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精选8篇)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1篇
一、企业发展能力评价现状及问题
企业发展能力, 是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状大经济实力的潜在能力。目前, 政府权威机构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有三套:
(一)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四大指标:销售 (营业) 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
(二) 国资委考核央企综合绩效中评价企业经营增长状况规定的五大指标: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 (营业) 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
(三)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规定的八项发展能力评价指标:销售 (营业) 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 (营业) 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资本积累率、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
在以上所有评价体系中, 各项指标相互独立, 只能从某个方面评价企业的某种发展能力。例如, 从资产增长率考察企业发展能力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某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则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因此, 目前的这些评价体系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综合性结论, 各行业、各企业也无法进行整体上的比较。解决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
二、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的建立
统计学中的指数, 是表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广义上的指数就是相对数。狭义上的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 是用来表明不能直接相加的各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指数按反映现象的范围分为总指数、组指数和个体指数。指数按其所用指标的形式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 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方法计算的指数, 即将一个总量指标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标来反映各个因素变动对总指数带来影响的指数。综合指数和各因素之间可以是相加减关系, 也可以是乘除关系。笔者认为, 计算工业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 可以将各指标 (因素) 相乘得出。因为每一个因素都是一个比例数据, 各因素相乘就会使整体功能 (或面积) 扩展。如, 某企业今年总资产是上年总资产的1.1倍, 而今年收入却是上年收入的1.2倍, 两个数相乘等于1.32。它说明, 该企业资产规模扩大10%, 收入增长20%, 企业从资产和收入两方面的扩展能力在上年的基础达到了132%。
在计算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时,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理是:构成综合指数的各因素指标不仅要尽可能齐全, 而且各指标要相互独立, 即各因素指标在总指标中只能使用一次。根据这一原理, 笔者认为, 用国资委考核央企综合绩效中评价企业经营增长状况规定的的五大指标计算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较科学。因为《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四大指标较少, 且其中固定资产增长率没有总资产增长率涵盖范围大, 而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定的八项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中资本积累率与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口径重复较大, 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口径重复。因此, 笔者确定的工业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营业收入发展速度总资产发展速度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总额发展速度技术投入速度
在上述公式中, 选择“发展速度”而不使用“增长率”的原因是为了从整体上计算企业发展能力指数。如果选择各个增长率指标, 将其相乘后得出的综合指数较小, 仅仅是“增长率指数”, 不是“发展能力指数”。
注:国资委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使用“科技投入比率”指标, 它是指本年科技支出合计与本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本文不选择这一指标的原因是它仅仅是一个相对比率, 不是一个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科技投入的比例, 况且分母使用的“营业收入”已在上述第一个指标中应用, 再用一次, 则指标就重复了, 不具有独立性了。
三、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模型的建立
借鉴中国矿业大学朱学义教授“智力投资经济拉动效应模型”构建原理, 笔者建立的工业企业发展能力总指数模型如下:
D=β+Rβ1+Aβ2+Oβ3+Pβ4+Eβ5
公式中, D:工业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ndex) ;
β:工业企业发展能力因素;
R:主营业务收入发展速度 (Revenue from Principal Business) ;
A:总资产发展速度 (Total Assets) ;
O:所有者权益 (Total Owners'Equities) ;
P:利润总额发展速度 (Total Profits) ;
E: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发展速度 (Expenditure on R&D)
在上述公式中, β代表工业企业发展能力各个影响因素。具体定义见表1。
四、私营工业企业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模型的应用
根据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笔者收集整理了2004-2010年私营工业企业有关发展能力的财务数据, 见下表2:
注:表中“R&D经费”是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的数据, 除2004年2005年取自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大中型私营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简要分析” (引自:http://www.docin.com/p-59486846.html 2012-1-13) 外, 其余数据均取自各有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表2计算的全国私营工业企业发展能力指数表 (发展速度均以上年为基数) , 见表3。
从表3可见, 2005-2010年全国私营工业企业发展能力总指数为32.43, 各年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为5.41。根据表3数据, 运用Excel工作表采用“回归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见表4。
根据表4最下面六行第二列数据, 多元回归分析的方程式如下:
D=-22.3934+1.3627β1+7.9754β2+6.8708β3+1.3845β4+2.8948β5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2篇
综合增长指数法在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综合增长指数法的建模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不同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进行预测.实际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精度较高,且使用方便,适用于总量控制区域内初始排污指标按区分配时,对各区进行规划期内工业废水排放量的预测.作 者:王丽芳 吴纯德 阮梅芝 范平 WANG Li-fang WU Chun-de RUAN Mei-zhi FAN Ping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期 刊:工业用水与废水 ISTIC Journal:INDUSTRIAL WATER & WASTEWATER年,卷(期):,39(3)分类号:X708 O242关键词:工业废水 排放量 综合增长指数法
工业锅炉房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探讨 第3篇
【关键词】工业锅炉房;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从现代化社会发展来看,很多锅炉生产厂在生产锅炉的过程中,其效率设计值一般为72~80%,但是从其实际运行来看,锅炉并没有达到其设计的效率,大多数锅炉设备的运行效率仅为60~65%,甚至要有一些锅炉设备的效率不超过50%,这就导致锅炉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达不到经济性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尽量提高锅炉设备的运行效率。
一、工业锅炉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建立的必要性
通过当前工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该锅炉的运行与管理模式较为落后,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健全而又系统的管理体系,导致工业锅炉房的管理水平极为低下,甚至导致能源消耗越来越严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发现工业锅炉房运行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就导致锅炉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无法实现稳定运行的状态。在工业锅炉房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热平衡测试虽然能够计算出其实际运行的效率,但是这一参数的确定对于锅炉的运行条件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对其每天测试显然是不大实际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够对工业锅炉房的运行进行全面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使锅炉具有经济性特点,确保其稳定运行,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简单可行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以求对锅炉运行中能源的管理。
二、工业锅炉在运行中影响经济性与能耗大的因素
1、燃煤发热值的影响
在工业锅炉房正常运行过程中,输入锅炉的能量与燃煤消耗量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燃煤发热量的不同,尽管在工业锅炉设备当中输入相同数量的煤,但是其蒸汽数量也就完全不同。因此在对燃煤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将发热量直接考虑到其中,通过适当调整来确定工业锅炉房的稳定运行。
2、蒸汽压力
在锅炉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生的蒸汽具有不同的压力,而此时其所需要的能量也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如果压力越高,那么对于锅炉能量的需求也就相对比较大,煤的消耗量也就随之增多。为了能够让不同品质的蒸汽进行比较,那么工作人员可以对蒸汽进行适当调整,以求能够确保工业锅炉房的正常运行,使其趋于稳定的状态。
3、蒸汽状态对于工业锅炉运行经济性与能耗问题具有较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用户对于锅炉运行产生的热量要求明显不同,甚至还有一些锅炉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在其中设置有过热器,以此来产生较大压力的蒸汽。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过热蒸汽与饱和蒸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如果其温度不同,那么他们的焓值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同样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调整,以求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性,达到节能的要求。
三、科学运用技术经济指标
1、燃煤时问段和燃煤计量
煤单耗不是实时参数,它是一段时间燃料消耗的平均数,这是由锅炉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决定的。因为运行中为了避免出现燃煤中断,都设置储存一定数量的煤斗,一般间隔几小时上煤,这样煤量的计量就是不连续的数据,导致煤单耗也是一段时间的平均数。实际生产时适当拉开时间间隔,煤单耗数据就完全反映真实的燃料消耗情况。如锅炉连续运行时,每天得出的煤单耗就是准确的数据。
目前工业蒸汽锅炉没有比较准确可靠的原煤计量装置,特别在大型锅炉房,当采用层燃方式,例如给煤分层燃烧装置,两台及两台以上的锅炉同时运行时,原煤消耗量因没有比较准确可靠的单台炉计量装置,无法对单台炉进行煤单耗考核,因此只能对锅炉房进行平均煤单耗或综合煤单耗考核。
2、考核蒸汽压力合格率
节约能源和提供合格的蒸汽压力是蒸汽生产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引入能源管理指标后,还要设法保证供汽质量,对蒸汽压力进行控制,可以引入蒸汽压力合格率作为生产指标。根据生产要求确定允许的压力波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合格压力时间占整个生产时间的百分比就是合格率。
3、合理运用技术经济指标
锅炉房煤单耗、水单耗、电单耗、盐单耗、灰渣含碳量、炉水碱度等这几个指标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同时使用,综合分析。不能片面强调单个指标,忽略其他指标。
四、实际应用
一大型锅炉房有蒸汽锅炉12台,炉型SHL型。现在每年消耗燃煤9.5万t,消耗自来水60万t,消耗电力550万kw·h,消耗工业盐250t。年生产蒸汽45万t。近几年来,他们建立了比较科学合理的锅炉房技术经济指标,用于蒸汽生产的能源管理、考核、生产控制,取得了非常好的节能效果。
完善了计量装置,配备了化验力量,强化了技术经济指标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实现了所有班次的能耗监测和考核,做到日分析,周总结。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完善了锅炉房技术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实现了司炉人员纵班及横班的能源考核,制定了锅炉运行管理的奖罚细则,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在前三年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锅炉房技术经济指标为:煤单耗195kg/t、水单耗1.1t/t、电单耗11.5kw·h/t、盐单耗0.5kg/t、灰渣含碳量小于13%、炉水碱度合格率大干95%。
五、结束语
工业锅炉房涉及到多个设备,并且由于生产的产品不同,锅炉运行中的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异,要想对其运行中能源进行全面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其中,建立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从而实现其科学管理,确保工业锅炉房的正常运行,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庆军.工业蒸汽锅炉运行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J].工业锅炉,2003(02)
[2]田玲琦.供热锅炉房节能途径分析[J].工业锅炉,2006(02)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4篇
近几年来, 我国工业企业始终保持良好快速的发展, 是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由于主要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成本费用指数持续上升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 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的情况、新问题。因此加强工业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 对正确判断工业走势, 为相关部门企业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 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工业经济预测是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各种工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从而精确地把握过去与现状, 且对未来趋势做出明确判断和预测, 为对工业经济实施调控提供数据及理论依据。根据预测结果, 可以及时制定调整发展战略, 使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而统计指标和景气指数就是工业经济预测中的两个重要依据。
二、统计指标对工业经济的预测意义
(一) 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工业统计指标
我们在工业经济工作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这就需要引用统计指标的概念。
统计指标从一方面可以理解是用来反映同类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 从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统计指标能够说明客观存在并已经发生的总体现象数量特征, 是由指标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合而成的统一体。工业统计指标是研究和反映工业企业在物资人力、生产、库存、销售、利润等全面的运作情况的数据表现, 具体指标有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等等。
(二) 工业统计指标对工业经济预测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业统计指标的重点体现是围绕反映市场经济和企业运行情况, 突出了销售收入、产品价格、成本及利润等指标, 综合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用指数来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工业统计指标的核心是紧紧围绕市场的, 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市场信息应是工业统计的主要内容。
工业统计指标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工业行业内部纵向和横向准确地描述经济运行状况, 工业统计指标就能够充分的对这些状况加以说明, 从分析这些指标数据关系变化中可达到预测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的目的。
三、景气指数对工业经济的预测意义
(一) 景气指数的含义
景气指数又称为景气度, 是我国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工业等领域着手实施的一项调查。它是针对被调查中的企业家关于景气变动状况做出判断及描述用以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及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未来发展方向及变化趋势。
(二) 景气指数的特点及对工业经济预测的意义
在相关部门调查景气指数的过程当中, 被调查的企业规模及经营状况各有不同, 全面体现了整体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提供调查数据的往往都是企业生产和经营主要管理者, 他们能够完全充分的了解本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 且由于景气指数调查不影响企业现时效益及当前报表, 这样就避免了夸大经营等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失实数据出现;;参与调查的企业管理者对其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及未来趋势都有一定的看法和前瞻性, 他们所填报的数据能充分表现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态度, 这都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企业景气指数调查方式中, 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景气指数是一种量化描述, 是企业家对企业运营状况、整个经济发展环境、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 具有信息可靠、前瞻性强、预测性强的特点。
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 或从繁荣到萧条, 或从收缩到扩张交替变化, 这是由一系列经济因素及政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业经济的周期性提供了统计指标方法进行预测的理论根据。经济波动的推动使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时滞关系, 才可能利用统计指标进行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而外在政策及经济环境通过对内在机制作用, 导致了经济波动的产生。企业家处于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最前线, 针对企业家调查得出的景气指数往往最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工业景气指数是宏观经济景气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工业景气指数的分析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业经济动向, 而且能够促进工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 编制工业景气指数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对工业经济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工业经济预测是编制经济计划、预见计划实施情况、加强指导的先决条件, 也是相关部门搞好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实施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 其概念就定义了它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经济预测是做出决策的依据, 是计划工作的基础, 所有的计划措施是经济预测和决策的宏观体现。
经济预测主要是减少不确定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 不能只靠经验、直觉去猜测、判定, 而是要依靠可信的数据、科学的方法理论、精细的计算及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而通过统计指标和景气指数来对未来工业经济发展加以预测, 能够将不确定性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得到的结果将更加合理真实有效, 会达到更好的预测目的, 使工业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 工业经济要保持稳步的发展, 必须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整个经济形势加以预测, 确定经济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而采用行业景气指数和表示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指标, 无疑能获得可靠且准确可信的预测结果, 可以达到工业经济预测目的, 从而确保工业经济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景气指数,统计指标,工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胜新.企业景气指数预测效果实证分析与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3)
[2]何跃, 张秋菊, 杨剑, 徐玖平.运用统计指标与景气指数对工业经济的组合预测[J].统计与决策, 2007 (9)
[3]杨伟.统计指标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 (5)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5篇
关键词:上证综合指数,宏观经济,协整检验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股票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发达国家, 股票市场作为一种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来被看作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可以真实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但在我国, 作为新兴市场, 股市成立的时间较短, 又经历了一系列摸索和改革阶段, 我国股市有其独特性, 股票市场能否起到“晴雨表”作用, 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学者们关于我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 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研究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议, 如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这种关系的强度如何;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直接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也关系到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因此, 很有必要对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探讨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 二者通过什么样的渠道相互影响。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事实为依据提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建议,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综合指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说明
能影响宏观经济的指标有很多, 本文在选取宏观经济变量指标时, 在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为了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增速、货币供应量M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出口总额, 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宏观经济变量。
股票市场变幻莫测, 每种股票的价格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股价指数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市场总体波动的指标。沪市和深市是两个相互影响的市场, 研究发现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有很强的相关性, 所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作为我国股市价格的代表都是可以的, 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另一方面, 沪市在综合性能方面优于深市。所以本文研究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 选择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 代表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
本文采用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之间的月度数据。本文所用的宏观经济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和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而上证综指数据来源于上证交易所网站。
2.2 实证分析
本文选用Eviews7.0软件进行分析, 且为了叙述和实证的方便简单, 将所用的变量一律用字母符号代替, 工业增加值增速、货币供应量M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出口总额、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上证综合指数分别用a1, a2, a3, a4, a5, a6, a7和sh来表示, 而它们的对数分别用lna1, lna2, lna3, lna4, lna5, lna6, lna7和lnsh来表示。
2.2.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为了得到有效的检验统计量, 避免造成虚假回归, 须保证各序列是平稳的, 所以首先应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以确定这些变量序列是否平稳, 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上证综指和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1:
对各相关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后, 可知所有变量在股改后的时间区间内也都是非平稳的, 对这些变量进行差分,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除了lnb3的二阶差分才能平稳外, 其余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因此, lnb1, lnb2, dlnb3, lnb4, lnb5, lnb6, lnb7, lnsh是一阶单整的,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即上证综指与工业增加值增速、货币供应量、CPI增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出口总额、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2.2 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经过差分后的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这样就可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分析上证综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验结果如表2所示:
即统计量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上证综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5个协整方程, 本文仅考虑第一种情况建立反映上证综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方程为:
由协整检验可知, 从变量间的长期变化趋势来看, 上证综指与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且上证综合指数与货币供应量和进出口总额呈负相关;而与工业增加值增速、CPI增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相关。
之后建立上证综合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取滞后阶数为2, 仍是仅列出系数在5%水平下显著的变量,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可以看出, 股改后, 上证综指的短期波动与货币供应量滞后一期的增速正相关, 而与自身滞后一期的增速、CPI增速一期滞后值的增长率及零售总额一期滞后值的增速负相关, 且CPI增速的增长率对上证综指的负向影响最大, 其次为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正向影响。再者, 误差修正项对上证综指的波动的反向调整作用显现出来。
2.2.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前面的检验已知上证综指与工业增加值增速、货币供应量、CPI增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出口总额、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阶单整的, 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 在5%的显著水平下, LNSH是LNB2、DLNB3、LNB4、LNB5的Granger原因, 而只有LNB6是LNSH的Granger原因。即上证综指是货币供应量、CPI增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进出口总额的Granger原因, 而只有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是上证综指的Granger原因。说明股改后, 宏观经济变量并不是引起上证综指变动的直接原因, 而股市却是某些宏观经济变量变化的直接原因。
2.3 结论
2.3.1从协整检验可得出, 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上证综指与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具体而言, 上证综合指数与货币供应量和进出口总额呈负相关;而与工业增加值增速、CPI增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相关。从短期波动来看, 上证综指的短期变化与货币供应量增速正相关, 与自身滞后值增速、CPI增速的增长率及零售总额增速负相关, 且CPI增速的增长率对上证综指的负向影响最大, 其次为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正向影响。再者, 误差修正项对上证综指波动的反向调整作用显现出来。
2.3.2 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 上证综指是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进出口总额的Granger原因, 而只有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是上证综指的Granger原因。
3 对策建议
(1) 改变我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市”格局, 让市场成为经济和股市的主导, 将政府角色转为监管者,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制定相应政策时, 要兼顾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和对股市的影响, 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提高政策效率, 规范股市运行, 降低政策性风险。我国股市发展尚不规范, 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场所, 股票价格经常脱离基本经济因素而波动, 央行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应把股价的波动作为相关因素考虑进来。同时政府应密切注意各单位和机构投资、货币供应量和居民存款的资金流向, 通过各种货币政策组合来调控现金流通, 使得股市能够健康平稳发展。
(2)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体制。督促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公司股权结构, 健全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 并让公司股东方便有效参与公司的治理和监督。尤其是现在随着恢复IPO的发行, 非流通股的解禁, 已经上市的公司增发新股, 还有推出不久的创业板, 使得股票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这就要求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要把好质量关。除了建立有效合理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还可以结合市场选择和政府监管来双管齐下, 让这些公司在压力和竞争下规范发展, 从而避免因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而让投资者遭受损失, 破坏了股票市场的稳定。
(3) 完善我国的股市监管体制, 提高监管效率, 保证股市健康稳定发展。加强股市的规范性管理, 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加大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保证投资者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上市公司信息, 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提高股票市场的效率。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虽然主要以经纪业务为主, 但也参与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所以要加强证券公司的自律管理。另外, 要加强对信息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 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担负的职能, 严厉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参考文献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6篇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减轻环境污染, 缓解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 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区域循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进行测度的方法, 能够为区域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主体提供分析、评价、比较和决策的依据。
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优化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本文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二、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
(一) 计算各项三级指标的个体指数
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 先分别确定各项三级指标的阈值, 然后计算其功效系数, 并作为每个指标的个体指数。功效系数d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 xh和xs分别为各项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xi是第i项三级指标, di为第i项三级指标的功效系数, 也即第i项三级指标的个体指数。
确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的基本原则是:应该以某项指标可能达到的最佳值为满意值, 而以该项指标不应出现的最差值为不允许值。实际操作时, 如果理论上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难以确定, 可以适当作变通处理:第一种方法是, 以某项指标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最佳值为满意值, 而以该项指标曾经出现过的最差值为不允许值;第二种方法是, 以所有参评对象中某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作为该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应该注意的是, 第二种方法中, 对于“正指标”, 满意值是最大值, 不允许值是最小值;对于“逆指标”则相反, 满意值是最小值, 而不允许值是最大值, 所以功效系数为:
对于正指标:
对于逆指标:
且这样得到的功效系数取值范围为:0di1。在对区域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时我们使用第二种方法。
(二) 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熵本是热力学概念, 最先由申农引入信息论, 现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信息论的基本原理, 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 而熵则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
若系统可能处于多种不同状态。而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 (i=1, 2, m) 时, 则该系统的熵就定义为:
显然, 当pi=1/m (i=1, 2, m) 时, 即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相同时, 熵取得最大值, 为:
现设有m个待评项目, n个评价指标, 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R= (rij) mn, 对于某个指标rj, 有信息熵:
容易理解, 如果某个指标的熵ej越小, 说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 提供的信息量越多, 在综合评价中该指标起的作用越大, 其权重应该越大;反之, 若某个指标的熵ej越大, 说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 提供的信息量越少, 在综合评价中起的作用越小, 其权重也应越小。故在具体应用时, 可根据各指标值的变异程度, 利用熵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利用各指标的熵权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加权, 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
2. 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步骤
第一步:计算pij (第j个指标下第i个城市指标值的比重)
, 其中rij为第j个指标下第i个城市对应的指标值。
第二步: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 其中k=1/lnm, m为参加评比的城市个数。
第三步:计算权重wj (第j个指标的权重)
, 其中n为指标的个数, 易见 。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本文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具有层次的, 在确定权重时, 需要先确定各三级指标的权重, 然后结合各项三级指标的功效系数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得各二级指标的指数, 再利用熵权法确定各二级指标的权重, 最后对各二级指标对应的指数加权平均, 即得到对区域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的综合指数。
3. 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假设通过计算得出全环节指数下各三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w11, w12, , w14, 功效系数分别为d11, d12, , d14, 则全环节指数计算方法为:
设通过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输入端指数、过程指数和输出端指数分别为d2, d3, d4, 则可以根据不同区域全环节指数、输入端指数、过程指数和输出端指数对应的数值, 通过熵权法确定的权重w2, w3, w4, 最后的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D即为对某一区域循环经济进行评价时所要计算的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数可对不同区域的循环经济运行状况作出评价和比较。更重要的是, 综合指数法不仅可以使当地政府和相关主体认清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状况, 而且可以根据计算出的全环节指数、输入端指数、过程指数和输出端指数, 清楚地分析各区域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在各方面存在的优劣势, 以便为区域后续发展提出对策。
摘要:在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将综合评价指数法用于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 在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的过程中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并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各三级指标的个体指数, 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主体进行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和比较提供了一种客观、简单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功效系数,熵权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 2006, (9) .
[2]靳景玉, 刘朝明, 等.区域风险投资环境的AHP模糊综合评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5, (3) .
[3]苏建设.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J].企业活力, 2007, (7) .
[4]饶扬德.企业经营绩效的熵权系数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 2004, (4) .
[5]于丽英, 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 2005, (12) .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7篇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一种对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系统做出全局性、整体性评价的基本统计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多指标体系建立以来,学术界就如何建立反映实际问题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综合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外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克莱恩提出“综合国力综合评价体系”;日本综合研究所编制“综合国力评价体系”;联合国构建“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人文发展指数”ARG ose[1]设置“南部欧洲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国内学者关于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全面展开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郑魁浩等[2]研究了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刘秋实等[3]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苗润生[4]建立“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体系”;李志强等[5]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6]发布“中国发展指数2006”;门可佩等[7]设置“区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中国统计学会课题组发布“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简称CDI);黄小勇等[8]设置“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对有关综合评价权数构造方数法进行研究,主要有郭亚军等[9]。
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新疆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全方位评价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从新疆实际出发,以发展角度,建立科学、全面、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关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与应用的主要成果有:高志刚等[10]构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新疆统计局构建区域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高志刚等人的工作,一方面,受县域经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指标设计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文章未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新疆统计局构建的指标体系将经济发展类作为研究的子系统,然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民生的改善、社会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因此,将经济发展类的评价体系直接用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合适的。
本文从全局空间和局部空间两个角度,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中,深入探索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这方面的工作参见王雪青等[11]的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如下。
(1)建立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考虑动态因素的拉开档次法的原理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2)基于全局空间Moran指标,对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测度分析。
(3)基于Moran散点图,探索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部空间关联、空间差异程度及其空间格局的分布。
2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借鉴已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全面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结合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构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发展质量3个方面来衡量。在经济增长系统中,从经济发展实力与经济增长潜力两方面考虑,选取的测度指标主要衡量生产的规模及增长情况。在经济结构子系统中,主要选取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就业结构相关的指标。在经济发展质量子系统中,主要考虑选取与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生活质量等相关的指标。最终,确立由23个指标组成的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
注:表中(-)表示负向指标,其余均为正向或适度指标。
本研究使用指标数据均来自《新疆统计年鉴》(2001—2013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1—2013年),《新疆调查年鉴》(2001—1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2001—201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3年)。
3 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均有差异,所以未消除因量纲不同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需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下研究中,数据采用标准差法进行标准化,由于涉及到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若为正向指标时,直接将原数据标准化,若为负向指标时,将原数据取倒数后标准化。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的确定直接影响着综合评价的结果,权数数值的变动可能引起被评价对象优劣顺序的改变,科学地确定指标权数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混合数据,为了研究其动态性质,本部分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构造二级指标的权重。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基本原理如下详见文献[9]。
本文二、三级指标的赋权法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进行,一级指标的权重由二级指标权重加总得到。最终处理数据获得权重,如表2所示。
3.2 综合指数的测算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对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各子系统进行综合测评,最终获得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巴州、克拉玛依、石河子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的差异还是显著的。
4 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研究
4.1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差空间分布特征
为分析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及空间分布特征,参考[11]将各地州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分为4组,即先进类型、中等类型、中等偏下类型和落后类型。
属于先进类型地区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巴州和石河子,而且其他地州市与这一类差距显著;哈密、吐鲁番、昌吉和阿尔泰地区属于中等类型组,其中哈密、吐鲁番和昌吉间的差异较小,都好于阿尔泰地区;阿克苏、塔城、博乐、伊犁直属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偏下;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进一步考察四类地区分布是否与空间地理位置相一致。可以利用Geo DA095i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四大类别的分布基本与其地理位置相一致。即以三大经济增长极为中心,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乌鲁木齐产业的扩散作用明显好于克拉玛依市和库尔勒市,其周边的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南疆地区经济实力薄弱,作为南疆地区经济增长极库尔勒市的产业扩散作用有限,对南疆三地州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低。
4.2 基于Moran指数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局域空间统计分布
Moran指数是常用于分析经济指标空间分布聚集与相关的重要工具。为研究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在此利用全局Moran's I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 I的取值范围是[-1,1]。当I>0,表示空间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区域在空间上趋于显著集聚;当I<0,表示空间负相关,即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差异;当I=0,表示空间不相关,即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在空间上随机分布。
通常,对计算出的全局Moran's I,利用如下公式进行Z检验:
基于上述公式,利用Geo DA095i和R软件,得到2008—2012年,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的Moran's I及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的Moran's I均大于0,且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新疆各地州以北坡经济带为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和南疆西南区为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呈现集聚的趋势。总体上,Moran指数有减小的趋势,说明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的聚集效应在逐渐减弱,局部的异质性在增强。
Moran散点图常用来研究局部的空间异质性。Moran散点图的4个象限分别对应于区域单元与其邻居之间4种类型的局部空间关系:第一象限代表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即高—高集聚型(HH);第二象限代表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即低—高集聚型(LH);第三象限代表的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即低—低集聚型(LL);第四象限代表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即高—低集聚型(HL)。下面将给出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的Moran散点图及各象限地州的分布情况,具体结果,如图2和表5所示。
从图2和表5可以看出:①北疆地区点—轴开发的格局明显好于南疆地区。北疆各地区基本处于高—高和低—高集聚区。处于高—高聚集区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及巴州,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大,有利于低—高集聚区经济发展;对于低—低集聚区的南疆三地州,则需要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极。②处于高—高集聚的地区与低—低集聚的地区变化相对稳定。在样本期内,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和巴州处于高—高聚集区,而南疆三地州由于种种原因,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一直处于低—低集聚区;③哈密和阿克苏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跻身高—低集聚区。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1)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以三大经济增长极为中心,自北向南,依次递减的格局。天山北坡经济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不仅拥有较完备的基础设施,而且具有高度集聚的技术力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尤其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它地区(库尔勒除外),但是北疆的阿尔泰、塔城、伊犁和博州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东疆地区吐鲁番和哈密,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兰新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公路网完善,区位优势明显,跻身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二类区。南疆三地州由于历史、自然环境、民族分布等原因,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落后水平。
(2)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差异有缩小的趋势。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组,以东疆哈密和吐鲁番为代表的中等组,以北疆北部阿勒泰和博州为代表中偏下组,以及南疆三地州组成的落后组之间差异显著。自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及“对口援疆”政策的全面实施以来,北疆北部及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使得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3)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从整体看,新疆各地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集聚的趋势,以北坡经济带为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形成高—高聚集区,南疆西南区形成的低—低集聚区,并且这种集聚效应正在减弱。从局部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的聚集现象主要是由南疆三地州的低—低集聚造成的。
(4)北疆地区点—轴开发的格局明显好于南疆地区。北疆各地区基本处于高—高和低—高集聚区,而且北疆地区经济增长极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南疆三地州一直处于低—低集聚区,库尔勒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有限。
5.2 政策建议
针对新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尤其南疆三地州出现低—低聚集的状况。北疆、东疆、南疆三大区域要立足本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一方面,合理分配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形成产业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交通运输瓶颈。具体建议如下。
(1)把握国家向西开放的历史机遇,积极培育北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北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巴克图口岸、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和阿拉山口口岸,但是北疆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天山北坡经济带继续利用北疆经济增长极的区位优势,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北疆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强“结盟”地区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培育北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打造向西开放的大通道。
(2)以对口支援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积极培育南疆经济增长极。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合理分配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份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与近邻库尔勒和阿克苏建立发展联盟,合理分工,联合打造南疆经济增长极,促进南疆地区经济联动发展,提高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北疆地区的差距。
(3)发挥铁路运输的支撑作用。新疆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新疆与内地的时空距离,增加兰新铁路货运、客运能力,而且对南、北疆铁路运营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加快南、北疆铁路建设,以推进南、北疆交通干线区域经济带点轴式开发进程,形成以兰新铁路为轴、南北疆铁路为纽带,带动全疆经济共同发展的协调模式。
参考文献
[1]OSE A R G,MARI A M H.An index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mmunity's objective-1 regions of countries in southern europe[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2(6):325-360.
[2]郑魁浩,张红营.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J].当代经济学,1990(6):71-76.
[3]刘求实,沈红.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4):60-64.
[4]苗润生.中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0-120.
[5]李志强,周丽琴.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财经,2006(5):126-128.
[6]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2.
[7]门可佩,蒋梁瑜.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安徽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768-9770.
[8]黄小勇,尹继东.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23-28.
[9]郭亚军.一种新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2,2(5):49-54.
[10]高志刚,韩延玲.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综合评价: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37-40.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第8篇
营销指数(Marketing index,MI)综合分析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社会经济项目转变为一个营销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过程。它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建立社会经济项目(营销项目)评价要素体系并将其指数化,再采用五级评分法将要素的MI标准化,据此建立营销指数综合分析图和数值评价体系并对营销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二、营销项目评价要素体系的构建
(一)一般要素体系
不同的营销项目由于产品、企业、行业、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异,营销项目的评价要素体系也会有所不同,只能建立相对标准化的营销项目评价要素体系。一般单一产品营销项目的评价要素体系如下。
单一产品营销项目的评价要素体系分类及细目:市场前景与容量(行业前景市场容量);入市难度(行业入市难度相关行业入市难度);市场难度(认识误区消费行为障碍);竞争难度(品牌竞争难度渠道难度字号竞争难度价格竞争难度质量竞争难度顾客竞争难度);营销难度(定位准确性SP与BP同位度营销管理科学性传播力度营销管理和技术人才);产品特征(产品生命周期俏滞度);竞争态势(行业市场分割方式行业市场定位成熟度行业竞争的阶段性行业竞争强弱对比度行业竞争的点面性);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利益承诺风险替代风险操作风险);市场机遇(行业机遇时间机遇获利空间大小受打压的概率有无扩张的基础);企业资源(资金实力设备、技术资源领导意识的先进性和开放性行业经验的成熟度营销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行业经验的多少品牌优势营销技术人才的储备);产品竞争力(产品利点竞争力性价比产品的市场可塑性)等。
在项目评价的诸多要素中,各要素对营销项目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实践中还需要从一般要素中筛选出关键的成功要素。
(二)关键成功要素的确定
1、什么是关键成功要素。
任何营销项目都有关键成功要素,它可以理解为某个营销项目所在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企业参与行业竞争必须掌握的最低能力。这些方面企业必须做好,才能保证营销项目成功。但是掌握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并不能保证企业赢得最大利润,它仅仅是为公司参加竞争做好准备,只是表明企业具备了参加竞争的资格。
2、关键成功要素的确定方法。
由于营销项目所在行业的技术特性、市场特性、通路特性、消费特性等差异,导致各个行业关键的成功要素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一般食品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由品牌、推销、产品组合以及规模四个因素组成,而房地产业关键的成功要素则集中在业务开发能力、地理定位、场所选择及土地储备成本几个方面。找出行业关键成功要素是营销项目评价和决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确定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即关键分析法与标杆法。前者通过理论分析与大规模经验回归得出行业关键的成功要素;后者是通过调查该行业最为优秀企业的策略,并将其策略作为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
三、营销项目评价要素的指数化
(一)营销项目评价要素的指数化
它是指利用统计指数的思想和方法,把营销项目评价要素的定性或定量调查结果,转化为有特殊经济意义的比较相对数。分为四种情况:非指数形式统计指标的指数化;不规范的指数形式统计指标的指数化处理;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特征概念的指数化。
(二)营销项目评价要素指教化的程序
步骤如下:市场调查结果个体指数,指数化处理后的非指数形式统计指标、不规范的指数形式统计指标、综合指数指标及特征概念五级评分标准化。
(三)营销项目评价要素指教化的方法
1、非指数形式指标的指数化
这里主要指统计绝对数的指数化。一般形式是,已知绝对指标Xi,max(Xi),min (Xi);求Xi的指数值Zi。共分两个步骤:(1)将指标数值Xi转化为取值在0-100之间的指标数值,公式为[max(Xi)-min(Xi)]/100,求得指标数值变动1个百分点的数值大小(One percent,OP)。(2)求Xi的指数值:Zi=[xi-min(xi)]/op或Zi=[max (xi)-xi]/op。
例1:根据1996年以后的统计,全国钙制品年销售额最低年份是1996年为100亿元,1997年钙制品年销售额全国为150亿元,专家预测,钙制品市场如果得到充分开发,全国年销售额可达到1500亿元。求1997年的市场容量指数?
解:已知,
2、不规范的指数形式统计指标的指数化处理
在实际中,某些统计指标虽是相对数,但是其最小值min(Xi)≠0,其最大值max(Xi)>100或max(Xi)<100,因此需要重新确定该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将各实际指标数值转化为取值在0-100之间的指数值。
例2:在各种类型的元素钙中,碳酸钙的含钙量最高为40%,葡萄糖酸钙的含量最低为9%,另有苹果酸钙的含钙量为23%,请将苹果酸钙的含钙量转化为取值在0-100之间的指数值。
例3:1997年B公司对钙制品市场各种字号(药字号、健字号、食字号、钙饮料)的钙产品进行了经销商调查,结果好卖字号的样本分布为:药字号钙产品71.91%,健字号钙产品32.58%,食字号钙产品5.61%,饮料钙0%。要求将食字号钙产品的竞争力指数转化为取值在0-100之间的指数值。
解:已知,Xi=5.61,max (Xi)=71.91,min(Xi)=0;求,食字号钙产品的竞争力指数值Zi=?
3、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综合评价指数是将所选择的有代表性的若干指数综合成一个指数。其综合方式是加权综合。设所选择的几个指标为X1,X2,,Xn,如果各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就需要将各指标进行转换,以使其具有可比性。设转换后的各指标为Z1,Z2,,Zn,对各项指标值赋予的权数分别为W1,W2,,Wn,则综合评价指数(I)的一般形式为:I=∑ZiWi/∑Wi(式中,0W1)。
例4:求钙制品行业品牌五度综合指数(Brand five degrees of index,BFDI)。该指数用以测度一个行业的品牌成熟度,并能较全面的观测到该行业新品入市的难度大小和市场机会的多少。BFDI由五个指标组成,即品牌的知晓度、知名度、美誉度、指名度和满意度。
已知:钙制品经销商和消费者品牌五度调查总平均分统计(如表1)。
求:BFDI=?
解:BFDI=1/n∑Zi=27.85④
该综合指数值说明钙制品市场很不成熟,新品入市难度低,市场机会多。
4、特征概念的指数化
特征概念的指数化,是对在营销项目分析和论证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概念(特征概念)进行指数化处理,使其变成可以进行统计操作和观测的数量性指标。特征概念的指数化,通常采用专家评判法来,此方法是研究者(专家评判小组)根据主观价值判断赋予特征概念数量性指标值的方法(空间指数形式)。
专家评判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设定指标值的赋值范围,如0-100或0-5之间。选择M个专家组成一个评判小组,并分别由每个专家独立地对每一个特征概念给出一个指标值,形成一个评判矩阵,最后对每个专家给出的指标值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每个特征概念的指标值。比如采用简单平均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小组由M个专家组成,其中第i个专家给n个特征概念的赋值分别为Xi1,Xi2,Xin,则综合的指标值为:
其中表示第j个指标的值。
1997年B公司为了确定几种钙产品的市场俏滞指数就运用了专家评判法。产品俏滞指数是产品某一特质在市场受欢迎的程度,它用五个梯度表示:畅销、好销、一般、难销、滞销,分别用5、4、3、2、1来表示;2以下属滞销范围,4以上属畅销范围。根据调查结果和两轮专家独立评判,制定了三种钙产品的产品特质和俏滞指数表(如表2)。
表2标示*号的特质是产品的晕轮特质,它在产品特质中,所起的作用远高于其它特质,没有它们其他特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晕轮特质上增加了一个权重值。表2“钙尔奇”的总平均俏滞指数高达4.57,十分畅销;而“苹果酸钙”仅为3.84,处于销路一般的状态。
5、五级评分标准化方法
上述营销项目评价要素的指数化方法,除了举例说明的特征概念的指数化方法外,其他的指数化方法其指数取值都是在0-100之间的指数值,为了图表分析的方便,用五级评分法进一步的简化,即把指数值统一转化为取值在0-5之间的指数值。即在原有指数值(取值在0-100之间的指数值)的基础上乘以5%或0.05。
例5:按此法转化后①式的市场容量指数Z'=96.435%=4.82。
②式的苹果酸钙的钙含量指数Z'=45.165%=2.26。③式的食字号钙品的竞争力指数Z'=7.795%=0.39。苹果酸钙作为食字号产品入市其市场难度为:max (Z)-Z'=5-0.39=4.61。④式的钙制品行业品牌五度综合指数BFDI'=27.855%=1.39。
四、MI综合分析图示法
由于营销项目评价要素体系可能十分庞杂,有几十上百个评价要素指标,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数据,在大脑中归纳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十分困难,MI综合分析图示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MI综合分析图示法,是将指数化、标准化的营销项目评价要素指标全部绘制在一张简单的图表上,再根据这张图表计算出营销指数的总平均分和标准差S,从而对营销项目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一)MI综合分析图示法的基本步骤
列表归集各评价要素的MI绘制MI综合分析图表计算营销项目评价值和S。
是营销指数的总平均分,即。如果MI中考虑权重值,可调整为加权平均公式。由于是根据五级评分标准化后的各项MI值求得的,因此它也是取值在0-5之间的指数值。在实践中是对营销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根据其指标值的大小,可以把营销项目分成四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时为劣质项目,无成功可能。时为较差的项目,操作风险大,成功概率小。时为中等项目,成功概率在0.5-0.7之间。时为优质项目,成功率高,风险小。
S是MI的标准差,即,主要用以说明营销指数的等效性,S的值越小等效性越好,表明企业资源和市场营销要素的配比情况良好,营销项目开发成功的基础条件好,成功概率高。当然只有当的值处于高分值时,S的值越小才有意义。
进行营销项目综合评价时,最直接的依据是MI综合分析图表、营销项目评价值,另外市场调查结果和评价要素各项指标的单项分析、相关分析等要作为重要参考。
(二)一个实例
1、项目的评价要素体系及MI
1997年成都A生化企业拟利用其副产品苹果酸钙开发补钙制品,为摸清苹果酸钙的市场前景,了解苹果酸钙推出的市场风险和获利潜力,特委托B咨询公司进行了专项调查和项目论证。经市场调查和专家评定,苹果酸钙项目的评价要素(Xi)体系及MI如下:
(A)市场前景与容量(A①行业前景5,A②市场容量4.82);(B)入市难度(B①药品市场0.01,B②保健品市场2.74,B③食品市场4.61,B④市场难度3);(C)竞争难度(C①字号竞争难度0.39,C②渠道难度1,C③品牌竞争1,C④价格竞争2,C⑤质量竞争2,C⑥顾客竞争1);(D)营销难度(D①定位准确性5,D②SP与BP同位度5,D③营销科学性5,D④传播力度3,D⑤人才2);(E)同业对比3;(F)钙品特征(F①产品生命周期5,F②产品俏滞指数3.84);(G)竞争态势(G①增量瓜分4,G(统一定位5,G③份额竞争4,G④等量竞争3,G⑤单一竞争4);(H)市场风险(H①政策风险1,H②疗效风险1,H③吸收率风险1,H④替代风险2,H⑤操作风险3);(I)市场机遇(I①行业机遇5,I②时间机遇5,I③效益5,I④打击率4,I⑤扩张基础4);(J)企业资源(J①资金实力1,J②设备、技术2 J③意识4,J④经验1,J⑤营销网络1,J⑥行业熟悉度1,J⑦品牌优势1,J⑧营销技术人才2);(K)苹果酸钙竞争力(K①含钙量2.26,K②吸收率5,K③价钙比2,K④刺激性4,K⑤口感1,K⑥疗效3,K⑦功能5,K⑧可塑性5)。
2、根据上述要素项及MI绘制项目的MI综合分析图如下:
3、根据MI计算营销项目评价值
营销指数均值=2.9543,营销指数标准差S=1.6141
4、关于苹果酸钙项目的分析结论
结合图1和该项目评价值,B公司的分析结论是:A公司拟投资生产的苹果酸钙的营销等效性很差。市场前景看好,市场容量可观,竞争态势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市场机遇好,营销策略也有高水平发挥的空间。但苹果酸钙入市的难度较大,企业资源存在严重不足,苹果酸钙的市场竞争力也参差不齐。在所有51个营销要素中,平均营销指数,属中等偏下的项目,有成功可能,但风险也不小。其关键在于后期营销运作的科学性。从MI直方图上看,苹果酸钙有一定的市场开发价值,但必须在我们预先设定的科学的营销策划和高强的实施能力上下功夫,在可塑性要素上提高MI,才能把苹果酸钙推向一流的市场,实现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屈援.市场预测理论与应用[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芸,陈汉章,王青华.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邱东,杨仲山.当代国民经济统计学主流[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