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范文
程序文件范文(精选11篇)
程序文件 第1篇
关键词:程序文件,流程图,框图符号
在企业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的过程中, 大量的工作是编制管理程序, 这些管理程序内容较多, 令人眼花缭乱, 读起来比较困难, 为执行这些管理程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是, 管理程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又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制定和执行管理程序, 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使企业的产品质量从各个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采用流程图与程序文件相结合的办法, 可以有效地加深对程序文件阅读、理解、记忆和执行。
1 程序文件的基本内容
程序文件是确保企业的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文件, 程序文件规定了企业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 采用的过程方法。它规定了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过程。每一份程序文件至少是一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这种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规定,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文件, 加以实施和保持, 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按照标准的规定, 企业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时, 应对重要的过程形成文件的程序, 即要求建立程序, 形成文件, 并加以实施。
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 一般应形成下列程序文件:
(1) 文件控制
(2) 记录控制
(3) 内部审核
(4) 不合格品控制
(5) 纠正和预防措施
(6) 管理评审
(7) 人力资源
(8) 设计和开发
(9) 采购控制
(10) 生产和服务提供
(11) 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
(12) 过程、产品监视和测量
(13) 数据分析
(14) 持续改进
2 流程图的基本内容
2.1 流程图的基本概念
流程图是一种用几何图形和文字描述程
序处理过程的图示方法, 是进行程序设计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流程图即表示了程序处理的过程和步骤, 又表示了程序的结构, 在程序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 要理解一份别人编好的程序文件比并不自己动手编制一个程序文件省力, 其原因就是只阅读文件的文字, 需要相当的时间, 而要理解, 则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从一个程序的相应的流程图上, 就可以很快看出该程序的“全貌”, 以及其来龙去脉, 使人们马上
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过程概念。
2.2 流程图的描述方法
流程图一般按如下方法描述 (见图1) 。这种描述方法的特点如下:
首先, 是用图形来表示流程, 形象直观, 便于阅读, 各步操作清楚明了, 在程序文件编制初期, 可以利用流程图对整个方案进行构思、设计, 此时的流程图的作用, 类似写文章前所列的提纲。
其次, 流程图不会产生“歧义”, 即不会有第二种理解方式, 造成程序的错误。流程图为阅读已编好的程序提供方便。此时的流程图与程序的关系, 同一本书的目录与该书的内容的关系类似。通过目录, 你可马上知道一本书的梗概, 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以及章节之间的先后次序。
再次, 通过流程图却可以帮助我们阅读和理解已有的程序文件, 也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程序文件的编制。
2.3 流程图的框图符号
流程图一般使用下列框图符号:
2.3.1 起止框:
它是一个两端为圆弧长条形图框。一般出现在流程图的开头和最后, 代表操作步骤的开始及结束。
2.3.2 叙事框:
它是一个长方形图框, 表示处理功能, 把要做的事情用文字写在框中, 要求文字精简明确。
2.3.3 判断框:
它是一个棱形图框, 表示判断选择、被判断的条件用文字写在框中, 按照是否满足一定的条件而决定是执行流程线的哪一条。
2.3.4 输入输出框:
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框, 表示输入及输出等有关操作。
2.3.5 流程线:
它是一段带有箭头的直线或者折线, 用来将以上几种流程框图连接起来, 构成完整的程序流程, 其箭头所指的方向。
3 流程图在程序文件中的运用
下面以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为例, 对流程图加以运用。
3.1 总流程图 (图1) 。
3.2 子程序的流程图 (举例)
(1) 产品设计开发图样 (图2) ; (2) 标准发布程序 (图3) 。
流程图解读:
(1) 企业标准化委员会根据企业需要, 提出需制定的标准名称与要求, 确定标准起草单位;
(2) 标准起草单位确定标准起草人;
(3) 标准起草人收集资料, 起草标准;
(4) 标准起草单位对标准文稿进行一级审核, 如审核未通过, 则将文稿返回给标准化起草人进行修改直到一级审核通过;
(5) 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对标准文稿进行二级审核, 如审核不通过, 则将文稿返回给标准起草人进行修改, 直到二级审核通过;
(6) 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对审核合格的标准文稿进行编号;
(7) 企业批准并发布标准。
结束语
不合格程序文件 第2篇
质量管理 2007-12-19 11:36:55 阅读370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控制机
制,防止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生产全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理。
3.职责
3.1 品管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3.2 采购部负责与供货商的联络和协调工作。3.3 生产车间、PE 负责车间生产的不合格品的返工。3.4 副总经理批准对不合格物进料、成品的处理。
4.作业程序 4.1 进料不合格处理
当来料整批部分不合格时,IQC 应将“IQC 检验报告单”交生产计划科计划员加签是否急用的意见,而后呈品管部经理做出处理意见,最后报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4.1.1 如物料为生产急用,不合格项又不至于引起客户抱怨时,可作“特采”处理(如合同有要求时,特采接收一定要经顾客认可同意)。IQC 在该批物料的适当位置上贴
橙色“IQC 特采接收”标签。
4.1.2 如物料为生产急用,该物料又可为生产使用部门加工/挑选使用时,可作“加工/挑选”处理。IQC 在该批物料的适当位置贴黄色“加工/挑选”标签,IQC 主管应填写“加工/挑选使用指示单”给仓库、PE、生产部门、QE、QA、QC 等部门。4.1.3 如物料不为生产急用或使用后必定引起顾客抱怨,则对该批物料作“退货”处理。IQC 在该批物料的适当位置贴红色“IQC 退货”标签。对做“退货”处理的物料,仓库应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与供货商协商退货事宜。
4.2 生产过程中来料不合格的控制(注:此处之“来料”可以是上一车间产品,也可以
是外协、外购物料)
4.2.1 生产车间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零部件进行隔离(将不合格品放在有“不合格品”标识的容器/红色容器中,或将其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并适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整理,在盛不合格品的容器上贴“不合格品标识卡”,然后开出“退料
单”,通知品管部判定。
4.2.2 品管部按相应检验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在“退料单”、“不合格品标识卡”上填写处理意见。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 a.将不合格的外购(外协)物料、零部件退回供货商;
b.报废;
c.退上一车间返工; d.让步使用; e.挑选/加工使用等。
4.2.3 生产车间根据品管部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a.判退回供贷商的不合格外购材料、零件,由生产车间退回仓库,仓库通知采购部
进行处理。
b.报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将其退回仓库,仓库适时废弃或通知采购部转买。c.作“挑选/加工使用”处理的不合格品,由生产车间安排合适人员进行挑选/加工使
用。
d.判退回上一车间返工的不合格品,退回车间返工,返工后的产品由品管部复检。4.2.4 当不合格较严重时,品管部必须对同一批、类的仓库存货、在用品重新进行检
查。
4.3 生产过程中检查或自检发现的单个不合格品的处理(注:此处不合格品为本车间生产中产生)对于生产过程检查或自检发现的单个不合格品,应在其相应部位贴纸色箭头纸或将其放在有“不合格品”标识的容器/红色容器中,或将其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并
做如下处理:
4.3.1 五金车间:由原作业人员或车间主管指定的人员进行返工,返工后的产品由品管部相关人员进行检验。不能返工的,又不能破碎后重复使用的,由生产车间收集整理,开具“退料单”,由品管部签述报废处理意见后,将报废品退回仓库。
4.3.2 塑料车间:由作业人员或车间有管指定的人员进行返工,返工后的产品由品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检验。不能返工的,又不能破碎后重复使用的,由生产车间收集整理,开具“退料单”,由品管部签述报废处理意见后,将报废品退回仓库。
4.3.3 将配车间与插件车间:外观不合格品由生产车间返工;性能不合格品由PE 修理工返工,并将修理结果记录在“PE 修理日报表”上。返工后的产品应做好返工标记,并将它从第一道检验工序前 的适当位置投入生产线重检,重检合格后,质检员应将返工标记去掉。对于不能返工的产品,PE 修理
工应进行适当折卸,折卸后仍旧合格的零部件继续使用,已损坏的零件作报废处理。
4.4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QC 巡检中发现的不合格批的控制
4.4.1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QC 质检员按《品管部巡检管理规定》对各机台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判
定的不合格批,QC 质检员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应填写在“QC 巡查记录表”中。4.4.2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QC 质检员对不合格批的处理决定包括:返工(挑选)、报废。
a.对于需返工(挑选)的不合格批,QC 质检员在其上贴黄色“巡检返工(挑选)”
标签。车间员
工返工(挑选)后的产品由品管部复检。
b.对于需报废的不合格品,QC 质检员在其上贴红色“巡检报废”标签。
4.5 塑料车间、五金车间入仓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批的控制
4.5.1 对检查中判定的不合格批,QA 质检员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填写在“QA 半成品检验 报告”中。
4.5.2 处理决定包括:返工(挑选)、报废。
a.对于需返工(挑选)的不合格批,QA 质检员在其上贴黄色“QA 返工(挑选)”
标签。车间员工
返工(挑选)后的产品由品管部复检。
b.对于需报废的不合格批,QA 质检员在其上贴红色“QA 报废”标签。
4.6 不合格半成品的让步接受 4.6.1 如生产车间认为不合格半成品可以让步接收,生产车间应填写“让步接收申请
表”,品管部、PE 部经理在考虑对下道工序或成品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接收让步申请的决
定,让步申请应
由副总经理批准(外观之类的不影响结构、性能的让步申请只需品管部批准即可)。4.6.2 对批准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半成品,品管部质检员应在其上贴橙色“让步接收”
标签,并在相
应的报表中做好记录。
4.7 装配车间成品QA 入仓检查中不合格批的控制
4.7.1 当成品整批不合格时,QA 质检员应将“QA 成品检验报告”交装配车间QA
主管签署意见,而后呈品管部经理做出处理决定,最后报副总经理批准。
4.7.2 处理决定包括:返工、让步接收、报废等。a.生产车间返工后的产品需经成品QA 复检。
b.让步接收应不影响顾客的使用,应不引起顾客的报怨。有合同要求时,让步接收应
经顾客批准认
可。
c.批准报废的产品,由生产车间将其移至仓库废品区,由公司统一处理。
4.8 交付及投入使用后不合格品的处理
4.8.1 交付或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本公司给予调换、修理或赔偿,详见《与顾客
沟通及服务控 制程序》。
4.8.2 顾客退回修理的产品的控制见《顾客财产管理程序》。
4.8.3 顾客退货(所有权不再属于顾客)的处理见《顾客退货处理程序》。4.8.4 品管部视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单”。
5.支持性文件
5.1 《品管部巡检管理规定》
5.2 《与顾客的沟通及服务控制程序》
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化琐议 第3篇
1实现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化的意义
1.1实现规范化操作。如何在实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基础上继续细化归档文件整理工作,规范操作程序和优化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归档文件整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怎么接收文件,归档文件怎么装订,怎么排序并如何组成基本保管单位;整理归档文件,先干哪些工作,后干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应当建立哪些标准规范等,都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即使被有些人认为轻车熟路的文件鉴定,也是大有学问。将归档文件整理纳入程序化管理,确定每一个程序中的主要内容、操作要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就可以基本解决上述问题。
1.2达到过程质量控制,实现归档文件程序化整理、规范化操作,便有了简单易行的操作规范和考核指标,可以做到程序项目明确,质量指标清晰,考核标准明确,便于对工作质量加以监督测评,实现归档文件整理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归档文件整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1.3便于开展联劳协作。归档文件整理既没有固定而明确的程序,也没有具体工作标准,多人同时开展工作必然是忙乱不堪、互不衔接,甚至窝工返工。越忙越乱。只有在工作程序与操作标准明确之后,多人同时工作才可以分工明确,按部就班,相互衔接,有次序高效率和相互配合地将工作开展下去。
1.4使文书和档案管理实现良好衔接。归档文件整理是文书管理与档案管理的接合部,又是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接口”,一些文书和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予以忽略,文件交接不认真清点,不办理任何手续,出了问题难以追究责任。一些负责文档编程的计算机人员也往往对此问题认识不清,使两者“接口”发生错位,影响了文档一体化的有机衔接。如果制定了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就可以明确文书和档案人员在文件交接中的各自责任,也可以实现计算机文件即时归档工作的良好衔接,使数字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管理平台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归档文件整理程序
2.1文件交接。如果文书员不负责归档文件整理,就应将一年中收集到的全部文件于次年初集中向档案员办理交接。交接文件时,文书管理人员应将收、发文分开排序、分类捆扎,作出文件移交清单和必要说明,与文件一同向档案员办理移交。档案员应认真查看文件交接说明并按文件清单逐一点核,准确无误后双方办理文件交接手续,双方在文件交接清单上签字,各留一份存查。
2.2文件鉴定,文件鉴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件齐全性鉴定。将文件清点并与相应年度收、发文簿认真对照,统计出当年文件收集齐全率。二是文件完整性鉴定。所接收文件中有无其他缺件(如文件正本与定稿是否——对应,文件是否短缺附件、附表等)、缺页、残页或其他污损现象。三是文件价值鉴定。将全部接收的文件区分出应归档文件和不归档文件两大部分,并对文件鉴定进行复验,以发现并纠正文件漏归档和误归档问题,还应检查有无文件重复归档问题。四是归档文件技术鉴定。将全部归档文件逐份鉴定,确认定稿是否签发,正本是否盖章,合同协议法律手续是否完备齐全:所有文件办理中有无铅笔、圆珠笔等非永久性字迹;文件字迹反差是否良好。文件鉴定是非常细心的工作,应当逐件甚至逐页鉴定,尤其是文件价值鉴定,决定文件存亡,实施者应认真负责处置。对于文件鉴定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归档文件中的问题。应向文书人员及时确认,采取补救措施,未能解决的问题应记录在相应档案盒内备考栏中。
2.3文件装订。为防止文件散失,应及时拆除金属钉予以线订。起钉应保证不伤及文件,开张不一的文件应予折叠或齐边,无法折叠或裁边的文件外观也应整齐美观。
2.4归档文件分类。按分类表对归档文件划分类别,某一类文件数量过多可再细分类。分类文件应有类别标志,以避免之后文件整理发生混类问题,分类文件应分别捆扎,将注明文件类别的“类签”置于该类文件之首。
2.5划分文件保管期限,按照相应标准将不同保管价值的文件区分出来,予以捆扎。杜绝混淆。
2.6文件整理。将已划分出类别与保管期限的文件组成基本保管单位,并按照本单位文件一上级文件一其他文件统一排序以固定其次序。每年的文件排序方式应予一致,以便于检索。
2.7基本保管单位排序。将已确定的若干文件保管单位进行排序,编立统一的流水号并在标签上标示,以保证各保管单位间文件的有机联系。标注流水号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保证不重号、不漏号。
2.8加盖文件归档戳记。在指定位置加盖归档文件戳记并填写相应内容。归档戳记不应覆盖文件字迹并保证清晰,所填写内容应保证无误并用词规范。
2.9折叠档案盒并予以定型。将平面展开的档案盒折叠成立体状并予以定型,档案盒外观整洁,保证不同脊厚的档案盒数量满足需要。
2.10归档文件登录和计算机做表。按照相应要求,将归档文件整理要素逐一录入计算机,应保证该录入的文件不遗漏,重要的录入项目不遗漏、无差错。将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及录入完毕的归档文件目录打印输出,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相应盒号、所在柜号,以便于检索。
2.11标示档案盒。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相应规定,在档案盒脊背和封面用永久性字迹或盖戳方式标示出相应符号。符号标示要保证字迹清晰、内容准确、字号大小适当。
2.12填写备考表。将本保管单位中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需说明的问题记录在备考表中并签上归档文件整理人和检查人姓名,注明归档文件整理完成日期。
2.13文件装盒。将全部归档文件按已标注的基本保管单位流水次序装入档案盒中。标签上标注的归档文件保管单位流水号应与该档案盒盒号以及其他相关内容保持一致,避免归档文件“进错门”。
2.14文件入柜。按既定流水次序将全部已经装盒的归档文件入柜,应确认档案盒号次序是否有打乱现象。
2.15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小结。将本年度归档文件整理基本情况与主要事项以及所采用不同的归档文件分类方法、保管期限、基本保管单位流水及其排架方式,或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一同记录下来归人全宗卷。
3实现归档文件整理计算机程序操作和文档一体化管理
归档文件整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是实现计算机文件整理的基础。只有将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操作动作并实现整体联动,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较为理想的归档文件整理软件。我们应当让计算机在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从容应对复杂细腻的工作流程,对具体标准做到正确判断与准确选择、程序运行,尤其是文件分类、价值鉴定这些“高难度”动作上也按照人的意愿圆满完成,戳记加盖的位置适当,内容记录得准确,档案盒脊背与封面各项标志都准确到位,才算圆满达到目标。将归档文件整理全过程贯彻始终并能确保工作质量。是该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归档文件整理程序应与原有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程序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通畅的“信息通道接口”,使文书与档案工作的计算机处理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文档计算机一体化管理。
标签文件和标签处理程序的转换研究 第4篇
目前新软件大都与Web应用有关, 作为页面设计员, 希望将精力放于页面设计中, 向用户显示相关数据, 并能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 而不需考虑页面上的实际业务处理。JSP中自定义标签就满足了页面设计员的这种要求。
在自定义标签中, 一种是用JSP编写的标签文件, 只需编写一个简单的标签文件, 就可以在页面中应用, 但有相应的局限性, 它处理复杂功能的实现较为困难。另一种是利用JAVA编写的标签处理程序, 对标签进行处理, 还需要编写其它相关的文件, 如标签部署描述符 (TLD) 文件等[1], 但标签处理程序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复杂的功能。
本文通过对JSP自定义标签和它的应用编程接口的研究, 写出了标签处理程序, 并把此处理程序转换成相对应的两种标签文件, 并讨论了标签处理程序和标签文件的异同点, 得出了在需要动态变量和动态变量类型的Web应用中, 标签文件解决问题的范围应等同于标签处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范围。
1 JSP自定义标签原理
自定义标签可以用JSP语句编写标签文件或Java语言编写Java标签处理器。标签文件是一种包含可重用JSP代码的源文件, 是JSP技术提供的最重要的新功能之一。标签处理程序是由Java语言编写的对自定义标签进行处理的程序代码, 这种程序可更方便地实现强大的功能[2], 这主要是因为标签库和标签语意的表达力不如Java语意的表达力。如何表达变量, 在标签库描述文件 (TLD) 中使用variable元素, JSP语法和语意简单, 易被页面人员接受, 但只能在翻译时间提供变量的名称, 缺少动态地提供变量的类型信息。如果使用标签处理程序, 在标签额外信息类 (TagExtraInfo) 中, 不仅可指明变量的名称, 还可动态地提供变量的类型[1], 但Java语法和语意复杂, 需专门软件人员编写。
本文通过对标签文件和标签处理程序的比较, 系统地研究标签处理程序是怎样动态地得到变量的信息。通过下面的实例, 提出了标签文件完全可以解决动态的变量信息问题, 从而标签处理程序所能解决动态变量信息的Web应用也能被标签文件解决, 进而得出在需要动态变量和动态变量类型的Web应用中, 标签文件的表达力完全等同于标签处理程序。
2 需动态变量信息的标签处理程序
本文假设标签的声明在JSP引用文件的开始, 图1给出了标签处理程序的两个引用。属性var的值在引用1.jsp中的变量名是bankBranch, 在引用2.jsp中的变量名是employee。对于这种变量名的动态表示, 既可以用TLD中variable元素的子元素name-from-attribute解决运行时变量名的动态性, 也可以用标签处理程序的setVar (String) 动态地存储变量名。而第二个属性type是为了指明变量的类型, 显然两个类型不一样。由于类型的动态性, 目前软件人员都会选择标签处理程序, 且在标签额外信息类中来实现运行时指定变量的类型和此变量可用的范围, 并认为此标签不可能用标签文件实现[1]。本文在下面会给出两种标签文件的实现, 并比较了标签文件和标签处理程序的异同点, 给出了标签文件表达力等同于标签处理程序表达力的结论。为了便于讨论, 一起给出标签处理程序和标签额外信息类的部分源码。从图2黑体字部分, 标签处理程序把变量与它所引用的下一个对象, 作为属性名和属性值, 存储在页面的上下文中 (JspContext) , 明显地没有指明变量在引用页面中的可用范围。为了给出变量的完整信息, 软件人员不得不在标签额外信息类图3中, 动态地给出了黑体的变量名, 变量类型和变量在引用页面的可用范围, 这样Web容器在协调了变量名, 变量所引用的对象, 和它的可用范围后, 引用页面的标签体或剩余部分通过EL表达式访问变量所代表的对象。此讨论省略了标签库描述文件 (TLD) 。
3 需动态变量信息的标签文件
通过把上面的标签处理程序转换成两种等同标签文件的实现, 详细分析了标签处理程序和标签文件的异同点。
3.1 第一种标签文件的解法
在上面的标签处理程序, 由于动态的变量名和动态的变量类型, 导致不能使用标签文件, 去掉标签的type属性, 把动态的变量名用JSP中name-from-attribute来表示, 标签文件的第一种实现就出现了。
3.1.1 标签文件的引用和标签文件的实现
图4是对标签文件的调用。比较图1和图4, 少了属性type, 如果用标签文件来替代标签处理程序, 必须要在标签文件中既要解决动态的变量名, 又要解决动态的属性type。注意图5中的黑体字, 动态的变量名被name-from-attribute所指定, 所以得到引用3和引用4的变量名分别为bankBranch和employee; 而通过标准标签库中的<c:set>的特点, 变量名a的类型是被属性value的值类型所确定, 要强调的是在引用3中bankBranch的别名是a, 类型由Collection成员可得到是String, 在引用4中employee的别名也是a, 类型同理可得是org.Member类, 换句话说, 动态变量的动态类型被标准标签库<c:set>中的属性 (value) 值隐含地解决。
3.1.2 第一种标签文件和标签处理程序的异同点
标签的引用 (图4) 要比标签处理程序中的标签引用 (图1) 简单, 少了一个type属性;第二, 标签文件的源码 (图5) 也比标签处理程序的源码 (图2和图3) 要简单得多, 即页面设计人员仅需要懂得面向页面的JSP, 就可解决需要动态变量和动态变量类型的一类软件问题, 而标签处理程序的解法不仅需要JSP的知识, 而且需要Java的专门技巧; 第三, 在图5的标签文件中, 变量的作用域NESTED表明从开始标签到结束标签, 需要的话, 作用域也可改为AT_BEGIN或AT_END。记住的是, 当用AT_BEGIN或AT_END时, 如没有封入标签, 理论上就到页面的结束, 只要不同引用中的变量名不同, 如变量名bankBranch和employee, 三个作用域都可使用。
因而得出: 在需要动态变量和动态变量类型的一类软件问题上, 省略了属性type来表示变量的动态类型, 标签文件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等同于标签处理程序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 即标签文件的表达力等同于标签处理程序的表达力。
3.2 第二种标签文件的解法
在3.1.1中, <c:set>解决了变量名、变量值, 并隐含地借助值的类型, 动态地解决了变量的类型。如果在标签处理程序图1和在标签文件图4的调用中, 没必要保持变量名不同, 就出现了标签文件的第二种解法。
3.2.1 标签文件的引用和标签文件的实现
有了3.1的基础后, 重要的是变量的类型和变量的值, 而变量用什么名并不重要, 所以, 在去掉代表变量名的属性var后, 可得图6中对标签文件的引用。与图1比较, 标签的引用少了属性var和type。由于标签体需要借助EL表达式访问JavaBean, 在标签文件中必须声明标签体可使用的变量。图7中的黑体字, 非动态的变量名y被name-given所指定。由于不同引用的标签体引用不同的对象, 对象的类型肯定不同, 利用标准标签库<c:set>的特点, 属性value的值和类型隐含且又动态地给出了变量y的值和y的类型。对于图6中两个引用, 两个标签体只能用相同的变量名y, 动态地解决了对象和对象类型。
3.2.2 第二种标签文件和标签处理程序的异同点
在3.1.2中异同点讨论仍然成立, 但最大的不同是作用域的不同。查看图3中的VariableInfo.NESTED和图7中的NESTED, 在没有属性var所提供的动态变量名和属性type所提供的动态变量类型时, 第二种标签文件的解法等同于标签处理程序; 但对于作用域AT_BEGIN和AT_END, 第二种标签文件会发生运行错误。对于标签处理程序, 是通过属性var给出不同的变量名, 在不同页面的链接中, 不会出现变量重名; 而对于第二种标签文件的解法, 由于缺少属性var而不能动态地给出变量名, 在标签文件里面用name-given给出了变量名y, 在图6的引用5中, 无论图7的标签文件使用AT_BEGIN, 还是AT_END, 理论上变量名y只存在于引用5的页面, 但由于链接到引用6时, 同一标签的使用, 导致变量名y也要存在, Web容器中出现变量重名, 运行中断。
通过如上讨论, 可得:在需要动态变量和动态变量类型的软件问题上, 省略了属性var和type来表示动态变量和变量类型时, 标签文件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小于标签处理程序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 即标签文件的表达力小于标签处理程序的表达力。进而得出, 为保持标签文件的表达力等值于标签处理程序的表达力, 我们能且仅能省略标签中用来动态表示变量类型的属性type, 否则, 标签文件的表达力将受到作用域的限制。
4 结 语
J2EE的理论和Sun公司的网页建议我们对于需要动态传递变量名和变量类型的软件问题, 最好用标签处理程序, 但本文借助标准标签库<c:set>可隐含地动态解决变量类型, 能且仅能省略标签中用来动态表示变量类型的属性, 标签文件可更加有效而又简单地解决这一类软件问题, 且表达力等同标签处理程序, 这样页面人员不需要专门的Java技巧, 可专心JSP的页面设计。如果同时省略标签中用来动态表示变量名和变量类型的属性, 由于作用域的限制, 标签文件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小于标签处理程序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
参考文献
[1]Stephanie Bodoff.The J2EE Turial (Second Edition) [M].Boston:Ad-dison-Wesley Inc, 2004:563 564, 580 605.
[2]Stephanie Bodoff.J2EE 1.4标准教材[M].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450- 468.
程序文件 第5篇
这是一个文件关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xp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看来这个具体问题是Win7下的新问题。网上大致搜了一下,发现出现这样问题的决不只是这位朋友,看来有解决的必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谈一下文件关联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朋友们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文件关联,主要的是把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关联起来。而windows是通过文件的扩展名来识别文件类型的,这就首先需要把扩展名与文件类型关联起来。
assoc命令
要修改扩展名与文件类型的关联,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命令:assoc
点开始,搜索,输入cmd,打开cmd,在cmd中输入:assoc /? 回车。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这个命令的帮助。
assoc命令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显示扩展名与文件类型的关联,一是改写扩展名与文件类型的关联。
让我们以快捷方式的关联为例来讲述这个问题。
快捷方式的扩展名是.lnk,在windows下,这个扩展名一般是不会显现出来的,如果出现了,必是它的文件关联出问题了。
我们在cmd中输入:assoc .lnk ,回车后我们可以得到的命令结果是: .lnk=lnkfile 。这个命令结果显示了:扩展名.lnk与文件类型lnkfile是相关联的。凡是扩展名为.lnk的文件,都属于lnkfile这个文件类型。
现在让我们输入命令: assoc .lnk=lnk ,按下回车键,lnk这个扩展名与文件类型的关联就被改写了。然后我们再输入命令: assoc .lnk ,按下回车键,我们得到的命令结果将是: .lnk=lnk ,这个结果显示了,扩展名.lnk已经是与文件类型lnk相关联,而不再是与lnkfile相关联。
这个时候你去桌面上去看一下吧,你桌面上所有的快捷方式的后缀名.lnk全部显示出来了,所有的快捷方式都不再可用。双击时会提示:windows无法打开此文件。
现在再让我们输入: assoc .lnk=lnkfile ,按下回车键,我们将会发现,一切又恢复了原状。
总之,如果是快捷方式的扩展名与文件类型之间的关联出现了问题,我们只需要输入: assoc .lnk=lnkfile,回车后即可以解决问题。
这样,如果我们知道一种扩展名所属的正确的文件类型,当这种扩展名与文件类型之间的关联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输入: assoc .ext=filetype ,按下回车键即可。 这个.ext代表的是文件扩展名,比如.lnk,这个filetype代表的是文件类型,比如lnkfile。如果我们不知道一种扩展名所关联的文件类型是什么,我们只需要在cmd中输入:assoc .ext回车。我们就能得到它所关联的文件类型是什么。
每一个注册了的扩展名都会在注册表中存在着一个对应的注册表项: HKEY_CLASSES_ROOT.ext ,
这里的.ext代表的是扩展名,比如快捷方式对应的项就是: HKEY_CLASSES_ROOT.lnk ,这个项有一个默认的值,这个默认的值的数据,就是这个快捷方式所关联的文件类型。因而assoc命令,主要的就是修改这个项的默认值的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assoc命令所修改的内容,并不仅仅是这个项的默认值的数据,它还会要修改其它的一些方面。所以我们直接在注册表中改这个值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代替assoc命令。
fytpe命令
我们现在知道了如何把扩展名与文件类型关联起来了,进一步地需要知道的是如何把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关联起来。比如.txt扩展名所关联的文件类型是txtfile,而txtfile正常的情形下,总是用notepad.exe(记事本)来打开的,这个notepad.exe就是打开txtfile文件类型的开放式命令。
如何来修改这种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呢?这需要用到另外的一个重要的命令:ftype
让我们在cmd中输入: ftype /? 回车。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命令的帮助。
ftype命令有两个作用,一是显示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一是改写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种文件类型与什么样的开放式命令相关联,我们只需要在cmd中输入: ftype fileType ,按下回车键,我们就能够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
这个fileType代表的是指定的文件类型,比如lnkfile,我们输入:ftype lnkfile ,按下回车键,正常情形下我们得到的命令结果是: 没有找到文件类型“lnkfile”或者与其相关的开放式命令,这个结果表明正常的情形下,lnkfile是没有与任何开放式命令相关联的。
让我们输入:ftype lnkfile=notepad.exe ,按下回车键,再输入:ftype lnkfile ,按下回车键,我们将得到的命令结果是: lnkfile=notepad.exe 这个结果表明了:文件类型lnkfile就与开放式命令notepad.exe关联上了。
这种情形下,仍然并不会影响快捷方式的打开。 那么,如何来清除这个关联,并且不与其它的开放式命令关联呢?我们只要输入: ftype lnkfile= ,然后回车即可。
在xp下,这个命令无效,但是,我们可以在xp下输入:ftype lnkfile= ,按下回车键,这个命令与前一个命令在外表上几乎看不出区别,区别就在于,前一个命令在=后面没有空格,而后一个命令在=后有一个空格。
让我们输入:ftype txtfile ,按下回车键,正常情形下,我们可以得到的命令结果是: txtfile=”%SystemRoot%system32NOTEPAD.EXE“ %1 ,这个结果表明了:文件类型txtfile与开放式命令txtfile=”%SystemRoot%system32NOTEPAD.EXE“ %1相关联,
如果一种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出现了问题,而我们知道正确的开放式命令是什么,这时我们只需要在cmd中输入如下命令并回车即可修复: ftype fileType=openCommandString ,这里fileType代表的是指定的文件类型,比如txtfile,这里openCommandString代表的是开放式命令,比如notepad.exe
如果我们的txtfile与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出了问题,我们只需要在cmd中输入: ftype txtfile=”%SystemRoot%system32NOTEPAD.EXE“ %1 ,按下回车键,这样我们也就修复了txtfile文件类型与它的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
所谓开放式命令,其实就是对这种文件类型的打开方式。每一种注册了的文件类型,在注册表中都会存在着它的一个对应的注册表项,这个注册表项就是: HKEY_CLASSES_ROOTfiletype ,这个filetype代表的是文件类型,比如batfile文件类型所对应的注册表项就是: HKEY_CLASSES_ROOTatfile ,ftype命令所修改的注册表项主要就是---HKEY_CLASSES_ROOTfiletypeshellopencommand---这个项的默认值的数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ftype命令所修改的并不仅仅是这个默认值的数据。因而直接在注册表中修改这个数据,并不能代替ftype命令的修改。
当然,ftype命令所修改的全部的东西都可以在注册表中找到,但是,我们那样一一地去找,远不如用ftype命令简单修改来得爽。
右键打开方式
前面我们谈到了扩展名与文件类型的关联,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的关联(也就是文件的打开方式),看起来好象我们关于文件关联的问题就谈完了,实则不然,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没有谈到。这就是我们右击一个文件,选择打开方式(并不是所有文件右键都有打开方式这个选项的),然后我们选择一个程序,并把“始终使用这种程序打开同类型文件”前的勾选上,点确认。比如本文开头的那位朋友,把所有快捷方式都选择以word程序打开一样。这样之后,这个文件类型也就与这个开放式命令关联起来了。
ftype命令是修改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的关联的,而右键打开方式也可以修改文件类型与开放式命令的关联,这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呢?
我们发现,ftype命令和右键打开方式,这二者所修改的注册表项是不同的。Ftype命令所修改的注册表项是: HKEY_CLASSES_ROOTfiletype ,这个filetype代表的是文件类型,比如HKEY_CLASSES_ROOTlnkfile ,而右键打开方式所修改的主要注册表项是: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FileExts.ext ,这个.ext代表的是文件扩展名,比如: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FileExts.lnk ,按照我的理解,ftype命令所修改的内容属于系统设置,而右键打开方式所修改的内容则属于用户设置,这二者所设置的实际对象是一样的,当二者不一致的时候,用户设置优先于系统设置。
三个注册表项
总之,文件关联所涉及到的注册表项主要是三个:
HKEY_CLASSES_ROOT.ext
HKEY_CLASSES_ROOTfiletyp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FileExts.ext
问题解决
现在要回到我们在开头所说到的问题了。我教那位朋友首先输入:assoc .lnk ,返回的命令结果是: .lnk=lnkfile 中,这表明,扩展名.lnk与文件类型lnkfile之间的关联没有问题。 我再要他输入:ftype lnkfile ,返回的命令结果是:没有找到文件类型“lnkfile”或者与其相关的开放式命令,而这个结果是正常的,这表明,系统设置中的lnkfile与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也没有问题。
那么,问题只能出在用户设置中的lnkfile与开放式命令之间的关联出现了问题。 一般的情形下,右键打开方式的设置优先于ftype命令对文件关联的设置,这在xp和win7下都是一样的,但对于扩展名为.lnk的快捷方式,二者却具有不同。在win7下,即便是对于.lnk快捷方式,也是右键打开方式的设置优先于ftype命令的设置。
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于这种快捷方式的文件关联错误,我们用assoc和ftype命令都是无法解决的。解决的办法就是:
在注册表中右键删除下面这个注册表项: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FileExts.lnkUserChoice 这个注册表项下的值和数据(具体就是名为progid的值和它的数据),是对应右键打开方式所设置的默认打开程序的。
在删除后,重启电脑,或者重启explorer,问题完美得到解决。 除了这种解决办法,其它的解决办法暂时没有找到。
顺便说一下,在XP下,UserChoice这个注册表项是没有的。
由于一些文件右键没有打开方式选项,在xp下,我们可以在我的电脑里面点工具----查看----文件夹选项---文件类型,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同样的设置,而在Win7下,我们可以在----控制面板---程序---默认程序----始终使用指定的程序打开此文类型---里面进行设置,xp下设置的可选项要多得多,而Win7下则的设置则极为简明。
从程序正义看规范性文件的违宪问题 第6篇
【关键词】 违宪;劳动教养;程序正义
中图分类号: D921
从1999年齐玉苓诉陈晓琪案,到2001年“洛阳玉米种子案”,再到2003年3月湖北籍公民孙志刚在广州被错误收容后惨遭殴打不幸死亡,再如前不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是否在基本原则上、国有财产所有权的行使、集体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是否违反了宪法讨论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是。近些年来诸如此类的“违宪”案件层出不穷,不但一切组织和公民的违反宪法的行为可能违反宪法,国家机关和公民的规范性文件也会构成违宪。如何确保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何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力,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已越来越引起广泛民众的重视与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违宪”?目前我国宪法学界主要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一种意见认为,违宪仅指国家机关制定的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违反宪法的行为。本文对违宪“行为”不做过多阐述,而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上。
1 规范性文件违宪的定义
在上述的几个例子中,都或多或少的与“规范性文件违宪”有关。规范性文件是指那些适用范围广、具有普遍效力的规则和原则的集合体。具体在我们国家,规范性文件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基本法律进行的部分修改补充;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指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根据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制定的法规;国务院的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國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等。我国《立法法》第78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而第88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据此规定,可能违宪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自定的法律、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宪法自身的条款规定了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则来源于人民制定宪法的初衷。立宪者之所以制定宪法,根本目的就在于规范和制约特定的对象。根本大法的地位决定了宪法的最高性,既然宪法是最高的,处于整个规范性文件体系的最高层,那么宪法层级之下的所有的规范性文件都应该秉承宪法的理念和意志,否则就动摇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也与立宪的本意相矛盾。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必须是统一且完整的,且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应形成一个清楚和谐的等级秩序,下位法必须服从上位法。因此,作为下位法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违反了宪法的具体规则或者根本原则,那么,该规范性文件就是违宪的。
2 劳动教养制度的违宪问题
现行的劳动教养适用程序极不规范。作为限制人身自由长达3年,延长可至4年的强制处罚措施,居然不是法律设定,而且不进人司法程序。目前法律规定由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决定劳动教养适用,但实际上不少地方是由公安机关决定。难怪国外攻击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没有经过审判的监禁”。虽然现行劳动教养的法律、法规原则上确立了劳动教养的适用程序,即公安机关办案、呈报,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司法行政机关的劳动教养场所负责执行,人民检察院对教养机关活动实行监督的基本模式。但是,在长期的劳动教养实践中,却形成了公安机关独家办理劳动教养案件(办案、呈报、审批、复议),司法行政机关的劳动教养场所执行,人民检察院只监督执行,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的不正常现象。
目前通说是将劳动教养定位于一种“行政处罚”,则依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处罚法》之规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由此看,劳动教养制度只需通过立法加以确定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劳动教养毕竟不同于短期拘留、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在法定形式上它要在1年至3年的时限内(必要时还可延长1年)限制劳动教养人员的人身自由。这种较长期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惩罚性措施,在其强制程度上,比刑法中规定的某些刑罚种类还严厉得多。若在立法中维持由公安机关控制处罚权,则在法理上必将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直接原因在于,公安机关与需要劳动教养的违法相对人作为冲突的双方的地位将因此而更加不平等;公安机关既是调查人,又是审判者,则证据规则、程序保障原则等都将因此变得毫无意义。
由此可见,现行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宪法》相冲突。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依据为1957年8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于8月3日公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1979年11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12月5日公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 1992年1月21日公安部发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上法规、规章规定的劳动教养制度属于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此处的“法”显然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规章,不能做扩大解释,否则任何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等规范性文件都可以限制人身自由,这显然违背《宪法》精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补充规定》和公安部发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作为行政法规及规章非法限制和剥夺公民人身自由,违反了《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3 从法理学角度分析劳动教养制度程序的违宪问题
3.1 程序公正保证了实体正义值目标的实现
公正,是法律制度所追求的最高理念和价值日标。根据传统的法学观点,这种用来评价和判断一种法律制度的价值标准,有两个基本方面,即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在立法领域表现为体现民主、反映规律、保障人权要求的普通立法形式。程序公正则依靠程序规则的科学设计及其合理运作,保障实体正义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程序公正是实现法律制度价值日标的必要形式和手段。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法制形式,体现了规则与价值的统一,也应当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6]《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非经过公正的司法审判,任何入不得被剥夺自由。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为有效地防止权力被滥用,尤其是行政侵权。因为在多数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是纠纷一方的当事入,若同时被赋予处理纠纷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就缺乏公正、平等地适用法律的保障。就劳动教养适用程序而言,行政权与司法权分配不合理,审理程序过于简单,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机制,已成为严重影响劳动教养制度发展与完善的一大弊端。劳动教养权力的设计及其归属,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经纬中,需要认真地加以反思。那种片面地追求迅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利目标,坚持便捷、简易,依赖行政权力的程序设计主张,至少有些盲目和不合适宜。
3.2 我国在改革劳动教养制度中的价值选择
我们知道,探求劳动教养制度公正性、合理性、有效性,其实是一种价值选择。以往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劳动教养的特殊性、功利性,以社会本位的选择倒向行政权。从价值角度看,任何一种选择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如何在劳动教养制度中使社会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实现达到相对均衡并追求效益优化,的确是一个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构法治社会的努力,个人权利及其保障在法制建设中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反思以往,设计劳动教养制度新的法制模式,就应该适应社会变革,体现这一价值取向。但是,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是效率和公正,公正服务于人权保障,效率服务于维护社会秩序,两者既有矛盾,又相辅相成,是对立的统一。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要完善无缺地充分体现效率和公正双重价值是不可能的,出路在于根据法治理念和本国国情加以平衡和协调。当前,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下,进行劳动教养程序设计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参考文献:
王叔文.王叔文文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76.
李忠.宪法监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32.
刘建国.劳动教养适用对象办案程序、文书制作及法律依据通览(M)中国检查出版社,2002.
夏宗素.劳动教养制度改革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王艳.试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J).青海社会科学,2008(4):175-176.
程序文件 第7篇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 EXE或者DLL文件是系统的重要文件, 其他人是想不到其中竟然隐藏有其它的机密文件。
即使别人知道这种隐藏数据的方法, 但是面对Windows中数量巨大的EXE或者DLL, 也只有望洋兴叹, 无从寻找究竟是哪些EXE或者DLL文件中隐藏了重要数据。
实现这一功能, 需要资源修改工具配合才行, 这里以Resource Hacker为例进行说明。下载地址:http://www.onlinedown.net/soft/12420.htm。
在Resource Hacker主窗口中点击菜单“File”→“Open”项, 导入需要处理的EXE或者DLL文件, 在Resource Hacker窗口左侧的列表中显示该文件中的资源列表, 在其中选择需要添加数据的分支。
例如在本例中选择“Version Info”→“1”分支, 点击菜单“Action”→“Add a Binary Resource”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Open a New Resource”按钮, 在文件打开对话框 (如图2) 中选择需要隐藏的重要文件, 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文件, 例如文本文件、Office文档、图片文件、视频文件等。
之后在“Resource”、“R e s o u r c e N m a e”、“Resource Language”等栏中输入对应的资源类型、资源的名称、资源的语言种类等。点击“Add Resource”按钮完成资源的添加操作。
最后在Resource Hacker中点击菜单“File”→“Save”, 将机密文件保存在该EXE或者DLL文件中。
按照上述方法, 可以在选定的EXE或者DLL文件中添加更多的重要文件。
更重要的是, 尽管在EXE或者DLL文件中隐藏了其它文件, 但并不影响该文件的正常使用。
当需要提取机密文件时, 只需其在Resource Hacker中打开宿主EXE或者DLL文件, 在其左侧的资源列表中展开对应的分支, 选中添加的资源类型, 例如在本例中选择“AAA”→“Jiami”→“0”分支, 点击菜单“Action”→“Save resource as a binary file”项, 在弹出的保存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称和保存路径,
程序文件 第8篇
1 使用条件
(1)系统中安装了JAD反编译文件jad.exe;
(2)系统可编译JAVA程序;
(3)为反编译过程准备了可编译的JAVA类文件。
假设:将jad.exe文件拷贝到C:下,在磁盘中准备一个JAVA类文件。
例如:在D:下建立一个Example.java文件,程序代码如下:
通过编译在D:产生Example.class文件,将Example.class文件拷贝到C:下。
2 命令格式
打开“命令提示符”操作窗口,命令行在C:使用。格式如下:
将反编译得到的Example.java文件,编译运行结果与D:中Example.java文件编译运行结果相同。
3 参数说明
JAD反编译工具提供了多个参数为命令行操作提供服务,用户可以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键入jad-芽浏览参数及功能。常用参数及功能如下:
参考文献
[1]http://bbs.maxpda.com/thread-149458-1-1.html.
[2]张孝祥.java就业培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
程序文件 第9篇
PowerBuilder的可执行文件可以编译成伪代码(P-code)格式和机器代码(Machine-code)格式。文献[1,2,3]从应用程序的执行速度、大小以及移植性能等方面对两种编译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Machine-code编译是以P-Code为基础进行的,PowerBuilder根据P-Code来创建C代码,并将C代码编译成为机器代码,最终生成执行文件。因此,编译后的执行程序中,所有指令都是实际的机器代码。虽然,这样的执行文件的大小将大于P-Code,然而其在循环结构、浮点运算、整数运算以及函数调用比P-code做得更好。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自己程序版权的保护问题。创建机器代码以在P-code为基础上进行一次“二进制代码搬运”,事实上增加了反编译的难度,尤其是在反编译技术(尤其是针对PB-PBD的反编译)盛行的今天,把应用程序编译成以C代码格式为基础的Machine-code可执行文件,等于为自己的程序加了一把保护锁。因此,把PB程序编译成机器代码更为安全一些。
2 资源文件的打包与调用
与应用程序一起提供给用户的还有资源文件,如图形、图标或指针文件,如果对资源文件不作保护,就有可能被PS(如修改程序封面)。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利用PowerBuilder资源文件编辑器对资源文件进行打包:把应用程序所用的静态资源编辑成PBR索引,再进行压缩生成,使裸露资源变成PBD或DLL等二进制文件。面对处心积虑的修改者,这种方法也不保险,但聊胜于无,加一层保护层总是好的。
编辑PBR索引可用Windows记事本进行:新建并打开一个记事本文件;在编辑窗口,每行写上一个资源文件,如:
编辑完成后,关闭并保存该文件,把该文件的扩展名改成PBR;在可执行文件编译时,调入该PBR文件,PB最终会生成一个资源库文件,该资源库文件包含了记事本列表所记录的所有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要对文件的搜索路径作正确的界定。在编辑PBR索引时,应该在每个资源文件前面加上文件的相对路径,避免引用绝对路径,这是因为应用程序最终发布给用户,用户机不可能与开发机具有相同的目录引用环境,如果把资源文件的路径写成绝对路径,则资源文件有可能被错误引用。“.Resourceface.jpg”代表的是“当前目录下、Resource文件夹”下的一个名叫“face.jpg”资源文件。
在程序调用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如:
This.PiceutrName=文件路径+文件名
可以用“.Resourceface.jpg”进行引用,前提是我们的应用程序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应用程序本身不被其它程序外部引用或调用,即应用程序的“当前目录”环境不会改变。这是一种非常苛刻的条件假设,我们不能够保证自己的应用程序证永远不被其它系统或程序外部调用,如果一旦被调用,应用程序的“当前目录”立即改变,“.”就代表其它目录层次,引用就发生错误。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程序编写时,事先定义一个全局变量,读取应用程序“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赋值给事先定义的全局变量,具体为:
步骤一,定义全局变量:
nvo_public_function gu_pub_func//其中,nvo_public_function为一个自定义用户对象,包含各种常见应用函数,见文献[4,5];
string sys_path,dir_path,app_path,tmp_path//定义系统目录、当前目录与临时目录;
步骤二,在程序的最初入口处,写上以下代码:
步骤三,用dir_path全局变量代替“.”文件路径。
这样,当程序启动时,首先判断“当前目录”并给事先定义的全局变量赋值,固定了“绝对路径”,以后无论程序被谁所调用或引用,或者应用程序最终被安装到哪个目录层次(文件夹),应用程序最终都能正确找到资源文件。
3 配置程序的运行库
PowerBuilder应用程序需要运行库的支持,使用运行库(动态连接库)可以避免将所有的功能函数都写在一个可执行文件中,以减小可执行文件的体积[3]。文献[1]、[2]对PowerBuilder应用程序的各种运行库作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介绍另一种简洁的方法:用PowerBuilder Runtime Packager工具来实时生成运行库。运行Runtime Packager工具,见图1。
该工具提供了11种常见数据库、XML、PB COM、EJB Client以及SOAP Client所需的接口文件的打包方法,在Database Interface和Other Components面板中选取相应的条目,并点击“生成”按钮,便能生成单一的压缩包文件,解压该压缩包便可得到我们所需的运行库文件,或者当我们最终为程序整体打包时直接调用该压缩包。如果应用程序不大,也可以用手工的方式选取所需的文件。具体方法可参阅文献[2],本文不再赘述。
另外,对于OCX控件的注册,避免通过手工注册的方法(regsvr32),应通过程序方法来提高应用系统的易用性。程序注册的具体语法为:
步骤一,申明外部函数:
步骤二,创建并实例化OCX控件
4 Sybase SQL Any Where数据库的移植
Sybase SQL Any Where 5.0短小精悍,其安装文件不超过20M,该数据库系统包含了大二进制(long binary)在内的所有数据类型,是单机版应用程序后台数据库系统不错的选择。笔者根据长期的使用经验,总结了几点移植经验:
其一,创建数据库时,注意要避免使用日志文件(.log)。该日志文件跟踪记录了数据库操作使用中的变化与过程,让数据出错恢复有了依据,同时该日志文件也记录了数据库系统的安装时环境,从而让数据库文件移在植过程中麻烦不断。因此,建议在用Sybase Central创建数据库时,避开创建日志文件(.log)。
其二,重建数据库。如果原始数据库文件已经存在日志文件(.log),则用Sybase Central工具对数据库进行重建,具体方法为:打开Sybase CentralUtilitiesRebuild Database,导入数据库文件,并选择不使用日志文件。重建后的数据库文件脱离了安装环境,移植不再受环境的制约。
其三,养成作笔记的好习惯。对于每一个数据库,要作一些必要的手工记录,如登录用户名、登录口令、表的名称、主要字段、关键字以及表与表的联接关系等。虽然这些信息都可以用工具查到,但机器也有崩溃的时候,手工记录是任何工具都替代不了的。
5 结束语
PowerBuilder应用程序的编译与资源打包,涉及面较多。所述内容参考了许多文献资,融合了自己的一些应用开发经验,期望能对他人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张益星,罗敬.Powerbuilder应用程序的编译发布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7(8):43-47.
[2]蒋望东,林士敏.PB8.0应用程序编译发布技术研究[EB/OL].http://www.sudu.cn/info/html/edu/20071022/261728.html.
[3]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PowerBuilder应用开发系列讲座(33)[EB/OL].http://www.yesky.com/41/78541.shtml
[4]PowerBuilder扩充函数集1.5文档[EB/OL].http://bbs.hur.cn/dispbbs.asp?boardid=79&ID=1308.
用VBA编写提取并替换文件名程序 第10篇
通常采集到的照片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 提取这个文件夹中的所有照片名到Excel工作表的B列中, 然后按对应关系在A列给定新文件名, 再将新文件名按对应关系替换原文件名。
2 制作方法
2.1 工作表的制作
如图1所示。
(1) 重命名工作表名为“提取替换文件名”。
(2) 设置整个工作表单元格数据类型为文本, 底色为白色。
(3) 设置A、B列底色为“浅青绿”、“浅黄”, A1、B1底色为“青绿”、“黄”。
(4) 给A、B列单元格添加细边框。
(5) A列居中对齐, B列左对齐。
(6) C1至F1处制作两个命令按钮, 即【提取文件名】、【替换文件名】。
(7) 合并C2至F2单元格, 输入提示信息“若自动生成的新文件名不可用, 可手动修改。”, 红色。
(8) 选定G3单元格, 冻结窗口。
2.2 程序结构
从“工具”下拉菜单的“宏”级联菜单中选择“Visua Basic编辑器” (快捷键为Alt+F11) 启动VBE, 插入两个模块, 结构如图2所示。
2.3 各模块代码
(1) 【Sheet1 (提取替换文件名) 】中的代码:
(2) 【ThisWorkbook】中的代码:
(3) 【模块1提取】中的代码:
(4) 【模块2替换】中的代码:
3 注意事项
(1) 本程序在WindowsXP系统下的Office Excel2003中测试通过。
程序文件 第11篇
关键词:AutoLISP,程序,拷贝
目前,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 简称CAD)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纺织等领域。为了便于用户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形成各专业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Autodesk公司在AutoCAD内部加入了用户化的AutoLISP语言, 该语言能提供多个函数, 用户通过对这些函数做法进行适当的组合编排, 可形成AutoLISP应用程序, 把某些操作以命令的形式添加到AutoCAD中, 可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的操作。
1 程序设计思想
作为建筑行业院校的大学生,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必修课程之一。CAD课程的考核通常以上机操作的形式来完成, 即由任课教师指定绘图任务, 学生上机操作完成绘图内容。目前, 大专院校的机房尚不具备防止学生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拷贝的功能, 学生在绘图过程中是属于独立完成作业还是存在拷贝等现象, 任课教师往往不能明确的判断结果, 这给教师的教学检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通过本文介绍的AutoLISP编程程序可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任课教师可轻松查阅学生的属性信息。下面是笔者用AutoLISP编写的程序介绍。
2 程序使用介绍
2.1 程序的加载
启动Auto CAD后, 在命令行提示下, 输入Appload (或ap) 并回车, 弹出程序加载对话框, 选择编好的AutoLISP程序进行加载确认。通过此项操作, “工具”下拉菜单便增加了一个功能扩展菜单, 此菜单命令有四个功能:查询学生的姓名和学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注册;检查 (一) 可检查单个实体的绘制信息;检查 (二) 可检查整个图形文件绘制信息。如图1所示。
2.2 程序的使用
(1) 用户在进行绘制图形之前首先要进行个人信息的注册, 即登记学生本人的个人信息:学号和姓名, 如图2所示。随后, 学生才可执行上机操作, 否则, 学生的操作会受到限制, 系统的某些绘图命令也无法调用, 如图3所示。
(2) 利用AUTOCAD的有关命令, 学生绘制图形, 每执行一次“保存”命令, 系统会自动保存执行者的学号和姓名。
(3) 学生提交作业后, 教师启用“检查”功能菜单, 批阅学生作业。教师输入权限密码, 如图4所示, 即可执行检查功能。查看单个实体或整个图形文件的绘制信息, 均会显示学生个人的学号、姓名等信息。若同一图形文件中出现了不相同的信息, 则可视为此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出现了拷贝其他学生作业的现象。例如, 对学生张三丰提交的作业进行检查时发现了学生李一的信息, 则可判定张三丰的绘图作业拷贝了其他同学的图形, 见图5所示。
3 AutoLISP程序的编写
3.1 菜单文件源码
3.2 学生信息注册
3.3 学生信息写入autocad实体
3.4 注册信息查询源码
3.5 检查密码对话框源码及界面
3.6 检查 (一) 源码
3.7 检查 (二) 源码
4 结语
在AutoCAD中通过加载本文介绍的AutoLISP程序, 系统会自动在学生绘图文件中附加绘图人的属性信息。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时若发现同一图形文件中出现了不相同的信息, 则可以判断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拷贝。此程序可满足AutoCAD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检查要求, 相信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教师定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方便与实用价值。此外, 此程序在保护个人文件权属方面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如果将这一程序加载到设计院等机构中并加以推广应用, 定能保护个人的版权, 维护原创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前.Visual LISP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 2007, 3:91-92
程序文件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