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01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精选12篇)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1篇

一、课前环节 (信息的查找和积累)

Module 5 Unit 1Using Language的Reading and Speaking谈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及其产生的背景, 并要求学生使用掌握的信息写出说服人的信件。这一板块的阅读输入及写作输出都是建立在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 而学生对于哥白尼的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掌握不全的, 没有一定的信息背景, 他们不能正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并为写作提供有力的建构支架。因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利用各种资源查找与哥白尼及其太阳中心学说有关的资料, 为阅读及写作做好准备。

二、阅读环节 (语言输入)

教师通过呈现一幅天体图引出本课的话题并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调动相关知识信息, 借此引出本课的话题——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及当时教会持有的地球中心论。略读活动中, 让学生依据提供的表格找出地球中心论和太阳中心论两种学说的异同, 粗略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把学生分成Group A:The Church和Group B:Copernicus。结合再次阅读中获得的信息陈述支持某个学说的理由, 这一活动的过程中, 提醒学生注意运用课前掌握的信息。教师也可用多媒体呈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的一些研究数据, 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及课前活动的铺垫下, 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读后环节要求学生讨论:Why didn't Coper-nicus dare to publish his theory?Do you think he should punish his theory?这一讨论不仅使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了巩固而且提供了写作文章必需的信息, 进行了必要的语言输入。此外, 教师在处理阅读的过程中应强调文中出现的词汇如enthusiastic, cautious, reject等及重要句型如倒装结构, 为语言输出的写作环节打好基础。整个阅读环节各种活动的设计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 符合学生的特点。

三、写作环节 (语言输出)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把握写作任务, 理清、明确写作的主旨要求,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写作文章的结构。本课例要求学生写一封信给哥白尼劝说他尽早发表他的理论, 因此引导学生得出文章的结构应为“表达自己的想法——陈述理由——提出建议”。讨论后呈现出文章的参考结构:

Dear Nicolaus Copernicus,

I am a student studying astronomy and I would like to read your new theory about the solar system.I hope you will publish it for several reasons.

So I do hope you will reconsider your decision.

Yours sincerely.

框架有了之后就是往里面填充信息, 要求学生把阅读环节中学到的部分语言知识和掌握到的信息运用到写作中去。文章以建议的语气说服哥白尼发表自己的学说理论, 因此可让学生再整理并运用一些表达建议的句型, 如Why not…?I would suggest/recommend you…/If you follow my advice, you will…/You could consider doing…/In my view, you’d better…。

写作活动的设计建立在阅读环节之上,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层层铺垫, 循序渐进, 水到渠成。另外, 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主动地把握住文章的写作要领。在完成文章之后,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 对文章进行纠错、重组, 最后呈现小组的共同文稿, 并标出文章的亮点, 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小结

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 开展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方法时, 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传授, 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策略的形成。阅读写作课区别于纯粹的阅读课和写作课, 教师必须正确把握阅读文章内容和写作目标的联系, 正确处理读写关系, 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合理分配时间, 才能实现实现教学目标, 打造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课堂。

摘要:英语写作课是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又不能舍弃, 但是往往收效很小。如何利用教材、开展有效的写作教学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例阐述如何利用教材, 开展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写作,结合,高效

参考文献

[1].曹敏, 《以读促写循序渐进》[J],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2].陈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课型的三种模式》[J],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0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007

,六上英语第五单元读写课教学设计 第2篇

What does he do?

B.Read and write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Be able to finish Read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并能理解、朗读课文内容。

2.Be able to finish Let’s check and Let’s wrap it up部分的练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种职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能阅读课文,正确完成相应练习。

(二)难点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日常对话。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情景动画或音频MP3

四、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up 1.Greeting.2.Oral English or Free talk T: 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S: He/She is a/an …

T: Where does your father/mother work? S: He/She works …

T: How does your father/mother go to work? S: He/She goes to work...T: What are your hobbies?

S: I like...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S: I want to be a/an...3.学生列举五种职业写在书本第52页上,与搭档讨论并进行比较:How many different jobs are there in this text? Step 2: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阅读前(pre-reading)

1.教师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问:What’s your hobby?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继续问:Which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择业建议,如:If you like Chinese, you can be a Chinese teacher.并把择业建议板书在黑板上。如:

If you can type quickly, you can be a secretary.If you like science, you can be a scientist.If you like sports, you can be a coach, a sports reporter, or a PE teacher.If you like singing, you can be a singer.If you like English, you can be an English teacher.阅读中(while-reading)

1.阅读Read and write部分的课文,完成Read and write部分中Choose a title for the text和Fill in the table练习。(要求在文中画出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和不懂得单词、句子。)2.教师播放Read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跟读句子,然后分小组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与Real world Camp相关的图片,与学生进行对话。

T: At the Real World Camp, children can try to do different jobs.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amp? Ss: Yes.T: Good!Fill in this form.学生自主完成书本53页the Real World Camp的表格.4.教师引导学生观看Tips for pronunciation部分的句子,反复播放此部分录音,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做手势(可点头或打拍子),注意停顿的模仿。阅读后(post-reading)1.跟读录音。

2.根据阅读内容,发挥合理的想象,仿写自己的未来,注意语句通顺,连贯。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让学生把Read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读给家长或朋友听。2.做活动手册上的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高三英语读写课教学课例 第3篇

本课是针对高三英语复习中的读写类课型,被评为福建省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的省级优课。紧张匆忙的高三英语复习课中,课堂时间由教师占主导的问题普遍存在,本课主要探索了如何在高三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课堂中把课堂主导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材出自新人教版选修九Unit 5 Inside advertising 中的Using Language How to Keep Advertisers Honest。本课综合了阅读和写作,通过复习词汇,小组讨论,最后产出抱怨信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高考阅读和写作中常见的广告形式相结合,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析

高三学生在高一、高二的英语学习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学生的语言综合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批判和创新思维的应用比较欠缺。设计讨论虚假广告和写作抱怨信的教学环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3.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知识与能力:描述图片,激活已有相关话题词汇。并提取阅读材料中与虚假广告话题相关短语,句型。

(2)技能与方法:学生通过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的活动,在合作中完成课文其余部分的阅读练习,练习和归纳猜测新词词义等阅读技能,并在一个真实的任务中写作应用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敢于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学会批判性思维,并敢于质疑网上信息的真实性。

4.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及当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语言和非语言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使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先以虚假广告图片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和语言图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拼图阅读的形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运用口语表达阅读核心。给定抱怨信模板,学习相关词汇和框架,让学生在课堂前段语言脚手架的支撑下,产出抱怨信,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

Step1:导入

Activity1: 教师展现几幅现实生活中虚假广告,让学生自由表达广告的含义和自己的感受。课堂采用竞赛制,学生的参与将被记录分数,最后评出最佳小组。

Activity 2:教师让同学小组讨论:

“What do you think can be done to stop dishonest or unethical advertising?”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激活学生的背景图示,并让学生表达对图片的感受和看法,让学生可以用到上堂课学习到的广告话题相关的词汇。由图片导入对如何制止虚假广告的讨论,为阅读材料做话题铺垫。

Step2:拼图阅读

教师课前进行分组,利用扑克牌,按数字将学生分成jigsaw group 和按花色分成expert group。将课文分为4份阅读材料,并将四部分的阅读练习呈现在导学案上。

Activity 1:按jigsaw group坐,每个组员分到不一样的阅读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阅读练习。

Activity 2:按expert group坐,学生讨论阅读练习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完成后,可先预演回到jigsaw group 后如何口述本人负责的阅读部分的主要内容。

Activity 3:按jigsaw group 坐回,学生依次轮流口述本人负责的阅读部分,以便帮助组内其他同学完成相应的阅读练习。

Activity 4:学生反馈答案,在猜词环节如有困难,教师可提供其他语境帮助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练习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要词汇,为稍后表达观点和写作提供语言脚手架。并在阅读和交流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强化阅读猜词技巧。

Step 3:写作

Activity 1:教师展现一篇China Daily关于宝洁公司旗下佳洁士牙膏虚假广告的新闻,引入写投诉信的任务。

Activity 2:学生讨论投诉信的组成部分。

Activity 3:教师提供投诉信范文,并挖出个别重要句子,供学生练习阅读7选5的题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投诉信的结构,句式和核心词汇。

Activity 4:学生以范本为例,写作针对佳洁士虚假广告的投诉信。教师在学生开始写作前,提供作文修改标准,以提示写作要领。

ASSESSMENT

structure 1 Is the essay divided into parts?

content 1 Is everything to the point(切题)?

handwriting 1 Clear and neat?

language 2 Are there any mistakes?

Is there any advanced vocabulary or sentence patterns?

Activity 5:展示学生作文,并邀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修改并按照之前的标准给出分数。

[设计意图]:提供抱怨信范本,让学生体会在真实语境中典型句式的使用方法,并且概括抱怨信的主要板块,为写作做铺垫。让学生思考如何给宝洁公司写抱怨信,激发学生思辨的逻辑思维和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互评,加深合作学习意识。

Step4:总结和作业

总结课堂知识要点,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并敢于质疑网络上碰到的信息。作业要求润色作文,并投稿到宝洁公司网站上。

[设计意图]:提升课堂思想高度,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同时要求润色文章,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并且将抱怨信寄给宝洁公司,提高了任务的真实情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从教学内容上看,广告的话题不仅贴合学生的生活,而且广告的语言和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写作的参与感。拼图阅读形式的利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同时鼓励了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能力。最后写作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切合了当下较热门的虚假广告等话题,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设计思路上看,结合了词汇、阅读、口语和写作,形式比较多样,最终都服务于写作这个目的,为写作搭建语言和话题的脚手架,让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学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有效传达教师的上课节奏和意图。

基于能力培养的英语读写课教学实践 第4篇

根据仁爱版英语的编写思想、宗旨、任务设置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八年级学习者主要是加强读、写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阅读策略与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会写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英语短文,最终达到以读促写,学以致用,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一是教师缺乏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忽视同类话题相关好词好句的拓展和输入。二是阅读和写作存在着脱节现象。阅读文章时,做完题就了事;写作训练选材随意,一般仅仅参考一些课外参考资料。更有甚者,有些教师简单地让学生背满分作文作为提高写作成绩的最佳途径。三是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方法指导。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初中英语读写课包括阅读和写作,读是写的准备阶段,写是对读的检测。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读写都要均衡发展。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设置不同的任务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后根据文章里的信息点总结、提炼出与话题相关的内容,启发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1.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学习方式, 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本堂课的设计中充分贯彻这些思想,借实际生活中学生使用因特网的视频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激活,并且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因特网的优缺点”。各个设计环节,充分体现阅读课教学的原则:激发兴趣→扫描大意→了解细节→理解巩固→实际运用。教学步骤安排合理,动静结合,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紧张的阅读过程中加入自由辩论赛,既保持课堂的轻松活跃气氛,又做到教学过程一环紧扣一环,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在问题设计与作业设计等方面,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层设计,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

2.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Show a short movie about different people using the Internet in different ways.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讨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视频,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Step2:Brainstorm】T: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Internet?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发散学生思维,拓展与本课有关的词汇,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Step3: Presentation】(1)Pre-reading。T: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 swer “The Internet has so many uses. But is it really so perfect?”设计意图:教师巧妙地设计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短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中。(2)While-reading。1)Skimming。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快速浏览文章,同时教师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文章大意,找出主题句和归纳标题。2)Scan- ning。设计意图:该部分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从语境中猜测生词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3)Careful- reading。设计意图: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用表格形式进行分类缩写,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内容梳理。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因特网。(3) Post-reading(organize a debate meeting)。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导入辩论赛,将所学知识由“输入”转化为“输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保障。【Step4:Project】模仿The Internet一课,写一篇题为The Mobile Phone的短文。要求:学生4人一组,先收集并讨论mobile phone的优缺点,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写作提纲(篇幅所限,图略),整理成文章(100字左右)写在作业本上。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到模仿写作,很好地贯彻了reading for writing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列表,采取先讨论、合作、探究,后自主完成的方式来降低学困生的难度,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同时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四、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利用读写教学,依托阅读文本,在加强阅读技能指导的同时进行写作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促进读写结合。教师要利用课文的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进而在写作活动中有效输出信息。要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活动,有机结合阅读与写作, 从而达到以读促写、学以致用的效果。

摘要:文章分析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以八年级上册单元4中Topic 3 The Internet makes the world smaller Section C为例,呈现一堂以“阅读”促“写作”的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实践。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邓佳妮.“以读促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英语新课标读写课教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目的在于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以下重点词汇及句型:ignorance, belittle, disparage, inflict on, concentrate on, spend some time on sth以及从句的学习。

2.语言技能

能够使学生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点进行日常的对话,养成用英语发言的习惯并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大意。

3.学习策略

学会掌握如何根据上下文及语境猜测词义,主动用英语交流并能分析一些复杂的句子。

4.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言行,善于吸取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5.文化意识

使学生可以明白不同国家的人对未来现在过去的不同的观点,和自己作比较可以反思总结一些useful things.二.教具准备

Computer

blackboard

chalk PPT 三.可能遇到的问题

1.The students might find it short of time to make logical and reasonable inferences.2.Most students might not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If you make your work your life, you are making your life into hard work.”

四.可采取的措施

1.The teacher should give them some hints or alternatives.2.The teacher could paraphrase this difficult sentence in an easier way.五.教学过程

Step I.Pre-Reading【8mins】

1.如果给你一次机会回到过去你最想去做什么?为什么?﹝whole class work with 5mins﹞ 2.读完文章的题目“Things I wish I’d known when was younger”,猜测一下作者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里会谈写什么样的内容?请说说各自的观点。﹝3mins﹞

Step II.While-Reading【25mins】

1.快速阅读﹝5mins﹞

(1)迅速浏览文章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旨。(2)划出生僻难懂的词汇,不明白的可以提问。2.详细阅读(7min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任务1: Do the exercise true or false.任务2: Read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form.任务3: What do the underline word“it” in the paragraph 3 refers to?

3.语言重点(8mins)

(1)根据本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及词组完成下面一段话的填空。(2)划出文章中的从句,尤其是定语从句并分析几句典型句。

(3)你是如何理解“Following the latest fashion, in work or in life, in spiritual and intellectual suicide”这句话的?可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自己的看法。

4.分析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其结构。(3mins)(1)目的:…….(individual work)(2)结构:…..(pair work)

5.猜测句子的内涵意思(2mins)

What would you infer from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①Trying to please other people is largely a useless activity.②Every winner is destined to be a loser eventually.Step III.Post-Reading【10mins】

问题讨论(group work)

(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t and how to improve yourself in the future?(2)Do you agree with 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 Why? Step IV.Homework【2mins】

(1)Retell the text in your own words especially the tips and talk about it at the beginning of next class.(individual work)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6篇

【关键词】读写 精读 教学 实施

1977年,Rumelhart发表了一篇名为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论阅读的相作用模式》)的论文,文章指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精读课反映在教学的内容上是要求学生接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精华,包括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等等内容,而在阅读策略上需要学生能做到精雕细琢,甚至包括材料中的语音和语气。

一、精读课的理论基础

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精读课较之于其他课型来说最能融合所有的阅读活动,因为它最具备综合性。读是有别于听、写、说的一种语言技能。随着学习者在精读课堂上的学习和积累,他们的语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的其他技能的提高。

二、精读课的教学要点

1.词汇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各个级别掌握的词汇大部分都在精读材料中出现,这些词汇的解析和辨析也都在精读课堂一并进行。因此精读课堂中的词汇教学对学生提高整体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定义法、关联法、对比法几个方法。所谓定义指用以揭示或描绘新词汇所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因此而获得概念意义的表达。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用定义来阐释新词是最普通的方法,一般分为英英互译和英汉互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师更多愿意采用英英互译的方法,即用英语解释新遇到的词汇。另一种是关联法,即将新词汇置于相应联系的事物中,通过归纳、概括,从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认知方法。它可以通过上下语境的关联,新旧词语或语素的关联来对新词进行解析。对比法是词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将两个或以上形近或义近的词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将这样的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凸显新词汇的本质属性,又能补充学生的词汇面,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也可以将具有相反意义的词汇纳入比较行列,通过加深语言信息刺激的方式突出新授词汇。

2.语法教学。用词造句的规则即为语法。在精读材料中的语法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方式进行。原汁原味的精读材料出现长难句的频率较高,单凭词汇来了解句意大多不可行,这种也会让阅读能力受限。所以教师需要把精读材料中的典型句子抽离出来,以图示和演绎的方法将其时态,成份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是最直观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涉及到的语法点,教师可以将跟这个规则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充分利用“知识同化”这个认知活动和心理过程。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将汉语的句法和英语的句法进行比较分析,当然语料的选择要注意把握两种语法规则之间同异参半或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原则。对于已授语法内容要注重与相关联新授语法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整个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3.篇章教学。精读材料都是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因此离开篇章教学而去孤立地教授生词和语法是不可取的。在精读课上,教师应当对课文的情节、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描绘、写作的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充实他们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结构。阅读和理解训练是篇章教学的重点。篇章蕴含着词汇和语法,所以对篇章的学习也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篇章结构过程中,可以先从理解训练开始,理解句子、句群、段落和全文,当然这个顺序也可以依照不同的课文有所改动。辅助学习理解全文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判断和逻辑推理关系的过程。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大意和主旨,然后用自已组织的语言进行表达,针对有启迪意义的课题再进行全班讨论都是篇章教学惯用的教学方法。

三、精读课的操作方法

教无定法,精读课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精读课教学分为以下几种操作方法:先进行语言点的学习,再进入主课文的学习;另一种是先学习主课文,然后再将课文中出现的生疏语法点进行整体教授; 还有一种是在理解新课文的同时一并解决遇到学习障碍。无论采用哪种操作方法都要求将读、写、听、说和译的能力培养灌输其中。学习接触一篇新的材料,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默读,可以带着预设的问题读,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问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阅读的大致信息。当然做为精读课,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中心明确,好词好句的段落请学习进行朗读甚至背诵都是可行的。读与说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但是两者相辅并不矛盾。在精读课上,教师不断地对课文内容发问,就要求学习能够说得出答案。一种答案可以基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另一种答案则要求学生能够自已归纳总结,一问一答,即培养了听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写和译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写主要是写作文,可以根据所学材料写读后感,也可以拓展内容进行新的作文写作,译主要是对本次教学中涌现出的新句法规则进行翻译的巩固性练习。

精读课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上应当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当做教学的重点,在解析课文时更应当强调不同话语结构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文体材料。

参考文献:

[1]黄理平.国外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读写改革,实践

1 大学英语读写改革背景介绍

从宏观上讲,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我国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日益密切, 这就要求我国具备一大批掌握良好的英语口笔头表达能力, 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而现实情况却颇让人失望。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学习, 英语仍然是不少大学生的心头恨。根据绍兴文理学院2006年对浙江省部分地区部分涉外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 在所有被调查的人员中, 有89%的专业人员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但只有12.2%的专业人员认为自己的英语非常好, 管理人员中也只有10.9%的人认为其员工的英语非常好。而在英语技能使用与重要性方面, 该调查显示被调查员工在实际中阅读和写作技能使用得最多。而该调查同时显示写作正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因此, 从宏观上讲, 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必须通过大学英语读写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从微观上讲,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读写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平均分仅为6-7分 (满分为15分) , 暴露了大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偏低的问题。二是阅读习惯较差。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语境猜词的能力和意识, 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 影响阅读速度;词汇量、句法知识不足, 难以理解较复杂的长句;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停留在表明层次;未形成阅读兴趣及习惯, 不少大学生从未阅读过任何英语原版读物。所以, 从微观上讲, 要解决学生在读写方面存在的问题, 也亟待对传统读写课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革。

2 大学英语读写课改革措施

我校从实际出发, 为实现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从2013年开始了大学英语读写课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 突破教材局限, 读写结合, 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市面上大多数读写教材普遍存在的选材不够新, 读写技巧讲解不够具体, 读写技能训练结合得不够紧密等问题, 我校大学外语教学部决定自行编撰教学材料, 结合当下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 确定了话题范围, 由每位读写教师负责挑选和该话题相关的材料, 选材上注重生动有趣和与时俱进。例如在“Vacation” (度假) 这一单元, 我们节选了美国著名作家Peter Hessler经典“中国三部曲”之一《江城》 (“River Town”) 中关于涪陵的描写, 既契合了单元主题, 同时又了解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自编教材体例上特别注重阅读与写作技巧的结合。例如其中一个单元的阅读技巧是关于cohesion (语篇衔接) 和coherence (语篇连贯) 的, 而该单元的写作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cohesion (语篇衔接) 和coherence (语篇连贯) 的相关要求, 互评作文, 给出修改意见, 从而实现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的同步巩固和提高。

第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

随着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达成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 (束定芳, 2004) 的共识。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现实的需要, 因此就要求老师转变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拥有者和真理化身, 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学生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掌控者, 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更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源泉。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不拘泥于教材,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主导, 加强师生交际互动。例如Vacation这一单元是关于旅游和度假休闲的, 笔者就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 鼓励组员之间分享旅游度假的有趣经历, 然后请组长总结, 向全班汇报。该单元节选了《江城》对涪陵和涪陵市民的描写, 其中关于涪陵特色——棒棒军的描写尤其生动。笔者要求学生据此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分别扮演棒棒军 (受访者) 、作者 (采访者) 和口译员的角色, 通过重现作家访问棒棒军这一情节来理解作者笔下的棒棒军生活。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更提高了学生的共情和同情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Family这一单元是关于家庭关系的, 笔者首先播放了一首彰显浓浓父爱的经典歌曲“Butterfly Kisses” (《蝴蝶之吻》) , 要求学生听歌写单词, 即引入了主题, 又锻炼了学生听力。

同时, 还充分利用同伴互评 (Peer Review) 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同伴互评是学生们互相交换阅读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的写作教学活动 (Mangelsdorf, 1992) 。笔者发现, 通过同伴互评, 学生能更好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错误, 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提高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第三, 规定阅读原版小说,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 不少同学从未阅读过任何课外英文读物, 阅读目的还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方面。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完成一本英文小说的阅读。为此, 我们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和材料的难易度和趣味性开出了推荐书单。《怦然心动》 (“Flipped”) 、《动物庄园》 (“Animal Farm”) 等内容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的英文小说都在推荐书单之列。为监测阅读效果, 我们还制作了“自主阅读记录表”, 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后总结这部分的内容大意, 记录五个生词的用法, 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简要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

大部分学生表示在阅读初期, 感觉非常吃力, 常常需要不停查生词才能理解内容, 阅读速度相当慢。而随着阅读的深入, 大多数同学能够通过语境和文化背景来猜词, 阅读速度明显提高, 阅读快感得到提升。同时由于阅读题材的生动有趣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阅读兴趣。

第四, 利用网上平台, 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 增强师生互动。

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试行本) 》, 其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为实现这一转变, 我校借助BB (“Blackboard”, 中文译作“毕博”) 平台, 将教学材料上传至BB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另外老师还基于教学内容发起相关话题讨论, 让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互动中, 夯实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也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另外, 我们高度重视过程学习, 认为学习的过程比最终结果更为重要。因此, 在教学评估方面, 加大了过程性评估的比重。因此, 为加强过程管理, 我们提高了学生学期总评中平时成绩的比例, 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改为5:5。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考勤, 作业完成情况, 自主阅读记录, 网络平台学习记录, 课堂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较为全面地评价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 对大学英语读写课改革的反思

就目前来看, 我校的大学英语读写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 学生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表示对学校进行的读写改革普遍表示满意, 觉得通过这些改革措施, 自己的词汇量得到一定提升, 阅读速度有所提高, 并培养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但同时,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完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包括:

3.1 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强化基本句法知识

尽管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习过基本文法知识, 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仍然会犯一些低级的语法错误, 例如不间断句, 词性乱用, 主谓不一致, 标点符号乱用等错误。在今后的读写教学中, 我们要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强化基本句法知识, 从句子着手, 确保学生能写出符合句法知识的正确句子, 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提供其他写作技巧。

3.2 增加英美文化背景介绍, 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普遍缺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对阅读理解造成障碍。因此,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入更多关于英美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介绍,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并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 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更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 完善教学效果

目前的网络平台使用主要还是局限在讨论组的形式, 今后考虑借鉴国内外慕课资源, 让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观看相关教学视频, 浏览教学文本材料, 同伴互评等, 让学生在线上和线下都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读写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大学英语读写课进行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这需要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外语教学研究人员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我相信, 通过严谨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实践检验, 我们终会找到一条前景广阔的大学英语读写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坚定, 王金生, 李波阳.入世前后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和需求调查对比[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 (12) :45-47.

[2]田丽.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3) :106-108.

[3]肖书珍.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研究, 2012 (14) :149-150.

[4]魏丽娜.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培养[J].课程教学, 2013 (1) :94-95.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8篇

研究样本再现

(一) 教学活动片段一:创设情境, chant引路

T:spring is beautiful:the flowers come out;the trees and grass turn green;the swallows fly back.After a long time sleeping, the bears wake up.Look, they are playing on the grass.Let’s do together:wake up (伸伸懒腰苏醒的样子, 学生和老师一起做, 舒活筋骨。)

T:Spring comes, what other animals wake up?

Ss:Snake, frog... (还有松鼠没说出和乌龟没学到过)

出示课件:播放chant伴奏, 根据伴奏, 师生let’s do together。

(二) 教学活动片段二:语句渗透, 信息滚动

1. 导语

T:There are three Soldiers protecting bears’castle.What is their favorite season, do you want to know?Let’s read and guess together.

2. 学生读后纷纷举手, 说spring。

3. T追问:How do you know?

4. 学生纷纷去找春天季节的特征, 并大声说出来。

(三) 教学活动片段三:抛砖引玉, 意义操练

1. T:

Fall is a harvest season.Zoom and Zip have many food and fruits.Look, now they are eating fruits.引出句子In fall they eat a lot.边说边做狂吃的动作, 板书eat a lot, 带领学生边说词组边做动作。

T:Winter comes, they...?What can they do?

Ss:边做动作边说sleep。

T:And?

Ss:看图片意会意思后说:Spring comes, they fly kites. (边说边做放风筝的动作)

Ss:Summer comes, they swim.

2. 同桌看图互相把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3. 做tick or cross进行理解运用。

(四) 教学活动片段四:回归文本, 大胆展现

1. 播放Read and Write录像, 学生观看, 并回答问题。

2. 再次观看录像, 学生跟着录像主人公Zoom and Zip一起说一起做。

3. 四人小组配上动作自由操练, 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五) 教学活动片段五:故事拓展, 提升能力

1. 出示主人公Busy Bear and Lazy Bear。

2. 呈现故事内容, 指导学生默读。

3. 根据故事情节完成对话任务。

4. 续编并写下对话。

5. 呈现谚语: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一年之计在于春。

读写课活动创设要把握的原则

(一) 兴趣培养首当其冲

洛扎诺夫说过:“凡是影响心理都是暗示, 而每个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 因为这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音乐暗示 (如:chant韵律十足的伴奏, 给学生动的冲动) 、动作暗示 (如wake up动作教学、eat a lot、把活动单词边说边做等环节) 、情感暗示 (教师用不同的表情表示Lazy Bear和Busy Bear, 让学生察言观色理解) 、环境暗示 (春天到了, 燕子飞回, 小熊在草地上打滚的场景设计) 都是英语活动课中主要的暗示手段, 暗示能引起学习者的无意注意, 加快信息有效输入的速度, 并能充分协调学习时左右大脑进行高效率的工作, 大大减轻学生接收信息的负担, 使之成为一种愉快的过程。

(二) 听说读写有序并进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9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教育部2003) 指出, 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技能的长足发展, 会有效带动听、说、写技能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很多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有加, 但对写作教学却重视不够。写作内容仅局限于一些高考书面表达模拟题, 导致写作训练模式与教材内容相脱离, 学生缺少语言输出的机会, 大多为写作而写作。写作形式也只停留在学生写、教师改、简单评、背范文的层面上, 教师往往以测试代替训练, 学生视写作为任务。这样的写作教学只能是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低效教学,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笔者近期参加了江苏省苏州市高中英语教研活动, 并执教了该次活动的公开课, 针对《牛津高中英语》 (译林版) Module 8 Unit 2The universal language中Project的内容进行了读写课的教学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该课为例, 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 为学生搭建各类支架, 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思路与写作背景

《牛津高中英语》 的Project课型是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根据所给的具体步骤, 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访谈、信息检索、交流汇报等形式, 用英语去做一件事情, 最后呈现学习成果,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王守仁、何峰2011) 。The universal language这一单元的话题是音乐, Project的语篇内容是来自杂志上的一篇关于近百年来西方流行音乐发展简史的文章, 文后要求学生查找关于某个歌手或乐队的资料并制作与之相关的网页。所以Project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在一节课上完成, 需要课后的延伸活动来支撑。但是公开课又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环境, 必须在一节课之内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 而且课型的特点又不能被忽视。《牛津高中英语》并未专门开辟读写板块, 所以, 笔者对教材进行整合, 通过概念图为学生写作搭建文章结构的支架, 用做笔记 (take notes) 的阅读活动及活动单上的“词汇银行” (Word Bank) 为学生写作搭建语言支架,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写作搭建良好的情感支架, 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根据教师提供的关于“后街男孩”组合的一些中文信息, 写一篇关于该组合发展的文章, 并在全班展示, 从中选择优秀的文章放在班级网页或学校的网站上。

二、案例分析及思考

(一) 切实合理的目标是读写课教学的保证

教学目标指引和制约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否切实、合理, 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阅读课和读写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阅读课一般侧重文章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文章的情节与发展脉络的理解, 文章主旨、意图、观点、态度的辨析, 阅读策略和习惯的培养等 (教育部2003) 。读写课则侧重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在有效理解语言输入的基础上使用其中相关内容和思想的能力。如何把两者进行有效地整合, 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recogn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2. skim for the gist of the article;

3. take some not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op music;

4. use som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Backstreet Boy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information;

5. proofread and revise the article in groups;

6. share ideas and help each other.

这样的设计, 充分考虑了读写课的特色, 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考虑, 目标清晰、方法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明确了读写课的定位:读为写提供所需的语言、话题知识, 而写又促进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阅读并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所学语言, 从而实现从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升到用语言表达意义的目标。

(二) 多方位的支架是读写课教学的支撑

“支架”这一术语来源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也就是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原有能力之间的差异, 而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则称为支架 (康艳2011) 。

在读写课中,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 习得阅读策略和技能;通过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 获取话题和语言知识;通过写作实现由输入到输出的转换, 实现活学活用、表达思想。通常, 读写课需要把读和写两项任务在一堂课内完成, 由于课堂任务较重, 教师只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为学生搭建多方位的支架, 才能为读写课教学的有效达成保驾护航。

1. 提供文本结构的支架

文本结构是构建目标文本的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框架结构和思维脉络, 笔者从课文整体出发, 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What is this article about?

How many parts are there in the article?

What is each part about?

这三个问题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段落大意和框架结构。当学生回答之后, 笔者进行追问:How do you know? 从而引出文章的大标题 (title) , 小标题 (headings) 和文章的开篇句 (the beginning sentence:Today I will take a brief look at how...progressed...) 。为了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框架结构的理解, 笔者采用了如下 (图1) 概念图来呈现。

分析完阅读文本的框架结构后, 让学生浏览活动单上提供的有关“后街男孩”的中文信息, 并且就如下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How many parts are you going to write based on the given information?

What is the title of your article?

What is the heading of each part?

其中关于文章的标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笔者提供了一段视频, 帮助学生讨论出From boys to men这样一个与阅读文本类似的标题。接着, 笔者要求学生把讨论结果用概念的图形式呈现出来, 教师也向学生展示自己所写文章的框架结构 (图2) :

2. 提供词汇句型的支架

词汇句型是构建目标文本的表达形式。在解构阅读文本之前, 教师必须明确要提供什么语言支架以及提供这些支架的目的。为此, 笔者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编了一篇目标文本, 期望通过这节课的输入, 学生能够输出类似的文本。

Backstreet Boys—From boys to men

Formation&Introduction

Development&achievements

On April 20, 2013, the Backstreet Boys celebrated their 20thanniversary with a fan celebration event in Hollywood.On April 22, they received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Upcoming tour

Upcoming tour

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一般表现在对领会型词汇的积累上, 而只有当领会型词汇转化为表达型词汇时, 才能对写作水平有直接影响 (程晓堂、郑敏2002) 。根据上述理论, 笔者把文中的画线词汇和句型确定为本案例的语言目标。创编这一目标文本旨在为教师给学生搭建有效的语言支架提供参考, 从而使教师通过具体的任务去有目的地呈现目标语言。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 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 回答教师提问和做笔记 (take notes) 的活动形式来呈现目标语言, 最终呈现图3 阅读文本概念图 (画线部分是目标语言) 。为了便于学生在写作时运用这些目标语言, 笔者把这些目标语言以“词汇银行” (Word Bank) 的形式呈现在活动单上。

图3按时间顺序简单展现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概念图的运用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写作中去, 使作文更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图中画线词汇很多都是以“词块”的形式呈现, 因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头脑中存储的不是单个单词, 也不是支离破碎的语言, 而是一些预制好的短语或固定的表达方法 (周正钟2010) 。以词块的形式提供支架, 学生受到来自词性、用法等方面的困扰就会有所减少, 从而减少语言运用错误并降低写作难度。

(三) 小组互助合作是读写课教学提升的条件

在传统的写作活动中, 学生由于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 没有人为其搭建支架, 导致其不能完成任务。而小组互助合作是生生互动、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互相搭建支架, 达到最近发展区, 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在写作部分采取了如下 (表1) 的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1. Choose a group leader and divide the work among group members.

2. Write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map (图4 目标文本框架) and the given information.

3. Underline the expressions borrowed from the text in your draft.

4. Help group members edit the draft and then put all the parts together.

5. Present the writing.

每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的时间, 以确保写作任务能够按时完成。整个写作过程遵循了讨论分工—拟草稿—相互修改—展示习作的过程。在相互修改环节, 小组成员能够帮助同伴发现自己的语言错误, 而且能够提供修改意见, 从而实现在互动中构建文本。相互修改后小组将文章整合在一起并进行集体修改, 然后选择一名学生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并朗读文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让每个小组选取他们认为写得最好的部分进行展示。这个展示的过程既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 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 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为学生进一步修改和润色文章提供建议。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 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得到锻炼, 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写作活动搭建良好的情感支架。

(四) 课后写作是读写课教学的延伸

展示之后, 布置了如下的作业:

1. Revise your writing and post it on the rear blackboard.Good writings will be recommended to your class and school website.

2. Research a singer or band you like and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person or group.

References:http://wikipedia.jaylee.cn / (维基百科网)

3. Hand in your writing next Monday.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当堂写作的文章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加之课堂上很难做到让每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所以需要给学生提供进一步修改文章的动力和空间。课后, 笔者将所有作品贴在教室后的黑板供其他学生阅读和评价, 并把好文章推荐给班级网页或学校网站, 这些做法进一步激励学生修改作文。由于公开课的教学环境较为特殊, 为了能呈现完整的课堂教学, 又能保留部分Project课型的特点, 本堂课直接给学生提供了所写文章的信息, 但固定的写作内容又束缚了学生, 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 不利用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能力的提升。为了弥补这样的缺憾, 笔者又布置了第二项任务, 要求学生在周末上网查询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者乐队组合的资料, 利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并上交, 同时也给出了维基百科网网址, 为学生提供了资源支架。

三、总结和反思

通过本次的读写公开课教学, 笔者对如何利用读写结合进行有效写作的教学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 有关读写课的目标制订与定位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把握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教师在制订读写课的教学目标时, 既要关注学生的读, 又要关注学生的写;除了关注知识获得和技能的培养, 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 有关多方位支架的搭建

在本堂课中, 笔者给学生搭建了从文本结构、词汇句型、情感到资源的一系列支架, 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奠定了扎实有效的基础。教师在搭建支架时不宜过多或过细, 要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空间为原则。

(三) 有关读写时间的分配

在一节课内, 要完成阅读与写作两个任务, 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与点评, 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读与写两项活动的时间。因此, 活动单是顺利完成本课的重要条件。笔者运用活动单的形式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课前按照要求预习阅读文本, 使得在课堂教学的阅读部分得以顺利展开, 从而为接下来的写作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

(四) 有关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本节课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都采用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模式。这种互助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除了提高优势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还能帮助弱势学生提高参与英语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最终在互助合作中共同构建, 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 有关评价方式的确定

传统的写作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学生完成作文之后, 教师通过批改作文进行评价。在读写课中应尽可能开展形成性评价, 教师要巧用激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在本堂课中, 由于时间限制, 笔者只开展了教师评价活动, 而学生自评和他评活动安排在课后, 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结束语

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 但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大胆进行读写课的教学尝试,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技巧点拨, 并为学生搭建充分的支架, 使学生在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的同时实现有效的语言输出。

摘要:以一堂读写公开课为例, 从制订切实、合理的教学目标, 为学生搭建文本结构、词汇句型等多方位的支架, 运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互动中共同建构文本, 布置课后写作任务、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读写课中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读写课,教学目标,支架,小组合作,反思

参考文献

程晓堂, 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康艳.2011.新课程理念下影响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3) :14-19.

任晓萍.2011.从一节公开课谈利用读写结合模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 :24-27.

王守仁, 何锋.2011.牛津高中英语·模块8[M].南京:译林出版社.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10篇

许多老师说, 九月份是高一英语的衔接教学月, 老师应该在语音语调、学习习惯、音标书写上如何如何规范学生。当然, 这么说, 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是, 笔者却认为, 对于高一的英语教师来说, 衔接教学的重点是, 如何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笔者在高一部分班级开展了英语赏读教学活动。9月初, 市高一英语首次读写公开课活动中, 有两位老师分别开设了Module 1 Unit 2 (Growing Pains) Reading文章阅读和语言点课, 也使用了Appreciation我们常用的赏读教学环节。那么, 什么是赏读教学?为何要搞赏读教学?怎样做才有意义、有价值?

一、英语教改回归本源:“举国学英语”必须基于语言文化和文学积淀

教改以来, 英语越来越被当做应试工具来教。教改前, 如我们70年代生人, 仍能背诵林肯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 , 调侃“大英帝国”的off the people, buy the people and fool the people。而今, 又有几个中学“高材生”能熟知?在应试背景下, 特别是高中阶段, 课堂沦陷了, 充斥着支离破碎的语言点。《中国青年报》刊文称:近20年的中学英语改革是一种倒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生存和技能层面, 更多的是文化和文学层面, 但是现在我们的中小学课本基本忽略了文化和文学, 甚至降低孩子的智商把孩子的认知水平拉回到以前。难怪人们常常感叹英语课太碎、太浅, 缺乏思维张力, 没多少思想内涵。

因此在常态课中, 要增添文史哲名篇, 特别是文学名篇, 渗透精读、泛读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想读、会读、坚持读。我们倡导赏读教学, 就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与讲练中赏析经典文本, 学会表达、学会应试、学会审美。所以, 英语课, 要有味, 就要有嚼头。

二、英语课堂浸润文气:“赏读教学”必须彰显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习得的价值含量的高低, 英语名著、《新概念英语》 (New Concept English) 、美国《读者文摘》 (Reader’s Digest) 等都是容易上手的经典、规范的文本。我们选取其中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内容、让学生感动的内容;我们挖掘、预设教学互动中呈现和传输的文本意义与内涵, 感悟、传递语言文化与思想情感的力量与美。当学生随着教学语言及材料变化而产生情感共鸣, 喜欢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 获取一种沐浴经典的精神自由, 赏读就有意义、有价值, 英语课堂就有了文气。当课堂有了文气, 就算知识点破碎, 也碎出美的气息。我们就不会觉得过于单调枯燥, 学生也能获得长远的精神生长。所以说, 英语课, 如果碎, 也要碎得美丽。

经典篇章用于课堂, 可用三种处理方法:

三、赏读教学植根课堂:“语言游戏”必须贯穿每一节课和每种课型

赏读教学是一种语言活动过程, 也是一种具体可感的游戏过程。无论是英汉对比赏析、多种题型训练, 还是读书笔记交流, 都可以让学生读起来, 或“书声琅琅”、或凝思提炼。这种“语言游戏”, 要在公开课展示, 更要在每一节课中坚持。可以阅读语篇、分析结构、品味内涵, 赏读地完完整整, 也可以精选例句, 反复诵读, 汲取点点滴滴。

比如在本次公开课中。有一位老师引导学生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戏剧, 理解人物性格 (Character personality) 。另一位老师在课中使用这样的好句子:“Life’s hard.It’s supposed to be.If we didn’t suffer, we’d never learn anything. (取自电影《爱在日落余辉时》Before Sunset) ”, 再有:“You deserve to be with somebody who makes you happy, somebody who doesn’t compli-’”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同课异构视角 高中英语 读写教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读写课堂中,同课异构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其教学有效性得到很好的提升。高中英语教师在读写课程中,应当注重同课异构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从在此基础上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

一、同课异构概述

通常来说,同课异构教学方式,是一种经过简化的课例研究方式,这一教学方式具体是指通过让不同的教师在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进行相同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管控。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高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效提升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促进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有效革新和发展,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并且促进教学效率能够持续提升。

二、同课异构在高中英语读写课中的有效应用

同课异构在高中英语读写课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读写课堂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准备、开展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对比和反思等环节上。

1.教学内容准备

教学内容的合理准备,是同课异构在高中英语读写课中的有效应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不同的教师在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时,其具体内容会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而有的教师喜欢对教材进行补充。可以从中看出他们对于教材的不同理解。我们就以高三上英语教材中的unit4 Sharing中的读写部分作为教学内容,让两位高中英语教师A和B分别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准备。

2.开展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同课异构在高中英语读写课中的有效应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内容的有效讲述,在这一过程中对高中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提升。例如,在本次教学分析过程中,教师A在读写教学环节首先自己进行课文的标准通读,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言综合运用的方式,对高中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提升,尤其注重了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学生读写中的有效运用,使学生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教师B则是注重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分别提升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即将朗读和写作部分分开进行教学,分别采取了汉译英和英译汉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具有双向化。

3.教学效果的对比和反思

教学效果的对比和反思,是同课异构在高中英语读写课中的有效应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通过教学效果的对比和反思,教师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自己教学过程的优点和缺陷,为今后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功的读写课堂,朗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应当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这方面,教师A做的比教师B更为优秀,并且其将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作为教学重点,内容选择上也较为成功。但是教师B在教学灵活性上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并且汉译英和英译汉双向教学的进行也显得较为新颖,就教学实践而言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效果的对比和反思,我们觉得,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贴近高中学生生活,而课堂教学中除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授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英语读写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受到教材的拘束,而是应当在教材有效应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有效提升英语读写教材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时代教学观念。另外,由于两位老师合理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都很显著影。这也说明了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在了解自身教学特性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实践,摸索出适合的教学方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同课异构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应该不断实践、探索,进一步促进我国高中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晶晶. 从同课异构活动反思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观[J].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12(24):55-57.

[2] 魏姝.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同课异构”模式探索[J]. 高教论坛,2013,4(8):29-31.

[3] 徐贵红. 高中英语“同课异构”课例分析研究[J]. 外语教学研究,2013,2(4):82-84.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12篇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 也是语言水平构成的两大要素。 当下的英语课程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上, 但效果却并不显著, 呈现出 “高耗低效” 的教学状况。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因有三: 一是在教材编排上, 存在 “蛇尾” 现象。 在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 写作内容是依据个单元的话题, 散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 往往被视为对话、 阅读材料的附属部分。 这种安排本身导致写作内容的支离破碎, 缺乏系统框架。 二是实际的教学中存在 “蛇尾” 现象。 绝大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 语法等内容, 写作练习常常是在要下课时被一带而过, 或布置为课外作业, 而且也很少学生在课后认真地按要求去完成。 三是读写分离, 写作成为无源之水。 教师常常将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进行专项教学, 没能将二者有效结合。 传统的阅读课侧重词句的理解, 很少涉及篇章结构内容的掌握理解, 缺乏对文章的深层次利用; 写作课往往按照词、 句、 段落、 篇章的写作技能练习, 这种练习大多偏离篇章, 学生学到的只是词句, 语法的写作技巧, 篇章组织能力很差, 很难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 阅读和写作各自为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笔者试图构建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并利用该策略设计一节课, 达到读写的有效结合。

二、 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构建

1. 理论依据

学习迁移理论。 桑代克 (E.L.Thorndike) 最初提出迁移一词, 他认为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如今“迁移” 也成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名词, 是指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对另一种情境中学习的影响, 是知识和技能的相互迁移。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双向迁移互动的过程, 学生的阅读为英语写作提供范。 一方面, 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自我需要, 进行自我监控、 调节和改进, 吸收有利于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因素, 可以是好的词汇、 句法、结构、 题材等。 另一方面,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也会不断调动头脑中的已有图示, 将阅读中获取的程序性知识应用其中, 根据自己的写作情况不断调整写作策略, 使其尽量向所读范文靠拢。 同时, 学生的写也会对读产生影响, “写” 的过程中学生要深入思考, 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思, 寻找差距。 这样, 学生再次 “读” 时, 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这样一来, “读” 与 “写” 相互迁移, 相互促进, 相互结合, 共同提高。

语言输入及输出的假设理论。 克拉申从语言输入和输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他提出学习者需要的是 “可理解输入”, “可理解输入” 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这种可理解状态下, 学生才能把输入变成吸收, 然后运行其内在语言处理机制, 提高语言水平。 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的 “可理解输入”, 而且还需要产出 “可理解输出”。 语言可理解输出可以放映在写作技巧中, 这种技能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在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输入之后自然获得的, 同时也能获得必要的语法。 反过来, 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又会影响阅读的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 英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读写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互相渗透。

2. 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英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 互相渗透。 阅读能够给予读者新的观念、 思维方式、 语料、 句型结构等方面内容, 但只有通过真正的写作, 第二语言学习者才能在实质上提高写作水平 (Hughey, 1983) 。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构建立足语篇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是有必要的。

仁爱版初中英语每一话题Section C都提供一篇进紧扣本话题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对阅读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和指导, 充分利用这些课内资源, 将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 以读促写。 利用阅读教学课, 在阅读导入阶段, 教师充分利用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技巧和策略进行阅读; 在信息处理阶段, 教师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 并对这些任务进行处理; 在讨论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写作结构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话题进行讨论; 在写作阶段, 学生立足课内资源, 拓展课外资源, 借鉴写作框架, 达到读写结合。

三、 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操作实践

为展示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操作流程。 本文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Unit4Topic3SectionC The Internet (1a / 1b / 1c / 1d) 为例, 设计了一节45 分钟的读写课。

1.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4 Topic3Section C The Internet (1a / 1b / 1c / 1d) , 中心任务是谈因特网的优缺点。 根据中心任务, 笔者设计了该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1) Knowledge aims: ① 能够掌握下列词汇: correct, safely, true, perfect, cheat, search。 ② 能够正确使用 “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补” 的结构。 ③ 能够写出一篇关于Internet的小短文。

(2) Skill aims: ① 读语言技能: 能够通过阅读训练, 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语境中猜测生词的能力, 给文章解标题的归纳能力以及语篇分析能力。 ②说语言技能:能够依托课内阅读资源, 借鉴树形结构图, 口述因特网的双面性。 ③写语言技能: 能够依托课内阅读资源, 借鉴写作框架, 拓展课外资源, 提高写的能力。

(3) Emotional aims: 通过对因特网利与弊的学习, 学生能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因特网。

2. 教学重点、 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① 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培养; ②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式, 分析篇章结构, 借鉴写作框架, 为 “写” 打好基础; ③引导学生写因特网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在阅读的基础上促进写作

3.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过程

步骤1:pre-reading

(1) Lead-in

【输入材料】Last night I prepared this lesson and I used the Internet to search for some information. (用Power Point呈现昨晚我用电脑备课时的照片)

【任务 】 Brainstorming

First, I often search for som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Now tell me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Internet?”

Second, I like the Internet, I often use the Internet. Ok, tell me “How often do you use the Internet?”

Third, I often use the Internet .But I’m busy. I spend less than one hour on the Internet every day. Then, “How long do you spend on the Internet?”

Finally, I spend less than one hour searching for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I think it’s useful.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设计意图: 将生活化的内容作为突破口, 在引起他们兴趣的同时, 将2a的几个调查问题根据学情设计成 “头脑风暴” 活动, 既复习了Section Aand B的语言项目, 又导入了话题, 启发他们对有关话题的思考。

(2) A short passage

【输入材料 】 T: I think The Internet is useful in our lives.It makes my life more interesting and easier.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at I used the Internet to do last night?

Ss:Searchfor some information。

(writing “search” on the balckboard and getting students to read it aloud. Tell students “ search” means “ look over carefully in order to find something;”)

T: I often search on the Internet. But I don’ t know how to use it safely.

(writing “safely” on the balckboard and getting students to read it aloud .Tell students “safely” comes from “safe”)

Ss: ……

T: Because not all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correct.

(writing “correct” on the balckboard and getting students to read it aloud. Tell students “correct” means “right / true”)

Ss: Really.

T: Yes. Some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tocheat. So the Internet is not perfect.

( writing “ cheat” and “ perfect” on the balckboard and getting students to read them aloud. Tell students “ cheat”means “tell lies” and “perfect” means “very good”)

【任务 】 Completing the passage.

T: Now let’s see the passage again, but some words are missing here. Would you 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new words? Let’s have a try.

设计意图: 创设语境, 词不离文, 呈现阅读材料中的关键生词, 复习了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补” 的结构, 并用刚学到的生词填空, 巩固学生对词义的掌握, 扫除阅读中的词汇和句型障碍。

(3) Predic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输入材料 】

Q:1.Is the Internet changing your life?

2.Is it changing the world?If so, give some examples.

3.Is it perfect?

【任务 】 Working in groups and discussing

设计意图: 对1a中读前的三个问题进行筛选, 重新设计紧扣阅读材料, 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 并呈现关于文本内容的图片, 来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 有效激发学生已有背景知识。

步骤2:While-reading

1.关注主要信息

【输入材料 】 The reading passage

【任务一 】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The main ide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阅读前阶段, 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做出了预测。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找出大意, 在训练学生概括大意能力的同时, 并验证学生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阅读技巧引导: 通过跳读抓文章主旨大意, 文章的首尾段往往能够找到中心大意。

【任务二 】 Finish 1b

设计意图: 先浏览1b词汇, 再阅读文章,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猜测单词意思的能力.

阅读技巧引导: 在文中把单词转换成它们的意思。

【任务三】Finish 1c

A good title: The internet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文章, 引导学生给文章解标题的归纳能力。

阅读技巧引导: 忠实于原文, 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为依据。

【任务四 】 Finish 1d

设计意图: 采用信息转换手段, 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信息进行理解, 记忆和强化, 同时依托课内资源,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拓展课外资源, 为下面的写作提供素材。

阅读技巧引导: 通过扫读, 获取文章细节信息。

【任务五】Get the main sentence of Paragraph2 and 3

设计意图: 一方面, 巧用逆向思维, 让学生根据优缺点来准确概括出其段落大意; 另一方面, 学生能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 充分体会到文章的主旨: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因特网, 达到情感升华。

2. 语篇分析

【输入材料】The reading passage

【任务一】Identify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整体语篇的逻辑结构, 为下一活动做准备。

【任务二 】 Drawing a tree diagram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 勾勒出文章的框架和脉络, 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清晰地展示英语谋篇布局的结构技巧。 为下面的写作构思搭建 “脚手架”, 提供借鉴的范本。 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合作学习, 主动探索,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步骤3:Post-reading

1.Speaking

【输入材料 】 树形结构图

【任务一 】 Retell the passage

设计意图: 根据树形结构图, 先说再写, 学生通过记忆活动, ,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将所学的知识由“感知” 转化为 “记忆”, 增加学生信息的输入量, 为信息的输出——写作做好保障。

【任务二 】 Discussion

设计意图: 借鉴本课树形结构图, 学生分组讨论beginning, body part, ending部分可以替代和拓展的句子, 把阅读输入材料加于运用, 扩展和输出,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语言文本输入。 学生在这一环节 “言之有物”, 才能在下一环节 “写之有物”, 消除学生写过程中的 “畏难” 情绪, 让学生在快乐中写。

2. Writing

【任务 】 Writing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读后任务是写作。 借助树形结构图, 写作框架一目了然; 在复述和拓展讨论中利用小组合作, 成员之间互相纠错、 补充, 学生 “写之有物”, 做到读写的高效结合。 完成初稿之后, 学生相互批改。

3. Share work

【任务 】 Show some articles

设计意图: 学生在批改基础上自行修订, 老师引导学生推选出较好的文章, 通过投影学生的文章, 即时评价学生写的能力。 评价主要围绕文章是否正确使用语言; 是否衔接得当; 是否语句优美, 是否突出文章主题, 是否运用写作框架; 是否表达观点。 通过评价, 检测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同时, 学生通过交流展示, 共同体验课堂学习的成果, 树立写的信心。

步骤4: Project

【任务一 】 Search the Interne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设计意图: 从学生 “学以致用” 的角度设计, 适当开发与教材相关联的知识内容, 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迁移。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亲身体验因特网的两面性, 达到情感的再次升华。

【任务二 】 Writing (The Internet)

设计意图: 根据同伴和老师的修改完成终稿。 主要讲究准确和工整,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总结

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案例中, 笔者立足于语篇,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知、理解和记忆, 然后将从语篇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及时输出, 达到读写的高效结合。 不仅解决了现行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的蛇尾现象以及读写分离, 还解决了写作无源之水的问题。

摘要:当下初中英语写作课在教材编排和实际教学安排中存在“蛇尾”现象以及读写分离, 使写作成为“无源之水”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并利用该策略设计了一节八年级的英语读写课教学实例, 以诠释英语写作如何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葛文山.做最好的英语老师[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M].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出版, 1914.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精选12篇)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 第1篇一、课前环节 (信息的查找和积累) Module 5 Unit 1Using Language的Readin...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