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支气管炎(精选11篇)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41例, 男23例, 女18例;
月龄 (3.45±2.16) 个月。病程最短5d, 最长9d, 平均6.3d。就诊时均有咳嗽、气促, 肺部有喘鸣音。全部病例排除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支气管发育不良、支气管异物等。
1.2 治疗方法在抗感染、吸氧、止咳、镇静、超声雾
化吸入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遵医嘱加用酚妥拉明, 每次0.5~1.0 m g/k g (每次总量<1 0 m g) 加入1 0%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静脉滴注, 1次/d。疗程最短5d, 最长7 d, 平均5.7 d。
1.3 疗效标准治愈:
治疗7 d后咳嗽、气喘消失,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好转:治疗7d后咳嗽、气喘减轻, 肺部哮鸣音、湿啰音减少;无效:治疗7d后, 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无明显减少。
1.4 结果治愈3 5例 (8 5.3%) , 好转5例 (1 2.2%) , 无效1例 (2.4%) 。
2 护理
2.1 用药护理抽吸药液要精确, 采用1 ml注射器吸取药液后与10%葡萄糖注射液混匀, 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
2.2呼吸道管理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对流风, 温度和湿度适宜, 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 以利于排痰。减少活动, 保证足够的水分及营养供给。卧位时可将头胸部抬高, 每2h变换体位。咳嗽、咳痰患儿给予侧卧位, 用空心掌拍背, 方向由外向内, 沿支气管走向进行拍击, 每次1 min, 促进排痰。
2.3 氧疗轻度缺氧给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0.
5~1 L/m i n;严重发绀者, 立即予面罩吸氧, 4~6 L/m i n。经常监测所供氧的浓度、温度及湿度, 氧疗中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发绀等症状是否改善。
2.4 健康指导对患儿家长进行个别指导, 嘱居室经常通
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尽量避免带患儿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提倡母乳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多进行户外活动, 以增强患儿体质。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积极防治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 按时预防接种。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而诱发, 当气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炎症反应, 致使毛细血管痉挛, 气道黏膜充血水肿, 引起气道收缩, 影响气道换气功能[1]。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患儿不咳时喉部常听到痰鸣音, 喘鸣声大, 但无明显呼吸困难, 无喘憋表现, 夜晚或清晨哭闹时咳喘加剧, 似哮喘样, 喘息严重者可出现发绀。酚妥拉明具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拮抗炎症介质5-羟色胺[2], 减轻因5-羟色胺介导的支气管壁炎性水肿和肺泡的炎性渗出。此外, 酚妥拉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使血管扩张, 同时能直接兴奋β受体, 缓解支气管痉挛而改善通气。本文41例患儿在使用酚妥拉明治疗过程中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 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是提高疾病疗效的重要环节。因酚妥拉明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鼻塞、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过度兴奋等不良反应, 因此,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血压、面色、呼吸、心律等变化, 如发现上述体征及哭闹、呼吸不畅等症状应及时减慢输液速度或暂时停药, 并立即报告医生,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继续用药。呼吸不畅时需清除患儿鼻腔内分泌物, 并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改善缺氧状态。出现低血压时将患儿头低脚高位;哭闹不休时可以喂奶等方式来安抚患儿情绪, 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崔翼平, 赵艮芳, 王翠兰.654-2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38例临床观察[J].山西临床医学, 2001, 10 (4) :271.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方法 第2篇
2、润肺清肺:使用药物、蜂蜜、清淡食物等方法润肺、清除肺部淤积的毒素。
3、调理肝肾:治疗从肝肾入手、平衡阴阳、进行全身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
4、调整饮食:①清淡、低钠的饮食可以止咳、平喘、化痰,还可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如梨、柑橘、核桃、蜂蜜、菠萝、藕、大白菜等。②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尤以动物蛋白(如鱼类)、豆类蛋白等优质蛋白为主。
5、如果是咳嗽急性发作期,特别是伴有发烧,要食用半流质的清淡食物、多喝水,用于湿化痰液、利于咳出。同时也可减轻消化道负担、利于吸收营养。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3篇
【关题词】麻甘颗粒;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病例为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儿科住院病人,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疾病。患儿均有咳嗽、闷气、气喘、气急、三凹征阳性,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及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强及点片状阴影,部分有局灶性肺气肿。将64例入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6月18例,6~12月10例,12~3岁4例;入院时病程<3天者24例,>3天者8例;体温<39摄氏度6例,>39摄氏度6例,不发热者20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1月~6月16例,6月~12月10例,12月~3岁6例;入院时病程<3天者24例,>3天者8例;体温<39摄氏度10例,>39摄氏度5例,不发热者17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经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治疗方法:64例患儿入院后均采用抗感染、止咳、平喘、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麻甘颗粒,1岁以内1/3包,一天3次;1~3岁1/2包,一天3次。观察10天的疗效。
二、结果
1. 疗效标准评定。治愈:咳嗽、闷气、气喘、三凹征消失,两肺哮鸣音消失;好转: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晨起稍气促;无效: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
2. 两组结果观察。退热时间(天),治疗组(1.3±0.2)与对照组(2.6±0.3)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咳嗽好转时间(天),治疗组(3.7±0.9),与对照组(4.2±0.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喘憋消失时间(天),治疗组(3.6±1.1),对照组(4.8±0.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啰音消失时间(天),治疗组(4.1±1.59),对照组(6.3±1.87),有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天数(天),治疗组(7±1.5)与对照组(9±1.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治愈2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在止咳、平喘、啰音消失、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毛細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中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啰音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小儿呼吸系统解剖有特殊生理特点:婴儿气管、支气管相对狭小,支气管壁弹力差,纠毛运动功能较差,肺部弹力组织发育差,黏液腺分泌不足,痰液不易咳出,在呼吸道出现炎症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造成气道狭窄影响通气功能造成呼吸困难。同时,病毒或细菌毒素直接侵害毛细支气管,使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而致管腔狭窄,肺泡壁亦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充满炎症渗出物,由此妨碍通气、换气功能,并出现咳喘、咳痰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麻甘颗粒田麻黄、石膏、黄芩、桑白皮、紫苏子、苦杏仁、地骨皮及甘草等中药组成[2]。麻黄开泄肺气,主要成分为麻黄类生物碱及挥发油,能解热、平喘、镇咳,又能使支气管黏膜血管收缩,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支气管炎症刺激,与黄芩配伍有抗过敏介质释放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发挥平喘作用;石膏有解热作用,制约麻黄发汗,又能增强免疫功能;地骨皮能治肺热咳喘;含甜茶碱能解热,又能抗过敏;甘草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分泌,稀释浓稠痰而使其易于咳出;苦杏仁有镇咳作用。治疗组加用麻甘颗粒优于对照组,故麻甘颗粒对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3.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支气管炎12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男性35例, 女性25例, 患儿年龄为3个月~7岁, 平均年龄为 (3.5±1.2) 岁, 病程为1~5 d, 平均病程为 (3.6±0.8) d;对照组男性34例, 女性26例, 患儿年龄为3个月~8岁, 平均年龄为 (3.4±1.3) 岁, 病程为1~5 d, 平均病程为 (3.5±0.7) d,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中细湿啰音、喘鸣音。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 (第七版) 中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求,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患有免疫缺陷综合征者、哮喘患儿及治疗前3 d应用过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 即雾化吸入0.025%溴化异丙托品与0.5%沙丁胺醇悬液进行治疗, 溴化异丙托品每次250μg/ml, 沙丁胺醇剂量每次为150μg.kg-1, 每天最大量不超过5 mg。氧流量设为6 L/min, 每次2 ml, 同时加入生理盐水至容量4 ml, 雾化吸入时间为30 min/次, 连续吸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剂量为0.05%布地纳德雾化吸入治疗, 最大应用剂量100μg, 共吸入三次, 每间隔30 min吸入1次,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湿啰音、哮鸣音、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并记录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1) 肺功能指标:治疗结束后采用肺活量方法测定, 患者第1秒呼吸气体的容积 (FEV1.0) 、用力呼吸的肺活量 (FVC) 、呼气峰流速 (PEF) 以及第1秒呼吸气体的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FEV1.0/FVC) 。 (2) 临床疗效:治愈:患儿用药7 d内肺部罗音、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儿用药7 d内肺部罗音、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病情逐渐好转;无效:患儿用药7 d内临床症状没有显著的改善, 或病情持续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分析
观察组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缓解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n (%) ]
注:与对照组相比, χ2=3.669, P=0.000
2.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分析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0、PEF以及FEV1.0/FV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3。
注: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 0.05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儿可演变为哮喘疾病, 反复喘息引起喘息性气管炎患儿肺部啰音时间较长以及呼吸功能减弱的重要原因[4]。随着患儿喘息发作次数的增多, 其病程也随之延长。因此通过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及治疗, 可有效避免喘息反复发作, 有利于患儿预后[5]。目前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方法包括抗感染治疗、抗菌治疗、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其中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方法是通过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起到抗炎、抗感染的功效。糖皮质激素作为气道抗张剂, 能有效抑制气道变态反应, 缓解患儿呼吸高气道反应症状, 对促进患儿呼吸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患儿的不良反应较大, 临床上常有患儿不耐受的情况发生, 为此本研究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减少全身应用性治疗对患儿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湿啰音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缓解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0、PEF以及FEV1.0/FV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从而说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浮液能快速缓解喘息性患儿的临床症状, 改善患儿肺部功能。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而说明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布地纳德悬浮液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提高喘息性患儿的治疗效果, 有利于患儿预后,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玉珍, 王仙.布地奈德、氨溴索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1, 20 (2) :198-199.
[2]黄咏梅.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外妇儿健康, 2011, 4 (2) :698-699.
[3]邵玉莲.布地奈德及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2 (5) :610-611.
[4]郭建芬, 王蓉, 赵伟, 等.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海峡药学, 2011, 6 (2) :92-93.
浅析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体会 第5篇
【关键词】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59-02
喘息型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炎症[1] ,具有非特异性,死亡率较高。临床统计发现,儿童家长缺乏支气管炎相关疾病知识,严重影响了疾病治疗进程的推进[2] ,可见,加强哮喘型支气管炎患儿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本文选取90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例,女性患儿例,年龄为5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2±0.5)岁。按照患儿数字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包括:向患儿家属宣教喘息型支气管炎发生病因及相关诱因,指导患儿家属树立疾病预防观念;注重病房内部环境维护,常开窗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切实改善患儿生活环境;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准备清淡的饮食,禁食过敏性食物,以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等;指导患儿进行康复锻炼,尤其注重增强呼吸功能,增强患儿体质,保证患儿情绪稳定,以免引起疾病反复;患儿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家属做好保暖防护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病症缓解时间,总结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评量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行χ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临床病症缓解情况、治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评量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总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总护理满意度为73.3%,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喘息型支气管炎临床护理工作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的实现及患儿康复进程的推进。喘息型支气管炎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患儿家属疾病知识认知度较低;家长对喘息型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危害缺乏认知[3] ;患儿对病房环境的排斥与抵触;患儿依从性较低、其它经济原因等。有学者认为,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改善患儿家属认知观念,还可以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本文90例临床研究发现,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可以直接推进患儿病症缓解效果,提升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護理效果极佳。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 ,提示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健康教育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喘息型支气管炎疾病知识宣教、护理要点分析、护理指导目的及意义分析等,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患儿家属疾病观念,以引导家属参与护理[5] 。笔者基于多年临床护理经验认为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健康教育应该着重围绕疾病的反复发作性、系统治疗重要性及患儿家属科学生活习惯的影响等要点进行护理宣教,以改善患儿家属的疾病观念,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参与度,直接推进患儿康复进程,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丽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2(07):349-350.
[2] 陈小汝,罗姗姗.临床护理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3):268-269.
[3]沈子幻.健康教育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37(07):1664-1665.
[4]许芳,张凤琴.临床护理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6(33):113-114.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2011-2014年收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 应用雾化吸入方案治疗,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和《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相关诊断内容符合[2]:咳嗽、气喘、气促, 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和中度粗湿啰音。其中男70例, 女30例;年龄1~3岁, 平均 (1.7±0.5) 岁;病程3 d以内。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诸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常规治疗主要有抗感染、平喘、吸氧和止咳化痰等。布地奈德混悬液, 剂量2 m L, 特布他林雾化液, 剂量2 m L, 联合雾化吸入。2次/d, 每次时间10~15min, 需连续治疗7 d。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则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 确保没有发现有害气味, 以免对患儿造成刺激, 让患儿能够得到一个安稳的休息环境[3]。在病情发作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守护并安慰患儿, 对于患儿的需求认真耐心倾听, 尽可能给予满足。告知患儿关于疾病的诱发原因、治疗方法还有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事项, 让患儿能够正确认识喘息性支气管炎并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②雾化吸入的指导:指导帮助患儿了解并掌握关于雾化吸入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患儿双唇含住雾化器的口含嘴, 在深吸气的时候嘴巴不能离开口含嘴, 吸气之后屏住呼吸片刻, 呼气的时候嘴巴与嘴分离, 尽可能让气体缓慢从鼻腔呼出, 尽量将药物吸入到肺里面[4]。③健康教育:喘息性支气管炎如果没有妥善处理, 有发展为哮喘的风险, 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对患儿而言有重要意义, 告知家长带领患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构建合理饮食结构, 提升小儿身体免疫力, 避免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 如果发现感染则要及时治疗[5]。避免和动物皮毛、毛绒玩具、含有致敏物质的药物、化妆品等致敏源接触[6]。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儿治疗后3 d临床症状、体征及喘息等消失, 气管和支气管哮鸣音消失;②有效:治疗3 d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喘息等有所好转, 气管和支气管哮鸣音减少;③无效:治疗3 d后患儿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无明显变化[2]。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 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有显著优越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 或者是部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症状。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咳嗽, 开始为干咳, 后来存在痰液, 如年龄较小如婴幼儿的则存在较为严重的全身症状, 伴有发热, 在3岁以下较为常见, 存在湿疹或者其他的过敏史;存在如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存在哮鸣音以及轻微的粗湿啰音等类似于哮喘的症状, 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保障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7]。
本次研究中在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 其临床疗效相对于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的患儿有显著优越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结果提示了对喘息性支气管患儿主要临床治疗方案为雾化吸入,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更好地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摘要:目的:了解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2014年收治应用雾化吸入方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 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接受针对性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 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有显著优越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喘息性支气管患儿主要临床治疗方案为雾化吸入,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更好的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护理
参考文献
[1]朱生全, 冯桂华.中医辨证为主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78例[J].现代中医药, 2014, 18 (5) :184-185.
[2]刘素彦, 阎秀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14, 10 (10) :170-171.
[3]肖劲, 马卫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33 (13) :99-100.
[4]许锦姬.小儿喘息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4) :3752-3753.
[5]王群, 欧维琳, 宋晓丹, 等.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检测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3) :46-48.
[6]李长振, 饶菁菁, 王蓉, 等.喘息性疾病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2, 14 (11) :834-837.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17例, 女11例;年龄1.5~
5岁, 平均3.4岁;病史2~10个月。所有病例均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1.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射干5~8g, 生麻黄2g (先煎) , 细辛1.5g, 紫苑6g, 款冬花6g, 法半夏6g, 五味子5g, 生姜8g, 大枣6g, 干地龙5g, 甘草3g。若痰多加前胡5g, 桔梗5~8g;发热加鱼腥草15g, 黄芩4g。水煎服, 每日1剂, 早晚各服1次, 3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 1~2个疗程后若不愈或中途病情加重转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判定以《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关于本病治愈好转标准。
2 结果
28例中治愈21例 (75.0%) , 好转6例 (21.4%) , 因心衰转中西结合治疗1例 (3.6%) 。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哮证”范畴。本病发生主要因痰饮内伏, 而由外邪引动, 痰气郁结, 阻塞肺气, 肺气宣发肃降失职而成。本方中, 射干开痰结, 麻黄宣肺气, 生姜、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诸药除痰下气, 五味子敛肺气, 大枣养脾胃, 再加地龙平喘通络, 甘草调和诸药, 使痰去气顺, 喘咳自平, 实为治哮之良方。
4 典型病例
患儿男, 4岁3个月, 自出生后1岁4个月开始, 患支气管炎, 每逢受寒即出现咳嗽、喘息、烦躁间有发热, 每年均需入院治疗2~4次。近3个月来, 又见反复咳嗽、喘息、痰多, 间有发热, 体温多在38.5℃以下。经西医先后应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泼尼松、氨茶碱等治疗, 症状反复, 时轻时重。来诊时, 患儿面色苍白, 唇周轻度发绀, 气促, 痰多白黏难咳出, 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滑, 脉细滑。查体:T 37.8℃, P 102次/分, R 25次/分。双肺可闻哮鸣音及湿啰音, 未见三凹征。血象不高, 淋巴0.45。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粗乱。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为痰饮内结, 肺气上逆, 治以宣肺祛痰, 下气平喘止咳为法。处方:射干6g, 生麻黄2g, 细辛1.5g, 紫苑6g, 款冬花6g, 法半夏6g, 五味子5g, 生姜8g, 大枣6g, 干地龙5g, 甘草3g, 前胡5g, 桔梗8g。3剂后, 患儿气促消失, 咳少痰少易出。续服前方3剂, 诸症状消失, 精神、胃纳好, 查体及X线摄片、血常规检查均正常。后以二陈汤调治半月, 随诊半年未见复发。
(发稿编辑:白兰芳)
郎郎康诚信贴剂专业的基层贴剂供应商诚招疼痛专科、儿科、综合门诊加盟
免费体验郎郎康贴剂免费索取样品试后满意订货
北京郎郎康打造品质贴剂市场, 铸造诚信膏药品牌, 巨大的利润空间, 全部药械准字号, 让您销售无忧!与郎郎康合作向您保证:1.产品独特:八一通贴牌 (骨痛消) 、叮咚康牌 (小儿咳喘贴、腹泻贴、退热贴、) , 历经临床求证!2.巨大的利润操作空间:直供基层, 价格灵活控制, 利润自由决定!3.全部药械准字号, 让您销售无忧!使您不再因健字号产品不敢光明正大的销售而烦恼, 也省去了相关卫生部门检查的担心!4.所有产品保证为最新产品:本公司产品供不应求, 没有库存, 一律为最近月份的最新产品!5.零风险!无条件退换货!
新产品预告:八一通贴系列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贴、颈肩疼痛贴) , 十六通贴 (跌打损伤贴) , 购专用贴赠送腰带!
郎郎康全国独家乡镇加盟火热招募中!率先加盟, 抢占先机!部分县镇已有独家加盟, 详情请来电咨询!如果您是基层大夫, 请将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和邮编及联系方式发送到13720052966, 注明“索取样品”或拨打电话:010-51289113 51289114, 可免费获取样品一份及精美杂志期刊赠送。欢迎您的来信来电!
北京郎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郊农场办公楼729室电话:010-51289113 51289114手机:13720052966 13520031196邮局账号:6221881000060968005户名:黄艳红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8篇
关键词:喘息性支气管炎,热毒宁,利巴韦林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也称哮喘性支气管炎, 是指婴幼儿时期有喘息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 由多种病原引起体引起, 以病毒多见, 发病与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特应性有关, 临床上表现为轻度的上感症状, 以刺激性干咳为主, 呼气性呼吸困难, 夜晚或清晨咳喘加重, 部分会发展成支气管哮喘但易反复发作[1]。
热毒宁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中成药制剂,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但热毒宁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效果较明显, 其抗病毒的机制与其多个活性分子分别与病毒的吸附、脱壳、复制和释放等多个环节相互作用, 从而降低病毒的载量, 达到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有关[2]。本科室研究小组就热毒宁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热毒宁在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方面具有极好的临床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共70例, 诊断标准:年龄<3岁, 喘息反复发作者计分如下: (1) 婴幼儿患毛细支气管炎或喘息样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3次者3分; (2) 肺部出现喘鸣音2分; (3) 喘息症状突然发作1分; (4) 患儿有其他过敏史1分; (5) 一、二级亲属中有湿疹、皮炎或哮喘病史1分。以上总分5分, 喘息只发作2次或总分≤4分者, 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总分>5分者诊断为婴幼儿哮喘。70例患儿年龄为1~3岁幼儿, 男37例, 女33例, 按诊断标准均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 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无肺门淋巴结结核、先天性心脏病及气管异物等疾病, 胸片结果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或支气管炎。将7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症状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氧气雾化吸入, 给予利巴利林10 mg/ (kg·d) 抗病毒治疗, 如果血常规、C-反应蛋白 (CRP) 增高, 则加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将利巴韦林改为热毒宁注射液 (10 ml/支, 康缘药业) , 按0.6 ml/ (kg·d) 的用量静脉滴注, 1次/d, 疗程为5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无咳嗽, 无气喘, 双侧肺部啰音消失;好转:咳嗽、气喘症状较前明显减轻, 双肺可闻及少许喘鸣音;无效:咳嗽、气喘仍明显, 双肺喘鸣音无减轻甚至较前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人数比较
(1) 气喘:对照组25例, 观察组32例; (2) 咳嗽:对照组22例, 观察组30例; (3) 肺部啰音消失:对照组19例, 观察组27例。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对比可知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效果要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 (32例) 优于对照组71.4% (25例)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29, P=0.031<0.05) 。治疗5 d后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本病的治疗手段为在氧气雾化的基础上加强抗病毒的治疗, 合病感染时予以抗感染处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利巴韦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 但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 近年来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在临床上较广泛地被用于抗病毒治疗, 且临床实践中效果较明显[3]。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3味药经现代工艺提练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 方中主药为青蒿, 性味苦寒, 具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 透散肌表之功效, 而现代药理学证实, 青蒿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 并可促进细胞免疫。相关研究表明其抗病毒的机制可能与其具有多个活性分子有关, 这些活性分子分别与病毒的吸附、脱壳、复制和释放等多个环节相互作用, 从而降低病毒的载量, 达到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有关。本研究小组就热毒宁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比, 结果显示热毒宁组治疗后患儿咳嗽、气喘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少于利巴韦林组, 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利巴韦林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就为医务人员在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实践中增加了一种较好的选择, 特别是对基层医院减少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72.
[2]张新庄, 萧伟, 徐筱杰, 等.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抗流感病毒的分子作用机制.物理化学学报, 2013, 29 (7) :1415-1420.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86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根据咳嗽、咯痰伴喘息, 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 连续两年或以上, 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 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 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 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 亦可诊断。男54例, 女32例;年龄28~78岁, 中位年龄58岁;病程2~32年。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 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急性发作时, 均给予抗感染, 解痉平喘, 补液等对症支持处理, 发绀患者给氧, 缓解期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吸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卡提素0.5mg肌内注射;每天1次, 3个月为1个疗程, 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0.1mg (2揿) , 每天3~4次, 观察期间每月至少门诊随访2次, 了解是否规律用药、吸入方法是否正确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有无疾病再次发作、发作次数及程度、住院次数等, 并指导治疗, 监测峰流速值 (PEF) 等1年, 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肺功能检测。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完全缓解, 即使发作, 不需用药亦可缓解, PEF≥80%预计值, PEF变异率<20%;显效:喘憋消失, 气促缓解, 咳嗽明显减轻, 肺部哮鸣音消失, 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 PEF昼夜变异率<20%;好转:喘憋好转, 气促缓解, 咳嗽有所减轻, 肺部哮鸣音减少, PEF增加量5%~24%;无效:临床症状和PEF测定值无改善。总有效率= (临床控制+显效+好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6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高, 人群患病率为4%, 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 部分患者最终易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非常大, 而常规性治疗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治疗非常棘手。目前, 如何提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自身免疫力, 减少发作频率, 延缓肺部病变进展, 逐步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20世纪80年代末, 我国研制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卡提素 (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PSN) , 该药是从卡介苗中提取的菌体成分, 含卡介菌多糖、卡介菌核酸等成分, 具有较强的抗感染、抗变态反应和抗肿瘤作用。陈刚芬[2]用卡提素治疗儿童哮喘, 曾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研究表明, 卡提素能有效改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轻中度哮喘患者的肺功能, 从而减少临床药物的反复使用带来的危害。卡提素通过抑制TH2型反应, 调节TH1/TH2反应平衡, 减少IgE的合成与分泌, 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受抑制, 稳定肥大细胞膜, 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 并通过增加IgG使已和组织肥大细胞结合的IgE不能再与抗原相结合, 达到稳定肥大细胞的结果, 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3,4]。同时经卡提素治疗后CD+4细胞明显增高, CD+8细胞降低, 免疫调节指数CD+4/CD+8的比值明显升高, 说明卡提素能通过抑制CD+8细胞, 增强CD+4细胞的数量和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 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从而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发病次数和发病程度。而激素的吸入, 不但可避免因长期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带来的远期不良反应, 且局部吸入的药物可较高浓度直接到达病变部位, 起效迅速, 不良反应甚微, 2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 且依从性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新.可必特,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6) :36-37.
[2]陈刚芬.卡介茵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9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36) :64-65.
[3]朱秀丽, 张燚.卡介菌多糖核酸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 :19-21.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10篇
【关键词】 博利康尼;雾化;喘息型支气管炎
我科收治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44例,应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科于2009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共80例,各例诊断均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拟定的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6个月-3岁。入院时均有咳嗽、气喘、气促,部分患儿可见呼吸三凹征、口唇发绀、鼻扇。肺部均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血常规示大部分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增高,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模糊,未见实变影,两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性治疗,如: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激素,静滴氨茶碱等,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用法为每次1ml博利康尼(即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0.9%生理盐水1ml雾化吸入,1天2次,每次约10-15min。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7天后,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消失;好转:治疗7天后,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减少;无效:治疗7天后,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
2.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治愈率72.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2.2.2 两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平均持续时間 治疗组的气喘缓解、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喘息型支气管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容易复发,它的发生与遗传、过敏、免疫、感染有关,它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这与平滑肌痉挛,肥大细胞介质释放和黏液分泌有关[1]。临床上常规用抗生素、氨茶碱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治疗组用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大大提高了疗效,博利康尼是β2受体兴奋剂,有效成分为硫酸特布他林,它可以通过激活毛细血管肾上腺素受体,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还具有增加气道的黏液纤毛清除能力及明显的黏液清除作用,以保护气道功能的完整性[2],呼吸道主要是β受体,90%是β2受体亚型,博利康尼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选择性地激动β2受体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挛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提高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廓清能力,雾化吸入,药物可以直接到达靶器官,减少分泌缓解气道黏膜水肿,降低气道高反应性[3]从而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 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
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作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均为第一次喘息发作的初治患儿。另外,选择同一时期60例肺炎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支气管炎组,正常对照组患儿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3.5±1.3)岁。肺炎支气管炎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1~8岁,平均(4.1±1.8)岁。正常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1~7岁,平均(3.6±1.5)岁。3组患儿在年龄以及性别等相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标准
1.2.1 喘息性支气管炎入组标准
①具有明显咳喘憋症状,肺部体征可闻及轻中度哮鸣音;②胸部X线片征象为全肺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或肺纹理粗厚,无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等其他疾病;③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严格筛选收集入选病例的基本资料[2]。
1.2.2 肺炎、支气管炎入组标准
①肺部体征可闻及密布固定性的中、细湿啰音;②胸部X线片征象为肺野中内带小片影或小斑片影,部分融合成较大片状影,无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等其他疾病;③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严格筛选收集入选病例的基本资料。
1.2.3 正常对照组入组标准
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无肺部疾病儿童,且标本采集争得儿童家属的同意。
1.3 临床检测方法
1.3.1 血常规
检测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发病早期)、支气管炎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患儿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3]。
1.3.2 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型
检测对比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Th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Th2)及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Th17)所占比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缓解期或者治愈期复查外周血单核细胞Th1、Th2及Th17所占比例。Th1细胞采用CD4+IFN-γ+标记,Th2细胞采用CD4+IL4+标记,Th17采用CD3+CD4+TNF-α+标记。Th1增强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继发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主要促进抗体产生,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h17细胞主要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其IL-17分子是其标记性分子[4]。
1.3.3 外周血清IL-4、IL-2及IL-17
检测对比3组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血清IL-2主要由Th1细胞分泌,IL-4主要由Th2细胞分泌,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缓解期或者治愈期复查血清IL-4、IL-2及IL-17[5]。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检验;计量数据正态性采用Shapiro-Wilk检验法;方差齐性采用Levene's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儿血常规情况对比
3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患儿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型情况对比
3组患儿的外周血Th17、Th2以及Th1/Th2细胞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患儿外周血清IL-4、IL-2及IL-17水平情况对比
3组患儿外周血清IL-4、IL-2及IL-17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指的是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其中,包括有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相关呼吸道的慢性炎症能够造成易感机体的气道的高反应,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极易对一些食物、药物以及一些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例如花粉等过敏[6]。
喘息性支气管炎指的是一组具有喘息表现的急性支气管感染,多种病毒以及细菌感染都可造成喘息性支气管炎,其中有过敏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气管哮喘,因此,其与哮喘之间有关。这种疾病大部分属于自限性病程,部分患儿在6岁以后能够自行缓解,之后不会出现喘鸣。可是仍然有部分患儿喘息反复发作,也是造成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最终造成成人型哮喘[7]。
目前,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8],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毛细支气管炎感染后继发的免疫功能异常性疾病,至今为止人们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受到普遍关注,但临床关于其免疫分子的报道少见,CD4+/CD8+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Th1细胞采用CD4+IFN-γ+标记,Th2细胞采用CD4+IL4+标记,Th17采用CD3+CD4+TNF-α+标记。Th1增强杀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继发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主要促进抗体产生,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h17细胞主要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本文临床试验结果相一致。
总之,免疫细胞分型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吕燕华,赵海金,刘来昱,等.华南地区哮喘患者控制感知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4):641-644.
[2]陈虹,刘海沛,鲍一笑,等.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与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J].临床儿科杂志,2013,11(6):547-550.
[3]张雄飞,黄娟萍,罗裕等.喘平方对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 E,TGF-β1及TNF-α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1):172-175.
[4]朱周桦.不同方法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4):15-18.
[5]Castor-Rodriguez JA,Holberg CJ,Wright AL,et al.A clinical index to define risk of asthma in young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wheezing[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2(4):1403-1406.
[6]马秀丽,甄艳芬.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7):551-553.
[7]郁志伟,谢娟娟.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4):329-329.
喘息性支气管炎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