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以读促写
高考英语以读促写(精选6篇)
高考英语以读促写 第1篇
以读促写,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南海实验高中王珏
一、引言
高中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体现,包括了驾驭词汇及短语的能力、灵活运用丰富句式的能力及合理安排语篇结构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阶段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所见,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较为薄弱的一项。薄弱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水平的薄弱,也表现在教师写作教学这一环节的薄弱。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写作现状
首先,高三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从高一到高三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很多学生感到词汇缺乏,即便有词作文中也用不上去,搭配不当,句型乱用,审题不清,表达不得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中英文语言及思维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转换有障碍。
2.高三写作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认为高三一轮、二轮的复习,时间紧迫;再者,也有不少教师认为经过高三复习之后,学生总体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及句式之后,写作水到渠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上往往走“布置书面表达作业——学生课后写作——教师批改——发范文欣赏”的模式。殊不知,这种写作教学模式重结果却轻过程。
二、“以读促写”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以读促写”的定义
Hirvela在其论述读写结合的专著中写到:先从阅读中获取信息(Knowledge Getting),再转述阅读中获得的信息(Knowledge Telling)的方法(曹敏,2011)。读与写的紧密关系由此可见。近年来,“以读促写”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很多的教育实践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倡导这个理念。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时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而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关键途径之一”(戴建敏,2008)。
就高三教学特点而言,一方面有选修7、8新课阅读内容,另一方面又有以课本为基础的知识点复习。除此之外,高三的阅读量增大,阅读题材呈多样化。这些特点为“以读促写”教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阅读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挖掘其中的知识点,从词汇、句式、连接词 1
到篇章结构,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
2.“以读促写”在高三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策略一:阅读课文,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量及驾驭词汇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否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更应培养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 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例如,在复习选修6 unit 3 A Healthy Life时,笔者将词汇归纳如下:be due to, be addicted to sth, be accustomed to sth, do damage to sth, feel bad-tempered, be mentally addicted, be difficult to quit sth/doing, live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as I have, feel like doing 等。由于是复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这些词汇的基础上归纳与健康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名言警句。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尽量运用这些词汇,就中学生沉溺于网络现象及危害写一段80字左右的即兴短文。有一组学生写道:
Nowadays, a number of students are crazy about the Internet.Due to the attractive internet world, they are so addicted to surfing online that they find it difficult to quit the bad habit.At the same time, they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cluding class time, on the internet.The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of course, not only does damage to their health, but also to their studies.As a result, those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break away from the bad habit and live as healthy a life as other students have.这篇文章学生较多了运用了本单元所复习的词汇,运用也相当到位合理。课堂上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即兴作文方式,教师适时点拨,写作效果自然较好。
2.1.2 着眼于学生词汇的灵活运用
例如,人教版必修5 First Aid中有一句话,―The ski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your body‖。笔者除了复习essential的意思及用法be essential to/for something之外,更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关于“重要”意思的词。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练习。当然,练习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friends far and wide.It is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 that in student’s daily life.这项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重要”的相关高级词汇。同时,让其在具体语境中了解用法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2.2策略二:阅读课文,内化丰富的句式结构
词汇作用的最大化是在准确丰富的句式结构中得以体现的。因此,丰富的句式就像人身体的血液贯穿着整篇文章。一篇全由简单句或同一句型结构构成的文章读起来必定索然无味。提升句型,美化句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进行仿写。
例如,选修6 unit5阅读文章An Exciting Job 第三段分别运用了be doing...when..., be about to do...when...,及doing分词作状语描写地震发生时的情况。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复习了when解释为―突然‖时的三个句型,以及doing作状语的非谓语形式;然后指导学生利用这两个句型进行写作练习。写作要求:上星期五晚上,你的邻居李娜在救人时被汽车撞到,导致右腿骨折,但事后她并不后悔;就李娜的事迹及你对见义勇为的看法写一篇文章。此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笔者认为在叙述李娜事迹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上述的句型及语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叙事部分的描写。学生课堂习作如下:Driving home last Friday evening, my neighbor Li Na saw a young woman ly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with her head and body full of blood, obviously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car.Worried about the woman’s safety, she decided to keep the woman company.The spot where the accident happened was very busy and quite dark.Li Na was busy helping the woman when suddenly a car driver was so careless that his car knocked her down, causing her right leg fracture.除了课文上阅读材料以外,笔者这里也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教师平时所发给学生的作文范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优秀的范文。它们表达清楚,言简意赅,句式丰富,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好材料。因此,若教师并不是单纯让学生去看范文或背范文,而是指导学生去赏析这些范文,读懂其中的优秀句子,并去模仿,也是“以读促写”理念的体现。
2.3 策略三:阅读课文,学习宏观把握篇章结构
2.3.1.段落的逻辑结构
段落的逻辑结构使行文更有层次感。段落要流畅、一气呵成,起着“起、承、转、合”的连接词必不可少。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精彩段落及连接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这些连接词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例如:选修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第六段描写科学家们对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态度时,首先,段落的结构清晰,采用总—分的方式;其次,在分述当中,运用了一对对称顺序的连接词,“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使段落结构逻辑性强且相当严谨;再者,由于这对连接词表示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学生在使用时尤为容易出错,此段落提供给学生好的范例。一位学生就是较好地模仿了上述课文第六段的结构及连接词。该学生作文其中一段写道:
I believe that the majority subscribe to the view that it is not efficient to study in such a short time.On one hand, we have just finish the class and we must prepare for the next one.On the other hand, noise in the ten-minute break is more likely to be full of the classroom, which will bother us a lot.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复习归纳了其他较为常见的连接词,如表示递进、让步、因果、时间、条件、总结 等。这样让学生牢牢意识到连接词在段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尽量灵活运用连接词,避免行文生硬。
2.3.2 文章的逻辑结构
宏观把握篇章的结构,除了要把握段落结构外,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像人体的骨架一样,是撑起整篇文章的框架。而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特点,来教会学生处理所写作文的文章结构。
仍以选修6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为例。这篇文章提供给学生们很好的议论文体裁作文的框架。该文章的结构提纲如下:Topic:Global Warming
Part 1(para 1)Introduction of global warming→ human activity caused global warning
Part 2(para 2-5)How global warming comes about?
a.the reason→over burning of fossil fuel
b.the data / the evidence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d during last 50years.Part 3(para 6-7)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global warming
Dr Foster—the trend would be a catastrophe
George Hembley—we not worry about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列出提纲后,文章结构清晰。全文围绕“Global Warming”展开,第二部分为中心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用相关的数据作为论据,然后以不同科学家对全球气温变暖的不同态度再展开议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了在动笔前罗列提纲及要点,一方面文章逻辑性加强,另一方面,在提纲框架的基础上,学生不断添加笔者前文所提到的词汇、句型、段落,使文章有血有肉,且中心明确。
2.4 策略四:以读促“改”,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人们写文章大都要经历列提纲——拟草稿——修改这样的过程。前面的描述中,笔者已写清楚了写文章所需的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三大要素。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第一步,笔者通过提供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让学生相互欣赏,在读的过程中汲取优秀的词、句等;第二步,在读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以四人为一小组对一篇较差的作文进行讨论修改;第三步,笔者把修改后的作文收集,然后全班一起欣赏借鉴。以2009年高考作文五一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为例,在欣赏完同学优秀习作之后,笔者提供如下文章: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They cleaned the house.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old me.Then, 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They are very friendly, and they got well with each other.The old people are very happy.Li Yue and Zhang Hua communicated the things of school with the old people.The old people hoped them work hard.At last, they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We should remember them.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people in our family.此篇习作句型单一,词汇简单,语法错误较多,按高考要求评分,分数较低。笔者要求学生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在收集上学生的修改稿之后,笔者得到修改后习作如下: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 to do volunteer work.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 and helped them clean the house.Besides, 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elderly in order to ease their loneliness.They got on well with the elderly.It is their kindness that made the old people very happy.All the elderly found that it was encouraging to see the young lives, who made them feel more energetic.When Li Yue and Zhang Hua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 they gave them their best wishes.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Their behavior shows us that it is our youngsters’ duty to care for the elderly.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明显,修改后的习作比原先的习作在词汇、句式及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文章的同时,学着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结束语
通过“读”这个重要环节,结合课文及课外的阅读材料,以篇章结构为框架,词汇、句式为补充,这种“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指导。同时,最后一步“以读促改”也能切实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经过平时这样的写作技巧的渗透,必能提高高三学生的写作效果。
(责编:陈力)
参考文献:
罗惠英.2011.关注学生 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 1-6.杨华堂.2009.英语教学中同伴修改作文的实验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 22-26.曹敏.2011.以读促写 循序渐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 34-38.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杨谢友.2010.依托课文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写作呢里[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 33-37.戴建敏.2008.借鉴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 18-21.(本文荣获2012年舟山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高考英语以读促写 第2篇
写作是英语学习者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写作历来是我国各个层次英语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了切实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一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关键字:写作教学;以读促写;输入;输出
1.引言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体现英语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写作历来是我国各个层次英语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黄源深(2008)曾指出“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的重要性是被低估了的,写作课是最不理想的课程,‘写’是学生英语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可见,英语写作教学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
为了切实解决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然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却不尽人意。根据全国大学英语考试中心公布的四、六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写作是学生普遍感到为难的题型,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组织和表达,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相当薄弱。
2.写作教学研究及学习现状
应《课程要求》及学生实际需要的呼唤,我国许多学者(吴欣,2001;张吉生、周平,2002;盛仁泽、冯天菊,2006;张英,2007等)对写作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重点大多放在研究写作本身的过程及技能,而忽视了阅读过程对于写作能力的影响。另外,现有的写作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正如杨永林指出:“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因素、教学理念、受众群体、评价机制、研究导向、学术氛围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探索上,一直存在着‘述旧’多于‘翻新’、‘借鉴’多于‘创新’、‘变通’多于‘变革’、‘改良’多于‘革命’的现象。”(杨永林,2010)
很显然,我国现行的外语教学体制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枷锁的束缚,导致新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进入写作课堂。这是因为“基层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用书的选择上,缺少必要的发言权和自主权”(杨永林,2001)。因此,大多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即通过学生多练多写,老师精批、细改,并耐心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英语写作课堂上遵循基本套路:讲授写作技巧;分析写作范例;学生模仿练习;作业批改及课上点评。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写作动机,不是为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而写作。因此,写作教学效果远远不能达到要求。所有这些都在呼唤着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3.“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理论基础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了一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方法,即“以读促写”。从理论上来说,涉及“以读促写”的概念的来源与发展、理论基础,以及在特定理论指导下“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3.1“以读促写”的概念
关于“以读促写”这一概念,国内外定义不尽相同。国外研究中狭义的以读促写是指普遍存在于母语环境中用于学术写作和教学中的一种测试手段,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如概述所读文章,或完成相应作文题目等,强调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学习。广义的“以读促写”则侧重阅读对写作的积极影响。而谈及国内相关研究,以读促写主要指国外广义上的“以读促写”,即阅读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3.2“以读促写”的理论基础
自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提出后,人们对输入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此假说认为决定外语习得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comprehensible)、有趣又关联的目的语。他还认为,如果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为i,他们接触到大量含有i+1的语言输入,那么他们的语言水平就会从i向i+1提高。据此可知,语言输入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并对语言输出产生积极影响。阅读是一种语言的输入,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提高语言水平。“以读促写”,就是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英语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量的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教师必须把阅读放在首位,以读促写,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与英语语言近距离接触,增加语言输入。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是相当大的(杨雪燕,2003),从而保证他们在写作中兴趣盎然,最终提高写作水平。
“搞好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写’。”(黄源深,2008)这里的“写”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输出实践。对于很多人来说,问题不在于不懂得如何写作的理论。写作理论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对写作实践产生指导作用,然而写作教学实施中不乏这种现象:把写作课作为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都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理论的学习上,而最终没有产生“有效”输出。只有可理解性输入有效内化(intake)并且最终产生有效输出,这才是成功的写作课。Swain在承认可理解性输入在语言习得方面重要性的同时,又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 1985)。她认为,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也就是促进可理解性输出,不仅能使他们将现有的知识得以很好地应用,而且能使他们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从而丰富语言知识,提高交际能力。将Krashen的输入说与Swain的输出说引申应用到写作教学实践中,就是应该促进和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3.3“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威都逊(Widdowson,1978)认为,语言学习者应通过写作来学习阅读技巧,又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的技巧,提倡将阅读和写作可以贯通一起进行教学。具体为,教学单元以及教学任务的组织应从一个话语向另一个话语过渡。第一个话语包括一段阅读段落,第二个话语是与第一个话语相联的由学习者自己创作的。在这两段话语之间的练习应是那些帮助学习者理解第一个话语的练习,这样能使学习者顺利地从第一个话语阅读过渡到第二个话语写作。既然阅读与写作是两种相互联系以及影响的行为,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就不应把这两种教学分割开来,而是让学生有机会于阅读中学写作,于写作中学阅读。
高考英语以读促写 第3篇
一、教学背景与现状
随着2015 年宁波市英语中考命题的改革, 书面表达题型的分值从15 分上升至20 分, 探索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 在平时的英语写作课堂中, 学生对写作的惰性远远大于“听、说、读”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在课后作业中, 学生经常会问老师:“最后一道书面表达题要做吗?”纵然动笔, 也往往因缺乏写作技巧而使书面表达内容逻辑不清, 层次混乱。多数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往往采取“教师拟定题目—学生盲目写—教师埋头批阅”的单一操练模式, 注重写作结果, 忽视写作过程, 缺乏对学生写作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另外, 教师对学生大量习作的批阅也疲于应付, 只有临近中考的前几个月, 才会运用题海战术训练各种形式的书面表达, 中考写作的得分就可想而知了。八年级学生9 月份的写作情况见表1。
这种现状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笔者在新课标Go For it教材的教学中, 探索和尝试了多种写作的教学方法, 发现运用“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二、“以读促写”的理论和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课标》 (以下简称《课标》) 中提到“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教育部2012) 。 显而易见, 作为语言输入的读和作为语言输出的写是相互融合、有机统一的。语言的有效输出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 (邱秀娟2015) , 而现行初中生学业紧、课务重, 平时学习生活中口头交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少, 他们只有通过广泛阅读不同作者、不同题材的文本, 感受语言运用之美, 不断加强语言信息的储存和词汇、语段的积累。同时, 教师在学生充分获取写作话题知识的基础上, 对文本结构进行各种策略教学, 将阅读和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 不仅强调语言信息的输入, 而且重视对输入信息的选择、组织、储存和运用 (范庆2014) , 使学生在对阅读的理解和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上通过写作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读促写”相结合的语言输出和输入正是促进并加强学生语言结构内化的有效手段。
好的阅读文本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句型结构和框架模板等书面表达的写作素材。修订后的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增加了许多蕴含着鲜活的话题和语法结构的阅读篇章 (见表2) 。与此同时, 为了强化写作教学, 教材还在Section B中将原教材要求一个课时完成的读写任务改为用两个课时完成, 以保证阅读的充分性和写作的连贯性、系统性。教师需要对新教材的设计改编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把阅读和写作分开处理或只强调阅读部分而弱化甚至删除写作部分 (胡晓娟2014) 。教师还需要系统梳理教材中每个单元读与写的内容, 找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的可行性。
细读表2, 发现这四个单元关于旅游、日常活动、朋友、居住地方面的阅读素材, 无论在语言还是结构上都可以迁移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去, 并且写作素材的各种形式与《课标》 (教育部2012) 关于“写”的五级标准中的各方面描述也是相吻合的。同时, 这样的梳理还有利于教师对Go for it教材的系统认识和有效使用。
三、“以读促写”课例分析的尝试
为了探寻提高读写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宁波市江东区教师在区教育局教研室刘桂蓉老师的带领下, 开展了“初中英语提升有效写作教学策略”的研训活动。从2015 年到现在, 笔者有幸观摩了大量有关读写课的公开课, 学习了多篇“以读促写”方面的论文和教学反思, 并尝试把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运用到笔者基于阅读文本的写作教学中,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掌握阅读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内容:修订版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3Section B 2a-2d, 3b-3c。
3. 教学活动 (阅读和写作的活动) :通过阅读3篇关于描述朋友间异同点的短文, 能够描述和仿写自己的朋友和交友观。
4. 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笔者先用Twins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 然后呈现照片指出他们不是真正的“Twins”而是朋友, 引入朋友和友谊的话题。
T: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is English song?
Who are the singers?
Tell Ss that the singers of this song are in a band named“Twins”.
T:Are they twin sisters ? What’s she like ?
Tell Ss they are not twin sisters but good friends.
(设计意图:从一首英文歌曲引出组合“Twins”, 并用所学比较级表达两位朋友歌手的异同, 所选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并贴近学生生活的。)
Step 2:Presentation (话题输入)
(1) 初次解读呈现
Read the two paragraphs about“Twins” (见图1)
Can you guess my views about friendship?
Ask Ss to read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 Cai Zhouyan’s view about friendship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Zhong Xingtong’s view about friendship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对Section B 2b中的3 篇短文中的主人公不熟悉, 且文章较复杂, 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两篇简易的小短文的阅读便于学生掌握写作主题句的方法, 有意识地输入与该主题Friendship相关的词块和句型。)
(2) 二次解读 (2b)
Present 2b Let Ss read carefully again
T:What about Jeff Green, Huang Lei and Mary Smith? Ar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 Jeff is less serious than most kids. ()
(2) Jeff and Yuan Li are both quiet. ()
(3) Jeff thinks it’s easy for him to make friends. ()
(4) Huang Lei is taller than harry. ()
(5) Huang Lei isn’t as good at tennis as Larry. ()
(6) Larry works harder than Huang Lei. ()
(7) Marry thinks her friends should be the same as her. ( )
(8) Carol broke her arm last year and Mary made her feel better. ( )
Then tell Ss to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look for information. Complete the chart in groups of 3.
(设计意图:再次阅读后通过完成“判断”和“表格”的语言输出,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了文本结构, 小组讨论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理由和依据, 为后面的写作训练做铺垫。)
Step 3:Practice
T:What about you and your friend? Please talk about your own ideas with your parents.
同桌之间讨论自己的交友观,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整体写作结构:使用核心句型“It’s not necessary to be ..., I don’t care if ... ”, 程度弱的学生可以参照 (表3) 完成。再使用比较级来描述观点, 最后用总结句来强调Views。
(设计意图:说是读和写之间的桥梁, 表达和交流观点的过程也是运用整合和互相纠错语言的过程, 不仅调节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还有助于集思广益, 共同分享写作信息, 也增加了学生之间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Step 4:Writing (Two tasks)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写作步骤:自己的观点—句型结构论证—总结强调, 并布置写作任务。T:Boys and girls, make notes about two of your friends.
笔者让学生依据黑板上的写作提纲和自己完成的表4, 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Writing task II)
T:It’s time to write two paragraphs describing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3B和3C是紧密联系的任务链活动, 表4 实际是3C写作任务的线索和依据。此时安排学生写作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任务了,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分期阅读、提取分析观点以及不同形式的真实交流, 达到了语言流畅输出的写作目的。)
Step 5:互评 (Evaluation)
学生在阅读、修改和比较习作的过程中, 形成一种共享优秀的学习资源, 改进低水平学习状况的学习风气 (Hyland 2005) 。《课标》 (教育部2012) 要求, 当学生完成自己的语言输出 (写作) 后, 教师需要及时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写作成果在谋篇、内容、语言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最后, 笔者让学生交换习作, 互相品评, 同时呈现《课标》五级写作评分标准供参考 (见表5) , 完成☆级表格。
T:Now please exchange your composition with your partner. You guys try to read and find out words and sentences needed to improve.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chant.
T:How many stars can you / your partner get?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详细的评分标准自评, 然后互评并写出适当的建议。最后, 教师面批后再修改成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习作时有了自我评价的参考, 也为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意见。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一活动, 也是鼓励学生写作分享, 提高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的过程。)
四、“以读促写”的课例反思
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可以改变“教师拟定题目—学生盲目写—教师埋头改”这一传统、单调的训练模式, 尝试“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本不仅为写作提供了表达形式、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范例, 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挖掘写作素材, 借鉴其中的美词、佳句和优段, 为写作搭建支架,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本课例中, 笔者设置了“读—再读—说—写”的教学环节, 从易到难, 从写句到说句再到写文章, 层层递进, 为学生最终完成写作任务搭建了水到渠成的平台。为了更好地运用“以读促写”的写作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 科学解读和利用教材
修订版Go for it教材的每个单元的Section B中都有与写作话题息息相关的阅读文本 (见表2) , 这些优美的阅读文本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写作范本。教师应该依托这些可信手拈来的课本素材, 引导学生总结、拓展和分析这些阅读文本的话题、篇章结构和段落衔接方式等。同时, 充分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文本的特点, 设计一些生动活泼、交互性强的阅读活动, 为学生后续的写作提供指导和示范。
纵观近三年宁波市各县区的英语中考书面表达试题 (详见表6) , 笔者发现, 无论是体裁还是话题内容都和Go for it教材有着很大的关联。这些书面表达题源于课本, 又不唯课本, 它们贴近学生生活, 多基于学生日常所学单元的topics, 不着痕迹地分布、渗透在Go for it教材中的一些阅读文本和写作板块中。
(二) 科学分配“读写”时间
修改版的八、九年级教材Section B中, 阅读和写作任务是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而“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是在一课时内完成读和写两大任务, 教者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设计阅读和教学任务时要简洁、巧妙, 必要时可以对阅读文本加以适当的取舍和整合。在九年级的一些单元话题中, 阅读文本篇幅长, 理解难度大, 教师可以提前把阅读tasks布置下去, 还可以印发一些相关话题的预习单让学生在课前阅读, 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提前做好准备。同时, 教材的修订有其合理性, 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充分性和输出的有效性, 为“以读促写”的读写结合课安排两个课时也是可行的。第一课时通过各种阅读策略安排Section B 2a~2e阅读文本的输入, 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工讨论和准备写作素材;第二课时3a~3c再安排学生书面表达的输出, 进行写作、评价和展示。这样分配读写虽然在形式上把读和写分离开了, 但是在内容上二者还是互为铺垫和相互促进的。
(三) 科学地仿写和变换读写句式
近几年来, 宁波市书面表达阅卷要求提高了, 从原来只限于能完整、流畅、无误地表达内容即可, 到现在要求句式多样, 有适当文采的文章才可以取得高分。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写作语言的“润色”, 即词汇的丰富性和句式表达结构的多样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仿写文本中的“精华”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逐步过渡到创作性学习的, 无论是仿照还是创造, 都是获得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笔者经常在阅读文本的教学中设计reading for appreciation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找出文本的美句并背诵。如本文课例中Section B 2b阅读文本中“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这句可以直接仿写在学生的习作中。人教修订版G o for it中增加了大量的集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体裁于一体的话题, 汇文采和思想于一身的美句佳篇。同时, 笔者在周末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 把阅读中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美句摘录并上传至班级博客“英语美句角”, 为写作环节提供了丰富的句式借鉴。
(1) Ningbo is a good place / the best place to have fun.
(2) In Ningbo you can spend time enjoying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nd delicious sea food.
(3) As my hometown, It’s sure that I know it well and I’ll be always in love with it.
在对很多阅读文本的教学分析中, 教师可以通过句式变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尤其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学效果较明显。
结束语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 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难度最大, 往往是投入多, 成效低 (李冬梅2005) 。本文结合真实课例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强调阅读文本为写作背景和素材的同时, 引导学生分析和整合文本素材, 在品鉴、揣摩优美文本中学会归纳、组织语言素材, 规划文章写作结构和写作技能。教师如果能坚持把“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的英语写作课堂中, 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从“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 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将不仅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而且有文学鉴赏力、语言交流和书面表达力的飞跃和升华。
参考文献
范庆.2014.整合课本阅读素材,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 .
胡晓娟.2014.以读促写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中小学英语外语教学, (8) .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冬梅.2005.论合作学习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9) .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2015.宁波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邱秀娟.2015.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实践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4) .
高考英语以读促写 第4篇
[关键词]阅读;修改;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00-03
一、引言
英语写作教学阅读任务能帮助学生学习英文谋篇布局,培养英文逻辑思维习惯,积累地道英文表达,而对学生习作修改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提高学生读者意识,改进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以读促写”和“以改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是应该让学生多阅读、学习范文、与优秀文本互动,还是让学生多修改文章、从纠正错误中学习,即英语写作教学应偏重“读”还是“改”才能最有效利用时间和精力,这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本研究将“阅读”与“修改”联系起来研究写作教学,具有一定创新之处。此研究对避免单个写作教学板块时间过长,明确英语写作教学的重点具有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英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一直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陈立平[1]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指出范文阅读教学和范文模仿应该受到高度重视。Laura K.Allen,Erica L.Snow等[2]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尽管写作对某些因素的依赖不如阅读活动那么大,但阅读理解和写作活动都需要相通的知识和高级认知技能。国内外学者普遍肯定阅读对写作的积极作用,认为阅读可以为英语写作学习者提供语境以学习目的语思维框架、篇章结构、修辞语法和惯用表达,启发他们用目的语进行思考和表达。
作文修改也是写作研究的热点。Truscott[3]和Ferris[4]争论语法纠错在写作课中的作用,Truscott认为语法纠错在二语写作学习中有害,应该摈弃;Ferris指出Truscott的研究基础不完善,研究结论不具有确定性。Stanley Jane[5]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成为高效的同伴互评者,提出通过角色扮演、分析评估文本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Alireza Memari Hanjani和Li Li[6]通过实验证明不管学生二语写作的水平高低,学生在协商过程中能采用包括支架策略等多种方式,合作修改能够提高写作技能。总体来说,尽管对语法纠错有异议,学者们认为修改是成就优秀文章的必要环节。
综上所述,阅读和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本研究探讨在英语写作教师和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英语写作教学是应该更加注重阅读还是修改,以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英语写作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水平,本研究通过英语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证研究和个别访谈进行。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以读促写”和“以改促写”哪一种方法对英语记叙文写作教学更有效?如果某一种方法更高效,为什么这种方法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受试
本研究以58名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因学生从未系统学习过英语记叙文写作,故学生的英语记叙文写作水平大致相当。两个班均由本文作者授课,保证实验过程和结果不受教师个人因素影响。
(三)实验步骤
本研究历时4个星期,每周两节课80分钟,A班28人实施“以读促写”教学,B班30人实施“以改促写”教学,在第四周进行随堂测试,作为实证研究后测成绩。
“以读促写”班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如下:第一周讲授英语记叙文基础知识,如记叙文组成要素、常用结构和语言特点;第二周阅读学习两篇名家名作,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节选,通过师生问答和学生讨论分析整体故事构思、人物塑造技巧、主题呈现方式、重点情节展开和语言修辞使用,并进行一篇记叙文写作练习;第三周阅读学习两篇名家名作,要求学生根据评阅表自评修改第二周练习,完成终稿;第四周阅读学习一篇名家名作,总结复习前三周所读文章的可借鉴之处,提示学生自评文章时发现的主要问题,并进行课堂测试,要求写作一篇记叙文,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为“Narrate the most interesting moment in your university life with great details”,字数200字,时长35分钟,学生可以写真实或虚构的内容。
“以改促写”班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如下:第一周教学内容与“以读促写”班相同;第二周阅读学习一篇名家名作,选取“以读促写”班第二周学习的两篇中较长的那篇,学习内容和方式同“以读促写”班,也进行了一篇记叙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评评阅表自评修改,自评评阅表主要针对宏观故事框架和微观语言描写等方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自评后写二稿上交供教师反馈意见;第三周阅读学习一篇名家名作,根据提供的互评评阅表修改他人习作,评阅表主要是从读者角度阅读同学的文章后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学生根据同学互评意见和教师对二稿的反馈意见写三稿上交;第四周根据教师对三稿的修改意见写终稿,总结复习前三周所读文章的可借鉴之处,提示教师修改文章时、学生自评和互评文章时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随堂测试,题目和要求同上。
总体来讲,“以读促写”班共阅读五篇名家名作、自评修改习作一次,“以改促写”班共阅读两篇名家名作、修改习作四次(自评、互评和教师修改两次),即“以读促写”班比“以改促写”班多阅读三篇范文,“以改促写”班比“以读促写”班多修改三次作文。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随时记录重要课堂情况。在后测之后,从“以读促写”班和“以改促写”班各随机挑选5名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对于“阅读”和“修改”教学环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访谈的内容是开放性的,主要涉及学生对阅读和修改的喜好,上课内容的认识和评价,自身记叙文写作能力的评估等方面。
(四)测试结果
后测作文均由笔者批改,针对内容切题性、细节丰富性、语言生动性和语言准确性四个方面按照统一评分标准,满分20分。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后测成绩做双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两种英语记叙文写作教学方法的优劣。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显示,T=2.28大于临界值1.67,所以在5%的显著水平下,英语记叙文写作教学“以读促写”法优于“以改促写”法。
(五)重要课堂情况和访谈内容
“以读促写”班在上课时比较活跃,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文章内容和语言的问题,小组讨论时大部分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于文章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聆听他人见解加深自己对范文的理解。学生所读名家名作是小说性质,趣味性强,尽管阅读量较大,学生评价读一个又一个故事比起学理论知识更加直观深刻。“以读促写”班聂同学说:“本来就喜欢听故事、看电影电视,读范文就像是在看电影,尽管语言上有些障碍,但还是觉得有意思。”针对课堂设置的一次自评修改环节,学生普遍反映愿意去做,也很有必要,因为写完以后,确实需要从读者的角度再次阅读推敲文章的内容和语言。
相对来说,“以改促写”班课堂气氛比较安静,特别是在第三、第四周修改阶段。大部分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给的自评和互评表格修改自己和同学的文章,对教师的反馈意见非常重视,努力想通过多次修改提高文章的水平。但不少学生反映,即便明白教师或同学提出的意见,了解客观标准或好文章的优点,但并不知道该怎么具体操作以做改进。在访谈中,“以改促写”班欧学生就说:“知道自己写的故事有很多问题,比如空洞,没什么可读性,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改能让这个故事有吸引力。”在5位同学中,表示“以改促写”这种方式还可以的只有一位,其他学生普遍持否定态度,如杨同学说:“觉得一稿又一稿地修改,似乎在重复劳动,有时很有挫败感。”这似乎也印证了个别学者对于纠错性反馈的质疑。
四、原因分析
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访谈,笔者认为,“以读促写”优于“以改促写”的原因如下:
(一)从学生心理的角度
现代学生生长在信息化时代,从小就接触网络等多变、有趣的学习平台,他们对于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要求比较高,对要求踏实细致、略显枯燥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以读促写”法提供的阅读材料故事情节不一,作者写作风格不一,趣味性比较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现代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学习过程比较愉悦。而“以改促写”要求学生不断修改有问题的习作,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主要限于书面,比较正式,学习过程缺乏趣味性和新鲜感,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二)从学习经验的角度
英语专业学生除学习英语写作外,还学习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均涉及阅读优秀英语文本,而鲜有机会修正文章错误,因此,学生对通过阅读来学习这种方式比较熟悉,而对通过修改错误来学习相对陌生。“以读促写”顾名思义是通过阅读来学习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种熟悉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觉得轻松、好接受,而“以改促写”通过修改来学习写作,学生缺乏评估修改文章的经验,陌生的教学方式容易给学生压力,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
(三)从写作元认知的角度
吴红云和刘润清[7]指出写作元认知由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评估两大要素构成。元认知策略包括语言和内容并重策略、词汇选择策略、练习策略及积极体验等;元认知评估指写作标准评估、能力欠缺原因评估、语言障碍评估及痛苦体验等。“以读促写”班的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地道表达、学习精确选词,模仿名作的情节构思,了解自己在语言和内容上的差距,因此“以读促写”法尽管没有直接指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但增强了他们写作元认知策略和评估两方面的能力,既有积极体验又有消极体验,这些在他们亲身写作实践时发挥积极作用。而“以改促写”尽管指出学生某些个性化问题,但对故事情节巧妙构思、准确词汇选择等学习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体验较多,在遇到新题目时,学生容易忘记修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五、结语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写作教学是应该更加注重阅读还是修改,以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实证对比研究表明“以读促写”优于“以改促写”,学生访谈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更加欢迎具有趣味性、新鲜感和提高写作元认知水平的“以读促写”。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更多阅读环节。
另外,本研究所做的实证研究维持一个月,在更长时间的教学中,“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是否仍然占据优势,还需做后续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67-69.
[2] Allen,Laura K.,Snow,Erica L.,et al.Reading comprehension components and their relation to writing[J].LAnnée Psychologique,2014(4):663-691.
[3] Truscott,John.The Case for“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A Response to Ferri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9(2):111-122.
[4] Ferris,D.The case for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a response to Truscott(1996)[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9(l):1-11.
[5] Jane,Stanley.Coaching students writers to be effective peer evaluator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2(3):217-233.
[6] Hanjani,Alireza Memari & Li,Li.Exploring L2 writers collaborative revision interactions and their writing performance[J].System,2014(44):101-104.
[7] 吴红云,刘润清.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187-195.
高考英语以读促写 第5篇
【摘 要】 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W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两节同课异构课论述了读写教学中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包括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施阶段、每个环节的具体实践以及教学反思等,通过深入剖析支架搭建对整个读写教学过程中的层层引导,总结了教师的支架式指导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以读促写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中提到“读是理解性技能,写是表达性机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呈现随意化、模板化现象,教师把写作教学等同于造句练习和翻译练习,学生缺乏写作的动机,对写作兴趣偏低,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语句呆板,机械地运用教师提供的句式和模板填充作文。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近年来写作教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学习的动机水平,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流利性和语法复杂性的发展,以及写作抽象思维的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徐浩、高彩凤,2007)。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文本搭建写作支架。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读促写”的写作训练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Vygotsky(1978)提出了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发展水平,指已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此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在这一阶段尚不能独立,但在成人和其他学习同伴的帮助下能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也是儿童智力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原有能力之间的差异,而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则称为支架(康艳,2011)。根据此理论,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合理的支架。支架式教学主要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 确定最近发展区、选择学习任务、提供支架、进入情境、合作探究、效果评价。
三、支架式教学在读写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以两节同课异构课为例,谈谈两位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同课异构的内容为外研社版选修七 Unit 1 Reading Practice Dizzy Heights of School Basketball。该文本具有结构鲜明、语言地道、描写生动的特点。笔者将从支架式教学的六个环节来探讨这两节以读促写课例。
1.确定最近发展区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看,经过前六个模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学习需求来看,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少语用环境和语言实践。教师A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在以语言发展为中心的读后写作活动中,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取目标语言和话题语言,进行语言迁移和拓展输出;教师B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在以探讨主题意义为中心的读后写作中,学生能运用阅读策略,重组文本语言,挖掘语篇结构,激活写作思维,同时能树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
2.选择学习任务
根据确定的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两位教师设立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A确定的写作要求是结合目标语言谈论自己的一次篮球运动受伤经历并给予忠告;教师B确定的写作要求是结合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探讨在篮球运动中如何处理因冲突引发的紧张的人际关系。程晓堂(2014)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应了解他们想写什么和能够写什么。教师A设立的学习任务值得商榷,因为每位学生是否都有篮球运动的体验?都有篮球运动受伤的经历?
3.提供支架
在教学实践中,两位教师各有侧重地为学生搭建以下几种支架。
(1)语言支架
教师A采用寻读的阅读策略将信息的提取和语言知识融合起来。
T: ① Is basketball safe or dangerous? Why? ② Do basketball players wear any protection while playing? ③ What happened when Joe hit the Chandler star?
以读促写,提高素养 第6篇
以读促写,提高素养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 罗青梅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学表达的综合能力的实践,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做到以读促写,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获得较大的提高。
一、学习观察,抓住特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有人曾形象地打过这样的比方: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作为语文教师,应从语文的阅读教学入手,将阅读课作为作文课的前奏,学完一篇课文,应让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文章好在哪里。如果每课都坚持这样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十一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奇、秀、险”、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堂上,我让学生认真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课后试着进行专题性的片段练习,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家乡景物的作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家乡的鲜水塘: “清流县李家乡有个美丽的山村叫鲜水村,因村里有口古老而神奇的鲜水塘而得名,塘中荷叶如盖,莲花溢香。鲜水塘下方排列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七口姐妹塘:石塘、深塘、上塘、围塘、长塘、门口塘和大坡塘,组成一条‘一’字形的.水长廊。左侧毗邻一片平旷的肥沃良田,右侧连接数座错落有致的新旧房舍,周围掩映着参天古树;尾部有一条小溪蜿蜒流过,宛如一把大琴昼夜弹奏着欢快的民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池塘全是活塘,每口塘都有几个泉眼。明净的泉水汇入两条干渠,分流出纵横交错的小圳,灌溉数百公顷良田,哺育全村儿女。塘水夏冷冬温,塘里除了人工饲养的鱿、草、鲢、鲤等高产鱼种,还有自然繁殖的珍贵的鳗、鳖、鲶等。鲜水塘是清流闻名遐迩的淡水鱼盛产地,是鲜水村的聚宝盆!”这位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抓住了鲜水塘形状、水质和盛产淡水鱼这些特点,以生动、优美的语句把美丽、富饶的鲜水塘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鲜水塘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学生已经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许多名人作家的作品之所以闻名,除了有丰富的直接的生活经验,还有他人的间接经验,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如,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所做笔记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就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为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简单,知识贫乏,写的文章空洞,枯燥无味。所以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多看书、读好书,吸收课本中的“营养成分”。在教学中,我注重读的同时,让学生把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感人的片段摘记下来,分类整理为: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如:景物描写:“目之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十一册《林海》)环境描写:“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十一册《凡卡》)人物描写: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心理活动描写: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已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十二册《穷人》)学生积累了课本上的许许多多的素材,提高了他们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如: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难忘的……”。一位学生在《难忘一的件事》中这样写道: “哼,该死的卫生委员,这又脏又臭的厕所也敢安排我去扫,我在家可是个‘小皇帝’,家务事连个手指头都没碰过,我就在这儿袖手旁观,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位学生把平时从课本中积累的素材,变为自己作文技巧的迁移,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把一位怕苦怕累、怕脏怕臭、怕劳动的孩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选准范例,自改作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进行作文修改呢?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准课文范例,是学生修改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小学教科书语文所选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习作指导和讲评可以紧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如六年制小学语文十一册第七组的《小抄写员》这篇课文,作者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因此,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篇写入的作文。写完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选择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但是内容不具体、语句不生动。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小抄写员》,启发学生:①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②父亲对叙利奥的态度怎样?③被父亲一次又一次地误解,叙利奥是怎样想的?找出描写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并仔细体会。这样一问、一读,学生就悟出了:课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接着,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和课文对照,进行修改。这样,不仅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找出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还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做到了读与写互动,提高了写作能力。
高考英语以读促写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