仍然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首先, 培养幽默感。幽默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行为, 学会幽默可以减轻心理上的挫折感, 求得内心的安宁。幽默还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 能够帮助毕业生成功适应窘境。其次, 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生活中包含有各种喜怒哀乐的生活体验, 可以引导毕业生多回忆积极向上、愉快的生活体验, 克服不愉快的生活体验, 进而克服不良情绪。第三, 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不安与焦虑时, 引导毕业生向好朋友、同事、亲人倾诉, 或找心理医生咨询, 倾诉心中的郁闷, 平复心境。第四, 行动转移。引导毕业生多培养兴趣爱好, 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动, 去转移不良情绪的干扰, 进行调节。
毕业分配介绍信 第4篇
All-or-Nothing Assignment (AON)
全有全无分配法
Under All-or-Nothing Assignment, all traffic flows between O-D pairs are assigned to the shortest paths connecting the origins and destinations. This model is unrealistic in that only one path between every O-D pair is used, even if there is another path with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travel time or cost. Also, traffic on links is assigned without consid
第一文库网ering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adequate capacity or heavy congestion; travel time is a fixed input and does not vary depending on the congestion on a link.在全有全无分配模型中,OD点之间的交通量全部分配到起讫点之间的最短路上。这个模型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每个OD对的数值只分配到一条路径上,即使存在另外一条时间、成本相同或相近的路线。同样,交通量分配的时候没有考虑是否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即使已经出现严重的拥堵;路线的运行时间为一个输入的固定值,它不因为路线的拥堵而变化。
STOCH Assignment
STOCH分配法
STOCH Assignment distributes trips between O-D pairs among multiple alternative paths that connect the O-D pairs. The proportion of trips that is assigned to a particular path equals the choice probability for that path, which is calculated by a logit route choice model.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maller the travel time of a path, compared with the travel times of the other paths, the higher its choice probability would be. STOCH Assignment, however, does not assign trips to all the alternative paths, but only to paths containing links that are considered “reasonable.” A reasonable link is one that takes the traveler farther away from the origin and/or closer to the destination. The link travel time in STOCH Assignment is a fixed input and is not dependent on link volume. Consequently, the method is not an equilibrium method.
STOCH分配法将交通量分配到OD点对之间的多条路径上。各条路线的分配比例根据路线的选择概率确定,而此概率用一个logit路线选择模型来计算。一般而言,运行时间更短的线路被选择的概率就更高。事实上,STOCH分配模型并不是将交通量分配到所有可供选择的路线上,而只分配到包含“可行路段”的路径上。一个合理的`路段应该让旅行者离起点更远,而且/或者离终点更近。在STOCH分配模型中,路段运行时间是一个输入的固定值,与交通量无关。因此,这种方法不是一个平衡的方法。
Incremental Assignment 增量分配法
Incremental Assignment is a process in which fractions of traffic volumes are assigned in steps. In each
step, a fixed proportion of total demand is assigned, based on All-or-Nothing Assignment. After each step, link travel times are recalculated based on link volumes. When there are many increments used, the flows may resemble an equilibrium assignment; however, this method does not yield an equilibrium solution. Consequently, there will b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link volumes and travel times that can lead to errors in evaluation measures. Also, Incremental Assignment is influenced by the order in which volumes for O-D pairs are assigned,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of additional bias in the results.
增量分配法中交通量是分次分步加载的。在每一步中,加载一定百分比的交通需求。单次分配是基于全有全无分配法的。每加载一次之后,运行时间要根据当前交通量重新计算。如果加载的次数很多,分配出的结果看起来就像一个平衡分配法;但事实上,这种方法事实上并未产生一个平衡的结果。因此,交通量和运行时间之间的矛盾就会导致评价指标的误差。同时,每次分配的OD量的比例将影响增量分配法的结果,这增加了分配结果的误差。
Capacity Restraint 容量限制法
Capacity Restraint attempts to approximate an equilibrium solution by iterating between all-or-nothing traffic loadings and recalculating link travel times based on a congestion function that reflects link capacity. Unfortunately, this method does not converge and can flip-flop back and forth in the loadings on some links (Sheffi, 1985, p. 113). The capacity restraint method as implemented in some software packages attempts to lessen this problem by smoothing the travel times and by averaging the flows over a set of the last iterations. This method does not converge to an equilibrium solution and has the additional problem that the results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pecific number of iterations run. Performing one more or one less iteration usually changes the results substantially.
容量限制法试图产生一个平衡的结果,它是反复的采用全有全无分配,且根据一个反映路段容量的拥堵函数反复的计算路段运行时间。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方法不收敛,它会在某些路段上反复加载。为了减小这个问题,某些软件在应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在最后一次迭代中滤去时间因素平均分配交通量。这种方法不能收敛于一个平衡结果,而且还产生一个附加问题,即分配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迭代次数。多一次或者少一次迭代通常都会影响结果。
User Equilibrium (UE)
用户平衡法
User Equilibrium uses an iterative process to achieve a convergent solution, in which no travelers can improve their travel times by shifting routes. In each iteration, network link flows are computed, which incorporate link capacity restraint effects and flow-dependent travel time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UE problem as a mathematical program, and the Frank-Wolf solution method employed in TransCAD, are described in Technical Notes on Traffic Assignment.
用户平衡法采用一个反复的过程来得到一个平衡解,在这种方法中旅行者不能通过改变路线来改变旅行时间。在每一次迭代中,路段交通量都会重新计算,计算中同时考虑了路段通行能力和运行时间。用户平衡法可以用精确的数学程序表达,TransCAD采用的是Frank-Wolf法,这种方法详见“交通分配技术要点”。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 (SUE)
随机用户平衡法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 is a generalization of user equilibrium that assumes travelers do not have perfec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network attributes and/or they perceive travel costs in different ways. SUE assignments produce more realistic results than the deterministic UE model, because SUE permits use of less attractive as well as the most-attractive routes. Less-attractive routes will have lower utilization, but will not have zero flow as they do under UE. SUE is computed in TransCAD using the 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 (MSA), the only known convergent method (Sheffi and Powell, 1982; Sheffi, 1985). Due to the nature of this method, a large number of iterations should be used.
随机用户平衡法是一个广义的用户平衡法,它假设道路使用者不能获得精确的路网信息,而且/或者不会意识到不同路径的运输成本的差别。相比用户平衡法,随机用户平衡法会产生一个更现实的结果,因为他同时允许最优路径和较差路径。较差路线分配量较少,但是不会像用户平衡性中那样出现零交通量。对于随机用户平衡模型,TransCAD中采用的是目前所知唯一收敛的方法:连续平均法。由于这种方法本身的特性,它需要进行大量的迭代。
System Optimum Assignment (SO)
系统最佳分配法
System Optimum Assignment computes an assignment that minimizes total travel time on the network. Under SO Assignment, no users can change routes without increasing their total travel time on the system,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hat travelers could reduce their own travel times. SO Assignment can be thought of as a model in which congestion is minimized when travelers are told which routes to use. Obviously not a behaviorally realistic model, SO assignment can be useful in analyz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scenarios.
毕业分配自荐信 第5篇
您好!
在您百忙之中,冒昧打扰,深感歉意!
我于xxx年考入xxx大学xxx专业(本科),是xxx年的应届毕业生。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学生会和班级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是我的个人能力有有了很大提高。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包括运动会和一些大型比赛。即如书画社,足球队等团体,锻炼自己的体魄和能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除了认真学习课本的知识外我还阅读了大量的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就读期间,我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软硬件相关的各种知识,包括编程语言,硬件理论,网络知识等。在业余期间,我还自学了局域网的设计以及
维护,网页制作以及管理等。
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本的只是外,我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利用个人计算机,解决一些常见的计算机问题,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在一个发展的年代,我们的思维和观念也应该发展的,否则就要落后于社会,落后于世界。在我就度的生涯中,我特别注重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日益发达,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坚信,只有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才能跟上科学的步伐,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我不求安逸的环境,但求一个发展的机会,如果我有幸能够被贵单位接纳,我将接近全力去工作,努力做出最好的成绩,恳请贵单位考虑我的自荐。
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员工往事如意!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毕业分配决心书 第6篇
今天正式填报工作志愿, 我觉得有必要再向组织上汇报一下我的思想。
我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 愿意无条件服从分配, 思想基础是多年来一直就有的, 是牢固的。我很想从我做起, 恢复和发扬五十年代的好风气, 好作风, 好传统; 同时, 也应该把好一些的地方让给别的同学。这就是我的思想基础, 我的决心决不是无根的浮萍。
我妻子虽说身体不太好, 有时常不能劳动, 但她却很坚定地支持、鼓励我去最艰苦的地方。因此, 我没有半点后顾之忧。是的, 她是需要照顾的, 但这与我的工作去向有什么相干呢? 难道我选上一个最好的工作地点就能够照顾她吗? 显然是办不到的。
因此, 请组织上不要考虑照顾我。
我这种做法是一个新社会的大学生所应该做的, 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请组织上不要考虑表扬。
毕业分配介绍信 第7篇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绩效工资分配
一、医院面临的形势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有着66年建院历史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随着南院于2010年9月29日全面开业并正式投入运营, 我院“一院两址, 一体两翼”的医院布局已经形成。由此, 医院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所具备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是医院的整体规模成倍扩大, 服务设施不断增加, 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医院已初步具备了做大做强的硬件基础, 这是机遇。二是医疗市场份额未发生明显变化, 尤其是同地区、同级别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导致医院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并未显著增加;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并未显著提高;医院的运行成本却大幅增加;医疗人才特别是医疗一线骨干人才十分短缺, 上述诸因素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医院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这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是每一位医院职工特别是医院管理层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宣传发动固然十分重要;但“民以食为天”, 经济是基础, 坚持以医院管理为抓手, 加强经济管理, 实行全成本核算, 增收节支, 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 理顺并调整好医院、科室、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凝心聚力,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也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一)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前期准备工作
(1) 制定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 并在全院广泛宣传发动。 (2) 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清产核资, 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计算机账册管理。 (3) 对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库存物资等流动资产完善计算机入库和领用制度, 加强采购、领用等环节的管理。 (4) 计算并分析医院每一个医疗业务项目的成本、利润和贡献程度, 进而落实各个医疗业务收入项目的准确归集和分成比例。 (5) 落实医院变动成本的计量和准确归集工作, 对各个变动成本项目进行收集、分类和编码。 (6) 制定医院内部服务价格, 实行内部有偿服务。如供应室消毒物品的价格, 被服中心的洗涤价格, 后勤维修各个项目的服务价格, 医疗器械、通讯工具和计算机设备维修的服务价格等。 (7) 制订医院间接成本的分摊和转移办法。 (8) 按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 医院成本管理部门有核算办、财务科、后勤服务中心、供应室、被服中心、信息中心、药库、医疗器械库、采供中心物资库等。这些部门计算机管理工作已正常运行, 为医院将成本数据准确归集到各核算单元提供了技术保证。 (9) 医院信息中心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的要求, 编制医院全成本核算计算机管理软件, 以便实现各科室收入和成本的自动归集, 进而全面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绩效工资分配工作的计算机管理。
(二)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1. 科室收入:
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部分。 (1) 病区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 包括床位费、护理费、材料费、氧气费、本科室仪器检查费、治疗费、空调费等。 (2) 病区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 包括化验费35%、超声检查费35%、CT费35%、MRI费35%、放射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 (3) 门诊直接收入:全额计入科室收入, 包括本科室治疗费、本科室检查费、氧气费、材料费等。 (4) 门诊间接收入:按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 包括化验费35%、放射费35%、CT费35%、MRI费35%、超声检查费35%、病理费35%、手术费50%、胃镜费35%等。 (5) 医技科室收入是科室总收入减去临床科室相关间接收入之后的余额。 (6) 重症监护包括l CU、Nl CU等科室, 按上述病区收入分成方法计算后的净收入为基数, 70%作为重症监护科室收入、30%归入相应的病区收入。 (7) 病区收入以实际结算额计入, 病人欠费按收费项目分类上报核算部门, 不作为病区和医技科室的收入, 待欠费收回后再作为相关科室的收入。 (8) 实行内部服务价格的供应室、被服中心、服务托管或外包的后勤水、电、汽、木工、消防、中央空调等维修部门的内部服务收入以实际服务量全额计入。 (9) 部分辅助部门的收入计算。药品、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仓储发放部门, 以出库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药品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进销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部门以优惠差价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以实际结账金额的一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 (10) 科室总收入=直接收入+间接收入。
2. 科室的直接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1) 固定成本, 包括:1) 人员经费成本, 包括工资、津贴、福利等。2) 医疗仪器设备和其他设备折旧:科室设备总额乘以月折旧率0.83% (使用期限为十年) 计算折旧, 其中下列情况不计算折旧:2000年以前购置的设备、外单位无偿赠送的设备;科研课题经费购买的设备、纯用于教学的设备等。3) 房屋折旧:根据房屋的资产价值和使用年限分别确定。 (2) 变动成本, 包括:1) 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医用消耗品。2) 办公、日用、印刷、五金等非医用消耗品。3) 消毒物品、敷料加工等加工性消耗品。4) 维修费用:指水、电、木瓦、管道、设备、电话、计算机等项目维修, 由各维修中心和服务托管或外包的维修单位按实际发生额提供, 包括维修服务费及部分维修材料费。5) 洗涤费用由被服中心按各科室实际洗涤额提供, 服务价格根据市场行情确定。6) 药品及试剂费用:指在药库领用的药品及试剂。7) 电讯费、电话费、邮资等。8) 加班、夜班、误餐费等。9) 复印费用。10) 临时工的各项费用。11) 进修学习、差旅等报销费用, 由财务科按实际发生额计入。
3. 科室的间接成本, 包括分摊成本和转移成本两部分。
(1) 分摊成本:包括水、电、汽、电话费、污水处理、保安、绿化、物业等待摊费用, 成本分摊方法:科室应分摊费用=全院人均消耗额×科室总人数。 (2) 转移成本:1) 管理费用和离退休人员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2) 后勤人员工资性费用的50%转移进入各科室成本。3) 手术室成本转移:将手术室设备折旧的5%按各科室手术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手术科室成本。4) 药品管理人员的各种费用按各科室药品费收入所占比例计入科室成本。5) 医技科室成本转移:将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折旧额的15%按各科室相应的医技收入所占比例计入各临床科室。 (3) 成本转移方法。1) 行政后勤管理费用转移:a.平均成本=行政和后勤应转移的总费用/ (全院总人数-行政、后勤人数) ;b.科室应转移成本=平均成本×科室人数。2) 手术室成本转移:a.手术室应转移折旧成本=手术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5%;b.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手术室应转移折旧费用/同期手术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手术室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手术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手术总收入。3) 药品管理费成本转移:a.药品管理成本=药学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b.每百元药品管理费用=药品管理成本/同期药品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药品管理费用=每百元药品管理成本×科室同期药品总收入。4) 医技科室成本转移:a.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医技科室固定资产总额×折旧率×15%;b.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医技科室折旧应转移成本/同期医技总收入;c.科室应转移医技折旧费用=平均每百元医技收入应转移折旧费用×科室同期医技总收入。
科室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科室损益=科室总收入一科室总成本
4. 核算单元的划分:
(1) 医院南北两院有82个核算科室, 共划分为205个核算单元, 具体划分标准需结合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一并考虑。 (2) 项目科室 (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收益单元内的全部科室) :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单元, 包括门诊各科室、病区各科室、医技科室、手术室、药品科室、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等, 项目科室成本含有直接成本、间接分摊成本和间接转移成本。 (3) 非项目科室 (即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成本单元内的全部科室) :指间接提供服务的成本核算单元, 包括行政各科室、后勤各科室、图书室、监控室、驾驶班、高压配电房、便捷服务总台等, 非项目科室成本只有直接成本。 (4) 核算科室与核算单元的对应关系举例:如核算科室消化内科对应的核算单元有: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病区、胃镜室等。
三、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一)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原则
(1) 遵循以医疗一线为中心,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2)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把劳动、效益、技术、管理作为分配要素, 实行总量控制, 合理拉开分配档次的原则。 (3) 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 (4) 体现兼顾医院、科室、职工三者利益的原则。 (5)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体现增加业务收入而不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的原则。
(二)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总体思路
以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为基础, 结合医院考核评价系统的建立, 采用“以收益定支出, 在科室业绩考核的基础上, 实行院科两级分配、并由医院统一发放到个人”的绩效工资分配形式, 即在职工收入与医院收入同步增长的前提下, 确定医院和科室两级分配制度;同时将全院科室分为收益单元和成本单元两部分, 先通过收益单元的收益和收益单元各项工作指标的达标情况来计算收益单元月绩效工资额, 再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成本单元的绩效工资基数和考核后的绩效工资额。绩效工资考核中引入权重概念, 不同的考核内容根据其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 权重可以根据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定期改变。
(三)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的方法
1. 收益单元划分:
收益单元分为第一收益单元和第二收益单元。第一收益单元包括:各病区、各门诊、急诊中心、医技科室、手术室等。第二收益单元包括:药品仓储及供应部门、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被服中心、供应室、各维修中心、食堂等。
2. 成本单元划分:
成本单元分为第一成本单元、第二成本单元和第三成本单元。第一成本单元包括:院部、办公室、医务科、科教科、预防保健科、护理部、门诊部、总务科、基建办、保卫科、财务科、审计科、信息中心、设备科、药学科、院感科、采供中心、医保办等。第二成本单元包括:高压配电房、驾驶班、便捷服务总台等。第三成本单元包括:监控室、图书室等。
3. 绩效工资分配流程。
(1) 确定各科绩效工资基数:1) 收益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办法 (以病区为例) 。a.总奖金基数:按上年同期奖金和业务收入增幅, 测算出全院奖金基数, 病区为全院奖金基数的1.2倍。b.经济效益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50%, 其中结余指标占75%, 四项收入 (指化验、放射、检查、治疗) 比指标占25%。c.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25%, 其中工作效率指标占50%, 工作质量指标占50%。d.管理文明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5%。e.岗位系数奖金基数:总奖金基数的10%。2) 三个成本单元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方法。a.第一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b.第二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90%。c.第三成本单元:基数为收益单元平均绩效工资的80%。 (2) 确定各科室单项绩效工资基数:将各科室绩效工资基数划分为四个单项奖基数。1) 成本控制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6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 ;40% (第二成本单元) 。2) 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2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 ;30% (第二成本单元) 。3) 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考核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 (第一、第三成本单元) ;20% (第二成本单元) 。4) 岗位系数绩效工资基数:分别为月绩效工资基数的10%。有关岗位系数的确定原则大致如下:a.一般岗位系数K=1;b.工作环境系数:根据是否接触放射线及有毒有害药品、工作的脏或累的程度确定;c.风险系数:风险较大的岗位系数相应较大;d.重点学 (专) 科系数:按评审部门的级别 (国家、省、市) 排序, 对外影响较大的学科系数较大;e.技术性系数: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系数较大;f.科室管理难度系数:按科室管理人员占科室总人数的比例确定, 比例越低, 科室管理难度系数越大。上述6个系数乘积即为科室岗位系数。岗位系数在全院没有可比性, 一般根据同一单元层次间的比较来确定。如第一收益单元的科室之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 同样, 第二收益单元和三个成本单元中的科室也在各自单元间互相比较来确定各自系数。 (3) 进行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各职能科室根据医院的目标管理要求和管理需要, 按自己主管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和有关要求制定考核指标及达标标准, 经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相关科室进行考核, 现举例如下:1) 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主要分为平均每月结余、科室人均结余, 平均每月四项收入 (化验、放射、检查、治疗) 比值、床日成本 (可控) 、科室人均成本等等 (经济效益及成本控制绩效工资考核) 。2) 医疗技术质量的考核:主要分为服务质量、医疗制度管理、医疗安全、病案管理质量 (病历质量、处方规范) 、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等等。其中医疗安全中医疗事故、严重差错等是最重要的质量考核标准 (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 。3) 工作量指标与其他工作质量指标的考核:包括门诊工作量、住院工作量、成本科室工作质量等等。门诊工作量含平均每日入院人数、平均每日门诊人次数等;住院工作量包含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周转次数、治愈率、床位使用率等 (工作数量及质量指标绩效工资考核) 。4)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如服务达标、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 包括漏收费、乱收费、收红包、私自介绍病员到院外检查 (治疗、会诊、开刀等) 、因服务态度差或因工作不负责任而引发的医患纠纷, 病人满意度指标等等 (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 。5) 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执行各类管理规定所要求内容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药品使用的管理 (药占比指标) 、消防安全、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等等 (管理指标及精神文明绩效工资考核) 。这些考核指标一经确定, 即与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 建议由相关职能科室每月对照考核。考核结果若达标, 科室绩效工资就等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超标, 科室绩效工资就大于其基数;考核结果若不达标, 科室奖金就小于其基数。 (4) 确定各科室当月绩效工资:将各科室上述五项内容的考核得分分别乘以各科室四个单项绩效工资的基数, 实际得到的考核后的四个单项绩效工资之和即为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数额。 (5) 绩效工资分配统一发放到人。将各科室当月可分配绩效工资额按照科室各个人员的职称、职务、夜班等系数、个人奖惩以及其他事项等增减项目分别发放到人。1) 职称、职务系数的权重设置。包括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职工的岗位系数。2) 夜班系数的权重设置。3) 个人奖惩的权重设置。4) 其他事项的权重设置:指专家挂号提成等。
4. 建立院部奖励基金:
即每月按全院绩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部分经费用于下列事项。 (1) 医疗一线班组长及部分学科带头人的奖励。 (2) 对需要扶持的少数科室的补贴。 (3) 对有特殊贡献者的奖励。 (4) 职能科室管理人员年终考核奖励。 (5) 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奖项、新技术引进奖、立项课题组、发表论文者的年终专项奖励等。
毕业分配介绍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