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把握命题信息攻克话题作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0-031

把握命题信息攻克话题作文(精选2篇)

把握命题信息攻克话题作文 第1篇

吃透要领,攻克难关

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1、 优点:

①有话可说。话题作文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它可以让全省的乃至全国的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理可议。

②具有较强的反猜题功能。话题作文的自由度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命题作文有可能出现的宿构、套用和抄袭。

如94年的《尝试》、的《习惯》反猜题功能太差

2、 缺点:限制性和开放性不好把握。

①限制性太强,导致学生无法下手。

高考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稳重。水的灵性给人以智慧,山的稳重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稳重的山却在四季中变化着不同的颜色。请以“水的灵动,山的稳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个题目的限制性过大在于:题目似生实熟,古人已经说尽;在命题材料中又被命题者说尽了;话题明显小于材料,考生不敢下手。

②话题过于宽泛,又会导致模仿、套用和抄袭的现象。

的《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的《谏屈原书》

原则上说,全文有2/3以上与现成作品雷同,视情况在不及格以下评分,但发现与未发现不一样,发现先后不一样,只有一个那就是:宁可放过一千,绝不错过一个。因而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他们背熟不如隐隐地知道一些更好。

但两相比较,话题作文或者确切说叫材料作文仍然优于命题作文,仍有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命题主体。

二、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

1贴近社会生活,但不跟风,不会紧跟政治形式,不会直接与当前重大的政治活动挂钩。

2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

3话题不会大而无当,让学生无处下手。

4取材是该地区所有学生熟知的或可以理解的事物。

三、话题作文的指导

1选材:

(1)拿到一个话题,起码要仔细阅读三到五遍,从中去调适话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

①材料中引出了怎样的话题;

②材料和话题有什么关系;

③提示语提示到什么程度;

④根据话题可以确定怎样的中心主旨。

(2)注意选材与话题的相关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 立意相关,情节相关;

② 话题相关,材料相关;

③ 体会相关,认识相关;

④ 自身相关,他人相关;

另外,相关的范围要在行文中有明确的表述,这点对阅卷中产生的效果很重要。

2文体:

(1)文体自选中的几种现象:

①“四不像”与大杂烩;

②文言与诗歌;

③盲目“创新”,写另类作文

④“秋雨体”泛滥

“四不像”与大杂烩这种现象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的非常多,近来由于教师的指导,现象有所减少;

一些考生为了追求独特和新颖,试图用文言或诗歌的形式来写作,但往往会造成词不达意,用词不够准确,还有一些考生大概是因为时间紧张也采用了诗歌体,最少的只用了19个字,效果可想而知。

另类作文在报刊中时有登载,如00年的《赤兔之死》,但要说明的是新闻界的眼光和语文教师的眼光是不同的,规范的文章是没有新闻价值的,诸如文言文、故事新编等另类文章往往具有新闻价值,而缺少真正的文化含量。总体而言,另类作文是一种冒险,更多的文章得分是很低的,要做另类作文,一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一般情况下,是不提倡创新的,如果真的有好的题材,也未必需要用另类的形式来表达,另类文章一哄而上,泛滥成灾,已无新意可言,诸如:“镜头一、镜头二”之类的,只能让阅卷老师为之一笑,这“笑”的含义就很明白了。

于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是一种智慧散文,潇洒流畅,作者用隽永的文笔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我们把它称作“秋雨体”,但我们很多同学把它片面的理解为只要语言华丽就是“秋雨体”,因而写出的文章往往是堆砌华丽的辞藻,拼凑名言佳句,但文史知识上漏洞百出,思想苍白,内容空洞,既没有文化内涵,更没有了散文的特点。

如:诚信在维纳斯的断臂上,诚信在蒙那丽莎的微笑里,诚信在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说中,是的,也许他们真的很有诚信,也许他们还在酝酿着更纯厚的诚信

再如:耕牛的刻苦是它的语言,骆驼的忍耐是它的语言,细细倾听雄鹰的呼叫声,那是雄鹰的语言

究其原因:①受网络文学和媚俗倾向的影响;②受新闻炒作的影响。导致文章无实事求是之意,只有哗众取宠之感。

(2)四种常见文体的写作特点,可归纳成表来表示:

文体

目的

要求

结构单位

语言

应用文

以事告人,使人知晓

清楚明了

事由

平实得体

说明文

以知启人,使人明白

传授知识

释项

简洁准确

记叙文

以情动人,使人感动

刻画形象

场面

生动形象

议论文

以理服人,使人信服

分析推理

论层

严密概括

(3)选择文体应注意的问题:

① 看看这个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来得最方便、最省力;

比如“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写记叙文合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议论文相对合适一些。“水的灵动,山的稳重”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会顺手一些;

②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去写。平时自己喜欢的或者是练习的比较多的文体,自己相对就有一定的把握性,考场作文是快速作文,快速立意、快速结构、快速行文,因而在明确“话题”这个“敌人”之后,把它们拉到自己熟悉的“阵地”,消灭它们,应该说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③思考自己有没有相关的材料:

记叙文典型的生活素材;

议论文充足的论据材料;

说明文足够的知识储备;

散 文丰富的情感积累;

杂 文幽默犀利的语言准备;

小 说情节生动的故事;

3、充分重视话题作文“提示语”的作用

高考作文中,为了对考生起到良好的限制性作用,往往会在话题前写上一段“提示语”,而提示语往往就隐含着命题人对“话题”的基本认识,对我们确定作文的立意有很好的帮助,同时,“提示语”对行文的结构也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提示语”,简单明确行文结构的走向,进而用“注水”的方式,快速完成文章。

如: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

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从“提示语”来看,“类似不同相反”“有没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关键性的话,对我们行文都存在直接的帮助。以议论文为例:

观点: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很大关系。

论证: ①类似于上文妨碍“

复杂的关系 ②与上文不同加深 “注水”

③与上文相反辨证

结论:要处理好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之间的关系。

再如04年高考题:

“水的灵动” “山的稳重”

“注水”:名家、名篇、名言

水为何灵动 山为何稳重

水怎样灵动 山怎样稳重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提示语是“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和见闻和认识吗?”

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证: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①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

②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

结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要辨证地看待世界。

四、电脑阅卷对高考作文的影响:

1、 要求每篇作文必须批阅4分钟;

2、 100篇后,回评,确保评分标准的一致性;

3、 对作文的视觉印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层次清楚;

②内容要求主旨突出,材料新颖,行文简练。

把握命题趋势攻克概率难题 第2篇

考向一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该部分内容的考题多是一些中、低档题.从考查形式上来看, 三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 选择题、填空题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有时会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 解答题则着重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1 (2014年广东卷) 从0, 1, 2, 3, 4, 5, 6, 7, 8, 9中任取七个不同的数, 则这七个数的中位数是6的概率为______.

解:从0, 1, 2, 3, 4, 5, 6, 7, 8, 9中任取七个不同的数, 基本事件总数共有C710=120个.记“七个数的中位数是6”为事件A, 则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C63C33=20.故所求概率.

方法与规律:解答有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时, 其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在求基本事件的个数时, 要准确理解基本事件的构成, 这样才能保证所求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的求法与基本事件总数的求法的一致性.

例2 (2015年济南模拟) 已知, 直线y=mx+2m和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它们围成的平面区域为M, 向区域Ω上随机投一点A, 点A落在区域M内的概率为P (M) , 若,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

解:由题意, 得m≥0.区域Ω对应图1中的半圆, 区域M对应图1中的阴影部分.根据几何概型的意义知, .又, 所以S弓形∈[π-2, 2π].故0≤m≤1.

方法与规律:本题考查几何概型, 当构成试验的结果的区域为长度、面积、体积等时, 就应当考虑使用几何概型求解, 可以将所求概率转化为长度的比值 (一个变量) 、面积的比值 (两个变量) 、体积的比值 (三个变量或根据实际意义) 来求.

考向二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概率

从近三年的考情来看, 求解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概率是常见的概率问题,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事件之间是互斥的还是独立的, 然后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求解.另外, 正确区分相互独立事件与n次独立重复试验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独立重复试验是在同一条件下, 事件重复发生或不发生.独立重复试验是相互独立事件的特例 (概率公式也是如此) , 就像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例一样.

例3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 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 从A, 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 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A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53 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B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64 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65 79

(1) 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 (如图2) , 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 (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 得出结论即可) ;

(2) 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 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记事件C:“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 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 根据所给数据, 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 求C的概率.

解: (1) 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图3.

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 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 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

(2) 记CA1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

CA2表示事件:“A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

CB1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

CB2表示事件:“B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满意”,

则CA1与CB1独立, CA2与CB2独立, CB1与CB2互斥, C=CB1CA1∪CB2CA2.

由所给数据, 得CA1, CA2, CB1, CB2发生的频率分别为.所以.

方法与规律:本题考查茎叶图、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 根据茎叶的密集程度可以比较平均值的大小, 如果密集主干部位在高位, 那么平均值大.求解第 (2) 问的关键在于读懂所求概率事件包含的含义, 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将事件分解为几个互斥的情况来求概率.

考向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

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研究, 我们不仅关心某一次随机试验中变量到底取什么值的问题, 还要关心随机变量在取某一个值或某一批值时可能性的大小.因为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确切地掌握随机变量的取值规律, 从而帮助我们解决相应的问题.

例4 (2014 年山东卷) 乒乓球台面被球网分隔成甲、乙两部分, 如图4, 甲上有两个不相交的区域A, B, 乙被划分为两个不相交的区域C, D.某次测试要求队员接到落点在甲上的来球后向乙回球.规定:回球一次, 落点在C上记3分, 在D上记1分, 其他情况记0分.对落点在A上的来球, 队员小明回球的落点在C上的概率为1/2, 在D上的概率为1/3;对落点在B上的来球, 小明回球的落点在C上的概率为1/5, 在D上的概率为3/5.假设共有两次来球且落在A, B上各一次, 小明的两次回球互不影响.求:

(1) 小明两次回球的落点中恰有一次的落点在乙上的概率;

(2) 两次回球结束后, 小明得分之和ξ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解: (1) 记Ai为事件“小明对落点在A上的来球回球的得分为i分” (i=0, 1, 3) , 则.

记Bj为事件“小明对落点在B上的来球回球的得分为j分” (j=0, 1, 3) , 则.

记D为事件“小明两次回球的落点中恰有一次的落点在乙上”.

由题意, 得D = A3B0+ A1B0+ A0B1+A0B3.

由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 得

所以小明两次回球的落点中恰有一次的落点在乙上的概率为3/ (10) .

(2) 由题意, 得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0, 1, 2, 3, 4, 6.

由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 得

所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

方法与规律:解决本题时要注意分类明确, 分类完整, 同时在事件的表述上应突出简洁性.

考向四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是高中概率中比较重要的概率分布模型, 是近年高考非常重要的考点.但二者容易混淆, 其实按照各自的定义,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最大区别在于是有放回抽样还是无放回抽样.事实上, 二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当样本个数无穷大时, 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对应的概率就相等.

例5 (2014年四川卷) 一款击鼓小游戏的规则如下:每盘游戏都需击鼓三次, 每次击鼓要么出现一次音乐, 要么不出现音乐;每盘游戏击鼓三次后, 出现一次音乐获得10分, 出现两次音乐获得20分, 出现三次音乐获得100分, 没有出现音乐则扣除200 分 (即获得-200分) .设每次击鼓出现音乐的概率为1/2, 且各次击鼓出现音乐相互独立.

(1) 设每盘游戏获得的分数为X, 求X的分布列.

(2) 玩三盘游戏, 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是多少?

(3) 玩过这款游戏的许多人都发现, 若干盘游戏后, 与最初的分数相比, 分数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请运用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分析分数减少的原因.

所以X的分布列为

(2) 设“第i盘游戏没有出现音乐”为事件Ai (i=1, 2, 3) , 则.

所以“玩三盘游戏, 至少有一盘出现音乐”的概率为.

(3) X的数学期望为.

这表明, 获得分数X的数学期望为负, 因此, 多次游戏之后分数减少的可能性更大.

方法与规律:击鼓游戏为独立重复试验, 每盘游戏获得的分数X服从二项分布.利用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可以简化求概率的过程, 但需要注意检查该概率模型是否满足应用公式P (X=k) =Cnkpk (1-p) n-k (n, k∈N, k≤n) 的三个条件: (1) 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p; (2) n次试验不仅是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重复试验, 而且各次试验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 (3) 该公式表示n次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了k次的概率.

例6 (2015年四川卷) 某市A, B两所中学的学生组队参加辩论赛, A中学推荐了3名男生, 2名女生, B中学推荐了3名男生, 4名女生, 两校推荐的学生一起参加集训.由于集训后队员的水平相当, 从参加集训的男生中随机抽取3人, 女生中随机抽取3人组成代表队.

(1) 求A中学至少有1名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

(2) 某场比赛前, 从代表队的6名队员中随机抽取4人参赛, 设X表示参赛的男生人数, 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 (1) 由题意知, 参加集训的男、女学生各有6名.参赛学生全从B中学抽取 (等价于A中学没有学生入选代表队) 的概率为, 因此, A中学至少有1名学生入选代表队的概率为.

所以X的分布列为

因此, X的数学期望为.

方法与规律:解决应用问题一定要注意弄清题意, 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在本题中, 就要分清楚集训队与代表队的区别.求概率时, 如果直接求解比较复杂, 就应该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本题是一个超几何分布问题, 超几何分布描述的是不放回抽样问题, 随机变量为抽到的某类个体的个数.超几何分布的特征是: (1) 考察对象分两类; (2) 已知各类对象的个数; (3) 从中抽取若干个个体, 考查某类个体数X的概率分布列.

考向五正态分布与条件概率

高考试题不拘泥于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 对于一些“边缘”考点考查得较为频繁, 全国新课标卷理科对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时有考查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和Ⅱ卷理科分别考查了正态分布和条件概率) .这揭示了一个事实, 不能忽视所谓的“非主干知识”.

例7 (2015 年湖南卷) 在如图5所示的正方形中随机投掷10 000个点, 则落入阴影部分 (曲线C为正态分布N (0, 1) 的密度曲线) 的点的个数的估计值为 ( ) .

(A) 2386 (B) 2718

(C) 3413 (D) 4772

解:由正态分布N (0, 1) 的密度曲线的几何意义知, 图5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P (0<x≤1) =1/2×0.682 6≈0.341 3.所以落入阴影部分的点的个数的估计值为0.341 3×10 000=3413.故选C.

方法与规律:本题属于容易题, 结合参考材料中给出的数据和正态曲线的对称性, 再利用几何概型即可求解.在复习的过程中, 应关注正态分布等相对冷门的知识点.

例8 (2015年青岛模拟卷) 某市准备从7名报名者 (其中男4人, 女3人) 中选3人参加三个副局长职务竞选.

(1) 设所选3人中女副局长人数为X, 求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 若选派三个副局长依次到A, B, C三个局上任, 求A局是男副局长的情况下, B局为女副局长的概率.

所以X的分布列为

(2) 设事件A为“A局是男副局长”, 事件B为“B局为女副局长”.

由题意, 得, 故所求概率为.

把握命题信息攻克话题作文

把握命题信息攻克话题作文(精选2篇)把握命题信息攻克话题作文 第1篇吃透要领,攻克难关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