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业三废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61

工业三废范文(精选11篇)

工业三废 第1篇

有效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协调, 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运用的各类行动的总称, 即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律、经济以及宣传教育等。

2“工业三废”的危害

“工业三废”是指工业生产所排出的“废气、废水及废渣 (固体废弃物) ”。若“工业三废”未能满足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内, 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在环境中, 污染物会有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产生, 从而形成新的物质。大多数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等途径, 这些物质会进入人的体内, 对其造成直接性危害, 有的还会具有蓄积作用, 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的废气主要包括:废气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 (雾) 、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 排入大气后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废水排放至江河湖海内, 会引发水质败坏问题, 对水产资源造成破坏, 从而影响到生产及生活用水。

固体废弃物主要指的是工业排放的废渣。

3 工业三废治理的措施分析

三废治理是采取多种措施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处理和合理利用的系统工程。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肼 (a) 芘、硫化氢、氮氧化物、氟化氢、氯化氢、甲醛、氨等有害气体;废水中有含有原油或石油制品的废水, 含碱或硫化物的废水, 含重金属 (铬、镉、镍、铜等) 离子的废水, 含酸、碱、氰化物的废水, 以及热水等;固体废物为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 其中有些是从废水和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等。如果不仅从治理的角度, 而从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角度进行处理, 它们又可变成一个新的生产过程的原料。所以废物又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之称。

3.1 废气治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方法主要包括四大类:干法、湿法、过滤及静电, 运用最多的则是袋式除尘器 (过滤) 、旋风式除尘器 (干法) 、泡沫除尘器 (湿法) 等。近年来, 除尘效率要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静电除尘技术开始被使用, 结合催化转化技术的逐渐兴起, 该技术在汽车尾气的治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汽车在怠速时会有大量尾气排除, 尾气中会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存在。作为城市中的流动污染源, 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应被重点关注。目前科学界针对汽车尾气的排放, 运用催化器安装的方式, 使尾气从气缸内排出后, 排入催化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一氧化碳和滩羊化合物会产生氧化, 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使尾气中的污染成分得到净化。

通过一段净化, 还发明出了二段净化尾气的方法。二段净化是在一段中一氧化碳把氮氧化物还原成氮, 再向二段催化器内排入。在二段催化器内, 再氧化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为二氧化碳和谁, 使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 从而满足尾气排放的标准。

3.2 废水治理

清污分流, 进入废水处理站前做好预处理。例如:排水系统分为高浓度废水、低浓度废水和清下水, 进入污水处理站后, 先采用一些预处理工艺对高浓度废水进行预处理, 降低高浓度废水的COD, 然后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调节后, 进入后续处理工艺。高浓度废水在排入管网前, 先在车间分别针对不同的废水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降低其COD。

首先, 可以从反应本身去考虑, 改进生产工艺, 尽量减少废水的产生, 从源头上控制;

其次, 从废水回用角度考虑, 采用生化法等方法对反应废水进行处理, 降低COD, 然后回用做工艺用水 (如循环冷却用水等) , 尽量减少排放;

再次, 目前好多化工企业为了使排放的废水能达标, 会在排放的时候配大量清水进去, 这样就减少了COD。对不同的废水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有厌氧发酵-产沼气, 耗氧除N、P、S等无机离子 (即消化和反硝化) 以及有机碳的生物氧化。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废水在经过预处理后----调节水质的酸碱度、温度、浓度等, 先进行厌氧发酵---来降低COD (转化为沼气) , 在采用兼氧耗氧结合的方法进行后续处理, 尽可能的降低水质中的COD、TSS等物质。不管是采用地廊、氧化沟、还是流化床等方式进行处理, 一般的反应机理都是一样的。现在主流倾向与厌耗氧结合的方式。

3.3 废渣治理

(1) 焚烧法。通过焚烧的方式, 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法。焚烧法的运用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体积, 使其达到超过百分之八十五, 并且破坏其中的有害成分, 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减少。很多固体废弃物都有较高的能量存在, 通过焚烧可将其转化为电能、热能等能源形式。运用焚烧的方法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之后会有二次污染问题形成, 需要对废气净化装置进行设置。其次, 在处理部分危险固体废弃物时, 对锅炉有特殊且严格的要求存在, 在焚烧之前应开展预处理操作。

(2) 热解法。有机固体废弃物会有一定的热不稳定性, 正式由于该特点, 热解法在无痒或缺氧的条件下会使有机固体废弃物形成热分解。与焚烧法温度相比, 热解法的温度要低很多, 因此可从有机固体废弃物分解产物中将燃料油和燃料气等原料直接回收。热解法在有机废渣、橡胶制品、塑料、油泥和颜料气等原料的处理中较为适用。对设备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主要代表的是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存在。

(3) 生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是运用放线菌、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解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固体废弃物中的碳、氮、磷等有机物通过微生物将其转化为肥料、沼气和其他化学品, 使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仅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 工业三废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 只有做好治理工作, 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氯碱工业中三废的处理 第2篇

摘要: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氯碱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问题严重,合理处置废气污染物对环境及产业效益都有良好的影响。本文着重于氯碱工业中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氯碱工业 废弃物处理 综合利用

一、前言

氯碱行业是基本化工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品烧碱、氯气和氢气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建材、农业、电子、国防、军工、冶金和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基本化工原料的“三酸二碱”中,氯碱工业就占据了烧碱和盐酸两种[1]。其主要原料为含汞和非汞原盐,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燃煤灰渣、废电石渣、废盐泥、含汞废活性炭、吸附器活性炭和废催化荆、水处理废污泥及盐泥污水和废气等,直接排放将对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2]。

二、氯碱工业的发展

2.1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

水银电解法生产烧碱是以流动的水银层作为阴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成为金属析出,与水银形成汞齐,而与阳极的产物分开。产品氢氧化钠与氢气以及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中均有少量水银。我国化工部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化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尽快淘汰汞法醋酸和水银法烧碱,并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我国于“十五”初期已彻底淘汰水银法烧碱,“十五”后期淘汰了汞法醋酸[3]。虽然水银电解生产烧碱工艺和汞法醋酸已被淘汰,由于汞的使用和管理不善,已对外部环境造成了汞污染,其排放的汞污染物依然存在于环境中,对当地河流、土壤、植物甚至地下水等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

我国氯碱工业于1995-2001年第一轮高速增长期,此时离子膜法得到推广,开始摒弃水银电解法。进入2l世纪,由于世界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带来对基础化工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推动着我国氯碱工业的快速发展,2002~2010年第二轮高速增长期[4]。

目前国内的氯碱生产企业大约有200多家,至2003年底,国内烧碱综合生产能力可达1100万t/a 左右,位居世界第二,平均规模也扩展到了5.5 万t/a,21世纪前三年,我国的累计烧碱产量就达到了939.38万t,与之前相比增长了14.24%,在这之中,离子膜烧碱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33.5%约315万t[5],氯碱工业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各氯碱企业拥有氯产品200余种,主要品种70多个。无机氯产品主要有液氯、盐酸、氯化钡、氯磺酸、漂粉精、次氯酸钠、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等10余个品种;有机氯产品主要有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氯化苯、氯化石蜡和环氧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酸、氯丁橡胶、氯化苄、氯化聚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二氯乙烷、三聚氯氰、ADC发泡剂等30多种;另外还有20余种农药产品[6]。

2002年我国近70家PVC生产企业产量约为360万t。1995~2001年消费平均增长19.4%,而产量年均增长13.6%。据统计,2001年电石法PVC比例达53%,2002年达57%,近几年还将有所上升[7]。

2.2我国对工业污染物控制排放

我国化工部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化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尽快淘汰汞法醋酸和水银法烧碱,并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我国于“十五”初期已彻底淘汰水银法烧碱,“十五”后期淘汰了汞法醋酸[2]。

经历了两个高速增长期,我国不断对氯碱工业的工艺改进和发展模式的改进,摒弃了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艺,淘汰了对环境治理不达标的小型企业。我国经历了几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目前我国对水污染物直排要求石棉不超过10ppm、总汞小于0.001ppm、氯化物不超过400ppm等等[8]。

当前随着经济市场对氯碱的需求发生变化,很多不被重视的氯碱生产废料也被氯碱企业作为宝贝.充分地利用氯碱产品的废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大多数的氯碱生产企业的共识。专家指出,我国的氯碱生产企业的能源利用率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较低[9]。

三、废气污染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3.1盐泥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3.1.1含汞盐泥的处理 氧化熔出法:将符台饱和盐水的含汞泥浆加入次氯酸纳并在温度为50一55℃,pH值为11—12条件下反应40一50min,不溶性汞转化为可溶性汞,过滤后的清盐水加入精盐水系统中,在电解槽阴极上还原为金属汞。处理后盐泥含汞量约100mg/kg。

氯化—硫化—焙烧法:把盐酸加入洗盐后的含汞泥浆中,然后通入氯气,使沉淀的汞转化为可溶性汞化合物。沉降分离后的清液用亚硫酸钠除去游离氯,加硫化钠使汞离子变为硫化汞,沉降分离出含汞25%一30%的黑色沉淀物。沉淀物自然干燥后在800℃焙烧炉内蒸出汞,冷却回收得到金属汞,回收率约80%。3.1.2非汞盐泥的综合利用

用盐泥废料制取塑料橡胶填料,将湿基盐泥烘干后,再进行粉磨和风选分级,其成品粒度小于50微米。如做填充塑料板材、管材、异型材和胶板、胶管等。用盐泥生产沉淀硫酸钡的,将废料盐泥为主要原料并加入溶剂A和溶剂B,经过制浆、溶解、反应、分离、洗涤等工艺过程制得膏状硫酸钡。用纯碱废盐泥制备碳酸镁联产碳酸钙和硫酸钠的方法,其主要技术方案为:纯碱废盐泥经过洗涤、沉降、抽滤,滤液进入碳化塔进行碳化,再经抽滤、加热分解、沉淀、离心得到轻质碳酸镁;上述沉淀滤饼调和成乳液再与碳酸钙反应,反应物再抽滤,得到滤饼经洗涤、干燥、粉碎、包装得到碳酸钙产品;而滤液经蒸馏、冷却、粉碎得到粉状硫酸钠产品。用盐泥制备锅炉烟气脱硫剂,在盐泥中加入质量分数30%—35%的生石灰,搅拌均匀后进行干燥。将盐泥(70%-80%)与六亚甲基四胺(10%-15%)、四硼酸钠(5%-15%)均匀回合后,粉碎至100—200目,即得锅炉烟气脱硫剂。利用氯碱厂废弃盐泥制备氟离子吸附剂,将氯碱厂废弃盐泥与丙烯酸等共聚,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制得了吸附率为86%~89%的F-吸附剂,用于处理超标含氟污水。

3.2废石棉隔膜的处理

以前各国普遍采用封箱方法处理石棉污染问题,即将石棉“禁锢”在混凝土中。但是,这种方法仍然不能保证石棉纤维不会因混凝土崩解而释放出来。

法国史耐德集团研制出开发处理石棉的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石棉建材的回收处理问题。这种新技术是将石棉加热至1600一1900℃的高温,使其化学性质趋于稳定,然后,再用惰性物质和石棉融合,经冷却后再压碎。这样,石棉就变成了非常稳定的“玻璃”粉末。专家指出,这些玻璃粉末不但不会发生石棉纤维污染问题,而且还可以作为修建道路的材料,是目前较理想的石棉回收处理方法。

3.3电石渣(浆)的处理利用

对电石渣浆采用自然沉降法和机械分离法固液分离。自然沉降法是靠湿电石浆中固体颗粒的自身重力进行沉降,对除去较大的颗粒较为有效。湿电石渣浆排出后,一般先汇集于渣地,除去块状杂质,然后用泥浆泵送至沉降池进行沉淀,排去上面的清液(仍属废水,需回用),下层的浓浆送入加工区。该法占地面积大,劳动环境差,对环境污染严重,且清液中固体含量偏高,清液回用困难。机械分离法,用浓缩机、离心机、真空过滤机和板框压滤机等机械分离法来分离电石渣。浓缩机分离液中,固相含水在60%~70%,废渣无法自然堆放,多用于湿法水泥生产,投资较大。离心机分离法是利用悬浮颗粒和废水的质量不同,在高速旋转时所受的离心力大小也不同,干电石渣(质量大者)被甩到外圈,废水留在内圈,并通过不同的出口被分别导走。虽然离心机转速高,分离效率也高,但设备复杂,造价较贵。压滤机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高效脱水设备,与真空过滤机相比具有数倍过滤能力,因而不仅生产能力大、滤饼水分低、滤液清洁,而且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环境相对较好、滤渣可外运等特点。

干电石渣可制成石灰作为电石的生产原料;与煤渣等煅烧生产电石渣水泥;作普通建筑材;,根据化学的成分分析及应用试验证明,干电石渣经研粉后,完全可以在建筑工程中代替石灰生产普通混合砌筑沙浆和内墙抹灰沙浆。生产轻质砖,以浓缩的废电石废渣(含水39.6%)为主要原料,掺入少量的水泥,与经过破碎的煤渣(粒径<20mm)、碎石料按电石废渣:水泥:碎石:煤=3.2:1.1:3.2:2.5的比例搅拌均匀,经砌块成型机加压成型,自然养护28天左右,可出厂销售。作防水涂料的主要填料,先用表面处理剂(如“脂肪皂-含硅醇键表面活性剂”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对电石渣去味、改性,将其变成一种流水材料,再以改性电石渣为主要填料,加入一定的成膜物质、成膜辅剂和颜料,可以制备防水性能良好的涂料。

3.4废水的处理回用

3.4.1中和酸性废水

该过程主要是将化工区各厂排出的酸性废水(主要为盐酸、硫酸和有机酸废水)与碱性废水进行中和,剩余的酸度用电石渣中和,为二级生化处理提供必要的进水条件。目前中和处理应用较为广泛。3.4.2废水经过二次处理循环利用

废水的再利用主要是用于电石反应生产乙炔。乙炔发生器中电石反应对水质要求不高,电石渣浆废水进行二级沉淀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后可作为电石反应用水。首先将乙炔发生器产生的渣浆废水排放到渣浆收集他,再用泥浆泵输送到渣浆沉淀地,在池中进行沉淀处理。上部清液经溢流进入竖流式二级沉淀池中,进行充分沉淀,使废水中Ca(OH)2微粒再次沉降,清液溢流入集水池,用清水泵送入乙炔发生器,与冷却塔废水混合后,在乙炔发生器户与电石进行反应,使高pH值、高 S2-、高COD废水得以闭路循环使用。3.4.3 卤代烃残液的处理

通常作为溶剂的卤代烃都作回收回用处理,但如果废水中的氯代烃浓度较高,则应先进行解毒减荷预处理,经过物化预处理后废水中的卤代烃浓度一般可以降到10mg/L左右,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实用的工业方法有:

混凝沉淀法:绝大部分卤代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可用FeCl3作混凝剂,再用石灰乳将pH调到9,可以除去大部分液态水不溶性卤烃。

碱性水解法:含氯仿废水不但难以生化降解,而且毒性也大,为此也可采用碱性水解法把氯仿水解成甲酸盐来解毒。在pH>12.5,温度控制在95~100℃下加热1h,水中氯仿几乎全部水解。此法尤其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含卤代烃废水。

金属还原法:利用金属(Fe、Zn等)或双金属(如Pd/Fe、Cu/Fe、Ni/Fe等)及含铁化合物(如FeS、氧化铁、绿锈等)的还原作用,脱除卤代脂肪烃分子中的卤原子,对氯苯则因去除了氯原子而形成毒性较小的环己醇。其动力学过程受控于溶液的pH(偏酸性)和金属的表面积与活性(如用铜等来激活)等。由于该方法常需引入Pd、Cu、Ni等,甚至盐作催化剂、激活剂,以保持快速持久的效果,所以在进入生化处理系统之前,还得去除这些溶入水体中的金属离子。另外,这些催化剂、激活剂的使用需要付出成本。

电化学法:采用微电解膨松床或电解絮凝进行阴极脱卤解毒,然后由电解过程溶出的Fe2+混凝沉淀处理也可去除相当数量的污染物,卤代烃的总脱氯/去除率可达80%以上,并可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由于在阴极还原,以及溶出的Fe2+有还原性,所以脱下来的氯其形态为Cl,这有利于降低废水的毒性。

-[R-X]+2e+H2O →[R-H]+X-+OH-

吸附法:废水中的工业卤烃可用吸附法去除,吸附剂有活性炭和大孔树脂等。吸附剂须要解吸再生,并且通常应该回收卤烃。这种方法操作较复杂、能耗高,比较适用于具有回收价值的卤代烃处理。另外,沸石、膨润土、磷石膏、珍珠岩等也可作吸附剂,它们改性后吸附量还可进一步提高。纤维、纸张,聚氨酯泡沫塑料,甚至剩余生化污泥也可吸附卤烃化合物,吸附后再作焚烧处理。

3.5废气处理

工业对于废气的处理有燃烧法、吸附法等。对于氯碱工业的废气,先进行吸附把能用的回收制备成副产物,如氯碱工业中经常涉及到的漂白剂等,也用与重复生产,比如盐酸,盐酸的回收桶通常对设备的腐蚀比较严重。

四、结语

和谐社会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化工企业必然朝着节能减排绿色产业发展,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对于社会和企业都有深远的的影响。氯碱产业涉及范围广,作为化工的基础产业其污染物的控制和利用应更加关注和加强。

参考文献

[1]蔡春艳,高旭东,董红果,李少言.1999~2000年国内氯碱工业综述[J].氯碱工业,2001,10:1-2.[2]刘玄渊.浅析氯碱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J].华章,2013(1).[3]胡月红.氯碱工业汞污染问题分析[J].辽宁化工,2008,37(2):1-4.[4]吴永肃,张小波.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特点及江苏省氯碱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J].中国氯碱,2006(3).[5]陈清强,卢宇晖.我国氯碱工业发展趋势———规模化、精细化、集成化、绿色化[J].低碳世界,2014(4).[6]张爱华.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0(2).[7]吴永肃,张晓波.我国氯碱工业新时期的发展特点[J].中国氯碱,2004(1).[8]氯碱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早晨三废能查三病 第3篇

第一口痰

健康人平时应该没有痰,或者偶然有一两口痰。如果早起觉得喉咙痒痒,要“一吐为快”,据西医讲,可能是咽部、支气管或肺部有炎症。

中医则要看其色,观其性。如果是比较清稀的白痰,说明体内有风邪、寒邪入侵,往往还伴有怕冷、畏风的症状。如果是比较黏稠的黄痰,则说明体内有热邪,或者是寒邪、风邪入里化热。痰中带血,则可能是肺热、肺燥,肺结核或者肺癌。还需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

第一泡尿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清亮的。尿液的多少和颜色都与饮水和食物有很大关系,如果尿色深、量少,则可能是喝水太少,要注意补充饮水量。

有些人尿味很大,异味重,既可能是与喝酒或者吃大蒜、洋葱等食物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体内湿热很重。如果尿液有甜味,可能提示有糖尿病。

小便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统炎症。尿中带血时,可能有肾结石或膀胱结石,也要注意排除膀胱癌。

第一次便

健康的便便应该是条状的黄棕色的软便,有臭味,但不至于臭不可闻。

如果大便很黏腻,有排不尽的感觉,异味大,说明体内湿热重。如果大便很干,臭不可闻,而且颜色较深、说明有肠热、胃热,往往有长期的便秘。如果大便稀,带有脓血,而且有里急后重的感觉(想拉但是拉不出来),可能是痢疾。如果大便带血,既有可能是痔疮、肛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消化道溃疡、甚至结肠癌等。

需注意的是,还要留心观察是否发生了排便习惯或大便形态的改变,比如一天一次变成一天几次,便秘、腹泻交替,或者大便形状改变,有压痕等,要警惕结肠癌。

工业三废 第4篇

库兹涅茨曲线最早是在1955年, 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来的, 用于分析收入分配问题。基于这一学说, 1991年美国环境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引申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nvironmental Kuznete Curve, EKC) 这

一概念。他们认为, 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原因, 污染水平随收入的增长不断上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突出, 人们控制环境污染的意识、能力和投入逐渐提高, 因此, 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将导致污染水平降低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见图1) 。

目前, 国内外对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比较多。在国外, 例如, Soumyananda Dinda (2004) 从总体把握, 回顾了一定的理论进展和EKC的实证研究处理的现象。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沿海发达地区, 例如, 常宁、李娜 (2010) 选取对数线性和对数二次模型, 实证分析得出上海市各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近似的“倒U型”曲;高蓓蕾 (2009) 模拟分析了江苏省1990-2007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 发现位于“N型”左侧, 并定量分析了工业废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另外, 还有学者分析得到“U型+倒U型”曲线或“直线型”曲线。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 是个农业和资源大省, 煤炭、铜铁等资源储量丰富, 以资源能源为原材料发展起来的工业经济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高污染高消耗的特征, 因此, 安徽省将面临的环境恶化问题可能较沿海地区更严重, 研究其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1985-2008年24年间安徽省环境经济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 应用EKC原理研究安徽省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的拟合度, 从产业结构和环境保护投入两方面分析其成因, 以此对促进安徽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安徽省人均GDP与工业“三废”计量模型分析

(一) 指标和数据来源

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为了方便各省级对比, 本文均选取典型的经济增长指标 (人均GDP) 与环境指标 (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最为数据分析对象。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获取安徽省1985-2008年共24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 (见表1) 。

(二) 计量模型的建立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 用于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模型运用较多的有: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 (典型的“倒U”) 和三次多项式模型等。

基于对个模型的参数检验 (见表2) , 最终选择拟合度较好 (R2均大于0.8) 且具有一定解释意义的三次多项式函数作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模拟回归曲线, 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曲线则选取用乘幂函数来表达。建立以下模型:

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

y=-7e-08X3+0.0021X2-18.752X+117742

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

y=-6e-09X3+0.0002X2-0.5445X+2897.2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

y=5e+13X-3.7102

从上述选取的拟合模型结合散点图便知安徽省工业“三废”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关系不尽相同, 并且与EKC经典的“倒U”形不太吻合。具体分析如下:

工业废水拟合曲线呈现为“U型”加“倒U型”的左侧部分。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在人均GDP 6500元左右, 与此对应的时间是2003年, 这是EKC的低谷, 此后至2008年处于较平缓增长的状态, 人均GDP在12000元左右时 (2007年) 接近曲线的第二个转折点, 即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开始有了下降的趋势, 基本接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而进入到环境经济的双赢阶段, 也说明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开始显现成效 (见图2) 。

工业废气拟合曲线呈现单调上升特征, 并保持着较快的增速, 基本位于“N型”曲线左侧, 未达到第一个拐点。其中, 1985-2003年间增速较为缓慢;2003-2008年, 工业废气排放量迅速增加, 表现为其曲线增长速度的快速提升 (见图3) 。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拟合曲线几乎是呈直线迅速递减状态, 可以算是“U型”的左半部分, 转折点超出了所获数据范围, 与EKC“倒U型”完全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数据量范围有限造成的。另外, 从曲线右半段 (2002年开始低于1万吨) 也可以看出, 安徽省在人均GDP迅速增长的阶段,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是趋于平稳的逐步下降, 且整体水平很低。然而, 其排放量占产生量的比例很小, 因此, 这有可能说明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上, 内化效果还是不错的 (见图4) 。

三、安徽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成原因分析

截至2008年, 安徽省的人均GDP为14465元,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27位, 工业“三废”的排名分别为15、10、27。另外, 由人均GDP的环比发展速度可知,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以来呈现一个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现状, 其经济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水平。因此, 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安徽省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 产业结构变动

从安徽省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变动的趋势来看, 从1989年开始, 第二产业 (工业) 就开始以上升的趋势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这一次的超越导致环境污染尤其是工业造成的污染趋于严重。大概从2004年开始,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主导产业部门有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趋势, 这又有利于减轻对于环境的污染, 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解释安徽省工业废水曲线出现第二个转折点 (见图5) 。

(二) 环境保护投入

图6显示, 2007-2008年安徽省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方面近乎翻了一倍, 形成了一个阶段性的飞跃。近几年, 安徽省出台了大大小小的有关环境的政策措施, 2010年8月正式确立了《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 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污染标准和处理办法。这些都有利于安徽省定能在今后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以早日使各曲线尽快度过或逼近EKC转折点, 实现工业环境状况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

综合以上对安徽省1988-2008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

从总体上看, 在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时间阶段, 安徽省工业“三废”中只有工业废水这一指标开始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其中, 工业废水EKC曲线呈“U型”加左侧“倒U型”, 且已经达到EKC转折点;工业废气EKC曲线呈左侧“N型”, 尚未达到转折点;工业固体废弃物EKC曲线呈左侧“U型”。

五、政策建议

2010年1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也就是说, 今后的安徽省将会以一个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水平发展。可以预料,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加剧全省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 在坚持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的同时, 环境保护不容忽视。

(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西方大多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而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模式在中国是绝对不可取的。因此,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 安徽省应该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以绿色GDP引导经济增长方式向高效、低耗、低污染方向转化;另一方面, 安徽省要重视第二产业中各部门的协调, 尤其是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 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

(二) 以政府为主导, 认真贯彻各项环境政策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环境问题, 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树立皖江城市带的绿色形象, 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摘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KC) 假说, 文章选取安徽省24年的 (1985-2008) 工业“三废” (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 排放量以及人均GDP为计量数据基础。数据研究表明, 安徽省工业“三废”中只有工业废水这一指标开始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因此, 安徽省应该加快经济发展脚步, 调整产业结构, 加大环保力度, 使各曲线尽快度过或逼近EKC转折点, 实现工业环境状况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EKC,安徽省,工业“三废”,GDP

参考文献

[1]、Soumyananda Dinda.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A Survey[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4 (43) .

[2]、常宁, 李娜.上海市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关系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 (8) .

[3]、高蓓蕾.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 2009 (12) .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之案例分析 第5篇

姓名:张xx 班级:12药剂 学号:1234567 前言: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制药工业三废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制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其特点就是原料药生产品种多,生产工序多,原材料利用率低。由于上述原因,制药工业三废通常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含盐量高、NH3一N浓度高、色度深等特性,比其他工业三废处理更难处理。由于制药工业环境保护比制药工业起步晚,且治理污染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制药三废处理工艺还落后于制药工艺。同时由于制药三废复杂多变的特性,现在的处理工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所以目前许多制药三废难以处理,或者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一些小型的制药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偷排三废的现象。未将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三废直接进入环境,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摘要:本文通过哈药三废污染具体案例分析制药工业中三废的处理的重要性以及所用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制药工业、三废治理、环境保护、综合利用 具体案例:哈药总厂“三废”污染事件

在哈尔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附近,即使在夏天,也有人要戴口罩,居民称空气里臭味熏人。记者调查发现,臭味来自于紧邻居民区的哈药总厂,住在周边的一些居民甚至常年不敢开窗。

在哈尔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附近,即使在夏天,也有人要戴口罩,居民称空气里臭味熏人。记者调查发现,原来臭味来自于紧邻居民区的哈药总厂,住在周边的一些居民甚至常年不敢开窗。

1.废气超过恶臭气体排放标准

哈药总厂位于城区上风口,它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药厂为什么排放臭味呢?记者进入厂区后注意到,越往厂区内部,难闻的气味就越来越浓。记者调查了解到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废气排放严重超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隐性过敏,产生抗生素耐药性,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呼吸道以及眼睛刺激等症状。

2.废水排污口色度超极限值15倍

哈尔滨城区有条河沟流经哈药总厂,记者发现,河水在进入这个厂区之前是青白色的,但从厂区流出就变成土黄色,散发着非常刺鼻的臭味。记者在厂区深处顺着河沟寻找,发现了药厂污水排放口。排污口散发着恶臭,水是黄色的。哈药总厂以生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青霉素类的生产属于发酵类制药。而国家对发酵类制药水污染物排放极限值有着明确规定,记者将排污口水样送到具有检测资质的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其检测参考值表明:哈药总厂排污口色度为892,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60近15倍。排污口氨氮为85.075,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35两倍多,排污口COD为1180,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120近10倍。

3.废渣简单焚烧后流入河沟

顺着排污口沿着河沟向下游几百米,在岸边上就是哈药总厂制剂厂。在厂区外,记者看到一个用砖搭建的焚烧炉,里面有大量的废渣在燃烧,废渣可直接排到河沟里。“车间垃圾全往这儿倒,啥都有,盐酸、硫酸。”现场的制剂厂职工告诉记者,焚烧炉里焚烧的都是化工产品。记者发现,制剂厂即便是简单的焚烧,有时也是不分地点,随意进行。部分废渣经过简单焚烧后会流入河流之外,还有大量的废渣就被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因此,要掌握三废处理技术就越来越重要了。

制药工业的三废一般指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

一.制药工艺中废水的处理

制药废水通常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之一,因制药产品的不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其特点为水质组分繁杂,污染物含量高,CODcr、氨氮、含盐量和BODs浓度高且波动性大,废水的BODs/CODcr差异较大,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及生物抑制剂(包括一定浓度的抗生素)等,带有气味和颜色,悬浮物SS含量高,易产生泡沫。而且制药厂通常是釆用间歇生产,产品的种类变化较大,造成了废水的水质、水量及污染物的种类变化较大。1.制药工业废水的特点

(1)水质组分繁杂 由于医药产品生产的流程长、反应复杂、副产物多,反应原料常为溶剂类物质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因此废水中的污染物组分繁多复杂,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

(2)污染物质含量高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需大量使用各种化工原料,但由于反应步骤较多、原料利用率低,表面活性剂、中间代谢产物和提取分离中残留的高浓度酸、碱、有机溶剂等,大部分随废水排放,往往造成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含量居高不下。该类污染物质易引起pH波动大、色度高和气味重等不利因素,影响后续厌氧反应器中甲烧菌正常的代谢活动。

(3)CODcr浓度高 在制药工业中,CODcr浓度在几万、甚至几十万毫克/升的废水是经常可以见到的。这是由于原料反应不完全所造成的大量副产物和原料或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溶剂介质进入废水体系中所引起的。以抗生素废水为例,其中主要为发醉残余基质及营养物、溶媒提取过程的萃余液、经溶媒回收后派出的蒸馆繁残液、离子交换过程排出的吸附废液、水中不溶性抗生素的发酵滤液、染菌倒灌液等。

(4)含盐量高 废水中的盐分浓度过高对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氯离子超过3000mmol/L时,未经驯化的微生物的活性将明显受到抑制,严重影响废水处理的效率,甚至造成污泥膨胀,微生物死亡等现象。

(5)可生化性差 制药废水因其特殊性,废水的BODs/CODcr差异较大,经传统预处理后可生化性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阻碍了后续的生化处理过程。

2.常用的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对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往往是以其中最具代表性,污染最严重的化学制药、生物发酵制药等产生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为主要研究 对象。一般情况下,制药工业废水分为合成药物生产废水、抗生素生产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各类制剂生产过程的洗涤水和冲洗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物化法、生物法以及他们组合的处理方法。

(1).物化处理

根据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其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物化处理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目前应用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氨吹脱、电解、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法等。

a.氧化法。采用该法能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对COD有较好的去除率。对3种抗生素废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结果显示,经臭氧氧化的废水不仅BOD5/COD的比值有所提高,而且COD的去除率均为75%以上。

b.气浮法。气浮法通常包括充气气浮、溶气气浮、化学气浮和电解气浮等多种形式。新昌制药厂采用CAF涡凹气浮装置对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在适当药剂配合下,COD的平均去除率在25%左右。

c.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武汉健民制药厂采用煤灰吸附-两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其废水。结果显示,吸附预处理对废水的COD去除率达41.1%,并提高了BOD5/COD值。

d.膜分离法。膜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膜和纤维膜,可回收有用物质,减少有机物的排放总量。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及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约能源。

e.电解法。该法处理废水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电解法又有很好的脱色效果。采用电解法预处理核黄素上清液,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83%和67%。

f.混凝法。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制药废水预处理及后处理过程中,如硫酸铝和聚合硫酸铁等用于中药废水等。高效混凝处理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和投加性能优良的混凝剂。近年来混凝剂的发展方向是由低分子向聚合高分子发展,由成分功能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2).化学处理

应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的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作。化学法包括铁炭法、化学氧化还原法(fenton试剂、H2O2、O3)、深度氧化技术等。

a.铁炭法。工业运行表明,以Fe-C作为制药废水的预处理步骤,其出水的可生化性可大大提高。采用铁炭—微电解—厌氧—好氧—气浮联合处理工艺处理甲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等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铁炭法处理后COD去除率达20%。

b.Fenton试剂处理法。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称为Fenton试剂,它能有效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把紫外光(UV)、草酸盐(C2O42-)等引入Fen-ton试剂中,使其氧化能力大大加强。以TiO2为催化剂,9W低压汞灯为光源,用Fenton试剂对制药废水进行处理,取得了脱色率100%,COD去除率92.3%的效果,且硝基苯类化合物从8.05mg/L降至0.41mg/L。

(3).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好氧—厌氧等组合方法。

a.好氧生物处理。由于制药废水大多是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时一般需对原液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且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很难直接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所以单独使用好氧处理的不多,一般需进行预处理。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气法、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接触氧化法、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法)、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法)等。

b.厌氧生物处理。目前国内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是以厌氧法为主,但经单独的厌氧方法处理后出水COD仍较高,一般需要进行后处理(如好氧生物处理)。目前仍需加强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设计及进行深入的运行条件研究。在处理制药废水中应用较成功的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复合床(UBF)、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水解法等。

总之,制药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是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业废水之一。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制药工艺中废气的处理 1.有机废气吸附回收处理

有机溶剂废气的吸附回收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化工、石油化工和制药工业。使用的有机溶剂,例如甲苯、苯、汽油、二氯甲烷和乙醇等一般来说都是有较大价值的,并且有足够高的浓度,可以用相对较低的费用进行回收处理。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气在生产装置中被抽出来,在有机废气过滤和冷却后,有机溶剂积聚在活性炭的孔隙中,就这样从废气流中分离出来。装置的设计可以达到纯净空气中的溶剂浓度只有几mg/m3。当吸附器充满溶剂后,就用蒸汽通进去,这样溶剂又从活性炭中被驱赶出来。蒸汽和溶剂的混合物被冷却、冷凝并送入一个收集容器。

2.有机废气的生物净化处理

生物滴流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一种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惰性载体材料促使气相和水相的密切接触。同时通过反应器中的专用的内件及改进的废气输送可以实现过滤器能力的最佳化。在废气的直流和循环水中进行操作。溶剂被微生物分解并且变为无害的最终产品,如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物质等(新陈代谢)。流出的水在反应器内部循环,以把污染的气体的溶剂转变为可溶的形式。

3.再生式燃烧有机废气处理

热再生式燃烧装置在700~900℃的温度范围工作,一般来说是3或5个炉室的结构。体积流量在10000标准m3/h以上的热再生式燃烧装置可以经济地进行操作。燃烧室本身安排在炉室上方。安装在那里的烧咀用于启动和供给增加的能源,如果气体混合物(由于溶剂少)而不能自热式地点火或燃烧的话。在启动之后的各个炉室变换地发挥各种不同的作用。其目标是:不需要添加燃料(取决于有害气体的溶剂浓度)而实现燃烧。如果有热量过剩,则可以用来生产蒸汽。装置周围可能产生的废液可以通过启动烧咀或附加烧咀来烧掉。如果在有害气体中含有氯或硫之类的化合物,那么就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步骤。

三.制药工业中废渣的处理

工业三废 第6篇

关键词:废渣;废水;高分子解胶剂;浆料流动性

1 前言

在强调绿色环保、清洁生产的今天,政府对陶瓷行业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的处理要求日益严格。各陶瓷企业积极响应政府的环保要求,减少废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对笔者所在公司而言,要求废料和废水不出厂门,全部内部消化。

由于在釉面砖坯体配方中使用了50%以上的陶瓷生产废渣,并且全部使用循环废水,对浆料的解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使用废渣及循环废水时,坯体浆料水分33%~34%,浆料流动性35~55s。使用废渣及循环废水后,如果保持原来浆料水分,则流动性达80s以上,有时甚至没有流动性。浆料加工很不稳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如果浆料要达到原来的流动性,浆料的水分需要提高到36%以上,但是浆料的触变性又很大,难以生产。并且喷雾塔造粒时能耗大,粉料颗粒度很不稳定,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生产。为了解决浆料流动性及稳定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废渣和循环废水的特性以及使用废渣和循环废水后的坯体浆料流动性变化机理进行研究,找出坯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

2 “三废”的情况

2.1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烂砖坯、洒落地面的粉料、压榨泥等,压榨泥即原料车间清洗球磨机及筛网等生产设备的浆料、釉面砖产品磨边的磨削物、抛光砖磨边及抛光过程中的磨削物(简称抛光废渣)等经过压滤机处理后的压滤泥饼,其中抛光废渣对泥浆的流动性影响最大。抛光废渣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抛光砖的磨削物,对泥浆的流动性影响不大;另一部分是抛光磨头损耗物,对泥浆的流动性影响很大。抛光磨头由磨料(一般是碳化硅)和氯镁氧水泥组成,其主要成分是3MgO·MgCl2·8H2O、5MgO·MgCl2·8H2O。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氯镁氧水泥溶于水会析出Cl—离子和Mg2+离子,严重影响泥浆的流动性。

2.2 废水

废水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雨水、釉面砖产品的磨边废水、抛光车间的磨边及抛光废水、废气处理水、原料釉料车间(包括釉面砖坯体浆料、底面釉、印刷釉以及抛光砖渗花釉)清洗球磨机水及煤气站处理水等。

雨水对泥浆的流动性影响不大。抛光车间的废水影响与抛光磨头废料的影响一样,主要是Cl—离子和Mg2+离子的影响。

渗花釉中含有醋酸钴、醋酸镍、醋酸铜、铬酸钠(钾)、氟锆酸铵等物质,其中的发色金属离子都是二价和三价离子,对泥浆的流动性有很大影响。

煤气站的废水中含有少量有机物,如煤焦油,对泥浆的流动性有不利影响。

2.3 废气

笔者所在公司的窑炉使用的是水煤气,喷雾干燥塔的热风炉使用的是水煤浆。这两种燃料燃烧后,都会产生硫化物,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废气脱硫处理。脱硫工序采用烧碱溶液和石灰,窑炉和喷雾干燥塔的热风炉尾气经过烧碱溶液脱硫洗涤等处理后,各项指标合格后再向大气排放。尾气中的硫化物SOx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生成Na2SO3和Na2SO4,达到脱硫的目的,但是留在水中的SO42—离子对泥浆的流动性会产生严重影响。

3 废料的成分分析

3.1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有两种代表性的废弃物,一种是单纯的抛光废渣;另一种是全部废弃物的混合物。二者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废料混合物中F—离子、SO42—离子的含量比单纯的抛光废渣高很多,但是Cl—离子的含量降低。由此可知,Cl—离子主要来源于抛光磨头结合剂,与其他废料混合后浓度降低。混合物中SO42—离子的大幅提高,说明SO42—离子更多来源于脱硫方面。

3.2 废水

各阶段的废水成分如表2所示。表2中,1#水是从脱硫塔出来,还没处理过的水。2#水是脱硫水,经过烧碱和石灰处理后,在球磨生产中所使用的水。3#水是全厂范围内的生产所排放的水(除了脱硫水),经过聚丙烯酰胺、石灰等处理;然后经过压滤机压滤出泥饼后所滤出来的水,也用于球磨生产。2#水温度较高,约45~50℃,3#水温度较低,约40℃左右。

4 坯体配方

综合考虑各种废料的产生量和坯体的理化性能要求,经试验确定大生产用的坯体配方如下:瓷砂15%、抛光废渣29%、抛光污泥10%、瓷片污泥12%、粘土24%、硅灰石5%、废瓦粉5%。生产中使用2#水和3#水。

5 解胶剂试验

使用废料和废水之前,普通坯体的泥浆易解胶,使用0.5%的水玻璃和0.15%的减水剂(九水偏硅酸钠)即可。泥浆流动性为40s左右,比重1.73左右,符合生产的要求。但是,使用废料和废水后,再使用原来的解胶剂,不能解胶,因此必须寻找新的解胶剂。

根据孔海发的研究[3],对于含有大量的Ca2+离子、Mg2+离子二价阳离子及Cl—离子、SO42—离子、NO3—离子等强酸性的阴离子的废水,最佳的电解质为具有弱酸阴离子团,如水玻璃和有机电解质。笔者所在公司的废水与常规的自来水相比,水中的Ca2+离子浓度高了约20倍,而SO42—离子浓度高近100倍。因此,在选用减水剂时,除了水玻璃和减水剂(九水偏硅酸钠),还选用了一种有机聚合物电解质解胶剂。根据经验总结,进行三组试验。试验一,固定减水剂的用量0.25%,解胶剂用量0.2%,试验水玻璃的用量对解胶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水玻璃的最佳用量为1.3%。试验二,根据试验一的结果,固定水玻璃的用量1.3%,高效解胶剂用量0.2%,试验减水剂用量对解胶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减水剂的最佳用量为0.25%。试验三,固定水玻璃用量1.3%,减水剂用量0.25%,试验解胶剂的用量对解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解胶剂的最佳用量为0.4%。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一般天气气温高时,泥浆的解胶比较容易;但是,随着气温的下降,泥浆的流动性急剧恶化。在使用高效解胶剂之前,使用三聚磷酸钠,二者的使用效果如表3所示。由表可知,高效解胶剂在低温下也有效,但是三聚磷酸钠则无效。

考虑到综合经济成本,解胶剂的量不宜多用。最后确定大生产的配方如下:水玻璃1.3%、减水剂0.25%、高效解胶剂为0.2%。

6 解胶机理

与正常的自来水相比,“三废”处理后的水含SO42—离子浓度高出近100倍,Ca2+离子浓度高了约20倍,对泥浆解凝的影响非常严重。强酸阴离子团的大量引入,使得所加入的普通无机电解质中的弱酸阴离子团作用下降,不利于在粘土边面上重建负电荷位置;边—面结构和边—边结构转变为面—面结构不够完全,导致泥浆的稀释性能变差。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浆料流动性,必须增加电解质用量以便提高弱酸阴离子团浓度。使用废水和废料之前,常用的减水剂为水玻璃0.5%和减水剂0.15%。使用废水和废料后,减水剂用量调整为:水玻璃1.3%,减水剂0.25%,三聚磷酸钠0.15%。尽管如此,泥浆的流动性还是不理想,不能满足稳定生产的要求。尤其是当天气气温较低时,球磨机根本无法出浆完全。

无机电解质不能解决浆料稀释的问题,但是高分子聚合物电解质却可以解决。关键在于二者的解胶机理不同。水玻璃、三聚磷酸钠、偏硅酸钠等无机解胶剂,是依据静电稳定理论(DLVO理论)。但是当泥浆中存在大量的强电性的SO42—离子和Ca2+离子时,粘土胶体粒子表面的负电荷被破坏,胶体粒子之间不能产生大的斥力,即使大幅度增加解胶剂的用量,也不能起到分散作用。

高分子解胶剂,除了静电稳定作用,还有空间位阻作用。空间位阻斥力是由于聚合物吸附层靠近重叠而产生的机械分散作用力,它阻止了陶瓷泥浆颗粒间的聚集。高分子解胶剂吸附在陶瓷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聚合物加强水化膜,避免了强电性负离子对粘土胶体表面电荷的影响。

高分子解胶剂加入泥浆后,其分子定向吸附在泥浆颗粒表面,部分极性基团(HCOO—)指向液相。由于亲水极性基的电离作用,使得泥浆颗粒表面带上电性相同的电荷,并且电荷量随减水剂浓度增大而增大直至饱和;导致泥浆颗粒间产生的静电斥力而使絮凝结构解体,颗粒相互分散;释放出包裹于絮团中的自由水,从而有效增大泥浆的流动性。

7 结论

使用“三废”的陶瓷泥浆,由于含有大量SO42—离子和Ca2+离子使得泥浆流动性变差。通过综合使用无机减水剂和高分子解胶剂能够解决此问题,并在不增加泥浆水分的情况下,确保其流动性。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高分子解胶剂能有效地解决泥浆的流动性和触变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蔡飞虎,冯国娟.陶瓷墙地砖生产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7.

[2] 张艳丽等.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与陶瓷原料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0,5.

[3] 孔海发.生产用水质量对泥浆稀释的影响[J].佛山陶瓷,1996,4.

[4] 刘星宇等.不同减水剂对陶瓷原料的适应性[J].中国陶瓷工业,2007,3.

[5] 王爱芝.新型聚羧酸盐陶瓷泥浆减水剂的研制[J].陶瓷,2008,10.

安塞油田“三废”处理工艺简述 第7篇

1“三废”处理工艺

1.1 废液处理工艺

1.1.1 采出水处理

采出水主要由采出原油经过脱水后所产生。安塞油田采出水量逐年增加,2011年已经达到10 800m3/d。目前,安塞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包括“两级除油+两级过滤”、“两级除油”、“一级除油+两级过滤”以及“简易处理”4种。

配套“两级除油+两级过滤”处理工艺的站点共有4座,日处理量6 000m3,处理量占总处理量的55.6%;配套“两级除油”处理工艺的站点2座,日处理量950m3,处理量占总处理量的8.8%;配套“一级除油+两级过滤”处理工艺的站点7座,日处理量3 070m3,处理量占总处理量的28.4%;仅采用“沉降脱水或一级除油”简易处理工艺的简易处理站点7座,日处理量780m3,占总处理量的7.2%。

各类站点设计能力为17 480m3/d,而实际处理量10 800m3/d,满足日采出水量处理要求。目前,安塞油田现有注水井2 258口,开井2 113口,其中采出水回注井495口。日注水量47 858m3,日回注采出水量10 800m3,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油田注水水质标准,可以进行回注。图1为安塞油田历年采出水量和回注量统计图。

由图1可以看出,从1999年开始,安塞油田对采出水进行回注,2004年以后,实现采出水100%回注。

工艺效果分析:(1)节约利用了水资源。安塞油田位于缺水的黄土高原,水资源缺乏,通过采出水回注,不仅为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所需水源,而且降低了开发成本;(2)降低了污染。处理后的采出水,水质达到油田采出水回注标准,直接进行回注,减少了排放量,降低污染。

1.1.2 措施废液处理

油水井措施废液来源主要包括重复压裂、补孔压裂、酸化解堵、酸化增注、清防垢等井下作业所产生的废液。安塞油田每年都会进行油水井措施300余口,平均产生措施废液45 000m3。

压裂废液处理:针对压裂作业废水具有悬浮固体含量高、黏度大、COD高、稳定性强的特点,需对其进行化学氧化破胶降黏处理,破坏废水中高分子有机物结构,使其氧化降解为小分子物质,达到降COD、降黏的目的;通过氧化降黏和絮凝联合处理使废水的油含量、总铁含量及pH值等主要指标达到进入集输系统水质要求。安塞油田所采取的处理工艺是:除油化学氧化(破胶)絮凝过滤。

隔油去除浮油,投加H2O2进行氧化破胶,H2O2投加量一般控制在0.2%~0.6%(双氧水与废水的投加体积比),氧化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在20min之内,调节废水pH值至7.0~7.5,采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复配进行絮凝处理,其中无机絮凝剂选用PAC,投加量控制在20~100mg/L,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选用PAM,投加量控制在1~5mg/L,后经石英砂或纤维球进行过滤。经过现场实验,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后,可以进行回注。

酸化废水的处理:针对酸化废水的水质特点,根据油田注入水相关水质指标要求,需对酸化废水除油、除铁、除悬浮固相颗粒和调节pH值,使处理后的废水中油含量、总铁含量、SS和pH值达到回注水的水质要求。安塞油田所采取的处理工艺是:除油化学氧化(除铁)pH值调节絮凝过滤。

隔油去除浮油,投加H2O2进行氧化除铁,H2O2投加量一般控制在0.2%~0.6%(双氧水与废水的投加体积比),氧化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在1~5min之内,按NaOH:生石灰为4:1来复配制备的复合碱液(密度为1.05g/cm3)调节废水pH值至7.0~7.5,采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复配或仅投加有机助凝剂进行絮凝处理,其中无机絮凝剂选用PAC,投加量控制在30~40mg/L,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选用PAM,投加量控制在1~3mg/L,后经石英砂或纤维球进行过滤。经过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达标后,进行回注。表1为安塞油田措施废液处理前后水质对比(取5口井的样本进行化验)。

后期改进:为减少酸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2012年提出“清洁酸化”的思路,即酸化完,不进行洗井。通过加大后置液量,并且在酸液段塞与后置液段塞之间加入碱性液段塞,在后置液后增加顶替液段塞,将酸液全部挤入地层,来减少酸液的返排。

工艺效果分析:目前,安塞油田年处理废液45 000m3,基本可以满足措施进度要求。处理完的措施废液通过水质检测达到油田水质标准,通过水井进行回注,不排放任何废液。

1.2 废气处理工艺

安塞油田管理13个采油作业区,总气量52.3104m3/d,其中富气区块8个,总气量46.75104m3/d,贫气区块5个,总气量5.5104m3/d。为了对伴生气回收加以利用,采取建轻烃回收站、燃气加热炉、燃气发电厂等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伴生气的燃烧问题,后期对集输工艺进行改进。

目前,已建成轻烃回收站5座,燃气发电站12座,燃气发电井组16个,站点加热炉323台、井组加热装置443台。已利用伴生气30104m3/d,剩余量16.75104m3/d。

针对安塞油田高气油比区块16.75104m3/d的剩余气量,按照制定的集气工艺,以轻烃厂为中心,偏远地区建设混烃装置,回收上游未利用的伴生气,预计到年底将对伴生气回收11.6104m3/d,基本消灭井场火炬。

1.3 废渣处理工艺

安塞油田污油泥主要来源于井下作业、清罐污油泥、采出水处理设备、可能发生的管线泄露4个方面,其中以清罐污泥为主。全厂平均年产生清罐污泥量2 668m3,产生落地油泥约500m3。为了对污油泥进行处理,已建成污油泥处理站1座,年处理能力3 000m3。

污油泥处理站工艺流程:采用洗涤超声波空化压滤3级处理工艺,处理后污油泥含油量可降至5%以下。

洗涤工艺:来料通过原料池稀释过滤,去除夹杂的大石块、木块、金属物、塑料袋等杂物后经自吸泵输送至洗涤器。加入剥离剂1#、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后经搅拌充分反应,污泥中的油与固体物质实现剥离,分出的油相在重力作用下上浮流入中间罐,洗涤器内的废渣自然沉降至设备底部,经刮板式除渣机刮出设备,该洗涤工艺处理后排放的废渣含油8%~10%。

超声波空化:经洗涤后的废渣送入废渣处理器处理,加入剥离剂2#,在超声波空化作用下,砂粒表面原油进行2次剥离,聚集成大油珠并上浮,回收油品流入中间罐,废渣沉积底部,实现油、渣2次分离,处理后污泥含油5%。

压滤:2次处理后产生的废渣通过提升泵打入储泥罐,加入高分子非离子絮凝剂、化学凝聚剂,经静置沉降,下部泥浆通过压滤机压滤,实现废渣与水分离。

为进一步对污油泥进行处理,后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水井调剖实验。实验原理是:利用含油污泥与地层有良好配伍性,以含油污泥为基本原料,采用化学处理方法,加入适量的添加剂,配成乳化悬浮液调剖剂,应用于油田注水井调剖,将污泥注入地层,彻底消灭污油泥。

现场实验:通过在塞6-2、杏75-1、杏71-02实施污泥调剖实验,累计将150m3的含油污泥成功挤注到地层,实施后对应油井生产动态平稳,主向井含水得到有效控制。目前,通过对污油泥处理调剖处理,将污油泥处理已广泛应用于水井调剖。

2 结论

(1)通过对采出水,措施废液进行工艺处理,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标准后,再进行100%回注,不仅降低了污染,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增加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具有推广性。

(2)通过对伴生气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伴生气的浪费,降低污染。

(3)油污泥洗涤空化压滤处理技术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渣含油量小于5%,原油回收率达到90%,再通过水井调剖,实现油污泥的零排放。

参考文献

[1]罗文平,孙庆梅.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7(3):35-37.

[2]李会平,杨国峰.井下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3):29-31.

立式三废余热锅炉设计特点 第8篇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 但是可开发能源与人均能源量都很少, 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 可开发的能源越来越少, 而生产需要的能源越来越大, 所以节约能源对现代的生产生活极其重要。余热锅炉是利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气发电的一种设备, 对节约能源发挥着重大的作用。QC205/955-85-3.82/450型85t/h余热锅炉作为目前化工行业运行情况良好的大吨位立式三废余热锅炉, 是利用三废混燃炉排出的含尘烟气余热产生过热蒸汽的一种装置。

2 QC205/955-85-3.82/450型余热锅炉的设计参数

2.1 设计参数

(8) 一次风出口空气温度132.6℃, 一次风空气流量82500m3/h

(9) 二次风出口空气温度132.6℃, 二次风空气流量52500m3/h

2.2 设计依据:进口烟气参数

2.3 烟气成分:三废混燃炉产生的废气

3 QC205/955-85-3.82/450型余热锅炉的结构特点

85t/h立式三废余热锅炉是适用于造气炉三废回收利用系统的余热锅炉, 采用单锅筒横置式立式布置, 将锅炉全部受热面采用立式布置在锅炉烟道竖井内。

锅炉主要受热面布置有水冷屏、过热器、对流管束、省煤器 (见图1) , 为满足混燃炉燃烧的需要, 锅炉配备了一级空气预热器。介质流动方向如图2所示。

锅筒采用钢板焊制而成。锅筒搁置在钢架上的两个锅筒活动支座上, 可以左右自由膨胀。在锅筒内装有旋风分离器, 顶部钢丝网, 挡板, 多孔板等汽水分离装置。进入锅筒的汽水混合物, 首先经挡板受阻后进入旋风分离器, 进行一次分离, 然后进入顶部钢丝网分离器进行二次分离, 为提高汽水品质, 装设有加药管和排污管。

锅内采用单段蒸发系统, 双排布置32个, 直径为Φ290的旋风分离器, 单只负荷3.4t/h。

水冷屏管排采用φ514锅炉管, 管子间距100mm。

过热器采用吊挂管结构, 过热器蛇形管分为高温段和低温段, 高温段、低温段高压锅炉管均采用顺列布置。

过热器采用两级喷水减温, 温度调节范围大:即在高温段和低温段之间采用一级喷水减温器进行中间减温, 同时在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之后又增加了二级喷水减温器作为终端减温;二级喷水减温器同时作为过热器出口集箱。锅筒分离出的饱和蒸汽经导汽管引到过热器进口集箱, 再经过热器低温段、一级减温器、高温段、过热器出口集箱、二级减温器, 减温后达到额定出口参数送出。

对流管束分三级布置。对流管束上、下管排与管排间呈顺排布置, 管排与管束上、下集箱连接。全部对流管束下集箱则通过下降管与锅筒连接, 炉水在锅筒、对流管束、下降管及导汽管间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流动。

省煤器采用光管, 横向冲刷顺排布置。省煤器管束采用2级布置。锅炉给水经过省煤器进口集箱、低温省煤器管束、高温省煤器管束、省煤器出口集箱后进入锅筒。

在省煤器后布置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单级卧式顺列布置, 一二次风上下并行, 分左右三个管箱, 用于联接二次风和一次风, 便于维修。空气预热器及相应的连通箱均采用全焊接的密封框架, 以确保空气预热器的严密性。

锅炉四周炉墙采用轻形护板炉墙结构, 采用叠加式布置, 外披彩色瓦棱板, 炉顶采用轻型吊挂结构。

4 该型锅炉的技术特点

本锅炉是我公司目前已经运行的大吨位的余热锅炉, 采用了立式布置、受热面四周采用了膜式壁加护板的轻型炉墙结构。省煤器以上的受热面均用吊挂管悬吊。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采用支撑结构。

与常规锅炉相比, 本锅炉有以下一些新特点:

4.1 该炉是我公司第一台蒸发量超过80吨的余热锅炉。其受热面支撑、吊挂在结构设计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4.2 该锅炉第一次在受热面四周采用膜式壁炉墙结构。保证了锅炉的密封性, 提高了整体换热效果, 该结构简单, 施工方便, 并能完全适应烟气正负压交替波动的特点, 保证了锅炉的安全运行。

4.3 该锅炉第一次在高温烟气中使用了下部水平、上部倾斜的对流管束, 对其水循环、换热效果、汽水阻力的详细核算, 保证了锅炉水循环的安全性。

4.4 过热器和全部对流管束均采用了吊挂管式结构, 易于吸收管束膨胀。吊挂管长度约20米左右, 是对吊挂管长度的一个新的挑战。

5 结束语

此锅炉获得本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并已生产两台均已投入运行, 运行状况良好, 效率保持在设计效率左右。

摘要:文章根据立式三废余热锅炉特点, 介绍QC205/955-85-3.82/450型余热锅炉的特有结构特点及优势。

合成氨生产的三废治理 第9篇

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型氮肥厂,1969年建厂,1975年投产。装置经过改造,现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80 kt/a,尿素300 kt/a。由于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加之工艺设计与实际生产的偏差等原因,在三废治理方面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决定加强全厂能源利用,对各车间污水采取源头治理为主,污水终端处理为辅的方法等,从而达到节能与治污的目的,为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而努力。

1 三废来源及特性

1.1 废水来源及特性

氮肥装置在正常生产中产生的废液主要分两类,即物理性废液和化学性废液。

(1)物理性废液

来源于氨合成、空分及尿素系统压缩机产生的废油及间断排出级间分离器的废液,主要是水、溶解的氨和二氧化碳、气缸油;由于这些废液对环境污染较小,原设计多是直接排放。

(2)合成氨生产中的废水(化学性废液)

我公司净化车间采用的是高、低、低变工艺,生产中产生约80 m3/h冷凝液,组分复杂,排入10#线,使排污水超标,而且造成附近空气的污染。该冷凝液成分如表1。

恩德炉及动力车间锅炉采用湿法除尘,产生大量废水。恩德粉煤气化炉煤气到气柜前除尘采用三级湿法除尘,即采用空心喷淋塔、填料洗涤塔、文丘里水膜除尘器,气化工艺废水成分见表2。而且在水力除灰系统中,粉煤灰中有碱性物(主要是活性氧化钙)。

(3)尿素生产中的废水(化学性废液)

尿素生产中虽然有解吸系统,但产生的工艺冷凝液中的尿素不能回收,这部分尿素随解吸后废液被排放了。生产不正常的情况下,排放废液含氨达0.15%、尿素达2.0%;1 t尿按排放0.4 m3计算,则生产1 t尿素会损失0.28 kg氨,而且还会导致废水中氨氮超标。

1.2 气化废气的来源及特性

在煤气化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是煤场仓库、煤堆表面粉尘颗粒的飘散和煤的破碎、筛分现场飞扬的粉尘。而有害气体的污染,主要是煤气的泄漏及放散:煤气炉加煤装置的煤气泄漏(造成的污染较为突出);煤气炉开炉、设备检修、放空以及事故时的放散操作,都直接向大气放散不少的煤气。此外,在冷却净化处理过程中,有害物质飘逸在循环冷却水沉淀池和凉水塔周围,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逸出至大气中。此类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酚及氰化物。

1.3 气化废渣的来源及特性

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渣,由于动力和气化车间产生的煤灰存贮于堆灰场,会污染水源和大气。同样,在气化过程中,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气化剂反应,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气体,而煤中的其余物质则形成灰渣。灰渣是一种不均匀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2 治理方法

2.1 废水治理

(1)造气废水治理

动力车间锅炉由原来的水膜除尘法改为布袋式除尘法,减少灰水排量。而且,布袋式除尘得到的灰可以外售,除环保达标外,企业也得到经济效益。

造气产生的废水,送入污水池经过沉淀,加入阻垢剂后予以回用。公司上污水处理系统,对一部水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回用标准。

(2)净化废水治理

我们将其作补水送到4#供水滤后水池;恩德炉洗涤水至西水库冷却,经过无阀过滤器到4#供水滤后水池,作电除尘洗涤水。此外,又根据北方冬季气温低,污水系统又需要提温等特点,经过改造,用净化车间脱硫冷凝液给污水处理水提温,解决了水温低,影响COD超标问题。

(3)尿素废水治理

据生产情况,新建一套尿素深度水解装置。尿素生产中产生的废液经过深度水解后,回收的氨和二氧化碳又作为生产尿素的原料,尿素深度水解排出的废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且,深度水解后的废水既可以用作合成生产中合成或净化系统的废锅加水,还可以用作造气系统煤干燥的除尘水。尿素工艺废水经处理后,可以减少排水约35 m3/h。

尿素生产中氨泵和一甲泵需要维修时,必需排放一部分氨和一甲液,为防止对污水系统的影响,新建一个地下贮槽,将检修时排放的一部分氨和一甲液排入地下贮槽,同时贮槽有自吸泵,可将贮槽内液体送到深度水解贮槽而返回生产系统。当生产出现波动时,也可以将洗涤物料排入到深度水解贮槽,重新回收利用。

2.2 废油治理

合成氨生产中由于采用往复式压缩机,压缩机级间分离器排出不少油和水,这部分油水如果不进行处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对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来说存在不安全因素。据生产实际情况,决定在空分、合成、尿素等车间新建油水贮槽,然后用工业桶装满后送到油回收装置,进行加热、过滤、提纯后,加入一部分新油,再送到各车间重新利用。

2.3 废气治理

对于煤气化过程中煤的破碎、筛分及上煤系统中皮带产生的煤粉尘,经与设计部门研究,采用小型静电除尘方法,在上煤皮带上部及破碎、筛分房间内采用回收系统及静电除尘等方式,不仅生产环境得到改善,而且回收的粉尘可以用作流化床锅炉的燃料,给企业带来效益。煤场仓库产生的粉尘,则采用在贮煤厂喷水和用车压实等方法,避免煤自燃和在大风时飞扬现象的发生。气化炉启动过程中,由于放散气流量多变及不连续性,在国内除了采用火炬燃烧或放空外,暂时没有别的办法。

2.4 废渣治理

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主要是气化炉排放的煤渣及除尘洗涤水中深沉产的灰渣。合成氨生产、锅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量也不少。这部分废渣不仅占用大面积的堆存场地,还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粉尘污染。通过对附近几家化工厂考察,又和设计部门沟通,对生产中产生的煤灰进行了分析。

气化炉产生的灰主要呈黑色,粉状,松散,干基发热值为9 000~11 000 kJ/kg;动力灰呈块状,灰白,发热值为800~1 000 kJ/kg,其灰分如表3。

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决定实施粉煤灰制空心烧结砖项目。这项技术以粉煤灰掺量多,技术成熟,收益率高而被列为企业重要项目。经过1 a多建设,粉煤灰制空心砖项目于2012年投产,成为企业另一个效益增长点。

3 结 语

近2 a来,我公司在合成氨三废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治理三废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合成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三废进行治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令狐荣科.对煤气化三废的治理[J].硅谷,2009,8(18).

[2]余经海编著.工业水处理技术(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台炳华编著.工业烟气净化(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管好两条通道促进三废排出 第10篇

1 三废潴留的具体内涵

1.1 废渣潴留

很多猪场在日常管理中, 习惯在饲料、饮水里面添加药物, 这样做会造成猪药源性便秘, 在饲料里长期添加脱霉剂因其收敛作用易致使猪只便秘。便秘会造成胃肠道损伤。胃肠道损伤以后, 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经过肠道的毛细血管进入到肝脏, 最后会对肝脏造成很大损伤。解剖猪时我们发现, 绝大部分猪都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 并且胆汁也较黏稠甚至还有结晶。由此可知, 三废潴留之一的废渣潴留, 即食物残渣粪便排泄不畅引发胃肠道损伤, 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破损的伤口进入血液并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 首先损害的是肝脏。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埋。

1.2 废气潴留

废渣潴留和环境不良必定引发废气潴留。肝脏是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 也是最大的解毒器官。如果肝脏受损毒素解不掉, 毒素就会随肝静脉进入后腔静脉, 有毒血液通过后腔静脉经心脏的右心腔汇集到肺, 引发肺脏水肿、间质增宽、实质性病变和胸腔积液等, 引起喘气;同时过分冲栏、带猪消毒等造成环境湿度和刺激性大、引起咳嗽。呼吸道感受空气的刺激引起的咳嗽和毒素汇集于肺导致的肺部水肿、间质增宽引起的喘气, 使呼吸压力进一步增大, 气体交换能力降低, 造成血液里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形成废气潴留。

1.3 废水潴留

尿少、尿毒症和微量蛋白尿等尿液排出不畅, 就是典型的肾脏损伤引发废水潴留。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解毒器官, 血液中各种废物如蛋白质的代谢产物、病理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进入体内的大部分药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 都是经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废渣潴留导致大量毒素和药物进入血液, 显著增加了肾脏的负荷, 加重了肾脏损伤, 加上血氧不足, 又造成肾脏排毒功能下降,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 可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等。以尿液方式排毒的能力受损, 形成废水潴留。

三废潴留引发脾虚水湿、气虚血瘀和脏腑机能损伤, 特别以肝脏、肺脏和肾脏的损害为主。我们研究发现, 肝脏和肺脏是机体解毒排毒径路上第一个受到损伤的脏器, 其中肺脏是机体内损伤最为严重的脏器, 最后受损伤的脏器是肾脏。肝脏和肺脏受富含大量毒素的静脉血所累, 而肾脏是受血氧不足的动脉血所伤, 静脉血的毒性明显强于动脉血, 因而肝肺比肾脏更容易受到损害。饲料不安全直接损伤肝脏、环境不安全就直接损害肺脏, 而肺脏的血循最为特殊, 是全身唯一一个接受所有静脉血过滤并转化为动脉血、排泄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的脏器, 因而全身诸毒、药物和代谢产物都聚集于此, 肺脏损伤最严重。肾脏虽小但血流量大, 肾动脉直接从腹主动脉中部发出, 全身约30%的动脉血经肾脏过滤, 排泄动脉血中几乎全部的毒素、药物和代谢产物等, 是正常解排毒径路上最后受到损伤的器官。

2 三废潴留的临床表现

机体的排泄途径有4种, 即肠道排废渣粪便、呼吸道排废气二氧化碳、肾脏排废水尿液, 第四条排泄途径就是皮肤泌汗。前面三条排毒途径中任何一条或几条同时堵住不能正常排毒后, 动物机体就表现明显的三废潴留临床特征。

三废潴留在肥猪和后备母猪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表面长疙瘩, 以春夏交界气温回暖时多见, 深秋、冬季和初春较寒冷的季节自然消失;后备母猪在夏季还表现为阴户流脓。而经产母猪三废潴留的临床表现与肥猪、后备母猪的不一样, 一般不会出现皮肤表面长疙瘩现象, 临近分娩时母猪主要出现阴户恶性水肿现象, 哺乳时还表现为乳房急性水肿, 乳房水肿是从母猪的倒数第一对乳房开始, 逐步向前水肿。

2.1 皮肤表面长疙瘩

通常被解读为圆环病毒病、霉菌毒素中毒、夏季蚊蝇叮咬或皮肤病等。圆环病毒病或霉菌毒素中毒为什么会表现皮肤表面长疙瘩?其实它们造成了肝肾的严重损伤, 也是三废潴留的病因, 圆环病毒病在肥猪又可以称为皮炎肾病综合征。在解剖猪的过程中, 凡是皮肤长疙瘩就有肾脏严重损伤的情况发生, 皮炎与肾病密切相关, 这是肾脏严重损伤后尿量剧减, 毒素不能从尿液正常排泄, 只好从皮肤表面钻出来的结果, 因此, 皮炎肾病综合征被称为肾病皮炎综合征更准确。除此以外, 长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 (解热镇痛药) 、长期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饲料营养水平过高、青饲料或粗纤维不足、物料粉碎过细等因素造成胃肠道严重损伤、微生态平衡破坏、顽固性便秘、肝肾严重损伤等, 都是三废潴留的诱因。在这些诱因的作用下, 机体三废不能顺利排泄, 表现为肠道排粪障碍、呼吸道排二氧化碳障碍、肾脏排尿液不畅等, 大量毒素蓄积在体内, 只好从最后、最弱的排毒途径皮肤表面钻出, 表现为皮肤表面长疙瘩。

春夏交界、气温回暖、湿度增大, 是便秘、胃肠道和肝脏损伤的最严重时期, 也是呼吸压力增大的时期, 是三废潴留发生的最严重时期, 皮肤表面长疙瘩自然就容易发生;而深秋、冬季和初春, 天气转凉或寒冷, 便秘得到了有效控制、胃肠道和肝肾损伤得到了明显改善, 皮肤表面长疙瘩现象就自然消失。

2.2 抽肚子、喘气或咳嗽

如果在夏季天气炎热, 生猪的呼吸压力比较大;多种因素引发的便秘和胃肠道损伤, 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后, 必定聚集于肺内;饲养密度过大、排泄物过多、过分地冲栏洗栏、带猪消毒或门窗关闭过严过长等, 增加环境湿度、刺激性 (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会溶解其中) 和环境微生态平衡破坏等, 这些因素都从根本上破坏呼吸道和肺脏, 引发动物喘气或咳嗽。咳嗽往往是环境不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是一个急性炎症的过程, 通过抗菌消炎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喘气往往引发肺部水肿或感染, 表现抽肚子, 临床上很难治愈, 经常容易反复。

2.3 阴户恶性水肿、后备母猪阴户流脓和乳腺水肿

肥猪和后备母猪的机体排泄途径只有前面提到的四种。三废潴留引发三条正常排毒途径受阻, 毒素只能通过第四条途径皮肤泌汗从皮肤表面钻出来, 因此, 皮肤表面长疙瘩的现象多发生于肥猪和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在发情时打通了第五条排毒途径,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 大量动脉血通过子宫动脉进入子宫和阴道, 引起子宫和阴道等大量充血、肿胀, 动脉血中的毒素可以从子宫动脉流向胞宫、再排出体外, 这条排毒途径比皮肤泌汗要通畅得多。后备母猪在夏季持续火邪的作用下, 大量毒素聚集胞宫发生炎症发脓, 因此, 后备母猪即使没有配过种也表现阴户流脓。胞宫既是孕育胎儿的器官也是排毒的器官, 经产母猪三废潴留一般不表现皮肤表面长疙瘩的道理也在此, 经产母猪比肥猪增加了一条能大量藏毒和大量排毒的第五条途径-胞宫, 在三废潴留发生时, 由于大量毒素聚集在胞宫和从胞宫排出体外, 所以经产母猪在分娩时会表现特别明显的阴户恶性水肿, 这样的母猪产程就特别长。母猪分娩后又打通了第六条顺畅的排毒途径, 即乳房动脉-乳房-乳汁, 三废潴留的母猪分娩后大量毒素经这条通路进入乳房、汇入奶水, 会引起乳房水肿和奶水有毒。乳房动脉有阴户外动脉和会阴动脉, 是从倒数第一对乳房开始逐步向前分布, 因此, 乳房水肿也表现为从倒数第一对乳房开始水肿逐步向前发展。哺乳仔猪吸吮了这样的毒奶水后体温升高、全身发紫、水样腹泻和死亡率大大增加。

3 通过“管好两条通道, 促进三废排出”来解决三废潴留的问题

根据三废潴留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 我们提出了一套加强猪场管理的全新管理模式:管好两条通道, 促进三废排出。

3.1 管好两条通道

管好两条通道就是管好消化道和呼吸道。俗话说“养猪无巧, 栏干食饱”, “栏干”就是管好呼吸道、“食饱”就是管好消化道是健康的基础。管好两条通道, 达到饲养环境干燥、空气清新、通风透气, 实现旺盛食欲和良好消化力, 就能大大减少环境不良、饲料不安全等对机体脏腑机能的损伤和破坏, 是维护机体健康的基础。

3.1.1 管好消化道:

就是要提高饲料系统的安全性和调节营养的平衡, 就是要改变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来预防疫病的习惯, 就是要选择优质饲料原料、防止饲料霉变、避免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脱霉剂脱毒的习惯, 就是要适当补充纤维素、降低营养浓度、提高饲料的容积、避免使用高能、高蛋白饲料片面追求过快生长的习惯。“是药三分毒”, 主要体现在肝肾损伤上, 富抗料可以造成药源性便秘、微生态平衡紊乱, 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损伤, 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力下降, 大量废渣粪便排泄不畅。饲料霉变可损伤消化道, 其中黄曲霉素是损害肝脏最为严重的毒素, 可造成肝系统 (关节、韧带和肌腱同属于肝系统) 的崩溃, 临床表现为脱肛、脱阴或脱宫等;脱霉剂的长期使用不但不能解决霉菌毒素中毒的问题, 而且还能吸附营养, 会造成大量对机体免疫功能、生殖功能和消化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抗病营养的缺乏, 且脱霉剂可使粪便更加干结、加重便秘危害, 加重对肠道损伤和肝脏的破坏。饲料营养浓度过高可加重消化道的负担、损伤肝脏;粗纤维含量过低或青饲料不足、饲料容积不足, 再加上脱霉剂, 可以造成肠道狭窄和产道狭窄, 粒度过细会引起胃溃疡, 临床出现呕吐, “吃了又呕、呕了又吃”等。

3.1.2 管好呼吸道:

就是改善生猪环境条件, 确保环境干燥、空气清新、通风透气和温度适宜等。夏季天气炎热, 生猪的呼吸压力比较大, 会造成血氧不足, 热应激明显。热应激会加重粪便的干燥, 易便秘和胃肠道损伤, 从而影响消化道。如果猪只密度过大, 排泄物过多;加上过分地冲栏洗栏会增加环境的湿度, 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会溶解其中, 而门窗关闭过严或时间过长, 更会造成栏舍湿度和刺激性增大;带猪消毒可大大的破坏生猪的生存环境, 如增加湿度、刺激性和破坏环境的微生态平衡等, 这些因素都从根本上破坏呼吸道和肺脏, 从而不利于猪的生长。

3.2 促进三废排出

管好两条通道就能降低废渣和废气的形成, 从而减少废水的形成, 就能保护好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完整。“万病先排毒”, 就是要将废渣粪便顺利地从肠道排出去、将废气顺利地从呼吸道排出去、将废水顺利的从尿道排出去, 通过肠道营养肠生源“养胃健脾”、免疫营养健力源“保肝利胆”和生殖营养仔多多“护肾壮骨”就可以实现将三废排出的目的。

“脾胃是后天之本”, 通过肠道营养肠生源养胃健脾, 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建立良好的微生态平衡和胃肠道的屏障功能, 能很好的控制便秘, 让废渣粪便能顺利地从肠道排泄。减少大量毒素通过胃肠道进入肝脏;“肝木生发, 疏泄条达”, 通过免疫营养健力源保肝利胆, 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先天之本在肾”, 肾脏为“生殖之桶”、“水谷之柄”和“主骨生髓”, 通过生殖营养仔多多护肾壮骨, 促进母猪发情排卵和增强造血机能, 促进水液代谢, 加速毒素的排泄。

总之, “养猪无巧, 栏干食饱”, 维护猪的健康, 从管好猪的消化道入手, 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力是健康的基础, 防止“病从口入”;从管好呼吸道入手, 关注猪场环境:保持栏舍干净, 降低空气湿度和氨气浓度, 温度适宜, 给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通过肠道营养肠生源养胃健脾、免疫营养健力源保肝利胆、生殖营养仔多多护肾壮骨等, 促进三废排出, 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哲理性小故事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 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 飞到一大块空地上, 一头牛经过那儿, 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 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 觉得很温暖, 渐渐苏醒过来, 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 不久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 走过去看个究竟, 循着声音, 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 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浮选法选金矿的三废治理研究 第11篇

1.1 废气治理措施

浮选法提金生产废气主要来自粗破碎站的原矿卸载、原矿的破碎、筛分以及球磨前的物料转运过程产生的扬尘, 治理措施及排放浓度 (见表1) , 排放浓度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中规定的要求。

1.2 废水治理措施

(1) 浮选尾矿废水。

由于选矿过程中不设氰化浸出槽和混汞板等工序, 但使用一些表面活性剂和捕收剂等化学药剂 (如丁黄药、2#油等) , 因此浮选尾矿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cr、SS、Cu、As、Pb、Zn、S2-等, 且CODcr指标一般较高, 其水质情况见表2。

由上表可知, 浮选尾矿废水水质较好。浮选尾矿废水直接返回一次扫选系统生产使用, 不外排。

(2) 精矿脱除水。

精矿脱除水直接返回一次精选系统使用, 不外排。

(3) 尾矿库溢流水。

尾矿库废水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不外排, 尾水返回选矿厂生产使用;在连续雨季时, 尾矿库可能产生溢流水。主要根据尾矿库的汇水面积、最大日降水量、气象资料和地表径流系数等对尾矿库水量平衡和溢流水外排量进行估算。

类比调查国内一些矿山尾矿库水质和尾矿库溢流水水质情况资料, 见表3。可知本项目浮选尾矿废水入尾矿库经自然曝气、沉淀处理后的水质情况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标准要求。

1.3 废渣治理措施

(1) 浮选尾矿。

选矿厂浮选后的尾矿尾矿平均粒径为0.063mm, 尾矿粒度筛析情况见表4。

由表4可知, 细度为-0.15mm的尾矿占96.83%。选厂排出的尾矿浆直接经尾矿管道送入尾矿库自然净化。澄清水返回选厂使用, 不外排。尾矿其主要成份是石英、方解石、绿泥石和长石等, 另含有微量重金属元素。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3-1996) , 类比同类型矿山尾矿毒性浸出试验的结果, 本项目选矿产生的尾矿属一般固体废物。

(2) 采用干法除尘, 收集除尘灰全部回收利用。

2 环保措施及有效性结论

(1) 废气:

浮选选金矿废气采取CDD脉冲布袋除尘器对各工段产生的粉尘进行治理, 排放浓度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中规定的要求。

(2) 废水:

生产中浮选尾矿废水、精矿脱除水直接返回一次扫选系统生产使用, 不外排。尾矿库废水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不外排, 尾水返回选矿厂生产使用;在连续雨季时, 尾矿库可能产生溢流水。其排放水质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标准要求。

(3) 固废:

浮选尾矿属一般废物, 堆存于尾矿库是可行的。

工业三废范文

工业三废范文(精选11篇)工业三废 第1篇有效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 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产生协调, 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运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