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域数据网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61

城域数据网范文(精选4篇)

城域数据网 第1篇

一、关于城域数据网以及BRAS的概述

1、城域数据网。

城域网的概念最初是从计算机网络领域得来的,指的是用于同一城市中计算机之间的局域网互相连接以及实现主机之间的数据的相互传输的工具。它的覆盖范围小于广域网,大于局域网[1]。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群众各种各样的需求,城域数据网络建设应运而生。不仅可以运营和管理,还可以在保证业务质量的前提下承载各种业务。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

2、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即BRAS。它位于骨干网边缘层,是一种接入网关,工作对象是宽带网络应用。它的功能包括对分散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对IP层和接入层进行衔接以完成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1],向计费系统发送有关的计费信息以及对终端用户的链接请求进行响应。

二、关于城域数据网以及BRAS存在的问题

2.1关于城域数据网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长途传输容量实现大幅度上升,同时接入网的容量也越来越高。城域网渐渐出现了网络容量的瓶颈期。因此有必要对城域网进行更新建设,使其可以各种各样的业务,同时保证服务质量。

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域数据网逐渐呈现出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网络业务流量需求的问题,已经出现了网络使用过程中轻度拥堵的情况[2]。有的网络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出现了设备老化的现象,同时网络结构不合理,不利于长期发展。自有业务的水平难以满足自身的发展水平。网络接入能力差,现有的部分网络用户接入无法实现。

2.2关于BRAS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城域网建设的最初,业务的规模比较小,且用户的数量较少,因此在设计和建设网络的过程中重点目标是增强核心网络交换能力,但是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不同的需求、计费、网络的安全性都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研究。我国BRPS建设存在着技术方面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技术方面,BRPS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只在核心层的周围进行建设,这种高度集中的情况造成了二层网络的失控,是BPRS工作时产生极大压力。不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2]。除此之外,在应用层面IP地址受到限制。同时在进性地址转换时可能会受到病毒或者网络攻击。使访问不顺畅,出现网络延时情况。

三、关于BRAS的城域数据网建设方案

1、关于BRAS的建设模式分析。

IP网络日渐成为城域网的基础网络,同时IP的管理功能在各个层次的设备中不断分散,因此,我们可以用集中独立的大BRAS解决问题,或者也可以采用分布式的BRAS。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分散式BRAS是发展的大趋势。由于IP网络术语三层网络,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因此不再需要集中管理设备[3]。也是进行IP分散管理的前提。这些设备中逐渐增加了管理功能,并且出现相应的交换设备和IP接入。

2、对控制层进行集中管理。

对控制层进行集中管理时进行城域网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要保证其可以提供快速的配置和服务,极高的稳定性以及高水平的可扩充性,除此之外,要保证其维护管理的便捷性。

3、用户特色服务的实现。

通过BRAS平台,可以快捷便利的增加新服务,因为不管何种服务,都可以添加独立的CONTEXT。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由多类CONTEXT构成的服务网络。各自之间独立工作,互不影响[3]。IP编址独立,并统一分配IP地址,同时可以对BRAS的连接宽带进行共享,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可以实现大幅度提高。

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逐渐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城域数据网的优化建设越来越重要,为了保障人们网络访问的安全、高效和便捷性,需要结合BRAS来对网络进行综合设计,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

摘要: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关键就是城域数据网。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数字化的城域网的发展,语音、图像以及数据等相关的多媒体业务量越来越大,高水平的城域数据网技术越来越重要,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以下简称BRAS)在优化城域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域数据网,BRAS

参考文献

[1]陈琛,王宾,杨阳.城域数据网BRAS热备技术和组网方案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3,07:72-74.

[2]万昕.城域数据网P2P流量优化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5,03:72-75.

城域数据网 第2篇

摘 要:建立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完成区域性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和业务管理平台建设以及各种业务数据录入工作之后,保障这些权威数据的安全就必然成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焦作市推广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笔者对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希望给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育城域网;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安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63-02

一、引言

教育管理是一个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管理现代化必然要求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运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将人、财、物等基本信息数据集中存储管理,通过基于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各类应用系统,为基层学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服务,使各项教育管理活动都符合客观规律,实现各项工作制度化、协同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效益化。

因此,建立基于教育城域网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及管理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建立完成区域性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及业务管理平台,完成各种业务数据录入工作之后,保障这些权威性数据的安全就必然成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焦作市推广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笔者对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

二、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性研究

教育基础数据库不是简单的学生、教师等基础信息的管理,而是面向教育行业的全面基础数据及其管理系统。它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核心,以数字化教育建设为目标,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目的,为教育信息化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与平台支撑,降低应用系统的使用及维护成本,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各市县区之间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整体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随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信息的不断增加,如何保障教育城域网的地市级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的安全,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保证数据安全,要从数据传输途径的全过程考虑,教育基础数据主要在基层学校和地市级教育局之间上传下达。根据数据传输途径,保障教育城域网的地市级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业务管理平台数据的安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保障学校网络及其计算机的安全,二是要保障数据传输网络的安全,三是要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措施,四是管理系统要严格采用安全的数据存取机制,五是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下面将从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保障学校网络及其计算机的安全

学校是各种数据最基础的输入端,其数据的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数据中心数据的有效性。各学校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来确保校园网网络及其计算机的安全。

(1)安装杀毒软件并随时升级;

(2)随时下载安装系统补丁程序;

(3)配置功能强大的核心交换机,合理划分VLAN,减少蠕虫病毒等攻击;

(4)配置适当的防火墙;

(5)其它安全措施。

2.保障数据传输网络的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区域性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方式正逐渐从分散方式向集中建设方式转变,数据的汇聚方式也正逐渐从手工传递向网络传输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建立区域性教育城域网络的地市越来越多,其建设模式不外乎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虚拟技术建立逻辑独立但与其它网络共享物理设备的区域专用网络;二是建立交换机和光纤等物理设备完全独享的区域专用网络。这些网络已成为数据最主要的传输通道。

要保证数据的传输安全,首先,要尽可能地利用物理设备独享的区域专用网络传输数据;其次,利用逻辑独立的专网传输数据;最后,即使可能无法用上述两种方式接入区域专用网络的学校,也应利用VPN设备加密数据传输通道,保证数据传输安全。

3.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措施

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库集中建在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承载数据的服务器也日益成为DDoS攻击等黑客和蠕虫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所以数据中心的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为保障数据安全,数据中心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安装功能强大的千兆多层路由交换机

利用千兆多层路由交换机的特点,将服务器群划到一个独立的VLAN,确保本VLAN和其它VLAN的交流只是通过VLAN网关进行通信,不直接与其它主机通信。

(2)安装防火墙设备

利用防火墙,杜绝未经授权的访问、假冒访问、DOS以及DDoS等。

(3)安装IDS或IPS等设备

在关键网段实施网络IDS,分析流量,发现和阻止DDoS和黑客行为等攻击。当发现攻击时,网络基础设施启动自动响应,“规避”或阻止攻击。利用IDS也可动态地命令防火墙或路由器阻止能识别恶意来源的分组,减少对于防范攻击的投入。

(4)防范MAC、ARP欺骗等其他攻击

4.管理系统要严格采用安全的数据存取机制

通过在数据传输通道上加强安全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数据安全得到保障。但是,如果管理系统里读取数据的方法不当,黑客入侵客户端计算机后极有可能给数据库里的数据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设计管理系统时,要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用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与程序、数据控制与应用逻辑分层独立管理,严格控制程序对数据信息的访问,杜绝用户层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用户层的读取数据信息只能传达到中间应用层,由应用层按事先预设规则读写数据库服务器里的数据,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层;信息传递中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降低信息失密的风险。应用服务器安全控制数据库,实现应用服务器与数据服务器的双重权限控制,对权限的划分更准确、灵活、严格。管理系统在信息访问、传递和存储三个环节上均有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

5.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机制

在规划设计系统时,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自身的安全机制来进一步保障数据安全。焦作市在实施全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时,经过认真对比,决定采用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充分利用了Oracle数据库性能卓越和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灵活等优点。

三、结束语

数据安全对于教育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引起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者的重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数据城域网建设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移动数据,城域网,核心路由器,链路,宽带

移动数据城域网是由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宽带接入器等组成的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对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移动数据城域网建设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移动数据城域网网络定位

移动数据城域网向上与CMNET省网相连接,向下通过城域传送网以及宽带接入网与用户相连接,移动数据城域网实质上是CMNET省网在城域内的延伸。根据移动数据城域网的结构,中国移动移动数据城域网的网络的定位为:语音、数据以及视频业务等多方面的综合承载网络[1]。

2 路由协议

2.1 私网路由

私网路由主要包括MPLS和VPN,MPLS和VPN可根据具体需要灵活部署,VPN所使用的RR与IPV4共用,RR通过与省网汇接路由器来交互私网路由。城域网的核心路由器作为VPN和MPLS的PE设备,能够将RR与接入控制设备建立IBGP邻居,从而实现VPN和MPLS私网路由的交互。

2.2 公网路由

公网路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CMNET城域网内部的路由协议,通常主张使用业务路由和IBGP通告用户,控制效果相对较好。二是CMNET城域网与省之间的路由,应充分考虑到CMNET城域网管理形式,将其与省网的IS-IS路由协议或OSPF通告设备路由,确保三层节点之间具有可达性。三是通过动态或静态路由协议可以使CMNET城域网与用户网络实现路由信息交换。四是城域网的核心路由器通过业务接入控制。使用PIM-SM作为组播路由协议,能够完成用户点播发现协议[2]。

3 传送层要求

3.1 组网要求

移动数据城域网主要是由传送层来进行承载,主要承载在WDM网络上。传送层不仅需要给IP层的各路链路提供各种容量的电路,主要包括核心路由器与SR、BRAS之间的链路、核心路由器之间的链路、汇聚交换机与业务接入控制设备的链路等[3],还要提供不同物理路由的电路给互为备份的IP层链路,传送层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承担保护光缆线路的责任。

3.2 接口要求

移动数据城域网建设过程中,应保障接口提供的灵活性,尤其是对于SDH网络,要能根据具体需求灵活提供STM-4F或ESTM-1接口,而对于WDM网络,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提供GE、2.5GPOS、10GWAN等多种接口。

3.3 可靠性要求

在可靠性方面,如果节点使用的是IP OVER WDM技术,可以采用WDM 1+1光通道保护或SDH 1+1线路保护来保证链路的可靠性,其倒换时间应控制在50ms之内。另外,为了防止IP层保护和传送层同时启动时发生网络故障,应对IP层保护以及传送层启动的时间间隔合理调整,设置合理的参数值,推荐设置的Hold off参数值为100ms,避免同时启动产生冲突。

3.4 同步要求

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同步要求,就是移动数据城域网的节点必须与中国移动的时间同步设备相连接,如果传送层设备与移动数据城域网设备之间采用的是POS接口,就需要对其进行同步设置,如果采用的是太网接口,就无需进行同步设置。设置时为了防止出现定时环,IP链路应采用主主同步模式或主从同步模式,主主同步模式即两端都设置为内部定时模式,而主从同步模式即为一端设置为从线路中获取时钟,另一端设置为内部定时,在这种模式下,通常选择IP地址为偶数的一端设置为线路时钟,将内部时钟设置在IP地址为奇数的那端。

4 可靠性要求

4.1 中继宽带设置要求

企业在对移动数据城域网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应根据业务需要,对中继宽带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设置中继链路宽带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设置155Mb/s以上的中继链路,尽量避免使用POS链路,多使用10GE以及GE链路,提高中继链路宽带的使用效率。另外,在中继链路宽带设置的过程中,为保护传输网投资,可以尽量多的采用等价链路捆绑的方式设置中继链路宽带,但前提条件是路由器能够支持捆绑多种等价链路。

4.2 节点可靠性

节点可靠性是移动数据城域网可靠性要求中的重要部分,移动数据城域网的核心路由器是通过成对异局设置的,能够对CMNET省网与业务接入控制点的连接提供节点备份,从而保障节点的可靠性。所以在进行移动数据城域网建设时,业务接入控制设备应尽可能以成对的方式设置,使同一对的SR之间或BARS之间互为冗余备份。如果用户使用的是IPOE认证方式,则可以建议用户使用BARS或SR冗余备份,这些冗余备份之间能够一起分担业务负载,还可以通过VRRP来实现热备。如果用户使用的是PPPOE认证方式,则应当建议用户设置BARS冗余备份,互为冗余备份的BARS不仅能能够共同分担业务负载,还能互为冷备。

4.3 网络可靠性

移动数据城域网的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以及核心路由器应使用IGP快速收敛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设置合理的IGP路由协议参数,通过合理参数的设置,能够缩短IGP收敛的时间。除此之外,在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与核心路由器之间进行快速的故障检验,包括IS-IS、BGP协议、OSPE等方面的检测,可以保障网络可靠性。

5 结语

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移动数据城域网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移动数据城域网建设应明确移动数据城域网的网络定位,对路由协议、传送层以及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有效规划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移动数据城域网建设的效率,促进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瑰,柏玉锋.中国移动IP城域网演进方案研究[J].信息通信,2013,02(15):257-258.

基于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建设规划 第4篇

城域数据网是城域内由路由器、交换机和宽带接入服务器等数据设备组成的网络, 介于CMNET骨干网/省网与城域接入网之间, 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内的互联及接入, 并且保证各种业务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现阶段, 城域数据网一般不为专用IP承载网 (以下简称“IP专网”) 提供城域内接入。

1 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网络定位

城域数据网是CMNET省网在城域内的延伸, 向上连接CMNET省网, 向下通过宽带接入网和城域传送网接入用户[1]。同时, 城域数据网还利用城域传送网实现组网的传输承载。如图1, 图2所示。

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定位为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综合承载网络, 提供多种业务在城域内的互联及CMNET骨干网/省网的接入[2]。其承载的业务可分为互联网接入类、虚拟专线/专网、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和多媒体三大类, 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互联网接入包括宽带接入业务、WLAN接入业务、IDC业务、中国移动自有业务系统接入和承载。

面向集团客户提供较强安全性保证的虚拟专线/专网互联业务。

语音和多媒体接入包括Vo IP、多媒体会议和IPTV。

城域数据网包括接入控制和数据网汇聚层两方面, 具体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城域核心路由器与CMNET省网汇接路由器之间通过矩形连接实现, 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与核心路由器之间通过双星型连接实现。

CMNET城域网业务接入由BRAS和SR两部分组成, 用于实现对用户的接入认证控制、Qo S策略控制和计费统计等;其业务应适当控制接入控制层的设备数量, 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结构图如图4所示。BRAS和SR的布放以低成本为目标, 综合考虑传输条件和用户数量, 集中布放在核心节点机房, 可提高设备利用率, 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对于业务规模大的城域网, 当汇聚节点机房覆盖区域的用户规模接近单台SR或BRAS的规划用户量时, 可将SR或BRAS布放至对应汇聚节点机房, 这样可节省汇聚节点机房至核心节点机房的传输资源, 并减小同SR或BRAS下的横向流量 (如P2P流量) 时延[3]。

为提高网络可靠性, BRAS、SR必须满足网络需求, 注意事项如下:采用BRAS和SR分设方式具有维护界面分开、易进行故障定位的优点, 而且不同的用户业务设立不同的网关会有更好的体验;但在部分场景下采用合设方式, 可降低冗余备份成本, 并提高设备利用率。

城域数据网汇聚层主要由以太汇聚交换机组成, 如图5所示。根据流量汇聚需求, 建议汇聚交换机选取部分OLT所在机房进行布放。

为提高业务性能并避免以太网广播泛滥等问题, 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总级数建议不超过两级, 汇聚交换机设置数量大于或等于BRAS、SR总数量并分担接入业务[4], 以减小汇聚交换机单点设备故障的影响范围。

城域数据网与PON设备连接标准:

(1) 不同机房连接优先选择WDM方式。OLT通过PTN汇聚后连接BRAS/SR的情况参见城域数据网与PTN设备的连接方式。

(2) 当OLT具备双上联条件时, OLT应尽量双上联至成对的汇聚交换机或BRAS/SR;不具备双上联条件时, OLT应尽量采用多链路捆绑的方式单上联至汇聚交换机或BRAS/SR。

2 路由协议

2.1 公网路由

(1) CMNET城域网内部的路由协议

CMNET城域网内部采用OSPF或者IS-IS路由协议通告设备路由, 保证CMNET城域网三层节点之间的可达性。

CMNET城域网建议使用IBGP通告用户和业务路由, 便于实现路由控制。城域核心设置专用路由反射器 (Route Reflector, RR) , 可利用原有城域网路由器[5]。BRAS、SR与RR建立IBGP邻居, 根据策略向RR通告用户和业务路由。业务发展初期, RR也可由城域核心路由器兼做。为了保证路由交互的可靠性, RR应成对设置, 互为冗余备份。

(2) CMNET城域网和CMNET省网间路由

考虑CMNET的发展状况和管理方式, 现阶段CMNET城域网建议与其所在省省网共自治域。

CMNET城域网与其所在省省网运行OSPF或IS-IS路由协议通告设备路由, 保证省网和各CMNET城域网三层节点之间的可达性。

城域内RR (可由核心路由器兼做) 与省网汇接路由器建立IBGP邻居;省网汇接路由器向各城域RR通告缺省路由;城域内RR向省网汇接路由器通告汇聚后的城域内用户业务路由并进行路由控制, 同时向城域内业务接入控制设备反射缺省路由。

(3) CMNET城域网和用户网络间路由

CMNET城域网可以采用静态或动态路由协议 (BGP, OSPF, IS-IS) 与用户网络交互路由信息。

(4) 组播路由

城域网核心路由器、业务接入控制设备均启用PIM-SM作为组播路由协议, 业务接入控制设备采用IGMPv2作为用户点播发现协议。

若组播源设置在城域数据网内, 建议通过SR连接组播源, 并将连接了组播源的SR设置为对应组播组的RP;若组播源设置在CMNET省网, 建议由省网路由器作为对应组播组的RP。

为了加快组播点播速度, 可考虑在业务接入控制设备配置静态组播加入, 将组播流预先引导至业务接入控制点, 并根据点播情况向用户转发。

在用户侧设备以及接入设备支持IGMPv3点播方式时, 也可考虑采用PIM-SSM作为组播路由协议, 业务接入控制设备采用IGMPv3作为用户点播发现协议[6]。PIM-SSM方式下, 无需设置RP。

2.2 MPLS VPN私网路由

城域网核心路由器、业务接入控制设备均启用MPLS和LDP, 城域网核心路由器作为MPLS VPN的P/PE设备。

VPN私网路由与IPv4公网路由共用RR (可由城域核心路由器兼做) , RR通过MP-IBGP分别与省网汇接路由器和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交互私网路由。

城域网内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作为PE设备, 提供MPLS VPN接入, 包括MPLS L3 VPN和MPLS L2 VPN;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与城域内RR之间建立MP-IBGP邻居, 交互VPN私网路由[7]。

由于城域数据网与CMNET省网共自治域, 因此城域内和省内城域间MPLS VPN均可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部署;省际城域间MPLS VPN可通过省网汇接路由器与CMNET骨干网之间的跨域MPLS VPN实现。

3 可靠性要求

3.1 节点可靠性

城域核心路由器成对异局址设置, 并与业务接入控制点之间双星型连接, 为城域内业务接入控制点互联和上行连接CMNET省网提供双节点备份。

业务接入控制设备 (包括BRAS和SR) 应尽量成对设置, 同一对BRAS或同一对SR之间互为冗余备份:对于采用PPPo E认证方式的用户, 建议通过设置成对BRAS进行冗余备份, 同一对BRAS之间进行业务负载分担并互为冷备;对于采用IPo E认证方式的用户, 建议通过设置成对SR或BRAS进行冗余备份, 同一对SR或同一对BRAS之间进行业务负载分担并通过VRRP实现热备[8]。

3.2 网络可靠性

城域核心路由器、业务接入控制设备启用IGP快速收敛, 并合理设置IGP路由协议参数, 以缩短IGP收敛时间。

城域核心路由器、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之间可通过BFD进行快速故障检测, 包括针对IS-IS/OSPF、LDP、BGP协议的检测。

3.3 中继带宽设置要求

城域数据网应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合理的带宽规划。

所有中继链路带宽设置均应满足网络单点故障时的流量疏导要求。

原则上尽量不设置155 Mb/s以下带宽的中继链路, 并尽量使用GE、10 GE链路, 减少POS链路的使用。为充分保护传输网投资, 在路由器支持捆绑更多等价链路的情况下, 亦可采用更多等价链路捆绑的方式组织中继带宽。

4 传送层要求

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由传送层来进行承载, 城域数据网对传送层的需求包括组网需求、可靠性需求、接口需求、同步需求。

4.1 组网要求

中国移动城域数据网主要承载在WDM网络上, GE以下小颗粒带宽也可采用SDH进行承载[9]。传送层负责提供IP层各类链路所需的各种容量的电路, IP层链路包括:核心路由器之间以及上行链路;核心路由器与业务接入控制设备 (BRAS、SR) 之间链路;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与汇聚交换机之间链路。

传送层尽量为互为备份的IP层链路提供不同物理路由的电路。

4.2 可靠性要求

对于采用IP Over WDM技术的节点, 可以利用WDM 1+1光通道保护保障链路的可靠性, WDM层面的保护倒换时间要求不大于50 ms。

对于采用IP Over SDH技术的节点, 可以利用SDH1+1线路保护和环网保护保障链路的可靠性, SDH层面的保护倒换时间要求不大于[10]50 ms。

当传送层和IP层保护同时部署时, 传送层主要承担光缆线路的保护, IP层主要承担数据设备节点和端口的保护。为避免网络故障时两层保护同时启动产生冲突, 应合理调整传送层和IP层保护启动的时间间隔。对数据设备端口Hold Off (拖延时间) 参数的推荐设置值为100 ms。

4.3 接口需求

对于WDM网络, 要求能够灵活提供以下接口:GE, 10G LAN, 10G WAN2.5G POS[11]。

对于SDH网络, 要求能够灵活提供以下STM-N接口:STM-1, STM-4FE[12]。

4.4 同步要求

城域数据网节点应保证可靠地接入中国移动的时间同步设备。当城域数据网设备与传送层设备之间采用以太网接口时, 无需设置同步;当城域数据网设备与传送层设备之间采用POS接口时, 需考虑同步设置。为避免产生定时环, 保证IP链路两端的同步, IP链路应采用主从同步模式 (即一端设置为内部定时, 另一端设置为从线路中提取时钟) 或主主同步模式 (即两端均设置为内部定时) , 主从同步模式下建议数据设备互联链路的IP地址为奇数的一端设置为内部时钟, IP地址为偶数的另一端设置为线路时钟[13]。

5 结语

城域数据网范文

城域数据网范文(精选4篇)城域数据网 第1篇一、关于城域数据网以及BRAS的概述1、城域数据网。城域网的概念最初是从计算机网络领域得来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