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精选9篇)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CHD伴HF60例患者, 男性40例, 女性20例, 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 (54.9±2.1) 岁;60例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 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2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符合CHD伴HF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心功能分级:患者的体力活动没有遭受限制, 一般体力活动不会导致心悸、心绞痛以及呼吸困难, 属于Ⅰ级;患者的体力活动稍微受到限制, 当其疲劳之后会产生心悸以及心绞痛, 属于Ⅱ级;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明显限制, 与日常活动量较低会产生心悸、心绞痛、乏力以及气促, 属于Ⅲ级;患者体力活动全部丧失, 开展任何体力活动会使症状加重, 当其休息时会产生心绞痛症状或是HF症状, 属于Ⅳ级;本文所选60例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Ⅱ级患者25例, Ⅲ级患者22例, Ⅳ级患者13例;60例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 LVEF<40%;将所选取的6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 各30例, 研究组男性20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 (53.5±2.0) 岁;对照组男性20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 (54.3±2.2) 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1.2 方法
⑴两组患者全部接受CHD伴HF规治疗, 具体包括: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硝酸酯类以及他汀类等;⑵研究组患者再加用曲美他嗪, 3次/天, 餐后口服, 每次20mg;分别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3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24h出现心肌缺血次数和6min步行距离 (6MWT) 。⑶疗效判定:心功能改善程度与治疗之前对比相差2级, 心功能处于Ⅰ级, 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全部消失, 为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和治疗之前对比相差1级, 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 为有效;患者心功能未达到以上标准, 为无效[2]。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χ2检验, 采用率表示,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LVEDD、LVEF、LVESD、24h出现心肌缺血次数和6MWT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曲美他嗪血流动力学特点主要为:通过对细胞水平起到抗心肌缺血作用, 不会产生负性肌力, 对于患者的冠脉血流不会造成影响等。曲美他嗪的主要途径以及作用机制为:利用对线粒体内长链3酮酰基辅酶A硫解酶活性加以抑制, 减少游离脂肪酸氧化速度, 对于游离脂肪酸以及葡萄糖氧化供能平衡情况做到有效的控制, 降低高能磷酸盐形成期间的消耗氧量, 保证患者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达到平稳状态, 使心肌细胞收缩能力得到提升, 缓解细胞内的堆积以及超载, 降低细胞内无机磷聚集以及酸中毒, 对于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以及舒张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以及内皮素释放, 加快游离脂肪酸合成磷脂的效率, 对细胞膜加以保护, 确保心肌存活以及心脏基本功能[3]。近年来, CHD伴HF属于临床心内科中十分多见的疾病, 此病具有高发病率, 患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极高, 现在对于CHD伴HF的基本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冠脉供血为主,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采取曲美他嗪治疗,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 对于心肌能量代谢起到调控作用, 利用LVEF以及LVEDD的检测, 对于曲美他嗪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4]。大量临床试验显示, 曲美他嗪能够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 使其运动耐量获得改善, 降低CHD患者出现心绞痛的次数, 同时减少硝酸甘油使用次数, 针对CHD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期间, 曲美他嗪与其它传统药物区别在于不会发挥强心、扩血管以及利尿效果, 但是能够对衰竭心肌能力代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会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 继而改善CHD伴HF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室间隔收缩期厚度[5]。本项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中加用曲美他嗪, 结果表明, 研究组的LVEDD、LVEF、LVESD、24h出现心肌缺血次数和6MWT、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曲美他嗪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细胞酸中毒, 对于心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蒙军, 范天全, 王曼华.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 (4) :288-290.
[2]梁蕴瑜, 邹旭, 潘光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要素及演变规律的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0 (16) :35-36.
[3]刘月鹏.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 (22) :22-23.
[4]杨华.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 (17) :39-42.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2篇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疗效
近年来,由于冠心病诊断方法进步、治疗条件改善、生存率提高,心力衰竭发病率在冠心病患者逐渐增高。在以往10年中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13个多中心CHF治疗涉及的20000多例患者以冠心病为病因者接近70%[1]。心力衰竭死亡病因主要为泵衰竭59%,其次为心律失常13%、猝死13%。故此,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5月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具有典型心衰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血液病、妊娠等患者,心衰级别均为1~3级。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49~87岁,平均67.5±12.7岁;冠心病病程3~27年,平均12.4±6.3年;心衰分级2级48例,3级12例。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1~85岁,平均66.3±12.2岁;冠心病病程5~23年,平均11.8±5.7年;心衰分级2级45例,3级15例。两组从年龄、性别、病程、心衰程度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纠正心律失常、利尿、强心等,注意调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10粒/次,3次/日。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或达到1级;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死亡。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9.635,P<0.01)。见表1。
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讨 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8月到院诊治的86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 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 存在心肌梗死病史, 满足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制定的关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 所有患者和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瓣膜疾病、心房颤动、扩张性或者肥厚型心脏病、资料不全、存在交流张障碍和精神障碍、心房扑动患者以及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实验组男25例, 女18例, 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 (64.31±3.27) 岁;对照组男27例, 女16例, 年龄49~75岁, 平均年龄 (64.33±3.24)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基础治疗, 常规使用洋地黄、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以及利尿剂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 口服20 mg/次, 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6 min步行试验情况。6 min步行试验操作:试验前指导患者休息10 min左右, 休息结束后指导患者站起, 设定计时器, 开始行走的同时启动计时器, 患者行走期间, 用规范的语言鼓励以及告知患者, 试验提前15 s结束时告诉患者试验即将结束, 在听到停止后站在原地, 统计患者步行距离。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
2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有所改善, 实验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为心肌缺血造成心肌细胞氧供应显著降低, 经有氧代谢产生的能量出现不足, 使三磷酸腺苷 (ATP) 合成数量不断减少, 继而造成机体细胞内能量代谢紊乱, 心肌顺应性下降, 左室压力上升引起心室末期容积增加而产生相应的心力衰竭并发症状。本次研究作者就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曲美他嗪可保护缺血心肌, 于细胞水平中发挥出抗心肌缺血功效, 经游离脂肪酸氧化速率的降低, 可对游离脂肪和葡萄糖氧化功能平衡进行有效地控制, 维持ATP产生和心肌细胞收缩功能, 保护机体细胞膜, 对于心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3个月的治疗,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有所改善, 其中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石贵江, 黄修平, 邱承毅, 等.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6) :3155-3156.
[2]潘艳明, 吕恒娟, 王加良, 等.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15) :4229-4230.
[3]张惠芳, 刘金霞, 刘大成, 等.曲美他嗪治疗80岁以上高龄老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河北医学, 2011, 17 (7) :944-947.
[4]杨斌, 彭莉, 薛燕文, 等.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循证研究.世界临床药物, 2012, 33 (9) :544-551.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4篇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模式;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12-01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冠心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本文通过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进入我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进入我院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或者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57-78岁,平均年龄(63.5±4.5)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6±1.2)年;实验组患者男38例,女12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5.3±43.7)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3.7±1.5)年。两者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情况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常规性护理及相关知识讲解,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发作时的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2)护理组长应该及时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疾病进展情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同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分析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须耐心的和患者沟通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情况,认真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坚持“少量多餐”原则,建议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以利于排便,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安排运动情况,但运动要适量,避免运动过量造成身体负担,而且,护理人员也要注意维持环境卫生,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勤通风,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
通过两组护理后,观察患者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以及护理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讨论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冠心病作为一种心内科常见病,病因比较复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乏运动、烟瘾大等因素都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4]。然而,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也很高。
在对冠心病患者的传统护理上多以轮班制为主,护理人员的工作缺乏对患者的针对性,分工也不够明确,容易忽视患者的消极情绪以及家庭因素等,从而造成护理满意度差以及护理依从性差,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开销,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通过胡妙仙,梅仙蓉对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中发现,经过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患者比给予传统护理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护理效果高,治疗积极性和护理效果都高达95%[5]。与本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的数据分析相似,本研究中发现,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比传统护理的疗效要好的多,通过对患者有效的护理,加之时刻关照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产生消极、不配合医生的抵触情绪,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护理效果。所以,我们认为,一体化护理模式更加人性化,更加能护理好患者,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不同时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要求患者定期复诊,戒烟戒酒等医嘱行为外还要让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回答患者以及家属的问题,从而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也会相应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所以,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春艳.老年性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319-320.
[2]杜建军,郑凯. 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5(60):115-11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35(12):1076-1095.
[4] 胡妙仙,梅仙蓉,叶莹莹,等.一体化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12,28(8):40-41.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6.25岁±7.41岁;病程8.12年±2.21年;以焦虑为主18例,以抑郁为主8例,混合型4例,体重指数(BMI)25.71kg/m2±2.43kg/m2。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7.42岁±7.63岁;病程7.98年±2.82年;以焦虑为主14例,以抑郁为主10例,混合型6例;BMI26.20kg/m2±2.33kg/m2。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2]诊断;心功能分级评定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中医诊断及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3]标准。焦虑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0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AS)≥53分[4[4]。
1.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年龄≥70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疾病;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合并精神疾病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药物试验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据病人实际病情,予以正性肌力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减轻心脏后负荷,适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药原则参照《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2]。心理干预方法[5[5]:心理干预由专业人员进行,每周3次。干预内容包括询问病人家庭关系、工作及生活状况,目前主要症状及变化情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所担心的问题;讲解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式和方法;针对病人主要症状及所担心的问题作出相应解释,并制定相对措施;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对解释的认同度及措施的满意度,多鼓励,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1 0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1.4.2 指标评测方法
由专业人员在治疗前后对病人进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以焦虑为主AS≥50分,SDS<53分;以抑郁为主:SDS≥53分,SAS<50分;混合型:SAS≥50分,SDS≥53分。
1.5疗效判定方法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心衰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达2级及以上;有效:心衰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恢复达1级及以上但不足2级;无效:心衰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心功能恢复不足1级或未恢复甚至恶化。证候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主证及次证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主证及次证部分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主证及次证未好转或加重,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例(%)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病人心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后,心功能疗效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例(%)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病人SDS及SAS比较
治疗前两组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照组SDS及SAS评分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DS及SA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3 讨论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是影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重要因素,亦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久治不愈的必然结果。祖国医学早有情志与心病的论述,《难经·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经言忧愁思虑皆伤心”。《太平圣惠方》曰:“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费伯雄《医醇剩义》中提到:“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归本于心”。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7[7],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老龄化社会到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罹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虽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治疗后,大部分病人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死率、病残率和住院率,但临床实际情况是心力衰竭呈进行性发展,再住院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且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均对病人的精神心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影响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发的抑郁和/或焦虑等情绪障碍症状,对减少心脏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振源胶囊主要由人参果提取制成[8[8],主要成分为人参果总皂苷、活性肽等化学物质,具有大补元气及心气、利尿消肿、益气通脉、宁心安神、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9[9],人参皂苷、活性肽等物质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心搏输出量的作用;外周血管扩张可以降低血压,对心脏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搏输出量,使血流动力增加,改善循环。本研究发现联合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态3个疗程后,试验组病人心功能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联合振源胶囊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联合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态,从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角度出发,在传统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通脉、宁心安神、增强心肌收缩力药物治疗,心衰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振源胶囊兼有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状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心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10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中医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病人心功能疗效、中医症状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SDS及SAS评分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DS及SA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振源胶囊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振源胶囊
参考文献
[1]马芳菲,韩晓莉,王仁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河北中医,2003,25(10):755-75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7):98-11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4.
[4]胡大一.心脏患者精神卫生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29-236.
[5]岳玉国,邸军,赵新国,等.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6):21-24.
[6]华琼,翟立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J].中医研究,2011,24(9):49-50.
[7]文军,王春梅,丁润会,等.曲美他嗪联合振源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9):1367-1368.
[8]陈长贵.振源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6):106-108.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胸部CT、临床表现等确诊为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排除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舒血宁药物过敏等患者。男性34例, 女性16例, 年龄66~84岁, 平均 (68.6±2.3) 岁, 病程在3个月~14年, 平均 (4.5±1.4) 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0例, 合并糖尿病8例, 合并高血脂15例。按随机数字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及治疗, 主要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利尿、脱水、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 治疗为病情观察、常规心理治疗、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及综合干预。其中200 mg注射用丹参多酚盐酸 (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0050249, 规格:200 mg) +250~500 m L葡萄糖注射液 (5%) 行静脉滴注, 1天1次;5 m L舒血宁注射液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20043734, 规格:2 m L) +250~500 m L葡萄糖溶液 (5%) 静脉滴注, 1天1次。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指导、健康教育、药物合理使用、饮食指导等综合干预。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治疗前后行心脏彩超检查, 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 (心室率-V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 及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满意度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完成, 85分以上为满意, 65~85分为基本满意, 65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率 (%) 表示, 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 分别行χ2、t检验,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VR、LVDd、LVEF及E/E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4.12、-3.22、3.00及-2.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96%, 对照组治疗总满意率8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前区剧烈疼痛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会诱发心力衰竭的出现, 其中以室性心力衰竭最为常见, 长期不规律的心律又会导致心肌舒缩异常进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治疗, 会使病情恶化加重, 甚至会出现心脏猝死[5]。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短期疗效明显, 但长期效果不是很理想[6]。在常药物中的典型代表药物为丹参多酚, 该药的药理机制阐述如下:该药是一种非竞争性拮抗药, 能够抑制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 进而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 使冠状动脉及周围小动脉舒张, 使心脏后负荷降低, 这对心肌细胞将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另外, 该药还能通过阻滞非活动期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以及钙离子内流, 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变长, 有效地降低结间组织和窦房结自律性, 进而使房室结传导时间和不应期得以延长, 提高心室致颤阈值, 改善心力衰竭, 降低室颤发生率[7,8]。该药的优点如下: (1) 脂溶性强, 在给药15 min内可达到最高血药浓度, 且药物半衰期长, 药效维持时间长; (2) 提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 使外周小血管扩张, 降低心脏后负荷; (3) 较少发生室内阻滞的可能。
丹参多酚作为一种强效P选择素药物, 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5-羟色胺 (从血小板中释放) 及血栓素A2合成达到缓解老年冠心病症状、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同时该药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阻滞内皮细胞参与炎性反应, 改善局部能量代谢, 从而保护心肌功能[9,10]。舒血宁是一种特效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其主要成分银杏黄酮从银杏叶中提炼而来, 不仅可以扩张血管, 保持血管通透性, 而且还可以对冠状动脉有效疏通, 解除动脉痉挛作用, 同时该药物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等功效, 能有效改善心肌功能, 适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起协同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治疗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特别是患者心理问题。为此治疗人员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或医嘱执行, 同时行药敏实验, 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另一方面治疗人员要提前客观、详细的告诉患者丹参多酚、舒血宁使用方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重点强调该药物治疗的作用,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综上, 本研究表明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效果明确, 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 各25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 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各指标 (VR、LVDd、LVEF及E/Ea) 及治疗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值得在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丹参多酚,舒血宁,治疗
参考文献
[1]何继平.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心衰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7) :186-187.
[2]王金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J].中国实用治疗杂志, 2011, 27 (12) :14-15.
[3]黄城国.胺碘酮辅助治疗老年AMI并发心衰4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11, 51 (51) :69-70.
[4]武勇, 赵志斌.胺碘酮对成人肥厚心肌体外循环术后心衰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8) :1460-1462.
[5]潘春梅, 钱云峰, 邵尉, 等.口服胺碘酮高龄老年患者32例的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1) :4233-4235.
[6]江伟芬, 黄锦林, 王扩.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 (1) :48-49.
[7]杨艳敏.静脉胺碘酮的应用及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 23 (2) :103-104.
[8]吕蒙, 李铁刚.预防性应用胺碘酮防治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衰的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 (8) :481-482.
[9]王斯闻, 孟秀君, 王萌伟, 等.舒血宁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30) :7322-7324.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200例病患的治疗进行分析。其中女60例, 男140例。年龄50~90岁。
1.2 方法
将200例病患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四组, A组为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酚妥拉明+卡托普利;C组为常规治疗+卡托普利+硫酸镁;D组为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液+氨力农。人数分别为58例, 52例, 60例, 40例。对每一组进行11~21d的治疗。对患者定期进行超声心电图的检查, 便于对患者的心功能参数进一步了解。
1.3 效果判定
显效:心功能得到改善, 气喘、咳嗽症状减轻, 相比下肺部啰音减少约2/3, 肝脏缩小, 水肿症状消退。有效:呼吸道出现的症状明显减轻, 肝脏缩小, 心功能得到提高, 水肿现象明显减轻;无效:心功能没有变化, 病情没有得到控制[2]。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 在观察组中有4例存在心动过速的症状, 经过酚妥拉明药物的治疗, 此症状得到缓解, 10例存在头晕、血压高等症状, 经过减慢硫酸镁的滴速, 减少卡托普拉的用量, 此症状得到缓解。在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 在常规治疗上运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肺、心功能的效果好于常规治疗。比较四组患者总有效率, A组最低, 和其他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酚妥拉明是一种直接性的肺血管扩张剂, 能较快降低肺动脉的气压, 能使肾上腺素的能受体受到抑制, 它阻断了血管上肾上腺素的能受体, 使肺动脉平滑肌和支气管得到舒张, 起到减轻肺动脉压和平喘的作用;酚妥拉明还具有扩张体循环小静脉平滑肌和小动脉的作用:扩张小动脉并使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 从而使小静脉扩张, 心血量减少, 心肌耗氧量降低, 前负荷降低, 左心室的充盈压明显下降, 老年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会出现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一些病症, 进而使患者的左右新功能都受到损伤, 用药可对其进行改善。酚妥拉明还能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的能受体起到对抗作用, 使支气管痉挛症状得到缓解, 气道阻力明显降低, 为纠正心力衰竭提供了有利条件, 使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氨力农广泛适用于非心源性或心源性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的心力衰竭症状。特别适用经利尿剂、洋地黄和血管扩张剂有效治疗的心力衰竭。氨力农可以降低心肌的耗氧量, 因此适用于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
卡托普拉对充血性的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对血管紧张转换酶具有抑制作用。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 卡徒普拉可以减少醛固酮的产生, 降低肺动和脉压, 对改善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硫酸镁对运动神经、中枢神经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它能有效阻断神经肌肉联接点的传导, 抑制在肌肉接头处释放乙酰胆碱, 解除或降低肌肉的收缩作用, 降低血压, 扩张痉挛外周的血管, 因此对肺动脉高压的降低, 对心功能的改善具有很好的疗效。
复方丹参液对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疗效。它可以对心脏功能有效的改善, 避免心肌的耗氧量, 加强心肌的收缩力;扩张冠脉、提高心肌的血流量、增加血液、降低脑血流量;促进抗血栓的形成, 对出、凝血时间具有延长作用, 对纤溶酶的活性有提高作用, 改善微循环;对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胶原纤维的形成和纤维母细胞的分化较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改善血液循环, 减轻局部淤血;因复方丹参液中有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 进而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纤维母细胞的过度增生有抑制作用;具有保肝的疗效[3]。
对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个棘手的医学问题, 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来看, 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进行抑制, 本文对此提出的几种治疗方案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其它几组较A组的效果更好, 从而说明两种以上的血管活性药物的结合使用可以使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降低, 对右室功能进行改善, 降低右室负荷, 并增加了右室的射血量。同时, 它还对左室功能进行改善, 对心脏的前后负荷进行降低, 从而使心力衰竭的症状得到改善。我院在对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使心功能、动脉血气、呼吸、心率都得到显著改善,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一明, 沈观乐.慢性肺心病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65.
[2]田民, 任昌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9 (1) :46.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1例均为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肺心病伴心衰患者,均符合《心脏病学实践》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X线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将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2~79岁,平均(67.8±4.5)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2例。B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64~78岁,平均(68.8±4.4)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Ⅳ级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进行利尿、平喘、祛痰、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并提供营养支持。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将50 mL参麦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国药准字:Z13020887)溶解在250 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随后将60 mg环磷腺苷葡胺(山东瑞阳制药,国药准字:H200552316)溶解在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5滴/min,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
1.3 指标观察
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搏量(CO)改善情况。
1.4 疗效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肺部湿啰音消失,心功能改善超过Ⅱ级;(2)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肺部湿啰音减弱,心功能改善I级;(3)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后两组咳喘、发绀、水肿等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但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见表1。
注:与A组比较,χ2=4.8596,P<0.05
2.2 心功能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前LVEDD、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LVEDD、CO小于A组(P<0.05),LVEF大于A组(P<0.05),见表2。
注:与A组比较,*P>0.05;#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肺病等慢性疾病的长期侵袭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引发心脏病,即为肺心病。肺心病可破坏心脏的正常收缩及舒张功能,导致心脏排血量缺乏,心肌缺氧、缺血而引发心力衰竭。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肺心病伴心衰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病程长,加之老年人抵抗力下降,较难治愈。
参麦注射液主要成分有人参皂苷、麦冬黄酮及麦冬皂苷,是一种提取于麦冬和自红参的混合液。
环磷腺苷葡胺是临床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的主要药物,其可改善心肌血管平滑肌cAMP的水平,进而促进人体内蛋白激酶的合成及释放,增强磷酸化、促进Ca2+的吸收,进而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3]。此外,环磷腺苷葡胺还可调节窦房结P细胞功能,防治心律失常。本研究中,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67%,高于A组的71.43%(P<0.05);治疗后B组LVEDD、LVEF、CO等心功能指标改善也优于A组(P<0.05)。
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肺心病伴心衰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推广适用。
摘要:目的 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肺心病合并心衰疗效。方法 将71例肺心病伴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进行常规治疗,B组36例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伴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肺心病,心力衰竭,参麦注射液,环磷腺苷葡胺
参考文献
[1]蔡雪莹,曾惠清,陈波.环磷腺苷葡胺联合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08-609.
[2]胡大一.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9-81.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探讨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2~85岁,平均(65.2±7.2)岁,均经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确诊。病程平均(4.5±3.7)年。68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2例Ⅱ级;47例Ⅲ级;11例Ⅳ级。排除肝、肾功能衰竭者,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组间具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选取病例应用心内科常规方案治疗,即取A-CEL、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应用,并行积极吸氧、保证充分休息、低盐饮食等待对症支持。观察组:在常规方案治疗的同时,加尼可地尔片口服,5 mg/次,3次/d,1个疗程为1个月,并行平均5个月的观察随访。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电气LOGIQ P5超声对治疗前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室间隔厚度(IVS)进行测定。并采用BNP-TRIAGE对脑钠肽(BNP)值加以检测。
1.4 效果评定
心功能恢复至1级或改善2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临床症状消失;无效:上述无改善或加重[2]。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应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3.0,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选择病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前血浆BNP水平差异不明显,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LVEF指标、LVESD指标、IVS指标、LVEDD指标、LV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均有好转,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冠心病为常见的诱导心力衰竭发生原因,心肌在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过度且长期失调、激活状态下发生心肌重塑为病程关键环节,心脏结构随之改变,以心腔容积扩大、心室形状改变为主要表现,进而导致心脏舒张、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影响心功能[3,4,5]。BNP具有利钠、降压、扩血管、利尿作用,主要在心室中储存,发生心力衰竭时,大量BNP合成、分泌入血,心力衰竭的程度与血浆BNP呈正相关,BNP可用于心脏功能的评估[6]。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尼可地尔在结构上属硝酸盐类,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时,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安全性,效果优于硝酸酯类药物。研究显示,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时,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呈33%的减少。其机制可能与BNP以心室肌的释放与合成为来源,而心室壁和心室的容量负荷是对BNP释放与合成进行调节的关键因素[7]。故减轻心室壁张力和(或)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即可使BNP水平降低,促使心功能改善[8]。结合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NP及IVS、LVEDD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本药对心室重塑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对部分濒死的心肌予以挽救,对心室重塑进行抑制。
综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可消除症状,提高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收治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该院心血管内科,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心内科常规方案(对照组)与加用尼可地尔方案(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选择病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前血浆BNP水平差异不明显,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LVEF指标、LVESD指标、IVS指标、LVEDD指标、LV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均有好转,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尼可地尔治疗,可消除症状,提高预后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尼可地尔,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胡建华.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对比观察[J].用药研究,2011,19(1):64-66.
[2]Sirnon S,Charles H,Maythem S.Long term oral treatment with nicorandil prevents the progression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preserves viability[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5,45(4):333-340.
[3]石伟利.法舒地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2):183-185.
[4]常超,朱洁莹,信栓力.尼可地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J].心脑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3):266-267.
[5]王林.2656例60岁以上慢性心力衰竭病例回顾性分析[J].中华老年病学杂志,2006,25(1):655.
[6]李学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3):204-205.
[7]栗全玲.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90-91.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