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成像范文
常规超声成像范文(精选8篇)
常规超声成像 第1篇
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乳腺肿块患者98 例, 经过手术后, 病理检查证明良性和恶性, 肿块数量102 块, 全部患者在手术前都进行了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 手术后都开展病理切片, 患者年龄24~72岁, 平均45.2岁。
方法: 准备好彩超仪, 品牌为Philips, 型号HDI 5000, 线阵探头频率7~12 MHz。先开启二维灰阶超声设备, 然后启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开启超声弹性成像的状态。全部患者在手术之前都要开展一般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首先, 利用常规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测定, 包括尺寸、外型, 对肿块的位置、个数、内部回声、钙化情况等进行查看并记录。彩色多普勒血流对肿块血流数和遍布状况进行测定, 对肿块性质的判定主要应用Adller法对级别进行划分, 0与Ⅰ级属于良性, Ⅱ和Ⅲ级则为恶性。在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测定时, 要用手轻拿探头, 加压轻柔, 观察设备的指示, 压力保持大致在“3~4”, 对取样框 (ROI) 进行调节时, 要确保具体范围超过病变尺寸, 正常乳腺组织也被囊括其中, 对取样框颜色改变进行观察, 对比肿块与附近健康组织的硬度。
弹性成像判定:参照超声肿块在弹性成像中色彩的差异, 选择5 分法进行判定。①1分表明病变部位和附近的组织都呈现出匀称的绿色;②2分表示病变部位蓝绿交杂, 但绿色占主导;③3分则表示病变部位蓝绿混乱, 也可能是以蓝色为主导;④4 分表示病变部位彻底为蓝色;⑤5分则表示, 病变部位全为蓝, 附近的组织也是蓝色。1~3分属良性, 4~5分为恶性。全部病变都由2位技能高超的医生进行盲评, 对不同意见做沟通, 进行评分。
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使用Kappa法分析2 种方式搭配使用的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的相近性。如果相应的系数低于0, 则相近性较差;系数0~0.02 属微弱; 0.21~0.40 属弱; 0.41~0.60 属中等;0.61~0.80 属高等;0.81~1.0 属极强。
结果
术后病理验证后, 全部102 个肿块中, 良性74 个, 恶性28 个, 3 种诊断方式对比, 见表1。
在结果相近性上, 三者的Kappa数值分别是0.605 8、0.728 4、0.813 8。统计后, 搭配使用的方式和病理验证结果最为相近。
讨论
乳腺癌是在女性中发病比较普遍, 最近几年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女性健康形成巨大威胁。在肿瘤发病初期进行准确诊断对肿瘤患者的存活率有重大的意义。乳腺癌的发病具有很强的隐秘性, 生物学特性变化多端, 在临床影像学、细胞学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良性肿瘤之前存在重叠, 使用当前的诊断方式会导致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当前, 诊断良性肿块的方法有CT和MRI等。女性的乳腺并非维持身体生命的重要组织, 原位的乳腺癌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形成威胁, 但是由于乳腺癌细胞已经没有正常细胞的功能, 细胞之间的联系已经不如之前那么紧密, 发生脱落的可能性很大。癌细胞发生脱落, 就会处于游离状态, 随着血液散步到全身各处, 发生转移情况之后, 就会对生命形成威胁。当前, 导致乳腺癌的原因还没有彻底被发现, 但是研究发现, 这个疾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备高危因素的女性患此病的概率很大。此疾病的家族病史就是高危因素之一, 月经初潮过早也是导致这个疾病的高危因素。虽然具备高危因素的女性未必会患上此疾病, 但是其患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
超声具备很多优势, 没有辐射、无创口、花费较少, 因而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之中的使用十分普遍[1]。常规超声主要由二维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共同组成[2]。常规超声的方式对乳腺肿块的尺寸、外观、个数等信息进行明确的判定, 通过肿块中和其后的回声、钙化等情况对肿块的恶性或良性进行判定。患者要保持仰卧位, 让乳房尽可能裸露在外, 保持呼吸均匀、平稳。但是这种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为这种疾病在病理结构上体现出多源性, 得到的图像就会十分复杂, 良性肿瘤的图像的具体表现会和这类图像存在相同之处, 判定的特异性不足。
近些年来, 超声弹性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对乳房肿块性质的判定中, 为一般超声诊断扩大了使用范围, 能直接表现出组织的弹性数据, 改变了以往医学成像之中存在的缺陷。超声弹性成像主要利用弹性系数的差异, 存在外力作用时, 相应组织出现形变, 据此绘制成弹性图, 以图像的形式描述组织的硬度[3]。弹性图中, 各种组织弹性都有相应的颜色, 绿色则代表ROI中的均硬度, 蓝色则表示超过均硬度, 红色则相对较软。虽然超声弹性成像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较为便利的特点, 但由于一些良性肿瘤之中的纤维组织比较多, 且有钙化灶出现, 让肿瘤的硬度处于较高水平, 一些恶性肿瘤就会出现恶性坏死等情况, 其弹性也就相对较小。此外, 肿块和体表的距离也会对这种技术的使用产生干扰。所以, 单独使用这项技术, 在对恶性疾病进行诊断时很可能会造成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但是常规超声具备的功能可以弥补部分不足, 两种方式搭配使用可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此次研究中也表明, 这种搭配使用的方式可以让判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升高, 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4]。
此次研究当中, 术后病理验证后, 全部102 个肿块中, 良性74 个, 恶性28个。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搭配使用等3种方式的Kappa数值分别是0.605 8、0.728 4、0.813 8。统计后发现, 两者搭配使用的方式和病理验证结果最为相近。
总之, 在使用常规超声对乳腺肿块进行定性诊断时搭配使用超声弹性成像的方式, 可以增强对乳腺肿块性质的判定。
参考文献
[1]范明, 赵云飞, 牛智平, 等.超声弹性成像2种评分标准在乳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对比[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 (4) :429-430.
[2]张伟, 朱亚, 吴海燕, 等.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6) :392-394.
[3]沈春云, 葛艺东, 秦信, 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测肿块面积比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1) :49-51.
常规超声成像 第2篇
【关键词】超声检查;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瘤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0年2月到2010年8月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共121例乳腺患者135个病灶,恶性病灶46个,良性病灶89个。病灶最大的直径7.6-89.4mm,平均在(18.6±10.4)mm;患者中位年龄40岁。
1.2检查方法与仪器用西门子公司的VF-5探头和Anta色超声诊断仪,配备有实时彩色超声的成像技术,探头的频率可达到13MHz。所有的病灶都需在术前进行UE和CUS的检查,显示出典型单纯囊肿病灶已被删掉。再由两位该方面主治医师在完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别对全部病灶的UE和CUS图像进行相关回顾性分析。首先用传统超声进行纵横切面的检查,观察超声的特征包括:形态、位置、大小、纵横比、边界、内部及其后方回声的特征、高回声厚晕、微小钙化、侧方声影、彩色多普勒的血流信号分级。弹性成像还应用双幅实时且同时得对灰阶和弹性图实施观察,选择的范围大于病灶的,至少超过病灶的1.5倍,较大的病灶再作分段的观察,再对病灶区的硬度及其周围组织的硬度进行比较,做UE评分。弹性图用以彩色编码都不相同得组织弹性的大小,绿色代表ROI内组织平均硬度,蓝色代表比平均硬度更软的程度,红色代表比平均硬度更硬的程度。
1.3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都使用SPSSl3.0的统计软件包分析,再以组织病理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出CUS及UE诊断乳腺病变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并分别对其差异性进行X2的检验,当P<0.05即认为其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恶性组病灶个数合计46;良性组合计89。
2.2超声成像诊断准确性超过传统超声诊断。
2.3CUS与U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诊断价值的比较对这135个病灶,均以组织病理的结果为“金标准”,其传统超声及弹性成像两种模式分别采取两种分类诊断的方法;UE以I大于3分的诊断为恶性,3分以下则为良性。分别计算出US及CUS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PPV)、指数及阴性预测值(NPV)。CU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特异度比UE低,具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01,P<0.005),敏感度没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
3讨论
传统超声方法主要是通过综合病灶的边缘、大小、态等对乳腺病变作的良恶性做出初步的鉴别诊断,1995年Stravros[1]提出的使用二维灰阶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原则被广为接受,但是因其重复性比较低,其后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频谱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显像的应用上来对乳腺病灶良恶性进行鉴别,结果显示出良、恶性之间具有较大的重叠性,其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弹性成像从1991年后得到临床医师们的广泛关注,并且迅猛发展起来。自1998年Krouskop等提出关于乳腺病变组织弹性系数各自有所不同,因恶性病变的弹性系数比较小,超声弹性成像就据组织的弹性差异,给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提供了新途径。到如今,已经发表的关于乳腺弹性的论文大多以应变计分制度作为评估的方法。孙卫健[2]等一致认为弹性面积参数也可以作为评估的标准,Leong等用弹性图像的尺寸比作为研究的尺度,得到的结果比较一致。本次研究的传统超声的优点减低了恶性病变漏诊率,但是同时的假阳性病例却增加了。这135个病灶里的超声弹性成像的误诊有10个:误诊恶性病变为良性的包括有1个粘液腺癌、2個导管内癌、1个炎性乳癌、1个髓样癌,误诊可能是因为病灶出现的粘液和囊性变,其导致了病灶硬度的减低,评分偏低也出现;误诊良性病变为恶性得包括2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个纤维腺瘤(并钙化)、2个纤维囊性腺病(并出血),误诊可能因为良性病变的病程较长,钙化、出血的出现,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的范围较大,且内纤维成分也较多,导致了硬度增高,然后出现了评分较高和假阳性。此次的研究与Leong等用弹性图像的面积尺度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由此,超声弹性成像其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方面优越于传统超声,优势主要表现在阳性预测值及特异度,但是我们认为,二者应用的综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有希望,对疑似病例,不可以草率诊断,必要的建议其经皮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StavrosA.T,eta1.Solidbreastnodules:useofsonographytodistinguishbetweenbenignandmalignantlesions[J].Radiology,1995,196(1):123-134.
常规超声成像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2例,其中男58例,女74例;年龄23~68岁,平均(42.6±4.4)岁。共检出小结节48个,直径3~10 mm。所纳入患者均经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且经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有肝肾等疾病者、过敏体质者、准备妊娠或处于哺乳期的妇女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HITACHI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其探头频率为5~13 MHz,且具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1.2.2 检测方法
常规超声主要是观察甲状腺结节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灶及其类型;观察周边是否有声晕、后方回声是否有衰减、病灶内部血流及周边血流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检查完毕切换到弹性成像模式,对准感兴趣区域且观察面积超过结节面积的2倍,尽量不接触颈部血管和气管,手持探头在结节位置垂直放置并上下轻压震动,使检查保持稳定并持续时间>5 s。由同一名有资质的医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并将结果保存成图像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常规超声
参考文献[3,4],根据甲状腺结节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灶及其类型、周边是否有声晕、后方回声是否有衰减、病灶内部血流及周边血流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超声检查情况,来判断良恶性。
1.3.2 超声弹性成像
根据国内相关文献[5,6,7]所述,采用5级评分法对甲状腺成像进行评分。评分0分:病灶呈红绿蓝三色相间;1分:病灶与周围组织呈绿色,分布均匀;2分:病灶呈绿蓝二色相间,主要为绿色(面积>50%);3分:病灶呈蓝绿二色相间,主要为蓝色(面积为50%~90%);4分:病灶几乎全为蓝色(面积>90%)。并由两名专业医师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甲状腺病变情况进行分析、评分,并记录。对良、恶性的判断为:良性病灶评分为0~2分,恶性病灶评分为≥3分。
1.4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检测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8]。真阴性率=检出的阴性样本数/金标准阳性样本数×100%;真阳性率=检出的阳性样本数/金标准阳性样本数×100%;假阴性率=假阴性样本数/金标准阳性样本数;假阳性率=假阳性人数/金标准阴性样本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48个病灶中,16个甲状腺微小癌(乳头状癌11个、滤泡状癌4个、髓样癌1个),良性病灶32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2个、腺瘤8个、亚急性甲状腺炎2个)。常规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见表1。
2.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及其与病理结果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癌14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见表2。
2.3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甲状腺微小癌有16例。与病理对照结果见表3。
2.4 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诊断对甲状腺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的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常规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74、9.64、9.76,均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均高于常规超声(χ2=7.88、13.63,均P<0.05)及超声弹性成像(χ2=3.97、5.28,均P<0.05),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常规超声(χ2=9.79、10.90,均P<0.05)及超声弹性成像(χ2=16.87、19.24,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研究报道甲状腺结节罹患率达19%~67%,其中恶性结节达5%~15%[9],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也快速增加,成为增长速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0]。随着各种检查仪器的应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检出率随之升高。常规超声(如二维或彩色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MRI及核素检查等,已经成为了甲状腺疾病的首选辅助检测方法,但常规超声不易从良性病变中发现异常病灶,所以会有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2,11,12]。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拓宽了常规超声检查所看到的视野范围,可直接提供甲状腺组织弹性硬度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超声图像成像模式的缺点,被快速应用于临床诊疗中,而且逐渐成为众多影像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之一[13,14,15,16,17]。
注:与常规超声比较,*P<0.05;与超声弹性成像比较,#P<0.05
本研究中,笔者对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进行了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结果显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及良性病变均有较高的准确度,且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优于常规超声,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结果优于常规超声,笔者认为可能因为甲状腺微小病灶的良恶性特征不太明显,在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超声显像方面不易区分,但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更好地发现甲状腺微小病灶,且可以更准确地对微小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18,19,20]。甲状腺微小癌最常见的类型为乳头状癌,其次为少见的滤泡状癌或髓样癌[21]。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虽然可方便准确地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尤其是对乳头状癌的检查率非常高[22,23,24,25],但由于良性病灶中纤维组织增多或钙化组织增多等原因使结节硬度相对增大,或因结节发生了其他变化导致组织弹性降低等原因可使单纯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病变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26,27]。而常规超声可提供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界、微钙化等特征及病灶内血流情况,常规超声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超声弹性成像的不足,二者联用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诊断的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数据结果均优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
常规超声成像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收集于在该院外科就诊的患者病例69例, 共有92个病灶, 均为结节状, 结节的最大直径为0.6~3.8 cm之间。上述69例患者, 随机分为3组, 每组23例, 在术前69例患者均在我院超声科进行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 , 术后组织予以送检, 由病理形态确诊。单独常规超声检查中, 男性16例, 女性62例, 患者年龄范围21.4~72.32岁, 平均年龄 (40.16±10.13) 岁;单独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 男性19例, 女性59例, 患者年龄范围23.2~71.4岁, 平均年龄 (38.16±9.63) 岁;联合超声检查中, 男性13例, 女性65例, 患者年龄范围22.35~74.13岁, 平均年龄 (41.15±9.33) 岁。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 颈下垫一棉枕, 便于充分暴露颈部皮肤。依次应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病人进行检查。首先, 用常规灰阶显像对甲状腺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横、纵切面的检查。检查过程中应注意, 掌控探头时应该垂直于皮肤表面, 使被检组织受力均匀, 注意随时对检查的深度、范围、聚焦区等进行调整, 以便对结节的形态、质量及其周边组织有更为详尽的了解。然后,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 观测甲状腺结节的血液流布情况, 选择流速最高且色彩明亮的一组进行测量, 记录血流阻力指数。
1.3 诊断标准常规标准
(1) 周边无低回声晕, (2) 肿块的周边可见毛刺征, (3) 肿块内有微小钙化, (4) 肿块呈低回声, (5) 肿块内血流为Ⅲ型且RI>0.7, (6) 纵横比>1, 若检查中出现其中的一项即可诊断为恶性, 未见上述表现者可诊断为良性[2]。肿块的弹性的检测标准可采用5分法:1级可见病变区检查时呈均匀的绿色, 2级-病变区检查时大部分呈绿色, 小部分呈蓝色, 3级-病变区检查时中心区大部分呈蓝色, 周围小部分呈绿色, 4级-病变区检查时呈均匀的蓝色, 5级-病变区检查时病变及其周围少量组织呈蓝色, 据以上标准, 甲状腺肿块弹性≥4级诊断为恶性, 3级诊断为良性, 应变率比值≥3.79, 面积比>1.5诊断为恶性, 诊断为恶性[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 病检结果示, 92个甲状腺结节中, 良性结节占62个, 恶性结节占30个;良性结节中, 甲状腺腺瘤为29个, 甲状腺肿为33个, 恶性结节中, 甲状腺髓样癌1例, 滤泡状甲状腺癌13例, 转移癌2例, 乳头状甲状腺癌14例。
(2) 该研究按弹性成像检查得到的征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级, 如表1所示。
如上表所示:应用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分级诊断 (1级29例, 2级21例, 3级13例, 4级18例, 5级11例) 的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该次研究对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两者联合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常规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78.79%、80.63%、81.46%;而超声弹性成像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肿块的诊断, 其准确性为80.76%、特异性为85.69%、敏感性为88.36%, 将二者进行联合诊断, 其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可达87.88%、93.78%、96.36%, 3组进行比较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超声技术在应用于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已有很长的历史, 而常规超声技术更是其应用于临床的具体体现, 现今, 超声弹性成像的出现与发展也是给超声技术带来了新的契机, 超声图像质量因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操作的简便性, 检查费用低廉, 且少辐射的安全性, 都使得其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4]。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技术用于诊断有着不同机制, 前者通过结节形态、边界情况及血流情况、内部回声情况等方面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来判断结节的性质, 后者则主要通过通过检测病灶血流方面的情况, 来判断结节性质[5]。
常规超声多年来一直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现和诊断定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因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的同病不同征象, 或同一征象, 可却不属同一病理组织, 所以用于临床鉴别诊断有比较困难。自Ophri提出弹性成像技术后, 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检查, 本研究结果也确实显示了其相对于常规超声的一些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其利用血流信号, 在结节的良、恶性方面提高了其准确性。但是, 现今对弹性成像的研究还不够透彻, 再者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临床上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 两者合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常规超声是通过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等信息, 而超声弹性成像则是通过对结节硬度的分析来反映病灶的具体情况, 它可以弥补常规超声对某些不能定性的结节提出更进一步的超声诊断信息, 两者的有效结合, 能更全方位的鉴别结节的良恶性, 所以说常规超声技术辅之以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对其的进一步补充, 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结节的整体信息并加强对其性质的鉴别, 二者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6]。
因此可得出如下结论:弹性成像在分级结节良、恶性的精确性上有一定的不确切, 还要考虑到影响弹性成像的诸多因素, 超声弹性成像的独特性在于通过组织的弹性将组织硬度显示出来, 在这方面, 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所以, 弹性成像技术若能根据临床需要与常规超声检查很好的结合起来, 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 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Ophir J, Cespedes I, PonnekantiH, et al.Elastography: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biological tissues.Ultrason Imaging, 2011, 13 (3) :111.
[2]李潜, 王雁, 赵国强, 等.M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 (10) :992-993.
[3]GuigozY, VellasBJ, GarryPJ.Mininuritionalassessment:a practical assessment tool for grading the nutritional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J].Facts Res Gerontol, 2004, 4 (s2) :15-51.
[4]Quaia E.Contrast media in ultrasonography:Basic Princip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Springer-Verlagp[J].Berlin Heidelberg, 2005, 12 (3) :11-3.
[5]李杰.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 13 (5) :460-462.
[6]郝轶, 柳莉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医学综述, 2010, 16 (3) :453-455.
[7]李潜.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10) :992-993.
[8]甄朝炯.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对照研究[D].汕头大学, 2011.
常规超声成像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5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21例,女34例;年龄25~62岁,平均(43.2±5.3)岁;其中单发性甲状腺结节42例,多发性结节13例,共检出71个结节。55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再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
1.2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颈肩部垫高使头后仰以充分暴露颈前区。选用HI VISION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3 MHz线阵宽频探头,对甲状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扫查,必要时让患者配合吞咽动作以获取清晰图像。
1.2.1 常规高频彩色超声检查
随时动态调整超声显像的范围、深度、增益及聚焦区域,对甲状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双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扫查,探查结节的位置、深度,并记录其数量、大小、形态、纵横比,观察结节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包膜是否完整、有无侧方声影、后方回声有无衰减,明确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在二维灰阶图像上叠加彩色血流并观察其血供情况。
1.2.2 超声弹性成像
扫描甲状腺,选择需要观察的切面,启动超声弹性程序双幅实时观察二维图像及弹性图像,显示甲状腺结节并调节感兴趣区域(ROI)范围为病灶的2~3倍[2]。相对固定探头位置,纵向扫查,使加压时组织的后方反作用力均匀。手持探头在结节部位连续而轻微的轻压振动,使显示屏上的压力指数控制在3~4范围为宜,截取图像并保存、回放,选择较满意的弹性图像,仔细观察颜色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并进行分级、记录,判断结节良恶性,并与诊断标准对照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常规超声诊断标准
常规高频彩色超声是发现及诊断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常规超声鉴别良恶性结节主要包括结节单发或多发、形态是否规则、纵横比(<1或≥1)、边界是否清晰、有无包膜及周边声晕、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情况、有无钙化、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颈部淋巴结有无异常等。良性结节多为囊性,结节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未出现钙化现象。恶性结节超声影像学特征:(1)多为单发;(2)多为不均匀低回声实性结节;(3)纵横比>1;(4)形态不规则,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5)无包膜、声晕;(6)实质内伴砂砾状微小钙化;(7)后方回声衰减;(8)结节内血供较丰富,阻力指数RI≥0.7等。以上为常规超声诊断恶性结节的8个危险因素,≥4项考虑恶性[3]。
1.3.2 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标准
超声弹性成像是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新技术,在弹性成像过程中,对病灶及周边正常组织施以相对均匀的压力,根据病灶区与正常腺体组织显示的不同颜色,评价甲状腺结节的相对硬度。采用日立公司推荐的硬度分级标准,超声弹性图像根据结节不同的颜色表现分为5个等级。Cakir等[4]用5分法评分标准:病灶区及周边组织均为绿色,计1分;病灶区绿色所占比例>50%,计2分;病灶区蓝色所占比例>50%,其余部分为红色或绿色,计3分;病灶整体为蓝色,计4分;病灶整体为蓝色,周边甲状腺组织为淡蓝色,计5分。
1.3.3 常规高频彩色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标准
若常规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为可疑恶性,且弹性成像评分≥4分,则诊断为恶性[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5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单发性甲状腺结节42例,多发性结节13例,共检出71个结节,结节于峡部检出4个,于左、右侧叶分别检出32个及35个。其中良性结节54个,术后组织病理分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4个,甲状腺腺瘤24个,亚急性甲状腺炎16个;恶性结节17个,术后组织病理分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8个,甲状腺滤泡状癌4个,甲状腺髓样癌5个。经术后病理证实42例单发甲状腺结节病例中良性28例,恶性14例,13例多发结节病例中9例共检出22个结节均为良性,3例良恶性结节并存,共检出良性结节4个,恶性结节3个。结节大小不等,最大者7.3 cm×7.5 cm×7.0 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最小者0.9 cm×1.3 cm×1.7 c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
2.2 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结果比较
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分别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比较,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94%(9/17)、83.33%(45/54)和88.24%(15/17)、98.15%(53/54),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76.06%(54/71)、47.06%(8/17)、16.67%(9/54)和95.77%(68/71)、11.76%(2/17)、1.85%(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甲状腺位置浅表,距体表仅1.0~1.5 cm,可分泌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能量代谢的甲状腺激素,是对人体作用关键的内分泌腺[5]。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中恶性结节占5%~15%[6],部分患者良恶性结节并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有效鉴别诊断,有利于随后的临床治疗、手术方案的确定,对判断预后有显著意义。陶玲玲等[7]研究认为,约有60%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对患者身体造成巨大创伤,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
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中,普遍使用触诊来初步排查检测,但触诊的准确性与检查者的经验和技巧有关,具有一定主观性,且受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等诸多因素影响。甲状腺的临床辅助检查很多,相比磁共振检查的高费用和X线、CT放射性核素扫描的放射性损害,超声检查具备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无创的优点[8,9,10],患者易于接受,因此作为临床辅助检查的首选。由于甲状腺结节病理的多源性导致其图像复杂多样,良恶性结节图像之间存在交叉,不能只凭声像图就得出结论,以免出现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11,12]。常规高频彩色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对病灶的硬度做出分析以补充传统超声的不足。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是对检测物加压至组织变形,根据恶性病变硬度大、应变小及良性病变硬度小、应变大的规律,被检组织会产生一系列参数变化。通过组织变形程度来反映和评估其硬度,并以灰阶及彩色编码成像显示出来。常规高频彩超结合超声弹性成像被广泛运用于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对提高诊断准确率有较大帮助[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比较,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94%、83.33%和88.24%、98.1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5.77%,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76.06%;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11.76%、1.85%,显著低于常规超声的47.06%、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高频彩色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过度手术[14],特别是在甲状腺多个结节且性质不同,准确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决定术中切除范围,提高病理取材的准确性[15]。
超声弹性成像也有其局限性。本研究参检55例患者共检出71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证实良性54个、恶性17个,采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仍有2例漏诊、1例误诊,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由于超声弹性成像取样时ROI应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正常腺体组织,范围应为病灶的2~3倍,若肿块的切面面积≥ROI面积时,无法正确比较肿块与周围组织软硬程度,从而影响结节的弹性分级。有文献报道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研究显示,对于直径>3 cm的病变,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明显下降,仅为53.6%[16,17,18]。超声弹性成像对于直径较大的病灶鉴别能力有限,本研究中有1例直径>3 cm的病例因此漏诊。本研究中另有1例滤泡状腺癌漏诊,原因为癌灶位于甲状腺体后方,体积小、位置隐蔽,难以引起组织应变,因而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相比弹性变化不大,因此分级相对偏低;另外可能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19,20],滤泡状腺癌的肿瘤组织由各种分化程度不同的滤泡组织组成,间质血供丰富,肿瘤组织与正常甲状腺腺体组织的硬度差别不大,因此弹性分级相对偏低。另有报道称良性结节在炎性、增生性和退行性变过程中可表现出恶性超声征象[21],可能因组织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包膜不完整,部分区域呈玻璃样变、出血、囊性变、伴钙化而误诊为恶性,本研究误诊病例术后病理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由于甲状腺滤泡破坏、纤维性瘢痕形成致使病变区组织硬度增加,与周围组织粘连并伴钙化,因而误诊为甲状腺癌[22]。
综上所述,常规高频彩色超声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诊断水平,但尚存在一定局限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重要信息,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高频彩色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55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再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常规高频彩色超声和高频彩色超声联合弹性成像两种检查方法 ,并与术后病理比较,评价两种方法 的诊断效能。结果 55例患者检出71个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54个,恶性结节17个。与术后病理结果 比较,常规超声和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94%(9/17)、83.33%(45/54)和88.24%(15/17)、98.15%(53/54),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76.06%(54/71)、47.06%(8/17)、16.67%(9/54)和95.77%(68/71)、11.76%(2/17)、1.85%(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高频彩色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常规超声成像 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2例,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按检查方法的不同,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6例。对照组男20例, 女26例;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 (56.3±2.5) 岁;共有53个甲状腺结节。实验组男19 例, 女27 例;年龄31~75 岁, 平均年龄 (57.9±2.6) 岁;共有55个甲状腺结节。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构成、年龄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超声检查, 实验组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选择GE公司的volusonE8彩色超声诊断仪, 具有超声弹性成像功能, 探头频率5.0~16.0MHz。具体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颈部, 首先对颈部行纵切面、横切面扫查, 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后, 观察其大小、形态、血流情况、内部回声、颈部淋巴结、周边声晕及是否有钙化等, 然后转换到UE模式, 合理调整弹性图的取样框大, 保证取样框大于肿块范围, 随后手持探头在肿块部位作微小振动, 当显示屏上的压力数字在3~4级之间, 予以冻结存图, 对取样框中弹性图颜色的变化进行观察, 病灶区显示的不同颜色, 表达病灶的不同相对硬度, 其中以绿色为主, 代表该处取样组织的平均硬度, 红色代表比平均硬度更软, 蓝色代表比平均硬度更硬[2]。
1.3 诊断标准常规超声诊断标准[3]:良性结节:边界清晰, 内部均匀回声, 形态规则, 以囊为主大结节, 内部有或无点状强回声的小囊性结节;恶性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内部伴有不规则强回声, 实性低回声结节, 周围有淋巴结转移。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标准[4]:按弹性图不同颜色分为5级, 0级:以囊性结节为主, 颜色为蓝绿红相同;Ⅰ级:甲状腺结节与其组织颜色相同, 均为绿色;Ⅱ级:甲状腺结节以绿色为主, 分布均匀;Ⅲ级:甲状腺结节以蓝色为主, 或呈杂乱的蓝绿相同的马赛克状态;Ⅳ级:甲状腺结节以蓝色为主。良性结节:0~Ⅱ级;恶性结节:Ⅲ~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详细统计本组检查结果,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 单位以 (%) 表示,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有36个良性结节, 17个恶性结节, 经病理检查有27个良性结节, 26个恶性结节, 特异度为76.54%, 灵敏度为77.85%, 准确率为78.92%。实验组有35 个良性结节, 20个恶性结节, 经病理检查有36个良性结节, 有19个恶性结节, 特异度为92.76%, 灵敏度为93.25%, 准确率为91.68%,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局部硬度、结构发生异常的组织, 是临床常见病症,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囊肿、肿瘤性结节、炎症性结节等, 根据不同性质, 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性、恶性两类。临床诊断的首要目的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甲状腺癌起病较为隐匿, 加上生物学特性多变、细胞学特征以及影像检查的影响, 使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存在一定误诊率。因此, 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随着超声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其已成为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常用手段。常规超声可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情况、良恶性判断等。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甲状腺结节病变多表现为同病异像、异病同像的特点, 易造成误诊, 难以对结节良恶性作出判断, 故常规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是甲状腺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方法, 主要原理是通过得到组织硬度信息, 对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准确率高、辐射少、费用经济等优点。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就技术具有不同的诊断机制, 常规超声主要通过分析结节特征, 如内部回声、形态、边界、血流情况等对结节性质进行判断, 而弹性成像技术主要依靠病灶血流检查结果对结节性质进行判断, 弹性成像技术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优越性[5]。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显著 (P<0.05) , 该项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6]。
综上所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诊断准确率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丛淑珍, 冯占武, 甘科红, 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9) :1682-1684.
[2]李萍, 宋烨, 胡小涛, 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对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1 (3) :88-91.
[3]贾红靖, 徐晓红.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1 (9) :688-692.
[4]丹海俊, 王燕, 丹海永, 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1) :63-65.
[5]鄢曹鑫, 罗志艳, 刘学明, 等.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评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 (21) :1630-1633.
常规超声成像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 (96个病灶) 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 (48个病灶) , 实验组32例 (48个病灶) , 其中对照组20例男性, 12例女性, 患者全部介于23~72岁之间, 平均 (45.32±11.43) 岁, 患者病灶直径为3.1~41.1 mm, 平均直径 (22.56±0.56) mm;良性病灶25个, 其中包括增生性结节12个, 滤泡性腺瘤8个, 结节性甲状腺肿5个;恶性病灶23个, 其中包括滤泡性腺瘤11个, 乳头状腺癌12个。实验组18例男性, 14例女性, 患者全部介于24~71岁之间, 平均 (44.53±12.75) 岁, 患者病灶直径为3.2~41.2 mm, 平均直径 (22.63±0.75) mm;良性病灶24个, 其中包括增生性结节9个, 滤泡性腺瘤6个, 结节性甲状腺肿9个;恶性病灶24个, 其中包括滤泡性腺瘤17个, 乳头状腺癌7个。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灶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超声诊断, 实验组患者行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
1.2.1 常规超声检查
对患者结节部位、边界、形态以及内部回声、钙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并对检测出的结节直径进行记录, 对结节性质进行区分。
1.2.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在检查中, 利用横纵两个方向进行切面检查, 对结节部位、结节大小、结节边界、结节形态以及内部回声、钙化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在对结节内部以及周边血流信号进行检测分析时, 需要充分利用彩超血流显像分析, 而后再借助弹性成像的方式取病灶样框, 利用探头对样框进行振动, 应用弹性分级做好结节显像的分析工作。
1.3 病灶诊断标准
良性结节:当患者结节表现为囊状时, 结节形态较为规则, 未出现钙化现象;恶性病灶:当结节呈现不规则形状, 边界较为模糊, 血流信号较为丰富[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当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经常规超声诊断, 对照组32例患者 (48个病灶) 中, 对比良性病变以及恶性病变的回声类型分析、后方回声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有钙化现象、血流分布情况进行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χ2=4.652) 。实验组患者中, 对比良性以及恶性结节病变影像学检查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χ2=4.812)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代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
实验组患者敏感度为87.5%, 对照组患者敏感度为75.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χ2=4.195) , 实验组患者的特异度为100%, 对照组为81.25%, 两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χ2=4.614) 。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症以及甲状腺增生等疾病是甲状腺较为常见的几种占位病变, 借助超声能够对此疾病进行监测处理, 但是, 在超声检测时, 同一病变表现的特征也会所有不同, 病变不同但是经过超声检查也会有相似的特征出现, 特别是在对良性结节以及恶性结节进行鉴定时, 能够使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占位病变的敏感度以及确诊率增加, 对治疗以及检查提供有效指导[3,4]。
对于甲状腺占位病变超声检查, 较多应用常规手段, 但是对甲状腺结节硬度的信息却无法获取, 在判断以及确诊上完全是依靠医生的触诊以及细针抽吸活检的方式[5]。而超声弹性成像的引进, 使以往存在的不足都得到了改进,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手段较为新颖, 能够将组织弹性特征信息准确的反映出来, 为信息的鉴别提供病变性质。超声弹性成像就是对人体组织受压时软组织将硬组织更容易发生变形, 在变形的前后就会有射频信号产生, 其就是借助对此信号实施的适用互相关技术对相应组织内部应变分布进行分析处理, 并以各组织间弹性系数的不同作为依据, 借助灰阶或彩色编码, 将被测物体的硬度直观的表达出来[6]。
借助超声弹性成像, 能够对甲状腺恶性结节有效识别出来, 其多呈现蓝色或者全部为蓝色, 其所覆盖的范围有时也会大于结节的范围, 有较高的弹性分级。对于良性结节而言, 表现形式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质地较为柔软与甲状腺正常组织相比呈现稍韧或者类似[7]。
综合上述分析, 经常规超声诊断, 对照组32例患者 (48个病灶) 中, 对比良性病变以及恶性病变的回声类型分析、后方回声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有钙化现象、血流分布情况进行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中, 对比良性以及恶性结节病变影像学检查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93.75%) 、敏感度 (87.5%) 以及特异度 (100%) 分别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68.75%) 、敏感度 (75.0%) 、特异度 (81.25%)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罗葆明等学者研究证实, 肿块大小会受到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的影响[8]。由此证明, 对甲状腺占位病变进行诊断时, 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法能够使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度、特异度有效提升,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云慈.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中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2015 (2) :341.
[2]汪玲.甲状腺占位病变采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女, 2014 (6) :29-30.
[3]佘颖, 孙德胜, 霍宏, 等.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 (3) :424-426.
[4]贺海霞.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新评分标准 (7分法) 在甲状腺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美学美容, 2013 (12) :154-155.
[5]陈静, 刘薇, 张乃平, 等.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新评分标准在甲状腺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 9 (10) :381-382.
[6]贺玉敏.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新评分标准 (7分法) 在甲状腺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2, 12 (12) :157-158.
[7]林华.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 2013 (29) :288.
常规超声成像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诊断的68例患者, 68例患者总共病灶数有115个, 均在我院进行了超声检查, 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23例, 女性45例, 年龄37~62岁, 中位年龄49.5岁。患者当中最大病灶处达到3.0~42.0 mm。115个病灶当中, 良性占位性病变77个, 恶性占位性病变为38个。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本次研究临床诊断均采用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具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1.2.2 方法:
此次检查采用的仪器探头为10 MHz, 所有患者检查时采用仰卧的体位。检查过程均为首先采用灰阶超声对病灶的各个切面纵横扫描, 读取数据, 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情况, 包括回声、大小、密度、形状、边缘情况、钙化等状况进行分析, 并且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甲状腺结节血流情况的检查。随后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技术, 对于大于病灶部位达到2~3倍的范围, 用手持探头对病灶部位进行细小震动检查, 一般压力指数控制在3或4较合适。对于病灶的检查情况应根据图谱中彩色编码对应的不同组织的弹性情况进行弹性大小分级, 绿色代表甲状腺内部组织的平均硬度, 蓝色代表较硬, 红色代表更软, 然后成像情况要由2名研究者对患者甲状腺占位病变的情况进行评价。
1.3 常规超声诊断标准
采用常规超声诊断的标准有肿块形态的判断、边缘是否圆滑、内部回声清晰度的判断、回声区是否改变、肿块有无钙化等情况, 都要根据检查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确诊, 一般属于良性占位性病变肿块边缘圆滑清晰, 整体形状规则, 纯囊性结节, 无钙化现象且回声均匀;而恶性占位性病变判断标准一般是肿块边缘不清晰、整体形状不规则、周边血流丰富、回声实性低以及伴有后方衰减等, 另外可出现钙化灶结节。
1.4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
超声弹性成像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认定指标为7分评分标准法:1分显示整体病灶是绿色;2分显示整体病灶为蓝绿交错相间;3分显示病灶边缘出现变形, 为绿色, 但是中心部分未发生变形, 为绿色;4分整体病灶蓝色为主, 蓝绿交错相间;5分病灶显示为蓝色;6分病灶及周边都为蓝色;7分整体病灶蓝绿交错相间, 周边组织为蓝色。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良恶性之间以及2种诊断方法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诊断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病灶占位性病变的结果显示见表1, 超声成像见图1。常规超声与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
115个病灶病理结果对比见表2, 联合弹性成像见图2。
表2显示, 采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甲状腺占位情况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表2可以看出, 弹性成像中患者良性占位的分数在1~4分较多, 而恶性占位则多集中在5~7分。运用7分评分标准法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病灶的种类、位置、改变情况等。因此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肿块的特异性、敏感性能更加准确地获取, 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状况更加准确, 2种方式诊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 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占位的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中微钙化和血流分布在恶性结节中的检出率与良性结节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根据成像情况反映肿块的硬度、形态, 根据肿块弹性数据的不同, 以彩色编码或者灰阶显示。当前大多数医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采用的是5分评分标准, 而5分评分只能对患者甲状腺的硬度进行分类, 但是采用7分评分标准可以对甲状腺的整体病灶情况展开分析, 对于肿块的特异性、敏感性能反映地更详细, 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减少了不必要的活组织检查。另外对于囊实性的甲状腺结节也是一个判断指标, 囊性结节在图像上显示为蓝色、绿色、红色的征象。在本次研究中, 病灶在二维图像上显示的为实性, 有些病灶可能出现囊性出血, 对于弹性成像的分级以实性部分为准, 因此分层现象可以看作是甲状腺囊性结构的图像。
常规超声成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