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设计教程
多媒体课件设计教程(精选8篇)
多媒体课件设计教程 第1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来展示不同的内容与情景,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教学的实际运用情况展开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误区
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它不仅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还为打破传统、开拓学生视野打开了一扇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创设多种情景,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
每一堂的开始,教师都要创设一个情景,做很多铺垫来为整堂课的中心内容的展开引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仅凭黑板与语言的描述,情景的创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设想。多媒体教学却能够轻松的完成各种情景的创设,教学中可以利用动画、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为整堂课的展开提供了保障。
2.传递多种信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的仅仅是书本与教师积累的知识,并不能为课堂内容做过多的延伸。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切教师想要呈现的内容都融入到教学所需的PPT中,并且可以将由书本衍生出的内容加以展示,立体、形象化的展示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扩宽知识面、拓展思维。
3.增强课堂趣味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所有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提高课堂学率,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乏味,45分钟的课堂,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却不足20分钟,极大地阻碍了课堂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却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样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但是多媒体教学却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教学的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实际运用中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但凡事都有利弊,多媒体教学的实际运用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弊端:
1.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为实际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自己的每一堂课中,这种方式是不对的,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但是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不应局限于多媒体教学,传统的口口相传在某些课堂中更能够展现出很好的教学效果。
2.将课堂效率全部寄托于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它虽然能够以多种方式来展示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但这种教学方式同样存在弊端,部分学生对声音、图像与视频的关注度超过了对其所传达的内容的关注度,这种情况下,课堂效率不仅不会提高,而却起了反作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只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并不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就能够保证课堂效率稳步提升,如何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还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3.忽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仅仅来自于学习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教师本身的个人魅力,很多学生喜欢一门课是因为教师的个人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他。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常常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给予学生一个理想的课堂情景,使得学生被情景引入的同时也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言语沟通越来越少,展现给学生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教学魅力,而不是教师自身的魅力,这在无形当中就使得教师丧失了传统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优势。
三、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运用方式
1.要重视备课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地位
制作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2.根据需要使用多媒体,不要为用而用
根据课型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对话课、写作课、阅读课更多的是侧重实践和训练,不应依赖多媒体。另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经费投入大,制作周期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需要建设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室,更要研究和编制用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软件。因此在经费紧张和教学时间安排紧凑的学校,想每课必用多媒体是不太现实的。
3.要提高认识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骄子,但它在课堂教学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动用多媒体,适当地配合一些画面或音乐,借助声、色、光、电的特殊效果,可以使课上得更形象。但教师决不能只做放映员,更不能一味炫耀电教手段,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多年的检验和发展,自有它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灵活运用多媒体,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前进中不断探索,为呈现优质课堂努力奋斗!
多媒体课件设计教程 第2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同时,也融入到教学领域当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形成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由此产生了相关的教育思想、理论、技术,形成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其中包含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它促使传授知识不再只是通过简单形势、单一渠道和一种层次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来完成。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
多媒体课件(Multimedia Courseware)。是利用多媒体技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目前出现的多媒体课件有:演示型、自学型、练习型、模拟试验型、测试型和资料型。从总体上看,支持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CAI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设计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它支持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强调的是用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是由教师控制,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的实际制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一个优秀的课件不能只是教材的幻灯片演示,而应该增加它的生动直观的作用,因此教材内容的选取很关键。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编写多媒体CAI课件的脚本
脚本设计是制作CAI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脚本”一词多用于电影、电视剧本的拍摄制作中,它的意思是指电影、电视拍摄过程的所依据的文字稿本,在课件制作中,我们也引入了“脚本”一词,它来源于教案,但又不同于教案,既要表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又要将一些细节,诸如内容的呈现顺序、呈现方法等进行描述。犹如电影制作中的“分镜头稿本”。这一点在我以往的课件制作中不是特别注意,随着对课件制作认识的提高,再做每一个课件时,都应该作到心中有数,对于每一页面的制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做出的课件才能流畅的运行。
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CAI课件的直接基础。
三、搜集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各种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还需要将搜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使素材更生动。在获取素材时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数字照相机来采集画面,再用相应的软件将其转换为位图,并进行加工处理。
2.在计算机中配置视频采集卡,然后可将录像机,视盘机或摄像机播放的视频转换为数字视频,并通过视频制作软件将数字视频信号存为AVI或MPEG各式的视频文件。3.用图形扫描以采集图像和文字。
4.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图像。可以捕获计算机显示屏中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捕获静态图像一种方法是按Print Screen键,将屏幕图像放置到Windows剪贴板中,再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剪贴板中的图像粘贴到画布当中;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抓图软件HyperSnap-DX Pro和SnagIt等。捕获动态图像可使用HyperCam、SnagIt、Camtasia和SCRNCAM等动态抓图软件。
5.从网上下载素材。下载各种素材可以使用IE直接下载或使用FlashGet、网际快车或网络蚂蚁等下载软件来下载。6.使用相应的软件制作素材。
四、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是对已经创意好的脚本进行最终加工完善并形成产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媒体组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非常强的动手能力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便于教师操作使用。制作时,依据脚本,遵循制作原则,耐心细致,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及时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选择一个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为了使课什更丰富多彩,发挥更佳教学效果,往往要同时运用多个软件共同创作而成。常用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Premiere、Photoshop、Cool3d、FrontPage、Dramware、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王、蒙泰瑶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同的教师会因为各自不同的教学需要和对不同软件的熟悉程度,去选择某一软件进行创作。如我们首先可以用Cool3d做片头字幕,用Flash或GIF编辑器动画,接着用Premiere对所采集的音视频或图片素材进行编辑,生成avi文件,再用Powerpoint幻灯片模式或Authorware、方正奥思进行组合,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可视性强,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比如声音的采集,如果用Windows98自带的录音机,最多只能录一分钟的内容,如果再长就需要一段段接起来,而我从网上下载的专用录音软件,不仅时间上没有限制,而且录音的效果也非常好,没有任何杂音。视频的采集就要依赖常用的超级解霸,当然这也只能采集影碟上的内容,而我们有时又需要采集录像带上的内容,那就又需要学会视频捕捉卡的使用并学会相关的软件使用。图像的处理又离不开photoshop、Acdsee这些处理图像的软件。如果课件中又想使用动画,除了从素材库中调用动画外,还要学会使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应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长时间注视色彩明丽的画面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2、呆板单调、索然无味。
多媒体教学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显著。就如我前面所说的,如果只是一幅幅图片拼接的课件,那还不如直接使用幻灯片算了。这样的课件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提不上如何辅助教学了。
3、生硬拼接、胡拼乱凑。
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三国的建立”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了现代流行音乐,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因此破坏整个课件的韵味。需要比较柔和的背景音乐时,却插入了节奏强劲的摇滚乐,同样破坏课件的整体效果。甚至不该有音乐的时候也出现了音乐,那它会大大影响一个课件整体的效果。
五、课件修改,调试运行
最后,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注意保留源文件,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要及时反馈,加以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六、使用反馈与修改
谈美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第3篇
合理运用图片、音乐、文字及二维、三维动画, 可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图片的展示。图片展示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手段。课件在展示欣赏图片时, 首先, 要注意所选用的图片, 画面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色彩感要强。有可能的话最好编制成可以局部放大, 便于细节部分的分析。其次, 绘画步骤图-把整个绘画过程高度概括为几个关键性的画面展示, 要注意结构上的先简后繁的条理性和色彩上的先淡后浓的层次性, 画面要清晰。期间可适当插入部分有动态的绘画过程 (如录像) 。这种既有步骤又有进程的展示,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方法。
2.音乐的运用。在美术课件制作中, 为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 深化作品的主题, 可精心挑选适当的音乐作背景, 做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这样引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欣赏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可以配上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柔婉优美、流畅多变富于江南韵味的音乐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使学生从画面上更能领略到富春江恬淡自然、清新秀美的特点, 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追求和平、安宁的思想感情。再如凡高的《星空》, 描绘了在令人炫目的星空中, 星星卷起巨大的彩色漩涡, 树木如燃烧的火焰, 一切带着令人不安的激动。再配上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那热情、充满活力且富有动感的音乐, 一定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配置可以烘托主题的背景音乐, 可以达到启迪思维, 加深欣赏深度的目的。
3.文字的编排。美术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文字, 往往是教学中的要点和一些美术理论, 故此时运用的文字字体以宋体或黑体为佳, 大小标题的字体体积要有层次性, 色彩要醒目。背景应力求色彩单纯, 画面简洁, 在视觉上做到既不抢眼, 又能烘托文字主体为宜。此时插入的配乐要合理, 力求和文字相协调。如在展示文字时可以适当配上打字声音。但不可过分热闹, 以免喧宾夺主,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合理穿插二维、三维动画。在美术教学中, 遇到理论性问题, 教师常常需要用很多抽象的语言来向学生表述, 而效果往往仍不尽人意。如果这时在课件中插入一段适当的二维或三维动画, 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象化, 就能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比如:《色彩的世界》一课中讲到,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于不同的心理感受。学生一时不能理解。课件中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动画“一个人背着一个白色的木块走过, 神情很轻松。又背着一只同样大小的黑色木块走过, 看起来又累又重。”画面夸张, 以说明黑色比白色给人于沉重感。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刚才的意思了。当然动画的穿插要适时适度, 要做到少而精。
第一, 课件的合理定位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首先, 课件制作的目标应定位在始终服务于教学目的的完成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 也就是说它始终是完成教学任务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失去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这一目标, 那么再美的课件也毫无价值。
第二, 课件使用的目的, 应定位于为学生提供解题的思路, 而不直接给予学生答案。教师的讲解是为了结合课件进行启发性提示,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 课件要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沟通的渠道。因此在课件编制时应立足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唯有如此定位才能编制出一件成功的课件。
如在《标志设计》一课中, 我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设计标志提高学生对物体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对标志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教学难点是对事物的概括, 让一个复杂的主题变为一个简明易懂的图案。教学重点是标志的设计方法。围绕这一教学目的与重点、难点, 我先出示几个学生十分熟悉, 但运用不同方法设计的标志, 学生很容易的就把图案的含义解释清楚, 而且在解释含义的同时, 很自然的就找出了设计标志的几种方法, 明白了如何在主题和图案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时再出示一个主题, 学生就能很快的展开联想, 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出体现本主题的标志。这样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在本课中讲到标志设计的方法时,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标志。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这些标志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设计的方法。这种通过教师引导, 使学生自觉学习的过程, 会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标志设计》这一课件设计时努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这一定位。运用了大量的超级链接, 来拓宽学生的思路, 另在借助实物投影仪, 这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更有利于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设计出不同的标志。《标志设计》一课的课件, 由于定位的合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公开教学中取得得一致好评。
多媒体课件设计教程 第4篇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内容主要依靠文字描绘和口头讲解,课堂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历史课讲授内容方式提不起兴趣,并对传统教学方式普遍评价不高。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使苍抽白象的历史事实以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画面展现出来,让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再现,历史场面再现,感受历史环境,感受历史的时代氛围,教学手段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设计和使用呢?
一、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对所讲新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了解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哪些是抽象的,哪些需要图片辅助教学,哪些内容需要穿插视频,哪些内容需要插入音乐辅助导入情境,哪些需要插入一些名画进行辅助教学,并初步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方法为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使这节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那么,在确定了方案之后,就是课件素材的查找。
2、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材
课件的总体设计思路一经确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搜集下载的资料要严格考查它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网络资源丰富繁杂,搜集素材一定要浏览正规的、合法的网站,因此必须认真筛选课件制作所需要的资料。在相似资料选择时,最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比较哪个资料更易于理解、更有说服力,哪个更适合表现本课内容,精挑细选才能做出好的课件。
3、课件设计要有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合理
在设计课件时尽量采用深色背景衬浅色字的幻灯片设计,在显示上减少不必要的、过于花哨的动画效果,以简洁、舒服为原则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视力上的疲劳。过多的声音和华丽的色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从而淡化教学效果。教学环节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应按照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来周密设计教学环节,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教学内容过程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给文字设计一些动画效果来体现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
二、多媒体课件在历史课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历史课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地域空间概念性强,学生感到陌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解清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可把教学内容用录像、动画、声乐、高质量的图表等综合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全脑记忆。多媒体课件中的结构图表、流程图、模型图片、过程演示、实况录像等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可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提供事实材料、可显示演变过程、可举例验证、可提供示范,亦可设难置疑,这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历史课所学的内容,具有过去性、陌生性、抽象性等特点,是过去人类实践活动的记载,历史课上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无法直接看到,教师也无法使历史重现。而且一切历史都与特定的时间空间相联系,这就使历史教学内容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困难,寻找一种直观的辅助教学方式是老师们一直的追求,多媒体课件的旦生使这一困扰迎刃而解,多媒体课件将丰富的媒体资料如: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帮助学生提高多维思考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某课时,中间可以穿插事件的视频,音频解说,还可以穿插事件及人物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仿佛那些场景就在眼前,仿佛是身在其中,这样就把过去难以讲清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解释清楚。
3、运用多媒体教学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只有对所学知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发挥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学手段,其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从感观和视觉上全方位的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依教学内容插入或悲或喜的音乐,深沉或喜悦的背景图片,活泼动感的板书,用多媒体特有的动画效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标题可以用驶入的效果,正文可以用飞入的效果,图片插入用溶解的效果等等,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技术取向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设计 第5篇
【教材介绍】
该内容是研究课题——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07JA880008)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师培训内容,是有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自编课程教材。
【课时安排】
《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培训内容共计4个课时(180分钟)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课时2:案例分析——“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设计过程剖析(50分钟)
课时3、4:实践操作——“搭配中的学问”(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课件设计实战(80分钟)
【学员分析】
培训学员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所属学校均有比较完备的多媒体实验环境(配备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且参加培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偶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授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工作。另外,这些教师已参加(或参与)过有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培训,并且具有系统完成某一学科内容多媒体公开课(展示课、说课)经历的教师。
【内容分析】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
这一课时内容主要是介绍“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步骤与方法,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侧重于帮助学习者在领会技术取向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掌握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目标】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1)知识目标:能够识记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概念,说出这种设计所包括的步骤,并区分辨认出此类设计与其他设计的差异;
(2)技能目标:能够按照设计步骤,口述某一学科知识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实现过程;
(3)情感目标:能够领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形成正确的技术观。
【重点难点】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培训教师领会技术取向的设计理念,难点在于帮助培训教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保持一统原则。
【教学方式】
按照培训内容和重点的划分,三个课时的培训方式如下: 课时1:专题讲解,构建框架 课时2:案例剖析,交流互动 课时3、4:任务实践,创新体验
【准备材料】
课时1:理论学习——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步骤、方法(50分钟)(1)《技术取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培训印刷材料;(2)《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设计制作案例材料;(3)培训内容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问候致谢
各位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能参加此次培训活动!
二.激活学习情景
(所用时间:3分钟)各位老师,在我们日常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大家肯定都参加过,或者看见我们周围的老师参加各个层次的优秀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评选活动吧,无论是乡镇教育办、县区教育局,还是省市地区组织的。(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既然我们都有参加,或看见过别人这些活动的经历,那我们想一想:这些评选活动主题都有些什么呢?(学员交流,思考回答)是不是这些活动的主题中都有“渗透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字眼?
另外,大家回想一下,参赛教师讲课的环境是不是都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等设备,都需要大家在这些赛讲、评选过程中制作课件?(学员交流,思考回答)并且在评委评选时,各位参赛老师“恰当、巧妙、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往往也是打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回想一下,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我们都要考虑哪些方面的要素?都要做哪些准备?我们有没有一个比较系统、比较简易的制作步骤呢?(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选择教学内容、选择使用什么技术制作(一般都是PPT演示文稿)、书写教案、准备素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开始制作、讲课试用、修改使用等。
三.回顾先前知识
大家想一想,以前我们在书写教案(或教学设计)时,通常是不是有一个比较模式化的步骤?(学员思考)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流程图,与我们以往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时采用的方法步骤有哪些联系?(学员观察,独立思考)
【展示“教学设计流程图”】
图1 教学设计流程图
【归纳】大家是不是发现,图中所展示的流程图很像我们通常教案设计的流程,即教学设计图。另外,我们在制作课件时,是不是也隐隐约约收到这个图示的指导?既然课件是一种教学设计的产品,那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就要遵循“教学设计流程图”的指导,考虑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同时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课件。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图,请大家看演示文稿,一边观察一边对照自己制作某一课件的过程和步骤。
【展示“课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图”】
【提问】这个课件制作的流程图对于我们制作课件的指导意义大吗?都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我们再认真地观察下这个流程图,从项目定义,即选定学科知识内容,到修改、最终的课件生成,为我们学习制作课件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对于我们系统规范的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经过一两次的课件制作实践,就能顺利掌握这个流程图。但是,经过大量的跟踪调查,观察访谈,我们发现:仅仅掌握课件制作的流程图还不够,对于特定学科、特定知识点的课件制作,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设计课件帮助教师实现“更好地教”,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然而,大部分老师制作的课件却未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处于演示、展示,课本搬家的、比较低级的层次,真正能够实现课件促助学教的功效的少之又少。
图2 课件制作流程图
比如说,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数学建模”,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教材中概念、定理、规则,都是经历一个数学建模的内部过程,这是他们开展有效学习的实质。那在座的数学老师想一想:我们在制作课件时,有没有考虑学生简历概念模型的一般过程?有没有把课件的助学作用细化为促进数学概念建模的各个阶段?
(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所用时间:7分钟)四.新知呈现,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就是要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在掌握课件制作一般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课件制作的一些关键思想和方法,五.新知讲解,解决问题 技术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从“技术是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理想方案”出发,以技术应用策略为设计核心,旨在利用技术解决教学中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问题,而不是综合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案。其设计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技术是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理想方法
【举例】先给大家举个真实的案例,在我们西部地区的小学,孩子们,尤其是农村小孩,他们在学习《海底世界》、《鲸》等课程时,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真实的大海,没有见过真实的鲸鱼,教师仅仅使用课本、黑板、粉笔和语言很难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一个世界?鲸鱼到底是怎么喷水的?为了解决这个具体的教学问题,我们就可以把影视录像、图形图片、音频动画等材料整合到课堂中,通过大屏幕的直观展示,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从上面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考虑“技术是不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时,最关键的是弄清楚我们所处的教学境脉中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最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比如上面实例中谈到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底世界的情景”,而教学实际是“没有足够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情景构建”。为了这个实际问题,我们不能把孩子们都带进海洋博物馆、更没条件把真实的海底世界搬进教室,在考虑其他方式之后,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试图通过视频影像、音响、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创设出一个虚拟的海底世界,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当然,这里的教学问题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开展教学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其次,是针对这些具体的教学问题,通过与以往方法的比较,提出试图运用技术解决的方法,并认真分析拟采用技术的特性,明确选用技术方法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以确保技术使用的有效性。比如视频具有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适宜呈现一些对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动画有利于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过程。
2.明确目标和评价方法
按照教学问题解决的具体要求、制约教学问题解决的相关因素,以及教学问题产生的机制深入分析设计课件的具体目标,明确课件设计制作的详细目标,并建立课件效能的系统评价体系。
【举例】在制作下面数学应用题的多媒体课件自学材料时,【展示题目内容】 题目1压路机的滚筒是个圆柱形,长1.5米,横截面半径是0.6米,以每分钟滚动5圈的速度前进,请问每分钟能压多大面积?
我们明确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问题表征”,而问题表征通常包括“引起注意,理解问题情境——选择分类,提取核心信息——激活图式,进行结构表征——整合信息,形成解题方案”四个阶段。那么,我们设计课件的目标就是争取在学生应用题问题表征的四个阶段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一旦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就要相应地考察我们所设计制作的课件是不是有助于学生四个阶段的问题表征,助学作用程度如何,这些就自然成为后面课件助学效果评估的指标。
3.确定技术整合策略
所谓技术整合策略就是指用技术支持什么教学活动。如用计算机辅助练习系统帮助支持提高学员操作的自动化水平、用微格教学系统矫正师范生的讲课水平等都属于技术整合的策略。另外,整合策略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技术本身、内容、教学模式、和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学生只是学习相关的基本概念、熟练某种技能,目的是通过考试或测试,那么可以考虑选用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等教学模式。如果要求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进行深刻思考,那么可以选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模式。
(1)根据目标、学生的特点、教学设施等情况,选用教学方法
如果目标涉及的只是单一学科或知识点的内容,那么教学方法可以是直接的讲解与呈现的方法;如果目标涉及到多学科或多个知识点的内容,那么教学方法最好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比如说在“圆柱表面积”应用题自学材料中,其设计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归纳出此类应用题解答的一般思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课件中除了题目自身的设计之外,还链接了“圆柱表面积的组成”、“圆柱表面积常见题目”等相关内容,以保证各个层次的学习者都能通过课件的自主学习有所提高。
(2)确定技术支持教学的方法,制作课件
针对第二阶段课件设计的具体目标,确定如何选择媒体要素、如何表征知识内容、准备哪些素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选用什么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制作出试测课件。
【举例】在第二部分那个实例中,我们考察一下学生问题表征“引起注意,理解文字情境”阶段,是如何通过课件设计实现预期目标的。
通过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学习,我们打算从下面四个方面出发,已达到帮助学生“引起注意,理解问题情境”的目标。
a.图文结合,利用动画效果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连续的动态标记帮助学生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
b.标记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尤其是与“圆柱表面积”相关的特征词汇,以及题目中隐含的类似“圆柱”的事物,如水桶、压路机的滚筒等;
c.关注相关概念、专业术语的表述,尽量增添相关提示帮助学习者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d.淡化数字对问题情境的影响,下划线跳过相关数字描述;
图3 “引起注意,理解文字情境”阶段设计效果
同时,我们会自然生成一个有关考察a、b、c、d四种方法应用效果的评价体系,比如对于“a.图文结合,利用动画效果引起学生注意,通过连续的动态标记帮助学生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来说,我们在课件试用时就应该考察学生在看到课件中图文结合、动画效果后,是否能够帮助其保持阅读题目的注意力,作用程度如何。
4.准备教学环境和评价
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安排,邀请学科专家、教研室其他教师、学生等参与教学效果评估,制作评价工具等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展课件试教前,一定要告知各位评委(专家、同仁、学生等)课件设计的详细意图。5.修订整合策略
结合前端分析、设计制作、教学实践,以及课堂评估的建议,修订课件。【提问】大家了解这种设计思路了吗?(学员交流,思考回答)
【归纳】通过前面的讲解,大家不难看出,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的关键环节是第(1)和第(2)两个步骤,只有我们从平时的教学实际问题出发,考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能够优化教学,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存在的各类因素,图4 技术取向的课件设计模式
(所用时间:35分钟)六.交流讨论,拓展思考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第6篇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自制的课堂教学课件基本都是PPT多媒体课件,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在教学应用中,很多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存在一些误区,运用PPT设计制作的课堂教学课件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多媒体课件更适合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课堂教学。
选择与设计表达教学内容的媒体根据选题过程的分析、教学目标制定的情况和教学策略选择的结果,确定和知识点采用何种信息媒体来表达。在多媒体课件中,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画、图象、活动影象、音频等。一般应根据学科特点、内容分析和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媒体,合理地设计课件中文、声、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体的运用形式,恰当地表现各种教学信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践证明,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性质、学习者的学习特性是确定表达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及其运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性相协调,并能够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时,多媒体课件的助学效果会更好。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教育性:包括直观性—课件内容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趣味性: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颖性:设计新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启发性:在教学中应具有较大的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培养能力
针对性:针对性强,内容完整
创新性:应能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科学性:应做到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举例合情合理,准确真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描述概念的科学性: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
技术性:技术性是多媒体课件设计者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设计原则。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该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
另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稳定性: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易操作性:课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到操作简便、快捷。
易维护性:课件应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使用性与实用性:集中体现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导航系统清晰,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
网络化与共享性:这是多媒体课件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课件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制作出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的课件制作软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地传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速课网是基于多媒体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该平台功能强大,界面简洁明晰,操作方便快捷,能方便地插入课件所需要的图片、声音、影音文件,而且可以实现比较简单的动画效果。用户可通过速课网来制作出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速课网已经广泛运用在全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简便的制作过程
速课网清楚和友好的界面,你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其制作功能。例如:
1.可快捷的将试题分组并随机抽取——避免将题目分散;
2.试题包含图片、视频和声音——甚至可以通过几个页面来表现一个内容场景;
3.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测试结果设定不同的学习分支路径;
4.通过可拖动的时间轴功能控制动态组件及其出现时间;
5.可以从大量的专业设计风格中挑选模板或者自创模版;
6.根据考试结果给予学员不同的反馈效果。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第7篇
江宁区麒麟中心小学 苏丽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n-email, busy, a town, usually, well, from等。
3.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I’m busy.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三、教学过程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呈现策略
1、动画导入,师生互动了解。
本节课学习的是A部分的对话。由于是借班上课,在导入时,笔者说自己是同学们的新朋友,我们还有五个老朋友(五个手指thumbkin, pointer,tall man, ring man and pinky),引出歌曲Where’s thumbkin?接着师生互动了解,引出文中的重点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和短语write an e-mail,surf the Internet等。
2、设计五个task学习课文内容,拓展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张自己与英国朋友Mary的合影,PPT呈现我收到Mary的邮件的页面,Mary要我和同学一起解决她邮件中的五个任务。这五个任务是这样的:Task1观看课文动画,完成三个判断题。Task2自己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Gaoshan提问的句子,并读一读。Task3精读课文,找出文中Liu Tao的答句,并读一读。Task4根据图示,完成对课文的复述。Task5Mary的儿子Danny想交一位中国朋友,请同学们给Danny写一封邮件,介绍自己。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Task1到Task3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Task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要求学生能复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Task5要求学生阅读Danny的邮件并给他回复一封,侧重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巧妙自然。
四、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1、通过观看Flash “Where’s thumbkin?”,边看边唱,为学生营造轻松诙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他们会很快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来,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由Flash引出以下free talk的话题An English friend,自然导入, 引出本课重点句型。
2、师生互动了解环节,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铺垫渗透本课的重点难点短语和句型,还巧妙地导入本课的主题。
3、以多媒体课件作载体,将本课要解决的五个任务利用邮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带着任务学习,过渡自然。
Task1观看课文动画,三个难度适中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大致理清课文对话的脉络。
Task2找出课文中高山如何提问的句子这一任务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Task3的解决降低了难度。
Task3与Task2的结合,实际上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课文呈现于学生面前了。老师只是一位看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Task4根据图示复述课文,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掌握的情况,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概括的能力。
Task5设置了一项拓展延伸的学习活动——Write an e-mail to Danny。此时的课堂已经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本环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句型,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4、小学生喜欢欢快活泼的音乐和动画,也热爱这样的课堂,本节课是由动画开始,由动画结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愉悦的体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设计及应用原则 第8篇
1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
应用多媒体课件之前要设计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如何设计制作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应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1.1 科学教育原则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 。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一个课程的内容或主要思想从书本上“搬迁”到幻灯片上, 知识以课件做为载体, 所以课件的设计和制作首先要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科学性: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 应该做到内容正确、容量大, 思维清晰, 逻辑严谨、层次清楚。
教育性: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课件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大纲, 渗透进新课改理念, 做到选题得当,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深入浅出, 使学生易于接受。
1.2 精益求精原则
演示型课件这个载体上载的信息量一般是很大的, 教师要传给学生的是知识, 但是信息不等于知识 (但知识等于信息) , 所以要求课件中信息量虽大, 但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如何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是教师在掌握整个课程的前提下, 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简单化的问题形象化。这样教师教起来不难, 学生学起来更不累。
1.3 应用软件工具运用自如原则
教师要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 要么口述, 要么板书, 要么肢体动作, 在课堂了除了以上几种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来体现。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 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的作品, 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就会产生代沟, 任课老师使用起课件来僵硬, 甚至使整个课堂气氛窒息。所以灵活自如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是体现教师思想, 传授知识的重要转换工具。
多数教师使用微软产品Powerpoint是一个很好的开放式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容易上手, 用它可以很方便的创作出一个演示型课件。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挖掘它的功能实现。如动画功能有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一种是通过“自定义动画”的闪烁定义加以实现;交互功能通过“动作按钮”或“链接”来实现。Powerpoint还有“控件工具箱”及VBA提供功能扩展。课件设计工具还有金山公司的“WPS2010”, “几何画板”, CSC的“CSC多媒体课件创作工具”等;Frontpage也可以用作制作开放式多媒体课件。WPS2010和Frontpage相对于Powerpint更有优势。不打包的Author Ware等课件也应列入多媒体课件。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有些教师对以上工具都不太会使用, 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具有向导功能的课件制作系统 (例如奥龙 (AOLONG) 课件制作系统) 来完成。
1.4 动态交互原则
“动态”和“静态”的区别不言而喻, 表达的效果大相径庭。动态交互就是为更好的配合教学,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学”是为了更好的用, 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 都需要动态交互才有可能实现,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 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动态交互与静态交互相有机结合, 有效组织教学资源, 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其次,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在交互式教学中能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2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
为了使带有作者思想及课程知识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更有效地发挥的淋漓尽致, 达到其预期效果, 运用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2.1 非用才用, 适量运用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满堂灌”, 将课件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口述给学生的话, 后果可想而知,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没有主动性, 长期就会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即使课件上有优美的音乐和刺激大脑的动画, 课后学生回忆起上课内容也无非是绚丽多彩的画面, 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知识。如果现代教师过度的依赖课件, 不能关了课件不会讲课, 停了电等于下课, 那课件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
非用才用, 说的是非要用时才可使用, 课件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适量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根据教学设计,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创设联想意境, 使学生通过眼耳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 提高教学知识的传授效率, 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联想力和创造性。如果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应用适量的话, 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思考、提出问题, 学生和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一起交流、讨论。
2.2 结合实际原则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信息量太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量大的原因之一是教师想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足够多的信息传给需要不同信息的同学。如果教师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加工, 信息中充满“实际”, 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大海”中找到他所需要的“针”。例如:对于医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机电等专业的同学使用的课件都是同一个课件的话, 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很难找到课件上信息中对自己实用的知识, 但是如果我们将课件上的信息加工成一些大众专业都能懂的, 身边经常发生或使用的例题、实例的话, 相信各专业的学生不会对课程产生囫囵吞枣的听课现象。
2.3 有机结合, 以不变应万变原则
不同的课程, 教学方法也有不同, 不是所有的课都用多媒体课件表现效果最好。例如:高等数学中数学方程公式推算、函数和公式推导等, 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用板书的好。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 如有机结合一下教学效果会很好。其次如果加上现场教学设备, 有机结合, 以不变应万变, 课堂教学更会生动活泼, 事半功倍。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Excel章节中难点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 如果教师将脚底下的地板砖作为Excel中工作表的单元格来使用, 教师和学生充当单元格中的数据, 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更有兴趣。
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劳动付出很重的一项工作, 不同层次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处理可能各有特点。在众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下, 加上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支持, 相信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将会更加深入,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摘要:该文结合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改进, 结合课件创作和教学实践经验, 对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应用问题提出了探索和研究, 重点讨论了演示型课件设计及应用原则, 提出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四原则:科学教育原则、精益求精原则、应用软件工具运用自如原则、动态交互原则;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应用三原则:非用才用, 适量运用原则、结合实际原则、有机结合, 以不变应万变原则。
关键词: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动态交互,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四川教育, 2001 (2) :84-85.
多媒体课件设计教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