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档范文
嫦娥档范文(精选12篇)
嫦娥档 第1篇
10、嫦娥奔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3)、剖析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人性的真、善、美。
2、过程与方法
(1)、走进文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进行语言训练。
(2)、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空间,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2)、培养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老师刚才播放的是《明月几时有》,它的歌词其实就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2、月明星稀,风清月朗,这样的月夜多么迷人呀!于是,关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其中之一——(读题)《嫦娥奔月》。
【学习目标】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板书:美)
3、同学们,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课件出示):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课件出示)A.“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轻地缓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B.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优美)(课件出示)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c.美文要美读,听老师读这一小节,注意了,老师读的和文中有所不同,我们来细心的听一听,到底有什么差别。(故意把“飘飘悠悠”读成“飘悠”,“碧蓝碧蓝”读成“碧蓝”。这两个词都是什么词?叠词,叠词又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出示)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飘飘悠悠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再说几个。碧蓝碧蓝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再说几个。d.学生自由练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意境。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读而后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文字 2 美,图画美吗?
2、文字美,图画美,但嫦娥的心灵更美。自读自悟,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读课文思考:()的嫦娥 自读要求:
a.自读课文,用文中的词填在横线上。b.想想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句子用线画下来。(点评:让学生细读课文,对照要求再读中想想、画画、读读、写写,这种有指向性的读书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智慧的波浪线了,让我们一起交流。(课件出示)(1)美丽善良的嫦娥: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经常接济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他。从图上可以看出,嫦娥真是貌若天仙。是一个典型的温柔贤惠的东方女子。
(课件出示)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课件出示)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村南的老丁是个残疾人,嫦娥十年如一日„„(端茶送饭、洗衣洗洗鞋)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课件出示)(课件出示)(2)机智的嫦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 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上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课件出示)这句话是反问句(课件出示)加强语气,嫦娥机智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面对逄蒙,嫦娥毫不畏惧,很机智,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把仙丹吞下去,不让奸人得逞,可见她一心想的是乡亲们的,不但外貌美,心灵更美。(3)说嫦娥善良,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 逢蒙。
【自学指导二】
(课件出示)思考逄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a出示: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课件出示)“奸诈贪婪”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虚伪狡诈、不知满足)(课件出示)原来逢蒙是这样一个人,那么他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一心想”说明了什么?——逢蒙是早有预谋。(课件出示)为什么逢蒙一心想得到“仙药”?
c(课件出示)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说明了什么? ——逢蒙虚伪狡诈,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d面对如此奸诈贪婪的小人,嫦娥是怎么想的呢:
(课件出示)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课件出示)(“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回旋,盘旋。b交际应酬,打交道。c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
(课件出示)e“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一位同学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一位来演嫦娥?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为民着想,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宁愿牺牲个人幸福(进一步强化“心想”)(课件出示)f多善良的嫦娥啊,请一位同学来读第5小节,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课件出示)
4、(接着学生的话)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课件出示)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过渡:在远古人民的心里升天成仙,长生不老是多么美好啊!他们对此充满向往,但是嫦娥愿意离开人间吗?(不愿意)(课件出示)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后羿他力大无比,为民造福,他神勇不畏艰险,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可以说这是一种壮美。(板书:壮美)。齐读第2小节,再次感受这一种壮美!
8、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课件出示)——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想吃了仙药成仙吗?不想,但是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她义无反顾地吞了下去。从此离开了她深爱的丈夫。离开了喜欢他的乡亲们。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万分,不顾一切追赶嫦娥,可见他们的夫妻之间感情深厚。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这段。(放音乐)
2、(课件出示)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可以说这美丽的夜色中还有着难以抑制的凄凉。
(板书:凄)
4、嫦娥忍受离别的痛苦,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人们,所以人们每到八月十五晚上,都在院子里摆上她爱吃的食品,这是一幅生动甜美的画卷。(板书:甜)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让我们包含着对嫦娥的怀念,读最后一小节。
4、(课件出示)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有了(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让我们心怀千年前裙袂飘飘的广寒仙子,让我们共同祝愿美好的情感永驻人间,共同“把酒问青天”。(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 这篇神话故事叙述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要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熏陶。在教这篇课文时,把握学生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中,感受人物的美,真正做到了在读
中悟,在悟中读,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激荡起他们的情感。在组织交流中,教师穿针引线,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较好地形成了教师、学生一起走进感动的文本天地。让学生在感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出来。
附: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壮 凄美 优甜
嫦娥档 第2篇
文:嫦娥奔月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嫦娥一号”探月 第3篇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 到11月26日第一幅月面图像公布, 在33天的时间内, 中国首次“嫦娥”探月之旅以几近完美的方式迈出了“准时发射, 准确入轨, 精密测控, 精确变轨, 成功绕月, 成功探测”的精彩六步, 其奔月过程令世人瞩目。“嫦娥”奔月的五大精彩瞬间, 永久定格于人们心中。
精彩瞬间之一“嫦娥”踏上旅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18时30分许星箭分离, 卫星在太平洋上空以接近每秒8千米的速度进入近地点205千米、远地点50930千米的超地球同步大椭圆轨道;19时09分,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嫦娥”开始了100多万千米的奔月旅程。
精彩瞬间之二地月之大转移
2007年10月31日17时15分, 南太平洋上空600千米。
“嫦娥一号”卫星接到地面发出的变轨指令, 卫星底部发动机立即点火。推力为490牛顿的发动机通过连续10多分钟的点火, 使体重2350千克的“嫦娥”飞行速度提高到10.58千米/秒以上, 进入科学家们为其设计的一条连接地球与月球的“天路”即地月转移轨道, 顺利与月球交会。
精彩瞬间之三成功“牵手”月球
2007年11月5日11时15分, 近月点。
第一次近月制动即“刹车”准确实施, “嫦娥”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 进入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千米、远月点8600千米的月球椭圆轨道, 投入月球怀抱, 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此前, 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行程43.66万千米。
精彩瞬间之四嫦娥准确“入岗”
2007年11月7日, 127分钟月球轨道。
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千米高度的月球轨道为标志, 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中国航天由此迈进深空时代。
精彩瞬间之五首探“圆满成功”
2007年11月26日9时40分许, 38万千米外月球轨道。
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11月26日上午从月球轨道传回。9时40分许,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首幅月图的完成和公布, 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这幅“嫦娥”眼中的月球真实世界, 位于月表东经83度到东经57度, 南纬70度到南纬54度。图幅宽约280千米, 长约460千米。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 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右上部暗色区域有玄武岩覆盖。据估算, 照片拍摄的面积超过13万平方千米, 有近8个北京之大, 约占月球表面积的0.3%。
“嫦娥一号”的风貌
要问“嫦娥”长得什么样?她啊!生就一副“四方脸”, 长着能辨别月球14种元素的“火眼金睛”和能接收38万千米外地球上信号的“顺风耳”, 穿着能阻挡太阳辐射的金色“外套”, 还长有一对能吸收太阳能的“大翅膀”
“嫦娥一号”卫星和所有人造卫星一样, 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卫星总重2350千克, 从外表看这“四方脸”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 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大于1年。
原来, “嫦娥一号”的卫星是以我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 也就是在较为成熟的平台上再进行适应性改造, 包括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比如三维定向技术, 也就是时刻使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探测头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对准太阳、月亮和地球。这样一个三维控制系统在过去是没有的, 技术难度相当高。另外, 在地球、月球和卫星三者间进行探月卫星的轨道设计和紫外月平仪的研制等也都是进行技术攻关取得的新成果。有的技术已用于我国资源二号卫星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
再一点是, 赫赫有名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 如全三轴稳定、统一双组元液体推进、公用平台设计、大面积密栅太阳电池阵和高强度轻重量碳纤维多层复合材料等, 自1997年5月首次投入使用后, 我国已用它研制并发射了至少6颗卫星, 它的可靠性非常高。
国外未有的“嫦娥”科学目标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 “嫦娥一号”选用的有效载荷有6套24件, 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和太阳风粒子探测器等。这四大科学目标是:
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 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 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覆盖整个月面的影像, 我国如能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 对于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将争取比国外已有的此类图像做得更完整、更精细。
二是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 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美国已做了5种有用元素的全球性分布与含量, 嫦娥一号将探测月面钛和铁等14种可能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元素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三是探测月壤特性。我国将首次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 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 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 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目前月球上已知矿物有100多种, 其中有5种连地球上都没有, 尤其是氦-3。它是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新型核聚变燃料, 可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 但在地球上却十分罕见。每100吨氦-3原料足可以解决全球一年的电力供应, 而月球上的氦-3储量据估算有500万吨。可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每克黄金价值20~24美元, 而每克氦-3是400美元。月球潜在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已成为各主要航天国家组织重返月球和开展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动力。
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将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 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上述前三项工作国外还未曾进行过, 第四项为中国首次在地球静止轨道以外获取空间环境数据。
月球探测工程的重大意义
“中国嫦娥一号’首次尝试就能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位参与美国“星尘”航天计划的策划工作的华裔科学家说:“48年前, 苏联在进行了27次尝试后, 才将其月球一号探测器送入太空, 而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前, 也进行了19次尝试才获得成功。”
当前, 各国争相探月。在新一轮的探月热潮中, 国外一些专家对人类探月登月提出不少新颖的观点。如, 月球对于人类来说相当于“太空直布罗陀”, 它的轻微引力相当于直布罗陀的季风;它的能源, 比如说利用月球表面的氢、氧元素, 可以合成水和航天飞机燃料, 使得宇航员无须重返地球就能继续前进, 它的战略位置相当于扼守狭谷的一座高峰。五角大楼智囊团则称月球是“新军事制高点”。月球军事基地的用途多多:未来的飞行器无须返回地球补充给养, 只需到月球基地添加燃料和其他给养;建在月球地下的军事基地将是真正地“固若金汤”等等。更有人称, 假如有一天地球遭遇“末日劫难”, 月球将成为人类和人类文明延续的“宇宙诺亚方舟”。
那么, 月球到底有多重要?我们为什么要探月?
嫦娥奔月话嫦娥 第4篇
嫦娥是古人对月亮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人们称呼月球的一种亲昵名词,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搭载中国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卫星经历8次变轨,于11月7日准确进入环月轨道;经过几天的在轨测试和调整,11月18日,卫星转入对月定向工作状态,并于11月26日向公众正式揭幕探测工程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在我们肉眼直接看来,月球除了一砦隐隐约约的暗纹和亮区外,索然无味,所谓的“广寒宫”、“月兔捣药”和“吴刚伐桂”等传说都是古人根据月面暗纹联想而来的神话故事。撩开面纱看真容,这时我们需要一台天文望远镜,并不需要太高级,就能让你得到豁然洞开的喜悦认知感。
爱好者观测月球,大致有如下一些项目
月面地形的观测:在望远镜中,月面地形变化万千,那些颜色较深的区域称之为“洋”和“海”,当然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植物,也就没有生命,这些称呼是伽利略给起的,一直沿用至今。颜色较亮的地力一般是高地,因为反射率高,所以比较明亮。环行山是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一股为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所致,著名的第谷和哥白尼环行山还带有明亮的辐射纹,绵延数千公里,非常明显。但这些月面成形过程均已年代久远,现在月球基本是死气沉沉,外貌千年不变。
从望远镜中高倍率观测,局部区域更是引人入胜,如环中套环的克拉维环行山,山底异常平滑的柏拉图环行山,著名的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尔卑斯月谷,都是月球观测摄影爱好者眼中的明星。
月相变化的观测:从弯弯月芽到皓月当空,每天的月亮在发生变化,盈亏圆缺,周而复始。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阳光而发亮,它与地球,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对月面明暗交界线区域的观测是饶有趣味的,月球观测爱好者最喜欢在不同的阳光照射角度下观测,摄影。
月食和月掩星的观测:月食一定在农历十五、六满月时发生,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阴影,如果全部被遮掩,就是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被遮掩,就产生月偏食。月全食的时候月球并不是黑暗一团,而是呈现古铜色或暗红色。这是因为地球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波长比较长的红光可以穿透过来,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星空中,非常特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只可能发生月掩星,而不会发生星星跑到月亮前面的状况。如果有报道说能看到几颗星星在弯弯月儿的暗面中闪烁,那一定是不科学严谨的。
嫦娥档 第5篇
据考证,嫦娥是夏朝一位部落酋长的女儿,祖籍山东省德州乐陵市。相传她自幼聪明过人,貌若天仙,并且能歌善舞,还对占卜术非常通。因此,每到鬼节祭祀的时候,嫦娥手执祭祀器皿,伴着天空中的皓月,在祭台上起舞,微风吹起她的裙角,婉若从天而降的仙女。笔者认为,古人把历史上真实的嫦娥与奔月的传说联系在一起,也是源于这个原因。
(注:夏商时代祭祀时间: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所以要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来让他们早早地回去;七月十三: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据说他将救助一切行善的人;十月初一:天气渐凉,民间有给亡人送寒衣的习惯;十一月十六:此日祭供有请求佛主超度亡灵的意思;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祭祀灶王菩萨的日子。)
现代人找对象,讲究门当户对,古代也讲究这个。古人云:“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前来给嫦娥姑娘提亲的人踏破了她家门槛,千挑万挑,最终嫁给了有穷氏的部落长夷羿(算是门当户对),婚后两人感情很好,恩爱有加,很快就有了一个儿子。后羿耕种狞猎,嫦娥相夫教子,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望。历史上的夷羿擅长弓箭、力大无穷(将后羿射日的传说与夷羿联系起来,笔者认为也是缘于此),夷羿凭借自己的能力打败了其他部落,成了东夷族的最高统治者。
写到这儿,我再写写夷羿生活的年代。中学课本上的禅让制,大家应该都知道。夏之前,唐尧(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传位给虞舜(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虞舜传位给大禹(鲧的儿子,颛顼的六世孙,距黄帝八世),虞舜还传给了大禹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成为中华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后禹继舜称帝,国号“夏后”,故称“夏禹”。山东德州有个禹城市,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也是相传大禹治水十三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在城区立有大禹雕像。说真的,山东德州的历史古迹很多,美丽的传说也很多,只是大多数德州人不知道而已。
禹的儿子是夏启(打败有扈氏,巩固政权,算是名君),启的儿子是太康,太康是个花花公子,昏庸无能,不理朝政,专爱打猎(相传最长的一次是连续打猎100天不回朝),致使民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下,夷羿以武力推翻了太康的统治,结束了百姓的苦难生活,但此时的夷羿还不敢为王,因此推举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仲康其实是后羿的傀儡。仲康死后,他的儿子相继位,夷羿把相赶走,夺了夏朝的王位(呵呵,算是黄帝的家务事)。后羿即位后,仗着功高、能射箭的本事,只图安逸,飘飘然、作威作福起来,和太康一样,热衷于打猎,而且有过之于太康,国家大事疏于管理,历史上记载,这个时期的后羿是个昏君兼暴君。看到这种情况,嫦娥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夷羿,都无济于事,后来,夷羿烦于嫦娥的唠叨,干脆不回朝了,结果大权落在了他的亲信、大臣寒浞之手。后来,寒浞派人把打猎回来的夷羿杀死了,为了斩草除根,寒浞还杀死了他的儿子。寒浞垂涎于嫦娥的美色,逼嫦娥嫁给他,为了让丈夫和孩子的尸骨能够得到安葬,她佯装答应了寒浞的要求,提出了两个交换条件:第一,将夷羿父子的遗骨运回东夷封地,按照君王礼仪厚葬;第二,她要为夷羿守墓,等到拜完中秋之夜的月亮以后才可以嫁娶。寒浞贪恋嫦娥的美貌,于是就答应下来。夷羿的东夷封地,有穷国(德城区南)和有鬲氏国(德城区)的百姓把夷羿葬到了他出生的村庄,并培起了高大的坟茔,供人们祭奠。有穷国和鬲氏国的百姓说后羿是“天神”,在凡间经历了帝喾、尧、舜、夏禹、夏启、太康、仲康、相等八个朝代,完成了他的使命,天帝把他召回天庭,封为“箭神”,他的出生地被称为“大神庄”。夷羿父子被安葬后,待到中秋来临,圆月升起时,嫦娥梳洗打扮、穿上最美的衣服,跳起了祭祀月神的舞蹈,嫦娥告诉东夷封地的百姓,她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要与他们诀别了。当寒浞到来时,嫦娥跳入了滚滚的马颊河,一代美人香消玉殒。
寒浞杀了夷羿父子,担心夏朝遗族再来跟他争夺,又追杀了被夷羿赶走的相。当时,相的妻子后缗已经怀有身孕,她历尽艰难险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少康。少康自幼在苦难的环境中长大,四处躲避寒浞及其子过浇的追杀,练就了一身本领,后来,在夏朝遗臣、部落的帮助下,少康攻占了夏朝都城安邑,杀死了过浇,重新掌握了夏朝的政权。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其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逐级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但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却一直没有停车。东夷人擅长用弓箭,战斗中夏人吃尽了苦头。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才战胜了东夷人。有穷国(德州市德城区南)和有鬲氏国(德城区)民间称夷羿为“大神”,称他的子女为“小神”。夷羿的子孙怕被人暗害,故取“神”的谐音“申”为姓,在外逃避多年。周宣王(周厉王姬胡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公元前828年前783年在位)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申伯吕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后来他们有的返回了老家,因不敢住进村庄(大神庄),就在大神庄西北方附近住下来,繁衍生息,渐渐形成了一座新的村庄,因村中“申”姓人家居多,又是小“神”的谐音,人们就起名为“小申(神)庄”,夷羿出生地村庄“大神庄”也因此渐渐被叫成了“大申庄”,也就是现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区大申庄、小申庄的起源。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后羿、嫦娥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见,一切美丽的传说,都是源于现实的,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愿望。今天,在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河湿地公园,有两个极具地方文化内涵的雕塑: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但是,连很多德州本土人也不知道这两所雕像与德州的关系,更别说外地人了。因此,我觉得去减河湿地游玩,一定要给孩子们讲讲这两所雕像的寓意,旅游管理部门也应该在合适的地方立块牌子,写写后羿、嫦娥及射日、奔月神话传话与德州的关系。
最后,简要给大家聊聊德州这所城市。德州之“德”源于“德水”,德水为古黄河别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之瑞。汉置安德县,意在“以其德水安澜耳”。夏、商时期,德州为有鬲氏(鬲国)、有穷氏,系侯国,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为“德州”,也就有了德州这个地域名子。德州是一所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交通便利, 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上,德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是南北文化交流、交通要地,明成祖朱棣(夺侄子皇位的那位)定都北京后,一直到19世纪中期,德州是南方九省(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通往北京的重要漕运通道。
德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后羿、晏婴、赵胜、廉颇、董仲舒(注:老董籍贯不是德州,西汉时期在德州读了几年学,所以德州就修了个什么董子读书台,还有柳湖书院,特别指出不是甘肃平凉的柳湖,是德州的柳湖)、东方朔、刘备(卖草鞋的)、窦建德(与本人窦姓没关系)、颜真卿、李之仪(写下《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那个情种)、田雯等历史名人,他们或祖籍德州,或在德州为官,给德州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及典故。
一所城市,有山有水即有灵气,德州地处黄河冲积平源,没有山,因此水就显得特别重要。德州的水系主要由古运河、减河、岔河、马颊河四大主要河流组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斥巨资完善德州的水系建设,建设自然、亲水、生态、休闲的滨水空间系统,形成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系风貌、亮丽的景观旅游带和宜人的生活休闲带。若大家有幸来德州,一定去运河、黄河故道,岔河、减河湿地公园去看看,美丽的景象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不比西湖、颐和园差。
作者:窦汝良/金鲁班
八戒和嫦娥作文 第6篇
后来,后羿就在村子里找到了一位妻子,叫嫦娥。嫦娥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把丈夫打猎来的食物分给人们吃。
有一天,后羿去打猎的时候遇见一位仙人,仙人就给了后羿一颗灵药,因为仙人很佩服后羿有一颗纯洁的心,仙人对后羿说;“一个人吃可以成仙,两个人吃可以长生不老。后羿又舍不得自己的妻子,就回到家,后羿把事情告诉了妻子,就把那包灵药交给的妻子,妻子把灵药放在自己的枕头下。
后羿有十个徒弟,其中有一个徒弟想要嫦娥那包灵药,有一次,后羿带徒弟去打猎,那个想要灵药了徒弟就悄悄跑到嫦娥的房间里,应逼着嫦娥交出灵药,嫦娥直好把灵药吃了,跑出房间,飞上天了,嫦娥很想丈夫,就飞离人间最进的月宫。后羿回来看妻子和那包灵药不见了,后羿想嫦娥一定飞上的天,后羿就跑出房间,去追妻子,后羿走一步,月宫就退一步,后羿退三步,月宫就走三步,后羿怎样也没办法。
八戒和嫦娥作文 第7篇
记得那一天,我飞上了天。在月球上玩耍,嬉戏。
我看见嫦娥姐姐,在抚摸着月兔。嫦娥姐姐是那么美。玉兔,长着一双长长的大耳朵,一对蓝蓝的宝石眼。多可爱啊。她和月兔呆在月球是多么孤单啊。过了一会儿,月兔朝我跑了过来。对我诉说着她们经历的事。我呆住了,月兔也能讲话。月兔悄悄地说:姐姐,你好,欢迎来到月球做客,你能带我们下去玩玩吗。我愣住了可是我还是带她们下了天。
我带她们溜达了一圈。天渐渐黑了。她们就说要回天上了。她们渐渐飞远,我迎着日落,慢慢的`走回到了家,可是心里还想着那婀娜多姿的嫦娥,和她那可爱极了的月兔。
嫦娥奔月 第8篇
一、游戏目的
1. 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远度。
2. 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的协调性及腿部爆发力, 使学生掌握落地的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二、场地器材
1. 游戏场地如下图所示, 为了增加游戏的方便与快捷性, 可以用若干跳绳围成如图所示的图案, 每个方格中的数字分别代表12个月份中的一个月, 游戏需要沙包一个。奔月路线从地球开始通过12个方格, 将沙包投掷到月球, 然后参赛者用立定跳远的动作连续跳跃绕轨道一周后, 越过天河跳至月球取回沙包, 按原路返回, 即可完成奔月任务。
2. 每个方格宽约1.5米, 天河宽约1.7米, 轨道宽约0.5米。
3. 根据各省市的立定跳远达标标准, 游戏时可以调整相应的宽度。
三、游戏方法
导入语:“同学们, 一年有几个月?今天做的游戏是嫦娥奔月, 下面开始做这个游戏, 大家有没有信心克服艰难险阻, 到达光辉的顶点, 取回珍贵的宝物, 完成一次奔月, 成功后大家一起庆贺。”
庆贺方式:带领学生用英语说“g o o d (好) good (好) very very good (非常非常好) ”, 同时伸出左手大拇指、右手大拇指各一次, 最后两拇指同时一起伸三次, 大家一起来庆贺飞跃的成功。
具体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 并分别站在图案的两边, 教师负责裁判工作和记录两队的得分。游戏开始后, 甲乙两队的第一位队员, 先从地球上得到沙包, 然后双脚夹住沙包, 用立定跳远的方式通过1~12个方格, 到达12时接着将沙包用双脚抛掷到月球, 完成后比赛者沿轨道立定跳一周后返回到12, 用立定跳远的方式跨过天河到达月球, 取到沙包, 用同样的方式 (立定跳远) 跨过天河到达12, 最后从12依次跳至地球, 奔月成功。成功一次得1分, 失败不得分。
四、游戏规则
1. 比赛学生不能踩到游戏场地线, 沙包不能落地。
2. 从地球上跳至12的过程中, 必须将双脚夹好沙包, 在“每一月”的格里只能跳1次。
3. 从12将沙包抛投至月球中, 不能让沙包掉进天河, 若掉进天河则为奔月失败。
4. 奔月成功后向裁判交回沙包。
5. 裁判记录分数, 组织学生们一起用英语庆贺成功的学生。
五、游戏建议
1. 在游戏中, 练习动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如, 手持沙包, 专练左脚跳或左右交换跳;专练左腿夹沙包跳;双脚或双膝夹沙包跳;头顶沙包走等。
《嫦娥》教学反思 第9篇
《嫦娥》教学反思
《嫦娥》这首古诗是诗人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由于诗歌本身比较难理解,所以在导入时,我用故事创设情境,因为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都有所了解,让学生了解诗歌主人公嫦娥当时的处境,他们是能感受到的,我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就回答是孤独的寂寞,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去朗读古诗,从古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嫦娥所生活的环境,最后,我让孩子将嫦娥和诗人联系起来,李商隐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介绍了李商隐的`材料后,让学生将李商隐和嫦娥进行比较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就说他们都很孤独,更是思念自己的亲人。
还有一个学生说:“其实,李商隐是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来写他自己。”当时我立刻表扬了这个孩子。这堂课也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学生的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还需要我去思索!
嫦娥教学反思 第10篇
首先,初读诗歌,采用多种方式激趣,如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组读、齐读等,力争指导学生将诗读正确,为后段学习奠定基础。其次,细读诗歌,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诗歌,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注释、课前预习和查找工具书的学习方法了解诗句内容,()提出心中的困惑。再次,品读诗句,感悟诗中情,这一环节中,将后两行诗作为重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其中抓住一个“悔”字,以教师的提问为主,激发学生思考与想象,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这两行诗,感悟诗中流露的孤寂以及对亲人的浓浓思念。最后,走进诗人,通过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升华主旨,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不仅是在歌咏嫦娥的幽居寂处,更是在写诗人自己的伤怀内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整首诗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读起来更是琅琅上口、声情并茂。
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层次较为清晰,体现了教学中的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感觉有这样几处亮点:1.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除了在初读中有各种形式的朗读,在理解诗句大意时也设计了教师范读、指名读与分男女生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朗读的提高,诗意也就自然呈现在学生心里,也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我鼓励学生将读诗的情趣一直延伸到课外,将好诗珍藏;2.尊重学生的感悟,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设计凄美的文字为学生营造意境、美化想象,提升对诗中情的领会,各种引导语的创设为整堂课增色不少。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开头引入的神话故事与诗中的“悔”意并不是特别的贴切,尽管参见了教师用书,但是在选材的基础上还要多加斟酌。再比如:设计学生想象说话时所引用的句式并不具备典型性,也显得过于呆板,相对束缚了学生的表达也不利于充分想象,如果在教学中再多一份机智,我想就更好了。
《嫦娥》课后教学反思 第11篇
这次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对诗的“读”和“悟”的联系上。在初读古诗时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是对诗中景象和人物大概的了解。在品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体会诗歌的情感后再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再通过朗读来体现自己的情感。“读”与“悟”环环相扣。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只是展示了李商隐的两首名诗,这是不够的。本首诗所在的整个单元都在讲神话传说故事,那么这课的拓展也应该展示一些含有神话传说故事的古诗。
《嫦娥》教学设计 第12篇
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哟,待会儿老师有问题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课件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边播放《月光曲》或《月夜》)相传,后羿是一位射箭的能手,常常帮助人们,做好事。王母奖赏了他一颗仙丹,他的徒弟逢蒙心术不正,想抢仙丹,嫦娥情急之下,就吃了仙丹,成了仙。后羿非常伤心,在香案上,摆放嫦娥喜欢吃的东西,供奉。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讲的是什么故事?那你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温柔 善良 美丽)
师:老师今天把这位温柔,善良,美丽的神仙姐姐请到了我们课堂,让我们一起去与她问声好吧!
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板题、读题)
二、走进诗人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
三、走进古诗
1、学习生字
(1)认识生字
师:现在咱们就随着作者的文字,去了解嫦娥。请你翻开课本123页,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把古诗能读几遍就读几遍,并想办法扫清字词障碍。
师:看来大家读的都不错,想必早把字词障碍扫清了,那我可要检查检查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指名回答) 屏风 烛影 晓星
(2)书写生字
重点:晓
师:这首诗中有一个字特别要注意,那就是“晓”字。请同学们先观察观察它,并想想在写这个生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不多加一点,一横一撇,不写两撇)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我一起写一写。要把生字写好,课后还得下功夫练练才行,写完之后给我改一改,评一评谁书写得最工整。
(3)朗读古诗
师: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你们还敢挑战吗?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师:为了你们能够读得更加流利,有感情,我把一位神秘嘉宾请到了我们的现场,这个人就是李商隐。大家掌声欢迎!
(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并播放声音)
师:谁能学着李商隐的样子再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后再齐读)
2、品读古诗
(1)生活环境
1)现在我们来读读诗中是怎样描写嫦娥的吧!请你再读古诗,看看嫦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预设:找出屏风、烛影、长河、沉星。引导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找出前两句。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吗?解释前两句。
晓星:黎明的.星星 沉:(师做手势,表示一个物体沉下去,像沉到海底了一样。师反复用手势做下沉状)落下,消失。
室内,用云母做的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晨星就要消失了。
3)嫦娥生活的地方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嫦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每天夜晚只能面对着屏风、烛影、长河、晓星,与它们为伴,可以体会到嫦娥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幽暗寂寞、孤独。
师:在这么大的宫殿里(广寒宫)只有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陪伴,如果是你,你会感受到什么?
4)你能带着这种(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读一读吗?
师:请大家试着自己读一读。后指名读。齐读。
5)(过渡)师:是呀,嫦娥每天只能和屏风烛影作伴,看见的只有天河沉星,听她诉说苦闷的也许只有那只小白兔了。她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
(2)偷吃灵药
1)生:因为她偷吃了灵药。
2)师:诗中哪里告诉了你?嫦娥偷吃灵药后,有什么感受?(后悔)
3)师:她为什么会后悔呢?老师就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生:因为她不能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天天一个人,心情很孤独、寂寞。
(以前生活的幸福,现在生活的痛苦。对不起心爱的丈夫。)
师:是呀!《嫦娥奔月》的故事告诉了你。谢谢你哟!
师:让我们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
4)师:嫦娥偷吃灵药后,心里非常后悔,她每天只能看到什么?
生:碧海青天
师:(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碧海青天)这就是碧海青天。只能看到这碧海青天,所以每晚感到很(孤独、寂寞)出示:碧海青天夜夜心
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后两行。(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师:(指名读)我没有听出嫦娥的苦闷。嗯,嫦娥,我听出来了你的苦闷(孤独寂寞)!来,握握手,我愿与你交朋友,你就不寂寞了。
请大家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师:嫦娥呀嫦娥,我们能体会到你的苦闷。请大家齐读全诗。
(3)体会心情
师:我听出了嫦娥的苦闷,诗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诗人写的嫦娥生活的地方是他亲眼看见的吗?(不是),而是他(想象出来的)。那嫦娥后悔偷灵药是她告诉诗人的吗?(不是),那也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回想诗人的一生,二十多岁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的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伤忧郁的性格。他与心爱的妻子结婚,本来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妻子英年早逝,留下孤独寂寞的他,他为嫦娥而哀叹,也为自己而感伤。诗人能想象出来正是因为他的处境和嫦娥一样孤苦而寂寞。所以,在这首诗里,诗人和嫦娥的心是相通的,正所谓“心心相通,同病相怜”,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请男生帮助诗人把这种寂寞用诵读的方式排解出来好吗?(男生配乐齐读)请女生帮助嫦娥把这种寂寞排解出来?(女生配乐齐读)
四、读出画面
1、师:有人说会读诗的人能把一首诗读成一幅画,同学们能做到吗?(师:有的同学不够自信,试一试吧)
2、师读古诗,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老师读古诗,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瞧,把你看到的或想到的说出来,就可以变成一幅画。
3、(出示画面)师:谁能把这幅画变成一首诗?
师:让我们把画面带到古诗里,一起背古诗。
五、拓展延伸
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师:我们这位美丽的嫦娥仙子就这样在月宫中度过了她的一生,关于月亮,你能说说有关它的诗句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六、总结升华
每当夜深人静,我们抬头仰望一轮明月时,我们就会想起居住在月宫里的(嫦娥),也会想起李商隐写的一首诗,我们不禁轻声地吟诵道(生吟诵古诗)。下课!
七、作业超市
1、我会背《嫦娥》。
2、我会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板书设计:
嫦娥
李商隐
烛影深
晓星沉
后悔、孤寂、苦闷
偷灵药
嫦娥档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