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精选7篇)
第七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第1篇
《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 律内容的延续和运用,加深和理解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即是用伏安法测电阻,它是电学测电阻方法中最基本的测量方法。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选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 录表格等,特别是关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解决连接电路中出现的种种故障,都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伏安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 定律的实际应用意义。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培养 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学情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和欧姆定律,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教具与学具】
学生电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定值电阻(5Ω)、滑 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第三节
一、预习思考
1、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变形公式?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电阻呢?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
二、自学探究.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器材:
5、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6、实验步骤:
三、精讲点拨
1.设计实验
教师指出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的电阻,在物理上就是伏安法。问 题1:设计伏安法测电 阻的电路图,并根据你的电路图选定实验器材?(叫个别学生到黑板上作图和模拟连接实物图)
问题2:根据你要测量的实验数据,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
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多给予鼓励。最后把不同的实验方案投影出来组织学生简要分析讨论,选 出最规范的作品。
积极思考,讨论,回 答,交流,评估。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电路图和记录数据表格,比较自己的,讨论优缺点。
让学生知道伏安法,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2.进行实验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完成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过程复习实物的正确连接方法,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 合作交流能力。
3.分析评估
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计算小灯泡的电阻值,并讨论出现的问题:
1.对于实验数据出入较大的组别,鼓励其思考出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2.从实验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引导回答:灯丝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积极思考,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数据,比较自己实验数据的优缺点。提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能力,从实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小结
1.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2.什么是伏安法?
3.课堂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积极回答,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加深对伏安法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⑴实验目的⑵实验原理⑶实验器材⑷实验步骤⑸实验电路图⑹实 验数据记录表格⑺实验结论。
提升能力,让学生知道实验报告格式和规范。
第七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第2篇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根据我校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设计了一份自学练习,通过题目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容易设计实验,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学生在自学环节上表现还是很不错的,都基本能认真地完成好试卷。由于本校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一看到难一点的题目都懒于动笔,所以在试卷的设计上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题目不能设计太难,要有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完成,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试卷也设计了填写实验步骤等题目,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果是学生的基础比较好的,可以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对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这个实验,教材的安排是通过“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然后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我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问题上觉得不是很妥当。因为小灯泡在整个实验中,灯丝的温度是不断升高的,所以电阻不断在变化,每组数据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只是一个瞬时电阻值,不能简单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确定本次实验小灯泡的电阻。我觉得在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下计算出的电阻值才有代表性,才算是小灯泡的电阻。通常情况下用电器的标签上都标有电压和电功率的数据,那都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果要标出小灯泡的电阻,我觉得也应该是额定电阻。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每组数据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只是一个实际电功率。当实际电压等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所以在对于《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这个实验,应该也是要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下计算出的电阻值才是小灯泡的电阻。
以前的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通常是先对欧姆定律进行复习后才引入新课的,我也反复思考是采用一贯的温固而知新的方法还是利用一些新颖的实验引入,最后我却利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截了当,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诱发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
在分组讨论的环节中,学生表现不是那么积极,课堂显得比较沉闷。这可能是由于我在提出问题后就直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了,所以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以后在分组讨论前应让学生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见解以后再互相交流看法,使彼此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在教学语言方面我要加强锻炼,只有教师良好的引导语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有效得提高。由于实验的所限,学生实验时所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课堂时间没安排好,造成了最后结课的时候显得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有实验的课堂中对于时间的安排要加强。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 第3篇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是电学中一种基本的测量电阻的方法。以前的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是对定值电阻进行测量,最后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本节安排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比较计算出的答案”,从而“能看出其中的规律”。这两种安排都能使学生学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从不同方面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方法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对操作感兴趣,对于分析实验数据得结论、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这两个环节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这节课的问题,举了一些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的例子,很多规律和发明并不是有意去研究得出的,而是科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无意得到的,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少的小分明都是在使用过程中感觉不好用,有心人发现了才发明出更好用的。同学们如果坚持去分析评估,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说不定你们也能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或者是有新的发明创造。这样激励学生去分析评估。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这样的`问题,多引导学生去分析,我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将来的发明家中就会有我们的学生。
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第4篇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和运用,加深和理解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即是用伏安法测电阻,它是电学测电阻方法中最基本的测量方法,
测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采用伏安法测量。
1、首先画出电路图,检查电路图的原理是否正确,
图就不画了,简单介绍一下,电池、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组成简单的串联电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灯泡并联。
2、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在连接时开关要断开,并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电阻最大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
3、记录一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后,移动滑片,改变变阻器的电阻,再记录第二次数据,如此多次测量记录。
4、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 (6) 第5篇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练习题 第6篇
1.给定一组电源、一个开关、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三只待测电阻,若限用两个电表中的一个,如何判断出三只电阻中哪只阻值最大?哪只阻值最小?
答案:将三只电阻串联,电压大者电阻大,将三只电阻并联,电流大者电阻小,反之相反.
2.如图中的1、2、3是用伏安法分别测定三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R1、R2、R3所得出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线.请判断三个电阻中哪个阻值最大,哪个阻值最小?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R1最大,答案:R3最小.因为在相同的电压时,R1中通过的电流最小,R3中通过的电流最大.(或者在相同的电流时,R1两端的电压最大,R3两端的电压最小)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何用最大阻值为R0的变阻器和一只电流表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
答案:(1)把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则电源电压UI1Rx;(2)把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2,则电源电压UI2(RxR0);(3)利用I1RxI2(RxR0)可得:Rx
4.有一卷长度不知的导线,标签上标有“0.015/m”的字样,由于导线较长,不便于用尺直接测量其长度,请你自选器材设法测出导线的长度.
要求:简要写出所使用的器材及方法. 答案: 方法(1):①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②截取一小段导线测出其质量m;③用刻度尺测出一小段导线的长度L,导线的总长LI2R0 I1I2ML. m方法(2):①选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②用伏安法测出这卷导线的电阻R(利用公式RUU计算出电阻R;);③导线的长度L
第七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第7篇
《7.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说课材料
(第四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测量灯泡电阻的探究性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意识,感受到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对于所用的的实验电路、实验步骤已较为熟悉,因此本节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板书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小灯泡电阻,二是根据测量数据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请同学们翻开书,书上已给出了电路图,我们用给定的电路图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板画电路图,边画边问,学生齐答。
3.提问:根据已给的电路图,怎样测电阻呢?
4.引导大家考虑如何选择电表的量程?
5.我们做实验还应有实验步骤,记录表格以及结论。这几个问题都要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实验之前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实验中请注意把实验步骤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同时思考实验中需注意什么问题?
(三)学生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析和论证
1.请几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交流他们的实验过程。
2.鼓励学生今后进行这样大胆的尝试。
3.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这几个问号。
1.量程选择: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2)接入电路的R调到最大;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小灯泡阻值。
3.记录表格: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的一组较标准的。
(五)评估
1.请同学们观察其中的一组数据,结合你自己测量的数据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问题?
同学回答:数据有较大的差异。
2.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实验,对于各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这是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保持,但是有的同学对数据差别较大有些疑惑,请大家联系实验所得数据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3.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4.结论
现象: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原因: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怎样得结论:
1)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阻值求平均值不妥。
2)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测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
(六)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其内容应该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并与其他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课外自助实验时间探究电流表内接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还学习了进行实验的基本步骤,体验了测电阻的过程。同时我们学会了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会了通过对结论的讨论,发现新的问题。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这样探讨下去。
四、板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一、用给定电路图测量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量程选择:?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结论:?
第七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