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精选8篇)
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第1篇
重在理解 淡化死记硬背
有不少同学反映,他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喜欢历史,很大程度上受一些影视剧及百家讲坛等媒体的影响,喜欢听历史故事。不喜欢历史课,则是将历史课等同于死记硬背,认为历史太难记了!其实,除少部分必须记住的主干知识外,没有必要去死记,重在理解性记忆。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全部记住,也没有必要,学习历史的真谛,首先是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历史思维,最后达到学以致用。如近代史上“戊戌变法”这一事件,重点不是时间、过程、结果的记忆,而是通过过程、内容的分析,理解戊戌变法的三重属性:首先,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在当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进步意义,因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其次,从背景看,维新派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因而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_运动;最后,从过程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多种方式和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还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第2篇
注重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会形成知识网络,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联系方式,供同学们参考。纵向联系: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找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如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之前发生了中法战争,战后发生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等内容。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和腐朽,从而加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一方面刺激了列强的欲望(担心被日本独占),于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另一方面,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认识到人的落后、制度的落后才是中国最致命的,于是出现康有为等先进中国人发起变法运动,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的危亡。横向联系:指同一时期内所发生的事与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仍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从横向看,19世纪末,包括日本在内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向帝国主义过度,而日本的资源、资金及市场严重不足,制约着它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用战争手段来解决是必然的。同类联系:指性质类似事件之间的联系。如涉及到改革,可与古今中外的改革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处及差异,从而深刻领会所学内容。
猪舍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第3篇
消毒有很多方法, 如机械消毒、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等等, 只要各种方法合理组合使用, 均可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1 猪舍消毒
猪舍消毒包括猪舍墙壁、舍内设施、舍外运动场、饮水、饲料、垫料、粪便等的消毒。集中消毒法均可使用。
1.1 机械消毒法
饲养动物的圈舍、运动场, 运载动物的车、船, 活动物交易场所, 鲜肉市场, 动物体表等采用清扫、冲洗、洗刷等手段将其粪便、垫草、饲料残渣清除干净。清除的污物放入粪池或指定地点, 进行无害化处理。
1.2 物理消毒法
⑴日光消毒: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运载动物的车辆等经机械消毒后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消毒。有条件的动物饲养圈舍也可用日光曝晒消毒。夏季曝晒1h以上。日光照射对猪围栏、运动场、饲槽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服等, 都具有消毒作用。对于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粪便、垫草、剩余饲料、尸体等废物。
⑵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在猪场入口、动物疫病诊断室、无菌操作室、手术室、更衣室等空间和物表, 用紫外线灯照射, 可以起到杀菌效果, 每次消毒30min以上。
⑶干热消毒:诊断动物疫病所用玻璃器皿等放入干燥箱中, 在150~160℃经1~2h进行干燥消毒。
⑷焚烧消毒:被动物疫病污染的垫草、粪便等污物和病死 (扑杀) 动物尸体采用焚烧消毒, 以烧成灰烬为止。
⑸煮沸消毒:将30%新鲜的草木灰浸出液加热至50℃~70℃, 喷洒或浸泡可用于猪舍、饲槽、水槽、运动场的消毒。把准备消毒的物品擦洗干净后浸入水中, 加热煮沸20~30min, 待自然冷却后取用;凡是耐热、耐湿的物品, 都可以用煮沸法消毒。
1.3 化学消毒法
⑴石灰消毒法:石灰对引起肠道传染病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用生石灰配成10%~20%的悬液, 喷洒在猪舍的墙壁、围栏、地面等处, 可以净化猪舍环境。另外, 将生石灰直接撒在地面上或猪舍入口处, 亦有一定消毒效果。
⑵喷雾消毒法:消毒具体时间一般在午后进行。各猪舍安排在以下时间进行, 妊娠舍周三;产仔舍每周一、周四;保育舍周二、周五;生长舍周三。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 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 不要擅自加大剂量。消毒前一定要彻底清扫, 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一样, 不能太湿 (以免猪腹泻) 也不能太干 (否则起不到消毒的作用) , 每个角落都要喷到。消毒时要让喷头在猪的上方使药液慢慢落下, 不要对着猪消毒。
⑶熏蒸消毒法:甲醛熏蒸猪舍应在进猪前进行。预先用水进行清洗, 再进行熏蒸。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 (40%甲醛溶液) 50mL、高锰酸钾25g, 21℃以上、70%以上相对湿度, 封闭熏蒸24h, 之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48h, 方可进猪。
⑷浸洗消毒法:用化学消毒药物按规定比例稀释, 对注射局部皮肤进行擦拭或对被污染场所进行浸洗。
⑸浸泡消毒法:将被消毒物品浸泡于规定的药物、规定的浓度溶液中, 或将被病原感染的动物浸泡于规定药物、规定浓度的溶液中, 按规定时间进行浸泡。
1.4 生物消毒法
⑴坑 (堆) 发酵法:在坑 (堆) 底面垫一层稻草或其他秸秆, 再堆入待消毒的粪便等污物, 粪便过干可加适量水份 (冬天加热水) , 堆好后表面加盖10cm厚的湿泥浆, 湿泥表面再盖一层塑料膜。堆放1月 (夏天) 至3个月 (冬天) 后可作农肥。
⑵沼气池发酵法:将粪便等污物倒入沼气池中进行生物发酵消毒。
2 土壤消毒
运动场及圈内的泥土地面应先清除粪便、垫草等污物, 然后再将上面的一层泥土铲除, 阳后用20%的漂白粉溶液或20%的石灰乳、3%的热烧碱水浇洒。
3 粪便消毒
课外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第4篇
关键词:课外 学习方法
对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课堂学习只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课外学习是学生对教师讲解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升华的过程,因此课外学习也是小容忽视的问题。那课外学习到底有哪些学习方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课题小组专门对在校的高三学生和部分大一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凋查,通过分析,归纳,整理,总结得出了如下的高中的学生课外常用的学习方法。
一、能够自己当小老师
这个是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外消化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常用的方法。听懂了不等于你会了,你会了不等于你能够做的对,只有你自己能够给自己或者别人讲明白才叫你真正掌握了。老师比学生数学水平高,小仪是解题能力高,数学素养也高。因为他们天天给学生讲题,讲的炉火纯青,融会贯通,知识点高度系统化。如果同学们也经常给他人讲题,尽量给人讲清楚,讲明白,那么就能进入数学老师的思维,在做考题时,就能很容易明白出题者的意图。
二、制作一个高质量的“改错本”和“整理本”
这是几乎所有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侣导也是几乎所有的优秀的学生都在实行的方法。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同学们经常错同样或同类的题,而考试时,往往就考这样的题。只要在平时作业、测验当中,筛选出这样的易错的题目,加以归纳整理,将错误的解法和正确的解法对比的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反思或体会,天天看,加深印象,这样考试就能少丢分,也能得高分。
“整理本”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把握,构建知识框架,让知识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只要在每一章结束之后,同学们能够用“树形图”将基本的概念定理和一些典型的题目整理完整,经常地拿出来看一看,那么学生们就会对知识更加的明了系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三、跳跃学习法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我们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所谓跳跃学习法,就是用跳跃的方式跳跃到“目前所学的地方”.其道理是只要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清楚,前面小懂的地方也就会了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误解“基础很重要”,那就要从基础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从头开始回到基础上来。这么想就很容易放弃学习数学。但是高中数学的特点是各个章节既是相互关联,又是相互独立,例如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都是相对来说独立性比较大的章节。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完全可以倾尽全力把目前所学的部分弄懂,因为只要把这个地方弄懂,前面那些疑难之处,届时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例如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方程,我们如果能够把这章学习好了,那么对我们前面的函数的理解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因此,对于基础小好的同学,应该利用“空降学习法”的思想,集中力量弄懂每一个面临的问题,若的确遇到了以前知识小理解的困惑,那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跳跃在所需基础知识的层次上,将这一基础随时补上即可。
四、借助电子产品辅助学习
随着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步的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最初的电子词典到现在的平板电脑,电子产品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功能越来越齐仝。特别是现在网络进入到千家万户以后,电脑让远程教学成为了一种常态。现在的很多的学生平板电脑公司与一些名校合作,在网上学生小仪可以听到整堂整堂的课,而且还可以问问题,一些小会做的题目还可以在网上找到非常详实的答案,学生用起来非常方便。许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完全可以依靠电子产品进行查漏补缺。
五、增强数学能力.提高考试分数
我们这里所说的数学能力主要是指会的题一定要做对的能力,它包括数字计算的能力、习惯、准确性、自信心等。很多学生考后讲:“题目很简单,考的还不错”,但结果出来分数却不高。什么原因呢?“着急了”“不仔细了”“马虎了”原因有很多种,如何解决,大多数人不清楚。
经过分析学生做的选择题的结果,我们发现,在相等难度的情况下每个学生每次考试错的题目数量都是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还是归咎于学生的“思维定势”。
分析会的错了的原因有一下几种:
(1)心态。很多同学考试的时候心态很急躁,生怕考不完。做题时,一看会做,就快做,省点时问去做不太会做的,一着急就容易错。
(2)小喜欢用草稿纸。可能是小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小少的学生喜欢用心算,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步骤比较多,计算量比较大,特别容易错。这类计算错误在考试的失分中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3)思维的跳度大。很多同学平时做题时跳步太多。小用草稿纸,使劲跳步,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小跳步难受,不出错就怪了。
(4)考试的一些解题的技巧非常的缺乏。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考试失误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平叫的训练不到位。“功夫在平叫”,因此学生在平时做题目时,就要养成好的解题习惯,做题时在心里强迫自己“不动笔就小动笔,只要动笔,做题题目就要做对”,并且有计划的做一些专项的训练题,比如选择题,填空题,定时定量,规范答题。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的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了。
六、记忆习惯的培养
记忆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永久记忆。
爱宾浩斯遗忘规律:一个人的记忆,经过一晚后,会忘掉80%。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因为它不知道哪些是真正有用的知识,除非我们特意加强的记忆。
(1)睡觉前10分钟,把当天的重要事情梳理一遍,起床后5分钟,再重复一次,那么你的记忆将会得到有效巩固。
大学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第5篇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获取历史信息
历史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问,要求每一个结论都必须有依据,不能信口雌黄。学习时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比如这次月考37题的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环境”将孙中山造就成一位“勉为其难的革命家”?就必须用具体的史实去回答,但不少同学都是空谈。(此题回答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清政府方面:拒绝改革;列强方面,不愿让中国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主观方面,经济、政治方面准备了条件)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讲,不可能象对待历史专业人才那样去要求,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但教材上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死的,高明的历史老师,会让这些资源“死”去“活”来,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掌握基本历史技能的向导。教材中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原始材料,如史学著作、诗歌、笔记、回忆录、统计表格等,37题这此内容是对正文的印证和补充。第二,地图、图片等,历史离不开地图,古人读书讲求左图右史。第三,实物、漫话等,实物是形象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况。实物在一定程度上比史书记载还可靠,因史书可能因史家的个人感情因素,而导致部分史实失真。而实物则是实实在在的,避免了史书记载的弊端。漫话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形象反映。(例子略)
大学高效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第6篇
学会自己留作业
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据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为自己布置作业,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2、以课堂学习为主原则。任何脱离课堂的学习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大学课程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第7篇
大学课程预习方法多重任务会让你纠结要不要回复邮件、怎么回复,是专注于你正在干的事还是着手干扰事件。这些选择无疑耗费了你的能量,或者说氧化葡萄糖。列维京说,在多件任务之间转换会让你精疲力尽,没有方向感,焦虑。相反,专注于做一件事,并将其作为核心会比多重任务所消耗的精力少,减少大脑对氧化葡萄糖的需要。
据斯坦福的神经学家罗司·波特拉克所说,多重任务还有其他方面的牵绊。他发现,那些同时看电视和学习的学生本该对知识的获得和储蓄可能会被新事物所取代。
正确加热牛奶的方法有哪些? 第8篇
生活中, 您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刻:渴了直接喝一袋牛奶, 热了喝一袋冰牛奶, 喝完后会立刻感到很舒服, 同时又补充了营养, 真是一举两得, 但这种做法隐藏着极大的危险性。
在牛奶的收集和运输过程中, 难免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按食品卫生法的规定, 每毫升特级牛奶含菌量不超过5 000个, 甲级牛奶介于5 000个到10 000个之间。也就是说, 每袋225毫升的特级牛奶中, 含菌量可达100万个之多, 每袋甲级牛奶中含菌量更在100万到200万之间。虽然其中大部分是非致病菌, 但实际上难免鱼龙混杂, 会含有少量致病菌。在乳品加工场中, 尽管对原料乳要进行巴氏消毒 (65℃历时30分钟) , 能杀灭绝大多数致病菌, 但偶尔也会有少数细菌未被杀灭, 这些“漏网分子”将会利用牛奶的丰富营养, 不断发展壮大。实验证明, 在0℃的环境下, 原料乳能保质48小时, 5℃为36小时, 10℃为24小时, 20℃时仅为6小时。因此在购买牛奶时要注意, 如果有“超高温”字样的牛奶可放心饮用, 不必加热;而其他牛奶最好加热后再喝。
2.正确加热牛奶其实很简单。
加热牛奶的正确做法应该先将牛奶煮沸 (一煮沸立即离火) , 然后在室温中慢慢冷却, 等牛奶温度与皮肤温度 (25℃~30℃) 相近时再喝, 这样不但能杀灭牛奶中各种潜藏的细菌, 而且还能使蛋白变性, 从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饮用一杯约250毫升的牛奶, 用煤气灶加热的话, 通常是70℃的高温煮3分钟, 60℃煮6分钟即可。那么用微波炉, 1分钟左右就行了。
但要注意使用微波炉加热会有温度不平均的现象, 所以喝之前搅拌一下才不会被烫着。另外, 直接把袋装奶放进微波炉加热, 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包装材料上没有注明“可用微波炉加热”的字样, 就不适宜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必须先将牛奶倒入微波炉专用的容器内, 再用微波炉加热。在100℃以下, 一般的塑料袋不会产生问题, 建议用100℃以下的开水烫温奶袋, 使牛奶温热。
3.微波炉加热牛奶并不适宜。
因为微波的穿透力并不大, 因此会造成近杯壁的牛奶已接近沸点, 而中间的牛奶还是冰的, 这样就达不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而且用微波加热, 往往只能控制加热的时间和微波的强度, 无法事先掌握其温度 (温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微波的强度和时间, 而且还与牛奶的多少、杯子的形状有关) , 为了防止溢出, 微波炉加热牛奶的时间往往偏短, 所以只能用来使牛奶变暖, 达不到杀菌的目的。但是,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离不开微波炉, 尤其是早餐的时候, 更加追求速度和便捷, 用微波炉加热牛奶就成为最常见的现象。关于用微波炉热牛奶是否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问题, 关键在于加热时间的长短。因为微波炉的加热速度极快, 而保存牛奶营养成分的温度不能太高。据有关资料显示, 微波炉的杀菌能力主要来自于热力效应和生物效应。热力效应能使细菌的细胞蛋白质受热变性凝固, 导致细菌死亡。如果用微波炉加热牛奶时间过长, 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受高温作用, 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 导致沉积物出现, 影响乳品质量。牛奶加热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 其中营养的流失就越严重, 主要是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C流失得最厉害, 其次是乳糖。
4.不宜采用铜器加热牛奶。
大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