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精选11篇)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1篇
一、立足化学教学普及科技知识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 十三亿人口中有八亿农民, 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前提。教育部《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中指出:农村各类学校担负着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应在科教兴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农村学校不仅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 还要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 使其成为新农村的建设者。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 有义务通过化学教学传授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立足化学教学普及科技知识的可行性
据统计, 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中, 有60%以上要回到农村, 但由于其农业知识的匮乏, 而难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初中化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 有许多内容与农业生产科技知识相联系, 以现行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为例, 将化学与农业科技知识的结合点总结如下:
由此看来, 以化学教学为主阵地,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可行且必要。
三、立足化学教学普及科学知识的实施途径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 也是学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找准知识点, 使化学知识与农业科技知识有机结合, 能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 也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与技术理论。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利用时, 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农村水源污染的问题及农村的节水新技术;在讲甲烷燃烧时, 则可渗透农村建设沼气池的原理及科学管理方法。实践证明, 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 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与技术, 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术, 还能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提高其学习效率, 扩充知识面。这样, 由化学课堂教学将新的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 再由学生传播给家庭, 应用于生产实际, 从而有效扩大科技知识的普及面。
2. 举办专题讲座, 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结合课本的具体内容, 再与农业科技知识联系选取适当内容, 举办专题讲座是向学生详细传授某种科技知识的有效途径。讲座内容应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 结合农民急需的实际情况, 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 又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内容传播。同时, 也欢迎广大农民群众参加听或讲, 以加大课堂与农民的联系, 更有利于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如结合二氧化碳的知识进行《二氧化碳气体肥料与大棚蔬菜增产的新技术》的专题讲座, 结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溶液的配制, 进行《农药的科学配制与使用》的专题讲座。通过这样的讲座, 可以更详细地讲述课文内容, 并将之用于实际。
3. 利用课外活动小组, 巩固农业知识。
课外小组活动是学生巩固农业知识的实践场所, 结合课堂教学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验展开课外小组活动不仅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热情。如“回收反应产物, 自制农业化肥”、“鉴别农村常用化肥”、“测定土壤的PH值, 并提出改良方案”, 等等。
4. 带领学生参观访问, 为学生铺设学习科技知识的平台。
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进行参观访问, 既能扩充课堂所学知识, 又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化学是为了更好地用化学,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应用于生产实践。如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农民建设沼气池, 以节约能源, 减小污染, 可借助此机会, 带领学生深入建设现场, 参观建设的过程, 听建设者讲使用的原理和科学管理的方法, 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更欢迎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农村这样的机会很多, 如:参观绿色蔬菜大棚试验基地, 参加科技人员的测土配方活动, 参观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 并对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分析讨论, 有必要还可以请相关的农技人员讲解, 以积极创造条件, 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新的农业科技知识, 使化学教学更深入地服务于农村建设。
四、取得的成绩及期待的成果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对于升学的学生, 加大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充实, 更丰满,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 促使学生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 采取积极有效的科学方法来获取知识。这一部分学生在中考中的化学成绩均为优秀。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2篇
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体现,所以课堂教学成了我们研讨的永恒课题。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乐园。怎样来实现课堂应有的价值、实践这一“乐园”的遐想?那就是如何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呈现“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
在课堂教学中,我按照学校要求的八步走教学模式:①确定教学内容;②展示教学目标;③指导学法;④学生自学;⑤讨论交流;⑥成果展示;⑦达标测评;⑧课堂小结。学生动起来,课堂热闹起来了,可是却发现在达标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探出新知。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趣”字当先,牢牢抓住学生“爱新奇,喜热闹”的心理设“趣”,用“趣”。用听、说、读、写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抓好咱校语文组倡导的“朗朗书声溢校园”、“课前三分钟我主持”、“我是写作小能手”“瞧瞧我的钢笔字”等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在朗朗的读书声或“蜂飞教室声如雷,蝶入课堂无人赏”的心无旁骛默读氛围中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舍我其谁”的思考讨论气氛中,使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以上反思心得我把它概括为:立足文本,关注社会,凝注学生,教出语文味。具体做法为。
1.精备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QQ:1624575606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文本,把文本内容研究清楚,把文本中所蕴含的语文素养充分挖掘出来,联系学生实际,做到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显出来。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从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丰富细致的描写和叙述角度阅读,认识什么是叙述什么是描写,理解童年的“我”对玩耍和读书态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讨论什么是童年。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阅读、质疑中读出了“童年的就是快乐的”、“要珍惜童年的记忆”,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快乐往事…… 我觉得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乐园”这一理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到充实提高。
2.巧设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十分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如教学《台阶》这一课时从学生初读后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此文要以“台阶”为题目,更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我就让学生再读书,读懂“大门口有高台阶的家庭在村子里意味着什么?”“父亲为什么要造高台阶房子?”“父亲是怎么造房子的,用了多少时间,经历了那些艰辛?”再读之后,学生明白了“台阶”是线索,也清楚了父亲造高台阶的不容易。但对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情怀仍是不清楚。我就让学生回忆父母及村子里人们热衷的话题。“房子呀!”学生发现,“再瞧瞧你们村的房子,后建的总要比先建的怎么样?”“漂亮”、“高大”、“新奇”、“适用”、“有个性”,“呀,我们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是一样的。”捕捉到这点,我死扣:“哪里一样?”学生滔滔不绝,谈论热情很高。热议间歇,我又追:“由此,你们看到父亲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了吗?”学生稍作思考,答案便纷纷涌出。我让学生再读房子造好后父亲在青石板上的表现,问:“房子造好后,父亲怎么了?他感到幸福了吗?为什么会这样?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争论言说不止。待时机成熟。我出示延伸习题,“今年国家领导人大力提倡要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你的幸福感是什么呢?你的幸福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学生又热议开来了。我止住议论,让他们把答案写在纸上。完了以后,我不点名地念收上来的答案,全班简评。在评的过程中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用心做好份内的事就是幸福”等幸福感传递给学生;又适时地抛出:文中的父亲造好高台阶后没有幸福感的原因之一是他当初奋斗的基础是为自个,也就是他的幸福感基础是建立在满足个人利益上,若要恒久的幸福就要为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我觉得此教学设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和活动范围的前提下把握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存,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上述《台阶》课堂没有按照教前的教学设计发展,但是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生成了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表达、个性化体验的目标基本达到。所以教学设计是要求我们教师心里装着学生走进课堂,而不是自己,更不是教案,这样我们的课堂最终才会是“指向人的解放”。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关注课堂实践,灵活处理生成
课堂生成是教师教后学生学或学生学后教师指导之后学生产生的新的知识、认识感悟、情感态度价值感等等。课堂上的生成有的是个性的,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语言文字,有的是动作表情,有的转瞬即逝,有的恒久不变,有的是精华是智慧,有的是糟粕是垃圾,有的是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呈现,有的是教与学的偶然火花迸溅。这些需要及时把握,灵活处理。教育得法之处在于善于把握教育契机。
新课改要求教师讲不超15分钟,30分钟的学生活动期间教师做什么呢。我觉得这30分钟里教师比讲课还累。教师得倾听、观察学生学的情况、以判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方法的确定是否合理有效。对个性化的问题作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作引导阐释。对学生的闪光点,亮点做出赞许鼓励的信息,还得思考出现的新问题解决的办法、推进课堂进程,组织完成目标。在这30分钟里教师走进学生,及时发现解决课堂生成。既掌握了教学的情况又亲近了学生,使教师明白该教什么,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在我们中间。”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语文老师是我们的同学,她与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看到这话,我一点不生气,学生把我当成同学是荣幸啊。我处理课堂生成的绝招是:听了看了学生的学习生成后,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层面,参与讨论发言或按自己设计的目标发问。学生不知不觉把我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而忽略了教师的权威性。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我想要的。
5.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味地任学生信马由缰、海阔天空显然是不行的。学生学一段时间,游一些文章,获得了些知识,但也会产生混淆或疑惑。况且学生学的知识和“游”的文章必然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归纳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如在文言文古诗词这一块,先分课整理文学常识,实词虚词,重点句子,文章内容理解,写法归纳。六册书学完后再按体裁进行归类整理。现代文先按单元整理如作家作品,文章标题,体裁,中心思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等。六册书学完后,又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整理,构建三种文体的语文知识体系。其它如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语文知识都要帮学生构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教学设计要以语文文本为载体,从学生成长和社会需要出发,对学生、学习材料以及课堂涉及到的学习资源作出充分而又灵活的规划。打破依赖别人解读、为自己而设计教案的陋习,努力做到教学设计是为学生设计、为语文课程的发展设计、为体现自己专业成长设计。
立足初中学生实际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第3篇
一、加强语法教学,打好英语基础
众所周知,英语国家英语教学一般都不过分强调语法,因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有广泛的语言环境供他们学习、体会、借鉴,在语境中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习用或总结出语言应用的规律和习惯,语用能力自然而然得以提高。而这些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和绝佳机会是非英语国家无法比及的,非英语国家在缺乏语境的前提下,只有加强语法学习,规范和强化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规律意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同样如此,学生学习英语也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英语语法,这样才能在英语学习中少走弯路,更快、更准地掌握好这种语言形式。
例如,学习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y little sister”,“little”这个单词就有不同的用法,在a little cat 一只小猫,a little girl 一个小姑娘中, little是“小”的意思,但在There is little water中,就表否定含义“少的”意思。教师要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到“little”的不同用法,并且教师还要对这种语法现象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little”修饰有生命的可数名词时是“小”的含义,而修饰不可数名词时就有了否定含义“少的”,这样学生只有了解了“little”的语法现象才能准确掌握好它的用法。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
二、搞好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设计好教学任务,并把任务具体细化,贯穿于每一节课中,根据任务设计好每节课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小组合作就是较好的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学习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就可以事项分组教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任务,使学生心中了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进行模拟对话练习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教师就要做好示范,创设好情境并明确任务,如对颜色的练习和名词格的运用中教师就要先做示范:T: What colour is it? S:It?蒺s red. T:Do you like it? S:Yes, I like it.……教师做好示范后,学生能够有个清晰的认识,也能活跃他们的思维,这为他们小组合作练习提供了生动的版本,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地巩固着知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好教学内容,关注每个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次,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算是成功有效的。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法一节课满堂灌,既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一味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教师的课堂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必定是痛苦而收效甚微的,相信,只要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都能充分地动起来,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效果一定很突出。
例如,学习仁爱版初中八年级英语“When I grow up”对于一篇阅读文章教师就应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Is it…?可以让水平一般的学生回答。第二个层次是,when, who where 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可以让中等的学生回答,而对那些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提炼答案和观点的关于why what等的问题,难度系数较大的就要让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回答。
这样,课堂设计好后,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自然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效果显著。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方式是相对单一的,领读与识记几乎成为课堂不变的方式,不可否认,领读与识记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英语基础、英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它们,但,一味地重复学生会感到厌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不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提高英语水平。
比如,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Topic3 Section A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教学来强化单词学习识记,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文章的分角色活动练习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有效掌握课文内容,通过竞赛活动、接龙活动等活动方式教学提高学习学习英语的热情。总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重大作用。
总之,教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关系着祖国的发展,特别是英语教学,在现今社会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祖国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不断努力(3)听与写的结合。在听过一段材料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听材料进行概括总结,或对整个材料进行完整的记录。促使学生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处理长篇文章把握全文关键的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4篇
一、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
1.控制性写作训练
控制性写作是指对学生语言的控制, 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单词、短语和句型的过程中, 积累、巩固、记忆、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或语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型, 教师可以用转换句型、句子翻译、模仿造句、一句多译、短文填词等方法, 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9AUnit3Reading, 这一单元的单词、短语和固定搭配较多且比较重要。重点单词及短语有:deal with, have nochoice but to do sth, refuse to do sth, accept, hardly, sparetime, doubt, whether, offer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be worthdoing sth, be of great value to sb, plenty of, be strict with sb/ insth,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study and hobbies, either等。针对这些重点单词及短语, 作者设计了不同的巩固练习:
(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借助于问题复述课文
1What is Simon crazy about?
2What is his dream?
3What is his problem? (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长, 教师可以板书关键词:plenty of, stay out, late to play football, play for three hours, forget when to stop, allow sb to do sth, bestrict with, feel stressed and angry, advise me how to achieve abalance between...)
(2) 一句多译
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旧书。 (Idon’tknowhowtodeal with these old books./ What to do with these old books.)
你能给我一些有用的建议吗? (Can you give me someuseful advice?/ Could you offer m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我除了走着回家别无选择。 (I had no choice but towalk home./ I could do nothing but walk home.)
(3) 课文填空
... I’m a Grade 9 student. I have a problem, and I don’tknow (怎样处理它) . I have a lot of homeworkevery day and I (除了完成作业别无选择) . I often (熬夜来完成练习) , and then feel tired the nextday. Sometimes, I want to (拒绝做这么多作业) , but usually I just accept it. I understand that (准时做作业并上交是重要的) . However, I (几乎没有空余时间) for my hobbies. I (怀疑是否值得这么努力学习) .
九年级的课文比较长, 教师如果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者进行课文填空, 降低语言表达的难度,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巩固和积累词汇和语法, 为将来的自由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提示性写作训练
控制性写作训练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单词及短语, 这时, 再让学生进行提示性写作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示性写作训练主要侧重于不同体裁的写作提示、语篇衔接提示、语篇结构提示等。
(1) 关注连接词, 提高语篇衔接能力
恰当使用连接词能使文章流畅, 过渡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连接词的使用, 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例如,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9AUnit3IntegratedSkillsA3部分是一篇报道, 需要学生利用听到的信息补全。在这篇报道中, 出现了很多连接词, 如, but, also, still等。教师可以归纳初中阶段学过的常用连接词, 再让学生给一篇缺少连接词的文章加上恰当的过渡性词语。
(2) 关注文章体裁, 注意写作格式
译林版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包括各种体裁, 如人物传记、信件、日记、新闻报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体裁的特点, 布置适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仿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的一些有用的句子, 例如, 推荐信:We’rewriting to recommend... as... We think he/she will be anexcellent... because he/she has many good qualities./ We thinkthat... has all the good qualities to be a good.../ We hope thatyou agree with us.
(3) 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 训练长句和多样性句式
1长句的训练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7BUnit2Main Task写作训练中, 作者要求学生比赛谁造的句子更长更合乎上下文语境。如:
T: I sometimes go swimming in summer.
S1: I sometimes go swimming when it’s warm and sunny.
S2: I sometimes go swimming because water can make mecool.
S3: I sometimes go swimming with my parents when theyare free.
T: There is not much pollution in the town.
S1: There is not much pollution in the town because carscannot go into the centre of town.
S2: There is not much pollution in the town because thereare so many big trees and green grass.
2多样性句式的训练
多样的表达能使文章更有活力, 语言更丰富多彩。
T: He is a creative boy. He can be a writer.
S1: He is so creative that he can be a writer.
S2: He is creative enough to be a writer.
S3: It’s creative of him to be a writer.
S4: He is such a creative boy that he can be a writer.
3.自由性写作训练
(1) 抓住课文思路, 设计不同的写作任务
如在学习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9AUnit3Teenageproblems后, 教师可以以一段《家有儿女》的视频作为结尾, 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写一篇关于剧中人物刘星与家长缺乏交流的文章, 或者教师可给出本单元的几个单词, 让学生自由编故事进行练习。又如在学习《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简写片段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 续写故事。续写故事能帮助学生掌握原文的语言特点, 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故事进行拓展发散。
(2) 关注学生的生活, 设计写作任务
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任务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把写作训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效地降低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难度。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 记叙当天发生的事情, 并在班级中展览。再如教师可以以“My problem”为题, 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
(3) 关注课文话题, 设置开放性写作任务
在自由写作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设置开放性任务。如在学习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9A Unit2时, 教师可以布置作文“My favourite colour”, 或者也可以布置能够启发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任务:Yourfamily hasjustbought a new flat with three bedrooms, one sitting -room, onedining -room, design your new flat with different colours ofwalls and furniture. And show us your reason for designing. 又如在学习 (译林版)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9BUnit2Robots后, 教师可以布置作文“Arobot at home ornot”,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思考是否愿意家里有一台机器人。如果愿意, 准备让机器人做些什么;如果不愿意, 说明原因。这些开放性的写作任务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进行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注意点
1.培养学生兴趣, 养成写作习惯
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积累,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以激励性的语言和及时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并养成用英语写作的习惯。
2.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 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初中生喜欢新奇和有趣的事物, 一成不变的单调训练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长此以往, 势必会降低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影响写作训练的成效。所以,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整合教材和话题
教师要多研究中考试题及其特点, 整合教材中相关话题的单词、短语、句子和语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设计拓展性语篇写作训练。
4.采用激励手段, 推进写作教学策略创新
教师可以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如要求学生用所给的单词编写一个故事、根据课文背景编写一段剧本、给课文补充结尾等。这些竞赛任务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对单词短语的掌握,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模仿借鉴创新”的写作策略,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做到的。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和教学设计,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生兴趣 观念 情境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24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的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习效率,而从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缺失,学习较为被动,英语教学效率不高。从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直接的因素。故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结合这些因素而优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构建,培养学生的应用综合应用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把英语知识告知学生,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英语教学所走的路线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提倡合作探究模式,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要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英语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注重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探究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
首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来看,教师的态度和角色是关键。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差异性,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提问,参与交流。以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Unit 2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先以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来引导学生自由交谈,在引入主题的同时起到复习的作用,然后幻灯展示一些被人们杀死的动物图片,以此而引出新词。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此外,要注重定位教师的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不仅要能尊重学生,还要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多引导学生参与。
其次,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学中以活动来组织学生参与,其兴趣可得到较好的激发。以Module7 A famous story Unit2 She was thinking about her cat.的阅读环节为例,先以问题“What was Alice thinking about while she was falling down a rabbit hole?”引导学生初步阅读,阅读后小组间展开对事件顺序的整理比赛,然后再以问题“Then what ran by them?”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阅读后小组互相核对,然后教师再纠正。如此,学生在竞赛中完成阅读,其积极性会更高,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英语难学,不仅单词记不住,语篇材料也较难理解。其实,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更多是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语言环境作为支撑。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以英语知识传授为重,忽视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机械的记忆、背诵的方式完成知识记忆,而没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和理解,自然会觉得英语学习较为困难。语言学习需要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否则,学习是较为困难的。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首先,教师要注重将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要模拟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去感知、认知、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在Module 4 Planes,ships and trains Unit 1 He lives the farthest from school.的教学中要学习的重点词汇如road, accident, except, far, far away;句子如What happened?Dont worry. Who lives the closest to school?— Lingling lives closest.What is the most comfortable way to go to school for Betty?—By taxi. 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各类交通工具图片,并以问题“How do you often go to school?”引导学生展开对话,结合学生的发言而引出新词,接着以图片引导学生学习Activity 1的单词,让学生合作找出和图片相匹配的单词,借助录音帮助学生熟悉。如此,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不是生硬的接受,而是在情境中去感知和体会,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引导学生复习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如Module 9 Unit 2 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 panda.是为围绕濒危动物话题展开的以国宝大熊猫的生存情况为主要内容的课题,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单元所学的动物濒危的原因,复习不定式及相关的单词、短语。师生对话如T:Why are many animals in danger?Ss: Because people kill them for their meat.Ss: Were taking away their lands and forests, so many animals have no place to live in. Ss:…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濒危动物的名称,此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表达而呈现图片和单词,引导学生复习。以猜谜活动引出“PANDA”一词,展示熊猫图片并以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nda?”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从而过渡到对大熊猫的探究中。如此,学生并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交流和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积极性得到激发。在讨论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而引导学生总结,针对不足进行补充,从而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三、提倡合作探究,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以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教师讲,然后进行背诵记忆,其兴趣自然不高。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单词记不住,短语理解不了,更加对英语没有兴趣了。初中英语新课程明确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知识的构建过程,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倡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逐步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对提升教学效率也有积极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倡合作探究,教师首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要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进行交流、操练。如在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Unit 1 Its taller than many other buildings.的教学中,教师呈现香港和深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以问题“Is Shenzhen on the coast?Is Shenzhen older than Hong Kong?引导学生听录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出比较级,接着小组合作找出比较级的句子,如So its a newer city than Hong Kong?Its taller than many other buildings in Shenzhen.然后引导小组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教师再补充讲解比较级的句式特点。如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阅读,探究比较级的句式特点,教师再精讲,学生更容易掌握。
其次,以语法教学为例。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让学生去借助语法知识,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则提倡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应用语法知识。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发挥好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分析语法特点,然后教师再精讲补充。如对“offer”的学习,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其含义,而是小组合作查阅其词义,结合教材中的句子而引出“offer sth”、“offer sb.”、“offer to do sth.”并给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再讲解补充,并强调offer还可作名词,介词搭配还是用to.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offer”的用法。在语法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其句型特点分析,相互交流,然后教师再点拨。动词不定式的用法,作主语,如To be a doctor is hard.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not easy.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动词不定式(短语)作主语时的用法。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通过创设和谐课堂气氛、情境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英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经历英语知识的构建过程,提升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张涛.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大观周刊,2011(27).
[2]邱晶.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兴趣的培养探析[J].未来英才,2014(2).
[3]蒋莉.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
立足成才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 第6篇
关键词:成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从而为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听力训练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听力学习困难原因
(1)语音障碍。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离不开对英语单词读音的正确掌握。但是,初中英语学习之初,学生无法准确地掌握部分英语单词的正确发音,例如house与horse、mouth与month,进而影响其英语听力的学习效果。
(2)语速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英语教师的语速较慢,使学生形成习惯。当其遇到常规语速的英语听力材料时,无法适应正常语速。对于其中的重读、弱读以及连读无法识别,导致其在听力过程中出现挫败感,影响其听力学习。
(3)文化差异。听懂并理解一门语言,是以一定程度地了解其文化背景作为基础的。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于部分英语听力语境及对话无法理解,影响听力学习。
(4)词汇量少。词汇量较少也是阻碍英语听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学生接触英语时间较短,英语词汇量储备较少,对于语法的理解也并不到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丧失对于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策略
(1)注重语音基础教学。要提高听力教学效果,需要从基础知识学起,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听力过程中游刃有余。26个英文字母、48个音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当给予充分重视,要引导学生针对其进行反复强调性训练。在掌握了基本的发音标准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包括重音、语调、节奏在内的多种语音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发音规则及发音技巧有更深了解。
(2)营造英语教学环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打造英语学习环境。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英语开展教学工作,这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听力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根据教师的发音对自身的英语发音进行纠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倾听教师、同学的英语表达,用英语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通过合作型学习及任务型学习,学生能够尝试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相互纠正发音偏差,这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错误读音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感知英语学习语境。例如,在课堂对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可爱小狗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What can you seein this picture?学生会集体回答:We can see a dog.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摆脱书本,置身于真正的英语情境之中,在简单易懂的英语对话交流中,提高英语的听力以及口语水平。
用英语组织教学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效仿教师的发音、语调以及各种表达方式。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纠正自身在发音等方面的错误,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课堂教学。
(3)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需要开展科学系统的听力训练。第一,要开展辨音训练,辨音训练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大声地朗读英语,掌握英语发音。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读音偏差,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对于读音相似的单词,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听辨,找出读音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观念:英语听力的学习无法做到一蹴而就,不能急于一时,应该反复进行训练,才可能较大程度地获得提升。第二,注重听说对话。英语并非母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怯于开口。因此,教师要抓住平时,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乐于开口说英语,养成在英语课堂用英语表达自身看法的习惯。第三,反复进行听写训练。听写训练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练习方法,它具有简便朴实,限时性强以及输入量大等特点。在听写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听写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听写内容的印象,但听写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单词以及词组入手,然后再向句子、段落甚至文章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操之过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影响其英语学习的兴趣。
(4)严格遵循听力规律。开展听力训练,第一,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例如,在听短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题干以及选项进行浏览,做到对听力短文的大致内容心中有数。第二,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听力技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听力时,容易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在听力训练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听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以及关键词,不要因为一个单词没有听清或者没有听懂而抓住不放,要指导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听力训练中去。第三,甄选听力材料。听力材料的选择对于听力训练的效果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中一定要进行自己的衡量。要从简单容易的内容入手,从浅显易懂的材料入手,从简单的听音辨音入手,然后再向难度较大的材料过渡。选择的材料要与新材料的特点相结合,语言要规范,并且要符合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思维习惯。
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7篇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其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表现得较为积极,反之,如果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则较为被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因素等。为此,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这些影响因素思考相应的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引导学生。
首先,要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给予他们参与的机会,让其喜欢英语课堂。如This is my sister.Do you like bananas?What does he look like?What would you do?等单元的教学中,都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而以话题先引导学生表达,然后再切入主题。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而创设情境,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是关于运动而展开的,教学中先以学生喜欢的运动明星引入,然后以“我喜欢的运动”话题展开,从而顺利地转入到 “多久训练一次”的话题中。如此,以情境而激发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二、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习惯
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持之以恒方能有进步。反观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难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很努力,但因方法不到位,习惯不佳,学习效率往往不高。如对单词的记忆,只会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如对短文的复述,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习惯上,不会预习,课后不会及时巩固。诸如此类的原因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为此,在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三、提倡合作,促进学生探究
要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其实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只能让学生机械地听而难以参与活动过程中,而提倡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题、任务活动等方式,组织并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可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但在引导学生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要注重通过师生互动来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尤其是针对重点和难点,教师依然要注重采用精讲的方式,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给予讲解,而不能把课堂完全甩给学生。
四、加强实践,培养学生技能
受应试观念所影响,传统初中英语更注重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对学生应用技能关注不够。其实,初中英语是起步阶段,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系统掌握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就应加强活动教学,注重课后拓展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应用应用的能力。
首先,在课堂中要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操练。如What’s the matter? 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用What’s the matter?What’s the trouble?What’s wrong with you?来提问,以角色表演活动而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操练,学生兴趣也较浓。其次,在课外,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如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日的时设计邀请函,如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学习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旅行计划。总之,只有让学生在学的同时去用,在用中掌握,这样的英语教学才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立足学生成才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水平 第8篇
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英语听力是一项综合技能, 这里面包括学生的理解、概括、逻辑思维和语言交际等能力。所以, 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 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涉及很多方面, 我们只有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 认真研究听力教学的方法, 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教学效果。那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呢?有的英语老师不重视听力教学, 导致很多听力教学就是放放录音, 做做习题, 然后再对下答案, 敷衍了事, 最终学生的听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到英语听力考试的时候, 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听力技巧, 听不懂, 久而久之, 失去了学习听力的兴趣, 对听力产生厌烦的心理。同时, 从学生层面来说, 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 对音标知识掌握不好, 发音不标准, 当进行听力时就理解不了句子的含义, 最终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二、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是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水平的基础
良好的听力习惯对提升英语听力水平至关重要, 很多学生在进行听力时, 都是从音符到翻译再到语义。所以, 进行听力训练时, 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在听音前要集中精力, 认真浏览听力试题选项, 把握试题要点。在进行听力时, 边听边做简单记录, 如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一些数字。记录时要有重点, 可以适当采用一些符号、简写用来记录。听句子回答问题时, 要把题干和问题结合起来;听对话和短文时, 要抓住主要大意, 切忌因一二个没听懂的单词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听完后, 要果断根据记忆做出判断, 不要犹豫, 以免耽误听下一题。听力习惯也不是一天二天能养成, 要进行长期培养, 训练学生从听单词开始, 到词组, 再到句子, 循序渐进, 让学生听力从音符直接到语义, 从听懂到模仿, 再到写出来, 为进一步口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关键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听力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 则要从听力训练阶段开始。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听力自信心, 帮助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训练时,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听力的重要性, 听力是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让学生不怕困难, 坚持学习。其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听不懂不要紧, 但要坚持, 不能害怕、不能有顾虑、要坚持听力。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 不能给学生施加压力, 不管听的好坏, 要予以表扬鼓励, 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同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 如开展抢答问题, 比比学生的反应速度, 准确地回答问题。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认真学习, 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四、优化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多样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实践表明, 初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表现在很多方面, 如基础知识、语音、词汇、环境等。而要想学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教师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 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策略的训练, 通过教师的教学, 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帮助学生形成对声调、语句的敏锐感觉。语感是英语学习的核心, 语感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很快把握文章大意, 训练语感让学生接触足够多的口语材料进行练习, 以便更快更好适应英语的节奏。然后要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加强听力技巧的训练。对于初学者的材料语速要慢, 声音要清晰, 帮助他们过渡, 训练他们的语感, 为进一步听更深层次的材料打下基础。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再接触较真实、清晰和快速的听力材料。其次, 要丰富学生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知识, 包括天文地理、名人生平、常人趣事等。教师让学生广泛阅读, 拓展词汇量, 从而丰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最后, 应多创造应用英语的环境, 如英语角、购物、比赛等英语社交活动, 让学生能真实感受英语应用的氛围。通过活动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 解决实际交流中的问题, 同时听说能力也得到培养。这些活动不仅在课堂上可以组织, 也可以在课外的活动中进行组织,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听力理解和训练。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9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把英语知识告知学生,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英语教学所走的路线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提倡合作探究模式,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要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英语 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注重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探究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
首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 重创设和 谐的课堂气氛,通过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来看,教师的态度和角色是关键。因此在初中英语教 学实践中,教师要平 等地对待 每一个学 生,能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差异性,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提问,参与交流。以Module 6Animals in danger Unit 2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的教学为 例,教学中教师先以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来引导学生自由交谈,在引入主题的同时起到复习的作用,然后幻灯展示一些被人们杀死的动物图片,以此而引出新词。如此,学生的学 习兴趣会更高。此外,要注重定位教师的角色,树立服务 意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要做到这 一点,教学中不仅要能尊重学生,还要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多引导学生参与。
其次,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教学中以活动来组织学生参与,其兴趣可得到较好的 激发。以Module7 Afamous story Unit2She was thinking about her cat.的阅读环节为例,先以问题“What was Alice thinking about while she was falling down a rabbit hole?”引导学生初步阅读,阅读后小组间展开 对事件顺 序的整理 比赛,然后再以 问题“Then what ran by them?”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阅读后小组互相核对,然后教师再纠正。如此,学生在竞 赛中完成阅读,其积极性会更高,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 觉得英语 难学, 不仅单词记不住,语篇材料也较难理解。其实,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更多是因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语言环境作为支撑。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以英语知识传授为重,忽视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机械的记忆、背诵的方式完成知识记忆,而没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和理解,自然会觉得英语学习较为困难。语言学习需要具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否则,学习是较为困难的。就初中 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首先,教师要注重 将学生的 实际和教 学内容相 结合,以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要模拟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去感知、认知、理 解所要掌 握的知识 点。如在Module 4 Planes,ships and trains Unit 1He lives the farthest from school.的教学中 要学习的 重点词汇 如road,accident, except,far,far away;句子如What happened?Don’t worry.Who lives the closest to school?—Lingling lives closest.What is the most comfortable way to go to school for Betty?—By taxi.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各类交通工具图片,并以问题“How do you often go to school?”引导学生展开对话,结合学生的发言而引出新词,接着以图片引导学生学习Activity 1的单词,让学生合作找出和图片相匹配的单词,借助录音帮助学生熟悉。如此,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不是生硬的接受,而是在情境中去感知和体会,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其次,要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引导学 生复习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如Module 9Unit 2The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 panda.是为围绕濒危动物话题展开的以国宝大熊猫的生存情况为主要内容的课题,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单元所学的动物濒危的原因,复习不定式及相关的单词、短 语。师生对话 如T:Why are many animals in danger?Ss:Because people kill them for their meat.Ss:We’re taking away their lands and forests,so many animals have no place to live in.Ss:…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濒危动物的名称,此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表达而呈现图片和单词,引导学生复习。以猜谜活动引出“PANDA”一词,展示熊猫图片并以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nda?”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从而过渡到对大熊猫的探究中。如此,学生并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交流和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积极性得到激 发。在讨论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而引导学生总结,针对不足进行补充,从而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三、提倡合作探究,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以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教师讲,然后进行背诵记忆,其兴趣自然不高。尤其 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单词记不住,短语理解不了,更加对英语没有兴趣了。初中英语新课程明确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知识的构建过程,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过 程中,要注重激 发并培养 学生的学 习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倡合作探究,以学生为 主体,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逐步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对提升教学效率也有积极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倡合作探究,教师首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要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进行交流、操练。如在Module 2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Unit 1It’s taller than many other buildings. 的教学中,教师呈现 香港和深 圳的图片 引导学生 观察后,以问题“Is Shenzhen on the coast?Is Shenzhen older than Hong Kong?引导学生听录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出比较级,接着小组合作找出比较级的句子,如So it’s a newer city than Hong Kong?It’s taller than many other buildings in Shenzhen.然后引导小组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教师再补充讲解比较级的句式特点。如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阅读,探究比较 级的句式特点,教师再精讲,学生更容易掌握。
其次,以语法教 学为例。在 传统的初 中英语教 学中,语法教学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让学生去借助语法知识,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则提倡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应用语法知识。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就需要 注重发挥好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分析语法特点,然后教师再精讲补充。如对“offer”的学习,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其含义,而是小组合作查阅其词义,结合教材中的句子而引出“offer sth”、“offer sb.”、“offer to do sth.”并给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教师再讲解补充,并强调offer还可作名 词,介词搭配还是用to.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offer”的用法。在语法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其句型特点分析,相互交流,然后教师再点拨。动词不定式的用法,作主语,如To be a doctor is hard. 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not easy.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动词不定式(短语)作主语时的用法。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 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通过创设和谐课堂气氛、情境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英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经历英语知识的构建过程,提升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摘要: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的关键因素,但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课堂中较为被动,学习效率大受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进行英语知识的构建,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学生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目标导学、层次性提问、分层练习等多种方式来组织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就决定了课堂是否有效。而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中,兴趣是关键,故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重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课堂气氛较为死寂。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探究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注重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结合实验创设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以“大气压强”的教学为例,教师利用一只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再将另一只口径比大试管稍小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同时以问题“把它们倒过来小试管会怎样?”为引导,此时,学生都会猜想到“会掉下来”的结果,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接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结果和学生的猜想完全相反。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向上运动,这一现象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再引入大气压强的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就会更高了。
二、加强实验教学,引导自主学习
实验能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中被动听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动手动脑,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交流,从而获得实验结论。
如探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实验器材:弹簧秤、大烧杯、水、学生自制的装有砂石的小药瓶。实验方法: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将物体浸没在水中,通过调节瓶内的沙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每小组两人,两个人要做好配合,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时要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读数时,要等弹簧秤的指针稳定后再读数。学生实验后,教师用用多媒体展示三组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密度)无关。
三、分层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作为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形式,不仅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需要,梯次提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构建物理知识网络。
以“熔化与凝固”的教学为例,教师以火山喷发、蜡烛燃烧等案例来导入新课后,提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引导学生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学习,然后以问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可能是不变的。”接着进入实验过程,不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食用油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填表、描点来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后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再对比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讨论交流、展示后总结得到结论。该案例中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逐渐在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构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
四、分层练习,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后,教师以大量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题海战术”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下去,学生容易形成只会解题而不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现象,而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提倡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后,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技能。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的确,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整齐划一地来对待学生,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训练。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训练可采用三级模式,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能力、分析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上层学生以应用性问题训练为主,而对中层学生则要以从知识向应用过渡训练为主,对下层学生则主要通过训练来引导其掌握基本概念、定义、公式等基础知识,如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进行。但需要注意,三个层次间的学生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任务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高一层次的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构建,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发展也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代美霞、孙继华. 课堂有效提问设计原则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2] 李鹏.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8期.
[3] 季近青.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 科技资讯,2011年14期.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第11篇
一、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基本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即:预习、教学、作业。在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中, 缺乏教师的监督, 难以确保预习质量。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学生过度依赖资料、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对学习兴趣的缺乏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不利于所有学生的整体提高。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立足课堂, 先学致疑, 因学施教”的教学改革
(一) 立足课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而教师则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与学生充分配合,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拆分讲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而让学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中, 教学环境至关重要,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激发学生的兴趣, 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例如, 角色互换, 教师充当学生, 让学生站在讲台进行知识讲解。同时, 教师要给与学生鼓励和补充, 进而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 先学致疑
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让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进而促进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首先,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以及阅读思维, 在讲解阅读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全文阅读, 并且一边思考一边阅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合理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通过读后感以及议论文的形式, 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其次, 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 有针对性运用的教学手段, 例如小组讨论,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并且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 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 因学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要合理把控教学节奏, 如果教学节奏过缓, 那么学生很可能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忘掉以前学过的知识, 而教学节奏过快, 很可能导致出现学生基础不牢, 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因此,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教师要尽量减少小考的次数, 小考不易频繁, 要将课堂时间用在知识的传授上, 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用于消化和理解。
三、教学实例分析
通过“立足课堂, 先学致疑, 因学施教”的教学模式, 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学会举一反三。下面以《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为例, 进行教学实践分析。
首先, 教师要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全文阅读。例如, 教师可以提出:愚公与智叟的分歧在哪里?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给出自己的个性答案, 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其次, 当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例如, 最后是神仙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 那么可以说愚公失败了吗?当学生提出质疑后, 教师再通过课文解答学生的质疑。例如, 虽然最后是神仙帮助愚公移走了大山, 但是愚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进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篇文章。
最后, 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运用新颖以及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例如, “卡片式”以及“框架式”教学手段, 为学生营造和谐以及轻松的教学氛围, 进而消除学生的压迫感以及紧张感。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主旨, 将教学要求以框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框架中充填一些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又如句子分析、词语学习、文章寓意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 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式也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行业提出了“立足课堂, 先学致疑, 因学施教”的改革思路, 进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方关军.“立足课堂, 先学致疑, 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 2014, 12:49-54。
[2]柳文娟.“立足课堂, 先学质疑, 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J].华夏教师, 2016, 02:43。
初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