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精选7篇)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 第1篇
2006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下文中简称《要求》) 以代替以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比较之后会发现新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举措:第一, 对高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 (包括听说读写译) 提出了一般、较高、更高三种要求。第二, 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听说优先。第三, 提出了以网络为基础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但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分家严重”的现象, 即:精读课中教师忙于讲授课文、练习, 无暇顾及学生口语操练;听说课上只听不说, 或者只看电影大片, 听说课被简化成了听力课。且由于教学时间安排紧凑和四、六级考试的“导向”作用, 学生对口语的提高几乎失去兴趣, 从而使得语言学习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有很高的期望, 但苦于平时没有练习的机会而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老师对于精读和听说课上的“一言堂”现象也叫苦不迭, 总想做出一些新的尝试。再者, 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的规定标准中, 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是硬性指标。所以, 无论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还是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分析, 都应当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做一些尝试性的改革。
2.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2.1 课堂内有效时间利用不够。
以一节50分钟、学生为45人的大学英语课来计算, 除去老师导入 (lead-in) 和对课文、练习做一些必要的讲解, 平均到学生个人的口语练习时间不到1分钟。更何况, 一节大学英语课不可能全部花在口语练习上。所以, 要想利用这“一分钟”的课堂时间就把学生的口语水平大幅提高, 十分困难。
2.2 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大学生的英语进校成绩差别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表现在:在一些高校, 强势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明显高于弱势专业;同一专业内, 高考高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要强于低分学生。这种现状给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堂精心组织的课堂讨论, 原应是每位学生都能有发表自己见解和锻炼口语的机会, 其实际结果往往变成了一些口语水平较高学生的“一言堂”。如果每次课堂教学都演变成了教师和几个学生之间的“对话”, 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也不能说是成功的。
2.3 学生对课本中话题的陌生。
大学英语教材几经修订,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几套权威出版单位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都是一个单元围绕着一个话题 (topic) 展开, 方便教学和学习。编订者们能根据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组织课本的编写, 但似乎没能把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比如:如果一单元围绕“weather, sports, celebrity, TV commercials”等话题, 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表达内容就很丰富。但面对另外一些话题 (如:AIDS, Premarital agreement, brain-drain) , 学生则变得寡言少语。笔者在一次以“婚前协议”为话题的课堂讨论时, 当学生都对这此无甚发言的时候, 突然有学生指出:“如果结婚前就要想着离婚, 这样的婚还结它干什么?”结果课堂一片哗然。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会对自己不太了解的事情关注过多。学生对课本中出现的话题陌生, 也是学生口语表达的一个障碍。
2.4 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旧明显。
面对众多对四、六级考试的指责 (四级考试的误导作用之一就是“耽误了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 四、六级考试于1999年设立了口语测试, 2006年又大幅提高听力的比重, 但应当承认该测试的“指挥棒”作用仍然存在。众所周知, 参加四、六级口语测试是有笔试成绩硬性要求的, 这就注定了一大部分学生同其是“无缘相见”。还有一部分学生笔试成绩虽已达标, 但他们平时不练习口语, 或者对自己口语没信心, 也就自然不会参加口语测试了。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口语没有“刚性”要求, 学生学习动力差, 教师教学成效低。
3.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开展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
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让教师教知识变为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 自主学习,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所以以网络为基础的自主性学习将会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主性学习既能克服学生对教材话题陌生的不利影响又能使教学不囿于课堂内的时间, 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
3.2 发挥《要求》的作用, 改革测试评估手段。
出于教学管理便利性的考虑, 大学英语的在校测试 (以区别于四、六级考试) 通常是承袭了老的四级考试模式, 一份试卷包括听力、阅读、词汇、完型、翻译或者是作文。唯独缺少的就是口语。所以教师给学生评定平时成绩时, 往往是以课堂内口语表达的情况做出的。但对于那些平时从不“说话”的学生怎么办, 一直是令老师头痛的问题。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有“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教学评估方法, 这对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就把自己的成绩评估方法同学生交待清楚, 提出“刚性指标”, 从而调动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由于对学生课堂口语的评估有了非常明确的考核要求, 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对于口语将不再会有“无所谓”的侥幸心理。
4. 结语
本文从课堂设计、教师教学组织、学生英语初始成绩、教材设计等方面发现不利于大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因素, 并提出了一些在教学实际中便于教师操作的应对策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远不只这些, 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 笔者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中国学生把英语当作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来学习, 这一客观情况决定了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把阅读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我们应当看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都对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尤其是口语表达方面。学生梦想着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而学生实现这一梦想的时刻, 就是对千万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教师的一种回报。作为一线教师, 要找到大学生口语学习成效慢的症结所在, 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初中英语课堂口语教学方法探讨 第2篇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同时也是一种交际工具,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声的交流。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以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英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日渐显得重要。因此,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和克服“说”的心理障碍,成了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英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活动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见解:
一、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能力之一,同时用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语言学家认为学生通过互动学口语,初中学生的主要互动形式是learning by doing 即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会英语,包括口语。因此,用英语组织教学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就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是一定要坚持说下去,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渐渐听懂了,不熟悉的话语渐渐听熟悉了,不清楚的词语渐渐听清楚了。听力理解提高了,开口说就有了依据和保证。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可能开口说的,所以关键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使用英语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和模仿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时间很大程度集中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上,除此之外几乎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对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尤其重要。我们很多的英语教师口语不是很标准,因而跟读课文磁带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供了难得的英语语境。背诵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流和语感,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大脑里储存习惯用语和词汇,从而打好坚实的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基础,这个过程对以后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更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往能力的保证。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英语能力的形成,首先必须有语言材料的大量有效输入和积累作为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每天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并就其流利程度和语音语调给一个档次,记录下来,每个月给予公布和奖励,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抓住机会,多创设英语环境
(一)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口语的提高
每天学生轮流值日,从而获得均等的机会训练口语,时间2—3分钟,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可以是每日的值日报告、有趣的经历、故事讲解、与同学之间的对话等等。在做完值日报告后,要给下面的学生提两个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巩固知识和形成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锻炼,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展示口语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划分英语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每个英语学习小组4—6人,应该按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课堂上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练习、课本剧表演、问题讨论等等,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口语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等生可以在小组内起到带动作用,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还要挑选几组当堂表演或对话,并且让学生自己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学生在新课之前会自觉预习,这样以来学生的预习习惯得以养成,可以一举多得。
(三)杜绝哑巴英语,鼓励学生勇敢说英语,大胆展现自己
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实践机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每一位英语教师应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情景,有计划地设计大量的,高密度的口语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最大障碍在于: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爱面子,讲英语时信心不足,怕出错,怕被人笑话。
因此教师特别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交际环境,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对一些基础较差或胆小的学生,老师应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要多鼓励,少批评。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慎重处理,在交际中不要过于纠缠一些细小的语法错误,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多赞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进一步说好英语的动力。
(四)营造活跃的英语课堂氛围
要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的发表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口语训练形式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从不会----学会----会用的转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成功的乐趣。丰富多变的课堂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愿望,从而达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目的。丰富学生的课外口语练习活动。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减少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畏难心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四、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加强口语实践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境。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操练口语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拓展,因此,课外教学也是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发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
(一)英语演讲、朗读、讲故事。
(二)英语歌曲、戏剧表演、小品表演。
(三)开辟类似英语角的英语课外活动。
这些活动形式活泼,内容广泛,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语言的自豪感;还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实践,培养他们丰富的语感。
五、 有条件的话,坚持校内口语评估,定期进行英语口试
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引起学生对英语口语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要坚持在日常教学中作好非正式评估。因为只有教学,没有评估,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只有教学,没有围绕学习目标的全面的评估,这样的教学也是不完整的。进行口语测试时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
①听口令作出反应:目的是测试听力理解能力;
②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督促学生课外朗读,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形成语感;
③情景反应: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学生使用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活用课文对话中学过的有用材料;
④看图说话:即检测学生识别、组织和口头表达信息的能力;
⑤复述故事或课文考查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⑧口头作文:测试学生想象、构思难度,适合于初三以上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势必对学生形成或多或少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在思想上与实践上对英语口试加以重视。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 第3篇
目前, 国内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学英语课堂几乎都是四五十人左右。众所周知, 口语教学最适宜以十人左右的小班开展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应用自如地掌控课堂, 学生也可以有足够的机会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鉴于当前英语课堂容量大, 学生又迫切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口语能力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研读“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本校07、09、11级快班口语合作学习实践的个案研究, 探讨大学英语大班课堂口语教学新模式, 意在突破大班口语教学难度大这一瓶颈。
1“合作学习”理论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美国约翰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李力, 2006:228) 。合作学习的另一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认为, “合作学习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团结互助以求最大化他们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模式” (李力, 2006:229) 。近二十年来合作学习的理念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有广泛的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国内众多学者也对“合作学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研究, 在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赋予“合作学习”以中国化的定义, 譬如, “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的, 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的的活动” (凌春花, 2007:153) 。由此可见, 小组学习是课堂内外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精神能得到发扬, 在此过程中, 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乐趣。
2 快班“口语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
首都经贸大学通过分级考试 (Placement Test) , 把英语水平不等的新生分为快慢班进行分层次教学。笔者从2007年9月至今连续六年从事快班英语教学, 班级容量为45人左右。每个大班都是由来自不同专业的、英语入学分级考试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以上的学生组成的。综合英语教学分为精读、听力和口语三个主要教学项目。精读和听力勉强适合大班教学, 但是口语教学存在极大困难。在大班口语课堂上, 教师虽然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但是往往只有少数语言能力较好者踊跃发言。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他们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机会很少, 而那些原本就羞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可能更没有勇气站起来发言。笔者就大班英语口语教与学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即以“口语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讨论和课后会话, 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难题, 为学生创造进行口语会话的机会, 提高学生参加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进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为此, 笔者对一百四十名快班学生以调查问卷和成绩测评等多种形式, 对分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针对学生是否喜欢分组、分组是否提高了自己的课堂积极性、分组前后课堂发言情况的变化、分组前后口语测试成绩的改变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 口语小组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口语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图1反映了口语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前后, 学生的口语考试成绩变化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合作学习小组模式的学习锻炼, 学生的口语测试平均水平 (满分为100分) 有了明显的提高。
2.1“口语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
教学伊始, 笔者把每个大班划分为10个左右口语合作学习小组, 以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为原则, 基本以寝室为单位, 4-5名学生为一组, 通过个人毛遂自荐或集体推选, 让口语能力好、责任心强的成员担任组长。
2.2“口语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任务
1) 课堂表演 (Class Presentation) :教师要求每周由一个口语小组到讲台上为全班学生做表演, 要求用PPT把主要内容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以便更好的让同学们理解他们的表演。这一活动以小组形式而非单个学生能够避免紧张情绪, 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展现自我风采, 同时体现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实践证明, 在编写台词、准备道具、组织表演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学会了分工协作和分享快乐。其他的表演形式如英文脱口秀、英文诗朗诵、专题讨论、电影、体育明星或知名歌手介绍, 形象生动, 引人入胜。
2) 课堂上的集思广益 (Brainstorm) :教师要求学生上课时的座位安排以口语小组为单位, 便于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教师为每个单元内容导入精心准备的话题和问题。小组讨论必须全部用英文进行, 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见解和看法。讨论结束后, 教师有所选择地邀请部分小组推选的代表面向全班学生陈述本组的观点。通过集思广益, 教师就每个话题和问题做最终的总结, 并对各个小组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3) 课堂外的指定话题小组讨论 (Topic-based Group Talk) 或者自由话题讨论 (Free Talk) :每单元结束后, 教师要求各小组成员就该单元话题继续进行扩展讨论, 运用本单元新学习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2.3“口语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合作学习评价是“对学生个人的习得成果和合作绩效进行的评价, 包括合作小组和个体成员两个层面的评价” (杨伟燕, 2007:83) 。合作学习评价方法包括教师对“口语合作学习小组”的考察方法与成绩评定原则。笔者对口语小组的活动开展的考察方法主要通过小组成员个人的周记和整个小组的讨论记录来进行。笔者要求每位小组成员每周记一篇日记, 谈谈自己本周参与口语小组活动的感想和体会, 并要求每个小组每月提交一次小组讨论记录, 记录每次小组讨论的全过程, 包括时间、地点和观点、感受等。
成绩评定主要依据笔者在课堂上对各个小组课堂表演和课堂讨论两环节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给予总体印象评价, 参考成员周记和小组记录情况为每个小组打出基础分数, 然后根据每位组员的具体表现和对小组的贡献大小在基础分数上进行加减, 得出每位组员的个人成绩, 记入期末的平时成绩。分数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的质量。
2.4“口语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笔者自口语小组活动开展以来一直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从给学生发放的开放式问卷和学生的周记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问卷中“你认为口语合作小组能否有效地提高个人的英语口语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9.29%的学生对这一模式的推行持肯定态度。
但通过开放性问题调查发现, 只有33.57%的学生对小组长的工作持肯定态度, 67.86%的学生认为小组活动质量仍有待提高。这一结果主要由于某些学生对口语训练的态度不够端正。课后, 由于缺乏教师的直接监督, 个别小组成员参与课外小组讨论活动积极性不高, 认为组织课堂表演和单元话题扩展讨论是小组长的事情。因此, 个别小组虽然按时提交了小组讨论记录, 实际上根本没有进行讨论, 只是小组长编造了一个文本材料应付差事而已。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要求每组定期用录音机、手机为每位发言的组员进行录音, 然后再拷到笔者的电脑上, 对各个小组口语活动进展情况给予监督和激励。
3 结束语
笔者在英语快班所倡导的“口语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的新模式探索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 但为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和帮助, 用英语进行交流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明显增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和能力。这一探索本身最大的收获就是鼓励每一位学生开口说英语, 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课堂内外用英语会话、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笔者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 成熟经验的不断积累,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必将发挥自身积极的作用, 为大班课堂口语的教与学提供新的思路与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力.策略·风格·归因——学会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凌春花.合作学习在大班型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3) :153-154.
[3]马俊霞, 黄云.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06 (34) :211.
[4]杨伟燕.英语口语协作学习及评价方法[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7 (2) :80-84.
高中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实践分析 第4篇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们用来交流的日常方式。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教师因为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和高考英语的影响,在教学上更重视语法条目和英语词汇的讲解, 以及英语单词的记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却不是特别重视。这导致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书面英语,却不能使用正确的发音和通顺的句子进行口头交流。
第二,很多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口语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都是根据语言知识和结构进行问答。如在进行虚拟语气和动词时态的训练时,一般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至今仍有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着重于英语语音和英语语法规则,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反复性练习,以达到形成英语语言习惯的目的,致使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形成顽固性思维方式,禁锢了思维的发展。
二、改善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1. 改善教学评价模式
只有拥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或者退步时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评价,对成绩提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夸奖,对成绩退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并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取得成绩或者退步的原因。在对学生予以评价时,教师不妨多使用“Amazing”“Very good”等,而尽量不要使用“Bad”这一类消极的单词。夸奖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找出失败的原因能够让学生改正学习习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口语能力时,要以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容、内容丰富的程度和是否具有交际能力为准。
2. 重视语音教学
正确的发音是学习英语和掌握英语的开始。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单词的教学对英语音标进行重复学习并巩固,使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利用音标读出单词,还能根据音标的读音说出和写出单词。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举办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诗歌朗诵、英文歌曲串烧、英文电影配音等。此类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下列《罗马假日》中安娜公主与乔的一段对话为例:
Ann: I have to leave you now. I’m going to that corner there and turn. You must stay in the car and drive away. Promise not to watch me go beyond the corner. Just drive away and leave me as I leave you.
Joe: All right.
Ann: I don’t know how to say goodbye. I can’t think of any words.
Joe: Don’t try.
教师可将该对话的语音与画面反复播放,然后让学生分饰角色进行阅读或配音练习。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口语发音的准确性。
3. 加强学生的模仿和背诵能力
英语口语的流利表达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英语单词和英语句子。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认真的模仿和大量的背诵增强自己说出正确语句的能力。而背诵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检查。教师可以找一些优秀的英语短文让学生进行背诵,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理解。如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其中任何一部分可以成为很好的背诵与演讲内容: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live up to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教师可以在高中英语课堂前五分钟里安排一两个学生对其中某一段内容进行背诵或演讲。
4. 处理好英语教学中听与说的关系
学生在“读”英语内容前,应该先“听”。不仅要在课堂上听英语课程内容的录音,也应该在课余时间和家里听英语音频。只有经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学生才能够拥有大量的语言储备,将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学生应该多训练自己“听”,以增强自己的口语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当大力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加“英语角”活动,主动和外教交流,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例如:
A: Let’s go to the pictures!
B: OK. But how shall we go to the movies?
A: Why not go by underground?
B: Er, but the subway station is far away.
这一类英语对话易听易说易理解,不仅使学生感到较为轻松有趣,同时也有较强的生活实用性。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依据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角色进行口语内容的轻松变换。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 第5篇
关键词:语误,理论分析,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启示
一、引言
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教师,只有通过学生的语误,才能知道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地方在哪里。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口语语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语误理论分析
1.语误产生的原因。很多学者认为,出现语误是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和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语误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Code从中介语理论出发,在语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把语误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语际干扰、语内干扰、非语言干扰和文化干扰。同时,他还强调中介语的语言错误是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一个发展阶段,表示他们的语言体系越来越接近目标语。
Taylor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层面和语篇结构角度分析,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母语干扰,这个对语言初学者影响较大;二是语内干扰,主要是学习者过度重视目标语的语言规则,忽视了规则限制,不恰当使用规则而造成的语言错误;三是非语言干扰,强调学习者语言输出时的心理因素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引起的影响; 四是文化干扰,即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言文化休克,进而产生的交流障碍;五是诱因因素,主要指的是来自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课堂不正确的交际等。
Brown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指出中介语来源于四个方面: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学习环境和交际策略。而这四个方面就是学习者语误产生的重要原因。
2.语误的分类。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基于语误产生原因的不同,同时,源于多种研究目的, 得出不同的语误分类结果。
根据语误产生的心理学因素,David把语误分为失误 (mistake)和错误(error)。失误是学习者能够自己改正的语言形式;而错误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认为标准而实际上不符合所学外语语言体系的形式。
按照错误对语言交际影响的程度,语误又被分为全局性错误和局部性错误。全局性错误会影响到句子整体结构,进而影响交际效果;局部性错误影响句子中的单个成分,但基本上不影响交际效果。
三、语误理论分析对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1.对学生口语语误的态度。基于对学生语误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的语言错误并不一定是他们没有认真学习语言的表现,而是一个多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而造成的结果。学习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 长期的、不断犯错的过程。因此,语误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习不用功和学习方法不当。
教师对待学生语误的态度和纠错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产生语误的具体原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减少语误的发生。并且,在纠错过程中不应含有批评的语气, 否则纠错会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负面影响。
2.对学生口语语误的认识。根据研究者对语误的分类, 教师应该在分析语误的过程中,确定一下是否需要纠错。例如下边的第一组句子,极有可能是学生的口误和马虎造成的,如果有人指出其中的错误,学生应该是可以自己进行更正的,即所谓的失误(mistake);而第二组句子中的不正确的形式可能是因为如下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学生认为本身表达无误,不知道正确的语言形式是什么,或是知道正确的形式但不知道如何改正,这样的语言形式则是错误(error)了。那么面对这样不同的情况,教师应该清楚失误可以不进行改正, 而错误需要教师再次确认,然后寻找合适的时机帮助学生改正。
1)She left school two years ago and now work in a factory.
My father is a farmer.She works on a farm.
2)That is the first English novel which I have read it.
It is fortunate the fact that she loves you.
另外,我们发现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大部分人都关注的是说话者表达的具体内容,而不是其采用的表达形式。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 第6篇
一、英语口语主要错误的原因
(一) 在语境语法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容易习惯把母语带入, 但英语与母语存在一定区别, 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无论在语法上与语境上, 学生习惯性带入母语语法按母语语境导入学习, 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母语中“你是谁”如果初中学生用母语语境去理解带入英语去表达就容易说成“you are who”这种错误便是学生运用母语逻辑, 导入英语学习而产生的语法口语错误。这是对语法语境的不理解造成的, 教师应细心纠正, 向学生教授正确的语法表达形式, 让学生分清区别, 正确理解。
(二) 语言内部规则熟悉不全引起的错误
初中学生对英语语言内部规则并不完全掌握, 因为内部规则不能熟练使用转化而造成的口语错误。例如:由对个别词语使用用法的错误理解造成使用泛化, talk about to people, 混淆了talk的不同用法。教师在纠正时一定要注意向学生教授其固定语境用法、语法使用规则的区别, 让学生理解全面。
二、对初中英语课堂口语纠错的技巧
(一) 把握纠正的时机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口语时需要自信心, 但信心往往需要复杂的建立过程, 当学生在练习英语口语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果断严厉批评指责让其修改, 这样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不敢再开口说英语, 失去对英语口语练习的信心。应该温和轻声细语修正其口语错误。严厉而没有耐心的指责容易引起反效果, 让学生不愿开口犯错。
(二) 掌握好纠正时的策略
如果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时, 出现了口语错误, 老师可以及时发现, 对口语错误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语纠正, 这样既维护学生的自信也让其明白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肯定, 让学生有自信, 更自觉自主地学习口语。教师还可以在发现有口语错误的学生时, 用引导启发式的方法纠正其口语错误。教师发现口语错误, 在领读时及时放大音量放慢音节速度, 让学生自觉发现自身口语错误自己纠正, 在放慢带读领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改正。
三、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与口语纠错的创新
(一)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跟传统的英语教材相比更加注重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都有Main task环节, 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学, 知识点连接紧密关联密切, 但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口语练习上展开的训练环节相对较少, 教师应在课堂中进行穿插的口语练习。
(二)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口语纠错需要不断创新。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所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泛, 在现实生活教学中, 教师应该做好课前课后准备, 详细准备好口语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所学单元词汇, 提前或者课后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课外资料, 或者收听部分有趣的音频或者电视剧, 让学生在有趣的阅读收听内容的同时跟着练习, 背诵英文歌词熟悉语法语境, 两两朗诵台词对白加固对情境语法的理解。还可以规划话题让学生准备材料讨论。在上课之前定好话题让学生在课上自由讨论, 鼓励学生们的发言, 在讨论中自然地练习口语。在讨论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 老师对刚才学生在讨论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通过讨论话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通过不断的讨论练习的积累, 不断地练习纠正, 可以促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结论
中师英语课堂口语交际的有效性研究 第7篇
一、目前中师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低下的原因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英语课堂也存在着气氛不够活跃的问题,学生都习惯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记下重要的知识点,不敢开口乱发言。但英语的学习不适合这种教学模式,英语就需要多练习口语,让学生尽量多开口说话。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还应该在教师与学生各自身上找原因,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推到其中一者的身上。首先从教师的身上说起,第一,部分中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一般,导致在英语课堂上对母语的使用率过高。由于教师英语水平不够,有些话语教师无法用英语很好地向学生表达,所以用母语代替。第二,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听不懂教师用英语上课,所以除学生要学习的课本上的英语以外,教师全部用母语表达。第三,部分教师注重英语单词与语法的讲解,导致课堂变成教师向学生单方面的输入,学生没有输出,教师是课堂的讲师,学生是课堂的听众,教师任然是课堂的中心,没有给予学生主体地位,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二、提高中师院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的有效性策略
1. 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听是说的基础,在听英语的基础上练习说英语,才能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地道的英语听力,让学生学习正宗的英语发音,学到地道的语音和语调,还能学到不同于书面语言的口语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用英语的思维习惯。由听到说,还能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听多了,学生就会试着说,看自己学得怎么样,自己的发音是否像听到的标准。
2. 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有学者认为:所有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模仿对学习英语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模仿要做到:(1)大声,发音标准。英语的发音不同于中文,说中文最好打唇打舌,而英文的大多发音口型就像嘴里放了一颗鸡蛋,存在很多的浊化现象和连读。浊化现象是当两个清辅音在一起时,就需要浊化,比如,stand,student就有浊化现象,‘t’是清辅音,stand中的a是清辅音,student中的‘u’是清辅音,所以两者的‘t’都浊化,原本发‘/t/’的音,现在都发‘/d/’。再说连读,比如‘stand up’,连读后是‘stan dup’,英语中诸如此类的发音有很多,模仿时应该注意,这对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2)语调适宜。语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句英语换个语调就能听出不同的意思。不会说英语升调和降调的学生,英语都说的非常笨拙,缺少灵活性,给别人听得感受也很僵硬。模仿可以上课进行,也可以课进行。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复读,也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读。通过模仿,可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学生有了自信,自然就赶开口说英语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中师院校学生的英语课堂上,朗读可以以集体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给予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对于英语口语较弱且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可以消除他们紧张害羞的情绪,又能让他们开口说英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单词和语法,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班级集体朗诵,等学生能够熟练朗诵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诵,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发音、语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习惯在他人面前讲英语。
4. 设置一定的模拟交际。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对话环节,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对话。比如,在学习中师英语第二单元《asking the way》,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机会用英语的方式相互问路,在《shopping》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模拟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询问价格。
结语: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使用率非常高。在中等师范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口语交际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提高中等师范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教师的英语素养很关键。中等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掌握一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摘要: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同时英语也是一项交流工具,因此,使用英语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英语的学习中,口语最能体现英语水平,口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学好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练习口语,良好的语言环境,能让口语的发展得到飙升。在中师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口语交际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中师英语,口语交际,有效性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蓉.激励与批评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4).
[2]吴慧琴.英语短剧表演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07).
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