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范文
柴胡桂枝汤范文(精选6篇)
柴胡桂枝汤 第1篇
1 感冒风寒
患者李某, 男, 31岁, 7天前因洗澡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疼痛, 在当地门诊予以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用药后发热消退, 但因饮食不慎, 复发热, 最高体温38.5℃, 再予以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疗效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 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刻下:发热, 恶寒, 少汗, 四肢酸困, 咳嗽, 恶心, 纳差, 二便调, 舌红苔白, 脉浮弦。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0×109/L。辨证:太阳与少阳合病;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 药用柴胡40g、黄芩15g、清半夏15g、党参15g、生姜10片、大枣6枚、炙甘草10g、桂枝15g、白芍15g、桑枝30g, 5剂, 水煎服, 每日1剂。5日后复诊, 诸症悉除。
按:该患者因洗澡受凉后外感风寒, 邪在太阳, 故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疼痛等太阳表证, 经抗感染治疗后, 邪气由表入里, 犯及少阳, 出现恶心、纳差等少阳之症状;又脉浮弦, 浮为在表为太阳, 弦为在半表半里为少阳, 再《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1]曰:“伤寒差以后, 更发热者, 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 以汗解之。”故辨证为太阳与少阳合病, 投柴胡桂枝汤即愈。
2 胃脘痛
患者王某, 男, 40岁, 患者因两年前饮食过饱后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 每天下午4点定时发作, 少则10min, 多则1h, 疼痛难忍;胃镜示:胃溃疡。刻下:胃脘部疼痛难耐, 按之则舒, 口苦, 咽干, 嗳腐吞酸, 口渴多饮, 微恶寒, 少汗, 纳可, 眠可, 大便略稀, 小便调。舌红苔薄黄, 脉弦数。辨证:太阳少阳阳明合病;处方:柴胡桂枝合白虎汤加减, 药用柴胡24g、黄芩9g、清半夏15g、党参15g、生姜5片、大枣6枚、炙甘草10g、桂枝15g、白芍15g、生石膏30g、知母10g、丹参15g、玄胡20g、生山楂30g, 5剂, 水煎服, 每日1剂。5日后复诊, 胃脘部疼痛缓解大半, 后又配5剂服用, 随访1年胃脘部疼痛未发。
按:该患者因两年前饮食过饱后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 现伴有微恶寒、少汗之证, 此为太阳证;《伤寒论》云:“少阳之为病, 口苦, 咽干, 目眩也。”[2]该患者口苦, 咽干具备少阳之症;又该患者每天下午4点发作, 4点属申时, 也就是我们所讲的阳明潮热[3]。《伤寒论》又云:“阳明病, 欲解时, 从申至戌上。”又患者口渴多饮, 汗出, 故亦有阳明之证, 所以辨证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 选用柴胡桂枝合白虎汤, 又该患者因饱食后出现胃脘部疼痛, 嗳腐吞酸, 当考虑有食积内伏, 故加生山楂消积化滞, 又“久病多瘀”[4], 故加丹参、玄胡活血止痛, 诸药合用, 共奏和解少阳、清热解表、消积化滞、活血止痛之功。
3 风湿关节炎
患者王某, 女, 60岁, 患者因5年前淋雨后出现四肢酸痛不适, 常感身重;在外院检查抗“O”阳性, 血沉偏高, 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刻下:四肢酸痛, 身重, 遇阴雨天气, 疼痛加重, 汗出, 口微苦, 目眩, 偶有腹满, 纳差, 大便黏滞不爽, 小便可, 舌红苔白腻, 脉弦细滑。
辨证: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 药用柴胡24g、黄芩9g、清半夏15g、党参15g、生姜5片、大枣6枚、炙甘草10g、桂枝15g、白芍15g、防风15g、秦艽15g、威灵仙30g、青风藤30g, 20剂, 水煎服, 每日1剂。二诊:诉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遇阴雨天气, 疼痛加重已不明显, 现身重已无, 口微苦, 二便调, 舌红苔白, 脉弦。嘱原方15剂, 后电话告知已愈, 随访1年未见发作。
按:该患者因5年前淋雨后出现四肢酸痛不适, 叶天士于《温热论》中曰:“湿盛则阳微[5]。”故遇阴雨天气, 疼痛加重, 又汗出, 此属太阳;《内经》云:“少阳主骨, 主筋宗, 束骨而利机关也;”[6]又加之口微苦, 目眩, 据《伤寒论》云:“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此乃少阳之证”;腹满、纳差、大便黏滞不爽太阴湿也, 故辨证为太阳与少阳合病, 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因患者四肢关节酸痛, 故加防风、秦艽祛风解表、清热利湿;威灵仙、青风藤祛风通络, 以引药达于四肢, 正所谓:兵无向导不达贼境, 药无引使不到病所[7]。诸药合用, 共奏和解少阳、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之功。
4 结语
导师强调:柴胡桂枝汤是太阳少阳病主方, 临床只要抓住这一点, 不管什么病, 只要出现太阳与少阳的证候, 都可以酌情选用。张琼林曰:“病无常形, 医无常方, 药无常品, 在善学善用耳[8]!”同时我们在临床上要教会患者怎么避免接触病邪, 养生保健以消除疾病的病因。因此, 要常怀慈悲心, 学习乾坤技, 践行中医路, 活用经典方。
关键词:伤寒论,柴胡桂枝汤,临证经验
参考文献
[1]汉·张仲景撰.钱超尘、郝万山等整理.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
[2]钱超尘等整理.伤寒·金匮·温病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51.
[3]郑兴刚, 陶汉华.日晡潮热辨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 :21-22.
[4]洪东来, 区钰强.补肾活血法对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11) :16-18.
[5]清·叶天士, 薛雪著.温热论·湿热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7.
[6]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8.
[7]曾培杰, 陈创涛著.小郎中学医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152.
柴胡桂枝汤 第2篇
(2阳江市江城区人民医院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对慢性癫痫大鼠脑神经元损伤及C-fos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组,采用氯化锂一匹罗卡品制成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蒸馏水、卡马西平,柴胡桂枝汤灌胃,常见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大脑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大脑C-fos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中药组大脑神经元水肿、固缩等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照组与中药组大鼠大脑C-fos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讨论:柴胡桂枝汤可明显减轻慢性癫痫大鼠神经元损伤、降低大脑C-fos水平,对慢性癫痫大鼠有脑保护作用,其抗癫痫可能与降低大脑内C-fos的表达有关。
【中国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78-02
癫痫属神经科常见病,在中医属痫症范畴,症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柴胡汤为一验方,有调理枢机、调和营卫,益气健脾,熄风、化痰之功效,本实验观察柴胡桂枝汤对慢性癫痫大鼠神经元损伤及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病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每只重180-220g,由中山大学医学实验中心提供。
1.1.2药品与试剂:
柴胡桂枝汤黄芪50g,柴胡、桂枝白芍、胆南星、僵蚕各10g,由阳江市人民医院制剂室制备,卡马西平为武汉银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方法
1.2.1分组:将大鼠随机分4组,其中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中药组10只。
1.2.2造模
采用氯化锂联名匹罗卡品小剂量多次注射法造成慢性癫痫模型。先予氯化锂3mmol/KG腹腔注射,18-24h后,再1mg/KG硫酸阿托品腹腔注射30min后,予匹罗卡品10mg/KG腹腔注射,观察发作情况。30min后如无4级以上痫性发作,继续予10mg/KG匹罗卡品注射,每隔30min重复注射1次,直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为止,癫痫持续状态后90min,予地西泮10mg/KG腹腔注射,癫痫状态后的大鼠经过24h的急性期后进入10-15d左右的潜伏期,然后进入慢性期,以大鼠出现癫痫的反复发作为慢性癫痫模型造模成功。空白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1.2.3对癫痫大鼠发作的分级标准参照Pacineo-5级标准:连续4或5级发作、持续30min以上被认为癫痫持续状态。4级以上发作为成功的癫痫自发发作模型。
1.2.4给药:各组在造模后开始给药或蒸镏水、对照组灌服卡马西平2mg/KG,中药组灌柴胡桂枝汤10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蒸馏水1次/d,共4周。
12.5取材:最后一次癫痫发作后,将大鼠以0.4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后,开颅取出大脑海马区组织固定、切片、常规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实验。
1.2.6病理形态学观察、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损伤情况,由轻至重分为一、十、十十、十十十、4个等级。
1.2.7检测大鼠大脑C-fos表达,用博士德公司推荐的SABC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显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2项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级处理,按显色强度分为六色:黄色、棕黄色、棕黑色分别计分为0、1、2、3分,按阳性细胞占同类细胞的比例分为0<1/3、1/3—2/3、>2/3分别计为0、1、2、3分将2项积分相乘,0分为阳性,1—3分为弱阳性、4—6分为平等阳性,7—9分为强阳性、分别计为-1十、十十、十十十。
1.2.8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常见病理形态学观察
空白组皮质神经呈束状排列、皮质、海马区均未见异常神经元,模型组神经元排列系乱,出现较多受损的异常神经元,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深染、胞浆中空泡形成。对照组及中药组的异常神经元较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水肿、固缩不明显,见表1、2。
表一 各组皮质神经元形态学比较
表二 各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比较
2.3 C-fos免疫组化结果
空白组有少量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C-fos阳性细胞显著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中药组C-fos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三 各组C-fos免疫反应阳性表达
讨论:氯化锂一匹罗卡品致痫造成的慢性癫痫大鼠模型接近人类慢颞叶癫痫特征,在脑损伤的急性期出现海马、大脑皮层等部位神经元损伤坏死,经过一定潜伏期后,慢性期出现反复痫性发作。表现为神经元水肿、细胞核偏移、核固缩、胞浆中空泡形成,这些可能是细胞凋亡的改变[1]。C-fos基因作为神经功能活动的标志物,是细胞受刺激后表达的基因,正常状态下C-fos蛋白水平很低,而在各种化学和电刺激造成的癫痫活动中,其表达很显著,适度的C-fos表达参与了DNA的损伤修复,而不适当的表达将干预修复功能,并使细胞走向凋亡[2],有研究表明C-fos在痫性发作后1h出现表达,3—6h表达到高峰,24h表达明显减少,至72h近乎生理水平[3]。
柴胡桂枝汤以柴胡、桂枝为基础,佑以黄芪、白芍、胆南星、僵蚕田七等配制而成,柴胡枢转气机、桂枝、白芍调和营卫,黄芪健脾益气升阳,清升则浊降,气盛则湿运,湿运则疾消,斡旋有力,升降谐调,胆南星配黄芪加强化痰运湿之功;僵蚕合胆南星熄风止痰,气虚则血郁,痰聚则瘀生,佑以田七活血祛瘀,诸药相配,调和阴阳气机,有熄风化痰,止痰定痫之功。
本研究柴胡桂枝汤可明显减轻癫痫发作对大脑神经元造成水肿、核偏移、固缩等损伤。降低癫痫大鼠大脑内C-fos水平,对癫痫大鼠大脑具有保护作用,与西药卡马西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一种较好的中药抗癫痫药物,其作用原理可能抑制大脑内C-fos的表达,中断细胞凋亡信号传导,从而减轻大脑神经元损伤有关。
参考文献
[1] 许峰,朱遂强等,氯化锂预处理时间的改变对锂一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2;230—235.
[2] 陈功、江澄川.C-fos、C-jun与癫痫.[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8);853—854.
柴胡桂枝汤治疗功能性发热126例 第3篇
126例患者均为2008-01~2010-05本院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60例, 女性66例, 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42岁;初发症状为发热、可伴有咳嗽、咽痛、关节痛等症状, 治疗前曾应用青霉素、头孢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及中药治疗1周以上。
2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均辨证为营卫失和、邪滞少阳, 以调和营卫、解肌透表为基本治则, 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 处方:柴胡15g、桂枝10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5枚、甘草10g。表邪重可加贯众10g、青叶10g;苔腻者加荷叶10g、藿香10g;热重者加青蒿10g;怕冷者加荆芥10g;身痛者加葛根10g;出汗者加防风10g。每日1剂, 水煎服, 100ml每日3次口服, 疗程4周。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体温降至正常且无反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体温降低;无效:体温不降或反而升高。
3.2 结果
见表1。
4体会
功能性发热常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西医治疗十分棘手, 因其常与病毒或细菌感染后有关, 久治不愈, 病程迁延, 属中医正虚邪恋的表现。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 日:“伤寒六七日, 发热, 微恶寒, 支节烦疼, 微呕, 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主治表邪未解, 邪入少阳之证, 由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方中小柴胡汤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外可和解少阳, 疏散邪热, 内可疏利三焦, 宣通内外, 同时合用桂枝汤, 在外调和营卫, 解肌祛风, 在内调和气血, 滋阴和阳。因其表里同治, 故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文献报道可用于治疗胃炎、溃疡病、胰腺炎、更年期综合症、失眠、三叉神经痛等多种疾病,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柴胡桂枝汤是我院王长洪教授临床用于治疗功能性发热的常用方剂, 王教授认为发热本为正邪相争之象, 然发热日久, 常为正虚邪恋, 故临床上发热早期常伴有表证, 随着病程的迁延, 表邪入里, 多表现半表半里之证, 故应用仲景柴胡桂枝汤, 以柴胡疏利气机, 和解退热, 祛半表半里之邪, 以黄芩苦寒清热, 祛未解表邪, 配桂枝祛风解肌, 芍药益阴和阳, 共奏调和营卫之效, 同时以半夏、生姜、党参、大枣、炙草, 调中补虚, 以防邪气深入。正所谓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故应用柴胡桂枝汤, 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桂枝汤临床运用举隅 第4篇
[摘要]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太阳病。本文所述抵抗力差易感者,落枕,汗证,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皆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桂枝汤;运用举隅;易感者;落枕;汗证
1易感者
肖××,女,61岁,2006年5月3日。患者素体虚弱,近来极易感冒,气候变化,稍不注意衣被的增减,即患感冒,出现鼻塞、流涕、恶风寒、头痛等外感症状。诊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畏寒、四肢不温、流鼻涕,舌质淡苔白,脉细。脉证和参: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治以固表调营卫。处方以桂枝汤加昧:桂枝10g,白芍12g,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9g,黄苠30g。3剂后诸证明显好转,续服12剂后神疲侵寒肢冷等症明显好转。以后嘱患者每周进服2剂,随访半年无复发。
2落枕
李××,男,33岁,2008年1月8日初诊,患者昨日晨起床右侧颈部不适,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无外伤。自己服用九味羌活丸无效。诊见: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缓。证属营卫不调,经络痹阻。治以和营通络。处方:桂枝汤加味:桂枝12g,白芍12g,甘草10g,葛根30g,茅根12g,防风12g,生姜6g,大枣6枚。4剂后痊愈。
3汗证
王××,女45岁,2009年3月15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身体赢瘦,数月来动则汗出,稍劳则汗出尤甚,易于感冒,长期门诊中西药治疗,可间歇控制症状,稍劳则又汗出不止。诊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白华,恶风,畏寒,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细沉。脉证和参:证属肺气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治以益气固表。处方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2g,甘草10g,黄芪30g,大枣6枚,浮小麦15g,牡蛎30g。4剂后出汗,明显减少,续服10余剂后稍劳汗出、神疲肢冷恶风等症状明显好转,随访半年无复发。
4体会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体会1则 第5篇
1病例资料
患者, 男, 55岁。2型糖尿病两年, 一直有间断使用盐酸二甲双胍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二十年前曾因全身乏力, 生活无法自理而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辨证脾气虚弱, 治疗一年后恢复生活能力而出院。今次以口中有干苦感一年有余而选择住院治疗。检测空腹血糖7.9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3%, 唾液流率测定正常, 排除口干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降糖治疗, 血糖逐渐达标, 但口中干苦感未有改善。患者本次入院寻求中医药治疗以解除口干苦的困扰。刻诊:口渴多饮, 饮温水, 小便频数, 尿色白量少, 夜尿多, 每夜三四次。睡眠质量差, 每夜睡到半夜一点多即醒, 醒来自觉口干苦甚, 需饮水方解, 无法继续入睡。温度较热时则出汗, 身热, 手足冷。大便稍溏烂, 胃口尚可。舌略红, 苔微黄, 左脉弦大, 右脉细弱。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上消。辨证为:水饮内停, 津液不足。病人口渴多饮, 为典型上消表现。虽小便频数, 但每次小便见色白量少, 非“饮一溲一”之下消。口渴, 非因水液摄入过少, 又不见明显燥热津伤。此口渴因饮入之水不能化生津液、偏渗下焦二窍所致。其人左脉弦大, 故可知其人内有水饮停聚, 饮为阴邪, 故喜饮温水。右脉细弱, 因水饮内停, 脾土无力健运, 膀胱气化失常, 津液不能上承口舌而口渴, 膀胱开合失常而小便频数。故治口渴当利其内停之水饮, 立治法:化气利水渗湿。方用五苓散, 因之前使用降血糖西药控制血糖水平后并不能改善其口干苦症状, 且血糖水平不高, 在取得病人同意后停用控制血糖的二甲双胍。处方:猪苓12 g、泽泻20 g、白术12 g、茯苓12 g、桂枝8 g。水煎服, 4剂。
二诊:空腹血糖7.6 mmol/L, 小便状况改善, 次数减少, 每次尿量较为正常。但口苦口干等其余症状无明显好转, 尤其口苦口干症状最为困扰。《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 口苦, 咽干, 目眩也。”邪入少阳, 枢机不利, 胆郁化火, 胆火上炎则口苦, 灼津则口干。少阳胆火循经上炎, 扰动清阳, 以致半夜醒而不能寐。火为阳邪, 阳郁在里, 不能舒达四肢, 故见身热, 手足冷, 且冷不过肘膝。因少阳胆郁, 故脉象左弦大, 右细弱, 病当在少阳。
辨证:少阳胆郁。治法: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方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 因血糖情况尚在控制之内, 不加服降血糖西药。处方:小柴胡汤:柴胡30 g、黄芩18 g、党参18 g、半夏18 g、炙甘草18 g、生姜18 g、大枣12枚, 水煎服。另服四逆散:柴胡15 g、枳实15 g、白芍15 g、炙甘草15 g, 水煎服, 4剂。
三诊:空腹血糖7.8 mmol/L, 患者表示口干苦症状并未能完全消除, 仅睡眠情况有所改善, 能睡到两点多, 依然为夜尿所困扰。舌红苔黄, 脉象如前。舌转红, 苔转黄, 其热象较前二次更为明显。水饮内停、津液受损, 又见其热象出现, 津热与水结, 津伤与水热互结, 气化失常, 口苦咽干。
辨证:津伤有热, 水热互结。治法:清热利水。遂投猪苓汤, 同时继续密切检测血糖, 不予降糖西药。处方:猪苓15 g、茯苓15 g、泽泻15 g、阿胶15 g、滑石15 g。水煎服, 3剂。
四诊:空腹血糖7.5 mmol/L, 服药后, 患者言停服上一诊的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后, 睡眠状况再度变差, 仅睡到一点多即醒来, 无法安睡, 每夜醒来依然口干苦甚, 需要饮水。白天口苦干、小便频数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却都不能消除。患者再次表示, 最希望改善的是口干口苦的症状。
总结前三次服药之机变, 重新分析病机:少阳胆郁, 三焦决渎失职, 津液输布失常, 故小便不利。水停津伤, 津不上承, 胆郁化火, 故见口苦、口干。肝胆相表里, 每夜11点至1点为胆经主时, 1点至3点为肝经主时, 肝胆气郁不能正常疏泄, 气郁化火, 故病人于此时口干苦甚而醒。左脉弦大, 侯少阳胆郁、水饮內停。由病人病史可知病人曾因全身无力入院, 脾主四肢肌肉, 此次又见其右脉细弱, 可知病人脾虚。木土不和, 木郁乘土, 其脾益虚, 脾虚生寒, 故津液代谢失常而见水饮內停之证。病机概括为少阳胆郁化火, 太阴脾虚生寒, 水饮內停, 津液不足。
辨证:胆热脾寒、水停津亏。治法:利胆清热、温阳健脾、逐饮生津。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由于前方用猪苓汤后血糖稍有降低, 暂不降血糖西药。处方:柴胡40 g、桂枝15 g、干姜10 g、天花粉20 g、黄芩15 g、牡蛎10 g、炙甘草10 g。水煎服, 3剂。
服药3剂后, 空腹血糖为7.3 mmol/L, 病人各病证均有所改善, 白天小便情况良好, 已无口干口苦症状。夜晚睡眠已可睡至三点之后, 且醒来口干苦症状也明显减轻。效不更方, 继续投柴胡桂枝干姜汤。由于监测其血糖水平在不服用西药的情况下控制在7.3 mmol/L以内, 暂时停用降糖药, 继续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调理半月余, 口干苦症状基本消失, 小便状况正常, 睡眠可睡至早晨五点多, 患者打算出院。检测血糖7.2 mmol/L, 嘱其出院后定期复查血糖水平。
2按语
柴胡桂枝干姜汤驱邪扶正, 斡旋阴阳, 方中柴胡、黄芩相配, 疏少阳之郁, 清胆郁之火。脾虚生寒, 水饮內停, 饮为阴邪, 故用桂枝伍干姜, 温阳健脾, 通阳化饮。天花粉配牡蛎, 实为栝蒌牡蛎散, 其中天花粉清热生津、牡蛎逐饮散结。炙甘草调和诸药, 且合桂枝干姜则辛甘化阳, 又助栝蒌牡蛎散生津止渴功效。此方可令少阳枢机气和, 太阴阳生津布, 同解胆热脾虚、火郁水停之困。本方治疗糖尿病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基础, 观察表明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较好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3]。方中天花粉具有清热生津的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丙酮分级沉淀粗提物可以抑制脂肪分解, 具有胰岛素样活性成分[4]。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黄芩苷实验研究提示黄芩中的黄芩苷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 对糖尿病有一定防治作用[5]。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属少阳转太阴之际, 寒热错杂, 症状复杂, 仅治津伤、治水饮、治肝胆、治火热均不能奏效。此方直入少阳、太阴, 并以少阳为枢, 可使病从阴出阳, 由阴转阳[6]。由此方证病机,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经验时, 主要抓住患者口苦、便溏两个主症。口苦乃少阳病提纲证之一, 火之味苦, 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 惟肝胆之火多见, 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7]。《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若下之, 必胸下结硬。”刘教授认为, 阳明主合, 实则大便秘结, 太阴主开, 虚则大便溏泄。此证太阴虚寒, 大便必难成形[7]。关于津伤在病机中的体现, 胡希恕先生认为:“伤寒五六日, 为表病传半表半里之期, 但因已发汗而复下之, 使津液大伤, 使半表半里阳证变为半表半里阴证。”[8]而对于水饮內停是否为兼见证的问题, 为如今争议部分。肯定存在水饮内停之机者如日丹波元坚、舒驰远、唐容川、郑钦安, 以及现行高等中医院校《伤寒论》教材亦持此观点。其依据为“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口渴”。盖少阳分手足二经, 胆与三焦均属之, 当胆火内郁, 枢机不利, 疏泄失常时, 则三焦决渎之职, 必为之阻滞, 以致水饮停蓄不行。水饮结于少阳之经, 故胸胁满微结, 水蓄于下, 膀胱气化失职, 故小便不利。水饮内停, 气不化津, 则见口渴。而如成无己、汪苓友、柯琴、方有执、吴仪洛、当代伤寒学家裴永清等人则否定水饮内停, 强调津液损失之机[9]。笔者认为, 此方证在临床表现中, 水饮内停, 津液损伤两证, 往往可以同时存在。水饮内停, 可致津液无源, 津液损伤。津液损伤, 输布不利, 又引起水饮内停, 两个可以同时存在。
少阳胆郁, 津液受伤, 见口苦、口干、脉弦, 太阴脾虚, 又有大便溏烂、腹满纳差等症状, 脾不健运, 津液输布不利, 津伤水停。尤其需要注意水饮的来路, 此为区别一般少阳水停之要点。若是因少阳三焦不利, 膀胱气化失司, 小便不利, 会导致水饮内停, 却非本方之证。之所以用干姜、桂枝, 可知此处水饮乃源于脾阳不足, 运化失职, 寒湿水停, 按刘渡舟的说法, 紧扣少阳转太阴之际, 是本方辨证关键。在辨证过程必须联系每个症状, 综合思考, 方能切中病机。
摘要:糖尿病病机复杂, 辨证非见一端, 中医多属“消渴”范畴, 其典型症状或有不同, 可见“口渴”、“咽干”、“多饮”、“多尿”等, 均有伤津表现。笔者治疗一例2型糖尿病以口干苦为主症的患者, 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辨证治疗, 主要抓住患者口苦、便溏两个主症。口苦乃少阳病提纲证之一, 而大便不能成形, 太阴虚寒之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驱邪扶正, 斡旋阴阳, 直入少阳、太阴, 并以少阳为枢, 使病从阴出阳, 由阴转阳, 令少阳枢机气和, 太阴阳生津布, 同解胆热脾虚、火郁水停之困。临床上柴胡桂枝干姜汤使用广泛, 紧扣少阳转太阴之际, 是本方辨证关键。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糖尿病,少阳转太阴
参考文献
[1]魏亚杰, 石凯峰.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心得[J].河南中医, 2013, 33 (4) :495-496.
[2]程保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糖尿病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 (5) :82-83.
[3]王艳芳.温脾补肾舒肝法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7) :1041-1042.
[4]汪猷.天花粉蛋白[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5.
[5]李云巍.黄芩苷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降糖作用的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 30 (6) :5-8.
[6]王春勇.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探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8, 23 (4) :9-10.
[7]张保伟.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J].中医药学刊, 2002, 20 (1) :9, 12.
[8]冯世伦, 张长恩.中国汤液经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83-184.
对比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应用大柴胡汤治疗处方50张与同时期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处方50张作为共计100张病例处方。大柴胡汤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在27~74岁,平均年龄为53.5岁。小柴胡汤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回顾性分析50例大柴胡汤病例处方与50例小柴胡汤病例处方中患者疾病种类及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大柴胡汤组:
50例处方中包含肿块型胰腺炎10例,胆结石胆囊炎疼痛7例,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酸4例,感冒14例,顽固失眠9例,痢疾6例。方从柴胡半斤、枳实4枚、生姜4两、黄芩2两、半夏半升、大黄3两,大枣12枚。水煎温服。
2.2 小柴胡汤组:
50例处方中包含低热伴畏风寒7例,胆囊炎午后低热5例,寒热往来10例,热入血室14例,牙痛14例。方从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甘草3两、生姜3两、大枣12枚。水煎温服。
小柴胡汤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在原方上进行加减或与其他方法合用加减治疗,重点以和解为主,兼治为辅,灵活运用的原则。胸中烦但不呕的患者,去除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腹中疼痛,去掉黄芩,加芍药3两;如若胁下痞ā的,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3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2两。小柴胡汤原方去人参及半夏,加栝蒌实清热解烦;若热伤津液以而口渴,去半夏,加栝蒌根生津止渴,并用人参补益气阴。
3 讨论
大柴胡汤是柴胡剂群的重要方剂之一,亦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方中用柴胡、黄芩苦寒,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大黄、枳实行气通便,以泻阳明实热:半夏、生姜辛苦。以和降胃气:芍药配大黄,平肝胆气逆;生姜、大枣和胃气。诸药配伍,既可以疏利肝胆,又可清理胃肠实热。本方多是治疗少阳阳明症患者,即是小柴胡汤与大承气汤的合方。但是本方与小柴胡汤相比,重用生姜至5两,重在和胃降逆、开结散饮。与大承气汤相比,大黄仅用2两,且无芒硝之配,而次于攻下,虽属两治少阳、阳明,但重在和解少阳。临床属肝胆胃肠不和、气血凝聚不通所引起的病症,均可使用本方治疗[3]。
大柴胡汤证适用于用了小柴胡汤后,出现的呕吐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等症状,主要是少阳的邪气循经入腑,相火旺盛的腑实证,适用大柴胡汤方为主治的方法。大柴胡汤是治少阳偏于里的。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闷,小柴胡未能解除的,应用大柴胡汤即愈。所以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应用柴胡、黄芩为主药,相火过旺,加枳实、芍药开心下结气;如果担心补中留邪就去人参、甘草。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同是少阳病的正治法,不过小柴胡汤是以虚证为,大柴胡汤是实证为主。主要应明确呕、烦、往来寒热是邪在少阳偏于表或偏于里出现的共同症状[4]。胁下痞硬是少阳偏表才出现的,偏于里则痞硬的部位必在心下,不在胁下。
小柴胡汤治疗受外界影响而导致的疾病,既可治疗邪气侵入人体,又可使用扶正的药物或其他方法,以增加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体现了组方的合理性。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收有散、有功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是不可多得的良方。但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5]。所以说,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杂病,确可达到显著的效果。这就是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推广应用于临床的真谛所在。
综上所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范围极广,适应证均有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苦满、黄疽,均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肝病、胃炎等。不同的是大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尤其擅长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急腹症[6]。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或少阳兼太阳证。两方主治病证广泛,所主病证有痛有异,临床应用的关键在于识证候、辨同异。
参考文献
[1]刘鹏.小柴胡汤在临床应用之心得[J].光明中医,2008,18(7):967-968.
[2]陈永春.小柴胡汤退热举隅[J]光明中医,2011,21(1):142.
[3]张智华,梅国强,等,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经验述要[J].光明中医,2008,18(3):284-286.
[4]王德学.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的临床探讨[J].光明中医,2008,18(6):850.
[5]焦卫东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感冒后久咳66例[J].陕西中医,2008,18(3):311-312.
柴胡桂枝汤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