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拮抗剂范文
钙拮抗剂范文(精选8篇)
钙拮抗剂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年龄在50~79岁伴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 男22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58.4岁。所有患者均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心肌病、风心病、先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严重肝病或肾病;恶性肿瘤;痛风等禁忌条件以及正在服用避孕药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不能加入。
1.2 方法
1.2.1 导入期
所有患者停服原降压药2周后, 复查血压140~179mmHg或 (和) 90~109mmHg进入随机期。
1.2.2 随机期
中心以网络汇报形式将申请随机患者的简要情况报与北京随机办公室, 获得所分配随机治疗号码,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降压治疗A组或B组, 在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上A组加用复方阿米洛利, B组加用替米沙坦。
1.2.3 降压治疗
A组初始氨氯地平2.5mg和复方阿米洛利半片 (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噻嗪12.5mg) , 每日早一次, B组初始氨氯地平2.5mg和替米沙坦40mg, 每日早一次。第2周末门诊血压≥140/90mm Hg的, A组复方阿米洛利加量至1片/d;B组替米沙坦加量至80mg/d。第4周末血压仍未达标 (≥140/90mm Hg) 的, 两组氨氯地平均可加量至5mg/d。随机后第2月或第3月, 血压仍未达标的, 两组均可根据随访医师的判断加用合适的其他降压药。此后每3月随访一次, 随访时询问病情, 了解事件与不良反应, 测血压、心率、分发与回收药物, 根据病情可调整治疗剂量。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每次随访时使用统一标配电子血压计, 血压计符合有关国际标准。每次同一医师按规范测量患者左上臂血压3次, 每次间隔1min, 记录后两次血压值, 并记录心率及所服药物剂量。
按全国统一标准判定疗效, 血压值<140/90mmHg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144周后血压达标率100%, 氨氯地平平均用量3.77mg, 复方阿米洛利平均用量0.70片 (含阿米洛利1.75mg, 氢氯噻嗪17.5mg) , 发生不良反应头痛1例, 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1例。B组治疗144周后血压达标率88.46%, 氨氯地平平均用量3.77mg, 替米沙坦47mg, 发生不良反应头痛2例, 无严重不良事件。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经采用t检验, 两组在血压变化及血压达标率对比上均为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变化及血压达标率变化见表1、表2。
3 讨论
以往高血压以单药为起始的阶梯性治疗, 患者依从性差, 达标率低, 单药治疗长期高血压控制率一般为40%左右。临床实践表明, 2/3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治疗血压才能达标, 联合治疗成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关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 (CHIDF) 比较钙拮抗剂加ARB组与钙拮抗剂加利尿剂组对控制血压达标的影响和心血管复合事件的影响[1]。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 减弱兴奋-收缩耦联, 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钙拮抗剂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 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2]。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比较,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降压作用方面有以下优点: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 而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 较少有治疗禁忌证, 多项试验证明, 亚洲人群的降压幅度也大于整体人群;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 收缩压下降较明显;几乎可以与每类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而增强降压疗效。利尿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 减少细胞外容量,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本研究使用复方阿米洛利包含阿米洛利 (保钾利尿药) 及氢氯噻嗪 (排钾利尿药) , 二者合用有利于保持钾平衡、提高降压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ARB类降压药主要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 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多数ARB随剂量增大降压作用增强, 治疗剂量窗比较宽。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很少, 不引起刺激性干咳, 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3]。本文通过对本社区52例参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并就A、B两组患者联合降压治疗后的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及发生的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A、B两组患者随访各阶段的血压水平与血压达标率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且两组血压达标率均显示显著上升, 随访期间虽有3例患者服药初出现头痛不良反应, , 但经减少剂量或停药数天后再服药症状消失。A组1例发生非致死性脑卒中, 患者男性, 入组时54岁, 既往高血压史10年, 糖尿病史6年, 未入项目前没有规范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治疗原疾病, 由病史上分析患者并发脑卒中风险极高, 与所服研究药物无直接关系。由此可见, 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能使85%以上的患者血压达标。小剂量长效降压药联合服用能提升患者依从性, 使血压平稳下降, 可见在社区推广此类用药方案经济有效, 切实可行。
摘要:目的 研究对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小剂量联合降压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比较初始用联合降压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将52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降压治疗A组和B组, 在使用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基础上, A组加用复方阿米洛利, B组加用替米沙坦。对以上患者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 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钙拮抗剂加用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两类药物联合降压均有显著效果。A组治疗后达标率100%, B组治疗后达标率88.46%。结论 初始钙拮抗剂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两类药物对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有效。
关键词:高血压,钙拮抗剂,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王文.优化联合降压治疗的证据——CHIEF研究的早期结果的启示[J].医学研究杂志, 2010, 39 (1) :4.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55.
钙剂与钙拮抗剂相得益彰 第2篇
钙离子拮抗剂是国际上公认的六大类一线抗高血压药物之一,它的商品名后边多有“地平”两字,常用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而骨质疏松又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因此,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一些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同时又有骨质疏松的高血压患者来咨询,他们在服药期间能否补钙。
单纯从字面上去理解,人们会觉得钙拮抗药与补钙是矛盾的。事实上,钙剂与钙拮抗剂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药物,在人体内发挥其药理作用时,不但不会互相;中突,而且还能够相得益彰。
要理解这一点,必须要从钙在人体中的分布及迂徙谈起。钙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元素,人们每天从饮食中摄取100毫克左右钙,经过消化吸收代谢,总量保持在1000~1250克之间。其中99%以上的钙与磷结合后沉积于骨质中,是构成人体骨骼的最基本原料,被称为骨钙。足够的骨钙可以保证骨骼强度足以支撑人的体重与肢体的各种活动,假如骨钙不足,人就会发生骨质疏松。其余不足1%的钙分布在体液和各组织器官中(其中血液中的钙称为血钙),虽然很少,却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与免疫、内分泌、神经、消化、运动、生殖等十多个系统的功能有关,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这不足1%在体液和组织器官中的钙必须保持恒定,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人到中年以后会发生钙迁徙,即骨钙从骨质中迁徙出来,释放入血,导致骨钙减少,血钙增高,并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使组织细胞呈高钙状态。这也是人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人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中也有极少量的钙,它们含量极微,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这些细胞内的钙离子增多,就会引起血管收缩和心肌收缩能力加强,导致血压增高。尤其是小动脉血管的持续收缩,是高血压发生的直接原因。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止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因此又被称为钙通道阻滞剂。它可以使组织细胞形成适度缺钙状态,抑制心肌收缩和减慢心率,松弛血管平滑肌,起到有效降压的作用,同时还能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但钙离子拮抗剂对血钙的含量没有影响,更不会拮抗钙的其他生理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服用钙拮抗剂,与同时补充钙剂并不矛盾。此外,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的流入,促进骨钙沉积,对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钙拮抗剂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 年12 月—2014 年11 月期间随机选取在该院因为病发丘脑下部损伤的患者案例数60 例。 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为30 例, 接受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的相关治疗。 30 例患者中男患者有15例, 平均体重在 (64.3±5.3) kg左右, 平均年龄为 (45.1±2.2) 岁左右, 平均病程为 (12.6±5.3) h左右;女患者有15例, 平均体重在 (55.5±5.5) kg左右;平均年龄为 (40.2±3.9 岁左右;平均病程为 (11.5±4.5) h左右;平均体温为 (39.5±2.5) ℃左右;GCS在8 分或者8 分以下, 并且没有出现其他重要器官的损伤情况。 对照组也为30 例, 仅仅接受亚低温的相关治疗。 平均体重在 (65.2±4.5) kg左右, 平均年龄为 (44.4±3.2) 岁左右, 平均病程为 (10.6±3.2) h左右; 女患者有15 例, 平均体重在 (56.1±4.1) kg左右;平均年龄为 (41.6±4.3) 岁左右;平均病程为 (12.3±4.1) h左右;平均体温为 (38.9±3.1) ℃左右;GCS在8 分或者8 分以下, 并且没有出现其他重要器官的损伤情况。 两组患者在案例数、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治疗方法以及监测
60 例患者在受伤之后的24 h之内都接受亚低温的治疗, 其中有12 例患者接受过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运用相关的设备仪器对患者的体温、脉搏体征、血压、血糖以及电解质进行仔细的检查。 降温的方法:对患者的气管行切开手术, 再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治疗, 与此同时采用科学的降温方法, 把肛温设置在32.5 ℃左右。亚低温的治疗时间一般在7.8 d左右。在使用北京恒邦公司的降温毯之后, 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监护。
1.3 评定效果
两组患者在受伤之后的5 个月内均接受GOS的预后评分。 结果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恢复良好; (2) 轻度残疾; (3) 重度残疾; (4) 植物生存; (5) 死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 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计量资料与计数分别采用的是t、χ2进行数据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30 例实验组的患者在接受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治疗之后其效果比30 例对照组仅仅接受亚低温治疗要更优越, 患者的具体表现是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糖明显下降, 体温与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死亡率极低, 预后效果优越。 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 30 例实验组的患者死亡率比30例对照组的死亡率更低, 恢复良好率比对照组更高, 具有可比性, 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亚低温 (30~35 ℃) 指的是一种物理的方法让患者的体温能够降到理想的治疗方案从而能够在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疾病。 亚低温主要智联的病人是脑缺氧、缺血以及出血的患者, 在临床上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1,2,3]。 而该研究中所研究的丘脑下部损伤就是指的脑部缺氧缺血的症状, 钙拮抗剂 (Calcium Antagonists ) 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断血管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 阻止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简而言之就是降低心肌氧耗量, 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对患有丘脑下部损伤的患者来说有着双重的保障作用[4,5]。 丘脑下部损伤在一般情况下也会伴随着颅内血肿而导致的高颅压, 再加上患者还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等影响, 从而让脑缺氧、缺血变得更重。 该研究所研究的病人在早期阶段采取的是亚低温的方法, 由于亚低温状态通常控制在30~35 ℃, 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温[6]。 另外, 比较严重的颅内脑伤会导致高血糖, 而高血糖又会加深颅内脑伤。 钙拮抗剂在患者的体内能够参与神经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 与此同时也是维持患者体内的神经细胞平衡的重要关键。 在一般情况下, 患者的细胞体内钙拮抗剂浓度比细胞更少; 在患者处于颅内脑伤的情况下, 氨基酸以及自由基可以对钙拮抗剂进行适度的开放, 让钙拮抗剂的酶活性更低,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相关病理, 甚至有可能造成患者体内的细胞死亡。 丘脑下部损伤的死亡率比较高, 而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的治疗方式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 研究专家认为, 对丘脑下部损伤患者应该同时采用激素以及脱水的相关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并对比分析接受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治疗丘脑下部损伤病人, 以及仅仅接受亚低温治疗丘脑下部损伤的病人, 分析其不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从中获得最好的治疗方式。方法 随机选取以回顾性的研究方法, 在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间搜集在该院因为病发丘脑下部损伤的患者案例数60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为30例, 接受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的相关治疗;对照组也为30例, 仅仅接受亚低温的相关治疗。上述两组患者在受伤之后的24小时均接受亚低温的相关治疗,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征、血压、血糖、体温以及电解质都得到了有效的监控。两组患者在受伤之后的5个月内均接受GOS的预后评分。两组患者在案例数、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30例实验组的患者在接受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治疗之后其效果比30例对照组仅仅接受亚低温治疗要更优越, 患者的具体表现是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糖明显下降, 体温与血气没有明显的差异, 死亡率极低, 预后效果优越。结论 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治疗丘脑下部损伤病人具有极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可以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联合,钙拮抗剂,丘脑下部损伤,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淑静, 王舟翀, 石春凤.10例区域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急性门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4 (19) :64-66.
[2]祁志红, 赖秀香, 罗广承.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即刻使用造口袋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2 (19) :228.
[3]吴全理, 罗大山, 韩方华.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激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 2011, 33 (5) :225.
[4]李承晏, 喻文莉, 余绍祖.实验性脑梗死的亚低温治疗时间窗——亚低温开始时间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 (8) :485-487.
[5]王永谦, 王维平, 张健生.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脑脊液乳酸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3) :160-162.
钙拮抗剂 第4篇
1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指南中的地位
1.1 早年关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见
欧美指南中早期的认识与现在的认识有明显差别。早期认为二氢吡啶类CCB药物不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 除非有明确临床指征, 一般不宜选用。200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关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指南中关于钙拮抗剂的意见:钙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早期应用可能有害,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早期不应常规应用。2002年, 美国ACC/AHA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UA NSTEMI) 指南中关于钙拮抗剂的意见: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已经应用足量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断剂仍有心绞痛再发, 口服长效钙拮抗剂。2003年, ESC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指南中关于钙拮抗剂的意见:一般认为当使用β受体阻断剂存在禁忌证时, 尤其是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 可以考虑使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 但当心室功能受损时慎用。
1.2 近年欧美的指南中关于钙拮抗剂的意见
2007年后指南对ACS患者使用CCB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 特别是对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时。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的适应证多于二氢吡啶钙拮抗剂, 但是已经提出长效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可以用于高血压心绞痛的治疗。2007年, ACC/AHA关于UA/NSTEMI的指南中关于钙拮抗剂的意见: (1) 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已经应用足量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断剂仍有心绞痛再发, 口服长效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 (适应证ClassⅠa, C级推荐) 。 (2) 可以考虑用长效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替代β受体阻断剂 (适应证ClassⅠb, B级推荐) 。 (3) 严重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可以使用硝酸酯类与二氢吡啶和非二氢吡啶两类钙拮抗剂联合治疗 (适应证ClassⅠa) 。 (4) 钙拮抗剂用于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治疗。 (5) 女性患者服用可卡因有高血压或窦性心动过速者可以临时服用钙拮抗剂 (ClassⅡb, C级推荐) 。 (6) X综合征可以使用硝酸酯、β受体阻断剂和钙拮抗剂或联合使用 (ClassⅠ, B级推荐) , 但没有心绞痛者不推荐。
近年指南对钙拮抗剂评价也有一些变化。2007年, 欧洲ESC关于ACS指南指出:关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ACS, 目前仅有一些小型的随机试验, 一般认为, 钙离子拮抗剂在缓解症状方面与β受体阻断剂的疗效相当。2007年, ACC/AHA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指出:尽管还没有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用于UA/NSTEMI的研究, 但轻度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是安全和耐受的。2008年, 欧洲ESC关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指南指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试验没有显示出改善预后的益处, 因此, 这类药物只有在有明确的适应证时, 如高血压或心绞痛时才可以被使用。2009年, 日本高血压JSH指南认为:尽管所有钙离子拮抗剂均有抗心绞痛疗效, 但推荐使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1.3 近年中国和日本指南和临床关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见
中国指南和临床教材在关于CCB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的认识偏于保守, 明确提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宜选用起效缓慢的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而在日本, 由于有一些本国较大的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 对CCB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的认识更积极一些, 特别指出长效二氢吡啶钙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
中国实用内科学第12版关于不稳定心绞痛治疗 (第1 478页) 中指出: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断剂一样能有效减轻症状;但所有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钙拮抗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不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在使用硝酸酯和β受体阻断剂后, 钙拮抗剂可作为治疗持续性缺血的次选药物。关于变异型心绞痛治疗 (2006实用内科学第12版, 第1 478页) 指出:钙拮抗剂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疗效最好。本类药物可与硝酸酯同服, 但维拉帕米或地尔硫与β受体阻断剂联合使用则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停用本类药物时宜逐渐减量然后停药, 以免发生冠脉痉挛。不宜选用起效缓慢的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
2007年, 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中没有提到关于钙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信息, 但在临床方面, 2009年, 中国药品食品管理局批准了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新的适应证, 包括血管痉挛引起的心绞痛, 表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地位已经被确定。
日本JSH 2009年高血压指南关于钙拮抗剂的意见: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心绞痛适应证包括: (1) 首选治疗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 (2) 长效钙离子拮抗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休息或劳力型心绞痛 (无论是冠脉狭窄还是痉挛) 。心绞痛机制不清时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断剂。 (3) 陈旧心肌梗死血压>130/8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降压不理想者, 应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2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管理
2.1 CCB的临床研究及疗效
JMIC-B试验表明,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长效硝苯地平显著减少心绞痛入院。PREVENT研究表明,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益处, CCB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充血性心衰的发生风险。ACTION研究的高血压亚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能力。NOR-MALISE和CAMELOT的研究结果均表明CCB可以稳定和逆转冠脉斑块, 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然而到目前为止, ACS应用CCB (长效)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直接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尽管如此, 2007年ACC/AHA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认为UA/NSTEMI药物治疗应该包括下列药物:硝酸酯类,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吗啡, ACEI、ARB,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调脂治疗;但是应该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都具有CCB治疗的适应证。钙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钙拮抗剂治疗能改善心绞痛症状, 但不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应用钙拮抗剂的适应证仅限于: (1) 用β受体阻断剂和硝酸酯类后仍有心绞痛发作; (2) 合并高血压; (3) 冠状动脉痉挛; (4) 不能耐受β受体阻断剂时可用地尔硫或维拉帕米。
2.2 CCB的作用和副作用
CCB的有益证据是由于减少心肌氧耗、改善血流。虽然CCB种类作用不同, 但在UA/NSTEMI中尚没有表明哪一种比另一种更优越, 但是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有益的证据更多。CCB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衰加重、心动过度、A-V阻滞和副性肌力作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ACS患者都适合应用CCB治疗。在应用地尔硫和维拉帕米时应注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和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等禁忌证。为了避免或减少副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 恰当地选择适应证, 合理地选择CCB种类, 科学地管理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功能十分重要。
2.3 钙拮抗剂应用的管理
冠心病的药物规范化治疗重要, 但药物治疗的管理更重要, 如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需要管理血压、心率和耐药性的问题;β受体阻断剂的应用需要管理血压、心率、心功能的问题;钙拮抗剂的应用也需要管理血压、心率、心功能的问题;ACEI类药物的使用仅需要管理血压问题。
2.3.1 血压的管理
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 血压保持在13080 mm Hg为合适, 低于120/70 mm Hg则影响冠脉血流的灌注。二氢吡啶类CCB慎用于ACS患者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的问题。JSH 2009年日本高血压指南认为:尽管所有钙离子拮抗剂均有抗心绞痛疗效, 但推荐使用长效CCB, 理由是, 长效CCB反射性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低, 不需要经常根据心绞痛时间调节服药时间, 降压平稳, 避免了血压快速降低, 使严重狭窄的冠脉供血进一步减少。2010年, 美国ACC会上公布的ACCORD研究和ASCOD-BPV研究表明, 冠心病患者强化降压不能获益,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降压获益主要来自于24 h平稳降压。减小血压24 h内的变异度更重要。2.3.2心率的管理冠心病患者的心率保持在50~60次/min比较合适, 心率严重过缓增加晕厥和猝死风险, 也影响β受体阻断剂的正常使用。心率过快, 增加心肌耗氧量, 诱发和加重心绞痛。CCB可以用于对硝酸酯或β受体阻断剂无反应或耐受患者及变异型心绞痛患者, 控制心绞痛发作;但在没有联合应用β受体阻断剂时避免应用快速释放、短效的二氢吡啶 (心痛定) 。
2.3.3 心功能的管理
非二氢吡啶类CCB慎用于ACS患者, 主要是由于导致传导阻滞和心衰。肺水肿和严重LV功能不全时避免应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β受体阻断剂与CCB联合使用时应谨慎, 因为会使负性肌力和传导阻滞加重。
3 结论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地位在稳步提高, 其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被确定。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指南地位正在被认识, 临床中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利也有弊;但对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地位还不清楚。ACS应用CCB (长效)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直接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
钙离子拮抗剂无论是非二氢吡啶类CCB还是二氢吡啶类CCB治疗冠脉痉挛引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地位已经被确定;但是并非所有ACS患者应用CCB的适应证都已经确定。为了避免或减少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 尽量避免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恰当地选择适应证, 合理地选择钙离子拮抗剂的种类, 科学地管理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功能十分重要。
摘要:近年来, 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地位在稳步提高, 其疗效已经被确定, 但对于钙离子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治疗中的地位的认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特别是指南的认识与临床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 需要通过回顾指南和临床研究, 对钙离子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地位再认识, 以期提高钙离子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管理水平。从2002年到现在,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指南地位正在被认识, 临床中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有利也有弊;但对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地位目前还不清楚。钙离子拮抗剂无论是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还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冠脉痉挛引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地位已经被确定, 但并非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的适应证已确定,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长效) 尚需直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为了避免或减少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 尽量避免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恰当地选择适应证, 合理地选择钙离子拮抗剂种类, 科学地管理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功能十分重要。
关键词:钙离子拮抗剂,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L, Adams RN, Antman EM, et al.ACC/AHA2007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J].Circulation, 2007, 116:873-877.
[2]Bassand JP, Hamm CW, Ardissino D,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28 (13) :1598-1610.
[3]Ogihara T, Kikuchi K, Matsuoka H, et al.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SH2009) [J].J Hypertens, 2009, 27 (12) :2437-2443.
[4]Braunwald E, Gibbons RJ, Antman EM, et al.ACC/AHA2002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 2002, 112 (14) :1893-1900.
[5]Rosendorff C, Black HR, Cannon CR, 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for high bloodpressure research and the councils on clinical cardiology and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J].Circulation, 2007, 115 (1) :2761-2788.
[6]Krumholz HM, Anderson JL, Bachelder BL, et al.ACC/AHA2008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adults with ST-elevation and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 2008, 118 (24) :2596-2648.
[7]Redon J, Cifkova R, Laurent S, 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position statement[J].J Hyper-tens, 2008, 26 (10) :1891-1990.
[8]Werf FVD, Bax J, Betriu A, 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J].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8, 29 (2) :2909-2945.
[9]Cleland JG, Coletta AP, Buga L, et al.Clinical trials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meeting2010:DOSE, ASPIRE, CON-NECT, STICH, STOP-AF, CABANA, RACE II, EVEREST II, AC-CORD, and NAVIGATOR[J].Eur J Heart Fail, 2010, 12 (6) :623-629.
钙拮抗剂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均符合PNS诊断标准[4]住院患儿45例。男25例, 女20例;平均发病年龄 (5.0±1.8) 岁;病程13~26个月。患者均曾接受1个标准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曾接受2次甲强龙冲击治疗2例, 接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2例。有并发症3例, 均为肺部感染。
1.2 方法
治疗组23例均采用恬尔心片剂 (上海医药信宜制药公司生产, 30 mg) , 1 mg/ (kg·d) , 2次/d口服, 泼尼松1.5~2.5 mg/ (kg·d) , 隔日1次, 平均2.0 mg/ (kg·d) , 隔日1次, 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15~30 mg/ (kg·d) , 2次/d, 尿蛋白转阴4周后减量, 0.5个月减5~10 mg, 3个月后停药, 对照组22例均采用泼尼松1.5~2.5 mg/ (kg·d) , 隔日1次, 平均2.0 mg/ (kg·d) , 隔日1次, 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15~30 mg/ (kg·d) , 2次/d,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不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尿、血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 (Scr) 和尿素氮 (BUN) 、肝功能和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完全缓解:尿蛋白转阴, 24 h尿蛋白定量<50 mg/ (kg·d) , 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下降≥50%, 血清白蛋白有所回升, 复发2~3次/年。无效:尿蛋白定量下降≤50%, 复发>3次/年[5]。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23例中完全缓解21例, 部分缓解2例;完全有效者尿蛋白转阴时间为9~32 d, 平均19.2 d。停药后随访8~13个月, 未见复发。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9例, 未缓解1例。完全有效者尿蛋白转阴时间为12~39 d, 平均24.3 d。停药后随访8~13个月, 复发2例。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两组均出现胃肠道症状1例, 经对症处理缓解, 均出现一过性白细胞数减少1例。
3 讨论
3.1 儿童PNS由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而进入难治性肾病的管理范围, 糖皮质激素 (GC) 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 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PNS发展与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或耐药程度。糖皮质激素耐药PNS患儿由于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往往表现为无效应或部分效应, 从而使病情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 很快进展为终末肾。
3.2 P一糖蛋白170 (P-gpl70) :P-gpl70蛋白是一种高效转运子, 由MDR1编码, 它可将GC及其类似物转运出细胞, 因此MDR1表达增加可致P-gpl70产生增多, 转运GC增快, 使细胞内GC浓度减低, 出现GC抵抗。Stachowski等[6]研究发现, GC敏感型NS患者中MDR1基因和P-gP170表达均为低水平, 而SRNS患者MDR1基因和P-gP170表达明显增高。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与细胞膜上P-gpl70结合, 逆转原发性NS由于MDR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所引起激素耐药现象, 提示SRNS与MDR1过度表达及P-gpl70蛋白活动增强有关。
3.3 MMF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可抑制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增生和肾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 已广泛应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抗排异反应, 难治性狼疮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且不良反应较小[7]。有研究表明用恬尔心后一般可使霉酚酸酯浓度提高20%~30%, 并稳定在理想范围, 从而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随访发现使用恬尔心联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SDNS, 大部分得到临床缓解, 91.3%达到完全显效, 达到临床治疗效果。随访中笔者也观察到大部分SDNS患儿对联合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治疗中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属于霉酚酸酯不良反应, 安全性方面优于成人难治性NS[8]。因此, 钙拮抗剂治疗SDNS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特点, 但仍需补充病例和资料确定钙拮抗剂治疗理想剂量、疗程和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钙拮抗剂对儿童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SDNS)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SDNS住院患儿45例。男25例, 女20例;平均发病年龄 (5.0±1.8) 岁, 其中治疗组23例, 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恬尔心1mg/ (kg.d) , 2次/d, 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维持3个月停药, 同时服用泼尼松1.5~2.5mg/ (kg.d) , 隔日1次, 平均2.0mg/ (kg.d) , 隔日1次, 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15~30mg/ (kg.d) , 2次/d, 根据病情定期减量。定期复查尿、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肝功能, 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中完全缓解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 。两组中均有2例分别出现胃肠道症状和一过性白细胞减少。结论恬尔心是治疗儿童SDN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辅助制剂。
关键词:钙拮抗剂,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性,儿童
参考文献
[1]Abeyagun, wardena AS.Treat13qent of steroid sensitive nephrotic svn-dromelJ J lndian J Fiatr, 2005, 72 (9) :763-769.
[2]I rumariu O, Cucer F, Munteanu M, et al.I'reatment outcome using-prcdnisone in cortieosteroid-p esponsive IMmary 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l J J.Rev Med Chir&M’M“, flasi, 2005, 109 (3) :492-96.
[3]郑克立, 王长希, 曹金云, 等.钙通道拮抗剂恬尔心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94, 10 (15) :154-155.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6-749.
[5]Mendizabal S, Zamora I, Berbcl O, etal.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ster-oid/cyclosporine-dependent/resistant ncphrotic syndrome iatr phrol, 2005, 20 (7) :914-919.
[6]Stachowski J, ZankerCB, Runowski) , et al..Resistancetotherapyin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effect of MDR1gene activity.P0, Meuriusz Lek, 2000, 8 (46) :218-221.
[7]Flores-Suarez I.F.Renission of severe relapsing or persistent lupusne-phritis using mycophenolate mofetil.J j Arh Med Res, 2006, 37 (1) :68-73.
钙拮抗剂 第6篇
1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进展
以往的研究显示双氢克尿塞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重度高血压则下降不明显;青年及中年组血压下降明显,老年组效果不明显,无血糖、肌酐、尿素氮、血钾等代谢异常[6]。韦福起报道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双氢克尿噻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明显优于盐酸贝那普利[7]。丁智晓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双氢克尿噻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和单用左旋氨氯地平,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优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8周后治疗组患者SBP、DBP平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8]。有人也认为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双氢克尿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可进一步逆转心肌肥厚,且依从性好,费用低廉,安全性也好,符合我国国情[9]。研究显示噻嗪类利尿剂和氨氯地平单独应用降压达标分别为50%和53.8%,联合应用能提高至65%以上,在同等降压疗效的药物治疗中,可选择小剂量双氢克尿噻,既不影响降压疗效,又可减少药物所致副作用[10]。
2 尼群地平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进展
目前认为双氢克尿噻与钙拮抗剂尼群地平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血脂无不利影响,而患者用药后血压和心率(HR)明显下降可能患者严格降压,血压下降后机体交感兴奋性减低有关[11]。也有报道尼群地平与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配伍治疗6个月后,100例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且全部达标,各种代谢指标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12]。
3 硝苯地平联合双氢克尿噻治疗高血压进展
文献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双氢克尿噻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稳定的降压作用和靶器官保护效应,用药后血压昼夜波动更有规律,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射血分数增加,尿微量白蛋白和心率变异性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13]。目前也有报道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片对血糖无明显影响,是治疗高血压病并糖尿病平稳有效、安全经济、较为理想的联合降压药物[14]。黄恒霞报道小剂量双氢克尿噻与硝苯地平缓释片合用降压效果显著高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总有效率更高[15]。雷旭平[16]认为两者联用动态血压监测中治疗前血压负荷明显增高,而治疗后显著降低,说明联合用药能24 h平稳地降低血压,有较好的抗高血压效果,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曹鹤[17]认为以双氢克尿噻利尿剂为基础结合硝苯地平的低成本降压方案,降压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适合低收入人群应用。
4 小结
钙拮抗剂 第7篇
关键词:钙离子拮抗剂,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有关急性心肌缺血临床表现的总称, 主要由冠状动脉疾病所引起的, 发病率较高, 好发于中老年群体,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 临床主要依靠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欠佳, 易发生不良反应, 故采用有效方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意义重大[2]。为了使患者快速康复, 我院选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采用常规治疗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取得的效果较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9例, 年龄50~79 (61.3±4.6) 岁, 发病时间1~10 4.6±3.5h;对照组:男22例, 女8例, 年龄51~80 (62.5±4.5) 岁, 发病时间2~11 (5.7±3.3) h;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3], 无钙离子拮抗剂禁忌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性别、年龄、发病时间) ,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 即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 (辛伐他啶) 、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即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进行口服, 2次/d, 连续治疗15d。治疗结束后, 检测患者血压、心率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 (经复查, 心功能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经复查, 心功能改善,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经复查, 心功能无改善, 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4]) 、不良反应发生率 (皮疹、多尿) 等。以 (显效+有效) /小组总例数×100%为总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EXCEL (2003版) 进行校正, SPSS 14.0软件包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 比较两组间数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发生皮疹1例 (3.3%) 、多尿1例 (3.3%) , 总发生率6.6%;对照组治疗后发生皮疹4例 (13.3%) 、多尿5例 (16.7%) , 总发生率30.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注: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P<0.05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 裂隙或破裂粥样斑块, 暴露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 激活血小板, 使其聚集和粘附, 形成血栓, 阻塞冠状动脉, 机体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疾病[5]。随着循证医学的进展和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该疾病治疗策略变化较大。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 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 抑制血栓形成, 稳定斑块, 改善血管内膜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收缩力, 控制心室率, 改善心肌顺应性。低分子肝素有抗血栓、降低出血危险的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可松弛血管平滑肌, 对静脉扩张作用较强, 缓解缺血及相关症状。钙离子拮抗剂又称钙通道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和心肌, 使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受到抑制, 改变组织器官功能[6]。
本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可降低血压、心率, 使其恢复至正常范围, 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钙离子拮抗剂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大类, 其中非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一般不用于抗高血压治疗, 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又分为地尔硫卓类、硝苯地平类、维拉帕米类, 本文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能够有效降压, 减缓心率, 改善心功能。
综上所述,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确切, 可降低血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潘英, 王丽.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 2013, 53 (14) :46-47.
[2]周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非血运重建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 (1) :15-16.
[3]黄莉文.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6) :4421-4422.
[4]王宁夫, 霍勇.钙离子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26) :12-14.
[5]黄国强, 杜国有, 顾向明, 等.超敏肌钙蛋白I及缺血修饰蛋白和心型脂肪酸蛋白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 2014, 35 (1) :88-90.
钙拮抗剂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材料
雌性SPF级Wistar大鼠、体质量150~160 g、由本校中心实验室动物部提供。饲养期间给予正常饮食。饲养条件一致。RNAisoTMPlus reagent及定量PCR试剂盒购自美国Ta Ka Ra公司;SERCA2及IP3R引物由大连宝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DMEM/F12培养基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胶原酶Ⅳ型购自美国GIBCO试剂公司;Fura-2钙离子荧光染料购自美国scientific公司;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成像系统Meta Flour 4.5/coolsnapfx/2X 70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
1.2 方法
1.2.1 哮喘大鼠模型制作方法
按照Wistar大鼠哮喘模型制作哮喘模型[6]:即1 d及7 d腹腔注射1%卵蛋白1 mg、1%氢氧化铝凝胶及6109/m L百日咳灭活菌苗共1 m L致敏,第15天开始雾化吸入2%卵蛋白诱喘7 d。正常组用PBS代替卵蛋白腹腔注射。第22天原代培养ASMC。取材同时ELISA检测两组大鼠血浆Ig E含量;HE染色检测两组大鼠肺内支气管中炎性细胞分布。
1.3 大鼠ASMC原代培养
参照文献[7],常规消毒麻醉后,左心室取血处死大鼠。无菌分离大鼠气管,仔细剥离外膜,去除内膜。将气管平滑肌剪下,将组织剪碎用0.1%的Ⅳ型胶原酶于37℃水浴下消化30 min两次,待液体浑浊时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终止消化。1 000 r/min离心后用含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重悬,200目滤网过滤后37℃、5%二氧化碳孵箱培养。3 d换液,7 d长满培养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后,利用成纤维细胞贴壁较快的特点纯化ASMC用于检测。
实验分为正常组ASMC、P物质干预正常ASMC组、哮喘组ASMC、NK-1R拮抗剂干预哮喘ASMC组。P物质干预正常ASMC组用P物质(110-8mol/L)干预正常ASMC;NK-1R拮抗剂干预哮喘ASMC组用NK-1R拮抗剂WIN62577(110-8g/L)干预哮喘组ASMC;正常组ASMC用PBS代替干预因素。
1.4 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成像系统检测ASMC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将ASMC接种于共焦皿中,待细胞贴壁生长后,用PBS冲洗,加Fura-2钙荧光染料5 mol/L,37℃负载30 min,PBS冲洗后于免疫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用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成像系统检测340 nm及380 nm波长激发光下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用340/380比值R代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以R作为纵坐标,检测时间为横坐标制作钙离子浓度变化曲线。
1.5 Real-time PCR检测各组ASMC中SER-CA2 m RNA及IP3R m RNA表达
按照试剂盒说明:用Trizol提取总RNA,逆转录至c DNA,逆转录体积10μL(1μg RNA,5缓冲液2μL,逆转录酶0.5μL,Oligo dT Primer 0.5μL,Random 6 mers 0.5μL,双蒸水5.5μL)。取逆转录产物加入SYBR Master Mix、上下游引物行实时定量PCR。引物序列SERCA2:上游5'-GAAGCAGT TCATCCGCTACCTCA-3';下游5'-GCAGACCATCCG TCACCAGA-3';IP3R:上游5'-TTAAAGCAACTGTC TATTTCTGCTG-3';下游5'-AGTCAGAAAAAGCAA AACAAAATCTA-3';GAPDH:上游5'-GCACCGTCA AGGCTGAGAAC-3';下游5'-ATGGTGGTGAAGACG CCAGT-3'。采用Rotor-gene 2000 Real-time Amplication实时定量PCR扩增仪进行扩增。每个样本做3个平行管。反应条件均为95℃变性30 s,95℃5 s,60℃20 s共40个循环,用标准溶解曲线分析。用线性指数增殖期的CT值来计算DNA模板的初始拷贝数。每个样本的管家基因GAPDH m RNA表达与SERCA2m RNA及IP3Rm RNA同时测量。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哮喘大鼠模型制作
ELISA检测哮喘模型组大鼠血浆中Ig E(437.6±21.2)ng/m L较正常组(159.2±15.3)ng/m L明显增高(P<0.05)。同时HE染色提示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肺内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均较正常大鼠肺组织中增加。
2.2 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成像系统检测ASMC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在正常组ASMC R值(340/380)为0.2(附图A),但是在哮喘组为1.25提示哮喘组ASMC中钙离子浓度较正常组增高(附图B);P物质干预正常ASMC组在P物质干预ASMC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逐渐升高(附图A);NK-1R拮抗剂干预哮喘ASMC组在WIN62577干预哮喘组ASMC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逐渐下降(附图B)。
A:P物质干预正常ASMC后R值逐渐上升;B:NK-1R拮抗剂干预哮喘ASMC后R值逐渐下降
2.3 Real-time PCR检测SERCA2m RNA及IP3Rm RNA在各组ASMC中的表达
哮喘组ASMC中SERCA2 m RNA表达相对拷贝数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NK-1R拮抗剂干预哮喘ASMC组SERCA2m RNA表达较哮喘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ASMC中IP3Rm RNA表达与正常组ASM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K-1R拮抗剂干预哮喘ASMC组IP3Rm RNA表达较哮喘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附表。
注: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与哮喘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是哮喘的重要特性,这两种特性都与ASMC内钙离子浓度有关。本实验证明哮喘大鼠ASMC内钙离子浓度较正常ASMC增加,也有学者通过IL-13及IL-4刺激人ASMC模拟哮喘模型证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也增加[8],这提示在哮喘气道ASMC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在哮喘时是重要因素。ASMC的变化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哮喘气道ASMC收缩和增殖并分泌炎症介质,虽然这些病理改变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特点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9]。ASMC的各种生物功能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来实现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是通过细胞膜渗透性钙离子通道和钠-钙离子交换通道使进入细胞膜的钙离子以及从肌浆网释放的钙离子增加,从而激活IP3释放离子通道来完成的[1]。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ASMC内钙离子浓度,在哮喘时许多炎症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8可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及ASMC收缩而产生气道高反应性[10]。因此,降低ASMC内钙离子浓度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有实验证明哮喘治疗的常用药物,如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是通过抑制钙振荡波幅来降低ASMC内钙离子浓度来松弛气道平滑肌的[11]。平滑肌细胞膜离子通道也参与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最终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产生和分泌前炎症因子[9],但在多数情况下由IP3R及SERCA起主要调节作用。本实验证实P物质有增加ASMC钙离子浓度的作用。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NK-1R拮抗剂对肌浆网钙储备调节的作用。
钙拮抗剂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