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闭锁技术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41

闭锁技术范文(精选12篇)

闭锁技术 第1篇

关键词:远距离开采,局部通风机与电闭锁,远距离控制技术

《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规定:使用局部通风机 (以下统称局扇) 供风的地点必须实行风电闭锁, 保证停风后切断停风区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所以在安装风电闭锁上, 普遍采用局扇开关的13号联锁线闭锁生产供电开关 (以下统称联锁开关) 的控制变压器的9号接地线。当局扇完好运行时, 联锁开关控制变压器的9号接地线通过局扇开关的辅助节点接地, 保证联锁开关可靠供电;反之, 当局扇因故停止运行时, 联锁开关的控制变压器因接地端开路而失电, 从而实现了风电闭锁。但这种方法要求联锁开关距离局扇开关不能超过30米, 否则, 则会造成风电闭锁误动作或不动作, 对安全生产威胁极大。

集控箱式远距离风电闭锁装置通过局扇开关的辅助节点提供一长闭信号, 一旦局扇因故停、掉电, 集控箱堆煤保护动作, 从而实现对远处或其它处设置的联锁开关的控制。其原理是采用局扇控制开关变压器的36V电源, 驱动集控箱内桥式整流及阻容滤波电路, 并通过7824三端稳压块串联局扇开关的辅助节点控制联锁开关的9号接地线。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1:

安装风电闭锁上, 普遍采用局扇开关的13号联锁线闭锁生产供电开关 (以下统称联锁开关) 的控制变压器的9号接地线。当局扇完好运行时, 联锁开关控制变压器的9号接地线通过局扇开关的辅助节点接地, 保证联锁开关可靠供电;反之, 当局扇因故停止运行时, 联锁开关的控制变压器因接地端开路而失电, 从而实现了风电闭锁。但这种方法要求联锁开关距离局扇开关不能超过30米, 否则, 则会造成风电闭锁误动作或不动作, 对安全生产威胁极大。

采用局扇控制开关变压器的36V电源, 驱动集控箱内桥式整流及阻容滤波电路, 并通过7824三端稳压块串联局扇开关的辅助节点控制联锁开关的9号接地线。

集控箱式远距离风电闭锁装置的显著特点就是易于安装、可靠实现远距离风电闭锁控制, 解决了技术科设计出巷道, 而供电、通风跟不上的现实矛盾。目前在煤矿开采领域还没有发现采用远距离风电闭锁方式。采用成本仅仅一盘4×1.5橡套软电缆的价格0.08万元;若无远距离风电闭锁控制方式, 则会采取安装移动变压器、敷设双趟电缆等方法, 根据以往安装移动变压器及敷设双趟电缆的方法, 移动变压器租赁费及电缆租赁费共计近3万元每年。

综上所述, 远距离风电闭锁控制技术是纵深掘进开采中解决通风与供电的理想技术之一, 它也是今后超长距离掘进工作面供电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陶礼杰.小型机械.一九八四年70页.

[2]西安矿业学院.采掘机械.一九八零年.256页.

闭锁技术 第2篇

技术措施

总工程师: 安全副总: 机电副总: 调 度 室:

通风与安全检查部: 生产技术部: 编 制 人:

编制单位: 生产技术部

编制时间: 2011年5月20日

付井井口发出信号后与安全门不闭锁安全

技术措施

柴厂矿付井口安全门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4条规定,计划安装一套液压装置解决此问题。在上述设备未更换完之前,为保证矿井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特制定专项防范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1、绞车司机,井上下信号、把钩工联系,必须精力集中,联系正确,不能出现误操作。

2、付井绞车运转前,信号工与矿调度、生产技术部联系。

3、付井绞车运转时,井上下信号工、把钩工把守好安全门,严禁所有人员靠近。

4、运转前,井口看护由井口把钩工负责,将立井口范围内的杂物清理干净,防止杂物坠入井筒伤人;井底由井底把钩工负责,严禁人员通过井底。

4、运转前,在罐笼上加装罐笼帽,以防井口坠物伤人。

5、运转过程中,施工负责人与井上下信号把钩工确定专门信号,井口设专人听信号,井筒信号必须明确。

6、绞车司机严格按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绞车运行时,要求绞车启动、运行平稳,绞车司机听不清信号或对信号有疑问不得动车,确认信号无误后方可动车。

7、运转期间,井口信号工应设两人,一人负责打点,一人负责监听和接联系电话,并且要精力集中,严禁在信号房说笑打闹,听清信号两人核准,确认无误后,方可向绞车房司机传点,向绞车司机传点两遍为准,严禁出现误传信号。

8、运转前,检查绞车各种保护设施和钢丝绳以及罐笼的连接装置的完好情况,必须确保其灵敏可靠才能施工。

9、运转期间,井口两边的首辆矿车抬掉道。

10、此措施经审批后,由生产技术部主持,主管技术员贯彻并签字后执行。

二、事故假想及防范处理措施

1、运转期间,如主供电线路出现故障,立即停止故障线路,确认联络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启用另一回路。

尿道狭窄或闭锁治疗观察 第3篇

【关键词】尿道狭窄、闭锁、临床治疗、外科手术、腔内手术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83-01

本研究对我院泌尿科2011年0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6例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探讨泌尿科临床上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发病特定及其治疗方法,以期为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76例均为我院泌尿科2011年0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15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2.7岁,其中由于外伤引起的患者37例,占总数的48.68%,由于炎症性疾病引起的患者27例,占总数的35.53%,由于医源性因素引起的患者12例,占总数的15.79%。患者的尿道狭窄或闭锁部位见表1。

表1:患者的尿道狭窄或闭锁部位[例(%)]

狭窄或闭锁部位患者数所占比例膀胱颈部3140.79膜部2431.58球部1215.79阴茎部911.841.2 临床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或者连硬外麻醉。对于病变部位位于前尿道,并且狭窄或者闭锁长度不到1厘米的患者采用尿道内切开术,主治医生在直视的状态下经过患者的尿道外口将尿道镜插入,经导管或者导丝通过患者的狭窄处,在6、4、7点等部位进行切开;对于闭锁的患者则采用手指在患者的尿道海绵体部位进行感知,主治医生需要尽量保持手术切开的方向与患者的尿道轴线一致,切通尿道之后,再通过导管或者导丝,相同的办法切开患者尿道,根据实际情况对瘢痕组织进行切除。对于狭窄或闭锁长度超过1厘米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采用埋藏皮条尿道成形术或者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狭窄或者闭锁位于后尿道的患者可以通过导丝的患者,在导管或者导丝进行引导,在12、3、9点部位切开患者的后尿道;不能采用导管或者导丝的闭锁患者,如果其狭窄或閉锁长度小于2厘米,采用造瘘口引尿道探子入后尿道并且摇动,主治医生观察闭锁的远端,采用手指在患者的会阴部感知尿道探子尖以及尿道镜远端,确定手术切开的方向,在切开后欢呼着尿道之后,或由造瘘口引纤维膀胱镜入后尿道,确定切开方向,观察闭锁两端,切开后尿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切除其瘢痕组织;对于狭窄或闭锁长度超过2厘米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安置导尿管,留置尿管3-4周[1]。

2 结果

21例尿道前部狭窄或闭锁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16例,所有患者均取得很好疗效,定期随访半年患者排尿通畅。55例尿道后部狭窄或闭锁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9例,腔内手术治疗46例,术后随访,41例患者排尿舒畅,4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

3 讨论

泌尿科临床上的男性尿道狭窄和闭锁是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外伤造成的,其次还包括炎症性因素和医源性的因素。本研究收集的76例患者为我院泌尿科2011年0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其中由于外伤引起的患者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8.68%。本研究中医源性的尿道狭窄主要是由于腹腔手术操作引起的,较多引起膀胱颈部、球部以及膜部尿道狭窄;膀胱灌注药物以及留置尿管则往往致患者的前尿道狭窄[2]。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一般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的临床疾病均相对较为复杂,对于这类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时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操作稍有不慎则容易导致严重的临床并发症,例如患者阴茎的勃起功能障碍等,并且临床报道表明[3],该手术也有较高的失败率,文献报道表明,这类患者采用腔内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可重复等优势,因此已经成为首选的术式。本研究中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55例中9例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腔内手术46例,其中手术失败患者4例。分析失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局部解剖损伤后对其变化的估计不够充分。本研究中1例患者由于术中的解剖不清导致误伤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引导致后尿的失禁。(2)患者的瘢痕切除不彻底,手术之后仍然出现狭窄。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关于开展腔内手术治疗的几点体会:(1)手术中需要确保手术切开的方向与患者的尿道轴线保持一致,特别是对后尿道闭锁以及无法采用导丝和导管的患者。(2)后尿道切12点位,前尿道切6点位,并且同时将3、9点位进行切开,从而利于患者尿道镜能够通过狭窄处[4]。(3)保持视野清晰,切割时应适度冲洗,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包皮下以及会阴部是否出现冲洗液的外渗。(4)电切瘢痕组织时以切除明显阻塞的瘢痕组织为宜,少用电烧,不宜盲目扩大,有效减少术后患者瘢痕组织的形成[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对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确诊,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临床上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甄别。

参考文献

[1]刘春,双卫兵,王东文,张泓,刘红耀,张雁钢,梁学志,马志方. 尿道狭窄或闭锁长度在尿道造影与内窥镜实际测量的比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07:656-657.

[2] 谢庆祥,韩聪祥,李金雨,赵力,黄宏伟,林吓聪,谢智明,胡志,朱显钟. 改良尿道套入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疗效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35:4024-4026.

[3] 李鹏,孙鹏,赵勇,张栋,袁航,张琦.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临床观察[J].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04:20-22+26.

[4] 谢庆祥,韩聪祥,赵力,黄宏伟,李金雨,谢智明. 尿道内切开联合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J]. 中国内镜杂志,2011,02:167-169.

闭锁技术 第4篇

1 合闸线圈烧毁故障机理

经过对一些66k V变电所多次发生的10k V真空断路器合闸线圈烧毁故障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配置弹簧储能操作机构的10k V真空断路器经常发生合闸线圈烧毁故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真空断路器在未储能时进行合闸操作。合闸线圈烧毁故障机理如下, 当10k 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簧未储能进行合闸操作时, 10k V真空断路器合闸操作机构拒动, 不执行合闸命令, 断路器未合上, 合闸回路中10k V真空断路器常闭辅助接点未断开, 合闸命令保持时间很短, 合闸线圈在合闸命令保持期间的发热量不能烧毁合闸线圈, 但在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监控单元中的合闸控制回路设计有合闸继电器, 当执行合闸操作时, 合闸继电器动作, 串接在合闸控制回路中的合闸继电器常开接点闭合, 当合闸命令保持时间到后, 合闸命令脉冲结束, 合闸继电器失电返回, 串接在合闸控制回路中的合闸继电器已闭合的常开接点断开, 在接点断开瞬间, 合闸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压与控制母线电压叠加在常开接点上, 可能导致接点在断开瞬间拉弧焊接, 接点不能断开, 始终导通, 因而合闸线圈始终通电, 长时间通电使合闸线圈烧毁, 同时合闸继电器故障。

对于配置弹簧储能操作机构的10k V真空断路器, 弹簧储能工作机理为合闸后自动储能。正常情况下, 执行一次合闸后, 立即自动进行电动储能, 完成储能过程, 为下一次合闸提供能量, 做好合闸准备, 而在实际运行中经常发生电动储能回路故障, 或者发生不能自动电动储能故障, 或者发生电机储能不停止故障, 故障发生率很高。经研究分析, 发生电动储能回路故障主要原因有两种, 一种原因是控制储能电机工作的行程开关故障, 另一种原因是储能部分机械故障。

2 未储能合闸闭锁技术

针对10k V真空断路器未储能合闸操作烧毁合闸线圈故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 采取未储能合闸闭锁技术。技术原理是, 在10k V真空断路器内的合闸回路中, 串接控制弹簧储能电机工作的行程开关常开接点, 通过这一接点, 当未储能时自动闭锁合闸操作, 即当进行一次合闸后, 合闸弹簧储存的能量释放, 控制弹簧储能电机工作的行程开关解除挡板限制, 自动复位, 其常闭接点闭合, 接通储能电机回路, 正常储能完毕后, 行程开关受到挡板限制, 闭合的常闭接点断开, 断开储能电机回路, 储能电机停止, 同时串接到合闸控制回路中的行程开关常开接点闭合, 为执行合闸操作做好准备;如果合闸后, 由于控制储能电动工作的行程开关或其它机械故障, 储能电机不能自动工作, 合闸弹簧未储能, 则串接到合闸回路中的行程开关常开接点不闭合, 仍断开, 此时不能进行合闸操作, 自动闭锁合闸, 避免烧毁合闸线圈。

3 未储能合闸闭锁技术在变电所中的应用

结合一些66k V变电所多次出现的10k V真空断路器合闸线圈烧毁故障现象, 对肇东市电业局的2座变电所66k V变电所10k V真空断路器本体二次回路和控制回路进行改造, 应用未储能合闸闭锁技术。具体方法是, 一方面在10k V真空断路器本体的合闸控制电气回路中, 将行程开关的常开接点串接入其中;另一方面在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10k V真空断路器合闸控制回路中, 将行程开关的常开接点串接入其中。改造后的66k V变电所10k V真空断路器实际运行情况证明, 采取这一技术后, 几年来再未发生一起10k V真空断路器在合闸弹簧未储能时进行合闸操作而烧毁合闸线圈情况, 大大提高了10k V真空断路器的运行可靠性, 提高了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

4 结论

对一些66k V变电所的10KV真空断路器本体二次回路和控制回路应用了未储能闭锁技术后, 很好地解决了未储能合闸操作烧毁合闸线圈情况, 大大提高了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 这一技术对提高66k V变电所的10KV真空断路器可靠性有很大实际意义。

摘要:结合一些66kV变电所的10kV真空断路器, 运行中经常出现的在弹簧储能操作机构未储能时进行合闸操作烧毁合闸线圈故障现象, 针对这一故障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应用未储能合闸闭锁技术解决这一故障, 在实际运行中取得很好效果, 提高了10kV真空断路器运行可靠性。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误诊的分析报告 第5篇

1. 1 病案1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误诊为新生儿窒息患儿,男,出生后次日哺乳时突发呼吸困难,伴明显发绀,乳汁不能吸入,张口啼哭时上述症状减轻,遂送新生儿监护室进行人工喂奶,上述症状又复出现,并很快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死亡后尸解报告:后鼻孔完全性闭锁(双侧) 。

1. 2 病案2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误诊为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患儿,女,12 岁,主诉自幼失嗅,右鼻腔自出生后即不通气,经常水样或黏性分泌物不能擤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常用抗生素及麻黄素滴鼻药物无效。专科检查:右侧鼻腔充满黏性分泌物,清除后见鼻中隔右偏,右鼻腔中甲及下甲瘦小。棉花纤维实验:呼气时右侧棉丝完全不动,左侧可以吹动。用细导尿管自前鼻腔插入鼻咽部,右侧无法通过,左侧通过顺利。X 线右鼻腔造影,造影剂停留于鼻腔,未见流入鼻咽部。追问病史:生后在哺乳时有呼吸困难,哺乳后即消失。最后诊断: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右) 。随入院在全麻下做后鼻孔成形术,术后恢复好,三个月后随诊鼻通气良好。

2 讨论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分单侧闭锁和双侧闭锁两种。单侧较双侧多见,约占全部病例60 %。而且单侧后鼻孔闭锁症状较轻,仅有鼻塞,水样或黏性涕无法擤出,易误诊为鼻炎,多在较大时仔细检查时确诊。双侧后鼻孔闭锁临床症状严重,易发生窒息、死亡,这与新生儿的解剖及生理特点有关。因为新生儿会厌接近软腭,整个舌部几乎紧贴于软硬腭,因此,仅能用鼻呼吸。

先天性双侧后鼻孔闭锁的.婴儿当吸气时,舌和口底软组织被吸向上后,顶着软硬腭,因吸力而产生真空,使会厌和咽部软组织彼此贴紧,其结果是徒劳的剧烈的吸气努力,而出现消耗和疲劳;当呼气时肺和呼吸肌使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压力增高,继而口咽和鼻咽压力随之增高,软腭被推向前下,顶着舌部产生口腔和咽部的密封闭塞,故易发生窒息、死亡。未经治疗能渡过生后数周而幸存者很少。若危急发生时,能用压舌板迅速将舌压下,建立用口呼吸,窒息多能解除。从病例1 可见,误诊发生在产科和新生儿。主要原因是对耳鼻喉科疾病缺乏处理经验,发生危急时未能快速有效的抢救。如果临床医生能警惕此病,及时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多能化险为夷。

一般新生儿患先天性鼻后孔闭锁者,尤其是双侧闭锁者,由于不能吸乳,营养状况极差,特别是在哺乳时发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该高度怀疑本病,如能进一步做棉花纤维实验,或用细导尿管自前鼻腔插入不足3. 2 cm 时感到阻力,大多可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应当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病案2 可见,其误诊原因主要是专科检查不仔细,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缺乏既往病史资料,以致长期误诊、误治。

闭锁式纵联保护停信 第6篇

【摘要】 闭锁式纵联保护有五种停信模式:正方向元件停信回路、其他保护动作停信、本保护动作停信、断路器位置停信、弱馈保护停信。无论是保护本身还是在信号传输装置中考虑,这五种停信途径不可以相互替代,不可以随意取消,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三种模式。

【关键词】 闭锁式;纵联保护;停信

一、闭锁式纵联保护的原理

闭锁式纵联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闭锁信号来比较线路两侧故障正方向测量元件的动作情况,以综合判断故障是发生在被保护线路内部还是外部。当装置收到闭锁信号时,就判断为被保护线路无故障或发生区外故障,本侧保护不跳闸;当收不到闭锁信号,且本侧故障正方向测量元件又动作时,就判断为线路区外故障,允许发出跳闸出口命令。当区外故障时,如果本侧的故障正方向测量元件动作但收不到对侧的高频闭锁信号时,保护将误动作。保证闭锁信号的正确传输对闭锁式纵联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二、闭锁式纵联保护停信回路

闭锁式纵联保护停信回路共有五种方式,这里重点介绍以下三种:

(一)正方向元件停信回路

其逻辑框图(如图1)满足下列条件时停信:

(1)在启动元件动作后整组复归前,门Y7输出为“1”,为Y21动作准备了条件.

(2)当收信输入持续5-10毫秒时,时间元件T9、或门H8动作,从而Y21动作且自保持。

(3)在正方向元件动作、反方向元件不动作且断路器不处于三相断开状态,于是与门Y9动作,Y10、H6、H7动作,保护停信。

(4)在反方向元件动作10毫秒后,如果正方向元件再动作,需要经T7的40毫秒延时才能停信。

(二)本保护动作停信回路

本保护动作跳闸信号经T21、H30、H4、H7使保护停信;本保护动作跳闸信号返回后的120毫秒之内,通过T21继续停信,以保证对侧保护有可靠的动作跳闸时间。在此段时间内,如反方向元件动作,则通过Y8马上禁止这120毫秒时间的停信回路,以防止此时转换为反向故障本侧仍然停信。本保护动作停信回路的作用:

(1)本保护装置的后备保护动作(如距离一段动作)纵联保护正反向元件没有动作,比如线路正向出口和反向出口故障同时存在,距离一段能够动作,纵联保护的正方向元件可能会被反向元件闭锁而不停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本保护动作信号去停信,加速对侧纵联保护的动作。

(2)在线路上发生区内故障,对侧的纵联保护灵敏度不够,只有在本侧保护跳开后,对侧的纵联保护正反向元件才能相继动作,需要本侧的本保护动作停信延时120毫秒返回,以保证对侧能够可靠地相继动作。

三、断路器三跳位置停信

三跳位置停信的作用是在断路器断开的情况下使收发信机处于停信状态,解除远方起动发信回路的作用。当本侧手动合闸于故障线路时,如果对侧的高频闭锁保护装置未被处于断开状态的断路器三跳位置控制与停信状态,就可能被本侧的闭锁信号远方启动,并在10秒内发出闭锁信号,使本侧的闭锁式纵联保护无法动作切除故障线路。在本侧合闸时,应由合闸加速脉冲闭锁三相跳闸位置继电器停信,或由三相均无流开放三相跳闸位置继电器停信(本侧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之间故障由其他保护动作停信和对侧配合,而不由三跳位置停信)。

(1)保护启动期间。三跳位置信号通过与门Y6、H4、H7使保护一直停信,保证了对侧保护合于故障时纵联保护能动作跳闸。三跳位置指三相跳闸位置继电器都动作并且三相电流均无流,简称三跳位置。

(2)正常运行期间。收到闭锁信号后,如果三跳位置没有动作,则远方起动发信回路动作长时间发信,如果三跳位置动作,则不马上远方启动发信,经时间元件T6保持停信160毫秒,才可能进行远方起动发信,可保证对侧在合闸状态,线路发生区内故障,对侧有160毫秒的跳闸开放时间。

闭锁技术 第7篇

关键词:瓦斯电,风电,闭锁,改进

0 引言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可靠运行,是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多年来,成庄矿在监测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其实现的所有功能更加合理。本文针对综采工作面原有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系统在实现闭锁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改进,最后对改进效果进行了介绍。

1 矿井供电系统概述

在国家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中对矿井供电系统的电压作出了严格规定,高压不超过10 000 V,低压不超过1 140 V;照明、信号、电话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供电额定电压不超过127 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 V。尤其是综采区电气设备,供电中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保护矿井安全和开采安全。

由于综采工作面中的掘进工作面以独立巷道为主,瓦斯容易聚集,且机电设备运转过程中极易产生电火花和机械火花,一旦浓度达到危险标准,就会引起瓦斯爆炸,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综采工作中应用“三专两闭锁”成为提升安全性、确保顺利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煤矿开采中对于高瓦斯矿井、瓦斯喷出区域,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供电必须设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这些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装置,以保证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掘进巷道内瓦斯超限时,能立即自动切断巷道中电气设备的电源,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所谓“三专”是指在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实行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供电。“两闭锁”是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是用2台磁力启动器进行联锁控制,其中一台接通风机,另一台接掘进工作面电气设备,实现先通风后送电,风机停转时,掘进工作面电源也同时切断;瓦斯电闭锁是由瓦斯探头、监控系统(监控分站)、断电仪和高压开关构成。

“三专两闭锁”在掘进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减少甲烷及其他有害气体的聚集,预防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在开采工作中的伤亡,还能够为工作人员在井下工作提供新鲜的空气,通过局部通风机将有害气体及时排除,消除安全隐患。“三专”能够以专用变压器、开关和线路供电保证井下供电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在工作人员开采工作中持续向工作面通风,减少事故发生的危险。掘进动力设备运行过程中,风电闭锁装置需要在工作前吹散瓦斯,在瓦斯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后,再开动掘进动力设备就不会发生爆炸等事故;当发生意外、故障致使局部通风机停止工作时,掘进设备也必须停止工作,以确保不会因电火花、机械火花等引发生产事故。当井下瓦斯大量喷出时,如果局部通风机无法及时将其稀释或吹散,则需要瓦斯监控系统及时对掘进工作面的动力电源进行闭锁,在浓度≥1%时,监控器就会报警,浓度≥1.5%时,就会立即切断动力工作源,预防爆炸等意外的发生,瓦斯电闭锁的存在对于综采工作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2 原有瓦斯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情况

长期以来,成庄矿的闭锁系统都是通过放置在变电所内的干线扩展器及其所带的断电仪来实现所有的功能,最后断开变电所内的高压开关。但这种闭锁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高压开关断电后,引起移变掉闸,从而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随着矿井的不断延伸,瓦斯涌出量变化异常,掉闸次数也会增多。掉闸次数的增加,造成高压开关、移变低压馈电开关的机械机构故障增多,对综采工作面的生产造成了影响。

要想克服这个弊端,关键问题是当瓦斯超限时,在高压开关、移变不掉闸的情况下,系统能够保证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可靠断电。

3 改进后的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系统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4302综采工作面安装的监测监控及闭锁系统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

(1) 1#干线扩展器置于变电所内,采用交流127 V电源;2#干线扩展器置于措施巷口(进风侧),3#干线扩展器置于开关架上,二者均采用风机专用线的交流660 V电源。3个干线扩展器信号共享,同时接收来自地面中心站的信号,并负责将探头监测到的瓦斯信号传送到地面中心站。1#断电仪置于回风巷口,负责切断回风巷动力电源;2#、3#、4#断电仪置于开关架上,负责切断工作面电源;5#断电仪置于回风巷口,负责切断回风巷抽瓦斯风机电源。工作面瓦斯探头T1检测到瓦斯浓度达1.5%,回风巷口探头T2达1.0%,尾巷探头(下转第81页)T3达2.5%,上隅角探头T5达1.5%,这几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出现时,P6000型干线扩展器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地面中心站处理后发出指令,再次通过P6000型干线扩展器将指令传送到1#、2#、3#断电仪。1#断电仪负责切断回风巷动力馈电;2#断电仪负责切断工作面照明总控;3#断电仪通过开关架上的本布罗来切断破碎机、转载机、工作面前溜、工作面后溜的电源,同时本布罗还输出一组节点,对采煤机开关进行闭锁。当回风巷抽瓦斯风机探头T4检测到瓦斯浓度达2.5%时,P6000型干线扩展器就会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地面中心站,地面中心站处理后发出指令,再次通过P6000型干线扩展器将指令传送到1#、2#、3#、5#断电仪。除1#、2#、3#断电仪分别切断其所控设备电源外,5#断电仪还负责切断回风风机总控开关。当小风机入口探头T6检测到瓦斯浓度达1.0%时,除1#、2#、3#断电仪分别切断其所控制设备电源外,4#断电仪还要负责切断上隅角小风机电源。

(2)当上隅角小风机或回风巷抽瓦斯风机开关出现故障而导致任何一台风机突然停运时,风机开关就会通过工作面本布罗控制系统来切断破碎机、转载机、工作面前溜及工作面后溜的电源。

4 效果

通过对4302综采工作面瓦斯电、风电闭锁系统进行改进,减少了高压开关和移变低压馈电开关机构的损坏,因机电设备事故影响生产的情况已得到了改善,机电成本的投入也相应减少,从而使得成庄矿的监测监控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闭锁技术 第8篇

闭锁开关在机床上使用的地方很多, 但考虑到成本及其他因素, 有时我们需要通过PIC编程控制的方法用非闭锁按扭开关实现闭锁开关功能。 不同的PLC控制器编写的程序稍有不同, 但是其原理基本相同。

1 西门子SIEMENS S7-300从非闭锁到闭锁的方法

本文是在SIEMENS S7-300PLC控制器上对几种编程方法进行的总结, 总时序图如图1所示。图1中, I7.0为面板非闭锁按钮输入信号, Q40.0 为输出信号。以下描述中, “1”为高电平, “0”为低电平, M0.0, M0.1, M0.2等为系统内部中间继电器。

1.1 常用方法

如图2所示, 首次按I7.0, 通过一个周期循环, Q40.0输出置1, 并通过Q40.0自锁, Q40.0始终保持为1。以后循环中, 由于I7.0 还没有再次得电, 使得M0.1置0, M0.2置0, Q40.0通过自锁始终保持为1。

再次按I7.0按键后, 通过一个周期循环, M0.1置0, M0.2置1, 使得Q40.0输出置0。再次循环后, 由于I7.0还没有再次得电, 使得M0.1和M0.2均置0, Q40.0也为0, 从而使得Q40.0输出始终保持为0。

1.2 使用下降沿

如图3所示, 首次按I7.0按钮并松开, 网络1中通过中间继电器M0.0自身自锁使得M0.0始终为1, 运行至网络2中, 通过M0.0 锁定, Q40.0 输出始终为1。

再次按I7.0按钮并松开, 网络1断开, 使得M0.0通过自身自锁输出始终为0, 运行至网络2 中, 由于I7.0按钮松开为0, M0.0自锁始终为0, 使得Q40.0输出始终为0。

1.3 使用上升沿

如图4所示, 首次按I7.0, 经过一个循环周期, Q40.0输出为1, 下一次及以后循环, I7.0无上升沿, M0.0置0, Q40.0上个循环中为1, 使得Q40.0输出始终保持为1。

再次按I7.0, 经过一个循环周期, Q40.0 输出置0, 继续下一次循环, I7.0无上升沿, M0.0置0, Q40.0为0, 以后循环同样原理, Q40.0始终保持为0, 直到下一次I7.0信号到来。

1.4 利用置位和复位指令

如图5所示, 首次按I7.0, 经过一个循环周期, 通过置位指令功能, Q40.0置位为1, 继续循环至网络1, 当松开I7.0按钮后, 通过置位功能, M0.0置位为1, 继续循环, M0.0始终为1, Q40.0始终置位为1。

再次按I7.0, 经过一个循环周期, 通过复位指令功能Q40.0复位为0, 继续循环, 当I7.0按钮松开后, 通过一个周期循环M0.0复位为0, 如此循环往复, Q40.0始终保持状态为0, 直到下一次I7.0 信号到来。

1.5 利用跳转指令

如图6所示, 首次按I7.0, 首次循环, 运行网络1, 不跳转, 运行网络2, Q40.0输出置1, 至网络3, M0.0置1, 直到I7.0按钮松开。网络1中, I7.0为0, 跳转至网络3, M0.0为0, 持续往复, 由于网络2始终跳过, Q40.0始终保持之前状态为1。

再次按I7.0按钮。运行网络1, 不跳转, 继续运行网络2, Q40.0置0, 至网络3, M0.0置1, 循环至网络1, 由于M0.0通过上次循环为1, 所以跳转至网络3, 直到I7.0按钮松开, 运行网络1时, I7.0为0, 还是跳转到网络3, M0.0置0, 持续循环, Q40.0始终保持为0, 直到下一次I7.0信号到来。

1.6 利用计数器指令

如图7所示, S_CU型计数器为增计数器, PV端为预置值, CV_BCD端为计数值, 当计数器输入端 (CU) 出现上升沿时, 计数器开始计数, 复位端 (R) 接收到上升沿时, 计数器C1置零。计数器为零时, 输出端 (Q) 置0;计数器不为0时, 输出端置1。

首次循环, 计数器预置值为0, M0.0始终设定为低电平输入, 按I7.0按钮, 计数器开始计数为1, 输出Q40.0为1。

再次按I7.0, 计数器计数为2 (MW120 值) , M121.1位变为1, 计数器复位端复位, 计数器复位为0, 从而Q40.0输出为0。

2 总结

实现闭锁的方法很多, 根据多年经验, 本文从多种方法中总结出了6种不同类型的、比较典型的使用方法, 其中方法一为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二利用下降沿触发实现闭锁, 方法三通过上升沿触发实现闭锁, 方法四利用置位复位指令实现闭锁, 方法五使用跳转功能实现闭锁, 方法六利用计数器功能实现闭锁, 几种方法中, 第一种是大家最常使用的方法, 方法六是最简单的方法, 通过一个计数器指令就可以实现。

以上方法均通过机床测试, 希望能对同行使用其他PIC控制系统也有所帮助。

摘要:阐述SIEMENS PLC中实现按钮开关非闭锁到闭锁的控制原理及编程方法, 并说明了多种调试步骤。

关键词:按钮开关,闭锁功能:PLC

参考文献

[1]廖常初.S7-300/400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胆道闭锁的超声诊断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超声科2006年1月~2012年10月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25例胆道闭锁患儿,男15例,女10例,年龄4~120 d,平均年龄(54±6)d,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尿黄、肝脏肿大。

1.2 方法

使用本院超声科Philips iU 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0 MHz,检查前禁食6 h,常规扫查腹部重要脏器,观察肝脏、胆囊、肝内外胆管及左右肝管汇合部特别注意检查胆囊窝及第一肝门,观察记录左右肝管汇合部有无高回声斑块,观察肝脏是否肿大、表面是否光滑及内部回声情况,观察胆囊形态、大小,胆总管有无扩张,门静脉回声情况,有无腹水出现及脾脏等情况,喂奶后1 h观察胆囊变化。

2 结果

2.1 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

本研究25例胆道闭锁患儿中16例显示有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紊乱,呈条索样高回声,出现三角形的形状,两端细小、中间膨大,即为“TC征”。其中12例患儿的左右肝管汇合部可见高回声斑块,长径1.5~2.4 cm,厚径0.4~0.7 cm,4例患儿的高回声斑块较小,长径0.7~1.4 cm,厚径0.20~0.25 cm,由于斑块较小不易辨认。

2.2 胆囊大小、形态及收缩功能改变

本研究25例胆道闭锁患儿中,有2例患儿胆囊空瘪,无囊腔显示,超声呈长条状高回声区,2例患儿的胆囊瘪小,胆囊腔萎缩,16例患儿胆囊大小明显小于正常,充盈不佳,胆囊轮廓不清晰,胆囊壁增厚,胆囊的内壁毛糙,5例患儿的胆囊的大小、形态基本接近正常。21例患儿超声显示患儿胆囊收缩异常。

2.3 肝脏大小及实质回声表现

本组中25例患儿肝脏普遍增大,肝肋下2.0~4.1 cm,增大程度与患儿的日龄无明显关系。肝实质回声增粗25例,回声分布不均匀,病程长的患儿呈肝脏纤维化表现。

2.4 脾脏大小

17例患儿脾脏增大,肋下1.0~3.1 cm。

2.5 腹腔积液

本组中有11例患儿出现腹腔积液,其中9例患儿肝脏明显增大,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呈肝脏纤维化表现。

2.6 肝动脉增粗

超声显示,19例患儿肝动脉扩张,直径增粗,0.15~0.24 cm,肝动脉显示率增加,流速增快,达到(80.4±29.7)cm/s,有14例患儿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3 讨论

胆道闭锁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诊断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但都具有局限性[2]。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影像学检查在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准确率达到了95%[3],能否对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将会影响到患儿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由于超声检查实时观察到局部表现,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对母婴均为创伤,成为诊断胆道闭锁的首选方法。

实践证明[4],胆道闭锁的肝门纤维斑块是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指标,目前已经成为超声医生诊断的依据。本研究中16例显示有左右肝管汇合部纤维斑块,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紊乱,呈条索样高回声,出现三角形的形状,两端细小、中间膨大,即为“TC征”。其中12例患儿的左右肝管汇合部可见高回声斑块,长径1.5~2.4 cm,厚径0.4~0.7 cm,4例患儿的高回声斑块较小,长径0.7~1.4 cm,厚径0.20~0.25 cm,由于斑块较小不易辨认。Kim等[5]最早提出“TC征”,即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紊乱,呈条索样高回声,出现三角形的形状,两端细小、中间膨大。一般认为,“TC征”对于诊断胆道闭锁有很高的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陈文志[6]研究发现,19例胆道闭锁患儿中,18例都发现了“TC征”,当然,也不能仅仅凭借有无“TC征”来诊断胆道闭锁,还需要其他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胆道闭锁患儿也有其他超声表现例如肝动脉增宽。有研究显示[3],胆道闭锁患儿肝动脉内径较正常患儿肝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显示,超声显示,19例患儿肝动脉扩张,直径增粗,0.15~0.24 cm,肝动脉显示率增加,流速增快,达到(80.4±29.7)cm/s,与文献报道一致[3]。本研究还发现,胆道闭锁患儿肝脏肿大较为普遍,并且患儿常常伴有脾脏肿大和腹水。

综上所述,左右肝管汇合部斑块可以作为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胆囊瘪小及收缩不良也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肝脏增大与肝脏回声增强、粗糙程度与肝纤维化成正比,可以提示病程长短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施维锦,王钦尧,张圣道,等.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7.

[2]葛永斌,徐浩,陈健,等.~(99 m)Tc-EHIDA肝胆显像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23(2):108-110.

[3]Humphrey TM,Stringer MD.Biliary atresia:US diagnosis.Radiology,2007,244(3):845-851.

[4]谢永荣,吕明德,张志崇,等.肝门纤维块回声:婴儿胆道闭锁的可靠诊断依据.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10):38-39.

[5]Kim WS,Cheon JE,Youn BJ,et al.Hepatic arterial diameter measured with US:adjunct for US diagnosis of biliary atresia.Radiology,2007,245(2):549-555.

闭锁技术 第10篇

误操作事故的严重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微机防误闭锁装置的推广使用对减少误操作事故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今的五防产品是否足够完美?是否真正起到了完全防止误操作的作用?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当今的五防产品还存在有哪些缺陷呢?笔者认为:除五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1],有待进一步提高外,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正常情况下操作复杂繁琐,速度慢;事故、检修调试状态下(或五防设备出现问题时),采用解锁钥匙解锁,系统失去防误功能,存在极大事故隐患,这是常规微机型防误装置的致命缺点[2]。

2)采用电脑钥匙离线式操作,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实时性[3]。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设备状态变位等意外情况,将带来安全隐患。

3)基本的五防逻辑也需要人工编制,且正确性不易检查,一旦五防逻辑编辑错误,将有可能产生错误的操作票,导致严重后果[2]。

4)变电站管理不够规范,直接影响系统安全。

5)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决定设计一种采用在线式系统结构的,全新的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4]。

6)采用在线式网络控制结构[3]。

7)采用大网络结构+间隔内闭锁的设计思想,使系统的安全不过分依赖网络的可靠性,即使出现网络中断,系统仍然具有基本的防误功能,能够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8)实现正常情况下,操作正确感觉不到防误装置的存在,操作错误强制闭锁;检修状态下,检修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事故状态下,全站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

9)根据变电站一次主接线信息自动生成基本五防逻辑。

10)为适应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需求,在系统中应采用IEC61850规约。

1 系统结构

该系统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核心由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前台控制主机、规约转换器、网络锁控制器组成。

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运行五防程序,进行数据库管理,存贮整个系统的所有信息,管理和调度整个系统功能。

系统中可有多台前台控制主机,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权限管理。运行微机防误软件、变电站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和操作票专家系统软件等。

规约转换器提供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与CANBUS总线的物理接口转换,并实现用户规约与IEC61850规约之间的转换。

网络锁控制器是本系统的特色,它是间隔内的五防主机,本身具有闭锁、状态采集和间隔内基本防误逻辑分析等多重功能,能实现间隔内的完全五防。它不仅可接收远方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的遥控闭锁命令,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具有间隔内断路器、隔离开关、地刀、开关柜门等设备的基本防误逻辑,这样即使在系统网络失效,甚至是接收到错误操作命令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重大五防事故。

2 系统工作原理

网络锁控制器实时采集设备状态信息,通过网络将设备状态信息存贮到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由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负责使整个网络共享设备状态信息。

操作人员在前台控制主机上进行模拟操作,在操作票专家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形成符合五防逻辑的操作票,并交给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执行。

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根据操作票内容逐项将操作内容发给网络锁控制器,由网络锁控制器负责解锁操作;

网络锁控制器接收操作命令,并根据本间隔内基本五防逻辑和设备状态情况,进行五防逻辑判断,判断正确开放闭锁,否则返回错误信息,给出错误提示。

待一次设备变位后,网络锁控制器采集设备变位信息,传递给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完成一项设备操作。

特殊情况:

1)检修状态:在前台控制主机上标明检修设备区域,并将该信息提交给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执行。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将该信息发给网络锁控制器。网络锁控制器将检修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

2)事故状态:在前台控制主机上选择事故状态,并将该信息提交给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执行。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将该信息发给网络锁控制器。网络锁控制器将事故区域所有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

3)网络故障:网络锁控制器侦测到网络故障后,将所控制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同时,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前台控制主机、网络锁控制器均给出报警信息。

3 五防系统逻辑结构说明

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五防闭锁逻辑如图2所示,它将“操作票步骤闭锁逻辑”和“基本防误闭锁逻辑”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全防误闭锁逻辑”。该逻辑能够具有以下的“完全防误”特点:

1)在事故处理或检修人员调试设备时不需要操作票,网络锁控制器将设定区域内的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此时系统仍然具有最基本的防误闭锁功能,避免了全站解锁,失去防误功能的危险情况。

2)在正常情况下强制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票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就连一般性的误操作事故都能避免。

3)万一操作票有错误也不会导致恶性误操作事故,因为该防误系统在同时满足最基本的防误逻辑情况下,才开放操作闭锁。

4)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微机防误逻辑自动生成系统,可根据变电站一次主接线信息自动生成基本五防逻辑。消除了人工编制五防逻辑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4 系统特点

1)采用集散型网络控制结构,使防误闭锁系统能实时地掌握操作和设备变位信息:网络锁控制器实时采集设备状态信息,通过网络将设备状态信息存贮到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由微机防误后台服务器负责使整个网络共享该信息。

2)间隔内五防闭锁:采用大网络结构+间隔内闭锁的设计思想,每个间隔内的网络锁控制器就是一台微型防误主机,使系统的安全不过分依赖网络的可靠性,即使出现网络中断,间隔内仍然具有基本的防误功能,能够避免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操作更快捷、系统更安全: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克服了电脑钥匙型微机防误装置操作复杂、事故处理和检修调试时必须解锁、设备状态信息不可靠、容易走空程等缺点[5]。在正常情况下,操作正确感觉不到防误装置的存在(因为不需要专门对防误装置进行操作),操作错误强制闭锁时才能感觉到有防误装置的存在。

4)检修状态和事故状态下的防误闭锁:在事故处理状态下和检修调试时仍然具有防误功能。检修状态下,检修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事故状态下,全站设备按照基本防误逻辑解锁;在无操作票的情况下,按照“基本防误闭锁逻辑”进行闭锁。该装置是目前电力系统中唯一能起到完全防误闭锁作用的装置。

5)操作导引功能:网络锁控制器能够控制被操作设备发出声光操作导引信号,引导操作人员正确操作。

6)先进的逻辑生成策略:将五防逻辑分为操作票五防逻辑和基本五防逻辑。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微机防误逻辑自动生成系统,可根据变电站一次主接线信息自动生成基本五防逻辑。

7)良好的扩展性:

各种防误闭锁装置各有其优缺点和各自的适用范围,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但当前我国各防误厂家的产品所采用的措施类型单一,顾此失彼,不能实现各种防误闭锁装置的融合。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不但可以实现网络锁防误的功能,还能够兼容电磁锁、电气回路闭锁、基于电脑钥匙的常规微机防误系统等。因此,该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多种类型的防误闭锁装置的融合。

由于该装置可以基于以太网或者是CAN网进行数据交换,因而,今后开发的防误闭锁系统产品只要具有网络的接口就可以正确实现其功能。可扩展性非常好。

5 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在某大型发电厂的应用

某大型发电厂基本概况:该发电厂原有2×600MW发电机组,设计容量为4×600 MW,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是随着该厂2×600 MW扩建工程一同设计、安装,主要为该厂500 k V/220 k V系统服务的。

500 k V系统为3/2接线方式,由双母线和四串开关组成,第一串和第二串为两个完整串,接有两条500 k V出线和#1、2机组(2×600 MW)进线;第三串和第四串是二期工程增加的两个不完整串,接有#3、4机组(2×600 MW)进线。220 k V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共有两条220 k V进线、两台220 k V馈线开关,每台馈线开关带两台启/备变压器。500 k V和220 k V系统之间没有联络变压器。

500 k V和220 k V系统均采用常规的二次电缆控制形式。除了在网控盘上可以远方分合断路器和隔离刀闸操作外,在升压站还设置了单元就地集中控制柜,即LCC柜。在LCC柜内可以分合一台断路器及该断路器所属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即可以操作该断路器单元所属的所有设备。

由于500 k V和220 k V系统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均采用电动操作,因此,系统原来的“五防”功能就是依靠常规的电气二次回路闭锁:当断路器在合闸状态时闭锁隔离刀闸的操作;当隔离刀闸在合闸状态时闭锁接地刀闸的合闸操作;反之当接地刀闸在合闸状态时闭锁隔离刀闸的合闸操作。即实现了“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防止带电合地刀”、“防止带地刀送电”的三防功能,但是还缺少“防止误拉误合开关”、“防止走错间隔操作”两防功能。

防误形式的确定:由于二期工程电气系统的范围广、系统多,有些还要和一期工程联系起来,闭锁逻辑较为复杂。因此,非常适合采用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用网络锁控制器实时采集设备状态,驱动中间继电器来闭锁电动操作设备;用电磁闭锁机构来闭锁手动操作设备。因此,可以满足状态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闭锁的强制性、操作的方便性、事故处理和检修调试时的即时性(可以不用事先模拟操作)等要求。

中压厂用电系统防误功能的具体要求:对于电源进线柜和有可能倒送电(如煤场变馈线等)的开关柜,五防闭锁逻辑条件中必须加入相关系统的设备状态(如发变组、启备变、煤场3 k V母线等设备状态),并且还能够相互闭锁。不能忽视以下防误功能:

1)发变组(启备变)处于检修状态时,能闭锁工作(备用)电源进线开关的送电操作。

2)当发变组(启备变)处于运行状态时,能闭锁工作(备用)电源进线柜内的合地刀操作。

3)当发变组(启备变)处于运行状态时,无法打开工作(备用)电源进线柜的电缆室门。

4)当工作(备用)电源进线柜内的地刀未拉开时,能闭锁主变(启备变)高压侧刀闸的合闸操作。

5)对于有可能倒送电的馈线柜(如煤场变等)的防误要求与以上相同。

6)中压母线电压互感器间隔内的母线地刀,应与工作和备用电源进线开关之间互为闭锁。

7)能实现“防止误拉、误合开关”的功能。

根据以上所述,厂用3 k V/10 k V系统、发变组系统、220 k V系统和500 k V系统都需要配备“五防”装置。其中220 k V和500 k V系统的设备全部电动操作;3 k V/10 k V厂用电系统虽然是手动操作,但是ABB的开关柜无论是母线还是工作/备用电源进线的接地方法都采用接地刀闸形式,并且接地刀闸和小车开关的进出车机构都便于安装电磁闭锁机构。因此,所有电气设备防误闭锁的执行均可以采用“接点闭锁”形式。

针对该电厂的实际情况,本防误系统主要是由操作票系统、闭锁管理后台机、前台控制主机以及控制网络组成[2]。而控制网络又是由CANBUS网络数据总线和多个网络锁控制器组成。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6 结束语

网络型微机防误装置的最大优点是克服了常规微机型防误装置的产品在事故处理和检修调试情况下,都不能起到防误闭锁作用的致命缺点。因为常规型微机防误装置都是采用电脑钥匙作为执行机构,在紧急操作时,运行人员不可能使用电脑钥匙进行繁锁的操作,因此必须解锁来快速处理事故。而网络型微机防误装置由于具备“即时操作”的性能,并且没有任何额外的操作步骤,所以在事故处理和检修调试的情况下也能起到防误闭锁作用,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非常适合在高电压等级变电站和大型发电厂推广应用。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摘要:为解决常规微机型防误装置的产品在事故处理和检修调试情况下,不能起到防误闭锁作用的致命缺点,借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设计理念,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大网络结构+间隔内闭锁设计思想的网络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组成结构、工作原理、防误闭锁逻辑以及系统的特点等,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大型电厂的应用。对电力系统“五防”技术的探讨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微机防误闭锁,大网络结构,间隔内闭锁

参考文献

[1]电科院开关研究所.电力系统防止电气误操作专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Z].EPRI Switch Institute.The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bout Power Anti-misoperation in Power System[Z].

[2]陈祖嘉,吴渭林.综论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04,(12):21-23.CHEN Zu-jia,WU Wei-lin.Summary of the Cause and the Prevention of Misoperation Accident[J].Electrical Safety Technology,2004,(12):21-23.

[3]罗劲.微机五防系统发展方向探讨[J].四川水力电,2008,(1).LUO Jin.Discussion of the Microcomputer-based Five Preven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J].Sichuan Hydraulic Power,2008,(1).

[4]苗世华.网络化变电站防误系统的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5.MIAO Shi-hua.Research of Network Type Substation Anti-misoperation System[D].Baod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2005.

超声对处女膜闭锁的诊断价值 第11篇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处女膜 闭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03

资料与方法

2000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收治处女膜闭锁患者11例,其中阴道宫腔积血7例,单纯性阴道积血4例;患者年龄11~17岁,平均14.0±3.1岁;临床均有间断性下腹部及肛门周围憋胀疼痛,每月1次,月经未来潮。本组病例均经临床手术证实。

仪器及方法:使用Medson 60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MHz。患者仰卧位,膀胱充盈后充分暴露下腹部,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横切、纵切多方位扫查,观察子宫及附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启动彩色多普勒,观察包块内部及周边血流走行丰富程度。

结 果

本组11例处女膜闭锁患者妇科检查均无阴道开口,行X形处女膜切开术切开后流出陈旧性黏稠血液,数日后复查B超:子宫附件形态大小正常,宫腔及阴道内无回声区消失。本组病例其中7例患者年龄偏大,腹痛发作次数相对较多,声像图显示于膀胱后方可探及较大的椭圆形无回声区,最大约125mm×68mm×60mm,其轮廓清形态规,无回声区内还可见细小强回声光点,随体位改变而漂动,无回声,上段与子宫相连,同时宫腔内还可探及不规则无回声区,最大约41mm×22mm×21mm,彩色多普勒未探及异常血流信号,双侧输卵管可见轻度无回声分离,彩色多普勒为探及异常血流信号。4例为单纯阴道内积血,患者年龄相对偏小,腹痛发作次数较少,声像图显示膀胱后方可探及无回声区,轮廓清,形态规则,上段与子宫相连,子宫及双侧输卵管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为探及异常血流信号。见图1、2。

讨 论

气垫闭锁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第12篇

1 设计步骤

首先对实现闭锁功能的原理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工况分析,收集运行参数,制定实施方案。进行闭锁压力、下拉量的计算,最后进行闭锁回油速度调节机构的设计等。

2 具体措施

从闭锁的功能上分析,要实现闭锁需要有一个外力阻止气垫活塞在气垫力的作用下往上升。大型闭式压力机气垫力很大,怎样才能创造一个外力且能阻止活塞上升呢?考虑利用气源作为动力源,利用增压缸原理实现以常规气压得到一个较大的力。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气垫闭锁缸体。增压缸大端腔接气源,气源的通断由电磁阀控制,小端腔与气垫活塞上端相通,气垫活塞上装有多个可使油液从活塞下端往上端流动的单向阀。当气垫向下运动,气垫活塞下端的油液经过单向阀向活塞上端流动,油液充满整个增压缸小端缸体,多余的油液从回油口重新回到气垫缸体内;气垫快运行到下死点时,控制气源通断的电磁阀接合,增压缸大端腔通气,闭锁活塞杆在气压的推动下首先堵住回油口,增压缸的小端形成高压油,高压油作用在气垫活塞上,形成闭锁力。闭锁活塞杆在堵住回油口后继续向前运动,回油口到闭锁活塞杆限定位置这段距离内的油液被压入到气垫活塞上端,高压油推动气垫活塞向下行走一段距离,形成下拉。

增压缸的通气时机对闭锁机构性能影响巨大。如果通气太早,气垫还没到达下死点回油口就被封死,增压缸小端的油压会升得很高,长此以往对机构的密封及强度都是不利的。如果通气太晚,滑块已经过了下死点,回油口还没被封死,就不能实现闭锁。为达到最好的闭锁效果,实现闭锁的可调性,在压机操作面板上设置了闭锁角度调节程序供现场调试。

在确定了闭锁方案后即可根据气垫设计参数进行闭锁力的计算。设计目标是气垫最大吨位300t,气垫采用双缸结构,那么单侧需要的闭锁力是150t。计算参数如图1中所示。

(1)增压比的计算

当气垫达到最大吨位时作用在气垫活塞上的油压为:

P1=F/A=1500000/(0.25×π×A12)=9.8MPa

常规气源气压为P2=0.5MPa,则增压机构最小增压比为:

R=P1/P2=9.8/0.5=19.6

设计增压比R=A32/A22=5002/952=27.7

(2)闭锁力的计算

最大闭锁力

F=R×P2×A1=210t>150t,故可满足气垫闭锁要求。

(3)下拉量的计算

增压缸小端压缩的高压油体积应等于气垫活塞下行排油体积,活塞下行距离即下拉量。

h=L×A22/A12=5.1mm

气垫两端闭锁回油速度应当一致,否则气垫顶冠升起速度不一致易卡死,严重的甚至损坏气垫结构或模具。在下端回油口,我们设置了带螺纹调节的节流阀体,可以通过螺纹调节回油口开口大小,从而调节回油速度,同时在节流阀体的端头有指示杆,指示杆在限位支架的限制下做水平运动,限位支架上装有标尺可指示回油口开口大小,如图3所示。闭锁机构两侧调节的刻度值应保持一致,这样就能保证回油速度的一致性。

3 结束语

经实际应用,该闭锁机构能够满足客户要求,且充分消除了气垫顶杆在失去滑块压力后微量上升引起工件破坏的可能性。本文方案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客户反映效果良好,实践证明是一种可靠的结构。

摘要:针对客户对应用于大型覆盖件零件拉深工艺的多连杆压力机提出的气垫具有闭锁及下拉功能的要求,即使滑块到达下死点时气垫被锁住不能上升,同时还能继续下行一段距离确保气垫顶杆与制件脱离以保证安全。通过对原有气垫结构的改进,设计闭锁机构,满足客户要求,完善产品功能。

关键词:多连杆压力机,气垫闭锁,工作原理,速度调节

参考文献

[1]左建明.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宣国喜.机械压力机中气垫装置的参数选用及计算[J].装备机械,2004,(2):14-15.

[3]成大仙.机械设计手册(第4版第4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郑锦州,查小福.J36-800B型压力机气垫改造[J].高新技术,2010,(5):20-21.

闭锁技术范文

闭锁技术范文(精选12篇)闭锁技术 第1篇关键词:远距离开采,局部通风机与电闭锁,远距离控制技术《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规定:使用局部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