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彩色多普勒检查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01

彩色多普勒检查(精选11篇)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0例, 纳入本例研究当中,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病史追问及体格检查, 且所有患者均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 并最终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腮腺肿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 女性患者11例, 年龄21~71岁, 平均年龄为 (42.5±2.3) 岁。其中9例为腮腺恶性肿瘤患者, 41例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 交界性肿瘤患者为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相关检查 (彩超、CT) 均有职业资格的技师完成;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均有职业资格的影像学诊断医师完成, 并最终由影像学诊断主任医师最终审核确定。影像学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不确定性质3个类别。拿这些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最终的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 借此来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联合应用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11第3231484号, 型号为DC-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CDFI观察肿瘤内部血流分布情况, PD检测瘤内动脉血流, 最终获得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1.2.2 CT检查

CT检查系统:Philips 64排螺旋CT, 由飞利浦 (中国) 公司生产。最短扫描时间 (360度) :0.42 s, 最薄扫描层厚:0.625 mm。常规CT平扫检查后继续行增强扫描, 造影剂碘海醇经高压注射器注入, 速度为2.8 m L/min, 延迟时间30 s, 延迟期2 min。

1.3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所有的诊断结果当中, 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有效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总数]为50%;CT检查检出有效率为48%;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有效率则为72%。两两比较得出, 彩色多普勒检查与CT检查对腮腺肿瘤诊断有效率无差异 (P>0.05) , 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见表1。

3 讨论

腮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 近90%的腮腺肿瘤中来源于腺上皮组织, 良性肿瘤占80%左右, 恶性肿瘤不足20%, 还有一些交界性肿瘤[3]。良性腮腺肿瘤主要包括混合瘤、腺淋巴瘤两种, 以前者最为常见, 恶性肿瘤多为黏液表皮样癌[4]。无论良恶性肿瘤, 均可发生与任何年龄段, 以30~50岁多见,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5]。腮腺良性肿瘤有一定的恶变率, 为5%~10%。若瘤体近期突然增大、疼痛、边界不清, 应考虑恶变可能。目前对于腮腺肿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 而在整个治疗方案选取前, 肿瘤性质的确定无疑具有极大的意义。对于腮腺肿瘤的确诊及性质的确定还是依赖于病理活检, 但是由于腮腺特殊的解剖学特点, 穿刺活检极易造成包膜破坏, 而造成肿瘤的人为种植[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于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而被广泛的应用, 是确定是否有占位的首选检查手段。超声检查中, 良性肿瘤一般呈现膨胀性生长, 边界较为规则, 回声均匀;而恶性肿瘤则表现为浸润性生长, 性状不规律, 回声不均匀[7]。尽管超声检查对于鉴别诊断可以提供一定的价值, 但是对于良恶性鉴别上尚未有统一标准。CT检查是腮腺肿瘤诊断的另一重要检查手段, 它可以确定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特别是对比造影剂的应用, 这无疑给进一步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8]。但是国内外对于此类报道尚缺乏, 无统一的标准可循。而超声、CT检查的联合可以使优势得到互补, 无疑可以提高更高的诊断率。本研究结果发现, 在腮腺有效诊断率上,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检查显著高于单一检查, 说明联合检查具有更佳的诊断效果。

注:△1.2χ2=9.76, P=0.76;△1.3χ2=10.19, P=0.041;△2.3χ2=11.34, P=0.027

参考文献

[1]Gobic M B, Pedisic D, Bekafigo IS, et al.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in the evaluation of parotid gland tumors[J].Coll Antropol, 2010, 34 (2) :345-348.

[2]李巧珍, 肖萤, 徐乐天, 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2, 9 (9) :809-812.

[3]孙海鹏, 冯力, 范海东.184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2010, 4 (3) :275-278.

[4]刘文书, 金志巍, 张艳秋.150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疗效回顾性分析[J].吉林医药, 2010, 31 (35) :3527-6528.

[5]Modlin IM, Shapiro MD, Kidd M.Primary carcinoid tumor of the parotid gland: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ar Nose Throat J, 2010, 85 (8) :533-539.

[6]李毓红, 裴小青, 曾辉.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1, 8 (2) :370-375.

[7]文艳玲, 秦咸, 罗藻明, 等.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在腮腺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0, 7 (1) :73-77.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说明书 第2篇

1.1、设备用途:主要用于腹部、心脏、妇产科、浅表器官、腹部实时四维等部位的彩色超声显像和科研。

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包括:

#1.2.1、彩色监视器:17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监视器,自由臂设计,可上下左右前后任意旋转,多达360度。(附证明资料)1.2.2、操作键盘:可多方向控制转位 1.2.3、全数字化超宽频带波束形成器 1.2.4、超宽频带探头, 频率范围1---12MHZ 1.2.5、数字化高分辨率二维灰阶成像单元 1.2.6、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部件 1.2.7、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CPA)1.2.8、方向性能量图

1.2.9、M模式, 彩色M型(附图片证明),解剖M型 1.2.10、脉冲波及连续波模式,并具备高PRF脉冲波

1.2.11、实时动态频谱多普勒显示及多参数分析系统,并可输入报告系统 1.2.12、三同步功能

1.2.13、组织谐波成像单元,采用脉冲反相谐波技术,并具备多组谐波选择 #1.2.14、160DB动态范围,可视可1DB的调节 1.2.15、1500数字化通道

1.2.16、复合成像技术可选(同时作用于发射和接收,至少5线发射,要求作曲别针试验并附图片)1.2.17、斑点噪声抑制技术,提高图像对比分辨率,减少噪声的干扰。#1.2.18、组织差异校正技术,利用声波在不同组织传播速度不同,对不同组织进行回声校正,改善远场穿透,提高分辨率,分多种组织可选,≥4种(附证明资料)1.2.19、智能图像优化技术:根据人体不同的声学特性及医生的诊断需求进行快速的图像优化条件设置的选择。

1.2.20、智能图像一键优化技术(作用于2D及Doppler),单键操作,可自动调节增益,动态范围,Doppler基线,标尺等参数(附证明资料)1.2.21、梯形成像,线阵探头视野扩展15%

第 1 页 1.2.22、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由TGC控制 1.2.23、自由臂三维技术

1.2.24、可选时间空间智能成像技术,用于胎儿心脏扫查,在MPR多平面显示以及三维模式显示,支持二维模式

*1.2.25、一体化先进四维成像,具多平面MPR模式显示在X,Y,Z轴的不同层厚, ROI感兴趣区域于多平面MPR及动态三维容积显示模式均可灵活调节,可在不同MPR层厚旋转,擦写以及修改,可调节透明度,组织定征(组织,囊肿,肿块)等多种参数(附证明资料),使得到最好的动态三维图像。具有静态三维以及动态三维两种模式可任意选择;并具有3DCPA以及3Dcolor功能(附证明资料),具有经腹部和经阴道容积探头选项,*1.2.26、具备实时智能容积断层成像功能可选 :实时状态下将容据数据信息在A,B,C参考平面自动智能断层,瞬间即可获取0.5mm间隔任意深度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使病变图像一目了然,更能获取常规二维超声不易获取的断层图像,最多6x4显示格式(附证明资料)

1.2.27、具备多平面智能容积断层成像功能

1.2.28、具备容积不规则体积测量功能,具备VOCAL不规则脏器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

1.2.29、具有任意平面CT样成像功能:利用容积透视技术切取任意平面信息进行各个方向的观察(附图片证明)

1.2.30、3D非常规观察技术:利用采集到的3D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任意径线上的图像,并且可以自己定义取样线位置,长短,曲直,勾画出所需的图像。#1.2.31、具有中英文操作界面,为完全汉化的操作系统,支持中文标注,并且标注及测量数字字体大小可调,可调级数≥8级(附图及证明资料)

#1.2.32、所配软件为最新版本,要求所投产品中国注册时间为2009年后(含2009年),产品注册证以中国相关部门颁发时间为准。

1.3、测量和分析:(B型、M型、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

1.3.1、一般测量(距离、面积、周长、容积、角度、时间、斜率、心率、流速、压力、流速比等)

1.3.2、产科测量,具有产科应用软件(具有胎儿体重孕龄评估,生长曲线显示,胎儿超声心动图计测)

第 2 页 1.3.3、心血管系统测量与分析(具备多种测量公式及心功能分析方法等)1.3.4、外周血管测量与分析

#1.4、全数字化硬盘,硬盘容量为120GB,CD-R/CD-RW/DVD-RW,≥5个USB图像存储,电影回放重现单元3000帧(附证明资料)1.5、参考信号:心电、心电触发 1.6、输入/输出信号:

1.6.1、输入:VCR、外部视频、RGB彩色视频 1.6.2、输出:复合视频、RGB彩色视频、S-视频,USB 1.7、图像管理与记录装置 1.7.1、超声图像存档与病案管理 1.7.2、磁盘:USB,CD/ DVD-RW盘 1.7.3、DICOM3.0接口

1.7.4、USB接口支持打印和数据输出 1.8、技术参数及要求: 1.8.1、系统通用功能:

1.8.1.1、彩色监视器:17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监视器,自由臂设计,可上下左右前后任意旋转,多达360度。1.8.1.2、标准激活探头接口:3个

1.8.1.3、安全性能:符合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要求 1.8.2、探头规格:

1.8.2.1、超宽频带探头, 高频探头中心频率>7.5MHZ 1.8.2.2、类型(数量):凸阵探头(1个)、相控阵探头(1个)、线阵探头(1个)、腹部四维探头(1个)1.8.2.3、阵元:

线阵探头有效阵元≥256阵元 相控阵探头有效阵元≥128阵元 凸阵探头有效阵元≥256阵元

1.8.2.4、穿刺导向装置,标准套探头具有穿刺装置 1.8.3、二维灰阶显像主要参数

#1.8.3.1、腹部凸阵探头频率2.0-5.0MHZ

第 3 页 线阵探头频率5.0-12.0MHZ 相控阵探头频率2.0—4.0MHZ 腹部四维探头频率3.0-7.0MHZ #1.8.3.2、相控阵探头最大扫查深度30cm(附图片证明)

1.8.3.3、成像速度:相控阵探头,85°角,18CM深度时,帧速度≥62帧/秒

凸阵探头, 85°角,18CM深度时,帧速度≥35帧/秒 1.8.3.4、扫描线:每帧线密度≥230超声线 1.8.3.5、可选配腔内探头

1.8.3.6、发射声束聚焦:发射≥8段

1.8.3.7、接收方式:前端接收超声信号动态范围≥160dB,可视可调.1.8.3.8、数字化声束形成器:连续动态聚焦,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迁 1.8.3.9、回放重现:灰阶图像回放≥5000幅

1.8.3.10、预设条件: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预置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减少操作时的调节,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1.8.3.11、增益调节:

B/M可独立调节 STC分段调节

1.8.3.12、空间分辨力:符合GB10152-1997国家标准,并提供检测数据 1.8.3.13、具备可选配弹性成像技术的功能 1.8.4、频谱多普勒: 1.8.4.1、B/D兼用:

线阵: B/PWD 凸阵: B/PWD 扇扫: B/PWD, B/CWD, B/HPRF 1.8.4.2、多普勒基准频率:

线阵:PWD;3.5-7.5MHZ 凸阵:PWD;2.0-5.0MHZ 扇扫: PWD/CWD: 2.0-4.0 MHZ 1.8.4.3、最大测量速度:

PWD:正或反向血流速度6m/s

第 4 页 CWD:血流速度15.0m/s 1.8.4.4、最低测量速度:≤0.6mm/s(非噪音信号)1.8.4.5、显示方式B, B/PWD、B/CW, B/HPRF, B/M、B/B、B/CFI/M, B/CFI/D, 3D 1.8.4.6、Doppler及M型电影回放时可以测量和计算 1.8.4.7、取样宽度及位置范围:宽度 0.5 –15 mm可调;1.8.4.8、滤波器: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两种,分级选择

1.8.4.9、显示控制:反转显示(左/右;上/下)、零电位、B-刷新(手控、时间、ECG同步、D扩展、B/D扩展,局放及移位 1.8.5、彩色多普勒 1.8.5.1、显示方式:

速度方差显示、能量显示、速度显示、方差显示

二维图像/频谱多普勒/彩色血流成像三同步显示

1.8.5.2、扇形扫描角度:10°-90°选择

1.8.5.3、彩色显示帧频:相控阵探头,18cm深时,成像彩色显示帧频≥10帧/秒,凸阵探头,18cm深时,成像彩色显示帧频≥8帧/秒

1.8.5.4、显示位置调整:线阵扫描感兴趣的图像范围:-10°~+10° 1.8.5.5、显示控制:零位移动8级可调

1.8.5.6、彩色增强功能: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方向性能量图 1.8.6、超声功率输出调节:B/M、CWD, PWD、彩色多普勒输出功率可调

1.8.7、超声图像存档与病案管理功能(内置或外置)实时动态静态捕获/存储超声图像,硬盘容量≥120GB, 可进行调节动态图像的压缩比, 无需特殊软件即能在普通PC直接观察图像,具USB接口进行图像存储。1.9、江西三甲医院该品牌装机≥12家 1.10、备件、资料及其他 #1.10.1、备件

卖方应在国内设有维修备件库,国内零配件保税仓库≥3家,保证供应(提供零配件保税仓库地址、联系电话)等 1.10.2、资料

1.10.2.1、提供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等

1.10.2.2、卖方须向买方提供设备的运行,安装,使用环境要求等

第 5 页 1.10.3、服务

1.10.3.1、在货物到达用单位后,卖方应在7天内派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提供安装、调试等服务,并协助医院组织验收

1.10.3.2、保修期为壹年,卖方须保证提供8年以上的优质服务

1.10.3.3、卖方须为买方提供现场操作培训,保证操作人员正常使用设备的各种功能

二、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口产品)

12导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技术参数

一、技术参数 1.1 电脑配置:

1.1.1 CPU:高性能的英特尔双核处理器2.8GHz或以上 1.1.2 内存:1GB DDR内存或以上 1.1.3 硬盘:160GB或以上 1.1.4 光驱:DVD刻录机

1.1.5 显示器:19”液晶显示器或以上 1.1.6 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1.2 分析软件:

1.2.1 WINDOWS中文操作界面

1.2.1 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分析、P 波与 T 波分析

1.2.2 各时间段心律失常事件随机统计、查询、趋势图下的栅状图显示 1.2.3 前瞻式扫描和自学习功能 1.2.4 不同界面间自由切换

1.2.5 模板动态确认,分析参数实时调整 1.2.6 导联 ST 段趋势图和 T 波交替分析

第 6 页 1.2.7 心室电活动QRS波分析 1.2.8 心率振荡分析

1.2.9 心率变异性综合分析和昼夜交替 1.2.10 12导联显示,任意通道选择分析 1.2.11 起搏器分析,QT/Qtc变化分析功能 1.2.12 各种编辑和条图存储打印 1.3 12导联记录器:

1.3.1 标准10线12导联ECG记录 1.3.2 CF卡存储,内存512兆或以上

动态血压技术数据

系统:

电源:2节NiMH AA可充电电池(≥ 2300 mAh)LCD:背光显示,多种语言菜单

接口:USB接口用于数据传输和设置 程序:菜单引导;2个按键

安全标准:IEC/EN 60601-1;UL 60601-1;C22.2 No.601.1-M90;IEC/EN 60601-1-2(EMC)保护等级:内部电源供电

应用部分:BF,符合IEC/EN60601-1 认证:CE 0123,符合93/42/EEC指示(医疗设备)分类:IIa,符合93/42/EEC指示 测量:

测量方法:示波振荡法 和 听诊法(柯氏音法)测量间隔:24小时或48小时 血压测量范围:30 – 300mmHg 心率测量范围:25 – 300 bpm 放气速度:2 – 9mmHg/S 自动测量间隔:10 – 120分钟

存储容量:可存储超过400个测试和30秒钟语音记录 选项:Mini SD卡用于存储额外的原始数据 标准附件: 袖袋(M),4节NiMH可充电电池,充电器,安全袋含带子,用户手册,尼龙搭扣垫片,固定

第 7 页 麦克风的粘性电极片,MT-300 Light分析软件和USB电缆附件。选项:

各种尺寸的袖袋 分析软件(选项)MT-300程序:

-EMR系统接口(GDT)PDF文件生成便捷的分配Pentium 500MHz或更高256 MB RAM80%

8、吸气流速压力双触发

9、吸气流速触发 1—10升/分钟

10、呼气触发 0—90%峰流速

11、吸气压力 2—99厘米水柱

12、持续正压通气压力CPAP 2 –50厘米水柱

13、氧浓度调节21—100%

14、叹息通气 1-2个潮气量

15、智能吸氧功能

16、吸气斜率: 20—200cmH2O/秒

第 8 页 *

17、通气模式: VCV, PCV, SIMV, PSIMV, PSV, PRVC, CPAP, Duo-Level, PS-Pro窒息通气

*

18、无创通气模式:CPAP,PSV NIV, DUOLEVEL

19、内置同步气动雾化 1-20升/分钟 20、监测:流速压力容量环路和实时曲线,*

21、监测参数: 分钟通气量,吸气和呼气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PEEP,auto-PEEP,平台压力,氧浓度,吸气百分比,平均压,浅快呼吸指数,自主呼吸频率,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自主呼吸百分比,漏气百分比,吸气呼气峰流速,漏气流速22、80小时的历史记录趋势

*

23、数据传输和连接: 具有连接投影仪大屏幕的视频输出 和 OTP连接功能。

24、报警: 气体供应报警,电源和内置电池报警 病人回路脱落报警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盘植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有15例行产前超声检查,另13例患者行产后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影像资料特点,统计检查诊出率。结果:15例产前检查的患者检出5例,诊出率为33.3%,13例行产后检查的患者检出11例,诊出率为84.6%;产前行彩超检查的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胎盘增厚、胎盘内血池异常、胎盘下肌层局部菲薄等,产后行彩超检查的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胎盘内呈团状高回声且胎盘下肌层菲薄等。结论:胎盘植入患者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能较清晰的显示病灶,其中胎盘植入患者行产后彩超检查具有更高的诊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關键词】胎盘植入;多普勒彩超;诊断价值

胎盘植入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具有高危性,能够直接引起子宫收缩过激,进而导致产后或产时大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性感染等急性病症[1],严重影响着母婴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与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胎盘植入病发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女性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对胎盘植入患者行产前或产后彩超诊断能够尽快发现病情,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影像依据。本文选取28例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多普勒彩超的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7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胎盘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5-41岁,平均年龄为(32.6±5.4)岁,孕史为2-4次。本组患者中有22例经产妇,6例初产妇,有刮宫史的患者18例。所有患者中剖宫产发现胎盘植入患者患者20例,足月分娩后出现胎盘植入的患者有3例,引产胎盘植入的患者有5例;其中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1例,4例临床表现为孕期阴道无痛性流血。

1.2 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的诊断仪器为西门子X300PE、日立6500、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过程中仪器经阴部探头频率为5.0-7.5MHz,经腹部探头频率为3.5-5.0MHz。2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行产前彩超检查,另13例患者行产后彩超检查。产前彩超检查[2]:经腹部检查前置胎盘者膀胱充盈适度,检查时着重观察患者胎盘位置、胎盘内部回声、子宫肌壁与胎盘后方回声情况、子宫肌壁厚度、膀胱后壁光滑度及子宫前壁与膀胱后壁的组织间的关系。产后彩超检查:检查时着重观察胎盘位置、子宫肌壁厚度、子宫内部回声及胎盘边缘发育情况、宫腔线、宫腔形态及宫腔附着物情况、胎盘内部的血流信号等。

2 结果

2.1 产前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与声像图表现 15例产前检查的患者检出5例,诊出率为33.3%。彩色多普勒检查声像图表现:胎盘不同程度增厚,胎盘下肌层出现局部性菲薄,胎盘后间隙有消失趋势,胎盘附着处出现外向突出倾向,胎盘内血池异常丰富,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内见云雾样回声;胎盘肌底血管丛有增生趋势,子宫旁壁部分血管出现扩张,液性暗区处无明显的血流信号。彩色超声检查中发现有4例患者为完全前置性胎盘(胎盘分布于子宫前壁)且伴有胎盘植入,膀胱后壁与子宫浆膜层交界血管出现增生。2例患者出现了胎盘植入合并宫角妊娠,宫角外向突出且肌层消失,血流信号较弱。

2.2 产后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与声像图表现 13例行产后检查的患者检出11例,诊出率为84.6%。彩超检查中发现胎盘植入患者伴有子宫腔内胎盘有团状回声,胎盘下肌层出现菲薄特征,部分区域甚至无回声、无明显的血流信号,部分下肌层血管可见。经超声检查发现6例患者出现胎盘植入发生于瘢痕子宫处,下肌层与胎盘间的界限有淡化趋势。

3 讨论

胎盘发育早期绒毛膜会有绒毛覆盖,随着绒毛的生长,绒毛会出现分叶,进而形成胎盘。在胎盘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胎盘绒毛会植入子宫内膜,但是部分患者胎盘绒毛会植入子宫肌层中,这主要是因为胎盘绒毛组织反应发生异常或子宫内膜受损度较为严重,导致胎盘发育早期的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内部,形成胎盘植入。有临床研究统计发现,有清宫史、剖宫产史、宫角妊娠及高龄妊娠的产妇等子宫内膜受过损伤的患者子宫肌层可侵入程度极高[4],胎盘植入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尤其高。胎盘植入临床分为胎盘粘连、植入胎盘及胎盘穿透三种,其中穿透性胎盘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绒毛深度侵入子宫肌层甚至侵入直肠或膀胱,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本文以28例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多普勒彩超检查的价值,结果发现产前诊断率明显低于产后的胎盘植入的诊出率,笔者认为原因有:胎盘位置不同影响诊断结果,如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处诊断较难;妊娠期患者的子宫壁厚度降低,胎盘附属物也会干扰超声检查;仪器对植入子宫肌层较浅的胎盘辨识度不高、;检查医生的主观性因素影响等。此外,本文研究发现前置胎盘患者发生胎盘植入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28例研究中有4例患者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就原因而言,前置胎盘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膜损伤后较为薄弱,再加上子宫下段宫颈内口面积扩大,这便增加了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的可能性,形成胎盘植入。

胎盘植入疾病对于女性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影响极大,强化产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从本文统计结果来看,对产妇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能够切实提升诊断率,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周诚.彩超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附48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0-411.

[2] 陈静,黄晴.胎盘植入五例的超声诊断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4):388-388.

[3] 王凤英,赵蕊,李艳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2):142-143.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青年路医院眼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38例138只患眼,其中女性47例,男性91例;年龄5~86岁,平均(45.5)岁。单一病变61例,复合病变77例,其中钝挫伤112例,穿孔伤26例。致伤原因:钝器伤79例,锐器刺伤12例,异物致伤6例,爆炸伤10例,车祸致伤23例,拳击伤8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11)MHz,患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经眼睑直接扫查,必要时嘱患者眼球左右转动,观察玻璃体内病变活动度及后运动,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病变区的血流信号。

2 结果

本组138只患眼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诊断为玻璃体出血52只(图1),晶体脱位31只(图2),视网膜脱离21只(图3),脉络膜脱离3只(图4),玻璃体后脱离3只(图5),复杂的玻璃体内病变(玻璃体内既有脱位的晶体,同时又有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21只(图6、7),玻璃体挤出1只(图8),异物6只。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见表1。

注:*经手术诊断

3 讨论

由于外伤所致眼部损伤的结构和轻重不同,外伤后眼部的形态改变也各有不同。分析检查结果显示眼外伤致玻璃体内病变最高,主要有玻璃体内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晶体脱位等,这些病变常引起屈光间质浑浊,眼底检查困难,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弥补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球内结构。对于外伤所造成的少量玻璃体出血、单纯的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行超声检查时可依据其典型声图像表现诊断(图1~5)。在眼外伤中,穿孔伤或钝挫伤均可造成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眼内出血进入玻璃体腔,少量出血易于吸收,较多的出血则难以吸收,玻璃体部分液化、浓缩和后脱离等,反复大量出血可刺激眼部增生反应,形成纤维增生膜,此膜的吸收可致视网膜产生裂孔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声像图表现为点状、块状和膜状回声。由于损伤多发生在玻璃体改变上,损伤常造成玻璃体内多种病变复合在一起,如晶体脱位加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加脉络膜脱离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它们的形态及位置有相应声像图表现,诊断也不困难。脉络膜脱离表现为玻璃体内带状回声后端连于赤道部附近,与视盘无关,凸面向玻璃体腔,缺乏后运动[2],而视网膜脱离的带状回声一端连于视盘边界,另一端止于周边的球壁,后运动活跃[3]。玻璃体后脱离为连续条状光带不与球壁后基部相连,后运动活跃。因眼外伤所致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离断将导致晶状体位置异常,即晶状体不全脱位和晶状体完全脱位[3],声像图表现为晶体颞侧或鼻侧与睫状体分离,脱入玻璃体前部,或玻璃体内见圆形或椭圆形光环。对于较严重的损伤造成的眼球内结构失常,眼球变形,球内呈不规则杂乱的条带状及絮状、斑块状回声,与球壁关系无法确定,甚至是眼球破裂等复杂玻璃体内病变时,二维超声诊断一般比较困难,此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因玻璃体内杂乱的条带状回声上可探及较多的血流信号,通过二维与血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在条带状回声上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且频谱形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完全相同即为视网膜脱离[4],条带上可见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动脉血流频谱,与睫状后动脉相似即为脉络膜脱离,未探及血流信号的条带状回声为玻璃体内机化膜[4]。超声检查对球内异物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不仅可显示异物大小、位置及与球壁的关系,还可显示球内异物的继发性病变,如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

超声检查弥补了眼科检查的不足,对眼的正常结构和眼内病变观察清晰,对眼内病变能够得出直观的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以及估计手术效果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对眼外伤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注意不能按压眼球,否则会使损伤加重,对于异物尤其是尖锐物刺伤,异物还在眼内,切勿转动眼球,以免加重损伤。

参考文献

[1]李莉,张文云,殷春霞,等.226例眼外伤高频超声检查分析.天津医药,2008,36(9):729-730.

[2]李力新.眼部超声诊断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107.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88-292,337.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5篇

[关键词] 脑梗死;预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 R445.1;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18-02

Correlation study on caroti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TIAN Dan

Function Test Room,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a'an City,Ya'an 6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of carotid artery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neurology of our hospital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90 cases,and select the same period in hospital out-patient medical examination 9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the 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Results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 detec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s of plaque was significantly (P<0.01);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oft plaque det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ight patients. Conclusi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great relevance,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treatment and prognosis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information,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price is relatively low,and rapid non-invasive.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Prediction;Carotid artery;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近年来,彩超作为脑血管无创性诊断方法发展较为迅速,而多普勒超声为定量化评价脑血管血流变化提供了无创简便的方法[1]。本研究笔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旨在探讨脑梗死发生危险因素的预测,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并进行有效地早期预防和治疗,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10年12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其中男74例,女16例,年龄(72.8±10.2)岁;病程(18.1±7.3)h;合并高血压者36例,伴冠心病26例,伴糖尿病16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2],并经头部MRI或CT检查确诊。排除脑栓死及脑缺血,所有患者无出血倾向,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全身严重疾病。血小板计数>80×l09/L,血压<200/110 mm Hg(1 mm Hg= 0.133 kPa)。选择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90例为对照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59.8±10.2)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人群无肿瘤、无原发性糖尿病、高血压及无头痛头晕等脑缺血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诊断方法

本研究采用麦迪逊公司生产的8000LIV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患者行仰卧位,头尽量向后仰以充分暴露颈部,且让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分别检查颈总动脉全长及颈内外动脉,测量内-中膜厚度(IMT),观察粥样斑块的部位、性质及患者管腔狭窄程度。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颈动脉不同部位硬化斑块的分布、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脑梗死不同病情时硬化斑块性质的变化[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各指标均以()表示,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检测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4例,检出率为71.11%;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例,检出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发生的部位来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CCA),其中脑梗死组49例,占54.44%;对照组30例,占56.66%,两组患者比较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见表1。两组人群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中脑梗死组软斑、硬斑、扁平斑、混合斑的块数分别为32、41、31、26块;对照组分别为4、22、16、3块。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有关。当然,颈动脉粥样硬化并非脑梗死的唯一原因,还可能与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流的剪切应力有关。以往有不少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4]。刘文武[5]则研究发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造成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为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和样本例数不同所致,本研究笔者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特别是伴有出血性斑块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这是因为超声对极低回声软斑检出的局限性,超声检查时可能会低估动脉狭窄的程度。本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发生率(71.11%)远高于对照组(33.33%),这充分说明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价格比较低,且快速无创,可以检测患者的斑块组织学特征、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这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华杨,郑宇,凌晨,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2(1):69-7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5.

[3] 华杨.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79-181.

[4] 刘祖平,刘兴刚.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临床类型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11,8(31):692-693.

[5] 刘文武.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7(4):547-549.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胎盘前置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病理诊断确诊, 诊断标准为:行病灶切除后可见子宫肌层有绒毛组织, 在第3产程处理后, 胎盘娩出困难或者不能完全娩出, 并且在进行人工剥离时具有很大难度, 产妇分娩后出现阴道出血、月经不规则以及腹痛等症状;进行MR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宫腔内有残余胎盘组织, 并且与子宫肌层有较强的粘连性, 不能准确判断边界, 能够观察到侵入性影像学表现;如果患者行保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取得的宫内物证实为胎盘组织。本组患者年龄21~39岁, 平均 (28.64±4.80) 岁。所有患者产前及产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1.2 方法

检查仪器为飞利浦SONOS 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设置探头频率为4.5 MHz。使患者保持仰卧体位, 进行适度的膀胱充盈处理, 产前行超声检查, 主要检测对象为子宫内胎儿及附属物, 对宫颈内口和胎盘下部的距离进行准确的测量, 检测胎盘后方, 严密观察子宫肌层回声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有大出血症状, 则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检查过程中注意对胎儿和孕妇宫腔的保护, 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查方式。主要观察内容包括胎盘位置、内部回声。胎盘种植区血管、后间隙状况以及子宫肌层完整情况。

2 结果

经手术诊断和病例检查确诊47例子宫前置患者合并前置胎盘23例,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6例 (12.77%) ;产后诊断41例 (87.23%) , 其中漏诊6例, 无误诊。产前超声诊断6例患者的超声影像为:3例患者胎盘增厚>5.5 cm, 5例患者不能观察到后间隙显影;4例患者观察到局部肌层较薄, 2例患者出现胎盘内漩涡, 3例患者出现子宫肌壁层次中断或者消失现象。产后诊断的41例患者声像表现为:所有患者检查结果提示宫腔残留, 残留物与子宫肌壁层界限不明显, 33例患者观察到宫腔内高回声团, 16例患者未能观察到后间隙声像, 14例患者子宫肌层变薄。

3 讨论

胎盘植入是发生于孕早期的严重产科并发症, 这种病症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胎盘绒毛渗入到子宫壁肌层, 目前针对这种病症的检查方式主要有超声检查、AFP检查等[2]。按照胎盘和子宫肌层的黏连关系, 可以将胎盘植入分为3种类型: (1) 浅层植入, 也即是植入胎盘进入肌层浅表位置; (2) 中度植入, 胎盘绒毛渗入到子宫肌层的深部位置; (3) 深度植入, 这种植入方式较为少见, 人工剥除极为困难, 植入胎盘残留组织渗透子宫肌层, 并与浆膜层连接, 甚至穿过浆膜层直接与直肠、膀胱等相连接[3]。

胎盘植入通常不能自行脱离, 在进行人工剥离时难度也很大, 并且极易对子宫肌层造成损伤。胎盘植入是一种凶险的病症, 能够导致子宫穿孔、大出血、继发感染等严重症状,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传统的治疗方式通常采用子宫切除术降低患者死亡率,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大、并发症严重的特点[4]。为降低治疗风险, 临床上开发出多种治疗方案, 其中中西医保守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行保守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方式必须对胎盘植入进行准确的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为判断胎盘植入状况提供有利的依据[5]。现代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 胎盘植入的彩超检查结果具有以下特征: (1) 胎盘增厚, 主要是胎盘内血池表现异常, 形成不具有特定规则的液性暗区, 这种暗区显影较为丰富, 在其内部可见雾状回声, 并且具有“沸水征”, 这种影像特征被称为“胎盘漩涡”, 其病理基础是胎盘对子宫肌层内部的小动脉形成侵蚀作用, 致使动脉血液向胎盘内流动形成开放性血池, 这种血流的压力极高, 以至于流动过程中形成翻滚现象; (2) 胎盘肌层变薄, 如果胎盘植入情况较为严重, 甚至会出现肌层消失状况, 因此表现在声像中就是浆膜层线状高回声; (3) 子宫肌层血流集中, 在漩涡中心位置血流速度会慢慢下降, 不会显示出显著的信号[6]。

在本次研究中涉的47例患者中, 产前诊断率为12.77%, 产后诊断率为87.23%,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胎盘植入在产前一般声像表征不明显, 并且患者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 是检查结果出现误差; (2) 影响产前检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胎儿对病灶区域的遮挡, 由于胎儿体位不容易确定, 在某些时候能够部分甚至完全遮挡住子宫壁, 尤其是使子宫后壁显影不不明显, 这种状况的发生率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呈现增长趋势; (3) 合并前置胎盘会对胎盘植入造成影响, 很多超声科医生往往比较重视前置胎盘的诊断, 致使胎盘植入检查有所忽视。

高危产妇即患有胎盘前置以及胎盘植入病症的产妇, 在对其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增加监测力度并定时随访。此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多, 因此要做好充分准备, 要充分掌握其胎盘的移位程度, 并选取最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 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在进行检测时, 每次都要标记好胎盘上部与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 这样便于分析胎盘前置以及植入范围, 在选择剖宫产的分娩方式时能够为医师提供依据。

对于孕妇而言最危险的病症是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尤其是在此次分娩前有过流产、剖宫产、多次产或者年龄较大的产妇, 则皆为高危产妇。对此类孕妇进行诊断时主要依据是其受孕时间, 对于妊娠中期怀孕, 则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时要求产妇要定期复查。若产妇患此病, 则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子宫壁与胎盘基底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子宫壁肌层厚度减少, 变薄明显;胎盘与子宫壁之间血液流通多;血流RI值明显低于正常标准[7]。也会存在漏诊情况,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相关检查医护人员在诊断过程中不够细心严谨, 单纯诊断为胎盘前置; (2) 胎儿头部挡住胎盘后壁, 子宫与胎盘之间存在缝隙, 但缝隙很小; (3) 若胎盘植入缺乏深度, 则难以检测。如今没有哪一种检测方法能够完全诊断出此病症, 而使用联合腹部、会阴以及阴道的彩色多普勒检测方法予以检测, 则有如下优点:操作程序较小, 具有便捷性;此诊断方式较为科学, 因此准确性高;即使患者存在阴道出血症状, 采用此方法也能够正常检测, 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不会伤及孕妇和婴儿;具有经济性, 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

在正确诊断胎盘植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有效缓解病情并最终达到祛除病灶的目的, 通常针对目前用于保守治疗的药物主要有MTX、米非司酮等[8,9],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对滋养细胞进行强有力的抑制, 破坏绒毛组织, 促进胎盘的脱落。凋亡和吸收。这种治疗方式主要针对出血不多、胎盘植入不够深入并且有保宫愿望对患者, 而对于植入面积大、出血严重的患者则要及时行子宫切除术, 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作用。结果:47例患者均经病例诊断确诊为胎盘植入,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6例 (12.77%) , 产后诊断41例 (87.23%) , 其中漏诊6例, 无误诊。产前诊断声像特征表现为胎盘内漩涡、子宫肌壁层次消失、胎盘增厚以及后间隙消失;产后诊断特征主要为后间隙消失、胎盘下子宫肌层变薄以及宫腔内混合型团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产后胎盘植入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简便易行, 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实施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盘植入

参考文献

[1]张久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8 (11) :4475-4476.

[2]代述明, 敬文瑞.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产后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 4 (13) :275-276.

[3]周小媛, 张凤菊, 杨忠诚.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 4 (13) :335-337.

[4]吴晓端, 黄少英, 姚春花, 等.超声检查在胎盘植入中的临床诊治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5 (27) :777-778.

[5]龚丽莉, 商建利, 蔡力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 2012, 6 (47) :543-544.

[6]王永莉, 刘燕, 张丽平,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 (16) :37-39.

[7]李秀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5 (3) :12-13.

[8]施华芳, 皮丕湘, 丁依玲.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7 (9) :939-943.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7篇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初步诊断怀疑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406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病理诊断。入组标准: (1) 参与研究前未接受任何甲状腺治疗; (2) 超声图像资料必须清晰, 临床资料完整; (3) 患者及监护人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男114例, 女292例;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 (39.13±5.76) 岁。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各项指标均不会对本研究结果构成影响, 具有客观的研究意义。

检查方法:本研究采用检测仪器Philips HD-11彩超诊断仪为患者留存图像。具体操作方法: (1) 扫描频率设定在7.5~10.0 MHz, 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体位, 患者头部向后仰, 使颈部区域充分暴露, 有助于检查; (2)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取横切面、纵切面和斜切面进行全方位扫描, 检测患者甲状腺病变与淋巴结; (3) 对患者甲状腺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情况进行细心检测; (4) 如发现结节肿块, 应对其大小、形态、结节边界、内部回声、个数及所在部位进行重点观察并记录, 还需要观察其肿块内部是否存在钙化灶、周边淋巴结及囊性变的情况[3]; (5) 分析已检测出来的结节内部血管走行及异常血流分布; (6) 对直径<1 cm的结节肿块进行局部放大后截取影像。

观察指标:分析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恶性病变 (甲状腺癌) 与良性病变 (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并对结节性质与超声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分析:甲状腺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94.82% (55/58) , 甲状腺良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93.10% (324/348) 。见表1。

结节性质与超声特征分析:术后病理发现, 恶性结节主要表现为结节边界不清楚或形态不规则、结节内部呈实性低回声、结节中心部伴砂粒体样微钙化、结节内部丰富血流等超声特征。见表2。

甲状腺超声指标:良性结节特征中指标符合≥6, 超声结果提示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特征中指标符合≥6项, 超声结果提示为恶性结节。见表3。

讨论

甲状腺属于人体浅表软组织器官, 距体表仅1.3 cm。甲状腺病变可在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 尤其以女性为多发人群。根据相关报道显示, 近年来, 我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 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居临床内分泌系统类疾病的第二位, 全世界该病发病率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4]。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性质的差异, 其临床诊断结果也不一致。良性结节, 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 其中包括滤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未分化癌以及髓样癌等[5]。故采取积极、有效的检测诊断措施, 尽早判断结节的性质, 准确鉴别良性结节或恶性结节并积极给予治疗, 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预后康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甲状腺病变初期通过触诊亦可发现, 但并不能准确诊断病变的性质与大小[6]。

随着当今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 超声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此诊断方法对判定有无结节、结节大小以及物理特异性等方面的意义已经获得临床共识, 然而许多研究学者对该检测诊断方法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存在较大争议[7]。因此本研究对406例初步诊断怀疑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诊断, 发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病变, 能够清晰地测量甲状腺病变肿块大小、形状以及结节内血流分布情况。数据显示, 甲状腺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94.82% (55/58) , 甲状腺良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93.10% (324/348) 。由此可见,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及鉴别甲状腺病变与良、恶性结节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与梁建平等相关研究的结果类似[8]。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甲状腺疾病诊断具有无损害、无痛苦的特点, 随着超声设备的不断改善与发展, 彩超诊断技术的分辨率明显提高, 可以清楚地显示并测量毫米大小的肿块, 高频超声影像技术产生后, 甚至能够发现甲状腺患者的小结节[9]。此外, 彩超诊断技术不但可以精确鉴别甲状腺肿块是否为囊实性, 同时还可以清晰呈现结节内部血流分布情况以及结节周围各大血管间的相关性, 能够充分显示结节内微血管灌注情况, 进一步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了重要、可靠的依据[10]。本研究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发现, 甲状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此说明彩超诊断技术可用于判定甲状腺良性结节或恶性结节。结节性质与超声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内部低回声及后方回声衰减:良性结节内部大多呈高回声征象, 且回声均匀相似;恶性结节内部大多出现实性低回声, 40%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后方回声衰减, 而且回声大多不均匀; (2) 最大纵横径比值:良性结节纵径与横径比值多<1, 形态呈规则状;而恶性结节纵径与横径比值多数>1, 而形态也呈不规则状态; (3) 颈部淋巴结:良性结节检测时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征象;大部分恶性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 (4) 钙化:良性结节成像时一般呈粗大钙化或无钙化特征;恶性结节多数发生钙化, 并呈砂粒样钙化或簇状钙化等微小钙化现象; (5) 包膜:良性结节通常具有完好、均匀的包膜, 边界可见度清晰;恶性结节一般检查时发现无包膜或包膜破损, 边界不完全可见。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损害、无放射性、可重复检查等特异性, 能够充分呈现肿块内部的结构、性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 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超声存在较大差异, 能够准确诊断与鉴别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对临床诊断甲状腺病变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疾病患者406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甲状腺恶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94.82% (55/58) , 甲状腺良性病变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93.10% (324/348)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充分呈现甲状腺结节内部的结构、性质及周围血流分布, 能够准确诊断与鉴别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唐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12) :79-80.

[2]彭晓琼, 蒲大容, 刘丽萍, 等.高频彩超对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疾病的筛查价值[J].重庆医学, 2013, (28) :3411-3412, 3415.

[3]曾晓茹, 薛行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 :107-110.

[4]刘文英, 叶素敏, 王金岩, 等.超声弹性应变比对甲状腺结节诊断一致性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3, 22 (11) :945-949.

[5]马姣姣, 丁红, 徐本华.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价值的探讨及最佳量化评分点的探讨[J].中国医学超声杂志, 2013, 10 (6) :489-493.

[6]陈霰, 华娟, 李宝江, 等.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甲状腺肿物的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 (6) :493-495.

[7]徐本华, 丁红, 王文平, 等.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实时超声造影表现和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6 (8) :695-698.

[8]梁建平, 张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价值的评价[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 18 (4) :37-40.

[9]彭世义, 顾奇澜, 杨仲坤,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 2013, 39 (13) :1552-1553.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诊治患者, 年龄21~40岁, 均有剖宫产史, 停经32~90d, 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 CG) 升高, 腹痛, 有或无阴道不规则流血。

1.2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 多切面观察子宫内情况, 其内有无妊娠囊, 以及妊娠囊的位置、大小、形态, 与子宫下段切口、宫腔、宫颈管的关系。同时, 观察双侧附件区的情况及有无盆腔积液等。对于孕囊大的切口妊娠或经阴道探查图像不清晰者可结合腹部超声检查。1.3结果超声诊断准确18例 (90.0%) ;误诊2例 (10%) , 其中误诊为宫颈妊娠、不全流产各1例。孕囊型回声8例:子宫腔内未见明显孕囊回声, 孕囊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处, 部分可使前壁外突, 且局部肌层变薄甚至消失, 孕囊周边可见血流;部分孕囊内可见胚芽或胚胎, 内见原始心管搏动。混合型回声10例:子宫腔内未见明显胚囊回声, 子宫下段切口处肌层内见混合回声团块, 内可有低回声区、高回声区及液性暗区夹杂而成, 分布较杂乱, 与周围肌层分界欠清, 部分可外凸, 且局部肌层菲薄或消失;团块周边见血流。

行病灶清除加子宫修补术5例 (25.0%) , 大体标本及病检证实。药物保守治疗15例 (75.0%) ;10例给予随诊B超复查, 包块逐渐吸收变小直至消失, 5例行B超监护下清宫术, 清出物病理报告为退变坏死的绒毛组织。

2 讨论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子宫肌层妊娠的一种特殊形式。病因不明, 可能与在行剖宫产术时, 手术操作损伤了子宫内膜及肌层, 并且在恢复过程中切口愈合不良, 瘢痕过于宽大有关[1]。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与其他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相同, 没有特殊性。少数患者在妇科检查时可扪及子宫下段突起或包块, 有时可被误认为妊娠之宫体。明确孕囊与宫腔及子宫下段切口的关系是诊断本病的关键。超声尤其是阴道超声检查可直接观察孕囊与子宫下段切口的位置关系, 是诊断本病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

本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2]: (1) 宫腔及宫颈管内未见明显妊娠囊回声; (2) 子宫下段切口处肌层内见妊娠囊或混合回声包块; (3) 妊娠囊或混合回声团块与膀胱之间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变薄或连续性中断, 孕囊或混合回声团块越大, 局部外凸越明显, 该处的肌层越薄, 甚至消失; (4)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妊娠囊或混合回声团块周围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本组有2例误诊, 分别误诊为宫颈妊娠、不全流产, 应注意鉴别。宫颈妊娠:宫颈管内见孕囊或混合回声包块, 子宫多为葫芦状, 子宫宫腔线清楚, 宫颈内口多闭合, 子宫峡部与肌层正常结构[3]。不全流产:孕囊或混合回声包块位于宫腔下段近子宫下段切口处[3], 较易误诊, 此时可观察孕囊或混合回声包块周围的血流状况, 如子宫前壁下段处肌层血流不增多, 可考虑为不全流产。

彩超不仅是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 而且对治疗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指导作用, 对于孕囊或混合回声团块与肌层分界清、周围血流相对不丰富的病例可选用药物治疗;对与肌层分界不清或膨向浆膜层, 并向膀胱方向突起, 周围血流极其丰富的病例选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期间可动态监测病灶变化, 提供准确的追踪指标;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

参考文献

[1]孙莉, 常才, 张钰华.20例剖腹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结果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1, 2 (9) :56-57.

[2]朱小兰.子宫峡部剖宫产瘢痕部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J].基础医学论坛, 2007, 11 (12) :1094-1095.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

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门诊及住院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后做CT或MRI证实) , 其中男性88例, 女性56例。年龄在45~88岁, 平均年龄68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4例, 糖尿病患者34例, 高脂血症患者45例。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使用

GE公司Vivid4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高频5~12Hz线振探头。检查方法:检测部位一般分为3个位点, 即颈总动脉的远端;颈内动脉起始检测部位指标包括: (1) 血管内径 (VD) 、内膜-中膜厚度 (IMT) ; (2) 颈动脉斑块; (3) 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PSV) 、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 (EDV) 、阻力指数 (RI) 、脉动指数 (PI) 、平均血流速度 (MFV) 。

1.3 分级标准及分型方法

颈动脉狭窄的分级采用NASCET[2]标准:即颈动脉狭窄<30%为轻度狭窄;30%~70%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99%为颈动脉闭塞。颈动脉斑块的分型按照GRAY-WEALE[3]法分为四型:Ⅰ型 (无回声斑块) 、Ⅱ型 (混合性无回声斑块) 、Ⅲ型 (混合性回声斑块) 、Ⅳ型 (回声斑块) 。

2 结果

2.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二维超声表现

2.1.1 利用二维超声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 并根据斑块回声的不同采用GRAY-WEALE法对其进行分类。

90例ICVD患者中, 发现有同侧颈动脉斑块者64例, 共计160处斑块。Ⅰ型41处 (占斑块总数的25.6%) ;Ⅱ型60处 (占37.5%) ;Ⅲ型33处 (占20.6%)

2.1.2 采用NASCET标准。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90例ICVD患者中轻、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CDFI指标PSV、EDV、MFV、RI、PI明显增高 (P<0.01) 。

3 讨论

我们知道,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脂质沉积, 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局限性斑块, 可使动脉壁变硬, 且由于斑块内脂质崩解组织坏死状如糜粥, 故名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稍增厚、不光滑、表面毛毛糙, 轻度局限性隆起,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0mm, 增厚的内膜回声偏低或中等偏强。

二维超声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一系列变化, 并根据斑块回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类法为GRAY-WEALE法, 国内学者多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块和硬斑块, 其中软斑块相当于Ⅰ、Ⅱ型即为不稳定斑块, 这类斑块由不同数量的斑块下出血、脂质、胆固醇及疏松的基质构成, 质地柔软, 易于脱落, 形成血栓、栓子, 导致ICVD发生[4,5,6,7,8]。

正常情况下, 颈动脉血流为层流,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均匀、单一的血流。从脉冲多普勒来看, 颈动脉轻至中度狭窄时, 狭窄的开口处频带会增宽, 收缩期频带下方的无血流信号“窗”消失, 血流速度无变化或轻度升高;中重度狭窄时, 频谱充填, 峰时与舒张末期流速加快, 呈“喷射”状血流频谱;重度狭窄或颈动脉闭塞时, 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出现逆流, 并可引起同侧颈外动脉血流逆流入颈内动脉, 对侧颈动脉流速可代偿性增高。

综上所述,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项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 为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程度的评价, 还应采用综合标准,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Fisher M.Occuls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J].Arch NeurolPsychiatry, 1951, 65 (3) :346-377.

[2]M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 carotid stenosis[J].N Engl JMed, 1991, 325 (7) :445-453.

[3]Gray-Weale AC, Graham JC, Burnett JR, et al.Carotid arteryatheroma: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B-mode ultrasoundappearance with carotid endarterectomy specimen pathology[J].J Cardiovasc Surg (Torino) , 1988, 29 (6) :678-681.

[4]Wolfgang S, Michael H, Wolfgang R.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high-grad carotid stenosis in Doppler-color-flow imagine[J].Neurology, 1992, 42 (Suppl 5) :131-138.

[5]石怀银, 韦立新, 周定标.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观察[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3, 11 (6) :561-563.

[6]O'Leary DH.Measurement variabil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areal-time (B-mode) ultrasonograph and angiograph[J].Stroke, 1987, 18 (6) :1011-1017.

[7]唐杰, 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2-378.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10篇

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处妊娠又称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处妊娠(简称子宫切口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随着近些年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子宫切口妊娠发生率也有所增加,据文献报道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率0.0045%[1]。由于子宫切口妊娠着床于切口处,绒毛与肌层发生粘连植入,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常常危机患者的生命,因而及时准确的诊断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早采取措施,选择正確的处理方案,应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诊断7例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结果通过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可作出正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患者7例,年龄27~33岁,均有剖宫产史,7例有停经史,2例阴道不规则流血、怀疑宫外孕,2例外院诊断宫颈妊娠,1例外院人工流产未见绒毛、流血不止。

仪器与方法: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先憋尿充盈膀胱,患者平卧,探头放于下腹部,依次检查子宫、宫颈、双侧卵巢,并记录,然后让患者排空膀胱。

结 果

7例患者临床超声结果,见表1。

讨 论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是指胚胎着床于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可能因剖宫产术后切口处愈合不全或因炎症感染形成瘢痕部位微小裂隙,再次妊娠时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并在此处着床而致[2],1997年Godin等提出诊断标准[3]:①宫腔未见囊状回声;②宫颈管未见囊状回声;③妊娠囊生长在子宫峡部前壁;④妊娠囊与膀胱之间肌壁菲薄。以往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往往出现误诊或漏诊,采用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可明确诊断,特别是阴道超声可观察孕囊形态、肌壁厚度,血流情况,浆膜层是否完整连续,这对临床医生采取措施有重要帮助,通过以上7例剖宫产切口妊娠的诊断及监测,发现在切口妊娠早期时,如果孕囊较小,切口浆膜层连续,肌层厚度大于0.40cm时,可在超声监测下吸宫,但如果肌层菲薄,周边出现血流丰富改变时,不能吸宫,否则会引起大出血。

参考文献

1 Seom KW,lluang,Lin Yll,et al.Cesarean scar pregnance: issues in management.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2 Fylstra DL.Ectopic pregnancy within acesarean scar:a review.Obstet Gynecol Survey,2002,157(8):537-543.

3 Godin PA,Bassil S,Donnez J.An ectoc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 scar.Fertil Steril,1997,67(2):398-400.

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我院2014 年7 月~2015 年4 月不同类型的胆囊疾病100 例, 其中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34 例, 其中男23 例, 女11 例;年龄40~70 (58.3±4.5) 岁;胆泥沉积10 例, 其中男6 例, 女4 例, 年龄40~70 (58.3±4.4) 岁;胆囊腺肌症16 例, 其中男10 例, 女6 例, 年龄40~70 (58.4±4.5) 岁;胆囊息肉30 例, 其中男18 例, 女12 例, 年龄40~70 (58.3±4.6) 岁;原发性胆囊癌10 例, 其中男7 例, 女3 例, 年龄40~70 (58.2±4.5) 岁。

1.2 方法病人检查前8h禁食, 取常规平卧位, 必要时可变换合适体位进行监测, 可对胆囊腔及病灶部位清晰显示, 如发现病灶部位将影像局部放大, 超声多普勒血流显示病灶内血液供应情况, 观察阻力指数 (RI) 、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流速 (Vmax) 、血流性质, 当PD检测到静脉或动脉的流速曲线, 声速和血流的夹角需<60°为CDFI阳性,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在同样的动脉血流参数情况下监测胆囊前壁。

1.3 仪器及参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LOGIQ-3 型彩超, 频率2.0~5.0MHz。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行SPSS 18.0 软件系统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采用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囊疾病良恶性占位病变血流CDFI阳性情况评估比较胆囊疾病恶性组的CDFI阳性率为80%, 胆囊疾病良性组的CDFI阳性率为42.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同类型的胆囊疾病及对照组的彩超影像学特征及血流阻力指数 (RI) 、Vmax指标的评估比较胆囊癌血流分布特征为杂乱性或分枝状, Vmax为 (42.4±17.2) cm/s, 显著高于其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胆囊腺肌症、胆囊息肉中血流分布特征为线状或点状, 血流阻力指数 (RI) 为 (0.53±0.06) 、 (0.51±0.06) , 显著低于其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胆囊炎的RI、Vma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胆泥沉积内无血供。 见表2, 图1~4。

3 讨论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术前早期诊断准确性较低, 主要原因早期胆囊癌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无法鉴别诊断[3];另外临床医师缺少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认识, 较少进行适宜的随诊措施, 导致早期恶变病例漏诊[4]。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 其对胆囊疾病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不仅能从不同切面角度对胆囊进行观察, 还能明确病灶大小、形态以及周边组织的粘连程度。 相对于超声来说, 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观察血流情况和血管增生情况, 清晰显示胆囊动脉及其分支扩张, 是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胆囊恶性肿瘤诊断的关键[5]。 本研究发现, 原发性胆囊癌CDFI表现为丰富血流, 病灶内的血流阻力指数 (RI) 为 (0.78±0.13) ;Vmax为 (42.4±17.2) cm/s, 表现特征为 “高速高阻”;而良性胆囊病灶内表现为"低速低阻"。

胆囊腔内沉积物较粘稠时, 其回声与肿瘤相似, 其运动度或不运动较小, 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内部血流信号及回声时, 提示为占位性病变[6];胆囊腺肌症为非肿瘤性及非炎症性腺体增生性胆囊疾病, 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壁呈局限型、节段型、弥漫型增厚[7];壁内扩张的罗阿氏窦表现为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 如出现小结石, 可出现"彗星尾"状特征回声, 多见病变部位为胆囊底部, 进行脂餐实验胆囊收缩功能亢进或正常[8]。 对于胆囊内小隆起病变, 提高血流的显示率十分重要[9]。在胆囊较小的占位性病变时, 需设置仪器为最敏感状态由不同方向选择与探头最近的切面观察血流情况, 指导病人屏气, 有助于脉冲多普勒的数据分析及检测[10]。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类型的胆囊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卜凡文, 刘智, 姜莉.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管残端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 15 (4) :456-457.

[2]苏泽, 黄海, 荀敏, 等.两镜联合处理保胆手术中胆囊管泥沙样结石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 2015, 21 (2) :161-163.

[3]董建党, 周玫娟.彩超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8) :260.

[4]朱雪梅.实时三维彩超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3) :217.

[5]郑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4 (35) :113-114.

[6]叶文琳.高低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底部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5 (22) :178-178.

[7]张宽静.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3) :103-104.

[8]杨丽丽, 蒋双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胆囊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8 (7) :39-40, 41.

[9]张海霞, 李楠, 李晶晶,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27 (19) :17, 19.

彩色多普勒检查

彩色多普勒检查(精选11篇)彩色多普勒检查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50例, 纳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