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介绍范文
茶艺介绍范文(精选8篇)
茶艺介绍 第1篇
常言道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品茗如同品味人生一般,其中各种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才深刻,然而不同的茶叶以及冲泡技术,都会带给人们不尽相同的口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白茶茶艺。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准备工具:透明玻璃高杯若干,电随手泡一套,茶荷一个,茶盘一个,香炉一个,香一支,茶巾一条。
白茶茶艺欣赏:
第一道:天香生虚空(焚香)
一缕香烟,悠悠袅袅,它能把我们的心带到虚无空灵,霜清水白,湛然冥真心的境界,这是品茶的理想境界。
第二道:万有一何小(鉴茶)
“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修习茶道也要豁悟三空(佛家之三种解脱言空,无相,无愿)。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从小中又可以见大,以这种心境鉴茶,看重的不是茶的色、香、味、形,而是重在探求茶中所包含的大自然无限的信息。
第三道:空山新雨后(涤器)
杯如空山,水如新雨,意味深远。
第四道:花落知多少(投茶)
即用茶导把茶荷中的茶叶拨入茶杯,茶叶如花飘然而下。
第五道:泉声落空谷(冲水)
冲水时甘泉飞泻,水声悦耳,仿佛从天而降落入空谷。
第六道:池塘生春草(赏茶)
在冲泡安吉白茶时,开始茶叶浮于水面,在热水的浸润下,茶叶逐渐舒展开来,吸收了水分后沉入杯底,一个个嫩叶娇绿可爱,在碧波中晃动,如迎风漫舞,又像是要冲出水面去迎接阳光,这种趣景恰似“池塘生春草”,使人观之尘俗尽去,生机无限。
第七道:谁解助茶香(闻香)
从古至今,万千茶人都爱闻茶香,但又有几个能说的清,解得透茶那清郁神秘的生命之香——大自然之香?
第八道:百味一杯里(品茶)
品茶在于探求茶道奥义,在于去品味人生,拥抱自然,契悟大道。关于白茶茶艺这一知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想了解更多最新茶叶新闻、茶叶知识,敬请关注中国茶叶网。
茶艺介绍 第2篇
(二)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光临“政和瑞铭”!我也很荣幸能为您表演功夫茶艺。在表演之前首先做个自我介绍,铁观音茶的作用,我茶艺师,我叫梦欣,下面就请大家静下心来与我共享茶艺的温馨与愉悦。
现在给大家表演的是中国茶王――大红袍茶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武夷山,不仅是风景名山,铁观音的产地,文化名山,而且是茶叶名山,更是名扬天下的中国茶王――大红袍的故乡。武夷大红袍是清代贡茶中的极品,现在就请各位嘉宾“当回皇帝过把瘾,品饮茶王大红袍。
第一道:焚香静气
茶须静品,香可通灵,冲泡品饮茶王,更要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我们焚香一敬天地;二敬祖先,三敬茶神,安溪铁观音门户网。第二道:涤静心源 在冲泡大红袍之前先要用净水洗手,洗掉的不仅是手上的灰尘,而且洗净了心中的凡尘,让自已的心变得纯洁、空灵,只有这样才能泡出大红袍的神韵。第三道:孔雀开屏
向嘉宾展示介绍今天泡茶的茶具„„
即是孔雀展示自己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来为各位嘉宾介绍一下我们工艺精湛的工夫茶茶具,茶盘我们也称之为茶海,这把壶是一把宜兴制造的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用的壶,我们把它称之为母壶,同样是一把宜兴制造的紫砂壶,是用来储备茶汤用的海壶,我们把它称之为子壶,这两把壶我们也统称为母子壶。闻杯底留香的闻香杯,品茗及鉴赏汤色的品茗杯、茶道具,我们又可细分为 茶则:用它来量取茶叶;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及品茗杯,茶漏:用来扩大壶口的面积,防止拨茶时干茶的外漏;茶匙:我们用它来拨取干茶;茶通:我们用它来疏通壶口。
第四道:孟臣沐淋
孟臣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把名贵紫砂壶称为孟臣壶。“孟臣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第五道:茶王入宫
用茶导把大红袍置入紫砂壶内。第六道:高山流水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有知音。通过悬壶高冲倾泻而下的热水犹如武夷山的瀑布,使茶叶在壶内随着水流翻滚,起到洗茶的作用。
第七道:春风拂面
即用壶盖轻轻刮去茶汤表面的白色泡沫,以便使茶汤更加清澈亮丽。
第八道:乌龙入海
茶人品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其汤色呈亮丽的琥珀色,出汤时如姣龙吐水,把头一泡的茶汤用于烫杯或直接注入茶盘,称之为“乌龙入海”。
第九道:若琛出浴
茶杯洗净浴出,若琛是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的茶杯比喻为若琛杯。
第十道:一帘幽梦
第二次冲入开水后,茶与水在壶中相依偎,相融合,这时还要在壶的外部浇开水,以便让茶在滚烫的壶中,孕育出香,孕育出味,孕育出妙不可言的岩韵,这种神秘的感觉,恰似一帘幽梦。
第十一道:母子相哺
茶道即人道,茶道最讲究温馨,通常要准备两把壶,一把用于泡茶,铁观音茶道,称为母壶,一把用于储存茶汤,称为子壶,把泡好的茶汤倒入子壶,称为母子相哺。
第十二道:祥龙行雨
把子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茶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
第十三道:韩信点兵
当壶中的茶汤所剩下不多时,改用点斟的手法,称之为“韩信点兵”,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意。
第十四道:敬献香茗
把冲泡好的大红袍献给各位嘉宾。
第十五道:三龙护鼎
这是持杯的手式,三个手指喻为“三龙”,茶杯喻为“鼎”。品茶时拿杯的标准姿势是拇指,食指挟杯,中指托住杯底,女士持杯翘起兰花指,男士则收拢无名指和小指。
第十六道:鉴赏汤色
大红袍的茶汤清澈艳丽,呈深橙色,在观察时注意欣赏。
第十七道:细闻天香
大红袍的茶香锐则浓长,清则悠远,安溪茶厂,甜润鲜灵,变化无穷,如梅之清逸,如兰之高雅,如熟果之甜润,如乳香之温馨,所以茶人把这种茶香称之为“天香“,请大家细闻这妙不可言的天香,铁观音茶叶价格。
第十八道:品啜奇茗
品茶时,啜入一小口茶汤后,不要急于咽下而是用口吸气,让茶汤在口腔中翻滚并冲击舌面与味蕾充分接触,以便更精确的品出大红袍的真香、兰香、清香和纯香。
茶王大红袍,茶艺十八道,暗含武夷山九曲十八湾之寓意。我们的大红袍茶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的配合,祝大家的生活像大红袍一样芳香持久,回味无穷,谢谢大家!篇二:茶艺师个人简述
个人简述
王斐
由于本人对茶的喜爱,在2000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茶行业,做起了茶叶销售。从此我每天都可以闻到茶香,品尝茶的滋味。对茶的每一点新知,常常让我兴奋不已,白天顶着烈日往返于茶店和茶城之间,晚上手捧茶书津津有味的拜读。懵懵懂懂得认为做茶就是要泡一壶使得顾客称赞的香茶。跑遍茶城的角角落落,拜访懂茶的亲朋好友,记下每一个有关茶的点点滴滴,随着对茶的认识的加深,我迷恋上这种神奇的植物。
我精心地经营我的茶店,用我的对茶的热爱感染者我的朋友们,我把茶的乐趣与朋友们分享,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收获着满满的友谊。有朋友千里迢迢来我这里喝茶,论茶;也有朋友的朋友来茶店学茶,泡茶,也有在校大学生暑期专门来我这里让我给她们讲茶,教她们做茶,当然也把最美味的茶给她们品尝,看到她们认真的记着笔记,欣喜地品着我做的香茶,我感到从心而外的骄傲。2011年的冬季,我应朋友的邀请在环球贸易大厦给商务人士做了“茶与健康”的讲座,整个过程2个小时,大家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每到精彩之处掌声雷鸣,我又一次以我对茶的热爱赢得了朋友们的赞誉。在2014年,我加入了茶叶流通协会,荣幸的成为了会员,并且结识了很多茶界精英。
茶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第二生命,我折服于她的神奇,痴迷于她的魅力,我愿以我的一生去钟爱茶。
我经常对朋友们讲:“我将以茶为生,等我到了六十、七十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依然会端坐于茶台,为你们奉上我精心泡的香茶”。2015年10月22日篇三: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茶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道心文趣兼备,兼具科学性、艺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具有四大特点: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审美上看道法自然,崇静尚俭;从目的上看追求怡真,注重实用。本文首先讨论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孔子首先提出文与质相统一才称得上美。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和才华,文是指人的文饰和外在表现。孔子所说的文和质的统一,不仅是内涵美与外表美的统一,同时还是美和善的统一。这一思想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在茶艺中质是指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文是指服装、化妆、道具、环境营造、茶席布置、表演程序和表现技巧等。一套茶艺如果只注重外在美,而忽视了思想内涵之美,即文胜质,这样的茶艺必然显得肤浅,很难打动人心,更无法给人心灵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反,如果只强调茶艺的思想内涵,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则是质胜文,这样的茶艺必然缺乏感染力,显得枯燥乏味,同样不足取。茶艺只有文质并重才能雅俗共赏,韵味无穷,意境高远。
意境是我国文学、艺术、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茶艺美学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境说的思想基础虽然可追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但是它的理论体系确立于唐朝。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把诗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艺术是相通的,诗的意境是这样,茶艺的意境也是这样。
唐代之后意境的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在现代茶艺美学中我们认为,意境是表现出来的客观形象和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能使观众通过体验和联想,体会到难以言传的美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们常以意境的高低作为衡量茶艺成败的重要条件。在茶艺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重通过文与质的统一,做到情与景相交融,茶之美与艺之美相交融,内涵美与外在美相交融,使茶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佛教茶艺应注重空灵静寂的意境,道家茶艺应注重自然玄妙的意境,儒家茶艺应注重中庸儒雅的意境,民俗茶艺应注重质朴真诚的意境,现代创新茶艺应注重时尚简约的意境„„ 要做到文质并重,尤重意境,我们在茶艺学的学科建设时就应当十分注意吸收民俗的知识、宗教的知识、茶道的知识、文学的知识、历史的知识、美学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建立起中国茶艺学的理论体系,使中国茶艺在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下健康发展。篇四: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中国茶艺的特点介绍
茶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它道心文趣兼备,兼具科学性、艺术性、文学性和实用性,具有四大特点: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审美上看道法自然,崇静尚俭;从目的上看追求怡真,注重实用。本文首先讨论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孔子首先提出文与质相统一才称得上美。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和才华,文是指人的文饰和外在表现。孔子所说的文和质的统一,不仅是内涵美与外表美的统一,同时还是美和善的统一。这一思想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在茶艺中质是指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文是指服装、化妆、道具、环境营造、茶席布置、表演程序和表现技巧等。一套茶艺如果只注重外在美,而忽视了思想内涵之美,即文胜质,这样的茶艺必然显得肤浅,很难打动人心,更无法给人心灵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反,如果只强调茶艺的思想内涵,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则是质胜文,这样的茶艺必然缺乏感染力,显得枯燥乏味,同样不足取。茶艺只有文质并重才能雅俗共赏,韵味无穷,意境高远。意境是我国文学、艺术、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在茶艺美学理论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境说的思想基础虽然可追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但是它的理论体系确立于唐朝。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把诗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艺术是相通的,诗的意境是这样,茶艺的意境也是这样。
普洱茶茶艺 第3篇
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生茶和熟茶两大类。按形制普洱茶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
普洱生茶是用晒青毛茶经筛分、捡剔、拼配、蒸压造型、干燥而成的各种形制的紧压茶。其形状有饼形、碗臼形(沱茶)、砖形、柱形等多种,要求外形匀称端正、压制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肥厚黄绿。普洱生茶出厂时仍是晒青状态,必须经长时间的自然缓慢的后发酵才能成为熟茶。
普洱熟茶的生产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将晒青毛茶分级归堆、潮水渥堆、风干醇化、筛分拣剔、拼配或蒸压造型加工形成的散茶或紧压茶。从外形上看包括散茶和紧压茶两大类。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猪肝色),内质汤色红浓或深红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或枣香、槟榔香、桂圆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普洱茶的汤色、香气、滋味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变化,有越陈越香之美誉。饮后令人口齿生香,回味无穷,而且有较好的减肥降脂、防癌抗癌、养胃护胃、抗衰老等药理作用[2]。但冲泡普洱茶要有较高的技巧,否则很难泡出普洱茶的真香本味,更难品味到普洱茶的陈香陈韵了。
1 普洱茶的冲泡要领
1.1 器皿选择
冲泡普洱茶最好选用紫砂壶,也可选择瓷盖碗、瓷壶、土陶壶具。公道杯宜选玻璃杯,玻璃制品透明,可直视杯中汤色,起到观赏汤色的作用,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盛在玻璃公道杯中,如红酒一般,晶莹剔透,极具观赏性。品茗杯可选择玻璃、瓷质或内壁纯白的紫砂杯。
1.2 水温控制
冲泡普洱茶水温要高,一般要用95℃~100℃的沸水冲泡。水温对香气和滋味都有很大的影响。低温香气不易充分展现,滋味亦欠醇和。原料细嫩、陈期较短的生茶水温可稍低(95℃左右);原料成熟度较高、陈期较长的老茶和熟茶水温要高,不但要用100℃的二沸之水冲泡,还要在壶外浇淋开水,以提高壶温,逼发茶香。
1.3 润茶或温茶
为了使普洱茶的香味更加纯正,在冲泡时先进行润茶。即第一次冲下去的沸水,立即倒出。倒出水后可以闻其叶底的香气,如果香气不够纯正,可再重复温茶一次,待叶底香气达到纯正后再正式冲泡。润茶可进行1~2次,速度要快,要控制在2s~5s内,以免影响茶汤汤色和滋味,润茶的轻重要根据茶叶品质决定,一般香气纯正、无陈杂味的润茶可轻,香气不纯正、陈杂味重者润茶要重。普洱茶的润茶水应直接倒掉,不要再用来温洗品茗杯,可用润茶的水浇淋茶桌上的陶制雅玩(也称茶宠)。
1.4 投茶量
普洱茶的投茶量一般以3g~5g茶叶,150ml的水为宜,茶水比例为1:50-1:30。依个人口味可适量增减。普洱熟茶茶性较温和,投茶量可稍大,普洱生茶茶性较烈,投茶量可少一些。
1.5 浸润时间
普洱茶实施了润茶,润茶后茶叶已吸收了一定的热量和水分,内含物质浸出速度快,因此第一泡一般1 min左右即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叶底可继续冲泡,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浸润时间可逐渐延长。每一次加进的水要在适当的时间内倒出,下一次要喝再加水冲泡,不要长时间浸泡,以免影响色泽、香气和滋味。
2 普洱茶的品饮要领
2.1 鉴赏干茶(干品)
冲泡前可先鉴赏干茶。普洱散茶外形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条索肥壮紧结(不同级别有其不同的标准),有陈香。普洱紧压茶要求形状匀整端正,棱角整齐,模纹清晰,不起层掉面,洒面均匀,松紧适度,闻一闻干茶,有甜香或陈香等香气。
2.2 观赏汤色
当茶汤泡出后,倒入玻璃公道杯中,就可观赏茶汤的色泽。普洱生茶的汤色依陈化程度的不同而深浅不同,有黄绿、橙黄、黄红、橙红、红亮不一。但好的普洱生茶的汤色一定是明亮的;普洱熟茶的汤色是红浓或深红明亮,好的普洱熟茶其汤色按品质的不同呈现宝石红、玛瑙红、石榴红、陈酒红、琥珀红等,并且很亮,像玫瑰一般红艳,似琥珀一样晶莹。
2.3 闻香
主要是闻倒出茶汤后叶底的香气。普洱生茶的香气常常是淡淡的荷香、清香、蜜香,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陈香;普洱熟茶的香气,或似槟榔香、桂圆香,很难形容只能是一种淡淡的幽香或暗香。
2.4 品尝滋味
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就可细品尝滋味:醇和、爽滑、回甘。好的普洱茶的滋味应具备甘、滑、醇、厚、顺、柔、甜、活、洁、稠的特点。反之,如果品尝中有麻、叮、刺、刮、挂、酸、苦、涩、燥、干、杂、怪、异、霉、辛、飘(浮)等表现均为不好的普洱茶。
2.5 看叶底
主要看嫩度、色泽、匀度。嫩度好的叶底含芽(带毫)量多,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嫩度差的叶底没有芽毫,叶张较粗大、叶底硬、无弹性。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泡不开)都属品质不好。
要鉴评一种普洱茶品质的好坏与有无品饮价值、收藏价值,在鉴评技巧上必须通过三次以上高温、长时的冲泡。如果每次冲泡的色、香、味变化不大,具备色亮、香郁、味醇、爽滑、柔顺、甜、活等特点的普洱茶,才是好茶。
3 普洱生茶茶艺
3.1 静气备具
冲泡原生青饼要用瓷器才能充分展现,所以我们选择一个青花瓷盖碗、若干只同花色的青花瓷品茗杯、一个同花色的公道杯、一套煮水器、一套茶匙组合、一个茶盘,一套汤滤、一条茶巾。
3.2 活煮清泉
选用清澈、透明、鲜活、甘冽的泉水,“活水还需活火烹”,现时烹煮的清泉会让清冽的原生茶的品质尽善尽美。
3.3 鉴赏团月
原生青饼是云南云县澜沧江集团茶叶公司生产的一款青饼,饼形匀整、漂亮。苏东坡形容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请各位佳宾欣赏这圆似三秋皓月轮的原生青饼,看看它是不是有着动人无比的风采。在鼻前深深一吸,你是否感到了那浓浓的蜜香、惬意的暖暖的太阳的气息。
3.4 轻解团月
用茶刀轻轻松解这片小小的团月,要解得均匀不可伤到茶身。
3.5 清泉净盏
用沸腾的水将美丽的杯具润洗一遍,即可起到提高器皿温度的目的,同时也再次清洗了杯具,以示对各位宾客的尊敬。
3.6 仙茗入瓯
将解好的茶轻轻拨入温热的青花瓷碗中。轻轻飘然而下的茶叶仿佛深山中的仙子轻松、欢快地展现她那清丽、活泼的仙姿。
3.7 润泽仙茗
以稍降之沸水快速醒茶,一抬手将碗中之水迅速倒出,开盖闻叶底,清新之气、青鲜之韵、亲切之感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原生青饼那生动、充满生命力的山野茶灵。
3.8 仙茗起舞
在悠扬的古典乐曲声中,沸水低吟轻唱冲入茶碗。犹如出水芙蓉一般清丽绝俗的“自然之茶”原生青饼,在瓯中轻盈摇曳起舞。
3.9 玉液盈杯
无需过多等待,轻轻一抬手,自然轻松地将茶汤倒出,再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品茗中,橙黄明亮的茶汤在洁白细腻的瓷杯的映衬下意蕴无穷。
3.10 仙茗敬客
将茶敬奉给各位嘉宾。
3.11赏色闻香
浅色瓷杯里的茶汤橙黄、明亮,自然的本色尽显杯里,让人心旷神怡;轻吸一口气,清冽茶香阵阵袭来,那一种天然的幽香,让我们不禁为之沉醉。
3.12慢品茶韵
茶汤含在口里无需细细品味,就可以感受到茶汤的层次感很丰富,一点淡淡的苦涩之后浮现清冽、细腻之感,只留一段芙蓉初绽的香气在唇齿之间徘徊,茶汤入喉之后,口里溢满芳香,甘甜生津,真正使人感到齿有余香,口有余甘。
3.13谢客收具
品了原生茶,清新的茶味一定会让各位宾客为之沉醉,美妙的茶香,会让您品味到彩云之南春天的气息、澜沧江中游茶之故乡的古朴自然的风韵,也定然会让您享受到清风两腋生、何似在人间的美妙境界。
4 普洱熟茶茶艺
4.1 展示茶具
选择古朴的厚胎紫砂壶为主泡器,配上玻璃公道杯、品茗杯,紫砂茶叶罐一个,紫砂茶荷或茶碟一个,木茶匙组合一套,汤滤一套,茶盘一个,茶巾一条,奉茶盘一个。
4.2 煮泉候汤
将泡茶所需的清甜、甘冽、鲜活的泉水烧开。
4.3 普洱出世
用茶则将普洱茶从茶叶罐取出,放于茶荷中。请各位客人欣赏。这是一款用帮东晒茶制作的宫廷普洱茶,外形条索紧直细嫩,金毫显著,色泽红褐油润,闻之陈香浓郁。
4.4 紫砂沐霖
即烫洗茶壶,用烧沸的水注入茶壶,既清洁茶壶,又起到提高壶温的作用。
4.5 海纳清泉
将紫砂壶中的水注入茶海(公道杯)中,温洗茶海。然后将茶海中的开水分入各个品茗杯中,用来温杯。
4.6 玉洁冰清
茶是洁净之物,泡茶要水清器净。从左到右将品茗杯逐一清洁一遍,既可突出净土净茶之韵味,又是对各位宾客的尊敬。
4.7 普洱入宫
将普洱茶轻轻拨入茶壶中。
4.8 烫壶润茗
将沸水注入壶中,润泽茶叶,使泡出的普洱茶香气纯正、滋味醇和。
4.9 普洱初醒
将紫砂壶中润茶的水快速倒入茶海中。宫廷普洱茶经过润茶后,吸收了一定的热量和水分,徐徐舒展,犹如沉睡的少女慢慢苏醒。
4.10 高山流水
高冲泡,茶叶在壶中随着水流翻腾,翩翩起舞,使内含物质快速溶出,让大家可以真正品味到普洱茶的韵味。
4.11淋壶蕴香
将开水浇淋紫砂壶外壁,以提高壶温,更好地蕴育茶汤。
4.12游龙戏珠
将紫砂壶轻轻摇晃几下,使壶上的水珠滴落。
4.13流霞初现
把茶汤斟入公道杯中。
4.14醉赏流霞
我国古代茶人把色彩艳丽的茶汤称为流霞,这道程序是观赏玻璃公道杯中红浓明亮宛如葡萄美酒般的茶汤。如流霞一般美丽的茶汤让人为之沉醉。
4.15茶海慈航
将茶海中的茶汤均匀地斟入各个品茗杯中。
4.16礼敬嘉宾
把分好的茶敬给客人。
4.17品味陈韵
品茶。宫廷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浓郁,滋味醇和爽滑回甘,饮之齿颊生津,陈韵悠然。品宫廷普洱茶,在品其色、香、味的同时,也是在悠然中品味人生。
参考文献
[1]《地里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
[2]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 004.3
婺源茶艺三趣 第4篇
地域有别,民俗亦殊。婺源茶艺讲究汲泉、烹汤、涤器、沏茶、闻香、观色和品味。
婺源的饮茶风俗,是多姿多彩的。
纯朴农家茶
婺源乡村,家家种茶,人人饮茶。家中待客,常用壶泡茶分饮。茶重内质,情贵意诚,一派纯朴之乡土气息,使人倍加亲切。
农家茶表演程序有摆具、备茶、赏茶、荡碗、投茶、冲泡、分茶、敬茶、品味九法。茶品选用“婺绿”特级茶。茶具为青花瓷壶、茶碗、铜水壶。
悠扬的乐声中,三位身穿青花衣裤、顶系青花头巾、腰扎肚兜的村姑,伫立案前把青花茶碗摆好,然后将铜壶中的沸水注入瓷壶内,沸水高冲,如蛟龙喷水。待缕缕茶香幽幽溢出,始执瓷壶分茶。对平行置于案前的茶碗须先由右前至左前,再由左后至右后,然后再右后、左后、左前、右前,如此一循环,方可使茶碗所盛茶水浓淡一致。村姑们备茶、分茶、敬茶,举手投足之间把纯朴亲切的乡土气息传给茶客,使人犹如置身于山间幽境,初识绿茶之韵。婺源风情,尽在品茶图卷中。
静雅文士茶
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四艺。为文人雅士所好。婺源“文士茶”多置于书斋庭院、竹坞流泉之处,为的是便于静坐默思。茶重形质,水选名泉,泥炉鄣炭,瓦罐竹勺……,追求的是“水清、气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
文士茶表演程序有备具、焚香、盥手、备茶、赏茶、涤器、置茶、投茶、洗茶、冲泡、献茗、受茶、闻香、观色、品味(一巡茶)、上水、品二巡茶十七法。茶品选用“婺绿茗眉”、“灵岩剑峰”。
随着悠然而来的丝竹声,上穿蓝便褂、下着大摆滚边罗裙、腕佩玉镯的茶姐,婷然而立长台旁,虔诚焚香,肃然而拜:是为敬“茶圣”。接着盥手、备茶、赏茶、涤器;然后置茶、投茶、洗茶、冲泡;冲泡时,壶嘴由低而高三上三下,泻出水柱银珠成练,使茶叶翻滚受热均匀,名日“凤凰三点头”。品茗十分讲究,首先“闻香”,将瓯盖轻扬一缝,以鼻闻之氤氲溢出的茶香;其二“观色”,将汤瓯盖揭开,细观青翠之茶、清澈之水色;三为“品味”,先轻啜一口于齿颊间灌漱,再徐饮慢品,让齿颊留芳,茗香盈口,甘活之味无穷!观“文士茶”,见儒雅之风、高雅之求、清雅之气。
华贵富室茶
富裕人家,堂前花厅明窗净几,高大宽敞,为待宾朋议事之所。客人依次就八仙桌旁太师椅围坐,敬茶有序且重礼。茶贵形美,器比奢华。
富室茶表演程序有备具、备茶、赏茶、涤器、投茶、浸润泡、冲泡、敬茶、受茶、品茗十法。茶品选用“婺源墨菊茶”(即用丝线将茶叶扎成菊花状)。茶具为粉彩滗盂、汤瓯、锡壶。
表演时,身着浅色旗袍,显得清雅素朴、端庄大方的茶艺姑娘,纤手轻扬,倩影娉婷,恰似玉环起舞、西施浣纱;敬茶谢客,茶艺姑娘举案齐眉,轻移莲步,如同朵朵彩云在人丛中飘游,引人生发出一种飘逸之感。难怪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观婺源茶道后,欣然题词:“茶道是诗,茶道如舞”。
婺源茶艺所强调饮茶环境的优美清静、茶友的情致和谐、茶品水种和品茗方式的美妙意境,以茶来修身养性,以茶来陶冶情操。当人们享受过咖啡酒廊的浪漫、欢愉之后,再来品味茶艺的幽雅、温馨,定能达到更新境界。
茶艺介绍 第5篇
Dear John,
I am awfully delighted to learn that you are keen on Chinese Tea Art and in your last letter, you asked me to inform you of some details about my favorite optional course, Chinese Tea Art. Now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
As you know, Chinese Tea Art is my favorite optional course, which I think represents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class consists of one lecture given by a local tea specialist and one activity concerning the skills of making wonderful tea and then serving it. It provides us with a good opportunity to have a better comma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Tea Art benefits me a lot, deepening my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aking my school life more colorful.
Yours,
Li Hua
亲爱的约翰,
得知您热衷于中国茶艺,我非常高兴,在您的上一封信中,您让我告诉您有关我最喜欢的选修课“中国茶”的一些细节艺术。
正如你所知,中国茶艺是我最喜欢的选修课,我认为它代表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该课程包括由当地茶专家讲授的一场讲座和一项有关制作精美茶然后上茶的技巧的活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中国茶艺让我受益匪浅,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我的学校生活多姿多彩。
你的,
少儿茶艺心得:少儿茶艺之我见 第6篇
◎如何将茶道带入孩子的世界
如何将枯燥乏味的茶道变的生动活泼,如何让每个家听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茶具,在我高职的实习我先用一个文福茶锅的故事让孩子对茶引燃兴趣,再来介绍茶具示范一次正确的泡茶方式〈但是泡奶茶〉,让孩子感觉象是在玩扮家家酒一样,再交孩子一起动手做自己的茶具,首先发给孩子一个已打洞过的纸杯及两段吸管,将吸管穿过洞变成了茶壶,再给一个纸杯只需要捏一个小嘴就变成茶盅了,再以孩子的发展能力给予1-4的小纸杯,最后给一个纸盘和纸巾,这时每位孩子就都有一组自己的茶具了。再来就可以泡茶了,因孩子不可用太高的水温所以选择可用低温泡的红茶,并是先将水变成糖水,把茶倒入茶盅后加入一颗奶球就变成又香又浓的奶茶了。虽然是用改编的方式但无我茶会该有的基本原则奉茶的礼仪规则一样存在。
◎ 同年龄及不同对象
而后有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做系列的尝试及改进,也有对特教的孩子做了一次的试验,从中发现年龄小的甚至是特教的孩子,都可以很喜欢这堂课。
特教的孩子为脑性麻痺的孩子,所以课程的安排必须注重视觉、味觉、嗅觉上的加强。视觉-以动画的故事介绍茶具(VCD)。
味觉-直接吃茶叶看看茶叶的味道,和加工过的茶冻是什么味道变好吃了。嗅觉-闻闻茶叶的味道。
一样有操作泡奶茶但需一对一的协助,而从孩子的表情他们 是很喜爱的。
且不要小看孩子我在经国学院的附设托儿所我以这样的方式将泡茶传达给大班的孩子之后练习一个月,一周只有一堂课的时间大班的孩子可以成为改良后的无我茶会,用于毕业礼名为毕业感恩无我茶会,用来感恩父母的辛劳及老师得敦敦教诲。
◎如何将茶道让幼儿园接受
要将茶道普及就需以八大智能的学习领域来做进入,如(VCD)茶的故事】
数学-逻辑【一心二叶等】
音乐【小茶壶】
肢体-动觉【小茶壶的律动】
视觉-空间【茶叶贴画】
自然【观察茶叶】
人际【无我茶会】
内省【讨论分享】
茶艺培训,茶艺师培训,先学茶 第7篇
台湾十八道
喝茶可分为三道:一苦、二甜、三回味,品茶在于自我品味,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下面先给大家简单介绍泡工夫茶的器皿,以及它们的用途。
茶壶:古称“孟臣罐”泡茶用的 茶盅:亦称公道杯
茶滤:综合过滤茶渣,能使茶汤浓淡均匀
闻香杯:闻香用的,因为它造型独特能使香气集中往外冒 品茗杯:亦称“若琛杯”用于鉴赏汤色、品茶 茶海:装不喝的水 茶巾:沾壶底的余水 杯托:放闻香杯和品茗杯 茶道:
茶漏:置茶时放在茶壶上,防止茶叶往外漏 茶匙:置茶时使用的
茶捏:捏洗闻香杯和品茗杯,以及茶壶里的茶渣 茶则:用于鉴赏茶叶的外形,以及度量的作用 酒精炉组:烧泡茶时用的水 器皿介绍完毕,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泡工夫茶的十八道茶道:
1、清泉出沸:要泡好一壶好茶,水质是很重要的,我们所选用的是经砂石过滤,较少矿物质污染的纯山泉水。
2、茶壶淋霖:起烫壶的作用、烫盅。
3、若琛出浴:若琛是景德镇一位制杯能手,因为他制的杯小、白、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4、倾茶入则:
5、鉴赏佳茗:请看看你们本次所选的茶叶的外形。
6、乌龙入宫:我们把茶壶比喻成宫殿,呈现出乌龙茶的身价。
7、悬壶高冲:高冲有利于激荡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加容易挥发。
8、推泡抽眉:把壶里的泡末推掉。
9、重洗仙颜:冲洗壶身,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激发茶性。
10、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10-
1、(观音出海)
11、关公巡城:平均分配茶汤。
12、韩信点兵:滴滴是精华。
13、鲤鱼翻身:把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
14、喜闻幽香:请将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15、三龙护鼎: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是拇指与食指轻抚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16、鉴赏汤色:请看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明亮。
17、细品佳茗:一杯茶可分为几小口,慢慢啜(chuo)饮,会感到口鼻生香,喉底回甘。
18、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余香。十八道介绍完毕,请大家慢慢品饮。
安溪铁观音茶艺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铁观音,体现了和谐健康新生活的时尚追求。
谁人寻得观音韵,便是百岁不老人。安溪铁观音品饮艺术,讲究茶叶之优质,泉水之纯净,茶具之精美,茶艺之高雅,茶境之和谐。
安溪铁观音茶艺,源于民间工夫茶,浓缩着中华茶艺的精华。细腻优雅的动作,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安溪茶道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神妙境界,使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发人们走向和谐健康的新生活境界。下面请大家欣赏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
(一)神入茶境
端正几容、仪态大方,表情亲切自然,愉快地走入茶境。
(二)茶具展示
下面向大家展示的是安溪铁观音功夫茶具:酒精炉、水壶、若琛瓯、茶杯、茶罐。
(三)烹煮泉水
好茶需要好水,山泉上、河水中、井水下,由于铁观音的外形颗粒紧结,为了使它更快地释放出香和韵,冲泡时水温必须达到沸点。
(四)沐霖瓯杯
在热瓯暖杯的过程中,先洗白立杯,然后把小杯放置小茶盘,摆成圆形,再把盖瓯洗净,这不但保持瓯杯有一定的温度,又起到消毒暖杯的作用。
(五)观音入宫 右手拿起茶斗,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颗粒不丢的装入瓯杯,我们美其名曰:“观音入宫”。
(六)舒展香茗
冲泡中,第一次冲水马上倒出,因为铁观音的外形颗粒紧结,为了加快香和韵的舒展,必须加温再加温。
(七)悬壶高冲
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瓯杯的水柱保持均匀而有力度,怒地是使瓯里的茶叶均匀地吸收水分。
(八)春风拂面
左手提瓯盖,轻轻地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掉,然后右手拿起水壶把瓯盖冲净。
(九)瓯里酝香
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一种,生产环境得天独厚,采制技艺十分精湛,是天、地、人三者的有机结合,茶叶入瓯冲泡,必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放能斟茶。
(十)三龙护鼎
(十一)行云流水
(十二)观音出海
“观音出海”民间称它为“关公巡城”,把茶低斟,倒得均匀。
(十三)点水流香
把瓯里的点滴香茗分在各个小杯,浓淡调匀,以表达对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十四)香茗敬宾
接下来敬请各位嘉宾品赏中国名茶安溪铁观音。品赏时,首先看它的金黄色的茶汤,接下来闻它天然的独特香气,最后呷(ga)上几口缓缓品啜,您会觉得味道甘鲜,齿颊留香,味无穷。
从来佳茗似佳人,喝茶要喝铁观音。安溪铁观音茶艺,演绎的是和谐自然,体现的是健康快乐。
谁能品出铁观音的特殊香韵,那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愿今天的茶艺表演能给各位嘉宾留下美好的回忆,愿铁观音的香韵永驻您的心田。
炒青绿茶茶艺表演
绿茶是我国的主产茶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制茶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茶类,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按加工过程中干燥方法的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炒青绿茶具有香高、味浓的特点。下面请大家欣赏炒青绿茶茶艺表演。
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心平气和,通过这支香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并达到驱除妄念的目的。
鉴赏圣泉水
下面请大家欣赏清澈的纯水,好茶还需配好水。明代茶专家说:“七分茶配三分水,这茶就十分”所以说茶和水是密不可分的。
叶嘉酬宾
叶嘉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既是请嘉宾欣赏茶叶的外观形状,高级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紧实匀称,油润银灰绿。
冰心去凡尘
冲泡绿茶一般选用玻璃用具,这样能够很好的欣赏茶艺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不断变化。我们选购了这套晶莹剔透,令人耳目一新具有了高度品味的玻璃茶具,下面把原本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再烫洗一遍,以示对嘉宾的尊敬。
玉壶养太和 冲泡绿茶宜用80℃的白开水,玉壶养太和就是将开水预先倒入玻璃壶中,放置冷却一会,从而避免绿茶熟汤失味。
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佳人,下面用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甘露润莲心
即向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高档绿茶极为细嫩,所以冲泡的水温为80℃,用这样的不温不火的水泡的茶才能色味极美。
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使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而水流不间断,这样的冲水技法称为凤凰三点头,意为凤凰在向嘉宾点头致意。
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是传说观音菩萨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春波展旗枪
中国茶艺美的赏析 第8篇
茶艺不同于一般喝茶或寻常品茶。它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生活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拥有美的特性。欣赏茶艺就是一个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国茶艺在选茶、烹茶、品茶等过程中,始终贯彻着中国茶道精神,遵从中国茶道崇静尚俭的审美原则,做到以道驭艺,以艺示道,整个茶艺活动蕴含着无穷的美。茶艺有人、茶、水、器、境、艺六个基本要素。对中国茶艺的美,要从茶人之美、茶叶之美、泡茶用水之美、茶具之美、茶境之美、泡茶技艺之美六个方面来进行鉴赏。
1 茶人之美
人是中国茶艺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美的要素[1]。茶人之美是从外表美到心灵美的综合体现,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最高形态。茶人之美不但体现在外在仪表仪态、神韵之美,更体现在语言艺术之美和内在的心灵美。
1.1 茶人的外在美
茶人的外在美是形体美、发型美、服饰美、风度美、神韵美的综合体现。
茶人在长期的茶事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形体训练,使自身的体型,有着比例协调、体态丰满、线条优美、下肢和手指修长的形体,给人一种最直接的外在美的感受。
茶艺活动中茶人服饰的美和发型美是茶人外在美的又一体现。茶人的服饰一般都根据茶艺内容来选择,以配合茶的自然特性,而且做工精细,色彩淡雅,式样简洁,民族特色突出。茶艺活动中女性一般身着旗袍或唐装,男性一般身着唐装或长袍,民俗茶艺则穿着相应的民族服装,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或民族服饰的韵味。茶人的发型一般结合茶艺的内容、服装的款式以及表演者的年龄、身材、脸型、头型、发质等因素,或束或盘,或扎成各种小辫等,同样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茶人在茶艺活动中,要进行站姿、坐姿、走姿和手势、面部表情等其他肢体语言的严格训练,形成站姿挺拔、坐姿端庄、走姿轻盈优美、面部表情自然轻松愉悦,在一站一走一坐、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别有神韵,给人一种端庄大方、优雅恬静的美感。此外,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个人性格、气质、情趣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表现出礼仪周全、待人诚恳、举止端庄的风度美。
1.2 茶人的内在美
语言美是茶人内在美的外在表现。茶人们长期在茶事活动中会得到语言交流艺术的训练并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使语言得到规范,语言艺术得以提高。茶人的语言美表现在与客人交流时语言准确,吐音清晰,用词得当,说话和婉,声音柔和悦耳,吐字娓娓动听,节奏抑扬顿挫,表达流畅自然,风格诙谐幽默,并辅以美的身体语言如手势、眼神、真诚的面部表情等,让人感受到情真意切、如沐春风,引发对美的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心灵美是人的最深层次的美,是人的思想、情操、意志、道德和行为美的综合体现。茶人的心灵美主要表现为“仁者自爱,仁者爱人”,在日常生活中和茶事活动中表现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同时关爱他人,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人,千方百计设法使别人感到舒适。
2 茶叶之美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瑞草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其美不可言喻。茶是瑞草之魁,那么茶就更美。我国茶类丰富,各种茶都有各自的品质特征,其色、香、味、形都很美,而且茶的美不仅表现在色、香、味、形上,还表现在茶的名字上。
2.1 茶名之美
中华民族喜欢为美好的东西取一个美好的名字,因而中国茶的名字大多很美,如君山银针、庐山云雾、舒城兰花、恩施玉露、青城雪芽、南京雨花、碧螺春、湘波绿、翠螺、奇兰、白牡丹、素心兰、迎春柳等。茶名之美美在既能体现茶的品质特征,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例如碧螺春这个茶名,会让人马上联想到卷曲如螺的外形以及神话传说中美丽善良的田螺仙子,联想到春季万物萌发、生机勃勃、清新翠绿的景色,给人至美的感受。
2.2 茶形之美
我国茶叶的外观形状千姿百态,散茶有针形、雀舌形、尖条形、花朵形、扁形、卷曲形、圆珠形、环钩形、眉形、螺钉形、颗粒形等,紧压茶有砖形、枕形、碗臼形、饼形、柱形等。无论什么形态,都各有其美,如扁形茶扁平似剑、针形茶紧细圆直似松针、螺形茶卷曲如螺、眉形茶弯秀似眉、珠形茶圆润如珠、饼形茶圆如皓月、砖形茶方正刚直,都能给人美的享受。
2.3 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包括干茶的茶色、茶汤的汤色及叶底的颜色三部分。茶的色泽在茶艺活动中给人在视觉上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不同茶类的色泽有不同的美,如红茶干茶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嫩亮,绿茶干茶色泽翠绿鲜润、汤色绿亮、叶底嫩绿明亮。在茶艺活动中特别注重鉴赏茶的汤色之美,无论是色泽艳丽醉人灿若流霞的茶汤,还是色泽清淡雅致宛如玉乳的茶汤,都能给人似幻似真、美到极致的感受。
2.4 茶香之美
中国茶类丰富,不同茶类有不同的香气。红茶甜香馥郁,绿茶清香雅致,乌龙茶花香果香持久高长,普洱茶陈香迷人。茶香不仅因茶而异,而且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闻香是茶艺活动中非常美好的享受。茶香之美,美在香型丰富、飘渺不定、变化无穷,无论是甜润馥郁,还是清幽淡雅,抑或是鲜灵沁心,均能给人带来至高的审美享受。茶香飘渺不定、变化无穷的美,最能打动人心,引得文人雅士竞相讴歌。我国古代的文人特别爱用被誉为“王者之香”的兰香来比喻茶香,如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道“斗茶味兮轻醌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读了这样的诗句,人们怎能感受不到茶香之美呢?
2.5 茶味之美
茶叶的滋味主要有苦、涩、甘、鲜、活五味。不同茶类滋味各不相同,一般绿茶滋味清鲜醇厚,红茶滋味鲜爽甜醇,乌龙茶滋味醇厚甘鲜,白茶滋味鲜醇清甜[2],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无论什么茶类,只要滋味符合其茶类品质特征要求,都是美的。茶的苦涩甘鲜活的滋味会让人联想到生活中成长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等,给人无尽的美的体验。
3 泡茶用水之美
“水为茶之母”,水质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中国历代茶人对煮茶、泡茶用水十分讲究。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泡茶用水美在“清、轻、甘、冽、活”。“清”指水质清,水清则无色透明、无杂质无沉淀物,泡出的茶汤清澈明亮。“轻”指水体轻,水轻则水中溶解的矿物质少,不会与茶的内含物质发生反应,茶汤明亮,滋味纯正。“甘”指水味甘甜,用甘甜之水泡茶,茶汤自然会更加甘甜醇和,茶味更美。“冽”指水温寒冽,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在山间沟箐中流淌,所受污染少,滋味格外甘甜,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甜爽。“活”指水源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国民间有“水流三尺清”的说法,流动的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而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宜人。
4 茶具之美
“器为茶之父”,好茶还需妙器配。茶具种类繁多,材质多种多样,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漆器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等,目前使用最多的茶具有紫砂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和竹木茶具。不同茶具有不同的美。茶具的美主要表现在质地、色彩、造型艺术、做工、装饰上。紫砂茶具美在泥色多变,色泽温润、淳朴古雅,造型多样,简洁大方,“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独具神韵,耐人寻味。瓷器茶具美在质地细腻光洁,色彩缤纷,造型各异,融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于一体,内涵丰富,有华夏文化风格。玻璃茶具美在质地透明,光泽夺目,晶莹剔透,形态各异,充满现代感。竹木茶具美在质地朴素无华、色彩自然、纹理天然,别具一格。
茶具的美要服务于茶的美,要与茶的美相互照应,冲泡不同的茶类要选用不同的茶具。例如,冲泡乌龙茶一般选择紫砂小壶或盖碗,冲泡普洱茶最好选择体积稍大的紫砂壶[3],也可选择瓷盖碗;冲泡花茶,宜用有盖的瓷杯、瓷盖碗或瓷壶;冲泡工艺花茶,可用西式高脚杯、大口径短壁玻璃杯;普通红茶则宜用瓷壶或紫砂壶来冲泡,用白瓷品茗杯品饮;而冲泡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就要选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才能在冲泡过程中欣赏到细嫩的茶芽在热水的浸泡下上下沉浮、徐徐舒展开来、杯中热水慢慢被晕染成淡淡的绿色的美景。
5 茶境之美
“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历来受到中国茶人的高度重视,“品茶品文化”,品茶是诗意的生活,所以中国茶艺特别注重茶境营造。中国茶艺的境之美主要表现在环境之清幽、意境之高雅、人境之温馨、心境之闲适。中国茶人一般喜欢选择在野幽清寂的自然环境中如松林里、竹林中、小溪旁、池塘边来品茶,如在室内环境中品茶,则要求装修简素、格调高雅,与茶的自然特性相协调。在茶艺活动中,茶人们还会用音乐、插花、焚香、字画等来营造高雅的意境,引发心灵的共鸣。茶人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坦诚的思想交流,则营造出温馨亲切的美好人境。而品茗可以使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使茶人的心境变得闲适、虚静、空灵,这样的心境很美。
6 泡茶技艺之美
泡茶技艺是在茶艺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艺的技艺之美主要表现为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叶冲泡过程中的动作美。
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顺茶性,即所编排的茶艺程序能把要冲泡的茶的色、香、味、韵最充分地展示出来,把茶叶的内质发挥到极致,真正泡出一壶好茶。二是合茶道,即茶艺程序要符合茶道“和静怡真”的基本精神与“精行俭德”的基本理念,例如观音出海、点水留香等程序,就给人带来一种祥和的感受。三是科学卫生,例如茶艺过程中的温杯熁盏程序是把杯具当着客人的面用开水再温烫一遍,既提高了器皿温度有利于茶的香气滋味的发挥,又起到清洁灭菌的作用,是科学卫生的。四是有文化品味,茶艺程序的名称一般都很美,解说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内容生动、准确、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能够艺术地介绍出所冲泡茶叶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给人带来美的联想和感受。
茶艺是一种实用的生活艺术,与其他的表演艺术相比,茶艺更贴近生活,更直接服务于生活,因此,茶艺的动作不强调难度,而是强调生活实用性。茶艺的动作美主要表现为动作规范细腻、开合有度、舒展自如、自然流畅,轻重缓急自然有序,有节奏感,传神达韵,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一种自然圆融之美。
美是茶艺的特质。中国茶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蕴含的美是独特而丰富的,从茶人气定神闲、温文尔雅、超凡脱俗之美,到茶叶的色香味形名之美、泡茶用水清轻甘冽活之美、泡茶器皿的赏心悦目之美、茶境的清幽寂静高雅闲适之美、茶艺程序丰富的文化内涵之美,再到泡茶动作的自然流畅圆融之美,无不渗透着艺术的魅力。鉴赏中国茶艺之美必须调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全方位的去体味、感悟,才能获得至高的审美感受。
摘要:中国茶艺蕴含着无穷的美。在茶艺活动过程中,要使人获得至高的审美感受,必须人、茶、水、器、境、艺六要素俱美。本文从茶人之美、茶叶之美、泡茶用水之美、茶具之美、茶境之美、泡茶技艺之美六个方面对中国茶艺之美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中国茶艺,美,赏析
参考文献
[1]林治.中国茶艺[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01
[2]骆少君主编.评茶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
茶艺介绍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