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第1篇
按照省、市《2020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结合《2020年全省畜牧业工作要点》,在县域内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非洲猪瘟新发病,小反刍兽疫外病等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掌握口蹄疫、禽流感发病与流行情况,持续监视养殖、流通、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趋势发展,严密监视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新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等外来动物疫病流行与发展情况。
(一)县农业农村管理局主管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负责组织制修定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发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全县开展相关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工作。要细化制定本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特别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评估范畴、巩固无疫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控制成果的调查,配合国家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调查。
(三)各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专项专人开展本乡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排查结果,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有效。
(一)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乡镇和部门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调查要覆盖猪、牛、羊、禽各畜种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覆盖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动物诊疗机构(含兽药和饲料经销店),屠宰场点、养殖户等风险场所,全年要覆盖所有养殖场。依据全县所辖乡镇数量确定每次调查乡镇数量,每次最低调查数量不少于2个乡(镇)4个村(屯)40个养殖户,全年覆盖所有乡镇。
在开展常规调查同时,要做好定点调查,可选择辖区内个别养殖场点(包括禽、猪、牛、羊)了解畜禽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记录信息(见附表1),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23日前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集贸农贸市场和活畜禽交易点的回溯性调查由所在县疫控中心、畜牧站每季度调查1次,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边境乡镇在做好常规和定点调查同时,要持续关注境外疫情发生情况,特别是非洲猪瘟、口蹄疫疫情情况,必要时可联合本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掌握走私、野生动物发病情况。
1.目的
了解非洲猪瘟病原存在,排查非洲猪瘟疑似病猪,为控制和清除非洲猪瘟病原提供依据。
2.范围
覆盖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和自然村,覆盖养殖、交易、屠宰等各个环节。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重点要加大生猪养殖场户的日常排查力度,记录排查信息(见附表2)。同时,兼顾生猪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点、屠宰场的排查。
(2)现场调查。要在上述场点采集一定数量样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可结合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4.组织实施
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疫控、监督、屠宰等机构开展辖区非洲猪瘟日常排查。同时协助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我县开展非洲猪瘟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1.目的
了解我县小反刍兽疫感染与免疫情况,推进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
2.范围
全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全县每月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2个规模羊场和5个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见附表3),了解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羊群饲养管理情况等。
(2)现场调查。县级每半年采集血清、鼻腔或眼拭子样品至少120份,进行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抗体检测,各乡镇畜牧站负责协助开展样品采集、问卷调查实施工作。同时协助国家、省、市在我县开展小反刍兽疫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1.目的
了解无疫区内易感动物的养殖和分布情况,掌握无疫区口蹄疫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口蹄疫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口蹄疫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提升口蹄疫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
2.范围
无疫区、保护区全境。
3.方法与内容
(1)常规调查。每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调查2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抽查2个村,每村至少调查5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被调查户同时饲养其他动物一并填表)。各县(市、区)依据辖区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现有数量拟定月度调查数量,全年实现全覆盖。如果该月开展专项调查可不在进行常规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养殖场常规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4,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专项调查表。
(2)专项调查。每半年开展一次。每次随机抽查2个乡(镇)4个村10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每次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数量要不少于辖区内该畜种场所总量的半数。每次随机采集血清样品60份进行抗体检测。每次随机采集30份口蹄疫易感牲畜血清样品进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被检测样品要覆盖口蹄疫所有易感动物。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附表5-8。
(3)3abc抗体阳性畜流调排查。要及时对3abc抗体阳性畜及同群畜要采取限制移动等措施,并对阳性畜及同群畜开展动物卫生状况调查,见附表9。
(4)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怀疑或确认发生口蹄疫疫情时,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10-12。
1.目的
掌握我县牛饲养量相对较大区域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情况,科学评估发病风险。
2.范围
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等牛病免疫和感染情况,被调查场户牛调入调出情况,填写调查表(见附表13)。
(2)现场调查。县域内随机选择规模化牛场和自然村各不少于2个,以掌握流行率的方式在95%置信水平、30%预期流行率、8%可接受误差的情况下采集分离牛血清100份(每份血清不少于1.5ml)同步采集棉拭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呼吸道合胞体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工作。相关乡镇协助做好样品采集和问卷调查工作。
(一)范围界定。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报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2.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3.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再次发生;
4.猪瘟、新城疫、布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6.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二)工作程序。
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确认,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疫情。
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4.省、市级专家组负责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第2篇
一、基本做法
为进一步加强疫病监测工作, 及时掌握本地区的动物疫情动态,严密防止各种动物疫情的传播,今年年初制定了《**县XX年度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计划》,县兽医站组织成立了监测工作小组,规范了监测技术和程序,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监测任务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各级业务单位高度重视疫病监测工作,为使乡(镇)技术人员及村(社)防疫员广泛参与疫病监测工作,给各基层乡站分解疫病监测任务,县站负责人深入各乡(镇)对各地区业务单位监测 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和指导,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监测任务完成情况
1、口蹄疫免疫效果监测
XX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于4月底全面完成,按要求各乡镇于5月中旬前将牛、羊血样随机抽样牛血清45份、羊血清45份、送往州动物疫控中心进行抗体监测。县动物疫控中心于6月初通过IHA试验检测了牛血清50份、羊血清50份。监测结果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羊为98%、牛为71.4%。
2、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监测:按照通知要求,虎红平板凝聚试验检测牛羊血清500份,监测出阳性血清3份,其它监测结果为阴性。监测结果显示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比XX年高出0.73%和0.28%
、病原学监测:收集牛羊流产胎儿各9份,无菌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和胃内容物送往州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3、牛皮蝇病防治调查
通过3月、5月份对400头牛的调查,牛皮蝇瘤疱寄生的最多部位在背部,颈部几乎没有。年龄情况分析:调查已防治幼年牛169头,感染数62头、感染率36.69%、瘤疱数1
26、感染强度0.74;调查未防治的幼年牛66头、感染数 41头、感染率62.21%、感染强度3.80
3、瘤疱数251个;已防治成年牛84头,感染数21头、感染率0.25%、瘤疱数6
9、感染强度0.82;调查未防治的成年牛36头、感染数14头、感染率38.88%、感染强度1.5、瘤疱数54个。
4、马鼻疽病监测
以鼻疽菌素点眼试验完成了监测任务,50匹马属于阴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基层群众的防疫意识淡薄,对动物防疫知识掌握不足,只注重于防疫,不重视监测工作,对疫病监测工作的配合力度不够,采集监测样品(血样)难度较大。
(二)、牧户居住过于分散,加之交通不便,业务单位经费严重不足,疫病监测工作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疫病监测实际上只局限于交通沿线,对其监测工作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第3篇
1 免疫抗体监测的重要意义
1.1 免疫抗体监测为动物疫病免疫的质量和效果提评估的科学证据
根据“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工作原则, 对于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业务部门而言, 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2方面:一方面, 严格落实动物疫病的防疫与免疫工作;另一方面, 科学地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 从而对疫病免疫工作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于免疫效果评估而言, 抗体监测是重要的评估手段, 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1]。过去对动物疫病防疫和免疫工作质量的评价主要根据常规指标进行评价, 现在通过免疫抗体监测的手段实现评价依据的转变, 从常规指标转变为效果。所以, 兽医部门应当对免疫抗体监测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所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第一, 做好日常监测和定点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并对免疫抗体的动态发展和维持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第二, 必须在春秋两防集中免疫后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以便评估免疫效果。第三, 必须重视检测样品具有代表性, 抽样的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第四, 应把检测结果的评估报告及时通知检测场, 如果要求对免疫结果合格率没有达到规定的水平, 必须对其中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 要求监测场必须及时开展免疫补充的工作, 务必提高免疫合格率[2]。
1.2 免疫抗体监测为科学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目前, 东兴市主要在春秋两季防疫工作之后定期开展集中监测活动;同时, 注重日常的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为东兴市动物群体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畜牧业企而言, 免疫抗体监测为其养殖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定期的展开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有利于及时发现动物疫病防疫免疫效果, 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避免动物疫病发展越来越严重[3]。此外, 动物免疫抗体的监测结果为免疫的剂量确定提供依据, 从而提高注射疫苗剂量的合理性。
一是抓好免疫抗休水平监测。为评估免疫效果, 及时掌握全市的动物免疫抗体水平, 及时做好补免工作, 构筑东兴市坚固的动物免疫带。一直以来, 东兴市实行常年监测、集中监测和随机抽检监测相结合的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机制, 2015年日常监测共抽检家禽血清样品520份, 家畜血清样品460份, 集中监测 (春秋两防结束后) 共抽检家禽血清样品200份, 家畜血清样品320份, 从检测结果来看, 东兴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5%以上。二是切实做好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按照2015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要求, 对养猪密集的村社区, 进行重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对三镇水库养鸭场、规模家禽养殖场、竹山至交东沿海滩涂海鸭蛋养殖密集区、巫头白鹤山候鸟密集区等进行重点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对猪苗交易市场, 三镇屠宰场、规模养猪场、规模羊场重点加强口蹄疫监测, 及时掌握全市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全年调查人员对全市3个乡镇38个村 (社区) 的畜禽进行了反复调查, 共采集了510多份检样送实验室检验。从监测的结果来看, 2015年东兴市各种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未发现有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 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4]。三是抓好预警预报工作。根据监测结果, 结合气候、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临近区县及临国越南疫情情况和我市动物流行情况, 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及时发布预警, 指导各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有效开展防控工作, 全年共发布了预警及监测结果通报2次。
1.3 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和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 切实做好动物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养猪密集的江平镇长山、榕树头、江龙等村, 东兴镇松柏、楠木山和北郊社区等村社区, 马路镇马路、冲榄和大桥等村, 进行重点加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三镇水库养鸭场、规模家禽养殖场、竹山至交东沿海滩涂海鸭蛋养殖密集区、巫头白鹤山候鸟密集区等也进行重点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马路镇猪苗交易市场, 三镇屠宰场、规模养猪场、规模羊场重点加强口蹄疫监测;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东兴镇水产畜牧兽医站也按照要求加强对竹山至大田村边境一线村屯散养户、规模养殖场等地方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从监测的结果来看, 秋季畜禽抗体水平较高, 没有发现重大动物疫病病原, 没有出现大批量的畜禽因病死亡的现象, 各种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2 进一步加强兽医实验的建设
2.1 实验室仪器的更新
兽医实验室大部分仪器都比较陈旧, 许多是以前项目所配, 如酶标仪、离心机和移液枪等都到了必须更换的时候了。因此, 要投入资金购买仪器设备, 以保证实验检测结果。
2.2 加强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
必须制定出一份长期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定时定期派实验室工作人员到各级兽医实验室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检测能力, 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提供有力的保证[5]。
随着动物疫病的毒株不断地变异, 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 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工作获得广泛的应用, 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可以科学合理的反映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质量, 有利于更加切实的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的程序, 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
摘要:近年来, 动物疫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不仅给动物类食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 严格落实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工作。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疫与免疫,抗体监测
参考文献
[1] 赵海天, 王斌.农村小型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误区及建议[J].当代畜牧, 2012 (8) .
[2] 童显红, 徐梅.金平县畜禽疫病防疫工作难点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 2009 (9) .
[3] 刘建枝, 曾江勇, 田波.关于西藏动物防疫的战略思考[J].西藏科技, 2009 (9) .
[4] 周慧强.浅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 2012 (11) .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第4篇
按照省、市《2020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结合《2020年全省畜牧业工作要点》,在县域内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非洲猪瘟新发病,小反刍兽疫外病等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掌握口蹄疫、禽流感发病与流行情况,持续监视养殖、流通、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趋势发展,严密监视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新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等外来动物疫病流行与发展情况。
(一)县农业农村管理局主管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负责组织制修定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发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全县开展相关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工作。要细化制定本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特别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评估范畴、巩固无疫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控制成果的调查,配合国家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调查。
(三)各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专项专人开展本乡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排查结果,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有效。
(一)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乡镇和部门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调查要覆盖猪、牛、羊、禽各畜种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覆盖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动物诊疗机构(含兽药和饲料经销店),屠宰场点、养殖户等风险场所,全年要覆盖所有养殖场。依据全县所辖乡镇数量确定每次调查乡镇数量,每次最低调查数量不少于2个乡(镇)4个村(屯)40个养殖户,全年覆盖所有乡镇。
在开展常规调查同时,要做好定点调查,可选择辖区内个别养殖场点(包括禽、猪、牛、羊)了解畜禽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记录信息(见附表1),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23日前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集贸农贸市场和活畜禽交易点的回溯性调查由所在县疫控中心、畜牧站每季度调查1次,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边境乡镇在做好常规和定点调查同时,要持续关注境外疫情发生情况,特别是非洲猪瘟、口蹄疫疫情情况,必要时可联合本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掌握走私、野生动物发病情况。
1.目的
了解非洲猪瘟病原存在,排查非洲猪瘟疑似病猪,为控制和清除非洲猪瘟病原提供依据。
2.范围
覆盖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和自然村,覆盖养殖、交易、屠宰等各个环节。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重点要加大生猪养殖场户的日常排查力度,记录排查信息(见附表2)。同时,兼顾生猪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点、屠宰场的排查。
(2)现场调查。要在上述场点采集一定数量样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可结合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4.组织实施
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疫控、监督、屠宰等机构开展辖区非洲猪瘟日常排查。同时协助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我县开展非洲猪瘟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1.目的
了解我县小反刍兽疫感染与免疫情况,推进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
2.范围
全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全县每月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2个规模羊场和5个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见附表3),了解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羊群饲养管理情况等。
(2)现场调查。县级每半年采集血清、鼻腔或眼拭子样品至少120份,进行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抗体检测,各乡镇畜牧站负责协助开展样品采集、问卷调查实施工作。同时协助国家、省、市在我县开展小反刍兽疫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1.目的
了解无疫区内易感动物的养殖和分布情况,掌握无疫区口蹄疫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口蹄疫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口蹄疫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提升口蹄疫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
2.范围
无疫区、保护区全境。
3.方法与内容
(1)常规调查。每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调查2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抽查2个村,每村至少调查5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被调查户同时饲养其他动物一并填表)。各县(市、区)依据辖区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现有数量拟定月度调查数量,全年实现全覆盖。如果该月开展专项调查可不在进行常规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养殖场常规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4,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专项调查表。
(2)专项调查。每半年开展一次。每次随机抽查2个乡(镇)4个村10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每次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数量要不少于辖区内该畜种场所总量的半数。每次随机采集血清样品60份进行抗体检测。每次随机采集30份口蹄疫易感牲畜血清样品进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被检测样品要覆盖口蹄疫所有易感动物。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附表5-8。
(3)3abc抗体阳性畜流调排查。要及时对3abc抗体阳性畜及同群畜要采取限制移动等措施,并对阳性畜及同群畜开展动物卫生状况调查,见附表9。
(4)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怀疑或确认发生口蹄疫疫情时,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10-12。
1.目的
掌握我县牛饲养量相对较大区域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情况,科学评估发病风险。
2.范围
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等牛病免疫和感染情况,被调查场户牛调入调出情况,填写调查表(见附表13)。
(2)现场调查。县域内随机选择规模化牛场和自然村各不少于2个,以掌握流行率的方式在95%置信水平、30%预期流行率、8%可接受误差的情况下采集分离牛血清100份(每份血清不少于1.5ml)同步采集棉拭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呼吸道合胞体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工作。相关乡镇协助做好样品采集和问卷调查工作。
(一)范围界定。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报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2.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3.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再次发生;
4.猪瘟、新城疫、布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6.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二)工作程序。
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确认,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疫情。
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4.省、市级专家组负责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第5篇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街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部署重大动物防疫工作,靠前指挥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深入督促各村居属地责任落实,按照上级的要求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积极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此外,为改善荔城畜牧兽医站办公条件、提升兽医站形象,今年荔城街道办事处特给予荔城畜牧兽医站6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
二、健全制度,严密组织。全面建立层级工作责任制度,与村(居)委签订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责任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等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另外,及时组织有关村委部门召开会议,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严格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免疫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注射任务。
三、广泛宣传,科学预防。注射疫苗是预防禽畜疫病最有效的方法,我镇街始终坚持正面宣传、科学宣传和依法宣传的原则,广泛宣传预防知识,提高群众科学防治意识,增强养殖户主动配合免疫注射工作的积极性。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第6篇
为切实做好我街道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确保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免疫率达到100%,同时做好鸡新城疫、鸭瘟、狂犬病、羊痘等其他疫病免疫工作(狂犬病城镇免疫率达到100%,农村达80%);确保动物防疫“三位一体” 工作落实到位,即畜禽标识率达100%,免疫档案及免疫台帐填写规范,内容全面(登记应免头<羽>数、疫苗生产批号、生产厂家);免疫台帐全面实施动物防疫检疫远程办公管理。
二、防控对象
关口街道辖区范围内全部畜禽
三、时间安排
现在至3月20日完成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和猪瘟免疫;4月10日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4月30日前完成狂犬病、鸡新城疫、鸭瘟等其他疫病完成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估,对免疫不合格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畜牧站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春防工作计划,部署、组织和检查督促以及情况收集、综合等日常工作。
(2)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遵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要求,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组以及养殖大户专人负责的责任制。
(3)家畜(猪、牛、羊)的免疫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聘请的动物防疫员负责免疫接种;狂犬病的免疫注射由村(社区)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免疫接种由区域防疫员负责。家禽的免疫:散户由村(社区)组织人员进行免疫注射(其费用在办事处到村的经费中列支);大户由村(社区)通知动物防疫检疫站区域防疫责任人负责免疫注射,并各自做好免疫档案和台帐的登记工作。村聘请进行散户禽流感注射人员的技术培训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村进行散户禽流感注射所需物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套、疫苗、登记表、免疫档案)由动物防疫检疫站负责。
(三)严格操作规程
动物防疫员对各自区域内畜禽进行免疫,在免疫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免疫操作规程:①疫苗必须按要求进行保存,携带疫苗使用疫苗冷藏包;②稀释液用灭菌的蒸馏水、生理盐水或专用的稀释液,用量准确;③对使用的疫苗进行详细检查并登记批号,空疫苗瓶带回站统一收集处理;④对免疫过程中使用的器械严格消毒,免疫注射实行一牲畜一针头;⑤免疫注射前对免疫对象进行健康调查,对怀孕牲畜、患病动物及处于观察期内的动物不得进行免疫接种;⑥对从外地调回的畜禽,必须隔离观察30天以上并确认健康后方可进行免疫;⑦免疫接种与疫病治疗分开。
(四)加强督查
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部署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