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BS结构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0-051

BS结构范文(精选12篇)

BS结构 第1篇

B/S结构, 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万维网 (WWW) 浏览器来实现, 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 (Browser) 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 (Server) 实现, 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种结构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 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 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 他主要在服务器端进行开发, 客户端只需安装一个通用的浏览器即可。用户在使用时, 只需打开浏览器, 即可开始工作, 不需要再在客户机安装各种版本的应用程序, 屏蔽了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异构性, 而系统的扩展性也非常容易, 只要能上网, 再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使用了。甚至可以在线申请, 只要通过相关的信息认证之后, 系统可以自动分配给用户一个账号进入系统, 不需要人的参与, 这无论对于使用者还是管理者都是十分方便的。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导致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企业信息管理的科学化也越来越强烈, 越来越迫切, 而宽松的管理信息环境导致信息管理的难度相当大, 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矛盾,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这种矛盾越来越显得突出。解决之道, 是将传统信息管理的政务处理服务延伸到网络, 并做好信息共享和支配, 以更合理地使用现有资源进行政务执行。可行性要求我们, 用最省时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达到最大的利益。因此, 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也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各种信息管理中的一部分, 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所以基于B/S的系统应该能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员的基本信息管理手段和一些方便的查询方式。在过去, 计算机不是很普及和计算机应用性不高的年代, 人们使用人工的方法管理各式各样的企业相关信息, 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缺点:效率底, 保密性差, 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 给查找, 更新和维护信息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科学日益成熟, 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已经被人们深刻地认识到, 计算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 使用计算机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具有人工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 查找方便, 可靠性高, 存储容量大, 保密性好, 寿命长, 成本低, 维护十分方便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得提高工作的效率, 这也是科学化, 现代化, 正规化的体现。

一个管理软件到底能不能适合企业的发展, 不仅仅是从技术上考虑, 主要还是看实际运用上的。在投入的成本上, BS结构的软件一般只有在建设的开始会投入少量的资金, 后期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 这对于一个新兴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而过去的方法, 比如CS结构的软件系统会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 人工方式就更不必说了, 那不仅仅是物力方面的问题了。在中期, 应用范围扩大之后, CS结构往往就会需要购买一个更加高级的服务器来, 原来的服务器几乎就被闲置了, 服务器内部的信息数据的搬移也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而BS结构的系统只需要增加服务器, 让服务器平摊负载, 可以有效的保护好原有的硬件设备和数据信息。任何一个企业都想做大做强, 企业扩张是必须的, 随着软件应用的扩张, 对系统维护人才的需求有可能制约发展。抛开人力物力不说, 一个企业需要如此多的技术人才并且留住他们, 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最后, CS结构的系统是用户直接连接数据库的, 不仅仅是安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同一时间连接的用户数量也是有限的, 服务器的压力也是很大的。而BS结构则不一样, 在同一时间可以连接的用户几乎是无限制的。

BS模式详解 第2篇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最大的缺点是对企业外网环境依赖性太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企业外网中断都会造成系统瘫痪。

随着Internet和WWW的流行,以往的主机/终端和C/S都无法满足当前的全球网络开放、互连、信息随处可见和信息共享的新要求,于是就出现了B/S型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模式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去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除了WWW浏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在这种结构中,将许许多多的网连接到一块,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即全球网。而各个企业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Internet。

一、B/S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B/S结构的优点

(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

(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

(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

B/S 模式的缺点

(1)、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功能要求。

(2)、操作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3)、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

(4)、无法实现分页显示,给数据库访问造成较大的压力。

(5)、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二、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C/S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它模块的变动,使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B/S与C/S处理模式相比,则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只要客户端机器能上网就可以。对于B/S而言,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企业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这减轻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如果客户端的软件系统升级比较频繁,那么B/S架构的产品优势明显——所有的 升级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这对那些点多面广的应用是很有价值的,例如一些招聘网站就需要采用B/S模式,客户端分散,且应用简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浏览和少量信息的录入。

(2)、系统的性能

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占有优势的是其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不过,采用B/S结构,客户端只能完成浏览、查询、数据输入等简单功能,绝大部分工作由服务器承担,这使得服务器的负担很重。采用C/S结构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能够处理任务,这虽然对客户机的要求较高,但因此可以减轻服务器的压力。而且,由于客户端使用浏览器,使得网上发布的信息必须是以HTML格式为主,其它格式文件多半是以附件的形式存放。而HTML格式文件(也就是Web页面)不便于编辑修改,给文件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比如说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

(3)、系统的开发

C/S结构是建立在中间件产品基础之上的,要求应用开发者自己去处理事务管理、消息队列、数据的复制和同步、通信安全等系统级的问题。这对应用开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迫使应用开发者投入很多精力来解决应用程序以外的问题。这使得应用程序的维护、移植和互操作变得复杂。如果客户端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C/S结构的软件需要开发不同版本的客户端软件。但是,与B/S结构相比,C/S技术发展历史更为“悠久”。从技术成熟度及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的掌握水平来看,C/S技术应是更成熟、更可靠的。

三、B/S、C/S结构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其实,无论是B/S还是C/S,他们都不新鲜。C/S(Client 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结构经历了二层C/S、三层C/S的更迭。B/S(Browser 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技术则是伴随着Internet的普及而来的。有必要说明的是,B/S最早并不叫“B/S”,此类应用国外通常叫Web应用,是国内一些公司“创造”了“B/S”这个词。

应该说,B/S和C/S各有千秋,他们都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计算架构。在适用Internet、维护工作量等方面,B/S比C/S要强得多;但在运行速度、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B/S远不如C/S。综合起来可以发现,凡是C/S的强项,便是B/S的弱项,反之亦然。因此,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了,我们的ERP产品到底该用B/S还是C/S架构呢?一场关于C/S与B/S的口水战也由此在ERP业界拉开了序幕。在互联网泡沫盛行的2000年至2002年间,这场口水战达到了顶峰。但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辩出谁是谁非。

事实上,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场口水战不可能有胜负出现,因为B/S与C/S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他们无法相互取代。例如,对于以浏览为主、录入简单的应用程序,B/S技术有很大的优势,现在全球铺天盖地的Web网站就是明证;而对于交互复杂的ERP等企业级应用,B/S则很难胜任,从全球范围看,成熟的ERP产品大多采用二层或三层C/S架构,B/S的ERP产品并不多见。

“B/S还是C/S”也就由此成了ERP的技术之痛。难道这个痛就无药可救了吗?是否有可能将B/S与C/S的优势融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将B/S与C/S的优势完美地结合起来,就是说该平台的应用系统能以B/S的方式发布运行,同时又具有C/S方式的极强的可操作性。这点从该平台生成的商品化的网络协同商务管理软件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B/S、C/S结构软件商业运用上的比较

管理软件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选用管理软件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还要从商业运用方面来考虑,下文将从商业运用的角度对两种结构的软件进行比较。

1,投入成本比较。B/S结构软件一般只有初期一次性投入成本。对于集团来讲,有利于软件项目控制和避免IT黑洞,而C/S结构的软件则不同,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投资会连绵不绝。

2,硬件投资保护比较。在对已有硬件投资的保护方面,两种结构也是完全不同的。当应用范围扩大,系统负载上升时,C/S结构软件的一般解决方案是购买更高级的中央服务器,原服务器放弃不用,这是由于C/S软件的两层结构造成的,这类软件的服务器程序必须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而B/S结构(如e通管理系列)则不同,随着服务器负载的增加,可以平滑地增加服务器的个数并建立集群服务器系统,然后在各个服务器之间做负载均衡。有效地保护了原有硬件投资。

3,企业快速扩张支持上的比较。对于成长中的企业,快速扩张是它的显著特点。例如迪信通公司,每年都有新的配送中心成立,每月都有新的门店开张。应用软件的快速部署,是企业快速扩张的必要保障。对于C/S结构的软件来讲,由于必须同时安装服务器和客户端、建设机房、招聘专业管理人员等,所以无法适应企业快速扩张的特点。而B/S结构软件,只需一次安装,以后只需设立账号、培训即可。

其次,随着软件应用的扩张,对系统维护人才的需求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制约瓶颈。如果企业开店上百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就将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抛开人力成本不说,一个企业要招到这么多的专业人才并且留住他们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采用C/S结构软件必然会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大多数C/S结构的软件都是通过ODBC直接连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差不说,其用户数也是受限的。每个连到数据库的用户都会保持一个ODBC连接,都会一直占用中央服务器的资源,对中央服务器的要求非常高,使得用户扩充受到极大的限制。而B/S结构软件则不同,所有的用户都是通过一个JDBC连接缓冲池连接到数据库的,用户并不保持对数据库的连接,用户数基本上是无限的。

我的BS—CS追星日记 第3篇

在迷迷糊糊中关注与收视中转眼到了11年,3C新卫星升空,与原2C一同并轨放送,原来信号较弱的转发器信号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时原来未能收下的141,161,181频道都全部顺利的过了门限。但并未能全天候收视。在早上8点到9.30这一时段极多数的频道都未能过限。为了提升稳定的收视条件,决定用米八斯威克正馈加集波盘进行信号提升作业。经过一番信号打摩后,BSD所有频点的节目悉数拿下并且经过数周的观察后发现能在无雨衰干扰的情况下全天稳定收视。与此同时,在受信设定时对机器的操控发现,CS的CHND2频点有一格的信号闪过。就是这么的一闪,又让我重新燃起了征服CS的欲望。但让人纠结的是这诡异的信号就在你不经意掠过的那一瞬间后就再也没跳起过。信号值为1,最大值为2。任你百般折腾就再也上不去了,甚至没有。

此时的CS追星行动不得不告一段落,因为老家房子拆了翻建,原来的烧星乐土也随之不再。我们夫妻也不得不搬到外面住。但烧友发烧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在此期间,自己也还是把一体机一并搬了出去,并弄了一口米五斯威克,依然痴迷于BSD的接收。或许是本地的信号倍受眷顾,或许是我的收星技术还算凑合。米五正馈居然也能全数收下BSD。虽然是上的一小段时间有点不给力,但恰好这段时间是上班时间。在外面住嘛,也就效应着点看吧。就这样,本着对BSD的执着追求,天天守着那为数不多的、听不懂的台,也能悠然自得。在下班后的那段时光更能驱走一天工作的劳累,打发着无星可烧的落寞。

而做为烧星者的一项通病,查阅信号质量善是每天的必修功课。终于在11年的夏末秋初的一段时间,发现诡异的CS信号再次出现,并且有近十个点的不稳定波动。要知道,这次用的可只是一个仅仅米五的小耳朵呀。心里未免有些小激动。尽管离门限还是有个未知数的距离,但却让我再次看到了希望,并有了购买相对较大正馈的念头。受限于外面信所条件,只能把这一念头深埋于心。

烧星的过程是快乐的、短暂的。而等待却是漫长的。好容易等到了12年夏,新房落成告一段落。虽然算不上什么洋楼,豪宅,但对烧友来说,三层十来米高,近三百平方的空旷天台对于烧星人来说无疑还是很受用的。按奈不住CS信号的挑逗,最终从网上购得两米四中卫正馈天线一面。对天线进行改造打摩后,上岗的首要任务当然是主收110。那时并还未了解BS、CS原来不是同一卫星,而是同一轨道上的三个不同的卫星。天真的以为只要把天线最大效率的对闪BS,那CS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囊中之物。如是炮制后最终把两米四中卫主焦锁定BS并偏焦多星。等一切固定后才发现CS信号还是依然如故,只有个位数。离门限还差多远?还是个未知数。索性松开天线所有的紧固件,对CS进行细调,最终在晚上8点半信号最强的时候锁定门限为18的CHND2一个频点,但并没有什么余量。而另一组CHND4频点最大值为14,那门限外的4个点对CS来说可算得上是遥不可及的了。而其它的10组频点,仍然是一格信号都没有。尽管如此,此回收星还算是小有收获:一个是确定机器的门限,一个是最终目睹了期许已久的CS真容。尽管只是在晚上信号最强的时候看上一个多小时,但收星的过程还是喜悦的。后来由于天线结构的不稳定性和CS信号对接收精准度要求较高,天线在风的摇曳下慢慢的偏离CS,并最终让信号消失。

时光一晃来到了13年春。做为一名烧友,免不得天天在论坛里,QQ交流群里泡着。听闻CS信号又有所提高,而各地CS接收捷报频传。这对于我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星的骚动。这回,我准备了新装备:老王九圈BSD馈源,老韩头,四圈仿台扬正馈源。其中九圈BS馈源为分体式设计,专为分体头准备。四圈的台扬馈源为一体百昌改头设计。

先是用韩头加九圈馈源接收,BS信号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增了5、6个点,但CS信号却在最终的调试后停留在门限边缘徘徊。于是用百昌改头加四圈馈源接收,在反复的调整极化片厚度、插入深度、焦距、馈源波导管伸出馈源盘的距离后,最终把CHND2一组频点锁定在门限内。CHND4,CHND10两组也能在晚上信号最强的时候顺利过限。

相比下去年下半年的信号,发现此时CS的信号真的是提升了不少,各个频点的信号都有不同强度的表现。为了进一步提升信号,也尝试过用百昌改头放在九圈馈源上套用。但是九圈馈源毕竟是为分体头设计的,百昌改头在上面的表现为驻波过大,信号并不理想。而韩头加九圈或许真为老王所说的那样九圈馈源是为BS的频段设计,放在下行频率为12G的CS信号并不受用。最终还是选用四圈台扬馈源加百昌改头接收。

BS结构 第4篇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21世纪,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和信息时代的弄潮先锋,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作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营造信息应用环境, 整合教育资源, 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教育单位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

2 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校园信息化平台是一套人机合一的系统, 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高等学校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校园信息化平台是整合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信息基本平台, 为实施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持, 主要由基于Internet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包及目录管理几部分构成。

2.1 开发模式介绍

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经历了四种模式: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Client/Server, C/S模式) 、浏览品/服务器模式 (Browser/Server, B/S模式) 。目前主流的模式还是C/S和B/S模式。

1) C/S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 (Client) 、服务器管理程序 (Server) 和中间件 (middleware) 三个部件组成, 客户应用程序是系统中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的部件。服务器程序负责有效地

管理系统资源, 如管理一个信息数据库, 其主要工作是当多个客户并发地请求服务器上的相

同资源时, 对这些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中间件负责联结客户应用程序与服务器管理程序, 协同完成一个作业, 以满足用户查询管理数据的要求。其优点是交互性好, 提供安全的存储模式, 较低的网络通信量, 适合数据量大的服务。

2) B/S模式由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个层次组成, 通用的浏览器作为用户人机交互的界面代替了传统应用系统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应用软件, 具有使用简单, 易于维护, 可种植性好, 扩展性好, 对客户端要求不高, 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高等优点。

2.2 开发模式选择

笔者根据系统的特点, 灵活地为不同的子功能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 将两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收费子系统具有响应程度高、安全性高、高可靠报表打印、通信频繁等要求, 因此选择C/S模式开发;报到注册子系统由于各点分散、客户端软件维护升级、电子文件、通知发放等特点而采用B/S模式开发。

混合模式设计相对于单独采用C/S或B/S的优点有:1) 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特别是对数据库的修改和新增记录加强了控制;2) 经济有效地利用校园内部计算机的资源, 简化了一部分可以简化的客户端;3) 既保证了复杂功能的交互性, 又保证了一般功能的易用与统一;4) 系统维护简便, 布局合理;5) 网络效率最高。

3 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在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中, 学生资源数据成了各项工作中数据流主要的组成部分, 而新生入学报到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数据的入口处。如何高效、准确、完整的处理储存第一手新生数据信息成了我院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提供管理决策支持的关键一环。本系统由我院计算机系自主设计开发的基于网络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由计算机自动管理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的一系列数据, 完成新生报到注册、分班、转专业、收费管理、班级管理、信息检索、统计打印等工作。

3.1 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实现。

1) 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即收费子系统与报到注册子系统。收费子系统采用C/S模式结构, 而报到注册子系统采用B/S模式结构, 两个系统使用同一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图如图1。

2) 系统的功能由两部分实现, 即收费子系统与报到注册子系统。根据学校新生入学的业务处理流程要求, 收费工作在报到注册之后, 在数据流的设计中将报到注册子系统的数据流出口作为收费子系统的数据流入口, 保证新生入学工作按预定流程运转。

收费子系统完成新生报到注册后的收费管理工作, 要有收费查询、收费统计、欠费统计、收费票据打印、收费项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

报到注册子系统完成新生入学报到注册管理工作, 主要划分为报到工作人员、教务部门管理、系统管理员三个模块, 各部分功能如下:

(1) 报到工作人员模块包含学生注册分班, 注销注册, 转专业申请, 系内转专业审批, 信息查询, 查询信息、统计与打印等功能

(2) 教务部门管理模块包含报到各类数据汇总统计、监控、打印, 信息查询, 转专业审批等功能。

(3) 管理员模块包含学生基本信息注册 (针对于新生补录) , 启动、关闭报到系统, 信息查询, 报到工作人员管理, 权限管理, 公告信息管理, 各类数据统计与信息监控打印 (班级名册表、转专业名册表、未报到名册、统计图例等) 、数据备份、数据导入导出等功能。

3) 学生报到注册收费的两种主要业务流程设计。

(1) 正常报到注册业务流程图如图2。

(2) 转专业新生的报到注册业务流程图如图3。在这一类报到情况中, 值得注意的是转专业新生必须经过图中 (1) 的过程, 否则在图中 (2) 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新生的转专业申请信息, 也就意味着新生转专业不能完成, 将导致统计数据的不精确性。

3.2 系统的投入应用

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工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是一项复杂又极其关键的工作, 是学校管理的数据源头。我院自从应用了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系统后, 这一系列关键信息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管理方式, 方便了对新生各类信息的分类、存档、备份、查询、修改与更新等操作。准确、完整、实时的实现对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为学校提供重要的管理决策支持。

本系统运行于校园网内, 软件环境由Microsoft Windows2000 server、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ystem IIS4.0以上版本、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 5.5及以上版本、收费子系统客户端等构成。经过四年的投入使用, 系统运行正常, 基本达到了新生注册收费管理工作的要求。

新生注册收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方式不但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透明度低、不即时、误差大、过多人工干预、反复性大等先天性缺点, 也为今后的学校的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就业管理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4 学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全面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了发展所需, 通过信息化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真正促进教育的现代化。但在当前情况下学校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 管理信息化要求信息资源的整合, 而当前, 在学校内并不是所有管理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比如说新生注册收费管理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化, 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并未实现或者还未完全实现信息化, 是一种传统人工管理加上计算机信息存储的模式, 这还不能叫信息化。在这种人工干预起主导作用的模式下, 同样存在不即时、易产生误差、反复性大、自动化程度低的缺点, 成了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盲点和障碍。

其次, 对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参与的主体认识不清。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不仅要包含信息技术人员、工作人员, 而且也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从整体角度进行资源的调配, 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

第三点, 技术与业务的融合问题。信息技术人员懂技术的实施, 但不一定理解业务, 而管理工作人员熟悉业务过程但不了解技术。在实施系统开发之前二者往往会有沟通, 但在开发过程之中, 二者间的沟通出现了减少甚至没有了的问题, 这就可能导致系统的实现与需求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只有明确双方的沟通是贯穿在系统的分析、开发、维护等全过程中, 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充分结合。

最后,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问题。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全面实施信息化的重要物资基础和保障。现有的网络基础环境难已满足信息化的需求, 有的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办公的, 但因为无法与其它部门实现互联, 成了信息的孤岛。可喜的是目前学校正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 正在建设的是学校的二期网络工程, 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总之,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工程。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 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 培养现代型基础人才, 这方面我们刚刚起步, 机遇与挑战同在, 收获与困惑共存, 通过科学规划, 不断完善, 不断超越,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现代型应用人才。

摘要: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也是必然要求。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学校管理需要走信息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然后从具体的应用角度阐述了学校新生报到注册收费系统的设计, 最后提出了学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校园信息化平台,系统开发,C/S,B/S

参考文献

[1]左美云, 邝孔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虹.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BS县FM小学安全工作考核制度 第5篇

(2010年9月20日学校行政会、全校教职工大会通过)

为了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BS县教委《关于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若干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职责

校长:FM小学全面安全工作责任人,学生外出安全负责人。

主要职责:

1、对FM小学学生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学校各线安全的定期督查,指导工作;

3、在学生外出活动中,原则上应事先对学生活动地点进行认真的现场考察,确定活动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外出,并负责向上级请示报告;

4、严密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确保行车、饮食、外出游玩活动的安全;

5、及时妥善处理外出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6、制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责任到人;

7、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工作的安全规定。

书记:分管学校综治工作,学校周边环境治理。

主要职责:

1、加强社区、单位联系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学生严重违纪事件,杜绝学生不良行为及安全。

3、认真落实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工作的安全规定。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副主任:教育教学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1、督促全校教师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特别是认真落实体育课、电脑课、劳动课、自然课等课的教学常规,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对必须外出进行校外教学的课要认真审批,督促其严密组织;

3、督促全校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因体罚和心灵虐待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事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要求全体老师加强师德修养,关爱学生。落实“谁的课谁负责,教学教育过程全程安全”的制度,加强责任感;

5、要求把学生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事,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教导工作的安全规定,依法办事,依法教学;

6、督查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值周教师、体育教师等人员对课间活动安全的教育管理,杜绝课间责任安全事故。

分管后勤的副校长、后勤主任: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后勤工作、学生饮食安全责任人。主要职责:

1、确保校舍安全。随时检查,防止校舍因年久破旧变形、外墙面及走廊栏干磁砖等破损脱落,伤害学生,查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

2、保障用电安全,有触电危险的地方,必须有明确的警示标识;电脑机房等用电密集的地方,要加强检查,经常维修,防止漏电;教室电扇还要防止吊钩脱落,伤害学生。

3、要督促有关人员注意用电安全,特别是大功率电器、贵重电器的用电安全,做好防火工作。

4、要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做好防盗工作,关门落锁,谨防因盗窃损失学校财产。

5、进行各项校园建设,从进货至使用,要落实“安全第一”,保障学生安全。

6、加强全校的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校园安全。

7、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安全,不得在学校食堂和超市经销“三无”产品,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8、实行进货责任签字制度,责任到人,谁签字谁负责;对商品提供商要进行资执审查并索证,确认商品提供商系合法经营商,从制度上保障饮食安全。

9、严格遵守卫生防疫部门有关规定。学校食堂和商店聘用临时工须按时体验,严肃聘用条件,对不合符条件的,不予聘用;严格遵守卫生防疫部门规定进行食品加工销售,特别要严格落实消毒规定。

10、落实专人对学校食堂和超市关门落锁,防止人为破坏,包括投毒、偷盗等事故的发生。

11、认真落实和督查门卫值班工作情况。

1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要报请行政批示,特别是学生外出活动,要报经学校行政批示,未予批准的,不得擅自开展活动,以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对参与相关活动的协助人员要认真选择,并明确要求参与相关活动的人员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后勤部门要实行责任人制度。每项勤工俭学活动都要优先考虑“安全第一”的原则,制订相关制度保障,先安全、后活动。

13、制定有关规章,管理本部门安全工作,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责任到人。

14、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总务及后勤工作的安全规定。

15、万一出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幼儿园园长: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责任人。

主要职责:

1、熟悉安全教育有关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园的安全责任意识。

2、督促全园教职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和轮值安全巡视,随时排查园内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保障在园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安全。

3、协助监督幼儿园幼儿饮食食品卫生安全及生活、游玩、教育设施安全。

4、对幼儿园外出校外开展活动直接负责,要严密组织,实地考察,并报请学校审批。

5、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幼儿园工作的安全规定。

村小主任教师:村小安全工作责任人。

主要职责:

1、对所在村小学生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所在村小安全工作督查工作。

3、及时妥善处理或上报所在村小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4、加强村小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学生严重违纪事件,杜绝学生不良行为及安全。

5、认真落实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工作的安全规定。万一出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班主任:班级学生安全工作责任人。

主要职责:

1、密切配合学校、家长做好学生安全思想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身保护能力。

3、平时要加强教室、运动场所等地方的安全检查,随时向学校报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与学生共同商定,建立班级安全制度;学生集合必须带队并按规定排队缓步上下楼。

5、加强班级财产安全管理,防盗窃、防破坏。

6、加强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中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杜绝隐性安全问题。

7、对本班学生外出校外开展活动直接负责,要严密组织,实地考察,并报请学校审批。

8、学生在校期间,不得让学生离开学校。

9、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班级工作的安全规定。

10、万一出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学科教师:学科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1、对本堂课教学学生安全直接负责。

2、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有关规定,特别是要认真落实体育课、电脑课、劳动课、自然课等强实践性课的教学常规(特别是体育课,教师节不能离开学生活动场地),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3、要随时留心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如对体弱学生),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学校分管校长,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各种异常偶发事件。

4、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对必须外出进行校外教学的课,要事先报告学校,经批准后,方可外出;未经允许,不得外出。

6、上课期间,教师不得随意让学生中途离开教室(室内课)或学校(室外课)。

7、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学校班级工作的安全规定。

8、万一出现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

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课间活动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轮值工作到位,加大在校课余时间学生安全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轮值时间内无责任安全事故。

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学生午间活动安全责任人。

主要职责:

轮值工作到位,加大午间学生安全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轮值时间内无责任安全事故。

学校行政领导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下属各岗位人员的安全工作均负有经常提醒、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管理评价的责任。

第二章:奖惩

1、全期设安全工作奖每人50至200元。

2、若未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或安全工作不到位,或造成不良影响,或造成责任安全事故等惩有关责任人员5-200元;并在期末考核中扣0.5至5分。

此制度从2010-2005学年度上期开始执行,在执行中由学校行政会负责解释、修订和完善。

BS县FM小学校

BS结构 第6篇

该服务器在7U的机体内最大能集成14个刀片,在24.5cm×44.6 cm×2.9 cm的计算刀片内,可支持2颗Intel至强处理器,最大8GB ECC Registered DDR内存和2个IDE硬盘,还可扩充2个Ultra320 SCSI硬盘,以提供在单位体积内最大化计算性能密度。大功率的智能温控热插拔涡轮风扇借助集中散热方式,即便是插满14片服务器,其处理器温度也不会超过27℃,从而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运行。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集成了千兆网络交换模块、管理模块,可帮助数据中心建立更加简单、更具有扩展能力、具备更低TCO的IT基础架构。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www.founderpc.com

-王炳晨

顶联路由器升级接入网

深圳顶联网络有限公司近期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接入网路由器TE-SR500。该产品采用200MHz的通信专用CPU和实时操作系统,可完全满足用户高速上网和轻松部署视频、语音等多种增值服务的需求,并采用了内置防火墙等多种安全措施,安装管理方便。

深圳顶联网络有限公司,

www.topstarnet.com.cn

BS结构 第7篇

方案设计

本文的方案是将实时监控画面及其功能组件统一集中存放在已搭建的Web服务器上, 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对不同的角色提供差异性管理权限。 整体结构如图1 所示。

客户端主机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访问请求, 服务器根据请求内容做出相应的应答, 完成实时监控、画面上传管理或远程维护等任务。图2 所示为功能结构图。其工作流程为:在后台管理站点上, 用户登录通过权限判断, 普通型号用户只能对自己负责的型号进行浏览、查询、上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管理员用户可以进行用户和型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在前台站点上, 用户无需登录即可浏览其负责型号的实时监控画面。

这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R2, 针对该操作系统平台, 选用Microsoft公司主推的IIS作为web服务器。利用网络服务IIS组件作为部署工具, 提高服务响应的效率和质量。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 ASP.NET与系统兼容性能较好, 同时可以更好的配合IIS组件完成站点构建功能。在此架构上, 创建可加载监控画面并运行的HTTP模块。在后台管理过程中, 通过SQL Server2008 数据库完成维护和管理, 利用视图操作, 提高对数据权限的管理。具体方案如图3 所示。

方案实现

IIS服务器部署

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互联网信息服务) , 是一种Web服务组件, 提供了可用于Internet或局域网上构建Web服务器的能力, 具有可靠性、可伸缩性、安全性以及可管理性的特点。IIS是微软公司主推的服务器, 支持HTTP、FTP等协议。本文所提方案中的IIS服务器的搭建流程如图4 所示。

后台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本文所提方案实现的关键点就是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任何操作都是基于这五张数据表, 所以数据表的设计非常重要。本文采用SQL Server2008 数据库系统, 在该系统中建立一个数据库JKZ。根据需求创建5 个数据表, 分别为型号管理表、型号信息表、用户信息表、监控画面信息表和监控画面管理表, 其数据库关系图如图5 所示。

通过用户信息表来实现不同角色权限控制, 其中用户信息表中的User Name字段与型号信息表中的编号字段相匹配。用户打开后台管理站点并登录, 将登录信息与用户信息表中的信息进行匹配, 若为普通用户, 则登录后可查看修改其对应飞机的监控画面信息;若为管理员, 则登录后可查看修改所有飞机和用户的相关信息。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用户按飞机型号区分, 防止其他无关用户的误操作, 做到用户安全可控。

通过监控画面信息表和监控画面管理表将所有飞机的监控画面及其功能组件按型号分类来统一集中管理、管理与控制监控画面的版本、控制监控主机显示的监控画面。型号主管登录后台站点后, 可完成型号实时监控画面上传、修改、删除、版本控制等工作, 其在后台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及时传递到所有监控主机的前台站点, 确保所有监控主机浏览到的实时监控画面的都是统一版本且是最新的。这样就无需重复拷贝工作, 有效地避免一些人为误操作导致的故障 (如画面版本不一致、文件缺失等) , 并提高实时监控准备工作效率。

ASP.NET三层架构

ASP.NE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 具有高效运行性能、简易性、灵活性、可管理性等优点。ASP.NET的三层架构如图6 所示, 本文就使用ASP.NET的三层架构来开发Web应用程序。在三层架构中, 数据库层通过中间层来连接并进行相关操作, 前台给中间层传递参数, 并接受中间层的返回值。表现层离用户最近, 用户显示数据和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中间业务层负责处理用户输入的信息, 或者是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数据访问层进行保存, 或者是调用数据访问层中的函数再次读出这些数据;数据层仅实现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

网页设计

本文方法实现站点部分ASP.NET网页 (web窗体) 如图7 所示。本文使用CSS+DIV实现网页布局, 通过CSS样式控制Web窗体中的文字信息或服务器控件的位置。

结束语

经某型号的实际应用验证, 该平台能够高效保障飞行实时监控任务。与原模式相比, 这种新画面管理与监控模式并未增加时延, 且能保障一台客户主机同时监控多架飞机的多幅画面。由于BS框架本身“弱客户端”的特点, 使得在实时监控软件的管理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在客户端的繁琐操作, 同时保证了客户端主机浏览到的画面版本一致, 大大地提高了实时监控任务的准备效率, 为型号安全监控过程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基于BS模式下的动态表格研究 第8篇

现实系统软件开发中, 面对客户的不同功能需求, 往往需要设计针对性的信息展示操作平台。其中最常用的数据显示方式是通过表格来完成, 不同的开发环境有着不同的表格对象语义, 以ASP.NET为例, 比如表格类GRIDVIEW对象, 它具备动态性和静态性两大特性, 但因为其位于.NET环境层次结构中的较低层次, 促使了它的易用性, 但消弱的它的动态自定义性, 相反TABLE对象却兼备了HTML界面的更加灵活的动态性, 下面就以此为例探究B_S模式下动态表格的技术解决方案。

2 安全性分析

在运用动态表格解决方案的时, 并不能一味追求其客户对象性, 其设计安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 同时还要考虑环境服务器的运行时安全性。作为面向对象服务自定义控件的开发人员, 应遵循自定义控件页、应用程序以及框架结构中安全性的最佳做法。在大多数状态下, 服务器自定义控件的设计者并不了解所有可实现的详细类的安全隐患。但是, 应该通过遵循规则下安全约定, 并通过指出自定义组件工作状态下的权限设定来控制。

同样在设计和实现动态表格服务器控件发布后, 为了安全性考虑, 可以将表格对象作为程序集提供或作为集成组件提供于用户。如果将动态TABLE作为程序集提供, 必须对改对象程序集进行强名称数字签名。以此来达到为程序集提供唯一标识的目的, 并且其他用户可以使用该数字签名来识别该自定义TABLE对象集并显式引用该对象程序集。另外还应注意编码注入、信息泄漏、会话绑架、证书欺骗、参数错误和网络窃听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为此, 应在设计前对动态TABLE类的威胁建模分析。具体安全性研究还应读者参照相关书籍, 以免造成用户信息泄露或经济损失。

3 解决方案

3.1 动态绘制

动态设计TABLE类时, 对象绘制是重要一步, 根据实际实例, 一般可把绘制分为三步:即TABLE-HEAD (TH) 绘制、TABLE-BODY (TB) 绘制、TABLE-CELL (TC) 布局绘制。绘制常用属性包括:C olu m n Spa n跨列、R ow S pa n跨行、B or de r Widt h线宽、BorderColor线色、BorderStyle线形等, 根据需求设置所需属性值。并将表头绘制代码以程序函数的形式来标示, 例如下模型:

可形成表头样式如图1。

表体 (TB) 的绘制跟表头绘制相似, 只是在一般语言环境下绘制表行和单元格的实例类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 表体内容的输入与传统控件对象比如GRIDVIEW也会有所不同, 在内容输入上需要读取数据库后逐行添加, 这也是动态TABLE对终端运行速度有所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也使得动态表格绘制提供便利。基于对象的程序过程请参照表头的生成。

表体绘制完成, 单元格 (TC) 的布局就是主要工作, 客户往往需要设计者根据现实表格模型绘制TABLE, 其中合并单元格是主要操作类, 设计中需要根据相同内容单元格进行合并, 设计者可以根据ID确定控件的去留, 就显得尤为方便。这里ID的命名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2.2模型中将做详细描述。下面具体设计TC合并算法伪码函数:

3.2 ID模型

ID在开发环境中即为自身对象身份证, 在动态表格技术中, 首先确定Table每个单元格、行、控件的ID命名编码是否唯一, 该操作在绘制表格时根据对象位置特点有规律的命名控件对象的ID, 表格单元格 (TC) 可以采用行号加列号的命名模型, 即矩阵模型。模型定义:

模型中Id标示ID下标, N为整型数据 (N=1, 2, , n) 。

若单元格 (TC) 内动态生成需求控件, 比如CHECKBOX对象等, 则ID命名可依据所在单元格容器 (TC) ID生成三维下标模型, 模型定义如下:

模型中IDd标示包含自定义控件ID下标, N、i为整型数据 (N=1, 2, , n;i=1, 2, , n) 。

某些特殊动态对象控件, 比如具备主键性质的控件ID可以采用数据库数据检索添加对象时取其主键转换为ID字符串, 这样在实时数据库修改所涉及的表格内容添加删除等操作就显得尤为方便。

3.3 动态控件

动态表格中, 动态控件的添加和使用解决方案的研究也尤为重要, 实际开发中, 动态控件的使用一般需要两步, 控件定义和控件使用。

关于控件定义:

ClassTypeName Ccn;其中ClassTypeName为语言开发环境中的实例类, Ccn为自定义控件名 (CustomControlName它符合语言中字符串变量命名规则) 。Ccn.ID赋值规则遵循3.2ID模型中的定义或特殊赋值方式。一般语言环境在生成控件之后往往需要添加到指定容器, 此处一般添加到当前单元格。

控件使用规则:

ClassTypeName Ccn= (ClassTypeName) FindControlsByID (Id) ;规则中FindControlsByID为开发环境中根据ID号定位控件的一种类, Id为变量字符串, 它承载着需要针对性查找的自定义控件。实际不同语言中使用语法不同, 部分语言在定位时候需要注意动态表格行单元格数量, 因为在3.1中已经将每行根据条件单元合并或删除。

下面以ASP.NET环境为例, 控件具体查询代码如下:

4 结语

动态表格、动态控件的使用在实际开发中是频繁使用的技术, 本文就动态表格技术实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并列举部分实例, 但是动态控件包括动态表格并不是在任何时候, 随用随定义, 它即有安全性考虑, 也有生存周期的控制, 使用速度影响等, 因此, 读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定义, 摒弃“纸上”理论, 灵活运用, 使技术服务于实际项目开发增强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爱齐.ASP.NET动态控件的使用[J].计算机时代, 2003. (04) .

[2]沈才梁.Web页面动态表格数据导入Excel的JavaScript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6. (04) .

[3]何燕.Excel在最优订货量决策上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02) .

[4]吕宜宏, 龚元明.多Grid构成的表格动态打印的实现[J].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2) .

BS结构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罗氏质控血清,批号171743和171778,选取符合要求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

1.2 仪器

深圳迈瑞BS-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试剂

ALT、GGT和Cr由浙江康特公司提供;Cl-、Glu、TP、Alb、APOA1和TBil由上海荣盛公司提供。

1.4 方法

1.4.1 精密度试验

(1)用双蒸水溶解多瓶2个水平的质控血清,充分溶解后将同水平的质控血清混在一起分装于有盖离心管内-20℃保存备用。

(2)用2个浓度的质控血清对每个项目连续测定20次,以后每天作为标本测定,测2次,均作双份,共测20d。然后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批内、批间、日间和总变异系数(CV%)[1]。

1.4.2 线性试验

根据被测项目的线性范围选取高值标本,所选浓度接近该项目线性范围的高值作为1号标本;选取低值标本所选浓度接近该项目线性范围的低值;再用生理盐水作为最低标本,然后按照不同比例将高、低、生理盐水进行混匀,共计7种不同浓度,进行重复测定3次。根据稀释关系计算出预期浓度。

1.4.3 携带污染率

我们将仪器上的操作顺序设定为按项目测定。先取高值标本重复测定3次,结果i1、i2、i3,紧接用1份低值标本重复测定3次,结果j1、j2、j3,按公式:[1-(i3-j1)/(i3-j3)]×100%计算各项目的携带污染率。

1.4.4 对比试验

根据试剂说明书,分别在BS-200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7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置相同参数,用同一瓶校准液校准,对所选各浓度标本同时进行测定,并作比较。

1.4.5 偏倚估计

根据所测质控血清浓度和所提供的浓度进行比较,计算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2 结果

2.1 各项目的精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2.2线性试验

ALT(0~480U/L)、GGT(0~440U/L)、C1-(40~130mmol/L)、Cr(0~950.0μmol/L)、Glu(0~21.0mmol/L)、TP(0~92.0g/L)、TBil (0.2~215.0μmol/L)、Alb (0~65.0g/L)、APOA1(0.40~2.00g/L)均有良好线性。

2.3 携带污染率

高值和低值标本之间的污染率在-0.03%~0.04%之间。

2.4 对比试验

BS-200自动分析仪和日立7170自动分析仪所测结果相关分析(见表2)。

2.5 偏倚估计果(见表3)。

3 讨论

BS-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用于中、小型医院或急诊场合。每小时200个测试,可同时做40个项目、全中文即时帮助式操作软件、全中文报告;可进行340~670nm共8个波长的测试并可作双波长或单波长测试;光源为12V/50W卤素灯;样本量最低为3μl,以0.5μl为递进单位;试剂最低量为180μl,以1.0μl递进单位;反应总体积不超过500μl;装有搅拌杆,可充分使样本和试剂混匀;试剂盘4℃冷藏且与仪器的机械单元分开,可较长时间保存试剂。反应过程全程监控,人机界面友好,对于无试剂、无标本、碰撞等现象提供了报警和智能化处理方法。

通过我们所选定的几个项目操作,观察到仪器的重复性较好,日间变异、总变异性均在较小范围内,线性范围宽,准确度高。仪器在做完80个项目后人工换杯,比色杯一次性使用,仪器运行后自动进行杯空白检测,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则弃去不用,作脏杯处理。这样避免了反应杯清洗后的清洁剂和反应液的残留,解决了交叉污染现象,所以仪器携带污染率低、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仪器不足之处:换比色杯时要停下来操作,操作就不连贯;换比色杯需手工操作;只可在申请项目时选急诊项并优先做,无单独急诊位,仪器操作后就不能停机加急诊,只有在80个项目做完后或标本检测结束后才可以加。

通过我们对仪器的性能评价,我们认为该仪器是一台精密、自动化程度较高、极具实用价值、易于在中、小型医院推广应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参考文献

BS结构 第10篇

石膏胶凝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火性、透气性、吸声性和装饰效果上的洁白细腻及良好质感,加上质轻和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石膏胶凝材料和石膏基建材在近年得以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主要用来制备石膏板材、石膏板吊顶、石膏砌块、粉刷石膏、石膏基自流平材料等。但由于石膏胶凝材料和石膏制品的耐水性、抗冻性和耐热性较差,制约了石膏在很多方面的应用[1,2]。本实验主要针对石膏耐水性差这一特点,通过内掺有机硅憎水剂来改善石膏的耐水性,提高其软化系数。

1 试验

1.1 原材料

石膏:宁夏某公司生产,其主要化学成分和基本物理性能见表1和表2。

%

防水剂:德国Waker公司生产的SILRES BS94,100%含氢聚硅氧烷有机硅。

1.2 试验方法

1.2.1 强度及软化系数测试

参照GB/T 17669.31999《建筑石膏力学性能测定方法》进行,成型40 mm×40 mm×160 mm石膏试块,养护至龄期,在(40±4)℃烘箱干燥至恒重,立即进行强度测试。软化系数为试块的水饱和时强度与绝干强度的比值。一般试块浸水2 h即可达水饱和状态。

1.2.2 吸水率测试

将经过恒重的试件称量(G1),然后浸入温度为(20±3)℃的水中,试件上表面低于水30 mm,试件互相不紧贴,也不与水槽底部紧贴,浸水2 h后取出试件,用湿毛巾吸去试件表面的水,称量(G2),计算试件的吸水率,精确到1%。

2 结果及分析

2.1 水膏比对石膏吸水率的影响

称取300 g半水石膏和一定量的水拌制成石膏浆体,水化完全后在45℃烘干至恒重,然后按照1.2.2所示方法测试石膏试件的吸水率(见图1)。由于该石膏标准稠度需水量为45%,且凝结时间较快,本实验选取水膏比为0.45、0.50、0.55、0.60这4个参量作对比。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水膏比的增大,试件的吸水率呈持续上升状态。在水膏比为0.45时,石膏2 h吸水率为22.8%,在水膏比为0.50、0.55、0.60时,吸水率分别增加到25.6%、28.8%和32.6%。这是因为随着石膏用水量的增加,石膏浆体内含水量增多,在硬化干燥后,随着水分的蒸发,石膏体内部的孔隙增多,孔隙率增大。在浸水过程中,孔隙率大的石膏体吸水率更高。

2.2 有机硅BS94掺量对石膏吸水率的影响

分别考虑了BS94在0.2%、0.4%、0.6%、0.8%和1.0%共5个掺量时对石膏吸水率的影响。同时,还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水膏比条件下,内掺有机硅BS94对石膏试件吸水率的不同,实验结果见图2。

由图2可见,随着有机硅BS94掺量的增加,石膏的吸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拐点。在水膏比为0.60时,BS94在掺量为0.2%、0.4%、0.6%、0.8%时,吸水率持续下降,在0.8%时达最小值,但BS94掺量1.0%时石膏的吸水率高于掺量0.8%时的吸水率,呈上升势态;水膏比为0.50时,石膏吸水率的变化规律与水膏比为0.60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BS94掺量为0.6%时,吸水率达最小值;水膏比为0.45时,与前两组略有不同,随BS94掺量增加,呈先下降,后略上升,再持续下降的走势,吸水率最低降到7.6%。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有机硅憎水剂BS94掺入石膏内,具有SiOSi主链与有机侧链的聚硅氧烷与材料中的OH紧密结合在一起[1],在石膏体内部孔隙壁表面形成网状的表面张力很低的疏水薄膜,使水分无法渗入到毛细孔中,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水作用。而且随着有机硅掺量的增多,使石膏内孔隙壁表面更好地形成疏水薄膜,因此,吸水率降低。但BS94同时具有微引气的特性,当BS94继续增大,石膏内孔隙率会增大,超过临界值后,石膏的吸水率反而会增大。

2.3 有机硅BS94掺量对石膏强度及软化系数的影响

试验使用标准稠度需水量,分别掺入0.2%、0.4%、0.6%、0.8%和1.0%共5组掺量的有机硅BS94后石膏的强度和软化系数变化分别见图3、图4。

从图3可见,掺入BS94后,石膏的抗折强度略有提升;抗压强度在BS94掺量为0.2%和0.4%时几乎与空白样相同,但随着BS94掺量的继续增加,抗压强度略有下降,掺量0.8%时,抗压强度达最低,比空白样的强度降低10.3%。对石膏的2 h浸水强度(即水饱和强度)来说,空白样中石膏的强度仅为12.2 MPa,随着BS94掺量的增大,水饱和状态时的强度增大,在BS94掺量大于0.6%时,水饱和抗压强度只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由图4可见,BS94可以有效提高石膏的软化系数,在掺量为0.8%时,软化系数可达70%以上,这也为石膏建筑材料在多领域尤其是用于有耐水性要求的场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有机硅的防水作用机理

有机硅树脂的固化交联大致有3种方式:一是利用硅原子上的羟基进行缩水聚合交联而成网状结构,这是硅树脂固化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二是利用硅原子上连接的乙烯基,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为触媒,类似硅橡胶硫化的方式;三是利用硅原子上连接的乙烯基和硅氢键进行加成反应的方式。图5为有机硅树脂的网络结构形成机理示意,有机硅树脂在交联成为网状结构后有机基团定向排列在外面,在结构材料表面及内部生成1层几个分子厚的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网状的有机硅树脂膜,液态水不能渗入,因此有很好的憎水性,这种结构不堵塞毛细孔,因此还具有良好的水蒸气透过性。

此外,硅树脂结构类似于石英,SiO键能很高,紫外线难以破坏,耐碱、耐酸雨、耐含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太阳光,因此硅树脂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侯性。

SILRES BS94是一种具有SiOSi主链与有机侧链的聚硅氧烷,与材料中的OH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石膏体内部孔隙壁表面形成网状的、表面张力很低的疏水薄膜,使水分无法渗入到毛细孔中,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水作用,且对水化产物及晶体形貌影响不大[3,4]。

等量称取2份石膏和水,其中1份再添加0.4%的BS94,拌合30 s后,成型试块,然后实验室条件下存放7 d,烘干后进行的防水效果对比。图6为同时在试块上滴5滴加了墨汁的水,放置2 min拍得的图片。

从图6可以看出,空白样上的墨汁已完全渗入,内掺0.4%BS94的试块,墨汁仅渗入少许,这也与前述实验结果相一致。

4 结论

(1)石膏试块的吸水率随着水膏比的增大而增大,降低水膏比,可提高石膏的耐水性。

(2)随着有机硅BS94掺量的增大,石膏的吸水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BS94的掺量有一临界值,掺量继续增大时,由于BS94的微引气性,吸水率会有所增加。

(3)掺入有机硅BS94对石膏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可以大幅提升石膏的软化系数,当BS94掺量为0.8%时,石膏的软化系数可达70%以上。

参考文献

[1]王祈青.石膏基建材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陈燕,岳文海.石膏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3]李英丁,张铬,徐迅.有机硅防水剂对半水石膏性能影响及微观结构探讨[J].新型建筑材料,2009(6):72-73.

BS结构 第11篇

【关键词】三次采油;泡沫驱;稠油油藏

1.稠油油藏三次采油泡沫驱技术

1.1稠油油藏三次采油技术

稠油油藏是指地层原油密度大于50mPa.s(地层温度下脱气原油密度粘度大于100mPa.s)渗透率0.1~50×10-3μm2之间的油藏。稠油是按照其粘度大小划分的,其粘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原油中的沥青质、蜡质及胶质的含量高低。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明显表现出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率高、递减率高、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的“四高”特征。我国稠油储量较大,分布较广泛,因此,在此形势下,动用和开发好稠油油藏,是我国油气开发的重要内容。

针对低渗油藏的低渗透率和不均质特点,目前主要的低渗三次开发采油技术[1]主要有:聚合物驱、热采、气驱、泡沫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

聚合物驱是通过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粘性,改善驱替液的流度比,在微观上改善驱替效率,在宏观上增强平面及垂向波及效率的一种采油技术。聚合物进入地层中后,通过改善水驱的流度比从而提高水平波及效率;同时聚合物段塞首先进入高渗层,利用高粘度特性堵住高渗层,使后续水驱转向进入低渗层,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

热采是指通过损耗部分能量为代价,提高储层流体温度,从而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流体流动性能的采油工艺。主要有:注热蒸汽、火烧油层、蒸汽吞吐方法。

气驱是指以气体为主要驱油介质的采油方法,按相态可分为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按驱替介质可分为CO2驱、N2驱、轻烃驱、烟道气驱、空气驱。

泡沫驱是指以泡沫为驱替介质的采油方法。在泡沫驱油过程中,泡沫能有效的改善非均质储层的流体流度比,提高波及效率,同时泡沫还具有一定的洗油能力。随着我国油气开采的发展,泡沫驱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

气体泡沫驱技术[2]是将空气驱和泡沫驱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调剖和驱油双重左右的采油技术。泡沫是指由微溶性或不溶性的气体分散于于液体形成的分散体系。泡沫是气泡的聚集物,单个气泡则由液体膜包围气体形成,其中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

气液两相泡沫通常由气体、淡水、起泡剂及稳定剂组成。气相常见成分为空气、烃类气体、N2及CO2等。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

(1)提高驱油效率:发泡剂本身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油对岩石表面的润湿角,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

(2)封堵调剖作用:当泡沫进入地层时,先进入高渗透层,由于贾敏效应,流动阻力将逐渐增加,所以随着注入压力的变大,泡沫可依次进入低渗透层,提高波及系数。同时,泡沫中的气泡形状是可变的,因而可以进入和填塞各种结构的孔隙,把不连续的残余油驱出,从而提高微观波及效率。

(3)提高油层能量:注入的气体能够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层油层压力。

2.BS-12起泡剂及气体泡沫驱的应用

2.1 BS-12起泡剂

起泡剂通常是一种活性十分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起泡剂BS-12的合成原料为石油化工产品,其来源广泛。产品外观为棕黄色油状透明液体,稳定性较好,微溶于水,能溶于其它有机溶剂,属可燃有机物质。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醇及有机含氧化合物,烃值200~220mgKOH/g,密度0.85~0.89。

2.2起泡剂在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

本文分析BS-12起泡剂在某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其科学性。

该油田为复杂的断块油藏,具有高温(95℃)高矿化度(大于30g/L)的特性。储层孔隙度6.3%~21.8%,平均为13.2%;渗透率为0.22×10-3~342.4×10-3m2,平均24.77×10-3m2;渗透率值平面变化较大,平均级差达10倍以上,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98,储层非均质性很强。因此根据油田开发实际情况,调整原注采井网并进行CO2驱先导试验。

具体实验方法为:

(1)配制起泡液。

在模拟回注水中加入起泡剂BS-12,配成不同浓度的起泡液。

(2)起泡性能测定。

将20mL配制好的泡沫液置于刻度量筒内,用丝网上下搅动100次,测量其形成的泡沫体积和泡沫的半衰期。

(3)驱替程序。

进CO2密封性测试,确认模型密封性及渗透性良好;测孔隙体积和孔隙度;将饱和水的模型装入高压岩心夹持器中,保持围压大于内压2MPa,恒温12h以上;用回注污水驱替;记录基础压力,测模型水相渗透率;按1:1水气比同时注入0.5%泡沫液和CO2气,连续记录压力变化,直至压力稳定,计算阻力因子;用回注污水继续驱替,记录压力变化直至压力稳定,计算残余阻力因子。

实验结果:

起泡剂YFP-1在不同温度、矿化度、pH值、含原油量等条件下的起泡性能见下表1。结果说明, 起泡剂性能随着温度、含盐量、pH值和含油量增加均下降, 但YFP-1起泡液仍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 适用的pH值为6~7, 能够满足油田实用要求。

表1不同因素对BS-12溶液起泡性能的影响

3.结论

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相继进入开发中后期,在此形势下,动用和开发好稠油油藏,是我国油气开发的重要内容。目前主要的低渗三次开发采油技术主要有:聚合物驱、热采、气驱、泡沫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

泡沫驱是指以泡沫为驱替介质的采油方法,能有效的改善非均质储层的流体流度比,提高波及效率,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一种BS-12起泡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能力,建议在油田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广志.常规泡沫驱油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 50.

[2]郭万奎等.注气提高采收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BS结构 第12篇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是3GPP组织在Release 5版本标准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本文中提到的基于BS架构的IMS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和终端两个部分。本文作者主要参与终端方面的研究和设计。本文主要集中介绍客户端的架构以及相关的功能模块调用, 设计与实现。

1. IMS概述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多媒体子系统) 在3GPPR5版本中首次定义, 是基于IP技术、SIP融合语音、数据、移动、Internet的体系, IMS的目标是融合Internet和移动通信网络。IMS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 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目前, 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 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 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IMS系统基于SIP的体系, SIP是按客户端/服务器方式工作的基于文本的信令协议, IMS使用SIP呼叫控制机制来创建、管理和终结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业务。各种类型的客户端通过IMS都可以建立起端到端的IP通信, 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质量。除会晤管理外, IMS体系还设计完成服务提供所必需的功能 (例如注册、安全、计费、承载控制、漫游) 。可以说IMS提供了业务融合的基础, 基于SIP技术, 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以及新的应用。[2]

2. IMS客户端

通过调研现今中国三大运营商的业务需求, IMS客户端是为用户提供语音、视频、消息类、融合类数据等业务功能的通信软件。IMS客户端应包含了以下几类基本业务功能:

·语音业务

包括基本语音业务、补充语音业务、彩铃/彩像/多媒体彩玲等功能。

·视频业务

包括点对点视频、多人视频、视频会议等功能

·消息类业务

包括个人即时消息、企业即时消息等。

·融合类数据业务

包括多媒体会议、应用共享、电子白板、文件传送、发送接收短信/彩信等。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

包括状态管理、通讯录管理、外观模式切换功能等。

2.1 IMS客户端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本文中的客户端体系结构是指运营商内部需要自己构建的BS架构PC客户端通信业务软件。该软件是可管理、开放的、可扩展的、安全、支持业务快速开发和提供。该客户端软件应该满足以下基本原则:

·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 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进行通信, 任何一层的任何一个模块的维护, 更新以及新模块的追加, 都不应影响其它模块。

·协议开放性:客户端必须遵循相关协议的基础之上, 如:SIP协议、XCAP等, 同时必须遵循的相关应用接口规范以利于与各个业务系统协作。

·易用性:客户端的操作应尽量简单, 对操作提示、错误报告、监控信息反馈等要全面、详细, 真正做到易学、易用、易培训。

·软件应有容错能力, 一般小的软件故障不应引起各类严重的系统再启动。

·软件设计应有防护性能, 某一软件模块内的软件错误应限制在本模块内, 而不应造成其它的软件模块错误。

·应具有软件运行故障的监视功能, 一旦软件出现死循环等重大故障时, 应能自动再启动, 并上报即时故障报告信息。

·稳定性:客户端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运行的稳定性。

·易维护:系统的结构设计要易于维护, 组成系统的功能元素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替换而不影响或很少影响其它功能元素, 并能够与其他功能元素协作共同完成用户的功能。

·易扩展:统一通信平台无论是在功能上, 还是在通信协议规范上都应当易于扩展, 以便适应今后各种通信业务的发展。

·安全性:满足运营商内部办公通信的安全性要求, 确保客户端与系统之间不被非授权用户侵入, 信息不丢失, 传输时数据文件不被非法获取、篡改, 确认对发送和接收者的身份等。[3]

2.2 IMS客户端软件架构

终端软件采用开放式的分层架构, 各项业务能力与业务应用都应该模块化并以插件的形式组合到架构中。

终端软件由4层组成:

·用户表现层:用户表现层是软件面向用户的展示层面, 与用户的直接交互, 是软件架构层次的最高层。某一个具体的业务或应用可以通过接口调用应用能力层的一个或多个能力模块来实现, 并通过插件抽象接口组合到界面框架中。

·应用开发接口层:为用户表现层提供的应用开发接口

·应用能力层:应用能力层主要封装了实现业务或应用的功能模块, 以组件方式组合到系统框架中, 通过组件标准统一应用开发接口提供能力供上层的业务或应用调用。

·通信协议层:提供SIP、RTP/RTCP/RTSP、SIMPLE、XCAP、SyncML、HTTP、FTP、音频视频编解码等协议支持, 是软件架构层次的最底层。

2.3 IMS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下面介绍客户端的用户登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客户端的每个模块均提供记录的功能, 并在用户表现层的记录管理中分别显示给用户, 用户也可对每种记录进行搜索。

2.3.1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调用认证能力, 初期终端采用HTTP Digest认证机制, 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 目标采用AKA认证机制。[3]

2.3.2 客户端的开发平台配置说明

本小节主要对开发客户端的平台配置做一个简要的说明。主要包含客户端的软件环境、开发工具, 及基本的配置说明, 包括开发工具安装、web服务器配置。

(1) 使用环境

软件环境:WEB服务器使用Tomcat 5.5;IMS网络及相关平台由运营商提供。

开发工具:Eclipse3.3.2。

(2) JDK安装

JDK是Java Development Kit的缩写, 是开发JSP应用程序的必要条件。安装JDK后的配置和测试步骤如下:

首先, 要在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系统变量中添加环境变量。然后, 通过编写一个小的java程序来测试JDK是否安装成功。

(3) 安装Tomcat

Tomcat是Apache软件基金会开发的免费web应用服务器, 是运行Servlet和JSP最常用的容器。

首先, 要在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系统变量中添加环境变量。

其次, 启动Tomcat,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8088, 如果看到tomcat的欢迎页面, 即说明安装成功。

2.3.3 客户端的开发实现

客户端的核心技术思想是采用JSP技术开发Web表现层, 通过JSP页面调用核心控件OCX中的相关函数来实现。本文介绍客户端的一个模块的实现, 其他模块实现的技术都是相同的。

用户登录模块, 即网络注册模块的实现。网络注册是用户使用客户端的首要前提, 只有登录, 注册后, 才能使用其他的功能。该模块主要有3个JSP页面, 分别是welcome.jsp、login.jsp、loading.jsp.

在该功能模块中, JSP页面涉及调用到的OCX控件中的OCX函数接口主要是注册服务器SetProxyServer () 函数, 该函数的具体描述如下:

函数定义:

函数描述:

设置注册服务器IP地址或域名及端口

参数说明:

bstrDomain, 表示注册服务器IP地址或域名及端口, 如果要对该信息进行隐藏, 请用“信息安全加密机”加密, 并设置InitComm中的EncryptOption参数, 默认不需要。

返回值:

0表示成功

非0表示失败

2.3.4 客户端的测试

本课题的测试网络配置环境如图2所示:

客户端开发完成后, 需要测试客户端的性能是否满足普通用户的电脑配置。客户端性能测试主要是从测试客户端使用时终端性能指标, 以及所占的内存和CPU使用率这三方面来考虑的, 测试配置采用现在通用的WINDOWS XP系统, IN-TEL CORE (TM) 2 Duo CPU E4600, 1G内存, AN-MTALK客户端。测试用例见表1、表2:

通过这些测试用例及结果分析, 可以得出采用BS架构设计开发的客户端的性能对于普通用户的电脑配置来说, 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4 媒体控制要求

客户端能够根据网络侧的指示, 产生并向用户放送各种信号音及铃流、多媒体。

客户端应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以完成语音的编码和打包。客户端支持G.711, G.729, G.723.1编解码方式。

客户端应支持H.263的编码方式, H.264编码方式可选。

客户端具有根据网络的忙闲情况, 提供不同的编解码方式的能力 (可选) 。

由于在IP网上传输的时延较大, 为避免回声对通话质量的影响, 客户端应具有回声抑制功能。回声抑制支持G.168[4]。

3. 结论

本文介绍了IMS系统, 提出了IMS终端的功能, 并给出了IMS终端的软件架构, 以及具体的功能调用, 媒体控制要求, 并介绍了本客户端网络注册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本终端基本满足了现在企业的需求, 当然本系统还存在着不足, 将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IMS系统的产生、发展、构成, 之后详细介绍了基于BS架构的IMS客户端的研究, 包括客户端应满足的基本原则, 基本业务, 软件的架构, 以及软件的功能模块调用, 主要包括用户表现层, 应用能力层各自的功能模块调用;最后详细介绍客户端的网络注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该客户端具有易于实现、可移植性好、性能稳定等优点。

关键词:IMS,SIP,基本原则,架构

参考文献

[1]望玉梅, 董文宇、周胜.《IMS:IP多媒体概念和服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7

[2]IETF RFC 3261:"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 2002.6

[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企业通信助理PC客户端规范》[S], 2009.3

BS结构范文

BS结构范文(精选12篇)BS结构 第1篇B/S结构, 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