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精选10篇)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第1篇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出科题 目:病 区:学 校:姓 名: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省二ICU 福建中医药大学 杨晋勋

小讲课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在所有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尿路感染约占40%,而尿路感染中有80% 由于留置尿管引起,岳莉等有关妇科手术后留置尿管与泌尿系感染报道表明:泌尿系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2%~4%留置导尿患者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其病死率高达13%~30%。因此分析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留置导尿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

1.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 :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徐敏等报道留置导尿第3d菌尿发生率为26.7%,第7d为66.7%,第10d则达93.3%。

2.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护理因素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不戴无菌手套或手套被污染不更换,就会造成泌尿系的交叉感染,这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3.留置导尿导管:留置导尿管本身作为异物体就可导致尿道粘膜及膀胱黏膜产生刺激性炎症;尿管插入粗暴,会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增加膀胱感染的机会。4.留置导尿集尿袋 :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系统、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污染引起的感染。集尿袋内尿液逆行进入导管也是感染的重要原因。

5.留置导尿管的固定:传统的气囊导尿管固定方法经常发生病人疼痛、漏尿等并发症,还易致尿管扭曲受压,导致尿液引流不畅。而这些并发症有极易引起尿道粘膜坏死、感染。

6.留置导尿管密闭导尿系统的破坏: 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与集尿袋下方开口处经常因更换集尿袋、倒尿或行膀胱冲洗而需要打开,破坏了密闭导尿系统,使细菌有机会进入导尿管管腔中,容易造成逆行感染。

7.留置导尿尿道周围环境:如果需留置尿管时,尿道口不清洁消毒,尿道口的细菌就会沿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并种植于膀胱,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女性)。8.抗生素的滥用:广谱抗生素超过14天,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 ,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率仅为40%。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虽然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但可引起二重感染。

9.留置导尿病人自身身体状况: 病人基础病情较重、肾功能不全尿少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出现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10.留置导尿病人膀胱冲洗: 常会民 等对284例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和采用1:5 000呋喃西林每日2次膀胱冲洗,结果是粘膜受损或因化学性刺激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

11留置导尿的漏尿:在留置导尿的病人当中,存在不少病人会漏尿问题,他不但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有压疮的危险及自我形象的紊乱,更重要是会增加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风险。

12知识宣教:饮食卫生指导未到位病人及家属不懂得如何维持自身健康,不懂得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以及经验交流,平时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1.减少尿管留置时间,避免不必要尿管留置:避免不必要的尿管留置,是减少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最佳办法。在临床工作中,应从严掌握留置尿管指征,树立插入导尿管就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观念,尽量不插尿管或留置尿管。2.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会阴部的彻底清洁消毒;进行会阴备皮;冲洗会阴部;操作时戴好无菌手套的手要保持无菌状态.3.选择合适导管:选择粗细、材料合适的气囊导尿管,一般选择14~16号的硅胶或乳胶气囊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

4.适时更换集尿袋:戴展霞等在对92例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临床观察表明:集尿袋更换时间以每周2次为宜。

5.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将尿管经由耻骨联合上方直接接引流袋,把引流袋用系带固定于一侧床沿下。这样避免了卧床病人穿裤的不便;可避免活动时牵拉尿管刺激膀胱收缩而引起漏尿;减少了尿管牵拉刺激尿道所致的尿频、尿急、尿意感等不适症状,避免了折叠,使病人床上活动的舒适感增加,心理压力明显减轻。6.保护留置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对留置尿管的病人,选择封闭式导尿系统以减少细菌污染,尽量保证其密闭性,避免轻易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及频繁取尿标本等动作。

7.注意保持尿道周围卫生: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用0.5% 碘伏消毒导尿口及导尿管近端(10cm),2次/d,大便污染及小便溢出时,及时清洗、消毒,防止逆行感染。在留置过程中如果发生脱落及渗尿,应采取无菌操作进行处理,并更换已脱尿管袋,保持床单清洁。

8.合理运用抗生素: 一般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若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应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的结果,有针对性的使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并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途径。

9.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健康恢复:加强营养,提高病人体质,促进健康恢复。10.适当的膀胱冲洗:一般情况下不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但对于尿液、混浊、沉淀或尿常规化验、培养有细菌者,为防止尿管被堵塞,采用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密闭式冲洗方法,2次/d,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11.漏尿的护理潘文军等,指导盆底肌训练每日3次,在此基础上用红霉素软膏外涂尿道外口周围1 cm,包括局部尿管,每日3次,结果病人漏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12.加强知识宣教:指导病人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摄取水量1500~2000ml/d,以形成自体膀胱冲洗。截瘫病人留置尿管1周后,尿管定时开放(1次/3~4h),建立反射性膀胱,3周后拔除尿管,人工按摩排尿1次/4h训练自律性膀胱。

13.尿道冲洗:留置导尿早期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尿道冲洗,模拟了正常的排尿活动,对尿道中的细菌及黏蛋白起到冲洗作用,减少尿道分泌物,既减少细菌的粘附,又阻止细菌沿导尿管上行,从而降低了形成细菌生物膜的概率,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14.开展无痛导尿:由于尿管刺激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导致尿道通过困难,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尿道无阻力,使尿管置入顺利,可减少尿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尿道感染的不良因素。

15.实施预防性过程监控:范旭畅等采用评估督促和宣传教育等方法进行预防性过程监控。在试验中实验组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因此预防性过程监控值得推广。

16.床旁记录卡的运用:责任组长和护士长每日进行环节督查,检查措施的落实和记录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整改,以加强对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过程控制。患者若出现闪导尿而引起的不良反直,要求随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

17.膀胱镜鞘的运用:王永波等探讨急诊男性患者留置软性导尿管困难的情况下应用膀胱镜鞘辅助插人导尿管,可以提高导尿成功率。同时还可以将较细的软性导尿管留置在尿道,减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不适感。讨论

留置导尿感染途径主要为腔外途径,占66%,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细菌由尿道口入侵并粘附于尿路上皮及导管表面,与导管表面的粘液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及导管包壳,并沿这种粘液膜上行,引起膀胱内感染;其二是接管处密闭性能不好、引流袋污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没有到位,操作前后未经洗手或正确洗手等原因,使细菌经导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引起的腔内感染;其三是在操作中将未经彻底消毒或消毒后又被污染的带菌导尿管插入膀胱。您还有什么新的方法?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第2篇

一. 扣分原因分析 1.填空题

导尿管插入后向气囊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不是空气。集尿袋固定于低于膀胱的高度,不是床沿的高度。

鼓励病人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减少感染的机会,填空错误。2.问答题

怎样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回答不全。保留导尿注意事项回答不全。

二. 整改措施

留置导尿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第3篇

1留置导尿术

1.1明确导尿的目的

明确留置导尿的主要目的, 准确记录数据并依此来观察患者的病情。在任何情况下, 实施导尿的目的都应该是排尿和保持现有的肾功能。因此首先要明确每例患者的具体导尿目的: (1) 避免尿路阻塞; (2) 保证排尿困难的患者尿路畅通; (3) 避免尿液倒流而造成上行感染; (4) 尿路的检查与治疗; (5) 保护尿路再造手术部位; (6) 避免尿液可能会导致的皮肤感染和损伤。

1.2留置导尿的适应证

(1) 避免尿液损伤皮肤和术后皮肤; (2) 手术、血管造影等的检查; (3) 保护膀胱扩张等手术缝合部位; (4) 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持尿路通畅; (5) 保护手术后的膀胱和尿道; (6) 为消除膀胱内凝血所进行的持续膀胱灌注; (7) 间断性导尿不能实施, 夜尿多; (8) 保护前列腺全切的手术部位。

1.3插管的技术操作规范

准备好操作前的物品、检查导尿管的完整和通畅性。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导管损伤尿道黏膜。如男性尿道狭窄不好插入时, 可将1%~2%利多卡因。如果还未成功, 可用奇曼式导管。不分性别, 在导尿管进入膀胱见尿后, 需将导尿管再插入2~3 cm后再向固定囊注液。注入固定液后, 应将导尿管略向外拔以确认其是否固定于膀胱颈部。最后, 将导尿管的外端固定, 男性固定于腹壁, 女性固定于大腿内侧。

2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2.1督促患者多喝水, 饮水量应在2000~3000 ml/d左右, 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的目的, 若发现尿液浑浊或有沉淀结晶出现, 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

2.2熟练技术技能, 正确实施操作, 教会患者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督促患者经常更换卧位。

2.3放置导尿管前先检查气囊是否完整、有无漏气再使用。留置导尿患者在留置导尿期间, 妥善保管好引流管, 避免引流管牵拉、曲折、受压。

2.4插拔管不要用蛮力, 力度要轻、柔, 最好是一次成功, 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插拔管对患者造成的痛苦。给尿管气囊做固定, 可以注入气囊一定的液体, 最后抽出气囊中的所有液体, 就可以恢复固定前的状态, 以顺利的拔除尿管。

2.5合理选择患者的尿管规格, 长期卧床、括约肌松弛的患者, 收缩能力比较差, 应选择比较粗的尿管, 这样可以避免尿管收到压力变形、阻塞等情况发生。

2.6服用药物, 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类药物。

2.7尿袋要时刻低于耻骨联合的地方, 否则容易尿液倒流发生感染, 要小心不要碰到尿管发生刮落现象。

2.8手术后患者不要吃东西,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适当的提高补液速度。观察尿液不应该有浑浊、沉淀等现象, 一旦发生要马上冲洗。

2.9经常清洁会阴部, 注意消毒。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要定期做尿常规的检查。

2.10记录好气囊内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的量, 供拔管的时候参考。

2.11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给其适当的心理安慰, 让其放松, 不要恐惧, 精神压力不要过大, 这期间患者有任何的不适, 都应当立刻停止。

2.1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导尿管及卫生用品, 正确选择尿垫、尿布等卫生用品, 是改善症状、预防感染、建立自主排尿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应具备识别卫生用品的能力, 掌握相关知识。

3留置导尿观察重点及并发症的预防

留置导尿是临床护理操作中十分重要的措施, 大多数长期留置导尿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测出尿量, 但是留置导尿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渗透等危险和其他一些并发症, 因此要合理的采取预防护理措施, 来减少患者的痛苦。

3.1留置导尿过程中的重点观察项目

(1) 观察尿液的尿量、性状; (2) 观察尿袋的位置。保证导尿管与储尿袋衔接部位的紧密; (3) 注意导尿管周围有无渗出和渗漏的现象; (4) 观察导尿管周围的皮肤情况。

3.2尿道感染的预防

储尿袋与导尿管的衔接处、储尿袋的排尿口是尿道感染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部位。预防措施: (1) 洗手、戴手套是换导尿管前的准备措施; (2) 保持外阴的清洁是前提; (3) 避免尿液逆流、避免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 (4) 储尿袋与导尿管接口安装次数要少; (5) 告知患者要多喝水稀释尿液, 每天的尿量要在2000 ml左右; (6)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如果尿管过粗会增加尿道及膀胱的刺激, 同时增加了损伤的程度。

3.3尿道结石的预防

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尿路感染时的强碱性尿液。预防措施: (1) 告知患者大量饮水, 增加尿量可以稀释尿液中碱性物质的浓度, 使晶体的沉积量减少, 而且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出; (2) 合理调节患者的饮食, 告知患者要均衡饮食、不要偏食。

3.4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尿道皮肤瘘的预防

导尿管一定要选择正确, 如果没有选择好, 也没有很好的固定, 就会造成尿道的损伤。预防重点: (1) 导尿管插入不顺利时不要用蛮力, 要告知医生; (2) 观察导尿管固定囊的位置是否正确。

3.5膀胱刺激征的预防

膀胱刺激征是指尿急、尿频、尿痛, 也称尿道刺激征。由于导尿管对膀胱黏膜、尿道的刺激以及微生物感染, 容易造成患者的膀胱刺激征, 致使膀胱持续性收缩引起的溢尿。预防措施: (1) 注意卫生, 勤换内裤; (2) 变换导尿管的固定部位; (3) 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摘要:导尿或留置导尿是排尿障碍护理中非常常见的护理措施。准确地对患者实施导尿术, 让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能力并且教会患者如何自我导尿, 指导并帮助患者选用正确的尿片等卫生用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是日常目前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谈女性患者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 第4篇

导管方法:先用0.1%新洁尔灭棉球常规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再用1%碘伏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然后将尿管1/3用无菌石蜡油充分润滑,左手分开大阴唇,右手将尿管徐徐插入尿道约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2cm左右。如使用气囊导尿管,要比普通导尿时插入要深些,即见尿后进入5~6cm,以使尿管前端的气囊全部进入膀胱。然后再注入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8~15ml,取下注射器,然后轻轻将尿管拉出,有阻力时停止牵拉就可起到固定尿管的作用。

使用气囊导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气囊导尿管的型号要适合患者。②检查气囊有无漏气现象。③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道清洁防止尿管被污染。④观察导尿管是否漏出及有无尿液渗漏现象。

操作前做好宣教解释工作。有些患者恐惧害羞,尤其是未婚者及老年人怕疼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说明导尿的目的,在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护 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尿路感染,导尿时应认真清洗,严格消毒外阴,消毒范围不可局限于尿道口,应先用1∶1000新洁尔灭冲洗外阴及阴道口,再用1%碘伏消毒。②操作时认真仔细,动作轻柔,避免反复试插而加重尿道损伤和增加尿道感染机会。③加强会阴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冲洗会阴1~2次。冲洗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干,注意清洁尿道口,要勤换床单,保持床褥的整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④注意观察尿量的颜色、性质,有无血尿,观察尿道有无红、肿、热、痛。⑤密切观察患者尿液排出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扭曲,尿管深度要适宜不可过深,不可太浅,每周更换导尿管,每日更换引流管,为防止感染用0.2%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冲洗量视人而定,并使冲洗液温度适宜,冲洗或更换引流管时务必先消毒;膀胱有感染者,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加入生理盐水中作膀胱冲洗,每日1~3次。⑥尿袋的固定:尿袋应悬挂在病床的两侧,有些病床有挂钩,可直接悬挂;对没有挂钩的病床,采用一次性方便筷子固定尿袋,把筷子插在床板与床垫间,把尿袋悬挂筷子的另一端。引流管不可过短或过长,以免扭曲折叠阻碍引流。尿袋位置应低于膀胱。⑦当贮尿袋满时应及时倾倒,先关闭调节夹,无调节夹的情况下,应先将引流管打折后,再打开尿袋下端开口,可防止尿管中的尿液反流入膀胱,造成逆行感染,同时也可避免放尿因与外界直接相通而发生的感染。⑧长期留置尿管者,膀胱因无尿液而易挛缩。拔管前应先锻炼膀胱充盈及排空,可间隙性关闭调节夹,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可提高拔管后的排尿成功率,避免因再次导尿引起的感染。⑨留置尿管后要观察是否发生尿道热,如患者出现寒颤、高热,血压下降和红细胞计数增多,则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勤翻身,以利排尿,避免感染与结石,及时应用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性休克。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第5篇

近年来,气囊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气或水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易滑脱。从而取消了使用普通导尿管作留置,省去了备皮的工作程序,避免了胶布固定尿管于会阴部使病人不适感觉,摆脱了固定的胶布易污染、脱落,尿管在尿道中来回滑脱,需要及时更换、固定等麻烦。因此,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已取代普通留置导尿管。随着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应用增多,现将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1  严格掌握插管深度防止尿道损伤

多年来在使用普通留置导尿管时,男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18~20cm,女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4~6cm或插管见尿后再进1~2cm。而气囊导尿管,根据它的结构特点,要求插管深度必须保证气囊能固定在尿道内口上膀胱内,否则气囊位于尿道内口下,甚至尿道中,造成导尿管气囊在尿道内膨胀而损伤尿道黏膜出现血尿。

为避免气囊尿管充液之气囊部引起尿道损伤,将114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以不同方法观察留置气囊尿管插入长度,结果表示,留置气囊尿管的实际插入长度男性为18.5~25cm;插管过程中须见尿后再进5~8cm,然后轻拉尿管至拔不出为度,使气囊部分正好嵌在尿道内口处。

为保证插管长度准确无误,首先在插管前必须试验性地注入气体或液体,检查气囊(水囊)膨胀的情况,准确记录囊泡充盈时所占的长度,然后抽出推进顺利,无漏气(水)方可使用;其次还应注意的是插入所设的长度后,要一次注入气体或液体的量,尤其是气体,否则会影响所设长度的准确性;此外,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尿道的解剖结构特点,尤其是男性尿道的特点。管理人员要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操作常规以及注意事项。

插管的长度,原则掌握宁长勿短,在插入所需的长度注入气体(水)后再继续送进1~2cm,若无阻力证明囊泡在膀胱之中,然后轻向回拉尿管感觉无阻力至有阻力不能拔出为度(禁止尿管向回拉后再继续送进),证明气囊已嵌在尿道内口以上。插管深度=尿道长度+气囊前段管长度+充气(水)后气囊段的长度。

2  常见拔管困难的原因

2.1  气囊导尿管插管与拔管的特点  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有别于普通导尿管,在离尿管头2.5cm处有一小球囊,可容纳气体或液体,给病人使用可采用注入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气体(15~20ml)后尿管头处的球囊随即膨大,取下注射器,开口处的活塞即可自动关闭,起到固定尿管和防止尿液外流的作用,需要拔管时,先用注射器抽吸完液体(气体)就可拔管。

2.2  气囊导管特点  气囊导管几乎贯穿导尿管的全程,管腔极细,且导尿管由橡胶制成,容易老化,致使管腔阻塞;气囊导尿管的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管腔最细,又有角度,在制作时,也极易形成结节,使管腔内壁不光洁,此部位是最容易发生阻塞的;气囊导尿管的气囊材料质量太差,注入水(气)后,气囊自行封闭,无法将液体吸出来。因此造成拔管困难。

2.3  护士自身因素  护士对气囊导尿管理论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对注入气囊水(气)时注意的事项不清;没有牢固掌握尿道的长度尤其是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使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尿管气囊未进膀胱或部分气囊仍在尿道内。当注入液体(气)后,膨大的气囊压迫尿道,临床组织产生水肿、出血、炎症、粘连而影响拔管;对留置尿管后护理不当,尿管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冲洗膀胱,尿垢附着尿管;病人不良情绪反应;对实习生带教不严。

2.4  病情反应及治疗需要留置尿管时间延长  大手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困难,如直肠手术后创伤,后尿道黏膜水肿,覆盖尿道内口压迫尿道,引起管腔狭窄;骨盆骨折需6~8周才能稳定,过早拔除导尿管,尿道会迂曲、错位、变形,尿道会师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高。

3  对拔管困难处理的几种方法

首先分析造成拔管困难的可能原因,气囊导管所处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根据尿管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的特点,可从y字分叉处下端剪断尿管,有时可以直接绕过阻塞部位,在气囊的压力下,囊内液体可自动喷出。但在剪断导尿管前,一定要固定好近端尿管,以防导尿管缩回尿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考虑可能导尿管有质量差异,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老化,致使气囊导管腔阻塞无法顺利抽空气囊,拔管时首先要轻轻旋转、牵拉导尿管,有时即可使粘连的管腔恢复通畅,从而使囊内液体易抽回。

对气囊嵌顿在尿道,可用注射器从耻骨联合上入路刺破气囊,再轻轻地拔管。

确定气囊在膀胱内,而且气囊的通路出现只进不出的情况,病人无尿潴留时,可从通往球囊管腔注入空气;或不断注水至140ml时致气囊自然破裂;也可往球囊内注入乙醚,球囊破裂时拔管。

对注水后球囊确定部位有困难时,可利用b超准确定位,再在b超引导下,在耻骨上方以细针头刺破水囊,将水抽出,拔除导尿管。对女性病人在用以上方法处理无效时,可将手指插入阴道固定气囊,在耻骨上1cm处以细长针头穿破气囊,拔除导尿管。对男性病人,取用直肠上窝刺破气囊,将注射器在直肠上、阴囊下正中线处经皮肤、皮下组织平衡刺入,待水囊消失后,再轻轻将尿管拔出。

4  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正确掌握气囊导尿管的拔管方法。

(1)管理者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常规,气囊内注入量常规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共识并将囊内注入量成为护理记录的内容,形成制度,供拔管时查阅。

(2)导尿管内注入注射用水可避免注入生理盐水而致结晶沉淀,使囊球不可复原致拔管困难。

(3)注意经常检查尿管及尿袋的位置,尿管与尿袋之间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妥善固定尿袋防止用力牵拉气囊导尿管。

(4)导尿管常规检查气囊有无抽吸不畅现象。

(5)除病情、治疗需要外,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导尿管必须定期更换,并按常规冲洗膀胱,防止尿垢附着尿管。

(6)实习生操作之前,应对所操作的内容进行预习,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困难应及时主动请教老师,对留置尿管后,带教老师必须要进行检查,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06-02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以排尿困难,尿频尿潴留、血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留置导尿是本病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插管很难一次性成功,造成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利用5%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口,或用利多卡因凝胶代替润滑涂抹导尿管,都可在插管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使导尿操作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留置导尿管 护理体会 探讨

一 尿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尿管对于导尿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原则上要选择粗细合适、质量优良的尿管,以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硅胶尿管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尿道黏膜刺激小,更适用于需要保留尿管的患者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尿管太细,没有足够的强度克服尿道阻力,导尿容易失败,且容易堵塞。尿管太粗又容易压迫尿道黏膜导致尿道上皮细胞坏死,诱发感染。F16尿管较好地兼顾了上述两点。因此选择了F16硅胶前列腺专用尿管,其尖部较细,略上翘弯曲,有一定硬度。这种尿管进入前列腺部尿道时,由于尖部的弯曲,很容易引导尿管进入后尿道。

二 导尿方法的选择

男性病人由于尿道长,有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导尿时困难大,病人较痛苦,如果尿管刺激引起尿道痉挛可能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失败。因此要在插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害羞、紧张心理,也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以松弛尿道肌肉,减轻尿道括约肌痉挛,减少阻力,避免损伤粘膜而导致出血,减轻病人痛苦。

三 留置导尿管注意的护理问题

3.1 插管时常见护理问题

3.1.1 插管困难:相关因素:①心理因素。因患者高度紧张或担心疾病的预后,可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此时插管,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造成插管困难。②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③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致使尿道狭窄、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

3.1.2 尿道损伤:相关因素:①操作因素。操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均易损伤尿道。②选择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根据气囊导尿管的特点,未注水时气囊位于导尿管前端3~5cm处,紧包导尿管外侧,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插导尿管时见尿液再插入2cm,导尿管头部刚越过膀胱颈进入膀胱,而气囊尚在尿道中,对于男性患者此时气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如此时向气囊内注水,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导致尿道损伤出血。

4、见于轻度意识障碍而烦躁较甚、置管后有自行拔管行为的患者。

3.2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常见护理问题:

3.2.1 尿液引流不畅:①尿管扭曲或打折。②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管道口及尿管内有尿垢或有尿结石形成。③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少,由于患者躁动牵拉尿管,致使尿管强行拉出气囊部入尿道。

3.2.2 引起尿路感染:①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②尿道口细菌定植③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3.2.3 出现尿液外漏:①选择尿管太细。②尿道括约肌松弛。

3.2.4导尿管脱出:①气囊注水不足;②气囊破裂;③外塞松动,气囊慢性漏尿;④操作前没有检查气囊是否完整,而使气囊本身漏水;⑤气囊内注入了空气;⑥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出;

3.2.5 尿管的固定:床旁引流袋勿固定太短、太紧,不利于病人的活动,或稍有翻动即牵拉过紧,导致气囊变形进入尿道损伤粘膜。

四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①尿道外口的护理:由于逆行感染是留置尿管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我们重视尿道口的护理,每日用0.1%新洁尔灭或0.5%碘伏棉球,(一般不使用0.5%的碘伏棉球,因为碘伏拔干性强,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尿道口周围皮肤干裂,我科曾经出现过两例。短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使用0.5%碘伏棉球消毒)常规消毒尿道口2次,清洗时注意将包皮翻开,冠状沟的污物要清洗,尿道口有血性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时也及时清理。

②引流管、集尿袋的护理: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每月更换1次硅胶导尿管。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高度,并且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尿液逆流而引起的尿路感染。集尿袋定时排空,每2-3天更换一次。

③行膀胱冲洗:选择0.02%呋喃西林液500 ml行密闭式膀胱冲洗术,每日冲洗2次。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鼓励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液体,使尿量维持在2 000 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观察尿液颜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④加强心理护理: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患者精神紧张或十分注意症状时,其不适症状明显加重。在护理中随时我们做好心理疏导,向他们详细介绍留置尿管的目的、意义及操作程序、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同时教会患者通过慢节律呼吸、交谈等分散、转移其注意力。留置导尿期间应注意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适当给予遮盖、无关人员回避、尊重患者的隐私,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留置尿管过程中更应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经常巡视病房,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感。

参考文献

[1] 官晓筠,王新荣。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及尿管脱落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农垦医学,2000,22(3):172。

[2] 黄香妹。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3(2):91。

[3] 甘永彬。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广西医学,2001,23(5):1287。

[4] 朱艳萍,吴渭虹,丁红,等。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0。

[5] 张凤琪.老年男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4:23.[6] 姚景鹏.老年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7.[7] 刘素娟,张来霞,史克华,等.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59.[8] 钟小蓉.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排尿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7.作者单位:250031 济南市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第7篇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2.备齐用物:

无菌物品:导尿包、一般物品:治疗巾、便器、屏风、大浴巾。

3.了解病人意识、病情、自理能力,做好核对。4.准备清洁、隐蔽、有利保护病人隐私的环境。

三、操作过程:

1.持用物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清洗会阴: 清醒能自理病人可嘱其自行清洗。意识不清病人由护士清洗,(1)松开被尾,臀下铺橡胶单及治疗巾于臀下

(2)左手带无菌手套,右手将持镊夹取消毒棉球,初步消毒外阴,分开阴唇(3)第一次消毒,顺序为:阴阜-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尿道口至肛门

(4)将导尿包置病人两腿间并打开包。(5)戴无菌手套。

(6)铺孔巾(嘱病人勿移动体位,以免污染无菌区)。(7)整理无菌物,并将二弯盘放会阴前。(8)检查导尿管气囊是否完好。(9)选择导管并润滑导管前端。

(10)用纱布交叉包裹左手拇指与食指并分开阴唇固定。(11)将碘伏棉球置弯盘一角。

(12)右手持镊消毒尿道口及周围(顺序为尿道口—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

(13)消毒毕,将用过物品移出无菌区。

(14)右手换钳夹尿管,轻插入导管尿道4~6cm,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cm,将尿液引流至弯盘内。(15)必要时留取尿标本(需要尿培养标本时,用无菌标本容器接取尿液约5ml)。4.留置导尿管:

(1)连接储尿袋(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2)用安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以防翻身牵拉使导尿管滑脱)。(3)操作完毕撤掉用物协助病人取舒卧位。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2.整理床单位。

男性留置导尿及并发症的护理分析 第8篇

1 导尿器材的合理使用

留置导尿管的选择以硅胶气囊尿管为宜[1], 硅胶的表面光滑, 无黏性, 可减少黏附, 对尿道黏膜刺激小, 头端较硬, 便于插入, 内径相对粗, 尿流速度快, 不易沉淀, 可有效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硅胶气囊尿管不需要外固定、方便护理等优点临床广泛使用, 分为单腔导尿管 (用于一次性导尿) , 双腔导尿管 (用于留置导尿) , 三腔导尿管 (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

2 规范导尿插管技术操作

明确导尿的目的, 通过评估患者后实施操作。操作前, 认真核实所需物品, 检查导尿管是否完整、通畅, 操作过程中避免动作粗暴造成机械性损伤尿道黏膜。男性尿道狭窄难以插入时, 可将1%~2%利多卡因溶液自尿道口注入后再将尿管插入, 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使用导丝插入, 避免反复插入, 选择型号适宜的尿管, 必须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用0.2%碘伏彻底消毒会阴及尿道口, 动作轻柔, 深度适宜, 气囊注入无菌用水10~15 m L为宜, 插入深度见尿液后再插入4 cm~5 cm[2], 注入无菌用水后应将导尿管略向外拔, 确认尿管固定于膀胱颈部。

3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3.1

留置尿管期间应检查连接处的尿袋是否完整, 妥善固定在患者病床旁边, 尿袋低于膀胱位置, 防止曲折、压迫、闭塞等而影响尿液流出, 保持引流通畅, 翻身时注意保护尿管, 防止暴力强拉将尿管拔出。

3.2

长期置留尿管者每月更换导尿管1次, 尿袋3 d更换1次, 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防止发生尿路逆行感染[3]。

3.3

为保护膀胱适当锻炼膀胱功能, 导尿管应定时夹住充盈膀胱, 每2 h开放尿管1次放出尿液, 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3.4

观察留置导尿管插入尿道口及周围有无尿液溢出, 注意尿管口周围的皮肤状况。

3.5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 尿量等, 为治疗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4 留置导尿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4.1 尿道黏膜损伤

护理人员操作时尿管插入深度不够, 向导尿管气囊注水固定;尿管型号选择不当;操作者插管动作粗暴, 导尿管润滑不良;操作过程失败致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导致水肿出血;拔尿管时, 气囊内液体抽出不彻底;留置导尿时间过长, 尿管表面有尿酸盐沉积, 影响外围光滑等原因, 造成尿道黏膜损伤。针对以上原因,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熟知气囊导尿管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选择型号合适的尿管, 操作时应注意男性尿道解剖特点, 动作轻柔, 充分润滑导尿管。导尿管气囊充盈过程中用力要均匀, 注意患者主诉, 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避免因尿管插入不适自主强行拔出尿管损伤尿道黏膜, 同时叮嘱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 定期行膀胱冲洗, 防止形成尿路结石。

4.2 合并尿路感染

导尿时无菌操作技术执行不够严格, 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带入膀胱, 尿管的插入增加了对尿道的刺激, 操作粗暴及导尿管移动摩擦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细菌趁机而入, 造成逆行性尿路感染。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插管者动作轻柔, 留置尿管期间减少分离导尿管与尿袋连接处接口的次数, 采取封闭式导尿回路系统, 尿袋的位置应始终低于膀胱的位置, 防止尿液反流引起膀胱感染, 必要时采用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

4.3 拔管困难

患者精神紧张导致尿道肌肉痉挛, 尿管插入刺激尿道黏膜水肿出血致尿道狭窄, 气囊内注入液体抽吸不净或无法抽出, 气囊回缩受限, 长期留置尿管尿酸盐沉积于尿管外壁周围导致拔管困难。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减轻心理压力, 消除紧张情绪, 必要时给予药物解除尿道痉挛后拔出尿管。对于气囊内液体抽不出者, 向气囊内注入少许空气, 同时用手擦揉尿管即可抽出液体, 或将尿道外口的导尿管剪断及向气囊内注入水分或空气将气囊破坏, 可拔出尿管。

4.4 拔管后尿潴留

男性患者留置导尿时间长拔管后易发生尿潴留, 护理人员应把握好拔管时机, 可先将尿管关闭, 待膀胱充盈或采用膀胱冲洗后拔管, 拔管后嘱患者迅速排尿, 精神放松及热敷等措施可降低尿潴留的发生。

4.5 尿管折断于膀胱内

由于翻身时用力过度、坠床等, 突然用力将导尿管拉断, 部分尿管留在膀胱内,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置留导尿患者的护理, 尿管固定长度要适宜, 不宜牵拉过紧, 在翻身及搬动患者时避免过度用力拉断尿管, 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

总之,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留置导尿技术操作规程, 提供连续有效的健康知识教育, 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护理重点要认真观察, 及时发现问题, 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梁艳春, 代继和.留置尿管临床应用新进展[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8, 1 (2) :11-13.

[2]马风云.气囊导尿管插管深度的改进对尿道损伤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08, 7 (1) :774.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第9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625-01

中图分类号:R 655.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66

留置导尿管是剖宫产术前常规准备之一,主要目的是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损伤膀胱和妨碍手术,同时促进病人术后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由于双腔气囊导尿管刺激性小,固定简便,既可消除胶布对尿道及皮肤的刺激,又便于消毒尿道口,还能减少尿管脱落现象,特别适用于女性病人留置导尿。2007年元月~2008年7月,我科共运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136例,现将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均为剖宫产且留置导尿管的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26.3岁。使用的双腔气囊导尿管型号为16~18号,留置尿管时间2~3天。

2.气囊导尿管留置的方法 ①了解女性尿道解剖特点:女性尿道很短,全长3~4 cm。而孕妇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及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底组织疏松,充血水肿,尿道相对延长。如按常规插入尿管长度4~6 cm,往往不能达到膀胱三角区,术中膀胱充盈明显,不仅影响术者视野及操作,同时也易损伤膀胱。②向孕妇说明导尿的重要性,并告知导尿不会对自身和胎儿造成伤害,以取得孕妇的配合。③协助孕妇取屈膝仰卧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适宜型号的尿管插入8~10 cm[1],见尿后再插入6 cm,向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2~15 ml后,轻轻将尿管向外牵拉,使气囊靠近尿道内口。操作过程中应给予适当遮挡,保护病人隐私。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导尿管在尿道内反复拔插。误插入阴道时要及时更换导尿管,严禁继续使用,以免引起尿道感染。

护理措施

1.留置尿管期间的几个护理问题 ①预防尿路感染:术后要严密观察产妇血性恶露并及时更换阴垫,注意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导尿期间,用0.5%碘伏消毒外阴、尿道外口和尿道管近端(10 cm),每天2次;有小便溢出时要及时清洗、消毒。引流袋内尿液要及时排出,不可储存太多,引流袋每天更换一次。随时观察尿量、尿色,避免尿管及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除尿管是防止泌尿系感染的关键。有研究表明,短期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每天以8%~10%的速度递增。②漏尿:产妇手术后,麻醉药的使用会使尿道括约肌松弛,加上疼痛使人产生不适,在原有尿管的诱导下,易发生漏尿。因此,在行导尿前应做好耐心解释工作,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并经常牵拉尿管,使气囊正好位于尿道内口,防止尿液漏出。如发生漏尿后,要及时给产妇更换衣服、床单,同时告知引起的原因,教会产妇放松方法,勿使产妇紧张。③尿管滑脱:操作前要认真检查气囊,可先用无菌注射器将无菌生理盐水注入气囊,检查导尿管是否完好可用,再将气囊中的液体抽出后再使用。气囊尿管应选择注水法,尽量不采用空气注入法。另外将尿管固定在大腿前方或腹部,防止产妇翻身时牵拉尿管导致脱出。④尿路刺激症状: 留置尿管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本身就会损伤尿道黏膜,破坏机体的防御屏障。双腔气囊导尿管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可刺激尿道与膀胱黏膜,引起尿道反应。留置尿管过深或过浅、反复插管,气囊注水量过多,均可导致产妇出现不适症状。所以留置导尿前应与产妇沟通,详细介绍导尿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让产妇从心理上熟悉、接受留置尿管带来的不适。操作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掌握双腔气囊导尿管的结构及正确的置管方法,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插入,以免增加损伤。

2.拔管 采用无痛拔管方法[2],拔管前先夹紧导尿管,嘱产妇大量饮水或静脉输液,待膀胱充盈后(450~550 cm),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再用注射器将气囊中的液体抽净,尿管可随大量尿液排出体外。膀胱充盈时拔管,此时膀胱内压显著上升,从而使膀胱逼尿肌强有力地收缩,于是将尿液和尿管一起排出体外,此方法产妇普遍认为无任何不适和疼痛感,有利于产妇自行排尿的功能恢复,减少尿管的复插率,有效预防拔管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发生。本组136例采用无痛拔管法,均能自行排尿。

总之,我科对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护理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化后,护士操作失误减少,产妇痛苦减轻,使我科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秀莲.气囊尿管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0.

[2]赵雪金.无痛留置导尿管拔除后对排尿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40.

(收稿日期:2009-06-15 修回日期:2009-09-18)

导尿管的护理 第10篇

一、导尿的目的

1,适用施行盆腔器官手术时,留置尿管使膀胱空虚,以免手术时误伤膀胱。2,某些抢救危重病人手术时留置尿管,以利准确记录尿量。

3,有些手术后为防止尿潴留或泌尿手术后要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有利伤口愈合也需留置尿管。

4,还可用于泌尿系疾患的协助诊断,如尿道损伤的检查,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测残余尿及膀胱容量,收集尿液标本,持续导尿,注射药物于尿道及膀胱起治疗作用等。5,也可用于术中冲洗胆管、肝管、输尿管等。二,分型 1 普通导尿管 根据各种需要选择大小。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双腔,其中一腔内引流尿液,另一腔终端为一球囊距离导尿管前端约3.5~4cm,此球囊内可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使其卡在尿道口达到固定的作用。一般保留导尿管则者,须在病人能自行小便时拔出,长期留置者5-7天要更换一次导管。2 2 福赖式导尿管 常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者,如前列腺摘除手术后起固定和压迫止血作用,有时也用于部分肝胆管内结石病人。菌状导尿管 常用于膀胱耻骨上造瘘、肾造瘘等手术,也可用于其他空腔脏器造瘘,如胆囊造瘘术等。一般拔管时间不能早于12天,拔管前应作夹管实验,证明经尿道排尿通畅才能拔管。4 伞型导尿管 常用于肾造瘘、肠造瘘可以起支架作用,其优点是管头孔大,易引流通畅,固定方便。

三,护理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应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护士要多学知识,熟悉男性、女性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训练,做到明确原理,操作熟练,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故障并予及时处理,确保留置尿管成功,保证病人舒适安全。预防尿路感染 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

(1)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插管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

(2)尿道口易受粪便以及分泌物的污染,应每天清洗外阴。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每日清洁尿道口,更换引流袋。

(3)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如果尿液浑浊有絮状物,根据医嘱予膀胱冲洗。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当减缓冲洗速度及量,必要时停止冲洗,密切观察,若患者感到剧痛或者引流液中有鲜血时,应当停止冲洗,通知医师处理。冲洗液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厘米,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利于液体流入,冲洗速度根据流出液的颜色进行调节,一般为80-100滴/分钟;如果滴入药液,须在膀胱内保留15-30分钟后再引流出体外,或者根据需要延长保留时间。寒冷气候,冲洗液应加温至35℃左右,以防冷水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冲洗过程中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二)保持导尿管通畅

1操作前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球囊尿管的目的和有关的注意事项,并检查尿管球囊是否通畅,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粗细合适的尿管,在导尿前应该详细检查导尿管,保证尿管质量良好。给病人解释清楚导尿的意义,以取得其更好地配合治疗,禁止患者及家属自行拔管。如遇男性尿道狭窄难以插入时,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取掉针头,抽取少量灭菌石蜡油,从尿道口注入,润滑尿道重新取导尿管轻轻插入膀胱见尿后,将导尿管再插入2~3cm接上集尿袋,再从气囊口注入10~15ml灭菌注射用水,将导尿管略向外拉以确认其是否固定于膀胱颈部。尿管插入深度要适宜,宁深勿浅,尿液流出后再插入6~7cm为宜。如病人膀胱无尿,应该尽量插深,注入液后再轻轻回拉,以不能拉动为止。最后固定外端尿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2,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保持尿流畅通。为防止尿液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每次放尿后应用酒精棉球消毒储尿袋放尿口,然后拧紧。搬动病人是应夹住导尿管。

3,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定时放尿,尽早拔除尿管,使其及早恢复排尿功能。

4,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流情况。检查导尿管与储尿袋衔接部位是否紧密,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注意导尿管插入部位及其周围有无溢尿。观察尿袋中尿液的性状、尿量、尿袋的位置等。

(三)预防尿道损伤、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

导尿管选择不当,患者烦躁、活动过大,易造成尿道损伤,尿道球部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形成尿道皮肤瘘,瘘愈合后形成的瘢痕可造成尿道狭窄。预防的重点:一是导尿管难以插入时不要勉强,及时与医师联系。二是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三是导尿管固定囊注液不要超过20ml,并注意导尿管固定囊的位置。

(四)预防膀胱萎缩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壁收缩机能下降,引发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预防的重点是尽早拔管,或及早进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

(五)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长期导尿的患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因为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率与损伤频率成正比,频繁多次更换导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和更换尿管、尿袋时间。

(六)拔导尿管时机

为预防拔管后患者出现尿潴留,膀胱充盈尿道口有漏尿时实施拔管,比尿道口没有漏尿时拔管复插率低。尿道口有漏尿说明膀胱肌功能恢复,患者能自行排尿,可拔出导尿管。

(七)并发症

(一)常见并发症的原因

尿路感染 首先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如尿管选择不当、无菌观念不强、插入深度不够,均为细菌侵入及增殖创造了条件,其次尿管留置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尿管对人体是异物,长期留置尿道、膀胱内,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细菌也可通过导尿管造成腔内感染。

.2 拔管困难 双腔气囊导尿管由导尿管及气囊两部分组成,气囊的注、排气口是根据活瓣原理设计,如导尿前未认真检查尿管气囊的注、排气情况,将气囊排气不畅的导尿管插入,可造成拔管困难;同时昏迷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过长,且长期卧床,膀胱冲洗不彻底,尿垢积在膀胱、橡胶老化造成气囊腔的阻塞或尿道黏膜炎症刺激均可致拔管困难;其次,留置尿管时,气囊内注入了生理盐水等晶体溶液,留置时间较长时可析出结晶导致排空的气囊凹凸不平,造成拔管时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而形成拔管困难。

尿道损伤 留置尿管时,按普通尿管的插入深度予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出现血尿;或拔除气囊导管时,因不了解其结构和性能,未抽出气囊内的生理盐水而强行拔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而出现血尿。烦躁明显的患者,因护理不当造成自行拔管也是尿道损伤原因之一。

拔管后尿潴留 昏迷患者常由于留置尿管持续引流,膀胱呈空虚状易引起膀胱张力的消失。尿潴留后不及时处理,膀胱充盈时间长,膀胱逼尿肌失去有效的收缩力,排尿功能恢复缓慢,且拔管后复插率高。

(二)预防措施

尿路感染的预防 选择尿管要合适,一般选择14号~16号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一般情况下每周换1次。气囊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 cm~6 cm,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 cm以上,再缓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一般注入生理盐水10 mL~20 mL;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做好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若有污染要及时清洗;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保持引流通畅。

拔管困难的预防 插管前先用注射器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及抽吸不畅等问题,遇气囊不通或阻力大时要及时更换。采用小剂量气囊固定,短时间留置尿管,可避免气囊回缩不良及液体抽不出;同时避免使用晶体液注入气囊内。囊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蒸馏水为佳。尿道损伤的预防 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畸形狭窄,选择合适导尿管,必须试充盈,检查气囊质量,以免在正常充盈范围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气囊破裂致膀胱黏膜损伤;插管时必须见尿后再插入5 cm~6 cm,保留尿管期间,患者翻身不要牵拉过紧,尿管气囊必须进入膀胱;充盈气囊时注意压力的变化及患者的主诉,在推注生理盐水过程中要先抽出已充盈的生理盐水,导尿管再酌情插入少许,然后重新充盈,注意观察,充盈过程中用力要均匀、适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气囊破裂;昏迷、躁动明显的患者,防止患者强行拉脱导尿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导尿的技术及护理(精选10篇)导尿的技术及护理 第1篇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出科题 目:病 区:学 校:姓 名: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