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市水量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221

城市水量范文(精选11篇)

城市水量 第1篇

关键词:水量损失,供水,管网,对策

强化水量损失管理是我国供水行业的管理者多年来关切的问题, 然而就大部分城市而言, 与国际水平相比, 漏失控制的效果却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水量损失管理本身是一个集管理和技术的综合性课题, 由于水流的连续性、计量的局限性、管理的复杂性, 以及管材、施工条件、地基沉降等等客观原因, 要解决漏失问题不能仅仅关注配水管网的漏失, 还应关注由于计量、收费等因素构成的水量损失。根据2009年铜陵市城市供水管网漏水统计资料, 查找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 利用科学技术手段, 寻找合适的对策, 通过水量平衡分析量化产销差水量并采取对应措施, 从而有效降低了水量损失, 推进水量损失的治理工作。

1 物理损失水量原因及对策

物理损失水量主要以跑、冒、滴、漏等形式存在于供水系统中。具体表现为管材原因, 接口原因, 施工原因, 管道腐蚀, 水压过高, 水锤破坏, 低温, 交通碾压、其他工程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给水管网的破坏。其中以管道原因和施工原因为主。

1.1 给水管网漏失数据的统计分析

1.1.1 管道材质与漏失量的关系

从铜陵首创公司2009年漏失维修记录发现, 漏失主要发生在铸铁管约占总漏失数量的44.53%, 反而塑料管漏失次数最少具体如图1所述。

主要原因在于铸铁管采用连续铸管工艺系水冷金属模的铸造方法。具有一定的先天缺陷: (1) 连续铸管工艺用人工控制铁水液面高度和拉管速度, 整根管子难以达到冷却均匀、组织一致, 使得材料本身具有很严重的应力集中, 承载能力大大降低。 (2) 由于冷却过快, 无退火工序, 导致表面产生脆硬而形成过冷石墨层, 管壁温度应力无法消除, 出现冷脆层, 使管身脆性增大, 不耐冲击、不耐震, 抗弯抗拉强度降低。 (3) 连续铸管工艺生产的管体, 组织疏松, 难以消除气孔、黑渣、内沟和重皮等铸造缺陷。当局部最大应力达到强度极限时, 该处首先断裂, 从而导致管身破裂的可能。

由于连续铸管工艺先天上的缺陷, 加上我国使用的灰铸铁管壁厚标准与其他各国的灰铸铁管壁厚标准相比明显偏低, 因此导致我国灰铸铁管漏失频率高。

1.1.2 漏水部位与漏失量的关系

以铜陵首创2009年统计数据为例, 由于管道断裂引起的漏失水量为总漏失水量的48.12%, 由于管件损坏和接口脱口等引起的漏失水量约占总漏失水量的51.88% (见图2) 。

其中管件损坏远远高于其他部位, 占漏失总件数的62.51%, 漏失水量占总漏失水量的35.47%;接口断开占漏失总件数的29.71%, 漏失水量占总漏失水量的16.41%;同时我们也能看出虽然从漏失件数来看, 管道断裂所占总漏失件数的比率最低, 仅为7.78%, 但从漏失水量来看, 管道断裂所占漏失总水量的比率最高为48.12%。可能原因有: (1) 接口施工差, 即油麻填塞得不均匀, 四面水泥口敲打不结实, 致使管道正常工作时出现接口漏水。 (2) 接口刚性太强接口刚性太强, 不能承受弯曲力和进行伸缩补偿。使用若干年后, 由于土质和地基处理的差异, 会使整根管道的沉降不均匀, 造成管道破裂。

1.1.3 漏水量与管径的关系

铜陵首创1999~2009期间的十年管道漏失维修记录数据, 并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 对所获取的十年管网漏失维修记录数据做了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结果看出, 漏失水量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小口径管道, 主要集中在DN100以下 (见图3) 。

可能原因在于小管径管道在整个管网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温度应力和水锤效应对小管径管道的影响要大一些;而且小管径管道埋深一般较小, 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时也容易引起漏损。但大管道 (DN200以上的管道) 漏点数量较少, 约占到2009年全年漏点数量的32%, 但漏水总量却占到全年55%。

1.2 减少漏失的预防性措施

1.2.1 管道材质

管材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被采用后, 就等于给系统埋下了隐患。新敷设管道材质应根据安全可靠性高, 维修量少, 管道寿命长, 内壁粗糙系数低, 在这个基础上造价相对低的原则选择。《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也明确指出, 要推广应用新型管材, 逐步淘汰镀锌钢管。因此优先选用塑料管和球墨铸铁管。对于DN1500的管道, 宜采用薄壁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钢管和球墨铸铁管;DN200~DN1500的管道, 宜采用球墨铸铁管、预应力混凝土管或玻璃纤维增强管;DN75~DN150的管道, 宜采用PVC、PE或球墨铸铁管。

1.2.2 接口形式

接口质量是保证管道质量的重要因素。大口径管道可采用柔性接口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玻璃钢夹砂管, 可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给水管材:大口径管材 (DN>1200) 优先考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夹砂管和钢管;中等口径管材 (DN=300~1200) 优先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 积极采用球墨铸铁管;小口径管材 (DN<300) 积极采用耐压塑料管。

1.2.3 施工质量

管底应是好的粘土或砂, 有一定的承载力, 管道要平整好, 使管道和基础能整体接触, 尽量避免不均匀沉降。同时管底还要检查不含石块等硬物, 以防硬物将来对管道成为集中负载而引起管道破裂。设置阀门等配件时要注意基础的沉降量尽量与管道接近, 砌阀门井时在管道旁留有空隙, 以防沉陷不同时不致压坏管道。

覆土密实度不一和两侧不均匀, 均会使管道变形增加, 受力增加。覆下的土近管道部分不能有硬物, 硬物会破坏管道防腐层并形成集中负载。较大口径水管的弯头, 特别是丁字管或管道堵头, 有较大的外形推力, 故一般应设置支墩以防管道移动。设计支墩时主要靠支墩背后的土压力, 因此在施工时力争支墩背后的土为原土, 在水压试验时要密切注意支墩及有关接口的移动情况。

2 管理性水量损失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2.1 管理性水量损失主要包括:

非法私接水管;计量水表 (或流量计) 选择不合理造成始动流量偏高且未正常的验表周期校验、更换, 水表损坏或水表修理不及时而引起的计量失准;用户私自拨调水表;用户改变用水性质未及时变更登记;市政、园林、消防用水无计量或不能按照正常程序交纳水费;对于冲洗管道用水的估计用水量偏差过大和由于水位控制不当而引起的清水池或调蓄水池溢流。

2.2 管理性水量损失的控制对策

控制水量损失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管理性水量损失多因管理不善所致, 为此, 要分析原因, 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

2.2.1 开展水费收缴情况分析

开展水费收缴情况分析, 确定水费的变化是由量变引起还是结构变化引起。对于水量变化, 应认真分析, 查找变化原因, 分清责任;要严格依法收费, 杜绝改变性质等非正常收费。

2.2.2 加强计量管理

加强计量管理。从流量计和水表的选型、新表检定、流量计定期校对、水表校对、周期换表、抄表方式等环节强化计量管理, 比如对于重点用户安装远传水表、根据实际需要, 在取水、供水和售水三个环节的计量中, 分别选用适宜的流量计和水表等等。

2.2.3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与水量损失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 特别是供水稽查工作, 要依靠城管等政府相关部门, 界定违章用水类别, 制订供水稽查的职责、工作程序、相关考核规定, 要依法行使稽查职责, 对违章用水依法惩处。但目前国内供水稽查队伍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执法权, 对违章用水只能以补交水费处理, 使违章用水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2.2.4 加强内部管理

如何正确监测田间持水量 第2篇

【关键词】影响因素;监测;田间持水量

对于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来说,田间持水量的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水利部门来说,田间持水量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资源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农业部门来说,田间持水量是进行农业灌溉的一个重要依据,例如我们在计划灌溉时要以土壤的含水量亏缺到田间持水量的一定比例来作为是否决定灌溉的界限。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有相关学者提出了田间持水量的概念,同时也确定了田间持水量的监测方法,而我国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制定了有关监测田间持水量的相关方法。总体来说,对田间持水量的监测可以在室外进行,也可以在室内模拟监测,部分国家就是通过使用整段土样和压力模拟装置来在室内对田间持水量进行监测的。

1、田间持水量的含义

1.1田间持水量的理论概念。从理论概念上来说,所谓的田间持水量指的就是表示土壤保持水分能力的指标。一般来说,对于同样结构的土壤来说,其田间持水量是特定的,即相当于在没有支持毛管水存在的条件下土壤所能够最大限度的含水量。因此,田间持水量不仅是一个能够反映各种土壤持水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反映土壤水分运动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1.2田间持水量的实际应用。上述对于田间持水量的定义是从概念上来说的,但是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理论上的土壤是不存在的,实际工作中田间持水量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就在于,土壤的结构大多是多元化的,它们的脱水结构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拐点,工作人员也很难确定一个地区的土壤过来某个时间点之后水分向下运动就微不足道了。例如,如果土壤结构中粘性较大的土壤位于上层,而沙性土壤位于下层,那么该土壤的持水能力是上大下小,土壤中的重力水能够顺利排除,这时工作人员就可以同时或者分层次测得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而对其进行监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对田间持水量进行测定还是监测,都是从其理论概念演化而来的,并不是理论上的田间持水量。

2、影响田间持水量监测的因素

2.1土壤性质对持水量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土壤性质是不相同的,从田间持水量的角度来说,粘质土要比壤质土和沙质土能够更好、更久的保持水分,正常情况下,质地越细,田间持水量的表面值也就越高,其入渗率也就越低,要达到需要的土壤湿润程度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例如砂土的入渗速度保持在每小时20mm以上,而粘质土则只有每小时5mm左右,入渗速度的不同对于田间持水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田间持水量进行监测时要确定好需要监测的土壤性质,然后选择相应的参数来对田间持水量进行监测。

2.2有机质含量对持水量的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田间持水量是成正比的,有机质含量越高,其保持水分的能力也就越强。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南部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北部地区,如此一来,灌溉之后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区在进行田间持水量监测时需要的天数要多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区,以此来保证田间持水量监测的准确性。关于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是值得工作人员注意的。

2.3湿润深度先前含水量对持水量的影响。不可否认,如果土壤本来就比较湿润的话,那么灌溉之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就比较少,这样一来土壤的湿润层就比较后,田间持水量自然而然也就比较高了。相反,那些土壤湿润度比较低的土壤在灌溉之后由于有一部分土壤中的空气来不及溢出,被水封闭在土壤内部,那么监测出的田间持水量就比较低。因此,在实际中对田间持水量进行监测时我们要近可能的避免这类的监测误差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

2.4土壤温度对持水量的影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无论是那种结构的土壤,水分都是从温度较高的地区流向温度较低的地区的。相关的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土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那么土壤中的水分入渗速度就会提高百分之二十。这样一来,我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对田间持水量进行监测时就会得到不同的监测结果,例如在春季,深层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数值就会明显偏高,而到了秋季,由于降温较快,表层土壤温度较低,那么就会出现浅层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数值偏高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对田间持水量的监测带来很大的影响。

2.5地表径流地下水位对持水量的影响。毫无疑问,如果监测的土壤位于地表径流附近或者地下水位较浅且水面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情况下,那么由于毛细管上升的作用很容易导致监测到的田间持水量数值偏高。对此,我们需要随时的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来修正所监测地区的田间持水量数值。

3、如何正确的对田间持水量进行监测

3.1事先确定好监测地区的土壤环境。土壤的类型和结构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土壤进行监测,这种情况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选择所监测的土壤时我们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我们要注意各种因素对田间持水量的影响,尽可能的选择一种比较平衡的土壤环境来进行监测,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例如地下水位对土壤的重力排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造成田间持水量的监测误差。其次,我们要掌握监测地区支持毛管水的实际上升高度,一般而言,支持毛管水上升高度以上的图层都可以作为监测图层,能够得到准确的监测数据。

3.2根据实际情况对田间持水量数值进行修订。上文中笔者已经论述过通过公式计算出田间持水量数值只是理论上的,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因素这些数值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实际监测出的田间持水量数值,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订。当然,对于不同监测深度监测出的田间持水量有所不同,则是理所应当的现象,因为各层的田间持水量是不相同的。

3.3田间持水量的测定过程。现在应用比较广的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是田间灌水法,其测定过程如下:首先选择地下水埋深大于2米的地块(4平方米左右),在地块中央插入中子水分仪测管,插入深度触及地下水即可;其次通过接近地下水位的土壤含水率来确定土壤的饱和水率;然后用支持毛管水上升高度来计算出合适的灌水量并进行灌水;最后没隔6个小时左右测定一次土壤水分剖面,直到测出含水率达到或者接近饱和水率为止,并根据测试结果做出土壤含水率剖面线,从而确定出该土层的田间持水量。在这个测定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用塑料布覆盖地表,以保证水分的蒸发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钟诚,张军宝,韩晓明,杜清胜.不同土壤质地田间持水量实验成果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4,05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 第3篇

1 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

在对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 对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进行合理的分析, 并依据城市中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空间的布局情况来对取水工程以及供水系统进行合理化的设计和安排, 保障水质目标可以有效的达成, 保障设施布置的合理性。在对城市的总用水量规模进行测量的过程中, 需要严格的依据国家既定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标准规范来进行测量的实施, 从而保障测量的准确性。而具体的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水量预测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1 清楚了解给水规范。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阶段进行水量的预测, 由于城市用水的增加, 使得预测的指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同时对总水量的规模进行总结。

1.2 要确定给水范围。

依据全国的统一指标, 在对给水范围进行确定的时候, 要清楚的掌握城市目前的指标, 然后在进行预测和计算研究, 依据城市水资源的发展趋势, 来对总体规划阶段中的给水水量进行指标的确认。而最初制定的给水指标则主要依据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总结的数据资料, 当时由于水资源的应用正处于增长期, 因此, 在进行测量的时候, 主要是以增长概念为基础来进行的测量和计算。但是在最近的几年, 城市水资源越来越缺乏, 节水措施在不断的提出和应用, 这些因素的影响, 使得城市的供水量出现缓慢增长的迹象, 甚至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这就导致了给水规范中的指标数据偏大。在不同的城市, 所具有的供水条件会不相同, 而在同一座城市中, 地质以及供水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针对这一现象, 在对指标进行制定的时候, 也需要制定不同的指标。很多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 而有些城市具有供水的区域较远, 这些城市应该注重提倡节约用水, 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这样的情况下, 综合性的用水指标就会出现下降。

1.3 有些城镇集中发展一种或几种工业, 形成产业规模, 其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较大, 不符合一般城市的组成结构, 但与人口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可采用生活、工业用水比例法, 即用人口增长数, 人均居民用水量及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来推算今后的总用水量, 有一定的准确性。

2 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

在这一阶段中, 对城市污水水量进行预测时, 需要对城市的给水工程供水用户以及自卑水源的供水用户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预算, 同时要清楚的了解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量以及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水量, 从而综合预测出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在对城市污水水量进行确定的时候, 要对污水排放系数提出0.70-0.80的数值。然而, 我国既定的排水规范中, 排放系数的设定并没有进行细致的规定, 这样就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 会对污水水量造成影响, 而主要的影响因素则包括以下几种:

2.1 给水日变化系数

将最大日的给水量进行折算, 从而确定平均每日的给水量, 这一数值的确定应该以当时实际所测得的数据以及国家既定的给水规范中所制定的数据为依据。

2.2 产销差率

城市的供水厂中, 对于供水量的计算主要包括用水量和非用水量, 其中, 对用水量进行计算的时候, 要对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水量进行合理的计算;而在对非用水量进行计算的时候, 除了要对污水的产出量进行计算之外, 还需要对漏水量进行有效的计算, 同时还要对绿化所用水、消防所用水以及道路洒水所用水进行综合的计算。这些用水都不属于污水, 其不需要排入到污水系统中进行处理, 而这些用水量可以占到总用水量的12%-18%。

2.3 自备水源产生的污水量

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 有自备水源的工业, 若其污水水质符合接管标准, 一船均应纳入城市污水系统。若工厂远离市区, 其排放污水水质又有特殊性或污水量很大, 则应单独设厂处理。

2.4 产污率

指用户产生的污水量与用户的用水量比值, 即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产污率与工业性质、城镇卫生设施等因素有关, 一般取0.85~0.90。综上所述, 若日变化系数采用1.2~1.3, 产销差率、产污率均采用0.9, 则进入城市污水系统的平均日污水量是城市最高日给水量的60%~56%。

3 详细规划阶段给水、污水量预测

详细规划阶段已明确开发建设的强度及要求, 居住区应有容积率、层高等指标, 公共建筑应有建筑量、客房数等规划条件, 给水、污水量应根据单位水量指标测算。若居住区有1 km2, 建筑容积率1.2, 户均100 m2, 有3人, 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指标300 L/ (人·d) , 则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为1.08万m3/ (km2·d) , 可以比较准确计算出居住区的用水量。在测算污水量时, 应计算产污率及日变化系数, 不计产销差率及截污率。若产污率为0.9, 日变化系数1.3~1.5, 则污水量相当于给水量的70%~60%。

4 项目实施阶段给水、污水量预测

编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项目建议书时可以参照给水排水专业规划提出的水量规模, 由于实施项目一般是近期和局部的, 通过调研后作相应调整。在编制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时, 首先要明确工程的供水范围或纳污范围, 对范围内的近期和最终给水、污水量进行核实。由于已进入实施阶段, 对已建成并不再改造的地块应在分区规划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调查, 落实其水量;对尚待建设的地区, 此时应有明确的用地性质、工业类别、产品性质、开发强度等要求, 并按此测算各地块的给水、污水水量, 不能简单套用规划规范所提出的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和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 应列出各地块的水量计算汇总表、用水大户分布图, 为确定给水工程或排水工程规模提供可靠的依据。

5 结论

综上所述,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用水,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对城市的建设以及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注意对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各个规划阶段进行水量规模的制定, 保障城市合理的供水量。同时, 确定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 可以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而更好的推动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总用水量预测方法的探索[J].山西建筑, 2013 (14) .

[2]卢涛, 武海霞.扬州市杨寿镇排水规划与设计[J].宁夏农林科技, 2012 (8) .

[3]许升超.从漳州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刍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用水量规模的确定[J].福建建筑, 2009 (9) .

城市水量 第4篇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需要,将黄河流域城市分为5个类别,基于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概念两个研究平台计算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降水量概念的黄河流域城市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955108m3,其中城市绿地和河湖最小需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为39.1%和60.9%;基于水资源概念的黄河流域城市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6.043108m3,占黄河流域城市市区供水总量的12.86%.②城市类别与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密切相关,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基于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概念的.黄河城市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均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③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高值区.④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用水量为2.876108m3,最小缺水量为3.662108m3,其中城市绿地和河湖的最小缺水量分别为0.849108m3和2.830108m3,亟需对黄河流域城市绿地和河湖系统进行补水.⑤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与需水主体的状况密切相关,并受到城市面积、人口和GDP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深刻影响,而降水量、蒸发量和水资源量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较小,体现出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人控性的特征.

作 者:尹民 崔保山 杨志峰 YIN Min CUI Bao-shan YANG Zhi-Feng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 刊 名: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5(3) 分类号:X523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资源   城市   黄河流域  

服药有讲究,饮水量不同 第5篇

多喝水解热镇痛药容易对胃肠道、肾脏造成损害,倘若服用时饮水过少,还容易产生尿痛、血尿等后果。所以,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应该多饮水;胶囊类的药物容易黏在食道上,对食道黏膜产生刺激,因此服用胶囊类药品要喝大量的水;平喘药、利尿药和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服用时都应该多喝水;治疗胃肠病的中成药,如双金胃肠胶囊,在说明书会有提醒,“该药品容易造成便秘”,所以,服药期间应多饮水。

少喝水一些治疗胃溃疡、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例如氢氧化铝颗粒、L—谷氨酰胺颗粒、蒙脱石散等,患者在服药时不宜多喝水。因为这类药物会覆盖在胃黏膜上,保护胃黏膜,如果喝水太多,反而会稀释药物,降低治疗作用;服用止咳类药物也不宜喝水,比如复方甘草合剂、止咳冲剂、川贝枇杷膏等,服用后会覆盖在咽部黏膜表面,起到止咳效果。倘若大量饮水,反而会降低药物浓度。因此,在服用此类药品时,尽量在5分钟内不要喝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需要含在舌下发挥最大、最快的效果,例如硝酸甘油、心痛定、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卡托普利等,最好嚼碎后通过舌下含服,期间也应少喝水。

城市水量 第6篇

关键词:供水系统,水量损失,技术策略

水是维系生命和生活的基础, 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但是目前水资源危机日益凸显, 但我国许多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管理不善, 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管理效率偏低, 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造成了经济损失, 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危机, 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了保证水资源的供应和确保城市供水系统的良好管理, 我们一定要从源头出发, 弄清楚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的原因, 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一、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原因

目前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1) 供水系统的管道出现了破损导致了漏水, 造成了水量损失。由于供水系统管道使用时间过长, 出现了破损, 没有及时发现和修理;或者是供水系统管道的质量不合格, 在使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破损的现象, 导致水量损失, 这两种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供水系统水量损失。 (2) 供水系统管道的接口处出现了漏水。在供水系统管道的接口处密封措施没有处理好, 出现了渗水、漏水;或者是接口出现了破损, 在接口处出现了漏水, 从而造成了水量损失。 (3) 人为因素。有些人偷盗消防用水、私接水源、让水表倒转、吃滴水用户的存在等人为因素造成了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

二、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管理现状 (1) 难以有效的对水量损失进行量化管理

由于造成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的原因非常的复杂, 供水企业或部门很难把握水量损失的具体原因和各部分的水量多少, 从而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

(2) 中小城市的管道网络资料和供水相关信息不齐全, 管理非常的困难。

在中小城市的供水系统, 管道网络的资料和供水相关信息非常的陈旧落后, 管理不当, 水平比较落后, 而且没有及时的更新, 使得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管理没有基础, 进行起来非常的困难。

1. 没有健全的水量损失管理系统

在水量损失的管理上, 很多中小城市的供水企业或部门没有一个健全的水量损失管理系统, 对于管理的要素和规范没有进行统一和规定, 使得水量损失管理无法清楚明确。

三、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管理实用技术策略

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非常严重, 水量损失管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要针对现状,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措施, 做好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管理工作。

(1) 实现对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组成的量化

由于以前我们没能弄清楚水量损失的各部分组成及其多少, 我们无法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清楚的了解损失水量的组成及其损失量, 我们可以采用水量平衡分析的模型对损失水量进行分析处理, 及时的弄清各部分组成。通过各种措施对损失水量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供水的管道及时进行检修, 尽可能做对好人为因素的控制, 减少水量损失。

1. 建立供水系统的信息数据库

信息数据是我们进行水量损失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了解水量损失的具体情况, 才能为水量损失管理提供依据, 做好供水系统的总用水量、管道网络分布图等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我们可以通过GPS定位技术, 及时的弄清楚供水系统的管道网络, 采集信息, 建立供水系统管道网络信息系统, 并且不断的更新, 确保信息真实完整, 实现对供水系统管道网络的动态掌握, 从而为水量损失原因和管理上提供信息和依据。

2. 实现供水管网的分区管理, 主动进行水量损失管理

被动的进行供水系统水量损失原因查找的情况, 使得水量损失的时间过长, 加大了水量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主动的出击, 对供水系统的相关情况进行监控。可以引入比较先进的供水管网DMA分区管理, 通过准确的计算分析, 对噪音的监控等, 迅速快捷的定位漏水部位, 及时进行维修, 很好的实现对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的控制。

四、结束语

对于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有效的管理, 可以很好的减少供水系统水量损失, 降低供水企业或部门的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节约水资源, 缓解水资源危机, 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田青.城市供水水量损失管理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8) .[1]田青.城市供水水量损失管理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8) .

[2]李爽, 王光辉, 韩伟.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管理实用技术策略与实践[J].城镇供水, 2011 (3) .[2]李爽, 王光辉, 韩伟.中小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损失管理实用技术策略与实践[J].城镇供水, 2011 (3) .

城市水量 第7篇

一、浅析小波理论与时间序列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 小波分析具有多分辨分析的特征, 它是将信号的特征通过时间域以及频域反映出来的。从具体来看, 在低频区域具相对较低的时间分辨率, 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 而小波分析高频区域则是相反的。从基础概念上来分析, 时间序列是根据某事物在时间轴的延伸基础上而呈现出的发展变化状态,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是以数据来表现的。在实践中, 可以利用小波信号处理与时间序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针对某一具体的目标或趋势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与预测。

1. 城市需水量指标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

水资源需求分析结论是进行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的重要基础, 因此, 找到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城市需水量等指标的预测理论方法较为关键。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 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是能够影响到城市需水量指标变动的核心因素, 其中, 前者包括人口数量变动、城市经济状况、人均收入等指标, 后者则是包括该地区的降水、气温等气候变化情况。凭借这些指标因素来对城市需水量数值进行测算, 并根据该地区的水价调整情况来实施城市用水管理策略。

2. 基于小波分析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构建

实质上, 当了解到城市需水量状况的影响因素以后, 结合小波理论与时间序列的基本原理, 来构件相应的数据测算模型。从具体来看, 小波分析方法是对序列{Xi}进行多层小波分解, 从而得到各层序列的逼近系数以及细节系数, 在具体的预测分析过程中, 可将细节系数进行小波重构处理, 这就形成了一套平稳序列。接下来, 需要分离不具有相同规律走势的信号, 在此之后, 才可以选取合适的小波系数进行预测, 因为这样预测所得出的结论要更为精准。从标准化用水量序列的处理直至预测序列结果的呈现是遵循较为合理的流程而来的。将通过小波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所得到的城市需水量预测结果与该地区的实际需水量进行比对分析, 如若两项数据趋同, 则可以认定, 基于小波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城市需水量预测结果的精准度较高。在高精度预测数据的基础上, 能够对某一地区现实环境中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作进行科学化的指导。

二、结合实际情况对城市需水量预测结果进行验证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动态资源,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节奏的加快, 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提升, 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新时期环境下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的讨论的焦点内容。

1. 基于小波分析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城市需水量预测

根据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的历史需水量数据,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序列数据进行合理分解, 由此得到了时间序列的逼近系数以及细节系数, 进而将这两项数据与ARIMA模型进行整合处理, 利用该模型进行科学化的建模预测, 接下来, 在得到分部序列预测结果以后, 根据小波重构将分解的序列和成为一组序列, 那么, 这组序列便作为该城市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城市需水量预测结果。另外, 在研究中发现, 如若某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却未进行科学化的城市需水量预测, 再加上, 水资源规划与保持不到位, 则很可能出现水资源浪费或是无法供应城市用水的情况。因此, 利用小波分析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模型来进行城市需水量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 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强化对工业用水等方面的管理, 完善地区水资源配套政策。就以我国北方某市的日常生活需水量以及工业需水量的预测数据来分析, 从2000年以及2010年的历史数据来看, 该地区的农业需水量有所削减, 而且, 与实际的需水量数据相差无几, 再看2020年以及2030年该地区未来的需水量预测数据, 工业领域的需水量数据激增, 说明需要该地区的有关部门针对工业用水进行治理, 避免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城市的生活与工业需水量预测数据也随之增长, 这是城市人口数目增长、城市工业化水平提升的直观表现, 更说明了该城市区域内水资源配置及其利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在工业需水量预测的基础上, 采用描述城市工业用水过程的生产函数来计算, 具体如下:

其中, W (t) 指的是第t年城市工业用水量, V (t) 指的是第t年城市工业总产值, R (t) 指的是第t年城市工业水价。

实际上,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城市用水需求量呈现出正比例的增长趋势, 然而, 水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 需要通过预测模型所提供的科学化数据, 对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水资源利用进行适度的调整, 本着节约城市用水的原则来进行人为的干预, 凭借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将城市需水量与该地区实际水资源的供应数据一致化处理, 保证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凭借科学化的城市需水量预测数据对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从近几年的工作中可以看到, 国家以及各地区政府的督促下, 国家职能部门对于水价的科学管理机制的推行效果良好, 基本实现了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利用, 这对于我国整体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各环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十分有益。实际上, 从以往所做的测算数据来看, 在小波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支持下的城市需水量预测数据十分精准, 往往可以将其用于城市水资源配置及其管理的工作中, 为我国各城市合理用水及其规划带来一定的帮助。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需水量预测及其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利用, 其中, 基于小波和时间序列分析的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案的实施效能不容忽视, 该预测方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城市用水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城市水量 第8篇

关键词:煤矿,涌水量,含水层,井筒

1 概况

为了查明梅花井煤矿进、回风立井井筒穿越段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情况, 2008-10, 结合前期勘探资料, 开展了两条立井的井筒检查孔工作, 预计了矿井涌水量, 之后在立井施工过程中对井筒实际涌水量进行了观测。

根据检查孔揭露, 立井井筒穿越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通过详细分析, 得到影响梅花井煤矿进、回风立井井筒施工的含水层依次为侏罗系上统安定组裂隙孔隙水含水层 (组)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裂隙孔隙水含水层 (分上、下两段)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

2 参数及涌水量的计算

利用井筒检查孔抽水试验资料, 采用稳定流Dupuit公式法计算得到, 侏罗系上统安定组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渗透系数K=0.02m/d,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上段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渗透系数K=0.02m/d,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下段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渗透系数K=0.02m/d,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 (组) 渗透系数K=0.01 m/d。稳定流Dupuit公式法计算公式为:

式 (1) (2) 中:Q为抽水孔涌水量, m3/d;K为渗透系数, m/d;R为影响半径, m;rw为钻孔半径, m;S为抽水试验水位降深, m。

采用以上公式得到渗透系数值, 再运用大井法计算井筒涌水量:

式 (3) 中:Q为大井涌水量, m3/d;H0为天然水柱高度, m;Hw为剩余水柱高度, m;F为钻孔分布范围所圈定的面积, m2;rw为大井的引用半径, m。

回风立井侏罗系上统安定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涌水量216.28 m3/d, 即9.01 m3/h;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上段涌水量517.68 m3/d, 即21.57 m3/h;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下段涌水量1 042.17 m3/d, 即43.42 m3/h;延安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涌水量31.25 m3/d, 即1.30 m3/h。预计回风立井井筒总涌水量为75.31 m3/h。

3 实际井筒涌水量观测结果

在实际井筒掘进过程中, 井筒累深102 m位置开始有涌水现象。

在穿越侏罗系上统安定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时, 采用0.105 m3水桶测量, 井筒102~103 m段平均涌水量4.4 m3/h, 204.3~303 m段平均涌水量6.44 m3/h。

穿越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上段时采用井筒容积法测水, 井筒429.5~465 m段平均涌水量10.66 m3/h, 井筒474.6~486 m段平均涌水量20.756 m3/h。

穿越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下段时采用井筒容积法测水, 井筒530.5~531.4 m段平均涌水量29.38 m3/h, 井筒534~584 m段平均涌水量22.306 m3/h。井筒累深587.5 m时, 平均淋水量为15.94 m3/h;622.9 m时, 平均淋水量为25.43 m3/h;626.4 m时, 平均淋水量为31.41 m3/h。

穿越延安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时采用井筒容积法测水, 井筒累深633.5 m时, 平均涌水量为14.5 m3/h;645.2 m时, 平均涌水量为16.16 m3/h;659.0 m时, 平均涌水量为20.4 m3/h;690.5 m时, 平均涌水量为11.9 m3/h;704.5 m时, 平均涌水量为28.3 m3/h;715.0 m时, 平均涌水量为33.24 m3/h;732.5 m时, 平均涌水量为33.4 m3/h;757 m时, 平均涌水量为36.4 m3/h;764.5 m时, 平均涌水量为27.316 m3/h;773 m时, 平均涌水量为32.89 m3/h;782 m时, 平均涌水量为21.929 m3/h。

4 对比分析

从以上井筒掘进过程中的实际涌水量观测结果看, 侏罗系上统安定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段实测涌水量最大为6.44 m3/h, 与计算得到的9.01 m3/h接近;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上段涌水量最大为20.756 m3/h, 与计算得到的21.57 m3/h非常接近;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下段涌水量最大为36.186 m3/h, 与计算得到的43.42 m3/h接近;延安组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组) 涌水量实际观测结果与计算得到的1.30 m3/h偏差较大。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 直罗组上段含水层段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壁后注浆, 因此在直罗组下段地层的施工过程中涌水量较小, 与预测结果接近, 但是在延安组段施工过程中主要由于上部直罗组下段含水层水以井壁淋水等方式混入, 导致延安组段涌水量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但是总体分析认为, 采用大井法计算立井井筒涌水量结果较为可靠, 基本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5 结束语

本文利用梅花井煤矿井筒检查孔采用大井法计算的回风立井井筒涌水量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得出二者基本一致。分析主要由于梅花井煤矿井筒涌水量预算时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 总体得出该方法在井筒涌水量计算时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鸡最佳饮水量 第9篇

2)按采食量的比例确定。在正常气温(20℃)下,饮水量为采食量的2倍;在高温(33℃以上)环境下,饮水量为采食量的5倍。

3)按产蛋率确定。产蛋率为50%时,需水量为每天每只鸡170 m L;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则饮水量相应增加12 m L。

其好处是避免鸡群贪饮无度,引起水泻;恰到好处地供给鸡群饮水,既保证了鸡群对水的生理需求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又不浪费饮水;降低养鸡成本。

稍不留神,肌肤含水量加速下滑 第10篇

夏天上班族往往在冷气房一待就是8小时以上,回到家可能睡觉也会开冷气就再吹8小时左右。空调房的湿度可能比春秋季还低,而且夏季室内外的温湿度差也很大,进进出出间,肌肤都要忙着自我调节以适应不同温湿度,水分就这样偷偷溜走了。如果再不给肌肤好好做保湿,那么请看看没有包装放在冰箱几天的蔬果就知道你的肌肤会变成什么样了。

夏季缺水大敌二:户外活动量增加

夏天户外活动与旅游安排增加,就算有擦防晒,紫外线的照射还是会让皮肤的保水力下降,加上户外活动时常常会忽略饮水量的补充,造成皮肤表面缺水,细胞也缺水的状态。

皮肤需要水分来保持健康的机制和运作,当皮肤变得干燥时,它其实已经受到损坏。皮肤一旦受损,就会相继面临干燥、红肿、发炎、敏感、色素沉淀(变黑与出现斑点)、松弛、老化等种种问题,所以,保湿是不分季节的,尤其是容易流失水分的夏季更要格外注意,别让夏季变成开始老化的季节。

夏季缺水大敌三:不当保养习惯

NG!怕出油拼命洗脸,变成外油内干

亚洲女性有80%属于混合型肌肤,到了夏天T区出油就成为很多人的烦恼。为了去除油光,很多人增加了洗脸次数,还有不少人追求“洗盘子”的触感,觉得只有洗完脸后手感涩涩的才算干净。实际上,过度清洁会破坏健康的皮脂膜,当你每次洗完脸后都觉得脸部有紧绷感时,肌肤就已经变得外油内干了。

NG!洗脸后不立即搽保湿产品

因为空气湿度高,夏天洗完脸后,不会像冬天那样立刻感到紧绷,所以很多人洗完脸后会不知不觉间拖延搽保养品的时间。等脸上湿气蒸发后再搽保养品的话,保湿产品中的“抓水”成分抓不到水,就近抓脸上的水用,肌肤反而会更干燥。

NG!过度使用控油产品

健康的肌肤本身就具有精密的油水平衡机制,皮肤分泌油脂是为了保存水分,抵御外来伤害。当皮肤中水分变少时,皮肤就自动会分泌油脂。温度每上升1℃,皮肤的排油量就增加10%,这是因为温度提升造成皮肤中水分流失,才使得皮肤油脂分泌跟着增加的。我们用控油产品抑制油脂的分泌却没有给肌肤补充水分,皮肤只会分泌更多油脂。所以针对油光应该做的是补水,而不是一味控油!

NG!晒后立即使用美白产品

辽阳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水量平衡,分析

1 基本概况

辽阳灌区位于太子河中部辽阳市城西的平原沿河地区。北起辽阳市郊区、南止辽阳县干沟河;中长铁路以西, 太子河以东地区。东西长28km, 南北宽6.5km, 总面积约为185km2。

2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勘察资料分析, 灌渠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因地层渗透性差异造成的渠基渗透稳定问题和裸渠段的抗冲稳定问题。渠两侧为自然土坡, 抗冲能力差, 易出现抗冲稳定问题。

3 灌区现状水量平衡分析

3.1 可供水量情况

3.1.1 灌区地表水

辽阳灌区灌溉水源主要是葠窝水库供水, 水库放水到太子河, 通过辽阳城东鹅房渠首拦河坝引水。葠窝水库属省管水库, 供水权属省供水局统一限定。葠窝水库年迳流量24.5亿m3, 最大库容7.91亿m3, 有效库容5.43亿m3, 根据葠窝水库下游用水计划安排每年供辽阳灌区水量为15000万m3。

3.1.2 灌区地下水

灌区地下水总量为17156万m3, 75%保证率下可利用量为10293万m3, 鞍钢及城市自来水用量为7539万m3, 灌区可利用量2754万m3。两项合计灌区可供水资流量为17754万m3。

3.2 灌区现状需水量

3.2.1 灌溉制度的分析与确定

⑴灌溉保证率的确定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的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水田灌溉保证率采用75%。

⑵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的确定

根据《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 (DB21/T1237-2008) 农业林业灌区分区表, 辽阳市属于Ⅱ区, 水稻基准定额值为440 m3/亩, 考虑到苗期用水量15 m3/亩, 泡田用水量130m3/亩, 水稻净灌溉定额585 m3/亩。

⑶用水模数

水田用水最大值发生在泡田期, 用水模数公式:

式中:t——泡田日数, 取t=12 d;

⑷灌溉水利用系数

按《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中要求, 规划中型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宜低于0.95;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65, 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60。辽阳灌区的土质基本为粘壤土, 部分为沙壤土。考虑灌区渠道防渗护砌后渗透量减少, 又考虑灌区改造后管理水平和渠系建筑物工程配套率提高;且参照国内已有资料确定该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如表1。

3.2.2 灌溉需水量

目前灌区现有水稻灌溉面积10.1万亩, 人口22.80万人, 大牲畜6000头, 小牲畜17万头, 养鱼面积400亩。

⑴农业灌溉用水量

灌区2014年实际灌溉水田10.1万亩, 净灌溉定额为585m3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0.62, 故毛灌溉定额为944 m3/亩, 灌区农业灌溉用水9534.40万m3, 水源来自葠窝水库放水。

⑵城乡生活用水量

灌区现有人口22.80万人, 用水定额75L/人·d, 年用水量624.15万m3, 水源取自地下水。

⑶牲畜用水量

灌区现有大牲畜6000头, 用水定额100L/头·d。小牲畜17万头, 用水定额15L/头·d, 合计年用水量114.98万m3, 水源取自地下水。

⑷鱼塘用水

灌区内养鱼面积400亩, 用水定额500 m3/亩, 年用水量为20万m3, 水源取自葠窝水库放水。

3.3 灌区现状需水量平衡分析

现状可供水量为17754万m3>需水量10293.53万m3, 供水满足要求。现状水平年需水量平衡分析见表2。

4 结语

根据辽阳灌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改造与总体规划, 极大地改善灌区的输水条件, 做好水量平衡分析,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灌区管理水平,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农业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霞、彭文启.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分析及其保护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 2004 (03)

城市水量范文

城市水量范文(精选11篇)城市水量 第1篇关键词:水量损失,供水,管网,对策强化水量损失管理是我国供水行业的管理者多年来关切的问题, 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