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补充课外名句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051

补充课外名句范文(精选6篇)

补充课外名句 第1篇

课外名句补充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教学相长》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去民者所恶,补民之所不足。《国语·勾践灭吴》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8、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论语·子罕》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1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1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苑·炳烛而学》

16、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盖其恶。王充《论衡》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王充《论衡》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19、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20、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

21、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刘义庆《世说新语》

2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

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24、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众目之明。马总《意林》

2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其二》

26、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朱子家训》

2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2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

3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3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补充课外名句 第2篇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7.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1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1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1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1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庸)1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20.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2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2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周)2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2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7.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3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3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3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3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3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3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4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课外名句精选之三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9、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1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2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2、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3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3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3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3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3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4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8、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9、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7、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6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名句精选之二

(1)俭,德之共也 ; 侈,恶之大也。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1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8)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9)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飘鸿毛。

(2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3)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6)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34)业精于勤,荒于嬉 ; 行成于思,毁于随。(3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7)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3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40)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45)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课外名句精选之一:诸子名言

孔子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蔽:概括。思无邪:思:思想。无邪:不邪恶。

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尤:怨恨。下学而上达: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八佾: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是:此,这个。忍:容忍;一说忍心,狠心。孰:什么。意谓这件事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啊!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0、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论语•子路》 硁硁:像石块那样坚硬。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1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花言巧语足以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雍也》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未免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又未免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孟子

17、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1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20、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孟子说:“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去使人清楚明白。”

2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太甲》上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作孽,别想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即使有离娄那样的眼力,公输子那样的巧技,不靠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

2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顺从天理的生存,违逆天理的灭亡

24、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大丈夫。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2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老子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庄子

3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荀子

3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附其他名句

41、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4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4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4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惯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4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补充课外名句 第3篇

王颖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英语教师, 我对利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感触颇深。在此, 愿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做法介绍给同行,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 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 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英语教学 (尤其在起始阶段) 应该在唱中学, 在情景中说, 在说中熟, 在游戏中运用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多用英语组织教学, 开辟英语语言环境, 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 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好英语, 始终保持浓厚兴趣。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侧重开展了以下活动:

1.坚持每节一笑或一哭。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或结束前, 请一名同学用英语讲一个让大家笑的笑话, 或一个让大家哭的心酸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有一天上课之前, 同学们都已经坐好, 不知道今天自己会“开心一刻”还是“辛酸一把”。这时两名男同学 (确切的说是两个很调皮的英语后进生) 大大方方地走到讲台桌前, 给大家演义了一遍朱时茂、陈佩斯的小品“Eating Wonton at the Same Table”。

2.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给学生布置“每人每天五句漂亮英语”的任务。刚开始由教师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提炼“五个具有一定鼓动性的地道的英语句子”, 要求学生熟读, 一直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都炫耀炫耀自己的漂亮英语, 地道的英语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以后, 开始逐渐地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地道的英语句子。这一任务的经常性, 使学生慢慢地形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句子财富”。有时, 他们甚至会因为报刊杂志上的某个精彩句子而兴奋不已;有时, 他们甚至会一天找十几句漂亮英语, 弄得我经常求他们允许我“盗版”。

3.每人每天准备一句谚语或名人名言, 结组交流。各小组每天评一个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 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或定期“出版”精华手抄报, 供大家欣赏。

4.每周阅读欣赏一篇好文章, 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并把它融会贯通, 为写作打

提到历史课, 许多人会说“挺有意思”,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古代人名。我

因为历史课“尽是讲故事”。这里暂且将“讲故事”理解为补充课外知识。的确, 讲故事、补充课外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情感体验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也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作为其三维目标之一。看来, 教学中补充课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认为, 补充课外知识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提高学生兴趣, 寓教于乐

历史教科书言简意赅, 缺乏生动性, 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这就需要依据教材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 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我讲到《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节, 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 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45年8月重庆谈判, 休会时国共双方记者在一起休息, 国民党方面记者给中共方面记者出了一个谜语, 谜面是:先让学生猜猜看, 学生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试着猜。然后接着讲, 当时中共记者猜的是“苏武”, 而国民党记者准备的谜底是“屈原”。现在又有人发表文章说, 谜底应该是“共工”、“蒋干”、“毛隧”等, 众说不一。这时我问:你认为这几个谜底哪一个合适?学生情绪达到高潮, 积极发言, 互相争论。然后我引导学生一一分析这几个谜底的含义, 指出这几种说法都有道理, 但只取其中之一又太片面。最后, 引导学生结合这几个谜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生很容易理解, 且当场就掌握了。

二、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智力、能力

历史教学的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历史事实外,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认识历史, 学习历史, 运用历史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因此, 在教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做法的操作过程中, 注意吃透教材的同时, 还必须吃透学生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 接受能力, 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 确定每一阶段的方法方式;结合每天五句漂亮英语、名人名言、名人名篇的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产生“成就感”机会;经常提问, 让学生自学、讨论, 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死记硬背, 而注重理解, 独立思考, 多提供机会, 使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上来,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增长的喜悦, 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加深, 真正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学生都形成了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内驱力。学习英语再也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娱乐, 一种休息。

每天课前, 都会从教室里传出动听的英文歌声;每天一上课, 都会有一名同学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 给大家讲一个令人捧腹的笑话或一个令人难忘的悲伤故事;每天一上课, 黑板上都会写有班内五个小组选出来的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供大家欣赏;每个月末, 都利用一节课举办一个小型英语歌曲演唱会, 名人名篇朗诵会, 读书体会交流会;每一学期, 组织一、两次英语综合能力大奖赛。每一次活动, 无论大小, 学生们都踊跃参加, 各显神通, 人人有用武之地, 个个有机会体验成功!

通中学

学中应有选择地补充课外知识, 以扩大知识面, 开阔学生思维, 提高能力。

三、消除疑点、盲点, 使知识前后衔接

教材中有的知识点交代不全或一带而过, 前后断线, 造成学生知识上的疑点和盲点, 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情况下, 必须把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比如学习世界史“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 这两个国家的来历如何?为什么要统一?这就应该简单介绍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凡尔登三分帝国, 以及其后的发展情况, 使学生了解德、意分裂的事实和统一的必要性。

补充课外名句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背诵;补充句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39-03

英语书面表达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的优劣直接影响整篇文章的质量,因此书面表达练习应从句子练起。如老师每天给学生补充10个句子让其背诵,第二天听写,下午将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如此,学生既掌握了重点短语,又熟悉了句子的语法结构,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对写作起到积极作用。这样,学生在每周的本单元话题小作文中,就能使用一周来背诵的句子,完成作文。具体方法:

一、摘重点句

在刚开始教授一个新的单元时,如果本单元内容较难、较丰富,可以直接摘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记忆背诵。

课本中的文章是许多专家共同努力编写出来的,里面大多是经典的句子。摘出来后让学生背诵,会加深印象。如人教版九年级一单元,是有关学习方法的,本单元内容多,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与学生实际生活很贴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熟练掌握并背诵书上原汁原味的句子。所以在本单元讲授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并背诵如下句子:

Day (一)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by asking the teacher for help.

2. —How does he study for a test?

—He studies for a test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3. What about reading aloud to practice pronunciation?

4. Having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in English really improves my speaking skills.

5. Read quickly to get the main ideas at first.

6. Try to guess a words meaning by reading the sentences before and after it.

7. Be patient! The more you read, the faster youll be.

8. Dont read word by word. Read word groups.

9. Its too hard/difficult to understand spoken English.

10. Tom helps me a lot. Ive learnt a lot that way. Thanks a lot, my close friend.

Day (二)

1. Every class was like a bad dream.

2. The teacher spoke so quickly that I did not understand her most of the time.

3.I was afraid to ask questions in class because of my poor pronunciation.

4….

Day (三)…

二、补充句子

将所学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揉到平时常见、常用的句子结构中。编出10个相对较规范的句子让学生背诵,为书面表达写正确的句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第9册第一单元有重要的短语:做笔记take notes, 可以与句型had better do/not do sth. 搭配起来连成句子:Youd better take grammar notes carefully in class. 或者与句式decide to do sth.搭配使用。如:My elder brother decides to take notes in English classes because he needs to get better grades. 等等。

这样将本单元所学的重点内容与本单元或以往所学重要句型搭配使用,让学生不仅可以熟练掌握正在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巩固了所学的重要句子,达到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连句成篇

在学完一个单元时,可以给学生由几个句子组成的段落来背诵、默写。然后进入书面表达。

如第8册(下)第二单元是志愿者活动的内容,我们给学生的范文如下:

I am a volunteer in saving the Environment Club of my school. Last Saturday, I did some volunteer work with other volunteers.

Some of us put up posters. Some handed out advertisements. Others swept the streets. We also helped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When we finished all the work, we were very tired but felt very happy at the same time.

I think its fantastic to be a volunteer. W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ing?

Please write back soon.

Best wishes!

(我是学校“环保俱乐部”的一名志愿者。上周六,我和其他志愿者做了一些志愿活动。

一些志愿者张贴海报,一些人分发广告,其他人打扫街道。我们也帮助打扫城市公园。当我们完成所有工作的时候,我们很累。但同时也感到很快乐。

我认为成为一名志愿者是很好的。你是怎么认为志愿活动的呢?

请尽快给我回信。

最好的祝福!)

文中有句子结构:如some…others…等,还有重要短语clean up; put up; at the same time等,这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使用,并了解写书信、邮件的格式。

四、检测背诵

在实施课外补充句子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检测学生背诵记忆的效果呢?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全班听写的方式进行,但实施环节中,我发现全班听写形式效果欠佳,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考虑学生英语层次水平的差别

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好、中、差的区别。如果不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一味偏重较好的学生,势必会忽视大批的中、下游学生。在编写句子时,要考虑符合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每天给学生编写的句子应有层次,在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别,保障每班中下游学生不受打击,保护其自尊心,尽量达到每天过关。根据所给句子的难易程度,每天过关的句子数量可以不确定。

(二)在句子内容的真实性、趣味性和逻辑性上下功夫

初中生往往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知识的系统归纳较欠缺。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编写句子时,可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物,用句子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学生背诵的不再是空洞枯燥的书本知识,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编写的句子还要有趣味性和逻辑性,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初中的学生虽然缺乏看事物的整体性,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所以句子要有内涵,能启发学生思考。对句子结构、含义以及逻辑性都要斟酌在先。

另外,每天的句子要围绕本单元的话题,不能单纯地练句型、语法。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使用每天背诵的句子达到表达思想的目标,为每周的话题作文做铺垫。

(三)检测评价具有激励性

改变全班整体性评价机制,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实施个体评价制度。小组长每天记录本组学生得分情况,当小组中的个体得分有变化时,能及时发现,老师通过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补充练习活动,初中三年大部分学生可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中、下程度的学生能够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

总之,语言的学习是为了表情达意,如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并逐步提高,是英语老师应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我相信,功夫在平时,只要找到科学、有效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定会节节攀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九年利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姜 伟.站在17位英语名师的肩膀上[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课外古诗词补充(六) 第5篇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二)青玉案·元夕

宋代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注释

⑪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⑫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⑬“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⑭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⑮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⑯“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⑰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⑱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⑲“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⑴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⑵蓦然:突然,猛然。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三)破阵子 宋代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可怜:可惜

(四)武陵春·春晚

宋代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

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五)江城子

宋代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注释: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áng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译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注释

(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6)会:理解。(7)阑:同“栏”。(8)拟把:打算。(9)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八)蝶恋花·春景 宋代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九)卜算子

宋代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注释

① 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⑧才始:方才。

(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十一)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⑨凭栏:靠着栏杆。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十二)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十三)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译文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注释

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

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③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十四)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注释

⑫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⑬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⑭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⑮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⑯凋:衰落。碧树:绿树。

⑰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

(十五)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代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8 成语故事的相关课外补充 第6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楚人:楚国人。(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5)坚:坚硬。(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7)利:锋利。(8)无不:没有。(9)或:有人。(10)以:用。

(11)弗:不。(12)应:回答。(13)夫:句首发语词,那

(14)子:你的

滥竽充数《韩非子》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⑴滥:不合格的。竽:一种古代乐器。“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⑶使:派,让,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⑸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⑹说: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⑻以:给。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⑽好∶喜欢,爱好。(11)逃:逃跑。(12)立:继承王位。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守株待兔》《讳疾忌医》《三人成虎 》等。

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注释:1 张僧繇(yó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每:常常,每每。

去:离开。因:因此,就。

补充课外名句范文

补充课外名句范文(精选6篇)补充课外名句 第1篇课外名句补充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