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精选6篇)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 第1篇

国内高端医疗市场概论

一、国内市场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需求增长来自于:

1、富裕人群对医疗服务提出新需求;

2、医疗旅游的兴起,3、高端医疗保险产品的日益丰

4、“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

5、对境外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门槛降低等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二、高端医疗服务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

1、高端全科医院(诊所);

2、高端专科医院(诊所);

3、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在全科医院行业,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已经有29个品牌、近百家高端医疗机构。其中90%是合资/合作企业。其中不乏共用公立医院医生资源的医院,以及公立医院委托外资医疗机构管理的高端服务部门。专科高端医院门槛也相对较低,特别是眼科、牙科、妇儿专科医院在国内发展迅速。但面临专家资源不足,这三类医院较依赖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发展最早,而且形式多样——干部保健、国际服务、一般特需医疗等,然而与普通医疗共用医师资源,而且从“满足特殊需求”走向单纯的“高端化、高收费”,引来了许多争议。

三、高端医疗服务市场的扩大,外资医疗机构加快在国内的扩张;

同时,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高端化趋势明显,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建设高端医疗产业园。服务对象和内容多样化,国内高端医疗机构的目标客户从国内工作的外籍人群转向国内高端人群。

随着高端医疗行业的发展,政府和各医疗机构共同投资加强高级医疗人才培训的同时,与外资医疗机构合作引进海外医师资源,以解决医生资源不足问题。为避免公立医院的高端化,应该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满足市场对高端医疗的需求。

四、高端医疗市场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高端医疗服务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进行:高端全科医院(诊所)、高端专科医院(诊所)和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 本文主要分析上海,北京,广州地区的高端全科医院、诊所和专科医院 – 中国国内的高端医疗服务保险主要由三井住友海上、保柏、金盛、美国安泰、招商信诺、MSH 中国、美亚、中国平安、丰泰、安联等提供

(8 资料来源:钟恬(2011),高端医疗险方兴未艾宜量力选购,证券时报,2011年5月9 2010 年5月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

高端全科医院(诊所)

□ 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有29 个高端医疗品牌10,有11 个品牌已经采用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在多地设有诊所和医院

– 新加坡百汇集团在上海已有7 个诊所(医疗中心),在成都拥有一个诊所,和

睦家在上海、北京、广州有7 个自有诊所(医疗中心)

– 北京、上海、广州之外的城市中的高端医院大多是这些医院的分支机构 □ 合资/合作是高端全科诊所和医院的主要经营方式

– 按规定,目前外资投资医疗机构只能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而且与本地权威机构的合作使得外资品牌很快进入国内市场

三个城市中,近90%的高端医疗品牌是中外合资/合作背景

– 合资/合作类型一:外资主导,建立独立医疗机构,拥有独立的医生资源北京和睦家医院1997 年由美国美中互利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成立,而后来建立的上海和睦家是中美互利和长宁区中心医院合作

新加坡百汇集团在中国的上海百汇华鹰和瑞新医疗中心的医师大约80%来自国外

– 合资/合作类型二:与公立医院合作,共享资源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由亚太医疗国际集团和天坛医院合资组建,许多天坛医院的专家在天坛普华坐诊

医生主要是与公立医院共用专家,缺乏独立的医生资源

– 合资/合作类型三:公立医院将高端业务部分独立,并委托外资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2010 年4 月,上海华山医院东院国际部挂牌上海国际医院,并委托和睦家进行管理,聘用的医生大多是具有国际经验的外籍医生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由交大医学院的12 家附属医院提供专科优势资源,拟选聘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负责运营、管理

□ 与公立和普通私立医疗机构相比,这些医疗机构的诊疗费很高,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 高端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入门诊疗费(或挂号费)在200-700 元不等,药费、检查和治

疗费用也是公立和普通私立医疗机构的数倍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医疗品牌的平均入门诊疗费约为473 元左右

– 相反,中国的公共医疗服务根据级别不同价格上也有些差异,但也低于大部分高端医疗机构的10%-20%

根据功能、设施、医疗水平,中国的医院从低到高分为1-3 级,每一级分为甲乙丙三等,另外还设有特级医院,因此共有10 个级别

– 全国综合医院的收入中,药品收入占到42%(2009 年),但和睦家的药品收入仅占总

收入的11.8%(2011 年1 季度)同__

高端医疗机构诊疗费情况

项目 诊疗费标准(元)

上海市公立三级医院普通门诊 14

上海全康医院初诊病人(20 分钟)650

上海瑞新医疗中心新病人医生诊疗(直接)510

上海森茂诊所时间内非会员初诊600

注:表中是医疗机构公示的价格标准

资料来源:上海市卫生局

□ 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客户一半以上是国内的外籍客户

– 高端医疗保险在国内刚刚起步,拥有高端医疗保险保障的多为在华外籍人员 □ 高端医疗机构受规模所限,以门诊业务为主

– 上述统计中,近一半的高端医疗机构只有门诊服务,没有住院服务,因此床位基本都

少于50 张

– 由于病床较少,上海沃德医疗中心、等机构采用日间病房、日间手术等经营方式,提供单日住院服务

日间手术:针对某些患者,在一到两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

高端专科医院(诊所)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专科医院涉及妇产、儿科、眼科、牙科、肿瘤、脊柱手术等多个领域

– 上海、北京、广州的高端专科品牌超过40 家

– 眼科、牙科和体检因为门槛较低,占了高端专科医院的60%

眼科、牙科和体检诊所的特点是,产品和服务的可选择性大,即便是最高端的诊所,也有廉价入门套餐吸引用户

–近年来,人们对妇产和儿科服务的要求提高,为了减少等待时间、享受高质量服务,愿意付出高价格,妇儿专科医院的占比为17%

– 肿瘤、脊柱手术等新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专科医院

2009 年韩国我立德医院集团和天津天士力集团合资开设了共同投资兴建中国首家

涉外脊柱专科医院上海我立德医院

上海、北京、广州主要高端专科医院的类型

牙科41%、美容5%、康复治疗5%、体检13%、眼科8%、肿瘤5%、妇儿15% 多类专科

□ 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门槛较低的眼科、牙科和体检领域

– 眼科、牙科和体检的高端品牌中,中资民营企业占了近一半,而在其它的专科高科品牌中,几乎全部是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

□ 高端专科医院的医疗团队相对独立,但妇儿、眼科、牙科类专科医院较依赖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

–近年来新出现的肿瘤、康复治疗类高端专科医院由海外医师和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中国医师共同创立,如上海百瑞肿瘤中心

–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医生曾在公立医院中工作

–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几乎全部聘请北京儿童医院的现任专家,北京和美妇儿医院也聘请了许多公立医院的现任专家

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 目前医院的高端服务主要分为三类:干部保健、国际服务、一般特需医疗 – 干部保健专门针对高级别老年国家干部,国际服务主要服务大使馆外籍官员、来访外

宾等,一般特需医疗针对普通病人,提供专家诊断和高质量服务

– 针对大众的一般特需医疗在上世纪80 年代推出,一方面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

求,一方面为了提高医院收入

国发(1989)10 号文件允许医生有偿业余服务和医院进行不同档次收费,公立医院

引进医生出诊、专家服务、夜间诊断等特别服务

年代,国家卫生部门希望医疗机构能够降低对财政补贴的医疗,进一步鼓励这些

创收项目

□ 公立医院内的高端医疗逐渐从“满足特殊需求”走向单纯的“高端化、高收费”,引来

了许多争议

– 公立医院内的高端医疗与普通医疗共用医师资源,针对特殊人群,通过高收费,预约、就诊优先,引来了普通病人的不满

一般特需医疗的挂号费在100-500 元左右,其他治疗和药品费用也是普通医疗的2-3

倍,并且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

– 几乎所有的二、三级医院中都设有此类高端服务部门

– 最然国家要求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上限为10%,但具体的定义不明,是床

位、收入还是医师资源,导致很难进行管理

上海多家三甲医院中“特需中心”和“科室特需”共存,采用其他手段扩大营业

五.高端医疗服务的发展新趋势

市场扩大

□ 外资医疗集团加快在国内高端医疗市场的扩张

– 2011 年3 月,和睦家宣布为天津和北京的医院扩充至少125 个床位

– 2010 年6 月,新加坡最大的私人医疗集团莱佛士医疗集团在上海经营面积达1 万3000平方英尺的医疗中心,提供多元化专科、牙科和体检等服务

– 2011 年6 月,金卫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上海东方国际医院56%的股份 □ 高端医疗市场受到关注,国内制药、医疗相关企业也开始进入,一些民营医疗机构高端化趋势明显

– 2009-2010 年,上海复星医药多次收购和睦家母公司美中互利公司总共25%股份,从而迈入高端医疗产业;复星医药还与百汇医疗集团合作,在国内开设高端医疗门诊

– 慈铭体检集团推出的奢侈体检中心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将于2011 年年底开业

目前暂定的会费为99 万终身免费,并初次会籍全球限额200 名

– 2011 年6 月,玛利亚妇产医院的投资方百佳(中国)连锁妇婴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建立了高端品牌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

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投资约1.5 亿元,面积近2 万平米,最豪华的产房面积

120平方米。各地围绕高端医疗机构,建立综合旅游、休养等功能的高端医疗产业园,希望借此提高医疗服务的吸引力

– 厦门计划在五缘湾建设五缘高端医疗园

用地面积约37 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30 万平方米,医疗园将引进一些成熟的高端特色医疗机构品牌,并辅之以健康检查、医疗配套、度假酒店的康复疗养区

– 广东省计划在南沙区建设国际健康城,发展高端医疗健康产业

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在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妇幼儿童疾病防治、生殖医学中心、整形医学中心、五官科(眼科)中心七个领域 – 泸州市拟建“西南医疗康健城”,总占地1500 亩,投资20 亿元,集医疗、养老疗养、康健、教学、科研等为一体,以医疗为主

□ 公立医院剥离特需服务,高端服务业务有望借此进一步扩大

– 上海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逐步“剥离”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将高端医疗服务集中到新建的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医学园区。

考虑利用多点执业政策,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同时在国际医学园区服务 – 在建的高端医疗园都计划邀请知名公立医院设立高端服务的分支机构 服务内容多样化

□ 目标客户从国内工作的外籍人群转向国内高端人群

– 2011 年初,上海和睦家医院推出了两款分娩套餐团购,价格相当于正常费用的八折,和睦家首次采用团购的广告模式,旨在吸引国内高端消费人群

– 一些医院提供出国医疗服务,或海外医生诊断支持,以吸引国内高端患者上海沃德医疗中心为需要前往美国医治的病人提供各方面协助服务,其中包括空中救护、签证办理、陪同翻译、住宿用膳及家庭协助等

2011 年上半年,日资医院上海森茂诊疗所宣布,为吸引国内患者,将引进远程医疗系统,使患者接受日本国内医生的远程诊断,以及帮助患者赴日就医。高端医院在全科门诊的基础上,设立以妇产、肿瘤等特色诊疗中心

– 2011 年1 月,北京和睦家医院旗下启望肿瘤治疗之家正式运营,实行门诊式肿瘤治疗

– 相比全科门诊,一些专科领域更能吸引国内高端人群

目前,上海和睦家医院75%病人是外籍人士,而妇产科、儿科中有逾50%病人为中国人11

在建立了多个全科诊所后,百汇近年来设立了肿瘤、妇产专科中心

新加坡百汇医疗在中国的大事记

年份事件

2007 与华山医院合作建立的上海百汇华鹰门诊部开业,由百汇控股70% 2007 收购上海瑞新医疗集团,后者已在上海建立了多家高端医疗诊所 2008 在成都第一人民医院建立百汇成都医科中心

2010 与上海天坛普华医院合作建立“新加坡百汇癌症中心上海分中心” 2011 百汇成都医疗部进驻成都玛丽亚妇产医院。

六、总结和建议

□ 高端医疗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并向专业化发展,高端专科医疗具有市场潜力 – 最早吸引患者前往高端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是便捷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但最近对专科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

– 高端全科医院由于规模有限,与公立医院相比竞争力很难超越,而高端专科医疗更容易通过设备、技术和服务创出特色

– 与眼科、牙科、妇儿相比,肿瘤、心脑血管、康复医疗等高端专科医院的数量还很少,但市场需求会逐渐增加

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已成为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前三大疾病(按死亡率排名,2009 年)12,这些疾病需要长期性治疗,需要私人医生式的医疗方式。高端医疗挤占公立医疗医生资源的现象可能日益严重,一方面要加强高端医疗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与外资医疗机构合作引进海外医师资源

– 民营医院在人才获得方面面临很多障碍,经常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局面

许多大型公立医院都设有教学医院,在医院内部进行学生培养、并提供实习,保证了医院人才的来源,而民营、外资医院只能通过公开招聘来获得人才 – 公立医院内部的高端服务越扩大,其他医疗部门的医师资源越紧张

高端医疗机构聘请公立医院的专家多点执业,或是从公立医院挖角专家,都不利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开展

– 国内高端医疗人才仍比较缺乏,要通过社会和医疗机构内部两个渠道加大培养力度

海南省近年来先后选派了200 多名优秀医师和护理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医疗专业技术,费用由省财政、各类公益基金等共同承担

和睦家对护士开设专门的培养课程,并实行按级别晋升作为激励,并且鼓励护士全方位参与医院的运营

– 上海国际医院等通过与外资医疗机构的合作,引入了国际化的医疗人才,计划将来要扩大引入

– 新医改方案提出,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但在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 第2篇

对周边演艺市场简析:张家界有《天门狐仙》、《魅力湘西》和《梯玛神歌》;重庆武隆《武隆印象》由张艺谋打造的以频临消失的船工号子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关于巴渝的历史与文化的记忆,通过展现巴蜀文化的风土人情和已经频临消失的艺术形式生活方式,以及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冲撞来反思号召传统文化的传承;酉阳的《桃花源记》;我州凤凰县的《边城》《苗寨故事》《巫傩绝技》等。

对湘西演艺市场的分析:我州2016年的年旅游人次3820万,按演艺市场游客流量来分析,以600万旅游人次能容纳一台旅游演艺晚会来看,我州总共可以打造6台旅游演艺晚会。目前有凤凰的《边城》、山江镇的《苗寨故事》、芙蓉镇一台以土司文化的演绎节目三台,现有市场上座率比较乐观。

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特色立足、建立品牌、机制灵活、管理高效。建立民族、地域、文化、品牌特色等,相互协同。创建旅游区的品牌,推动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前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分析 第3篇

7月份CPI3.3%的增速是2008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 这引发了市场对通胀的担忧。7月份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涨价推动, 而食品涨价与2010年国内普遍遭遇的异常灾害天气有密切关系。短期性因素是造成CPI冲高的原因, 从长期看, 全年实现3%的目标不会有问题。尽管经济增速在放缓, 但并没有大幅下滑, 这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 有利于经济更加健康地运行。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 粮食总量供求稳定, 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总体来看, 目前物价抑制上涨的因素大于上行因素。

国内小麦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自2004年以来, 我国小麦连续6年增产, 国内小麦库存充足, 加之新季小麦继续丰产, 后期国内小麦将继续呈现供需宽松的格局。

主要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影响, 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据中华粮网供需平衡表显示, 预计2010年国内小麦播种面积约3.66亿亩, 同比略增。其中, 冬小麦约3.36亿亩, 较上年增加200万亩;春小麦约3 000万亩, 较上年增加100万亩。小麦总产量基本接近上年水平, 约为1 140亿kg;预计国内需求约1 072.5亿kg, 年度内国内小麦产大于需约67.5亿kg。2010年我国小麦仍呈现供大于求格局。

当前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分析

(1) 小麦价格高位整理

近期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以及国内外小麦期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但国内小麦现货价格却在政策调控和需求平稳的影响下, 整体以平稳为主。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 截止到8月19日,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3等白麦交易均价为1 971元/t, 较上周跌4元/t, 跌幅0.2%;较2009年同期上涨117元/t, 涨幅6.82%。

7月中旬以来, 主产区新麦收购行情保持高位稳定趋势。大部分市场主体收购行为谨慎, 无论大型粮油企业还是中小贸易商, 收购小麦的力度均已大大减弱。

(2) 托市拍卖成交率低迷

从近段时期最低收购价小麦竞拍情况来看, 不难发现竞拍成交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自6月初开始, 安徽市场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率分别为12.9%、11.73%、22.97%、24.45%、19.74%、25.06%、10.19%, 河南市场竞拍成交率分别为11.7%、15.3%、17%、20%、10.2%、8.8%、7.14%。两大批发市场小麦竞拍成交率长期低迷, 并呈震荡走低的趋势。从竞拍过程来看, 盘面颇显冷清, 抬价成交的标的很少, 白小麦成交均价基本在1 866~1 884元/t, 价格相对较低。

(3) 政策信号清晰, 市场看涨预期减弱

近段时间国家对小麦市场的调控政策连环出台, 不断加码。国家每周保持450万t的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 并于7月26日、8月3日举行了面粉加工企业专场销售, 对稳定市场价格、保证市场供应起到了一定作用。7月下旬以来, 国内小麦政策调控效果逐步显现。主产区新麦收购价格上涨势头基本遏制, 少数地区还出现10~20元/t的回落, 市场的看涨预期大大减弱。

(4) 国际麦价涨势迅猛, 国内市场表现平静

7月份, 国际小麦价格涨幅高达50%。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7月上涨42%, 创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欧洲市场小麦价格同样上演疯狂一幕, 一个月上涨近50%, 亦创30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相对于国际小麦市场的“疯狂”, 国内小麦市场则显得相对平静。郑麦市场期货价格虽“温和”上涨, 但仅有6%左右的涨幅;现货市场小麦价格继续趋稳, 局部地区价格仍稳中有所回落。

后期市场预测

国家对平稳物价、管理通胀的决心, 有利于小麦价格趋向稳定。政策维稳目的明显, 后期粮价仍将是政府调控的重点。

后期国内小麦市场将顺应政策稳步运行:随着天气的转凉以及国庆、中秋双节的临近, 面粉市场多数加工企业反映销售速度加快, 市场呈现回暖迹象。市场需求将会增加, 加工企业采购小麦积极性将会有所提高。当前市场普遍预计, 制粉企业对优质小麦需求一直较为旺盛, 加之市场优质小麦粮源稀缺, 后市对优质小麦价格看涨预期将增强。预计后期小麦市场, 尤其是优质麦将在政策的引导下稳步上行。

国内动画“市场”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国内市场 中国动画市场分析

1中国动画的优势

中国的文明是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从1922年万氏兄弟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中国动画至今也已经有85年的历史。从中国动画的萌芽阶段到现在,我们经历了辉煌时期,也度过了一定阶段的消沉期。

有着“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地位的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终于在1935年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又经过一番努力,1941年取材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段故事而成的《铁扇公主》终于卷起了中国第一阵动画风。该动画除了对美国一些动画的借鉴以外,同时把中国古典绘画和古典文化艺术融入其中,大胆将中国山水画风格搬上荧屏并获得成功。其后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都获得了强烈反响。《铁扇公主》不但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第一长动画片。此后,中国动画步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期间1947年木偶片《皇帝梦》、1948年的动画片《瓮中捉鳖》,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之后在1952年,为少年儿童打造了一系列的经典童话故事,如《小猫钓鱼》;并且在风格上也有所突破,如1955年木偶片《神笔》,1956年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技术上突破了黑白片,开始转向了彩色片,1953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5年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等等一系列经典的动画片。1956年至1965年,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期,这时期问世的《大闹天宫》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同时新片种不断迭出。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试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新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纷纷涌现,并生产动画片219部:1979年的《哪吒闹海》,豪气冲天:1980年《雪孩子》,将纯真的友情升华至极点,感人至深。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涌现,不仅体现了时代特色,也加入了不同的表现方式,如1981年至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异域风情,无论是人物造型和称谓、建筑以及音乐,都有浓郁的穆斯林风韵,采用木偶的方式,使其人物表现更为幽默夸张,极好的配合了故事的主题。

中国动画发展至今,表现手法的不断丰富和改变,制作方面,国内电脑动画技术实力也在明显增强,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三维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猛,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概念。比如电视系列片《蓝猫淘气3000问)全部都通过电脑制作完成,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制作的动画片。

了解了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后,更加肯定了中国动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尽管中国动画的日后的发展困难重重,但在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中国动画势必要继承优良,创新个性,真正做到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动画。

2较之国外,国内动画的匮乏之处

日本和美国可以说是走在了领先动画市场的前沿,面对这样的动画强国,中国动画停滞在过去肯定是不行的,那么,中国动画市场只有扬长避短,借鉴他国优势的同时,也要认清自身的不足。

2.1社会教育方面

日本和美国都是发达国家,在社会教育方面,突显开放政策。在日本,不仅仅是少年儿童钟情于动画,甚至中年和老年人都热衷于动画事业,日本动画产业的受众平均年龄为32岁。日本是人口密集的岛国,资源缺乏,人们为了生存将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同时日本是个要强的民族,在这种民族精神的影响下,日本人不但要做好分内的工作还必须防止由于工作的疏忽而被别人超越。因此日本人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压。就这点来看,日本很多动画多以冒险神话为题材,有别于中国动画之寓言的慢条斯理,日本动画则来的更野性、霸道、有冲劲。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文化产业的发展,给荚国动画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美国尤为突出的迪斯尼动画,创造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之作,《三只小猪》成为美国人民对抗经济危机的精神支柱;美纶美焕的《白雪公主》以及幽默滑稽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等。

中国对动画市场还没有完全重视起来,思想上的禁锢,教育上的匮乏,使得人们对动画还没有完全认识起来。受众面的狭窄,政策的限制。都是造成中国动画市场的较封闭,很多动画都以普及教育为目的,也限制了自由发挥的空间;题材选择的局限性,隐没了更多的优秀作品。

2.2民族性方面

根植在日本人脑海中的思想就是实用主义。外在表现为利益至上和日本传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民族在资源匮乏的岛国生存下去,这种极大的生活压力,表面上则表现为遇事容易走极端,民族性格情绪化,在动画中则表现为宿命论的横行。美国是个独立进取:讲求实际、格外看重成功的民族。他们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形成的。在美国人眼里,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家庭背景。而是他本人的才华和能力,正是这种坚韧的性格,以及幽默诙谐的语言,使得美国动画在世界立足。

中国同样也是坚强、传统、荣誉感极强的国家。对很多特定的传统佳节非常重视,更加注重故事结局和完美。自古”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教条让中国人认为苦难之后又见彩虹才是圆满、美好的。因此。中国大部分动画都不会将“毁灭”放入其中。但美和凄美相比,前者只能让人暂时满足,而后者却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民族性,使动画本身少了一种残缺美。

2.3商业角度方面

日本和美国动画发展至今,商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及至,多元化,多平台,多刺激的动画娱乐业。根据动画制作出来的人物玩偶、服装、道具及印有动画图案的的各类商品也成为了卖点。

中国在这方面就比较薄弱。中国动画更多的是走低龄教育路线,注重动画的教育意义,不论内容情节、叙事结构或画面精细度都不会有太深入的追求。中国动画仍然是儿童的专利,更多的大龄观众市场则被日本和美国动画所占有。近年来中国动画的到产品也有所发展,但是仍挣脱不了低龄市场的束缚。

2.4制作技术方面

日本和美国的制作技术还是走在了前沿,作为发达国家,科技含量定会很精细。美国的制作技术更为突出,近年来,美国动画方面更注重三维动画的发展,应用最新的科技工具和最专业的制作团队,已经成功的制作出多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如《冰河世纪》、《海底总动员》等等,都一度在市场上大获全胜。

国内PLC市场分析 第5篇

第一节

作为离散控制的首选产品,PLC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年的历史,PLC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应用增长十分迅速。PLC进入中国时最初是从成套设备引进应用,由于PLC价格昂贵,引进的PLC主要用于冶金、电力、自动化生产线等大的设备和系统。在引进国外PLC产品的过程中,我国也曾组织了相关单位消化、吸收PLC的关键技术,试图对PLC进行国产化。到80年代在上海、北京、西安、广州、长春等2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厂研制和生产PLC产品,具体的单位有: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成都机床电器研究所、中科院北京计算机所及自动化所、长春一汽、上海起重电器厂、上海香岛机电公司、上海自力电子设备厂等单位。但终因缺乏资金和后续研究力量、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都没有成功实现产业化,PLC产品运作是否成功不是由简单的一两种因素决定的。近10年来,随着PLC价格的不断降低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设备开始采用PLC进行控制。

国产PLC在技术特点上与西门子和三菱类似或与其兼容,技术特点与三菱类似的国产PLC主要有深圳三凌、洛阳易达、厦门海为等,技术特点与西门子类似或与其兼容的国产PLC有:合信自动化、深圳亿维、欧辰电子、上海正航等。

%%%%%%%%%%%%%%%%%%%%%%%%%%%%%%%%%%%%%%%%%%%%%%%%%%%%%%%

第二节

目前国产PLC厂商众多,主要集中于台湾、北京,浙江、江苏和深圳,台湾的品牌有:永宏、台达、盟立、士林、丰炜、智国、台安。

各个厂商规模也不一样,北京和利时(其PLC生产基地在浙江杭州)和浙大中控都是在DCS系统具有优势之后,再渗透PLC市场,和利时已于2000年开始推广PLC,现在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知名度,浙大中控从最近两年开始推广PLC,杭州还有浙大中自生产PLC。

但是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产品系列上都无法与国际大厂商抗衡,而且国产PLC生产厂商生产的PLC主要集中于中小型PLC(大部分为小型),其中生产中型PLC的厂商主要有盟立、南大傲拓(刚刚进入市场)等,深圳欧辰和亿维都是做西门子PLC的配套IO模块,黄石科威生产嵌入式PLC。因此国产PLC面向的大多是OEM行业,也有很多是贴牌生产或是仿造生产,真正自主研发生产的企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国产厂商中台湾厂商比大陆厂商做得好,其中大陆厂商中PLC销售额达到两三千万都是比较好的。

%%%%%%%%%%%%%%%%%%%%%%%%%%%%%%%%%%%%%%%%%%%%%%%%%%%%%%%

第三节

国产PLC现在呈现一种混乱场面,厂商众多但是都没有形成气候,现在在国内做的比较好就是台湾的台达、永宏、丰炜和大陆的和利时、信捷、厦门海为等,台湾品牌都有十几年的历史,因此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国产厂商中台达生产的PLC占领国产市场第一的地位,2007年销售额超过1亿,依靠其强大的分销网络和PLC生产基地吴江的地理优势,使其在纺织机械和包装机械行业中占据优势,也使其在华东地区占据优势。但台达真正自主研发的PLC还是小型系列,为响应客户需求,中达电通与台湾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Fama SC501系列PLC独家代理协议,盟立PLC的优势市场是中型PLC需求量比较大的水处理、道路监控以及水电等行业,充实中达电通完整的一体式自动化产品,加上台达的伺服、变频器、触摸屏和温控器,基本上能满足用户的一个完整解决方案的需求。

目前只有惟一一家国产厂商生产大型PLC—--和利时,和利时依其在DCS系统的研发和资金优势,于2006年11月公司发布了公司自主研发的LK大型PLC,LK大型PLC通过CE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可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能源、交通、市政、建材等行业。和利时2000年开始推出小型PLC,小型系列包括LM系列和G3系列,G3系列有多种联网功能,不仅设计了与CPU集成一体的标准MODBUS协议、专有协议和自由协议串行通讯接口,还可通过网络接口模块与其它系统进行互连,接口模块包括自由协议串口、Profibus-DP、Ethernet、evicenet、Lonworks、CAN、FF、Modem、GPRS/GSM等。对于小型PLC的应用领域和利时瞄准的是中、高端市场,而对于简单开关量应用的低端市场,会进一步完善产品线,包括增强运动控制功能的PLC和简单功能、低成本的简易型PLC,不会一味打价格战。和利时PLC主要是在其自有项目中使用,而对外销售的比例比较低。

一 台湾永宏

永宏PLC也是台湾品牌,进入大陆市场比较早,在大陆市场是除台达和和利时之外的国产PLC厂商销售额比较高的,2000年成立厦门永宏亚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为永宏在大陆的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永宏PLC在大陆市场推广、销售和技术服务,永宏PLC主要包括MA、MC和MN机型,主要应用纺织、印刷、枕式包装、橡胶、造纸、烟草、冶金等行业。

二 无锡信捷

无锡信捷是大陆厂商中除和利时之外销售额最高的,也是进入国产PLC厂商中进入市场比较早的厂商,产品和品牌得到比较多的用户的满意,信捷在成功开发了FC系列小型PLC和OP系列显示器之后,又陆续推广了功能更为强大、更贴近用户需要的XC系列PLC、TP系列工业触摸屏、集PLC和TP功能于一体的XP系列一体机等新产品,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三 台湾丰炜

丰炜科技是台湾品牌,1996年就已经生产单板级V系列PLC,1999年生产模组式M系列PLC,2000年研发出小型VB系列PLC,2005年研发出VH系列PLC,10年之后即2005年,丰彰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设立,向大陆地区提供丰炜PLC销售和技术支援等服务,同时也向海外市场拓展。

四 厦门海为

厦门海为科技有限公司(Xiamen Haiwell Technology Co.,Ltd)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Haiwell(海为)系列国产PLC,包括E系列(经济型)和S系列。

海为PLC2006年进入市场,时间比较晚,价格比较低,售后服务比较好,如网站建设内容比较多,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答,在技术上,海为PLC在通讯指令、PID等方面都有优势,但是在高速处理方面显得稍微差一些,在市场区域上,海为PLC在四川、山东、江苏、北京、东北和新疆等区域都有销售。

由于进入市场时间不是很长,因此在销售额上也不是很高,2007年销售额大约几百万,海为有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市场推广和宣传力度很大,进行大量的广告投放和技术宣传,使其很快成为国产厂商中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产品。基数低、宣传力度大、产品价格低、产品质量也不错等这些因素影响,2008年海为PLC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五 合信自动化

合信自动化是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位于深圳市政府高科技孵化园区——南山软件园的10楼。公司产品包括有PLC、HMI、专用控制系统、远程I/O和现场网络产品等,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产品主要有:

类型

型号

应用领域

小型

CTS7-200 PLC

积木式高性能解决方案,主要面向机械自动化的复杂控制应用

CTS7-100 PLC

经济型解决方案,主要面向机械自动化的简单应用

CTSC-200

整体式高性能解决方案,主要面向机械自动化的专用化复杂控制应用

中型

CTS7-300 PLC

主要面向过程自动化控制应用

CTS7-100 PLC、CTSC-200 PSC、CTS7-200 PLC、CTS7-300 PLC、专用控制器和西门子PLC兼容模块,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塑料机械行业。

1电子制造设备

之所以在这个行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是和其进入市场的背景有一定关系的,2004、2005年期间,合信自动化推出兼容西门子PLC的兼容模块,这使其在市场进入上占据着很大优势,因为这些模块相比较于西门子的模块价格便宜,而且在质量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因此能够抢占西门子在这一领域的市场,而最主要的是,当时市场上不像现在那样有那么多生产兼容西门子PLC的厂商,因此竞争比较小,能够很快占领该市场,即使现在有很多生产西门子PLC兼容模块厂商,如深圳地区的欧辰、亿维、上海地区的正航和无锡地区的一些厂商,但是由于合信在这一领域进入时间比较早,因此和这些国产厂商竞争时存在着极大的竞争优势,而在PLC方面,合信自动化有自己研发的cpu,而在质量相当价格便宜的情况,能够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也抢占了台达和丰炜在电子设备这块的市场。

2塑料机械

塑料机械行业中高端和低端PLC都有大量使用,以低端PLC为主,塑料机械行业是贝加莱公司着力占领的市场,主推的产品有PCC,PCC在塑料机械高端市场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在该领域有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贝加莱也有针对该领域的高低端PLC,因此在该领域合信自动化和贝加莱有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3其他

合信自动化PLC产品除了在上面行业使用之外,在鞋机、制砖机和锅炉也有使用,但所占比例比较低。

2007年合信自动化的PLC销售额大约是2000万(包括PLC,兼容模块和专用控制器),增长速度达到30%,而从金额上看,兼容模块最多,其次是PLC,专用控制器最少。但专用控制器也有其市场,因为电子设备和塑料机械行业也都要使用大量的专用控制器,主要是因为专用控制器有着成本低这一优势,特别是在中国总体宏观大环境下,制造企业成本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这些都将是专用控制器的机遇。

2008年合信自动化主要的活动有:

◆2008年6月5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西二楼举行新品发布会

◆2008年8月26日在沈阳市沈河区举行沈阳经销商大会

六 步科电气(凯迪恩)

上海步科电气有限公司(原深圳市步进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市步科电气有限公司是从事自动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旗下控股深圳人机电子有限公司、深圳亚特精科电气有限公司和北京凯迪恩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拥有eView和Kinco两大国内知名品牌,以及工业人机界面、交流伺服系统和步进系统、PLC、工业现场总线产品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线。

2007年1月步科电气收购北京凯迪恩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发展PLC业务。完善其自动化产品线,使其拥有PLC、人机界面和伺服一整套产品。

七 欧辰

深圳市欧辰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提供Profibus现场总线和西门子S7-200和S7-300的配套模块softlink S7-300兼容模块系列和softlink S7-200兼容模块系列。

八 黄石科威

黄石科威是国产品牌中进入市场比较早的企业,是一家开发、生产、销售嵌入式PLC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嵌入式PLC是将PLC梯形图编程语言嵌入到特定的控制装置中,使该装置具有PLC的基本功能,开发人员在该软件平台上,能轻松、快捷地设计出通用PLC、客制式PLC和各种控制板。嵌入式PLC是科威公司立足原有的自动化仪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10多年的自动化工程项目经验,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协作下,经过3年多的努力攻关,首创成功的。

该公司的PLC分为通用型PLC和专用PLC,通用型PLC主要有:LP系列(经济型)、EP系列(实用型、混合型)、EC系列(网络型、网络增强型),专用PLC主要有:串行电脑控制板MDT-3000、并行电脑控制板MDT-1000、张力控制专用PLC、带CANbus的电梯专用PLC和PLC型运动控制器。

九 北京安控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控科技”),是专业从事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系统集成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注册资金4366万,现有员工200余人,研发及生产场地4000多平方米。

安控科技是行业领先的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拥有完善的远程控制终端(RTU)和可编程控制器(PLC)产品链,拥有完善的油气田自动化和环保在线监测专用产品,提供自动化产品的OEM/ODM服务,提供SCADA和DCS等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服务,在石油行业有很好的应用。

PLC方面,安控主要有:通用型PLC--RockE40、PLC DIY产品—PLCcore系列产品,其中PLCcore系列产品是软硬件均可增减的PLC核心模块,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简单快捷地设计专用的PLC和工业控制器。

十 南京嘉华

嘉华可编程控制器自1996年开始投放市场,由最初的PLC YF1系列发展成为3大系列,于2002年8月1日由江苏嘉华实业有限公司的PLC工厂正式独立为南京冠德科技有限公司。

PLC产品主要有JH120系列、CA2系列和塑机控制系统。其中嘉华系列塑料机械及橡胶机械通用控制器是以嘉华可编程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加上控制面板,放大板等模块所组成的专用控制器。

十一 上海正航

上海正航也是最近几年进入PLC市场,主要有三个系列的PLC:A3、A5和A7系列,特别是A5系列是2007年才进入市场,虽然进入市场时间比较短,但是由于其超低的市场价格,很快为国产PLC代理商所熟知,40点的A5系列PLC售价仅仅是499元,一点也才10.2元,而三菱小型PLC的一个点数大约六七十元,价格相差特别明显,当然A5系列真正造成冲击的是对国产PLC。进入市场时间短和价格低这些因素自然限制了正航PLC的销售额不会很高。

十二 德威森(矩形科技)

德威森是国产PLC的老品牌,但现在已经转到深圳市矩形科技有限公司了,PLC主要应用于包装机械、水泵控制和印前设备中,2007年销售上万套,销售额几百万。2008年整个制造业宏观经济不景气,但对于国产PLC厂商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因为制造企业对成本更加敏感,像用量大、门槛低的行业如包装机对产品价格更加敏感。因此在这些行业国产PLC用量会增加,但是利润不会呈现同比上升。2008年德威森PLC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增速达到20%以上。

国产PLC厂商进入PLC行业比较长时间的有台达、永宏、丰炜、和利时、信捷、易达、科威、德维森、KDN等厂家,但是基本都是从90年代进入,特别是大陆的厂家,基本都是从90年代末期进入国内,因此国产PLC厂商不像国际大厂商那样在某些固定的行业有固定的大客户,更多的是呈现一种分散的形式,哪里需要就进入到哪里,从而导致了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很低,这样很不利于国产PLC的发展,让国产PLC优势不能发挥到最大。由于技术限制,国产PLC厂商生产的PLC基本都是中小型PLC,因此其面向的更多是OEM用户,具体的应用行业可以参考下图。

国内服装市场形式分析 第6篇

来源:采购销售助手

2008年,全球的经济下滑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08运经济对中国造成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国内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原材料上涨、失业率上升、消费信心下降等对各行各业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更是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沉痛打击。

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外贸出口退税的缩减取消,纺织配额的下降,造成大量的出口外贸生产转为内销,市场大量充斥外贸货品,促使国内竞争近乎惨烈,大量的服装企业在这一轮的竞争中濒临破产的边缘。许多传统的大型品牌在目前迷茫的市场态势中也变的逡巡不敢前,市场开发及生产都被迫放缓,在多个层面上都是疲于应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服装行业更是成为了中国经济走向的风向标,中国的服装企业经过市场及自身的磨砺蜕变也逐步走向成熟,渐渐的同国际趋势进行了全面接规。纵观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史,宏观上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既加工阶段、单品崛起阶段、终端制胜阶段、品牌制胜阶段及领先品牌阶段。

采购销售助手软件为采购员、销售员免费提供采购管理、采购流程、合同范本、销售管理、销售技巧、营销策划等实用资料;采购销售助手工具让采购员销售员工作效率提升30%,致力于打造为采购员、销售员提供免费采购培训班、免费销售培训班、采购销售论坛交流平台.加工阶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概念进入人们的生活,纺织服装行业作为首批突破计划经济的产业迅速的迎来了它的春天。但人们显然还是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中,原始的服装加工开始显现它的本能作用。一时间,温州、石狮、东莞等先期开放的城市成为当时服装鞋帽的代名词。骚动的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低成本、高附加值、技术含量低、无品牌无规范成为当时情况下的特殊产物。“温州服装”、“石狮服装”等成为当时服装的“品牌名片”。

单品崛起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品牌、质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一阶段,作为国内正装行业的佼佼者杉杉、雅戈尔迅速崛起,一时间大有统一大江南北的趋势,其对市场的全面轰炸也带来了西装消费市场的细分化,高、中、低档的产品细分也开始被人们接受,品牌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首选。毫无疑问,这一阶段,杉杉、雅戈尔成为西装市场最大的赢家。

终端制胜阶段: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终端的重要性,服装消费习惯也从百货商场、服装市场向专卖店、专业服装商场转移。新颖的品牌专卖店、现代化的服装商场迅速崛起。一时间,商圈位置、店面形象、商场布局、终端陈列迅速成为销售终端的决定性要素。而我们国人西服也正是凭借这一阶段卧薪尝胆,慢慢开始崛起并迅速的控制终端,“开百家店”成为这一时期我们的目标取向。

品牌制胜阶段: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大量的国际品牌迅速涌入中国市场,给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又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冲击。这一阶段,服装的消费进一步的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品牌凭借其先天优势迅速抢占了制高点,在高端市场中不可动摇。而前些年统领市场的杉杉、雅戈尔却在这一阶段变的处境有些尴尬,中高端的定位成为了不得以的选择,在国外品牌的阻击下艰难前行。而这一阶段,作为本土品牌的几个代表却异军突起,作为鲁派服装的代表新郎、国人迅速成为了三四级市场的主流,并依靠着自己的品牌提升、对市场的优化整合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至次,正装领域一个“新三国”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以国际品牌为代表的杰尼亚、阿玛尼等恰似当初的曹魏集团,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而国内洋派的代表报喜鸟、雅戈尔、罗蒙等恰似当初的东吴集团,“占据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作为本土品牌的代表国人、新郎等以牢固区域市场控制占领部分所属领地,正恰似当年的蜀汉集团,偏安一域,图谋发展。只有认清我们当前的形式,才能更正确的应对市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正是我们韬光养晦、巩固基业的时期。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

国内医疗市场分析(精选6篇)国内医疗市场分析 第1篇国内高端医疗市场概论一、国内市场对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需求增长来自于: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