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设备范文
报警设备范文(精选9篇)
报警设备 第1篇
物业管理企业的迅猛发展, 与之相符的是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在迅速上升, 设备升级更新的频率逐步加快, 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物业管理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为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实现物业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 我们就必须把握好设备管理先进技术的发展脉搏, 采用前沿的设备管理经验, 将楼宇配套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使物业管理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介绍基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库技术、数据总线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GPRS通讯技术, 以航天大厦机电系统为控制平台, 设计并构建的楼宇机电设备监控报警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本系统运用现场总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将航天大厦机电设备作为控制平台, 构建了一个通用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报警系统, 实现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监测以及超限报警功能, 为值班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声光和短信报警信息, 便于管理人员在设备异常状态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采取应对措施化解险情, 将损失降至最低。机电设备监控报警系统的推广应用,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式, 极大地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设备操作运行人员和机电设备的本质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系统功能介绍
(一) 被检测设备参数
航天大厦是一个综合办公写字楼, 大厦内的机电系统由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以及弱电系统组成, 具有设备类型多样、系统涵盖全面以及系统组成复杂等特点, 其机电系统设备设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该系统现阶段只将空调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的设备纳入系统监控, 为其他系统预留了足够的接口。
(二) 检测点的选取
根据航天大厦各机电系统的组成布局结构和运行特点, 各系统监测点的选取遵循“重点突出, 全面覆盖”的基本原则, 使得本系统真正起到监控的作用, 实现系统本质安全。
系统设计实现的监测点如下表所示。
(三) 系统功能规划
1、远程监控及远程报警功能
系统将在线采集到的机电设备设施的参数 (如液位、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 信息, 传到上位机进行运算及逻辑处理, 在保存到相应的数据库的同时, 将这些运行状态信息通过人机界面进行实时显示, 对超限报警信息通过短信发送到指定人员的手机上。
2、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当设备发生报警时, 通过报警提示声音和画面, 显示发生故障设备的报警信息, 提醒相关人员, 及时进行故障维修。
3、报警信息实时采集, 设备发生故障报警时, 实时采集故障报警代码信息内容, 并将数据保存。
4、历史数据查询。可根据设备报警时间、设备类型、单台设备、故障类型等要求进行信息查询。
5、按照用户的要求, 自动生成各类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报表, 如设备日故障报表、月报表等。
6、设备历史运行参数存储时间不低于48 小时, 满足对机电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的查询和分析要求。
7、监控报警系统管理员权限设置以及登录信息存储功能。有效对系统操作人员实施实名制管理, 规范机电系统运行参数以及报警值修改及设置权限, 确保监控报警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8、系统支持。包括帮助信息和系统维护信息。
二、系统运行操作方式
(一) 系统登陆
通过系统登陆及用户管理设计提高系统安全性与灵活性。
(二) 监控模块选择
机电设备监控报警系统可以灵活搭配消防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供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停车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
(三) 短信接收设置
系统可以同时设置6 个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
(四) 中央空调监测报警模块
系统按预先设定程序来监视各设备的工作状态, 当各系统参数达到设定的报警值, 系统将采取本地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两种报警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1、监测:冷水机组系统的运行状态, 冷冻冷却水泵运行状态, 冷却塔运行状态, 运行时间累积, 各环节水的温度、流量、输入电流、电压。
2、报警:冷水机组系统故障报警, 冷冻冷却水泵故障报警, 冷却塔故障报警, 水温超过限定值报警。故障报警同时打印维修派工单, 并在上位机反映。
(五) 水池水箱监测报警模块
水池、水箱水位监测, 系统按预先设定程序来监视各水泵的工作状态, 当各水池水位达到设定的报警值, 系统将采取本地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两种报警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1、监测:根据生活水箱、生活水池、污水池的水位控制水泵自动启停。
2、报警:生活水箱超低水位报警, 生活水泵故障报警。故障报警同时打印维修派工单。
三、系统特点
1、系统是以分布在现场被监测设备处的仪表和传感器完成被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保护与控制任务的。
2、系统结构属于开放式结构。具体体现为:一是系统的技术规范是所有厂家共同遵守的;二是同样功能的部件, 虽然由不同厂商生产, 但可以互相替换。开放系统意味着自动化系统从不同制造厂生产的各自孤立的系统, 经过用网关Gateway互相连接, 实现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可互相操作, 直至完全可以互相代替。这样使得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维修和管理费用可降低, 系统重新配置和技术升级换代变得更容易。
3、强大的数据库存储分析管理能力。
4、人机界面友好。
5、短信通知功能。
6、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实现远程自动进行设备故障告警信息采集, 改变人工故障记录现状。
7、可进行设备故障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 为制定设备运行维保计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系统效益分析
通过机电设备监控报警系统的实施, 该系统将机电设备的各种状态及参数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及报警, 极大地提高了物业机电设备管理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一) 安全效益
1、相对于原来人工抄表每两小时抄录一次, 现在变成实时抄表, 增强了机电设备的全天候监控能力。
2、通过机电设备监控报警系统的实施, 用技防代替了人防, 弥补了物业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3、通过该系统的实施, 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视、参观项目的机电设备运行状况及现场环境, 极大地优化了监管环境。
(二) 经济效益
1、可以将原来的运行人员进行精简, 运行人员可以由技术能力一般的维修工兼职。
2、增加了设备设施预防功能, 降低了机电设备损坏的几率, 从而降低了投入和维修成本。
3、采用该系统后, 优化了设备运行, 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 节能效果显著。
五、结束语
消防报警及弱电设备简介 第2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九州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九州通大夏,总建筑面积为72590.85平方米,地下二层为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下一层为变配电房及汽车库,一至五层为裙楼,六至三十一层塔楼(A)为酒店式公寓;六至三十层塔楼(B)为办公楼。
二、设计依据: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国家及地方其它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三、工程范围:
1.综合布线系统;2.有线电视系统;3.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4.电气火灾监控报警系统;5.安全防范监控系统。
四、综合布线系统:
1. 综合布线系统总设备间设在负一层弱电间。
2. 语音系统及数据系统进线由电信部分引来外线语音电缆及数据光缆,进
入负一层弱电机房。室我上埋深-0.7m,进楼处穿套管保护。各楼层设综合布线配电箱,在弱电井内挂墙明装,底部距地1.2m。
3. 语音及数据干线电缆在竖井内沿金属线槽引至楼层配线架,再穿钢管沿
楼板及墙暗敷引至各户内家庭多媒体配线箱或用户终端,语音及数据配线均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4. 设备选型由甲方和专业部门共同商定,并由专业部门负责安装调试。
五、有线电视系统:
1. 电视信号由室外有线电视网的市政接口引来,进楼处预埋两根SC50钢
管。
2. 系统采用750MHZ邻频传输,要求用户电平满足64±4dB;图象清晰度不
低于4级。
3. 放大器箱及分支分配器箱均安装在各层竖井内。挂墙明装,底边距地
0.5m。
4. 干线电缆选用SYV-75-9,穿KBG25管;支线电缆选用SYV-75-5,穿KBG20
管沿墙、地暗敷或吊顶内沿金属线槽敷设。电视插座暗装,底边距地03m。
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按一类防火建筑有关规定要求设计,火灾自动报警
系统按一级保护对象设置。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本系统采用二总线制集中报警系统,在一层消防控制室内设置一台集
中报警控制器,对全楼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系统
为成套设备,包括报警控制盘及多线控制装置以及消防广播系统。
(2)除车库、水泵房设置感温控测器,变配电室及防火卷帘门两侧设置感
烟感温组合探测器外,其余位置如各楼梯间、前室及电梯机房、空调
机房、商场、办公楼,公寓等处均设置感烟探测器;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自动喷淋头的净距应大于0.3m;与墙、梁
或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
(3)在电梯前室及各楼梯口、公共走廊等处设置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
按钮;在水泵房、电梯机房、变配电房、空调机房等各设备用房设置
固定消防专用电话,在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拨119报警的外线电话。
(4)消火栓箱内设置直接启动消火栓泵的消火栓起泵按钮,要求:
A. 当发生火灾时,可按动设置在消火栓箱内的报警按钮,直接启动
消火栓泵,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报警部位并接收其返馈信号。
B. 消防控制室可通过控制模块编程,自动启动消火栓泵,并接收其
返馈信号。
C. 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可通过硬线手动控制消火栓泵,并
接收其返馈信号。
D.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泵电源状况,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消火
栓泵。
(5)当发生火灾时,喷淋头爆裂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同时相对应的报
报警阀动作,压力开关报警,将动作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同时压力
开关能直接启动位于地下的喷淋泵。
3. 防排烟系统:
当发生火灾时,探测器报警信号送到消控室,经确认后,关闭所有的排
风口,自动打开排烟防火阀,同时联锁启动该系统的排烟风机进行排烟。当火灾温度超过280℃时,排烟风道的防火阀动作,自动关闭该系统的排烟风机。排烟风机的动行状态及故障信号应送到消防控制室。当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盘应电动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多叶送风口,并联动加压送风机启动,风机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信号应送到消防控制室。
4. 电梯联动控制:
火灾确认后,能自动及手动控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消防电梯迫降底底
层待命,其余电梯降至首层后停止运行。消防控制室内设电梯梯运行状态显示,在消防控制室可手动控制消防电梯返回首层。
5. 防火卷帘门控制: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在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距地面1.8m;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同时将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卷帘的关闭信号关至消防控制室。
6. 非消防电源的切断:
火灾确认后,通过接在总线上的控制模块,按地址编码联动相应防火分区非消防电源断路器的分励脱勾器,切断火灾所在区域的非消防电源,并且返回动作信号。总进户电源漏电断路器漏电动作时,断路器上附加的辅助触点通过地址编码向消防控制中心返回报警信号。
7. 应急照明的控制:
当火灾发生时通过相应控制模块强制点亮应急照明灯。
8. 火灾应急广播:
本设计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车库、商场及塔楼走道等公共部位设置3W应急广播扬声器。
9. 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盘,其控制分自动、手动两种方式,通过控制内联动控制盘,实现对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电梯运行、防火卷帘门、火灾应急照明以及切断非消防电源的监视及控制。
七、电气火灾监控报警系统: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本工程设置漏电火灾报
警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1)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
2)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少于12个月。
3)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对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漏电
报警只作用于信号,不作用于切断电路。
4)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5)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
八、安全防范监控系统:
1)安防系统机房设在一层安防中心。
2)在各层的出入口、电梯桥箱、大厅及地下车库的各出入口均设闭路监视
摄像机。所有摄像机的电源均由主机供给,系统控制为编码控制。中心主机系统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视频信号可手动和自动切换。摄像机带装饰外罩均吸顶安装。线路均穿薄壁钢管在吊顶内明敷或穿钢管在墙上暗敷设,地下室沿弱电桥架或穿钢管明敷。
3)所有摄像点能同时录像,并可随时提供调阅及快速检索,并配光盘刻录
机。并能做时序切换,切换时间可调,同时可手动选择某一摄像机进行跟踪、录像。
九、设备安装、线路敷设相关规范要求
1)除普通及类比式探测器线采用穿阻燃PC管沿顶板暗敷设外,消防线路主
干线及各控制、报警电话等线路均沿防火金属线槽或穿镀锌钢管明敷设。弱电线槽内不允许敷设强电导线。金属线槽、管外应刷防火涂料保护。暗敷电线管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2)各种控制箱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为明装,高度为底标高1.6m。火灾手
医用电子设备报警系统的研究 第3篇
目前,越来越多带有报警系统装置的医用电子设备在各大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1]。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报警系统已经成为医用电子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报警系统产生报警信号的主要目的是警示操作者,由于医用电子设备的不良工作状态将会对患者产生潜在的危险,或者提醒手术人员患者正处于生理上的不适症状。此外,报警信号还可帮助操作者确定产生报警信号装置的位置等。对个人卫生保健的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现有的报警信号很不满意,主要问题包括难以识别报警信号源、报警信号比较分散以及错误的报警条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等。对医用电子设备生产厂商的调查显示,设备存在一系列出场预设值,增加了操作者的使用难度。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与最新的国际标准[2,3](以下简称新标准)相比,我国医用电子设备的报警系统标准[4,5,6](YY 0574.1-2005、YY 0574.2-2005、YY 0574.3-2005)比较落后。这些落后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用电子设备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相关标准进行及时地改进。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将我国现行的医用电子设备报警系统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其不足之处,从而对医用电子设备中报警系统的安全要求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并为其制造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视觉报警信号
视觉报警信号向操作者指示报警条件的出现及其紧急度水平,帮助操作者确定需要其处理的特定病人或设备的位置,并识别特定的报警条件。在该部分,新标准与YY 0574.1-2005的区别如下:
1.1 操作者的位置
在YY 0574.1-2005中,关于操作者位置的定义为“按照使用说明书,在设备正常使用条件下,操作者的预期位置。”而在新标准中,其定义为“考虑到报警系统产生报警信号时操作者的位置。”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新标准中,关于操作者位置的定义更偏重于考虑操作者与报警信号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而没有考虑操作者与设备所组成的空间体系,从而体现了报警信号的重要性。另外,在新标准中,关于操作者位置的要求为“视觉报警信号所指示的特定报警条件及其优先权至少在1m的距离内是清晰的,或者从操作者的位置看是清晰的。”与YY 0574.1-2005相比,该要求增加了“从操作者的位置看是清晰的”这一项,从而使制造商考虑在设备的哪一部分安放报警系统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1.2 不同优先权报警条件的指示颜色
新标准中关于报警指示灯的要求如表1所示。与YY0574.1-2005相比,青色可作为代表低优先权的附加选择,同时,在新标准中增加了如下的规定:“对于不包括高等或中等优先权报警条件的报警系统,如果它们的可视指示与表1中高等或中等优先权报警指示灯不互相混淆的话,则不需要对其色彩和闪光等做相关要求。”该规定放宽了对仅有低优先权的报警系统的要求,使制造商在制作报警系统时有了更宽的选择范围。
1.3 优先权的显示
以前用于表示报警条件优先权的报警符号比较相似,操作者很难在1m到4m的距离内将其区分开,故在新标准中,允许制造商用其它方法来提高报警符号的清晰度。比如,可以将代表高优先权报警条件的视觉报警信号涂成红色,或者使用红色的背景,还可以通过逐渐增加的其它一些符号或者字母来提高清晰度。新标准建议用三个同样的符号表示高优先权,用两个同样的符号表示中优先权,用一个符号表示低优先权。(例如:!代表低等优先权、!!代表中等优先权、!!!代表高等优先权)。
1.4 多重报警条件
关于多重报警条件,YY 0574.1-2005规定,如果有多个条件能导致报警,则应显示报警条件。而新标准的要求为,如果同时出现多个报警条件,除非智能报警系统在产生高优先权报警条件时阻止了低优先权报警条件的出现,否则每一个报警条件都应该有可视信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新标准中,考虑了智能报警系统,并且涉及到了报警条件的优先权级别,从而考虑的更加周到全面。
2 听觉报警信号
听觉报警信号的主要目的是:警示操作者由于医用电子设备的不良工作状态将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或者提醒手术人员患者正处于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另外,听觉报警信号可帮助操作者确定需要其反应的紧急度、以及确定产生报警信号装置的位置等。在该部分,新标准与YY 0574.2-2005的主要区别如下:
2.1 脉冲间期的定义
在新标准中,脉冲间期的定义为一个脉冲结束与下一个脉冲开始之间的时间,根据该定义,脉冲不可能发生重叠。而根据YY 0574.2-2005中脉冲间期的定义,高优先权报警信号的脉冲总是重叠的,显然,几乎没有一个制造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因此,新标准考虑到脉冲之间应该有合理的间隔,不允许脉冲重叠出现,从而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2.2 脉冲间隔的要求
在YY 0574.2-2005中,如果每一个脉冲的间距都是相同的,则不能获得预期的音律。在新标准中指出了这个问题,为了确保获得有特色的模式,并且在总的时间上提供一定的灵活性,新标准要求在一个脉冲群内的所有交互脉冲的间隔,都要有同样的持续时间,误差要控制在±5%以内。
2.3 高优先权报警信号的脉冲要求
在新标准中,构成高优先权报警信号的两组脉冲(每组由五个脉冲组成)之间的时间(即第五个与第六个脉冲之间的时间)被定义为:从第一组最后一个脉冲结束到下一组第一个脉冲开始的时间。在YY 0574.2-2005中,同样的要求被定义为:从第一组开始到下一组开始的时间。实际上,这个时间非常短,因此很少有制造商能真正满足YY 0574.2-2005的要求。新标准中该项要求的目的是:第一组脉冲引起操作者的注意,第二组脉冲强调报警条件的重要性,并帮助操作者确定报警条件的源头。
2.4 交叉脉冲的时间间隔
YY 0574.2-2005中关于交叉脉冲时间间隔的要求不适合于正常使用时无需操作者注意的报警系统,而新标准则允许更大范围的交叉脉冲的时间间隔。从时间上讲,对于正常使用下需要操作者一直注意的设备来说,较短的交互脉冲群的时间间隔是不合适的,然而,较长的交互脉冲群的时间间隔又不利于操作者确定报警条件源头。因此,选择最合适的交叉脉冲时间间隔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并要仔细考虑报警条件在使用环境下的临床要求。
2.5 脉冲下降时间
在新标准中,关于脉冲下降时间的限定更少了,只要不与下一个脉冲重叠,它可以是任何一段持续时间。相反,YY0574.2-2005要求脉冲的下降时间必须与上升时间是相同的。新标准认为这是过多的设计限制。
3 报警应用指南
报警应用指南是对医用电子设备和医用电子系统中报警系统的安全要求和实验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为其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在该部分,新标准与YY 0574.3-2005的区别如下:
3.1 关于事件紧急程度的定义
新标准将事件紧急程度分为三类,分别是即刻、迅速、和延迟,其定义如下:“即刻”类型事件指的是如果问题不及时纠正,那么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受伤或死亡;“迅速”类型事件指的是至少要过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以后,才有可能引起患者受伤或死亡;“延迟”类型事件指的是至少要过几十分钟到几小时以后,才有可能引起患者受伤。而在YY 0574.3-2005中,其定义分别如下:“即刻”类型事件指的是事件有在不足以采取人为纠正措施的时间内发展的可能性;“迅速”类型事件指的是事件有在通常足以采取人为纠正措施的时间内发展的可能性;“延迟”类型事件指的是事件有在比“迅速”给出的时间更长的未规定时间于三类事件紧急程度的定义比较笼统,而新标准中的定义则更加明确具体,使得无论是制造商还是用户,在对事件的紧急程度进行分类时有了更准确的依据。
3.2 电源中断和恢复后的报警预设
在YY 0574.3-2005中要求,若电源在设备完全失电5min以内恢复,则宜维持失电前的报警设置。而在新标准中,将断电的时间由5min缩短为30s。新标准认为,对于有报警系统的设备而言,要求其断电时间不超过30s是正常的条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了,则存在发生危险的可能,而且对于通过重新接通电源或紧急发电装置使设备恢复通电而言,30s的时间足够了。
3.3 默认的报警预设
对于默认的报警预设,新标准增加了下述规定:当用户选择了一个默认的报警预设时,应该检查一下病护区的其它设备,不要产生与所选择的听觉报警信号相混淆的声音。
4 结论
我国现行的医用电子设备报警系统标准与国际上最新的标准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医用电子设备的制造商能够按照新标准对报警系统进行设计或改进,其智能化程度必将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更便于临床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文标,马桂玲.Tina1000血透机常见报警的分析及处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0):118.
[2]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NTERNATIONAL STANDARD IEC60601-1-8[S],2005.
[3]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Anaesthesia and respiratory care alarm signals-Part2:Auditory alarm signal[S],ISO9703-2:1992.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Y0574.1-2005,麻醉和呼吸护理报警信号第1部分:视觉报警信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Y0574.2-2005,麻醉和呼吸护理报警信号第2部分:听觉报警信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报警设备 第4篇
地震前兆设备动态监控报警功能设计与实现
针对前兆设备实时监控过程中动态实时信息的.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前兆设备动态报警、动态监控功能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设备和网络环境中进行了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作 者:王秀英 周振安 刘爱春 WANG Xiu-Ying ZHOU Zhen-An LIU Ai-Chun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刊 名:地震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年,卷(期):200932(4)分类号:P315.62关键词:前兆设备 动态监控 动态报警 earthquake precursory observatory device dynamic monitoring dynamic alerting
对消防报警设备施工常见问题的体会 第5篇
1 探测设备线路
在智能消防报警系统中, 所谓探测设备线路是指连接手动或自动探测设备的线路。在走道、大堂、及较大面积的空间, 常常选用带地址的探测模块连接多个常规感烟、感温探头或非编码手动报警按钮, 实现对该区域的探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 模块所带的探测设备在非报警的情况下阻抗是很大的, 那么正常情况下, 监视回路的电流从正极通过末端电阻回到负极, 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电压降, 返回负极的电势比正极低, 由此探测模块可以判定线路是完整的, 设备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中。当线路中某个探测器探测到火警时或手动报警按钮被按下, 该设备的相应阻值会变得很小, 这时电流总是走阻值小的回路, 监视回路从正极到负极的电势几乎相同, 探测模块便判定这是一个火警并报告给主机。该探测回路如果因施工、二次装修或其它原因使线路在某处断开, 即开路时, 由于电流不能通过末端电阻流到负极, 探测模块便会向主机报出开路故障, 通知值班人员, 以便及时安排检修排查。因为探测线路有断开的地方, 断线以后的设备因线路的缺损, 将无法正常工作。
在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 在线路的终端设置电阻是为了对整个线路以及探测设备进行监视, 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就会及时的反馈到主机, 然后对其采取解决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有些施工队伍对电阻的安装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执行, 只是为了施工的简便而随意的进行线路的连接。有些只是简单的在线路的末端设置一个电阻, 这样的话, 有些离线设备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的被监测到, 致使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发挥功能, 延误到火灾的救援。在施工中, 还有其他不规范的现象存在, 电阻的安装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到监视效果。所以说在施工中, 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标准执行, 图1中就是正确的连接方式, 只有严格规范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 充分的发挥各设备的功能。
在以上错误接线的情况中, 隐伏着线路开路时, 主机不能正确识别, 及时报告的缺陷, 一旦在断线区域存在火情, 因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已掉线, 根本没有处在工作中, 因此对火情失去了探测报警功能。如果因此酿成火灾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因此必须严格杜绝。
2 告警设备线路
所谓告警设备线路是指连接声、光等告警设备的线路。包括警铃、警号、闪灯、扬声器等设备。在火警时为使火灾区域及相邻区域的人员及时疏散, 这些告警设备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这些设备将会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由消防控制中心根据情况处理。以上的告警设备, 根据告警分区, 往往是多个设备接在一个地址式信号模块上, 其正确的接线如图2。
在图2中, 地址式信号模块中包括用于警铃、闪灯等告警时的讯响驱动电路和监视电路, 如同探测设备一样, 告警设备线路也必须受到监视, 这也是同等重要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 监视电路通过终端电阻来判断线路是否断线开路, 当需要告警时, 由讯响驱动电路通过继电器开关切换, 来实现功能。如果因为施工人员, 不能正确处理终端电阻的接线, 采用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线路有分支时为减少布线而不接成环行, 或为省事将终端电阻直接跨接在信号模块端口, 这样都会同前面讨论过的探测回路一样, 存在开路不能报出的缺陷, 一旦火警时, 使相关区域人员不能及时得到警报通知, 贻误疏散时机或造成疏散混乱。在欧美国家对告警回路非常重视, 大多与探测总线分开布线, 并走不同的防火分区, 以确保火灾时, 告警的可靠性。在我国虽无此要求, 但非常明确强调, 当告警设备共用探测总线时, 其线路必需进行更严格的防火保护。
3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对于消防安全工作也日益重视, 并且在建筑和其他的行业中都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规定, 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消防报警设备中, 智能化报警系统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消防报警系统能够可靠有效的发挥功能, 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尽量的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所以要在施工的过程中, 给予足够的重视,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摘要: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 消防安全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所以更应该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 消防报警设备对火灾的发生和救援有重要的作用, 消防报警设备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火灾的救援。所以在消防报警设备施工的过程中, 要加强质量管理, 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也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消防,报警设备施工,常见问题,线路,模块
参考文献
[1]苏金明.消防报警设备施工中常见的问题[J].上海消防, 2003 (8) .
[2]徐小清.消防设计和施工的常见问题探讨[J].时代消防, 2002 (9) .
报警设备 第6篇
海洋环境观测是海洋站主要的工作职能之一,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纯公益性的海洋基础工作。通过先进监测设备和有效运行,获取的观测数据可为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海洋行政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减少海洋灾害损失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进行海洋环境观测的海洋站目前约有100余个。为满足国家海洋防灾减灾、国防建设需要,还有更多的海洋站处于建设和待建设中。目前国家海洋局全部海洋站(包括无人值守站和共建站)都已安装自动台站观测系统,每日都在连续不断地进行着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数据和其他项目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1]。随着监测与观测技术的发展,海洋站也在不断增加新的监测设备和监测项目,以期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海洋站由于地处沿海,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盐雾、湿度等因素难免对海洋观测监测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常因设备出现问题却不能被及时发现,导致观测数据异常甚至缺失;若能做到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就可以争取时间组织人员进行维修,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观测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转。实时监控报警系统已在消防、交通等行业广泛实施,部分自动气象观测站也已开发并使用实时数据监测及短信报警软件[2,3,4],由此本文根据小麦岛海洋站实际工作情况,提出建立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智能监控报警系统。
2 小麦岛海洋站自动观测设备
2.1 现有观测设备组成
小麦岛海洋站建立于1959年,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小麦岛,长年开展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同时进行五号码头、田横等长期验潮站的数据监测管理;因该站地处优越位置条件,加之配备GPS观测、海啸预警监测、X波段雷达、地波雷达等在线监测设备,数据接收和监控工作量很大(图1)。
2.2 当前观测设备监控存在的困难
首先,小麦岛海洋站的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由多个传感器、数据接收处理和上传设备等组成,结构复杂。各传感器作为独立工作单元分布在室外的观测点,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各个节点都有发生故障、影响数据获取的可能;其次,观测值班人员主要负责对海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设备进行日常巡视,而其他项目监测设备如X波段雷达、地波雷达、太阳辐射通量和大气监测设备等虽在线运行,但各设备的观测数据大部分都是后台运行,每台设备均设有不同的数据处理(或监控)计算机,观测人员对设备的数据不能及时查看或无法查看,因此很难及时发现部分设备的运行中断;再次,观测数据质量目前完全依靠观测人员人工查看,而观测仪器多、数据量庞大,易造成部分观测数据存在偏差而难以发现;最后,每次出现故障时,观测人员因技术所限,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出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到站检修才能确定仪器故障、线路传输故障等原因,极大延长故障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问题在无人值守海洋站和夜间不值班海洋站更为突出。
3 海洋站自动观测设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根据上文提到的海洋站自动观测设备的组成和当前监控的困难,提出构建海洋站自动观测设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的基本设计构想。通过建立一套智能监控报警系统,将海洋站所有观测监测设备全部纳入监控,对各个设备的信号传输和供电电源进行监视,实时了解观测监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等情况,系统能及时发现故障所在并同时进行现场声光显示报警和远程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故障,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转,使得观测监测资料连续、完整、准确。
3.2 系统设计原则
设计海洋站设备监控报警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做到无误报、无漏报和人性化、智能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安全性,海洋站监控报警系统应能24h连续运转,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能影响观测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系统设计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2)提高经济实用性,在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前提下,达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并能够推广普及。
(3)满足先进性,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种智能化,适应技术发展的趋势,保证多种观测监测设备的兼容性,具有高度集成性,在实现技术上保持先进性。
3.3 系统构成及工作流程
智能监控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监控和软件监控两部分(图2)。硬件监控主要由报警控制器、智能报警装置、声光显示面板、无线发送装置构成,对海洋站不同的传感器、采集器、数据处理设备、传输设备等的供电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上加装报警控制装置,对电源、信号线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设置不同的报警序列做出对应观测监测设备的报警指示和警报。现场报警提醒采用主机和声光警笛一体化设计,当海洋站任一观测监测设备出现AC220V电源电压中断或独立设备自身出现故障不能工作时,报警控制器立即启动,判断供电线路或信号线路故障,并将相应故障信号发送至值班室声光显示面板接收器上(图3),启动智能声光报警电路,根据报警序列对应的监测项目指示灯立即闪烁并由超强蜂鸣器发出报警声音,对现场值班人员进行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声光显示面板设计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根据海洋站实际,增加X波段雷达、地波雷达等其他监测项目。
考虑到海洋站工作的特殊性,无人值守站和有人值守站的夜间无法对观测监测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定点巡视,监控报警系统除采用现场报警提醒之外,还应具备无线远程报警功能,分别对海洋站内值班人员和海洋站外管理人员提供报警功能。无线远程报警的实现原理是,预先在海洋站监控报警系统内输入有关值班管理人员的手机号码,当海洋站任一观测监测设备出现电源中断或独立设备自身出现故障不能工作,在完成现场提醒报警的同时,立即启动短信报警程序,系统依托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将故障设备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有关人员手机上,完成报警目的。相关人员通过短信可远程及时了解现场仪器设备故障情况,及时组织协调排除故障,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数据的丢失,确保观测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在硬件监控的基础上,软件监控主要由数据库、前端显示软件构成,将所有观测监测设备获取的实时资料存入数据库并进行查询和检查,包括:缺测数据检查,记录观测要素为空值的数据;极值数据检查,根据设备观测范围和历史观测设置极值,记录超出极值范围内的数据;网络传输检查,记录因网络不通畅造成未传输成功的数据。根据上述出错信息,做出对应设备的报警警示和警报,在前端显示软件中显示报警,供值班人员查看,同时也利用无线远程报警,发送手机短信给有关管理人员。
3.4 系统特点
海洋站监控报警系统采用先进的工艺制作,力求结构设计新颖、美观、大方。整个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较强的耐腐蚀、防潮、防尘、防高温和防干扰能力;②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③采用声光一体化专用集成芯片设计;④通过硬件和软件监控的结合,实现对整个观测监测系统监控的全覆盖,既保证硬件故障被及时发现,也提高数据准确率,减少数据错报、漏报。
4 结语
基于小麦岛海洋站观测监测设备运行现状,提出构建海洋站观测监测设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的设想,对海洋站实时在线设备工作情况进行监控,以达到便于值班人员和技术维修人员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并尽最大可能减少数据丢失的目的。该系统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推广普及性,可在岸基海洋站、海岛站、平台站、浮标上等推广使用,实现现场报警提醒和远程报警提醒管理,使相关人员能及时了解站点的仪器供电情况和观测数据质量,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完整性。下一步将加强合作与交流,尽快促进智能监控报警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喜验.自动化台站观测网的模块化技术研究[J].山东科学,2001,14(3):25-29.
[2]李彦,罗续业.海洋监测传感器网络概念与应用探讨[J].海洋技术,2006,25(4):33-35.
[3]曹亮,于军琪.基于ARM与GPRS的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25(12):20-22.
报警设备 第7篇
1 FAS与喷淋系统的接口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 (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 等组件, 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 并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的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为闭式系统 (包括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干式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系统) 、开式系统 (包括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等) 。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以下简称《报警规范》) 6.3.3.3条规定, 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的功能。《报警规范》5.3.2条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11.0.1条规定, 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和接点和消防控制室手动按钮应能直接延时起泵。消防控制室内应设联动盘, 将压力开关的接点线路引至联动盘, 经转换后实现自动和手动直接控制喷淋泵, 并显示信号。
2 FAS与消火栓系统的接口
FAS与消火栓系统之间的接口与喷淋系统类似, 消火栓系统给FAS传送动作信号以及接收FAS的控制指令。
3 FAS与自动灭火系统的接口
当前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包括:氮气、CO2气体灭火系统、IG541、七氟丙烷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等。根据结构型式又分为有管网型与无管网型。
有管网的气体灭火系统按《报警规范》6.3.4条的要求:在消防联动控制台 (盘) 上显示气体灭火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在报警、喷射各阶段, 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警报信号, 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在延时阶段, 应自动关闭对应的防火门窗, 停止通风空调系统, 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阀;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 (窗) 、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报警、喷射阶段在消防控制室的声、光警报信号可通过信号模块接入报警总线, 在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发出声、光警报信号;相关防火门、窗等设备的关闭可通过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动作。在火灾报警后经过设备确认或人工确认方可启动气体灭火系统, 为了准确可靠, 应以保护区现场的手动启动为主。消防联动控制台 (盘) 上只要求显示气体灭火系统的手动和自动工作、故障状态, 不要求在消防控制室控制灭火系统。
FAS接收自动灭火系统的火灾预报警、报警确认、系统故障、自动释放、手/自动转换开关状态等共五组信号。自动灭火系统提供给FAS的五组信号触点 (DC24V, 1A) 必须为独立不带电、不接地的常开触点, 并且各组触点之间不允许采用共用端子 (即不允许公共正或公共负)
4 FAS与防排烟系统的接口
防排烟系统主要由防 (排) 烟防火阀、防 (排) 烟风机、管路、风口等组成。现在防烟防火阀均具有当烟气温度上升到70℃时强行打开或关闭, 并输出电接点信号的功能。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工程,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常使用电动防火阀, 按照《报警规范》6.3.9条规定, 在电动防火阀处设置控制模块, 火灾报警后开启相应防烟分区 (或防火分区) 内的加压送风口或排烟口的电动防火阀, 关闭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系统, 并返回动作信号。防排烟风机的开启, 应将自动联动控制信号经联动控制线传输至联动盘, 同样按照《报警规范》5.3.2条的规定, 联动盘上除设自动控制外还应设手动直接控制装置。联动盘与防排烟风机控制箱之间应设多线制联动控制线, 做到在联动盘能自动和手动控制防排烟风机的启、停, 显示风机状态信号和消防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
空调送风系统风管道上的防火阀, 一般都使用当风管处温度达到70℃时阀门自动关闭, 并带有输出接点。在未设置FAS的工程中, 可利用该接点去关闭空调送风机;设有FAS的工程, 只需用控制模块联动关送风机即可。如送风管道上采用电动防火阀, 则应在火灾报警后, 用控制模块分别关闭相应部位送风管道上的电动防火阀, 并关空调送风机。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1年版) 8.4.11条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8.2.7条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和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 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 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送风系统的送风机和送风阀, 在火灾时应联动开启, 该送风机电源应该按消防电源要求供电。
5 FAS与低压配电系统切断非消防电源的接口
低压配电系统接收FAS切断非消防电源的控制指令以及向FAS传送非消防电源被切除的状态信号。
5.1 FAS通过模块控制中间继电器提供一组独立不带电、不接地
的常开触点 (触点容量为AC220V, 1A) , 在火灾情况下将低压配电系统的非消防电源进行紧急切除。
5.2 FAS通过模块的输入端接收非消防电源系统电源被切除的状态信号。
6 总结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FAS还与其他的机电设备有接口关系, 具体的设计也会根据不同的工程发生变化, 所以FAS设计必须与根据消防设备的具体选择, 并结合FAS产品的详细技术资料, 与相关专业密切配合设计出安全、可靠、合理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参考文献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92) .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报警设备 第8篇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是覆盖整个城市的大型综合监控系统,是使用数字或模拟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系统和设备,通过实时动态监控、记录查询、网络传输、分级控制、授权访问、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对城市卡口、主要道路、重要目标、重点单位、治安复杂区域等目标的治安监控。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公安机关处置各类社会突发事件、打击各种恐怖暴力犯罪、预防可防性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求,是为了完善现有治安防控体系的客观需要。目前国内尚无国家或行业的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标准出台,各地安全防范工程各自成体系,安防产品通信协议不一致,这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混乱。
本文针对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的网络设备进行测量并提出一种测量和评估方法,可为今后城市监控报警系统建设、管理、检验和绩效评估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我们测量的实际平台是GA/T669-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所述常用的模拟接入方式的模数混合型城市监控报警系统。如图1所示。
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网络设备的测量评估方法
1.1 测量标准及测量项目1)测量标准
对网络设备的测量必须依据以下标准:
(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GB50339-2003;
(2)《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技术要求与检测评估规范》[2]DB36/T456-2005;
(3)《网络互连设备基准测量方法》[3]RFC2544;
(4)《网络互连设备基准术语》[4]RFC1242;
(5)《局域网交换设备的基准测量方法》[5]RFC2889;
(6)《局域网交换设备基准术语》[6]RFC2285;
(7)《网络系统工程检测实施细则》[7]JDJ-C116-2005。
2)测量项目
连通性、路由、网络管理功能、交换机性能和服务器性能等。
1.2 测量方法及结果
1)对连通性、路由、网络管理功能的测量
(1)连通性
连通性上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根据网络设备的连通图,网管工作站应能够和任何一台网络设备通信;
(2)各子网(虚拟专网)内用户之间的通信功能检测:根据网络配置方案要求,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允许通信的计算机之间无法通信,并保证网络节点符合设计规定的通讯协议和适用标准;
(3)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检测局域网内的用户与公网之间的通信能力。
(2)路由检测
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路由检测,路由检测方法可采用相关测量命令进行测量,或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网络测量仪测量网络路由设置的正确性。
(3)网络管理功能
(1)网管系统应能够搜索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图和网络设备连接图;
(2)网络系统应具备自诊断功能,当某台网络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后,网管系统应能够及时报警和定位故障点;
(3)能够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4)其他
带宽利用率应小于40%,经测量该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带宽利用率为26%,符合要求;
40%流量背景下碰撞率应小于5%,经测量该系统的碰撞率为0.005%,符合要求;
40%流量背景下广播率应小于50个/秒,经测量该系统的广播率45个/秒,符合要求;
网络中总错误率≤0.1%,经测量该系统的总错率为0,符合要求。
结论:经过测量,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2)交换机性能测量。这里使用安捷伦Frame Scope N2620A、思博伦Smart Bits对H3C S3600交换机进行测量,检测交换机的吞吐量、延迟、丢包率、背对背帧等。
(1)吞吐量。具体测量结果见表1。
(2)延迟。具体测量结果见表2。
(3)丢包率。具体测量结果见表3。
(4)背对背帧。具体测量结果见表4。
结论: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3)Web服务器性能测量
工作站名称:JDCSJ
工作站标识:10.136.31.55
以本测量的平台系统为例,使用安捷伦Frame Scope N2620A对web服务器的性能进行测量。具体测量结果见表5(其中评级5级为优)。
2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网络设备进行测量,并提出相应的测量评估方法。通过全面、科学地测量和分析,可对系统相关性能进行评估、判定系统性能的优劣和直接指导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的建设,并为今后国家标准或规范的制订打下基础。
摘要: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是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结合搭建一个科技与业务相融合的平台,形成互联互通的监控报警网络。这里提出一种关于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网络设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通过全面、科学地测量和分析,可对系统相关性能进行评估、判定系统性能的优劣和直接指导城市监控报警系统的建设,并为今后国家标准或规范的制订打下基础。
关键词:报警,监控,系统,网络设备,测量评估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GB50339-2003
[2]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技术要求与检测评估规范[S].DB36/T456-2005
[3]网络互连设备基准测量方法[S].RFC2544
[4]网络互连设备基准术语[S].RFC1242
[5]局域网交换设备的基准测量方法[S].RFC2889
[6]局域网交换设备基准术语[S].RFC2285
报警设备 第9篇
所谓的汽车防盗系统, 是针对汽车以及汽车内的物体可能遇到的偷盗行为进行报警的系统。初始的汽车锁只是普通的机械锁, 只能够防止汽车在行驶中车门意外开启, 但是对汽车防盗来说意义不大。新兴的汽车防盗系统包括无线遥控、发射和接受模块、报警模块等。汽车防盗系统具有许多种类, 如电子密码防盗系统、钥匙控制式防盗系统、遥控电子防盗系统, 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遥控电子防盗系统。该系统目前广泛安装在原厂汽车上, 利用接收和发射装置发射电磁波或者红外线, 控制车门进行开启或者锁止。无线遥控防盗技术主要依靠电磁波或者红外线, 这就使车主能够在无光条件下对车辆进行开启和锁止。
2 汽车遥控防盗报警系统原理与设计
本文设计的无线遥控防盗系统为红外线防盗系统, 大体包括红外接收和红外发射模块, 由编码、解码集成电路和芯片进行操作控制。电路主要由直流稳压电源、红外发射、接收电路、控制模块等组成。红外遥控发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0.6~1.4um, 载波频率有不同种类, 如36k Hz、42k Hz、58k Hz等, 红外线频率一般由发射模块的晶振频率来决定, 晶振数进行12的分帧决定红外线频率的多少。红外接收端包括五种种类, 自锁、数据、互锁、电平、脉冲, 本文中防盗系统的设计主要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接收系统, 从而控制八路开关的电路, 单片机编码后发射红外信号, 通过红外接收端接收再由单片机处理, 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去做相应的操作, 控制八路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的状态。
红外遥控具有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并且调试电路相对来说并不复杂, 连接电路后就可投入使用。
3 无线遥控接收模块设计
3.1 红外遥控电路组成
红外遥控的电路并不复杂, 包括红外接收电路、电器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八路开关电路。遥控电源通过电源电路给单片机提供一个5V的电流, 为显示部分和控制部分提供9V的电流。单片机通过接收部分传递信号波, 在处理之后对信号波进行任务识别, 在识别之后对显示部分以及控制部分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3.2 遥控接收电路芯片
红外遥控接收电路部分主要的芯片为STC89S52, 该芯片耗能低、性能高, 内部含有一个只读程序存储器, 支持多达1000多次的反复擦写。该单片机制作技术采用不易损失的存储技术,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耗能低、高速等优点, 支持12位及6位周期时钟, 兼容传统的单片机。下面对其优点及参数进行罗列:
(1) 5V单片机工作电压:3.5V~5V, 3V单片机工作电压:2.2V~3.6V。 (2) 工作频率在0到40Mhz之间可调, 最大工作频率能够达到50Mhz。 (3) 程序可应用空间有多种选择提供, 4K、10K、18K、22K、32K、64K。 (4) 异步串口实现通用, 多个UART可以通过定时器软件得以实现。
(5) 提供16为计数器3个, 0计数器也能够当做2个8位计数器使用。
3.3 无线遥控接收端
本设计中的红外接收端采用LT0038接收头, 该接收头为一体化、小型化接收头, 不需要其他元件的支持就可以独自完成红外线的接收、放大、解码等操作。胜任红外线的接收、输出, 到与其他电平信号等所有的工作。其体积不大, 约与普通三极管大小相同, 适用于红外线数据的传输。工作流程为:红外接收头接收, 通过放大电路对红外信号进行放大, 传输至调制电路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单片机对八路开关进行相应的操作。该红外接收头的工作原理简单, 把经过解调的红外信号进行格式转变, 将经过接收、放大、解调之后的红外信号还原成最初的信号格式。
3.4 软件设及其调试
在单片机电位复员后, 将单片机内部的计数器进行初始化操作, 在信号输入后单片机中断, 对脉冲个数进行统计, 测量电平的宽度。如果P3.1口原始电平为高电平, 在接收到红外信号之后, 因红外接收头的反向作用导致变化为低电平, 经过统计的脉冲个数通过译码电路显示在数码管上。
LED显示器又称为7端LED显示器, 其中包含了7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原点形状的发光二极管, 组合使用能够显示包括小数在内的数据。LED的连接方法主要有两种, 共阳极连接和共阴极连接。共阳极连接就是把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进行连接, 并连接在5V的电压端, 在阴极一侧通过低电平时, 发光二极管就会连通电路被点亮, 而其他的二极管则不亮。相反, 共阴极连接就是把所有的阴极连接起来, 同样在阳极一段加载5V电压, 在阳极端通过高电平时, 发光二极管被点亮, 其他的不点亮意味着加载的为低电平。本设计中选用的是共阳极电路。
3.5 调试软件
本次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设计中, 主要包含了8个不同的输入键。随机按下一个输入键3, 红外遥控通过发射和接收电路, 相应的3号继电器连接的3号发光二极管发光, 而数码管则显示目前的设备个数为1, 当再次按下3号输入键时, 3号继电器终止工作, 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不再发光, 数码管显示的工作设备数为0。在同时按下两个输入键时, 应当有两个发光二极管发光, 数码管显示的工作设备数为2, 比如在同时按下5、6时, 相对应的5、6号继电器工作, 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在8个输入键当中, 7、8按键与其他按键不同, 7表示所有发光二极管都不发光, 8代表所有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例如, 按下8时, 所有6个发光二极管同时点亮, 数码管显示的工作设备数为6, 相应的按键7则显示为0个。
4 总结
本设主要对红外遥控接收模块的设计进了介绍, 其中发射模块以单片机为主, 键盘电路、电源电路、红外发射、接收电路共同组成了硬件电路。红外遥控信号包括引导码、系统码、功能码、及相应的反码组成。接收模块的核心部分为ST89S52单片机, 以LT0038红外接收头接收红外信号, 电路其他部分为:电源电路、显示电路、八路开关电路。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汽车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 但是随之而来的汽车偷盗事故也越来越多, 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增加汽车的防盗性能, 减少汽车被盗的概率,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得到普及。无线遥控能够方便、可靠的使车主在车辆遇到盗窃时, 能够及时的接收到报警警报, 对汽车防盗报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无线遥控接收模块技术进行介绍, 主要对红外遥控的理论和应用设计进行介绍。
关键词:防盗报警系统,无线遥控,红外接收,单片机
参考文献
[1]XIAO Jing-he, ZHAO Jian.Module of Radio Remote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Circuit[M].Beijing:Peopl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2004:186.肖景和, 赵健.无线电遥控组件及其应用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186.
[2]GUO Ji-zhong, HUANG Ji-chang, SHEN Bing-bing, et al.Particular Control Integrated Circuit and Application[M].Beijing:People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2006:98.郭继忠, 黄继昌, 申冰冰, 等.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98.
[3]LI Zhi-wei, PAN Jian-jun, ZHANG Jia-bao.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J].2006, 26 (10) :1813.李志伟, 潘剑君, 张佳宝.光谱学与光谱分析[J].2006, 26 (10) :1813.
报警设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