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精选11篇)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第1篇
读《家庭的力量》有感
日本池田大作曾说过:家庭是心灵唯一的绿洲和安憩之地。
家庭是一个人的心灵栖息地,如果没有家庭,一切都是虚无缥渺。
《家庭的力量》这本书是写给家长与孩子看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彦儒一家,一个考上香港中文系大学,另一个考上北京大学,这令人羡慕的背后其实是他们父母不懈地付出,从小他们的父母就给孩子极力营造一种”书香门第“的氛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兄弟两人的.家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这有没有让那些整日沉迷在麻将桌上的家长幡然醒悟呢?或那些经常盘恒在网吧的学生痛悔呢?
有好就有坏,这本书另一个故事就向我们形象的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重要影响,谁能不为之动容?故事主人公经历着”成绩差到成绩好到逐渐变坏,最后走了监狱。“但最后他母亲的自责与他自己的后悔,谁能不为之动容?但无可置疑的是,后悔没有用,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这使我联想到我一个同学,他的父母在外打工,自己就只有爷爷奶奶带,但他并没有让这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他持之不懈的努力学习,并使自己成绩成为全校前茅。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所以学习先哲前贤很重要,书中就有广为流传的“四大贤母,分别是孟母,缶母和欧母。这些古代的家长,可以很好的为我们展示如何正确的做一个家长,并成功教导自己的子女走上辉煌的道路。
所以说,家和万事兴,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第2篇
在这支摩托大军里,大部分都是年初离家进城务工人员,有的因为没买到票,有的因为山里交通不便,有的则为了省钱,最终,他们选择带着年货和一些食物,在寒风中长夜奔袭。
有些夫妇甚至已50多岁,依然选择骑着摩托车,奔袭500多公里、16个小时;而有些则需要整整两三天。他们不畏漫路、争分夺秒,只是为了实现团圆心愿:在除夕夜,和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天,看着春晚。
春晚不仅仅是一场晚会,也是一次国民的共情,更是许多普通人展示自我的窗口。2005年的舞蹈《千手观音》,让数十亿人认识了这21位聋哑人,他们听不见音乐,却在节奏上丝毫不差。这背后是他们坚持不懈、为热爱拼搏的精神,而这份坚持也传遍了神州大地,震撼着每一个为生活而努力的普通人。
春晚也浓缩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告别和对未来一年的憧憬,传递真实的情感,连接人与人的共鸣,分享所有平凡中的感动,这就是春晚成为国民最爱节目的原因。而这也正是快手在努力做的事情,低门槛、广覆盖,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每一份情感都能得到传递。
无论春晚还是快手,都因为践行着普惠的理念,所以具备了国民性。也因着普惠的理念,也才让普通人得以被看见。而大家也都期待着,当二者相互结合,又会出现什么呢?
2019年初,快手成为了央视春晚内容分发平台,一场国民盛宴随之开启。包括少数民族“女团”浪漫侗家七仙女在内的7位快手老铁,接力演唱了春晚经典曲目《难忘今宵》。老铁们不仅在快手里看春晚,还上传着自家的欢聚时刻,记录分享着普通人的过年。这场接地气、暖人心的合作,也受到了《新闻联播》的称赞。
2020年,快手再次和央视春晚合作,成为独家互动合作伙伴。而在去年全民视频、表情等多方位互动的基础上,快手又带来了新的大礼包:将发出10亿元现金红包,创下春晚红包历史新高。
春节晚会是欢快的,但对于很多拼搏在外的人来说,春节假期却又是短暂。但是,如今,大家可以通过快手来分享自己的生活,让亲人们了解、也让同行人相互鼓励。
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积沙成塔般地组成了这个伟大的世界。一个个平凡的日子,点滴积累地铸就了时代的光辉岁月。我们需要精彩的春晚,我们也热爱平凡的每一天。
我们的生活,值得被相机记录、被电视记录、被互联网、被快手所记录。
我们的平凡,值得被看见,也配得拥有被看见的力量。
★ 《被看见的力量》优秀读后感
★ 《看见》读书心得感悟
★ 《看见》读书心得优秀
★ 梦想的力量读书心得
★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 《看见》高中生阅读心得
★ 大学生看见阅读心得
★ 力量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和读书心得
家庭围餐的力量 第3篇
same question daily. “What are we having for dinner?” she asks, usually in the early afternoon. Her inquiry makes me think, because I can tell that the answer is important to her. After I tell her what’s on the evening menu, she goes about her day with calm assurance. It’s as if looking forward to dinner makes the rest of the day go smoother for Alyssa. Talking to Janet Peterson, author of the book,
Remedies For the “I Don’t Cook Syndrome,” I’ve
discovered that Alyssa isn’t alone in anticipating
her evening meal. Peterson says, “Eating dinner
together regularly provides more than good
nutrition; it enables family members to share their
days with each other, relax, laugh, discuss social
issues and strengthen family relationships.”
Why should we eat together?
1. Family bonding. Eating a family meal creates
an environment that 1)fosters family conversation.
2. Eating at home saves money. “Restaurants
are in the business to make money,” says
Peterson. “Their labors, real estate and 2)profit
margin all cost. If they don’t make money, they
don’t stay in business.”
要我忘记晚餐这件事情非常困难。我
那13岁大的女儿艾丽莎每天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今天晚餐吃什么?”通常,才刚到下午她就会这么问。她这么一问让我得好好去想,因为我听得出答案对她很重要。听了我的晚餐菜单之后,她一整天都会怡然淡定。仿佛对晚餐的期待会让艾丽莎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都事事顺利。
珍妮特·皮特森是《拯救“不做飯症候群”》一书的作者。和她交谈时,我发现艾丽莎并非唯一如此期待晚餐的人。皮特森说:“定期进行家庭围餐提供的益处远胜于良好的营养;它让各个家庭成员能彼此分享一天的见闻、放松身心、开怀大笑、讨论社会问题,还能巩固家庭关系。”
为什么要围餐?
1、建立亲密的家庭纽带。家庭围餐能创造出一个共叙天伦的环境。
2、在家吃饭省钱。皮特森说:“餐馆是做生意赚钱的。雇员薪金、店铺租金、利润都是钱。如果他们不赚钱,他们也无法继续营业。”
5. Keep the meals simple. Elaborate meals are not necessary for quality family time. To save time and effort, keep the meals simple and easy to prepare. Save the elaborate menus for rarer occasions when you have time to prepare them.
6. Involve family members in meal preparation. Peterson explains that some children may be old enough to fix meals by themselves, and most children can assist in meal preparation. By helping in the kitchen, children learn what it takes to make a meal. They also learn that it’s a priority in the family.
7. Turn off the television, let the machine get the phone. Make sure dinnertime belongs only to you by letting the answering machine take phone calls, turning off the television, and putting away the newspaper. If your family usually watches TV during dinner, begin with one or two meals with the TV off, and gradually increase the number as time goes on.
8. Keep an 6)upbeat atmosphere. Make dinnertime enjoyable with positive conversation, expressions of love, and moments of laughter. It’s a time to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Don’t use dinnertime to resolve problems or to remind children of assignments.
9. Teach by example. Begin early as 7)newlyweds and then later with young children to have regular, nutritious, and pleasant meals together, so that dinner is an expected part of the family routine. Have a weekly planning meeting that includes putting dinner on the schedule.
View dinnertime as a precious time to talk together, to reinforce family values, to discuss issues, and to express love to each other.
5、简简单单就好。享受家庭美好时光不一定要劳师动众炮制满桌佳肴。节省时间和精力,保持晚饭精简易做。日后有充足时间且机会难得时再用上这些繁复讲究的菜单吧。
6、和家人一起做饭。皮特森解释说,一些孩子可能已经足够大,可以自己做饭了,而大多数孩子在做饭时都能打下手。孩子们通过在厨房里帮忙学习怎样才能做出一顿饭菜,也能认识到这是家庭的首要事情。
7、关掉电视,开启语音留言。确保用餐时间完全属于你们,让电话答录机接收电话,关掉电视,把报纸放一边。如果你家通常边吃饭边看电视,试着一两次用餐时关掉电视,然后逐渐增加关电视吃饭的次数。
8、保持愉悦的用餐氛围。通过积极的谈话、表达爱意和欢声笑语来营造用餐时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是与彼此交心的时间。不要在用餐时解决问题或者提醒孩子做作业。
9、身体力行。新婚燕尔时就开始家庭围餐,有了下一代之后与孩子们一起享用有规律的、富有营养又快乐的膳食,让围餐成为家庭惯例中让人期待的一部分。每周开一次计划会议,将围餐列入议程。
把用餐时间视为珍贵的家庭时光,可以谈天说地、强化家庭价值观念、讨论问题,也可以表达对彼此的关爱。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第4篇
由于生意实在太繁忙,他们不得不在孩子出生没多久,就把她送回了300公里外的老家,由爷爷奶奶照料。在村口,蒋金春回头望了一眼那个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和孩子越来越多的村庄,他知道女儿将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成为留守儿童,但他也知道,改变下一代人命运的路,要靠他这代人的外出打拼去铺。
直到女儿经历了一场高烧,孩子病好之后,蒋金春夫妇发现,孩子对他们有点陌生,也不太活泼,这让他们感到很难过,蒋金春的决心有点动摇了。最后,夫妻俩决定把女儿带到义乌。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孩子跟着自己在义乌,就没办法在当地读书;孩子回老家读书,又会成留守儿童,亲情缺失;自己回老家,又不知道能做些什么,生计如何解决。蒋金春夫妇最终还是决定,为了亲情,赌一把。
蒋金春夫妇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继续做电商,但远离了义乌,进货很不方便,导致成本上升,收入下滑。日子就这样熬到了,蒋金春迎来了儿子的出生,生活压力更加沉重。
他尝试了各种赚钱方式。有一次听人说,在快手可以拍视频卖东西,他马上注册了快手账号“山村里的味道”。但3个月过去了,连粉丝都没增加多少,更别提卖东西了。
蒋金春想放弃了。不过,还有一部分老铁们依然在视频里给他留言,鼓励他坚持住、别放弃。甚至有粉丝给他出主意,说他长得像鲁智深,不如扮演一下试试看。
蒋金春没多想,马上买来了道具,拍了几个视频。这一次,他火了。
蒋金春有趣的造型、坦率的交流,在快手很快就吸引来了大量粉丝,他在视频里就势把山里的土特产原汁原味地介绍给大家比如如何采集、怎么处理。随着网友对蒋金春的信任感不断增加,买土特产的人越来越多。
自家的特产卖完了,蒋金春又开始帮十村八乡的其他人卖特产。如今他平均每天要寄送800多个包裹,一年能帮山里卖特产卖到200多万元,自己也因此成了山里的名人。蒋金春的侄子本来也打算到山外打工,但如今,他也在快手上拍起了带货视频。
这也正是快手所期望的让那些曾一度被忽略、被低估的人事物被看见,进而发掘他们于自己、于家庭、于社会更大的价值。
蒋金春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把女儿、儿子都送到了县里的学校。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为孩子做早饭,送到学校后,便开1小时车回到山里,在快手上和老铁们互动交流。到了下午3点,准时下播开车去接孩子放学。剩余的时间,便是陪着孩子复习功课、散步玩耍。
蒋金春的女儿刚考试结束,数学、英语100分,语文99,是班里的第一名。女儿变得越来越活泼、越来越有自信。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第5篇
感:爱的力量
“传统文化论坛暨家庭教育讲座”听后感:爱的力量
学生:z 家长:z
2016年11月19日,我被二中邀请参加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说心里话,刚开始我只是迫于孩子的压力,去顶个数罢了,心中还有好多的不满。觉得那只是在作秀和走形式。七点半钟我准时来到二中礼堂,礼堂里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和宽广的讲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话自从我离开校园还是头一回来到学校。真是与我们的那个年代大不一样了。于是我感叹孩子们的幸福。
在义工老师的指引下,我找到了我的位置并安静地坐下,我发现每一位义工老师都是那么的谦和认真和蔼可亲,我觉得很新鲜和感动。毕竟在当今的社会上是难得一见的。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丝触动的。
上午八点三十分讲座正式开始了。说实话,上午的学习与分享的内容由于我文化不高,不太理解,但是从身边家长的那一次次热烈掌声中,我还是感受到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和感动。
特别是下午田妈妈的分享让我有史以来头一次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田妈妈太伟大了,她诠释了伟大母亲那无私的爱。田妈妈在那么多的苦难岁月里,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支撑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家,还那样的乐观。渐渐地我发现周围的家长都鸦雀无声,不时暗暗地流泪。我知道家长们在用心地聆听和感受。随着田妈妈精彩的分享,我们渐渐地都进入了角色。和田妈妈一起感受她的酸甜苦辣的人生。三个小时的精彩分享很快
就结束了,田妈妈很忙。当田妈妈离开会场去下一站继续分享的时候全场家长和义工,工作人员都对田妈妈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田妈妈能把好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把那样不幸的家庭经营得那样和谐、温馨、幸福?为什么我们这些都健全的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些真的都值得我去思考。”没有优秀的家长哪里有优秀的孩子啊?”我不会忘记田妈妈说的这句话。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第6篇
在宿华看来,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时代,互联网能够跨越距离的限制,让人和人之间更快、更便捷地连接起来。快手有大规模计算的能力,有做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能力,这是世界上很多人不具备的能力。“我们应该发挥好这种能力,去帮助那些不掌握这种能力和资源的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也能够变得更好。这是科技革命带来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把效率产生的增量反哺到国民身上,这是我一直在想的事情,希望未来也能够一起探索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
作为一个“AI+大数据”驱动的公司,快手不断强化自身的IT能力建设,特别是在AI方面。快手之所以能成为风靡全国的短视频平台,与其产品有着良好的用户体验有关,这离不开AI在其中的应用。快手提出了一整套基于AI技术的解决方案,贯穿视频生产、内容理解,用户理解,系统分发等使用快手的每个环节。
AI在短视频上的应用包括人体姿态估计、手势检测、语义分割、AR相机姿态估计、图像画质检测、视频标签等等。例如,在快手平台很火的“激光雨”、“社会摇”等都是在人体姿态估计上,可以对人体姿态重建,并基于识别做出来各种特效和应用;用手控雨的特效就是手势检测。AI还能做到可以实时监测贴背景,如果主播觉得自己屋子很乱不想让粉丝看到可以用到语义分隔这些视频特效的呈现都要归功于AI技术。
在内容生成上,AI让每一个人的记录形式更丰富有趣高质量,包括魔法表情、肢体识别、AR特效、全智能化P图。在内容分发方面,AI通过对海量用户兴趣、用户关系等数据的分析,让AI机器深度洞察用户,实现视频用户双向感知和精准匹配,同时分析用户所有的历史行为,如曾点击、点赞过的视频,从而推理出用户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智能算法理解为用户的标签。
目前在深度学习方面,快手拥有业界领先的端到端的在线训练技术,包括全链路目标自适应学习,支持亿级视频池,而且快手在业界大规模的推荐系统上应用了强化学习,可以实现一组视频的推荐。
如上所述,AI在快手的业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快手日均新增1500万+作品的内容数据,千亿级展示带来的行为数据,以及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带来了存储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在训练和推理当中因为特征参数越来越多,深度学习模型越来越深,导致模型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带来这些数据在网络当中传输的挑战。再加上每天千亿级的展示,这当中也带来了计算和内存挑战。
从开始,本着“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原则,快手的团队开始与英特尔的技术专家沟通协作,使用英特尔在AI方面的解决方案,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IT挑战,构建AI基础设施。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第7篇
我们把目光放在那些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的日本主妇身上。长期以来沉淀在日本人思想深处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男女不平等观念和现象如同一张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网,把主妇们隔离在家庭生活中,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成为了一种遥远的存在。她们接送孩子上学、买菜、做家务,闲暇时看看展览、学学插花和茶道。在超市、商场以及各种活动场所中总能看到主妇们的身影。她们的日子看上去忙碌和平静。然而,在这平静之下,传统意义上的主妇形象已随着时代变革静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如今不少主妇已不满足于在家做家务、养育孩子、照顾老人、支持丈夫,做个贤内助。相当数量的主妇在孩子稍大后出去工作,也有不少主妇热心公益,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地区和学校的活动,如:所居住地区町内会(类似我国街道居委会)的工作,承担孩子学校的“家长会”的社会工作,还有些主妇在社区、街道担当志愿者。有统计表明,在日本志愿者队伍中主妇所占人数比例最多。日本有社会学家甚至宣称当今日本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家庭专职主妇已经消失。那么。日本主妇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近距离对当今日本主妇进行一番观察,“生活俱乐部生协”(以下简称生活俱乐部)无疑是一面观察日本主妇的放大镜。
生活俱乐部是成立于1965年的一个民间非营利团体,创立之初仅有200人,基本上是家庭主妇。经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以家庭主妇为中心的该俱乐部的活动范围已覆盖日本19个都道县,会员人数达30万。
反对不良生活方式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形成一股强劲的社会风潮,它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一次性使用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日本普通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当时日本市场所售牛奶的三分之二是脱脂乳粉等勾兑的乳饮料。在生产厂家利润的驱动下,这些营养成分不高、价格却比普通牛奶高许多的合成加工奶被广为宣传,甚至被吹捧为高级营养品,鲜牛奶在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低。为了对抗这些加工奶,让更多的人饮用到新鲜、健康的牛奶,主妇们每五六户结成一个“班”,以“班”为单位从厂家直接订购牛奶。之后,这种共同订购活动扩展到鸡蛋、大米、肉类、禽类、鱼类、蔬菜等食品及各种生活用品,就连图书、交通旅券和文艺演出门票等都可以共同订购。
生活俱乐部一诞生便亮出了对商品化社会和不良消费方式表示反对和抵抗的姿态。主妇在生活中意识到人类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在20世纪70年代,她们发现市场上出售的合成洗涤剂对河流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于是发起了“肥皂运动”,从环保与生命安全的角度呼吁大家不要使用合成洗涤剂,而尽可能使用那些易分解、对环境影响小的肥皂或肥皂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琵琶湖湖水的富养化问题使会员们将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质作为一个课题。她们最初呼吁会员们以肥皂代替合成洗涤剂,但很快又认识到此举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水质污染,于是发起了“禁止制造和贩卖合成洗涤剂的请愿”运动。
“环保、安全、健康”始终是生活俱乐部遵循的原则。她们对使用农药、合成着色剂、防腐剂等食品持怀疑态度,即便是那些对人体无害的食品添加剂也尽可能少用。她们甚至建立起奶牛场,全方位把握奶牛的饲养环境、生产环境、牛奶的品质、生产日期、容器和清洁工序。她们订购指定养鸡场的鸡蛋,用非转基因、不撒农药的饲料来喂养,并尽可能不使用抗生素。为了保留蛋壳表面的保护层,鸡蛋外表也不作清洗,承诺在48小时内送到会员手上。
生活俱乐部的会员们对既有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追求一种可持续的、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她们认识到如果自身生活方式不改变,许多问题便无法解决。她们开始最大限度考虑环境,不但发起了包装物的再利用、再生运动,还从我做起,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倡导一种不产生垃圾或尽量少产生垃圾的生活方式。如:她们将鸡蛋装在再生纸做的专用盒子里发货,会员收到货后把空盒子还给送货员或店铺以重复使用。针对包装垃圾占日本家庭垃圾总量60%的现状,生活俱乐部发起垃圾减量运动。她们把各种饮品、调料的玻璃瓶子合并为五种型号的瓶子来循环使用,将盒装牛奶改为重量较轻的强化玻璃瓶,塑料瓶盖也可回收再利用。可别小看这种瓶子,它获得了2000年世界包装机构授予的“世界包装之星奖”。这些看似细小的举措大大减少了政府回收垃圾的费用,无形中也降低了垃圾处理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家庭主妇们通过改变自我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多的日本人。生活俱乐部所倡导的消费、生活的理念和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1989年获得了有“另一个诺贝尔奖”之称的“优秀民生奖”,1995年又从联合国之友获得了“最佳50市民团体奖”。
生活俱乐部的主妇们不仅仅把自己看作是在市场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还自主介入生产和流通之间,与生产者一起开发安全、环保的食品和日用品。如她们与生产企业共同开发了环保肥皂。会员们认为生产企业应公开她们在生产、流通、消费、废弃整个链条上的信息,也应该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和指导。在她们的努力下,生活俱乐部所订购的产品具有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详细信息,这些对消费者公开的信息使消费者做到明明白白地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对商品的决定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她们的这一思考和行动无疑具有前瞻性,特别是在当今企业资本主宰的商品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新型的工作方式
生活俱乐部的会员大都是主妇,担负着家务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很难
找到正式工作。她们又期望能有自己的事业,于是,摸索和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工作方式——劳动者自主合作社(Worker's Collective),就是由会员自己出资、自己经营、自己作为劳动者的一种劳动经营实体。劳动者自主合作社不以盈利为目的,会员之间也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她们更像是事业伙伴、是姐妹。
2005年生活俱乐部有582家劳动者自主合作社,涉及福利、餐饮、店铺经营、编辑策划、肥皂厂、物业等各领域,其中与福利相关的事业占一半以上。合作社种类繁多,有社区小吃店、旧货店、面包房、第三世界物产店、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开办的互助社、食品外卖店、盒饭店、儿童保育所、快递公司等。
劳动者自主合作社与一般小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经营目的不是利润至上,而是提供物品和服务,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会员们都希望通过劳动获得经济自立,又为社区做贡献。生活俱乐部、劳动者自主合作社以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方式劳动,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来创造一种新型的社区。这一新型的劳动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的新的工作方式,使得主妇们既能够取得经济自立,又能兼顾家庭,还能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982年,生活俱乐部诞生第一个劳动者协同组合性质的店铺,之后这类店铺发展得非常迅速。在店铺里,附近居民可以买到新鲜、安全的蔬菜、鲜鱼、指定产地和指定饲养方法饲养的猪肉、牛肉、鸡肉等食品。店铺里所用的调味品、牛奶的瓶子、装鸡蛋的盒子均可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垃圾量。
为了对应当今日本社会面临的少子老龄化现状,生活俱乐部还在社区成立了托老所、老人之家、托儿所等各式各样的社区福利法人和非营利组织,对需要家务劳动的家庭提供服务,对需要照顾老人的家庭提供帮助,对双职工家庭的育儿提供支援。生活俱乐部无论目标还是日常活动都与生活密切相关,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她们创建这一新型工作方式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生活便利的、宜居型社区社会。
代理人运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活俱乐部的主妇们在生活中发现政治和行政中的问题,随之产生了变革社会的愿望。生活俱乐部也逐渐从生活领域走向了政治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代理人运动”应运而生。
代理人运动就是生活俱乐部推举自己的会员作为“代理人”参与地方议会议员竞选的活动。这里,代理人不仅仅是生活俱乐部的代理人,也是站在广泛的市民立场上、将市民的声音传达到议会的市民的代理人。代理人运动的政治运动口号是“生命、生活与政治相连”。1977年东京都议会选举时,东京练马区生活俱乐部将关町支部委员长土屋正枝拥立为候选人,参与竞选。她的竞选口号是“一起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落选了,但这次参与竞选是代理人运动的首次尝试。为了推进代理人运动,练马区几位有政治抱负的成员结成了政治团体——“生活者小组”。在1979年的统一地方选举中,“生活者小组”推荐的候选人片野令子胜出,练马区首次诞生了生活俱乐部的议员。之后,代理人运动向其他地区辐射,扩展到神奈川、千叶、琦玉和首都圈的全部以及北海道、长野等生活俱乐部事业所覆盖的主要地区,相当多的有志于政治的妇女作为代理人走上了参政道路。
代理人运动不但挑战了男性中心的政党政治,还开辟了一条主妇参与地方政治和行政新的道路。主妇们通过直接参与、通过日常活动来变革行政和政治中的弊端与不足。
生活俱乐部的会员们认识到议会上讨论和决定的法律、条例涉及衣、食、住、医疗、护理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自己的生活就是由这些法律、条例所左右的。要想将市民的声音反映到政治中,必须亲自参与政治、变革政治。例如,20世纪80年代,家长们发现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的午餐存在诸多问题。于是,町田市的会员们与其他市民团体合作,发起了请愿运动。1981年秋,当时约19万人口的町田市征集到17206个签名,提交到町田议会,最终使学校集中供餐状况得到了改善。还有1989年的食品安全条例直接请求活动、1993年的市民活动推进立法请求活动、1997年的转基因食品对策请愿签名活动、1998年环境荷尔蒙对策请愿签名活动、2002年请求停止爱知县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开发签名活动、2003年请求停止岩手县和北海道转基因水稻开发的签名活动等,都在不同领域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主妇们是从“生活者”的视角发现周边生活、地方政治、行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而产生变革政治的要求的。这使得生活范畴的问题作为政治问题登上了政治舞台,促使日本政治贴近生活。
事实证明,主妇们的政治参与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如1989年,生活俱乐部和其他市民组织一起,开展了55万签名的要求制定《食品安全条例》的直接请求运动。虽被否决,但却促使东京都从行政上强化了食品安全管理。经过生活俱乐部等团体15年的不间断努力,2004年3月东京都议会终于通过了东京都首次确保食品安全的条例——《食品安全条例》,之后又推动国家制定并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等。
当会员们看到一些提案在议会上受阻、成为一纸废案时,考虑仅仅提案是不够的,还应成立反映民意的政党。地区性政党东京生活者网络的诞生就是一次这样的尝试,东京生活者网络积极推举出自己的候选人参与地方议会选举。1983年统一地方议会选举中,除练马区以外,杉并区、多摩市、神奈川的代理人都有当选。在1999年统一地方选举中,东京生活者网络产生了57位东京都、市、区议会议员。2007年地方议会选举中,东京都议会有一人当选,区议会选举中20位候选人有19位当选,市议会选举中,28位候选人中有26位当选,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推动日本社会变革
从生活俱乐部到劳动者自主合作社、再到代理人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构成了变革日本社会的“生活者运动”,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社会运动从始至终都是由家庭主妇参与并推动的。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在日本这样一个男女性别分工依然存在、且女性地位有待提高的社会,主妇们在兼顾贤妻良母角色的同时,又在民间团体、在社区、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悄然改变着日本社会。她们的行动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妇女运动有着怎样的相同与不同呢?
解答这一疑问,首先要从分析她们参与生活俱乐部活动的初衷人手。主妇们参与运动的出发点是要过一种安全的、健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相互关爱的生活。她们加入生活俱乐部后,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
质,密切了邻里关系。她们首先对日常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疑问,然后对公害、地区行政、日本政治和社会产生全方位关注,最后以世界视角关注国际问题、地球环境问题。她们将自己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带入到社会活动和社会运动之中,对政策进行提案或是通过选举进入议会,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
我们欣喜地看到:加入生活者运动的妇女们在运动中发现自我、找回自我,她们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而是一个独立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是女性、消费者、生活者、居民和市民。在寻找自我、重新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她们也在履行着这些角色所赋予她们的职责,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种新生力量。生活者运动没有鼓励家庭主妇放弃主妇身份去职业中寻求与男性的平等,而是鼓励家庭主妇从女性的视角思考问题,通过俱乐部的日常活动去参与社区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介入经济、政治和社会。
生活俱乐部的主妇们对日本社会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以及制约女性的不合理性现象提出了质疑。可贵的是,她们不仅仅提出问题,还在力图超越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制约。身为家庭主妇的会员们聚在一起学习、劳动、思考和参与各项活动,思维和视角变得开阔。她们虽然身为家庭主妇,但已超越了传统意义的家庭主妇,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奉献社会的女性市民。
主妇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与政治的结合点,从而挑战了“男性在外工作、女性在家从事育儿和家务”的性别分工模式,创造了“男性在外工作,女性既兼顾家庭又从事社区活动”的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并不完美,但却开创了妇女参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新途径,显示了未来妇女运动新的发展方向。
主妇们在社区的实践有很多启示。她们本着“自我意识、自主管理、自己决定”的宗旨,在社区内自发进行互助式服务,如:在社区开展步行拉力赛、跳蚤市场、岁末捣制年糕等活动,召开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会议、讲座。如:食品材料与烹调的说明会、料理讲习会,断乳食谱讲座、暑假儿童料理和父亲料理讲座等。她们还组织会员们参观生产厂家,尝试制造食品,进行与生产方的零距离体验。有些地方的生活俱乐部还开展了小规模的托儿服务、助残助老等服务。目前,生活俱乐部的会员们已成为一股关心社区发展、关心环境和自然、关心他人的力量。据2005年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生活俱乐部的相关团体中有将近1万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服务,有事业所448家,接受服务的人约3万,上门服务等护理服务时间总量达到了143万小时。
家庭关系: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 第8篇
著名心理学专家、《家庭成就孩子》作者
“夫妻之间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样没关系,关键要彼此认可,千万不要说孩子,别听你妈或你爸的`’之类的话,那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在日前举行的《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新书发布会上,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70后和80后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有读者提出,70后一代在教育孩子上,普遍有很强的成长焦虑。对此,李子勋认为,这与70后一代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对他们来讲,小时候物质上没有获得充分满足,缺乏安全感,渴望爱和被爱。身为70后的父母往往容易纠缠在以上3个基本需要层面,并从他人的认可上获得自我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不会成为自己,为自己而生活。这也导致他们在育儿问题上过于关注孩子,焦虑因此不可避免。
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人际关系不好、轻度强迫症、暴力倾向明显等问题,李子勋认为,这些问题有时不完全是孩子自身原因造成的。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不一定是父母本身的责任,而是父母的说话方式造成的,是家庭关系不良的一种表现。通过理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可以有效地达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目的。越是坚决地贯彻“教育”,孩子越不容易长大,相反宽松的家庭氛围,加上适当的引导,孩子反而会如小鸟一般展翅飞翔。
有患者前来咨询时,李子勋一般都会要求家庭成员全部出席。而他会通过一家人落座的位置和当时的表情,来判断隐藏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据李子勋介绍,德国海德堡家庭治疗学派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该学派很重视观察家庭成员中谁愿意和谁坐在一起,喜欢通过调整家庭成员彼此的心态和关系来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自中国教育报 记者 张贵勇
读《当下的力量》 第9篇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
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一个发现之旅。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我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是在完善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路标,是一本需要读很多遍的书。它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小我”向“大我”走近。让我生活得自在、开心、快乐„„也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自我的源头。面对生活时,它让我多了些宁静与平和。
胡玉萍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第10篇
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下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书的作者是一位德国的灵性导师,书中探讨了人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焦虑中,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的状态。并指出我们实际上只能活在当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获得平和。
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或受情绪所困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记得我在上中学时,有一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读考试成绩,那次我考得不不理想,所以当老师点到我的名字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总觉得班里其他的同学会因此看不起我,老师会不喜欢我,父母会对我失望,这种不健康的情绪导致我那晚失眠了,第二天精神不振地去上课。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病态的思维使我变得少言寡语,最后还是在班主任的劝导下我才识到原来没有人那么在意我的一次失败。看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那时我的思维不再取决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被外界的看法所控制,陷入一种“被嘲笑”的幻想中。然而外在世界本身是变幻莫测的,因此我们会陷入恐惧和痛苦当中。
作者认为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他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他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像。过去的麻烦和未来的担忧控制着我们当下的生活。同时,它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告诉我们明天会更好,使我们生活在期待中。当期待的事情没有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失望。由此,我想到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的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式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用等到以后,现在就已经拥有。如果总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忽视了眼前的一切,就永远不会得到快乐。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第11篇
读者“橙子妈妈”的疑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男性没有发挥应有的力量,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下意识地把自己的不成熟当成一种乖巧,把所谓的卖萌当成一种可爱,他认为这样,大家才会更加喜爱自己;另一种是呈相反的状态,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孩子表现得很强悍,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是武力,没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试图去了解别人,只是武断地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在独抚妈妈家庭尤为突出,是不是因为男性力量的缺失?妈妈要怎样做才能弥补这样的缺失呢?
请相信:你的孩子会成长得很好
现在媒体过多宣传父亲的意义,给妈妈,尤其是单身妈妈过度的压力。其实许多的研究表明,比起父母的性别、性取向、婚姻质量和家庭结构,其它一些因素可能更能影响孩子的发展,比如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父母养育质量、国家安全等等。
生活是不尽完美的,这是我们作为父母首先要接受的。在教育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过分关注我们没有的资源,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最根本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单身妈妈要足够独立和成熟。对单身妈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关注我们与其它所谓正常家庭的不同,而是思考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
单身妈妈最大的优势,是在教育上没有别人的干扰。在我跟一些父母的沟通过程中,很多双亲家庭都感到父母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不一致所带来的困惑。此外,我们不需要有意无意地强调单亲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比如刻意增加孩子的男性气质。无论在什么家庭,孩子都需要—个自由的环境。
无论什么妈妈,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成长得很好,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而要做到这点,妈妈就需要做到足够的独立和成熟。父母会无意中把自己的遗憾、经验等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些本意是好的,但对孩子来说,往往成为一种压力。比如,单身妈妈对孩子男性气质缺失的恐惧或担心,会在无意中传染给孩子,本来孩子没有这种担心,却在无形中渐渐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从理论上讲,孩子所在的家庭也是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孩子的成长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学校、邻居和社会等等,孩子有潜能去在这些系统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比如,单身妈妈的儿子会在学校中寻找男性榜样。国内的宣传都是以孩子作为完全的承受者为前提的,实际上,教育是双向的,孩子是有能动性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一定也在改变我们。
我总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做三个工作,一个是学习一些技巧,一个是了解孩子,一个是照顾自己。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照顾自己。我把这三个部分比作一棵树,技巧是树叶,最华丽,最引人注目,树干是对孩子的了解,而树根是照顾自己,但平时看不见,其实有了树根和树干,树叶就不重要了。
接受:这就是“我的生活”
对于单身妈妈来说,因为少了疼自己的人,就很容易将这种需要投射到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就是孩子身上。所以对单身妈妈最重要的不是指出毛病,而是先看看自己的付出,先疼爱自己。单身妈妈已经付出很多,已经承担了很多责任,不要过高要求自己。而且,对于孩子来说,看到妈妈有自己的生活,内心充实而快乐,他们会感受得到,那才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孩子并不是要妈妈牺牲自己来照顾他们。
可能妈妈会觉得造成孩子单亲的部分原因来自自己,会有愧疚感,这种愧疚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这种愧疚感不能成为原动力,鼓励妈妈更有意义地让自己和孩子生活得更幸福,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一定要接受这就是“我的生活”,跟别人不一样,但没有关系。所有人都有委屈,这时要承认自己不开心,然后才能好好照顾自己。
耐心是我们最好的伙伴,而耐心也是照顾好自己以后才会有的,妈妈照顾好自己以后,才能对孩子不急躁,才能从容面对生活。无论对自己或是对孩子,都不要着急。妈妈如果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就会更从容地看待孩子的问题。要认识到,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变化会自己发生,等待就是,把一些焦虑交给时间。
另一方面,所有人累了都没有好脾气,这时妈妈也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也需要休息。妈妈不需要随时圣母般保持好情绪,面对孩子的时候,也不需要要求自己永远保持好脾气,因为这不是真实的人,孩子需要的是活生生的妈妈。所以,妈妈有脾气时不妨告诉孩子,妈妈需要时间静一静,这样既能够培养孩子照顾他人的责任感,也可以加深与孩子的关系,同时,这也是在给孩子示范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方面,让孩子明白,消极的情绪也是可以接受的。
读家庭的力量后感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