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精选17篇)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第1篇

1.负责手机创意设计。

2.绘制草图、效果图,在设计过程中需和项目小组密切配合和交流。

3.负责三维效果图及三维试题模型的构建。

4.配合模型制作提供必要的工艺文件。

5.配合结构工程师将项目推进。

6.跟进项目,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实现设计意图。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第2篇

1.协同客户进行产品设计,提供设计意见。

2.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产品设计。

3.公司内部技术支持。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第3篇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ID识别技术及应用是一门新型课程, 涉及ID识别中的诸多技术, 包括磁卡识别技术、条形码识别技术、IC卡识别技术以及射频卡识别技术等。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相应内容的教材, 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相关的ISO国际标准和以解剖市场上典型的ID识别产品设计方法为基础来规划的。由于课程内容相对零乱, 教学与实验也未能有机地结合, 导致课程内容在设计和组织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随着教学的逐年深入, 这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不仅没有体现出强化学生实践水平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特点, 而且逐步变成了一门科普性的教学课程, 这与当初规划课程的目标相违背。如何克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规划出系统性强、教学和实验能紧密结合的内容就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2 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在最初的课程建设中, 没有将实验教学环节放在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 理论教学内容偏多, 课堂上涉及大量的ISO国际标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硬件控制时序。对于这些课堂教学内容, 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 没有什么吸引力, 致使思想容易涣散, 注意力不够集中[1], 教学效果极其不佳, 导致一部分学生离开课堂, 甚至某些学生把选修这门课程作为获取学分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 由于教学内容没有与实验内容紧密结合, 使很多ID识别技术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不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再设计, 很多学生本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但教学内容未能体现强化实践能力的特点, 反而成了这门课程的短处, 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1.3 实验平台相对落后和不足

课程实验是以MCS51单片机实验箱为实验平台, 平台相对陈旧, 并经常出现故障, 使很多实验难以开展和进行。由于教学经费有限, MCS51实验平台相对落后, 学院也不愿意在这种平台上投入更多的经费, 致使实验装置不能更新和补充, 其中磁卡刷卡头、IC卡读卡装置和射频卡读卡器每种都不足10台, 而选课学生较多, 经常5~6人使用一套实验平台和装置。这样一来, 每套实验装置只有2~3人能真正投入到实验过程中, 其他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和程序调试的整个过程, 明显地降低了实验教学对这门课程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这个原本强调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 由于实验设备不足和老旧, 实验平台相对落后, 而失去了开设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也就逐步停留在口头上了。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以产品设计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的定位和对以往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优化, 以产品设计为主线, 在ISO国际标准的限定范围内, 将ID识别技术中涉及的概念、方法和内容, 以及ID识别产品中广泛采用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作为重点系统设计和优化课程。我们分别针对磁卡识别、条形码识别、IC卡识别和射频卡识别规划出了相关ID产品应具有的功能和设计方案, 并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配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将抽象的产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作为课程教学内容, 并将诸多技术问题逐个从概念、理论和技术上进行突破, 来充分凸显课程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这种用产品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重要环节来布局课程教学内容的方法, 大大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了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过程, 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2.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2]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趣, 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直观上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其内容却非常枯燥, 怎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是前期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首选磁卡识别技术作为这门课程的突破口, 原因是磁卡识别技术相对简单, 概念比较清晰, 容易理解, 内容除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外, 还涉及磁电转换、光电转换、机械等很多相关学科知识, 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理论部分讲完之后, 马上进入磁卡识别技术的实验环节, 让学生设计完成一个具有银行使用磁卡读卡器功能的设备。按照这个思路, 将教学和实验紧密结合起来, 连贯操作, 使学生逐步进入我们预想的教学和学习境地, 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 并能把实验当做完成一个产品的设计与实现认真对待, 使课程教学顺利地展开和进行。

2.3 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产品化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 它主要是选取生产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项目”作为载体, 或者借用生产实践中的“项目”概念, 根据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而设计出若干个与课程要求相一致的“教学项目”, 把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这些项目中, 通过完成这些项目中规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3]。

在教学中, 我们注重教学内容的产品化设计导向, 把每个教学部分都规划成不同产品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知识环节和实践环节。就射频卡而言, 我们选择学校食堂使用的售饭机作为射频卡教学对象, 根据食堂售饭机的基本功能, 分析了售饭机的基本组成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硬件来看, 它包括射频部分、LCD显示部分、射频卡内数据的读取部分、密钥的校验和卡的识别部分等;从软件来看, 它包括密钥的校对算法编程、射频IC卡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控制编程、LCD的显示控制编程及数据通信编程等软件。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讲述了食堂售饭机的设计思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等问题, 特别是每个部分涉及的关键知识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使学生从整体上建立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案, 为后续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实践教学改革

3.1 建设新型实验平台

以前采用的MCS51实验平台相对落后, 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要求。为此我院专门为这门课程购置了30台STM32单片机实验平台, 并结合STM32实验平台接口的特点设计和制作了30块STM32单片机与ID识别装置的接口电路板, 以满足课程实验的要求。另外, 我们还设计和制作了30块STM32单片机与IC卡接口的电路板, 用以完成IC卡的数据识别实验。通过实验平台的更新和升级, 课程实验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的实验平台上做ID识别技术实验, 不仅使学生接触到新型单片机技术, 加深了对STM32单片机内部接口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了STM32单片机的编程能力, 而且还掌握了ID识别技术的硬件设计方法, 时序控制中的软件编程技巧, 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另外, 学院还为该课程购置了磁卡刷卡头、射频读卡器等装置, 使总实验装置达到30套, 若2人一组, 一次可接纳60名学生参与实验, 大大改善了实验环境。

3.2 以设计产品为目标的实验内容

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3个产品设计性实验, 分别面向磁卡、IC卡和射频卡的数据识别。在磁卡识别技术实验中, 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有正反向刷卡的磁卡数据识别装置, 该实验需达到的目标是具有银行磁卡读卡器正反向刷卡的功能。在IC卡识别技术实验中, 使用SLE4442逻辑加密卡来模拟公交卡的应用模式, 完成IC卡充值、乘车单次刷卡减费、乘车上下车刷卡减费等功能。在射频卡识别技术实验中, 结合学校食堂售饭系统的应用模式, 完成射频卡充值和售饭减费的功能。这些产品功能对学生来讲是非常熟悉的, 他们不必在理解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另外实验中涉及很多时序控制问题, 而时序控制在以往硬件课程实验中是很少遇到的, 难度相对较大, 且要求必须严格和准确, 这个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加深了对硬件控制的理解, 学生在体验这个过程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3 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由于实验内容是以产品设计为目的, 实验工作量相对较大, 要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里完成这些任务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将实验平台和实验装置发放给学生实验组, 由组长负责维护实验设备的安全。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讨论、设计和调试程序。在实验课上教师除了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与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实验设计和实验调试等问题外, 还要掌握各实验组的实验进度, 完成的内容和质量, 以及每名学生对实验的贡献等, 以便给出相应的实验成绩。

4 考核与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的教学目标, 考核实践能力而不是考核记忆能力是我们课程教学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方面。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开卷考试, 并保持部分试题源自于实际应用, 强调以应用为导向的试题内容。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较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我们扩大了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 使学生平时的实践活动得到认可, 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就注重实际综合能力的训练。

总成绩的评定方案:考试成绩占50%, 平时成绩占10%, 实验成绩占40%。

5 结束语

培养高水平且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而提高教学水平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我们对ID识别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了改革, 坚持以产品设计为导向规划教学和实践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将继续对课程进行研究和探索, 寻找更加适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晓婷, 王树梅, 任世锦.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方法[J].计算机教育, 2011 (22) :97-100.

[2]吴姝芹, 范勇.应用型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 2012 (4) :165-166.

走在中国手机ID设计的小路上 第4篇

R—手机ID设计,就是为手机披上一件外衣吗?

I—是的。这是一个受到严格束缚的设计,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蛮贴切。从客户下达ID任务书的那天起,我们就必须根据他们给的板子(PCB三维数据)设计外形,单纯的外形。国际客户往往会给我们充足的时间,并根据我们的设计来对板子进行调整,他们的“迁就”或者说尊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最初的设想。毕竟,最终接受市场的考验还是以出货量来计算的。国内的厂商有时因为自己的研发力量不足,抄袭或购买别人的板是家常便饭。挪动一个摄像头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大麻烦,所以要想出彩的话,常得花费更多的心思。譬如,我们曾为深圳一个厂家做设计,他们发来的板子很大、很宽、很厚,背面右上角摄像头的位置几经讨论仍然无法修改,这让我们有些无所适从。当然,最后还是做出来了。

R—这样说来,产品的功能性,甚至外观上的一些因素都是你们无法控制的,那你在ID设计上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呢?

I—我在尽力避免一种包括手机在内的国产消费电子产品存在的流行病,每个面都很用心做到漂亮,运用了大量的设计语言,细节上让人感觉很酷,但是整体缺乏相互呼应的关系,六个面就有六个不同的想法,凌乱得失去了美感。当然,就好比我自己虽然许多年不买手机了,但仍然希望其他人买手机常换常新一样,电子消费品公司自然是喜欢随着潮流努力推陈出新。但我希望每一个呈现于大众眼前的作品都有耐人寻味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又是服从于整体,蕴涵一种长久的东西,不会在上市一个月后再无人问津。那种处处是亮点的设计我很反对。如果强化某一处能让人印象深刻,整体和谐耐看就显得很珍贵。此外,我尤其相信色彩对于视觉的意义,这也许是当年学习染织留下的后遗症吧。

R—谈谈你如何组织摩玛的ID设计工作流程。

I—我们有8个ID设计师,通常分为两组来执行一个项目。送到客户手上的成熟方案一般有3~4款,这些方案都是经过小组成员反复讨论,3D实现后的成果。我通常都是在会上最后一个发言的,因为底下年轻的设计师常有些出其不意的好点子,我怕一插话就把他们的思路打断了。如果谁的设计语言获得更多赞同,他就会成为本款设计的主导者。

R—中国设计是2005年的一个大热词汇,很多企业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并成立了专门的设计部门。作为一个本土设计师,你对这个环境的变化有什么体验?

I—其实国内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仍然不高,包括我们设计师在内,整体环境没有炒作的那么好。很多企业今天给你下达任务,恨不能明天就能拿到结果。三个月催熟一个产品,高得惊人的则是宣传费用和工艺不到位导致的返修率,一个品牌很容易就被拖垮或者根本无法站立起来。设计教育也不太乐观,虽然成立了很多设计院校,但一些教授们自己对工业设计的理解也不见得成熟,加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材,工业设计史和方法论的许多东西虽然有助于技术的实现,但主要的还是这里(脑子)。我从来不担心我底下的人眼高手低,眼界开了,才有可能朝最好的方向走。

R—你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I—我喜欢把这种灵感称为设计语言,它来自生活各处,时装、杂志、网站、书籍、国美卖场的宣传册、朋友的交流,甚至修鞋匠那里,都能发现很有意思的东西。能否敏感地把握它们,并吸收、运用到你的作品中去,这是对设计师最大的考验。对事物的不同理解也就导致了设计效果的千差万别。可以说,漫无目的地转悠对我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R—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你眼里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I—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人人都是设计师,每个人每天都在设计点什么。你房间里床单的颜色、花瓶摆放的位置,都是设计。我没法评价一个设计的是非,我愿意用市场来印证它。我的设计最终还是为了某种自我享受,但更多人的认同无疑会让这种快乐增加到最大值。当然,设计师没法控制事情的全过程,按照客户的需要把作品改动得面目全非也很常见。只是在我眼里,那就谈不上设计,是一种制作。我只能说,尽一切可能地去先打动我自己。

R—作为设计师,现在困扰你的是什么?

I-对设计真正有用的东西往往在设计本身之外,但为了金钱、客户任务,我们往往疲于应付。国内消费电子行业本身就存在一种浮躁心理,谁都没法预料明年还是否存活于市场上。急功近利的做法一盛行,整个业界就不容易规范。坦白说,我很多时候不能静下心来。在交通不太理想的北京,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很折磨人,而白天的几个电话又常把时间给压榨掉了。压力太大往往会抑制创造力,我很赞成这句话。(呵呵)

R—2006年的手机ID设计,你预感会有怎样的趋势?

I—做做减法吧。MP3、MP4、DV,各种功能的附加、色彩样式的繁复可能会在2006年出现一些变化。传统符号可能会大量出现,这些符号来自世界各地。在我们的手机设计里,中国元素也将被很好地融合。

R—手机的神话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来有无考虑向别的领域发展?

I—的确,手机销量已经无法达到上千万部这个天文数字,很多国有品牌一年内所有型号卖出的总量也不到100部。但3.9亿部需求的中国市场仍然很吸引人,品牌不论洋土,还将继续一场持久战。2006年,摩玛也将有不下5款新机上市。至于方向,现在我们也从事家电和医疗器械的设计,肯定地说,将来也不会走得离消费电子很远。与其分散精力,还不如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情。我们不是天才。

文创产品设计师岗位职责优秀 第5篇

2、负责产品创意方案的提报及深化设计;

3、管控项目进度,有效进行产品多次打样及方案修改的成果控制及进度协调;

4、与团队合作,负责产品加工供应商提交的样品审定及筛选;

文创产品设计师岗位职责优秀 第6篇

2、负责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三维造型和外观渲染;

3、设计理念活跃,灵感丰富,对工业产品的审美观符合大众性、行业性、国际性及时代感的要求,能较敏锐的洞察及吸收新的流行元素,对文创行业有所了解,对造型、色彩、工艺有充分的感知把握能力;

4、参与对老产品进行外观改良,提升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5、负责产品设计,包括产品主体及部件结构设计、材料选型、设计图纸输出;

产品设计岗位职责 第7篇

2、改进和优化现有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3、完成客户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设计和参与产品及系统方案制作;

4、搜集本行业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改进优化产品;

计算机网络IDS的优化与设计 第8篇

作为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可以积极主动地对网络系统进行实时保护。但由于入侵检测技术还不成熟, 误报率高,且只能对某些特定的或已知的入侵行为有效,所以对其进行性能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IDS概述

IDS(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缩写)作为一种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对防火墙起到必要的补充作用。

1.1IDS概念

IDS是指对于面向计算和网络资源的恶意行为识别和响应的系统。IDS经济成本不能太高,这体现了经济性;自身系统必须安全,这体现了安全性;可以识别入侵者及入侵行为,发现漏洞并及时阻止事态恶化,这体现了可扩展性。IDS在检测到网络入侵后,可以立即阻止攻击行为,并同步调整完善防火墙的防护策略,使防火墙的防护体系动态并智能化。

1.2IDS分类

根据检测数据来源来划分,IDS可以分为两类:HIDS(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NIDS(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根据入侵检测使用的方法来划分,IDS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和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

1.3IDS优化及原因

1.3.1为适应网络通信的要求,提高检测速度

影响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网络安全设备的处理速度。目前IDS的检测速度往往跟不上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检测一个网络数据包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系统资源,那么就会有部分系统包漏掉而得不到检测,从而影响系统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因此,提高IDS的检测速度是发展方向。

1.3.2为减少漏报和误报,提高安全性与准确率

IDS基于模式匹配分析方法,将所有入侵行为、手段及变异表示为库存模式或特征,一旦有新的攻击方法出现、新的漏洞发布,攻击特征库得不到及时更新时就会造成IDS漏报。IDS基于异常发现是通过流量统计分析建立系统正常行为的轨迹, 运行数值超过正常阀值时就会认为可能受到了攻击,所以技术本身就不够完善。此外,伪装或变形的网络攻击时,由于大多IDS是基于单包检查的,协议分析不够,也会造成漏误报。

2IDS系统优化

2.1系统概述

本文提及的IDS系统优化是将基于主机和网络的两种检测形式合二为一的集成性检测系统。单一的检测方法的能力毕竟有限,网络安全技术的需要,提高入侵检测传统的需求,将单一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数据挖掘入侵检测、特征引擎分析入侵检测、核聚类和序列分析入侵检测等集成,构建入侵行为规则知识库,进行数据分析和算法匹配,从而提出一种基于多种检测方法的入侵检测系统,从而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2.2系统构成框架

根据工作阶段不同,工作任务不同,系统框架一般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2.2.1控制中心模块

控制中心模块是系统模型的核心,由此产生系统的控制逻辑。总体分配调度系统工作所用到的函数,定义控制界面流程的一般函数:数据捕获类、预处理类、分析及响应类。主要功能是检测单元管理、接收报警信息并显示、日志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和定义规则。

2.2.2数据捕获

数据捕获逻辑上包括网络数据包捕获线程和主机系统调用序列捕获线程。前者以网络数据为数据源,实时捕获流经网卡的网络数据包,进行初始处理操作,完成进制转换,然后引入Libpcap开发包,通过恰当调用就可以将截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它支持针对网络层、协议、主机和网络端口的过滤)。如果数据包内内容使用十六进制形式,可以存入临时文件,交给预处理模块处理;后者以系统调用为数据源,应用strace程序截获系统调用,序列临时存入数据库。

2.2.3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负责把系统检测到的问题记录保留,便于以后分析研究。本着经济性原则,我们不能构造专门的存储系统,还是要运用现有的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存储。

2.2.4规则描述

优化系统借鉴改进Snort语言的规则语法,提出了一种更灵活实用,简单高效的规则存储方式,可以极大提高IDS的整体工作效率。

规则在内存中存储的主要数据结构就是几个描述规则库的链表。Rule List Node(主规则链表)是由Rule Head Node和Rule Opt Node组成。其中Rule Head Node描述规则头部分,Rule Opt Node描述规则选项部分。规则链表及数据结构如下(部分):

//NIDS主规则链表

typedef struct-Rule List Node

Rule Head Node*rhn}tr;/*规则头*/

Rule Ol:lt Node*ron}tr;/*规则选项*/

int active-flag;/*规则激活标志/

int rule-num;/*规则序号*/

int ron num;/*规则选项的数目*/

char *ron_name;/*规则选项名字*/

Struct-uleListNode *next:

l Rule List Node:

........

由此得出,系统设计的规则解析处理的算法流程为:开始 —打开规则文件,进行解析处理—逐条处理规则—解析规则头 —解析规则选项—向规则链表添加元素—结束。

3IDS优化系统设计

3.1系统分析模块

该模块内容包括协议解码、分析模块和数据预处理模块三部分。

协议解码的目的是为了让IDS正确检测入侵攻击行为。正确而准确地对TCP/P协议进行解码,转变为另外一种便利进行入侵检测的编码形式或者数据结构。

协议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攻击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网络特征进行分的。采用协议分析技术的IDS能够理解不同协议的原理,由此分析这些协议的流量,来寻找可疑的或不正常行为。协议分析技术观察并验证所有的流量,当流量不是期望值时,IDS就发出告警,因此能够检测到己知和未知攻击方法。 状态协议分析不仅仅检测单一的连接请求或响应,而是将一个会话的所有流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攻击行为包含在多个请求中时,状态协议分析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数据预处理模块主要完成对未作标记的网络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操作,将训练数据数值化、去除冗余属性以及数据的存储等,以及对主机训练数据的预处理操作,如数据的转换、过滤等。

3.2系统响应模块

优化后的IDS系统设计结合主动响应与被动响应的优点, 对于那些模式库中己经存在的较常见的攻击类型,系统根据预先设计的动作,进行主动响应处理,对于通过异常算法检测到的那些模式库中没有存在的攻击,系统将该连接数据保存起来, 做进一步处理。在主动响应里,IDS应能够自动地(或在用户的控制下)阻塞或影响攻击,进而改变攻击的过程。在被动攻击里,IDS统仅仅简单地报告和记录所检测出的问题。

3.3模块间的通信

在这个模块中,主要采用多线程技术和进程间的套接字通信机制。日志服务程序与入侵检测模块都设计在sensor上,它们之间采用域套接字进行本地通信。服务程序既要接收入侵检测模块发出的报警信息,还要将报警信息转送到远程的数据中心,这里将涉及到通信同步的问题采用“报警队列”可解决。由于这个“报警队列”是个临界资源,接收报警信息和发送报警信息都要访问并操作队列,所以在设计时采用线程互斥锁(pthread mutex)解决这个问题。

3.4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可在Windows XP平台下运行。具体工作流程图如下 (图1):

4结束语

本文依靠入侵检测系统知识和计算机学科相关理论,建立了一个粗略抽象的入侵检测体系结果模型和理论框架。为研制新的入侵检测技术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思想方面的帮助。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其不安全性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入侵检测系统(IDS)及技术应用随之也得到了重视。本文从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角度出发,对入侵检测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IDS优化系统设计进行了探究。

产品设计岗位职责 第9篇

2 绘制设计草图、二维设计图;

3 制作三维效果图、进行同类产品对比试验并记录数据;

4 产品生产的可行性评估,提出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预备解决方案;

5 与市场部共同研究产品需求的导向;

产品设计岗位职责 第10篇

2、熟悉机械结构设计;

3、主动学习新技术产品情况、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等信息;

4、对产品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产品设计岗位职责 第11篇

一、工作内容:

1、在技术部领导下,负表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改进;

2、新产品设计开发,并完成程序文件的填投;

3、完成相关图纸绘制,设计数据的输出;

4、产品相关零部件的选型,采购计划的编制;

5、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规划,拟定个人月工作计划;

6、按每月工作计划安排,及时完成相关任务;准时交给上

级,对未按期完成工作计划的必须向上级如实报告原因。

7、对其它部门所需的技术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第12篇

4C/ID模型是从全新的角度对传统学习的一种分析, 4C/ID模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学习不能适应复杂学习任务的局限性。传统学习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型, 是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学习任务, 分别对单个的任务进行学习, 而4C/ID模型针对的复杂学习任务, 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协调整合, 从而使学得的知识、技能有效迁移到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

4C/ID模型以训练复杂认知技能为目标, 对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进行了基于技术的创新性思考。在提倡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社会环境下, 利用4C/ID模型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协调复杂学习任务, 提高整体学习任务的效率。

1 4C/ID模型概述

4C/ID模型是Four-compon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的缩写, 指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 由荷兰开放大学 (Open University of the Netherlands) 的约伦·范·麦里恩伯尔教授 (Jeroen J.G.van Merrienboer) 和荷兰土温蒂大学 (University of Twente) 戴杰克斯特拉 (Asnne Dijkstra) 教授等主持研发的一种面向复杂学习任务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模型[1]。麦里恩伯尔教授指出复杂技能的学习并不是独立, 也不是学习各个不同技能的累加, 而是复杂学习的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 多出来的部分就是综合协调各个部分的能力。4C/ID模型认为学习任务应该被视为一个复杂的整体, 学习应该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 而不是分而时习之。

4C/ID模型提供一套具体的、真实的、面向工作实践的整体学习任务, 促使学习者在“做”真实的学习任务时, 以整体的观念协调综合地运用所学得的知识、态度及其技能, 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2]。

4C/ID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4C/ID模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这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的思想是一致的。

2 4C/ID模型的要素研究

4C/ID模型的中心任务是复杂技能即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技能的确定, 也就是与学习者实际面对的情境、面临的问题及其案例的结构等有关系。

4C/ID模型根据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将复杂学习任务中的复杂技能分为非重复性技能和重复性技能两类构成性技能。非重复性技能和重复性技能是相对立的技能。非重复性技能是指在学习任务过程中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不常使用的、新颖的, 并随整体任务难易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够在新任务中灵活迁移的技能;重复性技能是指在学习任务过程中对于学习者而言是常规的、反复使用的, 并不随整体任务难易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对于非重复性技能的学习, 需要向学习者呈现具体的有意义的、真实的整体任务环境, 加之辅助信息, 用以引导和促进学习者完成认知图示的建构;对于重复性技能的学习, 呈现的学习任务的具体特征要与学习者的行为高度联系, 促进规则学习, 加之即时信息和部分任务练习, 用以帮助学习者实现规则的自动化[3]。在学习设计时要始终关注复杂学习的所有构成性技能的综合和协调, 使学得的复杂技能能够真正地迁移到具体的学习和真实的生活中。

4C/ID模型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的四个要素分别是“学习任务”、“辅助信息”、“程序性信息”和“子任务练习”。其核心要素是“学习任务”, 以“支持性信息”、“即时性信息”和“分任务练习”为辅助要素。该模型强调学习者能够将学得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学习实践和解决问题中。

2.1学习任务 (Learning Tasks)

学习任务是设计良好的复杂学习任务环境中的第一要素, 也是4C/ID模型四要素中的核心要素。

学习任务是一个复杂的从易到难的任务层所组成的学习整体, 应由各个技能、子技能与整体任务之间相互联系, 在执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综合、协调的运用以促进他们之间的整合。面向复杂的学习任务, 尤其是内部知识高度整合和协调的学习任务时应以整体的形式逐级向学习者呈现出有效地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4]。

2.2辅助信息 (Supportive Information)

辅助信息是指对学习和完成非重复性学习任务有帮助的信息, 辅助信息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贯穿于整个学习任务, 这些信息用以解决某一领域的构成以及如何完成该领域的学习任务和解决该领域的问题。辅助信息主要针对非重复性技能, 辅助信息使学习者根据概括出的知识来诠释不熟悉的环境。设计辅助信息时要针对各个层级任务提供有效的支持, 为非重复性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

辅助信息即一般性的理论知识, 所谓理论知识就是针对理解知识和技能表现的支持, 所以辅助信息又称为支持性信息。

2.3程序性信息 (Procedural Information)

程序性信息是在学习和完成重复性学习任务过程中, 随时提供给学习者的前提性信息, 这些信息不需要理解, 只需要记忆, 如事实、概念、计划、原理等前提性知识等。程序性信息又称即时信息, 它能够促进规则的自动化, 使学生熟练的使用复用性技能, 以节约学习时间。

程序性信息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 即学即用, 即用即学, 呈现时要以较小的单元向学习者呈现, 在学习者完成复杂的重复性学习任务中首次感到需要时予以呈现, 以帮助学习者在长时记忆中逐步形成图式和规则自动化, 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 当学习者成功完成所预期的目标时, 其帮助信息应慢慢减少直到不需要[5]。

2.4子任务练习 (Part-Tasks Practice)

子任务练习又称分任务练习, 是针对重复性技能的学习任务达到自动化而设计的附加练习, 通过子任务的练习达到高水平熟练程度, 也就是达到高度自动化。通常一个好的子任务练习是分散在整个任务中的, 对于简单的学习任务技能直接重复操作即可, 对于需要重复性技能的任务, 最好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任务练习顺序, 应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促使学习者尽快达到规则的自动化, 节省后续重复性工作的时间[6]。

一般情况下, 一项学习任务如果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 逐步增加难度,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迁移问题时所需要的时间减少, 而且正确率也提高。这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方法更能有效的整合和提高学习任。

3结束语

近年来, 众多学校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到设置情境式教学方式, 都不容易真正的实现教学双赢。4C/ID模型突出了以学为主的理念, 充分体现了个 (下转第86页) (上接第62页) 性化的学习, 能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迁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4C/ID模型已经成功地在企业培训、航空和汽车等各个行业复杂技能的训练领域得到应用。4C/ID模型并非完全适应于教学, 但此模型中蕴含的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摘要:本文从四要素教学设计4C/ID模型的基本概念、原理出发, 阐述了4C/ID模型的核心要素。4C/ID模型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 探讨了基于4C/ID模型的复杂学习任务架构的优势, 对于提高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及促进技能方面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复杂学习任务,4C/ID模型,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孙琼玲, 任翔.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 (4C/ID) 研究[J].软件导刊, 10 (=7) , 2011, 7.

[2]高佩红.4C/ID模型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协论坛, 2011 (7) .

[3]Jeroen J.G.Van Merrienboer Richard E.Clark and Marcel B.M.de Croock.Blueprints for Complex Learning:The4C/ID-Model[J].Educational Technolog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2, 50, 2:39-64.

[4]赵立影, 吴庆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4:45-47.

[5]Jeroen J.G.Van Merrienboer and John Sweller.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Complex Learning: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5, 17, 2:147-177.

产品设计经理岗位职责 第13篇

2.负责跟踪所有项目进度,向财务总监咨询后批准有关超额费用。

3.能够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对设计小组进行控制管理。

4.确保坐椅总成及分总成的BOM表的正确完成。

5.与部门所有员工、供应商和内外部客户协同工作以确保发放正确的数据及信息。

6.核准更改控制文件及DFMEA的准确。

7.负责确保所有项目的数据正确。

产品设计经理岗位职责 第14篇

2、协调部门的内外关系,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和供货商及商务谈判;

3、拟定各产品设计与制作流程,负责保证所开发的产品具有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产品设计经理岗位职责 第15篇

2、负责wed端、APP端产品界面原型及交互设计,撰写产品需求文档;

3、与产品团队密切合作,监控项目具体实施过程,进行项目验收;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第16篇

关键词:SD8080,控制器,权限,读卡器,联网

1 序言

随着社会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这对于物业管理公司或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对电梯进行智能控制是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的方法之一。SD8080是专门用于楼宇的电梯控制和集成的电梯专用控制器, 通过采用SD8080对电梯按键面板进行改造后, 所有使用电梯的持卡人, 都必须先经过系统管理员授权。使用电梯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限分配, 每个进入电梯的人经过授权可以进入指定的区域或楼层, 并且可以根据时间表进行授权管理。未经授权, 无法进入管理区域的楼层, 并对重要楼层进行时间段控制。控制器不管是脱机运行还是联机控制, 都可记录大量的交易数据, 使得电梯的所有人员进出记录都有据可寻[1]。

2 方案设计

楼宇电梯管理需求通常如下:一、共有几部电梯需要控制;二、每部电梯最高有多少层;三、是否需要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的楼层。[2]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2.1 系统设计目标

SDOOR IC卡电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非接触式IC卡技术之上, 为电梯的使用带来安全、方便的控制。为此一般具体目标为:

2.1.1 持有效卡人能方便、安全的使用电梯。

2.1.2 持卡人只能进出授权指定的楼层。

2.1.3 外来无卡人员或持无效卡人员不能使用电梯。

2.1.4 不影响原有电梯系统的运行, 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1.5 管理人员能方便的设置人员的进出楼层权限和查看人员的出入记录。

2.1.6 经济合理的运营成本。

2.2 系统设计原则

2.2.1 先进性:

采用当前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3]。

2.2.2 安全性:

不影响原电梯系统的运行, 保证其安全性。[4]

2.2.3 实用性:

合理配置和选取合适的产品型号, 使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和成本最省。

2.2.4 方便性:

完善的管理系统, 软件操作清晰, 管理人员和持卡用户都能方便的使用系统。[5]

2.2.5

可扩展性及易维护性原则。[6]

2.2.6开放性:

为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 同时考虑到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本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 并结合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执行。

3 系统解决方案及技术描述

3.1 系统概述

SDOOR IC卡电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控制电梯的使用, 其功能实际是门禁系统的特殊场合一个特殊解决方案。

SDOOR IC卡电梯管理系统集感应式IC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于一体, SDOOR IC卡电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根据控制的程度和按健使用过程分为二种:简易型和刷卡按键型。

3.2 系统基本功能及特点

在电梯里安装控制主机和读卡头, 能严格控制持卡人进入的层数, 即刷卡后, 按相应的有权限的楼层按钮才有效, 不刷卡或刷卡后按没有权限的按钮都没效。

3.2.1 基本功能及特点

能严格控制每张卡的出入楼层。采用内置电池芯片, 电梯使用记录、时钟永不丢失。[7]可脱机或联网使用。软件操作简明, 可实时监控电梯的使用情况。ID或IC卡系统可选。如果用户是单楼层权限, 那么不需要按键就自动可以达到指定楼层可以设置电梯的工作状态, 即电梯可由控制器管理刷卡, 也可根据客户使用需要断开控制器对电梯的控制由电梯设备自行控制。

3.2.2 SDOOR IC卡电梯管理系统独特之处:

针对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提供最优、最省的解决方案。[8]系统组成灵活、扩展性强。能够实时监控电梯的使用情况。

3.3 系统结构

系统由一台电脑管理, 电脑串口出来通过通讯转换器 (Rs232/Rs485) 串连每台控制主机, 控制主机再与电梯内按钮相连。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4 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分析

4.1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截取电梯的控制面板, 把电梯按键直接连在SD8080的输入端子, SD8080的输出端子连在电梯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 在正常状态下, 输入端子处于封闭状态不接收信号, 当读卡器读到有效卡后, 相应的输入端子开放, 按下电梯楼层按键, 对应的输出继电器动作, 电梯逻辑控制器接受到信号开始运行。

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4.2 技术指标

4.2.1 工作温度及湿度范围:

温度0℃~70℃, 湿度10%~90%。

4.2.2 控制器电源要求

工作电压:DC 12V/V±10%50W, 工作电流:最大400mA。

4.2.3 控制器内存贮器保存

5年锂电池, 保持控制器内的存贮器和时间设置, 数据掉电保持时间超过90天。

4.2.4 输出继电器触点

直流DC 30V, 电流不大于5A。

5 结束语

随着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 智能小区、商住楼等楼盘对楼宇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开发智能管理系统对城市化、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由于智能控制产品厂家众多, 各厂家产品互不兼容, 造成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不合理, 致使各子系统不能很好地整合, 造成了投资的浪费。目前, 国内有竞争力的智能控制产品厂家较少, 国内的智能控制产品市场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很大, 这使得国内产品的生产标准、系统构成、接口方式等不尽相同, 使各系统不能很好地相互协调工作, 无法实现集中联网, 难以达到理想的智能化效果。因此在进行智能化设备改造过程中, 如何使得各厂家不同的设备很好地兼容、各子系统完美地整合, 如何避免各子系统的重复叠加, 减少投资的浪费,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楼宇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呼唤着能兼容不同厂家的设备、融合不同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平台的出现, 将是本课题今后要研究的方向。[9]

参考文献

[1]付伟.某高校视频监控项目设计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17期P67-70.

[2]常国兰.电梯自动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8.

[3]齐新军.基于UBS总线的NIOS系统与主机通讯实现[J].煤炭技术2011.01 P197-198.

[4]宗永宏.设备安全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08P123.

[5]贾莹.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J].科技信息2008.05P67.

[6]姚融融.电梯原理及逻辑排故[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03.

[7]吴怀超.时钟芯片在轴向变量柱塞泵控制器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02P14-16.

[8]李志强.基于密集烤房温湿度控制仪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02 P75.

产品设计经理岗位职责 第17篇

2、进行品类品牌与客户品牌产品线规划,设定产品定位,建立产品体系,推出产品方案;

3、进行项目立项,审核产品设计效果,推荐项目开发进度,把控产品交付成果;

4、按照时间节点与项目要求进行下属工作任务分工,对下属进行赋能与绩效管理。

★ 产品设计简历模板范文

★ 产品设计行业调查报告

★ 助理产品设计个人简历

★ 产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 产品设计求职简历自荐信

★ 主题性概念下的产品设计论文

★ 实习职位人人网招聘产品设计实习生

★ 岗位职责模板

★ 岗位职责描述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精选17篇)产品id设计师岗位职责 第1篇1.负责手机创意设计。2.绘制草图、效果图,在设计过程中需和项目小组密切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