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01

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精选6篇)

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第1篇

2012—2013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蓬街私立中学 苏永银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结构由积累与运用(25分)、现代文阅读(28分)、古诗文阅读(24分)、作文(40分、卷面分3分)四大版块组成。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本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学生成绩分析

七年级参考学生415人,平均94.2分,及格414人(73分),最高分107。高于100分67人,高于90分336人,最低分70分,学生成绩整体良好。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不扎实。,第1小题字、音的一项,主要考查学生识字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落实不够第一个“扉”字错误率特高;第2题古诗文默写和第3题名著阅读较好失分率较低;第4题综合性学习回答不完整,缺乏必要的积累。

(二)现代文阅读

此题选取了两篇课外现代文阅读,按照新课标精神,设题选点较合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一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筛选能力和揣摩语言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试卷反映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阐述不准确,回答不够透彻,失分较多。特别是第7、8、9题较为明显,得分率不足70%。

(三)古诗文阅读

此题课内文言文部分选取了《狼》,遵循了课标对古诗文的阅读要求。解释加点的词和翻译句子都是书中注释出现的重点词句,多数学生能把握答题要点,因而,得分率较高。

课外古诗阅读效果较差,反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差距:14题平均得分1.2分,得分率60%;第15题平均得分1.18分,得分率不足60%。

课外文言文失分率也较高,反映学生的古诗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上还有很多不足:第20题平均得分0.16,不足10%;第21题平均得分3.1,不足80%;第22题平均得分1.6,得分率 80%;第23题平均得分1.48,不足50%;

(四)作文

作文此次设计的是材料提示与命题作文相结合的方式,是学生写作与展示的好机会,考察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也考察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大部分学生还是完成得比较好的;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得分不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或字迹潦草,或错别字较多,或语句不通顺,语言不流畅。不能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同时,部分学生审题不准,选材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性。均分29.8,得分率不足75%;

四、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为语文教育,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彻底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字词失分仍然较多,说明学生未认真、系统地去掌握。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同时,不能忽视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2、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人的语言发展是人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地位。学生的言语能力主要通过学生听说读写等实践学会的,而不是主要依靠教师的“讲”和分析来获得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重心,变传统的以知识为目的的教学为语言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构建以探究式为主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使用较为普遍,但是探究式的学习被忽视。本次考试中发现第7、8、9、14、20、22题,学生理解不到位,回答不够透彻是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单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了解短文的内涵,导致理解的偏差,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还没有到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的缺乏了必要的朗读实践,势必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努力构建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进一步提出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使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真正地体现“教”是为“学”而服务的。

4、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5、要继续加强学生的练字。由于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学生卷面失分较多。

五、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第一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最好选择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便于老师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特别是语文教材上的知识!

2、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

3、古诗文阅读 加强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对文言词语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指导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语句的通顺。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要求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可适当选择一些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的人文内涵较强的短文给学生训练重点还是在夯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向课外延伸。当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的技巧。

4、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六、命题的一点建议

考查学生,其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的效果。但是就这次七年级语文试题而言,考卷突出检查了学生一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但是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特别是第一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最好选择课本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便于老师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特别是语文教材上的知识!

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第2篇

生物试题

认真是取得成绩的关键,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相信自己!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下面答题卡对应位置。

1.小红的妈妈为小红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哪种食物后可以让这份食谱更为合理()

A.素炒豆角B.牛奶C.排骨汤D.小米粥

2、肝炎患者都怕吃油腻食物的主要原因是()

A油腻食物气味大B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消化

C体内脂肪过多D从小养成的习惯

3.蛋白质经消化后,转变成可以被小肠吸收的()

A葡萄糖B氨基酸C纤维素D麦芽糖

124.王婶到医院体检,血液检验报告单上显示:红细胞(RBC): 4.2(正常值3.5~5.0)×10

9个/L;白细胞(WBC):11.0(正常值4.0~10.0)×10个/L;血红蛋白(Hb):120(正常

值110~150)g/L。王婶身体最可能出现了哪种病症()

A贫血B炎症C 血流不止D 没有任何病,很健康

5、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反之,容易与氧分离。

B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反之,容易与氧分离。

C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二氧化碳结合;反之,与二氧化碳分离。

D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二氧化碳结合;反之,与二氧化碳分离。

6、下列关于动脉和静脉的比较中,错误的一项是()

A动脉管壁厚,静脉管壁薄

B动脉管内的血流速度快,静脉管内血流速度慢

C动脉内的血是动脉血,静脉内的血是静脉血

D动脉管腔小,静脉管腔大

7、心脏的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这就保证了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由心室→心房→动脉B由心室→心房→静脉

C由心房→心室→动脉D由心房→心室→静脉

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9.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黎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猛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

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高猛酸钾溶液,然后用

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观察结果如下: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A 黄瓜B 青椒C 芹菜D 白菜

10、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时,最先到达心脏的()

A 左心室B 右心房C 右心室D 左心房

1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一个神经元就是人体的一个细胞

B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C 由胞体和突起组成D 只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12.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 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 能将来自c 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 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13、下列成语的活动中只有人类才能建立的反射类型是()

A谈虎色变B嗷嗷待哺C垂涎欲滴D老马识途

14、马戏团演员让小狗成功地表演节目后,总是随后给它喂食。这种做法就是用()

A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刺激B非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刺激

C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刺激D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刺激

15、视觉形成部位是()

A 晶状体B 视网膜C 视神经D 视觉中枢

16、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前庭和半规管

17.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

A外耳→中耳→内耳B咽鼓管→鼓室→内耳

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D前庭→耳蜗→半规管

18、注射疫苗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治疗疾病

19.下列关于吸烟、喝酒、吸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青少年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应当绝对禁止吸毒

B 饮酒多了,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

C 长期吸烟会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强

D 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0.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该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概念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

A 抗原B 抗体C 病原体D 疫苗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形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无机盐是。

2.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是血管;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是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

3、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其基本单位是;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4、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2分)

1、马戏团的小熊表演做算术题属于非条件反射。()

2.人体生命活动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产生于肺泡。()

3、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口腔的病菌,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反射()

4.动脉瓣存在于动脉中。()

5、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也可能有农药的残留。()

6、人粪尿是一些无用物质,不需任何处理就可排放到环境中。()

四、连线题:把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每线1分,共8分)

1、缺维生素A坏血病

缺维生素B1佝偻病

缺维生素C夜盲症

缺维生素D脚气病

2、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糖尿病

性激素分泌过少性器官功能减退

五、识图作答(每空1分,共14分)

1.下左图(图一)是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叫,B过程叫。

(2)图中结构:a是; c是。

(3)血管e内流的血是血,血管f内流的血是血。

图一图二

2、上右图(图二)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2)当血液流经a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b中形

成。b中液体与血液相比,除不含,外,其它成分相似。

(3)图中c 处的几个向上的箭头的含义是,没有被吸收进入血液中的液

体流到f管中就形成了。

六、分析说明(共6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

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下青藏高原腹地,该地区称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黄河水量的49%、长江水量的5%、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是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天然湿地,分布着高原荒漠和高原草甸,是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该地区还盛产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三江源地区是祖**亲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枯,水土流失严重,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2000年8月14日,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区名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隆重建立。这是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开发,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主要有、等。(每空1分)

近日,新华社播发的一幅题为“哭泣的江豚”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摄影师拍

下了长江江豚眼睛里流出的一滴透明液体。人们惊呼:江豚哭了!江豚是不是在哭泣,我们或许无法获知。但是,长江持续的干旱,使这个本来就濒危的珍稀动物面临生存危机,它们有理由哭泣。请你就此消息写一句与“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内容相关的话来表达你的看法:(3分)。

答案 :

选择题:1 A2B3 B4B5A6C7 C8C9B10 B11 D12C13A14D15D16 D17 A18 C19 C20A

填空题:1铁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肾肾单位小肠心脏

判断题:错错错错对错

连线题:

1、2、五、1、肺换气组织气体交换

肺泡组织细胞

动脉静脉

2、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原尿血细胞蛋白质

重吸收作用尿

六、干旱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第3篇

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 期末检测卷 (80分钟)

伙伴们, 收获的时刻到了。认真读题, 用心做答, 相信你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盘点积累 (37分)

1.照样子, 根据拼音或偏旁写字组词。 (9分)

yì艺 (艺术) ( )

_____ ( ) _____ ( )

皮披 (披衣服) _____ ( )

_____ ( ) _____ ( )

2.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相信你能写得正确又美观。 (4分)

旧 寂 痕 遇 凝 凶 盈 删

3.把别字用横线标出, 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6分)

人声鼎拂 ( ) 应接不遐 ( )

辟而不见 ( ) 气魂雄伟 ( )

4.看到水, 你自然会想起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这些四字词语, 还会想起和水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会用其中的“”这个词写一句自己满意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

5.魔幻句子 (7分)

(1) 仿写句子。

书籍好比清风, 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书籍如同细雨, 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书籍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籍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能。

(2) 改写句子。

美丽的草坪上竖着一块写有“严禁踏草”字样的牌子, 你能把牌子里的内容改一改, 使人们看牌后能更自觉地怜草、爱草吗?试着在下面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学期的哪篇课文或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最能拨动你的心弦?请你对其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潜心会文 (33分)

假币的风波

(1) “假币?”妈妈的嗓门真大。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一张50元的钞票, 等爸爸拿着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 被验钞机验出是张假币。现在好了, 这张麻烦的假币被推

到我们家来了, 看来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 这项艰巨的任务被我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

(2) 下午, 我便上街溜达了。爸爸先前是在大商场“翻船”的 (因为有验钞机) , 看来得从小店下手了。我选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 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 我就先站在旁边看着。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 他们给老板娘一张100元钞票, 老板娘拿到钱后, 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 然后又用手揉一揉, 最后还甩了两下, 确定是真的以后才找钱给那两个人。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 指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的50元钞票, 心里顿时 () 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 肯定会识破的。要是识破了, 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呢。我越想越害怕, 干脆扭头就跑。老板娘在我身后问道:“小姑娘买什么?”“不, 不买。”我一边跑一边说, 明显感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3) 我继续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哎, 那边有两个卖气球的老人, 生意挺 ( ) 兴隆, 去那儿花掉这钱吧, 反正老人家眼神不好。“买两个气球。”我递过50元钱。老奶奶笑眯眯地帮我解下两个气球。老爷爷转身翻着钱柜找钱给我。看着这对慈祥的老夫妇, 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他们无儿无女, 靠卖气球为生, 也许 ( ) 50元钱, 他们三天也赚不到, 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零钱, 转身对我说:“孩子, 我这找不开, 你就先把气球拿去, 以后再把钱给我们, 反正我们天天在这儿卖气球。”我内疚地接过钱, 放进口袋, 啊, 口袋里还有钱, 我赶紧 ( ) 掏出来递过去, “爷爷, 我这还有零钱”

(4) 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的“ ( ) ”里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6分)

2.在短文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分)

3.把画“”的句子换个写法, 具体形象地表达妈妈嗓门大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第一自然段中的“这项艰巨的任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很艰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具体表现老板娘精明的句子。 (3分)

6.联系上下文想想最后“我”会怎么做。想好后在短文结尾处“___”上写一写。 (5分)

7.如果你知道短文中的“我”自告奋勇地揽下了“甩掉”假钞的任务, 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如果她被你说服, 她可能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再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 想好后写下来。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习作 (任选一题写) (30分)

1.小学生活中你认识了不少的伙伴和老师, 经历了不少的事情。你最想写谁就写谁, 你最想写什么事就写什么事。按一定的顺序, 突出重点写具体, 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2.在圆上加上几笔能变成什么呢?

在上边的圆上动手加加看。加好后放飞想象进行习作。比一比, 看谁想象丰富又合理, 表达清楚又具体。

提个醒:好题一半文, 别忘了给习作安个好的题目哟!

评析:

一、关注学生 以人为本。

整张试卷的题目立足教材, 立足年段学情, 没有出现一道偏、怪之题。语言的表述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信你能写得正确又美观。”“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 想好后写下来。”“提个醒:好题一半文, 别忘了给习作安个好的题目哟!”这些字眼充盈着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和关爱, 学生读来如沐春风, 能充分感受到我能考试、我会考试, 考试是一件轻松而有意思的事情, 彻底改变了传统考试对学生的凌驾与冷漠, 强化了考试的人性化, 重视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主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使每一位学生能在考试中展示自我, 拥有自我, 赏识自我, 激励自我, 提升自我。

二、关注三维 多元考查。

关注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实施了多元考查。“照样子, 根据拼音或偏旁写字组词”“把别字标出, 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这个学期的哪篇课文或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最能拨动你的心弦?请你对其进行评价”考查的是学生知识的储备。在田字格里写字, 改写仿写句子既考查了知识又考查了能力。阅读部分的其他题目和作文题目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题目中的点点滴滴蕴涵着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改写“严禁踏草”的牌子, “如果你知道短文中的我’自告奋勇地揽下了甩掉’假钞的任务, 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如果她被你说服, 她可能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再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这些考查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考试从传统的只重接受性知识的考查转轨到三个维度上来。只有引领“三维”的均衡发展, 教学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才能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才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主动的生命状态, 才能获取高效。

三、关注四块, 全面考查。

试卷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积累盘点”部分的1、2、3小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识字与写字”的考查。第1小题, 根据一个拼音或偏旁写四个不同的字并组词, 重在对字词积累量的考查。第2小题考查学生写字的能力和态度。第3小题考查形 (音) 近字掌握的情况。“潜心会文”部分的阅读材料来自课外, 旨在考查阅读能力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更能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你知道短文中的我’自告奋勇地揽下了甩掉’假钞的任务, 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如果她被你说服, 她可能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再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 想好后写下来。”依托短文描述的情境, 考查学生应对、表达的交际能力。“快乐习作”部分记实与想象并重, 提供了两个题目, 空间开放, 角度丰富, 人人能动笔, 重表情达意能力的考查。这四方面的教学并驾齐驱,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有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

四、关注课外, 开放考查。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第4篇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liào)铐

(fèn)

(zhuó)有成效

纵横(bǎi)阖

B.(jǐ)予

(jiān)

言简意(gāi)

余勇可(gǔ)

C.(dòng)吓

(cì)候

命途多(chuǎn)

诗味(jùn)永

D.(qí)角

(hōng)笑

方兴未(ài)

时乖命(jiǎ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他(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_____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他们承诺给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

(3)即便是遭了笞刑,卡西莫多也没有认识到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_____,内心却自私阴险。

A.而且权力文质彬彬

B.而且权利道貌岸然

C.但权利道貌岸然

D.但权力文质彬彬

3.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主张君王应施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她以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为依据创作,自成一家,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因词作风格相似,与辛弃疾并称“二安”。

C.唐初,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记述盛会的序文,是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D.《秋声赋》是欧阳修的名篇,也是宋代文赋的典范。该篇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立意新颖。

4. 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具有可辩性,不超过10字。(6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外一面墙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瞬间,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1)甲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乙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5.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在送水一幕中,爱斯梅拉达并没有说话,请你以爱斯梅拉达的身份对卡西莫多说一句话,字数在10~20之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巴尔扎克葬词(节选)

雨 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 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中。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6. 作者说“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天才”一词在演讲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揣摩下面的不同译文,任选一句,说说哪种译法更好及理由。(3分)

(1)A.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B. 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人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句好,理由:

(2)A.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B.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

句好,理由:

9. 仿照文中画线语句的结构形式,另写一句话。(3分)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雷雨》的多种阐释(节选)

钱理群

曹禺正是在提醒读者、观众要注意他的《雷雨》的诗性特征:他的主体生命的投入,情感、情绪以及对宇宙间、人的命运中一些不可理解的东西,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的思考与探寻……于是,人们穿透过戏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注意到了曹禺的意象与观念。

首先是“郁热”。这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雷雨》是一出“夏天的戏剧”。同时,这也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于是,人们发现,《雷雨》里,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情热”——欲望与追求之中。周冲充满着“向着天边飞”的生命冲动,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追求绝对理想的精神幻梦。繁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尤其是作者倾心刻画的繁漪,她更有一点原始的野性,更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鲁大海也同样满蓄着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_____________但所有人物的所有这一切“情热”(欲望与追求),人在剧中又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的力量压抑着,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繁漪更是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象征着生命的“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二者的撞击,就造成了人的巨大的精神痛苦。由此而引发出的,是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近乎疯狂的,白热,短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这是一种自我毁灭。

于是又有了“挣扎”与“残酷”的发现。

在整个第三幕里,四凤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这是颇耐寻味的:所有的人都死死地抓住她,借以解救——周冲把四凤看做“引路人”,想仰仗她的帮助,一起走到理想地,因而也是现实中永远得不到的“我们的真世界”里去;鲁妈恳求四凤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使自己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天又重唤起的噩梦;而周萍,他是把四凤作为能够“把他从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的“心内的太阳”的,他要借助于流动在四凤身上的青春的热血,灌注于自己的生命的空壳内,使之有力量打开“狭的笼”,离开“这个能引起人的无边噩梦似的老房子”。在这里,无论是周冲,还是鲁妈,周萍,都表现出一种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然而不但他们自身没有自我挣扎、自我解救的力量,而且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也没有发现任何足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的外在力量。于是,他们就只有心造出一个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这就是四凤。而这一切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一个没有文化,多少有些虚荣心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前述所有的人的挣扎的努力,在四凤的感觉中都成了一种威逼:周冲逼她一起飞,鲁妈逼她对天发誓,周萍逼她幽会,这都隐含着一种残忍,而且令人恐惧——舞台上那一声声的雷响,正加深着这种恐惧感。这不仅在生理上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而且精神上的压力也已超过了这些善良的男女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于是,他们终于走到了最后——最有理由活着,对于死亡最没有思想准备的四凤与周冲死了,而经历了这一切,最不愿意活着的侍萍与繁漪却偏偏活了下来——这结局是残忍并且令人恐惧的。这样,我们终于把握住了在曲折的情节背后蕴含着的曹禺式的观念:“挣扎”与“残酷”。这在《雷雨•序》里,已有过明确的表述。

这“挣扎”与“残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悲凉”与“恐惧”,都是曹禺对生命,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审美形态的独特发现。

10. 第一段“曹禺的意象与观念”是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发“郁热”的?(4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教材,仿照第三段中对“情热”的几个例释,在横线处填上鲁侍萍或周朴园的“情热”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颇耐寻味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季氏将有于颛臾

百忧感其心,万劳其形

B.无乃尔是

是寡人之

C.陈力就,不能者止

不欲与廉颇争

D.则将焉用彼

萍水逢,尽是他乡之客

1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① 危不持,颠而不扶

② 襟三江带五湖

B.之:① 吾恐季孙

② 乃其一气余烈

C.于:① 而谋动干戈邦内

②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以:① 何伐为

② 因为长句,歌赠之

16. 孔子不赞成“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文句任选两条加以评点。(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评点:季氏借发兵讨伐颛臾以削弱鲁君实力的“醉翁之意”,一语道破;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任意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选择一个造句。(4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翻译下面的文句。(6分)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秋 声 无 形 也 却 写 得 形 色 宛 然 读 之 使 人 悄 然 而 悲 肃 然 而 恐 真 可 谓 绘 风 乎 矣(钟惺《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修庐陵全集》卷一引)

五、(16分)

2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描绘了景物的特点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曾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名句填空。(8分,任选8题)

(1)蜀道之难,_____________。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4)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

(8)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六、(60分)

23. 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自己全力以赴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 A[B.离间(jiàn)C.隽(juàn)永 D.犄 ( jī )角]

2. C(“但”表转折;“而且”表并列、递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道貌岸然”形容形态庄严,现多讥讽意;“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朴实或文雅有礼貌)

3.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词多婉约;辛弃疾,字幼安,词多豪放,为两派代表人物。并称“二安”,是因号与字,而非风格)

4.(6分)(1)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2)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

5.(3分)提示: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以及场合。

6.(4分)① 高度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② 照应本段开头一句话。

7.(4分)① “天才”一词包含了“思想家”、“作家”和“诗人”的意义,是对巴尔扎克最好的评价。 ② 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

8.(3分,选出好得1分,理由2分)(1)A句,理由:反复强调巴尔扎克是受国家、人民尊重的天才,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2)A句,理由:“奔向”强调过程,而“奔到”强调结果;B是病句。

9.(句式1分,内容符合要求1分,语句通顺1分)示例:(1)他的一生是贫穷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还多。(2)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10.(6分)① “郁热”(或:欲望与追求); ② “挣扎”与“残酷”; ③ “悲凉”与“恐惧”。

11.(4分)① 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 ② 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12.(2分)(即使是侍萍,周朴园)对充满痛苦的初恋的极其复杂的感情反应,正表明了对曾经有过的情爱的难以摆脱。(周、鲁两人任选其一即可,答案必须包含矛盾、复杂的感情反应以及难以摆脱之煎熬两方面1分,另语句衔接通顺1分)

13.(4分)① 他们都表现出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但自身却没有自我挣扎、解救的力量,也没有发现任何外在力量。 ② 四凤是他们心造的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而这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这是一种“残酷”。(答案必须包括“挣扎”和“残酷”两方面,意对即可)

14. C(职位、位次。A.古代战争、祭祀为军国大事;事物。 B.指责,责备;过错。D.辅助的人;指代对方)

15. B(助词,的。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C.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比。D.介词,“因为,凭”皆可解;连词,表目的,来)

16. ① 先王封国,不可伐; ② 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 社稷之臣,不当伐。

17.(4分)(1)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将责任推给季氏。(2)孔子抓住了要害,用比喻指出是管理者、辅佐者的过失,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3)一针见血,指出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

18.(4分)“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造句略。

19.(6分,每条2分)(1)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整文德教化来使他们臣服。(2)认真地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3)关山路远,行步艰难,有谁来可怜走投无路之人?

20. 秋声/无形也/却写得形色宛然/读之使人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真可谓绘风乎矣

21.(1)(2分)“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与江流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寥廓高远的境界;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2)(2分)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3)以下两说均可。① 古人说法不正确。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侧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构思巧妙,言有尽而情无穷。 ② 古人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4分,意对即可)

22.(8分,任选8题)(1)难于上青天(2)不尽长江滚滚来(3)同是天涯沦落人(4)此情可待成追忆(5)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6)杨柳岸晓风残月(7)怎一个愁字了得(8)秋水共长天一色(9)望尽天涯路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期末试卷 第5篇

七年级数学试卷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以下列所给线段长为三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5cm B.lcm.2cm.3cm C.lcm.lcm.3cm.D.2cm.3cm.7cm 3.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40O,那么这个角的大小是()A.130O B.50O C.40O D.14O

。4.将0.0005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5.如图1,已知∠1=∠2,那么()A.AB//CDB.AD//BCC.BDD.ADBC

6.如图2,OC平分∠AOB,D为OC上任一点,DE⊥OB于E,若DE =4 cm,则D到OA的距离为()A.4cm B.大于4cm C.小于4cm D.无法确定

7.下列图形都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8.如图3,过△ABC的顶点B作DB⊥BC交AC于D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DB是△ABC的中线

B.DB是△ABC中AC边上的高 C.DB是△ABC中BC边上的高 D.DB是△DBC中BC边上的高

9.下列式子能够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A(a1)(a2)B(a1)(a2)C.(a1)(a1)D.(a1)(a1)

10.下列说法:①多项式xy +1是二次二项式;②同位角相等;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④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就是其底边上的中线.其中正确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如图4,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 =CF,证明 的是()

EFB70则AED`等于()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第八届文博会主会场设在深圳会展中心,展出面积10.5万平方米,主展馆共有1928个单位参展.”这则消息中包含的近似数是 ▲,它精确到▲ 位,有 ▲ 个有效数字,14.一只小猫在如图6所示的正方形方砖所铺的地板上走来走去,则它最终停留在阴影方砖上的概率是 ▲ . 15.已知:如图7,在△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3,若△CBD的周长为13;则△ABC的周长是▲ .

x2y2xy▲ 16.已知xy4,则.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5 分,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9分,第23小题9分,共52分)17.(本题每小题4分,共8分)计算:

(1)20120162421028(2)(2x)2(x2)(x3)

18.(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1,y2 319.(本题7分)把下面的说理过程补充完整:

20.(本题5分)如图9,要测量河的宽度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测得DE的长为30米,问:河宽AB是多少?并请你说明理由。21.(本题8分)如图10,已知AB// EF AB∥CD, BE⊥ED,∠B=30.(1)求∠D的度数;

(2)若在∠

1、∠

2、∠B、∠D四个角中任意取一个角,求取出的这个角恰好和∠2互余的概率.

22.(本题9分)如图11.AC⊥BD于C,AC=CD=2.5.AB=DE,AE=1.(1)求BD长为多少?并请说明理由;(2)延长DE交AB于F试说明:DF⊥AB.23.(本题9分)一只蚂蚁在一个半圆形的花坛的周边寻找食物,如图12,蚂蚁从圆心0出发,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依次爬完下列三条线路:(1)线段OA、(2)半圆弧AB、(3)线段BO后,回到出发点.蚂蚁离出发点的距离s(蚂蚁所在位置与O点之间线段的长度)与时间t之间的图象如图13所示,问:

O

(1)图象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2)花坛的半径是多少米?

(3)请你直接写出t≤2时,s与t之间的关系式;

七下语文期末题 第6篇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磐石pán谰语lán沥尽心血lì叱咤风云chìzhà .....

B.亘古ɡân抽搐为人知xuān ..xù面面相觑.qù鲜.

C.嗔视chēn项鬣而不舍qiâ怏怏不乐yàng..liâ锲..

D.阴霾劲qiú人迹罕至hǎn芸芸众生yún .mái遒...

2.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秕谷 娴熟家喻户晓尽态极妍B.蝉蜕 悲怆群蚁排衙相得益彰

C.踌躇 颦蹙慷慨以赴义愤填膺D.勿宁疮痍嘎然而止炯乎不同

3.下列语句,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

②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的面庞。③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A.冷静幼稚传染B.安静顽固感动

C.平静固执感染 D.寂静调皮激动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罪犯明明知道罪行严重,却从容不迫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咱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不毛之地,应该得最高分。....

D.学习要勤于思考,有不明白的地方,最好及时向老师不耻下问。....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丑小鸭》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

B.法布尔《昆虫记》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渗透了作者对人类的睿智哲思,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鲁迅,原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

6.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2分

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导,真让人受宠若惊。

B.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 1

定能考好!”

D.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

比赛抽签,不得缺席。”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就罩住了。

A.撑放捆拿扯B.支撒系牵拉

C.支放套牵拉D.撑撒系拿扯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B.东山小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

受欢迎。

C.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

人的感情。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日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9.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0.选出下列修辞完全正确的一项()

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兀立如柱,有点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

A、比喻,排比,对偶B、比喻,排比,拟人

C、比喻,排比,借代D、比喻,反复,夸张

1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

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12.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全村的干部群众,都捐出了棉被、蚊帐、衣服等生活用品支援灾区。虽

然少了些,虽然旧些破些,便是。

A、多一声响多一个铃铛,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

B、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

C、多一声响多一个铃铛,多一分光多一支蜡烛

D、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分光多一支蜡烛

二、文言文阅读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

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

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欲徙于越徙:徒弟 .

B.或谓之曰或:或者 .

C.缟为冠之冠:冠军 .

D.越人被发被:同“披”,搭在肩背上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徙于越于舅家见之 ..

B.或谓之曰邑人奇之 ..

C.以子之所长屠惧,投以骨 ..

D.其可得乎一狼洞其中 ..

15.翻译“子必穷矣”,正确的的一项是:A.小子一定贫穷了。B.儿子

必然要贫穷了C.您必须贫穷了。D.您一定要贫穷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默写与运用

16.①,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又一大儿醒。(林嗣环《口技》)

③弃其杖。(《山海经·夸父逐日》)

④ 天柱折。(《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

州西涧》)

17.仿照下面三个分句的样子再续写一个(2分)

花时间去阅读吧,阅读是才智的源泉;花时间去思考吧,思考是力

量的源泉;花时间去想象吧,想象是创造的源泉;,18.有条广告写道:“XX药片,使您口服心服”。这里借用了“口服心服”,请指出两个“服”字在广告中的不同意思。(2分)

第一个“服”的意思是(),第二个“服”的意思是

()。

四、现代文阅读

(一)(14分)

(一)阅读《伟大的悲剧》选段,回答问题。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议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

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

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

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

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

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

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

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

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

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

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

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极,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

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

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

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

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

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9.第一段“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切”中的“这样”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召来那些由于爱

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中“它”指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第一段中的“海市蜃楼”比喻什么?使用这一比喻的好处是什么?

(3分)

21.斯科特上校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愿望,并把“我的妻

子”改成“我的遗孀”,这是为什么?(2分)

22.选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对这几位英雄的敬重。试分别找出来。

(2分)

24.文章题目“伟大的悲剧”如何理解?悲剧为何是伟大的?(3分)

(二)千金一诺(17分)

①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②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给她一件样

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的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

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着春节的到来。

③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

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

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婚事。

④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

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

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

哭个不停。

⑤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工资不足1 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

也不富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

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⑥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

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俯井、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业市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⑦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⑧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碰破的手臂,我问:“爸爸,你为

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

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⑨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

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23.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从全文内容来看,以为线索来安排结构的。2分

24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与短文中的“”一词语相

照应2分

25.⑨段中,“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6.仿照例句读下列句子。4分

例: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表现父亲对“我”的疼爱)

(1)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

(2)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

27.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文中“父亲”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分

答:

28.认真品读课文第①自然段和最后⑨自然段的内容,分析短文以“千

金一诺”作为标题的用意。2分

答:

29.有人认为:短文第⑤段删除后,短文内容会衔接得更顺畅,你同

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精选6篇)成都七下期末试卷语文 第1篇2012—2013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蓬街私立中学 苏永银一、试卷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