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断路器跳合闸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01

断路器跳合闸范文(精选7篇)

断路器跳合闸 第1篇

1 断路器跳合闸故障现象

1.1 陕西电厂35 k V断路器跳闸故障

故障现象:断路器跳闸, 具体故障为:合闸接触器线圈烧坏, 故障结果:输出断路器跳闸、合闸电磁铁和合闸机构损坏。

相关检查:该装置带有10 k V真空断路器电磁接触器线圈, 合闸时输出0.4 A的电流, 同时还有35 k V SF6断路器弹簧储能机构, 合闸时线圈输出2.2 A的电流。合闸线圈以及接触器线圈将会长时间的带有0.4A~2.2 A的电流, 他们长时间的带电, 很容易被烧坏。

1.2 长沙电厂开关跳合闸故障

故障现象:启备变断路器开关跳开, 1号机的断路器开关合上, 没有搜索到保护信号。

设备故障前运行方式:1号机断路器开关处于开启状态, 一号线和二号线断路器开关、母联电路器开关以及其启备变短路器开关都处于闭合状态。

相关检查:使用直流电源系统对1号机断路器和启备变断路器进行回路电流的保护控制。而一号线和二号线断路器使用220k V升压站直流电源系统进行回流电源的保护控制工作。经过调查发现, 事故发生时, 空预器正在进行工作, 它的工作主要是将空预器的控制回路从220V的交流电源变成直流电源。经过初步认定发现, 这次的事故是由于空预器工作时把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源回路引起的。

因为启备变断路器开关已经合上, 所以只需要针对1号机断路器进行研究实验。从安全角度考虑, 应该单独使用一组蓄电池给一号机电路器进行供电。在试验时, 应将交流电源的火线经过调压器输出接到断路器操作箱的负极, 零线要接地, 可以发现1号机断路器操作箱上的继电器和电压切换箱上的继电器开始活动。另外, 还可以不经过调压器, 将交流电源的火线直接接到一号机电路器操作箱上的直流电源负极处, 发现开关由原来的分开变成闭合, 再次重复试验, 发现断路器跳闸。

1.3 湘潭电厂500k V断路器跳闸故障

故障现象:3台电路器同时跳闸, 开关站全部失压, 3号主变和3号机组厂用电, 4号主变失电。

故障前运行方式:3号机未开机, 4号机未投产, 1号线和2号线负荷较小, 机组部分按照常用负荷运行。故障产生之后, 没有任何保护动作信号, 断路器的保护记录中有断路器多次启动和复归的记录, 断路器操作箱上第1、2两组跳闸红色信号灯都是亮着的。总体来说, 故障时的电流和电压没有明显的异常。值得注意的是, 工作人员说曾经听到3个断路器操作箱中继电器发出较高频率的异常响声。

相关检查:3个断路器同时跳闸, 和正常的保护工作有偏离, 严格的来讲, 没有哪个保护工作能做到同时切断三个断路器,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 机器并没有保护动作的信号。人们对回路进行了具体的相关检查, 发现有一处出现了接线错误, 也就是这一处错误, 导致了主厂房中直流电源中串入了交流电源, 出现了断路器跳闸现象。

2 断路器跳合闸原因分析

我们对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源回路导致断路器跳闸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 通常情况下, 合闸回路一般容易产生合闸线圈和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烧坏等故障, 严重时, 会产生合闸电磁铁机构损坏以及输出断路器跳闸的现象。出现这些故障的原因主要有:断路器的电流传输不够灵活;电池电量不够;断路器中的储能弹簧没能完成储能的工作;合闸保险没有合上, 或出现接触不良和熔断的现象;合闸电磁铁和接触器的故障;断路器自身其他部件的故障等。

3 对电路器跳合闸现象的建议

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源回路, 会引起继电器的抖动, 造成跳闸或合闸等较为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来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3.1 采用大功率继电器

根据国家对电网公司实行的一些政策, 我们要对一些重要的电路应采取使用大功率, 能够强电启动的继电器。这里所说的继电器, 要求达到高于5W的动作功率, 同时还要求有不小于10ms的动作时间。根据国家对电网公司制定的新的标准化设计规范, 我们可以在电流回路中安装大功率的重动继电器, 或者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对电路进行有效地安全防护。根据国家推行的对变压器的保护措施可以看出, 要求电压器的动作速度不得小于10ms, 这样对变压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从这些政策可以看出, 它们都是以避免交流电源传入直流电源回路为目的的, 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际装置的运行上, 能够很好的防止断路器的跳合闸现象。

3.2 直流系统可以分段运行

为了尽可能的阻止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源回路中, 避免一些装置的异常工作行为, 以及减少事故的发生, 我们应该采用直流蓄电池组, 并对负荷进行合理的分配, 是各组承担的负荷达到平衡。每个发电厂或电力公司的直流系统要做到独立, 对于多组直流系统要进行分段运行的方式。

测:对EPROM内所有地址机器码开展专门的数据运算, 得出数据存放在EPROM末尾地址, 微机保护常规运行中也以同等方式对EPROM中数据开展运算, 运算结果与CRC校验码相同则为正常, 反之则告警。开展E2PROM检测:与EPROM检测类似, 差异性在于微机保护在实现固化定值时, 同步也固化一位运算CRC码至定值区末位, 正常运转状态自检能够在相应区定值运算后, 再和该CRC码开展比对, 以此来对E2PROM正确性开展检测。另外, 也可以通过实施开入回路检查、各CPU插件和人机对话插件巡检以及跳闸指令的跳闸入口合理输出等方面开展检查检测, 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

上述抗干扰措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机电保护装置正常有效运行,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军.关于变电所内有关干扰对继电保护安全运行影响的探讨[J].宁夏机械, 2006 (4) .

[2]李伟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抗干扰措施浅析[J].价值工程, 2010 (36) ..

[3]葛维平, 范国华, 朱传兵.变电所抗干扰问题浅析[J].安徽电力, 2005 (2) ..

[4]万长春.变电所常用的继电保护[J].中国氯碱, 2005 (10) .

(上接第27页)

3.3 采取安全措施

各发电厂或电力公司在对自身电力设备进行安装或检修工作的时候, 必须主动地采用一些安全措施, 有效地进行安全保护, 从而避免直流电源回路中交流电源的串入现象。

3.4 使用录波装置

我们还应该鼓励使用录波装置, 把直流电源的电压导入录波装置, 再有交流电源的时候启动该装置, 并在发现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源回路时, 及时的发出警报, 使其能够很快的被处理, 同时它也有利于事故后的分析工作的进行。

4 结论

电厂和变电站在工作时, 往往会遇到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源回路, 导致断路器跳合闸的现象发生。我们应该及时的分析故障, 并对其才去适当的措施,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永生, 庄洪波.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电源回路导致断路器跳合闸原因分析[J].湖南电力, 2010 (1) .

[2]周亚辉, 杜洋.某机交流电源故障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12) .

永磁断路器的应急合闸方法 第2篇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 在电力系统中永磁断路器已逐渐替代了弹簧断路器。永磁断路器是靠电容储能, 电容对电磁铁放电,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磁性来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

通过对永磁断路器特性的简单介绍, 我们假定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储能电容有电, 永磁断路器无法分合闸;另一种情况是储能电容没有电, 永磁断路器无法分合闸。分闸的情况就不讲了, 因为在断路器的设计中, 专门有应急分闸操作把手,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 都可以实现分闸。这里只对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时, 如何让永磁断路器应急合闸进行分析。

如果电容有电, 永磁断路器无法合闸。此时应通过参照二次接线图纸, 在操作箱内找到永磁断路器本体中的磁致动合闸线圈引下来的两个端子, 直接将电容的两极接到磁致动合闸线圈的两个端子上驱动合闸。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 磁致动合闸线圈分两种, 一种是分、合闸一体的, 另一种是分、合闸独立的。

如图1所示, 分、合闸独立的磁致动合闸线圈只需找对合闸线圈, 电容直接对其放电, 即可完成合闸。分、合闸一体的磁致动合闸线圈, 电容对磁致动合闸线圈放电时, 需要找对正确的电极。如图1所示, 电容的正极接线圈的E+, 电容的负极接线圈的E-, 即可实现合闸。反之, 电容的正极接线圈的E-, 电容的负极接线圈的E+, 即可实现分闸。

如果电容没有电, 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一种是带一个相同型号充满电的备用电容, 另一种是找到与电容对应的直流电压电源, 为电容充电。

断路器合闸线圈烧坏的原因探究 第3篇

进入21 世纪以来, 我国社会和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也在不断进步, 同时, 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 对于电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直接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同时, 在电力系统的正常的发展运行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如断路器合闸线圈烧坏问题, 其中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为一种保护以及控制电力系统的设备,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 断路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 将系统中的故障排除, 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影响范围, 同时, 还起到了保护电力系统的作用。但是, 在实际变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 断路器合闸线圈经常会产生烧坏的问题, 不仅有线路自身的原因, 同时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断路器合闸线圈发生烧坏的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从而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效率[1,2]。

1. 断路器合闸线圈发生烧坏问题的原因

断路器在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随着我国供电企业对断路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提高了断路器的正常工作效率, 但是, 在变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 断路器经常发生合闸线圈烧坏的问题, 而当合闸线圈被烧坏后, 就会导致断路器难以正常的工作, 因此, 必须要将烧坏的合闸线圈进行及时更换, 清除内部的杂物,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断路器的正常工作。同时, 根据实际的经验发现, 产生这些原因的种类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当更换工作缸内的密封圈后, 在这个过程中, 工作缸需要进行重新回装, 但是, 就在回装的过程中, 往往就会遗忘对断路器的开关检查, 因而, 要及时检查这些辅助开关, 但是,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由于合闸线圈经过长时间的工作, 同时分断路器没有进行手动结合, 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 这样就会导致合闸线圈发生故障, 进而导致烧坏, 给供电企业的效益带来损失。

第二, 随着变电站长时间的运行, 断路器就会产生一些震动, 这样就会导致合闸铁芯上的螺栓发生松动的现象, 同时, 变电站经过长时间的运行, 会导致铁芯上的顶杆长度发生变化, 通常会产生变短的情况, 同时, 在打开行程就会变短, 且二级闸阀又很难产生一定的动作, 进而使得合闸线圈经过长时间的运行, 且这个运行过程是一个带电的过程, 因而就会导致线圈产生烧坏的现象, 同时, 发生这个状况时, 就需要拆除上边的线圈, 同时, 还需要利用专门的测量工具, 对顶杆的长度进行专门的测量, 使其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这样才可以确保后期的线圈顶杆能够正常的工作, 同时, 可以预防同样的原因造成线圈的烧坏[3]。

第三, 在断路器进行送电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合闸较为困难的情形时, 往往也会产生合闸线圈被烧坏, 当发生这个过程时, 就需要及时的更换。同时, 如果发生断路器经过了几次合闸过程时, 还是难以合上, 但是, 在实际中行程打开时没有发生问题, 同样, 液压机构装置也没有发生问题, 此时就可以判定轴销生锈或者水平连接杆生锈, 发生生锈情况时, 就会增大阻力, 此时在进行合闸操作时, 合闸的力量就会变大。但是, 在实际合闸过程中, 由于进行合闸时, 往往缺少必要的力量, 这样就难以克服相应的阻力, 进而导致合闸操作不能成功, 因此, 当发生生锈情形时, 也会导致合闸难以操作。

第四, 当分闸电磁铁发生故障时, 也会导致线圈发生烧坏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在线圈发生松动的过程时, 就会使得电磁铁的位置发生偏移, 进而发生卡住铁芯的状况, 经过长时间的运行, 导致线圈发生烧坏。

第五, 在进行调整辅助开关的分合状态时, 由于调整不当, 而导致烧坏合闸线圈的情况, 这样不仅使得分合闸难以正常的切换, 还会导致电力系统难以正常的工作。

2. 合理解决措施

经过以上所述, 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不仅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 还可以降低事故的损失, 但是,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还会产生很多问题, 导致合闸线圈发生烧坏, 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提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就十分必要。具体的解决措施分述如下。首先在进行断路器的选择时, 要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 同时, 在采购过程中, 要对断路器进行及时的检查, 防止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同时, 在完成断路器的采购时, 要进行必要的测试, 只有测试合格后才能进行实际的安装使用。此外, 还应该提高对断路器的维修检查力度, 供电企业应该派专人进行维护, 且在实际维护检查过程中, 要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 同时, 企业应该定期对电力检查维修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同时, 当合闸线圈发生烧坏时, 要根据烧坏的现象, 查明烧坏的原因, 进而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4]。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 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 在变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 还存在很多为质量安全问题, 如合闸线圈烧坏问题, 直接导致电力系统难以正常的运行, 因此, 要清楚了解合闸线圈发生烧坏的原因, 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提高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效率。

摘要:在变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 存在着很多问题, 尤其是断路器合闸线圈烧坏情况, 给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断路器合闸线圈烧坏的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从而提高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效率。

关键词:断路器,合闸线圈烧坏,探究

参考文献

[1]杨继峰.断路器合闸线圈烧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09:135-136.

[2]张楠, 马泽群, 吴绪蒿.分析断路器合闸线圈烧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10:235.

浅谈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烧毁原因 第4篇

(1) 分闸电磁铁机械故障。线圈松动造成断路器分闸时电磁铁铁心位移, 使铁心卡涩, 造成线圈烧毁;或是由于铁心的活动行程短, 当接通分闸回路电源时, 铁心顶不开脱扣机构而使线圈长时间通电烧毁。

(2) 断路器拒分。控制回路正常时, 断路器出现拒分的故障均为连杆机构问题, 如:顶点调整不当, 使断路器分闸铁心顶杆的力度不能使机构及时脱扣;或由于防护闭锁联锁机构未动作, 致使线圈过载, 造成分闸线圈烧毁。

(3) 辅助开关分闸状态的行程调整不当。在断路器分闸状态时, 应调整辅助开关使其在分闸状态的行程范围内。然而, 实际调整断路器开距和超行程等参数时, 会改变断路器分闸的初始状态, 而辅助开关分闸位置的初始状态未做相应的调整, 将导致辅助开关不能正常切换分闸回路而使分闸线圈烧毁。

(4) 分闸控制回路辅助开关触点使用不当。分闸控制回路上接有一对延时动合触点, 其作用是保证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出现短路故障时能完成自由脱扣。然而, 当断路器合闸时间极短 (远小于断路器的分闸时间) , 断路器未来得及脱扣时就已合闸到位, 此时, 延时触点的延时作用将失去意义。相反, 该延时触点在分闸过程中, 由于辅助开关动静触头绝缘间隙较小, 经常出现拉弧现象, 久而久之使辅助开关的触头烧毁, 继而引起分闸线圈烧毁。

(5) 保护控制装置故障。分闸指令是由保护控制装置发出的, 若装置内的分闸继电器有故障, 或分闸控制回路辅助开关触点动作行程较大, 造成分闸指令不能及时退出, 就会使分闸线圈长时间带电而烧毁。

(6) 分闸回路电阻偏大。分闸线圈回路绝缘降低, 或是控制回路线径过小造成电阻偏大, 使得分闸控制回路电压降较大, 导致电压达不到线圈分闸电压的动作值, 使分闸线圈长时间带电烧毁。

2 防止分闸线圈烧毁的措施

(1) 将分闸回路的延时动合触点改接为一对动合触点, 经常检查辅助开关的触点及辅助开关的拐臂螺丝, 正确调整辅助开关的位置, 使辅助开关与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正确、有效地配合。

(2) 固定好分闸线圈, 经常检查分闸线圈的铁心有无卡涩。

(3) 保护控制装置发出的分闸指令时间, 既要能够使分闸线圈工作, 又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退出分闸指令。

(4) 每年的检修工作中, 应正确调整好断路器的连杆机构, 经常检查断路器的自由脱扣是否正常, 低电压动作试验是否能在额定电压的30%~65%时可靠跳闸。

3 合闸线圈烧毁的原因

(1) 断路器机构故障。当断路器合闸控制回路正常时, 断路器本体的内导电杆、传动连杆等卡涩, 或是因为断路器操作机构连板配合不好, 以及由于防护闭锁连锁机构未动作, 顶点调得偏高, 导致断路器拒合闸, 使合闸铁心过载, 引起合闸线圈烧毁。

(2) 辅助开关行程位置不当。正常合闸时, 断路器的合闸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与辅助开关的动断延时触点串联, 断路器合闸后, 辅助开关触点自动切断合闸回路, 辅助触点打不开或拉弧, 合闸接触器通过重合闸回路或绿灯回路自保持, 合闸线圈长时间带电而被烧毁。

(3) 保护控制装置故障。合闸指令是由保护控制装置发出的, 若保护装置内的合闸继电器发生故障, 或合闸控制回路辅助开关触点动作行程较长, 造成合闸指令不能及时退出, 就会使合闸线圈长时间带电烧毁。

(4) 合闸接触器故障。断路器合闸时, 由于合闸电流比较大, 控制回路不能直接控制合闸线圈, 只能通过合闸接触器间接接通合闸线圈, 因此, 当合闸接触器发生故障时, 不能及时断开, 使合闸线圈通电时间过长, 烧毁线圈。另外, 合闸接触器的线圈电阻变大, 会使合闸接触器正常通电时吸合力不够, 主触点产生拉弧, 久而久之, 合闸接触器的主触点接触电阻增大, 间接地影响断路器合闸线圈的励磁电流, 使合闸线圈的励磁力度不足, 铁心不能正确动作, 使合闸线圈过载烧毁。

(5) 合闸电源容量下降, 或者合闸控制回路的导线电阻偏大, 使合闸瞬间合闸线圈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80%。

4 合闸线圈烧毁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合闸接触器的检查、维护。每次断路器小修、周期大修都要检查其动、静触头表面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等。

(2) 正确调整辅助开关的位置。

(3) 保护控制装置发出的合闸指令时间能足够使合闸线圈工作, 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退出合闸指令。

断路器跳合闸 第5篇

低压断路器又称万能式断路器, 在低压配电网中广泛用来保护线路及电气设备免受过载、欠压等故障的危害, 可有效保证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低压断路器主要保护元件有过电流脱扣器、分励脱扣器、欠压脱扣器、热继电器等, 其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由于欠压线圈的存在, 一旦上级电网线路发生瞬间故障或因检修等原因停电时, 低压配电室低压断路器欠压脱扣器线圈就动作。高压侧恢复送电后, 必须在现场对低压断路器进行投送方可恢复低压配电网供电, 从而延长了低压配电网送电时间, 增加了低压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为此, 拆除了配电室低压断路器欠压脱扣器, 以便在上级电网来电时自动恢复低压配电网供电, 但欠压脱扣器的拆除将使低压配电网失去低电压保护, 因此需要对低压断路器延时自动投送技术进行研究。

2 双延时继电器方案

2.1 工作原理

在低压断路器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及欠压保护功能的条件下, 对低压断路器控制线路进行了改进, 如图2所示。

当SA1置于自动档时, 接通自动延时合闸控制回路电源, 在上级电网停电后恢复正常供电时, KT1线圈及储能回路经KT2常闭触点1接通电源, 断路器开始储能 (储能完毕后低压断路器辅助触点自动断开储能回路) ;KT1延时t1秒后, 其延时闭合触点2闭合, 接通KT2线圈回路电源, KT2常开触点3吸合, KT2常闭触点1动作断开KT1线圈及储能电机供电电源回路, KT2线圈进入自保持状态, 同时合闸回路经KT2延时断开触点4接通, 并经延时t2秒后断开。

由于KT2延时断开触点4相当于手动合闸时的点动合闸按钮, 因此t2时间不宜过长, 宜为1~2s。对于KT1延时动作时间, 应考虑低压断路器储能时间T, 满足t1>T的条件, 否则可能造成储能未完成而断开储能回路的情况, 致使无法合闸。

2.2 动作情况分析

为保证改进回路的正常安全工作, 下面将对低压配电网短路及过负荷、失压等保护动作跳闸后, 自动延时合闸回路的状态进行分析。

(1) 断路器合闸成功后, KT2时间继电器将处于自保持状态。当断路器因短路、过负荷动作跳闸后, 由于控制回路电源取自断路器电源侧, KT2时间继电器仍将处于自保持通电状态, 合闸及储能回路被强制断开, 断路器不会重合闸。

(2) 当低压配电网电压降低至欠压脱扣器的动作电压 (一般为额定电压的35%~70%) 时, 断路器动作跳闸。此时若电源电压低于KT1、KT2时间继电器的额定电压, 则由图2可以看出此时触点2、3处于断开状态, 断路器不会自动延时合闸, 但由于触点1闭合, 将接通储能电机回路, 可能因电压过低造成储能电机烧坏。若电源电压高于KT1、KT2时间继电器的额定电压, KT2时间继电器仍将处于自保持通电状态, 合闸及储能回路被强制断开, 断路器不会重合闸。

为保证储能电机安全, 可在图2中的A处加装欠压保护装置或选择具有宽范围工作电压的KT1、KT2时间继电器, 且最低工作电压应低于电网可能出现的最低电压值。

3 单延时继电器方案

单延时继电器方案仅适用于具有智能处理单元模块的低压断路器, 以常熟CW1型配MY型智能控制器的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图为例, 改进后的二次回路接线图如图3所示, 粗线为改进部分。

触点3、4为CW1智能处理单元故障指示常闭触点;触点36、37为断路器位置辅助触点。断路器故障跳闸后, 触点3、4打开, 防止断路器故障重合闸。正常情况下, 上级电网来电后, 时间延时继电器线圈KT经触点 (3、4) 、 (36、37) 接通电源, 此时储能电机经触点3、4接通电源开始储能;经延时, 储能完毕后, 低压断路辅助触点断开储能回路电源。时间继电器触点KT延时 (应大于储能所需时间) 闭合, 接通合闸回路, 合闸成功后, 触点3、4断开, 延时继电器失去电源。

综上可知, 时间继电器仅在合闸过程中处于通电状态, 在低压断路器因故障跳闸后, 处理单元3、4触点断开合闸回路电源, 避免低压断路器反复重合闸。

4 结束语

为了降低劳动强度, 缩短低压配电网停电时间, 对配电室低压断路器进行改造具有一定意义。如图2、图3所示的两种方案, 经实际验证能够达到因上级停电后低压配电网延时恢复送电的要求, 在低压断路器因过负荷及短路故障跳闸后能有效避免反复重合。其中, 图3所示的接线方式仅适用于具有智能处理单元的低压断路器开关, 对于DW15等不具有智能型处理单元的低压断路器可采用图2所示接线方案实现延时投送。这两种改进方案工作量及投资均较少, 不需要对低压断路器本身进行改造, 可有效解决目前无人值守并具有欠压保护的居民区配电室非故障停电情况下恢复送电的问题。

摘要:分析了380V低压配电网中低压断路器存在的问题, 并介绍了两种适用于低压断路器延时自动合闸控制功能的改造方案。

断路器跳合闸 第6篇

产生断路器操作和合闸电压太高时, 长期带电的继电器、指示灯等可能因过热或损坏, 对分、合闸线圈不但增大电流发热, 电磁铁铁心磁通饱和, 会导致铁心太热。电压过低会导致断路器、保护的动作不可靠, 可能引起分、合闸线圈中电流增大过热或烧毁。因此, 直流母线电压允许变化范围通常是士10%。而直流母线电压的高低决定于直流电源电压, 使用蓄电池或电容储能为直流电源的电站, 一般由硅整流装置作充电设备。硅整流装置还可分为有整流变压器和无整流变压器, 前者的硅整流装置的交流电源用电380V交流电源, 经整流得到220~240V的直流电源。后者硅整流装置的交流电源, 220V的直流电源, 又可分为两种, 即直接把整流器的输入端接在380V交流电源上, 输出直流平均电压为257V, 比220V高出15%, 以补偿合闸回路的压降。另一种是把整流器的输入端接在2加v交流电上, 输出直流电压保持在195~200V范围, 可满足断路器分、合闸需要。

蓄电池组按浮充运行方式作业时, 浮充整流器平时供给母线上的经常性负荷, 以较小的电流向蓄电池浮充电, 补偿蓄电池自放电消耗的电量, 使蓄电池处在满充电状态, 在浮充电运行方式下, 蓄电池组负担短时的冲击负荷。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端电压变化很大, 依靠手动端电池调节器调节蓄电池组接入母线的个数, 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 防止断路器合闸回路电压过高, 如果调节不及时, 便可能发生电压过高现象。交流系统出现事故, 浮充整流器断开时, 蓄电池组会转入放电状态, 承担全部直流负荷。伴随蓄电池单独供电时间的延长和自放电损失, 蓄电池端电压下降, 如果调节不当, 可能发生电压过低现象。如:电压低到150V时, 通常是三相硅整流器缺相电源造成的。1) 检查控制回路电压是否低于或超过其额定工作电压范围。2) 电源电压不在这范围内, 要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调节装置至规定值。3) 电压太低要检查硅整流器电源熔体及站用变熔体是否熔断, 检查站用电交流电压是不是太低。4) 如有蓄电池也要检查蓄电池组有无故障。要检查每只蓄电池的电压;如果发现某个电池低于规定值, 必须及时把它调换下来作单独充电处理。此种提前老化, 容量降低的蓄电池, 在放电中, 特别是在合闸电流冲击下, 电压会迅速地下降到零点几伏。

二、合闸接触器故障

合闸接触器线圈断线, 接触器铁心被卡住或弹簧反作用力过大, 均可造成接触器触点无法闭合, 断路器拒合。对合闸控制回路不通故障的检查有以下方法。按照故障判断是不是断路故障, 按可能出现断路故障的部位确定断路故障范围, 然后运用检测工具找出断路点。因合闸控制回路较长, 元件较多, 若逐个元件查找, 浪费时间, 有时为不影响其他控制回路的作业, 一定带电检查, 用对地电位法分段检查断线故障点, 还可运用以下措施。

1) 电压法。这种方法是在电路有断路点时, 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电路中各种降压元件不再有电压降落, 电源电压全部降落在断路点两端, 可通过测量两点之间有无电压, 不断缩小确定断路故障的范围, 找出断路故障点。常用检测仪表为通用型万用表, 可选择直流≥直流电源电压的挡位。2) 电位法。这种方法是断路点两端电位不等, 断路点一端与电源一端电位相同, 断路点另一端与电源另一端电位相同, 可采用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判断断路点。一般万用表或试电笔作检测工具。在用试电笔从正极控制母线沿控制回路向负极控制母线逐段试电过程中, 会找出试电笔的氖管由后端明亮转为前端明亮且亮度减弱的线段, 该线段即为断路点所在范围。不断缩小范围, 直至查出断路点的位置。用万用表检测的方法是:把万用表调至直流电压挡, 把万用表负极接地, 用万用表正极接设备带电部分。若表针正指, 此处就是正电位;表针反指, 这就是负电位;表针指零, 该处无电压, 此处两端都有断路点。所以, 检查具有灯光监视的合闸控制回路时, 使控制开关处在分闸后位置, 再选择几个重要端子, 如连接控制盘、保护盘和操动机构的端子, 进行关键点的电位测试, 依照电位变化, 就能确定故障范围。哪两点间电位不同, 故障就是在这两点之间, 哪处两边电位不同, 即是断路点。3) 电阻法。电阻法是电路出现断路故障后, 断路点两端电阻为无穷大, 而其他各段电阻相对较小或近似为零, 可以通过测量各线段电阻值查找断路点。检测电阻值通常运用万用表测试。对控制回路接触不良的检查也可运用电压法、电位法或电阻法, 被检查的线段或触点、端子、元件两端电压或电阻或电位发生异常变化, 就是接触不良。对接触器铁心被卡或弹簧压力过大的故障处理方法如下:检查电磁线圈通电后出现的电磁力是不是不足以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如果是线圈问题就应更换线圈, 如果是弹簧压力过大, 要对弹簧的压力作相应的调整, 需要时进行更换。

三、合闸回路故障

1) 合闸线圈失压或欠压故障。合闸电源故障、合闸回路的熔体熔断、连接线断线或接触不良。合闸接触器触点未能闭合都会使合闸线圈失压或欠压, 导致断路器拒合。与断控制回顾路故障处理方法相同。2) 合闸线圈断线, 匝间短路或绝缘损坏。3) 合闸线圈烧毁故障。断路器合闸线圈的额定电流也是按短时通电设计的, 合闸母线熔断器熔体选择过大, 同时出现机械操作机构调整不当, 导致合闸过程中, 合闸线圈通电时间过长, 是合闸线圈烧毁的主要原因。断路器频繁操作与分闸线圈一样, 线圈中频繁的受到大电流冲击, 是导致线圈过热烧毁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合闸线圈被烧毁, 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合闸母线上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一定要控制在合闸线圈工作电流的1/4~1/3的范围以内, 不可太大。2) 断路器在投入使用前, 应进行全面调整。先进行人工手动合闸、分闸试验, 尽可能防止机械故障, 然后进行电动操作。3) 在调试中, 要加强观察与监视, 安排专人观察直流控制电源回路中的电流表。合闸时有一较大电流, 合闸后要迅速减小。若电流表的较大电流指示不能迅速减小, 要切断电源, 查明原因有效处理, 防止事故扩大。4) 在合闸操作时, 手动控制转换开关停留在合闸位置的时间不应太长。应避免断路器辅助触点因断路器机械故障未能断开, 而使合闸接触器触点未能切断合闸回路, 造成合闸线圈通电过长而过热甚至烧毁。若监视断路器状态的绿灯在常规的时间内不灭, 要马上松手。

四、断路器合闸铁心动作失灵故障

断路器跳合闸 第7篇

VS1-12型户内高压断路器总体结构是操动机构和灭弧室前后布置的形式。操动机构为平面布置的弹簧操动机构, 具有手动储能和电动储能的特点。

操动机构置于灭弧室前的机箱内 (图1) , 机箱被4块中间隔板分成5个装配空间, 其间分别装有操动机构的储能合闸部分、分闸脱扣部分、传动部分和缓冲部分以及辅助开关和电气控制线路部分。操动机构通过一个合闸簧 (图1中黑色弹簧) 储能, 断路器工作时, 弹簧所储的能量通过输出凸轮传递给连杆机构, 再通过摇杆机构传递到动触头部分, 带动触头运动。由于合闸簧安装空间很小, 致使对它的安装或拆卸都比较麻烦。因此设计者一般是在机箱上表面开一个小孔, 在弹簧上端盖上穿一根铁丝并穿出小孔, 然后把铁丝结成一个环形, 以便拉伸弹簧。原来我们对合闸簧的安装与拆卸方法一直是两个人协作, 先把弹簧下端穿上轴销固定在壳体上, 然后用方铁做支点, 一个人用木棒撬起弹簧上的铁丝环, 把弹簧拉起, 另一个人负责把弹簧上端的销轴穿过弹簧挂钩, 把弹簧挂在机箱壳体上或从断路器机箱壳体上取下。这种装卸弹簧的方法用的是杠杆原理, 支点是放在壳体上的, 没有被固定, 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滑动, 造成危险, 而且不能实现一个人单独操作, 造成人力浪费和生产效率低。而且喷过漆的机箱壳体易被划伤。目前, 我们的断路器是在生产线上流水作业生产的, 而且每个工位上只有一人, 所以这种装卸方法必须改进。

2 设计思路

合闸簧是由一根直径为8 mm的弹簧钢丝密绕而成的拉伸弹簧, 外径为45 mm、长度为170 mm。安装或拆卸时需拉伸约10 mm左右, 安装在靠近机箱壳体内侧的位置, 我们只能通过穿在弹簧上端的铁丝来拉弹簧, 如图2所示。

铁丝穿过弹簧上端盖孔、再通过机箱壳体上表面的一个准6小孔后结成环, 所以在拉弹簧的时候, 只能直上直下用力, 如果有转动, 铁丝将会被拧在一起。因此, 要实现生产线上一个人的操作, 同时要能使弹簧上下伸缩, 并且能将弹簧拉伸后保持在任意位置, 宜采用由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的传动方式。结构如图3, 旋转传动螺杆, 带动压在推力轴承上的静轴 (静轴下端安装有吊钩) 一同移动, 从而带动挂在吊钩上的弹簧拉伸或收缩。我们叫它传动件。

3 工装结构设计

3.1 轴承的选择及静轴尺寸的确定

断路器壳体表面宽度约156 mm。为减轻重量, 工装的外形尺寸不能太大。首先根据弹簧的实际拉力 (不超过轴向基本额定载荷14 k N) 及工装外形大致尺寸, 选定所需推力轴承的型号为51100型, 再根据轴承相关配合尺寸选取相配静轴的尺寸及公差尺寸。然后, 在轴的下端设计一个螺纹孔或径向小孔, 以便悬挂吊钩。

3.2 传动件的设计

传动件工作时要求由旋转运动转变为升降运动, 而且旋转一周要有较大的升降位移, 以提高工作效率, 这样就可选择螺纹传动。考虑到工装不能太重, 所以选择了Tr245的米制梯形螺纹, 而且在螺杆轴向方向设置穿静轴的孔。孔与静轴间为间隙配合, 保证静轴工作时不能有转动。同时螺杆的长度要选择合适, 不能太短, 否则可能会出现传动杆已旋到极限位置了, 而弹簧还没被拉伸到位置。另外, 挂钩在非工作时应是可以随静轴任意转动, 以方便悬挂弹簧。根据文献[1]中对滑动螺旋传动杆的验算公式, 进行验算后得出所选螺杆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耐磨性都达到了要求。轴、轴承、传动件、挂钩组装后如图3所示。

3.3 支撑件的设计要求

因为该工装使用频繁, 且要一人拿上拿下, 因此绝不能太重, 另外, 支承架要有一定高度、强度和稳定性。梯形螺纹的螺母要居中焊接在支架上。改进后的高压断路器合闸簧装、卸工具如图4。

4 使用方法

使用时把工具放在壳体上, 先在挂钩下挂上铁丝, 再旋转传动件, 带动静轴向上移动, 拉伸弹簧, 同时查看壳体内挂弹簧的销轴是否对准了轴销安装孔, 错过了需再旋转传动件, 对准后就可安装销轴;如果要拆弹簧, 同样先旋转传动件, 并拉住弹簧, 就可把挂弹簧的销轴去掉, 也就把弹簧给去掉了。

5 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使用, 效果很好, 既轻松又方便, 不仅减少了人力, 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合闸簧安装、拆卸需两个人的生产模式, 减员增效, 保证了生产线的顺利运行。

摘要:阐述了高压断路器合闸簧的安装与拆卸工艺的设计思路和结构设计要求, 避免了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提供了工艺保障。

关键词:传动螺杆,推力球轴承,静轴,吊钩

参考文献

断路器跳合闸范文

断路器跳合闸范文(精选7篇)断路器跳合闸 第1篇1 断路器跳合闸故障现象1.1 陕西电厂35 k V断路器跳闸故障故障现象:断路器跳闸, 具体...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