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时间范文
锻炼时间范文(精选7篇)
锻炼时间 第1篇
办公室减肥动作一
1.放松肩膀, 闭上眼睛, 调整呼吸。坐在椅子上, 睁开眼睛, 竖起双手的食指, 两食指点在一起, 眼睛凝视之间10秒。
2.左手慢慢向左移动, 眼睛随着手指一起移动, 直到看不到手指为止。然后手指再回到正中间。左右重复练习10次。然后双手再上下移动。
效果:这个动作可以舒缓眼睛, 让酸涩的眼睛得到放松。还可以训练人的注意力。
办公室减肥动作二
站在椅子后面, 双腿分开, 双手扶着椅背。闭上眼睛, 将气吐尽然后屏住呼吸, 收紧腹部, 抬头挺胸。保持这个姿势3秒, 然后放松腹部, 吸气。每次练习5到10次。
效果:锻炼腹部和臀部。
办公室减肥动作三
办公室一族, 工作忙碌是常事。因此在下午容易犯困的时间里可以泡一杯茶。下午泡茶不仅能够帮助消化中午的食物, 同时在走去泡茶的路上也是一个锻炼。在办公室多走动对于改善水肿和促进血液循环很有好处。
办公室减肥动作四
1.坐在椅子上, 挺直上半身, 双手握着拳, 向前伸直, 与地面平行, 双脚贴地。
2.慢慢收拢双手, 重复练习这个动作20次。
效果:这两个动作可以锻炼手臂的曲线, 预防拜拜肉的生成。
办公室减肥动作五
1.坐在椅子上, 挺直上半身, 双手叉腰, 上半身微微向前倾, 挺直腰身。
2.保持叉腰的动作, 上半身向后倾感受腰背的拉伸为止。尽量保持肩膀挺直。重复练习这个动作15次。
效果: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背部赘肉。
腹部肥胖问题不止使女性感到困扰, 对于很多男性的白领人士来说也非常地烦人。凸起的啤酒肚怎么看都觉得笨笨的, 影响个人风采。所以办公室男士怎么减啤酒肚呢?下面的三个小运动一定得学会备着, 经常练习, 有助消灭啤酒肚。
这套小运动其实是运动医学专家专门为白领男士设计的, 徒手就可以直接进行, 非常简单。每周能抽少许时间进行2到3次的练习, 很快就能消除腹部上的多余赘肉。
小运动一
首先先脸朝上仰躺下来, 然后把双脚紧紧合并起来, 接着开始将两腿往上抬起, 抬高多少, 只需将腿抬离地面10厘米的距离就可以了。然后保持动作不动, 维持这个动作大约10秒钟这样, 再把双腿放下来, 然后不断重复多做几遍, 一般做50遍就可以了, 但是为了效果好些也可以做够100遍。
小运动二
同样的, 首先先让身体仰躺下来, 然后把双脚紧紧合并起来, 让双腿的膝盖弯曲, 接着把两手放到脑袋的后面, 双手交叉。然后让颈部部位开始转动, 将头部稍微往上抬起一些, 使得自己的眼睛可以注视到腿部膝盖部位上, 然后再将头放下, 重复做50到100次即可。
小运动三
早上锻炼时间有哪些 第2篇
如果是为了减肥,为了增加对运动技能的记忆,早上非常好。人在早晨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把昨晚吃进去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不吃饭去锻炼,就会导致一个结果――“燃烧”脂肪。
因为早上能量没有了,肝脏里还有一部分糖原,当这些糖原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脂肪“燃烧”就会成为主导的供能方式,这时就使减肥成为可能。所以早晨运动对减肥、对防治脂肪肝有特殊的好处。
此外,人在早晨的时候,学健美操、学交谊舞、学太极拳……学任何一种技能,都比在其他时间学更容易掌握。因此,早上锻炼取得的健康效益,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多一些。 健身一般选择在早晨。至于说早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污染严重,并不是主要理由。
锻炼时间 第3篇
一、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浓
中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长期处于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缺乏自信,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部分男同学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女同学因为身体、心理状况更是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二、场地和设施匮乏
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学校进行体育工作的必需设备。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1∶1的比例下,职高学生大幅增加,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及其配套器材短时间都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例如,2013年春季学期,我校连50米直跑道都画不起的场地内容纳近2000名学生,连课间操都无法进行又怎能很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呢?
三、生活条件太好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给予孩子的生活费用较多,导致学生出门就腿脚软,连步行都没有了。很多家长怕孩子外出有安全隐患,直接给孩子买台电脑回家,又没有进行控制,学生整天沉迷于聊天、游戏,根本不进行体育运动。学生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晴天怕灰、雨天怕湿、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总是找理由请假,甚至旷课。
四、体育教师的理念落后
中职体育教师是被遗忘的教师群体,没有接受新课标培训,不能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没有与兄弟学校进行过教学经验交流,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比赛,没有参加过优质课、说课比赛等,势必导致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授技巧缺乏,从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
1.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如果某个人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情绪高涨,产生浓厚的积极性,枯燥死板的学习会使学生难以集中精力,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此,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不断变换的游戏活动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调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增加器材并善于开发场地和器材
在学生文化成绩不是很突出的中职学校,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器材和设备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得到各方面的成长和提高。如增设羽毛球场、乒乓台、台阶及篮球、绳等,低投入、高效益满足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善于开发场地和器材,发挥现有场地和器材的潜在功能。比如,连50米直行跑道都不能画的学校可以用25×2往返接力比赛,在接力比赛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没有接力棒就用羽毛球拍代替;没有沙坑就用立定跳远增强学生腿部的爆发力,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摆脱场地和器材严重缺乏的束缚。
3.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于不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既具有强制性,又具有选择性,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如运动会(场地、器材缺乏的学校开展趣味运动会)、早操、课间操、篮球比赛、棋类比赛、兴趣班以及业余训练等等,浓郁氛围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性。
4.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意识是既规定了活动目标,又规定了活动方式和步骤的一种能力。如果一个人树立了某种意识,对提高某种能力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他们形成“不是教师强迫我练习,而是我主动学习”的观点,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5.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上级部门要给中职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创造教师参与优质课、体育比赛等机会,让教师得到进步和提高;教师要不断学习,自我成长,做到给学生一碗水的同时自己有一缸水甚至更多的水;教师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演示法、游戏参与法、谈话法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比赛、一起游戏、一起练习、一起欢笑、一起总结、一起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受,让学生更有信服感,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在其他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都要积极引导、精心组织、认真管理,保障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单剑华.浅谈如何改善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J].黑河学刊,2008(6).
[2]王永刚.怎样培养中职学生体育课中良好的锻炼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1(5).
锻炼时间 第4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太仓市城厢镇府东社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
1.2 方法
调查人员由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组成, 经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开展调查工作。调查采用面谈形式, 使用专用调查表。
1.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原始数据统一输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得到有效问卷509份。男性253人, 占调查人数的49.71%;女性256人, 占50.29%。60~69岁231人, 占45.38%;70~79岁212人, 占41.65%;80岁以上66人, 占12.97%。原职业为公务员106人, 占20.83%;职员145人, 占28.49%;工人205人, 占40.28%;其他职业53人, 占10.41%。大专以上109人, 占21.41%;中学275人, 占54.03%;小学及以下125人, 占24.56%。独居48人, 占9.43%;与配偶住374人, 占73.48%;与子女住84人, 占16.50%;与他人住3人, 占0.59%。月收入<1 000元者32人, 占6.29%;1 000~1 999元者217人, 占42.63%;2 000~2 999元者88人, 占17.29%;3 000元以上者172人, 占33.79%。
2.2 锻炼频率分布
每周锻炼次数在1次以下者98人, 占调查人数的19.25%;2~4次者182人, 占35.76%;5次及以上者229人, 占44.99%。性别间比较, 每周锻炼1次者男性高于女性, ≥5次者女性高于男性;性别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χ2=6.01, P<0.05) 。不同年龄、原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形式、月收入比较, 未见明显差异。
2.3 锻炼时间分布
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者140人, 占调查人数的27.50%;30~60者46人, 占9.04%;≥60分钟者323人, 占63.46%。原职业为公务员和职员者, 每次锻炼时间明显长于工人和其他 (χ2=13.53, P<0.05) ;文化程度高者长于文化程度较低者 (χ2=22.61, P<0.01) ;收入高者长于收入低者 (χ2=17.88, P<0.01) 。性别、年龄和居住形式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表1)
3 讨论
萧山调查显示, 96.3%的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自我感觉有好处[1], 锻炼已成为老年人群的共识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已给老年人带来有益身体健康的多方面益处。太仓市城区老年人每周锻炼5次以上占44.99%, 每次锻炼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者占72.50%, 均低于安徽[2]、绵阳[3]的调查。说明太仓市城区老年人对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带来有益影响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 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有19.25%老年人每周锻炼少于1次, 尚有27.50%的老年人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有关部门应关注造成这部分老年人未积极参加锻炼的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女性参加锻炼的频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 和遵义、丽水、南通的调查一致[4,5,6]。说明老年女性更关注自己的健康, 以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锻炼, 已成为老年女性的兴趣和爱好;老年男性可能吸烟、饮酒等其他嗜好较多, 对锻炼的欲望不如女性。因此, 在不断鼓励更多老年女性参与锻炼的基础上, 如何促使老年男性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让他们能走出家门参与锻炼是老年工作者和社会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职业经历、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是影响城区老年人参加锻炼的因素, 和德州市调查一致[7]。说明公务员和职员更注重自己晚年的健康, 而工人退休后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文化程度越高, 对锻炼的认识越清晰, 更愿意参加锻炼;收入高者由于生活条件好、压力轻, 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高。因此, 在引导和鼓励城区老年人参加锻炼时, 应注重对退休工人和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老年人群的宣传和发动工作。
《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明确指出, 基于目前有关老年人身体活动量与健康效益的证据, 同时考虑多数老年人身体活动的耐受能力, 老年人身体活动推荐量与一般成人基本一致。同时老年阶段常伴随各种慢性疾病, 运动锻炼是辅助治疗和康复这些慢性病的重要手段[8]。规律性体育锻炼定义为每周锻炼3次以上, 每次不少于30分钟[9]。在鼓励城区老年人积极参加锻炼的同时, 还应让他们了解有效锻炼的知识和科学系统的锻炼方法, 这样才能使健身锻炼收到真正的实效。这也是摆在我们卫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蒋园园, 金以森, 俞敏.萧山城区老年人健身锻炼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3) :67-68.
[2]黄山, 郑贺, 李显国, 等.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健身现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 (11) :16-19.
[3]吕俊莉.绵阳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况调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6 (5) :146-149.
[4]郑丽, 周海澜.遵义市两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况调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9 (2) :62-63.
[5]梅姜丽.丽水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丽水学院学报, 2012, 34 (2) :66-71.
[6]李思源.南通城区居民不同年龄群体自我锻炼状况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59 (2) :62-66.
[7]张闻敬.德州市德城区老年人参与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新西部, 2012, (2) :55-5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7.
成人锻炼时间何时最佳 第5篇
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可在吃饭两小时之后进行;中度运动应该安排在饭后一小时进行;轻度运动则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最合理。具体而言,一天中成人锻炼的最佳时间是何时?
下午:(14:00~16:00):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肌肉承受能力较其他时间高出50%。
黄昏:(17:00~19:00):特别是太阳西落时,人体运动能力达到最高峰,视、听等感觉较为敏感,心跳频率和血压也上升。
不宜运动的时间
进餐后:这时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部,以帮助食物消化及吸收。此时运动会妨碍食物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肠胃系统的疾病,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饭后最好静坐或半卧30~45分钟后运动。
饮酒后:酒精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脑心、肝等器官。此时运动将加重这些器官的负担。同餐后运动相比,酒后运动对人体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
锻炼时间 第6篇
人是团体的核心资源,团体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必须立足于人,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是一种智力、体力合一的活动,通过开展职工体育,可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出勤率降低医疗费用,而其更深层的作用是通过体育活动加强人际沟通和协作,提高团体的凝聚力。[1]
1 国内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人口体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超重及肥胖率上升等问题急需解决。1995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的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1995年8月,全国人大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它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体育法》的颁布,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权利,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法律保障。
赵子江《北京市职工体育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研究》一文,职工对体育促进和人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各方面的功能认识较全面。职工的日常生活与体育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引伸至“终身体育”这一认识上。[2]
阳波、彭朝晖《国有企业女职工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一文,影响企业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是:缺少时间;缺乏体育场地设施;没有精力;不懂锻炼方法及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影响企业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原因是:缺乏兴趣;认为自己身体很好,没必要参加;意志不强和认为自己身体软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3]
2 对调查内容与结果进行分析
2.1 对衡水市职工年龄结构分析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分布在4个年龄段,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较少是50~60岁,而年龄在30~49岁参加体育锻炼占总人数最多,从百分比来讲,按照正常年龄分布,年轻人孩子小,工作繁忙,不容易抽出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50~60岁年龄段的人员,体能在下降懒惰性强,这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差,30~49岁事业有成,需要有一个强健的体质,从年龄分布比例来看,适合当今衡水市体育发展状况。
2.2 对衡水市职工性别结构分析
从表2我们分析到,分布在4个年龄段,男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高于女职工,而女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41.8%,男职工参加体育锻炼远远超出女职工占58.3%,从男女参加体育锻炼比例,男职工高于女职工,按体能的要求这个比例适合要求。
2.3 从学历结构看
从表3可以看出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参加体育锻炼严重不足,而专科以下学历从业人员参加体育锻炼较多。造成的原因: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工作压力大,挤不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而对专科以下学历的职工,工作性质不同,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4 职工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安排
从表4调查结果分析,衡水市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多数选择早晨、下午和晚上。如何合理安排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在职职工能否参加体育锻炼至关重要。
2.5 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表5可以看出,就锻炼的动机来讲,大多数职工是为了强身健体、消遣娱乐、消除疲劳。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衡水市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分析衡水市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龄、性别、学历、项目、时间、动机等均存在较大差异。针对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衡水市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的建议,希望可以为衡水市职工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3.1 培养职工的健身意识
提高职工的体育参与意识,要重视职工体育兴趣的培养;要培养职工的体育兴趣,使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媒体宣传体育项目,提高他们欣赏体育运动的水平,还可以通过观看体育赛事来激发职工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提高职工健身能力,提高在健身活动中的成就感,以健身为目的,选择娱乐性、趣味性、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使职工从中得到最大的乐趣与效益,从而增强职工的体育锻炼意识。
3.2 发挥社区体育的作用
社区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人员积聚,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寻找与社区群众体育的结合点,有意识地把职工体育拓展到工作时间之外,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平台,逐步形成以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社区、单位、家庭共发展的职工体育。[4]
参考文献
[1]杨岭.重庆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05.
[2]赵子江.北京市职工体育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研究仁[J].福建体育科技,1997,03.
[3]阳波,彭朝晖.长、株、潭国有企业女职工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51.
锻炼时间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在潍坊市2所初中的3个年级中均随机整群抽取3个班级, 共抽取18个班级的852名初中生。其中初一学生272名 ( 31.9%) , 初二学生296名 ( 34.7%) , 初三学生284名 ( 33.3%) ; 男生418名, 女生434名, 分别占49. 1% 和50. 9%。平均年龄为 ( 13.65±1.01) 岁。
1. 2方法调查表由性别、年级、出生日期、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睡眠质量、每天静坐时间、锻炼时间等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MSSMHS) [7]两部分组成。MSSMHS量表用于评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由10个症状因子 ( 偏执、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学习压力、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 组成, 共60个条目, 各条目采用5级计分。最终计算量表总均分 =各条目得分合计值/60, 范围为0 ~5分。总均分越高, 心理问题越严重, <2.00分表示心理健康; 2.00 ~2. 99分表示有轻度心理问题;3.00 ~3. 99分表示有中度心理问题;4. 00 ~ 4. 99分表示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5. 00分表示严重的心理问题。
1. 3质量控制本次调查由6名在校本科生经统一培训后, 使用统一引导语指导学生完成问卷的填写, 并于现场完成问卷的核对工作, 保证问卷无缺失项目, 无逻辑错误。
1. 4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 1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 11. 5软件分析数据。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趋势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叉生分析。
2 结果
2. 1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布初一 ~ 初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8.8%, 20.3%和26.8%, 年级和心理健康分布之间的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3. 92, P < 0. 05) , 即随着年级增加,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也增加; 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8.7%和1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1. 99, P > 0. 05) ,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 2不同静坐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静坐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2. 5% , 11. 7% , 17. 0% , 27. 3% , 静坐时间与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间的趋势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0.26, P < 0. 05) ; 不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9. 9%, 17. 4%, 10. 0%, 19. 0%, 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间的趋势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9. 52, P < 0. 05) ,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 3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 正常、异常) 为因变量, 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为自变量, 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纳入水准为0.05, 剔除水准为0.10, 调整年级、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睡眠质量等混杂因素, 结果显示, 每天锻炼时间和静坐时间均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 静坐为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 ( OR值95% CI) =1. 46 ( 1. 17 ~ 1. 82) ]; 锻炼为保护因素[OR值 ( OR值95% CI) = 0. 60 ( 0. 47 ~ 0. 77) ]。
2. 4静坐时间与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将静坐时间 ( h/d) 分为 <1和≥1两组, 锻炼时间 ( h/d) 也分为 <1和≥1两组, 根据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2个变量将初中生分为4组, 以静坐时间≥1且锻炼时间 <1为参照组, 调整混杂因素后, 每天锻炼时间≥1 h且每天静坐时间≥1 h组的OR值 ( OR值95%CI) =0.50 ( 0.30 ~0. 83) , 每天静坐时间 < 1 h且每天锻炼时间 < 1 h组的OR值 ( OR值95%CI) =0. 55 ( 0. 34 ~0. 90) , 每天静坐时间 <1 h且每天锻炼时间≥1 h的OR值 ( OR值95% CI) = 0. 26 ( 0. 09 ~ 0. 73) 。
3 讨论
有调查显示,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增长趋势[8]。本次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8%, 其中轻、中、重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6. 0%, 2. 3% 和0. 5% 。本次研究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1,2,3]。原因可能与纳入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关: 本次研究仅纳入初中生, 而其他研究将初中生和高中生均纳入研究对象的范围。本研究还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情绪不平衡、强迫和学习压力是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与邓厚才等[9]的研究结果相同。
本次研究着重分析静坐时间、锻炼时间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 静坐时间、锻炼时间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可疑影响因素, 其中锻炼为保护因素, 静坐为危险因素。锻炼时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5,6]。目前,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保护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神经心理机制有关[10]。有研究表明, 静坐生活方式为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1,12,13]。
另外, 对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的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两者间存在拮抗的交互作用, 每天的静坐时间 <1 h且锻炼时间 >1 h, 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远大于仅锻炼时间 >1 h或静坐时间 <1 h。
静坐为工作、家务、交通行程期间或在休闲时间内, 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或仅有非常少的体力活动[14]。本研究着重分析初中生学习日内必需的学校学习之余额外的静坐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而完成作业和看电视、上网活动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静坐状态, 不同形式的静坐状态与心理健康间的联系值得予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 应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研究, 以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 探讨初中生静坐、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潍坊市852名初中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SSMHS) 的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 不同静坐时间、不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0.26, 19.52, P值均<0.05) 。调整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静坐时间[OR值 (OR值95%CI) =1.46 (1.171.82) ]、锻炼时间[OR值 (95%CI) =0.60 (0.470.77) ]) 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分析显示, 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存在拮抗作用。静坐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多动少坐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锻炼时间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