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语熟语;熟语性质;熟语特点;教学方法
一、汉语熟语的性质与特点
熟语,即人们熟悉的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着这一时代人们的思维走向和生活习惯。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接触到熟语这一特殊词汇,它的出现是人们对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
首先,汉语熟语在语音上具有高度的声韵美,这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有关,群众在制造熟语时,即便不懂得音韵知识,也能自然地讲求押韵。因此汉语熟语读来通常是朗朗上口、押韵响亮的,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哭二闹三上吊”、“谷雨前,去种棉”等等。
第二,汉语熟语在形式上一般是固定的。熟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形式上的定型性,也使得它能够被人们熟知、熟记、熟用。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左右对称。这一审美心理体现在熟语上,便是熟语在语言形式上的高度凝练匀称,如“旱瓜涝枣”、“莺歌燕舞”等。
第三,汉语熟语是修辞学的重要手段,在意义上大多具有各自的修辞义,字面意义往往和实际意义不一致,不能直接地看到其中的含义,且一般具有强烈的褒贬色彩,如“对牛弹琴”比喻在不懂事理的人面前讲道理或说事,常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再如“歪瓜裂枣”,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
二、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对待成语,我们可以通过音像、图片等直观可感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了解这些熟语的含义,如播放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直观法与教师释疑法相结合,将会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们在教授“守株待兔”这一成语时,可以提供“守株待兔”成语故事视频,看完视频,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复述故事内容等。
(二)理据法
在熟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说明熟语中的每个字的意义、内部结构以及构成熟语的意义,再指出引申义和比喻义,显示抽象义的理据,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熟语的掌握。
例如在教“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图片解释成语每个部分的意思:守,在一个地方看管、保护,例如足球比赛里的守门员;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图片);待,等待。然后指出成语的结构:V1+N1+V2+N2。
(三)对比法
在进行汉语熟语的教学中,汉语熟语与外国熟语的对比都能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语言的熟语有时有着相似或相近的语义蕴涵,这可以给学生学习汉语熟语带来正迁移的影响,有时甚至不需要過多讲解,学生便可以自己领会到意思。
例如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就有“love me,love my dog”的对应。再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词,在英语中便有“a cat on hot bricks”。
(四)归类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汉语熟语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和分类有时能够更好地帮学生理清思路,体会其中的文化含义和感情色彩。
例如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熟语都是贬义的,那么我们在教授关于狗的熟语时,便可以放在一起。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痛打落水狗、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再如,成语中有许多描写人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心满意足、不屑一顾、惊慌失措、如释重负”等。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把他们组成语段,让学生在篇章中学到这一类的熟语。
(五)语境法
语境法的主要作用是显示熟语的语义、体现用法和语用条件,因为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消的差异,熟语都具有字面意义之外的文化含义,语用也有较强的条件性。同时,我们在课堂练习或课下作业的布置中,语境法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而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例如在高级班教授“打交道”这一惯用语时,有学生就举例说“我在宿舍经常用SKYPE与弟弟打交道”。这时教师应对这一词语做出限制性更强的条件,如“打交道”在表示“交往、交流”义的时候,不可以是亲人之间。
(六)活动法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课堂,都应当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对外汉语课堂更是如此,学生到了中高级,对于汉语的运用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与中国人进行真实的交流沟通。我们在汉语熟语课的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在学会认识熟语之后,当堂去试着使用。由于课堂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设计完全真实的交际活动,但是应当追求真实性的交际,尽量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去使用熟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练习上。
如,在教授“少来夫妻老来伴”这一谚语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一对从年轻时认识到结婚,然后年老的夫妻。再如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歇后语时,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以前学过的汉语中的祝福语(最好是熟语),并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亲口祝福其他同学,祝福时应该结合该同学特点。课后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的情景下对5个以上的中国人亲口说出这句俗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2]姚锡远.熟语学纲要[M].大象出版社,2013.
[3]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4]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5]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岩.汉语熟语的文化认知[M].大象出版社,2012.
[7]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商务印书馆,2005.
[8]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0]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第2篇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第3篇
A:你没有箱子吗?
B:有啊。有的在这儿呢。 A:我的很重,你的重不重?
B:这个黑的很重,那个红的比较轻。 A:你的箱子很新,我的很旧。
B:那个新的是朋友的。这个旧的是我的。
第二课
这是不是中药
A:先生,这些黑的是什么东西? B:这是一些药。 A:什么药? B:中药。
A:这是不是药?
B:这不是药,这是茶叶。 A:那个箱子里是什么?
B:都是日用品。有两件衣服、一把十雨伞和一瓶香水,还有一本书、一本词典、两张光盘和三支笔。
第三课
您身体好吗
关经理:王老师,好久不见了。 王老师:啊!关经理,欢迎,欢迎! 关经理:您身体好吗?
王老师:很好。您身体怎么样? 关经理:马马虎虎。
王经理:最近工作忙不忙? 关经理:不太忙,您呢?
王老师:刚开学,有点儿忙。喝点儿什么?茶还是咖啡? 关经理:喝杯茶吧!
第四课 你的自行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A:我的车呢?
B:你的车是什么颜色的? A: 蓝的。
B:是新的还是旧的? A:新的。
B:那辆蓝的是不是你的? A:哪辆? B:那辆。
A:不是。﹍﹍啊,我的车在那儿呢。 第五课 你家有几口人 A:你家有几口人?
B:我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 A:你有没有全家的照片?
B:有一张。你看,这是我们全家的照片。你有哥哥姐姐吗? A:我没有哥哥,也没有姐姐,只有两个弟弟。 B:你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A:我妈妈是大夫,在医院工作,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经理。 B:我妈妈在商店工作,爸爸是律师。
第六课 你常去图书馆吗
A:我现在去图书馆,你跟我一起去,好吗? B:好,咱们走吧。﹍﹍你常去图书馆吗?
A:常去。我常借书,也常在那儿看书。你呢?常去吗?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第4篇
摘要: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表量词汇分类和词汇语法特征对比,以及对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的分类,来分析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减少量词偏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英量词对比;量词偏误类型;教学策略
0、导 语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汉语量词使用早在殷代时就已经有了。而在英语的传统语法词类当中并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但却存在着表达数量概念的结构。本文拟以英语的表量结构和汉语的量词和的不同特点做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方面的探索。
1、英语表量结构与汉语量词之分类比较
1.1英语表量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英语的物量词通常可以被数词或不定冠词取代,放在可数名词前表数量,如:one(a)desk、five books等。由于意义上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英语的可数名词也可以与特殊的表示量的概念名词相连用。但一般可用普通名词来充当量词,并包含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具体可分为三类:①以事物的特征或者状态来衡量的量词,如:a spoonfulofsoup②表示抽象名词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如:afloodofmoonlight③用以表示群体或集合概念的量词,如:amountainofdifficulties。
(2)英语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量词被称之为动量词,如:sleep a sleep,jump ajump。
1.2汉语量词分为三类:物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
(1)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一种量词,具体分为四类:①度量词,如:一升油,一斤梨,一亩田;②个体量词,如:一个朋友,一支钢笔,一本小说;③集体量词,如:一队人马,一群孩子,一套书本;④临时量词,如:一脸的泪,一地的瓜子壳儿。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单位。动量词常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次数。分为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三类。
①专用动量词,如:来一回,睡一觉;②借用动量词,如:放一枪,抽一鞭。⑧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如:想一想,摸一摸。
(3)复合量词是把两个量词合在一起使用的量词,如:千米/小时,秒/公里。
汉语量词非常丰富,这是针对物量词而言的,汉语物量词除了数量丰富外,更突出的特点是物量词+名词或者物量词+名词性短语的这种搭配是比较复杂的。而动量词的数量及句法方面的搭配相对就简单一些。
2、英语表量结构和汉语量词在语法特征上的对比
2.1英语表量词汇的语法特征
(1)英语传统语法中就没有量词词类,通常是用名词与数词一起来计量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如:a person,two cats,three jumps
(2)英语在表示事物数量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数词,不定冠词+名词的结构,如:one mall,two books,②数词/不定冠词+具体量词+of+名词的结构,如abarofchocolate③数词/不定冠词+普通量词+of+名词的结构,如:abitofinterest④数词/不定冠词+度量词+of+名词,如:apoundofpotato,fivetonsofgas。
(3)英语没有表量结构重叠这种形式。
2.2汉语量词词汇的语法特征
(1)汉语的数量方面的概念是由量词体现出来的。其基本结构是数词+量词,如:一个小孩儿,两只小猫,三个背包,数词和量词两个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2)汉语中的量词是不可以单独地用作句子成分的,只能是+数词/代词后,组成数量短语后才能够自由地在句子中充任成分。如,“只”本来是不能独立在句中充当成分的,但当“只”跟“两”组成短语“两只”时,就能在句中自由地充当成分了。如:“两只小猫”,“两只”做的是定语。而在别的句子中这种结构又同样可以充当主语、宾语、状语与补语。例如:
①两个女孩儿高高兴兴走着,她们两个边走边唱着歌。(分别作定语、补语)②他买了两个蛋糕,一个是给你的,另一个是给我的。(作定语、主语)③苹果啊,我只有一个,就不给你吃了。(作宾语)
(3)汉语量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而单音节的量词有一个特点:都能重叠,重叠后的量词含义和功能会随着它在旬中的位置不同也有所变化,可作主、谓、定、状语等。如:处处都让她伤心。(处处作主语)天上白云朵朵,地下牛羊点点。(朵朵,点点作谓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作定语)
3、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0rder)把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分成了失误(mistal(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这类错误不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偏误指的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本文所指的偏误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具有规律性的错误,偶尔的失误不在研究范围内。留学生因为汉语的量词和英语的表量结构和特征的不同,而在现代汉语量词的使用时发生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3.1量词“个”的泛化现象
很多留学生在不应使用“个”的时候却使用了“个”,特别是在初学阶段,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有的学生甚至什么时候都使用“个”。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个”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量词,因此他们把“个”当成了一个万能量词,认为所有名词都可以和“个”搭配。我们必须承认,在不知什么是正确的量词搭配时用“个”,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般来说有这个“个”比没有量词强。对此,我们一方面应该适度容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3.2该用而没用量词或不该用而乱用的量词偏误
当遇到较难、没把握或没学过的量词时,很多留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回避的策略,比如练习题该填的地方根本不填,或者在需要填上量词的位置上,填上只要能和前面或后面的字组成一个词或短语的一个字。如“我明天想给我女朋友寄一写信”。这种情况说明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汉语中有量词的这个概念。另外,在不该用量词的时候,他们却用上了,如“北京的那个天气很热。”
3.3范围相近的量词出现的偏误
如果两个量词的使用范围相近,留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偏误。如“根”和“条”。如:“他在她的头上发现了一( )白头发。”有不少的学生会用成“条”,而没有用“根”。
3.4同音异形量词出现的偏误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量词时,在遇到同音异形量词时,特别容易出现偏误。如“颗、课、棵”、“付、副、幅”等。如:我昨天配了一幅眼镜。这种偏误只会出现在书面语交际中,而不会出现在听说交际中。
4、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教学对策
留学生在习得量词的过程当中,出现量词偏误的现象很普遍a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老师的“教”。我们应该适时针对其原因找到对应的教学对策。
4.1学生“学”的方面
“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向外国留学生传授汉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机能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对象是已经有其第一语言基础的学习者,他们只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去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而这套已形成的第一语言的习惯,必然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来自于母语的干扰,这主要表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次是来自于目的语的干扰,这种偏误在中高级阶段才比较常见。教师或者学生,谁居于主体地位,应该根据教学情况的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会在实际运用中秋习得汉语的量词。总而言之,学生也要记得“准确、得体是量词选用的原则,语境是量词选用的依据。”
4.2老师“教”的方面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先是没有量词这个概念,当然也就谈不上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常常出现量词偏误,这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老师的“教”。其中包括教师自身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安排问题等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量词本身的教学是枯燥的,但作为老师在量词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趣味的方式,如讲解量词的文化来源、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色彩意义,量词的历史演变等,以此来加深对某些量词的印象。另外,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光讲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作语义解释,并说明该格式中量词与名词或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第三,另外应在初中高级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量词教学方法,从而教会外国学生要自觉依靠语境,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准确、得体地使用量词。
5、结 语
量词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难点。因此我们应该运用更合理的方法,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理论,并附带讲解量词的文化来源、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色彩意义、量词的历史演变等,用分阶段教学的方法,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进行偏误分析,从而进行合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隋晓辉,王燕,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5)
[2]王晓玲汉英量词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1)
[3]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郭晓沛,对外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第5篇
摘 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汇中蕴藏着的文化因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外国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本文重点探讨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所蕴藏的文化因素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在教学这些词汇中的文化因素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方法,希望能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文化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使“汉语热”持续不断地升温,这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外国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其中不仅有语法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词汇的。词汇的使用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语词汇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自小在西方文化浸润中长大的西方人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自然会出现错误。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词汇的不对等现象
不同文化之间的词汇存在不对等现象,也就是说某些事物或现象在一种语言中以相应的词汇来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表达形式。比如中国的京剧、五行、风水等,在英文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来表达。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2.概括范围和方式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词义的概括方式和范围上有所不同。比如:汉语亲属称谓中的“伯伯、叔叔、舅舅、姨夫、姑父”在英语中只有一个单词“uncle”和它相对应。这说明汉语对于亲属的划分比英语要细致得多。
3.色彩差异
词汇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也叫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附加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色彩。词汇所蕴含着的文化信息在词的附加色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不了解词的附加色彩,就会导致词语运用不当,给交际造成极大的障碍。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总是作为反面的形象出现的,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多带“狗”字的贬义词,像“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奴才”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狗是正面的形象,它忠诚、勤奋、通人性。人们比喻工作努力的人往往会说“He works hard like a dog”,但如果有个西方人夸赞中国人工作努力,说你像狗一样勤奋,恐怕就会引起误会。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刘询先生曾对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提出过五大原则:一是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也就是说不能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二是文化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就是说文化的教学针对的是外国人,是为了解决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障碍;三是文化要有代表性,就是说教师所传授的文化应该有代表性,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四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在讲解中华文化时,要去粗取精,要把传统的文化和中国现在的新文化结合起来;五是要把文化知识转化成交际能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际,为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得体地完成交际。这五点原则虽然是刘询先生针对文化教学提出来的,但我们认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在这五大原则之下,我们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要采取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2.实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采取的具体策略
(1)挖掘词汇后面蕴藏着的文化因素。教师要大力挖掘词汇后面蕴藏着的文化因素,虽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对词语的含义总是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并没有认真探讨它的来源、它为何这样组织、它后面蕴藏着什么文化因素,有时反而是外国学生提出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因子。
(2)对于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该有所侧重。汉语词汇非常丰富,其实绝大部分词语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印记,但是我们不能每个词语都去讲解它的文化,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词频统计找出高频词、重点词,进行重点教学。
(3)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性。在对汉语中的词汇进行文化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外国学生一般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问问题;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也能激起外国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和同学合作、探讨、交流词语背后的文化因素。
三、结语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丰富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更能帮助外国学生很好地理解汉语文化,记忆词汇。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教学,挖掘汉语词汇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兰梅.对外汉语口语课程词汇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导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4).
[2]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性和导入阴[J].宜春学院学报,2009(3).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第6篇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法心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