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7篇)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1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2.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3.通过练习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2.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电压的单位,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电路中有了电源形成通路就可以让电荷在电路中做定向移动,开成电流。但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电荷可以做定向移动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55-56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了解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符号,电压常用单位及5
556其换算,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
2.看课本p—,知道电压表的作用及在电路中的符号,记住电压表的使用5758方法,会使用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两端就要有________,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________。
2.电压用字母________表示,国际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电压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记住几种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_节蓄电池的电压:______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________手机电池的电压:________对人体的安全电压:________ 4.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①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________联。②电压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___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____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能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________ 5.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与电流表读数类比)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
三、后教环节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和干电池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总结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四、当堂训练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关于电池的电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干电池只有接入电路中它两端的电压才是1.5V B.电池不使用时没有电压 C.不论电池是否接入电路,电池两端都有电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估计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2-1.5V,如果用双量程的学生用电压表去测量,为使测量结果较准确,所选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应该是()
A.一定要选0-3V的量程 B.一定要选0-15V的量程 C.要选1.2-1.5V的量程 D.哪个量程都一样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 B.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 C.电压表测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D.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4.请指出在a、b两个电路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5.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 6V,它需要 ____节干电池____ 联使用,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 ____ 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____V.
6.220V=________kV;0.39V=________mV;250uV=________mV. 7.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A.灯L1两端的电压 B.灯L 2两端的电压 C.灯L1和L 2两端的总电压 D.电源两端的电压 8.如图所示是两只电压表的刻度盘,已知电 压表V1的示数为4.5V,V2 的示数为2.3V,请 在图中标出两电压表指针的位置
(二)学生展示,反馈矫正。(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16.1电压
一、电压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符号:U 3.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 KV =103 V 1 V=103 mV 4.常见电压值
二、电压表的使用
1.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不对准零刻度线 2.使用规则
(1)被测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2)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3)电流“+”进“-”出(4)电压表可直接接到电源两端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2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 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
3.教学用具
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 的知识导出课题—— 浮力。
二.新课教学
(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 演示实验: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F浮 = G — F 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 差。
(三)浮力的大小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课本P9 5 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 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 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F浮 = G排
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将公式F浮 = G排 展开,即F浮 = G排 = ρ液gV排 这样就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实际问题提供方便。
突破难点的方法:把此探究实验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四)物体的浮沉 利用课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两个力(F浮、G物)的作用,当 F浮 > G物 时,物体将上浮;F浮 = G物 时,物体将悬浮;F浮 < G物 时,物体将下沉。
对于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练习:练习册P63----A组5、6。
(五)物体的浮沉的应用 1.密度计 2.潜水艇 3.飞艇 4.热气球 5.氢气球
课后习题
课本P97——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3篇
现今所使用的正极材料除了尖晶石LiMn2O4的电压在4.1V左右之外,其他正极材料电压均不是很高。但是尖晶石LiMn2O4在工作过程中实际容量低、容量衰减快、循环性能差。LiMn2O4容量衰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Mn的溶解和Jahn-Teller效应[1]。对LiMn2O4改性的过程中发现掺入Ni以后电化学性能大大提升,因此正极材料LiNi0.5Mn1.5O4成为了备选材料,其有比LiMn2O4更高的电压平台(约4.7V)和能量密度。但是令人遗憾的是LiNi0.5Mn1.5O4在高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并不是很好,因为电解液在高电压下易分解,另外LiNi0.5Mn1.5O4加热到650℃会不成比例的生成LiNi1-xO或者NiO[2]。本研究介绍了LiNi0.5Mn1.5O4的结构,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对LiNi0.5Mn1.5O4的掺杂、包覆和形貌方面的改性研究。
1 LiNi0.5Mn1.5O4的结构
LiNi0.5Mn1.5O4属于AB2O4型尖晶石立方结构,其中Ni2+为电化学活性离子,Mn4+起到支撑材料骨架的作用。LiNi0.5Mn1.5O4有P4332和Fd3m两种空间结构[3]。P4332空间群中Li+占据8c格位,Ni2+占据4b格位,Mn4+占据12d格位,O2-占据8c格位和24e格位,每个原子在各自位置出现的几率都是1,说明P4332空间群为有序结构。Fd3m空间结构中,Li+占据8a格位,O2-占据32e格位,Ni、Mn4+/3+不规则随机分布在16d格位,说明Mn原子随机被Ni原子取代,更加表明了Fd3m空间群为无序结构。并且材料在高温下煅烧易氧缺失,晶体中会有部分Mn3+。在P4332空间群中,Ni原子可以有序的取代部分Mn原子,晶体结构中只有Mn4+。据研究Fd3m空间群具有更好的性能,相比P4332空间群,Fd3m的电导率较好、表面积阻抗较小,放电比容量较高[4,5,6]。
2 LiNi0.5Mn1.5O4的制备方法
LiNi0.5Mn1.5O4的制备主要有熔盐法、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等方法。
2.1 熔盐法
以LiNO3、Ni(NO3)2·6H2O和Mn(CH3COO)2·4H2O为原料,将这些原料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研磨以后,再将这些混合物放入80℃水浴加热,将15.0mol/L氨水和酒精同时加入到混合物中进行水浴加热,并机械搅拌。直到得到固态复合物,然后将做出的前驱体在120℃下干燥2h,然后再在Ar2下400℃焙烧4h,分解硝酸盐和醋酸盐,最后将前驱体在O2下在800℃烧结6h得到LiNi0.5Mn1.5O4材料[7]。
2.2 固相法
固相法制备LiNi0.5Mn1.5O4是粉体材料制备最常见的方法。虽然过程简单、最常用,但是合成温度高、生产效率低、合成材料的颗粒均匀性差、化学计量比难于控制,易生成杂相。在O2中固相法制备LiNi0.5Mn1.5O4有个缺陷,会导致4.1V电压平台的出现。在高氧压下杂相可以通过退火减少,用碳酸酯合成尖晶石氧化物。用LiCO3、NiO和MnO2的混合物作为原料,在马弗炉中850~1000℃下煅烧10h,然后退火处理24h,最终获得产物LiNi0.5Mn1.5O4。经研究者研究显示当Ni∶Mn=1∶3时,LiNi0.5Mn1.5O4具有最佳的循环性能。但是固相法不易控制颗粒的生长,容易发生团聚,需要改善。改善方案有一步法、机械活化[8]和球磨[9]。Zhu等[10]通过草酸预处理固态方法合成LiNi0.5Mn1.5O4粉末,将LiH2O、MnO2和Ni(OH)2混合,用酸处理LiNi0.5Mn1.5O4粉末,使得Ni2+变为Ni3+,降低了阳离子的有序度。
2.3 溶胶-凝胶法
与固相法相比较,溶胶-凝胶法更容易得到符合化学计量比的产物,更易对形貌和尺寸进行控制[11],Sun等[12]通过溶胶-凝胶法用锂盐、镍盐和锰盐为原料,合成了均匀分布的LiNi0.5Mn1.5O4,探究后发现850℃煅烧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5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2%,在15C下放电比容量达到99.3mAh/g。
2.4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比较简单,类似于溶胶-凝胶法,常用氢氧化物碳酸盐、草酸盐类物质作为沉淀剂。Sun等[13]用(NH4)2CO3作沉淀剂,一步沉淀锂、镍、锰离子,然后用了两种处理前驱体的方法:一是直接蒸干;二是在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沉淀和母液。水热180℃下反应6h,然后烘干粉末,经测试后样品在10C大倍率下比容量为100mAh/g。
2.5 其他方法
Liu等[14]用一种新的燃烧方法制备出LiNi0.5Mn1.5O4,将原料按LiNO3∶CH3COOLi∶Mn(NO3)2∶(CH3COO)2Mn∶Ni(NO3)2∶(CH3COO)2Ni=0.5∶0.5∶0.75∶0.75∶0.25∶0.25(摩尔比)溶解于5mL去离子水中,然后将混合溶液直接放入马弗炉,700℃焙烧,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测得所获产品容量为130mAh/g。代克化等[15]通过凝胶燃烧法合成LiNi0.5Mn1.5O4,将原料按LiNO3∶Ni(NO3)2·6H2O∶Mn(NO3)2·4H2O=2∶1∶3(摩尔比)溶解在150mL去离子水中,放入90℃水浴中搅拌,然后在120℃干燥得到黄色干凝胶,在万用电炉上燃烧得到疏松的黑色前驱体粉末,最终将前驱体在马弗炉中450℃焙烧2h,然后升温到850℃焙烧6h,得到产物。该产物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十分优异。在3.5~4.9V进行充放电测试,0.5、1、4、8和10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31.9、127.6、123.4、118.4和113.7mAh/g,在10C大倍率放电条件下循环100、500和1000次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1.4%、80.9%和73.5%。Bartlett等[16]通过低温两步水热法获得亚微米尺寸的LiNi0.5Mn1.5O4,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1和5C下放电比容量分别接近130和100mAh/g。Yang等[17]用尿素燃烧法制备LiNi0.5Mn1.5O4,将原料按Li2CO3∶NiO∶Mn3O4=1.00∶0.50∶1.50(摩尔比)进行混合,然后混入尿素,先在500℃燃烧,接着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热4h,降温至室温获得产品,该产品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3.6mAh/g。
3 LiNi0.5Mn1.5O4的改性研究
LiNi0.5Mn1.5O4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高电压下电解质的氧化以及Mn的溶解问题,特别是LiNi0.5Mn1.5O4容量衰减问题,理想的LiNi0.5Mn1.5O4只有Mn4+。当只有Mn4+不会导致严重的Mn溶解问题,但实际上,完美有序或无序的尖晶石是不可能合成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对LiNi0.5Mn1.5O4进行改性研究。
3.1 离子掺杂
通过在LiNi0.5Mn1.5O4中掺杂金属离子可以抑制Mn的溶解和姜泰勒效应使材料更加稳定。也可以掺杂非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的掺杂一般是使用电负性大的离子取代O2-。Liu等[18]在LiNi0.5Mn1.5O4中掺杂Mg2+,发现可以有效的去除LiNi0.5Mn1.5O4在4V左右出现的平台,生成LiNi0.5Mn1.45Mg0.05O4,它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C下放电容量为129mAh/g,并且此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Yang等[19]在LiNi0.5Mn1.5O4中掺杂Cr3+,Cr3+在P4332空间群向Fd3m空间群转变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将CH3COOLi、Mn(CH3COO)2、Ni(NO3)2和Cr(NO3)3混合后在800℃焙烧20h,得到产物。Yang等[20]将一定摩尔比的Li(CH3COO)2·H2O、Ni(CH3COO)2·4H2O、Mn(CH3COO)2·4H2O和LiF均匀溶解于去离子水,在70℃下搅拌凝胶得前驱体,然后对前驱体烧结得到产物,产物LiNi0.5Mn1.5O3.95F0.05在0.2C下,首次充放电容量达到122mAh/g。
3.2 包覆改性
用稳定涂层对LiNi0.5Mn1.5O4表面改性,可以抑制表面的副反应。并且可以抑制二价Mn的溶解。表面涂层一般有氧化物(例如ZnO、Al2O3、BiOF、Bi2O3、SiO2、ZrO2和La0.7Sr0.3MnO3),还有磷酸盐(例如Li3PO4、Li4P2O7、AlPO4、FePO4和LiFePO4)。他们可增强材料在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金属(例如Ag、Au)也通常用为涂层。Au用于涂层,可表现出和Ag一样的特性。被广泛用于涂层的无定型碳不仅降低了二价Mn的溶解,没有形成不被期望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SEI膜),也提高了负极材料的性能。Arrebola等[21]研究在不同温度下Au对LiNi0.5Mn1.5O4的包覆,将Au沉积在LiNi0.5Mn1.5O4材料表面得到的产物电化学性能较好,与没有包覆的材料对比放电比容量提高了约20%,这是因为包覆材料往往会抑制电解液在高电位下的分解。Chae等[22]在LiNi0.5Mn1.5O4表面进行Li2O-2B2O3包覆,将LiNO3、Ni(NO3)2·6H2O和Mn(NO)3·6H2O均匀混入去离子水中,80℃下搅拌3h,然后升温到120℃蒸干,最后将样品在800℃焙烧3h,再降温至600℃焙烧10h。Li2O-2B2O3的制备是由LiOH∶H3BO3=1∶2(摩尔比)混合直到完全溶解。将做好的正极材料LiNi0.5Mn1.5O4和Li2O-2B2O3在50~60℃混合直到材料完全溶解后于500℃焙烧10h,得到产物。表面包覆虽然抑制了表面的副反应,但是同时也增加了Li+通过包覆层的阻力,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电化学性能。
3.3 形貌改性
LiNi0.5Mn1.5O4的形貌控制也对改善电化学性能有很重要的作用。Zhang等[23]制备出多孔的LiNi0.5Mn1.5O4,用固相法将Li、Ni加入到Mn2O3中,此Mn2O3前驱体是由MnC2O4焙烧后得到的,Li、Ni加入到Mn2O3制得多孔纳米棒状LiNi0.5Mn1.5O4,该多孔纳米棒状材料在1和20C下,容量分别可达到140和109mAh/g,且在5C下循环500次之后容量仍保持初始容量的91%。纳米棒状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一维电子传输路径,改善了动力学性能。Yao等[24]通过共沉淀和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多孔多壳结构的LiNi0.5Mn1.5O4。将MnSO4∶NiSO4=1∶3(摩尔比)溶解在水中,同时在55℃下将NaCO3和NH4OH混合滴加到MnSO4、NiSO4的混合溶液中,控制pH=7~8,之后用水洗涤去除残留的Na+、SO42-,再用真空干燥箱100℃干燥24h,最后和Li2CO3混合在500℃焙烧5h再升温至850℃焙烧15h。多孔多壳结构减小了扩散路径,提供了丰富的层次和渠道方便电解质向活性物质扩散,而且也减小了机械诱变。Zhou等[25]通过简单的固相浸渍法合成了中空微球型LiNi0.5Mn1.5O4,该结构的材料容量达到120mAh/g。中空微球结构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并且增加了电解液和材料的接触面积。
4 总结
现在对LiNi0.5Mn1.5O4的研究一般集中于材料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可以通过掺杂阻止相变保持结构的稳定,从而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通过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材料等的包覆,可以使LiNi0.5Mn1.5O4材料避免来自于电解液的腐蚀作用,以及抑制Mn2+的溶解。通过形貌的改性可以起到缩短原子迁移路径、减轻体积膨胀、增大材料比表面积等作用,从而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总之,还需对LiNi0.5Mn1.5O4进行更多的改性研究,使得LiNi0.5Mn1.5O4作为高电压正极材料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便于以后应用于混合动力技术之中。
摘要:现今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备受关注,因为其具有高电压电位(约4.7V),可观的电池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主要叙述了LiNi_(0.5)Mn_(1.5)O_4的结构、制备方法以及针对LiNi_(0.5)Mn_(1.5)O_4缺点进行的掺杂、包覆、以及形貌变化的改性研究。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4篇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关于“真情”“爱心”的文章,已经对“感恩”有了铺垫性的认识,能够理解感恩的意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感恩”的含义,写出真情实感;
2.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
2.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测试卷、歌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学过《真情回报》这一课,大家有什么看法?
师:对,真情一定能得到回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有关“感恩”的随笔化作文课。
2.板书:感恩_______
二、调查问卷
1.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答卷。(问卷内容略)
2.教师小结:选A得10分,B得8分,C得5分,算算自己的得分,如果你的分数越高说明你的感恩意识强,分数越低说明你的感恩意识有待提高。
三、真情感受
1.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讲述感恩的真实故事。
故事内容: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3.教师小结
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谁能说说你感恩谁?为什么感恩?怎么感恩?
四、说感恩
1.小组内说感恩,然后汇报交流。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所有对我们好的人。感恩可以用语言来表示,也可以付之于行动。请你们拿出笔记录一下你认为印象最深的感恩故事吧!
五、写感恩
写作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句子通顺、完整。
六、品感恩
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自评、组评、桌评的方式对作文进行评析。
七、改一改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大家的建议,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美一些。
八、教师小结
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如果我们曾感动于羔羊跪乳、落红护花,那么,你的生活是多彩的,是幸福的。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5篇
林小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 识别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属于何种组织,例如,肌肉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② 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 ③ 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二、本节难点重点:
难点:人体四种基本组织。重点:动植物的主要组织
三、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练习、多媒体
四、探讨思路设计:
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
(二)、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三)、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五、教学过程
复习:简述细胞分裂的概念、基本过程、意义。
通过细胞分裂,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组成人体的细胞都一样吗?引出细胞分化及组织的概念。
(1)细胞分化的概念 :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许多形态、结构、功能类似的细胞。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
(2)组织的概念: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称为组织。(3)人和动物具有四种基本组织
学生观看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幻灯片,并能完成下表: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①保护组织:覆盖在根、茎、叶表面,细胞规则、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防止水分散失,控制气体交换,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②输导组织: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分布于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
③营养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黏稠,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分布于茎尖、根尖等处,六、课堂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6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2.2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弹簧秤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今天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要再一次将给大家,那就是牛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牛顿是因为被树上一颗苹果掉下来给砸了,然后就发现了力,这个力,跟今天我们学习的——重力,就是息息相关的了。
【生】那我也要被苹果砸一下。
6.2 新知介绍
一、重力
【师】老师将小球放在手中,松开手,请同学们观察松开手以后小球如何运动?【生】会掉下来呀。
【师】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生】改变了。下落的速度变快了。是因为有重力。
【总结】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师】那么这个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师】为什么小球在抛出以后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为什么小球会改变运动方向? 【生】也是因为它受到了向下的重力。
【师】以上现象都说明小球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抛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变运动方向,向下运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二、重力的大小 【师】
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小的,这里有两个金属球,一个大一个小,我们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把这两个金属球放在手心感觉一下。
【师】这两个金属球哪个质量大? 【生】大金属球.
【师】金属球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是什么关系? 【生】质量越大的金属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师】回答的很对,但这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下面我们定量的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大金属球弹簧秤示数大,挂小金属球的弹簧秤示数小,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我们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有一个弹簧秤和3个100g的钩码,请同学们分别测出100g、200g、300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计算出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下面开始实验。
将实验所得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 大量的实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告诉我们,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重力公式:G=mg 【师】请同学考虑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已知质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但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单位用千克,计算出重力的单位是牛,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质量是450g的物体重力是多少?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分析】利用重力公式,G=mg=0.45kg*9.8N/kg=4.41N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41N.
三、重心 【师】重心
请同学们把直尺、钢笔、铅笔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能静止不动. 【师】是不是随便怎么放,直尺、钢笔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静止不动. 【生】不是,对每一样东西总是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师】刚才实验中同学们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与钢笔、圆珠笔等物体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没注意的同学可以再试一下.
【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间的位置,钢笔、圆珠笔就不在中间.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说明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总结】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两块不规则的纸板,大家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迅速、准确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
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的方法叫——吊线法。
【例题】小聪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如下:(1)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表:
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2)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变化/不变);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
【分析】
①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找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质量与重力,选取测量工具;
②分析表中数据,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来作答,建筑工人经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解:(1)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重力,所以测量工具为:天平和弹簧测力计;
②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是常数,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1)①天平;弹簧测力计;②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2)不变;竖直向下。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C)
2、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均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 B.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 C.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D.船的吃水深度将不变
3、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 B.力的方向沿杆向上,大小为mg C.力的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mg D.力的方向沿杆和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点方向上,大小为mg
4、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因为水受到
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 答案:重;竖直向下。
5、体检时测体重,一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的示数是42kg.已知他每只脚与秤10﹣2m2. 台的接触面积为l.4×求:
(1)他对秤台的压力大小和压强大小各是多少?
(2)如果他提起一只脚,体重计的示物是多少?此时秤台受到的压强是多大?(g取10N/kg)
104Pa. 答案:他对台秤的压力为420N,压强是1.5×
104Pa.(2)如果他提起一只脚,体重计的示物是42kg,此时秤台受到的压强是3× 课堂小结
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重力公式:G=mg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外形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如球心、圆心、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
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物理规律,利用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的数学规律来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的方法叫——吊线法。
课后习题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重力公式:G=mg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这个点正好在手指中间的位置,物体就可以不掉下来,这点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7篇
1.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欧姆定律,正确说出各物理量的单位,正确认识影响电阻的因素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欧姆定律的简单应用。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板书
第2节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
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第1节__电压_教学设计_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