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互惠互助第二课时
动物的互惠互助第二课时(精选6篇)
动物的互惠互助第二课时 第1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
3、激发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
2、这三组小动物的故事很有意思,让我们先来学习蜜獾和导蜜鸟的合作情况。
二、讲读第二段:
1、蜜獾和导蜜鸟在什么事上互助呢?打开书,请一个同学读第2自然段。
2、它们合作捣毁蜂巢,各自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3、这就是它们互惠的一面,那它们怎样互助呢?
4、导蜜鸟凭什么能发现野蜂的巢?
它又怎样传信号给蜜獾呢?
5、蜜獾得到信号后怎么做呢?
6、导蜜鸟目光敏锐,能发现蜂巢,蜜獾听觉灵敏,能听到信号,去捣毁蜂巢。它们配合默契,真是太聪明了,让我们齐读。
7、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找到小伙伴,表演一下导蜜鸟和蜜獾的互惠互助。
8、谁愿意来表演?
9、太精彩了!了解了蜜獾和导蜜鸟的合作,你们还想了解谁和谁的互惠互助?
10、请大家按自学要求再次合作。
11、小小组学习。
12、交流:
(1)请研究海葵虾和红海葵互惠互助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2)还有谁想补充吗?
(3)女生齐读。
(4)凶猛的鳄鱼和千鸟之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5)哪一句体现了它们的互惠互利?这里的关联词和本文哪一组关联词意思相同?
(6)它们更为有趣的地方表现在哪里?指名读。齐读。从只要就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两句话生动地表现了鳄鱼和千鸟的亲密关系,这比前面的事例更生动。
(7)男生读。
(8)谁来补充介绍一下。
13、小结: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从中得到了好处。
三、拓展知识:
1、大自然奥秘无穷,互惠互助的小伙伴还多着呢!汇报一下你课前收集的例子。
2、小结:是呀,关心就是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我们在互助时肯定能互惠。
在众志成城,共抗非典的时刻,我们更应学会合作,学会奉献!
四、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将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仿照课文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改写文中一则故事。
动物的互惠互助第二课时 第2篇
《动物的互惠互助》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5-2阅读次数:1026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请认真听老师朗读一段趣闻,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并给这段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目的和作用:为学生创造听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听记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概括能力和记忆能力是相通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为课文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知识与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基础。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说主要内容;引用文中词语做题目;提示引号的用法。)
2、你还想了解这方面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十四课,看老师写课题。(指导写“惠”)学生读课题,说说“互惠互助”的意思。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课文是通过三对动物之间的合作,来说明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根据这个特点,抓住中心词,引导学生开展读书实践。)
二、引导初读。(学生的读书实践,要有一定的质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1、要明确读书要求;2、要明确达到要求的途径和方法。3、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时间。)
1、读课文该做些什么事儿,你们都知道吧?
投影出示: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能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能认读和默写。
2、怎样把这些事完成好呢?
投影出示:
(1)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依据拼音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课文。
(2)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记住字音,要求默写的词语可以一边分析记忆字形,一边用手指在桌面上划一划。(在初读课文时,要培养学生主动强记生字字音和字形的意识和习惯,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初读课文的效率。)
3、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忙的,请举手示意。老师一定尽力,你们千万别客气。
4、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评价初读及时、到位。一定要按照初读的要求恰如其分地评点,让学生心悦诚服,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切实保护。)
1、认读生字新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投影出示:蜜獾水蛭喙下颚
互惠互助捣毁扇动美餐
享用觅食饱腹肉屑
2、指导写字。
投影出示:餐
教师讲解书写规律:在一个汉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画。因此,“餐”右上部的“又”的捺画要变成长点。这样,下面部分把上面部分稳稳托住,重心稳,字美观。
3、听写生字词。(每个词语读三遍,既要写正确,又要力争写美观;在听写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学生对照屏幕上的生字词自改,错的订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组织评议。
5、指名回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课题,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再读课文,看看大家对课题和课文能不能有更深的领会。
二、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积累和运用语言。(设计学生喜闻乐做的活动,让学生为完成活动任务而主动深入地读书,积累和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
1、投影出示:
假如你现在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一个动物,你是怎样帮助朋友的,你得到了什么好处?(不看书说,用书上的词句。)
要做好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友情提示:
(1)先将课文中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2)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物,说一说。(先自己说说,再说给同桌听,请同桌提一提改进的建议。)
---------------------------
2、学生读书准备;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指名上台演说,师生评议。(基本要求:把帮助朋友的`过程和自己得到的好处说清楚;不看书,用书上的词句。提高要求:可以边说边做做帮助朋友的动作,也可以补充一些帮助朋友时的内心想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评价课文中的语言文字。)(20分钟)
4、在动物界中,像这样“互惠互助”的情况你还知道那些?请仿照课文的叙述方式,说一说。(板书)
三、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的量作保证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读写的实践机会。)
动物的互惠互助第二课时 第3篇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学, “演”中悟。在领悟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让学生走近小动物, 变换角色, 师生相互交流、心灵碰撞, 使人和动物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朗读, 了解课文中三个小动物过冬方式有哪些不同。
(2)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善于观察的习惯, 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 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准备:小动物头饰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写生字词:第一, 商量、春暖花开、明年、动物、刮风、哥哥、钻入、接着。
2.复习:《小动物过冬》讲了哪三个好朋友的故事?
3.出示小动物头饰, 猜一猜是哪些动物?写出它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低年级以识字为主, 时时贯穿识字、写字教学很有必要, 用头饰切入新课, 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体验
1.为什么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在一起商量过冬呢?自己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
2.学生回答后, 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边读边找, 从中找出答案, 并举手回答交流。 (预设1:“秋风刮起来了, 天气渐渐凉了” (见课文) , 所以三个人一起商量。预设2:他们三个人是好朋友, 他们常在一起唱啊、跳啊, 很开心。他们什么话都想让对方知道的, 所以就聊一聊。预设3:虽然各人情况不一样, 但有一样是肯定的, 就是, 天气转凉了, 天冷了。)
3.你们平时遇到困难时怎么办呢?你们是怎样商量的呢?商量的结果如何呢?
(设计意图:学习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第一步, 让学生钻进去, 解读文本;第二步, 展开来, 让学生由此产生联想, 与生活圆融, 学以致用, 内化知识, 陶冶情操。)
三、品读升华
1.多媒体出示“燕子说:燕子接着问小青蛙:小青蛙说:燕子又问小蜜蜂:小蜜蜂说:” (见课文3~7自然段) 。
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边读边想:小燕子怎样过冬?小蜜蜂怎样过冬?小青蛙分别怎样过冬?
过渡:通过读课文, 大家一定发现小动物们可聪明了, 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过冬方式。
3.戴上头饰演一演3到7自然段的内容。
4.换个人称来介绍:
生1:我是小燕子, 我飞得可快了, 父母告诉我们, 南方可暖和了, 还有虫子可吃, 我到南方去过冬比较好。师:秋天飞到南方, 春天再飞回北方这叫什么啊? (板书:迁徙)
生2:我还会表演着读呢!生一边表演一边读课文, 也可以边表演边换人称说话。师:预设:听你们的解说真是一种享受啊!谁再来说说青蛙。生:我是小青蛙, 可惜我没长翅膀, 要不, 我也飞到南方去, 那该多好啊!妈妈说了, 虫子睡了, 我们也睡了, 养足了精神, 等到来年春天, 我们再起来逮虫子。师:小青蛙吃饱了, 一个冬天, 都在泥土里睡大觉, 这叫什么呀? (板书:冬眠)
师:燕子迁徙, 青蛙冬眠, 小蜜蜂怎么办呢?生1:请叔叔把蜂运到南方去, 这样小蜜蜂就和燕子一样。生2:可以提前准备点食物, 留着冬天吃。
师:你们的思路真开阔。这样就能过个安稳的冬天。像小蜜蜂这样的过冬方式叫什么? (板书:备粮) 谁能用小蜜蜂的口气介绍他们是怎样过冬的? (可以用书上的语言, 提出创新见解) 生1:冬天来了, 我们的主人早就为我们准备了白糖, 冬天来了, 我想美美地休息一下, 享受一下主人的优待。生2:我想自己找个小窝, 藏点食物, 尝尝独立生活的滋味, 可能我要辛苦一点, 但是体验一定会比别人丰富些。
5.再读3到7自然段,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过冬方式并作介绍。
6.出示词串“商量、约定、刮起来、接着、哥哥、钻到泥土里、飞到南方去、藏在蜂巢里”, 用词串串故事, 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避免老师讲的多, 提问多, 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 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词语, 培养语感, 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感受那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朋友之情。精美的画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延伸
(1) 今天, 我们不仅从这三个小动物身上学到了过冬的知识, 还懂得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团结友爱, 快乐成长。 (出示课件) 。 (2) 多媒体出示部分小动物冬眠的图片, 让学生进行描述。如:蛇的冬眠, 蟑螂的冬眠, 刺猬的冬眠等。 (3) 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 小动物过冬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老师希望小朋友们通过看电视, 看课外书去发现, 去探索, 成为知识丰富的人。课后, 请大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其他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并用连贯的句子写出来。冬天即将到来, 这三个好朋友不得不分开, 他们商量的结果是什么呢? (明年春天再相聚)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一个例子, 教师以教材为凭借, 延伸开去,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冬眠的特点, 学以致用, 将文本语言进行内化, 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 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索中明白值得发现和探索的知识还有很多。)
附:板书设计小动物过冬
小燕子飞往南方 (迁徙)
小青蛙钻到土里 (冬眠)
小蜜蜂蜂巢藏蜜 (备粮)
动物界互助互惠的好朋友 第4篇
1.同类之间互助互惠
动物的互惠互助在同类中表现更为明显。如:瞎眼老鼠咬着明眼老鼠的尾巴行走;鸭子相互用喙梳理羽毛;受伤的小鹿被驮回同类的舍内养护等。在炎热的天气里,大量的蚊蝇会袭击马匹。马匹在牧场中一般都成双结对站在一起,而且是头部靠着尾巴。这对抵御苍蝇、牛氓和蚊虫的叮咬很有帮助。每匹马摇摆尾巴时,不仅能驱散自己后身和腹部的蚊蝇,而且也可以照顾到另一匹马的头颈部位。
2.随鲸遨游
在抹香鲸的身边常游着各种各样的小鱼,这些小鱼既能不费力气地随着抹香鲸在海洋中游荡,又可以从抹香鲸的身上找到食物——寄生虫和长在抹香鲸身体表面的植物。这种行为也为抹香鲸减轻了许多烦恼。
生活在非洲的向蜜(造字,上面是列,下面是鸟)获取食物的方式非常有趣,当它发现蜂巢时,会兴奋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把人类或蜜獾引来袭击,当蜂巢被破坏,蜂蜜被取走后,向蜜(造字,上面是列,下面是鸟)便可以取食蜂蜡,美美地饱餐一顿了。
3.形影不离
在鲨鱼的身旁,总会有一些和它们形影不离的小鱼——向导鱼。鲨鱼经常会把一些食物赏赐给向导鱼食用,遇到危险时,大鲨鱼的嘴就是他们的避难所。向导鱼也帮助大鲨鱼清洁皮肤,除去它们身上的一些残渣脏物。
4.鱼医生
鱼类和人类也有某些共同之处,他们也经常遭到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隆头清洁鱼是个鱼医生,常到石斑鱼嘴里去吃寄生虫。这样不但石斑鱼免除了病痛,而且清洁鱼得到了美味佳肴。这真可称得上“互惠互利”。
5.很友好
非洲尼罗河的鳄鱼和千鸟能和谐相处,淘气的千鸟甚至能钻到鳄鱼的血盆大口里。原来,千鸟能在鳄鱼嘴里找到水蛭吃,免除了鳄鱼受小虫、小蛭叮咬之苦。同时,千鸟还是鳄鱼的哨兵。千鸟非常机灵,只要听到异常动静,它便会喧噪个不停,这样就会惊醒睡梦中的鳄鱼,鳄鱼立刻沉到水下去,避免了意外伤害。
6.鸟类的共生和寄生
为了增加生存的机会,鸟类会与其他的动物采取“共生”和“寄生”两种生活方式。“共生”是双方共存共荣,如长颈鹿和牛椋鸟;“寄生”是只有一方受益,如杜鹃常将蛋产在别的鸟的巢里,由巢的主人帮它们孵化、育雏并抚育。
1)灰剪水鹱和鳄蜥共生。
新西兰的灰剪水鹱和鳄蜥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同住一个巢。羽毛乌黑的灰剪水鹱在松软的泥土上凿穴筑巢,等巢筑好了后,鳄蜥就爬进了巢穴里和灰剪水鹱住在了一起,这时灰剪水鹱并不会将这些鳄蜥赶走,因为鳄蜥会替灰剪水鹱将巢穴里的蚊虫吃光。
2)牛椋鸟与长颈鹿共生。
生活在非洲的牛椋鸟与长颈鹿是一对互助的“朋友”。牛椋鸟常常盘桓在长颈鹿的头上,为长颈鹿啄食身上的吸血扁虱。这样,牛椋鸟获得了食物,而长颈鹿也免受虫害之苦。
3)地雀与乌龟共生。
生活在太平洋上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乌龟,常常将四肢和脖子伸出壳外,让地雀帮他们把寄生虫啄食干净。而地雀也由此获得了食物。真可谓“两全其美”。
7.杜鹃鸟的寄生生活
雌杜鹃鸟是一种非常智慧的动物。他们常常潜入其他鸟巢中,偷走里面的蛋,然后把自己的蛋放入巢中,由巢的主人孵育小杜鹃。被偷走的蛋非常不幸,不是被扔掉就是被吃掉了。
1)悄悄替换。
杜鹃鸟偷偷潜入一对莺巢内并把它们的蛋扔掉,然后在芦苇莺的巢内产卵,因为芦苇莺识别不出来蛋的差异,误把杜鹃鸟的蛋当做自己的蛋来孵育。
2)占为己有。
刚孵出的小杜鹃鸟虽然两眼还没有完全张开,但却会用背部将巢中其他的芦苇莺的蛋,一枚一枚地往外推出巢外,从而将鸟巢占为己有。
3)长大成人。
小杜鹃鸟长大时,巢穴已经容不下了,此时,它们常常会离巢而去。
你知道吗?牛椋鸟还经常迈开有力的腿和敞开锋利的爪子疾走在犀牛的身上,啄食扁虱和其他寄生虫。而犀牛也很乐意它们这样做,并且把这一活动当成一种享受。
8.小丑鱼的避难所
在热带地区的海洋里,海葵和一种花纹斑斓的小丑鱼交上了“朋友”。海葵不会伤害这种小丑鱼,又因为小丑鱼身体有特别的保护层,也不会被海葵刺到。因为这种小丑鱼常招引其他虾和小鱼来此活动,为海葵带来食物;同时小丑鱼也会从海葵那里获得一些美食。所以,他们是一对互助的好朋友。
9.不愿分离
寄居蟹居住在海葵的空壳内,海葵则寄居在壳,寄居蟹可以“携带”海葵在海底“旅行”,为海葵提供更多的捕食机会。海葵会放出像花瓣一样的触手,捕捉小动物,这样既保护了寄居蟹,又获得了充足的食物。因此,两个朋友就不愿分离了,甚至寄居蟹在迁居时,也要把他们的朋友搬到另一个螺壳上去。
10.与海藻共生的砗磲哈
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浅水区的砗磲哈,以壳顶朝下、壳缘朝上的方式,附生在岩礁上。岩礁上会生长一些共生藻。砗磲哈不但会过滤水中微小的浮游植物为食,也会吃壳内共生的海藻。共生藻的生长使砗磲哈的外膜形成紫色、蓝色或绿色等各种不同的鲜艳色彩。
可怕的双壳 有关潜水员被砗磲哈捉住的故事很多,可这仅仅是传闻。但是砗磲哈有一个巨大的双壳,且可以紧紧地合起来,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当他们用强有力的肌肉将双壳完全合住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用手将双壳掰开。
11.鲈鱼和清道夫
鱸鱼喜欢在珊瑚礁来回穿梭,此时,他们身旁总会伴随着一群清道夫鱼。鲈鱼和鲈鱼可谓形影不离,清道夫鱼会把鲈鱼嘴巴和全身都清理干净,同时,清道夫鱼还会拣食鲈鱼吃剩下的任何小寄生物。有人为自己打扫卫生,鲈鱼当然也非常高兴。 ( 原载《聪明泉》)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动物的互惠互助》读后感 第5篇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海葵虾的两只大螯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一旦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足以饱腹了。
鳄鱼和千鸟的互惠互利更为有趣。千鸟不但在凶猛的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还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啄食残留的鱼、蚌、蛙的肉屑和寄生在里面的水蛭,帮助鳄鱼清洁口腔。有时鳄鱼把大口一闭,千鸟就被关在里面。然而你不必为千鸟心,只要千鸟轻轻用喙击打鳄鱼的上下颚,鳄鱼就会张开大嘴,让千鸟飞出来。
《动物的互惠互助》优秀教学设计 第6篇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三则故事结构相同,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首先让学生细细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围绕“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他们的合作过程。通过细细地读课文,课文的语言材料真正与学生的经验相融合,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
教学目标:
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网上搜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体教学构思:
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就读论读,应该有联系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有机联系听说读写。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历练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那好,听我讲一段趣闻,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并给这段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鲨鱼和向导鱼是一对“黄金搭档”。在海的深处,几乎没有一丝光线。鲨鱼是海洋中名副其实的“近视眼”,在黑暗中活动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又不能配眼镜。但鲨鱼好像还是生活得自由自在,东游西荡。原来,鲨鱼身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向导鱼,这是一种会发光的鱼,它们照亮了鲨鱼的活动区域。鲨鱼有了向导鱼这个朋友,生活便有滋有味了。而向导鱼就不用自己寻找吃的了,因为光吃鲨鱼的残羹剩饭就可以饱腹了。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好搭档啊?
2.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写课题。(指导写“惠”)学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说你们的疑问。
4.你们提出的这些疑问,有的通过读课文自己就能解决,有的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中获得解答,还有的需要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求得答案。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解决疑问了,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要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
1.生字的字音读准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读生字新词。
投影出示:蜜獾水蛭喙下颚
互惠互助捣毁扇动美餐
享用觅食饱腹肉屑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课文读通了没有?你们敢和老师比赛吗?课前我可是读了好多遍课文啊,为了给你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请你们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我请同学代替我比赛。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赛读书?
4.读书比赛。师生评议。(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各自读两段课文。)
5.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先前提出的哪些疑问?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6.又产生了哪些新疑问?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下堂课的学习来解决。
四、指导写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
投影出示:互惠互助享用觅食捣毁扇动美餐饱腹肉屑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书写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森”除外),一个汉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画。因此,“餐”右上部的“又”的捺画要变成长点。这样,下面部分把上面部分稳稳托住,重心稳,字形美观。听写生字词。自改自评。
第二课时
一、明确方向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解决了一些疑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努力解答产生的新疑问。
二、积累运用
(一)重点语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先将课文中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2)选择课文中的一对动物,想一想、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互惠互助?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是(谁),虽然我,能,但不能。而(谁),能,但不能。所以。
2.学生认真读书后,指名上台认定角色练说,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
蜜獾:我是蜜獾,虽然我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而导蜜鸟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不能咬碎蜂巢。所以,我和导蜜鸟互惠互助。
导蜜鸟:我是导蜜鸟,虽然我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没有锋利的牙齿,不能咬碎蜂巢。而蜜獾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所以,我和蜜獾互惠互助。
师引疑:为什么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二)文章结构
同学们通过读书思考,解决了课文中三对动物为什么要互惠互助的问题。板书:取长补短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也许会有新收获和新发现。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别看这一段22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可大着呢。有什么作用?指名答。(引起下文、点题、引起读书的兴趣)
2.投影出示:
引导学生在读书比较中认识和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下面的两段中少了一句话。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课文学到这里,先前大家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吗?有新的疑问吗?引导质疑和释疑。
三、引导实践
1.课文通过介绍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之间的密切合作,来说明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
2.何止是在动物界,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谁都离不开谁。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你们想读吗?
投影出示: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就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这是所有名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把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要不是健康状况不行了,老人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连日来,购买者没有一个如他所愿。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后来,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一万英镑。”
“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3.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1)课后,搜集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资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在明天早读课上评议。
(2)认真读一读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选文,下星期交流:朗读其中的一篇短文,参加朗读比赛。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物自述。
设计点评: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喜闻乐做的活动,让学生为完成活动而主动深入地读书,积累和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认为,手是认识的器官。小孩子认识球,不是听妈妈讲“球是圆的物体,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跳起来或滚动”,而是自己去摸、去拍、去按、去踢,在实践中感知球的特点。亲眼看看、亲手摸摸、亲口尝尝、亲耳听听,是亲身感知的过程,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就无从展开。
活动不仅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情感、意志、道德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就越多方面。
动物的互惠互助第二课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