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71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第1篇

《美国》

从1789年联邦宪法通过正式立国算起,美国至今只有225年的历史,是世界诸大国中最年轻的一个。但是,其发展和崛起的速度却令人诧异。 诚然,美国的成长史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最了不起的发展之一。从西方兴起的大背景而言,美国成功的思想根源无疑与所谓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关。这种自由主义思想并非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能够根据人类的意志合理地设计和决定世界,而是突出人类理性的限度,强调人们在改变已经发展起来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时,要尽可能地创新而不是革命,这种自由主义的传统突出地表现在英美的经验主义。 在美国制宪立国时,正是在这样的经验主义指导下,英国的普通法,北美殖民地的自治经验和原有的基本法(特许状),才提炼并凝固为美国宪法。在以后的宪政实践,特别是最高法院对宪法的呵护和民众对宪法的尊重中,美国宪法逐渐发展为一种宪政制度,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应该被看作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今天世界上的200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效仿美国制定了成文宪法就是一个明证。纽约大学讲座教授伯纳德施瓦茨曾经指出:“美国对人类进步所作的真正贡献,不在于它在技术、经济或文化方面的成就,而在于发展了这样的思想:法律史制约权力的手段。”

反观东半球的中国,虽然国情和群众基础,国家性质在很大部分上决定了我们要制定一部怎样的法律,对于美国的宪法不可能是依样画葫芦,但宪法涉及到的思想和精髓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德国》

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国家,这颗欧洲的后起之星,就是德国。

德国的教育制度在很多国家看来是很成功的,这源于二战之前“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经济和教育制度的极大重视。在德国最穷的时期,教育的身影依旧看得见,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提供充分的资源让人民获取知识。也就是这样的对教育的重视,在诺贝尔获奖史上,德国的大学教授就占了29位。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培养同样重要,现今中国的教育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完善和改进,尽可能让大多数人民享受受教育的权利,精心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战期间,德意志分裂为两部分,德国人民几乎失去了理智,在历史上写下了最为黑暗的一页。1970年的一个萧瑟冬日,刚刚上任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了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他跪倒在地,诚恳地接受了自己历史上沉重的一面。他们讨论但是没有激烈争论,没有否定自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推卸自己应该对犹太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没有否认自己接受了12年的纳粹独裁统治。德国面对二中的态度与日本截然不同,没有回避,而是用于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种态度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至对德国更加尊敬,让德国复兴了许多。反观中国,很多事情上中国人民都在推卸责任,掩埋事实并蓄意篡改,这种行为只会带来一时的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好处。中国梦的书写,需要的是德国这样的诚恳态度和真实的做法,不加以回避,让世界以另一种眼光看待,才是中国梦的憧憬所在。

《日本》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不愿意去了解他们的经济文化发展,却对过去的历史刻骨铭心。诚然,历史不能忘记,但是要有发展的眼光。作为一个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创造世界经济史上医大奇迹,取决的因素很多,但纵观长期历史,日本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民族凝聚力是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胜宝典。当今世界,无论是科技还是企业公司都需要创新意识,知识的更新之快让许多旧事物遭到淘汰,日本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 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然后不断尝试和创新进而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当今社会,这种民族凝聚力都推动着日本向前进步。明治维新时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革新,成为推进改革的骨干,对日本的发展有带领作用。涩泽荣一弃政从商,成为19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企业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用于创新,敢于拼搏,善于学习周边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传统名族文化精神,一步一步实现复兴中国的强国梦。

《英国》纵观英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其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国王对英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英国封建主义是庄园制,各庄园之间的主人是独立的,谁也不干扰谁,皇室也不会去干涉贵族,这种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已经是英国皇室约定俗成的规则,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伊丽莎白遵守了这一游戏规则,所以她带领英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道路。 当约翰王以不断的提税和不断的战败惹怒了英国贵族时,只好妥协。于是《大宪章》出现了。《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

后来,当查理一世强制解散议会,打破了“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规则时,引发了光荣革命,被送上断头台,从此开始了英国进入现代科技的道路。由此可见,专制统治必将磨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英国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先驱者,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进步的保证。莎士比亚是英国的伟大天才,其本身的才华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 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快速崛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革命。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此外,还有专利保护的实行,很大程度的鼓励了英国人民的创造。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第2篇

两位女王对英国的崛起的贡献

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上下后,我关注了在这之中先后出现的两位伟大女性,伊丽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女王,这两位女性君主在英国的崛起之路上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伊丽莎白一世带领英国从一个远离欧洲中心的岛国走向海洋争霸,维多利亚女王则见证了日不落帝国成为世界的中心,鼎盛辉煌与荣光。两位女王,两个时代。

英国辉煌的开始,伊丽莎白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正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新时代,面对被重新发现的世界,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她鼓励开拓海洋贸易,开拓殖民地。在她的激励下撑起了英国人远涉重洋的信心,带领英国成为海洋的主人。

伊丽莎白女王,在她的统治下,英国从一个二等国家,摆脱困境,积极发展,一跃成为一流强国,从此开始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除去伊丽莎白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英国社会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已开始出现各种作为制造业中心的近代化城市。伦敦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人口达二十万。伊丽莎白女王也以宽广的胸襟鼓励了英国国内人文思想的发展,给新事物新思想的发现发展开辟了很好的舞台。伊丽莎白女王是把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推向高潮,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其哲学,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出现一片兴旺繁荣景象。英国伟大的学者和文学家,如斯宾塞,莎士比亚和培根等,都涌现于伊丽莎白时代。 我认为,伊丽莎白一世的成功,还来自她在政治中奉行中庸,并没有偏激的举措。并且巧妙地把握了王权与议会的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使英国得以在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不作为”的女王,维多利亚时代

大国崛起中说道:正是因为维多利亚女王什么都不做,安心于担当“虚君”的角色,詹姆斯瓦特先生的蒸汽机才能在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驱动下,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

她在其一生中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因此深受国民的爱戴;她还是那个时代道德风尚的典范,她是贤妻,又是良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也是优秀的一家主妇。在许多国人眼中,她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她漫长的63年在位时期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顶峰。维多利亚在位时期,被称作“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而仅仅恪守立宪君主的本分,做她那个时代的表率。

但是这不能说维多利亚女王是毫无贡献的。无为而治,仅充当单纯的国家元首,保证了政治的稳定,保证了维多利亚时代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下的发展。维多利亚把皇权放在了一个独立于执政体系之外的超然地位,既有绝对象征,又超脱于政治纷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反而巩固了皇权传承。她是个追求和谐的中庸的统治者,她也成为了一个无论内政还是外交上的重要的协调者。

《大国崛起》英国篇,从一部记录里片中体会一个国家的崛起,看完后我有很多体会、感想。这里只是选择了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详写,接下来我也希望有机会去读一读关于这两位女性人物的传记,已丰富相关的知识。当然,在写这一篇观后感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了解到,这两个时代有的不仅仅是辉煌,在辉煌背后还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与矛盾,伊丽莎白时代后期的宗教矛盾、国家债务,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日不落帝国的逐渐衰落

《大国崛起》这一纪录片无疑是成功的,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公正的讲述了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的兴衰交替,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的典型意义,阐述了其发展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经验教训。我认为这是作为一部纪录片最为成功和值得肯定得。而其制作的精美,国家之间的转换给人感觉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连贯感,引人入胜,片中各个国家众多的教授、学者、企业家、行政官员甚至前政府首脑的出现是本片具有说服力。

但是要是说不足也有。一个国家的成就并不是一个衰落就可以下定论的。就拿英国来说,今日英国早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是发源于英国的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宪政民主、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却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效仿。这岂是“衰落”二字可以概括?其影响是长远的。

《大国崛起》的前几个国家的主题是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但是在讲到某些国家的时候偏向了政治民主革命。本片每一集都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结合在一起来探讨,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反而导致重点不突出。我认为有必要将笔墨用在对这些国家进行根深层次的挖掘与探讨,增加内容的深度。泛泛而谈也丢掉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比如在谈英国的时候没有提到洛克,讲法国忽略了孟德斯鸠在短短45分钟一集共12集想说清楚这么多实在是有难度。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第3篇

观《大国崛起》

观看《大国崛起》系列中的英国与日本后,个人认为它们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是注重、挖掘信仰的力量,让信仰成为发展的推助力。

不可否认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即便信仰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衍生出巨大的现实力量。

首先是英国。英国在工业革命前,有很多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因为对上帝、先定论的信仰,英国全民疯狂创造财富,追求成功,为英国现代化奠基。

其次是日本。令日本步入现代化明治维新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原因是颁布维新政令的天皇是日本人民的信仰,大和民族在疯狂而盲目的信仰中完成现代化。反观中国戊戌变法,如果人民都以光绪、维新派为信仰,上行下效,政令会难以实现?

可惜国人现在没有信仰。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疯狂信仰后,思想逐渐多元化,但是没有一个信仰核心统

一、安定人心,虽然国家一直努力建设国人对党及社会主义的信仰,但客观上收效甚微,所以国人日渐焦虑浮躁,尽管追求钱权却又内心煎熬,诸多才智浪费在现代化建设以外。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第4篇

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这两个以牙齿命名的国家,他们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凭借海洋迅速成为了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中国曾经也有这样的际遇,只是当年的郑和带领着大船队,只是去宣扬我泱泱大国的实力的!宣扬过后,就回来了,啥事都没干!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却是带领着坚船利炮,掠夺着各地的财富回去建造他们的帝国!如果当时我们的祖先也有这般野心,不遗余力地扩张领土,从海上进攻侵略别国,是不是现在的世界格局就会有所不同。

其次是荷兰

荷兰的成功是一个注重商业贸易的结果!一切都已商业利润为重,其他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无所谓!他们对政治似乎毫无兴趣,而只关心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得成,需要交多少的税收!荷兰人说:“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尊严又何足挂齿?” 所以当年,西班牙占领荷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半点抵抗,荷兰人就俯首称臣了?”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

英国 英国,无疑在世界现代史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虽然,这个国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从某种意义上,与欧洲大陆的国家显得格格不入,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如当今,欧洲都在如火如荼地欧共体,实行统一货币的时候,英国的英镑依旧我行我素动。。。

法国

法国,是一个非常有独特魅力的国家!法国人极其注重思想,敬重思想家、艺术家。导致其文化曾经影响全欧洲,让整个欧洲的人都以说法语为荣;其铁蹄也踏遍过整个欧洲,亦将其政治思想传遍所有所到之处!促进很多国家的社会进程。

德国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是一个军事和经济大一统的国家。当年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说过,在通过和平的方式统一国家的途径失败之后,通过战争和流血的方式,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德国强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 而且德意志亦是一个非常懂得自我反省的民族!承认自己所有战争是犯的错误,赔偿所有应付的补偿!对于日本一直在修改教科书磨灭自己的侵略历史不同,无疑德国将自己在世界大战的历史真相大书特书,更能得到世界民族的认同!!

日本

日本,一个小国寡民的小岛国,和中国一样遭受列强的欺负,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却妄想瓜分中国这块沃土,而且还付诸实际行动。虽然痛恨这个民族,却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很优秀,也创造了很多奇迹。 俄罗斯

前苏联,那可是我们的老大哥咯!他一直都走在中国的前面!比中国早进入社会主义,比中国早实现工业大国的梦想,苏联曾经的成就,绝对是整个20世纪最大的奇迹,也是让曾经中国的领导人一直顶礼膜拜的!他的失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路该怎么走,一切都还未可知。

美国

美国是一个靠战争发财靠武力来维持国际地位的国家,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摧残了世界的文明,那么她唯一成就的,就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了!即使为大家所不耻,可我们依旧无法忽视他的强大,要想不被欺负,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第5篇

不管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它自身现实情况和发展道路的选择都预示着人类未来文明的走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人类一定会最终走向面对共同问题和挑战的时刻,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但是,人类又永远不可能消灭差异,没有悬殊。相反,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为自己能够过得更好去“争和斗“,争斗或许是人类的天性,自然的法则。也正是在这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人类文明才得以不断地向前推进。但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成长,在成长中也得到了宝贵教训,在全球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再也不neng用野蛮粗暴的方式去竞争,人类要在不断成长中走向理智、走向文明。

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它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人民自身的命运,而且对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与文明的道路任重道远。作为后发国家,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引进他们先进的发展思路来促进的自身的发展。在学会学习这方面,我们民族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的,正是因为不善于学习、自高自大才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欺辱,从而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纵观世界性大国交替兴衰之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独特性、差异性,没有哪一条发展道路是最好的,每个国家都应该在符合自身国情的基础之上借鉴别国的发展经验,最终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完全复制别国的发展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

那么,一个国家的强盛到底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总有一些因素是大国兴起不可或缺的因素。我想,就如同一个人的发展一样,外因和内因都必不可少。在外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实力,才能抓住未来的机遇。在内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外在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你自身的成长,或带来保障和机遇,或带来阻碍和毁灭。

在探寻世界性大国崛起之谜时,这两者的缺一不可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如果葡萄牙没有最早在欧洲大陆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那么地理大发现就不可能从这个小国开启。又或如果没有当时外界环境的恶劣关系西班牙人生存的贸易路线受阻,西班牙人就不会把视野望向一望无际的海洋。但是,也因为自身民族发展的局限性,伊比亚半岛的王公贵族们没有历史的预见性,使积累到资本又像潮水般流走了。再有,如果英国不经受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大英帝国是不是还会拥有当年的风光。 内因就如同一个人的品质,一个国家也要有良好的“品德“。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的交锋,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讲,我认为是近代的西方文明战胜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近代西方各国的崛起源于西方人思想的飞跃。一个拥有落后保守思想的民族是不会有所发展的,一个国家需要思想,只有引领时代的思想才会成就引领时代的民族。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确立,使中华民族保持两千多年的一统局面。文艺复兴使欧洲人得到解放,欧洲人才得以称霸全球。丘吉尔曾经说过,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伏尔泰、卢梭、托尔斯泰、歌德、马克思等思想家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指引人类的发展中仍就有宝贵的意义。所以,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思想家的光芒,因为有他们去深入思考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他们的思想让国民的解放,大国崛起才会拥有强劲的动力。

在人们追求思想与精神的指引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就会随之而确立。谁能够说发达国家健全的专利制度不是由人权、公平的思想激发而来。对于体制创新,我不禁想到荷兰和苏联。荷兰只有两个半北京大,而它却曾真正意义上征服过全球。荷兰人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进行商业体制的创新,建立了一系列至今仍在使用的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在苏联诞生,它为人类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很大的展现。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深刻的改革,只有不断革新体制,在新的体制下,国家发展才会呈现出新的活力。

当然,国家发展是需要它的国民去实现的,只有优秀的国民才会缔造强盛的国家。对于国民的培养,那当然是要靠教育。美国人认为,先有哈佛再有美国,哈佛是美国的思想库。德意志民族也被认为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站起来的。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祥地,大学为德国培养出一大批高科技人才,这使得德国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毁灭仍在今天走在现代科技的前沿。对教育不负责任的民族是走不远的,随着苏联解体,一些学者认为在美苏格局的角逐中,苏联在很大程度上输在了教育上。美国的教育侧重于对人自身的培养,而苏联只是在培养一个工作岗位上的螺丝钉。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也颇令人堪忧,留学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政治家思考的是当下的现实问题,而教育家则是思考更为深远的人类的终极问题。而当下,中国大学以政治马首是瞻,学术和思想发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许,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能够引起国人的深思。总之,中国教育体制之下培养的新一代能否担负起民族的未来是一个需要不断追问的问题?

历史匆匆而过,我们记住了那个定格的瞬间,也记住了推动历史影响世界的人。无论是历史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书写了历史。我都会不禁思考,我们一个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要是没有罗斯福,美国能否从经济危机中走出?要是没有希特勒,德国是不是不会发动二战?要是没有斯大林,苏联是不是不会出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是苏联的领导人能够力挽狂澜,苏联是不是不会走向解体,那样世界的格局又会是什么样?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做出的抉择,我们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但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命运或多或少是所属时代的缩影,正是由于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为个人命运与自身幸福而不断努力,社会才得以悄悄地向前发展。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第6篇

在17世纪末,这是一个人口仅有600万的小小岛国,然后它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第一个迈向了现代社会的国家,它引领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由一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这些无不让人为之深深折服。 每一个事物的兴衰,必然伴随着一种力量强弱的变化。18末和19世纪初,在这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国家崛起的背后,是名族精神的凝聚,是名族力量的苏醒,同样也离不开统治者的管理。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的继位是英国崛起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她的英明、管理得当是英国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在她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那时,西班牙处于世界的霸主地位,伊丽莎白一世默许本国的“海盗”行为,让英国在海上的势力得以发展。最终,这些小巧而灵活的战舰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中大获全胜,标志了英国在海上的崛起。

纵观英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其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国王对英国人来说,只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英国封建主义是庄园制,各庄园之间的主人是独立的,谁也不干扰谁,皇室也不会去干涉贵族,这种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已经是英国皇室约定俗成的规则,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伊丽莎白遵守了这一游戏规则,所以她带领英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道路。

当约翰王以不断的提税和不断的战败惹怒了英国贵族时,只好妥协。于是《大宪章》出现了。《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

后来,当查理一世强制解散议会,打破了“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规则时,引发了光荣

革命,被送上断头台,从此开始了英国进入现代科技的道路。由此可见,专制统治必将磨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英国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先驱者,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发展进步的保证。莎士比亚是英国的伟大天才,其本身的才华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样重要。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

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作用。英国的快速崛起,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革命。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诞生出了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引导着人们以更加科学和理性的眼光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经典力学的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此外,还有专利保护的实行,很大程度的鼓励了英国人民的创造。随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追随英国展开工业革命,转眼全世界都开始朝工业化转变。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范文第1篇《美国》从1789年联邦宪法通过正式立国算起,美国至今只有225年的历史,是世界诸大国中最年轻的一个。但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