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精选4篇)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 第1篇

什么是国际新闻, 至今在学术界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中外各类新闻学或传播学的词典中并没有国际新闻的条目, 各类百科全书中也没有国际新闻的解释。国外著作中, 国际新闻 (international news) 就相当于外国新闻 (foreign news) , 国际新闻就是本国以外的新闻。国内的各类词典中尽管没有国际新闻的条目, 但是有“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或“对外宣传”的条目。有人认为“国际新闻, 简单地说就是通讯社、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将所在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同类型的信息, 通过不同载体的传播, 使受众接受到预先不知道的新闻, 也就是一种国际间信息的传播”。这里国际新闻实际上等于国际报道, 而新闻的客体事实信息成了认定的关键。在此基础上, 有人按“事实的发生地原则”来划分, 认为凡是发生在本国以外的新闻都是国际新闻。有人按“事实的归属关系原则”来划分, 只要涉及本国就不是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是指与本国没有任何关系的新闻。还有人认为, 国际新闻的含义应该更宽, 国际新闻实际上是关于国际问题与中外关系的报道与评论, 是国际报道加对外传播加参考消息, 所谓“国际新闻, 是国内媒体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关系的报道与评论, 及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和外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我们所认识的国际新闻还应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解释, “所谓国际新闻, 是跨越了国家界限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 或者说是新闻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 (international) 一词原来是16、17世纪首先在国际法领域中使用的荷兰语词汇, 18世纪英国人边沁在使用它表示国家之间的意思后, 这一词汇开始在英语中广泛流行。构成或者说决定新闻的要素不仅仅是事实一项而是有三个:事实、媒体、受众, 认定国际新闻的关键是这三个要素中有没有任何一项“超越国家界限”,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国际新闻的多种模式:例如面向本国受众、由本国媒体报道的外国消息或外国媒体报道的中外消息;面向国外受众、由本国媒体对外报道的中外消息;面向国际社会受众、由全球化媒体报道的具有高度全球关联性的消息。实际上国际新闻是包括三种形态的综合:国际新闻报道、对外新闻传播和全球 (或世界) 新闻。显然, 我们所采用的国际新闻是一个大的概念。

二、国际新闻史的历史分期

新闻史的分期应在与大的时代特征相吻合前提下反映新闻活动、新闻事业自身的内在规律。纵观国际新闻史的发展线索, 我们可以把它大约划分为五个时期:

1、从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

在印刷革命到来之后, 国际新闻以外国消息的形式在早期的新闻书或不定期的报刊中存在, 它不仅在新闻内容上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 对新闻本身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报刊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这是国际新闻的最初形态国际报道形成期, 所谓国际报道, “是对本国之外的新闻报道。”可以说新闻是与国际新闻报道相伴而生的。

2、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在近代定期报刊出现之后, 近代报刊在西方国家缓慢发展,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形成。这是国际新闻报道标准化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时期。随着许多国家国内报道禁区的开放, 国内新闻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新闻版面, 但是在报刊中, 国际新闻报道仍然是主角。

3、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

这是西方国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并开始把这种变革向世界蔓延的时期, 是国际关系中原有体系瓦解和世界走向战争的时期, 是舆论中的所谓“国际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 也是国际新闻开始真正“国际化”的时期。新闻报道体制和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进一步成熟, 随着政治化报刊开始让位于大众报刊, 新闻业真正形成一个社会部门。在这一时期, 由于通讯技术和通讯社的发展, 早期的国际新闻流通体制先于最初的统一世界体系而形成, 国际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因素。

4、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初。

这一时期媒介再次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广播、电视的相继问世把人类又从印刷媒介带入了影视媒介时代。由于国际斗争风云激荡, 国际新闻又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国家化和政治性特征, 其第二种形态对外新闻传播开始以宣传的最初表现出现了。所谓对外报道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 向外界进行的有关本国 (地区) 情况的新闻报道。”这一时期国家力量的加强和国际广播的及时出现, 为宣传的泛滥提供了制度和技术基础, 国际新闻传播成为一种力量, 而新闻被作为了一种可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宣传。

5、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是在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的基础上, 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向全球范围扩张形成了所谓的经济全球化, 国际关系领域也进入了所谓的后冷战期, 传播领域则进入信息膨胀和传播全球化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之一就是国际新闻的第三种形态全球新闻或世界新闻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 第2篇

摘 要: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培养学生外贸工作所要求的制单能力,然而目前的教材和教学都无法适应外贸工作对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要求,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对国际商务单证教学进行改革,根据教学实践及结果,文章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国际商务单证 实践教学 建议

国际商务单证,指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和证书,在履行进出口合同过程中,双方凭借相关单证来完成货物的租船订舱、办理保险、报检、报关、收付外汇等工作。国际商务单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因而单证工作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单证的流转构成了对外贸易的基本程序。

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单证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外贸迅速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这门课程。然而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却难于被企业看好,说明我们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就国际商务单证而言,单证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

大多数学校的单证教学都是课堂教学,老师的授课模式是先讲意义概念,然后讲某一单证的分类,介绍单证的主要内容,然后是单证的制作和注意事项。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用于传授知识,单证制作的讲授时间占了很少的比重,更不用谈实践操作了。

2.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教学过程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停地记。这种封闭式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再者,中职学生普遍自控能力较差,“满堂灌”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动性降低,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3.重中文讲授,轻双语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所涉及的大部分单证是全英文制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比较高,掌握熟练制单的技巧必须以良好的商务英语能力为基础。但一些教师讲课时往往利用教材附带的中文译文进行教学,学生在制作单证时同样也是参考中文译文,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全英文的单据就感到吃力,对于很多基本的信用证条款和单据栏目都不熟悉,增加了实际工作的难度。

4.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中华考试网

由于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得非常密切,而我们的教学对象则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全日制学生,他们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经验,对课程实践感知几乎是空白,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头脑里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模型。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而且所学外贸单据多数是全英文的,业务性较强,而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较差,这样的授课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很困难,对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缺乏信心,对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考资料

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是更新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在每一个章节备课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明确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解决什么样的实践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就围绕着解决这一实践问题而展开。如上“海运提单”这一堂课,改变过去介绍概念、作用、内容、缮制的顺序,直接进入“如何缮制一张海运提单”这个主题,将其他内容穿插在其中,最后再做一小结。第二,教学内容注重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大纲内容相衔接,将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中涉及本课程内容的试题及标准答案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之一,尽量让学生熟悉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中涉及本课程的内容。第三,在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传媒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跟踪专业前沿问题,如国际商会关于电子信用证的有关规定等。

2.应用多媒体、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通过短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具体。比如,讲集装箱的装运程序,如果仅仅只有流程图,学生对于其中提到的堆场、设备交接单等无法形成形象的认识,可是一旦插入图片或者影像资料,整个流程就显得非常生动,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情境式教学以导入企业真实案例为手段,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样本,给出完整的案例背景资料,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自行讨论分析,就学生的分析作出相应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真实性感觉,有压力,又有动力。

3.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

国际商务单证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有较良好的商务英语基础。外贸业务中所缮制的单证一般是全英文的,涉及的条款栏目的填写都需要运用专业的术语表达。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所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术语、单证、合同的主要条款等用英文表达出来,以帮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阅读和表达水平。同时在模拟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接触大量真实的全英文信用证和单证,了解和熟悉英文单据的填写和缮制。

4.注重综合制单能力的训练。

很多教材并没有提供这一教学内容,老师必须自己从企业得到第一手的资料,让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单证的缮制后,就针对某一项具体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分别进行实战训练,制作外贸所需的商业发票、汇票、保险单等整套单据。只有熟练地综合缮制整套单据才能够最终达到外贸单证的教学培养目标。这一阶段分三大模块进行:一是根据信用证或合同缮制国际贸易所需的各种单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国际现行惯例正确地缮制合同、发票、装箱单、提运单等各种单证;二是分小组模拟进出***易过程,并根据交易结果缮制贸易所需单证;三是顺利地完成模拟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

对国际商务单证实务采用案例教学或情境式教学,虽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毕竟是属于仿真式教学。真实的外贸单据因为不同国家的贸易习惯、买卖商品的种类、结汇方式的选择不同,单据的缮制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细微点,这些需要在校外实训基地,比如进出口企业或银行等单位,让学生通过实地操作来积累单证工作经验。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 第3篇

【摘要】目的 以2009年国际妇产科协会对子宫内膜癌修订的分期标准为依据,对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和分期手术的关联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5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的2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对其声像图表现和病理分型与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腔回声厚径显著长于比增生过长组患者的宫腔回声厚径。结论 研究组宫腔回声厚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当病变仅限于子宫体中,分期会受肌层浸润深度的影响;当病变发展到子宫外结果则反之。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标准;超声诊断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患者年龄层逐渐降低,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国际妇产科协会对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标准进行修订,笔者以修订后的手术分期标准为依据进行临床诊治,本文主要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的关联性和超声诊断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60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3.42±9.76其中大部分患者已绝经,绝经期患者较少,少数患者处于育龄期,临床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选取7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36.33±11.43岁。

1.2 一般方法

使用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为4~8MHz。经阴道超声检查,主要观察内膜及肌层情况,测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宫腔回声的厚径并进行对照比较。

检查所有全切子宫标本和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将子宫内膜癌全切子宮标本在HE染色后光镜下按照2003年WHO子宫内膜癌的分型标准进行分型。依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协会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确定手术分期,对照分析内膜癌患者的手术分期及声像图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宫腔回声的厚径,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腔回声厚径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腔回声厚径显著长于比增生过长组患者的宫腔回声厚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分型及分期

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癌(子宫内膜腺癌)和Ⅱ型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在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超声诊断表明绝大部分患者内膜病变,其中1例癌变内膜厚径仅为6.1mm;大部分患者为Ⅰ期;其余均为Ⅱ期,超声提示大部分患者内膜病变,宫颈浸润为镜下病理改变。小部分为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均提示内膜病变。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人数一致,ⅢA期患者有1例为输卵管浸润且超声并未提示,仅有1例提示为Ⅳ期。1例仅提示为内膜病变,宫角肌层润浸.

3 结论

新版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中,肿瘤仅限于长在子宫内膜的ⅠA期删除,划分ⅠA期和ⅠB期的标准是肿瘤是否达到1/2肌层;而Ⅱ期则不再划分为ⅡA和ⅡB期,宫颈内膜腺体受累划由原来的ⅡA更改为Ⅰ期,所以,子宫内膜癌Ⅱ期的诊断标准为宫颈间质浸润;在Ⅲ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中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删除,另将ⅢC期划分为ⅢⅢC期,转移分开盆腔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

子宫内膜癌是否存在肌层浸润一直是临床医师很关注的问题,而分期标准的修订的重点也没有放在肿瘤是否局限在内膜中,浸润深度和黏膜内癌<1/2肌层都是ⅠA期。所以,在修订版中,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标准强调的是观察浸润湿度是否达到1/2肌层。肿瘤浸润肌层是否累积到浆膜层则能够为区分ⅠB期和ⅢA期提供依据。在本组研究中发现测量宫腔回声厚径的值并不能为判断肌层润浸的深度提供可靠依据,也就是说超声检查难以将ⅠA期和ⅠB期区分开。

诊断性刮宫可以提示子宫内膜癌,而提示子宫病变的分期在超声检查中尤为重要。本组研究显示,Ⅰ型子宫内膜癌通常是从Ⅰ期逐渐过渡到Ⅱ期再发展到Ⅲ期,当宫腔回声增厚并有所延续或宫颈有一场回声出现则达到Ⅱ期,达到Ⅲ期的临床表现为盆腔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宫腔回声显著增厚至浆膜层时应该注意观察宫颈的变化以区分ⅠB期和ⅢA期,若宫颈并无显著变化则表明病变为深肌层浸润,宫颈回声异常则提示病变达到ⅢA期。Ⅱ型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并无规律,会出现直接跳转为Ⅲ期的情况,在浸润未出现在宫体肌层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宫外转移。综上,诊断性刮宫提示为Ⅰ型子宫内膜癌时应该把对子宫颈的检查作为重点,而提示为Ⅱ型子宫内膜癌时则要偏重于对子宫外的扫查。

参考文献

[1]张丹,王茜,李燕东,等.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图与声像图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12):1050-1153

[2]孙惠柱.子宫内膜癌病理组织图与声像图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12):1150-1153

[3]张新玲,黄冬梅,宋倩,等.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2)1061-1063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 第4篇

【关键词】 结肠癌;超声造影;术前分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6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59-02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

JIANG Guo-xu,CHEN Liu-bin,CUI Cheng,ZHANG Li-hua,ZHAO Yan-feng,LI Ying-hua

1.Company of China north oil field of Hebei general hospital,Renqiu 062552,China;

2.Company of China north oil field of Hebei two hospital,Renqiu 0625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Methods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known colonic cancer were referred for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after sonographic contrast enema.Results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by ultrasonography: uT1 means the tumor confined to submucosa (1 patient); uT2 means tumor invasion of muscularis propria (11 patients); uT3 means tumor invasion through bowel wall (7 patients); uT4 means tumor involving adjacent structures (13 patients).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 results,accuracy for tumor depth of sonographic contrast enema-enhanced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was 87.50%.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had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for T1,T3 and T4 tumors,and a low degree of accuracy for T2 tumors.The accuracy in assess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for N0 and N1 were 80.3% and 100%,respectively.Conclus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ols for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olonic cancer,providing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surgical planning.

【Key words】 Colonic cancer;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Preoperative staging

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除消化道造影、CT、结肠镜等检查外,经腹B超扫描亦成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但由于胃肠道为空腔脏器,其内为大量肠潴留物或气体,常规经腹B超扫描往往检查效果不佳,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帮助有限。我院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尝试使用在常规超声助显剂中加入山莨菪碱20mg进行术前灌肠显影,对临床诊断结肠癌的32名患者行结肠超声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结肠肠壁、肠腔结构以及肿瘤对肠壁的浸润深度,并有效减轻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的不适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32例患者因排便习惯改变或发现腹部肿块而就诊,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1岁-76岁,平均(51.5±1.2)岁。经纤维内镜确诊乙状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11例,升结肠癌8例;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肿物,活检为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术中证实为腺癌。

1.2 方法 首先空腹行結肠扫查,大致了解结肠情况(肠道肿瘤、炎症性疾病为扫描适应征,肠梗阻为扫描禁忌征)。灌肠前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不良反应,说明其诊断价值。取胃肠超声助显剂两包(100g),开水冲成1500mL左右的糊状物,再降温至35℃-40℃,加入山莨菪碱20mg。肠道清洁准备后,将助显剂灌肠充盈结肠,并行结肠超声检查,依次扫查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回盲瓣、盲肠及回盲末端,然后再从右下腹回盲部开始沿结肠走行顺时针逐段扫查至乙状结肠,同时作充盈前后对比。同时与空腹扫描做充盈前后对比。

1.3 观察内容及分期判断 主要观察结肠的形态、位置,肠壁的厚度、层次的清晰度,肠壁内外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内部回声特征、血供情况、活动度及其与肠壁、邻近组织的关系,有无肠系膜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有无腹水。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淋巴结最小径≥5mm、回声不均、包膜不完整、皮髓质分界不清等表现为诊断转移指标,N0为未检出淋巴结转移,N1为检出淋巴结转移。按照超声所见肿瘤侵犯肠壁情况,根据uTNM判定标准进行肿瘤分期:uT1为肿瘤局限于肠壁第1-3层(黏膜和黏膜下层),uT2为肿瘤局限于肠壁第4层(固有肌层),uT3为肿瘤浸润肠壁第5层(浆膜层)或肠壁周围组织,uT4为肿瘤浸润周围脏器。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版本软件包,采用术前B超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以双盲法分析术前超声下灌肠造影判断结肠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超声造影下结肠癌表现为肠壁的低回声肿块,肿块突入肠腔内外或位于肠壁内或形成半环形、環形肿块,肠壁一层或多层层次不清、消失、中断或增厚。

如表1所示,依据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uT1、uT2、uT3、uT4期例数分别为1、11、7、13;依据术后病理结果,患者中T1、T2、T3、T4期例数分别为1、10、9、12;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肿瘤各期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90.9%、100.0%、92.3%,其中T1、T3、T4期诊断符合率较高,T2期较低。完全符合30例,1例高估,1例低估,总符合率为93.8%;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如表2所示,依据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N0、N1例数分别为12、20;依据术后病理结果,患者中N0、N1例数分别为10、22;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符合率N0期为83.3%,N1期为100.0%。完全符合30例,2例低估,总符合率为93.8%;准确性87.5%,敏感性90.0%,特异性83.0%。

3 讨 论

手术、放疗、化疗为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外科手术切除为根治结肠癌最基础的治疗手段[1]。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术前除了要准确了解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还需要明确病变的浸润深度、与周边脏器组织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提前制定适合的手术方式及术前准备工作,甚至细化到备血量的多少,请相关科室协同等等,从而避免手术台上临时决定切除范围甚至开关术等尴尬局面,直接影响病人预后。这里,凸显出术前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而目前,大多数医院对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多在术后进行肿瘤组织病理检查后做出判断,极大限制了术前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方式的正确、及早选择。X线造影、纤维结肠镜通常作为首选的术前检查手段,但两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①无法提供术前分期;②对腔外型肿瘤及严重狭窄肠段的肿瘤容易漏诊;③肠镜检查患者往往承受较大痛苦。而通过使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和高频率的超声探头,超声造影检查不仅准确、方便、安全,易于开展,无创伤、无痛苦,还能提供我们更多检查信息。优势在于:①采用传统空腔脏器超声检查结合灌肠造影技术,利用造影剂增加显影对比度,很好地解决了空腔脏器超声扫描效果不佳的问题,能清晰显示肠管的形态、肠壁的厚度和层次结构;②不仅容易发现腔外型肿瘤,对腔内型肿瘤也能适时观察其大小、范围、侵犯深度;③可完整检查结肠全程,即便肠腔有狭窄或梗阻;④可动态观察肠壁蠕动情况、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邻近组织或脏器有无浸润或压迫;⑤本研究在助显剂中加入山莨菪碱20mg,明显减轻灌肠中患者的腹部不适;⑥通常认为正常的淋巴结是不易显示的,但对于转移性淋巴结而言仍具有B超下显著特征,本组病例中对于转移性淋巴结的观察准确性及敏感性仍较满意。

因此,此法可作为结肠肿瘤术前重要的检查方法,弥补肠镜和X线钡灌肠检查不能显示结肠壁病变、活检不能钳取粘膜下组织、难以判断病变浸润范围和程度以及不能判断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界限的不足,对外科医生在术前判断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提供了快速、有力的支持,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早、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

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精选4篇)国际新闻史的分期研究 第1篇什么是国际新闻, 至今在学术界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中外各类新闻学或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