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标枪运动员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0-031

标枪运动员范文(精选10篇)

标枪运动员 第1篇

标枪运动在投掷项目中属于轻器械运动, 不同于重器械的铅球和铁饼, 因此其体能训练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从训练学的角度出发, 阐释了体能训练对于标枪成绩提高的重要性, 使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力求体能训练系统、科学、合理、并具有创造性, 以及对我国田径体能训练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标枪体能训练的具体特点, 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这对今后的标枪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发展与训练实践来说, 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该项目的运动员快速力量水平在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占主导地位, 其主要的供能方式为磷酸原系统供能。

1、标枪体能训练的要求

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 根据日本根本勇的“木桶理论”训练原则, 现代的运动员趋向于“全面型”, 全面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 使身体各器官协调发展, 根据投掷项目的专项技术要求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 有主有次, 以主带次, 合理安排专项训练, 并使他们与运动技术要求相匹配。

2、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

(1) 体能训练的发展及训练方法

在标枪运动训练中, 体能训练占有核心和主导地位, 一名优秀的标枪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成绩, 攀登世界田坛高峰, 首先要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因此, 能否抓好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是影响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2) 训练日趋科学化

体能训练科学化是指在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全过程中, 应用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科技成果, 达到体能训练的定量化和科学化标准的卓有成效的训练。具体地说, 是指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教练员及其他辅助人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对体能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调控, 从而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3) 高效能的恢复训练体系

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恢复训练, 采取多种手段加速恢复的实现。现代训练理论认为:“恢复是训练的保证”, “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 “恢复是训练的延续”。现代体能训练恢复理论的建立, 对恢复机制的研究, 各种先进的恢复手段、方式的出现, 恢复中心的建立和专职的恢复研究人员的设置, 极大地改善了运动员的恢复训练环境。因此, 高效能的恢复不仅为运动员的优异成绩与频繁的世界纪录的出现做出了贡献, 也有效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标枪体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在运动员进行标枪训练时, 应有选择地采用专门的练习手段和方法, 合理运用在标枪技术训练中, 让运动员能尽快地熟练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提高投掷标枪的能力。

(1) 发展标枪运动员专项速度的练习

专项速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投掷标枪的成绩, 因此, 专项速度练习应作为标枪运动员专项练习的重点。专项速度的主要训练方法有: (1) 短距离跑练习。 (2) 各种模仿投球练习。 (3) 单臂拉举。

(2) 发展标枪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练习

专项力量是指运动员比赛动作技术和战术所要求的条件下, 人体参与运动的肌肉或肌群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

主要的练习方法有: (1) 手指俯卧撑。 (2) 上肢带肌肉力量练习。 (3) 腰腹肌肌肉的练习。 (4) 利用杠铃的专项练习。 (5) 立定跳远、跨步跳、交换跳、纵跳、弓箭步跳、持枪跑、持枪节奏跑等各种练习。

(3) 发展标枪运动员专项柔韧性的练习

专项柔韧性是完成最大幅度“超越器械”, 并使之最长的“工作距离”和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后用力”基础。练习柔韧性的方法有: (1) 负重韧带练习。 (2) 胶带练习:用原地投掷姿势拉胶带, 做“蹬地插腿满弓鞭打”动作, 交叉上步放手鞭打动作。 (3) 整体身体练习。

(4) 发展标枪运动员专项爆发力的练习

爆发力已成为高水平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人们把投掷标枪时快速而猛烈的用力称为“爆发力”, 就是速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经过“超越器械”使肌肉群预先拉长其初长度, 通过快速的收缩而产生的瞬间功率而完成的。

主要的练习方法有: (1) 双手头上投实心球:重量为0.5—2kg可以原地或上步投。要求与正面插枪相似, 手臂伸直, 以胸带臂掷出。 (2) 手持轻器械的鞭打练习:一般是手持竹条、胶管或木棍模仿最后出手用力的鞭打动作。 (3) 投掷技术的模仿练习:最后两步交叉步的速度定型练习, 四步交叉步的速度与节奏的定型练习, 九步助跑与投掷四步连接速度的练习, 全程助跑投掷标枪速度利用率的练习。

三、提高标枪项目体能训练水平的对策

1、加深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识

体能是田赛各项目的训练基础, 是运动员的“硬件”因素, 只有抓好体能训练, 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与技术等其它因素的协调发展。一方面, 必须提高教练员理论认识, 特别是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 教练员要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 以检验其适用性, 在具体操作中做出正确的调整, 使训练工作更加科学。

2、加强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 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体系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加强运动训练界体能训练之间的合作, 优势互补, 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体能训练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发展, 提高我国体能训练的理论水平。

3、提高创新意识, 抓好体能训练的有效性

“有创新则新, 无创新则衰”, 这是我国体操、乒乓球、跳水等项目制胜的一条重要规律, 创新既有技术创新, 也有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4、增加体能训练时间比例

注重加强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和短跑恢复训练方面的综合体能训练, 以促进运动员专项与综合体能的全面发展, 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

摘要:标枪是投掷类项目, 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项目, 需要肌肉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量。只有把标枪的专项体能大幅度提高才有可能把专项体能能力转化到提高标枪的运动成绩上, 才能有效的预防各种伤病的发生, 才能保证标枪运动员在最后用力过程中, 把最完善的技术、最大的能量和幅度作用于标枪上, 从而获取最佳成绩。

关键词:标枪,体能训练,建议

参考文献

[1]田麦久.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群训练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8 (3) :13-17.

[2]田麦久, 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专业课参考教材, 2000 (22) .

[4]俞章炎.田径运动的身体训练[J].田径, 2001, 22 (6) :45-49.

致标枪运动员加油稿 第2篇

我们尽情挥洒。

开幕式上,运动场上,我们尽情展现,多少艰辛,多少困苦,我们勇敢承担。

因为年轻,因为张扬,因为我们知道:

用今天的汗水换来明天的微笑。

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做过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告诉我一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多了一份沉重,几多成熟。

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抗拒,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饶勇往直前。

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勇于追求梦想的人。

致标枪运动员加油稿2

长长的标枪如银梭,你曾在遥远的古战场走过。

带着昔日的豪放与荣耀,穿过漫漫岁月的河。

今日赛场换身形,充当和平竞赛的使者。

长长的标枪如金梭,承载阳光少年的嘱托。

腾空疾飞冲向前,奏响一曲拼搏奋斗歌。

致标枪运动员加油稿3

赛场上

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将轻盈地划过天空

健儿们

用手中的标枪向距离的极限发起挑战

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态

是健儿们强健的力量和熟练的技巧的结合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合实际谈标枪运动员的训练 第3篇

1 科学地划分时段,制定好每时间段的训练任务

1.1 了解和掌握队员的全面信息

要充分地了解每个队员在入队以前的各种情况,如训练的年限、周训练次数、训练强度、训练量、身体素质、参加比赛情况、运动成绩、教练员水平、运动员的性格特点、有无伤病史等等。这是教练员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第一手材料。

1.2 针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案

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3名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和发展方向做出的训练方案:

对李英敏应加强心理上的训练,解决思想问题,使其性格向开朗、外向型方向发展。培养自信心,增强成功与失败在心理上的承受力。在素质方面要增强身体素质练习,尤其是在训练初期加强基础力量练习,训练时段中后期在强调技术性方面的同时,加强专项力量内容的练习。

对马伟娜应在养好脚踝伤的同时加强全身力量性的训练,使其尽快恢复到高中时的最大力量水平。修正技术动作,加强速度素质练习。

对苑卫旗应是在养好肘、腰伤的同时加强上肢小肌肉群的训练,提高力量耐力方面的练习。在不影响养伤的基础上尽量恢复力量速度的练习,保证伤病时期的积极性调养,以备与以后的正规训练的充分衔接。

2时段划分与最终成绩体现

2.1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划分的训练时段及主要任务分配(表1)。

2.2 运动员各个阶段的成绩体现(表2)。

3 一个优秀的的教练员除了应做到因材施教、明确运动员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以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教练员要有权威性,也就是权利与威信的体现。教练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增强运动员的信服程度。

3.2教练员的表率作用。通过学习、训练、日常生活、为人处事这些活动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运动员品质的改变。

3.3严格的组织纪律,体现在训练计划的执行、训练任务的完成、时间保证等多方面。

3.4组织管理的人性化体现。尊重学生,消除教练员与学生之间的级别差异,对待学生应像兄长、朋友,提高师生间的亲和力。

3.5尊重实际,在技术、理论面前人人平等。教练员在制定和执行训练计划时不能固执己见和刚愎自用。

3.6注重对运动员良好品质与性格的培养。通过交流、肢体语言的影响以及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正视成功与失败,坚定信心和增强勇气,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优秀运动员。

4 结束语

业余体校标枪运动员的基础技术训练 第4篇

标枪基本技术分为持枪助跑、超越器械和最后用力。最后用力是主要技术, 而关键是助跑和最后用力的结合。可有不少教练员对初学者的技术训练是先抓最后用力, 运用大量的分解练习之后, 运动员的助跑和最后用力却不能紧密结合, 出现停顿和前后脱节等毛病。我认为, 标枪是一种技术性高, 比较难以掌握的投掷项目, 对少儿运动员必须进行正确、系统的教学和训练, 以形成良好的技术定型。因而, 在训练中要让运动员通过各种专门练习, 学会在助跑中完成最后用力, 帮助他们逐步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又分解到完整, 循序渐进, 扎扎实实地掌握合理技术, 并在这个基础上再调整或加大运动量, 正加强度和密度, 使其成绩的提高具备扎实的基础。

1 掌握正确的握枪动作

方法:a.中、拇指第一指节握在把手的上缘, 拇指和枪杆平行, 食指斜放在枪杆上, 无名指和小拇指依次握在标枪的把手上。b.标枪杆一定通过掌根中线。c.枪握的不能太紧太死, 要保持枪臂和手腕的适度放松。在标枪离手前的刹那, 中、拇指突然把枪握紧的同时完成甩腕掷枪动作, 这对提高出手速度有重要作用。

握枪动作看似简单, 但是在整个掷枪过程中却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有些初学者来说有时往往不注重技术的细节, 因而形成了错误技术的定型, 给以后改正带来困难, 从而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掌握正确的握枪动作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学习最后用力技术

2.1 学习正面插枪

a.正面头实心球 (双手) , 目的是让初学者体会上、下肢用力的配合。b.正面插枪, 目的是让初学者体会和掌握上下肢简单的用力配合和掷标枪时的纵轴用力。在插枪前教会初学者握枪方法和肩上持枪法。为力防止初学者过早投远而影响动作的掌握, 让初学者在距自己10~12m处划标志做投准练习, 并要求枪落地时枪头、枪尾与本人成一直线, 便于初学者检查自己每次投掷是否正确。在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 可让初学者把枪头逐渐抬起投15m的标志或更远一些。

2.2 学习侧向原地投枪

a.有同伴帮助的徒手“满弓”练习。b.持枪的“满弓”练习。c.打鞭子练习, 用约30m长的树枝进行练习。要求完成最后用力过程必须将树枝打出声音。d.原地投石块 (或棒球) 。e.原地投枪。应当向初学者强调用力顺序, 要求控制器械。

3 掌握引枪侧向跑技术, 提高控制枪的能力

方法:a.身体左侧正对跑进方向, 躯干和地平面基本垂直。b.持枪臂自然伸直和肩横轴在一个水平面上, 肘稍高于肩, 掌心向上;左臂侧平举, 掌心向外。c.枪在前臂上方, 枪杆于头齐平, 目视前方, 用余光控制好枪的位置。

练习手段: (1) 后引枪侧向走。 (2) 后引枪侧向慢跑。 (3) 后引枪侧向中速跑和快跑。在练习中要求运动员在做动作时, 要保持引枪的技术不变形, 做到右膝和左肩正对跑进方向。这样, 既能加快跑的速度, 又能保持肩轴和枪的稳定。以上练习, 应以侧向引枪跑为主, 重点应放在控制标枪的技术方面, 而不是跑的速度。

4 掌握掷标枪纵轴用力的基本技术

方法: (1) 持枪成原地投姿势, 做蹬第、转体、翻肩成“背弓”姿势。 (2) 持枪成原地投姿势, 上二至四步完成“背弓”姿势。要求在左脚落地刹那, 右腿快速蹬转, 迅速完成以身体左侧为轴, 向投掷方向转动90°角。 (3) 侧向原地走和跑进中完成定点插枪动作。定点插枪时要做到视线、枪尖都应该集中在投掷目标上。目标的设置应由近到远, 由大到小, 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 (4) 侧向跑进中按正常投掷角度掷标枪。

注意事项: (1) 要保持枪的正确位置和稳定性。 (2) 在最后用力中, 左腿快速制动和转体翻肩动作要紧密配合, 使肘和腕关节的运动曲线逐渐向上, 及早把枪尾抬起。 (3) 挥臂掷枪的路线要合理。掷枪时要把髋推送上去, 全力向前上方 (肩轴的延长线方向) 完成鞭打掷枪动作。

才用以上训练手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控制标枪和掷标枪时纵轴用力的能力。在解决纵轴用力的训练中, 有两点很重要:一点是完成掷枪的时间和部位。从感觉方面讲, 在身后最远点完成甩腕, 拨指掷枪动作效果较好。这和反映时的存在及鞭打动作迅速有关。二是对准目标投掷效果好。目标是事先设置的或假设的都可以, 重要的是枪尖和视线要始终保持对准目, 要保证掷的准。并且还要强调, 挥臂动作的顺序是大臂带动小臂, 肘关节要固定, 不允许有屈肘动作。

5 学习投掷步技术, 掌握投掷步节奏

方法: (1) 侧向跑四步完成掷前姿势。 (2) 侧向跑, 四步节奏掷枪。训练时要使学生明确, 合理的掷前姿势是正确完成最后用力动作的前提条件, 正确的投掷步节奏是事助跑和最后用力动作正确结合的关键。最后用力顺序正确了, 标枪就会获得快速的飞行速度。

四步节奏投枪时, 教练员可用信号强化的方法提醒运动员, 整个下肢动作 (蹬地送髋) 和上肢动作 (挺胸鞭打) 要几乎同时进行。

6 掌握助跑和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

方法: (1) 持枪跑。 (2) 持枪跑结合引枪练习。 (3) 持枪跑结合投掷步练习, 要根据运动员的绝对速度确定好投掷步的速度。 (4) 在投掷区外, 结合步点投掷标枪。 (5) 在投掷区内, 助跑投掷标枪。

注意初学者, 肩上持枪跑的距离6至8步为宜。持枪臂的手应高于头部, 枪尖稍低于枪尾。助跑中, 持枪臂的摆幅要小, 以便保持枪的稳定。肩上持枪跑结合引枪跑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先转体而后开始引枪;二是引枪动作完成后, 肘应高于肩, 持枪臂应于肩横轴在一个平面上。

助跑的步点要准确, 以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投掷步的节奏方面。在最后用力中, 要充分发挥髋和躯干的旋转力。做好向上翻转肩的动作, 使屈曲的肘关节处于向上的位置, 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肘关节伸直的角速度来进一步来增加手端的线速度。

标枪运动员 第5篇

一、标枪运动技术的提高

标枪运动员爆发力的提高,是提高标枪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我们知道爆发力在投掷器械过程中与速度和力量皆成正比,但又区别于速度和力量,是速度和力量的有机结合。

(一)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看

青少年运动员骨骼发育是骨骼柔软、弹性大、骨变形,肌肉生长较有弹性,收缩和伸展的幅度较大。比如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苏联的鲁易斯1 3岁时,小石块能投130米,而当时他并没有掌握较高的投掷技术。据统计世界90米以上的标枪运动员(旧标枪),少年时小垒球投远都在110~130米,这提示我们,少年标枪运动员的训练应以发展速度力量为核心。在训练中我们常采用提高绝对力量的方法来达到提高速度力量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外部负荷较大时效果显著。另外,在实际中还可以用中、小负荷快速练习方法来提高速度力量,主要采用40%~50%负荷练习,这种练习的关键是速度更快,获得的力量更能迅速地转移到比赛中的实际技术动作中去。训练中采用杠铃训练法,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和使用的标准器材的重量来确定杠铃的重量,次数和间歇时间。常采用“阶梯式”和“金字塔式”极限用力方法,训练中从较低的负荷开始,逐渐加大负荷。

(二)爆发力的速度训练上采用定量训练法

确立合理有效的重量负荷与速度负荷训练,使白肌纤维增粗,有利于爆发力的增强。如:1.引体向上;2.单臂拉举;3.斜上方推杠铃片式杠铃;4.弓箭步推举。

(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人在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将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运动能力的表现,而中枢神经系统对投掷动作速度的作用表现在于中枢运动神经元的兴奋的数目,发出神经冲动的强度及频率。中枢神经发出的强度越大,则肌肉的收缩力就越大,发出冲动的频率就越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就越快,可有效地提高动作速度。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轻重练习法符合这一原理,能有效地提高中枢神经发出的冲动强度和频率。由于条件反射,动力定型的建立与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轻重器械的练习法必须长年贯彻,但是各训练时期的比重是可调控的。动作速度除了取决于中枢神经发出兴奋冲动的强度与频率外,还取决于中枢神经的协调性,每个主动肌群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协同肌群的协调关系等。

二、技术训练

本文以常见的五步投掷步标枪技术为例,主要对以下技术进行简单概述:

(一)人枪合一

标枪的正确握法并不是标枪技术的重要环节,往往被忽略,运动员握标枪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有侧重地进行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最佳握、持枪方法,达到人枪合一。

(二)助跑有节奏,有弹性,重心起伏小

助跑是标枪技术中时间最长,动作环节最多的一个环节。助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人体和器械在最后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二是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引枪位置和方向正确

引枪是为了加长投掷的用力距离,要控制好枪,使枪的纵轴与投掷方向一致,枪离身体不能过远,手不能过低,标枪与地面夹角适中。

(四)投掷步的节奏变化

投掷步任务是在不减速的情况下引枪做好超越器械动作,不间断地过渡到最后用力,这个过程中投掷步有一些节奏上的变化,主要是第三、第四步时步长应减小,做到四步步长为“大小大小”注意的是步长减小而不是减速,减速就破坏了整个动作的节奏和连贯。

(五)“满弓”充分,用力顺序合理

在完成投掷步第三、四步后上体转为正对投掷方向。胸、髋前挺,投掷臂尽可能留在体后,提高身体右侧腿,腰、胸、臂的连线向后反张,形成“满弓”姿势,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身体姿势。在形成“满弓”姿势后,右腿髋部发力向投掷方向转动,髋牵引肩向前转动,肩带动投掷臂,以上臂带动前臂和手腕转动,把投掷臂翻到右肩后上方,挥臂“鞭打”掷出标枪。

(六)最后用力

做“鞭打”动作时,要使全身力量通过手臂和手腕和手指作用于标枪的纵轴上,并使标枪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和约35°角飞去。

三、训练中的保护

(一)运动员人枪分离

运动员对枪有畏惧感,厌烦感,不能很好地把枪与自己统一起来,主要原因是对枪和标枪技术认识不够,在做动作时准备不充分,容易导致枪的滑落,肌肉拉伤现象。在训练中要端正态度,严格训练要求,使运动员慢慢从认识上有所提高,用心研究,达到人与枪的统一。

(二)助跑训练中多做20~100米加速跑、计时跑、反应跑等

用前脚掌着地,增加助跑的弹性。在教学课程中录制先进的引枪动作、助跑过程,让运动员进行观察,从而改进技术。

(三)投掷步第三、第四步不当,会使整个动作失败

所谓不当主要表现在:1.减速:第三、第四步减速会形成超越器械不充分,不能形成最后用力的有力姿势,在训练中建议进行语音伴奏下投掷步练习,反复练习交叉步动作,加大步幅,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的练习:2.第四步步长过大,投掷步第四步是最后用力的衔接步,步长要明显小于第三步,步长过长便造成身体重心起伏太大,造成第四步“坐着”投枪,训练中要求运动员理解最后一步合理步长对完成最后动作的意义,量化第四步步长,加快速度。

(四)对左侧支持的重视

标枪运动员 第6篇

一、双手向前抛掷实心球

(一) 方法

两脚前后或平行开立, 双手持球于头后上方, 两肘外张, 上体后仰, 然后蹬地、收腹、挥臂、甩腕, 将球用力掷出 (见图1) 。

(二) 用途

1. 主要发展躯干和肩带肌群的力量。 (练习次数:20~30次)

2. 有效发展力量耐力。 (练习次数:30~40次)

3. 提高标枪“满弓”的动作质量, 使运动员体会先胸后臂的动作顺序, 体会胸带臂、肘带手的鞭打技术动作。

二、单手向前投掷实心球

(一) 方法

两脚左右开立, 侧对投掷方向, 单手肩上持球于头后上方, 上体后倾, 然后蹬地、转髋、制动、挥臂、甩腕, 用力将球掷出 (见图2) 。

(二) 用途

1. 发展肩带肌群及手臂力量。 (练习次数:20~40次)

2. 有利于掌握大肌群先发力的技术, 与标枪练习结合, 提高出手速度。 (练习次数:10~15次)

三、持球侧身跑

(一) 方法

侧对投掷方向, 单手持球于肩后上方, 侧身交叉步跑30~50米 (见图3) 。

(二) 用途

1. 发展手臂及肩带肌群力量, 提高手臂支撑能力。

2. 提高持标枪交叉步跑时对标枪的控制能力。

四、双人实心球练习

(一) 方法

1. 背抛与前抛 (见图4、5) 。

2. 转体接传实心球 (见图6) 。

3. 头上、胯下接传实心球 (见图7、8) 。

4. 双脚向前夹抛实心球 (见图9) 。

5. 仰卧起接传实心球 (见图10) 。

(二) 用途

1. 培养学生练习兴趣。

2. 发展腰、腹及上肢力量。

3. 发展速度力量及爆发力。

五、注意事项

1.练习重量要由轻到重。

2.练习次数要由少到多。

3.身体素质练习要与标枪技术、专项投掷能力的发展有效结合。

标枪运动员 第7篇

一、肘关节损伤的原因分析

(一)肘关节的解剖学结构

肘关节位于手臂的中部,由肱尺、肱挠与挠尺三个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并有尺侧、挠侧和挠骨环状韧带加固。肱骨内上髁有屈手肌群与旋前圆肌附着, 外上髁有伸手肌群附着。关节囊内三个关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靠,这种形态结构特点,决定了肘关节只能在额面上屈伸(40°~180°)和绕垂直轴旋内、旋外 (140°),而无内收和外展的机能。肘关节处的肌肉群较少,力量也相对于大腿处肌肉群要小得多。如在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中,肌肉收缩超越其所承受的负荷或标枪离手时的瞬间前臂突然外展、旋后使肘关节超越其活动范围,这样的动作极易造成肘关节的损伤。肘部肌肉力量较弱或韧带坚韧性较差,或由于肘关节长期快速地屈伸旋转,会出现肌肉、韧带和关节面的微细结构损伤积累而造成局部劳损。

(二)标枪的特殊性给运动员肘关节带来损伤

由于标枪运动的特殊性、复杂性,肘关节解剖结构的特点,或由于运动员肩关节柔韧性以及肘部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标枪运动员肘关节的损伤现象较为普遍。其发生损伤的原因也很多,但主要的还是由于技术动作、肌肉力量、骨折等因素造成的较为突出。

1. 技术动作的相关文献概括

标枪的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在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将掷标枪完整技术划分为握持枪、助跑、最后用力、标枪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和器械的飞行几个动作技术阶段。在这几个动作中,肘关节损伤发生较高的阶段是最后用力形成“满弓”与当挥臂投枪时投枪阶段。胸腹肌、背阔肌、三角肌、旋前圆肌和上臂的内旋肌群要进行强有力的收缩,且三头肌充分伸展才能带动躯干使上臂作出内收、内旋、最后完成挥臂动作。同时,前臂的旋前和屈腕也要进行强烈收缩,以轴旋转的两种相反力量形成抵消。根据解剖生理特点,这时力的作用点集中在肱骨内上髁处,由于杠杆作用被拉长的肌肉产生主动收缩过程时,肌肉韧带受到一定的牵拉,使这个部位容易损伤,特别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运动员对标枪技术的最后用力顺序不明确,使投掷臂负担过重而导致损伤。错误的技术动作也是造成肘关节受伤的主要原因,在“引枪”、“拉伸”、“出手”等技术中,有的技术动作不标准,造成超越器械动作不能保持在正确位置上,引枪后枪尖偏高或偏右,标枪与前臂的夹角太大,用力顺序不正确。有学者指出肩外投掷或撇枪出手时,由于投掷臂屈手肌群和旋前圆肌猛烈收缩,牵扯内侧副韧带与肌肉附着点,在“鞭打”瞬间给肘关节产生一个强大的伸直动作的爆发力使上臂产生制动,而附着点无法承受这种力量造成损伤。

2. 肌肉受伤的相关文献概括

肌肉用力不正确也是造成受伤的原因。前臂屈肌起始部位损伤就是其中的一个,受伤点分为屈肌起点损伤和近起点损伤。它的压痛点在内上髁相应的肌肉起点上,如尺侧腕屈肌在内上髁下后方,指前屈肌则在内上髁下方。近起点的损伤多在肱骨内上髁前下方1~3厘米处。旋前圆肌起点损伤,压痛点在内上髁上部分。研究指出在其测试的人员中,技术动作错误、肌肉力量不足和局部负荷量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因素较多,训练水平较低者往往因为肘部周围肌力弱,韧带坚韧性较差等造成损伤。

3. 骨折的相关影响文献概括

鹰嘴尖部小骨折及其高发率是标枪运动员鹰嘴骨折的特因,X线测量其大小在4~7毫米之间。发生机制为投枪的“挥臂鞭打”动作结束时,肘关节突然过伸,鹰嘴尖撞击鹰嘴窝底部而产生。研究发现,在其测试的受试者中5例中3例骨折片分离,形成游离体。3例肱骨内上髁骨折,均为部分撕脱骨折,均属轻度移位(Ⅰ度)。如果技术动作中,上臂外展,肘关节屈曲约90°,且低于肩出手,更容易致伤,严重的可引起肱骨折断。这种骨折,是上臂的内旋和肱三头肌的伸展,产生一种旋转冲力,这种力是不协调的肌肉动作集中作用到三角肌、背阔肌附着点处和肱骨的中部而引起的。

其次肘关节内侧的稳定,分为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动力性稳定结构是依靠前臂前群浅层的肌肉,包括: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及第二层的指前屈肌等五块肌肉来完成。当肘关节内侧不稳定时,通过上述五块肌肉的紧张收缩来完成肘关节的稳定。静力性稳定结构是依靠尺侧副韧带来完成的,尺侧副韧带附着在肱骨上髁,呈扇形分别止于尺骨内侧前面,可分为前束、后束、斜束,当肘伸直时,前束出于紧张状态;肘屈曲时,后束处于紧张状态,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就可以稳定肘关节内侧,防止过度外展。

二、如何预防肘关节的损伤

技术动作不正确、力量不足、肌肉两侧力量不均匀,以及运动员的准备状态都会影响到肘关节的稳定。研究指出,掷标枪,必须借助身体的主要用力肌群,要求各对抗肌群有高度的协调能力,同时要求肩、腰、髋关节有较好的灵活性。在抓好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专项身体训练,增强核心力量的训练。

要多看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及训练视频,通过回放的形式,对视频进行解析,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改进,力争在有限的技术上,达到高水平的技术动作。认真、仔细地模仿,体会动作的要领,先徒手练习,再增加器械练习,先从大的技术入手,逐渐地对大的技术动作进行改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逐渐地抓住细节,通过抗阻力练习,借助弹力带等,对小的技术动作进行改进,逐渐接近高水平运动员。

平时训练过程中,要讲究劳逸结合,在按时完成训练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力量的不足,做一些徒手练习及减少运动量,来达到缓和肌肉乳酸的目的。同时肘关节的损伤大多数是集中在肘关节过度外展造成的,为此要加强肘关节内侧的肌肉群的训练,多做一些哑铃前臂旋前,弹力带前臂旋前的动作,锻炼肘关节内侧的肌肉力量。

三、肘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案

(一)主动恢复手段

该训练主要是以抗阻力训练为主,运动员根据自己的训练特点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通过运动抗阻力练习、弹力带练习、瑞士球、瑜伽、太极拳等手段进行恢复,使自己能灵活运用自己的力量,体会正确的发力点。

(二)物理恢复手段

通过按摩、推拿、热疗等手段,对受伤的部位进行治疗。采用按摩法,主要是在患处顺肌肉走向用拇指指腹自下而上采用平推和压推相结合的手法进行按摩,在痛点周围轻轻拨弹肌肉和韧带,防止产生粘连,加重炎症。

采用维生素注射液在痛点和附近穴位注射,改进局部循环和加强末梢神经功能,延长穴位刺激的时间以提高疗效、消除粘连、减少痛感、加快消除炎症。

(三)心理恢复手段

运动员受伤后,情绪会低落,逐渐对训练造成一定的抵触,会产生孤独感和自身价值下降的感觉,会影响运动员的恢复心理。教练员要主动摸清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尽力为运动员提供恢复的条件。

四、小结

标枪运动员 第8篇

关键词:掷标枪,最后用力,运动学

完整的投掷标枪技术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用力后维持平衡等几个环节构成的。其中,助跑后期的交叉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最后用力前准备姿式的形成是从交叉步右脚着地,左腿积极前迈开始的。右脚以脚跟脚外侧前插着地,脚尖与投掷方向约成45°角,左脚以脚跟脚内侧前插着地,脚尖稍内扣,基本与投掷方向一致,右腿屈膝屈髋,身体向后倾斜,右小腿和地面的夹角约为80°左右,肩轴和髋轴处于扭紧状态;身体重心在右腿上,标枪的投影点远离右脚支点。这样可以加大工作距离,拉长参加工作的肌肉,为最后用力时发挥身体最大的力量做好充分的准备。

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证明:助跑对掷标枪成绩的贡献率为30%35%。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后用力对掷标枪成绩的贡献率应是65%70%,甚至更高。这充分说明了最后用力在掷标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故此,在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实践中,如何完善最后用力技术,更好地发挥最后用力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它能够为今后的运动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我国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国内运动员14人,其中男子8人,女子6人;国外运动员6人,其中男子4人,女子2人。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综合比较法、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变化分析

交叉步右脚触落地后,由于人体的重心位于右脚支撑点后上方,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方向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反,阻碍了人体的向前运动,使向前的水平速度下降。继而,左脚触地的支撑又一次造成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减小,致使在最后用力掷标枪时,人体通过助跑获得的预先速度处于连续下降状态(见表1)。

表1数据表明,在最后用力阶段的三个时相中,无论是国外运动员,还是国内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都是呈现下降态势。由此可见,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下降是人体动量传递给标枪的必然结果。

(二)最后用力阶段器械速度变化特征分析

由于运动员交叉步右脚触地后人体的重心落后于右脚支撑点上方,且又有较大的缓冲动作,使得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从而也降低了器械(标枪)的向前速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器械速度的变化呈上升态势。但国外运动员与国内运动员相比,器械速度增加的程度较大,这是技术合理化的表现。

有关资料表明,我们可以把最后用力时人体与标枪看成是一个孤立系统,从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孤立系统(人与标枪)的动量是不变的,即由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系统内部物体间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量是不变的。所以,在最后用力时标枪向前动量的增加,相当于人体动量的减少。由此可见,人体动量的损失是由于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人与标枪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人体动量损失的同时,人体动量使标枪得到力的作用,使标枪动量增加,人体动量向标枪实现了转移。从此意义上讲,运动员应该在进行交叉步时,左腿用力蹬地,并配合右腿积极的前摆,使下肢超越上体,将标枪留在人体运动的反方向,形成出手前的最佳准备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国外运动员与国内运动员相比表现明显突出。使其形成这一良好技术特征的原因是,右腿前摆更加积极主动,且采用了大转体的引枪技术,致使在右脚触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明显快于标枪向前的速度。在现代掷标枪技术中,许多运动员在超越器械时采用了加大转体程度的动作。交叉步右脚落地时,使标枪纵轴与助跑道中轴线方向形成20。一30°角。

(三)最后用力阶段身体关节角度参量变化特征分析

1. 投掷臂的肘角变化、投掷臂与躯干的夹角变化

投掷臂的肘角大小,是判定投掷臂在用力掷出时,能否充分利用臂长增加鞭打动能的重要标志。我国女子优秀标枪运动员右肘角的变化(见表3),右脚着地时158.40°±5.290°,左脚着地时127.60°±10.510°,可见,我国运动员的投掷臂一般都伸不直,这就很难充分利用于臂的长度,对最后用力不利。

投掷臂与躯干的夹角大小,是用来衡量在投掷步过程中,投掷臂所处的位置对最后用力是否有利,超越器械的动作幅度是否充分。从表3中可以看出,准备阶段右脚着地瞬间97.5°±9.120°,左脚着地瞬间93.00°±7.490°,最后一步的相应数值都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说明最后一步投掷臂下放,造成最后用力时投掷臂肘关节上翻的困难。因此,应提高控枪能力,加强对快速运动中,投掷臂所处正确位置的感知。结合左脚着地时躯干后倾角均值(22.7°±5.920°)和上臂与躯干夹角均值(93.00°±7.490°)可以看出,左脚着地时右肘低于右肩较为明显。因此,今后训练中应适当将肘部抬起以增大上臂与躯干夹角,为投掷用力创造有利条件。

2. 投掷臂前臂与标枪的夹角(仰角)的变化

标枪的仰角大小,直接影响出手角度和沿标枪纵轴用力的效果。从表4中看出,我国女子优秀选手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时标枪仰角平均为38.53°±3.79°,最后一步左脚着地瞬间标枪仰角变化平均为44.67°±7.87°,从右脚着地到左脚着地标枪仰角变化,每名运动员各不一样,其中差值最大为14.60°,最小差值为1°,平均差值为6.14°。而世界优秀女子标枪选手费尔克迈耶尔在1987年投73.94米,最后一步着地瞬间标枪仰角为30°。与费尔克相比,我国运动员仰角太大,影响沿纵轴用力的质量。因此,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控制枪的能力,缩小标枪仰角,使最后用力时力量能通过标枪纵轴。

三、结论

(一)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变化方面,无论是国外运动员,还是国内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都是呈现下降态势,但我国运动员下降更为明显。

(二)

最后用力阶段器械速度变化特征方面,国外运动员与国内运动员都表现出右脚触地瞬间,器械的向前速度低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但国外运动员与国内运动员相比,器械速度增加的程度较大。

(三)

最后用力阶段我国运动员的投掷臂伸展程度不够,这就很难充分利用手臂的长度,对最后用力不利。

(四)

我国运动员投掷臂前臂与标枪的夹角偏大,影响沿纵轴用力的质量。

四、建议

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在尽量保持和利用助跑速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机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将人体动量传递给标枪,加大人体给标枪的作用力的结果;有效利用助跑可控速度获得的动量和超越器械时肌肉所产生的弹性势能,形成标枪出手前良好的空间状态;适当抬起肘部以增大上臂与躯干夹角,为投掷用力创造有利条件;在技术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控制枪的能力,缩小标枪仰角,实现最后用力时力量通过标枪纵轴,提高最后用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阎国强.关于女子标枪最后用力一步技术中运动参数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0,26(1):7-12.

[3]王茂仕,周成,张秀丽.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右侧技术的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 96-100.

标枪运动员 第9篇

摘 要 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阶段有关环节进行技术诊断,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标枪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进行运动学整合分析,并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对比,结果发现:(1)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第1、第2投掷步躯干后倾角过大,第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幅度较小;第4步躯干后倾角幅度减小较大。(2)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的第1步投掷臂肘角弯曲角度大;在第2、3、4步投掷臂的肘关节角度在不断的减小。(3)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左膝弯屈角较小,不利于力量的传递。(4)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拉引角与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投掷步技术 技术分析 运动学指标

掷标枪是技术比较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标枪器械是长棒型,需要运动员良好的沿标枪纵轴用力和良好器械感觉。合理的掷标枪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周期性转化为非周期的快速运动中,充分发挥人体能力将标枪掷出。投掷步是投标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助跑与最后用力阶段的有机联系,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效,因此,投掷步技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后用力阶段躯干肌群的用力效果和动量的有效传递,影响出手速度和投掷的远度。

一、掷标枪投掷步技术阶段划分

刘生杰、李建英认为从第2标志线到最后用力时左脚落地为投掷步阶段。该阶段的任务就是在保持预跑速度的基础上,完成引枪动作。基于本研究需要,主要选取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后4步技术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的相关投掷步技术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如图1所示。

二、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投掷步技术运动学特征

标枪运动员掷标枪投掷步技术主要运动学角度参数包括躯干后倾角、投掷臂肘关节角度(肘角)、支撑腿膝关节角度(膝角)和拉引角。

(一)躯干后倾角

躯干后倾角指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支撑腿着地瞬间身体重心与着地点的连线和垂面间的夹角。

1.第1、2步躯干后倾角

李建英、谢威和刘生杰对第十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2步躯干后倾角分别为14.367°±3.569°和15.984°±3.697°,而世界男子標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2步躯干后倾角分别为8.361°±4.324°和10.657°±3.682°。

第1、2步引枪动作主要是靠投掷臂向后撤肩和躯干逐渐向右扭转完成的,此时躯干应保持垂直。若上体后倾过大,会导致身体下肢各环节前移速度加快,支撑腿着地点过远,着地时的制动作用增大,使预跑段获得的水平速度损失加大。

2.第3步躯干后倾角

第十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3步躯干后倾角为24.915°±2.851°,而世界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3步躯干后倾角为8.361°±4.324°和10.657°。

在保持人体快速运动的情况下,进一步完成躯干的扭转并形成合理的后倾角度,为发力创造良好的肌肉力学条件,此时后倾角为20-25°。

3.第4步躯干后倾角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4步躯干后倾角为24.915°±2.851°,而世界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4步躯干后倾角为8.361°±4.324°和10.657°。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第1、第2步引枪过程中,上体后倾过大,导致身体在无支撑状态下,下肢各环节前移速度加快,支撑腿着地点过远,制动作用增大,使预跑阶段获得的水平速度损失加大,影响了交叉步的动作速度和幅度;故限制了交叉步时右腿快速有力地前摆和左腿积极蹬伸,致使第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幅度不大,其结果势必延缓躯干肌群拉长的时间,降低肌群的收缩力量;第4步躯干后倾角减小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投掷步第1、第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加快了交叉步时下肢环节的前移速度,使右腿着地时伸得过直,左腿主动前摆下插不积极,人体形成了以右脚为支点的杠杆,产生了较大的向前翻转力,增加了躯干后倾角保持的难度。

(二)肘角

1.第1、2步肘角

第十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第1、2步肘角分别为169.9°和161.5°。而对中、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第1、2步肘角分别为172.30°和168.40°,而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第1、2步肘角分别为175.20°和103.60°。

2.第3步肘角

对中、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第3步肘角为163.20°,而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第3步肘角为125.90°。

3.第4步肘角

第十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决赛的前8名运动员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第4步肘角为127°。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的第1步有努力伸展投掷臂的趋势,但并没有完全伸直;在第2、3、4步投掷臂的肘关节角度在不断的减小,为最后用力出枪做好准备。但是,从投掷步肩角的变化可以看出,投掷臂肩角应呈递增现象,说明运动员在进行投掷步时,投掷臂向后伸展的充分,加大上肢对枪的加速距离,有利于加快标枪的出手初速度。

(三)膝角

王德平、吴雪山和徐茂典对中、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左膝弯屈角为156.4±6.02°,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左膝弯屈角为162.5±8.49°。

缓冲阶段理想的弯屈度为160°左右,伸展阶段左膝弯曲度应增大,形成及时蹬伸制动的技术,确保动量自下而上的传递。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左膝弯屈角较小,导致最后用力时左侧支撑不牢固,不利于动量向上肢的有效传递,必然影响器械出手速度。

(四)拉伸角

我们继续对中、外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拉引角为93.56°,而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拉引角为90.15°。

拉引角的大小是衡量最后用力过程中“满弓”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相比,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第1、2投掷步躯干后倾角过大,影响交叉步的动作幅度,第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幅度较小;第4步躯干后倾角幅度减小较大。

(二)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的第1步投掷臂肘角弯曲角度大,没有完全伸直;在第2、3、4步投掷臂的肘关节角度在不断的减小。

(三)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左膝弯屈角较小,没有形成有力的左侧支撑,不利于力量的传递。

(四)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拉引角与世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李老民.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94.

[2] 刘生杰,李建英.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64-67.

[3] 李建英,谢威,刘生杰.中英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83-85.

标枪运动员 第10篇

专项能力的训练是提高标枪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是指动作结构与标枪技术基本相同的练习, 它不但能发展标枪运动员所必需的专门身体素质, 而且能改进专项技术, 提高专业成绩。

下面, 我就谈一谈几种专项能力训练的方法及手段。

1. 单手投轻器械

作用:主要发展手臂鞭打动作速率, 同时对掌握和改进鞭打技术及完整的投掷步有很大作用。

器械:垒球、胶球、石子、胶管子、轻标枪等。

做法:同投掷标枪技术一样, 可原地投、上步投、各种距离的助跑投、对投掷墙或投掷网投远都可。

2. 单手投重器械

作用:主要发展专门投掷力量, 并有利于掌握大肌群先发动用力的技术。

器械:小铅球、橡皮砂心球、加重标枪等。

做法:同单手投轻器械一样。

3. 双手头上投重器械

作用:主要发展躯干和肩带肌群的力量, 亦可改进胸带臂、肘带手的鞭打技术。

器械:铅球、杠铃片、实心球、橡皮实心球等。

做法:以实心球为例, 身体正对投掷方向, 可采用坐投、原地投、上步和短助跑投。技术与正面投枪技术相仿。

4. 单手持物展体拉弓

作用:主要发展右脚的蹬伸力量和发展上体肌群的力量, 体会和掌握转肩翻肘的技术。

器械:杠铃片或哑铃, 重量5kg~8kg。

做法:一般采用弧形“枪法”, 当手和器械摆引至肩干位置时, 马上做蹬腿展体拉弓和收腹屈体挥臂鞭打动作, 然后顺势接做下次练习的“引枪”动作。两腿要稳固地支撑。可采用原地和上步的连续成组的方法进行, 每组10~20次。

5. 单手持物转身拉弓

作用:提高展体拉弓和能力, 掌握展体拉弓的顺序。

器械:杠铃、哑铃重量5kg~8kg。

做法:两腿开立, 脚距稍比肩宽, 右手握持器械自然下垂于体前, 动作开始时, 手臂先做预摆, 弯腰, 右臂通过两脚之间向后下方摆动力, 然后向身体前上方, 回摆至肩平位置, 体重移到逐渐弯曲的右腿上, 同时左腿向左后方撤出, 左臂配合向左后上方摆动, 形成拉弓前的预备姿式, 在此基础上展体拉弓, 形成“满弓”动作, 右腿跟及时还原, 手臂顺势弯腰预摆, 接做下次练习。

6. 肩负杠铃蹬腿

作用:主要发展右腿的缓冲突控制能力和蹬伸力量

器械:杠铃, 重量15kg~25kg。

做法:颈后肩负杠铃, 右手以握枪法握住杠铃杠, 左手正握, 身体侧对前进方向, 两腿自然站立, 右腿以迈步垫步的形式做成预备姿式, 右膝尽量弯曲成1200左右, 然后做展体拉弓动作, 杠铃移向左肩, 左手下拉杠铃, 帮助右臂做转肩翻肘动作。

7. 双臂拉举

作用:主要发展胸大肌的伸展性和收缩力量对, 伸肘肌群和腹肌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器械:杠铃或杠铃片、跳马、重量要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和动作熟练程度而定。一般女子10kg~20kg, 男子15kg~25kg。

做法:站立背靠式, 背靠跳马, 臂部贴紧, 两腿前后分立, 右腿尽量向马后下方, 双手握住杠铃片, 举过头顶, 动作开始时, 手臂尽量向头后下方伸放, 抬头仰练, 借助器械的重力作用拉长胸大肌和腹肌, 成背弓姿式。然后拉引双臂过程中, 肘部要适当放松, 以便在器械惯性力的作用下使其形成900的弯曲:拉长肘肌群, 向上臂拉引到头前上方时进行制动, 同时积极地做伸臂鞭打动作, 不必做屈体动作, 两腿要牢固地支撑。

8. 单臂拉举

作用:同双臂拉举

做法:基本上同双臂拉举, 主要采用站立背靠式, 左臂要直, 协调有力地配合摆动, 这种做法的拉弓用力更接近于专项。

9. 头后双臂屈伸

作用:主要发展肱三头肌和肘肌

器械:杠铃片或杠铃, 重量为女子1 0 kg~20kg, 男子15kg~25kg。

做法:左右脚开立式, 两臂伸直举过头顶, 然后尽量向头后下方伸放, 肘部屈曲, 同时胸部前扭, 臂部后移, 形成背弓, 接着利用躯干的反弹性做伸曲臂动作, 此时两腿主要起支撑作用, 尽量少参与用力, 经集中发展所练部位。

标枪运动员范文

标枪运动员范文(精选10篇)标枪运动员 第1篇标枪运动在投掷项目中属于轻器械运动, 不同于重器械的铅球和铁饼, 因此其体能训练方法也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