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精选6篇)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第1篇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读后感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以下简称《单向度的人》)发表于1964年,先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反响。书中批判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虚妄的文明,揭示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特征。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其中的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成为单纯的物质世界的享受者,而丧失了超越者和开创者的使命最终堕落而麻木不仁。

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发达工业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学技术。“当代技术和科学取得统治地位,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他看来,科技本应使人类生存环境改善,使社会结构趋于合理,使人获得自由,进而更好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然而,实际情形正好相反,技术创造了一个富裕的当代工业社会,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并未改变人的命运,使人获得自由,反而使人日益变成技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的奴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及其工作的关系相异化。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依赖科技管理,成功地组织并开发出超乎人们想象的先进生产力,从而调和反对制度的力量,同化发生抗议的人,强化着现状是合法的这样一种意识。技术和文明对人实行了全面的统治和管理,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了单

一、片面的技术关系,个人自由的理性变成技术理性,社会协调并统一了人的生产、消费和娱乐,排除了一切对立或反抗的因素。这样,科学进步造就的是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人和单向度的思维方式。

单向度的政治: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极权主义社会,它与传统的集权社会不同,“在这个社会里,传统的污点正被清除或缩减,各种导致**的因素正被控制。”在马尔库塞看来,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在发达工业社会已经过时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放弃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站到与资本主义社会一边,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因素。“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使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一词成为一种神话概念”。统治转化为管理,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因而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机械化使得体力劳动的数量和强度日益减少,劳动者的处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并且劳动者在企业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使得劳动者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劳资关系成为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关系。阶级关系被经济关系所代替,使得人们慢慢地失去了阶级意识,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否定地位或身份,反而放弃了反抗与斗争,积极地参与维护压迫着他们的社会制度并以此为荣,并最终沦落为保守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基础。这种新型极权主义不是表现为监狱、警察、军队以及恐怖的实施、暴力的集权统治,不是表现为粗俗的人身占有,而是表现为一种消除反抗,否定现状的力量。整个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因其实际利益与现代工业社会“自然的”溶为了一体。

单向度的文化:在文化领域,高层文化与现实之间的这道鸿沟正在被跨越,媒介对所谓“大众文化”的大批量机械的复制,使文化产品堕落为商品,使人类的最内在的反映也已被彻底的僵化、一维化,媒介猛烈的宣传攻势久而久之就会像催眠一样使大众自动放弃思想,变得麻木平庸,成为文化中的被奴役者,传媒的发达统治了大众的心理意识,人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丧失了否定批判的能力,丧失清醒面对自己真实需要的能力,丧失了坚持自我真实个性的能力,成为思想僵化,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人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机械运作的一个零部件,从思想到行动完全被工业社会所同化。社会标榜自由和民主,随着商业化,广告宣传通过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地渗入个人生活,从而把某种公共的需要和价值标

准灌输给个人。

单向度的思想: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思想是受控制和操纵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由“政治的制造者和他们的大众信息供应商系统地助长了单向度的思想。他的言论领域充斥着自行生效的假设,这些假设不停地而且垄断性地一再重复,成了催眠性的定义式命令。”技术理性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全面奴役和统治的思想基础。他所批判单向度思想,主要围绕着语言分析哲学而开展的,实证哲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单向度的,因为它把语言的意义同经验事实和具体的操作等同起来,并把既定事实无批判地接受下来,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对语言的清洗就意味着对大脑的清洗。丰富的多向度的语言清只剩下单一的单向度语言。没有批判意识而直接接受现实使得人的思想走向单向度。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减少了肮脏、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消费品。从表面看高度发达的科技牵引的经济使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获得了一种幸福感。但马尔库塞认为物质享受并不是人的真实需求,物质需求满足并不能给人真正的幸福。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样,“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打字员打扮得和他的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黑人也用有卡迪拉克牌小轿车„„”消费把人的需求单一化了,人们失落了个性,成为了只图贪婪占有的“消费人”。人们把自我价值、品质、人格、技术和知识情感等一切都化为了市场价值,以财富和消费的多寡作为评价自己幸福的标准,把消费享乐作为了自己的终极追求目标,并尽一切可能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人成为了商品的奴隶,忘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变得顺从、简单地以物欲的满足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为商品得到消费而存在,成了拜物主义的单向度的人。但这仅仅是表面繁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而是一种虚设的幸福是不幸之中的欣慰,是“痛苦中的安乐生活”。清醒的人会意识到这种幸福很容易很快就消散,只是一种虚假的快感,而更多没有知觉的人选择麻木,滑向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的泥沼。而且,这个社会动用一切宣传工具使人们相信他们需要这些商品,一再唤起新的需要唆使人们去购买最新的商品,并利用一切手段使他们相信他们实际上需要这些商品,相信这些商品将满足他们所有能够想到的需要,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需求。一旦把追求物质享受这种“虚假需求”强加给人后,就会出现个人与社会制度一体化的现象。这种“一体化”,最先表现为二者的“需求一体化”,然后表现为“利益的一体化”。当个人把社会需求变为自己的需求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利益和命运同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命运联系起来,因此就和统治阶级一样,成为现存秩序的维护者。这样压抑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向度,从而导致人的单向度。

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工业社会虽然拥有繁荣、富裕的表象,但其实质上是一个新型集权社会,极权主义的共同特征主要不是表现为是否施行恐怖与暴力,而是表现为是否允许对立派别、对立意见、对立向度的存在。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政治成了单向度的政治,文化也丧失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生活于其中的人只能在与现实相协调的方向上单向度地思维,最后不可避免的成了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的单向度的人。

正如《单向度的人》一书的译者刘继先生所说,由于用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而不是用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尔库塞并没能真正揭示造成当代资本主义弊病的根本原因,没有给出社会改革的可行方案。然而马尔库塞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在人性的立场上深刻揭露、分析了资本土义社会总体异化的现实,为人们观察、认识现代工业社会确立了一种新的维度。马尔库塞一生的思想中心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解放的关注。我们应该以马尔库塞对社会批判的认识和看待为鉴,正确认识社会进步,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关注精神文明的建设,真正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状态。既要重视科技的发展,又不能把技术凌驾于人们之上,从而来把握人们生存的那份真实。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第2篇

“单向度的人,即是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和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这正是发达工业社会极权主义的集中表现。”――选自《单向度的人.译者的话》)从现实出发,单向度的人一味的接受现实、迎合现实,为了迎合社会的潮流不断改变自己,压制内心,缺乏对现实的批判性。不管是从政治、生活、文化还是思想来看,单向度的人似乎不会想出或者提出什么抗议,因为单向度使人安然自得地生活在这个不自由的极权社会中。

《单向度的人》从三个角度对极权社会进行批判:一、单向度的社会。批判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化社会,因为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会对人的控制,变得驯服和柔顺;二、单向度的思想。对哲学中使用形式逻辑、现代科学哲学进行批判;三、替代性选择。提出可能的革命反抗的渺茫希望。

这些批判给我以下几个启示:

一、对生活的启示: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社会中提出人们需要对“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加以区别。他指出,“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事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在马尔库塞看来,虚假的需要或许会使个人感到幸福,但是这些幸福的基础是一切被创造出来的事物,也就是说假如这些事物不复存在,那么虚假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幸福感就消失了。在我们看来,虚假的需要就是假如你离开了它,你还是你,只有那些无条件要求满足的需求,才是生命攸关的需要。但是,正因为这个发达的工业社会用先进的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快速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新闻媒体每天播报着不同的潮流快讯,人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个社会带来的一切,人们在不合理中的合理性中自我解释,自我驯化,在可以容忍的不自由中自我满足,逐渐变成统治者心目中驯服、柔顺的男女配角,社会以及生存在社会中的人最终不约而同的走向了单向度。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首先需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独立思考要求我们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新奇丰富的物质产品以及新闻媒体每天都在为人们服务,这一切事物看似在人们运筹帷幄之中,然而在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却被这些自身创造的事物潜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被异化,“所谓人的异化就是本来由人所生产和创造出来的应当属于人的东西不再属于人,而成为异己的`,与人对立或者控制、奴化人的东西。”比如,人们生活在充斥着各种物质的世界里,但是人类现在为了这些物质每天疲于奔命,堕入单向度,丧失了想象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能力,如马尔库塞所说:“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还是奴隶。” 而是否为奴隶是由“人是否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是否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作为新时代的人,批判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以此防止自身陷入不合理的合理性中,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二、对教育的启示:

《单向度的人》表明,释放学生的天性尤为重要,这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其中一个明确的方向。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今西方社会的革命主体应是激进的青年学生、受歧视的黑人、少数民族、流浪汉和其他新左派,因为他们处于体制的边缘,最具革命意识。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学生一直处于被管理的状态,“被管理的个人如何能够不仅从他们的主人那里而且从他们那里解放自身?被管理的他们已经把自身所受到的残害内化到他们的自由和满足之中。”当今中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方针使教师有着惊人功利性和盲目性,教师时刻被强调要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教师角色逐渐从“领导者”向“引导者”过渡,但在这重要的发展阶段,教师需要时刻意识到,在教学中释放学生的天性(这种释放天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使学生的想象得到解放。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第3篇

一、技术——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本质

马尔库塞是美籍德国思想家, 早年师从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 因此其著作中带有人性关怀的色彩, 虽然他生活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但他并满足发达工业社会表面上的繁荣景象, 而是着眼于社会现实的基础上, 关注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本质, 并表达出深刻的忧患意识, 因此, 他也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 他的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和缺陷, 但对于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及本质, 反思当代现实, 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资本主义通过使对立面得到容忍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说明它自身的对抗性结构发生了变化, 并进一步指出技术进步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走向“单向度”的物质基础。然而, 马尔库塞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和分配上出现了一些新形势, 就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基本矛盾, 显然是十分轻率的。但是, 他对技术进步的物质意义的揭示, 却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和矛盾, 有其独到的理论贡献。

马尔库塞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称为“发达工业社会”, 这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批判的停顿”和“没有反对派的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 发达工业社会摆脱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和分配上的“原始状态”, 创造出一种物质繁荣、生活舒适的抑制性“虚假的”需要, 创造出“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 并通过这些“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1]“它成功地压制了反对派和反对意见, 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 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为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单向度”的人。应该说, 马尔库塞对技术统治奥秘的揭示, 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高度发达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的空白, 比苏联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分析更符合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实际。

二、人的单向性——人的虚假需要与人的自由的背离

在《单向度的人》中, 马尔库塞把当今发达的工业社会和以前的社会作了比较, 认为以前社会的人们在私人生活中是可以自主选择的, 因而社会是双向度的。而现在, 人的第二向度的丧失了, 完全承认现实社会生活的合理性, 放弃了对社会的否定和批判,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成为了单向度的人。人的生活被社会统治完全同化, 成为了和资本主义社会一体化的人, 丧失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没有了自己的选择, 也失去了自身的自由, 可以说, “这个人已消融在‘世人’之中, 成为‘无此人’, 成为‘中性的东西’, [2]人的本质已被掩盖, 在某种程度上人的主体性已丧失。

主体性丧失主要表现是人们满足于“虚假的需求”, 所谓“虚假的需求”, 就是“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 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现行的大多数需要, 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 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和虚假的需要相对的是真实的需求, 马尔库塞认为真实的需求是适合个人发展的需求, 是真正意义上对自由渴望的需要, 而“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它有效地窒息了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3]而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 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中所做得选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可见, 发达工业社会阻断了人们追求自由的路径, 人们丧失了对现实社会的否定和批判。

三、人文关怀——实现人的价值

马尔库塞一直都秉持着早期马克思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历史辩证法观点, 以人的历史、人的本质和最高价值为标准, 研究和挖掘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的假象, 揭示了人的真正需求, 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深切关怀。

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包涵着对人的深切关怀, 在对科技负面影响的深思和批判中来寻求人的本质和意义, 这是因为技术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失衡分析, 从而发现了人存在的合理性。某种程度上马尔库塞是在对社会现实的否定中来肯定人生存的合理性, 也就是说, 虽然马尔库塞在社会层面上揭露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的不幸, 但却从反面的一个视角预设了人们生存的真正意义指向, 这是我们应重视的。

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犀利的、毫不留情的, 从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值得借鉴, 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观点的一些修正,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痕迹。但是, 这一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科学性绝对对立起来和相互割裂开来、只承认前者而否定后者, 使其理论整体上丧失了科学性, 同时也陷入了空想主义。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单向度的人》的人文关怀 第4篇

《单向度的人》是马克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的中心论题是: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集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单向度是马尔库塞用来描绘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时所使用的特定词汇,“向度”(dimension)一词又可翻译为“方面”,和“维度”,这里把它翻译为“向度”,是为了传达原文中的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的意思。在全文大篇幅的批判性语句下隐藏了马尔库塞对人性的深切关怀,这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最终目的,即关注人、解放人的人文关怀不谋而合。

马克库塞指出,“个人的需要是历史性的需要,社会要求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作抑制性的发展,个人的需要本身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权利就在多大程度上服从于凌驾其上的批判标准。”接着马尔库塞分析了真實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在这里,马尔库塞揭露了在资本主义下,人的被压抑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人们对社会物质的需求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需求,而是社会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需求,人们不能说自己想要什么,而是在社会所给你的选项中能够得到什么。况且有些东西并不是人本身所需要的,是在大工业时代,在技术领域的范围内,由于大生产而不断赋予人们的。整个社会都是为了技术而服务,报纸、电视、广播都在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清洗,人们已经误以为哪些虚假的需求是自己真实的需求了。这是对人性的极大的磨灭。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现在,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了。人的自由选择权利遭到了磨灭,人本身不是作为人而存在,而是作为消费工具而发挥作用。只有在消费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在其他时候,人只是作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而存在。

马尔库塞指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又有服从,也不是有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物而存在,是奴役状态的纯粹形式。”发达工业文明下的工人的生活状态已经是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工人了,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工人是纯粹的奴隶,是完全的被剥削者。可如今,像马尔库塞所指出的,工人和老板享受一样的电视节目,打字员打扮得同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等等看起来是由于工人的地位的提高,似乎是摆脱了工人沦为奴隶的状况,其实这些只是剥削的另一种形式,其根本的奴隶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大工业资产阶级对人的剥削没有改变,技术的进步仍然掩盖不了对人性的压抑。人仍然是被控制在合理的操作范围内,并且是更加深刻的、深入骨髓的控制。因为之前工业社会对人的压迫在肉体上的强度虽然大,但工人阶级依然能够意识到剥削的存在,反抗是他们直接对这种现实的呐喊。而如今情况则不同,工人阶级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剥削者,他们由于这种深层的技术控制,完全已经被技术奴役了,从而从内心上失去了本身具有的反抗精神,甚至根本不想反抗。大工业时代的工人是被麻痹的剥削者,这种深入骨髓的技术性控制就像鸦片一样控制着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安然得被现实中的消费产品所异化。所有的人不再是作为人而存在,而是作为消费品而生存。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是家庭住宅设备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灵魂。

“在这一社会中,生产装备趋向于变成集权性的它不仅决定着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态度,而且还决定者个人的需要和愿望。”在这个社会中,不但每个人的现实被统治,况且就连人对未来的愿望都被间接得决定着。这样的人是被异化了的人,是被技术奴役了的人,是单向度的人。这与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根本不同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关注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所关注的主题,这也是任何一个社会所应该为之努力和实现的。

马尔库塞通过对大工业的批判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虚假的外表下控制的本质,更加揭示了人们受到压制而失去自由的现象,这对于现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下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第5篇

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重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理解为虚假意识是有条件的,他没有简单、武断地将一切意识形态都理解为虚假的意识和欺骗的`意识,他只是要求对意识形态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马尔库塞认为意识形态是单向度的“虚假意识”,只对社会起保守作用.他的失误在于,他希图通过单纯的精神批判扬弃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

作 者:朱丽霞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社科系,湖北,武汉,430073刊 名: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FUJIAN TRIBUNE(THE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MONTHLY)年,卷(期):2004“”(11)分类号:B712.5关键词:意识形态 马尔库赛 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第6篇

理性在现代性现象中的四个向度--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说起

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理性只剩下了一个向度,即技术性的向度.本文认为,马尔库塞的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理性还有三个向度,即公共性向度、规则性向度和超越性向度.正是这三个向度使发达工业社会的理性获得了自我批判、自我调适的能力.

作 者:俞吾金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33 刊 名:求是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SEEKING TRUTH 年,卷(期):2004 31(4) 分类号:B089.1 关键词:理性   现代性   四个向度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单向度的人》读后感(精选6篇)《单向度的人》读后感 第1篇《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读后感赫伯特·马尔库塞是当代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