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奥硝唑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31

奥硝唑片范文(精选8篇)

奥硝唑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90例, 均为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治疗组患者中, 年龄22~52岁, 平均 (33.1±2.2) 岁, 病程1~2个月, 平均 (36±3) d;对照组患者中, 年龄21~53岁, 平均 (32.4±2.3) 岁, 病程15 d~2个月, 平均 (35±4) d。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病史:有可疑的感染接触史, 或不洁性交史, 潜伏期4 d~4周。 (2) 症状和体征:外阴瘙痒, 白带增多, 呈泡沫状, 阴道灼热, 性交痛,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内有较多的黄绿色或灰黄色带泡沫的分泌物, 阴道黏膜充血, 严重者可见出血点。 (3) 病原学检查:取适量的阴道分泌物, 通过0.9%氯化钠注射液悬液法镜检可发现滴虫, 或可采用培养法检查[3]。

1.3 治疗方法

在治疗期间, 嘱两组患者禁止使用其他抗生素和阴道内药物治疗, 避免性生活, 性伴侣同样需要接受治疗, 忌烟忌酒, 注意避免重复感染, 每日将内裤、洗涤毛巾煮沸5~10 min。对照组患者在其基础治疗上, 给予口服奥硝唑片治疗, 500 mg/次, 2次/d, 连续治疗7 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再予以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 取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每粒包括硝呋太尔500 mg和制霉菌素20万单位) 1粒, 于每晚睡前清洗外阴后, 将药物置入阴道深部穹窿部位, 连续治疗7 d。

1.4 疗效判定标准[4]

治愈:呈泡沫状或脓性的白带消失, 阴道灼热、外阴瘙痒、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均消失, 妇科检查见阴道已无充血和出血点, 阴道分泌物镜检滴虫转为阴性;显效:呈泡沫状或脓性的白带明显减少, 阴道灼热、外阴瘙痒、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和出血点不明显, 阴道分泌物镜检滴虫数量减少65%以上, 活力下降;有效:呈泡沫状或脓性的白带有所减少, 阴道灼热、外阴瘙痒、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有所减轻, 妇科检查见阴道无出血点, 但仍有充血, 阴道分泌物镜检滴虫减少不足65%, 活力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等无改善, 滴虫数量未见减少。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7 d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 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 滴虫在阴道内可吞噬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 破坏阴道内的酸性环境, 损害阴道防御系统而引起阴道炎, 严重者通过导致阴道细胞异常发育而诱发癌变。传统治疗以甲硝唑为主, 但耐药性明显上升, 不能有效根治。鉴于此, 笔者采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本病。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含有硝呋太尔和制霉素两种成分, 其中硝呋太尔是一种广谱抗菌素, 对细菌、阴道滴虫、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 同时又可保护阴道内的乳酸杆菌, 维持阴道内的酸性环境;制霉素属于多烯类抗菌素, 有较好的抗真菌谱作用, 而这两种药物之间无相互不良作用, 安全性好。而奥硝唑属于第3代硝基咪唑类衍生物, 其中间代谢产物亦有活性, 故杀灭阴道滴虫及厌氧菌的作用更强, 且不良反应较小, 极其适合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

综上所述,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奥硝唑片。

摘要:目的 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90例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 对照组再予以奥硝唑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 治疗7 d。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 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较好。

关键词:滴虫性阴道炎,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奥硝唑片

参考文献

[1]陆海斌.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 (1) :49-50.

[2]孙霞, 高青, 贺海晶.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3) :2573-2575.

[3]苟文丽.妇产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18-219.

奥硝唑配伍禁忌文献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奥硝唑;配伍禁忌;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R9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5-0102-01

Abstract:

Keywords:

奥硝唑属于一种硝基咪唑类衍生物,该药物在厌氧菌感染所导致的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奥硝唑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一些对于奥硝唑配伍使用药物反应的报道[1]。本次研究就对奥硝唑配伍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本研究以2001年至2013年间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公开发表的关于奥硝唑配伍研究的文献为基础,以配伍和奥硝唑作为关键词,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共找到145篇文献,其中135篇为有效资料。按照所述内容的不同,将文献资料划分为下述几个类型:66篇关于奥硝唑与其他配伍应用禁忌的报道;4篇关于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对照性研究资料;5篇关于奥硝唑的调查性文献综述;60篇关于奥硝唑与其他药物稳定配伍的报道。

12方法对奥硝唑的溶媒、剂量以及配伍药物的溶媒、剂量等进行准确记录,及时发现和记录配伍用药后药物的性状、颜色和反应时间等信息,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计算。

2结果

21配伍药物情况在笔者所查阅的各种文献资料中,涉及6大种类抗生素与奥硝唑的配伍使用研究,共20多个品种,其中,临床常用药剂为29种,主要包括:头孢唑肟、头孢哌酮钠、头孢匹胺、头孢替唑、头孢替安、头孢地嗪、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等头孢菌素类;萘夫西林、呋布西林、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氟氯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钠等青霉素类;氟罗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他巴唑钠等含β内酰胺酶的复方制剂;夫西地酸等其他药物。其中,共有56例奥硝唑与抗生素配伍使用的患者出现了配伍反应现象,且发生率最高的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分别高达18例和19例,喹诺酮类2例,β内酰胺类3例,含β内酰胺酶的复方制剂5例,其他类药物8例。

22配伍反应现象的发生情况奥硝唑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药物配伍反应包括下述两种类型:第一,溶液颜色从最初的无色透明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是淡粉色。主要药物类型包括:阿魏酸钠等中药注射剂;泮托拉唑、奥美拉唑等消化系统药物;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等含β内酰胺酶的复方制剂;头孢唑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曲南等β内酰胺类。第二,出现结晶、沉淀、絮状物或是白色浑浊物体。主要药物类型包括:炎琥宁、灯盏花等中药注射剂;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等呼吸系统药物;呋塞米等泌尿系统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消化系统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他巴唑钠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头孢唑肟、头孢哌酮钠、头孢匹胺、头孢替唑、头孢替安、头孢地秦等头孢菌素类;萘夫西林、呋布西林、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氟氯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钠等青霉素类;氟罗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夫西地酸等其他类抗生素。

3讨论

奥硝唑的化学表达式为1-(3-氯-2羟丙基)-2-甲基-5-硝基咪唑,包括注射液、粉针和水针几种剂型。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奥硝唑注射液通常为酸性,其PH值一般在30至35之间,在提高其PH值后,奥硝唑注射液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其通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2]。

由本次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奥硝唑配伍治疗产生配伍反映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芳香硝基反应。奥硝唑为硝基咪唑结构,属于一种芳香性硝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其溶液通常会呈现为紫红色,这种颜色反映过程被称为芳香性硝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第二,部分中药注射剂。因为奥硝唑自身的成分较为复杂,因而在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某些特殊成分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现象。第三,盐析现象。不饱和脂肪氨基酸是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主要成分,一旦其余电解质较强的溶媒药物相互作用,则必然会发生盐析现象,对乳剂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脂肪凝聚,并形成白色沉淀[3]。第四,氧化还原反应。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均属于亚磺酰基苯并咪唑结构类药物,且通常为弱碱性,其性质容易受到温度、金属离子、光线和PH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五,游离单体。部分药物属于强碱弱酸盐类物质,包括阿洛西林钠和美洛西林钠等等,一旦其游离出药物单体,则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浑浊现象。

综上所述,奥硝唑是一种临床应用率较高的抗生素类药物,在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发生配伍反应的危险,因而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对药物配伍反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密切观察,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参考文献

[1]彭绍贤,刘丛海.奥硝唑注射液的配伍变化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01):73-74.

[2]王锐霞,杨柳,王雪.阿洛西林钠与3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8(04):33.

[3]阮贤妹,刘云春.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5):148.

奥硝唑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女性, 已婚或未婚而有性生活史, 年龄18岁~65岁;非月经期;外阴瘙痒或有稀薄的泡沫状白带等;阴道分泌物悬滴法见滴虫, 符合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1], 需抗滴虫治疗;1周内禁性生活;试验前1周内未使用其他抗滴虫药及阴道清洁剂, 阴道分泌物悬滴法见滴虫;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2) 严重全身感染患者; (3) 有对硝基咪唑类药物过敏史者; (4)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5) 近1周内服用过其他抗滴虫药和使用过阴道清洁剂者。2组间年龄及病情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

治疗组口服塞克硝唑分散片 (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明捷, 0.25 g/片, 批号:20061201) 1 g, 1次/d, 疗程5 d.对照组口服奥硝唑片 (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商品名:潇然, 250 mg/片, 批号:20070301) 500 mg, 2次/d, 连用5 d.所有患者的性伴侣均同时服药治疗, 且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1.3 观察项目

1.3.1 用药前

签署知情同意书, 询问病史, 了解伴随疾病 (既往或目前所患其他疾病) 及伴随治疗用药情况, 评价用药前临床症状、体征 (包括外阴瘙痒、尿路刺激症状、白带性状、白带气味、白带量、阴道充血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ALT、AST、TBiL、BUN、Cr) 检查、尿妊娠试验、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 (悬滴法) 。

1.3.2 用药后

观察不良反应, 评价停药后3 d~5 d的临床症状、体征 (包括外阴瘙痒、尿路刺激症状、白带性状、白带气味、白带量、阴道充血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停药后第3~5天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ALT、AST、TBiL、BUN、Cr) 检查,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查 (悬滴法) 。

1.3.3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1) 外阴瘙痒:0分=无;1分=有轻微外阴瘙痒;2分=有明显外阴瘙痒, 外阴有抓痕, 有明显痛感; (2) 尿路刺激症状:0分=无;1分=有轻微尿路刺激症状;2分=有明显尿路刺激症状; (3) 白带性状:0分=正常;1分=灰色或灰白色泡沫状;2分=脓性白带, 黄绿色泡沫状; (4) 白带气味:0分=无臭味;1分=有轻微腥臭味;2分=有较重鱼腥臭味; (5) 白带量:0分=正常;1分=较多;2分=过多; (6) 阴道充血:0分=阴道壁无红肿充血;1分=阴道壁轻微红肿充血;2分=阴道壁明显红肿充血, 斑点状黏膜下出血点。

1.3.4 病原学检查评分标准

(1) 滴虫数以四级记录, -:未发现滴虫;+:<5个/HP;++:5~10个/HP;+++:>10个/HP。 (2) 滴虫活力:0=无活力;1=活力较弱;2=活力较好。

1.3.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同时白带显微镜检滴虫转阴; (2)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完全消失, 但总积分降低率≥75%, 同时白带显微镜检滴虫转阴或滴虫数明显减少 (降低2个级别) , 无活力; (3) 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降低率50%~74%;或白带显微镜检滴虫数略减少 (降低1个级别) , 活力较弱; (4)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降低率<50%;或白带显微镜检滴虫数无减少或增多, 活力正常。痊愈+显效为有效, 并据此计算有效率。

1.4 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及记录

对试验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记录其出现的时间、症状、程度、持续时间、处理措施、转归等, 并评价其与试验的相关性, 详细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 立即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及时停止试验。详细记录停止时间、不良反应及相关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处理经过及转归, 并上报。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用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评价见表1.

2 组滴虫性阴道炎受试者用药后白带性状、白带量、白带气味、外阴瘙痒、尿路刺激症状、阴道充血评分与用药前比较结果表明, 用药后塞克硝唑分散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 (痊愈+显效) 分别为61%和94%;奥硝唑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和94%, 2组之间比较χ2=0.148,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塞克硝唑分散片组滴虫清除率为98%;奥硝唑片组滴虫清除率为96%, 2组比较χ2=0.243,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例病例中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总积分平均下降5.51分和5.61分, 总积分降低率分别为91.40%和89.65%, 用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显示塞克硝唑片和奥硝唑片均能有效控制滴虫阴道炎症状、体征,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发病率为10%~25%[2].临床上传统的治疗药物是甲硝唑, 但因长期大量应用甲硝唑, 使耐药率逐年提高[3], 且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患者难以耐受而使许多患者不得不中途停药。

塞克硝唑分散片是1980年由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研发的5-硝基咪唑类化合物, 与甲硝唑、替硝唑及奥硝唑具有相同的抗厌氧菌和抗寄生虫谱。与同类其他药物相比, 塞克硝唑口服后吸收迅速, 消除半衰期 (T1/2) 长, 达17 h~29 h, 通常单次服药即可达到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轻微, 患者耐受性良好。将其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并与奥硝唑片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发现塞克硝唑分散片具有以下优点: (1) 白带异常、尿道刺激征、外阴及阴道充血等症状, 在用药3 d内即明显改善, 尤其黄色白带改善明显, 第5天临床症状消失; (2) 不良反应轻微, 未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 未经处理停药后症状均消失; (3) 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等指标无异常变化。有研究表明[4]:奥硝唑片体外抗革兰阴性厌氧菌的效果与塞克硝唑分散片相似, 但抗革兰阳性厌氧菌的作用弱于塞克硝唑分散片。本研究结果显示:奥硝唑片的显效率虽不如塞克硝唑分散片 (P<0.05) , 但两者抗滴虫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上述研究表明:塞克硝唑分散片和奥硝唑片均能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起效快, 疗程短, 疗效满意, 不良反应少, 均可作为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首选药物。

摘要:目的观察塞克硝唑分散片与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滴虫阴道炎患者144例, 随机分为塞克硝唑分散片组与奥硝唑片组各72例。治疗组采用塞克硝唑分散片口服, 对照组采用奥硝唑片口服, 疗程均为7d.结果用药后塞克硝唑分散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 (痊愈+显效) 分别为61%和94%;奥硝唑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和94%, 2组之间比较χ2=0.148,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例病例中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塞克硝唑分散片和奥硝唑片均能有效控制滴虫性阴道炎, 均可作为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塞克硝唑分散片,奥硝唑片,阴道炎,滴虫性,疗效差异

参考文献

[1]汤希伟, 侍庆.妇产科疾病诊断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71-172.

[2]蔡咏梅, 杨佩磊.定菌生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05, 17 (5) :93-94.

[3]张岩.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8 (3) :276-277.

奥硝唑片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80例, 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硝唑组和甲硝唑组。纳入标准:年满18周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临床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镜检下找到滴虫;近一周内未服用其他抗滴虫药物及使用阴道清洁剂。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严重全身感染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近一周内有服用其他抗滴虫药物或使用阴道清洁剂者;有硝基咪唑类药物过敏史者。奥硝唑组40例, 年龄21~59岁, 平均 (33.1±3.4) 岁;甲硝唑组40例, 年龄21~60岁, 平均 (34.8±4.1)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奥硝唑组口服奥硝唑片 (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规格0.25g/片, 2次/d, 2片/次, 6d为1个疗程;甲硝唑组口服甲硝唑片 (湖北华中制药厂) , 规格0.2g/片, 3次/d, 1片/次, 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 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原有脓性或泡沫样白带消失, 无尿频、尿痛、外阴瘙痒等症状, 外阴、阴道黏膜无充血, 镜检无滴虫;显效:白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尿频、尿痛、外阴瘙痒等症状明显好转, 外阴无充血, 镜检滴虫数减少超过50%, 无活力;有效:白带较治疗前略减少, 尿频、尿痛及外阴瘙痒症状略减轻, 体检外阴无充血、阴道黏膜充血, 镜检滴虫数减少低于50%, 活动弱;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滴虫数及活力无改变。总有效率 (%) =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头晕、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奥硝唑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硝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奥硝唑组发生胃肠道反应6例, 头晕2例, 皮疹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甲硝唑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21例, 头晕5例, 皮疹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本病发病率较高, 且可形成盆腔炎和造成不孕不育, 给众多成年女性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 也引起广大妇产科医生的重视[4]。女性月经前后, 阴道p H值发生变化, 月经后接近中性, 故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于月经前后常得以繁殖, 引起炎症发作。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 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分泌物的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分泌物呈脓性是因为分泌物中含白细胞, 若合并其他感染则呈黄绿色、泡沫状, 有臭味是因为滴虫无氧降解糖类而产生腐臭气体。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是感染的阴道毛滴虫消耗了阴道内的糖原, 破坏了阴道的自净防御功能, 促进了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引起炎症发作。甲硝唑是常用的一种抗厌氧菌药及抗滴虫药, 具有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对原虫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等, 也可引起神经症状, 如头痛、眩晕、偶感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炎等, 大剂量甚至可导致抽搐, 少数病例会发生荨麻疹、潮红、瘙痒、膀胱炎、排尿困难、口中金属味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等。虽然上述不良反应一般不影响治疗或停药后能自行恢复, 但患者往往会由于不能坚持而停药, 导致对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不佳。奥硝唑是新一代的抗厌氧菌药及抗滴虫药, 为硝基咪唑类衍生物, 其发挥抗微生物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为通过其分子中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与微生物细胞DNA发生相互作用, 使其螺旋结构断裂或阻断其转录复制, 从而导致其死亡。奥硝唑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其用药期间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胃部不适、恶心、口腔异味、头晕、困倦、皮疹、白细胞计数减少等, 但发生率较低, 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好。

本研究通过比较奥硝唑与甲硝唑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中的临床疗效可以看出, 奥硝唑组总有效率为97.5%, 甲硝唑组总有效率为85.0%, 说明奥硝唑较甲硝唑在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上更加确切;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甲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5%, 说明甲硝唑虽有一定的抗厌氧菌及抗滴虫作用, 但本身的耐受性较差, 易引起不良反应, 而奥硝唑在抗厌氧菌及抗滴虫的同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安全性更好。有学者研究发现, 奥硝唑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硝唑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硝唑组, 说明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疗效确切,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患者耐受性好[5]。也有学者研究发现, 奥硝唑栓和甲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3%、98.4%和57.6%、97.0%, 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及5.0%, 说明奥硝唑栓治疗厌氧菌所致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少[6]。还有学者研究发现,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95.00%,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和17.5%, 说明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均有效, 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 两者差异显著, 奥硝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7]。

总之, 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上, 奥硝唑较甲硝唑疗效更为确切, 治愈率更高, 安全性更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慧芳, 龚培力, 周际安, 等.奥硝唑片治疗急性厌氧菌感染性疾病及阴道毛滴虫病的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杂志, 2011, 10 (11) :833-836.

[2] 刘宏伟, 蔡压西, 毕世墚, 等.奥硝唑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双盲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8, 24 (3) :195-198.

[3] 丑莉莉, 袁捷.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2) :4805-4806.

[4] 国玉芝, 宋艳佳, 苗洪志, 等.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 2009, 31 (9) :37-38.

[5] 甄莉霞.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49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4) :68-69.

[6] 司延斌, 夏柳, 龚培力, 等.国产奥硝唑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09, 15 (4) :294-297.

奥硝唑片 第5篇

关键词:滴虫性阴道炎,替硝唑,奥硝唑

据研究报道, 滴虫性阴道炎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且呈上升趋势[1,2], 其发病机制是由毛滴虫引起。毛滴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泌尿生殖系统、肠道和口腔等部位, 其中阴道毛滴虫在阴道内引起的炎症反应即为滴虫性阴道炎, 主要导致患者出现白带异常、瘙痒、性交痛等症状, 严重降低了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3,4,5];该病还可通过性接触而传染, 因此是我单位重点监控和治疗的疾病病种之一。该研究中, 笔者比较了替硝唑与奥硝唑药物对于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我单位门诊中接收的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对比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原则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对照组40例, 年龄22~56岁, 中位数年龄39岁, 已婚患者36例, 未婚患者4例;研究组40例患者, 年龄20~55岁, 中位数年龄38岁, 已婚患者38例, 未婚患者2例。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滴虫性阴道炎疾病的好发人群是已婚妇女。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硝唑 (湖北恒安制药公司) 药物治疗, 首次服用该药时的剂量为1000 mg, 服用一段时间后剂量改为500 mg, 每天服用2次, 持续10 d。研究组患者则选用奥硝唑药物治疗, 奥硝唑 (南京圣和药业) 的服用剂量及方法与替硝唑相同。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 禁止性生活。两组患者均服用不同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显效:白带异常、瘙痒、性交痛等症状消失,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滴虫大量减少或消失;有效:相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滴虫镜检时发现其数量降低;无效:患者的症状未见好转, 镜检时仍然可见大量毛滴虫。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经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选用替硝唑药物治疗, 研究组患者则选用奥硝唑药物治疗, 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结果得出, 研究组患者经奥硝唑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的病情好转率为95%, 显著高于对照组72.5%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症状。结果得出, 研究组患者经奥硝唑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显著低于对照组32.5%,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疾病是我单位门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总结滴虫性阴道炎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我单位工作人员对此种疾病类型进行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多数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患病初期无症状, 患者多伴有白带异常、瘙痒等症状, 且不适的感觉可能持续1周或几个月, 也可能因月经或怀孕而明显好转, 因此易被忽视;检查患者阴道时可见阴道黏膜发炎、呈鲜红色、上覆斑片状假膜, 常伴泡沫样分泌物等, 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少数有灼热感;白带增多变黄绿色。偶可发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腹痛、腹泻、黏液便或龋齿等症状[6]。我单位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疾病的主要药物是替硝唑和奥硝唑[7]。替硝唑属于硝基咪唑类药物, 对原虫 (溶组织阿米巴、阴道滴虫等) 和厌氧菌有良好活性。替硝唑药物进入机体后可抑制阴道滴虫病原体DNA的合成, 同时还可以快速进入细胞内杀死致病微生物, 进而起到消除炎症的作用[8]。奥硝唑是新一代的硝基咪唑类药物, 适用于治疗由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奥硝唑与替硝唑比较时, 该药物容易经胃肠道吸收, 药物半衰期长且药力较强。

该研究结果表明, 奥硝唑治疗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显著优于替硝唑治疗组患者, 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硝唑治疗组, 故奥硝唑对于滴虫性阴道炎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替硝唑。

参考文献

[1]岳占英.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34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5 (6) :71.

[2]陆海斌.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3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 (2) :49.

[3]杨润乾.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 2015, 2 (3) :102.

[4]孙霞.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3) :2573.

[5]姜素芳.口服奥硝唑与替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J].海峡药学, 2012, 5 (24) :148.

[6]乐莲辉.替硝哇和奥硝哇在滴虫性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3) :563.

[7]洪伟.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9) :4400.

奥硝唑片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弋阳县中医院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74例,患者表现出阴道瘙痒,白带增多,颜色发黄有异味,经过分泌物检查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排除药物过敏和其他细菌感染的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1.8±1.3)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年龄(32.1±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均用高锰酸钾稀释液洗外阴部位。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4020179)治疗,0.2g/次,4次/d,连续用药1周。观察组给予奥硝唑(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77)治疗,0.5g/次,2次/d,连续用药1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包括脓性或泡沫样白带、尿频、尿痛、外阴瘙痒、阴道充血)、局部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白介素13(IL-1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1]治愈:患者的白带消失,外阴瘙痒消失,分析检查无滴虫;显效:患者的白带明显减少,外阴瘙痒症状减轻,阴道滴虫减少50%以上;有效:患者的白带和外阴瘙痒症状稍减轻,滴虫数减少在50%以下;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滴虫数没有改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脓性或泡沫样白带、尿频、尿痛、外阴瘙痒、阴道充血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脓性或泡沫样白带、尿频、尿痛、外阴瘙痒、阴道充血症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细胞因子IL-2、IL-8、IL-13水平及治疗后IL-2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8、IL-13水平及治疗后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IL-2=白介素2,IL-8=白介素8,IL-13=白介素1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发生胃肠道反应的患者1例,头痛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2/37);对照组中发生胃肠道反应患者3例,头痛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5/3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是阴道毛滴虫将阴道内的糖原消耗,使阴道的自净防御功能被破坏,继而引发细菌感染[2]。病情延误与发展后容易引起盆腔炎造成不孕不育的不良并发症。因此,患者在发病后需要及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一般会有非特异性炎症出现,造成毛细血管充血,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阴道瘙痒、阴道隐血和白带异常增多有异味等症状,出现异常表现后及时诊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3]。临床中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常用药物为甲硝唑,甲硝唑具有广谱性的抗厌氧菌和原虫的作用,可以杀灭原虫,对滴虫的杀灭性较好,但是在临床长时间的应用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耐药性,临床疗效下降,甲硝唑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口中容易出现金属味道,致使患者治疗顺应性低,患者在中途停药也是导致滴虫性阴道炎治疗效果下降的原因之一。而奥硝唑是在甲硝唑后的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药物,起效快,t1/2较长,不良反应少[4]。奥硝唑在肝脏内代谢,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具有较强细胞毒性作用的原型药物和代谢之后细胞毒性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二者共同作用在厌氧菌和阿米巴虫等病原菌上,导致毛滴虫等寄生虫和病原菌的DNA受到破坏,DNA的螺旋结构和转录过程受到破坏和干扰,起到一定的抗菌和杀灭病原虫的作用[5]。奥硝唑的耐药性较低,在使用中的不良反应较少,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奥硝唑相对于甲硝唑的优势在于:(1)疗效好,起效快,临床应用时间短,对大多数厌氧菌都具有很强的作用;(2)与甲硝唑相比t1/2长,奥硝唑具有14h以上的血浆清除t[6]1/2;(3)奥硝唑用药方便,每日服用两次即可,而甲硝唑每日要服用三次;(4)不良反应少,患者更易耐受。阴道局部黏膜免疫系统在微生物及病毒侵染过程中被激活,在淋巴细胞与多种非淋巴细胞作用下产生炎性递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7]。相关研究显示,阴道分泌物中的IL-2、IILL--88、、IILL--1133水水平平在在滴滴虫虫性性阴阴道道炎炎患患者者中中均均有有明明显显升升高高,白带带减减少少、、尿尿频频、、尿尿痛痛、、外外阴阴瘙瘙痒痒等等外外在在症症状状与与IILL--22、、IILL-8、IL-13的升高有关[8]。由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杀伤力起到增强作用,机体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可通过IL-2水平直接反映出来[9]。IL-8是趋化因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IL-8的增加可进一步加重阴道局部炎症。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的IL-13对促炎因子的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起到诱导作用,并可促进B细胞分泌免疫蛋白,介导体液免疫[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脓性或泡沫样白带、尿频、尿痛、外阴瘙痒、阴道充血症状少于对照组,IL-8、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提示与甲硝唑相比,奥硝唑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因子IL-8、IL-13等产生,防止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善对机体及阴道的微环境,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高于甲硝唑,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少,为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小华,李邹金,刘中华,等.奥硝唑阴道栓治疗滴虫性阴道炎98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97-98.

[2]苏亚芳.3种方法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16):49.

[3]丑莉莉,袁捷.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2):4805-4806.

[4]金月芳,倪振飞,陆容辉.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60.

[5]汤永玖,朱玉琴,虞和永.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性阴道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5):427-429.

[6]牛义贵.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75-6077.

[7]鲁文琴,周金年.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比较[J].贵州医药,2010,34(12):1105-1106.

[8]潘晓.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7):151-153.

[9]Thurman AR,Doncel GF.Innate immunity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richomonas vaginalis and bacterial vaginosis:relationship to HIV acquisition[J].Am J Reprod Immunol,2011,65(2):89-98.

奥硝唑片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53例患者中年龄23-54岁, 病程4个月-5年;对照组53例患者中年龄25-56岁, 病程5个月-6年不等。主要临床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 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 可伴有疼痛、灼热、性交痛等;分泌物表现出的典型特征为泡沫状、稀薄脓性、黄绿色、有臭味。并发尿道感染时有尿频、尿痛甚至血尿。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匀次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1.2 临床诊断

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滴虫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如上所述。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及宫颈水肿、充血, 散在出血点或草莓状突起;临床症状无明显的带虫者, 阴道黏膜可没有异常的改变。实验室检查中最简单方法为生理盐水悬滴法, 于阴道口处或后穹窿处取些许白带并与温盐水混匀, 若低倍镜下找到滴虫即则可诊断为滴虫阴道炎[3];对可疑患者, 若多次悬滴法未能发现滴虫时, 可送培养, 需要注意:去分泌物前1-2天应避免性交、阴道用药或灌洗, 取分泌物时使用干净窥器, 取出后立即送检且注意保暖, 否则会造成滴虫的活动力降低, 给辨认带来困难。

2 临床治疗

治疗组给予奥硝唑, 剂量是500mg, 口服, 2次/d;对照组给予甲硝唑, 剂量是200mg, 3次/d;治疗时间均为l周;需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 患者的性伴侣也服用相同药物, 同时避免发生性生活。在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治疗前及治疗疗程结束之后的l周, 分泌物均应涂片检查来进行观察滴虫、细菌、霉菌等生长状况, 并进行血、尿常规及生化全套等检查, 治疗期间留心患者临床表现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4]。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5]

痊愈:患者阴道部泡沫样或脓性白带消失, 外阴瘙痒、泌尿系感染等症状消失, 外阴、阴道没有充血, 分泌物涂片镜检未见滴虫, 月经后连续3次复查白带均为阴性。有效:患者阴道部白带减少, 外阴瘙痒、泌尿系感染等症状好转, 外阴没有充血, 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滴虫数目减少、无活力。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转好, 滴虫数目亦无变化;甚至恶化。

3.2 结果

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有4例有恶心、呕吐、头晕、皮疹及嗜睡等症状, 但程度较轻且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17例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及嗜睡等症状且明显, 经对症治疗而消失。治疗结果及疗效对比如下:

运用统计学软件SAS v9.0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得统计值为4.5774, P=0.0324<0.05, 表明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认为治疗滴虫阴道炎的效果替硝唑优于甲硝唑。

4 讨论

滴虫性阴道炎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由直接途径如性交或间接途径如公共浴池、浴巾、浴盆、游泳池、衣物、器械、厕所及敷料等进行传染, 因此, 在临床上应该积极防治传播。其常规治疗药物为甲硝唑, 但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 耐药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 且不良反应发多。而奥硝唑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新型抗厌氧菌、抗滴虫药物,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临床研究中奥硝唑和甲硝唑治疗效果对比P<0.05, 可认为治疗滴虫阴道炎的效果替硝唑优于甲硝唑。因此, 奥硝唑治疗滴虫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肯定, 不良反应少, 可选为首选药物,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 (第7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8.

[2]王瑜真, 王瑜萍.复方奥硝唑栓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8, 24 (6) :580-581.

[3]王团球.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76例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0, 16 (28) :155.

[4]胡君兰.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4) :144.

局部应用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疗效观察 第8篇

1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在口腔门诊中, 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77例, 无其它疾病, 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和半年内未作过其他牙周手术;牙周情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龈水肿、充血、糜烂, 有4mm以上牙周袋, 牙松动度Ⅰ°~Ⅱ° , 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2/3。年龄在28~60岁, 其中男性40人, 女性37人。

1.2 病例分组

牙周炎患者77例, 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43例, 对照组34例。

1.3 治疗方法

将奥硝唑 (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批号20031031) 1片 (500mg) 研成粉末, 加甘油1ml, 调成糊状备用。将牙周炎组全部患者作洁治或刮治术, 必要时配合袋内壁刮治, 3%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 用棉捻醮上ONZ糊剂送入牙周袋内 (每位患者每牙用量约50mg) , 每日1次, 连续7d。对照组牙周袋内置入碘甘油棉捻, 口服ONZ, 每次0.5g, 每日2次, 连续7d。

1.4 观察指标

牙周炎观察指标为口臭、牙叩痛程度、咀嚼功能、SBI (龈沟出血指数) 、GI (牙龈指数) 、 PD (牙周袋深度) 、TM (牙齿松动度) 。各临床指数均参考《牙周病学》第2版[3]。

1.5 疗效评价

牙周炎:疗效评价主要根据主诉、临床症状和观察指标变化情况, 可分为, 显效:用药后出血、疼痛、肿胀、口臭等消失, 红肿消退, 咀嚼功能恢复, SBI、GI、叩痛程度等较治疗前改善 (≥1°) , 牙周袋变浅 (≥1mm) 。有效:用药后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明显减轻, 红肿缩小, 但SBI、GI、PD、TM较以前改善不明显。无效:用药后5d之内上述临床症状和观察指标无改善, 仍有红肿疼痛再发者。

2结果

2.1 资料的均衡性

牙周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用药前各种症状和临床指数分布情况经统计检查,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表明两组构成均衡, 具有可比性。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牙周炎对照组共75例患者, 口服ONZ后出现头晕5例 (6.7%) , 胃肠道不适3例 (4%) , 停药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

3讨论

牙周炎是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其中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是其主要致病菌。正常牙龈沟内仅存在少量细菌, 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兼性放线菌。炎症发生后, 革兰氏阴性菌的总量增加, 主要为核酸性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等。在牙周炎的进展期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占75%, 牙周袋内的厌氧菌感染率可达80%~100%[4]。ONZ对大多数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杀灭作用, 尤其在药效、毒性、不良反应、药代特点和用药方案等方面均优于甲硝唑和替硝唑[1], 是目前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长期全身应用仍存在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及对白细胞的抑制作用。为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提高疗效, 减少药量并使其在口腔局部组织中维持较高的浓度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取得所期望的药效。

牙周炎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抗菌素和局部治疗, 牙周炎患者必要时配合牙周手术治疗。去除盲袋感染物质和牙周袋内的菌斑, 有效控制口腔厌氧菌感染, 是治疗牙周炎的关键。本文采用局部应用ONZ糊剂置入牙周袋内和冠周盲袋内治疗牙周炎,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且局部用药量 (7d共350mg) 仅占口服剂量 (7d共7g) 的5%, 避免了口服ONZ引起的头晕、胃肠道反应和肝赃的首关效应。应用ONZ糊剂, 药物直接进入牙周组织发炎部位, 能更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口腔病原菌, 控制牙周组织炎症, 改善牙周炎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田怀平, 王美纳.奥硝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J) .中国药房, 2003, 14 (1) :50-52.

[2]詹怡, 林居红, 王金华.奥硝唑碘仿糊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J) .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15) :1450.

[3]曹采方.牙周病学 (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2.

奥硝唑片范文

奥硝唑片范文(精选8篇)奥硝唑片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90例, 均为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 随机将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