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多项目软件包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多项目软件包范文(精选10篇)

多项目软件包 第1篇

大型建设项目中,概预算投资或成本巨大、工期、质量、安全及环境等方面的目标与约束众多,整个过程涉及到多个工作节点(承包商),且项目中有许多复杂、不确定因素。在项目监理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如信函、网络图表、通知、会议纪要、图纸、合同、报告、图片,检查、申请和审批及变更记录等。这些信息基本上是非结构化的信息,形式包括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这些信息都有时效性的要求,所有的信息必须得到快速处理。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大型建设项目中,存在着许多为不同业务需求而在不同时期引进或构建的信息系统,例如:进度管理软件、物资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成本造价系统等,这些系统为项目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系统基本上是根据当时的业务需求进行自主开发或引进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数据的上报不能达到及时、准确,形成了目前的“信息孤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来源分散。例如,与工程施工有关的计量、安全、物资等信息分布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这些分散的信息资源不能为项目管理与快速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支持;(2)应用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互享及数据的自动交换;(3)部分信息冗余。例如,与施工现场设备有关的数据(如购买时间、使用的参数和条件、使用现状等)同时存在于不同数据库中,一些数据需要在不同应用中多次手工录入,容易造成关键数据的不一致。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很多部门为获取信息而支出不必要的费用和成本,降低信息利用率,而且也不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全面的信息,从而进行科学调度与决策,严重制约着大型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同时,数据与应用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结构、数据库系统、程序开发语言以及信息传递标准也不同。各个应用系统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一些企业虽然部分实现了基于C/S(Client/Server)或B/S(Browser/Server)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但是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因此,迫切需要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以利于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深层次的信息处理。

2003年,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建设项目包括原料厂、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等。一期工程投资130亿元人民币,设计年产钢及钢材400万t左右,已于2007年投产。共有几十家单位参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项目的设计、勘察、施工、设备安装、材料及设备供应等工作,中咨建设监理公司承担该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任务。该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质量要求高,为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协作平台,使业主、监理部门、各级承包商等及时实现信息共享、交换,更好地协同工作,项目管理部采用了北京科技大学近几年开发的“软件人”(SoftMan)技术,构建了冶金建设项目基于“多软件人”的智能管理系统,提出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总体构架。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是我国近几年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以此项目为背景构建冶金建设项目智能管理系统,对提高冶金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

1 理论背景

1.1 项目要求

大型建设项目管理智能信息化的基本目标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管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开发相关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使各项目参与人协同工作,高效地进行信息加工、传递和共享,提高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促进建设项目质量的提高、工期的缩短和成本的降低。

大型建设项目管理智能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例如: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信息,方便浏览并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使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适应大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能够对每天的管理活动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建设项目管理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与复用。

1.2 “软件人”理论

在未来网络计算环境下,研制、开发更加智能的软件系统、提高软件的智能水平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软件人”[1,2]是从广义人工生命观点出发,以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和分布式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等技术,提出的一类拟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智能工具和技术。随着分布式计算环境的迅速增长和普及应用,Internet正向着网格化和语义化方向变革,松散型协同工作已成为实用需求的主流。鉴于“软件人”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自治性、反应性、主动性和社会能力,其必将在这场变革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软件人”的计算模式融合分布式人工智能、并行分布式系统、移动智体和人工生命的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一项崭新而关键技术[3]。“软件人”基本构想是:以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和分布式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和多智体(Multi-Agent)技术,研制一类网上自动智能虚拟机器人“软件人”。“软件人”能够在网上自由迁移,采用信息推拉技术自动处理某些指定的任务,充当某类职员角色[4],如:网上安全警察、网上垃圾清洁工、网上信息服务员、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等。“软件人”是智体的升华和延伸, 与智体(Agent)相比,“软件人”除具备智体的自主性、自治性、协调性、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特性外,具有更全面的拟人智能、拟人行为(拟人进化、拟人繁殖)功能,如具有遗传性、变异性等数字生命特征。因此,更接近真实系统的人的行为,而且,它可以迁移,对于有多个工作节点的冶金建设项目这样的复杂应用环境,采用“软件人”技术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项目管理存在的两个问题是非常合适的。

2 面向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的“多软件人”协调建模

2.1 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对宁波钢铁有限公司项目管理的内容、业务过程分析,结合作者在项目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提出冶金建设项目基于“多软件人”的智能管理系统所要实现的以下四个主要功能:

(1)动态监控进度、投资、质量、风险及资源的状态。

(2)动态监控影响进度、投资、质量、风险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作出响应,以便进行预防性控制。

(3)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进度、质量、投资等的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出知识,进而智能化地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案或建议。

(4)项目管理过程中,大量的信息是非结构化的信息,如各类电子文档、图纸、音频、视频、图像等文档信息。有些在同一硬件平台、有些在不同的硬件平台、有些在互联网上。系统应能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要求对各节点(各承包商、设备及材料供应商、项目管理机构分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基于Web的信息)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

2.2 系统模型

从大型建设项目的特点来看,大型建设项目不仅是一个大系统,而且是一个逐步变大或膨胀的发展中的大系统,即随着建设的展开,投资逐步增加、规模逐步增大、建设内容和工作节点逐步增多、控制及管理逐步复杂、不确定性及风险逐步增加。因此,基于“软件人”的大型建设项目智能管理系统由一个“软件人”无法完成任务,需要多个“软件人”组成任务联盟来实现系统的功能。根据系统功能需求,适用于冶金建设项目的“多软件人”智能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大型建设项目管理的任务,设计的任务类“软件人”群主要包括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五类。

2.2.1 进度控制“软件人”群

进度控制“软件人”群包括的“软件人”类型如下:

(1)网络进度图监控“软件人”。监控总体网络进度图,不同节点(合同段)WBS分解结构上的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网络进度图,并对网络进度图的变化作出反应。

(2)承包商设备及劳动力配置监控“软件人”。对承包商的施工机械设备,构配件的数量、型号、性能以及劳动力等(其中一部分是永久机械设备,另一部分是随着工程展开陆续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监控,并对变化情况作出反应。

(3)材料供应商供应计划监控“软件人”。监控材料供应商的材料供应计划。

(4)设备供应商供应计划监控“软件人”。监控设备供应商的供应计划。

(5)施工条件监控“软件人”。监控业主应提供的施工条件,并作出反应。

(6)工程量管理“软件人”。管理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与计划工程量比较,并对工程量确认过程中意见处理结果的反馈作出反应。

(7)承包商材料使用监控“软件人”。监控承包商各种进场材料的检验记录,并对其中出现的差异作出反应。

(8)图纸供应管理“软件人” 。监控施工图纸供应计划,管理施工图纸。

(9)项目(工程)变更监控“软件人”。对项目(工程)的变更进行监控,并作出反应。

(10)进度问题处置指令执行情况监控“软件人”。监控项目管理工程师发出的进度问题处置指令,并监控指令执行情况。

(11)设计文件及图纸审核管理“软件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大量设计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图纸进行审核,主要审查设计文件和图纸是否满足规范和标准要求;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是否能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设计文件及图纸审核监控“软件人”对审核过程及审核结果形成的一系列记录和文件进行管理。

(12)会议纪要管理“软件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召开各种会议,提出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管理“软件人”的功能是管理各种会议纪要。

2.2.2 投资控制“软件人”群

投资控制“软件人”群包括的“软件人”类型如下:

(1)签证支付管理“软件人” 。管理资金的签证支付记录、施工组织设计预算及月工程进度款审批记录,并对其中的变化作出反应。

(2)材料价格信息监控“软件人”。监控承包商使用的材料采购价格,搜索网上相关价格信息及其他需要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

(3)投资问题处置指令执行情况监控“软件人”。监控项目管理工程师发出的投资问题处置指令,监控指令执行情况,并作出反应。

2.2.3 质量控制“软件人”群

质量控制“软件人”群包括的“软件人”类型如下:

(1)旁站记录监控“软件人” 。对旁站记录进行监控,并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

(2)工程预检记录监控“软件人” 。对工程预检记录进行监控。

(3)质量问题处置指令执行情况监控“软件人”。监控项目管理工程师发出的质量问题处置指令,监控指令执行情况,并作出反应。

(4)已完工和即将开工工序交接程序监控“软件人”。监控已完工和即将开工工序交接程序。

2.2.4 合同管理“软件人”群

合同管理“软件人”群包括的“软件人”类型如下:

(1)合同实施监控“软件人” 。对合同条款与实际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监控影响合同条款的因素。

(2)索赔因素管理“软件人”。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监控,及时对索赔因素的变化作出反应。

2.2.5 风险识别与评估“软件人”群

风险识别与评估“软件人”群包括的 “软件人”类型如下:

(1)风险预警“软件人”。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化,自动向用户提供预警信息。

(2)风险分析“软件人”。根据相应的数据进行风险因素的动态识别、分析和评估。

(3)风险控制“软件人”。提出各种风险的控制或规避策略。

3 系统平台设计

3.1 “软件人”系统平台

“软件人”系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软件人”以及“软件人”服务设施(SoftMan Service Infrastructure,又称为SoftMan Environment) [5]。“软件人”在虚拟学习性组织中运行,通过“软件人”通信语言(SCL)相互通信并访问服务设施提供的服务。“软件人”服务设施为每个“软件人”建立运行环境,提供服务接口,并利用“软件人”传输协议(STP)实现“软件人”在网络节点间移动。

3.2 “软件人”个体结构模型

“软件人”个体结构(见图2)中的几个重要功能介绍如下。

“软件人”的通信和安全机制使其能够完成与外界的通信,并保证使用相同通信语言的“软件人”和服务设施之间能够正确通信和协商;同时保证自身的安全,阻止外界环境对其进行非法访问。

“软件人”通过感知器与外部环境交互并通过执行器作用于外部环境。执行器包括“软件人”的初始化和事件处理程序,前者在初始化或移动到另一节点后启动事件处理程序,后者持续自主运行,感知外部环境的请求,并依据内部的规则和状态产生动作 。

“软件人”信息处理模块处理“软件人”的内部状态信息,内部状态信息是“软件人”执行过程中的当前状态,它影响“软件人”的任务求解过程,同时“软件人”的任务求解结果又作用于内部状态信息。内部状态信息中包括“软件人”的创建者为保证“软件人”的行为和性能而做出的约束条件,如返回时间、站点停留时间及任务完成程度等。

“软件人”个体结构中的共享知识资源保存“软件人”所感知的世界和模型,包含任务求解的结果和在移动过程中获取的知识。

“软件人”个体结构的设计使“软件人”个体具有感知功能、通信交互能力、任务分解能力、局部规划能力、任 务分配能力、学习能力、控制与决策能力。

4 系统的实现

基于Java技术的冶金建设项目“软件人”系统平台框架由一组实现的接口和基类(SFC)组成。 “软件人”框架是一个轻量级的软件架构,允许“软件人”的学习或行为作为JavaBean包装起来。系统中的“软件人”可认为是一个标准的Java组件,它有公共的属性(姓名、注释、状态等)和基本的函数集(即行为集,初始化函数init(),复位函数reset(),退出函数quit()等)。

“软件人”间的交互采用基于事件触发的消息传播机制,数据交换使用缓冲池策略。将Java的设计模式和“软件人”功能进化结合起来;将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结合起来。图3给出“软件人”系统平台接口和基类的框架。

“软件人”间的接口由五层组成,由底至上依次为:核心(本体属性)层、本体行为层、功能层(可扩充)、数据接口层和交互层。

核心层是“软件人”本体基本属性的集合。含有:本体属性、初始化模块、功能注册表、行为与特征注册表、自组织装配模块、演化克隆模块等。

本体行为层是“软件人”的自然行为、自发行为、自觉行为和“软件人”群体环境管理任务的集合。主要功能有:环境自适应模块、衰老机制、功能加载模块、迁移模块、对象识别模块、基本交互原语等。

功能层是设计者赋予“软件人”全部功能的集合,此集合可以扩充、更新和重组。基本功能模块有:信息推拉模块、信息安全模块以及其它规划和定义服务模块。

数据接口层是“软件人”交互时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存储的堆栈集合,这种堆栈集具有统一的结构模式和应用接口。

交互层是“软件人”间或与环境交互功能的集合。这种交互是形成“软件人”社区、优化组织结构、协调系统环境的有效机制。交互行为包括:传递信息、寻找同类、协同合作、功能交流/交换等。

系统的开发策略是先开发一个初级原型系统,组织项目管理单位相关人员讨论、评价,在一个规模最小的系统进行试验,验证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的可行性,获取详细的需求信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得到一个可以应用的原型系统后,在其基础上,根据应用对象、环境条件的变化,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和发展,不断增删、修改、更新、扩充。

目前,项目管理部已建立了互联网平台,利用“软件人”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宁波项目的在线监理。形成了以WBS为核心的动态项目进度、投资、质量、合同等信息管理,实现了对不同工作节点的远程访问,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决策效率。实践证明,利用“软件人”来实现远程访问是有效的。

5 结束语

为了解决目前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监理信息化建设,较好地整合项目实施期间的相关信息资源,构建稳定、有效的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管理网络数据库,引入“多软件人”理论模型,采用非线性优化等先进技术,实现对施工各合同段节点的优化调度,保证子工程的合理开工和施工网络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有效运行,最终形成一个集施工信息实时监控、优化管理为一体的网络化的大型冶金建设项目智能管理系统。系统的部分功能已开始在宁波项目进行实际应用,实现了项目的在线监理,大大缩短了信息收集、整理的时间,提高了决策效率。

总结该项目管理经验,有两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提高:第一,加强和提高对可能影响项目进度、质量、投资等因素的主动或预防性控制工作;第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完善与各承包商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曾广平,涂序彦.“软件人”[C]//中国人工智能进展2003.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677-682.

[2]曾广平,涂序彦.“软件人”的概念模型与构造特征[J].计算机科学,2005,32(5):135-136,143.ZENG Guang-ping,TU Xu-yan.SoftMan concept modeland structure feature[J].Computer Science,2005,32(5):135-136,143.

[3]涂序彦,王枞,郭燕慧.大系统控制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4]曾广平,涂序彦,王洪泊.“软件人”研究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一款工具来 软件多“下岗” 第2篇

1. 日常办公 不安装Office也行

出差在外,如果电脑中没有安装Office套件,别人发来一份Word文档、Excel表格或PPT幻灯片,需要阅读或编辑,该怎么办?

这时,只需启动Free Editor,直接打开收到的Office文档,就可以在窗口中进行查看或编辑(图1)。窗口上方是文件操作工具按钮,而下方是类似于Word软件的格式栏,使用非常方便。

Free Editor能够打开从MS Office 2003到2016版的主流文档格式。对于WPS文档,若用MS Office兼容格式存档,也可以用此软件打开。

2. 生活娱乐 不再为格式发愁

生活中,电子书阅读、影音播放占比很大。如果下载了EPUB、PDF、MHT、PDF等格式的电子书,还要去寻找安装各种对应的阅读器吗?对于数码照片、音乐视频文件,不装三两个浏览器或播放器能搞定吗?当然可以,Free Editor读书、播放音视频都很顺手,看图的同时还支持图片编辑操作。

3. 代码编辑 让Editor们靠边站

多项目软件包 第3篇

目前, 我国的数字电视系统采用MPEG-2标准系统层规定的传送流 (Transport Stream, TS) 格式对多路数字电视节目进行复用形成基带信号 (多节目传送流, MPTS) 。本文实现的方案首先利用商用的数字电视传送流采集卡将码流输入到计算机内存中, 再利用FFmpeg开源库实现对传送流的解复用和多路视频解码, 利用SDL开源库将解码后的图像以多画面的形式显示。

1 FFmpeg多路视频解码

FFmpeg是一款支持多种格式音频与视频播放、录制、转换和串流功能的自由软件, 它包含了目前领先的音频、视频编码库libavcodec, 对大部分格式的视频编码都有良好的支持, VLC等多款开源播放器也都用到了FFmpeg。虽然FFmpeg是在Linux下开发的, 对于GCC的依赖性非常强, 但是可以在Windows等大多数操作系统下编译, 保证了其良好的可移植性。本文设计主要使用FFmpeg进行传送流解复用和视频解码, 具体过程如下:

在解码之前, 先调用av_register_all () 初始化FFmpeg库, 注册所有容器格式和解码器。初始化结构体AVFormat Context作为输入输出容器, 将数字电视传输码流保存到计算机的内存中, 调用avformat_open_input () 读取计算机内存中TS码流的头部信息保存到容器中。结构体AV-Codec Context是一个描述编解码器上下文的数据结构, 包含了众多编解码器需要的参数信息, 例如, 视音频流的个数、时长、比特率、文件名以及视音频流数据本身等。将TS码流中的视频流与音频流进行分离, 读取包括视频流个数在内的视频流信息, 使用avcodec_open2 () 打开解码器, avcodec_alloc_frame () 为解码帧分配内存, 不断地从码流中提取视频流帧数据, 并调用FFmpeg的解码核心函数avcodec_decode_video2 () 完成单线程的视频解码的全过程[2]。

考虑到要实现多画面实时播放多个视频流, 本文采用了多线程的设计, 根据TS码流中视频流的个数确定线程数量, 每个线程独立完成一路视频的解码与显示, 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此外, 在此之前还需要创建一个独立的线程, 以便将来自数字电视传送流采集卡的TS码流保存至计算机内存中, 供视频解码使用[3]。

2 SDL多画面显示

SDL是一套跨平台支持多操作系统的开源多媒体开发库, 是各种多媒体应用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SDL共包括8个子系统, 在视频处理子系统中, 要显示的视频区域被当作一块视频缓冲区, 也就是一块内存区域, SDL可以对该区域进行读写。视频缓冲区内的最小单位是像素, SDL可以对视频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像素做处理, 包括改变其颜色等, 缓冲区的数据更新后调用刷新函数刷新显示, 完成视频播放的过程[4]。

本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共6种不同的画面播放模式,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单路播放或者多路播放, 多路视频播放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画面、大小、主次播放, 支持多达16路节目同时播放。用户选定播放模式后, 将其作为参数传入主程序中, 程序根据选择的播放模式以及屏幕分辨率, 计算多路视频画面的播放位置。

SDL的初始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调用SDL_Create Window () 创建一个可以用来绘制的窗口, 调用SDL_Create Renderer () 创建一个渲染器, 调用SDL_Create Texture () 创建纹理缓存 (texture) 。SDL初始化之后, 就可以将FFmpeg解码输出的视频帧数据作为纹理缓存的输入, 本文将视频帧数据保存为YUV420P数据格式。根据选定的播放模式, 计算每个视频流在画面中对应的显示位置, 不断地将视频帧数据写入纹理缓存并刷新显示, 就实现了多路视频的多画面播放。

3 软件实现

本文设计的软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 将TS码流路径和播放模式作为参数传递给主程序, 主程序对TS码流路径进行判断;当路径为0时, 主程序读取通过数字电视传输流采集卡输入的实时TS码流, 否则, 读取保存在本地或是某个服务器上的TS码流文件。然后, 对TS码流进行分析, 分离出视频流和音频流, 计算视频流的个数。根据播放模式确定每个视频流对应的播放画面位置。最后, 为每一个视频流创建一个独立的视频解码和视频显示线程。在此过程中, FFmpeg开源库提供了传送流的解复用和视频流的解码方法, SDL开源库则提供了多画面视频显示方法。

4 测试结果与分析

分别使用数字电视传送流采集卡接收数字电视广播基带信号 (即TS码流) 和用计算机硬盘上保存的TS文件对软件的实时解码和离线解码功能进行测试, 支持6种预设的播放模式, 其中3种模式下的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表明, 本文设计的软件能够实时读取数字电视传送流采集卡输入的TS码流, 或者读取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TS码流文件, 支持6种预设的播放模式, 最多可以实现16路画面同时播放。

5 结论

本文设计的数字电视传送流多画面播放软件是在跨平台的开源库FFmpeg和SDL的基础上实现的, 经过简单修改在Windows、Linux和Mac OS操作系统上都可以运行, 相对于文献[5-7]提出的利用Microsoft公司的DirectShow和DXVA等Windows平台专有技术实现的系统, 其适应性与扩展性更强, 因此使用更加灵活, 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在数字电视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对于数字电视多路视频监测的需求使得该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欣时, 仲影.数字电视多画面显示及监控系统的实现[J].有线电视技术, 2008 (8) :108-110.

[2]辛长春, 娄小平, 吕乃光.基于FFmpeg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编解码[J].电子技术, 2013 (1) :3-5.

[3]李科, 李璐, 兰时勇.基于FFmpeg和SDL实现多路实时流变换及播放[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4 (4) :65-68.

[4]蒋鹏, 刘玓.基于SDL库的跨平台多媒体应用[J].福建电脑, 2003 (5) :39-40.

[5]尚青青, 朱秀昌.高清视频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 2013, 37 (11) :183-187.

[6]苏俊峰, 朱秀昌.基于DXVA的多路H.264高清视频解码器的实现[J].电视技术, 2011, 35 (18) :30-33.

多项目软件包 第4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平台;特点;PARASOFT ALM测试平台;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81-02

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和错误,对于实际使用软件的用户来说,软件中漏洞和错误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根据软件的特点,针对性的选择几个测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软件中存在的更多漏洞和错误,从而保证软件的质量最大化。

1 软件测试平台

1.1 软件测试平台的概念

在软件测试平台出现之前,软件的测试的方法是在软件被编写完成之后,在完成的软件上,按照对应的功能输入能使其体现功能的指令,从软件运行之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反推到软件所有的问题或者缺陷。而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只能对软件是否能具有相应功能进行测试,而无法测试没有体现的功能。就软件的检测效率来说,这种原始的测试方法测试的效率过于低,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软件的测试上,而在这方面抑制了软件开发的发展。

由于一个软件具有许多功能,而在软件的测试中必须对所有的功能进行检测。这同时加重了软件开发的负担。这时急需一个方式在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软件检测方法。而通过不断的研发,将对不同功能的检测、输入指令、软件的运行以及问题的反馈等功能集中到一个平台上,通过这个平台的方式进行测试中所需要的所有步骤,这就是软件测试平台的由来。

在软件测试平台的运行中,同样是把功能的测试一步步的来进行。在测试中,会需要用到各种工具,而测试平台则提供这种工具,对要测试的软件进行自行的测试。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快速的对开发的软件功能进行检测,使之能迅速投入市场。

1.2 软件测试平台的特点

1)软件测试平台是确保软件在使用的是否会出现问题的保障,拥有着一个号的运行环境对于软件的开发使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环境能够让软件测试平台更为准确、效率的对于软件本身有的问题与缺陷进行检测,从而使得软件能快速的投入到生活使用中。所以为了让软件的功能得到保障,就必须保证软件的测试平台有良好的环境。

2)软件的测试是一个软件在投入使用之前所必须进行的。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软件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对于软件测试平台的要求随之也高起来。因为要对软件的每一项功能进行测试,而要保证其每项功能的准确性,就必须屏蔽在检测一项功能的同时,其他功能的影响。这就需要软件测试平台具有一定的屏蔽能力,使软件的每一项功能的检测都能非常的准确,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

3)现如今的软件测试平台具有可以对软件的全部功能进行的检测,这相较于之前的必须把软件的功能与逻辑的分别检测来说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并且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软件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行检测,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以及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

1.3 常用的软件测试平台

由于信息化的普及,引发软件行业及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而软件测试平台就是其中受益方之一,为满足软件行业的需求,使得软件测试平台种类众多。其中在通用型的软件测试平台中,Test Center软件测试平台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测试平台之一;而PARASOFT ALM软件测试平台则在集成化的测试平台中最具人气。PARASOFT ALM软件测试平台由于其有相当专门对于测试软件的功能的效果,又能准确的判断软件的问题所在,所以被许多国际知名软件公司所使用。

软件测试平台对于软件的开发使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平台可以增加其软件的开发效率,又能及时的检测出软件所存在的问题,为软件的研发提供了便利。而由于软件的多功能的特性,使得平台也必须具备检测这些功能的作用。所以就有了通用型的软件测试平台。Test Center软件测试平台就是其中之一,它具备对不同功能的软件都能对其进行检测的功能,具有很高的全面性。

在这种背景下,PARASOFT公司的测试工具,也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今年来随着软件测试工作的需要,该公司将所有的测试工具集成到了一个平台中,这就是现在的PARASOFT ALM测试平台,这个平台从一出现,就受到了各大软件公司的重视。

2 基于多平台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

2.1 多平台计算机软件测试的作用

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测试平台的选择决定了软件在测试后的完好性,由于对软件的高要求,在对于测试平台的选择上就要引起重要。首先来谈谈测试平台的种类,由于信息化的普及使得软件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测试平台也由此变得多种多样,总的对测试平台进行归类可分为全面型与专业型。全面型的测试平台着重于测试软件的多种功能甚至于全部功能,但是在准确性上有所不足;而专业型的测试平台则专门对软件的某一功能进行测试,这个可以保证软件在所测试的功能上的完好,而这个方法也存在着问题,由于软件所具有的的功能较多,如果使用专业型测试平台会使得测试过程变得相当繁琐。所以在选择测试平台上,还是看主要想测试什么而去选择什么类型的平台。

上段中提及到信息化的普及使得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而对于软件的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要严谨的对待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完善。确保软件能够正常的发挥其作用,从而使得整个软件行业更进一步。

2.2 算机软件测试的方法

由于测试方法的多样化使得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不同的测试的平台对同一软件进行测试的时候,就会出现各个测试结果的不准确。其原因是每个平台具有在测试方式、上机的流程以及测试者的使用方法的不同,这些原因导致了在对同一软件的测试中结果会出现分歧。所以在真正的测试中,应该首先针对软件本身的体征进行选择相更为适应的测试平台进行测试,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失误。

在进行软件测试时,要先保证软件的核心功能,在保证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对其他功能的测试就具有相当的难度。要确保一个软件的功能的完好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测试平台的选择上,有对应性的找出各个部分相对专业的平台进行测试,这样得到的结果会相对的准确;由于软件的完好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必须确保其的准确,在对同一部分进行测试时,在得到软件的缺陷后,就立即完善,然后继续进行测试。到多个平台的测试结果都是没问题的时候,才确定其的完好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出现的初期,由于软件的结构比较简单,并没有形成软件测试的概念,随着软件自身的发展,为了提高软件编写的效率,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人们将软件测试的工具集成到一个平台上,逐渐的形成了软件测平台的概念,现在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都会使用到软件测试平台,而且通过多个平台的协同使用,最大程度上减少软件中的漏洞和错误。

参考文献:

[1] 雨润.浅谈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与保护技术[J].无线互联科技,2013(3):42.

[2] 世昌.计算机软件的测试及保护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3):98.

[3] 大弘.浅谈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与深度开发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18.

[4] 冀山,华更新.星载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测试平台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1):72-76.

[5] 维佳.嵌入式系统接口转换计算机软件测试平台研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9):158-159.

基于Flash软件多选题的设计 第5篇

打开flash操作文档,制作方法有两种分别如下:

(1)选择“修改”中的“文档”命令,或者直接选择flash界面最下方的“大小”命令,在“尺寸”选项中设计舞台的大小,单击“确定”即可。可在“背景颜色”中单击小三角选择背景的颜色,这是背景制作的第一种方法。

(2)第二种方法就是将图片导入到舞台场景中,直接作为设计的背景。具体操作方法是选择“文件”中子命令“导入”的子命令“导入到库”,背景图片就会存放在flash的最右边的“库”面板中,直接将图片拖入到舞台中即可,调整图片的大小和舞台正好重合,就完成了背景的制作。为了以后方便使用该图片,可以右键单击舞台上的背景图片,选择“转化为元件”命令,再选择“图形”命令确定即可。

2 多选题的题目制作

新建一个图层完成多选题的题目制作,将图层2重命名为“timu”。本例中预设两道多选题,步骤如下:

(1)首先在timu图层对应的时间轴第一帧处单击选择“插入一个关键帧”命令,然后选择文本工具。将题目1下列哪些是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杭州的字样输入到该图层的第一帧场景中。

(2)同样选中该图层对应时间轴的第二帧,同样插入一个关键帧,将题目2西藏有哪三大特产:藏羊、牦牛、雪莲、酥油草的字样输入到该图层的第二帧场景中,这样就完成了多选题的题目制作。

(3)字体的设置,利用选择工具选中文字,在flash下方设置想要的文字类型和大小。

3 多选题选项的制作

新建一个图层,将图层3重命名为“xuanxiang”,具体步骤如下:

(1)在xuanxiang图层对应的时间轴第一帧处制作选项图标,在″窗口″命令中打开″组件″窗口,选中CheckBox复选框图标,拖入到舞台中,也自然保存到了库面板中,按住ctrl键并拖动舞台中的复选框,复制三个同样的图标。

(2)设置A、B、C、D四个选项:选中一个CheckBox复选框图标,在flash最下方的“参数”中设置“组件”名称为xx1,“label”标签设为A,“selected”选flase,如图1所示。

同样设置其它三个选项的“组件”名称为xx2、xx3、xx4,“label”名称为B、C、D即可。

(3)由于本制作中一共有两道多选题,也是A、B、C、D四个选项,所以在xuanxiang图层对应的时间轴的第二帧选择“插入帧”插入一个帧,使两道题共用同一个选项命令。

(4)将复选框A、B、C、D图标分别和timu图层的答案内容分别对齐:利用工具栏中的“选择工具”,框选复选框调整复选框的间隔和对齐方式,若复选框的大小可通过工具栏中的“任意变形工具”进行调整,然后移动答案内容和复选框保持在同一行,使得题目界面显得美观、一目了然。

4 多选题的跳转按钮制作

多选题的按钮制作是为了控制答题的过程,如果不进行控制,两道题目就会无休止的循环显示,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答题。结合函数,对跳转按钮进行了如下设置:

(1)新建一个anniu图层,在对应的时间轴第一帧处插入一个前进的跳转按钮。

(2)从“窗口”中选择“共用库”,再选择“按钮”子命令,就打开了按钮窗口,点击“playback flat”展开选项,选中“flat blue forward”并拖到舞台中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在“属性”里设置按钮的名称为“fybtn1”。如图2所示。

(3)利用“文本工具”在跳转按钮旁边输入“下一题”,即可完成按钮的制作。

(4)为了在第二帧继续使用该按钮,在第二帧处插入帧即可,为日后进入评分界面做准备。

5 评分系统的制作

(1)在timu图层的第三帧插入一个关键帧,利用文本工具分别输入如图3所示字样。

空白虚线框从上到下依次为答对题数、答题得分和鼓励的话,设定为动态文本,选中动态文本在“属性”里将其分别命名为“cj”、“fs”和“gl”。

(2)在anniu图层的第三帧插入一个关键帧,利用文本工具输入重新测试字样,并利用任意变形工具将跳转按钮翻转180°,重新命名该按钮为“fh”。

(3)在beijing图层的第三帧处选择“插入帧”命令,可使得第一帧的背景图片延长使用到第三帧。

6 多选题的代码设置

代码是flash中完成动作的必备工具,多选题的选择、跳转、评分动作都是由代码决定的。

(1)新建一个dongzuo图层,在第一帧处对选项按钮和跳转按钮进行函数设置,打开flash的动作界面,设置如下函数:

(2)在第二帧处设置的代码如下:

(3)在第三帧处设置如下函数:

7 多选题的预览和输出

选择快捷键“ctrl+enter”就可预览flash的制作效果,点击文件里的“保存”命令,就保存了多选题的制作。再选择文件中的“导出、导出影片”命令,将flash多选题输出.swf的文件,同时可选择文件蛐保存命令,保存源文件,至此flash多选题的制作就完成了。

8 结束语

主要研究了flash多选题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可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缪亮.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高志清.Flash实用教学课件制作培训手册[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01.

多软件混合编辑开发微课视频 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视频,信息技术,教学

微课视频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 在国内的应用正处于探索初期, 也是教育改革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面对慕课的迅猛冲击以及国内高校的快速响应, 以微课、微课视频等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受到了业界人士的瞩目。2012年以来, 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开展的微课大赛, 以日趋成熟的模式, 使得微课设计与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什么是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是应用于学生学习所需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符合学校教学大纲要求, 以教育教学为主, 与微视频的特点结合起来, 以其特有的短小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突破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 录制成时长在1~10分钟、可供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网络传输视频。

二、微课视频的起源

(一) 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 “微时代”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微博、微信、微店、微电影、微盘、微云等无一不显示“微”的强大。而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里, 随着慕课对全球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选择网络学习, 这种不受地域、时间限制, 没有任何界限的学习是史无前例的。而微课视频的开发为此学习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 以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中受教育者不满的尴尬局面。基于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成为主流趋势。学生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使用微课视频教育资源, 学习完成主要知识点, 不局限于依赖授课教师完成学习内容。因此,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探索, 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多软件混合编辑开发微课视频

(一) 微课视频制作四大流程

微课视频制作的流程包括:知识点的选择、脚本的编写 (包括教学设计、素材准备、工具选择) 、制作的过程、后期的编辑四个大步骤。

1. 知识点选择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课堂”, 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制作微课视频。首先, 知识点的选择关系到知识结构的设计, 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制作微课视频, 符合微课视频制作的初衷, 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其次, 选择的内容设计要符合信息化多媒体特性。否则设计过程平庸无奇, 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欲望, 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 脚本编写

脚本的设计尤为重要。脚本编写前首先要做好教案、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做视频教案, 视频教案中包括知识点的描述、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设计思路、制作过程等。再将视频教案编写成分镜头脚本。分镜头脚本包括镜头编号、场景介绍、旁白讲解、动画设计、预计用时等。脚本的编写要符合一定的原则:时间碎片化原则、内容趣味性原则、画面简明性原则等。

3. 制作过程

微课视频通常情况下包括片头、讲解、片尾3部分。片头部分不能超过10秒钟, 正常情况下应包括题目和作者, 也可有单位LOGO、单位信息等内容;讲解部分是重中之重, 切入主题要迅速, 讲授思路要清晰, 语言表达要易懂;收尾快捷不含糊。片尾部分注明作品版权、制作单位及时间等信息, 也可以注明联系方式, 方便交流。

制作前, 先将所需素材整理好, 如, 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将旁白整理好, 进行声音录制;然后将片头、片尾及需要添加的动画效果在PPT软件中制作完成;最后制作或录制 (包括摄像录制和屏幕录制) 所需的动画或视频。

4. 后期编辑

屏幕录制也好, 现场录像也罢, 无论在画面上或是旁白中, 都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 哪怕添加字幕或是背景音乐, 也需要后期处理, 这是把整个作品完美化的最后一步, 大家一定要坚持!介绍几款软件以便大家了解使用。其中绘声绘影、Camtasia Studio都是在微课视频制作中的常用软件;如果想达到更炫酷的效果, PR (premiere) 、AE (After Effects) 等是专业的后期影视合成软件,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软件在制作微课视频时的使用技巧, 在“案例详解”中, 将陆续分析。如果你的Flash技术很不错, 那么从头到尾选择Flash动画制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 多软件混合编辑制作微课

1.制作PPT

根据分镜头脚本设计的思路, 制作PPT便于视频录制。PPT的制作考虑因素有:版面的设计是否简明精致;动画的效果是否生动;与主题的搭配是否合理。页面文字需尽量精简, 避免学生因文字太多而反感。动画的设计中, 无论文字、图片还是幻灯片的切换, 尽量采用自动播放效果, 这样播放起来非常流畅, 学生观看时不会产生视觉疲劳。

2.制作Flash动画

为了更好地理解概念, 需设计并制作几个短小的Flash动画。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 也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同时让学生感受动画的神奇。其次, 一味地观看同一场景, 会使视觉疲劳, 学生会感觉枯燥, 用动画的方式进一步说明相关概念的关键点, 不仅生动, 更是一种强化。

3.视频的处理

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多, 传统教学中,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 通过视频启发学生、导入新课等教学手段就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 凭借直观、生动的动态视觉效果备受学生和教师的喜欢。在微课视频中引入视频, 更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 制作视频。智能手机的出现, 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更使视频的录制更简单、更方便。 (2) 下载视频。众多网络爱好者不求自己的利益, 把自己制作、整理的一些优秀素材, 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共享给大家即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为很多求学者提供各种学习需求, 也给很多喜欢探索的有志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灵感。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 为了迎合学习者的需求心理, 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选择一些网上流行的视频作为我们的学习素材, 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声音录制

在声音的处理中, 很多资料显示是用一边操作一边录音的方式录制视频。但根据本人经验总结发现, 这样的操作方法, 在语音、语调的表现上缺乏一定的情感。微课视频中, 以画面为主, 看不到教师的肢体语言, 只能通过语言情感的变化来感受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一边操作一边录音的方式, 不仅要考虑操作步骤是否精准, 也要考虑语音、语速处理是否得当, 更要考虑旁白讲解是否正确。这一心三用的做法一定要在技术上、语言上下一番工夫, 为此应采用一心一用的方法, 将声音录制与操作视频分开来录制。

5. 后期编辑

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制软件不仅有录屏的功能, 还有对音频、视频的后期编辑功能。案例以演示操作为主, 添加动画为辅, 动态效果已经很丰富, 无需再添加更多的特效, 该软件就完全能够满足后期编辑的需要。

(1) 导入素材。将准备好的各个素材导入软件。 (2) 编辑声音。将声音素材按照分镜头脚本设计的标准, 依次摆放音频轨道, 并对音频进行剪辑。 (3) 编辑视频。根据声音的快慢调整视频的速度, 使声画同步;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字幕, 即将旁白导入。 (4) 最后根据需要添加背景音乐。最后发布分享, 生成mp4格式视频上传网络,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

微课视频开发过程的关键在于设计, 对制作水平的要求并不高, 主要是突出教学思路的创新。在设计中如何将枯燥的理论艺术化, 在制作中如何将抽象的文字生动化, 是微课视频关注的热点;在制作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开启学生创新的能力, 是微课视频设计的重点。微课视频虽“微”小, 但开发过程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软件定义网络多控制器平台研究 第7篇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络体系结构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针对软件定义网络、可扩展性问题、性能评价问题及其相关部分测试方法问题, 对单一控制器处理能力不足以及当前分布式解决方案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服务架构的问题, 提出了控制平台架构模型。并对已有的架构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服务抽象架构控制器, 并对该控制器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

1 传统网络与软件定义网络对比

1.1 软件定义网络的特点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通过控制与转发的分离、开放的南北向接口、集中式的控制平面获取网络的全局信息, 并根据业务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动态的全局调配和优化。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网络控制的灵活性, 使可管理、可编程、可动态改变的网络成为可能, 从而实现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 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2 传统网络与软件定义网络对比

传统的互联网体系结构是分布式的, 每个网络设备都拥有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和控制层面, 设备与设备之间通过分布式的网络协议交换信息和数据, 其结构有几点不足:①网络设备复杂。②配置困难。

1.3 网络特征和底层操作系统绑定, 很难添加新特性。

软件定义网络平台以Open Flow为主, Open Flow从转发设备中分离控制逻辑的方法使数据平面具备了灵活的设备添加和升级的能力。

2 多控制器实验平台简介

2.1 多控制器架构分析

多控制器SDN网络的典型做法是将网络划分成多个控制区域, 每个区域由1个控制器控制。现有的多控制器架构从网络的划分方式来看, 可以分为水平式多控制器架构和层次化多控制器架构2类。

2.2 控制器放置问题分析

分布式地部署多个控制器是解决SDN网络的性能、可扩展性以及可靠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 多个控制器的存在也面临着其他新挑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控制器的数量以及控制器的放置位置。当前的研究工作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控制器的放置方案:基于传输延时的控制器放置方式, 基于可靠性的控制器放置方式, 基于其他指标的控制器放置方式。

2.3 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平台的可靠性分析

SDN采用逻辑上集中式的方式对网络进行管理与控制, 为了解决集中控制环境中的故障问题, 在网络部署多个控制器是解决SDN控制平面可靠性问题的重要手段。SDN控制平面中的故障可以分为控制器故障以及传输控制流的节点或者链路的故障。为了克服控制器的故障, 主要通过控制器的被动或主动复制技术来提高SDN控制平面的可靠性。而在克服传输控制流的节点或链路的故障方面, 则主要通过路径保护或者路径恢复的方式来提高SDN控制平面的可靠性。多控制器平台涉及架构设计、控制器放置等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结合现有研究分类, 通过分析、总结, 可深入了解多控制器平台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 为之后抽象服务层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3 实验方案

为了解决集中式控制平台的处理能力有限、全局视图信息的收集代价过大等问题, 文章采用多控制器满足需求。控制器应该对应用透明, 即不论服务如何变化, 应用的编写方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 当底层服务发生变化时, 原有的应用无需任何修改。要做到这一点, 则要求底层协议更改更为慎重, 对应用也必须相对透明。

3.1 服务抽象层

设计采用服务抽象层做到这一点, 可以采用如下的设计思路:服务抽象层可以动态链接控制器应用与南向协议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 如使用类似拓扑管理模块, 实现拓扑构建和设备发现的功能。抽象层提供的服务由控制器基于应用或者网络设备提供的功能为基础构建, 基于应用对服务的请求服务抽象层映射到对应的控制器插件, 选取恰当的南向协议与给定的网络设备实现通信。

服务抽象层在服务和插件间流程设计方案举例:①当一个支持Open Flow协议的插件接收到一个ARP请求数据包, 需要分派此数据包到ARP处理程序。②协议插件将调用数据包输出服务接口, 将数据包传输到服务抽象层。③ARP处理程序, 将登记注册到监听数据包服务接口, 在上一步中服务抽象层接收到的数据包将被移交到ARP处理程序对应的应用中。④该应用程序现在可以处理此数据包。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软件定义网络现状, 对软件定义网络多控制器平台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设计验证。

3.2 多控制平台下网络拓扑实验验证。

控制器为应用提供了逻辑集中的物理网络拓扑视图, 为了网络应用直接管理网络规则策略, 控制器支持网络设备转发规则的变化。和大部分控制器一样, 控制器使用LLDP报文发现的设备连接来构建网络拓扑结构。拓扑视图选项提供了交换机和主机拓扑的图形视图。在抽象服务控制的多控制器拓扑中各个管理对应控制器存储和设备, 包括设备的功能和可达性信息等。这些信息由控制器存储并且由拓扑管理器管理。其他构件组成包括ARP处理程序、主机探索器、设备管理器、交换机管理器等协助拓扑管理器生成网络拓扑数据库。

3.3 多控制平台下服务抽象实验验证。

①实验环境配置。在已经安装Mininet环境的机器中启动Mininet, 对应地配置多个主机和交换机。在控制器层启动一个简单的转发包应用, 它通过ARP包来探测连接到网络的每个主机, 并给交换机安装规则, 让网包能顺利转到各个主机。通过拖动设备, 形成逻辑拓扑, 并保存配置。②实验分析。因为控制器是寄存在服务器中, 所以当做好类似以上的配置之后, 首先要连接控制器, 通过控制器应答的状态信息来了解网络运行情况, 其中应答201表明操作成功。为了叙述直观简洁, 文章在试验中配置了3台交换机, 每台交换机上使用的南向协议不同。③获取删除主机信息 (见图1-图3) 。

利用仿真实验进行验证可以得出结论:通过获取拓扑信息, 配置与获取用户链接信息, 获取、删除主机信息等实验操作, 验证抽象服务层在控制器应用中对底层的操作或者应用之间交互设计的可行性。真正实现了多控制器多协议支持和对应用的透明, 不论服务如何变化, 应用的编写方式一致。

4 结语

文章利用实验平台, 对软件定义网络以及多控制器平台相关问题进行仿真论证, 实现服务抽象架构的多控制器平台, 服务抽象层可以动态链接控制器应用与南向协议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 如使用类似拓扑管理模块, 完成构建拓扑和发现设备功能。服务抽象层与控制器插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是相耦合的, 这样就可以实现灵活升级网络协议或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可重构网络控制功能构件化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3.

[2]孔祥欣.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控制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清华大学, 2013.

[3]范伟.软件定义网络及应用[J].通信技术, 2013 (3) :67-70.

多格式矩阵监控系统的软件实现 第8篇

基于以上多格式矩阵的复杂性,需要一款稳定的嵌入式软件监控设备的运行,实时准确的报告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1软件实现目标

针对多格式矩阵的设备特点,软件系统设计目标确立如下:

(1)实时监测和显示当前各输入通道是否有有效的视频信号接入,输出通道是否有有效的信号输出;显示当前各输入、输出通道的信号相关信息;如信号分辨率、信号类型、信号均衡强度等;(2)实时监测和显示当前各输入、输出板卡是否插入;各板卡是否发生故障;(3)实时监测和显示主备电源及主备控制板的工作状态;(4)可设置输入输出板卡的分辨率大小;(5)实现视频信号切换,任意一路信号输出可以选择任意一路信号源输入;

2软件实现方法

以VC++6.0为开发环境,采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软件的实现以硬件环境运行为基础;本软件在个人电脑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与多格式视频矩阵设备保持正常的通讯状态,从而实现软件远程监控硬件设备的目的。

3软件实现过程

3.1软件设计流程图

3.2软件控制界面的设计

该界面完全模拟再现多格式矩阵设备的后视图,是用户对监控软件及矩阵设备有统一的认知,从而准确定位监控信息(图2)。

通过该界面可以获取当前矩阵的基本运行信息;

(1)显示矩阵规模:该监控系统所连接的设备输入输出路数,如64x64,表示输入64路输出64路。(2)输入输出接口类型,是否有板卡工作异常:显示当前设备所插入的板卡是什么类型的板卡,通过模拟的接口图标做区别,可以直观的分辨板卡类型。板卡工作正常时显示彩色,如果板卡工作异常则显示灰色。(3)显示各输入输出信号相关信息;当鼠标移动带相应的输入输出位置时可以显示信号分辨率、信号类型、信号均衡强度等信息;(4)显示双电源状态及双控制状态:当前的主备电源是否都处于工作状态,使用的控制板是主控制板还是备用控制板。(5)显示控制方式:监控软件与设备的通讯方式可以是串口通讯或者网口通讯等,通过该界面可以选择通讯控制方式。

2.3软件与硬件设备的通讯

适用于多格式矩阵设备的通讯协议是实现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通讯的关键。通讯协议指令主要做如下分类:

(1)查询指令;查询输入与输出板卡状态、视频信号相关信息、输入输出路数对应关系查询。(2)设置指令;设置指定板卡的分辨率输出;设置均衡强度,预加重强度;鼠标移动与按钮控件作为主要触发事件,调用相应子菜单做相关操作;下文以切换操作事件为例做介绍。点击切换按钮后,显示模拟矩阵状态的棋盘界面子菜单,如图3。横向表示输入通道,纵向表示输出通道;纵横交叉点对应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的对应关系,无任何图案的交叉点表示输入输出断开;白底红框的交叉点表示预切换状态;红底实心圆图案的交叉点表示相应的输入输出连接。

4系统测试

4.1第三方软件测试

使用第三方TCPUDPDbg工具模拟矩阵设备,通过网口的TCP连接软件系统与TCPUDPDbg收发数据,查看矩阵收到的数据,以及指定矩阵发出数据来查看软件的反应。

TCPUDPDbg发数据,软件接收数据,如发出反馈第4路输入信息为:“*IF004%1024x0768%VGA#”,若通讯成功则在第4路板卡位置显示VGA类型接口板卡输入分辨率为1024x768。

反之,监控软件发数据,TCPUDPDbg接收数据,如通过软件设置第4路VGA输入分辨率为1280x1024,若通讯成功则在TCPU-DPDbg工具接收界面显示“*SI004%1280x1024%VGA#”。

4.2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联机测试

使用RS-232串口通讯线或网线连接多格式矩阵设备与控制电脑,运行软件应用程序;通过软件远程监控多格式矩阵的运行状态,管理控制设备的切换操作等。经过产品可靠性测试以及客户的实际环境使用测试等,该软件系统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多格式矩阵的管理监控,实现用户远程监控管理多格式视频矩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鑫,余安萍编著.VC++深入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鲁业频,刘守义.数字电视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多项目软件包 第9篇

手机客户端软件的竞争,在跨进2008年之后,已经达到白热化。

2月21日,诺基亚宣布,维信在中国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200万,“精灵”已超过1000个。

而在2月22日这天,国内最大的无线互联网3G门户宣布在3G牌照发放前夕,率先进入3G体验,改版后的3G门户,不仅速度更快,容量、色彩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在互联网概念刚刚兴起时,客户端软件被漠视。但随着互联网产业步入成熟期,客户端附带的价值开始受到用户和投资者的青睐。在客户端软件的作用下,无线互联网用户的黏性大大提高,进一步转化为商业价值,使得这一行业出现了回暖迹象。越来越多的厂商垂涎这块市场,欲占领手机终端,为未来3G做准备。

空中网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通过手机直播NBA,使手机广告在2007年下半年出现较大增长。而3G门户去年的广告收入则有数千万元,有望在2008年全年实现盈利。从整体看,无线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依然不够明朗,特别是一些规模稍小的公司。但随着手机上网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得到解决。

一触即发

一般来说,每一部手机终端,除了具备基本的通话、短信功能外,厂家还安装了一些小软件,比如日历、电影播放器、音乐播放器等。但细心人士不难发现,几乎每部手机的功能都差不多,特别是国产手机,由于普遍采用联发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功能几乎雷同。

实际上,用户完全可以自己安装更多软件,让手机变得更加好用,这就牵涉到手机软件了。如今手机客户端能够为用户带来更有价值的切身体验,中国移动为北京奥运会量身定做的全新产品“奥运快讯”业务,无需短信,无需WAP接入,只需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即可让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项赛事的实时快报,像滚动字幕一样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目前的手机软件,特别是在客户端软件上,视频、图书、股票、音乐等是最为重要的领域,每一个手机软件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与互联网连接后,手机软件的作用得以最大化,带给用户更多的便利。通过这些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软件,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使用手机娱乐等应用,用手机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看书、炒股、查地图、搜索等,从而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以3G门户(国内最大的无线互联网,3G.cn)为例,在过去2年中,它推出了一系列手机客户端软件,影响较大的有手机看电视的GGLIVE,在线听音乐的GGMUSIC,看书的GGBOOOK,炒股的GGSTOCK以及手机搜索软件YY搜索。在这些客户端软件的带动下,3G门户目前的日流量,已接近整个无线互联网的1/4,注册用户数则超过5000万。

在2007年,诺基亚在一个叫维信的小软件上投入了上千万元的推广费用。自去年年底维信正式推出商用版以来,凭借创新的服务及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数量节节攀升。截至今年2月底,维信的国内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200万,精灵超过1000个。维信的精灵涵盖了目前最热门的网络应用,如:图文博客、社区交友、游戏占卜、新闻资讯、杂志文摘等。1月中旬推出生活搜索——“酷讯”,近期推出了搜索精灵——“百度搜索”,热门游戏精灵——“悠嘻猴躲避球”等。

诺基亚软件和服务部总监曾泉涛表示:“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手机上,基于精灵的用户需求,将带来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IT时代周刊》记者同时发现,随着中国手机上网群体的激增,通信产业链上,从运营商到内容提供商,从手机硬件厂商到无线互联网站,都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手机软件,这一领域的争夺大战已全面展开,手机软件之争甚至上升到法庭。PICA(北京掌中无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腾讯的纠纷,移动软件提供商3GV8跟3G门户的版权问题,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2006年lO月,腾讯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以及不正当竞争”为由在北京起诉PICA,称其单方面与移动QQ互通,损害了腾讯的合法利益。随后,PICA以腾讯拒绝互联互通,构成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在深圳向腾讯提起了反诉讼。

纠纷的背后,其实就是利益的争夺。

无线互联网“加速”

目前,中移动已经在北京、天津、沈阳、深圳、秦皇岛、厦门、上海和广州等试点城市搭建了TD网络,并进行了多次测试。不过,TD试运营并不代表3G牌照发放。TD的正式商用还存在很多瓶颈,除了网络外,还有来自终端的限制。从中国移动首批3万部的终端采购来看,离正式商用的确还需时日。

2月22日,3G门户推出了3G版首页,揭幕了其开发的国内第一个“3G版”手机上网页面,同时宣布其战略方向将由独立WAP门户,转变成为“门户+客户端软件”双核心战略。 3G门户cE0邓裕强认为,3G在用户体验上是逐步推进的,实际上现在许多城市都已经是2.75G网络,手机上网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可以让用户逐步去体验丰富的3G上网感受了。

本刊记者看到,3G版的首页和过去的3G门户首页相比,主要频道的导航非常清晰,底色丰富,页面内容也多了许多。分块分区,布局清晰,一些实时的内容如股市指数都即时显示在首页,比以前的“频道+内容”导引,完全是两个带宽时代的感觉。

随着3G网络在国内逐渐铺开,手机上网速度越来越快,手机网站的首页未来还会出现更加丰富的形式。邓裕强表示,现在3G门户网“门户+客户端”的双核心战略将是3G门户的长期战略。实际上,2006年,3G门户网就开始了布局手机客户端软件。

据3G门户总裁张向东介绍,2006年推出手机电视直播软件GGLIVE以来,已经有大约600万的注册用户经常使用这一软件,而GGMUSIC在线收听音乐的软件也受到用户欢迎。

无线互联网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终端的复杂性以及目前的网络速度,都是对技术实力的考验。但凭压缩技术和传输技术,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最新版GGLIVE,在2,5G的网络状态下,可以实现清晰流畅的手机在线视听娱乐享受,还能随时收看30多个卫星电视频道节目。

跳出不盈利怪圈

计世资讯认为,由于用户对手机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特别是手机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实现上网的需求不断增强,客户端软件的作用日益凸显。

不过,盈利模式目前依然是无线互联网

最大的难题。由于缺乏收费渠道,一些无线互联网即使有着超大的流量,也难以将优势转化成收入。

艾媒市场咨询分析师刘轶指出,虽然手机被普遍认为是个人综合信息便携终端的首选,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屏幕偏小、输入不便等问题目前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2007年12月,3G门户宣布与Google合作,推出无线搜索品牌YY搜索。这一合作,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升了双方的流量,3G门户几千万的活跃用户,无疑增加了Google的市场份额,同时反过来也提高了自己的用户忠诚度。

但易观国际认为,“Google与3G门户的合作尚未找到非常好的盈利模式,短期内难以盈利,只能是提前卡位无线搜索市场。”由于手机屏幕大小及网速的限制,WAP页面广告位数量及广告形式相当有限。此外,手机浏览Web网页的用户体验不佳也是一大制约。

不过,相较前两年,一些排位靠前的无线互联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广告收入正在快速提升,如空中网、3G门户。

与NBA合作,推出NBA手机官方网站,让空中网抓住了一个热点。姚明和易建联进入NBA,团聚了众多FANS,这就为空中网赚足了“眼球”。通过采用免费收看、广告分成的差别化营销,使空中网手机广告增长迅速。

2007年11月20日,空中网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为54万美元,总体营收1712万美元,其中手机广告营收为26.5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9%。空中网CEO周云帆表示:“这一优异业绩,主要得益于移动广告收入的持续增长。”

打开3G门户的首页,人们会发现,广告量较先前有了很大的增加,包括一些跨国公司投放的广告。邓裕强向《IT时代周刊》记者表示,“去年全年我们已经有数千万的无线广告收入,今年还将有更高的增长。相信有了广大的用户群,盈利模式自然而然会出现。”

事实上,3G门户一直在探索网络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2007年8月,3G门户网同天盛传媒合作,获得英超转播权。

多项目软件包 第10篇

1 软件功能描述

在专网中维护多个主机, 不同主机可能处于不同位置, 同时还可能需要定时浏览监控画面、观察UPS运行情况或者远程进行电源管理, 众多不同的登录IP地址、登录密码容易造成混淆, 给维护监控带来一定的困难。该软件把需要管理的主机按位置功能进行分组, 把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操作合理组织、部署在该位置主机的管理界面上, 把对应的登录IP地址预先初始化在程序里, 调用预先保存的登录信息, 就可以通过该软件, 一键完成对应的登录操作。

2 软件设计

2.1 软件界面

软件把要登录的主机位根据功能进行分组。这里假设共有4个功能分组:功能类型1、功能类型2、功能类型3和功能类型4。以功能类型1为例, 它包含5个需要维护操作的主机点位f1_4、f1_5、f1_7、f1_1和f1_3。当要维护操作f1_7主机时, 则点开节点“功能类型1”分组选择f1_7, 出现f1_7主机操作界面;以f1_7主机操作界面为例, 它需要组织部署“登录远程桌面”、“远程电源管理”、“远程视频监控”和“远程UPS监控”4个功能操作, 分别运用功能链接键实现;维护时根据需要点击相应的功能链接键完成对应的操作。选择其他主机功能操作与f1_7类似, 在此不一一表述。

2.2 界面部署

为了方便操作, 界面由菜单栏、操作部分和状态栏组成。菜单栏menu Strip1可以用来打开各个“功能类型”分组直接进行操作, 还包括“退出”程序和“关于”程序简要说明。状态栏status Strip1主要用于简单显示当前操作的结果。操作部分由tree View1控件和tab Control1控件组成。tree View1控件用于树型指示各功能类型分组, 对正在操作的主机位则以红色箭头进行提示。tab Control1控件以标签形式把所有需要操作的主机位进行排列, 在每个主机位标签里, 把需要进行的操作进行了组织, 达到了方便操作的目的。具体参看图1。

2.3 窗口初始设置

窗体加载时, 调用窗体的Load函数, 首先读取初始化设置文件, 更新窗口默认设置, 然后设定tree View1展开, tree View1指示第0-0节点为当前操作主机、tab Control1控件的Tab Page0为操作焦点, 如图2所示。

实现代码如下:

2.4 需要特别导入的命名空间

2.5 选取主机位的表示与关联

当从tree View1控件打开某一主机位时, tab Control1控件同时打开对应的Tab Page页;同样, 当从tab Control1控件打开某一主机位时, tree View1控件也同时指向对应的主机位, 以红色箭头指示。实现这种关联, 主要通过tree View1的After Select () 方法和Tab Control1的Selecting () 方法实现。代码如下:

2.6 主要功能链接键

主机位操作, “远程UPS监控”和“远程电源管理”等主要是登录具体IP Web网址进行, 操作以点击Link Label按钮调用Process命令实现。代码如下:

“登录远程桌面”是本软件的主要功能, 也是点击Link Label按钮完成, 代码实现根据使用要求有些差异。首先需要调用ping命令, 探测一下主机是否开机。如果开机, 则再用Process实现“mstsc.exe”远程登录;如果没有开机, 则弹出提示窗口。同时ping命令结果在状态栏显示。代码如下:

2.7 远程自动登录

在2.6节中由Process调用“mstsc.exe”实现远程自动登录时, 需要区别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是管理主机为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 远程主机是Windows XP系统。可以把登录远程主机的IP、用户名和密码在2003系统下预存在某个文件夹下, 如My Documents里, 存储的形式为.rdp文件, 如f1_7.rdp文件里存的为远程登录f1_7主机用到的IP、文件名和密码。具体Process命令执行代码为:

二是管理主机为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 远程主机也是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Process命令需要加上/console才能执行, 代码如下:

三是管理主机为Windows XP系统。不能利用系统预先存储远程登录主机的IP、用户名和密码, 需要先打开远程登录界面, 再手动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具体的登录代码为:

2.8 程序唯一执行

为保证程序执行时的唯一性, 在程序执行时, 对执行线程进行分析。如果有此程序的线程, 则弹出对话框“本程序一次只能运行一个实例”并不再运行;如果没有此程序的线程, 则执行操作。具体实现是在程序的入口处加入分析代码, 实现代码举例如下:

3 结语

在部分特殊用户的网络远程维护中, 通过多个远程桌面自动登录助手软件的实际应用, 达到了方便远程操作、提高维护效率的目的。在特定的网络管理工作中开发该软件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通过对网络运维中需要频繁登录多个远程主机进行管理的需求分析, 利用C#开发了多个远程主机从一个界面完成远程登录及浏览的多个远程桌面自动登录助手软件, 简化了登录过程, 方便了运维操作。

关键词:远程桌面,C#语言,用户名,密码

参考文献

多项目软件包范文

多项目软件包范文(精选10篇)多项目软件包 第1篇大型建设项目中,概预算投资或成本巨大、工期、质量、安全及环境等方面的目标与约束众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