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的故事流变
《白蛇传》的故事流变(精选3篇)
《白蛇传》的故事流变 第1篇
就现存的白蛇转而言, 冯梦龙的话本《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对后世影响较大。此后还有方成培编撰的《雷峰塔传奇》、玉花堂主人的中篇演绎《雷峰塔传奇》、陈遇乾的弹词《义妖传》等等诸多作品, 而白蛇故事的产生远早于此。白蛇传说的早期文本资料有唐传奇《白蛇记》, 可是内容与后来为人们熟知的白蛇传差别较大, 《白蛇记》中的两个故事都大肆渲染了白蛇化作美女, 勾引男子的凶险可怕。宋元时期的话本《西湖三塔记》和南宋洪迈《夷坚志》中的记录的故事, 主题也与《白蛇记》基本相同。另有观点认为, 现今流传的白蛇传起源于北宋时期, 发源地是河南汤阴的许家沟村, 是由魏晋时期的“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演变而来, “白蛇闹许仙”的故事一直以民间传说的形式在当地流传。此外, 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里, 有《双鱼扇坠》的故事, 其中提到白蛇与青鱼修炼成精, 与许宣 (而非许仙) 相恋, 盗官银、开药铺等情节, 都与后来的《白蛇传》类似。
在流传的过程中, 故事的女主角——即白蛇变作的美女逐渐褪去了害人和淫乱的妖性, 而被描述成为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白蛇记》中对白衣美妇的描述只是勾勒出了一个明艳而危险的符号, 男子与她们同宿之后就会惨死, 妖女的性格并没有得以展开描写, 故事的主题只是宣扬妖物害人和对好色男子的劝诫, 同时故事的文本也潜在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 把美丽女性妖魔化, 使男性读者满足了自身对艳遇的幻想之余, 并不受到道德的谴责。
《西湖三塔记》中描写了杭州的三个女妖魅惑男子害人死命的故事, 这三个女妖后来被奚真人擒获并镇在石塔下, 其中“白衣娘子”就是白蛇化作的女妖。这个故事中, 故事的发生地已然与白蛇传的经典文本一致, 并出现了宝塔镇妖的情节。《夷坚志》中, 男主人公与着素衣的美丽女子结婚, 后来窥见了妻子是白蛇所变的真相, 后疑惮而亡, 情节上部分与后世流传的白蛇传具有一致性。到《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 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已经基本定型, 故事中男主角“许宣” (后在流传过程中变为“许仙”) 、丫鬟小青和和尚法海等角色都已经出现, 白蛇的形象也写的人情多于妖气。这个文本中的许宣懦弱怕事, 他央求法海收服白蛇, 矛盾的焦点, 在于许宣对于白娘子的蛇妖身份的畏惧, 而法海则只是帮助许宣达成了心愿的慈悲和尚。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中, 删去了很多渲染白娘子妖性的情节, 首次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祭塔》等关目, 白娘子被写的更具人情味了, 被塑造成一个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女子, 许宣性格也变得忠诚勇敢。有趣的是, 法海在这个故事中被处理成了反派角色, 这是一笔具市民意识的改写,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 许仙自娶妖怪, 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 横来招是搬非, 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在年代较晚的民间传说《白素贞别传》和《白娘娘改嫁》中, 白娘子的身份不再是蛇妖, 而变成了官家小姐或是寡妇, “蛇”在前一个故事中是白素贞的生肖, 而后一个故事中, 是族人对白娘娘的污蔑。在这两个故事中, 白蛇已经完全褪去了动物身份而成为了人。
按年代顺序对白蛇传进行梳理之后, 不难发现, 在故事的演绎发展过程中, 人物的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白娘子由凶残邪恶的蛇妖, 变成温婉贤淑、勇敢坚贞的女子, 由兽变为了人;故事矛盾的核心, 逐渐由蛇妖害人与男子好色之间的矛盾, 变为许宣不能接受白娘子蛇妖身份而产生的矛盾和法海的降妖佛法与许宣白娘子人间真情的矛盾。故事的主旨由最初表现人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恐惧, 变为《白蛇记》、《西湖三塔记》中对好色男子的道德警戒, 再到《雷峰塔传奇中》中“有情人终成眷属”期许——故事原型在各方面都经历了多次改造。
二、人兽婚姻:图腾崇拜的残留
就根源而言, 白蛇的传说源自上古的图腾崇拜。在原始人信仰中, 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 于是, 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 在许多图腾神话中, 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 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 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弗雷泽在《金枝》中写道, “图腾是野蛮人出于迷信而加以崇拜的物质客体。他们深信在图腾与氏族的所有成员中存在着一种直接和完全特殊的关系……个体与图腾之间的联系是互惠的, 图腾保护人们, 人们则以各种方式表示他们对图腾的敬意。”
在20世纪80年代, 就有学者提出:“这一故事及形象的发展变迁, 绝不是凭空产生的, 其中都存在远古神话的投影, 沉淀着民俗信仰、图腾崇拜的残渣。”在远古时期, 蛇曾经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天敌之一。蛇没有四肢, 却能够飞快地爬行, 而且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 尤其是春天, 冬眠的蛇开始苏醒, 蜕皮重生, 给原始先民造成了“起死回生”的印象, 在先民的心目中蛇的形象被逐渐被神化了。原始先民的思维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他们与蛇缔造亲属的关系, 并把蛇当做图腾加以崇拜, 认为这样就不会受到蛇的伤害, 并且会得到它们的保护, 并获得蛇一样强大的力量和勇气, 即是所谓的“人的拟兽化”, 常常表现为人蛇结合的传说或者半人半蛇的神怪。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原始先民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血缘成为了公社成员间最重要的纽带, 理性的和现实的逻辑逐渐取代了图腾崇拜, 人蛇结合的故事不再为人们和当时的社会道德所接受, 于是在演化中逐渐出现了蛇化成人形与人结合的故事, 这便是白蛇传的故事雏形了。
三、动物报恩、“天鹅处女”的故事原型与民间意识的表达
弗莱认为, 文学起源于神话, 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正是在这个最一般的意义上, 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白蛇传经历了民间流传到文人整理的过程, “民间故事是由许多母题耦合而成的”, 按照艾伯华的分类, 所有的白蛇传都属于动物跟男人结婚的故事, 在情节结构上类似于“青蛙变妖人”和“天鹅处女”的故事结构。
艾伯华以南方各省资料为主要依据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 共列出故事类型246个, 其中第34个是天鹅处女型。白蛇传虽然并不典型, 但是也包含了动物变作美女, 与男子结婚, 后来真实身份被发现, 夫妻分离这几个情节要素。白蛇像“青蛙变妖人”故事中的蛙一样, 不是以自身蛇的形象出现, 与人类交往的, 而是经过修炼化作了美女。这一方面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残余被父系社会改造的结果, 另一方面, 也契合了人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与想象, 甚至满足了男性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女性的渴望。在年代较早的《白蛇记》中, 男子被蛇妖所害, 在情节设置上充满着宣扬佛法和道德的意味。而随着历史的流变, 白蛇的故事逐渐融入了新产生的民间意识和道德倾向, 故事中的女主角由邪恶的蛇妖变成了温柔美丽的贤妻;同时, 许仙的形象和两人的爱情也被理想化了, 而法海和尚在故事的流变中逐渐变成了破坏他人爱情幸福的反派角色, 也体现着民间的世俗思维方式对佛教和僧尼的曲解和嘲弄。此外, 白蛇传在结局上还经历了由悲剧逐渐演变为大团圆的转变,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民间期待最终主导了故事的走向。
四、原始巫术的思维方式:禁忌、违禁与惩罚
俄国民俗学家弗拉迪米尔·普罗普说, 民间故事情节最重要的主题是各种禁忌。白蛇传是原始人兽结合神话的变体, 在白蛇传的文本中, 展现了多重禁忌。首先, 白蛇只有化为美女才得以与人结合, 足以看出原始的图腾观被婚姻观所取代。蛇最初作为女性氏族的图腾, 氏族成员可化为图腾动物, 而禁忌不能被窥探, 男子犯禁, 是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过渡留在民间传说中的痕迹。婚姻中, 女方的部族身份被隐去, 即女方部落的图腾被战胜, 她们不在具有自己的民族身份, 并在婚姻中加入男性的部族。其次, 女方氏族的蛇图腾也是凶险的自然界的一个象征, 在《白蛇记》和《西湖三塔记》都保留了对蛇妖可怕力量的描写, “犯禁是情郎利用巫术控制自然的潜意识的反映, 说明人与自然地关系有了明显的嬗变”。
“此禁忌主题显然亦包括三个恒定不变的情节单元, 即设禁、违禁及惩罚”, 白蛇传文本中一般隐含了第一个情节单元, 即白娘子的真实身份不能被揭穿, 有些故事版本里则是白娘子对端午节喝雄黄酒和插艾草的禁忌。故事中设禁的一方是异类的白蛇, 她隐藏自己的特性和弱点在人类世界中生存——在故事中, 白蛇所象征着的自然界无疑被放到了弱势的地位上——它以女性的身份出现, 并且要保守自身的秘密。白蛇隐去真实身份获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 其实是超自然力量掌控人类的隐喻。
随着白蛇的秘密被男主角窥探, 故事发展到违禁的后果——惩处, 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这种惩处有三种不同的表现。第一, 男主人公被女妖诱惑并被害死, 这类故事的产生时间较早, 故事的原始面貌被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人对自然不可控力量的恐惧, 女性对男性的报复;第二, 出现于宋元之后的故事里, 惩罚部分被隐去, 或出现了反向惩罚, 男主人公在窥探了妻子的真面目后, 并没有遭灾, 甚至借助道、佛的力量降服了蛇妖, 对男主角唯一的惩罚是使他重新回到了孤单寂寞的状态。这一时期, 人类已经逐渐地摆脱了自然强力的摧残, 父权制婚姻制度也逐步稳定;第三, 明代以后的白蛇传故事中, 白蛇的妖法被减弱, 惩罚被施加于男女主角两人身上。男主角被突然表现出原型的妻子吓死, 白蛇为了救活丈夫出入三界。故事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减弱了斗争、仇视和欲望的成分, 而增加了情感的因素,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隐喻着对理想婚姻制度的探索, 即真情、平等、关爱与和谐。而对于人与自然地关系、男性与女性的关系的思考, 就在这设禁、违禁及惩罚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即在两者的较量中, 控制与、反控制中走向和谐。
摘要:本文将白蛇传定义为, 以白蛇与人相恋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戏剧、口头流传的民间传说等具有经典性的叙述。白蛇传从有记录可考的产生之初发展至今, 在情节内容和主旨内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体现了时代文化和社会心理变迁中对白蛇传故事原型的不断包装与改写。本文从白蛇传的传播与演变入手, 探寻白蛇传的故事原型, 并试用原型批评的方法, 探索白蛇传中包涵的原始巫术思维方式和图腾崇拜, 追溯这一类型中国神异传说中的原始禁忌主题及其演变, 旨在丰富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视角。
白蛇传的故事 第2篇
因为“保和堂”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穷人没有钱看病和配药,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的人来找白素贞看病,白素贞被亲切地称为“白娘子”。但是保和堂的繁荣,许仙和白娘的幸福生活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白娘子治好了人的病,所以去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少了。如果香不浓,法海和尚就不会快乐。那天,他又来到了“保和堂”。看到白人妇女在请客,他不禁嫉妒起来。然后他看着她,唉!原来,这位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白蛇!
法海虽然有一些小法术,但他的心智技能不太好。看到白娘子的身份,他想要拆散许仙白娘子,拿下保和堂。于是,他偷偷地把许仙叫到庙里,对他说:“你母亲是蛇精做的。快和她分手,否则她会吃了你!”许仙听了非常生气。他想:我的母亲是善良的,她对我的爱比海还深。即使她是蛇精,她也不会伤害我。她怀孕了,我怎么能离开她呢?法海见许仙上不了法海的法眼,很生气,就把许仙关进了庙里。
在保和堂,白夫人焦急地等待着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右,白人妇女处于焦虑状态。最后,我听说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收留”了。白娘子急忙带小青到金山寺,求他放许仙回去。法海见了白衣女子,冷笑道:“这条妖蛇,我劝你赶快离开这个世界,否则我不会怪你的!”白娘子见法海不肯放人,只好扯下头上的金发夹,在风中摇一摇,掀起巨浪,直奔金山寺。法海见金山寺涨水,急忙脱下袈裟,筑成一道长堤,挡在寺外。大水涨一尺,长堤高一尺。大水涨一尺,长堤高一尺。不管波有多大,它也会扩散。另外,白娘子怀孕了,正在与法海作战。之后,法海用诈术把白夫人装进金碗,压在雷峰塔下,将许仙和白夫人这对恩爱夫妻分开。
逃出金山寺后,小青在山里练了几十年功夫,终于打败了法海,把他塞进了螃蟹肚子里,救出了白夫人。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从未分开过。
――天地,欢乐与悲伤
白素贞是一个练习了几千年的蛇妖。她只想成为一个不朽的人。到宝志堂当学徒的学者许仙遇到了八十二名大胡子剑士。他们误入人妖仙界的“半步”,遇到了白素贞、小青姐妹和捉妖僧人法海,他们都渴望积德成仙。
白蛇传故事以起曲折 第3篇
“遥看远处的雷锋塔,在缠绵的雨中颤抖,在朦胧的水雾中闪烁,在点点的星空中隐没……一条细细的红丝线从外面透过墙面穿入其中,联结着分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段幸福的、幸福的故事……”
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他姓许名仙。还有另外一条压在塔底的白蛇,她叫白素贞。
可以说他们俩是注定要在一起的,他们虽然为天所分,虽然为塔所隔。但是他们却被彼此的心永远系在一块。任它风吹雨打、妖术法力,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从整个故事的开头我们就看到,许仙和白素珍是命中注定的。茫茫人海、来去匆匆,为什么只有他们两个能够走在一起:相识,相恋、相思、相依、相随?这难道不是缘分吗?有人说“缘分是天定的。”其实不然。它不是是来自天上,也并不是来自旁人。而是他们自己的,是他们自己注定自己的缘分。试问如果许仙不是为了帮助别人又怎会遇到大胡子与白素珍第一次见面,如果白素珍不是为了拯救百姓以致误了成仙的时间又怎会和许仙坐在上同一条船上……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而并不是归功于上天的安排。
相反阻挡这桩美事的罪魁却正是天道。天条上仅仅的几个“神仙要断绝情根”和“人妖殊途”的大字就能让许仙和白素贞分离吗?这是不可能的。定出来的这些人想必不会太聪明,至少它们不知道什么是“人间有情”?其实最该去找眼泪的应该是天上那些定这条规矩的神仙,应该让他知道到底什么是情。那是一种来自心底最深处的呼唤,是不能被一些外界的因素所控制左右的。那是最纯洁的声音,其他的任何事情在和它相比下都会黯然失色。更不用说那腐朽的天条,简直是肮脏呀!那些老天爷一定不知道它是什么,他们自己不懂,所以才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猜测,得到了一个愚蠢的答案:那是没有用的,只有低等的人类才会需要这么无用的东西;只有物以类聚才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法则。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呀!无稽之谈!其实只有第一条彻底错了,第二条是正确的,只是他们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只要是有了真感情,那他们就是一样的。不论是人和仙,甚至是妖。只要是有了真情,那就会超出轮回,精神就会在宇宙中获得永生,他们也就是同一类的了。也就是“真爱永不变的道理” 了。
在制定法则时就出现了错误,这不要紧。可是,当真正的事实证明了错误以后,为什么还要努力地去镇压那些维护正义的反抗者们呢? “天道”的代言人法海得到了风雷钵降服了白素贞时,天底下凡有田夫野老,桑妇村氓,除了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不怪天庭太狠心的?(前头这句话摘自《论雷峰塔的倒下》)后来当把白蛇镇压在雷锋塔底下时,又有哪一个人不希望塔早点倒掉呢?法海实在是愚蠢地做了一件大的错事,并且没有成功。就像白素珍曾经说的一样:“法海以为他赢了,其实赢得是我们。”没错,虽然他们被分开了,可是却没有一点悲伤,因为两颗心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在那里贴的紧紧的从来就没有要分开过。让老天让法海去任意地为所欲为吧!看看到底谁会赢……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居然也找到了这种项类似的事情,这样子的老天能映射出生活中的封建势力,而白素贞和许仙则是自由恋爱的代表,对他们所有一切的残酷的镇压始终没有打倒世间的真情。当爱来临的时候不是任何规矩所能克制的,更不是老天爷的规定所能改变的:常言道:男儿膝下千两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这两样东西在许仙手里,在白素贞面前却是大方得很;老天确实会捉弄人,利用许仙的胆小,千方百计得让他看到自己所心爱的白姑娘的真实面貌,使他彻底对白素贞死了这条心,满心以为会成功又怎能知道爱情赐予许仙的伟大的勇气与胆量呢?仅仅的一句“我要定你了”就能给出我们所有的答案;老天还利用白素贞想要成仙的心理,在她面前摆出了两条路,又是满心以为会同样的成功,却不知道人间有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真理。成仙固然好,但是就像插曲里唱的一样:“爱(恨)总能让人刻骨铭记,谁又能轻易抹去?”成仙在真情面前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呀
可是,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许仙与白素珍被永远的分隔开了,这并不是他们两人的错误,可是为什又非让他们来承担呢:一个永远在塔内,一个永远在塔外。有人会说了:不就是一座塔,一堵墙吗?这有什么。可是他又怎能理解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呢,对许仙和白素贞本人来说,哪怕是一米的距离也是多余的,就像许仙曾经说过的一样:“喜欢姑娘,就像珍爱自己的性命,姑娘不在身边,生不如死。” 这样想来,只有当他们俩的身体融化到了一起,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时候,这个傻小子才会满足。如果这时非要有一堵墙隔在他俩中间又会怎样呢?如果一时不见便是生不如死,那么他们隔着这座塔,永远不能在一起时又将是怎样的结果呢?在我们看来,仅仅很小的一段距离,在许仙和白素贞就是天与地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一开始我总会这么悲伤地认为,这些真是一场悲剧呀!可是我错了,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结果呀!我们想象当他们两个人被无情的分开后,一定会是多么的痛苦,其实不然。在电视剧的最后一幕,清清楚楚地能看到:许仙笑了。为什么呢?有人说过:“一个人被爱着是幸福的。”正是如此,因为尽管被分离在了距离最远的两个点,看不到他娘子的身影,触不到他娘子冰冷的双手,可是却被她用法力撑起的伞笼罩着,被娘子的爱笼罩着,他是幸福的。其实不光被爱是幸福的,去爱别人也一种幸福。手里拿着扫帚,每扫一下便是对自己娘子的一次真爱,便是对他们俩之间的感情的一次升华,更是对自己的诺言一次实现“我会一生一世对你好。”能为自己所心爱的人去奉献这么多,此生还有何求?许仙是最幸福的。
不仅是这些,其实从一开始,许仙和白素贞就没有悲伤,在上面的文章我也提到过,因为那两颗心自从聚在一起后就从来没有分离过,也永远不会分离,因为两个早已溶化在一起了。对于许仙来说,从他娘子被压在他的那一刻开始,他胸膛里就已经没有了那颗真爱的红心。也正是他自己对法海说的那句话:“我的心早已经跟随我的娘子飞进雷锋塔里去了。”不错,两颗心是永远不可能分离的。我想,以上所说的大概就是当白素贞走后,许仙剃发为僧的原因吧:再也没有任何的欲望,再也不惧怕任何的事物。有人会觉得:他虽然出家了,可还是留有尘缘未了,情跟还是没有断绝。事实上,这是不对的。试问一个心已经被尘封在塔里的人,又怎能留有情缘呢?许仙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和尚,他彻彻底底的去除了七情八欲。说到这里就有人不明白了?在扫塔时,许仙明明还是深爱着白素贞呀!又怎能说他没有了“情”呢?其实自从他娘子被压在了塔底以后,在他每天为她扫塔时,彼此之间已经不再是爱情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更细腻的、更伟大的感情。这种情感比之爱情不知要超出多少倍,其实它们之间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那是一种对爱的升华与凝练,应该是一种慧根了吧!如果说佛法里讲的要剔除的是六根里的“情”的话,那么许仙和白素贞之间现在的这种感情则应该算是佛法里的高深的境界:它是“博爱”的一种,不仅是不应该灭绝的,反而是应该去参悟、去努力实现的玄机。我曾经记得法海对许仙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是有佛缘的人。”我想也正是这个道理了。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他成就了最高的境界,并且获得了永远去享受这种境界的资格:
《白蛇传》的故事流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